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新课标

合集下载

2023年全国高考新课标生物真题试卷及答案

2023年全国高考新课标生物真题试卷及答案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生物1. 葡萄糖是人体所需的一种单糖。

下列关于人体内葡萄糖的叙述,错误的是()A. 葡萄糖是人体血浆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含量受激素的调节B. 葡萄糖是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能经自由扩散通过细胞膜C. 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可被氧化分解或转化为肝糖原D. 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人体脂肪组织细胞可转变为甘油三酯2. 我国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生活经验,并在实践中应用。

生产和生活中常采取的一些措施如下。

①低温储存,即果实、蔬菜等收获后在低温条件下存放②春化处理,即对某些作物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进行适度低温处理③风干储藏,即小麦、玉米等种子收获后经适当风干处理后储藏④光周期处理,即在作物生长的某一时期控制每天光照和黑暗的相对时长⑤合理密植,即裁种作物时做到密度适当,行距、株距合理⑥间作种植,即同一生长期内,在同一块土地上隔行种植两种高矮不同的作物关于这些措施,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 措施②④分别反映了低温和昼夜长短与作物开花的关系B. 措施③⑤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有机物的消耗C. 措施②⑤⑥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作物的光合作用D. 措施①③④的主要目的是降低作物或种子的呼吸作用强度3. 人体内的免疫细胞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重要参与者。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可识别细菌、病毒等入侵机体的病原体②树突状细胞能够处理和呈递抗原,淋巴细胞不能呈递抗原③辅助性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过程而不参与细胞免疫过程④体液免疫可产生记忆B细胞,细胞免疫可产生记忆T细胞⑤某些致病细菌感染人体既可引发体液免疫又可引发细胞免疫A. ①②④B. ①④⑤C. ②③⑤D. ③④⑤4. 为了研究和保护我国东北地区某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哺乳动物资源,研究人员采用红外触发相机自动拍摄技术获得了该保护区内某些野生哺乳动物资源的相应数据,为生态学研究提供了相关依据。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了解保护区内大型野生哺乳动物的物种丰富度B. 与标记重捕法相比,采用该技术进行调查对野生哺乳动物的生活干扰相对较小C. 采用红外触发相机拍摄技术可调查生活在该自然保护区内东北豹的种群密度D. 该技术能调查保护区内东北豹种群中成年个体数量,不能调查幼年个体数量5. 某研究小组从野生型高秆(显性)玉米中获得了2个矮秆突变体,为了研究这2个突变体的基因型,该小组让这2个矮秆突变体(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发现F2中表型及其比例是高秆:矮秆:极矮秆=9:6:1。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含解析版)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含解析版)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分)新冠病毒(SARS﹣CoV﹣2)和肺炎双球菌均可引发肺炎,但二者的结构不同,新冠病毒是一种含有单链RNA的病毒。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被动运输B.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均可利用自身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C.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二者遗传物质所含有的核苷酸是相同的D.新冠病毒或肺炎双球菌的某些蛋白质可作为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2.(6分)当人体的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时,可引起自身免疫病。

下列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A.艾滋病B.类风湿性关节炎C.动物毛屑接触性鼻炎D.抗维生素D佝偻病3.(6分)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观察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时,可以用健那绿染液进行染色B.探究人体红细胞因失水而发生的形态变化时,可用肉眼直接观察C.观察细胞中RNA和DNA的分布时,可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染色D.用细胞融合的方法探究细胞膜流动性时,可用荧光染料标记膜蛋白4.(6分)关于高等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组的叙述,错误的是()A.二倍体植物的配子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B.每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C.每个染色体组中都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D.每个染色体组中各染色体DNA的碱基序列不同5.(6分)取某植物的成熟叶片,用打孔器获取叶圆片,等分成两份,分别放入浓度(单位为g/mL)相同的甲糖溶液和乙糖溶液中,得到甲、乙两个实验组(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乙糖的2倍)。

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检测甲、乙两组的溶液浓度,发现甲组中甲糖溶液浓度升高。

在此期间叶细胞和溶液之间没有溶质交换。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组叶细胞吸收了甲糖溶液中的水使甲糖溶液浓度升高B.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不变,则乙组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为零C.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降低,则乙组叶肉细胞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D.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升高,则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乙组大于甲组6.(6分)河水携带泥沙流入大海时,泥沙会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含答案)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含答案)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分)新冠病毒(SARS﹣CoV﹣2)和肺炎双球菌均可引发肺炎,但二者的结构不同,新冠病毒是一种含有单链RNA的病毒。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被动运输B.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均可利用自身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C.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二者遗传物质所含有的核苷酸是相同的D.新冠病毒或肺炎双球菌的某些蛋白质可作为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2.(6分)当人体的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时,可引起自身免疫病。

