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投资与经济发展
第二章当代世界经济的格局变化
第二章当代世界经济的格局变化一、世界经济格局的演进所谓世界经济格局,是指世界经济中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相互关系及其所形成的世界经济结构。
综观世界经济发展史,世界经济格局的变迁取决于国际经济政治力量的对比改变。
20世纪前,世界经济格局英国称霸世界,欧洲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二战后,世界经济经历了美国称霸到美苏两极,再到世界多极化的转变。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加速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呈现新的格局变化。
1、19世纪后期至1917年单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两种不同类型的国家经济——少数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发达的民族国家经济世界经济格局的特点——少数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直接占领和控制广大殖民地和附属国,把它们变成自己原料产地、投资场所和商品市场。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明显加强。
英国一直在世界经济居领先地位,德国居第二位,1870年后美国超过德国占第二位,19世纪90年代美国又超过英国居世界第一位。
2、1917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与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同时并存三种不同类型的国家经济——少数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发达民族国家经济——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世界经济格局的特点——社会主义经济体系虽已出现,但仍限于一国范围,而绝大多数国家依然属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3、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与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同时并存三种不同类型的国家经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中民族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世界经济格局的特点——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成为跨越几大洲10多个国家,并发展为社会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走上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
二、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1、战后初期至20世纪50年代:世界经济格局具有明显的军事政治特征两种经济制度并存的世界经济是由军事分界线变为政治分界线划定——东、西欧,东、西德,南、北韩,南、北越等国际组织阵营化,各国战后经济恢复服从意识形态的不同价值观——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经济互助组织;——苏、中等退出IMF和世界银行,也不参加GATT;西方国家还设立巴黎统筹委员会,宣布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商品技术禁运清单。
发展经济学郭熙保3
(二)经济发展(economic development)
产业结构变化
2.经济发展内涵
在谈论经济发展问题时,要把握场合和范围。 否则就会被这个概念弄糊涂 最窄的角度 经济发展就是指的经济增长,这两个概念是同义词。 经济发展指经济结构转变,最重要的经济结构就是产业结构,即 三次产业结构。 较宽的定义 工业部门不断扩张,在经济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从这个角度来理解经济发展,它与工业化是同义语。
不同场合的意 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这里的发展主要是指经济、社会、 义不一样 环境、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指人的全面发展。
邓小平名言:“发展是硬道理”,这里的发展指经济增长。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 中心 郭熙保教授
8
(二)发展三核心内容
• 刘易斯指出:经济增长的好处并不在于财富增进了幸福,而在于增加 了人类选择的范围;增长使人更能控制环境,从而增加自己的自由。
政治自由
经济机会
社会机会
透明性保证 人们在交往过程中需要公开性、信息分享和信息准确性的保证。 保护性保障 为那些遭受灾难或其他突发性困难的人,收入处于贫困线以下的 人以及失去劳动能力的人提供社会安全网。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 中心 郭熙保教授 14
自由与发展的关系
• 自由的含义指“个人拥有的按其价值标准去生活的机会与能 力”,包括法定的自由权利和获取某种福利的法定资格。 • 森认为,经济发展最终应该归结为人们“是什么”和“做什 么”,例如人们是否健康长寿,能否读书写字、相互沟通等等。 这些直接与他们的权利而不是经济的总供给和总产出相关联。
自尊
自由指从物质生活条件中被解放出来。自由意味着社会及其成员 选择范围的扩大,或者限制范围的缩小。
央企-集团公司-投资项目管理规定办法
投资项目管理暂行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执行集团的发展战略和经营方针,规范集团各企业投资行为,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防范投资风险,保证投资安全,提高投资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集团实际情况,特制订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所指投资是由央企集团(以下简称集团)本级、集团各子公司(含控股下属企业)因经营需要,以获取利润和投资回报为目的投资行为。
第三条本规定所指子公司是由集团作为股东,持有该公司50%以上的股权,或具有实质性控制权和重大影响的企业.第四条本规定适用于集团所属子公司及各子公司控股下属企业。
第二章投资管理范围及组织机构第五条投资管理的范围包括:编制年度投资计划;投资项目拓展;投资项目的受理和申报;投资项目论证、评估、审批和备案;投资项目的筹资;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与监控;项目竣工验收;项目后评价;项目投资风险管理等.第六条集团战略发展规划与投资中心是投资项目管理的综合归口管理部门,履行下列职责:(1)根据市场情况和集团发展规划,制定集团项目拓展和项目审批的相关法规和指导意见;编制集团年度投资计划和资产处置计划;(2) 对备选投资项目进行投资分析和经营风险评估,向投资委员会提出同意立项,指标调整或放弃跟踪的意见;(3)对集团的项目拓展业务进行统一管理,调动各方力量,完成集团下达的项目拓展任务;(4)对已批准立项的项目,根据需求组织办理项目的成立或撤消的行政审批。
(5)根据立项报告确定的各项指标,负责组织编制和下达年度项目目标实施计划,并对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及时动态的产业管理.(6)对已实施项目进行定期经营风险评估。
