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严文蕃:大学教育的伪评价问题如何破?-宁宁 (芥末堆)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教育改革取得了巨大成果,但是随着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评价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它对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评价存在着一些问题,受到了学术界、社会界以及相关部门的广泛关注。
首先,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评价的内容与指标比较笼统。
虽然学术界和社会界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有较为细致的分析,但是到了素质教育评价,比较笼统,没有明确的指标,也没有对评价结果的明确要求。
其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评价的实施机制存在问题。
目前,在我国境内,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评价缺乏统一的指导,缺乏一个完整的实施机制,大学教务处仅定义了一些文化素质考试,但是对于学生是如何发挥自身潜能发挥出真正的文化素质,作出更细致的指标考核,以及如何评估实际水平,仍然缺乏友好的实施机制。
此外,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评价的考核方式不够灵活。
大学生应该是承担社会责任的社会公民,具备识别、把握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但是目前,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评价中,考核方式比较死板,以传统笔试来考核学生,无法真正发挥出学生独有的潜能。
针对上述问题,政府及相关部门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评价的水平。
首先,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评价的细化程度。
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评价的细化程度,对评价内容和指标展开细致的分析,能够明确指出要求,使其能够得到真正有效的实施和跟踪。
其次,完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评价的实施机制。
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明确评价标准,建立必要的实施机制,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社会监督和反馈,以确保评价结果能够反映学生实际的文化素质水平。
同时,完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评价的考核形式。
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鼓励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确保学生能够发挥出真正的潜能,在考核时,引入多种形式的考核,如口头考核、社会实践等,以确保整个考核过程公正、全面。
社会学案例2
案例六:他者的眼光:龙应台、杨振宁眼中的中国大学和大学生,学生不敢跟教授讨论期末论文成绩,他们认为那样教授会很生气,认为是怀疑他的批判能力,不尊重他的权威。
对于成绩,学生不讨论、不询问,也不争执,否则等于向教授挑战。
这样,当教授即便是做出了极端荒唐的事也不会遭到同学反对,因为学生被灌输了20年“师道尊严”的观念。
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很少得到回应:语言的问题在其次,思想的贫乏才是症结所在。
学生很用功,可是当问到“为什么”时,就瞠目结舌了——不知道,没想过,没有学过,老师没有教过他,课本里没有。
讨论:中国目前的大学教育遇到了什么问题?症结在哪里?如何解决?答:盲目扩招,工厂式教育,大学生如流水线产品,教育质量没有跟上量的发展。
大学的氛围也参合进了更多社会的恶习,学之不学,只走流程!大学教育的体制存在问题。
重拾教育之本,以育人为本,让大学回归学术的园地,精简编制,放缓扩建的步伐,加强师资、底蕴的培育。
官本位!现象;定位错位现象;学术量化考评现象;英语与专业学习的错位现象;研究生教育学店化!现象;大学生考证热!现象;学术行为失范现象;在中学开设大学先修课现象;师资选聘唯文凭化!现象; 填表教授!现象(一)大学德育低效的表现:认知与行为背离改革开放以来,东西方文化常常在大学里发生碰撞,西方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很容易使大学生在思想与行为方面产生迷茫、困惑和疑问,尤其在我国社会分配不公和价值观巨变的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相对性和世俗化。
不少大学生被多种道德观念困扰,在进行道德判断和选择时,容易陷入道德情感困惑和迷茫、道德信念模糊和易变、道德行为多面和叛逆的误区。
一部分大学生的心理与行为出现失衡现象,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潮渐渐地滋生蔓延起来。
从具体的大学德育来说,经过思想品德教育,大学生基本形成了正确的道德认识和道德信仰,也就是说基本上内化为道德信念。
然而在内化为信念的过程中,却在外化为行为时出现了背离现象。
评论性范文(共6篇)
第一,要注重针对性。
对人们普遍关心、迫切需要回答的思想问题,以及两个文明建设中人们迫切需要回答和解决的实际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具体的科学的分析,实事求是地给予说明、回答和指导。
第二,论点要新鲜。
就一篇评论而言,论点是观点。
是灵魂。
论点不新鲜,或者和报纸上发表过的相雷同,读者看了开头就兴味索然,不想看下去了。
第三,论据要有典型性,具有说服力。
评论的论据,就是用来阐明论点的新闻事实和有关材料。
论据,既是论点的依据,又是评论判断和推理的基础,因此,精心挑选作为论据的新闻事实,至关重要。
第四,说理要有深度。
写评论,要在说理上下功夫。
一篇评论,说理有无深度,往往关系到它的成败。
此外,评论写作还要注意写得平易近人,力避老话套话,力求有点文采,使读者爱看。
评论性范文第2篇关于评论,有很多的学生认为评论是文章的一个重要部分,因而不愿意去认真地分析。
因此这种认真的学习态度是不会很好的。
评论是对一位学生的评价和指向,而不是分数的评析,评价不分高低。
评论有时也是一种学习方式。
在评论中,评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在这一方面有学生认为评价是一门必要的学科。
有的学生认为评论是一个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认为评论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不是教师的学习方式。