下列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A.艾滋病B.类风湿性关节炎C.动物毛屑接触性鼻炎D.抗维生素D佝偻病3.(6分)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观察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时,可以用健那绿染液进行染色B.探究人体红细胞因失水而发生的形态变化时,可用肉眼直接观察C.观察细胞中RNA和DNA的分布时,可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染色D.用细胞融合的方法探究细胞膜流动性时,可用荧光染料标记膜蛋白4.(6分)关于高等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组的叙述,错误的是()A.二倍体植物的配子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B.每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C.每个染色体组中都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D.每个染色体组中各染色体DNA的碱基序列不同5.(6分)取某植物的成熟叶片,用打孔器获取叶圆片,等分成两份,分别放入浓度(单位为g/mL)相同的甲糖溶液和乙糖溶液中,得到甲、乙两个实验组(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乙糖的2倍)。

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检测甲、乙两组的溶液浓度,发现甲组中甲糖溶液浓度升高。

在此期间叶细胞和溶液之间没有溶质交换。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组叶细胞吸收了甲糖溶液中的水使甲糖溶液浓度升高B.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不变,则乙组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为零C.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降低,则乙组叶肉细胞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D.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升高,则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乙组大于甲组6.(6分)河水携带泥沙流入大海时,泥沙会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分)新冠肺炎疫情警示人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公共卫生安全意识。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戴口罩可以减少病原微生物通过飞沫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B.病毒能够在餐具上增殖,用食盐溶液浸泡餐具可以阻止病毒增殖C.高温可破坏病原体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煮沸处理餐具可杀死病原体D.生活中接触的物体表面可能存在病原微生物,勤洗手可降低感染风险2.(6分)种子贮藏中需要控制呼吸作用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若作物种子呼吸作用所利用的物质是淀粉分解产生的葡萄糖,下列关于种子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产生的CO2与乙醇的分子数相等,则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B.若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与释放CO2的相等C.若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且产物是乳酸,则无O2吸收也无CO2释放D.若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比释放CO2的多3.(6分)某研究人员以小鼠为材料进行了与甲状腺相关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切除小鼠垂体,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机体产热减少B.给切除垂体的幼年小鼠注射垂体提取液后,其耗氧量会增加C.给成年小鼠注射甲状腺激素后,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增强D.给切除垂体的小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其代谢可恢复正常4.(6分)为达到实验目的,需要选用合适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

下列实验目的与实验材料的对应,不合理的是()实验材料实验目的A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B蝗虫的精巢细胞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C哺乳动物的红细胞观察细胞的吸水和失水D人口腔上皮细胞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A.A B.B C.C D.D5.(6分)已知果蝇的长翅和截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多只长翅果蝇进行单对交配(每个瓶中有1只雌果蝇和1只雄果蝇),子代果蝇中长翅:截翅=3:1.据此无法判断的是()A.长翅是显性性状还是隐性性状B.亲代雌蝇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C.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D.该等位基因在雌蝇体细胞中是否成对存在6.(6分)土壤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

新课标生物高考试题及答案

新课标生物高考试题及答案

新课标生物高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A.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B. 线粒体是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C.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D. 细胞壁是细胞内的结构答案:D2. 以下哪种物质不属于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A. 葡萄糖B. 脂肪酸C. 蛋白质D. 核酸答案:D3.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是:A. 复制加倍,均分B. 复制加倍,不均分C. 不复制,均分D. 不复制,不均分答案:A二、填空题4. 光合作用中,光能被转化为______能,储存在制造的______中。

答案:化学,有机物5. 细胞呼吸过程中,有机物被分解,释放出______能,供细胞利用。

答案:化学6.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控制物质的进出,具有______的选择透过性。

答案:选择性三、简答题7. 描述细胞分化的过程及其意义。

答案: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细胞分化的意义在于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提高了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8. 解释基因突变的概念及其对生物进化的影响。

答案: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突然的、可遗传的改变。

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它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多样性,使得种群能够适应环境变化,从而推动物种的进化。

四、实验题9. 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

答案:实验步骤如下:(1)准备两株生长状况相同的植物,分别标记为A和B。

(2)将植物A置于光照条件下,植物B置于黑暗环境中。

(3)在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两株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物。

(4)比较两株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物,得出结论。

10. 描述如何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答案:实验步骤如下:(1)选取正在有丝分裂的细胞样本。

