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双美之风情 开巧合之趣剧——浅评阮大铖戏曲创作于风情趣剧之传承与影响
桃花扇人物形象分析五
桃花扇人物形象分析五阮大铖:蜕变---《桃花扇》人物形象分析(五)江兴旺/文《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以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坎坷为辅线,以侯方域和吴应箕等东林复社进步人士与马士英和阮大铖等魏党余孽的激烈斗争为主线,入木三分地刻画了马士英、阮大铖等魏党余孽的误国权奸形象、高级军事将领之间的争权夺利以及南朝政府内部的内讧自耗,深刻剖析了南明灭亡的最深层次原因。
在该剧中,阮大铖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反面人物,是整个戏剧情节的穿针引线者,也是剧本矛盾冲突和跌宕起伏的始作俑者。
阮大铖,安庆怀宁人,17岁中举,30岁中进士,可谓少年得志。
入仕之初,他也意气风发,挥斥方遒,被列东林干将,绰号“没遮拦”。
因个人素养和政治不成熟的原因,阮大铖的仕途可谓一路坎坷,几上几下。
他曾被东林领袖人物左光斗推荐为吏科给事中,而因“气量偏浅,急权势,善矜伐”招到东林党人的极力反对。
为此,他一怒之下投靠魏党,夺得吏科给事中一职,但任职未满一月,因惧怕东林士人报复,辞归。
天启六年(1626),他被召起太常寺少卿,但又恐魏阉孽行殃及自己,挂冠而去。
崇祯元年(1628),他再次复出任光禄隐,又以党邪罢官。
崇祯二年,钦定逆案诏布,他列“交结近侍又次等”之下,论坐徒三年,赎为民。
此后大铖在家乡安庆生活了八年。
崇祯八年,为躲避农民军,流寓于南京城西以与复社对抗,终日谈兵说剑,招纳游侠,希图以南隅的石巢园。
在南京,他组织“群社”边材起用。
他的一系列活动引起江南东林、复社成员的反感。
崇祯十一年(1638)秋,由吴应箕、陈贞慧、顾杲起草,方以智、冒襄等一百四十余人签名的《留都防乱公揭》刊出,直指阮大铖“乱国乱都”。
阮大铖无奈之下,移居城南牛首山之祖堂寺,以吟诗作剧观戏自娱,所作传奇戏曲有《春灯谜》、《燕子笺》、《双金榜》、《牟尼合》等10种(前4种今存),合称《石巢传奇四种》,诗文有《咏怀堂全集》。
尽管阮大铖品行低劣,但不可否认,他是属旷世才子。
历史趣谈:古代那些多才多艺的奸臣们 奸臣之剧作家阮大铖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古代那些多才多艺的奸臣们奸臣之剧作家阮大铖导语:阮大铖这个人,中国的知识界几乎人人皆知。
然知道他不是别的,而是因为他是个著名的奸佞之徒。
说阮大铖是奸佞之徒,实在没有冤枉他。
此人明阮大铖这个人,中国的知识界几乎人人皆知。
然知道他不是别的,而是因为他是个著名的奸佞之徒。
说阮大铖是奸佞之徒,实在没有冤枉他。
此人明神宗万历44年中进士,熹宗天启年间任吏科都给事中,后依附阉宦魏忠贤,很做了些坏事。
崇祯时被贬斥,虽千方百计企图东山再起,都受阻于东林党和复社,前后长达17年。
到南明弘光时,他又依附权奸马士英,任兵部尚书,又做了大量坏事。
清兵攻打金华时,他主动乞降,成了民族的罪人。
但是,阮大铖又是一个著名的作家。
诗写得很好,文章也上乘,著有《永怀堂全集》。
特突出的是写戏,有11种传奇(剧本)行世,现有的尚有《燕子笺》、《春灯谜》、《牟尼合》、《双金榜》多部。
这些剧本,一经演出,就极受群众欢迎。
明末大文学家张岱在《阮圆海戏》里,说他的作品:“讲关目,讲情理,讲筋节……笔笔勾勒,苦心尽出……本本出色,折折出色,脚脚出色,句句出色,字字出色。
”特别是《燕子笺》,写书生霍都梁与青楼女子华行云及官府小姐郦飞云之间的爱情故事,其观点就很值得称道,加上情节委婉有致,唱词清丽可人,是中国古典剧目中数得上的好戏,连他的政敌复社的陈员慧、侯方域也交口称赞。
《明史》尽管把他列入“奸臣传”,但也不得不承认他的剧本“脍炙艺林,传布最广”。
对于阮大铖这样的人物,几百年来,人们对他似乎过于的严酷了,严酷到“打倒在地,再踩上一脚,叫他永世都不得翻身”的地步。
应该说,在政治上,道德品节上对他严酷是对的,但不能因为其是奸臣,是民生活常识分享。
昆曲和梁辰渔——兼论《浣纱记》的艺术成就
昆曲 梁辰渔 浣纱记
一、昆曲的起源 昆曲原名 昆山腔 , 清代被称为 昆曲 , 是我国传 统戏曲中 现存最古 老的剧种之一。它起源于昆山, 盛行于苏州, 距今约有六百多 年的历史, 被 称为 百戏之祖, 百戏之师 。 2001年 5月 18 日, 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授予首批 人类口头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 在古代中国戏曲史上, 元有杂剧, 明有传奇, 是中国戏曲繁盛 与璀璨时 期。传奇由唱南曲的宋元南 戏演变而 来, 其 取材多 出自传 奇故事, 剧情又 颇具传奇性, 故专称为传奇。明代传奇对中国 戏曲极为突出 的是它在音乐 声腔方面的贡献。以前的元杂剧在北方流行, 基本上只有一 种北曲声腔体 系, 而明传奇则发展成了四大 声腔: 先 后流 行的是 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 和昆山腔。 昆山腔起初只 是民 间的 清曲、小唱。之 所以 流丽 悠远, 出乎三 腔之 上 取代其他声腔, 得益于嘉 靖年间的 音乐家魏 良辅对昆 山腔进行 的一次 重要的改革。他以原昆山腔为基础, 参考海 盐、余姚等腔的优 点, 吸收了北 曲中的一些唱法, 终于形成 了一种类 似于海 盐腔但 更加清 丽宛转 的新腔, 称 水磨腔 , 即昆山 腔。但这 时的昆 曲仍是 清唱, 尚未 能体 现剧 本, 形诸 舞台。 