(7)负责组织投资项目的后评价。
第三章投资项目审批权限第七条投资项目审批实行两级审批制度.集团设立投资评审委员会,对本级和下属子公司的投资项目进行立项初审。
投资项目经投资评审委员会通过后,报集团董事会复审后方可实施。
第八条投资评审委员会成员由集团CEO提出,董事会批准,人员组成包括规划、投资、资金、工程、风控等职能部门人员。
第二章 国际直接投资
直接投资流出额所占比 发达国家 85.3 84.2 85.6 91.6 发展中国 14.5 15.5 13.7 8.1
中国连续6年(1993—1998)利用外资世界第二位,1999年位于第 三位(英国第二),到2000年又位于第二位。目前全球500强已有300多 家在华投资。
3.FDI 的重点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第三产业
表2-1-3
90年代以来的历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
(FDI)总额
10000 9000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单位:亿美元
•
0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值得注意的是: l 1999 年 英 国 成 为 FDI 最 大 国 , 投 资 额 达 1990亿美元。 l 美国仍是FDI最大东道国,吸引投资几近全 球FDI 1/3。 l 1999年位于欧盟的跨国公司FDI总额51美元, 占全球的2/3。 l 2001年,在全球FDI 下降51%的情况下,中 国吸引外资468亿,比上年增长15%。
2.新古典经济理论对跨国行为的最初解释
H—O学说: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是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 各国间生产要素资源禀赋比例的差异引起要素价格的差异,进而发 生要素分布均衡化的过程,即要素的跨国移动。 俄林从资源配置理论的结论出发,得出的一个推论---要素价格 均等化定理。其含义有二: (1),要素相对价格均等化。即两个原要素价格比例不同的国 家,通过自由贸易使要素价格比例趋于一致; (2),要素绝对价格均等化。即同一种要素的绝对价格在不同 国家不相等,通过自由贸易使不同国家同一要素的价格趋于均等。 要素的价格均等途径有二: (1),间接均等。即通过商品的国际移动实现。 (2) ,直接均等。即通过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实现。 如资本丰缺程度的差异促使资本从底利率的国家流向高利率 的国家。
国际投资学第二章国际投资理论课本精炼知识点含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国际投资理论第一节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一、西方主流投资理论(一)垄断优势论:市场不完全性是企业获得垄断优势的根源,垄断优势是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
市场不完全: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偏离完全竞争的一种市场结构。
市场的不完全包括:1.产品市场不完全2..要素市场不完全3.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的市场不完全4.政策引致的市场不完全。
跨国公司具有的垄断优势:1.信誉与商标优势2.资金优势3.技术优势4.规模经济优势(内部和外部)5.信息与管理优势。
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主要来源于其对知识资产的控制。
垄断优势认为不完全市场竞争是导致国际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
(二)产品生命周期论:产品在市场销售中的兴与衰。
(三)内部化理论:把外部市场建立在公司内部的过程。
(纵向一体化,目的在于以内部市场取代原来的外部市场,从而降低外部市场交易成本并取得市场内部化的额外收益。
)(1)内部化理论的基本假设:1.经营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2.企业可能以内部市场取代外部市场3.内部化跨越了国界就产生了国际直接投资。
(2)市场内部化的影响因素:1.产业因素(最重要)2.国家因素 3.地区因素4.企业因素(最重要)(3)市场内部化的收益:来源于消除外部市场不完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包括1.统一协调相互依赖的企业各项业务,消除“时滞”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2.制定有效的差别价格和转移价格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3.消除国际市场不完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4.防止技术优势扩散和丧失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市场内部化的成本:1.资源成本(企业可能在低于最优化经济规模的水平上从事生产,造成资源浪费)2.通信联络成本3.国家风险成本4.管理成本当市场内部化的收益大于大于外部市场交易成本和为实现内部化而付出的成本时,跨国企业才会进行市场内部化,当企业的内部化行为超越国界时,就产生对外直接投资。
(四)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决定跨国公司行为和对外直接投资的最基本因素有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即“三优势范式”。
第二章 国际投资理论
二、新古典理论
评价:
1、新古典理论引入了资本边际生产力的概念,
认为资本边际生产力的差异才是决定资本国
际流动的因素,较好地解释了资本流动多发生
在发达国家之间的现象。
2、古典理论只从流通领域考察资本的国际
流动,而新古典理论则从资本的流通对生 产领域的影响来考察资本的国际流动,这 是新古典理论的一个进步。
相同收益的资产或有价证券的价格就会发生变化。 利率高的国家,资产和有价证券的价格低,而利 率低的国家资产和有价证券的价格高。这样就会 发生从利率高的国家向利率低的国家进行投资。
一、古典国际证券投资理论
理论公式:C=I/R
C是资产和有价证券的价格; I是该项资产和有价证券的常年收益,即年均收益;
第一节 早期国际投资理论
一、古典国际证券投资理论 二、新古典理论
一、古典国际证券投资理论
时间:产生在国际直接投资大发展前
理论的核心: 各国存在的利率差别是国际资本流 动的主要原因。
理论的主要内容: 假定存在A,B二国,资本在两国间可以自由流动。
如果两国间利率存在差别,那么两国的能够带来
3、虽然假设条件,较之现实生活要简单得
多,但是,这个模型的理念是值得称道的, 即国际投资能够同时增加资本输入国和输 出国的收益,从而增加全世界的经济收益。
第二节、西方主流国际投资理论
(一) 垄断优势论
(二)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三) 内部化理论
(四)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第二章 经济发展理论
即:ㅿK /ㅿY= k
或ㅿK = kㅿY
凯恩斯理论认为储蓄恒等于投资 即:S=I 即:sY= kㅿY ㅿY /Y =s / k 用g表示ㅿY /Y 则: g=S/K
哈多模型的应用
如果 储蓄率s = 12% (储蓄率=投资率) 资本—产出比率K = 3 (3 单位的资本才能产 生1单位的产出) 则经济增长率g = 12%/3 = 4%
第二章 经济发展理论
线性阶段理论 结构变动模型 国际依附理论 新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型 新增长理论
一、线性阶段理论
1。罗斯托“经济成长阶段论”
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在《经济成长阶段》一 书中提出了经济成长阶段理论 。
