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识别与评价
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
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程序一、危险源的辨识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事故、伤害或损失的物理、化学、生物和人为因素。
危险源的辨识是对工作场所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的过程。
以下是危险源的辨识程序。
1. 收集信息:收集与工作场所相关的各种信息,如工作流程、设备使用情况、材料的性质和危险性等。
2. 制定辨识流程:根据工作场所的特点制定危险源辨识的流程和程序。
3. 辨识危险源: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对工作场所中的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和分类。
4. 评估危险程度:对已辨识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评估其可能导致的伤害严重程度和发生概率。
5. 记录和报告:将辨识到的危险源和其风险评估结果进行记录,并及时向相关责任人报告。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造成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以下是风险评价的程序。
1. 应用风险评估方法:选择适合的风险评估方法,如可能性-后果矩阵法、故障模式与效果分析(FMEA)等。
2. 收集数据:收集与危险源相关的数据,包括危险源的特性、可能引发的事故和伤害情况等。
3. 评估风险等级: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将危险源的风险等级进行评估,确定其对人员和财产的潜在影响。
4. 识别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降低危险源风险等级的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体防护措施等。
5. 定期复评: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定期复评的计划,对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三、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指采取措施来减少或消除危险源对人员和财产的潜在影响,保护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以下是风险控制的程序。
1. 确定风险控制目标: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和相关法规要求,确定风险控制的目标和要求。
2. 选择风险控制方法:根据风险控制目标,选择合适的风险控制方法,包括事故预防、事故后果控制等。
3. 实施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选择的风险控制方法,制定详细的操作措施,并组织实施。
4. 监督和检查:对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其有效性和合规性。
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
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是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正确地辨识危险源,并对危险源进行全面、准确、科学的评价,有助于制定有效的安全措施,保障生产安全。
下面将介绍危险源辨识及评价的方法。
一、危险源辨识1.检查法检查法是一种直接检查设备、环境、工艺等情况,较直观、实用的方法。
通过检查,能够发现设备的缺陷、设施的问题、人员的操作不当等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2.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是一种将问卷发放给工人、操作人员等询问情况的方法。
通过问卷,可以了解工人的安全意识、操作习惯、知识水平、安全培训等情况。
根据问卷结果,能够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采取相关的安全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3.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是一种通过集思广益,开展讨论,找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的方法。
通过全面、深入、系统地思考,能够识别出在安全生产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危险源。
这种方法虽然效果不如其他方法,但是集思广益,可以减少盲点,提高辨识的准确性。
二、危险源评价1.定量评价定量评价是一种数学模型计算的方法,通过计算可以直接得出危险源的危险程度指数,以便对其进行系统的评价。
这种方法依赖于大量数据的支持,并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
定量评价的优点是可以让评价结果更为准确。
2.定性评价定性评价是一种基于经验的方法,通过专家的经验和判断,对危险源产生的可能限制因素进行评价。
这种方法应用广泛,适用于复杂的、难以量化的危险源。
但是,定性评价容易受到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评价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半定量评价半定量评价是介于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之间的一种评价方法,既考虑主观因素,也考虑客观因素。
半定量评价方法在评价危险源时需要制定评价指标,以指标化的数量反映危险源的危险程度。
半定量评价在危险源综合评价中应用广泛,适用于较为复杂的危险源辨识和评价。
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是安全生产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需要科学的分析和定量、定性、半定量等方法的综合运用,以取得最优的评价效果。
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价
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价一、危险源概念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包括职业危险因素和职业危害因素两个方面。
职业危险因素是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
职业危害因素生产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可能使作业人员某些器官和系统发生异常改变、形成急性或慢性病变的因素。
广义的职业危害因素包括可引起工伤事故的职业性危险因素和可引起职业病变的职业性有害因素。
狭义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指职业性有害因素。
二、危险源的分类(一)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安全科学理论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
1、第一类危险源。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是伤亡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
因此把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为了防止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必须采取措施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危险源。
例如:某工程项目隧道施工涉及爆破工艺,该项目设置炸药库,炸药库中储存的炸药和雷管则是第一类危险源。
2、第二类危险源。
正常情况下,施工过程中能量或危险物质受到约束或限制,不会发生意外释放,即不会发一事故。
但是,一旦这些约束或限制能量危险物质的措施受到破坏或失效,则将发生事故。
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环境因素三个方面。
上例中如果该项目制定危爆物品管理办法或其他管理制度,规范人的行为、物的状态和环境因素,控制爆炸事故的发生,这些办法或制度则是限制措施。