昆曲由清唱搬上舞台, 不 得不提 到一个 极为重 要的人 物, 一个 为昆曲 奠定了牢固的文学基础的剧作家梁辰渔。 二、梁辰渔与 浣纱记 梁辰渔字伯龙, 号少白, 江苏 昆山 人, 明 代 嘉靖、万历 年间 戏曲 作家。 他在当时人们的眼中是个 不肯随俗, 不拘小 节, 潇洒 得有点 古怪的 白衣书 生。他为人任侠好游, 通音律, 善度曲。徐 又陵在 蜗 亭杂订 云: 梁伯龙 风流自赏, 身长八尺, 为一 时词家所 宗。 当时的名 流如文 征明、李 攀龙、王 世贞等均与他有过来往。 梁辰渔喜爱昆山腔, 但觉 得昆山 腔不应 只局限 于曲坛 清歌, 必 须扩展 到舞台之上占有 更广阔的天地。于 是他 考证元剧, 自翻新调。 积稿盈尺 写出新编传奇 浣纱记 。这是第一部以昆山腔谱曲的传 奇大戏, 对昆曲的 传播和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 它也使梁辰渔真正名扬天下。
传双美之风情 开巧合之趣剧——浅评阮大铖戏曲创作于风情趣剧之传承与影响
我 国戏 曲文 化 可 谓 历 史悠 久 、蔚 为 大 观 。 自元
奸 臣传》 :也正 因 此 以至 他 的诗 文和 戏 曲三 百年 来少
代戏 曲繁荣之后 ,明清之 际的戏 曲创作更 是辉煌灿
烂 ,百花齐 放 ,风 情 趣剧 便 是 其 中一朵 鲜 葩 。但 当人 们 提及风情 趣剧 时 ,大 多数人 首先想 到 的 是清初 戏 曲
家 李渔 的创作 ,而事 实上 ,风 情趣 剧 早在 明末 已经 成 为 一种类 型 ,除了作 《 粲花 斋 五种 曲》 的吴 炳外 ,最杰 出的代 表 当推 人 品素 来 为人 不 齿 的 阮 大诚 ,换 言之 , 际大铖 对于 中 国戏 曲中风 情趣 剧 的传 承 与发 展有 着不 小 的影响 。
21 0 0年第 5期
福 建 广 播 电 视 大 学 学 报
Junlo ui ai & T nvr t o ra fFj n R do a V U ie i sy
No 5, 01 . 2 0
Ge rlNo8 ne a , . 3
总第 8 3期
传 双 美 之 风 情 开 巧 合 之 趣 剧
浅评 阮大铖 戏 曲创 作 于风 情趣 剧 之 传 承 与 影 响
潘 婷
( 建广 播 电视大 学莆 田分 校 ,福 建莆 田,3 1 0 ) 福 5 10
摘 要 : 阮大 铖 作 为 一代 奸 臣人 品素 来 为 人 不 齿 ,然 其 戏 曲创 作 对 于 中 国 戏 曲 中风 情 趣 剧 的传 承 和 发 展 有着 不 小 的 影 响。 本 文 秉 着 “ 以人 废 言 ” 的观 点 ,通 过 对 《 子 笺》 《 灯 谜 》 分 析 , 出 阮 大 铖 对 于风 情趣 剧发 不 燕 、春 的 指
阮大铖与李渔喜剧艺术之比较——以《春灯谜》和《风筝误》为例
无 论 古 今 中 外 ,悲 剧 的 地 位 似 乎 总 是 髙 于 喜 剧 。 西方美学理论认为悲剧更具有一种崇髙的力量,而中 国戏曲史的研究也吸收了这样一种评价标准和方向, 例 如 元 杂 剧 《窦 娥 冤 》《赵 氏 孤 儿 》等 被 推 崇 到 至 髙 的 地 位 。而喜剧往往不被主流研究所重视,甚至五四以 来 鲁迅、胡适等人还对中国喜剧大团圆结局的模式提 出了批评。事 实 上 ,喜剧对于中国传统戏曲来说也是 有 意 义 重 大 的 ,甚 至 对 于 后 世 戏 曲 戏 剧 的 创 作 也 有 重 要 的 影 响 。例 如 喜 剧 创 作 的 代 表 作 家 阮 大 铖 和 李 渔 就 对中国戏曲和喜剧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虽 然 都 是 错 误 ,但 仔 细 体 会 还 是 大 有 不 同 。《春灯 谜 》事 事 皆 错 ,而 且 这 些 错 误 之 间 并 没 有 必 然 联 系 ,更 多 倾 向于巧合。而《风筝误》的纠纷则全部出自一件 事 ,即风筝飞错了方向,且由此产生的误会的各个方 面 ,都是用来说明单一问题的不同侧面,两对人物的 理 想 的 对 立 ,其 容 貌 及 举 止 风 度 所 表 现 的 怪 诞 。《春灯 谜 》的 巧 合 ,可 以 说 是 一 种 不 可 抗 的 外 部 力 量 的 推 动 , 是带有机械性的;而李渔善于让剧中人在自觉认识错 误的过程中又不断自己酿造新的误会,并误得合情合 理 ,更 带 有 人 物 的 主 观 能 动 性 和 生 活 真 实 感 。《风筝 误 》中的误会显然没有《春灯谜》那 么 多 ,但每一处都 做 了 精 心 的 铺 垫 ,不 至 于 落 人 套 路 和 显 得 突 兀 。《春灯 谜 》虽然竭力追求曲折离奇,但频繁使用改名换姓的 手 法 ,有些游离生活逻辑,过犹不及。如张岱所评院野生 甫 登 场 ,即思易姓;旦方出色,便 要 改 装 。兼以非想非 因 ,无头无绪;只求热闹,不论根由;但要出奇,不顾文 理 。冶[1]例如宇文彦在《春灯谜》这一出戏中就有四个名 字 ,观众不免对这种套路出现审美疲劳。
阮大铖戏剧特点-
• 如《牟尼合》中的萧思远被封其蔀bu诬陷 为谋反大罪时,只有四处逃亡。《春灯谜》 中的宇文彦被误判为獭皮军贼时,也只是 无济于事的解释,只得悲叹为“时受命监 官罗与孛”。
• 在《双金榜》中,阮氏为了照顾天缘凑巧, 竟然大胆借用梦境和神仙,如卢小姐的那 枝牡丹,作者始终没有解释它到底从何而 来,不但如此好像也永远不会凋谢。而那 萧佛珠降生时何以真的会使牟尼珠大放异 彩,恐怕作者自己也无法解释,这是真正 的“神”来之笔了。原因就在于牡丹起到 了一种纽结的作用,是一个支点,广大的 读者情感必须通过这个支点才能畅通无阻, 所以也就出现了这个不合“理”的现象了, 但却符合读者的阅读期待,合乎读者之情。 牟尼珠是剧中贯穿情节的线索珠分人分, 珠合人合,使主人公命运的象征。
• 在《春灯谜》中,宇文彦与韦影娘,相逢暗恋, 几经千回百折,最终功成名就,与韦影娘喜结连 理,功名最后保证了美满婚姻的实现。
