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金珂--红外传输
基于红外通信的数据采集系统
基于红外通信的数据采集系统
王淮亭 孟银阔 袁海峰 张贺珍 李 庆 张 浩 刘 森 上海电机 学院 电子信 息学院 上海 2 0 0 2 4 0 【 摘 要 】随着红外技术 的发展 ,红外通信 已经成为越来越普及的无线通信方 式。红外通信是以红外线为载体 来传 送数据信息 , 具有操作简单 、可 靠性 高、功耗低 、抗干扰能力强、空间接入灵活 、无需连接 线等优点 ,所以越来越 受到重视 。数据采集 系统是在 多种场合都有着重要应 用的系统 , 现 场的某些参数要通过传感器采 集后送到前 台机 的数据接 收端进行初 步的处理 ,然后 前台机要把这 些数据传输给后 台机 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 和处
I n f r a r e d Co mm u n i c a t i o n Ba s e d Da t a Ac q u i s i t i o n S y s t e ms
H u a i t i n g W a n g ,Y i n k u o M e n g ,H a i f e n g Y u a n , H e z h a n g Z h a n g ,Q i n g L i ,H a o Z h a n g , S e n L i u , S c h o o 1 o f E 1 e c t r o n | c a n d I n f o r m a t i o n ,S h a n g h a i D i a n j i U n i v e r s i t y ,S h a n g h a i 2 0 0 2 4 0 ,C h i n a
我国首台弧矢聚焦双晶单色仪研制成功
我国首台弧矢聚焦双晶单色仪研制成功
佚名
【期刊名称】《机电工程技术》
【年(卷),期】2009(38)7
【摘要】“上海光源”近日竣工。
“上海光源”又名“上海同步辐射光源”,而同步辐射光束线的“心脏”则由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制。
【总页数】1页(P9-9)
【关键词】双晶单色仪;弧矢聚焦;同步辐射光源;同步辐射光束线;精密机械;上海;研究所;中科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L929;TG115.22
【相关文献】
1.弧矢(Sagittal)聚焦双晶单色器设计 [J], 汤琦;马健康;周泗忠;傅翾
2.弧矢聚焦双晶单色器聚焦误差分析 [J], 傅翾;周仁魁;周泗忠;夏绍建
3.NSRL-XAFS光束线弧矢聚焦双晶单色器设计 [J], 凤良杰;董晓浩;高飞;康乐;赵飞云;徐朝银
4.弧矢聚焦双晶单色器性能测试研究 [J], 周泗忠;邓小国;杨晓许;屈卫德;申会民
5.同步辐射光束线的“心脏”——我国首台弧矢聚焦双晶单色器研制成功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可见光通信在中国
可见光通信在中国
邬江兴
【期刊名称】《中国科技产业》
【年(卷),期】2014(0)10
【摘要】可见光通信在中国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2500年前。
中国西周时期,先
民们为了抵御外族入侵,每隔一段距离就筑起一座烽火台,从边境一直连绵至国都镐京,构建了中国最早的"可见光中继通信网络"。
可惜的是,西周末代的国王周幽王
先生显然对这项原始的可见光通信技术缺乏应有的敬意,上演了一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从而直接导致西周王朝的覆灭。
【总页数】3页(P32-34)
【作者】邬江兴
【作者单位】中国工程院、中国可见光通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挺起民族卫星光通信的脊梁--访中国卫星光通信研究的先驱者马晶、谭立英及其团队 [J], 黄健
2.中国第四届光通信论坛暨两岸三地光通信论坛在上海举行 [J],
3.共享LED数字化时代共议可见光通信技术发展中国可见光通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大会暨可见光通信技术及产业发展论坛侧记 [J], 翟万江
4.泰克携最前沿、最完整的解决方案亮相CIOE2015,助力解决当今高速光通信测试挑战涉及宽带OFDM光通信系统测试、40G/100G光通信一致性测试以及
400G/1T的多载波相干光调制测试在内的全面光测试前沿解决方案 [J],
5.APOC2005亚太光通信产业发展论坛——中国光通信市场未来发展的5大特点[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红外图像去雾领域研究方法综述
红外图像去雾领域研究方法综述
唐文娟;戴群
【期刊名称】《红外与激光工程》
【年(卷),期】2024(53)2
【摘要】红外图像去雾是指通过去除雾霾、烟雾等介质对红外图像的影响,恢复红外成像系统对比度和视觉质量的过程。
