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精细复习:3-2-2定时演练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精细复习:1-2-2定时演练 Word版含解析

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精细复习:1-2-2定时演练 Word版含解析

第2讲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与合作(时间:30分钟)基础对点练——考纲对点·夯基础考点一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Ⅱ)1.(2013·广州测试一)眼虫属于原生动物(其眼点能感光),如右图所示。

对其分析恰当的是()。

A.眼虫的细胞质中不含RNAB.眼虫具有趋光性,因其眼点能感受化学信息C.眼虫鞭毛摆动所需的ATP来自叶绿体D.眼虫的伸缩泡有助于提高物质运输的效率解析只要是细胞生物,细胞质中必含RNA,A错误;“光”属于物理信息,B错误;叶绿体光反应所产生的ATP用于暗反应,而眼虫鞭毛摆动所需的ATP 来自呼吸作用,C错误。

答案 D2.(2013·湖北十校联考)下列细胞结构的物质组成最相似的一组是()。

A.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B.细胞膜和细胞壁C.核糖体和染色体D.拟核和细胞核解析本题考查细胞结构的物质组成,意在考查考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B 错误;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C 错误;拟核中只有环状的DNA分子,而细胞核由核膜包围,且含有核仁和染色体(质),D错误。

答案 A3.(2013·安庆三模)下列关于液泡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多个小液泡融合成大液泡,说明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液泡中储存的有机物,来源于同一细胞内叶绿体的光合作用C.植物细胞失水状态下,液泡渗透压小于细胞质基质渗透压D.牵牛花一天中的颜色变化,与液泡内pH规律性变化有关解析植物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小液泡融合为一个大的中央液泡,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正确。

植物许多组织细胞没有叶绿体,其液泡中的有机物可来源于其他含叶绿体的细胞的光合作用,B错误。

当外界溶液渗透压大于细胞液渗透压时,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此时液泡渗透压小于细胞质基质渗透压,C正确。

花瓣在一天中显示不同颜色,与液泡中色素在不同pH下显色反应有关,D正确。

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精细复习:2-2-3 定时演练 Word版含解析

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精细复习:2-2-3 定时演练 Word版含解析

第3讲基因的表达(时间:30分钟)基础对点练——考纲对点·夯基础考点一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Ⅱ)1.(2013·佛山一检)关于遗传信息及其传递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遗传信息只能储存于细胞核,通过复制传递给下一代B.同一细胞在不同时期的转录产物可以不同C.转录和翻译时的模板及碱基互补配对方式都相同D.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共用一套密码子,说明真核生物由原核生物进化而来解析细胞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于遗传物质DNA中,对于真核生物来说,它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也有少量的DNA分布在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因此,遗传信息储存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同一细胞在不同时期表达的基因可能不同,因此,在不同时期转录产物mRNA可以不同;转录的模板是DNA分子的一条链,翻译的模板是mRNA,转录时的碱基互补配对(DNA模板链上的碱基与mRNA上的碱基互补配对)有A与T的配对,而翻译时的碱基互补配对(mRNA上密码子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配对)没有A 与T的配对;密码子具有通用性,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共用一套密码子,这只能说明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不能说明真核生物由原核生物进化而来。

答案 B2.(2013·皖北协作区联考)关于RNA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以在细胞内运输物质B.能在某些细胞内催化化学反应C.能在细胞内传递遗传信息D.可以是某些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解析RNA的种类有三种,mRNA、tRNA、rRNA。

mRNA在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传递遗传信息,tRNA将氨基酸运输到核糖体上,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rRNA是组成核糖体的成分之一;少数酶的本质为RNA,具有催化功能;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均是DNA。

答案 D3.如图所示为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必需的两种物质(甲、乙),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遗传信息位于甲上B.乙由三个碱基组成C.甲的合成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D.乙可以转运多种氨基酸解析由图可知,甲为mRNA,乙为tRNA。

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精细复习:1-1-4定时演练 Word版含解析

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精细复习:1-1-4定时演练 Word版含解析

第4讲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时间:30分钟)基础对点练——考纲对点·夯基础考点一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Ⅱ)1.下列图中关于动植物糖类、脂质的分类与比较正确的是()。

解析还原糖不包括蔗糖,葡萄糖不属于二糖;固醇和脂肪都是脂质的一种;固醇不属于生物大分子。

答案 A2.(2013·大连一模)若“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表示某生物体内糖类的某些转化过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此生物是动物,因为能将淀粉转化为糖原②上述关于糖的转化不可能发生在同一生物体内,因为淀粉和麦芽糖是植物特有的糖,而糖原是动物特有的糖③此生物一定是植物,因为它含有淀粉和麦芽糖④淀粉和糖原都是储存能量的多糖,麦芽糖是二糖A.②③B.①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多糖;淀粉在动物消化道中能被依次消化分解为麦芽糖、葡萄糖,动物又可利用葡萄糖再合成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内储存能量的多糖,糖原是动物细胞内储存能量的多糖,麦芽糖是二糖,B项正确。

答案 B3.(2013·沈阳质监)脂质在细胞中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功能,下面有关脂质的生物学功能中,属于磷脂的生物学功能的是()。