(2)将样本固定在载玻片上,并进行染色处理。

(3)将载玻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调整焦距,直至清晰观察到细胞。

(4)观察细胞核的变化,记录染色体的行为,从而了解有丝分裂的过程。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ⅲ)(含解析版)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ⅲ)(含解析版)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Ⅲ)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分)关于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及其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也可以从RNA流向蛋白质B.细胞中以DNA的一条单链为模板转录出的RNA均可编码多肽C.细胞中DNA分子的碱基总数与所有基因的碱基数之和不相等D.染色体DNA分子中的一条单链可以转录出不同的RNA分子2.(6分)取燕麦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三组,第1组置于一定浓度的蔗糖(Suc)溶液中(蔗糖能进入胚芽鞘细胞),第2组置于适宜浓度的生长素(IAA)溶液中,第3组置于IAA+Suc溶液中,一定时间内测定胚芽鞘长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用KCl代替蔗糖进行上述实验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KCl可进入胚芽鞘细胞中调节细胞的渗透压B.胚芽鞘伸长生长过程中,伴随细胞对水分的吸收C.本实验中Suc是作为能源物质来提高IAA作用效果的D.IAA促进胚芽鞘伸长的效果可因加入Suc或KCl而提高3.(6分)细胞内有些tRNA分子的反密码子中含有稀有碱基次黄嘌呤(I)。

含有I的反密码子在与mRNA中的密码子互补配对时,存在如图所示的配对方式(Gly表示甘氨酸)。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种反密码子可以识别不同的密码子B.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碱基之间通过氢键结合C.tRNA分子由两条链组成,mRNA分子由单链组成D.mRNA中的碱基改变不一定造成所编码氨基酸的改变4.(6分)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合理的是()A.若病原体不具有细胞结构,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B.病原体裂解后再注射到人体,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C.病原体表面若不存在蛋白质分子,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D.病原体经吞噬细胞处理后暴露出的抗原可使人体产生抗体5.(6分)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

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和答案解析(新课标ⅲ)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和答案解析(新课标ⅲ)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ⅲ)1. 关于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及其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 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也可以从RNA流向蛋白质B. 细胞中以DNA的一条单链为模板转录出的RNA均可编码多肽C. 细胞中DNA分子的碱基总数与所有基因的碱基数之和不相等D. 染色体DNA分子中的一条单链可以转录出不同的RNA分子2. 取燕麦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三组,第1组置于一定浓度的蔗糖(Suc)溶液中(蔗糖能进入胚芽鞘细胞),第2组置于适宜浓度的生长素(IAA)溶液中,第3组置于IAA+Suc溶液中,一定时间内测定胚芽鞘长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用KCl代替蔗糖进行上述实验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 KCl可进入胚芽鞘细胞中调节细胞的渗透压B. 胚芽鞘伸长生长过程中,伴随细胞对水分的吸收C. 本实验中Suc是作为能源物质来提高IAA作用效果的D. IAA促进胚芽鞘伸长的效果可因加入Suc或KCl而提高3. 细胞内有些tRNA分子的反密码子中含有稀有碱基次黄嘌呤(I)。

含有I的反密码子在与mRNA中的密码子互补配对时,存在如图所示的配对方式(Gly表示甘氨酸)。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一种反密码子可以识别不同的密码子B. 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碱基之间通过氢键结合C. tRNA分子由两条链组成,mRNA分子由单链组成D. mRNA中的碱基改变不一定造成所编码氨基酸的改变4. 下列有关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合理的是()A. 若病原体不具有细胞结构,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B. 病原体裂解后再注射到人体,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C. 病原体表面若不存在蛋白质分子,就不会使人体产生抗体D. 病原体经吞噬细胞处理后暴露出的抗原可使人体产生抗体5. 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

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

下列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 新冠病毒含有核酸和蛋白质,通过核酸检测可排查新冠病毒感染者B. 教室经常开窗通风可以促进空气流动,降低室内病原微生物的密度C. 通常新冠肺炎患者的症状之一是发烧,因此可以通过体温测量初步排查D. 每天适量饮酒可以预防新冠肺炎,因为酒精可以使细胞内的病毒蛋白变性6.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和氮循环等过程。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含答案解析)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含答案解析)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新冠病毒(SARS-CoV-2)和肺炎双球菌均可引发肺炎,但二者的结构不同,新冠病毒是一种含有单链RNA的病毒。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被动运输B.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均可利用自身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C.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二者遗传物质所含有的核苷酸是相同的D.新冠病毒或肺炎双球菌的某些蛋白质可作为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2.当人体的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时,可引起自身免疫病。