红外图像凭借全天时、不受光照限制等优势,在军事、安防、医疗、能源勘探等领域广泛地应用。
然而,由于大气介质对红外图
像的干扰,这些应用往往受到限制,因此红外图像去雾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红外图像去雾技术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为红外图像应用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根据红外图像去雾过
程中所依赖数据的不同,将现有的红外图像去雾方法划分为多信息融合和单帧图像
处理两大类,其中多信息融合因为需要额外的信息来帮助图像恢复而使其应用受到
限制;而目前基于单帧图像处理的主流方案包括图像增强和图像重建两个发展方向。
对各种分类的代表算法进行了简要梳理,并分析了其原理、优势及不足。
最后,对红外图像去雾的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
该工作既可以帮助初学者快速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也可作为其他研究者的参考资料。
【总页数】11页(P206-216)
【作者】唐文娟;戴群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
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1
【相关文献】
1.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领域的研究综述
2.单幅图像去雾方法研究综述
3.视觉物联网中图像去雾方法研究综述与展望
4.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去雾方法综述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海技物所低维红外光电探测器研究工作进展获关注
上海技物所低维红外光电探测器研究工作进展获关注
佚名
【期刊名称】《红外》
【年(卷),期】2016(37)1
【摘要】据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网站报道,德国Wiley在MaterialsViewsChina 杂志以“当传统铁电材料遇见新型二维材料:光电探测的新思路”为题报道了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建禄、胡伟达等研究人员发表在AdvancedMaterials(影响因子17.49)杂志上的二维半导体光电探测器研究工作。
【总页数】1页(PF0004-F0004)
【关键词】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红外光电探测器;半导体光电探测器;国家重点实验室;低维;二维材料;红外物理;铁电材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4-24
【相关文献】
1.红外光电探测器概论——红外光电探测器讲座之一 [J], 吴宗凡
2.由上海技物所牵头主持的上海市重大项目"数字城市空间信息系统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进展顺利·上海技物所"GaN基外延薄膜材料功能特性研究与优化方案"获上海市产学研配套奖金资助 [J],
3.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制的"分光偏振计"通过鉴定·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承担的高稳定度红外干涉成像光谱仪研究课题通过国家有关部门验收·上海技
物所研制成双扫描高精度红外地平仪 [J],
4.上海技物所纳米线红外探测器研究取得进展 [J],
5.重庆研究院等三维石墨烯异质结光电探测器件研究获进展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O_(2)分子1.27μm气辉反演临近空间温度廓线的新方法
基于O_(2)分子1.27μm气辉反演临近空间温度廓线的新方
法
王道琦;王后茂;胡向瑞;何微微;李发泉;武魁军
【期刊名称】《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年(卷),期】2024(43)2
【摘要】1.27μm波段O_(2)(a1Δg)气辉的辐射强度高、自吸收效应弱,是反演临近空间大气温度的理想目标源。
基于O_(2)分子气辉光谱理论以及“剥洋葱”算法,利用扫描成像大气吸收光谱仪(SCIAMACHY)的近红外临边观测数据,成功反演
50~100 km区域的大气温度廓线。
与SABER、ACE-FTS及激光雷达的观测结果对比表明,在55~85 km的切线高度范围内温度测量误差优于±10 K,而在55 km 以下与85 km以上空间区域,由于受到自吸收效应、大气散射以及OH气辉的光谱污染等干扰,温度反演结果出现显著偏差。
【总页数】11页(P215-225)
【作者】王道琦;王后茂;胡向瑞;何微微;李发泉;武魁军
