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欧洲“出海”战略-论文
企业出海的国际化战略与路径
企业出海的国际化战略与路径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考虑走向国际市场。
进军海外市场,不仅能够拓宽企业的商业领域,而且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和商机。
但出海不是一件易事,企业需要拥有一定的国际视野以及出海的国际化战略和路径。
一、出海前的策略规划与准备进军海外市场需要企业采取一定的策略规划和准备。
首先,企业需要对目标海外市场进行充分了解,包括该市场的文化、消费习惯、法律法规等方面。
此外,企业需要确立适合该市场的产品线,并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海外市场的标准。
在市场营销方面,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渠道网络,包括与当地经销商合作、拓展电子商务等方式。
最重要的是,企业需要为进军海外市场制定长期的战略规划,包括增长目标、市场份额、产品定位、价格策略等方面。
二、选择合适的国际化战略国际化战略是企业的重要选择,策略的不同将产生不同的结果。
目前主流的国际化战略有三种:出口、合资与收购。
1.出口战略出口是最常见的国际化战略。
企业将生产的产品出口到海外市场,通过经纪人或直接销售的方式,实现对外贸易。
相比合资或收购,出口战略可以减少企业的风险和成本,但是也存在市场风险和盈利空间较低的风险。
2.合资战略合资是指企业与当地企业建立合资企业,共同投资和管理该企业。
这种方式可以减少企业在文化、法律、消费习惯等方面的不适应,提高企业的成功率和市场份额。
但是,合资企业也存在风险,需要掌握好企业间的权利分配、利润分配等关系。
3.收购战略收购是一种快速占领市场的方式。
企业可以通过收购当地企业或品牌来快速进入市场,能够节省经营时间和大量开发市场所需的资金、人力等资源。
但是,收购也有其风险,如市场风险、文化障碍等问题。
三、建立团队和提高管理水平出海需要企业建立专门的团队,熟悉当地市场,了解当地文化和法律,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如此才能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把握市场机遇,进一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同时,在进军海外市场过程中,企业需要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提高组织效率,实现公司整体的战略目标。
民营企业出海战略探讨
民营企业出海战略探讨在当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民营企业走出国门、开展海外业务的趋势日益明显。
然而,如何正确地制定出海战略,成为了每一家民营企业要面对的难题。
本文将从市场选择、文化调整、人才引进、资金管控等方面探讨民营企业出海的策略和方法。
一、市场选择对于民营企业而言,找准目标市场是出海战略制定的关键。
在选择市场时,民营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产品、技术、品牌、客户和市场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
可以考虑选择和本土市场相似、有成长性和利润空间较大的市场,或选择一些较为成熟和稳定的市场。
此外,民营企业还应该充分考虑当地政策和法律法规,了解进出口贸易相关的政策和手续,做好规范化运作。
二、文化调整在进入海外市场后,民营企业需要适应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市场环境。
这要求企业在战略和管理上进行适应和调整,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员工跨文化交流能力。
民营企业应该学习目标市场的文化和习惯,了解当地的商业氛围,积极融入当地社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声誉。
此外,民营企业要在文化和管理上与当地企业和员工进行有效沟通和协作,建立合作关系。
三、人才引进民营企业出海需要面对语言、文化、市场、法规等不同方面的挑战,因此,人才引进成为企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民营企业需要聘请懂得目标市场语言和文化、熟悉当地商业规则和做法、有市场经验和人脉的本地人才。
此外,企业还需要注意人才的培训和发展,让员工了解企业的战略和文化,适应新环境和工作。
四、资金管控民营企业出海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因此,资金的管控成为企业成功的基础。
在出海前,企业需要制定详细的预测和预算计划,明确资金用途和前期投入。
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企业需要加强资金监管,建立健全的基础设施和财务管理制度,完善现金流和资金风险管理体系,增加对供应商和客户的信用评估和风险控制。
综上所述,民营企业出海需要重视市场选择、文化调整、人才引进、资金管控等方面的问题,做好相关的决策与战略规划。
同时,企业应该加强自身的文化和品牌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创新和应变能力,拓展国际市场空间,推动企业向更高层次和更广阔领域迈进。
“一带一路”背景下企业“走出去”战略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企业“走出去”战略研究“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全球化战略,旨在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合作。
企业“走出去”战略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从“一带一路”背景、企业“走出去”现状、企业“走出去”应对策略等方面探讨企业如何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实现“走出去”战略。
“一带一路”是中国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倡议,旨在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合作。
这个倡议涉及的范围覆盖了亚洲、欧洲、非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企业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如何在这个背景下拓展国际市场。
因此,企业“走出去”战略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二、企业“走出去”现状企业“走出去”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的发展目标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民营企业海外投资额从2000年的277.7亿美元增长到了2019年的2396.5亿美元。
其中,“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重要市场之一。
然而,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
首先,风险增加。
海外投资风险往往比较高,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难以控制。
其次,文化差异。
中国企业出海前需要了解当地的文化差异,避免因文化差异而造成沟通、交流等问题。
此外,国际贸易壁垒的增加也给企业“走出去”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1. 加强战略规划企业要实现“走出去”,需要对目标市场了解的越多越好。