但如果作业人员在炸药库内动火,可能发生爆炸事故,作业人员违规作业就是第二类危险源。
3、事故起因分析。
一起伤亡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一类危险源是伤亡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危险源识别和评价方法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和评价方法1.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1.1.初始环境调查1.1.1.初始环境调查的主要内容有:●明确使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应遵守的要求;●评价环境现状与上述要求的符合程度,包括污染物排放、化学品使用、资源能源消耗情况等;●对以往不符合要求的事件调查所取得反馈意见的评价,包括对环境事故、环境处罚等的调查;●公司用地及所在工业区的相关背景资料,包括用地使用历史沿革、污染物排放管网位臵分布、功能区域划分等;●相关方提供的报告、记录等背景资料,包括环境报告、三同时验收报告等;1.2.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1.2.1.环境因素的识别要求各部门、各公司在识别环境因素时,要考虑本部门活动的全过程服务。
环境因素识别时应考虑:●地面运输服务和地面保障全过程对环境的影响;●相对应地面运输服务和地面保障全过程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方要求;●环境因素的三种状态:正常状态、异常状态和紧急状态;●环境因素的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环境因素的八种类型: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废物管理、能源消耗、资源消耗、能量释放、其他。
1.2.2.环境因素的识别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和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本部门环境因素进行排查,并通过调查法和现场观察形成本部门的《环境因素调查表》(编号)。
1.2.3.环境因素的评价方法采用综合打分法和直接评价法。
综合打分法对环境因素调查表中的环境因素根据实际情况,从下列一个或多个评价因子上分别进行打分,根据评价的项数n,取各项评价因子评分值之和:∑=A+B+C+D+E+F式中A、B、C、D、E、F分别为:环境影响发生的频次、法律法规符合程度、环境影响程度、环境影响的恢复能力、公共及媒介关注程度、改变环境影响的技术难度和经济承受能力,且每个因子分值为1—5分,具体见下表。
A(环境影响发生的频次)BCDE(公共及媒介关注程度)F根据上述方法进行评价。
填写《环境因素识别汇总评价表》(编号),若∑≥15时即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并制定控制计划,形成《重要环境因素及控制计划表》(编号)。
危险源辨识、控制与评价
危险源辨识、控制与评价是指对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采取控制措施,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价,以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以下是关于危险源辨识、控制与评价的详细介绍。
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
危险源包括物理危险源、化学危险源、生物危险源和人为危险源等。
辨识危险源的目的是为了及早发现潜在的危险,进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1.物理危险源辨识:包括电气设备、机械设备、高温、噪音、射线等各种物理因素的危害。
对于电气设备,要检查其是否有漏电、短路等问题,避免火灾和触电事故的发生;对于机械设备,要检查其是否存在各种安全隐患,如防护装置是否完善、运行稳定等。
2.化学危险源辨识:包括有毒有害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品等。
需要对储存、使用化学品的过程进行安全评估,确保其不会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
3.生物危险源辨识: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传染疾病的传播源。
对于接触或处理这些生物危险源的工作岗位,要做好防护措施,避免感染和传播疾病。
4.人为危险源辨识:包括工人自身的行为和习惯带来的安全隐患。
要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减少工作中的安全事故。
二、危险源控制危险源控制是指采取各种措施来降低潜在危险对工作环境和人员的伤害风险。
1.物理危险源控制:对于电气设备、机械设备等物理危险源,可以采取隔离、封堵、加固等措施进行控制。
2.化学危险源控制:可以采取替代、封闭、通风等措施控制化学危险源的释放和扩散。
3.生物危险源控制:可以采取隔离、消毒、防护等措施控制生物危险源的传播和感染。
4.人为危险源控制:可以采取管理制度、安全培训、员工监管等措施控制员工的行为和习惯,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危险源评价危险源评价是对已经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以确定其对工作环境和人员的伤害风险。
1.定性评价: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将其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
➢ 物体打击 ➢ 车辆伤害 ➢ 机械伤害 ➢ 起重伤害 ➢ 触电
➢ 淹溺 ➢ 灼烫 ➢ 火灾 ➢ 高处坠落 ➢ 坍塌
➢ 冒顶片帮 ➢ 透水 ➢ 放炮 ➢ 火药爆炸 ➢ 瓦斯爆炸
➢ 锅炉爆炸 ➢ 容器爆炸 ➢ 其它爆炸 ➢ 中毒和窒息 ➢ 其它伤害
2021/5/9
四、危险源分类
按照实际工作接触和经验可分为:
2021/5/9
风险控制措施优先选用原则
• 个人防护
风险管理
FENGXIANGUANLI
2021/5/9
风险管理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
WEIXIANYUANBIANSHIYUFENGXIANPI NGJIA
2021/5/9
一、术语与定义
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 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
危险有害因素: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 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2.危险源评价: 根据安全标准化的有关要求,采用条件危险 性评价法对危EC法)
(格雷厄姆法)
用与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 风险大小: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D=L×E×C D值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
四类危险有害因素 人、物(机)、环境、管理因素
五类致害物 机械、电器、辐射、火灾和爆炸、职 业病类
2021/5/9
四类危险有害因素
人的因素
与生产各环节有关的 ,来自人员自身或 人为性质的危险和 有害因素。
环境因素
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 险和有害因素。
物的因素
机械、设备、设施、 材料等方面存在的 危险和有害因素。
危险源识别与评价清单
危险源识别与评价清单1.人员危险源:-工作场所人员过多或不足,超负荷工作。
-缺乏必要的培训和教育。
-工作场所冲突和紧张气氛。
-缺乏必要的紧急事故应对预案。
2.机械设备危险源:-设备老化,维护不良或不正常操作。
-缺乏必要的保护装置,如安全防护罩、紧急停机按钮等。
-设备设计和建造不符合安全标准。
-使用不当或不合适的工具和设备。
3.电气危险源:-电线老化,绝缘材料破损。
-设备接地不良。
-电器设备过负荷,电源不稳定。
-缺乏必要的安全开关和保护装置。
4.化学物质危险源:-使用或储存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性化学品。
-缺乏必要的化学品储存设施和标识。
-缺乏必要的安全操作程序和个人防护设备。
-腐蚀性化学品溅到皮肤或进入呼吸道。
5.火灾危险源:-缺乏必要的火灾设施,如火灾报警器、灭火器等。
-火灾逃生通道被堵塞或难以到达。
-缺乏必要的火灾应对预案和火灾演练。
6.物理危险源:-工作场所布局不当,通道狭窄。
-缺乏必要的防护栏杆和护栏。
-工作地面不平整,容易造成跌倒和滑倒。
-高处作业缺乏必要的安全设施和防护措施。
7.环境危险源:-噪声、震动和辐射超标。
-气体浓度超标或缺氧。