• 《双金榜》中的皇甫敦《牟尼合》中的萧思远, 自己没有取得功名,但他们获得了美满的爱情, 并且他们将对功名的热望寄托到其子身上,最终 如愿以偿。这些作品还执着于人世的悲欢,部分 喜剧场景的背后蕴藏着深重的悲凉之感。除了爱 情,名利以外,作者还纽结了主人公的人生经历 和社会的浮沉。
• 《石巢四种》给读者的总体感觉是雍容典 雅,情韵流畅。人物命运的大起大落作者 只是娓娓道来,仿佛在说着一个与自己毫 不相干的事情,这样,读者与主人公之间 便有了一种审美距离,让读者更好的去领 会剧情,去想象剧中的人物形象。
戏曲舞美的传承和创新
戏曲舞美的传承和创新作者:阮官鼎来源:《戏剧之家》2017年第11期【摘要】只有具有鲜明特点与表达形式的艺术才富有生命力,作为一种传统、经典的艺术形式,戏曲中囊括了美术、时间、空间等多种艺术形式,舞台美术设计的便是其中之一,这也是对戏曲艺术的再次创作。
中国戏曲的艺术特色与风格非常鲜明,只有将戏曲的个性特点放大,精心设计戏曲舞台,才能为演员的表演、塑造人物创造有力的环境,才能真实地为观众呈现戏曲的魅力。
因此,舞美的设计在戏曲创作与表演中至关重要,它关系着这门传统艺术形式的完整性。
【关键词】戏曲;舞台美术设计;传承;创新中图分类号:J8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045-01一、虚与实的相生舞台美术设计的样式不同,代表着戏曲舞台呈现的不同时代背景,如用挥动马鞭的动作向观众表示正在骑马,所以,戏曲的舞台美术设计的最大特点便是时空的虚拟性,上述演员的舞台动作也都表现了虚实相生。
在《中国美学史大纲》中,叶朗认为,艺术创作只有做到了虚与实的结合,才能突破所有的限制,向着无限的可能性发展。
从中可以看出,虚与实的相互作用才让戏曲艺术更加具有魅力和影响力。
传统的戏曲舞台非常简单,通常是由门帘、一两张桌椅组成,最大的特点就是空与虚。
舞台美术设计中最关键的东西就是桌椅,很多时候舞台上甚至连桌椅都没有,全都依赖演员扎实的动作以及精湛的唱腔来支撑起整个戏曲舞台表演。
这样的舞台美术设计,给了戏曲演员无限大的发挥空间,实现了景物和人物的相互结合,给观众呈现了出乎意料的舞台意境,戏曲的舞台美术设计,同样追求这种自由的意境。
以我院创排的大型粤剧《紫钗记》为例,舞台的设计者是周本义,他设计的舞台并没有多余的装饰品,风格非常简单质朴,展现不同的虚幻空间,周本义老师在舞美的设计中,省略了很多真实生活里的细节,即使是非常有特色的时代特征统统没有表现,唯一留下的便是那看似并不精致,残缺的印章,给观众呈现了最真挚、最朴实的感情。
阮大铖戏曲的喜剧艺术探析【论文】
阮大铖戏曲的喜剧艺术探析决定一部剧作是悲剧还是喜剧,主要应看整部剧作的总体性质和氛围,而阮大铖的四剧不仅全剧整体富于较浓的喜剧氛围,即使就前半部的悲剧情节而言,其情节设计也与《窦娥冤》、《赵氏孤儿》等公认悲剧有着明显的不同。
首先,从冤案的起因来看,往往缺乏有力的实际证据和必然的逻辑关联。
《春灯谜》里,宇文彦只因上错船,并以粉墨敷面,兼之当时水贼海獭皮较为猖獗,便被韦初平误认为水贼,抛下江去。
并不糊涂的县丞审案时,明知其中必有隐情,但他为了收取贿赂、向上报功,却仍把宇文彦打入大牢。
《双金榜》里,因在皇甫敦寓处搜出了衣巾、黄金,虽然汲嗣源当庭作证、辩驳,蓝廷璋却仍判其流配广东。
这些冤案的判定往往极为简单草率,没有有力的实际证据,同时,判案的官吏并非道德或政治上的大奸大恶之徒(《牟尼合》中封其蔀、麻叔谋除外),如韦初平、蓝廷璋都是清官良吏,只是由于一时气恼或是刚愎自用、固执偏见,便将当事人判定有罪。
也正因为证据的缺乏、罪责的莫须有,加之判案官吏在人品、道德上的无可指责性,使得主人公所遭受的刑罚并不非常严厉,不至于处以极刑。
所以,主人公在蒙冤受屈的过程中并未遭受到彻底“毁灭”的结局,只是受到暂时的困厄,有利于削弱冤案本身的悲剧色彩,实现由逆境向顺境的自然而顺利的过渡。
其次,从主人公面对冤案的态度来看,他们选择的不是正面迎击,而是避走逃遁。
《春灯谜》里,宇文彦定罪入狱后,不敢直陈实情,而是遮遮掩掩、瞻前顾后,“本待将真正籍贯名姓供出,恐他解去到那节度使处发落,断是没命的了。
故此只得隐下,仍将于俊诡名顶了一名死罪。
”《双金榜》里,皇甫敦与莫佽飞海上相会,被人密告官府,他没有立即去直接辩驳来自苗帅府的“飞诬”,而是“何妨死心蹋地,永作波臣”。
《燕子笺》里,鲜于佶诬陷霍都梁风月传情、暗通试官,霍都梁也是直接逃奔西川节度使贾南仲幕中。
只有《牟尼合》里,封其蔀向麻叔谋诬告萧思远图谋不轨,萧思远曾想过要“我就出头与他抵辨一番,讨个明白,死也不惧”,“猛拼七尺付刑司。
阮大铖与李渔喜剧艺术差异性之成因
十六 E t 而复成《 牟尼合 》 一传 , 绰 影 布稿 , 镂空成 叶, 首尾关合 , 肢 节 生 动 。南 中 一 时 歌 茵 舞 席 ,h 夜 达曙 , 非是不欢 。 ” [ 4 3 借戏 曲 这 一 媒 介 向大 众 表 白 心 迹 、 诉说冤屈 , 成为阮大铖戏 曲创作的一个重要动 因。 他 利 用 自己 的 文 学 才 华 来 影 响 文 坛 , 借 此 扩 大 政 治 上 的 交 往 和 影 响 。作 为 一 个 为 谋 私 利 而 不 择 手 段 进 行 政 治 投 机 的 末 世政客 , 这 种 强 烈 的 政 治 功 利 心 理 必然 影 响 到 他 的戏 剧 创 作 , 他 在一定 程度 上将戏 剧作 为政治投 机 、 钻 营 的 工 具 。很 多 评 论
籍有一定 渊源, 从 其 曾祖 阮鹗 至 阮 大 铖 的 四代 人 中 , 有 五人 中进士 、 二 人 中举 人 , 堪称科举 世家 、 名 门 望 族 。 而 李 渔 原 籍 浙 江
兰溪 , 祖上几代无人为官 , 但 外 出经 商 者 颇 多 , 父亲李如松 、 伯 父 李 如 椿 都 曾经 营 中 草 药 。可 见 , 前 者 出 身 书香 门第 、 仕宦之家 ;