企业需加强对目标市场的了解,进行市场调研、分析市场竞争格局,确定市场营销策略和销售推广方式,提升企业文化和品牌形象。
2. 根据地域文化差异制定策略企业进入海外市场时,需要聘请当地的专业人士加盟或者经手,了解当地法律法规,处理外交事务,避免出现文化交流上的问题。
企业需要在进入海外市场前,制定市场营销策略,考虑当地消费需求和文化差异,提供符合当地文化形态的产品和服务。
3. 选择适合的参与方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企业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合作方式,如合资、合作、独资等。
通过合作方式,企业可以对当地市场和文化有更好的了解,同时也可以减轻自身的投资风险。
关于“走出去”战略的几点思考
关于“走出去”战略的几点思考引言“走出去”战略是各国对外经济和贸易合作的一项重要战略。
中国自2010年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目的是推动中国企业到海外市场拓展业务,提高自身国际竞争力。
但是随着国际政治、经济、贸易环境的日益复杂、变化不断,这一战略也面临着前进的挑战。
本文将针对“走出去”战略进行几点思考。
现状分析中国企业近年来在海外市场的表现十分出色。
根据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达到了1439亿美元,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占比有所提高,超过了60%。
同时,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进军到一些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为中国的产业国际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但是,也不可忽视的是海外市场上的诸多问题。
比如在美中贸易战的影响下,美国等一些国家加强了对中国企业的审查和限制措施;同时一些国家也在出台更为严格的监管政策,要求外国企业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
加之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不稳定,让国外市场的商业风险更加明显。
实施“走出去”战略需要考虑的因素风险控制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风险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企业在海外市场进展中需认真评估商业风险、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等各方面的因素,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有效降低在海外经营中的各项风险。
例如,企业应充分了解当地的政治、经济状况及历史文化,了解目标市场对相关业务的需求及对竞争对手的了解,制定合适的进入策略;同时要加强与当地政府的沟通和合作,充分了解和遵守当地法律法规,避免在经营活动中遭受法律纠纷和罚款。
市场分析企业需要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之前,仔细地分析研判目标市场的宏观经济情况、政策环境、市场需求及消费结构等方面的信息,逐步建立完善的分析体系。
针对不同的市场,要采取不同的进入策略及营销策略,注重与当地合作伙伴的沟通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产业升级企业在“走出去”战略中,需寻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的产业和业务,根据产业升级要求提升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企业出海与全球经营策略
中国企业出海与全球经营策略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了国际化的战略部署,这意味着这些企业需要更加精细、稳健的全球经营战略,以在海外市场中取得成功。
一、出海的必要性和机遇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海外市场的开拓不仅仅是为了拓宽销售渠道和实现多元化,更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
一方面,海外市场有着广阔的空间和相对较低的竞争压力,这使得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中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另一方面,出海还有助于企业实现产业链的全球化布局、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企业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等。
二、海外投资策略在实施海外战略时,中国企业需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全球经营战略,以应对在异国他乡面临的挑战。
具体来说,中国企业应该优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市场分析在海外投资前,必须对目标国家的市场进行深入分析。
包括该国的经济发展趋势、政策支持、市场规模、国内市场竞争情况,以及母国与目标国之间的文化和商业差异等。
2.合适型企业收购或合作在进入海外市场之前,中国企业有两种主要的投资方式:一种是通过收购能带来直接利益的企业,比如通过购买当地企业的品牌、渠道和客户资源来实现立即收益,另一种是与本地企业合作,共同发掘市场份额,共享成本,而由中国企业把握更多的技术、管理和市场份额等方面的优势。
3.建立健全的运营机构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投资和各项业务的开展都需要一套完整的运营体系。
包括当地的管理人才、销售渠道和技术等方面的资源,也可能需要重新制定人力和财务方面的计划,硬性载体投资,并在当地建立自己的运营机构和通道。
4.建立品牌品牌是企业的重要资产。
在海外市场中,中国企业很难使用其在国内市场获得的品牌优势。
因此,中国企业应该充分考虑本土市场文化,建立海外的区位定义、海外的认知形象、海外的高品质服务、研发和保障。
三、海外运营策略出海不仅意味着开辟了新的市场,更意味着企业面临着全新的管理和运营环境和风险,因此,中国企业必须认真考虑如何在海外市场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企业出海战略研究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企业出海战略研究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国企业正在逐渐走向全球市场,开展出海经营。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出海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是很多的,但在发展出海业务方面,中国企业同样也有自己的优势和对策。
本文将阐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出海的战略研究。
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企业出海形势分析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社会的整体经济发展趋势是开放、合作、发展,这为中国企业的出海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在全球经济竞争格局中,中国企业的市场营销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这为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市场提供了支持。
