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第二课时教学案

合集下载

《藤野先生(第二课时)》教案

《藤野先生(第二课时)》教案

《藤野先生(第二课时)》教案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yìyáng dùn cuò()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2)文段中画线的“良心”指什么?(3)文段中画线的“正人君子”一词该如何理解?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除下帽来,油光可鉴.。

(2)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A.(“清国留学生”)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B.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C.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D.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

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

(1)《藤野先生》属于小说,所以文中的“我”指的不是鲁迅先生。

()(2)作者描写藤野先生的外貌时,抓住人物的特点,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了一个普通平易、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

()(3)《藤野先生》的主题:表现作者献身祖国、献身人民,不畏艰苦、不断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革命精神。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9题。

[甲]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

藤野先生第二课时教案

藤野先生第二课时教案

藤野先生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根据具体事件,把握人物形象,感受藤野先生的品质。

2.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尊心。

【教学过程】一、回顾上课,自然引入上节课我们感知了课文内容,按照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这条线索学习了课文。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中没有写藤野先生的部分。

(出示课件22)二、细读课文,精读细研1.课文开头,作者交代了自己离开东京的缘由。

写这些有什么用意?(出示课件23)(学生读课文,然后分析回答。

)预设1:作者以极其厌恶的情绪和辛辣讽刺的笔触,描写了东京的“清国留学生”浑浑噩噩的生活。

预设2:作者远大的抱负与当时灰色的环境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失望、痛苦、厌恶的复杂心绪包含在这些句子中,反衬出一个爱国志士忧国忧民的悲愤,表达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之情。

2.作者来到仙台,颇受优待,不仅学校不收学费,还有人操心食宿问题。

在作者看来,受优待的原因是什么?(出示课件24)(学生讨论后分析回答。

)学生:作者认为是“物以稀为贵”。

他感到的并不是尊重与友好,而是作为弱国国民的无比心酸,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怀。

3.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出示课件25)教师点拨:同学们结合课文背景与内容来分析回答。

学生1:这两件事改变了作者的救国道路——弃医从文。

学生2:第一件事写弱国国民受人歧视,激发作者树立使自己的祖国富强起来的志向;第二件事写中国人的不觉悟——这是造成中华民族衰弱的重要原因之一。

教师补充:这两件事深深地刺激了作者,使他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4.无论是离开东京的缘由,仙台求学受优待,还是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都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由此,我们可以找出文章的另一条叙述线索:(出示课件26)学生: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

三、深读课文,合作探究(一)体味语言同学们,本文作者文笔犀利、幽默、讽刺,自成一派。

《藤野先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自学本文把握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2.领会各组织材料之间内在联系和文章语言的感情色彩。

(二)能力训练点1.学习本文脉络文明、记叙有序的方法。

2.自学使用白描手法,把握住特征刻画人物。

(三)智育渗透点通过自学本文,体会鲁迅先生猛烈的爱国主义感情,自学鲁迅先生“我以我故乡情”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美育渗透点融合课文内容自学,使学生践行猛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二、学法引导1.指导学生查询有关鲁迅先生资料。

2.编列课文结构提纲,找出课文中描写藤野先生语言、行动的句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与先生交往的典型事例。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学习精选若干片段材料多方面表现人物品质。

2.通过语言行动认知人物的思想品质,使学生找到课文中描绘先生的语言、行动的语句。

四、课时安排3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学生自读课文,整体认知课文。

2.结合背景介绍,壹阅相关资料,加深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了解。

3.教师鼓励学生通过问题的思索、探讨,化解本课的难点”、“疑点”。

七、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并作介绍性写作,整体认知课文,介绍课文的线索;展开认知性写作,理解课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层。

(二)整体感知课文就是鲁迅先生回忆起早年游学日本生活的散文。

事隔20多年,在鲁迅先生的心目中,那一段生活最应该回忆起的,就是自己的恩师藤野先生,由此可见藤野先生师德的感人。

藤野先生少年时期研习过汉语,对中国怀着崇高的谢意。

尽管时值日俄战争,许多日本人颇受肤浅民族主义的毒害,但是蘑野先生丝毫不受到严酷空气的影响。

鲁迅先生诚挚感受到蘑野先生人格的了不起,怀著敬佩的心情,歌颂了藤野先生的师德,歌颂了藤野先生对中国人民的亲善感情。

写作时必须特别注意体会作者在课文中所抒发的感情。

(三)教学过程1.导人课文,板书课题。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线索。

八年级语文下册1《藤野先生》(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1《藤野先生》(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藤野先生课题 1、藤野先生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及原因。