①生物膜的重要成分②贮存能量的分子③构成生物体表面的保护层④很好的绝缘体,具有保温作用⑤具有生物学活性,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A.①③B.⑤C.①D.②④解析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储存能量的分子是脂肪;构成植物体表面保护层的是蜡质,属于脂质但不是磷脂,构成动物体表面保护层的是皮肤;脂肪具有保温作用以及绝缘作用;具有生物学活性、对生命活动有调节作用的脂质是固醇类物质,如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

答案 C4.糖类和脂质是细胞中两种重要的有机物,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上的脂质包括磷脂、胆固醇等B.糖类中的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完全由葡萄糖缩合而成C.淀粉和脂肪水解的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D.质量相同的糖类和脂肪被彻底分解时,糖类耗氧少解析本题考查糖类和脂质的种类及水解与氧化分解的不同。

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精细复习:3-2-3定时演练 Word版含解析

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精细复习:3-2-3定时演练 Word版含解析

第3讲生态系统的结构(时间:30分钟)基础对点练——考纲对点·夯基础考点一生态系统的成分及营养结构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B.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C.病毒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蚯蚓是需氧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解析太阳光属于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A错;病毒属于消费者,C错;蚯蚓属于分解者,D错;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B对。

答案 B2.(2013·东北师大附中质检)某同学绘制的生态系统概念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B.③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强C.④中可能有微生物D.该图漏写了生态系统的某项功能解析题图中①代表生态系统的结构,②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③代表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④代表生产者;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某些自养的微生物(如硝化细菌)也可作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该图漏掉了信息传递。

答案 A3.(2013·太原模考)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主要是需氧型和厌氧型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D.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解析在生态系统中,不是所有动物都是消费者,如蜣螂、蚯蚓为分解者;多数细菌是分解者,但硝化细菌、铁细菌、硫细菌和光合细菌等是生产者;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关键的成分;一种生物可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不同生物成分,如猪笼草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是生产者,在捕食虫子时为消费者。

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精细复习:1-4-3 定时演练 Word版含解析

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精细复习:1-4-3 定时演练 Word版含解析

第3讲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及癌变(时间:30分钟)基础对点练——考纲对点·夯基础考点一细胞的全能性(Ⅱ)及细胞分化Ⅱ1.细胞分化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A.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B.mRNA的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C.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D.核DNA的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解析细胞分化导致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出现稳定性差异,其根本原因是细胞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基因选择性表达导致mRNA种类和数量、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同;不同的细胞具有不同的功能,因此细胞器的数量可能不同,但同一生物的所有正常体细胞中,细胞核中遗传物质是不会改变的。

答案 D2.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的主要标志首先是细胞内开始合成新的特异性的蛋白质B.细胞分化进程是细胞原有的高度可塑性潜能逐渐增加的过程C.细胞分化的分子基础是细胞中基因的正常的严格有序的表达D.细胞分化是细胞由非专一性的状态向形态和功能的专一性状态转变的过程解析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分化后的细胞原有的高度可塑性潜能将会逐渐降低,B项错误。

答案 B3.下列关于人体造血干细胞及其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各种血细胞过程中,其全能性得到表现B.成熟的红细胞属于高度特化的体细胞,不能再继续分化C.通常情况下,成熟的红细胞与白细胞中的核DNA完全相同D.通常情况下,口腔上皮细胞和造血干细胞中的RNA完全相同解析只有当离体的细胞发育成完整个体才能说明其全能性得到表现,故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各种血细胞的过程不能体现全能性,A项错误;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和细胞器等结构,不能再继续分化,无核DNA,B项正确、C项错误;口腔上皮细胞和造血干细胞属于两种不同的细胞,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两细胞中的RNA不完全相同,D项错误。

答案 B考点二细胞的衰老和凋亡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Ⅱ)4.(2013·南通)下列有关细胞凋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精细复习:x1-1定时演练 Word版含解析

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精细复习:x1-1定时演练 Word版含解析

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第1讲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时间:30分钟)一、选择题1.(2013·成都模考)下列关于生产果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利用自然菌种发酵时,应将装有葡萄汁的发酵瓶进行高压灭菌B.酵母菌的生命力强,因此果酒制作时不需对所用器具消毒和灭菌C.红葡萄皮的色素在发酵过程中会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红色D.在碱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解析利用自然菌种发酵时,菌种就在葡萄汁中,不能对其进行高压灭菌;酵母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酒精,会抑制杂菌的生长,因此不需要严格的消毒和灭菌,B选项因果关系错误;发酵过程中色素能溶解于酒精中使葡萄酒呈红色;重铬酸钾与酒精应该在酸性条件下反应呈现灰绿色。

答案 C2.(2013·南京四校调研)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发酵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菌种不同,但代谢类型相同B.制作果酒和果醋时都应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对发酵瓶消毒C.变酸果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可能是醋酸菌的菌落D.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可用同一装置,但需控制不同的发酵条件解析本题考查生物技术实践中微生物发酵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与判断能力。

果酒发酵利用的是酵母菌,酵母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醋发酵利用的是醋酸菌,醋酸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答案 A3.(2013·东城区检测)如图装置可用于生物技术实践的相关实验,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乙装置可先用于果酒的制作,后用于果醋的制作B.利用装置甲制作腐乳时,应随着豆腐块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C.用装置乙制作果酒时温度应控制在30 ℃左右,制作果醋时应适当降温D.装置乙的排气口是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解析本题考查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制作,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分析能力。