同时,中国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对于上述市场营销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世界各国市场化程度的加深过程中,中国企业还可以借助自身优势开拓新的市场,抢占市场先机,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中国企业出海面临的挑战尽管在全球经济化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出海发展正面临着广阔的市场和商机,但同样也需要面对很多挑战。
其中最主要的是企业的国际经验和国际化人才的缺乏,这将影响企业对外的体验和顺利开展合作。
此外,来自市场上的竞争也是中国企业在出海过程中需要面临的挑战。
另外,一些政策和法律法规方面的风险也很容易制约中国企业的出海步伐。
四、出海策略和实践积极的出海策略和实践是中国企业能够获得巨大成功的基石之一。
在实际操作中,中国企业可以采用营销品牌手段、完善公司体制等方式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一些企业还可以积极开拓市场能力,突出自身特点,制定相适应的营销策略。
同时,企业也可以加强调研,了解市场,为战略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力的依据。
另外,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行业联盟等方式向外部寻找突破和合作机会,共同推进企业的发展。
五、政府在中国企业出海中的作用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政府的支持作用是非常大的。
政府可以利用自身政策、法规等方面的优势提高企业出海的市场准入度,降低企业的风险和成本,尽力为企业在国际开拓市场排除障碍。
世界经济格局变化下的中国企业出海战略研究
世界经济格局变化下的中国企业出海战略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中国企业正逐渐成为全球市场上的主角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出海成为了必然的趋势和选择。
然而,面对着日益复杂多变的全球市场,中国企业需要在出海过程中寻找适合自身的战略和方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一、中国企业应该怎么出海?中国企业作为一个新兴力量,虽然已经在国内市场上掌握了一定的资源和市场份额,但在出海过程中依然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
因此,中国企业应该在出海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和规划,包括市场调查、竞争分析、营销策略等方面。
首先,中国企业需要在全球市场上找到适合自身的定位和定位目标,寻找与自身业务相符的市场机会,确定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群体,定位自身形象和品牌价值。
其次,中国企业还需要了解并适应目标市场的商业文化和法律法规,将自身的产品和服务进行本土化调整,以适应当地的市场需求。
最后,中国企业需要考虑如何在全球市场中建立和维护稳定的贸易关系,包括采购、供应、物流等方面,以保证自身稳定的运营和发展。
二、中国企业在出海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在出海过程中,中国企业需要面对许多不同的问题和挑战,包括文化差异、法律法规、贸易保护主义、汇率风险等方面。
因此,中国企业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国企业需要具备扎实的国际贸易知识和技能,熟悉目标市场的文化、法律法规、经济环境等方面,以顺利进入当地市场。
其次,中国企业需要制定合适的贸易策略和营销策略,在目标市场中确保自身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最后,在面对贸易保护主义和汇率风险等挑战时,中国企业需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和影响。
三、中国企业如何寻找海外市场机会?寻找海外市场机会是中国企业进行出海的关键步骤之一,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注重市场调查和竞争分析,以确定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群体。
以下是中国企业寻找海外市场机会的一些常用方法:首先,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和其他途径寻找海外市场信息,了解当地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
中国企业走向海外的战略选择
中国企业走向海外的战略选择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考虑走向海外市场。
走向海外不仅可以扩展企业的市场规模,还有利于获取更多的资源和人才,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然而,在走向海外的过程中,企业必须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
因此,企业需要制定合适的海外战略,才能够在国际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走向海外的动力中国企业走向海外有多种动力。
一方面,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企业需要寻找发展的新动力。
另一方面,一些中国企业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企业,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海外市场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此外,海外市场的资源和人才也是企业走向海外的重要动力。
例如,一些企业需要海外市场的原材料和技术,而一些企业则需要海外市场的高级人才和市场资源。
二、走向海外的风险和挑战尽管海外市场有着丰富的资源和机会,但企业在走向海外的过程中也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风险和挑战。
首先,企业需要面对海外市场的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
例如,一些企业需要适应当地的法律法规和商业习惯。
此外,企业在海外市场需要与当地政府和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这需要企业具备强大的背景和关系网络。
其次,海外市场的政治风险也是企业需要考虑的。
例如,一些政治不稳定的国家和地区可能会对企业的运营造成影响。
此外,一些国家可能会对外资企业采取限制和保护主义政策,这也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影响。
还有,企业需要面对海外市场的竞争压力和品牌认知度不足等挑战。
例如,一些已经进入海外市场的企业拥有较高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对新进入的企业构成了较大的竞争压力。
而对于一些在国内市场拥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在海外市场却没有足够的品牌影响力,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来建立品牌和市场认知度。
三、制定合适的海外战略在面对海外市场的风险和挑战的同时,中国企业也需要制定合适的海外战略,以应对市场的变化和挑战。