其实学生评论是一种学习方式。
有的学生认为评论是一种学习方式,学生认为评论是一个学习方式而不是教师学习方式。
有的学生认为评论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不是教师学习方式的改变。
有的学生认为评论是一种学习方式,学生认为评论是一个学习方式而不是教师学习方式的改变。
其实评价的学习方式也很简单,只是教师在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后。
这是一个学习方式的改变。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认认真真地学习。
我们的学习方式都是以学习为主,只有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才能得到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才能得到改变。
怎样写文学评论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对某问题或某事件发表自己意见的文章称为评论。
就内容来说,评论可分成多种。
教育部玩的是虚伪
教育部玩的是虚伪!来看看教育部的新闻发言人的说法:“教育部支持南科大的教改探索,但任何改革首先要坚持依法办学,要遵循国家基本的教育制度,以制度来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好个“依法办学”!——这段话妙就妙在先表示“支持”南科大的教改!既然教育部立法一定要参加高考才能发证,那不改变这些规定的基础上教育部凭什么谈支持南科大的改革?如果教育部真要明确支持南科大,为什么又不能对原来的框框条条作一些修改以示真心支持呢?这边说着支持,那边却又要限制,这是一种支持改革的态度吗?——实在是虚伪得到了家!南科大教改班的学生、老师和家长是值得尊重的,45名学生联名发表声明抵制参加高考,校长和老师明确参不参加高考尊重学生和家长的意愿,而学生家长则是在中国顽固的思维意识下难得的真正有思想的家长——他们明确表示让孩子上教改班就是不看重文凭,明确表示不参加高考!也就是说,南科大教改的学生和他们的老师家长根本就不看重教育部自认为卡住学生脖子的文凭——要不要无所谓!那么,教育部口口声声地“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倒成了一个笑话——人家都不看重你的所谓“权益”了,你还“保障”什么?呵呵!高考的弊端显而易见。
在中国,尽管上上下下几乎一致认为中国的教育是失败的,但对于高考,很多人还是咬死了高考能体现公平等等之类的观点极力去维护这一早已经不能带给教育生机的制度。
其实,高考的弊端显而易见,只是中国人不敢去正视!很多人认为,高考可以改变穷人(特别是山区学生)的孩子的命运,所以是公平的。
但是,在时下的中国,高考恰恰是用一种画饼充饥的办法误导了许许多多的穷人——因为,高考之后,就算成功成为大学生的穷人家的孩子还没有成为人才!高考是一种选拔机制不假,但它选拔的却不是人才,而是准人才!也就是说,高考甚至还不如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因为科举出来的人已经是国家公务员,而高考出来的却还只是学生!如果说一个穷人的孩子通过高考成了大学生,但通过家里节衣缩食地努力学了四年出来还是没找到工作而失业的话,那么,请问高考改变了这孩子的命运了吗?——没有!如今的中国,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比比皆是,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我们为什么还要误导学生们大学生是求生的唯一出路呢?南科大的教改班正是看到了高考的这一弊端,勇敢地走出自主招生,发放国家或者并不承认的“文凭”,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应该说是真正为了学生未来的生存能力和实际水平来考虑的,可这样的举动在时下的中国还是被视为了另类,还是不可避免地受到的打压!教育部是讳疾忌医!其实从务实的角度来看,南科大教改班的学生既然都不看重文凭了,教育部完全可以放他们一马,静下心来看看这些学生将来的成就再来评估改革的成效。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六届年会:聚焦科技发展与教育变革
龙源期刊网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六届年会:聚焦科技发展与教育变革作者:戴晨来源:《留学》2019年第24期2019年12月8日,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六届年会在北京召开。
此次年会由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主办,问向教育科技协办。
年会的主题是科技发展与教育变革,众多国内外教育界专家学者出席并围绕主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沟通和探讨。
曾连续四年被评选为美国最有公众影响力前十名的教育学者、美国堪萨斯大学教育学院基金会杰出教授赵勇,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机器人与未来教育中心主任蒋里,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波士顿分校终身教授、教育领导学系主任严文蕃等来自国际的知名学者在年会上发表了精彩演讲。
年会发布了主题背景研究报告《教育与科技:喜与忧》,并召开一次全体大会和四个分论坛。
全体大会上,各位嘉宾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自己对于科技发展和教育变革方面的观点。
四个分论坛主题分别为“机遇和挑战:科技和教育融合发展”“科技挑战:未来需要什么样的教师?”“未来学校:科技如何改变教育生态”和“科技赋能:如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學生”。
与会者围绕这四个话题开展了交流讨论。
在此次年会上,美国堪萨斯大学教育学院基金会杰出教授赵勇表示,现在全球的教育改革,尤其是西方,过度重视PISA,PISA即为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是一项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统筹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
而在主要的欧美国家,政府在教育上追求人才的同质化和人才培养的同步化。
所谓同质化,是指数学、科学等学科划分的界限较为分明,培养出的人才是单一化的。
同步化是指在一定的年龄,一定要达到什么水平,比如一年级、二年级等年级是按照生物年龄划分的,而不是按照认知年龄、情感年龄确定的。
赵勇说,追求教育的同质化和同步化是近年来西方国家的普遍趋势。
对中国教育问题的三个观察:“均值”与“方差”