2、了解写作背景,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

3、学习作者运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重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及原因。

难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及原因。

教法及教具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一、课堂导入:(一)提问上节课内容。

(二)写作背景: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

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

鲁迅到日本留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

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

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预习检测:1、作者介绍藤野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找出具体的句子体会它的作用。

这些肖像、动作等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个不拘小节、生活俭朴的藤野先生的形象。

2、归纳“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主要事件,概括藤野先生的思想品格。

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中国女人裹脚(1)正直热诚,治学严谨学生回答学生结合课前预习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

学生读6至10段讨论明确人物描写方法;体会人物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特点。

学生读11至23段,提炼内容要点,概括人物的思想品格。

(2)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严格要求(3)具有求实精神,没有民族偏见三、合作探究:(一)、思考:鲁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去仙台?又是什么原因使鲁迅离开仙台的(决心弃医从文)?(“匿名信”和“看电影”这两件事深深地刺激了鲁迅。

匿名信事件使作者深感弱国弱民倍受岐视的悲哀,激发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为拯救民族、富国强民的愿望。

《藤野先生》精品教案(第2课时)

《藤野先生》精品教案(第2课时)

藤野先生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分析人物形象)教学过程:—、走进文本1.学生采用跳读方式阅读有关写藤野先生的内容。

(1)浏览第6〜10自然段,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

(2)找出文中作者关于藤野先生的描写,说说作者初到仙台时,目睹耳闻的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课文如何描写藤野先生的形象。

明确:目睹印象——治学严谨。

耳闻亲见——生活俭朴、学者形象。

2. 学生再根据课文感知藤野先生的形象。

课文插图中有藤野先生的油画肖像,请你w为这张画像配一段简要的文字说明。

用“藤野先生是一个______的人”的形式回答,选择角度概括人物形象。

学生积极思考,发言。

教师引导、提示:(1)特点鲜明的肖像:“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的医学教授。

(2)生活习惯角度:生活俭朴。

(3)治学角度:认真负责、治学严谨。

(4)对待学生角度:热情诚恳、循循善诱。

3. 过渡:这就是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第一印象,包括亲眼见到的,耳朵听到的。

读到此,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已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了,这是作者,也是我们读者对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

我们继续读下去,看作者为我们叙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过这些事情,我们将更深人地了解藤野先生的内在品质。

大家找找看,一共写了“我”与藤野先生之间的几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样的思想品质。

4. 学生朗读第11〜23自然段,并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明确每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样的思想品质。

明确:添改讲义——认真负责治学严谨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热情诚恳,教学认真关心实习——正直热诚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了解裹脚——求实精神能以公正心来对待弱国学生,而且给以极大的关心和帮助前两件事是详写,后两件事是略写。

通过这四个典型事例的记叙,赞颂了藤野先生认真负责、从严治学、热情关怀、正直诚恳、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这些也就是藤野先生为什么要满腔热情地教育鲁迅的原因。

5.读到此,教师质疑:藤野先生就长相,并不是光彩四射,非常普通。

《藤野先生》教案 第二课时

《藤野先生》教案 第二课时

《藤野先生》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多朗读,以读促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2、从典型事例中分析人物精神品质;(重点)3、理解来自弱国的“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和藤野对它的尊重,是我俩感情联系的纽带,也是文章的暗线。

学会紧抓这一“辔头”读散文。

(重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鲁迅当年曾对读到《朝花夕拾》初稿的青年说过,要锻炼着撒开手,只要抓紧辔头,就不怕放野马。

联系散文写作解读“放野马”“抓紧辔头”。

今天要继续学习的《藤野先生》就能很好的印证这一理论。

二、知感激之情1、扫读全文,从文章中找一个情感性的词语填入横线。

鲁迅藤野先生2、齐读第37 段,说说感激的原因。

为中国,为学术。

三、析感激之情1、同学们,教鲁迅医学的只有藤野先生一人吗?从哪里可以得知?速读初识藤野的第6~10段,说说为什么鲁迅只记住了他,以致后来还感激他?——第六段第一、二句。