首先,企业需要选择合适的海外市场。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海外市场。
“企业出海”战略与实践案例研究
“企业出海”战略与实践案例研究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出国门,成为跨国企业。
然而,走出国门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企业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出海”战略,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
本文将以某企业的出海战略与实践为案例,对企业出海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企业背景该企业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电子设备制造企业。
凭借着领先的技术和高品质的产品,该企业在国内市场中很快打开了局面。
然而,在2015年,由于国内市场的饱和和竞争的加剧,该企业开始考虑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
二、制定“出海”战略1. 选定目标市场首先,该企业需要确定目标市场。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该企业决定将目标市场定位于东南亚。
东南亚是一个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快速的地区,而且在电子设备市场上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市场空间。
此外,东南亚与中国的地理位置相近,物流运输便捷,非常适合该企业的出海策略。
2. 针对目标市场制定不同的战略根据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政策、市场规模等因素,该企业制定了不同的“出海”战略。
比如,在印度尼西亚,该企业采取了与当地合作企业联合生产的方式来节约成本和提高产品的适应性;而在泰国,该企业则与当地代理商合作,通过分销的方式进入市场。
3. 提高品牌知名度在进入东南亚市场之前,该企业非常重视品牌知名度的提高。
因此,该企业提高了对海外市场的宣传力度,制作多种语言版本的宣传资料、参加当地的国际展览会等。
通过这些活动,该企业成功地提高了品牌知名度,为进一步开拓市场打下了基础。
三、实践过程1. 建立当地销售网络进入东南亚市场后,该企业把重心放在了当地销售网络的建立上。
他们和当地代理商、经销商、批发商等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以便销售和分销产品。
通过这些合作,该企业迅速提高了产品在当地的市场占有率。
2. 提高产品适应性目标市场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和品味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为了适应当地市场需求,该企业不断调整产品的设计和款式,以更好地满足当地客户的需求。
企业出海战略规划
企业出海战略规划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场,希望通过出海战略实现业务的拓展和增长。
然而,企业出海并非一帆风顺,需要精心规划和谨慎执行。
本文将探讨企业出海战略规划的关键要素和步骤,帮助企业在出海征程中找准方向,降低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出海前的市场调研在决定出海之前,企业必须对目标市场进行深入的调研。
这包括了解目标市场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情况。
政治环境方面,需要关注目标国家的政治稳定性、政府政策的连续性以及与我国的外交关系。
经济环境则包括目标市场的经济发展水平、增长趋势、产业结构、市场规模和竞争态势等。
法律环境的研究至关重要,包括了解当地的法律法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劳动法规等,以确保企业的运营合法合规。
文化和社会因素也不容忽视。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独特的文化习俗、消费观念和价值观。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企业更好地适应当地市场,推出符合消费者需求和喜好的产品和服务。
例如,某些国家对颜色、数字可能有特定的喜好或禁忌,产品包装和营销策略需要相应调整。
二、明确自身优势与目标企业出海需要明确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优势,这是在海外市场立足的关键。
优势可以包括独特的产品技术、高效的生产流程、优质的服务、强大的品牌影响力等。
同时,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发展阶段和资源状况,制定清晰的出海目标。
目标可以是扩大市场份额、获取先进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品牌知名度等。
目标的设定应该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且有时限(SMART 原则)。
例如,一家制造企业的出海目标可以是在三年内,在目标市场的销售额达到_____万元,市场份额提升至_____%。
三、选择合适的出海模式企业出海有多种模式可供选择,如出口贸易、海外直接投资、并购、战略联盟等。
出口贸易是较为常见和低风险的方式,企业可以通过代理商或经销商将产品推向海外市场。
这种模式相对简单,投入较少,但对市场的控制力度较弱。
海外直接投资则需要企业在目标市场建立生产基地、销售机构或研发中心。
一带一路倡议下出海国有企业战略研究
一带一路倡议下出海国有企业战略研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国有企业出海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国有企业以其稳定的经营基础和丰富的资源储备,拥有优越的条件进军全球市场。
然而,出海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风险和挑战,需要在战略上有所调整和转变。
本文将对一带一路倡议下出海国有企业的战略进行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出海国有企业的现状截至目前,我国出海国有企业已经涉足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了能源、基础设施、矿产资源、制造业等领域。
这些企业主要包括国家电网、中石油、中海油、中国建筑、中铁等大型企业,同时也包括一些新兴的技术型企业。
这些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包括并购、合资、独立开发等,进入了海外市场,拓展了自己的业务范围和利润空间。
然而,出海国有企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一些企业在出海过程中存在品牌认知不足、国际化人才匮乏等问题,导致其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其次,一些企业在海外的投资遇到政治风险、市场不稳定等问题,进而导致投资亏损。
此外,一些企业在实施并购时也遇到了资金不足、风险控制不力等问题,导致并购失败。
二、出海国有企业的战略建议鉴于出海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需要在战略上进行相应的调整。
具体而言,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品牌建设和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是企业在市场上的形象和信誉的体现,而国际化人才则是企业进行海外业务的核心力量。
