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高级教师考评课教案

合集下载

信宜三中教师职称量化考评方案

信宜三中教师职称量化考评方案

信宜三中教师职称考核推荐方案2016年10月为了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科学评价教师专业技术水平,正确推荐教师申报职称评审,现根据《广东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办法》、《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标准》以及《茂名市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具体实施方案》、《信宜市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实施意见》的具体规定,并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第一部分基本情况和基本要求一、学校岗位设置及使用情况我校编制400名,其中教职员工编制400名,校长(书记)1名,副校长4名.内设机构7个,分别是校务办、教导处、总务处、政教处、体卫处、团委会、妇工委。

根据上级核准并批准的《信宜市第三中学岗位设置方案》,我校共设置管理岗位14个,专业技术岗位386个,高级岗位103个,中级岗位187个,初级岗位96个.截止至2016年10月,我校专业技术岗位聘任情况如下:已取得高级职称资格62人,已聘用62人;已取得中级职称资格150人,已聘用150人;已取得初级职称资格170人,已聘用170人。

目前岗位空缺情况,高级职称55个,中级职称39个,初级职称30个。

2016年计划推荐评审职称人数:高级职称个;中级职称个;初级职称个。

二、评聘考核推荐的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遵循教师成长规律和职业特点,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2、坚持制度管理,量化考核,多元评价的原则。

3、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4、坚持重师德、重水平、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原则,激励教师提高教书育人水平。

5、坚持与学校教师岗位聘用制度相配套的原则,科学地使用岗位空缺.6、坚持个人申报,学校考核推荐,上级专家评定,学校聘用的原则.7、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按政策办事的原则。

三、评聘考核推荐工作领导小组(一)成立考核推荐委员会:主任:梁永进副主任:梁祖彪尹恒芬黄月委员:罗强辉杨洲邱洪伟谭尧东黄群吴祖烈杨苗龙志江刘笋杨宏明龙少妹林明凤刘庆才王祥坚邓锦荣廖琼周莲群刘金玲周颖喜李雨江林锋莫显康韦良荣罗聘梁豫君陈凤娟何贺苏敏梁飞吴美莲成萍珍吕坤雄曾莲何英杰何泽寿梁华(二)推委会职责及要求:1、根据学校各层次岗位空缺情况,决定推荐申报人数.2、审核个人申报材料和佐证资料,提出审核意见,并签字确认。

教师面试试讲教案高中化学

教师面试试讲教案高中化学

教师面试试讲教案高中化学
教学内容:高中化学
教学目标:
1.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判别方法;
3. 了解电化学基础知识,能够解释电池的工作原理;
4. 掌握电解质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行为。

教学重点难点:
1.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别方法;
2. 电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电化学的相关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讲解氧化还原反应(20分钟)
1. 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概念;
2. 解释氧化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判别方法,包括使用氧化数、氧化物名称、电子捐赠等方法。

三、探究电化学基础知识(20分钟)
1. 讲解电化学基础概念,包括电解质、电解质溶液、电池等;
2. 解释电池的工作原理,包括原电池、电解质电池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四、实验(30分钟)
进行电解质溶液在电解池中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电化学的实验现象,并观察电化学反应过程。

五、总结与评价(15分钟)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回答问题并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

教学资源准备:
1. 实验器材:电解槽、电极、电解质溶液等;
2. 教材、幻灯片等教学资料。

教学展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判别方法,掌握电化学基础知识,能够解释电池的工作原理以及电解质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行为。

同时,通过实验的进行,学生将会更深入的理解电化学的相关知识,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电化学现象。

高中数学教资面试优秀教案

高中数学教资面试优秀教案

高中数学教资面试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性质。

2. 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3. 能够通过实际问题建立并解决一元二次方程。

二、教学重点:
1.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性质。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二次方程的含义和解法。

2. 基本解法和实际问题解法的结合。

四、教学准备:
1. 教案
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材
3. 实物或实例题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元二次方程的形式,让学生猜测方程的解法,引导学生思考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

2. 演示:解释一元二次方程的含义和性质,重点解释二次项系数对方程根的影响,引导学生通过变形消元、配方等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3.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做到举一反三,熟练掌握解题方法。