用装置乙制作果酒时温度应控制在18~25 ℃,制作果醋时温度控制在30~35 ℃。

答案 C4.(2013·江苏苏北四市3月联考)关于制作果酒和果醋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精细复习:2-1-1 定时演练 Word版含解析

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精细复习:2-1-1 定时演练 Word版含解析

必修二第一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及其细胞学基础第1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时间:30分钟)基础对点练——考纲对点·夯基础考点一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1.(2013·大连双基测试)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过程中孟德尔运用了杂交实验法和假说-演绎法B.用闭花传粉的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C.“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是孟德尔提出假说的主要内容D.测交实验证明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所产生的雌雄配子比为1∶1 解析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过程中运用了杂交实验法和假说-演绎法;用闭花传粉的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通过人工授粉和套袋处理,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是孟德尔提出假说的主要内容;测交实验证明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所产生的两种基因组成的配子的比例是1∶1,一般来说,雌配子数量少,雄配子数量多。

答案 D2.用豌豆进行遗传试验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雄蕊B.自交时,雌蕊和雄蕊都无需除去C.杂交时,须在开花前除去母本的雌蕊D.人工授粉后,应套袋解析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和闭花受粉植物,要想实现不同个体的杂交,必须对母本去雄,而对母本去雄时一定要在开花前去除雄蕊剩下雌蕊。

答案 C3.(2013·河南十校联考,7)通过测交不可以推测被测个体的()。

A.产生配子的种类B.产生配子的比例C.基因型D.产生配子的数量解析测交后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及性状分离比由被测个体的基因型、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决定,与其产生配子的数量无关。

答案 D4.(2013·大连中模拟)下列各种遗传现象中,不属于性状分离的是()。

A.F1的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B.F1的短毛雌兔与短毛雄兔交配,后代中既有短毛兔,又有长毛兔C.花斑色茉莉花自交,后代中出现绿色、花斑色和白色三种茉莉花D.黑色长毛兔与白色短毛兔交配,后代均是白色长毛兔解析同种性状的个体自交或杂交,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D项错误。

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精细复习:2-3-3定时演练 Word版含解析

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精细复习:2-3-3定时演练 Word版含解析

第3讲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时间:30分钟)基础对点练——考纲对点·夯基础考点一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Ⅰ)1.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成功发射,分别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对接。

神舟飞船发射时一般都搭载有植物的种子,以进行太空育种。

下列有关太空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培育出的新品种都是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物种B.从太空返回的植物种子基因结构一定发生了变化C.与地面种子相比,太空种子发育成的植株具有产量高、营养物质丰富等优点D.从太空返回的种子需进行筛选才能获得需要的性状解析A项错,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B项错,植物种子在太空中不一定全部发生基因突变;变异具有不定向性,太空种子发育成的植株不一定都具有优点,所以需要进行筛选才能获得需要的性状,C项错、D项正确。

答案 D2.(2013·长沙一模)以下培育原理相同的一组是()。

A.太空椒和抗虫棉B.无子番茄和“番茄—马铃薯”C.高产优质杂交水稻和青霉素高产菌株D.无子西瓜和八倍体小黑麦解析太空椒、青霉素高产菌株属于人工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番茄-马铃薯”利用了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方法;高产优质杂交水稻利用了杂交育种方法,原理是基因重组;抗虫棉属于基因工程,原理是基因重组;无子番茄利用了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八倍体小黑麦和无子西瓜应用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属于多倍体育种。

答案 D3.(2013·福建泉州质检)下列对有关育种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多倍体育种需在获得单倍体植株的基础上进行B.单倍体育种需在亲本植株染色体数加倍的基础上进行C.杂交育种的亲本双方可以是具有相对性状的杂合子D.诱变育种可以获得目的基因发生定向变异的新类型解析多倍体育种一般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此种子或幼苗可以是单倍体,也可以是二倍体;单倍体育种是将亲本植株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纯合子;杂交育种是利用基因重组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突变的方向是不定的。

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精细复习:3-2-6定时演练 Word版含解析

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精细复习:3-2-6定时演练 Word版含解析

第6讲生态环境的保护(时间:30分钟)基础对点练——考纲对点·夯基础考点一全球性环境问题(Ⅰ)及人口对环境的影响(Ⅱ)1.(2013·试题调研)下列关于环境污染及食物安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专家推测连续的雾霾天气与汽车尾气的排放有关,解决的方法之一是减少石油等化学燃料的使用B.如果蔬菜被重金属污染,在食物链中,人类受到的影响最小C.大量工业废水排入地下,通过渗透被土壤吸收,对生物圈会产生危害D.如果大气中的臭氧层遭受破坏,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受到抑制,可能的原因是紫外线的作用使得生物膜结构受损解析由于汽车尾气含有大量大气污染颗粒,可能导致形成雾霾天气。

由于生物的富集作用,随着食物链的延伸,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受重金属污染的影响最大。