-空气质量差,污染物超标。
-温度和湿度不适宜。
8.生物危险源:-存在病毒、细菌等微生物污染。
-缺乏必要的个人卫生设施和培训。
-暴露于传染病患者或动物。
以上是一个较为全面的危险源识别与评价清单示例。
当进行危险源识别和评价时,应根据具体工作场所的特点和情况进行补充和调整,以确保清单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在实施清单时,需要配以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安全操作规程,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和消除各类危险源对工作场所的影响。
《危险源识别与评价》课件
通过分析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发 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后果,对危 险源进行风险评估。
风险矩阵法
确定风险等级
根据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后果的严 重程度和发生的可能性,将危险源划 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如低风险、中 等风险和高风险。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定期评估与更新
对危险源的风险等级进行定期评估和 更新,以确保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和适用性。
检查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如脚手架、临 时宿舍、仓库等,确保其结构安全和稳定 性。
施工设备
识别施工现场所使用的起重机械、挖掘机 械、焊接设备等,了解其操作规程和安全 注意事项。
交通运输危险源识别与评价
道路与轨道
车辆与船舶
检查运输工具的机械部件、安全 装置和消防器材,确保其技术状 况良好和符合安全标准。
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危险源,制定相 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如预防措施、应 急预案等。
概率风险评估法
分析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通过分析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概率,对危险源 进行风险评估。
确定风险值
根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可能造成的后果,计算出危险源的风险值 。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针对不同风险值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如预防措施 、应急预案等。
评估运输线路的路况、交通流量 、交叉路口等,确保行车安全和 畅通。
环境因素
分析气候条件(如雾、雪、雨、 风等)、地形地貌等环境因素对 交通运输的影响。
总结词
交通运输涉及道路、铁路、航空 等多种方式,具有流动性大、风 险高的特点,需对危险源进行实 时监测与评价。
人员操作
对驾驶员、船员等进行安全培训 和考核,确保其具备合格的操作 技能和安全意识。
危险源辨识和评价示例
危险源辨识和评价示例1.实验室工作环境的危险源辨识:首先,在实验室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许多不同的危险源。
例如:-化学品:实验室中常用各种不同种类的化学品用于实验和研究。
这些化学品可能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等特性,需要特殊的处理和储存。
-生物危险物质:实验室中可能存在各种不同种类的生物危险物质,例如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生物。
这些物质可能导致传染病的传播和感染。
-物理因素:实验室中可能存在不同的物理因素,如高温、高压、辐射等,这些因素可能对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造成威胁。
-机械设备:实验室中使用各类机械设备和仪器,这些设备可能存在危险因素,如电击、机械损伤等。
-电气设备:实验室中使用大量的电气设备,这些设备可能存在火灾、电击等危险。
-人为因素:实验室工作环境中的人为因素也可能导致危险。
例如,缺乏正确的培训和安全意识可能会导致潜在的危险。
2.危险源评价:在识别和辨识潜在的危险源后,需要对这些危险源进行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确定危险源对工作人员的潜在风险以及其可能导致的伤害程度。
评价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风险识别:确定危险源与工作人员之间的接触方式和频率,并评估工作人员可能暴露于危险源的程度。
例如,化学品的接触方式可能是吸入、皮肤接触等。
-风险评估:评估危险源对工作人员的潜在风险。
可以使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如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
定性评估是通过与标准进行对比,确定潜在的危险性的程度。
定量评估则可以使用具体的数值对危险源进行表征。
-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降低危险源对工作人员的风险。
控制措施可以包括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人防护措施。
-风险监控:对已经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监控和评估,确保这些措施的有效性。
3.总结:危险源辨识和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用于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通过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可以确定工作场所中潜在的危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风险降低。
这对于保持工作场所的安全和高效运行至关重要。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范文(三篇)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范文一、引言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是企业安全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们对于预防事故和保障员工安全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危险源的辨识、分类以及风险评价和分级的方法和原则。
二、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对企业内存在的各类危险源进行发现、识别和记录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危险源辨识应包括以下内容:1. 确定危险源种类。
危险源可以分为物理危险源、化学危险源、生物危险源、机械危险源等。
通过对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可以确定所涉及的危险源种类。
2. 辨识危险源。
通过观察和调查,发现和辨识企业内存在的各类危险源,如高温、高压、有害气体、毒性物质等。
同时,要考虑到不同危险源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可能的危险源组合作用。
3. 记录危险源信息。
对于每一个辨识出的危险源,应制定相应的危险源信息记录表,详细记录危险源的名称、特性、危险程度等信息。
三、危险源分类和风险评价危险源分类和风险评价是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系统梳理和评估的过程,目的是为了确定各类危险源的风险程度,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1. 危险源分类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特征,可以将危险源进行分类。
常用的分类方法包括按照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学性质、机械性质等进行分类。
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制定。
2. 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确定其对人员和环境的威胁程度。