下列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A.艾滋病B.类风湿性关节炎C.动物毛屑接触性鼻炎D.抗维生素D佝偻病3.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观察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时,可以用健那绿染液进行染色B.探究人体红细胞因失水而发生的形态变化时,可用肉眼直接观察C.观察细胞中RNA和DNA的分布时,可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染色D.用细胞融合的方法探究细胞膜流动性时,可用荧光染料标记膜蛋白4.关于高等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组的叙述,错误的是()A.二倍体植物的配子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B.每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C.每个染色体组中都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D.每个染色体组中各染色体DNA的碱基序列不同5.取某植物的成熟叶片,用打孔器获取叶圆片,等分成两份,分别放入浓度(单位为g/mL)相同的甲糖溶液和乙糖溶液中,得到甲、乙两个实验组(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乙糖的2倍)。

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检测甲、乙两组的溶液浓度,发现甲组中甲糖溶液浓度升高。

在此期间叶细胞和溶液之间没有溶质交换。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组叶细胞吸收了甲糖溶液中的水使甲糖溶液浓度升高B.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不变,则乙组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为零C.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降低,则乙组叶肉细胞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D.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升高,则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乙组大于甲组6.河水携带泥沙流入大海时,泥沙会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

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含解析版)

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含解析版)

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6分)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病毒是一类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B.蓝藻细胞具有细胞核且DNA分子呈环状C.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相同D.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都具有流动性2.(6分)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C.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D.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3.(6分)若要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到质壁分离、RNA和脂肪,下列四组材料中应选择的一组是()A.水稻胚乳和花生子叶B.天竺葵叶和水稻胚乳C.紫色洋葱和花生子叶D.天竺葵叶和紫色洋葱4.(6分)水中氧含量随水温的升高而下降.生活在寒温带湖泊中的某动物,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与其生活的水温有关.如图中能正确表示一定温度范围内该动物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随水温变化趋势的曲线是()A.甲B.乙C.丙D.丁5.(6分)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S的Na+溶液,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A.静息电位值减小B.静息电位值增大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6.(6分)在白花豌豆品种栽培园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红花的豌豆植株,推测该红花表现型的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为了确定该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中()A.花色基因的碱基组成B.花色基因的DNA序列C.细胞的DNA含量D.细胞的RNA含量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题~第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7.(9分)将同种大鼠分为A、B两组,A组大鼠除去淋巴细胞后,产生抗体的能力丧失:从B组大鼠中获得淋巴细胞并转移到A组大鼠后,发现A组大鼠能够重新获得产生抗体的能力。

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全国卷ⅰ)(含解析版)

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全国卷ⅰ)(含解析版)

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全国卷Ⅰ)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单基因突变可以导致遗传病B.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可以导致遗传病C.近亲婚配可增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风险D.环境因素对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无影响2.如图所示是某种微生物体内某一物质代谢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酶活性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丁物质既是酶③催化生成的产物,又是酶③的反馈抑制物B.戊物质通过与酶④结合导致酶④结构变化而使其活性下降C.当丁物质和戊物质中任意一种过量时,酶①的活性都将受到抑制D.若此代谢途径的终产物不断排出菌体外,则可消除丙物质对酶①的抑制作用3.下列关于通过发酵工程生产谷氨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发酵时需要不断通入无菌空气,否则会积累乳酸B.发酵时常采用的培养基为液体天然培养基C.从自然界分离的野生型菌株可直接用于生产D.当菌体生长进入稳定期时,补充营养物可提高谷氨酸产量4.下列关于体细胞杂交或植物细胞质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A.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克服生殖隔离的限制,培育远缘杂种B.不同种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属于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C.两个不同品种的紫茉莉杂交,正交、反交所得F1的表现型一致D.两个不同品种的紫茉莉杂交,F1的遗传物质来自母本的多于来自父本的5.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纯合的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的F2植珠都能成活,在F2植株开花前,拔掉所有的有芒植株,并对剩余植株套袋.假定剩余的每株F2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定律.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感病植株的比例为()A.B.C.D.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满分42分)6.(10分)桃果实成熟后,如果软化快,耐贮运性就会差。

如图表示常温下A、B两个品种桃果实成熟后硬度等变化的实验结果。

高考新课标Ⅱ卷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解析版)

高考新课标Ⅱ卷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解析版)

一、选择题1.已知某种细胞有4 条染色体,且两平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某同学用表示图表示这类细胞在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细胞。

此中表示错误的选项是【答案】 D【考点定位】减数分裂不一样期间细胞的特色图像【名师点睛】解题重点是明确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及减数分裂各个期间的特色,特别是对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自由组合定律实质的理解、平等位基因观点的正确掌握。