对中国教育问题的三个观察:“均值”与“方差”作者:钱颖一来源:《云南教育·视界(综合)》2015年第01期我是一名经济学者,日前是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中国经济40人学术委员会主席,今天有幸成为中国教育30人论坛的成员,非常的荣幸。
有3个原因让我对教育问题有极大的兴趣,一是我的求学经历,二是我的执教经历,由于我没有受过系统学的教育方法,所以不熟悉系统学的教育理论框架,不过我是教育实践者,我想从直观的观察开始,我今天想讲我对中国教育问题的三个观察,非常简单的三个观察。
首先,我觉得我们不能完全地否定中国教育的成绩,凶为中国过去35年经济高速增长,如果教育是完全失败的话,这是没有可能的,肯定成绩是容易的,但是肯定到点子上也不是那么简单。
中国大规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很有成效,使得中国学生在这方面的平均水平比较高。
用统计学的语言就叫作均值较高,意思是平均水平较高,我这是指同一年龄段,同一学术学习阶段横向比较而言,包括小学、中学,甚至是大学。
我觉得这是中国教育的一个重要优势,是其他发展中国家,甚至是一些发达国家都望尘莫及的。
从PISA国际学生测评项日中上海学生的表现,在三个科目,阅读、数学、自然科学中名列前茅中就可见一斑。
但这不代表中国学生的平均水平,据说农民工子女比美国中产阶级子女,艺术院校的学生数学水平比美国都要强。
我们是如何做到的呢?政府和民间对教育的投入,中国传统文化对教育的重视,中国学生在学业上花的时间很多都是原凶,研究基础学家的教育,通常的变量是教师是否准时上课,学生是否有课本等十分初级的要求。
虽然中国的基础教育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是教师的敬业程度非常令人钦佩,即使是高等教育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方面,按平均水平看,都是可圈可点的。
这种教育优势对推动中国经济在低收入发展阶段的增长非常重要,凶为适合了模仿和改进的这种追赶作用,特别是在与开放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开放让我们看到了先进,加上我们的毕业生基础知识扎实,模仿能力强,当然挣钱的动机也很强,员T队伍整齐就有了很强的执行力,就追赶上来了。
中国教育弊病在于选拔而非培养人才
中国教育弊病在于选拔而非培养人才朱清时是一位走在中国教育改革最前沿的教育家,他被誉为“中国高校改革第一人”,曾经在中国两所顶尖大学里大刀破斧地改革。
他是中国科技大学在任时间最长和最有影响力的校长之一,也是南方科技大学这所被看作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田学校的创始校长。
他相信,中国要复兴,最重要的是教育一定要复兴。
1.把培养人才和选拔人才两者分开“教育规律”是朱清时最高频提起的几个词之一。
朱清时一直强调,教育改革不能一味只谈创新,其实很重要的是抱着谦卑之心去尊重和敬畏简单的教育规律,实事求是地去看待改革这个问题。
他说教育改革很简单,没有什么复杂的大道理,只是要尊重一些最基本的原则。
他在中科大做的,就是找到一群好老师,让学生和老师能够充分交流,不搞形式主义,注重做学问。
在全国高校并校扩招、建新园区、产业化的风潮中,朱清时坚持不扩招、不圈地,尽量努力保证中科大校园能够放下平静的书桌。
他认为,如果扩招,中科大的教育资源就稀释了,质量和数量之间,他认为质量更重要。
谈起他奋斗多年的教育改革,七十多岁的朱清时依旧犀利,对中国教育亟待解决的弊病直言不讳:“中国教育要真的改革,第一是一定要把教育培养人才和教育选拔人才两者分开来,两者会大多数重叠,自然重叠没有关系,但是不要让它成为必要条件。
”朱清时解释说,“选拔人才”意味着一个人的地位、财富等由此而来,国家的资源分配、职务分配是靠教育,一个人考上好大学首先不是意味着他能学到知识,而是意味着他又升了一个新台阶。
在如此功利化的教育思想之下,教育就会演变得畸形了。
2.不要考100分,不以一个标准评价学生另一个朱清时认为中国教育亟待提高的,是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多元化、全方位地考察学生,这也是他后来在南科大坚持自主招生的原因。
2011年,南科大首届教改实验班的45名学生没有通过高考入学,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最大的舆论反响就是很多人觉得这是否定高考,而高考被认为是最公平的制度,也是普通学生改变命运的唯一手段。
11人“自毁式举报”,学阀垮了
11人“自毁式举报”,学阀垮了作者:来源:《世纪人物》2024年第02期这是一场被誉为“举全师门之力”进行的举报。
1月16日,一份落款为“华中某业大学动物Y系黄某若教授课题组硕士、博士研究生集体”的举报材料在互联网疯狂传播。
这份11人共同撰写的举报材料,长达125页。
文章举证了黄某若曾指导的3名博士及13名硕士生的学术论文与学位论文存在数据异常雷同及篡改等学术造假问题。
举报材料还称黄某若本人涉嫌操纵同行评审、论文不当署名、教材编写造假、打压学生等行为。
举报材料里,学生们一边用微信截图和论文比对阐述黄某若及其利益团体学术造假的论点,一边在自白中处处透露着对无法顺利毕业的担忧。
但他们还是这样写道:“总有人要做看起来蠢但正确的事”“6年的时间很有可能就白白浪费了”“只能跟本科阶段在三教四教楼道里背书的自己说声对不起了”这些担忧加重了举报的悲壮色彩,在网友看来学生举报老师的每个字都指向同一个结果:自毁前程。
一时间,“他们赌上了前途,毫无退路”“小镇做题家拼命学习,却发现没有未来”的评论在网络风传。
很快#华中农业大学#便登上了各大社交媒体的热搜。
18日晚,黄某若本人接受上游新闻采访,他坚持自己不存在学术不端。
手底下十几个学生就有11人站出来举报他的唯一理由是:有学生带头,并威胁了其他学生。
但打脸来得异常迅速,1月19日凌晨,华中农业大学官方调查已经出了初步结果。
认定黄某若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即日起停止校内职务和工作。
这11名学生以悲壮的自毁前程的方式,亲手扳倒了矗立在他们面前的学阀。
11位学生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份举报材料从起草到发布一共经历了1个多月的时间,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不希望还有人面临跟他们一样的情况,磨灭掉对科研和学习的热情。
举报材料的开头,学生们配了3张 2022 年之前课题组的实验室照片称:这个约 20 平方米的房间既是实验室又是自习室,是 20 多名学生学习和工作的主要场所。
说是实验室,却没有独立的实验空间,只有个4平方米的细胞间。
读书交流
“美国最佳教师”: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被教好
“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像魔咒一样 困扰着许多中小学教师。但有“美国最佳教师”之誉的雷夫· 艾斯 奎斯并不认同这一观点。他说:“我不认为我能教好所有的学生。 我们应当努力去教好每个学生,但有些学生是教不好的,就像大夫 拯救不了每个人的生命一样。” 雷夫说:“我的职责是给学生机会,让他们挽救自己的灵魂。” 雷夫的学生们每天都会打棒球。孩子们都知道,如果相互之间不 团结的话,他们就会从场上被替换下来,“坐在一旁看大家很高兴的 玩”。上雷夫的科学课,所有的学生也都知道,如果有人只用实验器材 玩耍的话,“他会被要求站到10英尺之外看其他的同学快乐地做实验”。 一些参观者看到这种情况后,对雷夫说:如果学生耽误了这些科学 实验的话,他可能就学不到这种技能了。“对,他可能学不到,但是, 那是他自己做出的决定。”雷夫回答说。 这种惩罚的手段很管用,因为学生们不愿意中断他们喜欢的教学活 动。
