写作学-第一章 规律论

合集下载

写作规律理论

写作规律理论

写作规律理论❖着眼于写作主体的三律论:“物我交融转化律”、“博而能一综合律”、“法而无法通变律”。

(“多元作用律”、“循序渐进律”和“写作生化律”、“写作整合律”、“写作通变律”。

)❖着眼于写作过程的“一步论”、“物意文双重转化律”、“三重转化律”(写作行为的“三级飞跃”、“化一律”、“渐递律”、“适宜律”。

“四体化一律”、“四环操作律”)❖着眼于写作系统的“五体化一律”主体三律论之一物我交融转化律:周姬昌先生1989年《高级写作学教程》里首先提出的。

“物我交融转化律”把写作主体与写作客体的相互关系放在写作过程的运动变化中去考察,研究者认为客体作为客观存在的外部世界最终能被吸纳到作品中来,不可缺少写作主体的发现、认知、采集、提炼、融合的主导作用,最终将其与写作主体的主观思想融会在一起,使得客体融入主体,主体寄寓到客体之中,组成既融合了写作主体思想认识、感情体验,又真实地折射出外部世界本来面目的非物非我的第三者——内容。

研究者认为,客体作为文章反映的对象和主要内容,对写作主体具有激发、促进和制约作用,但它始终是被动的、外在的,是变化的条件;而主体却发挥着萌发、吸纳、再生再造的母体胚胎的内因主导作用。

主体三律论之二❖“博而能一综合律”研究了写作主体在写作实践活动中自身多种素质能力的组合方式及所起的作用。

分别在周姬昌主编的《写作学高级教程》、袁昌文主编的《基本写作教程》及张杰著的《大学写作概论》中提出。

❖研究者认为主体不但具有综合客体反映世界的能力,而且在写作的不同阶段善于随时调整发挥自身各种素质、修养、能力之所长;因此写作主体的多种素质、修养、能力决定着写作成品的质量,其中起支配作用的是主体的思维,它主宰并支配主体各“部门”通过合作,启发认识,诱导回忆,调遣语言,从而观察生活,架构文章框架,选取恰当体式,锤炼语言,描述内心构划的文章蓝图。

❖研究者将写作主体的“内部构件”一一解剖,找出各“部位”的相互联系与作用,发现了其中的“关键部件”。

写作规律

写作规律

写作规律对于写作规律的研究,近年来越来越趋向深入细致,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状况。

我们不做规律的深入探讨,仅仅从对于写作的指导作用出发,找到写作的三个规律来。

第一,内在律。

从根本上说,写作存在着一个内在的满足作者的心理需求的规律。

人尽皆知,著名的作家都有旺盛的持续不断的写作热情。

这种热情,会发展为痴迷甚至演变成为变态或者疯狂。

文学史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那么,到底是什么心理支配着作者呢?理论家进行了种种探究,提出了“生命意志”、“生命权力”、“本能升华”和“原始生命力”等等说法。

其实,正确的认识是人生追求。

有了人生追求,就会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矛盾,产生人生的痛苦。

不断地追求,形诸文字,这就是写作。

作者的心理需求形式不一,层次不同。

一般的心理需求,表现为对名声的企求。

孔夫子在《论语》中说的“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的话”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都是这样。

作者对于现实生活的需求,是常见的写作心理。

如新闻报道的写作,是生活中常见的融合这种种需求包括作者本人生活条件需求的活动。

作者心理需求中较高的一种是成为人才。

一种高尚的信念激励着作者,观照着文章写作,制约着写作思维。

正如马克思在中学时代所说的:“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做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他写作的《资本论》对人类社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自己来说实现了人生的理想追求。

因此,《资本论》的写作和发表历时很长,第一卷之后的其它卷直到作者逝世也未能满意地出版。

稿费也少得可怜,还不够他在写作中抽的雪茄烟钱。

马克思成为人类的导师。

与之相联,马克思的《资本论》结构宏大,语言精警,用典巧妙,严谨深邃——极为高超的精神需求,对文章的写作产生了很大作用。

作者内在的心理需求的满足,这是写作最基本的规律。

写作规律.