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有定性评估方法和定量评估方法。
定性评估方法是通过专家判断和经验总结,对危险源进行主观评估,如利用风险矩阵、事件树等方法。
而定量评估方法则是基于数学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借助风险模型和风险计算公式进行风险评估。
3. 风险分级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将危险源按照风险程度进行分级。
常用的分级方法有使用颜色、数字等符号来表示不同等级的风险,如红色表示高风险、黄色表示中风险、绿色表示低风险等。
危险源辩识和风险评价
危险源辩识和风险评价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是企业或组织进行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旨在识别潜在危险源并评估其对人员、财产和环境可能造成的风险。
危险源辨识是指通过对企业或组织内的各种作业、设备、物质和环境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确定存在的各种危险源。
危险源可以是来自于物质(如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物质等)、设备(如高空作业设备、机械设备等)、作业环境(如高温、低温、有害气体等)、人(如作业人员的不当行为、操作失误等)等方面。
通过危险源辨识,可以全面了解企业或组织的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评价是指对已辨识的危险源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确定其对人员、财产和环境可能造成的风险程度、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型和后果。
风险评价通常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概率评估和影响评估。
概率评估主要是通过统计数据、经验数据等确定危险源引发事故的概率,影响评估则是通过对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伤害等进行评估。
风险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确定风险等级,从而为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是安全管理的基础,对于企业或组织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可以帮助企业或组织全面了解存在的安全风险,有助于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
其次,通过风险评价,可以确定风险等级,为不同风险等级的控制提供依据。
同时,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还可以用于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安全风险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在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和流程。
首先,要全面收集相关信息,包括作业、设备、物质、环境等方面的数据。
其次,需要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危险源的存在及其可能引发的风险。
最后,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事故预防措施、应急救援措施等。
总之,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是企业或组织进行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企业或组织全面了解存在的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通过遵循一定的方法和流程,可以有效地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并提高整体的安全管理水平。
危险源辨识与评估
危险源辨识与评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时常会面临各种潜在的危险。
为了保障个人和他人的安全,进行危险源辨识与评估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危险源辨识与评估的基本概念、步骤和方法,并提示一些实用的应对措施。
一、危险源辨识与评估概述危险源辨识与评估是指通过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危险源,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危害的程度。
具体而言,危险源辨识是指通过调查、观察和分析,找出可能引发事故或危害人员健康的地点、设备、材料或工作流程。
危险源评估则是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价,以判定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
二、危险源辨识与评估的步骤1. 收集信息:收集与工作或活动场所相关的信息,包括工程图纸、工艺流程、操作规程等。
同时,也要考虑过去事故的经验和教训,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2. 辨识危险源:通过实地调查和观察,辨识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比如物理性的危险(如高温、高压、电击等)、化学性的危险(如有害气体、腐蚀性物质等)、生物性的危险(如病原体、有毒生物等)等。
3. 评估危险源: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潜在危害的程度。
评估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比如风险矩阵、故障树分析等。
4. 制定对策: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包括事故预防、应急救援和事故后处理等方面的措施。
三、危险源辨识与评估的方法1. 专家意见法:组织专家对工作场所进行检查和评估,依靠专家的知识和经验来判断危险源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
2. 安全检查表法:制定相应的安全检查表,按照标准程序来检查和评估工作场所的安全状况。
3. 福尔摩斯法:模仿福尔摩斯侦探的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推断出可能的危险源。
4. 事故故障树分析法:通过构建故障树,分析事故发生的各个环节和可能的原因,找出危险源的根本原因。
四、应对危险源的措施1. 风险防范措施:尽量消除或减少危险源的存在,比如更新和维护设备、改进工艺流程、提供个人防护装备等。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危险源辨识是指识别和确定可能对员工健康和安全造成伤害或潜在危险因素的过程。
这些危险源可以是物理的,如噪音、高温、高压等;化学的,如有毒物质、化学品泄漏等;生物的,如病原体、昆虫等;以及人为的,如疏忽或错误操作、不当使用设备等。
危险源的辨识可以通过观察、检测,参考以往经验和数据分析等方式进行。
风险评价是指对已识别的危险源进行分析和评估,以确定其对员工健康和安全造成的潜在风险的程度。
风险评价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危险源:确认与工作环境或作业过程有关的危险源。
2.评估风险的概率:评估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包括频率和持续时间。
可以使用历史数据、统计数据或专业知识来评估概率。
3.评估风险的严重性:评估风险发生时可能导致的后果和影响的严重程度。
例如,可能的伤害程度、经济损失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
4.确定风险等级:根据风险概率和严重性的评估结果,将风险划分为不同等级,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处理。
5.采取控制措施:根据风险等级,确定适当的控制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是预防性的(如改进工作环境设施、采取工程措施等),也可以是应急响应措施(如培训员工、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等)。
6.监控和评估:对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以确保其有效性和持续性。