没有师生的幸福,哪来理想的教育
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较大一部分是因为“以学生为 本”的理念被架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 保证与尊重。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先后出版了两本书: 《学生第二》与《学生第一》,他认为,管理工作中的“学 生第二”、“教师第一”,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校园里的“学 生第一”。
朱永新教授则表示,新教育实验最重要的逻辑起点就 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没有教师的成长和快乐,难有学生的成 长与快乐。在新教育国际论坛上,美国麻州大学严文蕃教授 介绍了一项经典的研究成果: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观察了同 样处于中等发展水平(50%)的学生,遇到不同水平的教师 以后的发展情况,得出的结论是,如果遇到优秀的教师,他 们可以达到优秀(平均90%),遇到平庸的教师则降到较差 (平均37%)。
试论我国当前高等教育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试论我国当前高等教育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作者:王朝阳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8年第05期教育评估是指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受教育者的发展变化及构成其变化的诸种因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1]。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阶段过渡到大众化阶段,学校实行扩招,规模不断扩大。
在学校和学生人数数量增加的同时,为了确保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必然成为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有力工具。
我国自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开展评估的任务以来,高等教育领域开展有计划的教育评估,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时间。
实践证明,通过高等教育评估活动,对提高高等学校的管理、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保证资源的投入;调动高等学校的积极性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高等教育评估具备以下五大功能1.鉴定功能高等教育评估具有鉴定高等教育机构和有关学科专业的办学条件、办学水平、教育质量合格与否、发展程度高低以及办学状态优劣的作用。
鉴定功能主要是通过收集高等教育评估对象的相关信息资料,采用一定的手段进行选择和处理后,将处理结果与有关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以判断评估对象的状况。
2.自省功能在自我评估中,学校、有关部门和教职员工无疑需要根据评估标准与要求,就具体的评估对象和内容,对办学条件、运行情况和教育质量进行全面深刻的反思,总结成绩经验,查找问题不足,分析原因后果,商讨对策措施。
针对评估的结论,学校、有关部门和教职员工还须认真检讨自己对学校办学情况和教育质量的各种认识,在充分研究和慎重讨论的基础上,作出是否认可、接受评估结论的决定。
高等教育评估有助于高等教育行政部门进行自省。
在高等教育评估中,高等教育行政部门常常自觉和不自觉地反思自己的工作与高等教育发展状况之间的关系,并根据高等教育评估所反映的成绩与问题,探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新战略。
3.参谋功能高等教育评估在发挥自省功能的同时,还利用同行专家评议和社会评估等来检讨高等教育发展和高等学校办学的经验与不足,探讨适应各种困难与挑战的政策、战略和措施。
中国高校学术造假问题调研分析
中国高校学术造假问题调研分析中国高校学术造假问题调研分析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竞争常常被当作国家竞争战略的核心构成,重视科学研究,资助科研活动便成为各国中央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
在科研工作中,尤其是在基础科研领域,大学是一支重要力量。
怎样更好地利用大学的研究力量为国家服务,怎样有效地资助大学从事科学研究,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课题。
近年来,虽然科研经费增加迅速,我国大学的科研表现却并不令人满意。
科研论文数量仅次于美国,但重复研究和学术搀假侵蚀着大学的肌体。
20xx年1月9日,国际著名医学期刊、英国《柳叶刀》杂志,发表题为《造假:中国需采取行动》的社论,第一句话就直指最近曝光的中国学术论文造假事件。
原本应该视学术创造为生命的学者,原本最讲究体面和尊严的学者,为什么会置这一切于不顾而去参与学术造假?如果不把学术造假的诱因挖出来,进而采取措施将其根除,那么,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之路将异常艰难。
一、几种主要的学术腐败现象近年来,随着新闻媒体的不断披露,大学学术腐败引发社会对大学学术秩序的广泛关注。
然而,要从根本上消除大学学术腐败,仅有关注是不够的。
目前,我们迫切需要对学术腐败进行整体的现象梳理,分析其制度诱因,分门别类地采取措施。
⒈学术造假。
学术造假是指剽窃、抄袭、占有他人研究成果,或者伪造、修改研究数据的行为。
仅一年,就有西安交大六教授举报该校一名长江学者造假、江西井冈山大学教师钟华和刘涛国际学术期刊造假、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博士论文抄袭等诸多事件被披露。
在这一系列事件面前,人们既感慨于六名老教授的坚持,更震惊于造假还敢申报国家大奖的“勇气”,惊诧于两个年轻学者一年炮制70多篇sci论文的“荒唐”。
12月17日,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沈阳副教授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公布于众,描述了学术造假的整体状况:据估算,论文买卖的销售额高达数亿元。
⒉无偿占有研究生的劳动。
中南大学信息物理工程学院教授陈真诚涉嫌怂恿研究生抄袭他人论文的事件披露后,人们看到了某些导师和研究生之间关系的“冰山一角”。