2.在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 T 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下与该噬菌体有关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 T 2噬菌体也能够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B .T 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能够合成mRNA 和蛋白质C.培育基中的32P经宿主摄入后可出此刻T2噬菌体的核酸中D.人类免疫缺点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种类和增殖过程同样【答案】 C【分析】 T2噬菌体是一种特意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只好在大肠杆菌中复制和增殖, A 错误; T2噬菌体病毒要借助宿主细胞合成mRNA 和蛋白质, B 错误;用含有32P 培育基培育大肠杆菌,再用含32P 标志的大肠杆菌培育T2噬菌体,能将 T 2噬菌体的 DNA标志上32P,即培育基中的32P 经宿主摄入后可出此刻 T 2噬菌体的核酸中, C 正确;人体免疫缺点病毒为HIV ,它的遗传物质是RNA , 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DNA , D 错误。

【考点定位】病毒的遗传物质、生活方式、增殖过程以及其分类【名师点睛】解题重点是理解并掌握赫尔希和蔡斯获取32P 标志的 T2噬菌体的方法。

此题比较简单。

3.以下对于生物体中酶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加DNA 合成的酶B.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C.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积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响最适温度和保留温度是37 ℃【答案】 C【考点定位】酶【名师点睛】解题重点是对盐析的理解,盐析一般是指溶液中加入无机盐类而使某种物质溶解度降低而析出的过程,原理是物质在不一样浓度的盐溶液中溶解度不一样。

新高考1卷生物试题及答案

新高考1卷生物试题及答案

新高考1卷生物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A.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B.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C. 线粒体是细胞内的“能量工厂”D. 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答案:无错误选项2.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在于:A. 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B. 动物细胞有中心体,植物细胞没有C. 植物细胞有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3. 下列关于DNA复制的描述,正确的是:A. DNA复制是半保留性的B. DNA复制需要DNA聚合酶C. DNA复制是双向的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4.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在______期加倍,而在______期减半。

答案:有丝分裂的前期加倍,末期减半5. 光合作用中,光能被______色素吸收,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______中。

答案:叶绿素,有机物三、简答题6. 请简述孟德尔遗传定律中的分离定律和组合定律。

答案:分离定律指的是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杂合子的两个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会分离,每个配子只含有一个等位基因。

组合定律则是指不同性状的基因在形成配子时是独立分配的,即一个性状的基因型不影响其他性状的基因型。

7. 描述细胞呼吸的过程及其能量转换。

答案:细胞呼吸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气存在的条件下被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

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电子传递链。

在这一过程中,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被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供细胞其他活动使用。

四、实验题8. 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答案:实验设计可以包括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给予光照,实验组遮光。

观察两组植物的生长情况和叶绿素含量,预期结果是对照组植物生长良好,叶绿素含量高,而实验组植物生长缓慢,叶绿素含量低。

结束语本次生物试题涵盖了细胞结构、遗传学、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等基础知识点,旨在考察学生对生物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希望同学们通过本次考试,能够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生物新课标试题及答案高考

生物新课标试题及答案高考

生物新课标试题及答案高考一、选择题1.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细胞的基本结构?A. 细胞壁B. 细胞膜C. 细胞核D. 线粒体答案:A2. 下列关于DNA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 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B. DNA分子由四种碱基组成C. DNA分子是单链结构D. DNA复制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答案:C3. 光合作用是植物进行能量转换的过程,以下哪个阶段不参与光合作用?A. 光反应B. 暗反应C. 呼吸作用D. 光合磷酸化答案:C4. 以下哪个选项是生物进化的证据?A. 化石记录B. 物种分布C. 基因突变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5. 人类遗传病中,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疾病是:A. 唐氏综合症B. 镰状细胞性贫血C. 马凡氏综合症D. 血友病答案:C二、填空题6. 细胞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分解成______和______。

答案:二氧化碳,水7.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进化的驱动力是______。

答案:生存竞争8. 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和______。

答案:动植物病毒9. 人体的免疫系统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______免疫。

答案:特异性10. 植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______生殖。

答案:无性三、简答题11. 请简述细胞周期的四个阶段及其主要特点。

答案:细胞周期包括G1期、S期、G2期和M期。

G1期是细胞生长和准备DNA复制的阶段;S期是DNA复制的阶段;G2期是细胞继续生长并准备进行细胞分裂的阶段;M期是细胞分裂的阶段。

12. 描述基因突变对生物进化的影响。

答案: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它可以产生新的遗传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

有利的突变可能增加生物的生存和繁殖能力,从而在种群中积累并传递给后代,推动物种适应环境变化。

四、论述题13. 论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和限制因素。

答案: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从生产者到消费者,再到分解者,逐级递减。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附答案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附答案
2020 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
题号 得分