因此,企业需要通过加大品牌宣传和国际化人才招聘等方式,提升自身的品牌认知度和国际化水平。
2.分析政治风险和市场状况政治风险和市场状况是企业在海外投资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对投资目的地国家的了解,分析政治局势和市场动态,制定相应的投资计划,降低投资风险。
3.注重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资金是企业进行海外业务时的重要支撑,而风险控制则是企业实施并购和投资时的关键。
因此,企业需要注重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避免因过度冒险而导致投资亏损。
从欧洲数字经济发展看我国企业“走出去”策略
64中国电信业CHINA TELECOMMUNICATIONS TRADE欧盟数字经济发展趋势欧洲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起步早,但技术和规模落后于美国和中国得益于信息通信行业及相关行业带来的科技优势,欧盟整体拥有较为完备的数字基础设施,欧盟城市宽带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覆盖率高达90%。
2019年,法国、比利时、卢森堡、塞浦路斯、马耳他、荷兰等国已经实现宽带全覆盖。
与此同时,欧盟各国普遍大力发展以5G、物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网络通信技术,并视之为促进数字转型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相比之下,目前欧盟数字经济发展滞后于美国和中国等经济体,在数字领域全球话语权较弱。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19年欧盟经济总量约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5.77%。
欧盟各国数字化发展不平衡,光纤网络、5G网络建设相对滞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欧盟数字化转型进程;在数字化转型上,中小企业处于劣势,只有17%和12%的中小企业依靠云服务、使用大数据分析,数智转型依然任重道远。
欧盟多管齐下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数字领域政策法规日趋完善和严格欧盟重视数字经济发展,近年来打出一系列“组合拳”。
首先,制定了一系列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及法案。
2015年提出“单一数字市场战略”,2016年提出“欧洲工业数字化战略”,2018年提出《欧盟人工智能战略》,2020年更是紧锣密鼓地推出系列相关政策。
2021年3月初,欧盟发布了《2030数字指南针:欧洲数字十年之路》纲要文件,涵盖了欧盟到2030年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愿景、目标和途径。
其次,大力发展工业数字化、企业数字化。
2020年3月,欧盟发布《欧洲新工业战略》,明确提出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三大技术来增强欧洲工业的智能化程度,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创新型初创企业等均在受支持范围之内,推动欧洲老牌工业技术体系向数智化发展。
此外,欧盟还加大了人才、资金、法治等保障。
通过提升人才数字技能、引导加大数字投资、保证数字企业公平竞争等措施,助力数字经济全面追赶。
企业出海工作总结范文(3篇)
一、前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企业“走出去”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国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将结合我司出海工作的实际情况,对过去一年的出海工作进行总结,分析经验与不足,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海外业务提供借鉴。
二、出海工作概述1. 出海背景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
为寻求更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我司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于2019年正式进军海外市场。
2. 出海业务领域我司出海业务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1)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
(2)能源开发:包括石油、天然气、电力等能源项目的开发与建设。
(3)制造业:包括机械设备、电子产品、建筑材料等制造业。
(4)农业:包括农产品加工、农业技术引进与推广等。
3. 出海区域我司出海业务主要集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
三、出海工作经验与成果1. 成果(1)项目签约: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司共签约海外项目20个,总投资额达100亿元人民币。
(2)市场拓展:成功进入多个海外市场,与当地政府、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3)品牌影响力:通过出海业务,提升了企业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1)充分了解当地市场:在出海前,我们对目标市场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调研,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2)选派优秀人才:选拔具有丰富海外工作经验和管理能力的人才,组建专业团队,确保项目高效运作。
(3)加强风险管理:针对海外业务的特点,制定了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有效防范了各类风险。
(4)注重本土化经营:尊重当地风俗习惯,积极融入当地社会,与当地企业、政府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5)强化技术创新:引进先进技术,提高产品竞争力,满足海外市场需求。
四、出海工作不足与反思1. 不足(1)对海外市场了解不够深入:在部分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对当地市场了解不足,导致项目进度滞后。
欧洲经济形势新变化与中企出海欧洲路径探析
欧洲经济形势新变化与中企出海欧洲路径探析刘颖洁【内容提要】当前,地缘冲突、极端天气、保护主义抬头以及国际格局加速调整等多重因素导致欧洲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在欧中国企业面临较多不确定性。
然而,中欧之间仍存在深化经贸合作的多重契机,美欧政策分歧、欧洲经济复苏潜力及新兴产业带来的发展动力,有望赋能中欧经贸合作。
为进一步维护好中欧经贸合作关系,充分发挥经贸合作潜能,在欧中国企业可通过加强对欧政策研究、完善合规建设、增加研发投入等方式,优化投资布局,服务中欧可持续发展合作大局。
【关键词】欧盟 中国企业 欧洲经济 中欧关系2024年2月15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冬季经济预测报告,将秋季预测的2023年欧盟和欧元区经济增长率均为0.6%下调至均为0.5%,并将2024年欧盟经济增长率预期从1.3%下调至0.9%,欧元区经济增长率预期从1.2%下调至0.8%。