当代大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当代大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作者:李惠侠,陈坤琳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18期李惠侠,陈坤琳(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江苏南京210000)摘要:高校大学生近来发生的自杀以及投毒事件,凸显了当代大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层面,都存在着学生教育的误区。
对学生的教育只是重视智育的发展,而缺少人格、心理、道德、情感上的发展。
因此,我们对大学生的教育要从学生自身、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出发,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误区;学生自身;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8-0060-03近年来,发生在高校中的学生自杀事件、投毒案件等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震动,引起了家庭、高校以及社会各界的深入思考。
这些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事件,暴露出了大学教育的缺失。
当前重视智力教育而忽视大学生的人格教育、情感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使得大学生处于偏离正常生活轨迹的危险之中。
再者,由于现在独生子女的比例增大,以及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使得很多学生缺乏应有的心理疏导,情绪宣泄,缺乏与人的有效沟通,长此以往,使得他们对待周围的事物表现出偏激的人格倾向和不正常的行为方式。
因此,当前应该从大学生自身问题、学校教育问题以及社会等问题入手,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当代大学生面临的问题(一)自身问题现在独生子女所占的比率越来越大,与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家庭条件相对比较优越,家长对其倾注了更多的爱,寄予更高的期望。
由于这种特殊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方式,使他们除具有当代大学生的共同特点以外,还表现出他们独有的特点,如思想活跃、兴趣爱好广泛、具有音体美等方面的特长和优点。
但不可否认,独生子女大学生同样具有许多不容忽视的缺点:①生活方面独立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差;②性格方面不善与人合作,集体意识淡薄。
我国高校智库评价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高校智库评价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智库作为高校社会服务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国家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学术声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高校智库在评价体系建设上面临诸多问题,如何评价高校智库的质量和影响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高校智库评价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
一、我国高校智库评价存在的问题1.评价标准不统一目前,我国高校智库评价标准存在着地区差异、学科差异等问题,导致评价结果不具有可比性。
有的地方或学科,重视学术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有的地方或学科则注重智库服务的社会效益,而且评价指标和权重设置也存在巨大差异,甚至有一些地方出现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现象。
评价标准不统一导致了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受到了质疑。
2.智库评价方法滞后当前我国智库评价方法主要还是以传统的学术评价方法为主,忽视了智库的社会服务与影响力。
智库的评价方法应该是多维度、多指标、多角度的,不仅要考虑学术水平和影响因素,更重要的是要考虑智库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力,而这方面的评价方法和体系还比较滞后,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
3.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目前,我国高校智库评价体系较为单一,主要以学术成果、影响因子、科研项目等为主要评价指标,对于智库的社会服务、经济效益、社会声誉等方面较为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
虽然有相关的指标和指导文件,但是实际操作中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二、对策研究1.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为了解决我国高校智库评价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可以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体系。
这一体系应该兼顾不同地区、不同学科的差异性,综合考虑智库的学术成果、社会服务、声誉影响力等多方面因素,建立起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
3.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为了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需要构建起适应我国高校智库发展的科学评价体系。
这一体系应该包括学术水平评价、社会服务评价、经济效益评价、社会影响评价等多个方面的评价,并且要兼顾纵向和横向比较,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对中央校教授评价体系的批评与建议
对中央校教授评价体系的批评与建议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于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讨论变得日益热烈。