不拘小节,潜心研究。

2、四人分故事读11~23 段。

藤野先生做了哪些事?这些事为什么让鲁迅心存感激呢?——添改讲义,认真负责;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了解女人裹脚,求实问理。

四、究感激之情1、学到这儿,我就联想到我们的老师也兢兢业业,关心热爱学生,但同学们写给老师的贺卡、信件,多数用的词语也就是谢谢老师、感谢老师,如果鲁迅是日本学生,恐怕也写的是感谢。

为什么此处用“感激”一词呢?——第29 段第一句话交代,中国是弱国,“我”是“弱国”子民。

弱国子民收到一视同仁的对待,甚至优待,自然是意想不到的,心存感激也是必然了。

2、补充:《谨忆周树人君》——藤野严九郎周君来的时候是中日战争之后,又过了相当的年数,很可悲的是,当时日本人还骂中国人做猪头三。

在有这恶骂风气的时候,所以同级生之中也有这样的一群,动不动就对周君加以白眼,另眼看待。

我少年的时候,曾承福井藩校出身的姓野坂的先生教过汉文,因此一方面尊重中国的先贤,同时总存着应该看重中国人的心情,这在周君就以为是特别亲切和难得了吧。

藤野先生教案第二课时

藤野先生教案第二课时

藤野先生教案第二课时这是藤野先生教案第二课时,是优秀的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藤野先生教案第二课时第1篇一、导入新课,并介绍与本文有关的内容1.导人新课。

2.介绍作者留学日本的目的以及本文相关的写作背景。

引用《呐喊》中相关内容加以介绍。

二、初读课文,疏通阅读障碍1.学生迅速默读课文,标记出自己把握不准确的字词。

2.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部分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3.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4.思考讨论:这篇散文是以什么顺序记叙的?又是以什么作为中心记叙的?以什么为线索来记叙的?学生讨论后明确: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

以藤野先生为记叙的中心,以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

三、研究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1.学生默读课文,采用跳读法,阅读与藤野先生有关的内容。

2.请学生根据所阅读的内容,在下列空缺处填上适当的内容。

藤野先生是一个——的人。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填空题。

要想填写好,首先要准确把握好课文内容,然后选好填写的角度,概括好填写的内容。

学生发言时,教师既要注意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又要把握学生回答的正确性,不可放任自流。

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填写的内容是不相同的':从肖像角度来考虑: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医学教授。

依据第6段。

从生活习惯的角度来考虑:生活俭仆。

依据第9、10段。

从治学的角度考虑:认真负责,治学严谨。

依据第16、17、23等段。

从对待学生的角度来考虑:热情诚恳,循循善诱。

依据第11—15、21、22等段。

3.思考:作者写了与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四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

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本文选取典型事例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人物品质的特点,让学生明白写记叙文时对事例要有所选择。

如果前一环节(即填空)解决得比较好,则此处只要稍做归纳即可。

参考答案如下:添改讲义工作认真负责纠正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了解女人裹脚求实精神4.学生再次速读课文,思考:“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请引用课文内容简要回答。

《藤野先生》第二课时

《藤野先生》第二课时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分析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

3、研习课文的主体部分——第二部分,分析有深刻含义的语句。

教学过程一、检查作业,复习第一部分研习的内容要点。

(问题与答案参看第一课时)二、在课后预习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划分第二部分的层次。

明确:该部分可划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第4、5段)写到仙台的途中所见所闻和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

第二层(6—23段)写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并通过写藤野先生四个典型事例赞扬他的高贵品质。

第三层(24—31段)写匿名信和看电影,激发作者的爱国热情。

第四层(32—35段)写作者离开仙台与藤野先生依依惜别。

三、研习课文第二部分第一层次的内容。

学生默读第4、5两段,思考下列问题:从东京到仙台途中,要写的内容是很多的,作者为什么只写“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方?用意何在?“大概”对表达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作用?鲁迅到仙台后,受到了哪些优待?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居然”对表达句子意思有什么作用?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明确要点:1.因为“日暮里”中“日暮”会使作用自然想到“日暮途穷”之意,从而触发他对社会黑暗的忧愤之情,所以记得;“水户”则是反抗清朝至死不渝的朱舜水客死的地方,作者这时也正身居异国他乡,对这样一位具有民族气节的学者自然会产生仰慕之情,因而也记得。