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是对工作场所安全和健康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及时识别和评估危险源,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护员工免受潜在的危害。
此外,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还有助于加强工作场所的紧急响应能力,并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在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时,应确保参与者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此外,需要充分了解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以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最重要的是,应将这一过程纳入日常管理,并定期进行复查和更新,以适应工作环境和作业过程的变化。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5篇)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推进危险源识别、评价及监督管理制度的实施,提高对事故的防范能力和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力,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消除事故苗头,特制定本制度。
一、公司总工程师负责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的领导工作,并对确定的重大危险源审核批准。
二、分公司安全科及项目部负责排查、识别所辖范围内的危险源并实施和管理。
三、公司安全处负责组织危险源的识别、汇总、分析、评价和确定,各相关部门协助实施。
四、危险源识别范围:a)本公司在生产和服务活动中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危险源。
b)所使用的产品或服务中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危险源。
c)识别危险源应充分考虑常规、非常规两种活动状态和过去、现在、将来三个时态。
五、危险源识别方法危险源的识别采用现场排查法,由安全检查人员同其他相关人员在现场进行识别、观察。
六、风险评价采用LEC评估办法,它综合考虑各个环节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人员暴露在这些环境的频率以及一旦发生事故所产生后果的严重性等三方面因素,采取评分的办法和对比的手段,根据总的危险分值简易评价作业环境的潜在危险性。
七、分公司安全科、项目部安全员根据本程序的规定组织有关人员对所辖场所的危险源进行评分评级,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实施控制。
八、重大危险源管理:1、分公司、项目部分别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体系和识别监控小组,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
2、分公司、项目部分别制定重大危险源识别监控管理制度。
3、项目部由项目经理负责组织本项目有关人员对该施工工程进行危险源辨识、评价,列出一般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确定监控时间和监控巡查时间。
国家建设部指出的七项分部分项工程必须全部列为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同时符合论证条件的工程必须提前申请专家论证审查。
4、公司、分公司和项目部分别建立重大危险源识别监控台帐。
项目部每月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每月分别向安全科、安全处上报一份台帐。
5、项目部对识别出的重大危险源要单独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和应急救援措施及监控责任制度,报监理审核,总工程师审批。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方法
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方法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是指对工作环境中的潜在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以确定其对工作人员和环境的风险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健康。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方法。
1.危险源辨识方法:(1)检查法:通过对工作环境的巡视和检查,发现潜在危险源的存在。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现有工作场所进行常规巡视和检查,可以通过目视观察、手触摸等方式,发现存在的危险源并记录。
(2)讨论法:组织开展专家讨论、员工参与的方式,通过集体智慧来辨识潜在危险源。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复杂、高风险的工作环境进行危险源辨识,可以利用专业知识和经验来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3)调查法:通过事故调查、工作场所调查等方式,了解工作环境中已经发生的危险源。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已经发生的事故进行调查,并从中找出事故的原因和潜在危险源。
(4)测量法:通过使用各种测量设备和仪器,对工作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量化测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能够通过定量数据来判断危险源的存在与程度的工作环境,如噪声、振动、辐射等。
2.危险源评价方法:(1)风险矩阵法:将危险源的可能性和后果进行矩阵化,通过评估每个危险源的可能发生性和严重后果,确定其风险等级。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多个危险源进行评估和排序,优先处理高风险等级的危险源。
(2)风险评估矩阵法:该方法将危险源的可能性和损失程度进行矩阵化,通过评估每个危险源的可能性和损失程度,确定其风险等级。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特定危险源的风险评价,将风险等级与工作环境的风险接受能力进行比较,确定适当的控制措施。
(3)层次分析法:通过构建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和加权方法,对危险源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估。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复杂、多指标的危险源进行评价,能够考虑多个因素对风险的影响程度。
3.控制措施优选方法:(1)风险控制矩阵法:将危险源的可能性和严重后果进行矩阵化,通过评估每个危险源的可能发生性和严重后果,确定其风险等级,并在矩阵中标示出可接受、须控制和需紧急控制的区域。
危险源辨识、评价
可引发事故 L
EC
D a-d 级 备注 别
1 锅炉房
压力表失 爆炸 灵
3 6 40 720
一 第一类 重大
2
职工不戴 物体打击 3 6 7 126
三
安全帽
3 水泵房 压力表失 物体打击 3 6 3 54
四
灵
4
职工不戴 物体打击 1 6 3 18
0
安全帽
5 磨机检修 未办停电 机械伤害 3 6 15 270 工作票
安全生产中介机构对其作出的安全评价结果负责。 第九条 安全评价报告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安全评价的主要依据; (二)重大危险源基本情况; (三)危险、危害因素辨识; (四)可能发生事故的种类及损害程度; (五)重大危险源等级; (六)应急救援预案效果评价; (七)监控方案。
十二、第二类危险源辨识评价(1)
按生产(工作)流程划 分
1.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 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 险物质量的大小。
2. 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 条件状态。例如,物质的压力、温度、化学稳定性,盛 装压力容器的坚固性,周围环境障碍物等情况。