写作规律.
• 总之,写作规律之所以能成为规律,是因为其客观存在,在写作活动 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只有遵守写作规律,才能进行好写作活动。
的论著都对写作规律做了归纳总结。
陈果安先生《现代写作学引论》
• 认为写作行为分为外部规律和内部规律: • 第一,外部规律(1.物我交融转化律,2.博
而能一综合律,3.法而无法变通律) • 第二,内部规律(1.双重转换,2.“三级飞
跃”,3.知行递变,)
路德庆先生《普通写作学教程》:
• 第一,“物——意——文”转化律 • 第二,多元因素统一律 • 第三,点化调整渐深律 • 第四,知行结合通变律
周姬昌先生主编的《写作学高级教 程》
• (一)物我交融转化律; • (二)博而能一综合律; • (三)法而无法通变律。
其他
• 林可夫先生主编的《基础写作概论》中提出:写 作运动的规律是“生活——思维——文章”,即 “客观——主观——客观”。只是在“出版者的 话”和“前言”中提出了这样一个图式,而没有 把写作行为活动自身运动规律的内涵阐述出来。
规律与写作规律
规律是人们认识的产物,只有认识了规 律,才能有效的指导实践。所以,从事 任何时践活动之前都应努力寻找其内在 规律。写作是运用书面文字符号创制文 章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劳动,是用书 面语言进行思想交流、传达情感的社会 实践活动。写作是一种客观的社会现象, 其发生、发展都有其内部规律,都是受 其内部规律支配的。写作行为活动的规 律的研究在写作学界还没有定论,在研 究中还存在着一些分歧,一些有代表性
朱伯石先生主编的《现代写作学》
• (一)化一律(1.物我化一;2.多元化一;3.言意化 一。)
• (二)渐递律(1.循“序”而进:一是由模仿到独创;二 是由规矩到熟巧;三是由简单到复杂。2.途径是多方面 的:生活经历、学识、勤写多练、形式方法的更新等。)

写作规律

写作规律


朱伯石先生的《现代写作学》中归纳的某些规律, 其中“渐递律”是写作方法,“适宜律”是写作 的原则。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基本 功不扎实,急于追“新”求“巧”,是不值得提 倡的,所以应教给他“规矩方圆”,待他写得多 了,写得熟了,就会“熟能生巧”,就会写出好 的文章来。但对于基本功较好的,你还教给他 “规矩方圆”就会为“规矩”所囿,写出的东西 很难成为优秀之作。这也是对“先规矩而后巧” 作为规律的一种否定。

(一)物我交融转化律; (二)博而能一综合律; (三)法而无法通变律。

林可夫先生主编的《基础写作概论》中提出:写作运动 的规律是“生活——思维——文章”,即“客观——主 观——客观”。只是在“出版者的话”和“前言”中提 出了这样一个图式,而没有把写作行为活动自身运动规 律的内涵阐述出来。 裴显生先生主编的《写作学新稿》中提出:写作的基本 规律是“意化”、“雏形化”、“物化”。 金长民先生《现代写作学基本原理》: 写作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三重转化,即内化、意化、外 化。”写作过程的发展运动“正是沿‘物——感—— 思——文’的路线,‘内化——意化——外化”’的轨 迹进行的。
规律是人们认识的产物,只有认识了规律,才能有效的指
导实践。所以,从事任何时践活动之前都应努力寻找其内 在规律。写作是运用书面文字符号创制文章的一种特殊的 精神生产劳动,是用书面语言进行思想交流、传达情感的 社会实践活动。
写作是一种客观的社会现象,其发生、发展都有其内部规
律,都是受其内部规律支配的。写作行为活动的规律的研 究在写作学界还没有定论,在研究中还存在着一些分歧, 一些有代表性的论著都对写作规律做了归纳总结。



“物——感——思——文”三重转化律。在写作活动中的 采集、构思、表述三个阶段都是必须遵守的规律。 “物” 指客观事物,即写作客体包括自然、人生、社会等; “感”是写作主体对“物”的感知,转化为意念、意象、 概念和思想与情感;“思”是经过“运思”活动,把同 化的意象、情感、概念、认识、思想等孕育成内在的艺 术形象或思想观点,以及文章雏形的建筑;“文”是指 将孕育在头脑里的文章内在形态以语言文字符号的形式 向外在形态转化,将写作活动凝聚、物化为精神产品— —文章。它揭示了写作活动这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劳动的 本质属性,是人类写作实践活动范围内的各种具体运作 规律,具有全局的指导性意义,任何一种写作活动都是 不能违背这一规律的。

