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山东高考语文命题:基本走向与应对策略86
高考语文命题趋势
• 三套试卷的20题补写句子回归,加强对学 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力度
• 三套试卷的21题均考查压缩语段,要求提 炼关键信息,强化考生信息处理能力考查
• 3.写作方面重情境
• 增加对实用性文体考查:一卷考查演讲稿, 二卷考查演讲稿、信、读后感、慰问信, 强化了写作的实际应用导向,适应现实生 活需求
将其物质载体作固态展示则没有价值。 • D.活态保护致力于保护传统表演艺术的活力,
看重人的因素在项目传承中的作用。
• 原文: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 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 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 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
• 原因分析:原有的简单对照已不能应对高考
• 2.稳中有变 • 变的目的是打破常规答题套路,强化核心素养 • 变的方式可能是回归 • 注意几类题型: • (1)句意理解(可能出现在文学类作品阅读、诗
歌鉴赏中)
• (2)标点考查(尤其是标号:冒号、括号、引号、 破折号;点号注意问号运用。可能出现在语言运 用中,结合补写句子、病文修改)
• (3)颁奖词拟写
• 各种传统表演艺术都是在特定的时空中呈现的,考其演出 行为形式形成艺术价值。这类非物质文化产的特性决定了 应对其实施活态传承与保护、使之以鲜活形态生存于民间,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实施中,有些地区視保存为保 护,重视硬件设施,各类场馆及专题博物馆建设颇具规模, 民间收集来的各种乐器、道具、面具、服装等都得到妥善 收藏,这种博物馆式的展示与收藏,虽然能较好地保存民 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但变活态传承为固态展示,无法 从根本上解决件统表演艺术的生存发展问题。有人认为通 过录音、录像等数字化手段便可记录、存储、呈现表演艺 术的成果和过程,达到抢救性保护的效果,但是,这只是 对文化遺产的部分信息进行了保存,人在进行艺术表演时 涉及的很多现象难以精确量化,其中不少信息是无法获取 和记录的。对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活 态保护,才合其自身的传承发展規律。
高考语文试题的命题方向和应对策略
高考语文试题的命题方向和应对策略?2017年是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变化最为显着的一年,这将预示着高考语文试题将会在2017年后会有稍大的调整。
本文着眼于考纲在微观领域的变化,对2017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做出深入研究,进而准确把握高考方向,明确题型变化的主要特征,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备考计划。
1、规范了各种概念术语。
以前考纲将高考的论述类文本阅读归结为“现代文阅读”,修改后的考纲将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统称为现代文阅读。
就本质来看,现代文是针对古文言而提出的概念,在一定意义上,小说、传记、散文、新闻等均属于现代文的概念范畴,以往考纲所说的现代文仅仅是指论述类文本阅读,显然是不科学,不规范的。
修改后的考纲在概念上得到了进一步明确,更为科学,为备考指明了方向。
2、充分明确了考查要求。
在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点说明中,明确指出了“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
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等重要观点,这样的语言表述进一步明确了文本的选材范围,考查的基本要求,以及阅读文本应注重的基本方法,让考查方式和考试命题有章可循,充分体现了考纲在指导命题上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3、适当增添了考试内容。
阅读整个考纲,我们发现,考纲在微观上呈现出以下几点变化:①现代文阅读部分增添了“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②古诗文阅读部分增添了“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由以往的“筛选文中信息”变为了“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考点;④“实用类文本阅读”增添了“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⑤“文学类文本阅读”增添了“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同时也指出了阅读的基本策略,即“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山东卷,含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山东卷,含答案)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第Ⅱ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第Ⅰ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 磅.秤/磅.礴仿佛./佛.手瓜刨.除/刨.根问底B. 钥匙./汤匙.漩涡./涡.轮机调.节/调.虎离山C. 驻扎./扎.实亲.事/亲.家母伎俩./仨瓜俩.枣D. 果脯./胸脯.胳臂./长臂.猿倔强./强.颜欢笑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签署发贴子雍容华贵万事俱备,只欠东风B. 端详螺丝钉额手称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C. 惊诧震慑力眼花瞭乱一言既出,驷马难追D. 延袭扫描仪不屈不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办公人员的座椅高度是非常有讲究的。
专家___,许多人办公座椅的高度都存在一定问题,久坐会__疲劳感,并出现腰酸背痛的毛病。
正确的做法是:首先根据工作性质把办公桌调整到一个__的高度,然后再依据自身情况来调整座椅的高度。
A.提出产生适合B.提出引发合适C.提醒产生合适D.提醒引发适合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对于这座神秘的古代墓葬,专家们希望能从漫无边际....的史料中找到一些关于它的蛛丝马迹。