地下水的污染,会对生物造成影响。

紫外线会损伤生物膜系统,使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

答案 B2.2013年7月3日,山东青岛受持续南风影响,漂移在黄海海域的大面积浒苔绿藻登陆青岛海滩,使得青岛海滩变“草原”。

从生物学角度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青岛海域浒苔数量短期内剧增,从生殖角度分析是繁殖率远大于死亡率B.浒苔数量剧增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体现,产生原因是海水中的N、P等元素过多C.海水中过多的氮、磷来自人为污染,主要是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直接排放D.因为浒苔是生产者,所以海水中大量浒苔的产生有利于鱼类等消费者的生存解析短期内某种生物数量大量增加,说明繁殖率远大于死亡率;浒苔是生产者,能够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食物,但是,这些生物死亡后,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使水体中含氧量减少,从而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答案 D3.关于人口增长与开垦土地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B.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开垦土地C.人口增长→开垦土地→人均耕地减少→植被破坏→自然灾害频繁D.人口增长→人均耕地减少→开垦土地→自然灾害频繁→植被破坏解析人的生存离不开食物,因此,人口增长也就需要更多耕地。

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精细复习:2-2-1 定时演练 Word版含解析

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精细复习:2-2-1 定时演练 Word版含解析

第二单元遗传的分子基础第1讲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时间:30分钟)基础对点练——考纲对点·夯基础考点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及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Ⅱ)1.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这两个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

A.重组DNA片段,研究其表型效应B.诱发DNA突变,研究其表型效应C.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遗传效应D.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DNA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解析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准确理解教材实验、掌握相关实验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艾弗里等人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首次证明DNA是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物质;赫尔希与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两者都是设法将DNA与蛋白质分离,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各自在遗传中的作用。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没有用到同位素示踪技术。

答案 C2.(2013·海口调研)如图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的基本步骤,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都要加热处理B.③要将所有提取物与R菌共同培养C.④的结果是只有S或R一种菌落D.①④的结果可能是有S、R两种菌落解析①过程是将加热杀死的s菌和R菌混合培养,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经④过程后,可以培养出S、R两种菌落,②过程是分离出S菌的D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经③过程分别和R菌混合培养,接种到固体培养基,经④过程后,可以培养出s、R两种菌落或R一种菌落。

答案 D3.肺炎双球菌有许多类型,有荚膜的S菌有毒性,能引起人患肺炎或引起小鼠患败血症死亡,无荚膜的R菌无毒性。

如图为所做的细菌转化实验。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C组为空白对照,实验结果为小鼠不死亡B.能导致小鼠患败血症死亡的有A、D两组C.E组实验表明,加S菌的蛋白质后试管中长出的还是无毒性的R菌D.D组产生的有毒性的肺炎双球菌不能将该性状遗传给后代解析含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是A、B、D三组,煮沸处理能使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失去毒性,所以A、D两组能导致小鼠死亡。

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精细复习:1-3-2定时演练 Word版含解析

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精细复习:1-3-2定时演练 Word版含解析

第2讲细胞的能量通货——ATP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时间:30分钟)基础对点练——考纲对点·夯基础考点一ATP在代谢中的作用1.下列过程能使细胞中ADP含量增加的是()。

A.甘油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B.线粒体中[H]与O2结合生成水C.叶绿体基质中C3合成葡萄糖D.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解析ADP含量增加,即发生了ATP水解同时产生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

甘油通过细胞膜是自由扩散过程,不消耗ATP也不生成ATP;线粒体中[H]和O2结合生成水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能量,同时生成ATP;叶绿体基质中C3合成葡萄糖时需要消耗[H]和ATP,产生ADP;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时释放少量能量,同时生成少量ATP。

答案 C2.(创新题)如图ATP(甲)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主动运输过程中,乙的含量会显著增加B.甲→乙和丙→乙过程,起催化作用的酶空间结构相同C.丙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D.丁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而戊可用于甲的合成解析本题考查ATP的逐级水解过程,意在考查考生对ATP结构与功能及酶的特性的理解。

生物体内ATP与ADP的含量比较少,且处于动态平衡,A项错误;甲→乙过程是水解酶起作用,而丙→乙过程是合成酶起作用,酶的种类不同,空间结构不相同,B项错误;丙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C项错误;ATP合成时要消耗磷酸(戊),D项正确。

答案 D考点二细胞呼吸(Ⅱ)3.(2013·山东潍坊期中联考,18)测定下列哪一项,可简便而且准确判断贮存的小麦种子的细胞呼吸方式()。

A.有无酒精生成B.有无水生成C.有无有机物消耗D.O2消耗量与CO2生成量的比值解析O2消耗量与CO2生成量可以简便、准确地测定,若二者比值等于1,则小麦种子进行的是有氧呼吸,若比值为0进行的是无氧呼吸,若比值在0~1之间,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存在。

答案 D4.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转变过程,有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有几项()。

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精细复习:1-4-2 定时演练 Word版含解析

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精细复习:1-4-2 定时演练 Word版含解析

第2讲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时间:30分钟)基础对点练——考纲对点·夯基础考点一细胞的减数分裂(Ⅱ)及动物配子的形成(Ⅱ)、受精作用(Ⅱ) 1.(2013·湖南师大附中月考)观察到某生物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形成了某种精细胞如图所示。

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精细胞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B.减数第二次分裂中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C.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两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D.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解析由图可知,精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精原细胞中的相同,且精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故该种异常的原因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