写作活动的基本规律学生版

写作活动的基本规律学生版

写作活动的基本规律学生版【实用版】目录1.引言2.写作活动的基本规律概述3.写作活动的基本规律详解3.1 收集信息3.2 构思与规划3.3 撰写3.4 修订4.结论正文【引言】写作活动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需要借助写作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写作活动呢?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写作活动的基本规律。

本文将从收集信息、构思与规划、撰写和修订四个方面,详细解析写作活动的基本规律。

【写作活动的基本规律概述】写作活动的基本规律,主要包括收集信息、构思与规划、撰写和修订四个环节。

这四个环节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缺一不可。

只有遵循这四个环节,才能使写作活动更加有序、高效。

【写作活动的基本规律详解】【3.1 收集信息】收集信息是写作活动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我们需要通过阅读书籍、查阅资料、采访他人等方式,收集与写作主题相关的信息。

这些信息包括事实、观点、理论等,越丰富越全面,越有利于后续的写作。

【3.2 构思与规划】在收集到足够的信息后,我们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明确自己的写作目的和主题,然后进行构思和规划。

构思主要是确定文章的结构和框架,规划则是确定每个部分要表达的内容和方式。

【3.3 撰写】撰写是写作活动的核心环节,也是实现写作目的的关键步骤。

在撰写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构思和规划,有序、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也要注意语言的运用和文笔的修炼。

【3.4 修订】完成初稿后,我们不能立刻就认为写作活动结束了。

相反,我们还需要进行修订。

修订主要是对初稿进行仔细的审查和修改,包括内容的增删、结构的调整、语言的润色等,以确保文章的质量和完美。

【结论】总的来说,写作活动的基本规律虽然简单,但却是我们进行写作活动的重要指导。

大学写作概论~第1章

大学写作概论~第1章
写作活动中书面性因素所具有的根本性作用主要 体现在三个方面:
BACK
NEXT
写作的书面性特征之一:文字因素对写
作所具有的根本性作用
人类创造文字的目的就是为了写作。文字对写作 的意义除了最直接地体现在为写作提供记录工具之外, 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字的发明克服了语言交际 在时空上的局限,二是文字的使用具有统一和规范民 族语言的作用,为文化的接受和传承提供了可能。
㈠写作的化生性特征 ㈡写作的书面性特征 ㈢写作的交流性特征
BACK
NEXT
㈠写作的化生性特征
所谓化生,是指在写作过程中,从认识客
观事物到完成写作成果,必须经过主体思维的多 重加工、转化,才能最后生成。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化生性特征既体现了写 作主体的一种特殊心理功能,也反映了写作主体 的一种特殊心理过程。一般说来,这个过程可以 划分出以下三个阶段:
所具有的根本性作用
读者在长期的阅读经验的积淀过程中,逐渐形成对 写作的书面性形式化因素的自觉或不自觉的心理接受习
惯,即所谓“惯例经验”。惯例经验不仅是阅读者有
效地把握文本内容的重要心理能力,也是阅读者评价文 本写作成败的重要心理依据。
BACK
NEXT
㈢写作的交流性特征
写作的根本目的,在于以书面性的形式将 写作主体的某种感受或认识表达出来,并通过 读者的阅读来实现写作者与阅读者之间的精神 交流。正因为如此,写作从本质上来说是包含 读者因素和阅读环节在内的一种人类精神交流 活动。
我们可以借用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描述“古 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为取得其创造性成果所经
历之三种境界的比喻,来认识写作的创造性特征:
BACK
NEXT
写作的创造性特征之一: “望尽天涯

写作学

写作学

第一章:规律论物我交换:是指写作客体(即作为写作对象的客观事物)与写作主体(即有着自觉意识的写作者)的相互作用与有机融合。

写作客体在写作中的功能:1、写作客体是触发写作者产生写作动机和欲望的诱因2、写作客体是写作者获取写作材料的源泉和从事精神劳动的对象3、写作客体是写作者表达主观意向和情思的凭借和依托4、写作客体是制约写作者精神劳动的一种客观“尺度”“博”的内容:“博”是对写作主体所具有的多方面的素质、修养和能力的一种高度概括。