中央校教授评价体系作为高校教师评价的主要依据,也成为了广泛争议的焦点。
本文将对中央校教授评价体系进行批评,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促进我国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进一步改善。
首先,中央校教授评价体系在教学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教学是教师工作的核心任务,然而中央校教授评价体系过于注重学术研究成果而忽视了教学质量的评估。
这种评价体系使得教师倾向于将更多精力放在科研上,而忽视了教学的改进和创新。
因此,我们建议在评价体系中增加对教学质量的评估指标,比如学生评价、教学成果等,以全面衡量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
其次,中央校教授评价体系过于强调学术研究成果的数量,忽视了质量的重要性。
当前,某些教师在追求论文发表数量时不得不牺牲研究的深度和质量。
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教育研究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建议评价体系应更加注重对研究项目的支持和鼓励,以及对研究成果的质量评估。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鼓励教授们在研究上追求优质成果。
此外,中央校教授评价体系存在着对社会服务的忽视。
现今社会对高校教师的期望不仅仅局限在学术研究和教学方面,还包括社会服务和社会担当。
然而,现行的评价体系对于教授在社会服务方面的表现评估较少。
我们认为评价体系应该更加强调教授在学术服务、社区服务、企事业单位服务和国家级项目服务等方面的表现,以充分反映教授在服务社会方面的贡献。
最后,中央校教授评价体系在职称评定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职称评定对于教师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的评价体系过于依赖学术研究成果,且升职渠道相对狭窄。
这一现状导致了教师们在职业发展上的困境。
因此,我们建议评价体系应更加注重教师的整体能力和发展潜力,包括教学能力、研究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等综合因素,以促进教师个体的全面成长。
综上所述,对于中央校教授评价体系的批评与建议主要集中在教学、学术研究、社会服务和职称评定等方面。
复旦大学副校长陆昉:内地大学教育存在四大问题
复旦大学副校长陆昉:内地大学教育存在四大问题第一篇:复旦大学副校长陆昉:内地大学教育存在四大问题复旦大学副校长陆昉:内地大学教育存在四大问题复旦大学副校长陆昉认为——大学教育存在“四大问题”教育过于专业化,忽视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动力严重不足,人文精神缺失再过一个月不到,准大学生们就要进入到大学学习,大家可能非常憧憬大学生活,也非常想了解大学的学习和中学有什么不同;我们进大学学什么、为什么学、怎样学?这些问题是即将进入大学的一些学生,也可能是多数高中学生需要了解的。
同样,大家可以一起来进行探讨:中国的高校如何对人才进行培养?大学的使命是把人才培养放第一位的,它关系到我们国家今后的发展和前途。
我想通过介绍大学的“通识教育”,为大家思考这些问题提供一些思路。
大学知识跟不上社会需要什么是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是指不单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教育体系。
它并不是仅传授给你一种知识,而是向学生传递一种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品格、能力和智慧。
为什么要大力提倡通识教育?首先,开展通识教育实际上也是世界各个高校努力建设一流大学的目标所辐射带来的结果。
牛津、剑桥、哈佛这样的世界一流大学,都采用了通识教育的培养模式,在这些学校,通识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一个主体部分,各个学科课程逐渐向科学与人文、专业与通识紧密融合的方向发展。
其次,上世纪90年代后,科技飞速发展,技术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
大学里所学的知识实际上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求。
事实上,现在不少国内外名企在招聘毕业生过程时,已经不看重学生在大学里所学的专业,他们更看重能力与综合素质。
如果你有能力,经过培训以后马上就可以满足职业化的需求。
比如我所指导的研究生,学的是半导体物理,以前去微电子行业发展的比较多;金融危机后,该领域对这类毕业生的需求减少,我的学生就转到其他领域工作,到银行、保险公司总部、证券公司,甚至房地产公司。
大学教育普遍存在4大问题强化的专业教育所带来的一些弊病,这几年越来越凸显,目前在中国大学教育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过分专业化的教育,损伤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等教育腐败正成为世界性难题
高等教育腐败正成为世界性难题
佚名
【期刊名称】《教育情报参考》
【年(卷),期】2005(000)001
【摘要】据墨西哥《每日报》近日报道,道德方面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已成为高等教育所面临的一种史无前例的威胁。
高等教育中客观、公正等优良传统的丧失,可能会使其失去原有的公众支持。
“筐”里的“烂苹果”越来越多,必定殃及整个教育事业。
对高等教育中腐败现象越来越多的报道说明问题的严重性,高校腐败的问题在全世界都已经非常严重。
【总页数】1页(P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521
【相关文献】
1.经合组织-新加坡高等教育论坛:亚洲正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第三极" [J], 王俊
2.从丹麦“零腐败”经验解析中国高等教育腐败的影响因素 [J], 王同彤
3.莫让艺考成为教育腐败“重灾区” [J], 何晨阳
4.高等学校应该真正成为充满活力的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 [J], 李祖培
5.挑战世界性难题,赤泥综合利用有望成为氧化铝下一个利润风口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高校教师评价机制的主要问题和几点建议
我国高校教师评价机制的主要问题和几点建议
左文龙
【期刊名称】《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7(009)003
【摘要】本文重点剖析了目前高校的评价考核机制中制约科技创新的因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改进教师评价体系的建议.