3.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 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 应的敏感触发因素。如易燃、易爆物质,热能是其敏感 的触发因素,又如压力容器,压力升高是其敏感触发因 素。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 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 化为事故。
第九条 重大危险源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按照 有关标准的规定采用定量风险评价方法进行安 全评估,确定个人和社会风险值:
危险源辨识及LEC评价法
危险源辨识及LEC评价法是一种常用于工业领域的风险评估方法。
在工业环境中,存在着各种潜在的危险源,如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机械运行故障等,这些危险源可能会对人员、设备和环境造成损害和威胁。
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业环境中潜在的危险源进行鉴定和识别的过程。
通过对工作场所的巡查、调查和分析,可以确定存在的危险源,并对其进行描述和分类。
危险源的辨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物理危险源:如高温、高压、电气设备、机械设备等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设备损坏的因素。
2. 化学危险源:如有毒物质、易燃易爆物质等可能导致人员中毒或火灾爆炸的因素。
3. 生物危险源:如有害微生物、病毒等可能导致传染病的因素。
4. 人为因素:如不安全行为、操作错误等员工行为的因素。
LEC评价法是一种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可以对危险源进行定量的风险分析和评价。
LEC评价法通过对危险源的可能性(L)和严重程度(E)进行评估,并考虑控制措施的有效性(C),综合评估出风险等级(Risk Level)。
风险等级可以用来指导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管理措施,以降低风险。
LEC评价法的步骤如下:1. 风险识别:对危险源进行鉴定和识别,确定可能导致的伤害和损害。
2. 评估可能性:评估危险源发生的可能性,可以参考历史数据、统计数据和相关经验。
3. 评估严重程度:评估危险源导致的伤害和损害的严重程度,可以考虑人员伤亡、设备损坏和环境破坏等因素。
4. 评估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评估已经采取的控制措施对危险源的控制效果,可以考虑技术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人防护等方面的因素。
5. 综合评估风险等级:根据可能性、严重程度和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综合评估出风险等级,可以采用矩阵图、分类判据等方式表示。
LEC评价法的优点在于结果定量化,能够通过数字化的风险等级指导决策和管理措施的制定。
同时,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控制措施方案进行对比,选择最为有效和经济的控制措施。
然而,LEC评价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对评估因素的选择和权重的确定会对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依靠专业知识和经验。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控制措施
危险源辨识评价及控制措施一、危险源辨识评价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收集信息:收集与工作环境相关的各种信息,包括设备、物料、工作程序、工作场所、人员等。
2.识别危险源:通过分析收集的信息,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如高温、高压、有害物质等。
3.评价危险源: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估,通过概率与严重性进行权重分析,确定危险源的优先级。
4.确定控制措施:根据评估结果,针对每个危险源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控制、管理控制和个体保护措施。
二、危险源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工程控制措施:通过对工作环境和设备的改进,降低或消除危险源。
如采用机械设备自动化、设置隔离栅栏、增加通风设备等方法。
2.管理控制措施:通过制定和执行安全标准、操作规程、紧急预案等,从管理层面上控制危险源。
如进行定期检查、培训教育、事故调查等。
3.个体保护措施:为从事特定工作的人员提供个体防护设备,以减少或防止危险源对个人的伤害。
如戴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三、危险源辨识评价及控制措施的重要性:1.预防事故的发生:通过对危险源的辨识评价,能够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的危险,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2.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通过控制措施的实施,能够减少工作人员在工作环境中的受伤风险,保护其人身安全。
3.提高工作效率:危险源的控制措施能够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工作环境,使工作人员能够更专注地完成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
4.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对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措施提出了明确要求,按照规定执行能够保障企业的合法合规运营。
综上所述,对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及控制措施的实施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并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全员参与,加强对工作环境的监管,不断改进控制措施,以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和有效性。
危险源辨识及评价知识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评价一、几个概念(术语定义)1.危险: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
从危险的概念可以看出,危险是人们对事物的具体认识,必须指明具体对象,如危险环境、危险条件、危险状态、危险物质、危险场所、危险人员、危险因素等。
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
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危险度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给出,即:R=f(F,C)式中R———危险度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2.危险源:就是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的根源或状态.从安全生产角度,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危险源可以是一次事故、一种环境、一种状态的载体,也可以是可能产生不期望后果的人或物。
企业中的危险源(点):是指在企业里的设备、作业场所和岗位潜在着可能发生事故的危险有害因素,这些设备、场所和岗位一旦发生事故会导致人身伤亡、建筑物破坏、设备损坏,是重点控制和管理的部位。
危险源有两种,一种是本质型危险源(点),另一种是转化型危险源(点)。
本质型危险源(点)是指生产设备、设施、场所、环境固有的,其本质是危险的,不管采取何种对策、措施及管理方法,均难以改变其危险属性。
转化型危险源(点)是指原来不是危险的,因使用不当、管理不善、年久失修等因素的影响,致使该岗位、设备、场所潜在产生的不安全因素。
危险、有害因素就是危险源.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生产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可能使作业人员某些器官和系统发生异常改变、形成急性或慢性病变的因素)。
3.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危险源的识别与评价
安全检查表--示例
防护栏杆安全检查表
序号 检查项目
是否有缺陷 处理措施
1 栏杆根部有严重锈蚀吗?