答案 D2.(2013·贵州五校联考)下列对四分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一个四分体有两个着丝点B.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发生染色体交叉互换C.一个四分体有两个DNA分子D.人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23个四分体解析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联会后的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称为四分体,因此一个四分体含有两个着丝点;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以发生交叉互换;一个四分体含有四个DNA分子;人体细胞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因此联会时可以形成23个四分体。

答案 C3.(2013·乌鲁木齐测试)下图是某二倍体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分裂结束即可进行受精作用B.该细胞形成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C.该细胞中有4条染色单体、4条脱氧核苷酸链D.正常情况下,1号染色体不可能是X染色体解析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要通过获能处理才能进行受精作用;图中l号染色体上同时出现B、b基因可能是基因突变或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等位基因交叉互换的结果;图中4条染色单体上有4个DNA分子,8条脱氧核苷酸链;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内不含同源染色体,2号染色体是Y染色体,则正常情况下1号染色体不可能是X染色体。

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精细复习:1-1-3定时演练 Word版含解析

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精细复习:1-1-3定时演练 Word版含解析

第3讲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时间:30分钟)基础对点练——考纲对点·夯基础考点一蛋白质的结构1.(2013·荆州质检)下列有关氨基酸或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量最大的氨基酸是甘氨酸B.蛋白质是组成叶绿体、高尔基体、核糖体等具膜结构的重要成分C.某种肽酶可水解肽链末端的肽键,将多肽链分解为若干短肽D.同种生物经分化形成的不同细胞内的蛋白质的种类和功能不同解析本题考查氨基酸、多肽的结构和蛋白质的种类及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甘氨酸的R基为H,是分子量最小的氨基酸;核糖体不具有生物膜结构;某种肽酶水解的是肽链末端的肽键,可将多肽链分解为若干氨基酸,而不是短肽;同种生物经分化形成的不同细胞中,基因表达的情况不完全相同,因此不同细胞中蛋白质的种类和功能不同。

答案 D2.(2013·汕头教学质量监测)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和分泌过程中,用含35S标记的氨基酸作为原料,则35S存在于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氨基酸的结构简式及元素组成,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分析能力。

35S存在于氨基酸的R基上,题图中①处是R基,②处是肽键,③处连接的是肽键或羧基,④处连接的是碳原子。

答案 A3.(2013·孝感统考)下图是有关蛋白质分子的简要概念图,下列对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A中可能含有SB.从根本上说生物的多样性取决于蛋白质的多样性C.多肽中B的数目等于C的数目D.①过程所需的模板和运输B的工具的基本组成单位都含有脱氧核糖解析由图分析可知,A为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元素,构成蛋白质的元素包括C、H、O、N,有的还含有S、P,因此A中可能含有S;从根本上说,生物的多样性取决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B为氨基酸,对于直链多肽来说,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而对于环状多肽而言,氨基酸数等于肽键数;①过程为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所需的模板为mRNA,运输B的工具为tRNA,二者的基本组成单位均为核糖核苷酸,均含有核糖。

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精细复习:1-1-2定时演练 Word版含解析

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精细复习:1-1-2定时演练 Word版含解析

第2讲组成细胞的元素及无机化合物(时间:30分钟)基础对点练——考纲对点·夯基础考点一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1.如图所示是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及其比例。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图中所示为细胞鲜重中元素的比重B.因为O元素含量最多,所以O元素是构成有机物的根本元素C.细胞失去大部分水分后,C元素比重最大D.图中含有的元素在非生物界也可以找到解析题图中O元素所占比重最大,所以表示细胞鲜重中元素所占的比重;O元素含量最多是因为细胞中水分含量最多,不能说明O元素是构成有机物的根本因素。

答案 B2.右图横坐标表示细胞中的几种化合物,纵坐标表示每种成分在细胞鲜重中的含量,以下按图中①②③④顺序排列的是()。

A.水、蛋白质、糖类、脂质B.蛋白质、糖类、脂质、水C.水、蛋白质、脂质、糖类D.蛋白质、水、脂质、糖类解析在细胞鲜重中水的含量最多,其次是蛋白质,糖类和核酸含量较少。

答案 D3.(2013·衡阳联考)下列化合物中,含化学元素种类最少的一组是()。

①胰岛素②乳糖③核苷酸④磷脂⑤脂肪⑥RNA⑦抗体⑧纤维素A.①②⑦B.④⑤⑧C.②⑤⑧D.③⑥⑧解析胰岛素、抗体含有C、H、O、N;乳糖、纤维素只含C、H、O;核苷酸、RNA含有C、H、O、N、P;磷脂含有C、H、O、P等;脂肪只含C、H、O。

故含化学元素种类最少的一组是乳糖、脂肪、纤维素。

答案 C考点二水和无机盐的作用(Ⅰ)4.下列有关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的血浆渗透压由无机盐维持B.细胞中的无机盐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C.细胞进行脂肪、DNA、RNA等物质合成时都需要磷酸盐D.K是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对维持细胞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解析人体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A错误;细胞中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B错误;脂肪的组成元素只有C、H、O,不含P,其合成时不需要磷酸盐,C错误。

答案 D5.(2013·长春调研)下列关于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精细复习:3-1-3定时演练 Word版含解析