4. 实践: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建立一元二次方程,解释方程的意义,并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求解。

5. 总结:总结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梳理解题思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性质,掌握解题方法。

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入更多生动有趣的实例,增加学生的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高中化学教资面试教案

高中化学教资面试教案

高中化学教资面试教案教学内容:化学中的元素周期表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规律。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元素周期表预测元素的性质和周期性变化。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周期性规律。

2. 难点:学生如何通过元素周期表预测元素的性质和周期性变化。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讲义2. 元素周期表复印件3. 化学实验器材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owerPoint讲义带领学生回顾化学中元素的基本概念。

2. 引出元素周期表的概念,并让学生猜测元素周期表的作用。

二、介绍元素周期表(10分钟)1. 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排列规律,让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是如何排列元素的。

2. 解释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和族的概念,强调周期表的周期性规律。

三、探讨元素周期表的应用(15分钟)1. 展示元素周期表复印件,指导学生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位置和周期性规律,预测元素的性质和变化。

2.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结论,加深对元素周期表的理解。

四、化学实验(15分钟)1. 设计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族元素在反应中的性质差异。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结果验证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周期性规律。

五、总结与讨论(5分钟)1. 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元素周期表在化学中的重要性。

2. 让学生展示他们对元素周期表的理解和思考。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在元素周期表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更多的实验和案例分析加深他们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

下节课我将设计更多的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博文中学教师教学考评方案(讨论稿确定版)

博文中学教师教学考评方案(讨论稿确定版)

泰山博文中学教师教学考评方案(讨论稿)为激发广大教师教学积极性,科学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考评共分两大部分,一是教学成绩考评,二是备课组考评。

两部分折算即为教师教学考评得分一、教学成绩考评教学成绩考核原则:鼓励优秀学生冒尖,促进中游学生提升,激励下游学生进步。

考核项目(以标准班为例):1、优秀学生人数2、优秀学生人数变化3、中下游学生人数变化注:按教师所教学科单科全级排名及名次变化计算。

二、备课组考评备课组考评分四项:一是集体备课考核(50%),二是主备人公开课、示范研讨课、申报课等课堂教学考核(30%),三是常规工作考核(20%),四是备课组创新工作加分。

注:教师教学得分=教学成绩考评得分×备课组考评系数附件一:教学成绩考评细则(上学期以暑假,下学期以寒假期末考试为参照标准)1、考核学生人数:优秀生人数:初一,年级前120名;初二,年级前80名;初三,年级前50名。

中下学生人数:初一,年级后100名;初二,年级后70名;初三,年级后40名。

2、考核办法:(每次考试均采取此办法)(1)优秀人数得分=基础分+变化分基础分=本次考试所教学科班级优秀生数×3分变化分:本次考试所教学科班级优秀生人数与期末考试比较,每增加1人加5分,减少1人减3分。

(2)中下学生得分:每减少一名加4分,每增加一名减3分。

3、教师教学成绩得分=所教班级分数÷班数注:教师一人教一个年级等特殊情况按此考核细则无法评价的,根据学生评议、领导评议、平时工作等由学校领导考核小组共同评议。

附件二:备课组考核细则一、集体备课考核(50分)1、备课组织(20分)①不能按时组织,每缺1次扣10分。

②备课时每缺一人次扣2分。

③集体备课研讨氛围不浓,流于形式,每次扣3分。

④备课时间不能保证,集体备课时间短,有晚来早散现象扣2分。

⑤不上交集体备课记录扣2分,上交不及时扣1分。

2、教师备课(教案)20分教师备课按每周四检查所划等级(A20、B16、C12、D10)赋分。

高中数学教资试讲教案

高中数学教资试讲教案

高中数学教资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以及平面向量的加法与减法规则;2. 能够运用平面向量的加法与减法规则解决相关问题;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2. 平面向量的加法与减法运算规则;3. 运用平面向量的加法与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投影仪、课件、黑板、彩色粉笔、教材、练习册等;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教材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引入平面向量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平面向量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概念讲解:详细讲解平面向量的定义和加法、减法的运算规则,示例演示计算过程,并让学生思考与讨论。

3. 练习:布置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4. 活动: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或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归纳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复习并理解所学内容。