内容: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实际上把发展中国 家的经济发展过程视为一个所有国家都必须经历的、适 用于所有社会的一系列(六个)经济成长阶段。
理论基础:第一,传统自由市场经济理论 第二,公共选择理论 理论评价:第一,该理论把经济不发展完全归因于 政府的过度干预和发展中国家盛行的腐败、低效率,这 是不符合事实和现实的。 第二,经济发展除了要利用时常机制外,发展中国 家仍要对经济活动进行必要的管理和调节。 第三,亚洲“四小龙”的成功经验远比自由放任的 经济政策丰富得多复杂得多;一些发展中国家过度干预 失败的教训也应汲取。
2。新增长理论: 理论内容:该理论试图从经济系统 内部因素解释技术进步,并结合当前世界 各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提出了技术内生化的 思路—具体化为人力资本的积累和知识的 积累。
理论评价: 意义在于:第一,它有说服力的解释了一国 经济长期增长的最终源泉以及发达国家与发展 中国家增长率和收入水平不断扩大的原因,这 是对新古典增长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 第二,它从理论上更为鲜明地肯定了人力资 本的投资、科技的开发、发明与创新、开放经 济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意义。 第三,在国家贸易理论方面也开拓了新思路。 不足在于:过分强调了外部效应和收益递增 的重要性,对技术进步过程中制度性因素的分 析较缺乏。
宏观经济学中的投资与消费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中的投资与消费的关系投资和消费是宏观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投资和消费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相互影响并推动着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探讨投资和消费之间的关系。
一、投资的定义及作用投资是指在特定时期内将一部分资源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和生产设备,以期获得未来产出或效益的行为。
投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可以增加生产能力、扩大产出规模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通过投资,企业可以增加生产设备、改善生产工艺,并提高技术水平,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投资的增加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刺激就业增长,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
二、消费的定义及作用消费是指个体或家庭购买并使用产品或服务的行为。
消费作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持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
消费能够刺激市场需求,推动产业发展,促进企业的生产和就业。
消费的增加还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增长,形成经济的良性循环。
同时,消费还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之一,反映了个体和家庭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
三、投资与消费的关系投资和消费是宏观经济中互为因果的关系。
首先,投资对消费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
投资的增加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效率,使得产出增加,从而为消费提供了更多的产品和服务。
同时,投资还可以提高就业水平,增加人们的收入,进而增加了他们的消费能力。
其次,消费对投资也有着重要的拉动作用。
消费的增加能够刺激市场需求,推动企业的发展,增加了企业投资的动力。
当消费需求增加时,企业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投资,提高技术水平,从而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
然而,投资与消费之间并不是单向的直接关系。
它们还受到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比如利率、收入水平、信心等。
在宏观经济调节中,政府可以通过适当的经济政策来调节投资和消费的比例,以促进经济的平衡发展。
例如,当经济增速较慢时,政府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和增加政府支出来刺激消费和投资,以提振经济增长。
宏观经济学答案-第二章
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或一定地区在一定时间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全体国民生产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之和。
3.国内生产净值: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GDP扣去资本消耗的价值。
4.国民收入: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总和。
5.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收入除去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后的收入,是人们可以直接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6.名义GDP:是指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7.实际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8.GDP折算指数:名义GDP与实际GDP之比。
二、选择题BCACB CBCAB1.B。
最终产品是指最终供人们使用或消费而不是为了转卖或为进一步加工所购买的商品和服务。
2.C.NDP=GDP-折旧。
3.A.从支出的角度,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属于政府对居民的转移支付,并没有相应的新价值被创造;从收入的角度,这笔救济金也并不属于劳动创造的要素收入。
因此不能计入GDP中。
4.C.投资包括固定投资和存货投资,C属于存货投资。
5.B.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6.C. 判断一个变量是流量还是存量,一个简单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可以相加。
7.B.GDP是包括折旧的,所以其中的投资表示的是总投资而非净投资。
8.C.要素收入主要表现为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
股票分红属于公司利润。
9.A.净投资=总投资—折旧。
10.B.第六年的名义GDP=第六年的价格×第六年的产量=2第一年的价格×1.4第一年的产量=2.8第一年的名义GDP=2.8×500=1400。
三、判断题√√√√×××1.√. 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所导致的价值。
发展经济学重点