【作者单位】烟台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07.6
【相关文献】
1.一种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大气温度及水汽密度廓线反演方法
2.基于氧气A波段发射谱线临近空间大气温度的反演及分析
3.基于BP神经网络的大气温度廓线分层反演
4.基于无人机热红外遥感和大气同步廓线的地表温度反演方法
5.1.27 μm
O_(2)(a^(1)Δ g)气辉临边观测辐射传输特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设计目的a)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设计思想,训练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b)学习较复杂的电子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提高基于模拟、数字电路等知识解决电子信息方面常见实际问题的能力,由学生自行设计、自行制作和自行调试。
c)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如基本仪器仪表的使用,常用元器件的识别、测量、熟练运用的能力,掌握设计资料、手册、标准和规范以及使用仿真软件、实验设备进行调试和数据处理等。
d)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设计要求1输入为电视中音频信号或者收音机、MP3等的音频信号。
注:可以直接从喇叭两端接线,或者用耳机把信号引出来。
2在三米外,能够接收到红外信号;且能够清楚地听到声音。
3必须有主要单元电路和元器件参数计算、选择;4画出总体设计电路图;5安装自己设计的电路,按照自己设计的电路,在通用板上焊接。
焊接完毕后,应对照电路图仔细检查,看是否有错接、漏接、虚焊的现象;6调试电路;7电路性能指标测试;8提交格式上符合要求,内容完整的设计报告3 总体设计3.1电路原理此电路设计是根据转发和接收器的原理,即可实现无方向性接收,若配制多个接收器,还可多人同时接收。
此原理采用红外线作为传输媒介,可以避免无线电波的干扰。
该转发器由发射和接收两部分构成。
图1(a)为发射部分电路原理。
鉴频后的伴音(音频)信号经三极管VT放大后推动红外发射管。
由于发射管的发射强度与通过其电流成正比,所以VD1、VD2所发出的红外光,便受到音频信号的调制。
为了防止失真,VD1、VD2要设一定的偏置。
图1(b)是接收部分原理图。
其电路采用一块音频放大集成电路LM386。
VD 为红外线接收管。
当被音频信号调制的红外光照射到VD时,在其两端产生一个与音频信号变化规律相同的电信号,经C1耦合至IC,进行放大。
由于IC具有功率放大作用,所以可同时供1-4副耳机收听。
3.2主要元器件3.2.1发射部分用到的元器件及相关参数耦合电容C1(4.7uF) C2(100uF) 旁路电容C3(0.01uF)偏置电阻R1*(51K) 电阻R2(100)三极管VT8050发射管VD1和VD2注:三极管VT应选用8050中功率管,PCM=300mW, ICM=500mA;R2的功率不小于1/4W;因为调试时是要求三极管VT的静态电流为30mA左右的,则R1应选用可调电阻;红外发射管的辐射角一般在60度左右,所以安装时要使它们的辐射有一部分重迭。
3.2.2 接收部分用到的元器件及相关参数电阻R1´(520K) 电阻R1´´(100K)C1(0.22uF) C2(10uF) C3(100uF)旁路电容C4(0.1uF) 耦合电容C5(100uF)电容C6(0.1uF) 电容C7(100uF)音频放大集成电路LM386接收管VD注:因为电子元器件中没有电阻为620 K的电阻,所以在焊接电路时要用到将电阻分别为550K的电阻和100K的电阻串联以构成620K的电阻;VD为红外线接收管,它不能用光二极管,以防止可见光干扰影响接收的效果;此外应选用音频放大集成电路LM386 以实现音频信号的转化。
3.3 LM386的功能LM386是一种音频集成功放,具有自身功耗低、电压增益可调整、电源电压范围大、外接元件少和总谐波失真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录音机和收音机之中。
3.3.1 LM386内部电路LM386内部电路原理图如图2所示。
与通用型集成运放相类似,它是一个三级放大电路。
第一级为差分放大电路,T1和T3、T2和T4分别构成复合管,作为差分放大电路的放大管;T5和T6组成镜像电流源作为T1和T2的有源负载;T3和T4信号从管的基极输入,从T2管的集电极输出,为双端输入单端输出差分电路。
使用镜像电流源作为差分放大电路有源负载,可使单端输出电路的增益近似等于双端输出电容的增益。
第二级为共射放大电路,T7为放大管,恒流源作有源负载,以增大放大倍数。
第三级中的T8和T9管复合成PNP型管,与NPN型管T10构成准互补输出级。
二极管D1和D2为输出级提供合适的偏置电压,可以消除交越失真。
引脚2为反相输入端,引脚3为同相输入端。
电路由单电源供电,故为OTL 电路。
输出端(引脚5)应外接输出电容后再接负载。