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精细复习:3-1-3定时演练 Word版含解析

第3讲激素调节及其与神经调节的关系(时间:30分钟)基础对点练——考纲对点·夯基础考点一脊椎动物的激素调节(Ⅱ)及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Ⅱ)1.下列有关动物激素在实践中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A.对呆小症患儿注射生长激素使其正常发育B.使用促性腺激素提高鱼的受精率C.使用昆虫性外激素控制害虫数量D.常采用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糖尿病解析呆小症是由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造成的,生长激素没有促进发育的生理作用,A项错误;促性腺激素能作用于性腺来促进性激素的合成与分泌,从而提高鱼的受精率,B项正确;昆虫的性外激素能引诱异性个体前来交尾,人工运用则可干扰昆虫的正常交尾,用于害虫防治,C项正确;糖尿病是由胰岛素缺乏引起的,胰岛素为蛋白质,采用注射法来补充。

答案 A2.(2013·潍坊模拟)下列哪些物质发挥生理作用后就会失活()。

①溶菌酶②促胰液素③抗体④乙酰胆碱⑤钾离子载体A.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⑤D.①③⑤解析在人体内,激素、抗体和神经递质发挥生理作用后就会失活,A正确。

答案 A3.(2014·试题调研)如图表示激素分子作用的机理,由图可知激素分子()。

A.被细胞膜上的酶A分解为分子B,引起细胞内反应B.与细胞膜上的受体A结合后,借助分子B引起细胞内反应C.与细胞膜上的蛋白A结合后,转化为分子B催化细胞内反应D.被细胞膜上的载体A运输到细胞内,分解为分子B参与细胞内反应解析激素分子作用的机理是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借助细胞内的信息分子B引起细胞内的代谢变化。

激素分子不参与代谢,不起催化作用,也不提供能量。

答案 B4.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来源及其生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答案 A考点二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5.(预测题)如图表示人体稳态的部分调节过程。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在寒冷环境中,图中②分泌量增加的同时④的分泌量也增加,二者共同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B.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这是因为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C.图中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机制D.人体内环境稳态通过图中所体现的神经—体液调节即可实现解析依据图示可知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为甲状腺激素,③为促甲状腺激素,④为肾上腺素,在寒冷环境中,②、④的分泌量增加,二者共同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加产热,A项说法正确。

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精细复习 3-2-3生态系统的结构真题演练(含解析)

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精细复习 3-2-3生态系统的结构真题演练(含解析)

第3讲生态系统的结构1.(2013·某某理综,5)如图所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

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解析由于鲈鱼处在土著鱼的下一个营养级,而能量在食物链中的传递是逐级递减的,所以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A项正确;鲈鱼和土著鱼为捕食关系,不存在竞争,B项错误;鲈鱼引入会导致土著鱼先减少后增加,间接导致浮游动物先增加后减少,C项错误;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浮游植物的变化为先减少后增加,D项错误。

答案 A2.(2010·某某)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

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B.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C.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D.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解析生态系统包括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水稻、鸭、害虫和杂草仅仅是部分生物,不能组成生态系统。

答案 D3.(2013·某某生物,26)在某某某地进行稻田养鱼的实验研究。

6月5日在一定面积的实验小区插秧后放养300条小鲫鱼(杂食性),稻田水深8~10 cm。

对照小区不放鱼,其他条件相同。

所有处理设置3次重复,实验持续2个月,期间检测浮游植物生物量(干重)。

请回答下列问题:(1)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的第一个月期间,检测发现实验组浮游植物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原因分析如下:放鱼对浮游植物的不利之处是鱼的取食作用;有利之处是鱼粪便为浮游植物提供营养物质,以及鱼会大量捕食________从而减弱其对浮游植物的捕食作用。

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精细复习:3-2-4定时演练 Word版含解析

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精细复习:3-2-4定时演练 Word版含解析

第4讲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时间:30分钟)基础对点练——考纲对点·夯基础考点一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能量流动(Ⅱ)1.食物链草―→兔―→狐中,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的去向不应该包括()。

A.通过兔子呼吸作用释放B.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C.通过狐狸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D.流入狐狸体内解析由于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因此兔子的粪便中含有的能量是没有被兔子同化的能量,仍是草的同化量的一部分。

同理可知,狐狸粪便中含有的能量属于兔子的同化量的一部分。

答案 B2.(2013·湖南湘潭模拟)右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①代表一定的能量值。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循环进行的B.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时逐级递减C.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D.图中①代表呼吸作用所消耗的能量解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图中①代表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答案 B3.(2013·长沙模拟)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金字塔由最下面一层到最上面一层共四层,分别为甲、乙、丙、丁(如右图),若有外来种生物戊入侵,且会与丙竞争食物,但不会被丁所捕食。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可能为绿色植物,甲固定的能量大于乙、丙、丁同化的能量之和B.甲、乙、丙、丁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C.丁生物的种群数量很可能会逐渐减少D.戊在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三营养级解析处于能量金字塔底层的是生产者,所以甲可能为绿色植物,生产者甲固定的能量大于乙、丙、丁同化的能量之和;能量金字塔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含分解者,而生物群落应该包含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可见甲、乙、丙、丁尚不能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由于生物戊入侵,与丙(丁的食物)竞争食物,所以丙的数量会下降,又由于戊不会被丁所捕食,所以丁生物的种群数量很可能会因食物减少而逐渐减少,戊与丙竞争食物,所以在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三营养级。