广义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发展的学说狭义在二战之后形成的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作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二战后,随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瓦解,从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属地位获得独立的新兴国家。
特征:(1)普通共同特点:低生活水平,生产率水平低,社会、经济、文化上的二元结构,高人口增长,高赡养负担,劳动力不得其用现象严重,对农业生产、初级产品有严重的依赖。
处于国际关系中受支配、依附、处于较为脆弱的国际地位。
(2)基本特征:1.社会、经济、文化的二元结构2.现代工业与传统农业并存,相对发达的城市与落后的农村并存3.社会、文化、制度安排都存在类似的二元结构经济发展速度、收入分配的差异导致二元结构差异有扩大的趋势一国或者地区一定时期内包括产品和劳务在内的的产出增长。
伴有经济增长,而浮现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的全面完善。
经济发展,除了增长外,还伴有着经济结构村会和政治体制变革即不仅意味着产出的增长,还意味着随着产出的增加而浮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变化。
经济发展是一个既包含数量增长又包含质量变化的概念,突出体现在结构的变化。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
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
普通而言,没有经济增长是不可能有经济发展的,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切社会进步的首要条件。
要实现持续的经济发展,经济必须得到全而的增长。
但是,有经济增长不一定有经济发展。
也就是说,经济增长不是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
人类发展指数(HDI,Human Development Index):由联合国发展计划署(UNDP)在1990 年首次发表的《人类发展报告》中提出来的由三个指标构成的,即寿命、教育程度与生活水准。
寿命以出生时的寿命预期来衡量;教育程度以成人识字率与初、中、高各级学校入学率两个指标加权平均获得(其中赋予成人识字率2/3 权数,入学率1/3 权数);生活水准以调整的人均GDP 来表示(即人均GDP 按照购买力平价和收入边际效用递减原则来调整)。
第2章 《世界经济概论》 马工程
–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微观层面的具体组织者和主要驱动 力量,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经营活动成为经济全球 化的主要载体,推动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向前发展。
三、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一)贸易全球化 • 贸易全球化主要是指商品和劳务在全球范围内自
由流动,体现在以下方面:
–二战以后,贸易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全球贸易额一 直快于全球生产的增长
•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逐步形成了统一的国际市场,不 仅使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流通的成本大幅下降,更使得 经济国际化进程发生了质和量的变化,最终使世界经济进
入到经济全球化阶段。
(二)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真正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 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以及国家之间的 技术和人员更加自由的流动,形成“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高度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的局面。
–各大金融中心和金融市场已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金融交易时空差异、货币差异降到最低限度
–制度障碍、政策障碍也越来越低
• 由于全球金融市场的高度一体化,大规模的资金流 动可以在瞬间完成,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热钱”几 乎达到天文数字。
(三)生产与投资全球化
• 生产与投资全球化的过程实际是指从事跨国经营的 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分支机构,并借助母公司与 分支机构之间各种形式的联系,在组织和管理体制 上突破民族国家疆域的限制,逐步建立以价值增值 为基础的跨国生产和投资体系的过程。
一、经济全球化的内涵
(一)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 经济全球化是在信息革命和许多国家经济体制变革或调整 的推动下,致使各国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经济运行高度 国际化而形成的。
• 马克思、恩格斯论“经济国际化”:
投资学(第五版)全套习题参考解答242149
第一章1.我国和西方(经济学)对投资概念的界定有何异同?西方经济学认为,投资主要是以企业为主导的实物资本形成的过程,但主体也可以扩展至政府、非营利性组织和居民家庭,内容也可以扩展至人力资本和无形资本。
我国对投资概念的界定与我国经济发展进步密切相关,计划经济时代强调政府为主体的基本建设投资,改革开放后投资的概念逐渐转变和扩展至固定、流动资产投资和间接投资,实际上与西方的投资概念逐渐接轨。
2.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主要区别在于投资的运用方式不同,直接投资是将资金直接投入投资项目的建设或购置以形成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投资,间接投资则是投资者通过购买有价证券等金融资产以获取一定预期收益的投资。
但是,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都属于投资的概念,间接投资可以转化成为直接投资,直接投资在很多时候也需要间接投资配合才能完成。
3.投资应具备哪些要素?这些要素在不同投资体制下所处的地位和内容有什么不同?投资的要素包括投资主体、投资客体、投资目的和投资方式:投资主体即投资者,是具有资金或资财来源和投资决策权的投资活动主体;投资客体即投资对象、目标或标的物;投资目的指投资者的意图及所要取得的效果;投资方式指投入资金运用的形式与方法。
不同的投资体制下各投资要素的地位和内容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相比于计划经济体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投资主体由政府为主让位于企业投资为主,投资客体从基本的建设扩展到各种有形和无形资产,投资目的由发展再生产扩展到设备更新升级、获取财务收益、社会效益等内容,投资方式由政府无偿拨付为主扩展到市场化的直接和间接投资,各投资要素显现出多样化、市场化的特征。
4.简述投资风险的产生与防范。
投资风险是由投资自身的其他特点引起的。
投资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系统的复杂性和与外部的广泛联系是投资风险的主要根源。
投资的周期较长,资金投入具有连续性,人们事先难以预测到建设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全部变化,周期越长,可能影响项目收益的因素就会出现越多,投资回收的风险也就越大。