在地缘冲突加剧、美欧政策分歧扩大、经贸领域泛安全化抬头等多重因素阻碍下,欧盟2024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仍然疲弱。
[1]此外,美国企图拉拢欧洲盟友遏制中国经济发展,可能导致中欧经贸合作受到较大冲击。
因此,在欧中国企业依旧面临较多不确定性。
中欧合作战略意义巨大,双方有着维护经贸全球化、国际多边主义秩序以及亚欧乃至全球稳定的责任。
[2]为进一步维护中欧经贸关系,充分发挥经贸合作潜能,赴欧中国企业可通过调整自身战略和优化路径,服务好中欧可持续合作发展的大局。
欧洲经济形势新变化2024年以来,受乌克兰危机持续、欧洲地区极端天气增多、美国总统大选使美对欧战略不确定性增加以及巴以冲突导致红海航运受阻等因素影响,欧洲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同时,欧洲国家保守主义、单边主义倾向严重,进一步给欧洲经济形势带来不利影响。
总体而言,欧洲经济复苏前景并不乐观,缺乏“正能量”的内外环境使欧洲经济增长态势步履维艰,未来复苏态势可能陷入恶性循环。
第一,短期内欧洲经济难以全面强劲复苏。
尽管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欧元区经济在2023年下半年避免了技术性衰退,但受能源价格上涨、信贷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欧元区经济依然萎靡不振。
对出海的看法
对出海的看法
出海,即企业将业务拓展到海外市场,已经成为许多中国企业的重要战略。
对于出海的看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市场拓展:出海可以帮助企业进入新的市场,获取更多的客户资源,提高企业的市场份额。
同时,通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全球市场的需求和趋势,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2. 技术创新:在海外市场,企业需要面对不同的竞争对手和消费者需求,这促使企业不断创新技术、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
这种创新精神和能力对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3. 品牌建设:通过出海,企业可以提高自身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这对于企业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4. 风险分散:出海可以帮助企业分散风险,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当某一市场出现问题时,企业可以通过其他市场的支持,减轻损失,保持企业的稳定发展。
5. 文化交流:出海使得企业有机会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进行交流,这有助于企业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国际市场,提高企业的国际化水平。
当然,出海也存在一定的挑战和风险,如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不确定性,以及市场竞争、文化差异等问题。
因此,企业在出海过程中需要充分评估各种因素,制定合理的战略和计划,以应对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借船出海助企业走出去
借船出海助企业走出去企业走出去,不同于在国内新开一个分公司或者办事处,也不同于简单的把产品出口到国外去,其涉及的内容要丰富得多,风险也要高很多。
因此,走出去最大的驱动力必然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否则没有内在的驱动力,走出去则是流于形式或者响应号召,结果肯定是很危险的。
那么什么样的战略需求会驱动企业走出去呢?一般会有种6种企业战略需求会促进企业走出去。
首先是重要战略资源会促使企业走出去,比如石油、矿产,中国资源短缺,企业要突破上游行业的限制,必须走出去,不然企业会有生死危险甚至是引起国家经济危机。
第二个促使企业走出去的战略需求就是反击入侵的竞争对手。
当别人在你的家门口和你竞争的时候,最好的防守就是主动出击,进入国外市场。
但这种办法往往适用于实力雄厚的企业,不然被对手反击,容易牺牲。
第三个是高附加值的产业链缺失会促使企业走出去。
在商业领域,面向终端市场的品牌销售和研究发展逐渐建成了产业的高附加值环节。
中国的企业如果不主动进入这两个环节并能够控制他们,则永远是别人的外包产商,赚的是汗水钱,停留在知识经济时代产业价值链的底层。
这实在不是长久之计。
然而如果自创品牌,固然是不错的想法,但在缺乏核心技术支撑的情况下,自创品牌是一条艰辛又充满风险的道路,比较理想的就是去购买国外的一些历史悠久、但面临高成本压力的品牌或者渠道,充分整合国外市场和我国企业的优势生产,达到延伸产业链的目的。
除了品牌和渠道,核心技术也是高附加值的环节。
中国的高科技企业在美国、欧洲设立研发机构就是为了在核心技术上有所斩获。
如果说作为传统企业优先考虑的是品牌和渠道收购的话,高科技企业则要有限考虑利用在行业技术前沿中心城市设立自己的研发中心。
第四个战略需求是占领国外广泛的国际市场。
各国人民对生活用品都有着相似的需求,这给中国大量的物优价廉的生活用品产商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反过来在大国际市场的支撑下扩大生产规模,积累技术,则利于制造更好的产品,使企业走入良性循环。
中国企业出海战略及其实践分析
中国企业出海战略及其实践分析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腾飞,一大批实力雄厚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然而,一直以来中国企业在国内市场逐渐成熟,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因此,这些企业不得不寻找新的发展机遇——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上斗争。
本文将从中国企业出海战略的重要性、出海的挑战以及一些成功企业出海的案例三个方面分析中国企业出海的现状和未来。
一、中国企业出海战略的重要性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市场已成为中国企业获得更大发展机遇的重要领域。
通过与海外市场的互动,中国企业可以积累国际业务经验,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商业机会。
此外,出海还可以降低企业的风险,获得更大的利润和更好的回报。
而且利用本国强大的产业优势和资源,国内一些企业还能更好地抢占国际市场,进而实现国际化战略。
因此,出海是中国企业在国内外市场逐渐成熟的一个必然选择。
二、出海的挑战然而,与行侠仗义的国内市场相比,国际市场的竞争之残酷、市场环境之复杂、文化背景之不同,都会给中国企业带来许多挑战。
首先,国际市场信息相对于国内市场来说是不对称的。
这就意味着这些企业需要花费更多的成本来了解和适应海外市场。
此外,国际市场的法律制度和文化背景不同,公司需要充分尊重当地文化,确保自己的市场行为符合当地法律规定。
其次,出海还需要应对目的国产业政策的调整,政策不确定性的增加,涉及知识产权和商标的国际法律、贸易壁垒等复杂问题。
换句话说,与国内市场相比,出海所面临的挑战增多,浮动成本也进一步提高。
所以,充分分析和应对各种挑战和风险是必须的。
三、一些成功企业出海的案例虽然出海有着所面临的一些不可避免的挑战,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中国企业还是成功地在国际市场上立足。
例如,华为在全球移动通信市场迅速崛起,并成为全球领先的车用智能终端供应商。
此外,腾讯、阿里巴巴、小米等企业的海外市场业务也在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这些企业的成功,一方面在于拥抱宏观趋势、明确战略定位;另一方面也看到这些企业注重本地化营销和文化融合的成功策略。
中国企业出海 报告