【总页数】3页(P110-112)
【作者】左文龙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成都,61005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7
【相关文献】
1.当前我国高校资助政策体系运行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J], 凌云
2.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政策与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建议 [J], 黄永林;李茂峰
3.浅议当前我国高校排球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革建议 [J], 孙钢
4.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的主要问题及优化建议 [J], 郝颜
5.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的主要问题及优化建议 [J], 郝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探我国高职教育不公问题的解决对策
浅探我国高职教育不公问题的解决对策阮雁春【期刊名称】《扬州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29)002【摘要】In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of China,three factors like social approval bias,lack of funds and errors in self-development lead to the inequ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It is important and meaningful to promote the fairnes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As it is a gradual process to solve the inequity proble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should come up with new self-relief countermeasures,such as inheriting the tradition and reshaping the self-image so as to reduce the social approval bias,innovating the mechanism and increasing income and reducing expenditure so as to ease the inequitable distribution of resources,making clear the positions and running schools with special features so as to alleviate the inequity in the study process.%在转型期,社会认可偏颇、经费来源偏差及院校自身发展偏误给高职教育带来严重不公,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公平的意义显得重大而深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教育的评价有内部评价、外部评价以及第三方评价三种模式,每种模式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波士顿分校终身教授、教育领导系主任严文蕃从科学研究的方法与评价相结合的角度剖析破解之道。
他认为评价的关键是提供证据,而搜集和分析证据的过程就需要借助基础研究,考虑应用需求。
要让评价数据真正在现代化教育治理体系当中起作用,就需要开发新项目,并不断在不同条件下测试。
以下是整理后的演讲实录:
今天的话题是现代教育治理,我自己想说说科学研究和评价在学校治理当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大家知道现在提出了管办评分离,还有第三方评价。
我想从评价角度来看,科研的重要性跟评价怎么做才是合理的。
从评价到底是评什么,评价的目的是什么,然后谁来评,最后怎么评,这几个方面来看,理清一些误解,搞清我们面对什么。
历来我们评价目的有两个争论,到底是外部还是内部,问责还是提高。
(这些)就是平衡问题。
外部问责讲究规律性、控制,内部讲究自我评价与改善。
外部评价重点就是问责,认证是最明显,然后是绩效,也是涉及到进步问题。
内部更注重以学生为主题,更加注重到底以什么来促进学生学习。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严文蕃:大学教育的伪评价问题如何破?
作者:宁宁
2016-12-17 12:29
近三十年来,评价最明显的一个变化,由外部逐渐转向内部,由问责逐渐转向以发展为中心。
谁来评价呢?一种是内部自我评价,是内部专业人员评价,一种是完全由外部评价。
实际上不是简单的内外,内部也是分两种,一种是人员自己评价,一种是外部评价。
三种评价模式的伪评价问题
内部评价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很容易缺少客观性,同时评价人员本身的评价能力往往有问题。