第2章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二)基本假设
内部化理论的三个基本假设 ●企业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从事各种贸易活 动存在各种障碍,其内部化经营的目的是 利润最大化 ●生产要素市场尤其是中间产品市场不完全 时,企业可以以内部市场替代外部市场 ●在不完全市场上实施内部化来到降低生产 成本,当这种内部化跨越国界时就产生了 跨国公司和对外直接投资。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
产品创新阶段
(New Product Stage) 产品成熟阶段 (Mature Product Stage) 产品标准化阶段 (Standardized Product St 将垄断优势、产品生命周期和区位因素结合起
来解释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时机和区位的选 择 从动态的角度分析对外直接投资,并增添了时 间因素 把国际直接投资同国际贸易和产品的生命周期 结合起来解释美国战后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与 区位的选择 使国际投资理论既可以解释对外直接投资,也 可用来解释新产品的国际贸易。
二、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The Eclectic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 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是由所有权优势、内部 化优势和区位优势这三个基本因素决定的。 所有权优势 内部化优势 对外直接投资 区位优势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产生的背景
(六)内部化理论的局限性
• 与其它理论相比,内部化理论属于一般理 论,能解释大部分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 同时,内部化理论不同程度地包含了其他 理论。
• 未考虑非生产要素的影响,只考虑自 身成本与利润之间关系 • 忽略了外部不完全市场对投资的积极 作用
第三节 考虑区位因素的国际直接投 资理论
• 一、国际产品周期理 论 • 二、国际生产折衷理 论
投资与经济发展
------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强调资本积累对财富增长的作用, 认为积累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经济增长也是投资愿望产生的客观基础。没有资金和必要的物质保证,很难产生 投资愿望;经济形势不好,投资盈利率低,也会抑制投资愿望。
2.1.3 经济增长对投资的决定作用
2.1 投资与经济增长
凯恩斯主义加速数理论:投资支出水平的变动取决于产量变动的水平。社会所需要 的资本品的总量,不论是存货还是设备,主要取决于收入或生产水平。资本品总量 的增加,即通常所说的净投资,只有在收入增长时才会出现。
加速数理论说明,如果某一时期产量增加,则投资净额必须以加速数为 倍数,大于产量的增加幅度而增加。
2.1.3 经济增长对投资的决定作用
2.1 投资与经济增长
2.1 投资与经济增长
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经济增长方式可归结为扩大再生产的 两种类型,即内涵扩大再生产和外延扩大再生产。外延扩大再 生产主要通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来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大和 经济的增长。而内涵扩大再生产,主要通过技术进步和科学管 理来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使用效益来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大和 生产水平的提高。
索洛的经济增长因素分析:运用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将 资本和劳动作为主要的经济增长要素,同时又将经济增长的余 值归结为技术进步的作用。
丹尼森的分析:发展了索洛的理论,认为影响实际国民收入增 长的因素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总投入,主要包括劳动、资本和 土地三个生产要素;二是单位投入的产出,主要包括资源配置 的改善、规模经济和知识进步三种因素。
第二章 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概论》PPT课件
案例:全球化下的“民族工业”
而报纸揭晓的答案令读者大为吃惊:在美国出售的本田雅阁 是在美国俄亥俄州的Marysville生产的,丰田佳美是在肯塔 基州制造的,而通用雪佛莱则是在加拿大的Oshawa组装的, 福特护卫者中许多是在墨西哥的Hermosillo生产的。如果 出于保护“民族工业”的目的,按照产品品牌或人们的感觉 来购买本国车抵制外国车的话,得益的可能是外国工人,而受 到伤害的恰恰是本国工人和国内的企业。
第二章
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概述
1.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全球化是指“通过正 在日益增长的大量与多样的商品和劳务的广泛跨国运动, 通过国际资本的大量而多样的流动,通过技术更快捷而 广泛的传播所形成的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增强的现 象”。
➢ 总括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以当代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 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推动,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 际投资、国际信息交流大发展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生产要 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优化配置,从而使世界各国 经济相互依存和融合的速度和程度不断加速和深化的状 态和过程, 是在现代高科技的条件下经济社会化和国际 化的历史新阶段。
世界经济之窗:生产与经营的全球化
➢ 生产的国际化是战后世界经 济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特 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 全球政治、经济以及科学技 术的发展改变了全球范围企 业的竞争环境,把生产的国 际化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全 球化生产与全球化经营成为 跨国企业发展战略的典型特 征。
二、贸易自由化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
全球化运动。
2.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1)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 (2)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规则制定中的地位
不断提高 (3)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挑战
投资与经济发展理论
(3)乘数—加速数相互作用原理
式中:
It = Ia+I= Ia + V ( Yt-Yt-1 )
It:总投资
Ia:自发投资