总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36.0 分)
1. 新冠肺炎疫情警示人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公共卫生安全意识。下列相关 叙述错误的是()
A. 戴口罩可以减少病原微生物通过飞沫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B. 病毒能够在餐具上增殖,用食盐溶液浸泡餐具可以阻止病毒增殖 C. 高温可破坏病原体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煮沸处理餐具可杀死病原体 D. 生活中接触的物体表面可能存在病原微生物,勤洗手可降低感染风险
(2)在诱变育种过程中,通过诱变获得的新性状一般不能稳定遗传,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若要使诱变获得的性状能够稳定遗传,需要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_____。
三、识图作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20.0 分)
10. [生物——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
某种物质 S(一种含有 C、H、N 的有机物)难以降解,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只有 某些细菌能降解 S。研究人员按照下图所示流程从淤泥中分离得到能高效降解 S 的 细菌菌株。实验过程中需要甲、乙两种培养基,甲的组分为无机盐、水和 S,乙的 组分为无机盐、水、S 和 Y。
作物
A
B
C
D
株高/cm
170
65
59
165
光饱和点/μmol·m-2·s-1 1 200
1 180
560
623
9. 遗传学理论可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实践。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在不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情况下, 产生基因重新组合的途径有两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 某研究人员以小鼠为材料进行了与甲状腺相关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全国新课标卷生物含答案部分有解析

全国新课标卷生物含答案部分有解析

202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生物局部一、单项选择题:每题6分。

1.将三组生理状态相通的某种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一样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下,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

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以下分析正确的选项是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2.端粒酶由RNA与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子上,以自身的RNA 为模板合成端粒子DNA的一条链。

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含有端粒B.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C.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D.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长B. 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4.以下有关生态系统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5.以下与病原体有关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C. 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瘤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6.以下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共129分〕与选考题两局部。

第22题~第32 题为题,每个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40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29.〔9分〕某基因的反义基因可抑制该基因的表达。

为研究番茄的X基因与Y基因对其果实成熟的影响,某研究小组以番茄的非转基因植株〔A组,及对照组〕、反义X基因的转基因植株〔B组〕与反义Y基因的转基因植株〔C组〕为材料进展试验,在番茄植株长出果实后的不同天数〔d〕,分别检测各组果实的乙烯释放量〔果实中乙烯含量越高,乙烯的释放量就越大〕,结果如下表:答复以下问题:〔1〕假设在B组果实中没有检测到X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在C组果实中没有检测到Y基因表达的蛋白质。

可推测,A组果实中与乙烯含量有关的基因有____________,B组果实中与乙烯含量有关的基因有____________。

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附答案解析

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附答案解析

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大豆油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熔点较低,室温时呈液态B.大豆的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可在人体内分解产生能量C.大豆中的蛋白质含有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D.大豆中的脂肪和磷脂均含有碳、氢、氧、磷4种元素2.干旱缺水条件下,植物可通过减小气孔开度减少水分散失。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叶片萎蔫时叶片中脱落酸的含量会降低B.干旱缺水时进入叶肉细胞的CO2会减少C.植物细胞失水时胞内结合水与自由水比值增大D.干旱缺水不利于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3.人体消化道内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受神经和体液调节。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进食后若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可抑制消化液分泌B.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的建立需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C.胃液中的盐酸能为胃蛋白酶提供适宜的pH环境D.小肠上皮细胞通过转运蛋白吸收肠腔中的氨基酸4.采用稻田养蟹的生态农业模式既可提高水稻产量又可收获螃蟹。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模式中水稻属于第一营养级B.该模式中水稻和螃蟹处于相同生态位C.该模式可促进水稻对二氧化碳的吸收D.该模式中碳循环在无机环境和生物间进行5.某种二倍体植物的P1和P2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对个体的DNA进行PCR检测,产物的电泳结果如图所示,其中①~⑧为部分F2个体,上部2条带是一对等位基因的扩增产物,下部2条带是另一对等位基因的扩增产物,这2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②个体均为杂合体,F2中③所占的比例大于⑤B.还有一种F2个体的PCR产物电泳结果有3条带C.③和⑦杂交子代的PCR产物电泳结果与②⑧电泳结果相同D.①自交子代的PCR产物电泳结果与④电泳结果相同的占126.用一定量的液体培养基培养某种细菌,活细菌数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其中Ⅰ~Ⅰ表示细菌种群增长的4个时期。

年高考新课标全国2卷生物试题及答案

年高考新课标全国2卷生物试题及答案

年高考新课标全国2卷生物试题及答案年高考新课标全国2卷生物试题及答案年高考新课标全国2卷生物试题及答案1.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B.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C.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D.哺乳动物的细胞可以合成蔗糖,也可以合成乳糖[答案]D2.同一动物个体的神经细胞与肌细胞在功能上是不同的,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二者所处的细胞周期不同 B.二者合成的特定蛋白不同C.二者所含有的基因组不同 D.二者核DNA的复制方式不同[答案]B3.关于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答案]A4.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