这样写是为了表达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2.“大概是物以希以贵罢。

”“大概”有猜测、估计之意,表示似有此事,又不能完全肯定。

它与句末的“罢”合用,更加强了不敢肯定的语气。

“物以希为贵”从字面上看是仙台“还没有中国学生”,鲁迅当算第一个。

但这不是受优待的根本原因。

作者用“大概”一词诙谐而含蓄地猜测其根本原因大概是出于日本人民的善良心地和对中国留学生的友好之情。

3.受到的优待是“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这段生活情况的描写反映了中日人民的友好情谊,又隐约让人感受到弱国国民的辛酸,这是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的反映。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5 藤野先生第二课时教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5 藤野先生第二课时教学教案

课题藤野先生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反语”这一修辞及其表达效果。

---讽刺能力目标理解并赏析重点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爱国深情。

理解作者弃医从文的人生选择。

教学重点理解与赏析重点句子;了解“反语”这一修辞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理解与赏析重点句子。

教学过程个性化修改揭示课题一、生活中“反语”例导入。

二、板书课题。

可结合课堂即时情境巧妙说反语。

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出,大家共同解决,1、愚昧的批判态度,“围观的也是一群中国人”说明完成重点语句理4、结合作者经历当堂达标阅读11-23自然段,完成下列题目。

1、概括本文段的主要内容2、“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他所担任的功课”中的“这样”是指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段“我”和藤野先生相处的四件事。

[答](1)(2)(3)(4)4、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心是见诸行动的,而且极为认真负责的,这从他看鲁迅抄的讲义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

其中最能表现“及时”的词语是;最能体现“全面”的词语是;最能体现“细致”的词语是;最能体现“始终如一”的词语是。

5、“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一惊,同时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我”因何“吃了一惊”;“我”又因何“感到一种不安”6、“实物是那样,我们没法改换它”这句话反映了藤野先生对学生的和对科学的态度。

7、由上文段可以反映“我”对藤野先生相处的前两件事的态度是(用文中的语言回答)8、“我”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后两件事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①和②的高贵精神。

9、本文段主要采用、的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形象。

10、本文段的记叙顺序是。

板书设计藤野先生反语(说反话):反语课后反思上课时当孩子们的理解不着边际,就会乱了方寸,迫不及待地想要告诉他们正确答案。

以后一定学会淡定,静候孩子们的表现。

就像我经常说的,“语文课”不在于“正确”,在于思考。

1《藤野先生》第二课时_教案(共五则范文)

1《藤野先生》第二课时_教案(共五则范文)

1《藤野先生》第二课时_教案(共五则范文)第一篇:1《藤野先生》第二课时_教案第一课《藤野先生》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研读精彩语段,体味富含感情色彩的语言。

2.体验反思,理解课文主旨。

教学重难点研读精彩语段,体味富含感情色彩的语言。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了思路。

这节课我们研读精彩语段,体味文章富含感情色彩的语言,感受鲁迅先生的语言魅力,进一步理解文章主旨。

课堂实录一、研读关键语段,深透理解文意【设计意图:深入赏析文本,理解作者的爱国之情。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1、2语段,思考:⑴“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后文哪几句话相呼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⑵“实在标致极了”改为“实在丑极了”可以吗?学生交流后回答,教师明确:⑴与“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呼应。

作者以极其厌恶的情绪和辛辣讽刺的笔触,描写了东京清国留学生恶浊庸俗的生活。

“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远大抱负与灰色的环境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失望、痛苦、厌恶的诸多复杂心绪包容在这感慨良多的一句话里面。

反衬出一个爱国志士忧国忧民的悲愤。

⑵句中“标致”是反语,用以讽刺。

“实在”表示“的确”的意思,用“实在”加强“标致”,增强了这一反语的讽刺力量,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夷和反感。