I 或者V( Yt-Yt-1 ):引致投资
假设当自主投资发生变动后,仅考虑Ct-Ct-1的变动,则有:
It = Ia + V(Ct-Ct-1 )
另外假设消费函数
Ct = Ca + cYt-1
投资乘数论把经济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 看做因变量,把投资变动看做自变量,阐明投资 的变动在多大程度上带动收入的变动。
用公式表示: 投资乘数=收入的变动/投资的变动 用K表示投资乘数,⊿Y表示收入的增加,⊿I表示
投资的增加,则有: K=⊿Y/⊿I=1/MPS=1/(1-MPC)
由于投资需求对国民收入的变动有乘数作用,而 投资乘数的大小又与边际消费倾向有关,所以凯 恩斯认为,扩大消费是提高总需求从而促进经济 增长的途径,储蓄增加则会导致需求不足抑制经 济增长。
(2)朱格拉周期(大周期,9~10年)
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C·Juglar)于1862年出版了《法国、 英国及美国的商业危机及其周期》一书中,提出了资本主 义经济存在着9~10年的周期波动,一般称为“朱格拉周 期”。
(3)库兹涅茨周期(中长周期,20年)
1930年,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S·Kuznets)提出 了存在一种与房屋建筑相关的经济周期,这种周期平 均长度为20年。该周期又被称为“库兹涅茨”周期, 也称建筑业周期。
(三)加速原理
加速原理所要说明的问题与投资乘数所要说明的 问题不同,
投资乘数原理说明投资的变动将会如何引起收入 的变动;
加速原理说明收入的变动将会如何引起投资的变 动。
第二章国际直接投资
第二章国际直接投资第一节国际直接投资的概念与形式一、国际直接投资的概念(1)国际直接投资(Inter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指的是以控制国(境)外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为核心的对外投资。
(2)国际直接投资又称为外国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对外直接投资或海外直接投资。
(3)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解释,这种控制是指投资者拥有一定数量的股份,因而能行使表决权并在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管理中享有发言权。
(4)国际直接投资的结果是海外企业的设立。
很多海外企业都是股份制的,一般认为拥有一家海外企业10%以上股份的投资就属于对外直接投资。
✧扩展内容:关于国际直接投资的表述✧FDI本身并未指明投资方向,既可以是对外直接投资也可理解为外国直接投资,因此联合国贸发会议编写的《世界投资报告》将FDI具体区分为外向FDI(Outward FDI)和内向FDI(Inward FDI)。
✧在中国,FDI通常理解为内向FDI。
其正式名称为“外商直接投资”,而不是“外国直接投资”,原因在于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属于外商直接投资,但并不是外国直接投资。
✧外向FDI通常称为对外直接投资、海外直接投资、境外直接投资等。
二、国际直接投资的基本形式1.国际合资企业国际合资企业是指外国投资者和东道国投资者为了一个共同的投资项目联合出资,按东道国有关法律在东道国境内建立的企业。
特点是各方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
2.国际合作企业国际合作企业是指外国投资者和东道国投资者在签订合同的基础上,依照东道国法律共同设立的企业。
特点是合作各方的权利、义务均由各方通过磋商在合作合同中约定,是典型的契约式合营企业。
3.国际独资企业国际合作企业是指外国投资者依照东道国法律在东道国设立的全部资本为外国投资者所有的企业。
特点是作为单独的出资者,外国投资者独立承担风险,单独经营、管理独资企业,独享利润。
第二章招商引资的意义及其重要性
第二章招商引资的意义及其重要性一、充分认识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意义。
招商引资、扩大开放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实施"经营绿色,建设绿色安康"战略和加快药水游主导产业建设步伐的重大举措。
各地、各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研究招商引资规律,紧密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科学制定招商引资规划,改进促进服务工作,在保证质量、优化结构的前提下,不断扩大引资规模。
继续把改善投资环境和扩大招商引资放在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加强组织引导和监督管理。
切实把全局抓项目落实到招商引资工作的实际行动中,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不断提高招商引资工作的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水平。
二、大力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基础建设。
以扩大招商规模、优化投资结构,不断提高应变国际投资变化趋势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能力为目标,加强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打造高效、快捷的工作平台和信息平台。
制定开放式的《投资指南》,规范办事程序,灵活开展工作。
不具备条件的地方,不硬性强调"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等形式。
在健全机构、充实人员的基础上,大力加强招商干部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
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努力提高调查研究、指导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招商部门要积极探索开展工作的有效形式和着力点,组织策划、包装重大招商项目,配合、参与项目业主开展前期工作,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加强会展设施建设,打造招商引资平台,塑造对外开放形象。
从招商项目新增税源、受益单位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建立招商引资基金,用于改善招商部门工作条件、补充业务经费和重大招商项目前期工作。
三、逐步实现招商引资工作的经常化。
在重点做好东西合作洽谈会和安康龙舟节招商引资工作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平时正常推进工作中,逐步实现招商引资的制度化、经常化和规范化。
围绕"十一五"规划,突出绿色种养、富硒资源、中药产业、特色工业、生态旅游、城市基础设施和现代服务业等招商重点,做好经常性的项目策划、包装和征集、筛选工作,建立和完善与招商引资相适应的项目储备库,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积极向外推介。
第二章经济增长理论
第六节 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论 第一阶段:传统社会 第二阶段:“起飞”准备阶段 第三阶段:“起飞”阶段*
1.生产性投资增长,投资应占国民收入10%以上;
2.有一种或多种重要制造业部门成为主导部门; 3. 存在有助于国内筹集资金的政治、社会、制度框架。
模型的基本内容
在模型设想的经济中,产出量取决于资本、劳动、土地和自然 资源、技术等四个变量,用生产函数表示为:
Y F(K, L, R,t)
其中Y为产量,K为现有资本存量,L为劳动力,R为土地和自然
资源,t为时间,用以表示技术进步。