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C.a组细胞放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mol﹒L-1之间[答案]D5.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核中发生的转录过程有RNA聚合酶的参与B.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DNA的复制C.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磷酸和核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D.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答案]C6.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磷酸是光反应中合成ATP所需的反应物B.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参与C.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的能量由乳酸分解提供D.病毒核酸的复制需要宿主细胞的呼吸作用提供能量[答案]C29.(10分)某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高考新课标卷生物答案与解析

高考新课标卷生物答案与解析

2021 高考新课标1卷理综---生物局部一、选择题1. 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 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一样B. 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C. 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D. 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与线粒体中的DNA上【答案】D【解析】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无线粒体。

【点评】题目简单。

此题目考察了物质的元素组成,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tRNA与细菌的构造。

题目考察偏重于根底知识,选项错误很明显,考生可以轻易将其解决。

2. 以下关于植物生长素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 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B. 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展非极性运输C. 幼嫩细胞与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一样D. 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答案】C【解析】幼嫩细胞相对于成熟细胞对生长素更敏感,所以C项错误。

生长素的前体物质为色氨酸,运输方式有非极性运输与极性运输,生长素能影响乙烯的合成。

【点评】题目简单。

此题目考察了必修二中植物生长素的相关知识,错误选项明显,考生可以轻易识别。

3. 某同学给安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 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 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C. 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 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答案】A【解析】生理盐水与细胞外液等渗,静脉注射后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接着进入组织细胞内。

细胞外液中的钠离子比细胞内液中的多。

【点评】题目简单。

此题考察了必修三中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

题目难度不大,根据内环境成分间渗透的方向考生可以轻易得出答案。

4. 以下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一样B. 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构造复杂C. 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 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答案】D【解析】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的群落丰富度不同,灌木阶段丰富度大,群落空间构造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更强且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形成创造了适宜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1.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培养瓶中气体温度(℃)离子相对吸收量(%)空气17 100氮气17 10空气 3 28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答案】A2.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含有端粒B.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C.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D.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长【答案】C【解析】端粒存在于真核生物染色体的末端,是由DNA序列及其相关的蛋白质所组成的复合体,A错误。

由“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可知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逆转录酶;B错误。

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短;D错误。

3.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B.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D.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答案】B【解析】抗体、分泌蛋白均为大分子物质,出细胞方式为胞吐;mRNA通过核孔从细胞核到细胞质中,不是胞吐作用;突触前膜通过胞吐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综上分析符合题意的为B选项。

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A正确。

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能量的输入= 输出(散失);B错误。

5.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1)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2)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3)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4)人体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答案】D6.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B.该病是由于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加造成的C.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加造成的D.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答案】A【解析】人类猫叫综合征是人类的第5号染色体片段缺失导致;A正确。

29.(12分)某基因的反义基因可抑制该基因的表达。

为研究番茄中的X基因和Y基因对其果实成熟的影响,某研究小组以番茄的非转基因植株(A组,即对照组)、反义X基因的转基因植株(B组)和反义Y基因的转基因植株(C组)为材料进行实验。

在番茄植株长出果实后的不同天数(d),分别检测各组果实的乙烯释放量(果实中乙烯含量越高,乙烯的释放量就越大),结果如下表:组别乙烯释放量(μL.kg-1.h-1)20d 35d 40d 45dA 0 27 17 15B 0 9 5 2C 0 0 0 0回答下列问题:(1)若在B组果实中没有检测到X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在C组果实中没有检测到Y基因表达的蛋白质。

可推测,A组果实中与乙烯含量有关的基因有,B组果实中与乙烯含量有关的基因有。

(2)三组果实中,成熟最早的是组,其原因是。

如果在35天时采摘A组与B组果实,在常温下储存时间较长的应是组。

【答案】(1)X基因、Y基因 (2分) X基因、Y基因和反义X基因(3分)(2)A(2分)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该组乙烯的含量(或释放量)高于其他组(3分,其它合理也给分) B(2分)30.(9分)甲状腺激素是人体中的重要激素。

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通常,新生儿出生后,由于所处环境温度比母体内低,甲状腺激素水平会升高。

在这个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是分级调节,其中由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2)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包括提高的速率,使机体产热增多;影响神经系统的。

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

(3)除了作用于靶细胞外,激素作用方式的特点还有(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1)下丘脑(1分)垂体(1分)(2)细胞代谢(2分)发育和功能(2分)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1分)(3)高效(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解析】(1)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2)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还能促进细胞代谢活动,增加产热。

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几乎全身各处的细胞。

(3)激素作用的特点有: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只能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