2020年山东高考语文新课标卷分析报告
细究新高考,深化新课改――2020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分析报告2020年的山东省高考已然过去,但是这次试题的变化会给2019级这一批面对这新课改之后语文如何教的语文同仁们,确实一个不得不面对又倍感头痛的问题。
2020年《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出台,给迷惘的语文老师们拨开了迷雾,在迷惘中找到了方向,也为新课改教学奠定了基础。
新课改的核心为“一核”(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四层”(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四翼”(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分别解决了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
这其中体现了两个方面的转变:一、从单纯考试到立德树人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把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奋斗精神等浸润到考查内容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化宪法和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感,增强“四个自信”。
二、从知识能力到综合考查考察考生是否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科学思想方法,是否能在面对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时,合理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有效整合运用学科相关知识和能力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早在之前,国家考试中心早已确立好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借着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卷(山东卷),分析一下此次高考试题变化中所体现出来的种种表现。
第一篇现代文阅读,是此次考试中最大的变化,实际上是之前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综合。
既考查了信息类文本内容文字的逻辑,又考查了多文本语段信息的理解与重新整合,还考查了议论文的相关知识。
可说是综合考查,尤其是面对当今时代信息爆炸,如何处理这些复杂信息并提取有用信息,这是考生面对的考查方向。
但同时又体现了“语言建构与应用”能力,例如第4题:“结合文本材料,给历史地理学下一个简单定义。
”里面不仅需要必备的基础知识,像下定义的概念理解和形式,也体现了对语言信息的提取整合,可以说是一个令人眼前一新的试题。
2020年新高考I卷(山东卷)语文试题分析
炼、整合,以达到概括信息的目的。这
就要求学生能够根据不同文段的具体内
思维的发 展与提升
文化的传 承与理解
容与特点,先后经过理解、分析、筛选 三个思维层面的过程,最后再进入语言
层面的概括阶段。可见,本题对语文核
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的要求很高。这也是
学生觉得会做,能拿分,却不容易拿满
分的原因。
二、命题意图与关键能力
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5分)”,可以读出的信息是:材料类型是“新闻报 道”,这提示我们这是一个记叙类的语段,需要关注语段 的:对象、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结果等六要素;
题干要求“句子简洁流畅”,这提示我们需要把语段 的关键信息整合成语句通顺、结构合理且简明的句子。最 关键的是无语病;
发布新闻公报宣布,第51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将于2021年1 月举行,年会主题为“世界的复兴”。
可以得出:对象:世界经济论坛、时间:2020年6月3日、 事件:宣布第51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将于2021年1月举行、 主题为“世界的复兴”;
【试题分析与学法指导】
第二步:筛选提炼——准确做答的基础
第二句话“新闻公报介绍”,“世界的复兴”这一目标 将致力于共同迅速地建立起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社会体系的 基础,以塑造一个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和更具韧性的未 来。” 阐释了年会主题的意义,可以提炼出关键词:“主 题”和“世界的复兴”两个关键词;
第三句话:“届时,年会将以线下和线上两种方式进行, 世界经济论坛将和瑞士政府一道,确保会议安全” 指出了 年会的举办形式。可以提炼出的信息:年会将以线下和线 上两种方式进行。
【试题分析与学法指导】
经过“审题”和“筛选提炼”现在进入“整合”阶段。
新高考语文命题趋势
2021年高考命题趋势,预测可能的变化1.选材以“立德树人”为核心:贴近现实生活,厚植家国情怀,发展文化资源,增强文化自信,坚持“五育并举”,关注品德教育,关注青年成长成才。
2.结构基本保持2020年新高考山东卷模式:(1)现代文阅读(信息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2)古诗文阅读(3)语言文字运用(4)写作3.综合考查语文学科素养:阅读理解、信息筛与整合,审美鉴赏、语言表达、应用写作、批判思维与辩证思维4.侧重真实的语言情景:通过具体的情景考察,体现语文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5.侧重表达与思维过程:增加思维含量,阅读难度增加。
一、信息类阅读非连续类文本(2-4则材料),选材广泛,贴近现实,关注传统文化,关注民生和社会热点,如人工智能、新冠状肺炎、医药、养老、卫生、教育、环保、科技成果等均有涉及。
【关注】1.论点与论据之间关系的判定2.比较不同材料的异同(内容侧重/论证方法/语言特点/立场态度等)3.注意客观题陷阱,积累论证知识,关注文章出处。
4.注重结合现实,就某问题加以探究(意义,价值,方法,措施,远景)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观题呈现综合性和灵活度,立足于对小说或散文基本要素的考查,如对人物、结构、主题等的理解,对作品的主题及意蕴、作品的艺术魅力和审美取向等的鉴赏。
●注重探究能力、推断能力,关注常规题型陌生化的表述方式。
2020年高考全国卷一小说:《越野滑雪》9.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