专业人员指的是内部专业人员,比如各个学区、各个教育局有自己的研究院,或者自己的评价中心,他基本上研究方法、评价方法是合格的,但是问题是同一个人。
外部评价在美国的话最常见是由大学、专业评估公司组成。
这些人比较合格,作为局外人的第三方评价。
但是服务费很贵。
在美国外部评价还有一个很大问题,就是假评委、伪评价,伪评价很多都是由外部评价公司出的报告。
这些报告有很多都是存在问题的,主要是利益关系。
一个是政治利益关系,一个是形象利益关系。
可以分析一下,在评价过程当中的利益群体,一个是制定者,一个是执行者,一个是客户,一个是评价者。
制定者有他自己的利益关系,执行者也有它的利害关系,客户也有他利益关系、感兴趣的东西。
第三方评价也有自己的利益关系,关心自己的职业生涯,关心下次是不是还要他评价。
这造成了他不一定按照实际来做的。
基本上按照评价的价值模型。
这三种模型实际上如果按照评价几个群体来看,各个群体有自己趋向的一种评价,喜欢的模式。
通过第三方评价的话,在夹缝当中,很容易出问题。
我们还要注意关于第三方评价不是完全公正,也会出现很多伪评价问题。
评价的关键是提供证据
怎么评?最简单的按照思维模式,任何做的行为就是输入、过程、结果。
细化一下,无论作为项目的干预,输入做什么,找谁做,结果怎么样。
特别是结果短期、中期、长期都有一个价值观暴露在里面,什么数据要,什么数据不要,在这个评价过程当中都有一个筛选过程。
详细一些的话,每个指标体系和变量都可以运用,把前面几个只不过再扩大一下,再放清楚一些。
可以看出来它的结果是,一个好评价不仅包含初期,还有中期、长期。
大学评价当中的一些传统评价完全按照这个模型来做的。
评估一个学校办学,第一个看它的Inputs,就是办学条件的这些变量,评价关心过程变量Processes,就是大学这些过程的一些变量。
最感兴趣的还是出处问题,特别是学生的结果变量。
所以能看到,这样一个线性思维方式。
对于评价的影响,不管哪个,最核心的就是提供证据,不是拍脑袋,证据为主。
什么才是证据?美国21世纪开始特别推崇实验法、科学方法,提出什么算证据,什么算可能是证据,什么算根本没有证据。
按照这几个科学研究方法比较。
对比是否有真正的控制组和实验组,是否是随机,是否是处理一致,是不是能复制。
统计过程当中是不是一个地方做,另外一个地方也是一样的。
教育评价仍然是瞎子摸象
美国21世纪当中特别出了一系列关于研究报告、评价报告提出的改变教育质量的报告,特别提出了质量、教育科研三个基本问题。
主要的问题就是因果关系,出现任何学生的结果,原因是什么,怎么发生的,机制是什么。
所有科
研研究就是这三个问题。
如果拿这个模型来看前面讲的几个模型,也是这样,一个过程问题,一个因果问题。
美国专门建立一个数据库,那就是WWC,国家政府组织的,提出四个标准,作为干预和评价的标准。
实际上可以看到跟实验结果、实验想法、科研办法也是一致性。
关键问题出在什么地方?这个数据库根据上面的标准,对七千多个美国教育干预进行分析,按照这个标准分析,完全符合标准的只有2%,有保留的2%,参加评审不符合标准13%。
实际上70%多统统都是不符合标准。
换句话说,大多数教育干预都是失败的。
我们花了很多钱,做了很多干预,结果花了一百万买回来的结果是“可能”,也有可能“不可能”。
根本问题是交易复杂性使在每个地方看到,这个地方work,换一个地方不work,换另外一个人不work,换另外一个人调整又work。
永远解决不了三个问题,为什么work,什么条件下work,怎么work。
解决不了。
我们想当黑匣子,我们想研究这个黑匣子,想打开黑匣子,做瞎子摸象的事,你摸一把,出一个报告,我摸一把也出一个报告,结果报告对起来全对不起来。
这个过程就是瞎子摸象。
美国学者讲,我们整个做的事情像在黑暗当中跳舞,我们舞者不管是政策制定者也好,政策执行者也好,政策受益者也好,评价者也好,大家都看不见对方,都在黑暗当中舞蹈,动作都是非常复杂,但是都受环境影响,这是我们的现状。
最好的研究方法是借助基础研究,考虑应用需要
怎么改变现状?我们做过什么干预,干预放到数据库,WWC对所有干预进行评分。
所有的干预,不管是“可能”也好,但是出一个干预操作指南,对学校老师非常感兴趣,大家都去下载,差不多一年的下载量16000,大家都想对教育数据库进行改革。
最主要改变状况的办法是研究方法上进行改变。
如果按照我们的框架,研究分两个维度,研究不考虑应用,是不是考虑基本原理,是不是考虑运用。
如果说是单纯基础研究, 只考虑原理,不考虑应用。
如果单纯应用,只考虑应用,不考虑原理。
就是对角线的这两个。
最好的就是右上角的那个。
最差的是没有应用价值,没有应用原理,就是伪科学、伪报告。
我们最希望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做评价当中,借助基础研究,考虑应用需要。
专家队伍分两类,一类在自己圈子里面,自己研究学问,最感兴趣他的学问对未来有什么影响,这批专家对政策影响不大。
希望大学老师投入跟政策、干预、评价有关这方面研究。
任何研究最好要形成一种互相争议,最有典型意义是大学为主两个中心,大家最感兴趣问题是美国特许学校到底好还是不好。
CRPE和NEPC中心,CRPE说特许学校好,另外一个中心NEPC说这个研究方法不对。
美国出一个报告,跟着另外一个报告讲它不好,这样一个氛围出现,进一步推动往前走。
只要行动起来,我们肯定不断地打开黑匣子,只要有行动就要有收获。
最好的行动理论:计划、执行、行动、学习,最好形成一个对干预效果研究的循环。
最好的循环还是要不断地做,开发一个新项目,按照这个循环做,把新项目在不同条件下测试,多变条件下再测试,然后长期做。
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在评价数据当中引起我们的真正现代化教育治理体系的有效作用。
版权声明:
1、本文是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查看相关规范,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