2 栏杆有开焊、缺档的地方吗?
3 扶手、横杆、立柱有严重缺损吗?
4 端部无立柱的栏杆和建筑物连接的不牢吗?
5 吊装、检修用的活动栏杆不牢固吗?恢复后
有缺陷吗?
2024/5/23
20
第五章: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10
第二章:危险源的分类
危险源分类方法4
GB/T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综 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 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16类 :
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 电、淹溺、灼烫、火灾、意外坠落、坍塌、放炮、 火药爆炸、化学性爆炸、物理性爆炸、中毒和窒息、 其他伤害
2024/5/23
6
第二章:危险源的分类
危险源分类方法1
安全科学理论(能量释放理论)分为两类:
第一类危险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意外释放的 能量(这些能源或能量载体在受到约束或限制不 会发生事故),决定的严重程度后果。
第二类危险源: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 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包括物的故障、人的 失误和环境因素),决定发生的可能性。
第五章: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一)安全检查表
❖ 列举需查明的所有会导致事故的不安全因素, 采用提问的方式,要求用是、否回答,否表示 存在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 编制依据:
▪ 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
▪ 国内外事故案例
▪ 系统分析,确定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
▪ 研究成果
2024/5/23
17
第五章: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 其他危险危害因素。
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险源的直接原因分类
第一类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 15项
•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 •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 •粉尘与气溶胶 •作业环境不良 •信号缺陷 •标志缺陷 •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设备、设施缺陷 •防护缺陷 •电危害 •噪声危害 •振动危害 •电磁辐射 •运动物危害 •明火
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险源的直接原因分类
第二类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 5项
•易燃易爆性物质
•自燃性物质
•有毒物质
•腐蚀性物质
•其他化学性风险、危险源因素
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险源的直接原因分类
第三类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 5项 •致病微生物 •传染病媒介物 •致害动物 •致害植物 •其他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临时用电/电器 设备/电工
1 劳防用品佩带不齐 2 临时接线绝缘不好 3 未安装漏电保护器 4 未按规定进行拆除作业 5 使用不防爆的电器设备 6 电器设备未接地 7 临时接线绝缘不好 8 监护不到位
触电 触电 触电 触电 触电 触电 触电 人员伤害
例2油漆作业危险源辨识表
活动/设备/人员 序号 危险源 风险
• 人身伤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控制措 施的状态M和人体暴露的时间E。对单纯财产损 失事故,因我们所指的财产与特定的危害联系 在一起,因此不必考虑暴露问题,只考虑控制 措施的状态M。根据以下两个因素确定事故发生 的可能性(L=ME,见下表)
• 表1
分值
控制措施的状态M
控制措施
5
无控制措施
3
有减轻后果的应急措施,如警报系统、个人防 护装臵、检查措施等 有预防措施,如机器防护装臵等,但须保证有 效
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险源的直接原因分类
第四类
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 6项
• 负荷超限
• 健康状况异常
• 从事禁忌作业
• 心理异常
• 辨识功能缺陷 • 其他心理、生理性风险危险源因素
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险源的直接原因分类
第五类
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 5项
• 指挥错误
• 操作失误 • 监护失误 • 其他错误 • 其他行为性风险和有害因素
• 该方法主要是把生产活动分为不同的工序,
然后对每一个工序活动所涉及的设备,人
员、物料以及作业环境(人、机、料、环)
进行逐项分析,辨识危险源。
设备设施
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 排放的有害物质 泄漏
作业人员
作业环境 原辅材料
工序 活动
例1临时用电作业危险源辨识表
活动/设备/人员 序号 危险源 风险
危险因素的三种状态
• 正常状态:属于正常的、计划中的和经常的活动、 产品或服务所产生的危险影响; • 异常状态:属于不经常的、可以或不可预计的活 动、产品或服务所产生的危险影响; • 紧急状态:属于突发的、不可预计的活动、产品 或服务所产生的危险影响。
四、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采用“工序—设备—人员分析法”
能、放射能、生物因素、人机工程因素)
——三个对象(企业所有的活动、所有的设
备设施、所有的人员)
危险因素的三种时态
过去时态:考虑过去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对现 在产生的危险影响; 现在时态:考虑现在的活动、产品或服务正在 产生的危险影响; 将来时态:考虑现在或规划中的活动、产品或 服务对(或可能对)将来产生的危险影响。
※ 重大危险源、危险因素的辨识
根据危险、有害物质的种类及其限量出发来确定重大危险 源、危险因素:
物质名称 1. 一 般 易 燃 物 质 : 易燃气体 高易燃液体 2. 特 种 易 燃 物 质 : 氢 环氧已烷 3. 特 种 炸 药 : 硝铵 硝酸甘油 三硝基甲苯 数 量 ( t) 200t 50000t 50t 50t 2500t 10t 50 t
1
表2
分值 10 6 3 2 1 0.5