在形式上,“一”表现为文章的主干、线索和焦点。

在内容上,”一“表现为文章的主旨,亦即文章的主题思想,它是文章的统帅和灵魂。

由“博“到”一“的综合过程:1、”设情以位体“2、”酌事以取类“3、”撮辞以举要“法而无法通变律:是指主体自觉或不自觉地学习、借鉴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写作之法,并加以革新、创造,灵活运用于写作实践活动的必然过程。

法而无法:是指写作既有一定之法,又没有一成不变之法。

第二章:作者论为什么说作者是写作活动的中心?1、作者是写作行为的主体2、作者是写作运动的“中介“3、作者是写作系统的”枢纽“知觉定势:主要来自两个方面:早先的经验和像需要、情绪、态度和价值观念这样一些重要的个人因素。

简言之,我们倾向于看见我们以前看过的东西,以及看见最适合于我们当前对于世界所全神贯注的和定向的东西。

(也就是说,由于生活经历的不同,文化教养的不同,政治信仰的不同,价值观念不同,动机目的不同,需要和习惯的不同,甚至情绪和心境的不同,写作行为的主体——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各不相同。

而不同的生活感受就会引发不同的写作欲望和写作构思,写作行为中这种主体的指向性和独特性是显而易见的。

)第三章:感知论从写作学的角度讲,写作过程中的感知活动,是渗透作者的感情的。

同时还带有理性化的倾向。

感知在写作中的作用:1、感知是获取文章素材的唯一途径2、感知是一切知识的来源,是提高作者素养的必经之路3、感知是引发写作冲动的契机直接感知包括观察体验和调查采访。

规律论1——精选推荐

规律论1——精选推荐

规律论1仅就顺着谋⽣这⼀条路来讲,⼈最先应该学会的是顺应规律,什么是规律,就是饺⼦下锅以后熬⼗多分钟会翻肚⽪,苹果成熟以后会落地,暴⾬过后会有⼭洪。

⼈长到⼆⼗来岁,世界观逐步构建,对这些基本词汇都听得不耐烦了,可离真正懂它,还有很长⼀段路要⾛,甚⾄,有的⼈⼀辈⼦都不会懂。

规律即是对事物从开始到结束运转过程的概括词,也是事物运转的本质逻辑。

就谋⽣⽽⾔,如果理解不了它,⼀辈⼦就全靠运⽓在活着,⽽运⽓这种东西,是渺茫的存在,凡是如果都靠赌运⽓,痛苦是必然的。

规律,在佛家⽂化⾥,叫因果;在道家⽂化⾥,叫天道;在儒家⽂化⾥,叫法则。

⽽现在社会,⼈们更愿意拿【趋势】来解释。

你在新闻⾥、报纸上、⼿机⾥经常能看到这种字眼:顺势⽽为、趋势分析、⼤趋势。

国家、商业公司、长辈们⼝⾥为什么要经常提这种词?孙⼦兵法⾥讲:激⽔漂⽯者,势也,借势得⼒、顺势⽽为、逆势⽽退,如果不懂势流运⽤,任凭世事更迭,千般璀璨,万种风华,也没有你⼀席之地。

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以⼈的意志为转移。

举个栗⼦,如果你是⼀个⼜矮⼜挫⼜穷⼜丑⼜没智商的男性,单凭⼼地善良想要让⼀个⼜美⼜⾼⼜聪明⼜有钱的⼥性嫁给你,按照规律论来看,基本不可能。

因为【⼼地善良】是由⼈评价的,每⼀个⼈对这个词都有不同的标准,⽽美丑⾼矮和智商⾦钱,是当下时空内、这个环境⾥的规律评判,不以⼈的意志为转移,婚姻是什么?是利益。

理解这个词以后,对你谋⽣有莫⼤好处,你会知道,如果⼀个地⽅旱灾较重,你开车去那⾥卖⽔,在诸多条件都满⾜的情况,⼀定能赚到钱。

你会知道,武汉疫情爆发后,全国甚⾄世界都对【⼝罩】【喷绒布】【⼝罩机】短期爆发强烈需求,在你⾃⾝诸多条件都满⾜的情况下,去赚这个钱⼀定能赚到。

这是规律的⼒量。

那是不是只要你懂了规律,就会变成⼤富豪,想赚多少钱赚多少钱、想知道什么知道什么,料事如神,世界上什么事都逃不出你的掌控?当然不是,我说过,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以⼈的意志为转移,你作为⼀个⼈,其实也是规律的⼀部分。