”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
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2019年高考全国卷一《理水》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脊梁”的。
三、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选文沿袭传统,以人物传记为主,“二十四史”。
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山东卷)附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 (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
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
《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
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
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
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城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
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
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
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
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
2020年山东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完美版)
2020年山东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完美版)绝密★启用前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
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
《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潮,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她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
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己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
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
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域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有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她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
2020年新高考1卷语文试题评析及答案解析
全国高考语文共有10套试卷,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5套,分别为全国Ⅰ卷、全国II卷、全国III卷、新高考Ⅰ卷(今年山东使用)、新高考II卷(今年海南使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自主命制5套。
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试题评析,专家认为,试题把握时代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高考评价体系,加强关键能力考查,对接课程标准,与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同向同行,助力高考综合改革平稳实施。
试卷结构稳定,设计友好,总体实现了命题高水准、试题高质量的目标要求。
培根铸魂,彰显立德树人导向2020年语文命题紧扣时代脉搏,弘扬中国精神,引导当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培养奋斗精神、增长知识见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贴近现实生活,厚植家国情怀将重大的社会生活事件有机融入试题,是语文命题的应有之义,新高考Ⅰ卷作文题“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选取中国抗疫行动中最具代表性的场景和特定的视角提出写作任务,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参与全民抗疫的切身体验,深入思考在人民生命安全面临重大威胁的关键时刻,中国所作出的回答和取得的战略成果,从中发现和阐述中国抗疫行动所显示出来的制度优势、综合国力、文化底色,意在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责任担当、价值选择。
全国Ⅲ卷实用类阅读材料《对话〈钟南山:苍生在上〉作者》、全国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宋史•苏轼传》等都体现出可贵的担当精神和家国情怀。
2.关注人类未来,拓展国际视野全国Ⅱ卷作文题“携手世界,共创未来”将学生带入全球抗疫的进程之中,引导学生从相互支持、团结合作入手,思考人类的危机应对之道,进而思考人类的发展未来,体会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前瞻性,感受青年在危机情境下的责任与担当,要求学生展现出当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采,发出中国声音。
北京卷作文“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为切入口,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在集体、社会、国家、世界发展中的责任和使命。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山东卷,解析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山东卷,解析版)本答案为试做答案,由于能力、时间、版本等诸多因素,肯定存在不少错误,敬请甄别使用。