如果R不变,K和L增加ຫໍສະໝຸດ 时间在前进,则有Y V K W L Y
索洛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内容
由假设条件可知,经济中存在一个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函数:
Y f (K, L) 等式两边同除以L,则有:
Y / L f (K / L, L / L) 令 Y / L y , K / L k ,上式可写成:
y f (k)
该式被称为集约化形式的生产函数。 再由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可知:
主义者”。 ➢ 尽管各个激进主义发展经济学家论证问题时各有侧重,但他
们对不发展的性质和不发展的根源,却有比较一致观点。
小结
(1)新古典主义思路强调价格-市场机制的作用,主张自由竞 争,反对国家干预,确认发展过程中社会阶层之间、穷国和 富国之间利益的一致性。
(2)结构主义强调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结构的特殊性,主 张国家干预和管理,否认经济发展中过程存在稳定、和谐的状 态。 (3)新古典政治经济学强调影响经济发展的非经济因素,特 别是制度的作用,认为制度变迁使经济体系成为不稳定的体系, 而且权力介入会导致市场机制无法正常运行,主张重视产权和 公共政策。 (4)激进主义强调穷国和富国之间不平等地位和利害冲突,主 张打破支配-依附的旧格局,倡导发展中国家自主发展和南南 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投资与经济增长第一节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1、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总量的增加。
注:(1)一定时期:一个月、一个季度、一年、十年等;(2)生产总量: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
2、投资与经济增长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表现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这种关系表现为两个方面:(1)经济增长水平决定投资总量,投资总量的大小由上期国民收入的积累水平所决定。
(这是在封闭条件下,在开放的条件下,外资的参与和吸收,也是投资总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2)投资对经济增长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在一国的技术水平和拥有的资本量既定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总量的大小及投资的增长率。
二、经济增长水平对投资的影响1、国民收入: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的国民生产总值,补偿(去掉)生产资料的消耗之后,余下部分,就是国民收入,一定时期:一个月、一个季度、一年、十年等。
2、投资来源于国民收入,国民收入中一部分用于劳动者的生活消费,余下部分则成为积累资金(国民收入总积累),用于投资。
积累资金包括政府的财政积累、企业的利润和居民的储蓄。
3、国民收入的总积累,实际是由两个因素所决定,一是国民收入总量,二是社会总消费。
国民收入总积累=国民总收入—社会总消费(1)A、社会总消费是由劳动力的再生产的生存费用、发展费用和享受费用三者之和构成。
B、社会总消费量是由社会消费水平决定。
C、社会消费水平是按劳动者必要的生活资料量所决定,发展的生活资料量包括:满足劳动者生存、享受和发展三个层次的需要。
(2)影响社会总消费水平的因素很多,包括:A 、经济发展程度和经济增长速度;B 、历史形成的消费传统;C、人口总量及增长速度;D、消费的“示范效应”。
(在我国影响社会总消费的因素中,国家政策及制度是一个主要的因素)4、国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关系国民收入的水平和增长速度代表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水平和发展速度。
当国民收入总量一定时,国民收入总积累越多,社会总消费越少,反之,社会总消费越多,国民收入总积累越少。
在社会总消费一定的条件下,国民收入总量越大,国民收入总积累越多,反之,则越少。
综上所述,经济增长的水平和速度,决定了国民收入总积累,而国民收入总积累又决定了投资总量水平,所以经济增长的水平和速度决定了投资增长水平。
第二节经济增长因素分析一、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20世纪3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成为经济学家所思考的首要经济问题,由此而产生了许多有影响的经济增长理论,主要有投资乘数理论,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学派的动态模型、列昂惕夫的投入产出分析模型、现代剑桥学派的经济增长理论、和谐增长理论、非均衡增长理论、Paul.A.Samulson的——加速数理论。
这些经济增长理论,都不同程度地涉及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在本章的内容里主要介绍哈罗德——多马模型、及乘数——加速数理论)下面以马克思主义的再生产理论和西方的经济增长理论方法为基础,对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分析:1、马克思把经济增长的诸因素分为内涵和外延两大类。
(1)内涵部分的因素是指通过内涵扩大再生产来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它包括技术进步,管理水平和组织效率的提高等。
(2)外延部分的因素是指通过外延扩大再生产来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它包括劳动力、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投入。
2、西方经济学界把实际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两大类。
一是总投入,二是单位投入产出。
(1)总投入:主要包括劳动、资本和土地三个要素;(2)单位投入产出:主要包括资源配置的改善(一、二、三产业的比例)、规模经济(经济的规模、消费结构的变化)、知识和科技进步、自然环境条件等四个因素。
(中印经济比较,单位投入产出印度比中国高)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前面讲过(1)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2)东西方经济学界一致认为,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基本推动力。
经济增长主要是由投资所决定。
因此,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归纳以下几方面:(1)投资↔要素投入↔经济增长(2)投资↔经济结构(资源配置、规模经济)↔经济增长(3)投资↔科学技术水平↔经济增长这里主要讲,投资↔要素投入↔经济增长。
从要素投入的角度看,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二是投资供给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一)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1、投资需求:是指因投资活动而引起的对社会产品和劳务的需求。
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是双向的。
(1)扩大投资需求,将对经济增长产生拉动作用。
(2)缩小投资需求,将对经济增长起到抑制作用。