成熟 , 更善于发掘情节 、 场 面、 人 物 性格 、 人 物 关 系 间 的 喜 剧 因素 。 主 要 原 因在 于 , 从 二 者 的人 生 道 路 来 看 , 阮 大 铖 更 热 衷 政 治活 动 , 注重功名权势 , 而李 渔则 注重 文 学艺术 的商 业化和 娱 乐价值 ; 从 他们 的人 品性格 来看 , 前 者 投 机 钻
第2 5 卷
第 2期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f Ch a n g c h u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Te c hn o l o g y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d i t i o n)
谈阮大铖对晚明形势的判断——以《春灯谜》为中心
2019年第20期(总第830期*魏賈年谈阮大碱对晚明形势的判断以《春灯谜》为中心尹巧瑞(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摘要:阮大钺在戏剧《春灯谜》的创作中将其对晩明形势的判断寄寓于剧情设定。
中唐时代的历史定位既是晚明内忧外患、政治黑暗的现实折射,又传达出阮大钺对明必不速亡的乐观态度,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面对“流贼”横恣与外族入侵的晚明现实,阮大钺在剧中表现出“以抚为主,以贼御寇”的思想,与晚明实际的军事现实存在差距。
关键词:阮大钺《春灯谜》晚明一、弓丨言《春灯谜》是一部由阮大钺所创的戏剧,作于崇祯六年,为其传世的四种《石巢传奇》之一。
这一戏剧发端于宇文彦与韦影娘猜灯谜而上错船的情节,以二人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并辅以其兄宇文羲考中探花、入赘韦府与抚虏平寇的支线,对家庭伦理、地方流寇、外虏入侵、官员腐败等问题都有所描绘与探讨。
阮氏戏剧文笔幽默、构思精巧,对晚明江南传奇戏剧的发展有着标志性意义,加之作者身份的特殊性,文学与艺术学领域的学者对阮氏戏剧都有一定的关注与研究。
近年相关成果主要侧重于以下三个方面:(1)阮氏戏剧与作者间的联系,如李玉栓的《从〈石巢传奇四种〉看阮大钺的思想特征》(2008年),以及陈成文的《阮大钺的功名观与其传奇创作之关系)(2012年);(2)阮氏戏剧的文学笔法,如郭全芝的《阮大钺〈春灯谜〉的创作艺术》(2005年),又如周忠诚的《阮大钺戏曲中“集唐诗”研究》(2010年);⑶阮氏戏剧与他人作品的比较研究,如卢旭的《阮大钺与李渔喜剧艺术差异性之成因》(2013年)等。
此外亦不乏针对阮氏戏剧的整体讨论,例如胡金望的《阮大钺戏剧艺术论》(2000年),以及他的专著《人生喜剧与喜剧人生——阮大钺研究》(2004年)。
在围绕阮大钺的史学研究中,学者更注目于阮大钺作为晚明江南文士及南明弘光时期重要政治人物的身份,故其焦点大体有二:(1)阮大钺与其他晚明士人间的人际交往,如冯保善的《冯梦龙阮大钺交游小考)(1990年),魏中林与尹玲玲的《阮大钺所结中江社考论>(2005年),宋豪飞的《晚明桐城方以智与阮大钺两大家族交往考述)(2009年),臧守刚的《侯方域与李香君、阮大钺恩怨考——兼考〈与阮光禄书〉》(2016年)等;(2)阮大钺的政治活动,如张永刚的《阮大钺与晚明党争)(2008年),阳正伟的《阮大钺政治活动再审视>(2015年)。
《石巢四种曲》中误会与巧合之法的戏曲史意义
《石巢四种曲》中误会与巧合之法的戏曲史意义作者:孙含雨来源:《戏剧之家》2018年第04期【摘要】阮大铖在《石巢四种曲》中通过误会与巧合手法营造了悲剧的情节,丰富了我国古典戏剧的表现手法,在戏曲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创作剧作的过程中,阮大铖的戏曲创作不仅对误会与巧合之法运用频繁,而且能够与其他表现相互结合,收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石巢四种曲》;误会与巧合;戏曲史意义中图分类号:J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4-0018-01在《石巢四种曲》之前,吴炳的《绿牡丹》成功运用了误会与巧合的艺术手法。
剧作通过对此艺术手法的运用来构成冲突,从而制造喜剧效果。
运用比较纯粹的曲折之法营造了浓厚的喜剧氛围。
在此基础上,阮大铖结合自身戏剧创作的特点,使得《石巢四种曲》中误会与巧合艺术手法的运用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在戏曲史上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造成了“悲喜交融”戏剧效果;二是艺术手法使用更加复杂,不仅运用的数量超越了前人,达到的艺术效果也超越了前人。
一、“悲喜交融”在戏剧创作的过程中融入悲剧的氛围,虽然是大团圆的结局,未免让人觉得凄凉,丝毫掩饰不了主人公身上的悲苦气质,使欣赏者对主人公悲剧命运进行深刻反思。
在《自序》中有更好体现:“娱矣,中不能无悲焉者,何居?夫能悲,能令观者悲所悲,悲极而喜,喜若或拭焉浣焉矣。
要之皆娱,故曰娱也。
”①以《春灯谜》中的“十错认”为代表,一系列的错认设置误会性情节而引发一系列的喜剧效果。
剧中充满了滑稽嘻笑,并且通过部分悲剧要素衬托出全剧的喜剧氛围,又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内涵,揭示出人物悲喜交加的生存状态,喜剧大团圆的结局中隐藏着深刻的悲剧性。
这显然是阮大铖对传统戏曲的继承,因而他一边让欣赏者笑着看完全剧,一边又提醒欣赏者在笑中感悟悲凉的主旨。