五、板书设计1. 平面向量的定义;2. 平面向量的加法:A + B = (x1 + x2, y1 + y2);3. 平面向量的减法:A - B = (x1 - x2, y1 - y2)。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2. 思考并整理本节课内容,准备下节课的复习。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实例、概念讲解、练习、活动和总结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运用平面向量的概念和运算规则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平面向量的加法与减法。

待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基本知识后,可以进一步进行相关拓展和综合运用。

高中化学评职称讲课教案

高中化学评职称讲课教案

高中化学评职称讲课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讲解的化学知识点为《化学键的类型和形成》,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形成及特点。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定义和特点;
2.掌握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形成过程;
3.能够根据化学键的类型推测物质的性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形成及特点;
2.难点:区分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形成过程及特点。

四、教学策略
1.学生参与式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实验观察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2.案例分析:通过化学键的相关案例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激发思考: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对化学键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1.导入:介绍化学键的定义及意义,引起学生对化学键的兴趣;
2.讲解:分别讲解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3.案例分析:通过简单的实验案例,让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形成过程;
4.讨论:小组讨论不同类型化学键的应用及特点;
5.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化学键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准确区分不同类型的化学键,理解其形成过程及特点,达到教学目标。

评职称高中物理教案

评职称高中物理教案

评职称高中物理教案
教案名称:光的折射与色散
教学目标:
1. 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规律。

2. 掌握利用折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 了解光的色散现象并能解释其原理。

教学重点:
1. 光的折射规律。

2. 光的色散现象。

教学难点:
1. 利用折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 理解光的色散现象。

教学内容:
1. 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现象和规律。

2. 折射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 光的色散现象的实验现象和原理。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光的折射实验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介绍光的折射规律及其原理,讲解折射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实验:进行光的折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验证折射规律。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折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5. 讲解:介绍光的色散现象及其原理。

6. 实验:进行光的色散实验,展示不同波长的光经过棱镜后的色散现象。

7.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教学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光的折射规律和色散现象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对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现象有更深入的认识。

初中化学评职称教案

初中化学评职称教案

初中化学评职称教案
教案名称:化学评职称教学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化学基本概念,掌握基本化学知识,提高化学分析和实验技能。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为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反应及实验技能。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引言化学基本概念,让学生对化学有个整体的了解。

二、学习化学基本概念(15分钟)
1. 介绍化学的定义和历史发展。

2. 讲解元素、化合物、原子、分子等基本概念。

3. 演示常见元素和化合物的命名和符号。

三、学习化学反应(20分钟)
1. 讲解化学反应的定义和类型。

2. 演示常见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3. 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观察化学反应过程。

四、实验操作(30分钟)
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实践化学反应知识。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规律。

五、反馈与总结(10分钟)
1. 老师与学生讨论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化学知识。

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实验操作,学生能够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反应知识,提高化学实验技能,达到评职称的要求。

扩展:学生可以通过课后实验、阅读相关化学书籍或参加化学竞赛等方式,进一步拓展化学知识,提高化学实践能力。

教学素材:化学实验器材、试剂、PPT等。

教学时长:90分钟。

高中化学名师试讲教案

高中化学名师试讲教案

高中化学名师试讲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

2. 掌握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
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 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2. 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化学反应速率实验装置及化学试剂。

2. 学生准备:化学实验记录表、笔记本。

教学流程:
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话题——化学反应速率。

2. 探究(15分钟):进行一个化学反应速率实验,观察反应速率随着反应物浓度、温度
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让学生自行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3. 分析(10分钟):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温度的关系,并让学生进行数学计算验证。

4. 讲解(15分钟):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影响因素及计算方法,解释实验结果的
原因。

5. 练习(10分钟):让学生进行相关习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提高(5分钟):让学生自主探究化学反应速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进行展示讨论。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熟练运用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中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观察实验现象,更深入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规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下节课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探究,加深对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解。

高中数学面试教资教案

高中数学面试教资教案

高中数学面试教资教案
教案标题:解析几何中的重要定理——勾股定理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勾股定理的定义和应用,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几何问题。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独立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复杂几何问题。