基础写作教案

基础写作教案

精心整理第一章规律论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1、适当了解写作学的性质与研究任务。

2、要求学生能明白写作的三个基本规律,并力求对今后的写作起到较好的指导作2、性质之二:系统研究写作活动及其特点和规律。

在继承古代写作理论的优秀遗产和引进、借鉴其它学科理论的基础上,重新审视了原有的写作理论体系,力图使写作学系统化和科学化,成为一门具有高层次理论体系的崭新的学科。

二:写作学的研究任务1、阐明写作活动的规律。

物我交融。

2、建立高层次的理论体系。

由于各学科体系日益系统化、整体化,形成高度的综合,也由于学科内部趋向多元化、细密和精致化,学科与学科之间趋向交叉和渗透,产生新的边缘学科。

面对这种趋势,只有不断地增强思维的开放性、求异性和多向性等现代意识,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写作学科的自身规律、特点和理论进行科学的研究,才能使写作学科从旧的体系中脱颖而出,获得新质,到达一个较高的层次。

万化的,可以任意选择与取舍,但写作规律却是不可抗拒与违背的。

写作规律其实质是客观辨证法在写作实践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它具有同一性、客观性、普遍性三大特性。

这三者即构成了写作规律的质的规定性。

比如说:没有丰厚的生活经验作基础,作者就不可能写出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

这就是规律的具体表现,是不可违背的东西。

这里着重给大家介绍写作的三个最基本的规律:物我交融转化律、博而能一综合律、法而无法通变律。

(一):物我交融转化律这是写作基本规律中最重要的一条。

“物”即是写作客体,指的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我”即是写作主体,指的是有着强烈自觉意识的写作者。

物我一旦交融,即产生了一种产品,那就是文章。

与情趣。

文学的兴会与灵感出现,当受之于生活,也就是写作客体所发挥的作用。

宋代苏轼在为《江行唱和集》写的序文中就说过:“山川之秀美,风俗之朴陋,贤人君子之遗迹,与凡耳目之所接者,杂然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陆游也有诗:“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

”可见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并能对生活进行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常能于有意无意中灵感一现,引发写作的冲动来。

写作的规律特点和全过程

写作的规律特点和全过程

写作的规律、特点和全过程写作的规律、特点和全过程一、写作行为过程的动态描述动态描述:采集→立意→谋篇→物化↓↓↓↓静态描述:(材料)→(主题)—→(结构)—→(表达)↓↓↓↓譬喻描述:(血肉)→(灵魂、统帅)→(骨架)→(容貌、体态)1、采集与材料;2、立意与主题;3、谋篇与结构;4、物化与表达二、写作行为的静态描述主体——客体——载体——受体1、主体;2、客体;3、载体;4、受体;写作行文:(外化)——循体行文(相似式建构)三、写作主体论一) 写作主体的含义:即处于写作活动中并正在进行着文学文本创造的人。

二)、写作主体必备的写作资源1、生活修养;2、理论修养;3、审美修养;4、知识修养;三)、写作主体必备的能力1、采集能力;(1)观察能力;(2)体验与感悟能力;(3)捕捉能力;2、立意能力;(1)抽象与本质化能力;(2)逻辑思辨能力:即分析与综合能力;(3)想象和联想能力;3、谋篇能力;(1)合理安排结构能力;(2)创新能力;4、物化能力;(1)拥有足够的词汇量:这是借鉴与积累能力的具体体现;(2)内部语言向外部语言的转化能力:这是物化能力的集中体现;(3)对语言的节奏、感性特征与音乐性的感受力;四.写作的客体论一)、写作客体的含义:即为写作者的写作活动提供文学反映地一切对象世界。

二)、写作客体的构成1、自然界;2、作为个体的人的社会存在;3、作为群体的人类社会;4、人的思维和复杂心理活动;五、写作规律——是构成写作活动的诸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

写作的根本规律是:“物---意----文”的双重转化律:指任何一篇文章或作品的诞生都需要经由“物”到“意”再由“意”到“文”的双重转化。

一)、写作与文章写作是一种借助于书面语言抒情言志纪事明理,进行信息传递的动态的行为过程。

也就是用语言符号创造精神产品(文章的思维活动过程)。

写作分广义、狭义两种文章,包括文学作品和非文学作品,是以文学为媒介,或表情达意,或宣事明理,或传播知识的有篇章组织的传递信息的载体。

作文写作规律

作文写作规律

作文写作规律作文写作是我们在学习中经常遇到的任务,但是很多人都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下笔。