阮大铖戏剧造成“悲喜交融”的效果与其他人相比更加强烈,在其后来的戏剧创作中也论证了这种创作模式的合理性、可行性。
戏曲中表达爱情经典作品
戏曲中表达爱情经典作品一、《长生殿》: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长生殿》取材于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恋爱故事。
从帝妃之间产生了一点真情的那一刻,杨玉环为维护自己与李隆基稳定的关系,她妒忌、侦审、吵闹、百般邀宠;而作为天子的唐明皇则是“弛了朝纲,占了情场”。
朝纲废弛,又引起了野心家安禄山的叛乱和军民的怨恨。
在军士哗变的逼迫下,唐明皇在马嵬坡赐死杨玉环。
二、《桃花扇》:展开眉头,抚平心头,天长地久永结鸾俦。
桃花扇是侯方域、李香君定情之物。
戏从赠扇定情开始,侯方域、李香君的爱情与当时复社反对阄党余孽阮大铖的斗争纠缠在一起。
杨龙友的帮衬和阮大铖的妆奁促成了他们的结合。
新娘比丈夫更看重名节,馈赠被退回,侯方域立即遭到忌恨。
阮大铖诬告他勾结左良玉,侯只得逃奔史可法,于是夫妻二人分离。
由此,侯、李各自不同的遭际,折射出南明政治的各个方面。
侯方域这条线,关联到史可法、左良玉等军国重臣和迎立福王、史可法被排挤等重大事件。
李香君这条线,则描写了弘光群丑的偷安宴游之景。
三、《西厢记》: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总是离人泪。
《西厢记》叙述书生张生游学蒲州,与寄居普救寺的崔相国之女莺莺相恋,后入京赴试,将她遗弃。
王实甫改写了这个始乱终弃的悲剧,让张生与莺莺相互爱慕,为争取爱情自由,在婢女红娘的热情帮助下,共同向崔老夫人进行斗争,最后相偕出走。
剧中对青年男女幽会、私奔行为的大胆描绘,以及剧终时愿“天下有情人终成了眷属”的祝福,都明确宣告了自主婚姻的合法性,尽管它仍属于才子佳人式的一见钟情。
四、《牡丹亭》: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
剧情是这样的:福建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到花园游玩,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
梦醒后她为相思所苦,伤情而死。
三年后,柳梦梅去临安应试,经过杜丽娘的墓地,拾得她的自画像,和杜丽娘的鬼魂相会,并掘墓开棺,使杜丽娘起死回生,二人结为夫妇。
但杜宝不承认他们的结合,直至柳梦梅中了状元,由皇帝做主,事情才获得圆满解决。
戏剧方寸悬明镜 优孟衣冠启后人
戏剧方寸悬明镜优孟衣冠启后人作者:宗民来源:《人文天下》2019年第16期《救风尘》(又名《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是中国元代杰出戏剧家关汉卿之作,《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戏剧泰斗莎士比亚之作。
关汉卿(金末1234年前),比莎士比亚的时期早了大约二三百年,他是“元曲四大家”之首,作品历来流传不息,他的作品无论是在结构处理,还是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都堪称后世作品的典范,对中国戏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莎士比亚(1564-1616年),英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戏剧家,他的四大悲喜剧同样在世界流传深远。
二人作为世界戏剧发展史上著名的剧作家,在创作历程与作品的影响力来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一、“美美相似”的主题结构《救风尘》讲述的是赵盼儿一个风尘女子,以风月手段“玩弄”风流恶少周舍,成功搭救落难风尘姐妹宋引章的故事。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讲述的是福斯塔夫企图通过勾搭福德与培琪的妻子来谋夺福德与培琪家的庞大家产,反而被福德与培琪的妻子将计就计,将福斯塔夫三次“玩弄”于股掌之间,成功揭开了福斯塔夫虚伪的面具的故事。
《救风尘》与《温莎的风流娘儿们》这两部喜剧都是以歌颂女性为主题,赞扬了她们用自己的智慧、计谋与邪恶势力作斗争的行为。
两部喜剧作品共同反映出女性要求平等,反对封建不平,并试图通过努力争取自己权益的新女性思想的主题。
从戏剧结构来看,《救风尘》是围绕一个主脑事件,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把矛盾冲突逐一铺陈而来。
王国维先生称元曲“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又说关汉卿《救风尘》“其布置结构,亦极意匠惨淡之致,宁较后世之传奇,有优无劣也”。
关汉卿独树一帜,在《救风尘》的高潮布置上体现了其创新之处。
《救风尘》的前三折为第四折的高潮做了良好的铺垫。
整部剧在诙谐幽默中进行,使读者时而捧腹大笑,时而扼腕叹息。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没有人能帮助她们,只能靠自己去战胜困难。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是出五幕剧。
全剧开端,所有角色上台,通过描写各角色之间的人物关系,揭示了故事情节的矛盾冲突,并为下文制造悬念。
阮大铖《石巢四种曲》研究
一是内容题材方面,力求独立创作。阮大铖不蹈袭前人故事,苦 心孤诣,根据自身经历进行改写创作。