标准答案公布后将第一时间做出详细解析。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第Ⅱ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第Ⅰ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 磅.秤/磅.礴仿佛./佛.手瓜刨.除/刨.根问底B. 钥匙./汤匙.漩涡./涡.轮机调.节/调.虎离山C. 驻扎./扎.实亲.事/亲.家母伎俩./仨瓜俩.枣D. 果脯./胸脯.胳臂./长臂.猿倔强./强.颜欢笑1.D A刨.除/刨.根问底; B漩涡./涡.轮机; C驻扎./扎.实.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签署发贴子雍容华贵万事俱备,只欠东风B. 端详螺丝钉额手称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C. 惊诧震慑力眼花瞭乱一言既出,驷马难追D. 沿袭扫描仪不屈不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2.B 发贴子,眼花瞭乱,沿袭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办公人员的座椅高度是非常有讲究的。
专家___,许多人办公座椅的高度都存在一定问题,久坐会__疲劳感,并出现腰酸背痛的毛病。
【趋势策略】2022年高考语文命题特点与2023年备考策略
【趋势策略】2022年高考语文命题特点与2023年备考策略一、题型比对(一)2020年—2022年新高考I卷三年高考题型比对2020山东卷一、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材料一材料二(二)现代文阅读II (本题共4小题,16分)《建水记》于坚散文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明史左光斗传》(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五律(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论语先进》李《一剪梅》辛《菩萨蛮》语言文字运用(20分)“门钉肉饼”18(破折号) 19分析比喻 20句式效果21语病|22压缩新闻四、写作(60分)抗疫“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2021新高考1卷一、现化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材料二 (《论诗》《读拉奥孔》(二)现化文阅读II (本题共4小题,16分)《石门阵》下之琳小说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二)古化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寄江州白司马》杨巨源七律(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高《道遥游》初《邹忌讽齐王纳谏》“三秦”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闹元宵、学四史”18选词19病句20对偶的构成及效果2.南极“西瓜雪”雪衣藻21衔接22补写句子四、写作(60分)毛泽东《体育之研究》“强弱2022新高考I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材料一《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材料二《新诗百年探索与后新诗潮》(二)现代文阅读II (本题共4小题,18分)《江上》冯至历史“新编”小说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战国策.魏策三》孟尝君说赵燕之君(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魏了翁宋词(=)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高《劝学》、初《关睢》、开放“鸟啼”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栾恩杰导弹研究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18补写成语19长句化短句20设问、排比的效果2.减肥21“你”的用法(虚词)22补写句子1.2020年山东卷—2021年新高考I卷命题变化:(1)题型基本一致,古今中外结合,包含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高考语文真题分析及备考策略
反映建水古城的城市特点和风格
16
文言翻译——以达求诂
(1)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 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zhān)粥药剂,遣
又减价出售常平米,制成许多稠粥、药剂,派人带着医 生分街道治病,救活的人很多。
17
(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 鲜矣。 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白带,自有文章以 来,也属少有。
8
08.本文画线部分表达了老董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本文简要分 析。(6分)
心情:心里的想法和感情。 情境:老董多年后回到自己职业起点,重游故地,面 对芦苇丛,提起老馆长。 ①多年后面对自己职业起点时的人生感慨,对岁月如梭、 世事沧桑的生命感悟。 ②带老馆长后人重游旧地时,对老前辈的深切怀念。 大前提(故事),小前提,(场景)——逻辑关联,合理 推断——结论(心情)
19
(全国1)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5分)
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于4月24日在国家航 天局网站举行。/备受关注的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 任务标识在启动仪式上公布。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 “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 后续行星任务依次编号。/据介绍,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 《天问》,体现了探索自然和宇宙空间的文化传承,寓意 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而象征“揽星九天”的任务标识, 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与态度。