其实,作文写作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作文写作的规律,并给出一些建议,帮助大家提高作文水平。

规律一:明确主题在写作之前,首先要明确主题。

主题是作文的灵魂,决定了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明确主题可以让我们写作更加有针对性,避免跑题。

因此,在写作之前,我们应该仔细审题,确保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准确无误。

规律二:展开思路在明确主题之后,我们需要展开思路。

思路是作文的脉络,决定了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展开思路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实现:首先,列出相关的关键词或论点;然后,对这些关键词或论点进行分类和排序;最后,根据分类和排序的结果,组织文章的结构和段落。

规律三:论证观点在展开思路之后,我们需要论证自己的观点。

论证观点是作文的重点,决定了文章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论证观点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实现:首先,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观点的理由;然后,提供相关的事实、数据或例子,支持观点的正确性;最后,回应可能存在的反对意见,加强观点的说服力。

规律四: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在论证观点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适当运用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作文的亮点,可以丰富文章的表达和感染力。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对比、排比等。

但是,我们在运用修辞手法时要注意恰当和适度,避免过分华丽或夸张,以免影响文章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规律五:注意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语言表达。

语言表达是作文的基础,决定了文章的准确性和通顺性。

要做到语言表达准确通顺,我们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选用恰当的词汇,避免重复和模糊;其次,使用正确的语法和句型结构,避免句子结构复杂或错误;最后,注意段落的过渡和连接,使文章条理清晰,流畅自然。

总结起来,作文写作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明确主题,展开思路,论证观点,恰当运用修辞手法,注意语言表达,这些都是我们在写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写作基本规律再认识