二是情节安排方面,极尽曲折复杂。主要通过反复采用误会巧合 手法,设置波澜起伏的情节,埋伏隐线来使情节起伏多姿。
三是曲词设置方面,追求华美生动。曲词具有诗性美,注重营造 意境,而宾白相对活泼。
四是在舞台演出方面,通过巧妙安排戏曲关目,设置生动直观的 科介,穿插歌舞杂耍来增强演出实效。阮大铖的《石巢四种曲》 从内容题材、情节安排、曲词设置到具体演出都给人一种耳目 一新之感。
不过在采用误会巧合手法方面过于频繁,以至遗人诟病。第四章: 《石巢四种曲》在戏曲史上的地位及其影响。
本章主要从地位和影响两个方面来肯定《石巢四种曲》的价值。 阮大铖在戏曲曲律创作方面造诣很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他把这种制作曲律的才华置于创作上,能使声律与曲白相和,一 定程度上打破了剧作家能写剧本却不能作曲,曲与白脱离的尴尬 状况。在注重曲律的同时,在内容上还重视情意的表现,弥补了 汤显祖与沈璟的不足和缺憾。
在《石巢四种曲》考辨这一节,主要是研究《石巢四种曲》的创 作时地、题材来源、版本流传、创作目的的内容。经此,大致了 解《石巢四种曲》的创作情况。
第二章:《石巢四种曲》复杂的思想内容。阮大铖《石巢四种曲》 的思想内容具有复杂矛盾的特点。
在婚姻爱情方面,他歌颂自由恋爱的同时,也推崇名利婚姻。在 反映社会方面,既揭露社会实况,又不肯彻底批判。
论文的绪论部分主要是对前人的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分析前人 研究的优点和不足,通过比较分析来进一步肯定对阮大铖《石巢 四种曲》进行全面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本人所作论文是在 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试图糅合各家之说,通过深入挖掘来对阮大 铖《石巢四种曲》的题材来源、版本流传、思想内容、艺术手 法、地位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谈阮大铖的戏曲创作观念
艺 术大铖是晚明剧坛著名的剧作家, 《石巢传奇四种》 他的 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有较大的影响。与其丰富的 戏剧创作相关联, 阮氏的戏曲创作思想也是多方面的, 其中不 乏深刻之处, 是他在艺术实践中潜究戏剧创作规律的结晶。 这些观念对后人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启迪了后世戏剧理论的 发展。本文拟从阮氏现存剧本的序跋和其他一些材料中, 缕 析出他关于戏曲创作的论述, 并结合其作品谈谈他独到的戏 剧创作观念。 一、所以娱亲而戏为之” “ ——戏曲的娱人观 阮大铖在 《春灯谜记自序》 里说过: “兹编也, 山樵所以娱 亲而戏为之也。体现了他借戏曲自娱娱人的思想。 ” 阮大铖的 传奇, 并非以厚重的思想意蕴著称, 而是以强烈的娱乐性取 胜, 他的戏富有浓郁的喜剧色彩, 演出后能使观众获得一种感 性的娱乐情趣。 这种带有明显功利性的为取乐而热衷编剧的 戏剧观, 固然与晚明追求人生享乐的人文思潮联系在一起, 更 与阮氏本人以戏娱人的自觉意识密切相关。 《石巢四种》 都以喜剧式的大团圆结尾, 这种写法正体现 了阮大铖的戏剧观。即以 《春灯谜》 而论, 戏中的喜剧性和娱 乐性就是由阮的创作意图所决定的。 阮氏在 《春灯谜》 第一齣 《提唱》 中就说道: “大阮名高南舍,小儿窃比东方” “大阮” 。 即 阮籍,小儿” “ 即阮大铖自比。 在此阮氏有意与东方朔相比, 说 自己的戏文幽默性很高。在第三十九齣 《表错》 中他又说: “功 名傀儡场, 影弄婴儿像, 饶他弄清来, 到底是个糊涂账” 又说 , “绮筵无处避梁尘, 莫厌当歌酒入唇。古往今来尽如此, 不开 口笑是痴人。既然人间世本就有许多愁与恨, ” 即所谓 “闲愁万 斛堆, 白发三千丈” 但 , “到底是个糊涂账” 又何必将 , “一盘错 账都弄清” 呢?不如以 “青山绿水堪闲放, 壶内清香漾” 慰人慰 己, 皆大欢喜吧。 综观整个剧本, 阮大铖在幽默情节的设置上 确实也费了不少心思, 他甚至在第三十六齣之后,又加了个闰 为了让自己苦心经营的剧作收到预期的效果, 他还特意在全 剧结尾处的 “下场诗” 中引用“不开口笑是痴人”这句唐诗来 提醒观众, 一并表明了自己的意图。 当然, 阮氏所说的 “娱” 并非仅仅在于逗人发笑, , 并非一 般意义上的高兴, 而是一种情感的愉悦与精神的满足, 即所谓 “动人” 。阮大铖的戏之所以能使观众动情, 是与其作品悲喜 交融的艺术表现和审美内涵分不开的。 二、 悲喜交融——剧作的审美理念
中国戏曲史阮大铖知识点
中国戏曲史阮大铖知识点阮大铖(1860年-1918年),字太成,号心斋,广东惠阳人,中国现代戏曲教育家、戏剧理论家、京剧导演、蜚声海内外的“戏剧怪才”。
他在戏剧教育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京剧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阮大铖的成长经历阮大铖出生在广东一个文化世家,父亲是一名业余文学爱好者,对戏曲有着浓厚的兴趣。
阮大铖从小就接触戏曲,对其表演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从小聪慧过人,学习能力也很强,对京剧的演唱、表演、舞蹈等方面都有着极高的天赋。
二、阮大铖的贡献1.提出“变剧潭派”理论:阮大铖认为,戏曲演员在表演时应以情感为主导,通过变化剧目中的情节、台词、唱腔等要素来凸显角色的性格和情感变化。
他将这种表演方式称为“变剧潭派”,并通过自己的教学和导演实践,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演员,对京剧表演技巧的提升产生了重要影响。