2020高考语文真题分析 及备考策略
2020/07/15
2020全国高考命题分析线上研讨会
2020年高考语文真题整体印象
2020届语文高考走向与备考策略
2020届语文高考走向与备考策略一、命题思路的变化。
体现在注重题干设计,违反惯常问法的情况。
这种情况的出现,让考生很难一下适应过来,思考时间拉长,答题点不全面,影响答题速度和质量。
例1.(2019年课标I卷)文学类文本阅读。
选自鲁迅《故事新编》中的《理水》8.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6分)【常规命题】①请结合内容,简要概括并分析大禹的形象;②大禹形象有何特点?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思考一:转变思维方式,适应出题变化。
“……人是……脊梁”,题干运用了比喻的辞格,需要现场进行思维转换。
本题是“人”,喻体是“脊梁”。
脊梁就是脊柱,比喻支撑事物的中坚力量。
实际上还是“概括分析形象题”。
命题人把鲁迅杂文中著名的一段话放在正题前面,对考生加以引导。
然后“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把常规命题的“形象题”,转换成了“脊梁”有意规避惯常思维。
题面上没有提出“形象”二字,且“脊梁”运用的是比喻修辞,对于靠死记硬背题型的考生来说,无疑会一时糊涂,一头雾水,甚至有些蒙圈。
不谈形象谈“脊梁”,其实答题对象并没有改变,仍属于“形象题”的范畴,只不过需要将“脊梁”换成“形象”,如果不会转换,可能陷入不知所云的陷阱而找不准答题方向。
这个概括性极强的极为典型的形象特征题命得比较好,原文选自中学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材即第九册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的一段话,考生十分熟悉,既结合教材,又是对“立德树人”的培养。
弯子虽不大,但需时间,借助比喻修辞来判断思考命题人的考查方向与考查目的。
思考二:巧妙化解难题,突破瓶颈限制。
第一:紧缩内容,抓住主干。
命题人设计这道较长的题干,引题是名言,去掉它,就变成了“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塑造“中国的脊梁”的?”即使不明白“中国的脊梁”的真正含义,也应知道“塑造”习惯搭配的对象,即宾语是“形象”,思维立即闪现考查的是“形象题型。
2020山东高考语文命题:基本走向与应对策略86PPT
考做事
考知识
知识点 掌握
考能力
考双基
知识的内 化和理解
知识的 应用
考解决问题 应对解决陌
生复杂开放
知识在真实情 的真实问题
境中的的灵活 (素养导向)
与创造性运用
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高考命题的引领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将逐步取代考试大纲,成为语文高考命题 的直接依据 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与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命题要 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实施普 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
启示:指向核心素养的命题
◎将知识技能、学科思想方法、关键能力考查嵌入真实的问题情境 ◎设计任务引导学生呈现运用知识技能、学科思想解决问题的过程 ◎以高阶能力统摄低阶能力,让低阶能力成为完成复杂任务的一部分 ◎引导学生通过陌生知识的“现场学习”解决问题 ◎试题由封闭式向半封闭式、开放式倾斜 ◎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制定分级评分标准
新《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中明确指出, 学业质量水平四是高校考试招生录取的依据。
语文高考命题将持续探索基于素养的高考试题呈现方式 与命题策略
新《课程标准》优化调整了学科课程内容,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围绕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设计了由若干单一专题或综合专题组成的“语文学习任 务群”。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 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 养。可见,学习任务群具有情境性、综合性与实践性的特点。相应地,语文 高考命题也需要变革呈现方式,以真实、具体的个人体验、社会生活和学科 认知情境为载体,以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学科典型任务 为依托,以综合性考查为命题方向,全面考查学生的素养水平。
文学作品阅读的基本要求及应对策略
文学作品阅读的基本要求及应对策略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部分,社科类文章一度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近年随着命题要贴近中学生生活实际的命题导向,文学作品大有取代社科类文章的趋势。
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种。
诗歌鉴赏是高考中较为独特的组成部分,本文将不述及;戏剧阅读略有难度,且不太接近中学生的实际生活,不易考查;由于试卷的容量问题,篇幅一般较长的小说也轻易不会成为阅读的选文,因此高考中关于文学作品的考查主要表现为散文的阅读鉴赏。
如1991年考了《世间最美的坟墓》,1993年考了《青菜》,1998年考了《报秋》,2000年考了《长城》。
但需注意是,近年来随着阅读类题量的增重,颇为走俏的微型小说及结构短小的戏剧也有可能成为文学作品阅读考查的选文。
本篇拟以散文为例,兼顾小说与戏剧,寻求文学作品阅读的考查特点及规律,并在教学复习及应答方面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一、散文阅读的考查特点及基本要求(一)、选文重在感悟生活高考散文阅读并非专业理论的研究性阅读,为了贴近中学生的阅读水平、认识水平及生活实际,散文阅读的材料一般不会选取那些纯理论类散文。
高考阅读部分选入的散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每一篇散文都有一个较为具体的物象,文章通过对物象的描叙而引发思想的表露、情感的抒发,或者写人释理,或者叙事说理,或考写景寓理,或者状物明理,这些人、事、物、景等物象大多为中学生所熟知,而这些思想情感正是作者对生活的一种切身体验及感受。
这类散文是从习见习闻的种种生活现象中发掘生活的意蕴来体现个人对生活的感悟,而这种感悟又带有普遍意义,这里对生活的感悟已闪现出理性的光芒,哲学色彩。