人体暴露的时间E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时间) 连续暴露,8h不离工作岗位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8h内暴露一次或几次 每周一次或偶尔暴露 每月一次暴露 每年几次暴露 每年一次暴露,甚至更少
表3 事故的可能后果S
分 值
可能的后果
伤害 职业相关病 症 —— 设备财产损失 >15万元 环境影响 有重大环境影响 的不可控排 放 有中等环境影响 的不可控排 放 有较轻环境影响 的不可控排 放 有局部环境影响 的可控排放 无环境影极不易发生,以至于可以认为不 不易发生 会发生
3、确定伤害的可能性时的注意事项
当寻求确定伤害的可能性时,要考虑已实施的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及 是否符合要求。除所提供的业务活动信息外,通常还应考虑如下问题: (1) 暴露人数; (2) 持续暴露时间和频率; (3) 供应(如电,水)中断; (4) 设备和机械部件以及安全装置失灵; (5) 暴露于恶劣气候; (6) 个体防护用品所能提供的保护及其使用率; (7) 人的不安全行为(不经意的错误或故意违反操作程序),如下述人员: ① 不知道危险源究竟是什么? ② 可能不具备开展工作必备的知识、体能或技能; ③ 低估所暴露的风险; ④ 低估安全工作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8) 考虑到意外事件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1991年国务院颁 布)
•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 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 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第二条规定,卫生部会同劳动和社会保 障部发布了《职业病目录》。法定职业病由原来的99种增加到 115种,包括尘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
第六类
其他危险危害因素 — 3项
• 不可抗拒力量带来的危险、危害因素; • 他人伤害;
• 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等
2 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
参照GB6441-19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 将危险因素分为16类。
•物体打击 •车辆伤害 •机械伤害 •起重伤害 •触电 •淹溺 •灼烫 •火灾
•高处坠落 •坍塌 •放炮 •火药爆炸 •化学爆炸 •物理性爆炸 •中毒和窒息 •其他伤害
重大危险源、危险因素是指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源、危险因 素
ILO《预防重大事故公约》(1993)将重大事故分为以下三类:
• • • 由易燃易爆物质引起的爆炸事故 由有毒物质严重泄漏引起的事故 重大火灾
《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2000) 分为二类:
• • 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 贮存区重大危险源
10
有一人死亡 或多人重伤
有一人重伤 或多人轻伤 轻伤,但肢体残缺 或功能丧失 需住院治疗,损失 工时 轻微,仅需一次性 治疗
8
职业病多人 职业病(一 人) 职业病多发 症 身体不适
10万~15万
4
5万~10万
2 1
1万~5万 <1万
表4
R=MES
>180
人身伤害事故R
风险程度(等级)
一级
90~150
50~80 20~48 <18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表5
R=MS
30~50
单纯财产损失事故R
风险程度(等级)
一级
20~24
8~12 4~6 <4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2、风险的可能性等级
可能性等级 一 二 三 四 五 说明 频繁 很可能 有时 极少 不可能 单个项目具体发生情况 频繁发生 在寿命期内会出现若干次 在寿命期内有时可能发生 总体发生情况 连续发生 频繁发生 发生若干次
第一讲: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
一、与危险源辨识相关的一些术语
•☆ 标准中的术语
• 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
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 风险是指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 风险评价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可承受范围 的全过程。
• 安全免遭不可接受的风险的伤害的状态。
4、评价表格举例说明
致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肿瘤和其他职业病等。
危险源与风险、事故三者关系
危险源(危害)
风险(危险)
伤亡事故
职业病
二、危险源的产生及分类
——产生危险源的两大因素: • 存在能量及有害物质
能量—作功的能力。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 的载体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是危险源。 有害物质—如有毒物质、工业粉尘、腐蚀性物质等。
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等颁发的《职业 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危害因素 分为七类:
• • • • • • •
生产性粉尘 毒物 噪声与振动 高温 低温 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 其他危害因素
三、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的重要性 危险源辨识的全面性: ——三种时态(现在、过去、将来) ——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 ——七种类型(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
• 管理及环境缺陷
——危险源的分类
1 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 GB/T13816-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 素分为6大类,37个小类。 •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 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2. 危险源辩识注意事项 ※ 危险源、危险因素的分布 ※ 伤害(危险源)方式和途径
• 伤害(危险源)方式
• 伤害(危险源)途径和范围
※ 主要危险源、危险因素 ※ 重大危险源、危险因素
●
风
险
评
价
(一)风险评价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