写作基本规律再认识
§2.1写作学的研究基点的不统一对写作规律研究的影响
关于写作学理论研究的基点定在何处,目前主要有两种见解,一种 定在“写作成品(广义文章)”上,其中有的强调结构,有的重视“语 言”,有的突出“技法”,有的则立论于上述的综合“表述”。他们对 写作成品形成之前的写作主体的写作思维怎样产生,怎样运行,写作必 须遵循写作规律一般不作为研究或不作为本体来研究;另一种意见认 为,写作理论研究的基点从萌发写作意图,进入写作状态,即定在“写 作行为”上。
定程度上揭示出了写作行为的内涵,但还没能形成公认的理论形态。 关于写作中思维与语言关系的研究已经很多,大多只是研究二者之
间的关系,或是语言决定思维,或是思维决定语言,或是二者相互制约、 相互作用。从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协调关系来研究写作规律的还是很薄弱 的。因为写作行为发生时,不论是从写作主体自身,还是从写作的载体, 不论是写作要描述的写作客体,还是对写作成品的阅读与接受的写作受 体,都需要思维和语言的协调;不论是从写作的三个阶段,还是写作的 六个环节,也都需要语言和思维的协调。其次,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还存 在着某些不正确的认识,笔者认为,知与行应该达到融会贯通,这样在 写作行为发生时才可以得心应手、一泻千里。而写作“四体”之间应是 相继相承的,互相之间是联系和承接的,缺了任何一体都不能构成完整 的写作实践活动。
分类号
lJ 1)(::
Y930836
密级 编号
写作基本规律再认识
RETHINKING 0N THE BASIC RULES IN
WRITI2
学科专业名称发代码:
逯碴直塞主堂!Q§Q!鲤2
研究方向:逯蚤廛旦量佳申请学位级别: 塑 ±
指导教师:董主副熬攫答辩委员会主席:垒燕郝 研 究 生: 奎 篮 聂论文评阅人:垒握整救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内容决定形式 题材的大小多寡要求与之相应的文体 波澜壮阔的历史题材、复杂丰富的社会生活 小说、戏剧、影视 人生感悟 生活片段 社会现象 诗歌、散文、杂文、报告文学、新闻文体 实用文体 2.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一定的文体特征制约着内容的表达
第三节
博而能一综合律
• 博而能一律,又称“多元因素统一律”,它 与写作活动“综合性”特点有紧密的联系。 • 它是指写作主体在写作实践活动中,综合运
• 三.由博到一的综合过程
• 刘勰《文心雕龙·熔裁》:“草创鸿笔,先 标三准:履端于始,则设情以位体;举正于 中,则酌事以取类;归余于终,则撮辞以举 要。” • 第一步:设情以位体(主观情志与文体合模) • 第二步:酌事以取类(整理材料、选用材料)
• 第三步:撮辞以举要(锤炼语言,生成文章)
第四节 法而无法通变律
• 四.“我”在写作中的功能 • (一)写作主体为写作实践活动确定方向和目 标。 • (二)写作主体赋予写作客体以生命和灵魂。
• (三)写作主体进行创造性的实际操作,将有
关的写作客体弥纶成篇。 • (四)写作主体在写作实践活动中进行控制和 调节,不断解决写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
• • • • • • • • • •
• 三.“物”在写作中的功能 • (一)写作客体是触发写作者产生写作动机和 欲望的诱因。 • (二)写作客体是写作者获取写作材料的源泉 和从事精神劳动的对象。 • (三)写作客体是写作者表达主观意向和情思
的凭借和依托。
• (四)写作客体是制约写作者精神劳动的一种
客观“尺度”。
对象的特征 与 主体的特征 愉快地邂逅
第二节
物我交融转化律
• 一.“物”“意”“言”双重转化律 • “物” “意” “言”的文章生成
模式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 写作主体与写作客体在写作过程中相互“同
化”,彼此“交融”,最后转化成文章。这是
一个“双重转化”“三级飞跃”的过程。
• 广义上讲,文章写成后又成为一种客体,即客
观的存在物。
• • • • • • •
现代: 张寿康《文章学概论》: 1.主旨要明白正确,内容充实具体 2.质料围绕中心,详略得当 3.层次分明,结构完整 4.文气贯通,语调得当 5.用词准确,语句畅达。
• (三)写作技法(详见表述论)
•二. 无法的内容
•(一)文章体制的发展变化
•(二)写作准则的发展变化 •(三)写作技法的灵活运用
五. 物我交融及其转化过程 (一)交融 交融即是作者与生活的碰撞。 1.对象的主体化 对象打上了主体意识的烙印 自然的人化 2.主体的对象化 主体意识借助形象(对象)来表达 人化的自然 交融并非一方取代另一方,而是彼此融合。
• (二)转化 • 转化即是内容与形式的磨合。 • 这个过程充满矛盾.
• • • • • • • • •
• • • • • • • 一. 法的内容 (一)文章体制 文章结构 文体特点 (二)写作准则 古代: 刘熙载:主意要纯一而贯摄,格局要整齐而变化, 字句要刻画而自然。旨戒杂,气戒破,局戒乱, 语戒习,字戒僻,详略戒失宜,是非戒失实。 • 李渔:立主脑、密针线、审虚实、贵浅显、重机 趣。减头绪、戒讽刺、脱窠臼、戒荒唐、戒浮泛、 忌填塞。
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昌黎先生集•答李翊书》)
• 二.“一”的涵义
• “一”,是指写作主体对自身所具有的多方面的 素质、修养和积累进行归纳、集中、调动和支配, 最后形成一篇文章的过程。(动态) • 融会贯通、厚积薄发 积之愈厚,发之愈佳 • 当代小说家茹志鹃说:“我在写每一篇东西的时 候,哪怕是一篇短小的散文,我都在调动我的一 切储备。„„是的,我在写每一篇东西的时候, 我都翻箱倒柜,把所有的储藏,只要能用的都使 用上来,哪怕并不是用在文字上。”(《漫谈我 的创作经历》) • “一”又是指物化在作品中的“博”的内容。 (静态)
用自身多方面的素质、修养和能力,去感知、
运思、表达,最后构成文章的必然过程。
• 一.“博”的涵义 • “博”,是指写作主体积淀深厚,具有多方面 的素质、修养和能力。 • 一个人的素养是先天的禀赋和后天努力的结果, 只有综合素养好,文章才能写得好。 • (唐)韩愈说:“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
无诱于势力。养其根而竢其实,加其膏而希其
第一章
第一节
规律论
本章教学内容 写作规律的内涵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物我交融转化律
博而能一综合律 法 • 列宁说:“规律就是关系”,是“本质的关系 或本质之间的关系”。
• 写作规律是指写作过程中各因素之间普通的、
必然的本质联系,是写作者必须遵循的法则。
•三. 法而无法的通变过程
•(一)模仿
•(二)化用
•(三)融合
•本章结束,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