31.(8分)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0头。

回答下列问题(1)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

(3)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答案】(1)2.2头/km2(2分) 2头/km2(2分)(2)乙种动物以甲种动物为食,丙种动物数量增加导致乙种动物数量减少,从而导致甲种植物数量增加(3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3)大于(1分)【解析】(1)550头/250km2=2.2头/km2,种群数量达到K/2时,增长速度最快,即:(1000头/2)/250km2=2头/km2;(2)由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分析可知,当丙种动物增多时,捕食的乙种动物增多,导致乙种动物数量下降,乙种动物数量下降,捕食的甲种植物减少,导致甲种植物数量增多。

(3)依据能量传递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可推知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大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32.(10分)等位基因A和a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

假定某女孩的基因型是X A X A或AA,其祖父的基因型是X A Y或Aa,祖母的基因型是X A X a或Aa,外祖父的基因型是X A Y或Aa,外祖母的基因型是X A X a或Aa。

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这对等位基因对于常染色体上,能否确定该女孩的2个显性基因A来自于祖辈4人中的具体哪两个人?为什么?(2)如果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那么可判断该女孩两个X A中的一个必然来自于(填“祖父”或“祖母”),判断依据是;此外,(填“能”或“不能”)确定另一个X A来自于外祖父还是外祖母。

【答案】(1)不能(1分)女孩AA中的一个A必然来自于父亲,但因为祖父和祖母都含有A,故无法确定父传给女儿的A是来自于祖父还是祖母;另一个A必然来自于母亲,也无法确定母亲给女儿的A是来自外祖父还是外祖母。

(3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2)祖母(2分)该女孩的一个X A来自父亲,而父亲的X A来一定来自于祖母(3分)不能(1分)39.【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回答与胡萝卜有关的问题:(1)胡罗卜含有的胡罗卜素中,最主要的是(填“α—胡罗卜素”或“β—胡罗卜素”或“γ—胡罗卜素”),该胡罗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变成两分子,后者缺乏会引起人在弱光下视物不清的病症,该疾病称为,胡罗卜素是(填“挥发性”或“非挥发性”)物质。

(2)工业生产上,用养殖的岩藻作为原料提取胡罗卜素时,(填“需要”或“不需要”)将新鲜的岩藻干燥。

(3)现有乙醇和乙酸乙酯两种溶剂,应选用其中的作为胡罗卜素的萃取剂,不选用另外一种的理由是。

【答案】(1)β—胡罗卜素维生素A 夜盲症非挥发性(每空2分)(2)需要(2分)(3)乙酸乙酯(2分)萃取胡罗卜素的有机溶剂应不与水混溶,而乙醇为水溶性有机溶剂(3分)【解析】(1)胡萝卜中含有的主要是β—胡罗卜素,β—胡罗卜素可在人体内可转变成维生素A。

夜盲症是由于维生素A缺乏导致。

胡罗卜素没有挥发性。

(3)作为萃取胡罗卜素的萃取剂要有较高的沸点、能充分溶解胡罗卜素且与水不混溶。

胡罗卜素虽可溶于乙醇,但乙醇是水溶性有机溶剂,萃取中能与水混溶而影响萃取效果,所以不能用乙醇做萃取剂。

40.【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技术专题】(15分)已知生物体内有一种蛋白质(P),该蛋白质是一种转运蛋白,由305个氨基酸组成。

如果将P分子中158位的丝氨酸变成亮氨酸,240位的谷氨酰胺变成苯丙氨酸,改变后的蛋白质(P1)不但保留P的功能,而且具有了酶的催化活性。

回答下列问题:(1)从上述资料可知,若要改变蛋白质的功能,可以考虑对蛋白质的进行改造。

(2)以P基因序列为基础,获得P1基因的途径有修饰基因或合成基因,所获得的基因表达时是遵循中心法则的,中心法则的全部内容包括的复制;以及遗传信息在不同分子之间的流动,即:。

(3)蛋白质工程也被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其基本途径是从预期蛋白质功能出发,通过和,进而确定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据此获得基因,在经表达、纯化获得蛋白质,之后还需要对蛋白质的生物进行鉴定。

【答案】(1)氨基酸序列(或结构)(1分)(2)P P1DNA和RNADNA→RNA、RNA→DNA、RNA→蛋白质(或转录、逆转录、翻译)(3)设计蛋白质结构推测氨基酸序列功能【解析】(1)由题干信息可知改造蛋白质的功能,可通过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实现。

(2)依据蛋白质工程的定义及题中信息可知获得P1基因的途径有修饰现有(P)基因或合成新(P1)基因。

中心法则的全部内容包括:DNA的复制、RNA的复制、转录、逆转录和翻译。

(3)蛋白质工程的基本途径: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通过蛋白质工程合成的蛋白质还需要进行生物活性的鉴定即功能鉴定,看是否达到人们的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