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精细复习:1-4-1定时演练 Word版含解析

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精细复习:1-4-1定时演练 Word版含解析

第四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讲细胞的增殖(时间:30分钟)基础对点练——考纲对点·夯基础考点一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Ⅰ)1.(2013·太原调研)细胞增殖是生物体内一项重要的生命活动,下图是某二倍体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周期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丁过程叫作细胞分化,该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B.在分裂间期,细胞内发生着活跃的代谢变化,最重要的变化是发生在P 期的DNA复制C.G时期染色体和染色单体数目均加倍D.丙过程的出现,只能是秋水仙素的处理,且处理时期应为E时期解析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变;在分裂间期,主要发生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DNA复制发生于图中P期;G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姐妹染色单体消失;丙过程为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常用秋水仙素处理,也可用低温处理,处理时期为E时期。

答案 B2.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B.机体内所有的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C.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D.细胞分裂间期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解析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不会进行分裂,即不会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机体内有的细胞不连续分裂,如神经细胞高度分化,不再分裂,没有细胞周期;DNA的复制在细胞分裂间期进行,抑制DNA的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细胞分裂间期进行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细胞分裂期提供物质基础。

答案 D考点二细胞的有丝分裂及其实验观察(Ⅱ)3.某同学在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A.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B.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C.清晰地看到中心体和染色体D.某一细胞由中期逐渐过渡到后期解析有丝分裂的间期经历时间最长,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以染色质的形式存在,因此绝大多数的细胞不能观察到染色体;有丝分裂的后期染色体数目是其他时期细胞的二倍;高等植物细胞中无中心体;此实验在解离时细胞已经被杀死,不同细胞处在不同的时期,不能继续分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时间:30分钟)基础对点练——考纲对点·夯基础考点一种间关系及种群、群落内涵外延的界定1.(2013·合肥一检)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描述正确的是()。

A.种群都具有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B.种群密度总是随着种群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C.群落中不同种群间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D.群落演替总是从地衣阶段走向森林阶段解析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并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数量特征,A项错误;种群密度受到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因素的影响,出生率增加不一定会引起种群密度增加,B项错误;种群之间会争夺食物、资源等,种群之间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C项正确;群落演替中的次生演替并不是从地衣阶段走向森林阶段,D项错误。

答案 C2.(原创)下列能量流动模型关系图可依次表示的种间关系是()。

A.捕食、竞争、寄生、共生B.竞争、捕食、寄生、共生C.共生、寄生、捕食、竞争D.共生、寄生、竞争、捕食解析图①表示互利共生关系;图②表示的是寄生关系,分别为寄生在体内和寄生在体表;图③表示的是竞争关系;图④表示的是捕食关系。

答案 D3.(2013·安徽安庆二模)下图所示的是某地三种食虫蝙蝠觅食活动的时间分布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银毛蝙蝠、蓬毛蝙蝠比棕蝙蝠更适于夜间捕食,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三者的活动高峰时间相互错开,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利共生关系C.竞争和捕食的存在会限制种群的活动时间和活动范围D.蝙蝠的夜间觅食能有效降低被许多天敌捕食的风险解析三者之间具有竞争关系答案 B考点二群落的结构特征(Ⅰ)及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4.(原创与改编)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①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有分层现象②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③森林群落有垂直分层现象,草原群落中植被类型主要为草本,不存在垂直分层现象A.①B.①③C.②③D.①③④解析①竹林中的所有竹子为同一物种,高低不同,所属范围为种群而非群落;②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主要与食性有关,如森林中的鸟类:林冠层栖息着鹰、杜鹃;中层栖息着山雀、啄木鸟等;③草原群落也存在垂直分层现象;④不同地段的土壤性质、水分、温度、光照不同从而导致生物种类有差异,在水平方向有水平结构。

答案 B5.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

A.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物层B.森林中的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C.豌豆地里的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混合种植D.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解析森林中的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这不能说明分层现象,因为森林中树木的间隙没有明显的层次;豌豆中的高、矮茎及鹿群中鹿的高、矮是指一个种群中个体的性状不同而已,不能说明群落中不同种群的分层现象。

答案 A6.在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验中,某小组设计的采集小动物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采集的原理是利用土壤动物的趋光性B.灯罩的功能是防止昆虫逃跑C.金属筛网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D.广口瓶中需要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解析采集小动物的原理是利用土壤动物的避光性;灯罩的功能是聚光;金属筛网可阻止泥土滑落,但小动物可向下移动,便于收集;广口瓶中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便于保存小动物。

答案 D考点三群落的演替(Ⅰ)7.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B.火山岩、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D.在演替早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显著变化解析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中的物种多样性逐渐增加,群落结构也愈加稳定;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在演替早期,群落中优势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显著变化。

答案 C8.美国的一个淡水池塘的群落演替过程如图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池塘经过一系列演替,最终演变为一个森林B.最终该地分布较广的是落叶树C.演变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程度逐渐减弱D.在竞争中,植株的高度是战胜其他物种的一个决定性因素解析随着演替的进行,物种多样性的程度逐渐加强,群落的结构趋于复杂。

答案 C提能强化练——考点强化·重能力9.(2012·福建卷,3)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下图。