如1998年的《报秋》,作者宗璞就是由极富生活色彩的玉簪花开这一自然现象引发出一种如何面对现实人生的理性思考。
2000年的《长城》更是抓住了国人熟知的曾激起千万国人情愫的关物之物长城,情动而辞发,通过联想、想象即状长城,述历史而引情感之源,拨思想之弦,表现改革开放后中华民族的自信、自豪和伟大。
2020年山东高考语文备考注意问题及答题技巧
2020年山东高考语文备考注意问题及答题技巧2020年山东高考语文备考注意问题及答题技巧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共5小题,19分)这一部分考查的是说明性和议论性相结合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
材料选择以非连续性文本为主。
共设5个小题。
第1、2、3题为选择题,第4、5题是简答题。
第1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以认知为主。
第2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推断。
第3题考查材料的论据与论点的关系。
第4题以考查材料的论证特点、论证结构、论证方法等为主。
第5题考查运用材料中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注意问题:1.注意思考的严密、周详。
2.务必找到与试题选项对应的词、句、段,反复对照理解,仔细判断选项正误;依据原句进行推理要合理,否则成为“无中生有”。
3.了解设置干扰项的几种情况: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无中生有,扩大或缩小概念的范围,缺乏依据,因果颠倒,先后错乱,张冠李戴等。
4.此类文章阅读有时选文可能枯燥,要保持大脑清醒。
静下心仔细阅读,力求准确理解。
答题技巧:1.锁定题目的阅读区间,在第几段第几行,特别是涉及到第一、第二自然段的词语、句子的理解题。
2.一般第1题比较容易,根据题干指向,可以直接找到原文中的位置。
表述一般与原文一致的,大都正确。
第2题的设题难度稍微大一点。
设题的错误项大都与原文有些偏差。
细微处要搞清楚。
第3题需要仔细研读论据,寻找其与论点的对应关系。
3.第4题要注意审题,弄清考查的侧重点。
是论证特点,论证结构,还是论证方法。
第5题根据题目要求从正向或反向归纳总结。
二)现代文阅读Ⅱ(共4小题或3小题,16分)这一部分考查的是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材料选择以小说、散文、现代诗歌、戏剧文学等文本为主。
共设4个小题。
第6、7题为选择题,第8、9题是简答题。
第6、7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文本内容和手法的认知。
第6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概括。
第7题考查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有时把第6题和第7题合并考查。
5月讲座课件:新山东高考语文六大趋势及应对策略名师课件
5月讲座课件:新山东高考语文六大趋 势及应 对策略 名师课 件
5月讲座课件:新山东高考语文六大趋 势及应 对策略 名师课 件
关键词
1 变长 3 重情境 5 重思维
2 变难 4 重联系 6 重表达
5月讲座课件:新山东高考语文六大趋 势及应 对策略 名师课 件
5月讲座课件:新山东高考语文六大趋 势及应 对策略 名师课 件 5月讲座课件:新山东高考语文六大趋 势及应 对策略 名师课 件
195
390 341
7900 9000
海南模拟卷:8730 山东模拟卷6888
5月讲座课件:新山东高考语文六大趋 势及应 对策略 名师课 件
5月讲座课件:新山东高考语文六大趋 势及应 对策略 名师课 件
应对策略
(一)敏感度 日前,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
布,“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圆满实 现全部既定科学目标,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 界量子通信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月讲座课件:新山东高考语文六大趋 势及应 对策略 名师课 件
5月讲座课件:新山东高考语文六大趋 势及应 对策略 名师课 件
文本结构
(1)悲剧产生于……冲突。……毁灭…… (2)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 抗争与拼搏,……
2020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命题趋向及应对策略(欧阳荐枫20200309)(1)
1.紧扣概念,厘清认识
概念是抵达事物本质,区分“彼”和“此”的一把钥匙。 概念混淆则没有理解,拿高分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要以文体为抓手,依托文体特征,系统复习,掌握答题规 律,有的放矢。
区分文学体裁和文章体裁 抓住文本体裁特征来答题,则可顺藤摸瓜,迎刃而解
学生答题存在的主要问题:1.不能紧扣“谋篇布局”“艺术效果” 思考和答题,缺乏题干意识和作品整体意识,方向不明,不得要领; 2.思维不清晰,答题组织凌乱(一个观点分多条),缺乏条理性,眉毛 胡子一把抓; 3.脱离文本,套用术语,强贴标签。
原因分析:罔顾概念,或混淆概念,没有出题人意识。
2017年全国新课标I卷第6题: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没好的谜”结尾, 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整体统一和个体差异的矛盾整体统一和个体差异的矛盾语文能力与语文能力与考试考试评价的矛盾评价的矛盾过程性教学与泛化考试的矛盾过程性教学与泛化考试的矛盾同同一张试卷一张试卷vsvs成千上万考生成千上万考生分数分数vsvs能力能力教学有限教学有限vsvs考试无边考试无边四大核心素养
一、高考语文,考什么?
原因分析:罔顾概念,或混淆概念。
2019年全国新课标I卷第8题: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 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 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 “中国的脊梁”的(6分)。
考生存在的主要问题:①“表达方式”与“艺术手法”的概念 呼混淆,②不熟悉艺术手法,答案不能聚焦。
抓住制高点,总览全局:
全视角,整体推进复习 科学合理安排时间,课标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做出如下推设: 1.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石与前提,广泛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