2.修订《程派进人曲牌谱》:在传承戏曲的过程中,阮大铖深感传统的曲牌演唱有着死板的缺陷,于是他主持修订了《程派进人曲牌谱》,丰富了曲牌的旋律和唱腔,使之更适应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3.传授演出技巧:阮大铖在戏曲教育方面颇有建树,他在北平(今北京)开办了阮派京剧艺术学校,并亲自任教,传授演出技巧。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既要求学生掌握京剧的表演技巧,又要求他们有扎实的音乐素养和舞蹈基础。
4.推广京剧:阮大铖还积极推广京剧,他组织了大量的演出活动,将京剧推向海内外各个角落。
他还参与了许多京剧电影的制作,使京剧走进电影院,为更多观众所熟悉和喜爱。
三、阮大铖的艺术风格阮大铖以京剧导演为主要身份,他对于戏剧的表演技巧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注重角色的形象塑造,强调动作的外在表现和声音的韵律感。
他深入研究京剧剧本,对角色的语言、动作、台词等进行创新和改革,使之更加贴近现代观众,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阮大铖的表演风格独特,富有个人特色,他能通过声音的变化、舞台动作的设计、色彩的运用等手法,将角色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艺术震撼。
阮大铖创作论
阮大铖创作论阮大铖(1587 —1646),字集之,号圆海,又号石巢,百子山樵,或称“皖髯”,安徽怀宁县人。
阮大铖出生于一个累世簪缨的科举世家,早年读书于家乡三祖寺下,勤奋攻书,早有所成。
万历癸卯(1603 年),中乡试举人,时年十七,万历丙辰(1616 年)中进士,授行人,专司捧节奉使,考选给事中,曾出使凉州、福建等地。
天启四年(1624 年),因吏科都给事缺,阮大铖叛东林党人走捷径而得其职,后因惧怕东林攻己,不到一个月便请急归。
第二年春,东林六君子被害,阮大铖被再召为太常寺少卿,又再惧留言,仅官七十日便告归。
崇祯即位后,阮大铖草两疏,一专劾崔秀呈、魏忠贤;一攻东林,将东林与魏忠贤并提而论,被起升为光禄卿,旋即被罢回。
崇祯二年钦定逆案,阮大铖被论徒三年,沦赎为民。
再被废斥的十七年,他郁郁不得志,往来于家乡和金陵问,招贤纳友,唱酬吟咏。
崇祯十七年甲申变后,马士英、阮大铖拥立福王。
不久,阮大铖兼右佥都御史,巡阅江防,寻转左侍郎。
1645年,进兵部尚书兼有副都御史,仍阅江防。
清兵南下,南明亡,阮大铖溃败乞降,从清兵攻仙霞领,僵仆石上死,或云其自触石而死。
阮大铖文学创作甚丰。
有诗歌总集《咏怀堂集》(包括《咏怀堂诗集》四卷、《咏怀堂诗外集》甲乙两部、《咏怀堂丙子诗》上卷、《咏怀堂戌寅诗》下卷、《咏怀堂辛巳诗》上下卷、《和萧集(存目)》)由皖人胡金望、汪长林整理、校点,黄山书社出版。
传奇有《春灯谜》、《牟尼合》、《双金榜》、《燕子笺》、《狮子赚》、《老门生》、《赐恩环》、《井中盟》、《忠孝环》、《桃花笑》、《翠鹏图》十一种。
除前四种外俱已亡佚。
阮的诗学主张主要反映在《咏怀堂诗自叙》、《咏怀堂诗外集自叙》、《咏怀堂丙子诗自序》等诗序以及《与杨朗陵秋夕论诗》、《读陶公诗,偶举大意示圣羽、价人、五一、慧玉》、《病中邝公露过论诗》等诗作中。
在这些诗作和诗序中,作者阐发了诗歌创作主旨,评析了诗歌的发展流变,倡导疏淡、清逸的艺术风格。
论阮大铖传奇创作中的玉茗风度
论阮大铖传奇创作中的玉茗风度胡瑶摘要:阮大铖是明末著名的传奇剧作家,其代表作是《石巢四种曲》。
本文以四种曲之一的《燕子笺》为例,从三个方面来具体阐述玉茗风度的具体艺术表现和内涵,分别是情之旨趣、崇奇尚怪以及曲辞典雅。
最后从个人阅读体验出发对《燕子笺》的意义作一简要总结。
关键词:传奇;阮大铖;《燕子笺》;玉茗风度一、《燕子笺》剧情概览明代初年,南曲戏文逐渐向传奇过渡。
传奇戏曲的审美趣味涂染上鲜明的文人色彩,熔铸着文人的艺术精神。
明中叶至明末清初,传奇戏曲发展达到兴盛时期,中国戏曲史也迎来了第二个高峰时代。
大量的传奇作家作品涌现,其中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标志着传奇创作跃进到思想文化之顶峰。
与之同时期或之后诸多剧作家们兴起宗汤、学汤之风,其中由以阮大铖、吴炳、孟称舜等效之有所成,这些剧作家以淋漓笔墨塑造出各种生动的艺术形象,彰显出独具汤显祖性灵的玉茗风度。
而今,择阮大铖传奇创作之代表《燕子笺》为例,试对作品的具体艺术表现及审美内涵作阐释,以略窥玉茗风度之一隅。
按明清传奇之体例,《燕子笺》全剧分为上下两卷,共四十二出。
讲述了一段曲折离奇的才子佳人爱情故事。
故事背景发生在唐朝安史之乱时期,安禄山率胡奴欲破哥舒翰镇守的潼关,烽火即将燃尽长安。
男主人公霍都梁来自茂陵,在昔日同窗鲜于佶的书信相邀下,前往长安赶考,并在下榻的客店与旧友——名妓华行云相遇。
霍华二人情投意合,于青灯古佛前许下终生誓言。
因各种误会巧合,霍都梁为华行云所作的春容图落在了尚书之女郦飞云手中。
之后三人霍、华、郦三人各自敷衍故事,最终三人团圆,以对燕拜揖收尾。
二、《燕子笺》的玉茗风度(一)情之旨趣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辞中提出:“情不知所起,一往而生。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阮大铖的传奇创作步武汤显祖,他歌颂爱情,肯定恋爱自由,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要求个性解放的时代进步思想。