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纯茶园物种数变化幅度最小,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C.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6月份时最为复杂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解析纯茶园内的物种丰富度较小,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在三种茶园中最低,容易产生暴发性虫害,A项错误。

据图可知,10月份的杉茶间作园的物种数量多,但并不能说明各物种在此时的种群密度最大,B项错误。

据图可知,6月份时梨茶间作园的物种数最多,此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较其他生态系统的复杂,其营养结构也最为复杂,C项正确。

人类对茶园除草和喷施农药等活动能减少茶园中的物种数,所以人类的活动可以对茶园的群落结构造成影响。

答案 C10.(2013·全国重点中学冲刺卷)下图表示两种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曲线,结合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C、D点可代表顶极群落的是CB .图中C点是个拐点,它代表环境条件发生了剧烈改变C.DE段曲线形成的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D.图中表示初生演替的曲线是曲线乙解析图中显示甲曲线群落演替起点的物种多样性为0,应属初生演替,乙曲线存在起始物种故应属次生演替。

答案 D11.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见下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B .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C .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无关D .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解析 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的是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

蝶类依赖于绿色植物而生存,故蝶类的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有关。

不同植被类型区域的气候特征不同,蝶类的生存离不开气候等环境条件,故蝶类的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的气候特征有关。

答案 D12.(2013·吉林一模,35)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会杂草丛生,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繁茂起来,最后演变成一片森林,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在此演变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

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①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次生演替实例。

由农田生态系统演变为森林生态系统过程中,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经过长时间的演替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在达到稳态后,物种丰富度、净光合作用产量、固定太阳能总量基本保持不变,而①、③中的曲线都有下降趋势,因此是错误的。

答案B大题冲关练——综合创新·求突破13.(2013·河南六市联考)有人在1980年对栖息于岩石地带原来生活在一起的大、小两个种的鬛蜥做了相互移走的实验。

四年实验中,其中两年气候干旱,鬛蜥的食物短缺;另两年气候湿润,食物极为丰富。

实验者将实验分成六组,每组都有一定数量的大、小鬛蜥。

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1)重、种群密度比B组明显增加。

据此分析,大、小两种鬛蜥的种间关系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再将干旱组与湿润组比较后,可以确定两种鬛蜥间是________关系。

(2)从实验来看,大鬛蜥的竞争能力强于小鬛蜥,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湿润年份,将大鬛蜥移走后,小鬛蜥的体重、种群密度与E组差别不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E两组在实验中都起对照作用。

根据实验过程的气候条件分析,两组中小鬛蜥种群密度较小的是________组。

解析(1)将大鬛蜥移走后,小鬛蜥的体重、种群密度比B组明显增加,说明移去大鬛蜥对小鬛蜥是有利的,推测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竞争或捕食或竞争和捕食关系。

如果大鬛蜥和小鬛蜥之间只有捕食关系,则撤去小鬛蜥,对大鬛蜥来说是不利的,然而大鬛蜥的存活率比B组(对照组)略有增加,故可以排除两种鬛蜥间只有捕食关系;如果二者之间既有捕食又有竞争关系,则撤去小鬛蜥,在干旱组和湿润组大鬛蜥的存活率都会增加,与题干不符,故二者之间只存在竞争关系。

(2)从A组和C组的结果可以看出,移走大鬛蜥对小鬛蜥的影响较大,而移走小鬛蜥对大鬛蜥的影响较小,故大鬛蜥的竞争能力要强于小鬛蜥。

(3)从题干信息可知,气候湿润时,两种鬛蜥的食物极为丰富,那么大鬛蜥与小鬛蜥之间的竞争较弱,进而移走竞争能力较强的大鬛蜥,对于小鬛蜥来说影响不大。

(4)B组对应的环境干旱,食物短缺,而E组对应的环境湿润,食物充足,可见B组与E组比较,E组的小鬛蜥生存的环境优越,利于种群的繁殖,即B组种群密度较小。

答案(1)竞争或捕食或竞争和捕食(缺一不可)竞争(2)移走大鬛蜥对小鬛蜥的影响较大,移走小鬛蜥对大鬛蜥的影响较小(3)食物充分,竞争较弱(4)B14.(2013·长沙模拟)生态学家常常用面包虫进行各种种群生态学实验,它们的卵、幼虫、蛹和成虫都生活在面粉里。

如图是两种具有捕食习性的面包虫(甲面包虫:实心点曲线;乙面包虫:空心点曲线)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

图1表示甲、乙面包虫生活在装有面粉的容器内;图2表示甲、乙面包虫生活在面粉中放入细玻璃管的容器内。

(1)由图1可知两种面包虫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在不改变外界环境的情况下________面包虫占优势。

在加入细玻璃管的情况下,两种面包虫可以共存。

已知乙面包虫比甲面包虫小,请猜测两种面包虫可以共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面包虫(□)和乙面包虫(■)放在一起的时候,不论异种还是同种产下的卵,都会遭到捕食。

斜吻棘头虫是一种寄生在这两种面包虫上的原生生物。

图3是在没有寄生虫与有寄生虫的状况下,两种面包虫在实验中的表现。

图3(3)在有寄生生物的状况下,处于优势地位的是____(填“甲”或“乙”)面包虫。

斜吻棘头虫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________。

(4)面粉中小动物丰富度的统计方法可采用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