而改动后则语意直露,缺乏了讽刺意味。

2.学生集体诵读第5语段,思考:⑴初到仙台的“我”受到优待,究其缘由是“物以希为贵”,那么句中的“大概”可以用“因为”替代吗?⑵“居然睡安稳了”句中“居然”是什么意思?对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教师点拨:⑴“大概”表示似有此事,但不完全肯定,与句末语气的“罢”合用,更加强了不肯定语气。

作者用诙谐的口气猜测他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有点自谦、自喜,还有点隐含的感激之情。

作者把初到仙台受到的优待,推断为“物以希为贵”,包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藤野先生》第2课时

《藤野先生》第2课时

《藤野先生》教案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和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2、理解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的那些内容与藤野有什么内在联系。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检查作业,重点检查注音。

方法:教师用投影显示,学生读出正确的字音。

绯红标致不逊诘责托词油光可鉴抑扬顿挫深恶痛疾物以希为贵宛如驿站教诲瞥见畸形匿名杳无消息二、讨论几个问题。

1.鲁迅去日本留学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又弃医从文了呢?这些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提示学生:参看注解〔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思考回答这个问题。

然后找出文中反映这一问题的相关事件的内容。

投影:⑴匿名信事件个人与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⑵看电影事件思想受到极大震动,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启发学生明确:两件事表达的思想各有不同的侧重。

匿名信事件侧重写弱国国民受人歧视,从而激发作者要立志使自己的祖国富强起来;看电影事件侧重写中国老百姓的不觉悟,揭示了这一造成我们民族衰落的重要原因。

这两件事促成了作者为了祖国的富强而下决心弃医从文。

鲁迅先生是怀着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东渡日本的,原本想学了医术回国去救治苦难的国民,又可促进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达到救国图强的目的,但这两件事以后,让他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从这两件事和弃医从文的改变中,我们看到的是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2.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呢?明确: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的匿名信事件从反面衬托了藤野先生;看电影事件是作者告别藤野先生的直接原因。

总之,所有这些都与突出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有密切的关系。

3.文中还写了哪些事?这些事反映了什么?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明确:⑴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清国留学生逛公园和学跳舞。

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藤野先生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藤野先生时间参加人员地点主备人课题藤野先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 学习本文抓住人物语言行动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白描写法.(3) 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格,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及考点分析课时安排教具使用多媒体教学环节安排备注一、回顾检查:资料交流情况检查。

二、形象探究:理解人物学生采用跳读方式,阅读有关写藤野先生的内容。

(一)白描手法:1、用“从__________的描述中,我感受到藤野先生的__________”的句式,表述自己的发现。

示例:外貌描写(白描)“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讲课是“缓慢而很有顿挫”,衣着“模胡”,“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活透出先生的生活俭朴、不拘小节、治学严谨。

2、老师觉得作者写的藤野先生不太漂亮,因此改为下面一段文字,可以吗?他,既有高仓健一样的体魄,又有三浦友和一样的相貌。

脸色白而透红,眼睛大而明亮,头发整齐而又有一点波浪。

他穿着一套笔挺的西装,洁白的衬衣上打着一条漂亮的领带,皮鞋擦得又黑又亮。

一走上讲台,就用洪钟一样的声音说:“我,就是藤野严九郎。

”不好,失去了特点,像电影明星,不像学者藤野先生。

3、写藤野先生的外貌,先写八字须、眼镜,再写黑瘦,可以吗?──不可,应先整体,后局部,这才符合人们观察和描写事物的习惯规律。

(二)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

指导质疑,鼓励创造。

1、本文的特点之一是“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说说作者写了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几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样的思想品质。

2、典型事例是四个吗?答案:不是,应是5个,还有“惜别”。

3、 藤野先生的品质仅仅是“认真负责”之类吗?答案:不是,应是某种更高尚、更感人,更难能可贵的精神品质。

作者在后文说:“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仅仅是认真负责之类,不能称为“伟大”。

《藤野先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2、掌握文章叙事线索3、理解文章的感情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必求良师益友。

疾学在于尊师。

二、正课1、 理解文章的线索回忆:学过的文章《一棵小桃树》思考:本文的线索?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离别—怀念)本文有两条线。