在《燕子笺》中,他借尚书之女郦飞云和曲江名妓华行云的形象,表达了对汤显祖的至情观念的赞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可否认 ,“ 古人著书立说皆有所为而发 ” 7阮大铖在避世中写下 的 《 ,【2 】9 ( 石巢 四种》有所寄托也是情
理 中事,但如果一味只是将其传奇的有关情节与他名列阉党 的事实机械地联系起来,戴上有色 的眼镜去品 评其传奇 的话 , 不可能给予其戏 曲一个公正的评价 。 就 正如近代 曲学大师吴梅 曾言: 自来大奸慝必有文才 。 “ 严介溪之 诗,阮圆海之 曲,不 以人废言,可谓三 百年来一作手矣 。 3" 我们应该正视 阮大铖戏 曲的美学 ”[ 】 ( 价值,还其一个较为客观 的评价。 正是基于这一点,在细读阮大铖 《 石巢 四种》之 后,用前后联系的观 点将其作品置于 中国戏 曲艺术发
关键词 :阮大铖 ;风情趣剧 ;不 以人废言;合双美;误会和巧合 中图分类号:I 0. 文献标识码 :A 26 2 文章编号 :1 0— 1 5( 0 0 5 07 — 4 0 9 8 2 1 )0— 06 0 3
我国戏曲文化可谓历史悠久、蔚 为大观 。 自元代戏 曲繁荣之后,明清之际的戏 曲创作更是辉煌灿烂 ,
2 0年 第 5期 01
重庆三 掌院学 报
No..0 0 52 1
第2 6卷 ( 2 1 8期 ) J U NA FC O O N H E O G SU I E ST O R LO H NG I GT R EG R E N V R IY
、 .6 No.2 b1 2 18
曲律合二为一便成了明末清初风情趣剧创作者 的追
求 。因此,风情趣剧的发展便是源于 “ 沈汤之争 ” , 后有李渔的发扬 ,阮大铖 则是二者之 间颇具代表性
在 一 定程度上 ,它继 承 了风 情戏描 写才子 佳人之 “ ” 情 ,在感情色彩上抛 却了风情戏 中诸如 《 娇红 记》 同窗记》恋人分离 的悲绝凄苦 ,向拥有娱乐 、《 之 “ ”的喜剧发展 。可 以说,风情趣剧是风情戏 趣 与中国传统喜剧的联姻 ,也可 以说是由风情戏中衍 生出的风情喜剧。无论做何种解释 ,风情趣剧重在 隋” 趣 ”二字 。 、“ 提起 清”字就不得不提起汤显祖的 “ 情至 ” 说, 汤显祖在 《 牡丹亭》 题辞 中提 出: 情不知所起 , “
可怜宵。小泊在黄陵庙 ,淡月江声小。闪
百花齐放 ,风情趣剧便 是其中一朵鲜 葩。但 当人们提及风情趣剧时,大多数人首先想到 的是清初戏 曲家李 渔的创作 ,而事实上,风情趣剧早在 明末 已经成为一种类型 ,除了作 《 粲花斋五种 曲》的吴炳外,最杰 出 的代表 当推人品素来为人不齿的阮大铖 ,他对中国戏曲中风情趣剧的传承与发展有着不小的影响。
收稿 日期:2 1- 3 1 0 00 - 8
作者简介:潘 婷 ( 92 ) 女 ,福建莆 田人 ,福建广播 电视 大学莆 田分校助教 ,文 学学士。 18一 ,
一
76 一
曩- 三 峡 掌 彩己 报 r 庆 学
展过程 中进行考察便不难发现 ,其戏 曲创作于风情 趣剧 的传承及重要影响。
合之双美。将临川派华美之文采的至情 与吴江派重
三、娱 乐消遣的倾向
如果说合双美是阮大铖于风情趣剧的传承,则 其戏 曲创作 对于风 情趣剧 很重 要的影 响则体现在 隋” 趣 ”二字。 、“
风情 趣剧产生于 “ 沈汤合 流 ” ,是一种专 门描 写才子佳人 “ 始于忧愁 ,终为 团圆 ”的爱情喜剧。
不以人废言
阮大铖 ( 57 14 ) 1 8- 6 6 ,字集之 ,号圆海,一号石巢 ,又号百子 山樵,安庆府怀宁县 ( 今安庆市 )人。
他 一生创作 了十一种传奇,除 《 春灯谜》 牟民合 》 双金榜》 燕子笺》( 、《 、《 、《 合称 《 石巢四种 》 )尚存于世 外 ,其余七种均 已散佚 。在 以往 的中国文学史中,阮大铖及其戏 曲诗文常常被人遗忘,究其 原因是三百年 来 “ 以人废言”的观点在作怪 。 阮大诚一生终守 “ 宁可 终身无子 ,不可一 日无官 ”的誓言,沉醉于争权 嗜利 中,他先属 东林 ,后投魏 党 ,甲申之变 ,又与马士英勾结迎立福王,官至兵部 尚书右副都御使 ,竭力打击报复正直 士大夫 ,并一心 排 除以史可法为代表的抗清派 ,最后投降清兵 。正是因为如此首 鼠两端的人品与倒行逆施的行径 ,阮大铖 被列入 《 明史 ・ 奸臣传》 ;也正因此 以至他 的诗文和戏 曲三 百年来少人 问津 ,甚至清代朱彝尊编辑 《 明诗 综 》时,故意不收他 的作品。纵使有人 评论其戏 曲,大抵都指其作 品 “ 骂世十七,解嘲十三 ,多诋毁东林, 辩宥魏党。 l ”【( l )
一
的剧作家之一 。 首先,风情趣剧合双美之一的要求便是华丽典
雅 的文词。以绮词丽语体现无边文采 ,是临川派作
家孜孜 以求 的。而这对于颇 富文学才华 的阮大铖来 说可谓是得心应手。其传奇 中的文词 向来为人们所 称道。吴梅曾评其 《 春灯谜・ 泊》中[ 旅 一江风】 一支 “ 颇有玉茗风度 ” :
传双美之风情 开巧合之趣剧
— —
浅评 阮大铖戏曲创作于风情趣 剧之传承与影响
潘
婷
( 福建广播 电视 大学莆田分校 ,福 建莆 田 310 ) 510
摘 要 :阮大铖作为 一代奸 臣人 品素来为人不齿,然其戏 曲创作对于中国戏 曲中风 情趣剧 的 传承和发展有着不小的影响。本文秉着 “ 以人废言”的观 点,通过对 《 不 燕子笺》 春灯谜》 的 、《 分析指 出阮大铖对于风情趣剧 发展的影响,还其在 中国戏 曲史中的本 来面 目。
或多或少影响了后期风情趣剧家李渔 “ 填词之设, 专为登场 ’【( ’ 3 】 的戏 曲理论。 Biblioteka 二 、合 之 双美 的传 承
关于风情趣剧 ,戏 曲史家把它看作是汤显祖 的 临川派与沈璩的吴江派合流 的结果 :“ 守词隐先生 ( 沈璨 ) 之矩蠖, 以清远道人 ( 运 汤显祖 ) 之才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