首先对投资需求与经济增长作系统研究的是西方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他从宏观经济的角度考察了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提出著名的投资乘数理论。
投资乘数理论是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的一块重要基石,在西方经济理论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介绍凯恩斯生平、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P3)2、投资乘数理论(1)投资乘数理论是建立在两大假设之上的:A、假定消费支出在一年之内无穷多次地传递,从而形成无穷多次地收入,构成几何级数。
B、储蓄生成无穷多次,并且每次生成之后都绝对静止不动。
在这两个假设的基础之上,投资乘数理论分析了投资需求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2)投资乘数:就是投资增加额所带来的国民收入增加额的倍数。
投资乘数公式:(从定义中得出和推导)其中:K就是投资乘数(也就是收入增加的倍数),△Y代表收入(国民收入)变动,△C代表消费的变动,△Y-△C为(国民)收入总积累,也就是投资的变动量(增加量),令△C/△Y= r为边际消费倾向,1 - r为边际储蓄倾向。
简言之,投资乘数等于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投资乘数理论:在一定的消费倾向(单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率)条件下,投资的增加可导致国民收入和就业量若干倍的增加。
投资乘数理论是从数量关系说明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把投资看作自变量,经济增长看作因变量,经济增长随着投资的变动而若干倍的变动,投资的增加可导致国民收入和就业量若干倍的增加。
Keynes认为,由于各生产部门之间连锁反应的结果,一个部门投资的增加,必然引起对另一部门产品需求的增加,从而又使另一部门投资的增加,如此连锁影响以致使一系列部门的收入、就业随之增加。
因此,全社会的就业、收入量成倍增长。
(为什么要搞西部开发,振兴东北?目的就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
四万亿投资。
9500亿的财政赤字。
)Samulson在其《Economics》一书中,对投资乘数理论举例进行了解释:“增加一笔投资会带来大于这笔投资额数倍的国民收入增加,即国民收入的增长额会大于投资本身的增加额!用于投资的款项——像政府、外国的或家庭的支出的任何独立的变动一样可以说是极为有力和一举数得的”。
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一书中举例解释如下:“当我雇佣失业的资源来建筑价值1 000美元的汽车车间时,除了我投入的最初资金以外,国民收入和产值还会有次级的扩大。
其原因:建筑汽车车间的木匠和木材生产者会得到1 000美元的增加的收入。
但是,事情并不终止于此。
如果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均为2/3,他们会支出666.67美元来购买新的消费品,这些物品的生产者又会有666.67美元的增加的收入。
如果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也是2/3,他们又会支出444.44美元,即666.67美元的2/3。
过程如此继续下去,每一次新的支出都是上一次的2/3。
因此,最初的1 000美元的投资支出导致了一系列次级的消费再支出。
这一系列的再支出是永无止境的。
但是,其数值却逐渐减少,而其和为一个有限的数量。
根据几何级数,可以得到:投资乘数理论具有很强的理论假设性,现实中,投资需求的乘数作用,由于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表现并不是很明显。
但从理论上来看,投资需求对经济的影响作用很大。
投资需求有一个特点,就是可控程度很高。
投资需求是对国家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主要内容。
(二)投资供给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1、投资供给:是指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既包括生产性固定资产,也包括非生产性固定资产。
生产性固定资产的交付使用,直接为社会再生产过程注入新的生产要素,增加生产资料供给,为扩大再生产提供物质条件,直接促进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
非生产性固定资产则主要通过为劳动者提供各种服务和福利设施(教育、医院、娱乐场所、银行、保险、各种中介事务所),间接地促进经济的增长。
投资供给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早在18世纪古典经济学家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明确指出,决定国民财富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劳动分工引起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二是依存于资本总额的生产劳动数量的增加。
可用于积累的资本额越大,生产劳动的数量就越多,因此国民财富的增长就越快(中国的就业实际情况,1、大量的银行存款余额,资金流动性过剩,2、农村大量劳动力闲置)。
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理论也强调了资本积累对财富增长的作用,认为积累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在20世纪40年代,出现了著名的哈罗德——多马模型,这一模型集中研究了扩大再生产过程中收入增长率、储蓄率和资本产量比率这三个变量的关系。
指出在资本产量比率一定的前提下,收入增长率主要取决于储蓄率(积累率)。
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基本思想是:经济增长率取决于储蓄率和资本产出比;为了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经济的实际增长率不仅必须等于有保证的增长率(即由资本家集体意愿投资水平所决定的增长率),而且必须等于经济的自然增长率(即为了使经济实现持续充分就业所需的增长率)。
哈罗德等人认为,三种增长率只在偶然的情况下才会相等,因此,现实的资本主义经济很难实现稳定增长,经济增长的过程同时又是经济剧烈波动的过程。
(中国经济的特点:1、不能实现充分就业,劳动力过剩,2、资源缺乏,投资供给不能保证,3、改革中制度的缺陷)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基本公式为:△Y/Y——国民收入增长率s——储蓄ν——资本产量之比该式说明,国民收入增长率等于该社会的储蓄比例除以资本——产量之比。
该公式的推导十分简单。
首先,*该模型假设社会的资本存量(包括整个国家的厂矿、机械设备、流动资金等)和该社会的总产量或实际国民收入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被称为资本——产量之比,用ν表示。
用K 和Y 分别代表资本和产量(国民收入),得到下式: K = νY (2)随着社会资本的增长,该社会的产量也会增长,*假设二者的增长量顺次为△K 和△Y ,二者之比被称为边际资本——边际产量之比。
*如果在技术水平等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就有边际资本——边际产量之比等于资本——产量之比。
则可以得到下式: △K= ν.△Y (3)由于投资(以I 表示)是资本K 在一个时期中的增量,有I =△K =ν·△Y (4)用s 表示这个社会的储蓄比例,即储蓄在国民收入(Y )中所占的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