中国企业出海报告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际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全球市场。
出海对企业而言,不仅意味着拓展市场空间、提高品牌知名度,更是企业全球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最新研究报告,我国出海企业数量和规模逐年上升,涉及的行业领域日益广泛。
本文将从中国企业出海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等方面展开分析,以期为我国企业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中国企业迎来了出海的新机遇。
面对国际市场的巨大诱惑,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加入出海大军。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不仅要应对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还需克服种种挑战。
那么,如何在这场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了摆在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二、中国企业出海的发展现状1.出海企业的数量和规模: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出海企业数量不断攀升,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尤其在互联网、制造业等领域,一批有竞争力的企业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
2.主要出海市场的分布:目前,我国企业主要出海市场包括亚洲、欧洲、北美等地。
其中,东南亚、印度等新兴市场备受关注,成为企业争相布局的重点。
3.出海企业的行业领域:初期,我国出海企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家电等。
随着企业实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涉足技术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的产业,如互联网、半导体、新能源等。
三、出海企业面临的挑战1.市场准入和政策法规:不同国家(地区)的市场准入政策、法规体系存在差异,企业在海外市场拓展过程中需充分了解和应对。
2.文化差异和消费者需求:海外市场的消费者需求、消费习惯和文化背景与国内存在较大差异,企业需在产品设计、营销策略等方面作出调整。
3.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在国际市场上,企业需遵循各种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规定,以确保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
四、成功案例分析本文将简要分析某知名互联网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拓展和某制造业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布局,以期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
企业出海发展战略浅析
企业出海发展战略浅析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尝试进军海外市场,以求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丰厚的利润。
然而,企业出海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才能取得成功。
本文将就企业出海发展战略进行浅析,包括市场评估、战略选择、资源配置、风险控制等方面。
一、市场评估在进入海外市场前,首先要对目标市场进行评估,了解市场规模、消费习惯、竞争情况等方面的信息,以便选择切入点和制定相应的战略。
市场评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市场规模:确定目标市场的规模,评估潜在市场需求,以便调整产品、服务和市场推广策略。
2.消费习惯:了解目标市场消费者的喜好和习惯,制定针对不同文化背景和地域特点的产品和服务策略。
3.竞争情况:分析目标市场的竞争格局和主要竞争对手,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以便在激烈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二、战略选择选择合适的战略方案是企业成功进军海外市场的关键之一。
根据市场评估的结果,企业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战略:1.本地化战略:企业可以通过建立本地化生产基地或与本地企业合作,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
2.产品专业化战略:企业可以将产品进行专业化和差异化,满足目标市场的多元化和复杂化需求,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3.品牌战略:企业可以将品牌文化与目标市场文化进行融合,建立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品牌,提高品牌忠诚度和市场竞争力。
三、资源配置进军海外市场需要企业进行充分准备和投入,包括人才、资金、技术、物流等方面的资源。
不同的战略选择需要不同的资源投入,因此,企业需要进行资源配置,以便实现战略目标。
1.人才投入:企业需要招聘精通目标市场流通、销售和售后服务的人才,以便在市场推广和管理方面取得成功。
2.资金投入:企业需要进行充足的资金投入,以满足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的需要,并投入到新产品开发和本地化生产基地的建设。
3.技术投入:企业需要投入足够的技术研发资金,以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并投资进入新技术,提升市场竞争力。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思考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思考近年来,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越来越明显。
不仅仅是大型国有企业,更多的是民营企业和初创企业开始向国际市场发展。
中国企业走出去,这是一个复杂而又挑战性的过程。
如何借助全球化的机遇,弥补短板,增强核心竞争力,创造新的增长动力,这是每一家企业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寻找合适的国际化条件中国企业出海需要较为优越的条件,否则会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和障碍。
当企业在考虑出海时,需要寻找合适的国际化条件,例如目标市场的规模、产业的竞争程度、政策环境、文化背景等等。
这些因素都是影响企业国际化的重要因素。
国际化的决策不应该建立在一时的热衷和冲动上,而应该围绕着企业的核心优势和市场需求来进行。
例如,某家具制造企业拥有自主品牌、一流的设计师和生产线,可以考虑就国外的高端市场作为突破口,寻找有巨大需求的市场增加市场份额。
对此,合适应对的策略是提高品牌和设计力度,从品质投入角度增加生产力和生产率。
二、多元化投资战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拓展,中国企业更应该考虑到多元化投资的战略,包括M&A(并购)和投资。