教学准备:黑板、彩色粉笔、勾股定理的相关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勾股定理的定义和几何意义,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解(15分钟)
1. 教师通过示意图展示勾股定理的几何意义;
2. 教师讲解勾股定理的具体表述和推导过程;
3. 教师通过几个例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的应用方法。

三、练习(20分钟)
1.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勾股定理的运用;
2.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练习,解决一些复杂的几何问题。

四、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勾股定理在解决几何问题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
2. 要求学生通过思考和实际应用来深入理解勾股定理的应用。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练习来巩固和加深对勾股定理的理解,帮助他们建立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

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其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初中化学职称晋升教案

初中化学职称晋升教案

初中化学职称晋升教案
主题:化学知识与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初中化学教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掌握化学知识和教学策略;
3.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生成绩提高。

教学内容:
1.化学基础知识概述;
2.教学方法和策略;
3.化学实验与教学实践。

教学步骤:
1.介绍化学基础知识概述,包括化学元素、化学反应等内容;
2.讲解教学方法和策略,如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等;
3.进行化学实验,探究性实验、观察实验等;
4.讨论化学教学的实践方法,如讲解重难点、解答问题等。

教学评估:
1.考核学员对化学知识和教学方法的掌握程度;
2.观察学员在实际教学中的表现和运用教学策略的能力;
3.听取学员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反馈意见。

教学资料:
1.化学教学教材、参考书籍等;
2.化学实验器材、实验指导书等;
3.教学课件、教案等。

教学提醒:
1.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2.多进行实验、实际操作,提高化学知识运用能力;
3.不断学习和提升教学水平,促使学生成绩进步。

高中物理教资试讲示范教案

高中物理教资试讲示范教案

高中物理教资试讲示范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概念和基本公式;
2. 掌握如何应用牛顿第二运动定律解决物体运动问题;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概念和应用。

难点:如何应用牛顿第二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学PPT;
2. 物体、力等实物示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内容,并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物体运动快,有的慢?让学生思考并讨论。

二、讲解(10分钟)
1. 介绍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概念和公式:F=ma,力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一致。

2. 通过实物示例和实验进行说明,让学生直观感受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三、练习与讨论(15分钟)
1. 给学生几个实际问题让他们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计算;
2. 学生互相讨论解题思路和答案,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

四、展示与总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多实践、多思考。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物理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实践性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高级教师考评课流程九龙坡

高级教师考评课流程九龙坡

高级教师考评课流程九龙坡
教师职称评定内容
1、基本掌握教育学生的原则和方法,能够正确教育和引导学生;
2、具有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基础知识,基本掌握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材教法,能够完成所教学科的教学工作;
3、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并在小学、初中教育教学岗位见习1年期满并考核合格;或者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学历,并在小学教育教学岗位见习1年期满并考核合格。

流程
1、具备申报条件的申报人所在单位持存档凭证到中心领取职称申报表及相关表格。

2、填写后送交中心并提交相关参评材料。

3、中心进行资格审查,整理后上报区教委人事科。

4、参加相应评委会的论文答辩。

评审通过后,由中心统一下发资格证书 ,领证时交验存档凭证及交费凭证。

高中数学教资教学教案

高中数学教资教学教案

高中数学教资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2. 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
3. 能够独立解答相关的练习题目。

教学重点:
1.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教学难点:
1. 重点难点:利用逆运算解一元一次方程;
2. 学生容易混淆的地方:正负数的运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并举例说明一元一次方程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讲解(15分钟)
1.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2. 利用逆运算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3. 解一元一次方程时要注意的问题。

三、练习(20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答,同时进行个别辅导。

四、讲评(10分钟)
教师和学生一起讲解练习题的解题方法,指出容易犯错的地方,并进行订正。

五、拓展(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拓展学生的思维。

六、作业(5分钟)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导入、讲解、练习和讲评等环节,引导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巩固知识点。

但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多的练习和巩固,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高级中学听课、评课制度

高级中学听课、评课制度

高级中学听课评课制度为推进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是关键,管理制度是保证。

上课、听课、评课是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校本教研的一种形式。

通过上课、听课、评课活动,直接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发现教师教学优点,进行总结推广,对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直接给予指导;同时,通过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听课、评课,使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现根据新课程改革精神,结合我校工作实际,提出如下具体要求:一、听课要求(一)听课节数:校长、教务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听课要覆盖所有学科和所有年级中层领导、教研组长:每周听课次数不少于2节教师:每周听课次数不少于2节。