一条是:小桃树的成长——桃核埋在角落里、萌芽、长高(二尺)、开花、大雨之后只保留一个欲绽的花苞另一条是:“我”的经历——出生落后地区,有梦想;离家出山,进城读书,想干一番事业;长大之后方知人世复杂,遭受种种磨难;像小桃树一样,坚定的追求理想2、除了和藤野先生的交往,文中还有许多文字,请跳读文章,理一理,都写了什么, 请用小标题概括出来。

东京所见所闻----厌恶至极日暮里、水户-----思乡忧国 受到优待-----弱国辛酸、民族自尊心匿名信事件----愤慨心酸看电影事件----悲愤震动暗线——感情线索小结:双线结构: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作者的爱国情感—弃医从文)3、 分析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朗读课文(6-23段),与藤野先生有关的内容,以“从(句子)看出藤野先生是一个______的人”的形式组织语句,选择角度概括人物形象。

(1)课文如何描写初见藤野先生的形象?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目睹印象——治学严谨耳闻亲见——生活俭朴学者形象(2)文中具体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思想品质?添改讲义认真负责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了解裹脚求实问理(3)人物分析的技巧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4)小游戏:猜猜TA是谁1)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一、导入师:这节课,我们将在上节课的学习基础上,具体赏读文中的一个事例,要求发现并学习作者叙述事件的方法。

二、定格焦点——语段品析细读第11--15段,揣摩词句的含义和作用,从品析语言的角度来阅读。

用“从……体会到……”或“从……看出……”的句式表述。

如:从“第二三天便还我”一句能体会到藤野先生讲义改得及时,也改得费时。

预设学生的表述:(1)从“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可以看出先生改得很频繁。

(2)从“从头到末”可以看出先生改得很彻底。

(3)从“不但……连……也都”这一组连词可以看出先生改得很全面。

(4)从“一一订正”可以看出先生批改得很细致,表明他很负责。

(5)从“一直继续”可看出先生批改得持久。

(6)从“他使助手来叫我”可以体会到先生顾及到“我”的陌生感,考虑得很周到。

(7)从“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可以看出先生对“我”的主动关心。

(8)从“拿来我看”可以看出先生将关心立即化作行动。

(9)从“过了一星期”可看出“我”到仙台不久,先生就开始关心“我”。

(10)从“大约是星期六”中的“大约”可看出时间太久远,“我”的记忆有点模糊;从“星期六”可以体会到“我”对这件事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11)从“很吃了一惊”可以体会到“我”当时的感受很强烈,没想到先生会亲自批改,且改得如此详细。

(12)从“不安和感激”可以体会到“我”“不安”是因为有“脱漏的地方”“文法的错误”,也是因为先生的关心让“我”受宠若惊;“感激”是因为先生如此费神、如此负责、如此关照。

教师小结:对于老师而言,检查笔记、批改作业是稀松平常的事,可是藤野先生“添改讲义”这件事却让我们感动、惊讶甚至震撼!因为从这件事中,从藤野先生改得快、改得多、改得细、改得全、改得勤、改得久……我们看到了一个忙碌的身影、一个高尚的灵魂,感受到了一种及时的帮助、一份真诚的关爱!看似简单的文字却表现了丰富的内容,这缘于:叙事——重点突出,点面结合;语言一一朴实简洁,蕴涵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藤野先生》第二课时教学案
一、学生默读11—23段,要求学生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并说明事件体现的精神品质。

相关问题连接
1、“我”很吃了一惊的原因是什么?“我”为何感到“不安”?
2、作者思想的转变轨迹是怎样的?哪些事件促成了这一转变?这一转变的表面原因和深层原因分别是什么?
(1)
(2)
(3)
二、大声朗读32—35段,找出师生惜别时的语,
体会出师生间的真挚情感。

1.“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
没有说。

”为什么?
2、鲁迅为什么要“欺骗”藤野先生?
四、读36—38段,明确这一部分主要表达了作者
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1.鲁迅后来给藤野先生寄过照片了吗?写过信了吗?
2.鲁迅对先生的怀念之情具体表现在哪里呢?
①②③
3.文章中间部分直接写藤野先生,余下的内容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这些事情与藤野先生有何联系?
二、学习6—23段文字,我们领悟到学写类似作文要注意哪几点?(提示:对于人物的刻画要通过一系列典型的事件来完成,通过对人物言行举止的描述来凸显人物性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