打算走出去的企业,可以采用并购外国企业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这是一种快速拓展及抢占国际市场份额的手段。
除了M&A,通过投资与合作实现多元化,同时降低新业务投资的风险。
可以通过投资参股的方式与国外企业合作,降低陌生市场的风险。
通过参股的方式掌握企业核心管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多种合作方式有利于企业在技术和管理上获得各方优势。
三、发展国际化人才中国企业走出去最重要的是人才。
在人才资源方面,中国与国际化程度更高的地区相比,差距仍然比较明显。
因此,企业要在扩展国际市场的同时,积极培养能够适应国际市场环境和经营管理习惯的人才。
在许多方面,国际化人才如移植新技术、了解市场动态、合作磨合等有很大作用。
企业需要从绩效奖励、福利待遇、培训机会等方面提高人才的归属感,使其愿意加入企业。
同时通过派遣骨干员工到国外分公司深入了解国外市场的思想和管理方式,增进企业和国外市场之间的深度交流,提升管理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标市 场 : 另 一方面 还可 以获 得 先进 , 从 瑞 典
来 源。因此 , 进军 欧 洲成 为 中国海 外 投 资战 到 西班 牙, 每 年 都会 有很 多工厂倒 闭 。 略 的重 点 之一。
对 于 中 国企 业 而 言 , 收 购这些破产 的
多。 第一 , 竞标 收 购 带来 更 大 的收 购 溢 价 , 目前 “ 一对一” 谈 判 而 促 成 的 收 购 案 并 不
欧 洲 大 多 数 规 模 较 大 的收 购 都 会 通 过 提 升 和 如 何 去 实 现 购 买 的价 值 。中国 企 业 多 ,
在 欧 洲 的并 购 大 都偏 好 较 低 的收 入 价格 ,
稳 定订 货环 境 及 降 低 营 销 成 本 ( 如 汽 车 供
中 国企 业在 欧洲 开 展 并 购 集 中在 经 济 企 业仍 然可 以获 得 急需 的现金 技术 。 据《 财 应 商 万 象 集 团收 购 美 企 U Al , 每 年从U Al 5 0 0 万 美 元 的 刹 车 装置 ) 、 获 得 发 达 的西 欧地 区, 主 要 对 象国 家是 德 国、 法 经 时 报 》 报道, 被 中国收 购 的 8 家 德 国机 械 购 买 价 值 2
百万欧 元间。 中 国 的 国有 企 业 仍 然 是 欧 洲 子 、 轻 工业 和 纺织 业 等 领域 , 如T CL 在 越 南
第 四, 在 企 业 整合 期 也 会 发 生 任 何 新
并 购 的主 体 , 中国 民 营 企 业 虽 是 欧 洲并 购 和 海 尔在 美 国 : 其 二 是 出 于各 种 战 略 考 虑 的 问题 。 建 议 中国 公 司 先 保 留 当地 的 管理 同 时 培 养 自 己的 管 理 人 才 队 伍 。 事 实 的 活 跃 势力 , 但 大 部分 是 小规 模 并购 , 并 购 的并购, 这种考虑主要针对资源保障 ( 如中 层, 数 量 亦 不多。 就 目前 来 看 , 营业额 在 两亿 欧 元 以下 , 国海 洋 石油 总公 司在 印度 尼 西 亚 ) 、开发 新 上 , 交易成功不能算作真正的成功, 几年之 销售市场 ( 如T CL 收 购 德 国施 耐 德 公 司 ) 、 后 企 业 整 合成 功 才可 以算 数 。
资母国, 并 购 也 正 日益 成 为 中 国企 业 海 外 业 比较 适合 中国企 业 的并 购 。目前 , 并 购 的 发 展 的常用 手段 。近年 来 , 中国与 欧 洲 国家 之 间 的政 治 关 系、经 贸 往 来 关 系 等 都 越 来
目标 企 业 主 要是 濒 临 破 产 或 已经 破 产 的 欧 洲企 业 。 近年 来 , 欧洲 因经 济结 构 变化 和 劳
数 几个 行 业 。另外 , 在 信 息 产业 、 金融业、
建材业、 高新 技 术产业 、 食 品和 制鞋 等 行 业 也 有涉 足 。 近 年 来 的并 购 集 中在 机 械 制 造 业 , 并 以机床 制 造 业 为主 , 但 已开始 向通 信服 务、 新 能 源 和 环 保领 域 扩 展 。从 2 0 0 7 年开始,
严 格 的公 开 竞 标 方 式 进 行 , 卖 方委 托 财 务 顾 问 在 全 球 范 围 内寻 找 买 家 , 这样会使 中
在 银 行业也 有 了并 购成 功 的案 例 。 中国企 业 却 往 往 忽 视 购 买 的价 值 。 T C L 在 欧 洲 并 购
也偏 向于 并 购 制造 业 企 业 , 而 且 普 遍 取 得 的 几乎 都 是 由于 经 营不 善 而 濒 临倒 闭 的老 国 企 业 面 对 很 多竞 争 对 手 , 如印、 韩 或 美
■ V 观 _ 点 E W I P 圆 0 _ 桌 N T
中国企业欧洲 “ 出海 ” 战 略
贺芬 比利 B I , D B B 律 师事务所 中国事务 顾问
中国正 迅 速 成长 为一 个 重要 的 对 外 投 并 购额 度 超 过 3 0 0 0 ~ 4 0 0 0 万 欧 元的德 国企
资金 的 几倍 还 多。
第 三, 中 资企 业 需 关 注 标 的资 产 最 初 的融 资 成 本 , 有 部 分和 当地 银 行 签订 的 融
呈上 升趋 势, 但 其 规 模 普 遍 偏 小 。目前 中
国在 欧 洲 的 收购 , 上亿 欧元 的交易 不多 , 最
一
则 中资 企 业在 境 外 并 购 有 四种 模 式 。 其 资 合 同规 定 如 果 企业 控 制权 发 生 变更 ,
好” 而 出售 的 。 中国 企 业 收 购 欧 洲企 业 时 , 购 买 那 些 企 业 的交 易 价格 仅 仅 是 需 要 考虑 的其 中 一 个 方面 , 更 为 重 要 的 是 收 购 后 企 业 的价 值
T h o ms o n 的品 牌 、 销售 网络 和 生 产 设备 。 中 资企 业 出海 投 资 面 临 的风 险 也 有 很
C L  ̄ J 例 子 可为佐 证 。 进的技术、 中 国控 制 成 本 和 优 良 的管 理 实 样 。如 阿尔 卡特 , T CL 需要 付 给 阿尔 卡特 员 T 现 了利 润 的增 长 和 并 购双 方的 共赢 。 虽 然 中 国企 业 在 欧 洲 并购 企 业 的数 量
工 的 安 置 工 资就 是T CL q  ̄ 购 阿 尔卡 特 公 司
T CL 集 团 收 购 的 德 国 施 耐 德 电视 企 。 了较 好 效 益 , 如北京第一机床厂收购德 国 牌企业。
阿 尔道 夫 ・ 瓦 德 里希 科堡 公 司后 , 利 用其 先 机 公司 和 法 国 的 汤姆 逊 与 阿 尔卡 特 都 是 这
第 二, 员 工 安 置 也 是 一 大 风 险 。上 文
是绿地 投资, 即 中国 投 资 者 在 投 资地 建 银 行 的贷 款 将 不 再 继 续 , 此 时 就 必 须 找 到
大 的一 笔 不过 4 { Z 欧元, 并 购 数额 大 多 在 几 立 全 资 子 公司 或合 资 公司 , 一般 是 家电、 电 中国 的银 行 进行 资本 变 更。
越 为 中 国所 青 睐 。欧 洲拥 有 中 国企 业 急 需 动 力成 本 提 高等 原 因造 成 年 年 都 有 大 量 企 的 先进 技 术 和成 熟市 场 。 投 资 或 并 购 欧 洲 业破 产 , 为 中国 的收 购 提供 了可 能 。 如 在 德
企业, 一方面 可 以实现 规 避 贸 易壁 垒、 接 近 国 , 每 年 因继 承 人 问题 而 倒 闭 的企 业 达 5 3
国、 英 国 和 意 大利 , 尤其 是 德 国集 中了中 国 设 备 企 业 , We I z l u t z 、 S c h i e s s 、K e I c h& 技术 ( 如德 隆收 购 仙 童 道 尼 尔 ) : 其 三是 研
大 多数 的并购 案 例 , 其 次 是英 国和 法 国 , 最 L i n k s 等 六 家企 业卖 给 中 国人 时 已经破 产, 发投资 , 如 华 为 在 外 国 设 立 了3 0 多 个 分支
3 0 l留 学生O V E R S E A S S T U D E N T S 2 0 1 2 0 6
0 r k oP P Adl e r 、F . Zi mme r ma n n 这两 机构, 享有 大 量 专 利 : 其 四是 战 略合 作 , 如 后 是欧 洲 其他 国 家和 地 区 。 从行 业 来看 , 主 而 D
增 长 不 足 ”和 “ 业 绩 不 T CL 与T h o ms o n 公 司合 作 , T C L 可 以使 用 要 集 中于机 械 制 造、 零部 件 制造 、 服 装 等 少 家 企 业 则 是 因 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