电阻R7从输出端连接到T2的发射极,形成反馈通路,并与R5和R6构成反馈网络,从而引入了深度电压串联负反馈,使整个电路具有稳定的电压增益。
3.3.2 LM386的引脚图LM386的外形和引脚的排列如下图3所示。
引脚2为反相输入端,3为同相输入端;引脚5为输出端;引脚6和4分别为电源和地;引脚1和8为电压增益设定端;使用时在引脚7和地之间接旁路电容,通常取10μF。
3.3.3 集成功率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集成功率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除最大输出功率外,还有电源电压范围、电源静态电流、电压增益、频带宽、输入阻抗、输入偏置电流、总谐波失真等。
静态功耗低,约为4mA,可用于电池供电。
工作电压范围宽,4-12V or 5-18V。
外围元件少。
电压增益可调,20-200。
低失真度。
LM386电源电压4--12V,音频功率0.5w。
LM386音响功放是由NSC制造的,它的电源电压范围非常宽,最高可使用到15V,消耗静态电流为4mA,当电源电压为12V时,在8欧姆的负载情况下,可提供几百mW的功率。
它的典型输入阻抗为50K。
4单元电路设计4.1发射部分的设计C1是发射器的核心;当伴音信号加在图1中的A、B点时,经耦合电容C1(4.7μ)的隔直作用后会在8050的基极加上一组和音频信号一样变化的电流,在由8050的放大作用,驱动两红外发光管。
使其对音频信号的幅度大小同步调制,转变为红外信号发送出去。
由于每只红外发光管的正向压降均为1.15V,发射功率都小于100mW,将两只红外管进行串联的目的在于提高红外线的发射功率。
此外,由于红外发光管的辐射角度有限,因此在设计电路板时需将作用区有叠加地排列。
发射部分原理图如图4示。
4.2接收部分的设计接收器由光电转换、电源、耳机插孔及音频放大器四大部分组成,接收器电路如图5所示。
经调制的红外信号首先被红外光敏管接收并转换为变化规律和音频信号相同的电信号,相当于经过耦合电容C2(0.22μ)隔直作用后,再由LM386放大后再由路解调并还原为音频信号。
接收部分原理图如图5示。
5调试1.首先应检查电路是否接错,如果接错应进行拆焊,然后根据原理图将焊错的元器件正确的焊接到电路板上, 同时应注意二极管的正负极有没有接反,三极管的各个管脚有没有接错等,然后用万用表逐个认真细致的检测各焊点的电流情况,看有没有出现虚焊和元器件损坏现象。
2.调节工作台上的两个直流稳压电源,一个调节为12V,一个调节为6V。
3. 将制作好的实物的发射部分接电源的两根导线接在电源为12V的正负极两端,将接收接电源的两根导线接在电源为6V的正负极两端,并将做成的实物 A 和B代表的导线接至收音机耳机的两根信号引出线上,以在A和B两端最先产生音频信号,在发射部分线路板的耳机插口处塞上耳机。
4.按这样连接好线路后,发射部分调节可变电阻 R1使VT的静态电流在30mA 左右,先使发射管和接收管靠近,调频收音机,看是否能通过耳机听到清晰的声音;然后将发射管和接收管逐渐远离至3米左右,若仍能清楚的听到声音却不失真,证明能够接收到红外信号。
5.接收部分只要安装无误,不需调试即可工作。
此外应保证红外发射管的辐射角一般在60度左右,所以安装时要使它们的辐射要有一部分重迭,以实现转发距离不小于3m。
6 电路测试及测试结果将发射部分和接收部分分别接上+12V和+6V电源,再接上音频信号,其发射管和接收管距离大约3米左右,通过耳机听到音质较好的音频信号。
7设计总结对这一课程的设计,使我了解了音频红外转发器发射部分与接收部分的工作原理。
当音频信号加在图中的A、B点时,经耦合电容C1(4.7μ)的隔直作用后会在VT8050的基极加上一组和音频信号一样变化的电流,在由VT8050的放大作用,驱动两红外发光管。
使其对音频信号的幅度大小同步调制,转变为红外信号发送出去。
经调制的红外信号首先被红外光敏管接收并转换为变化规律和音频信号相同的电信号,相当于经过耦合电容C2(0.22μ)隔直作用后,再由LM386放大后再由路解调并还原为音频信号。
进一步搞清楚了VT8050中功率管的作用和音频放大集成电路LM386 的作用。
将自己设计的电路在电路板上焊接成实物,让我更加熟练的掌握了在电工实习和电子实习中学到的电焊技术.按照原理图将各元器件逐个焊接上去的同时注意用导线连接某些必要的焊点,同时注意避免出现接错、漏接、虚焊的问题,最后对实物图进行分步骤调试以实现在3米外能够接受到红外信号且能够清楚的听到声音这一目的。
在这一过程中,我提高了自己的动手操作的能力.8 参考文献[1] 孙留宏,陈金华.电视伴音无线转发器[J].家庭电子,2004.6[2] 张建雄.电视伴音的制作和播出[J].西部广播电视,2005.2[3] 王荣博.一种适用于PC机之间通信的红外收发器[J].无线通讯技术,2005.4[4] 孙留宏,陈金华.电视伴音无线转发器[J].家庭电子,2004.6[5] 程永佳.发射式电视伴音无线耳机[J].家电检修技术,2006.3[6] 文俊峰,乔晓军,王成,张云鹤.便携式红外收发器的设计与实现[J].光电子技术,2006.12[7] 苏长赞.电视伴音红外线转发与接收器[J].电子世界,19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