(二)听课形式:1,独立听课。

学校领导和各位教师可随时到班听“推门课”。

2.集体听课。

集体听课一般为校级或教研组组织的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汇报课等。

教研组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

新教师每学年至少讲授一次汇报课。

3.外出学习听课。

(三)听课要求:1.听课前,原则上应该先自行调好自己的课程,如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请教务处协调,严禁因教师听课而耽误学生的学习。

2.教研组以上的集体听课,教研组长及所在班的班主任应协助做好听课准备工作,如时间的安排、地点的安排、电教设备、学生的准备等。

3.听课时,教师要提前5分钟进入教室,补讲话、不走动、关闭通信工具。

如无特殊情况不中途离场,以示对执教者的尊重。

4.要认真做好听课记录。

听课教师要做好详细记录,并写听课简评。

二、评课要求1、大家要本着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态度参加评课,好的方面应充分肯定,供大家学习;不足之处也要实事求是地提出来,以利改进和提高。

评课不能“一团和气”,要有理有据,具有针对性,必须指出缺点和不足。

2、学校组织的公开课全体老师必须参加;教研组组织的公开课,学科教师必须参加,并做好评课记录,教研组长要签字负责。

3、评课要以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作指导,从执教者对课标的学习与理解,对教材的钻研与把握,对学生的关注与了解,对教法的选择与应用,对学法的指导与训练等方面对课堂教学作较全面的评价,且能抓住重点,说在点子上,评在要害处。

高中评职称数学教案规范

高中评职称数学教案规范

高中评职称数学教案规范
一、教案基本信息
1. 教案名称:xxxxx
2. 教案编写人:xxxxx
3. 适用年级:高中xxxxx年级
4. 教学内容:xxxxx
5. 教学目标:xxxxx
二、教学背景分析
1. 学生学情分析:对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进行分析。

2. 教学环境分析:教学场所、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等的分析。

三、教学目标分析
1. 知识与技能目标:明确学生应掌握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技巧。

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态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重点突出本课时重要知识点。

2. 教学难点:可能会引发学生困惑或难以理解的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本课内容。

2. 一、二、三环节:分别为教学内容的讲解、示范和实践操作。

3. 巩固环节: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加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拓展环节:引导学生拓展知识领域,增加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5. 作业布置:设计合理、有针对性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具与教材准备
1. 教学用书:列明所用教材名称及章节。

2. 教学辅助工具:列出教师准备的教具、多媒体资料等。

七、教学评价与反思
1. 教学评价: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了解教学效果。

2. 教学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进行反思和改进。

八、附注
1. 其他需要补充说明的内容。

以上是高中数学评职称教案规范范本,希望能对教师们在编写教案时提供一定的参考。

教师晋级考评课教案模板

教师晋级考评课教案模板

教师晋级考评课教案模板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面向具有一定学科基础知识的在职教师,准备参加晋级考评的教师。

三、授课时间共 1 学时,45分钟。

四、授课教师[教师姓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擅长课程设计和教学评价。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步骤。

- 能够独立完成一份符合晋级考评标准的教案编写。

- 提升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和解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案例分析,学会分析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 通过小组合作,掌握教学难点突破的策略和方法。

- 学会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强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 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鼓励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 强调师德教育,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 教案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和学生参与度。

-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及适用性。

2、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的细化和可操作性。

- 教学重难点的有效突破策略。

- 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接下来的部分,即教学过程等,将根据您的指示,不在本次回答中展开。

上述内容已根据您的要求进行了详细且细致的编写。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 开场通过一个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真实教学案例,引起教师们的共鸣,激发他们对课程学习的兴趣。

- 提出与晋级考评相关的问题,引导教师思考,例如:“在教案设计中,如何有效地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具体的教学活动?”- 通过简短讨论,为接下来的新知识讲授做好铺垫。

2、新知讲授(20分钟)- 介绍教案设计的基本框架和关键要素,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 结合具体教案实例,讲解如何合理设置教学重难点,以及如何将教学目标细化为可操作的教学步骤。

- 强调创新思维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并展示一些创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3、合作探究(15分钟)- 将教师分组,每组分配一个教学主题,要求组内合作设计一份简短的教案摘要。

一级教师考评课教案模板

一级教师考评课教案模板

一级教师考评课教案模板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本教案适用于具有一定学习基础和认知能力的一级教师,他们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提高考评能力和教学水平。

三、授课时间总时长:45分钟四、授课教师具备丰富教学经验和考评知识的专业教师。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教学设计和教案编写的基本方法;- 学会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策略进行授课;- 提高教学评价和课堂管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教师们的合作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信息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质量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倡导团队协作,共享教育资源,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 教学设计和教案编写的要点;-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灵活运用;- 教学评价和课堂管理的策略。

2、教学难点- 教学设计和教案编写的创新;-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个性化应用;- 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简短的故事、新闻事件或与课程相关的生活实例引起教师们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本节课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 提出与课程相关的问题,激发教师们的探究欲望,为接下来的新知讲授做好铺垫。

2、新知讲授(20分钟)- 教师系统地介绍教学设计和教案编写的理论知识,包括教案的结构、内容要求和编写技巧。

- 通过PPT展示、案例分析等形式,详细讲解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取与运用,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和学生主体性。

- 分析教学评价的原则和方法,介绍课堂管理策略,强调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结合。

3、合作探究(15分钟)- 将教师们分成小组,针对特定教学主题或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究。

- 各小组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教师引导小组成员相互评价,总结出最佳实践。

4、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提供一份模拟教案,要求教师们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指出其中的优点和需要改进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高级教师考评课教案
课题:一、透镜
授课人:章道仁时间:2009年10月12日地点:来安县张山中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观察凸透镜对光的汇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和和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用具
凸透镜、凹透镜、近视镜、老花镜、手电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在前一章光现象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的镜子是什么?
2、那么生活中你们还知道哪些镜子?引导学生回答:放大镜、望远镜和显微镜等。

3、你们讲到的这些镜子与我们上一章所讲的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有什么不同?
演示电灯光照射到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老花镜和近视镜等。

像这些能透过光的镜子叫透镜(用多媒体展示一些透镜的应用)
二、新课教学
(一)透镜的种类
和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一样,我们可以从开头上对透镜进行区分(出示实物并解释)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做凸透镜。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做凹透镜。

练习:结合透镜定义,指出下面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
(二)有关透镜的几个名词
1、课件演示:凸透镜和凹透镜是怎样画出来的,引出主光轴和光心的概念。

(1)主光轴:透镜上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叫主光轴。

(2)光心(O ):透镜的中心叫光心。

2、探究实验1: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通过课件演示: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2)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通过课件演示: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3、探究实验2:探究通过光心和平行主光轴的光线引出焦点和焦距。

(1)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2)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个点叫凸透镜的焦点(F ),凸透镜有两个焦点。

(3)焦距: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f ),两边的焦距相等。

特别说明:①凸透镜的会聚作用是由于光线发生两次折射造成的。

②焦距(f )的长短反映了凸透镜会聚作用强弱,表面越凸焦距越短。

(4)凹透镜对光线发散作用
强调:虚焦点(F )
练习:①经以过焦点入射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是什么样的?
A B C D E F
②对着凹透镜异侧虚焦点入射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是怎样的?
(三)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公元前2世纪,古人用冰凸透镜向日取火。

(课件演示)
三、当堂训练
1. 透镜有两类,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______,它对光有_______作用。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_____,它对光有_______作用。

2.平行于主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会聚在主轴的点,叫做凸透镜的_________,它到凸透镜的光心的距离叫做_______ 。

3,同一束平行光线射到不同的镜上变成不同的光束,如图所示。

其中A是______镜,B是镜C是______镜,D是_____镜。

4.能使光线发散的面镜和透镜有:()
A凹面镜、凹透镜 B.凹面镜、凸透镜
C.凸面镜、凹透镜
D.凸面镜、凸透镜。

5.下列光路图正确的是()
四、布置作业
P62 动手动脑学物理4,5
五、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