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6.4 去奶奶家教案

合集下载

三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 第六单元《6.4去奶奶家》教学设计 教案

三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 第六单元《6.4去奶奶家》教学设计 教案

《去奶奶家》教学目标:1、结合“去奶奶家”的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利用示意图化繁为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看懂图意,会画线段图,化繁为简分析问题。

教学难点:化繁为简,会利用线段图。

教具准备:多媒体,实物图,彩笔,白纸。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利用多媒体播放《小红帽去奶奶家》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思考,你去奶奶家需要走多远?你多久去奶奶家一次?二、探究新知1、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奶奶的图片,激发学生的思考,对学生进行孝道的教育。

再利用课件展示火车图片,问学生认不认识火车,坐过火车吗?给同学介绍动车和高铁的速度,让同学们感受祖国的飞速发展。

2、说一说课件展示课本58页内容,淘气去奶奶家,需要先乘4时的火车,在新站换车,再乘2时的汽车。

(1)、让学生说一说,你从图和题目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1:淘气去奶奶家坐了两种车,有火车还有汽车。

生2:淘气坐了4个小时的火车,坐了2个小时的汽车。

生3:火车速度快一些,火车每小时走了115千米,汽车每小时45千米。

(2)、出示课本58页内容,3位同学通过画图表示题目的意思,你能看懂吗?让同学之间交流,你能不能看懂,这些图是怎么画的,有什么依据?3、想一想引导学生想一想淘气9:00乘火车出发,2时后火车约行驶到什么位置?在图中标出来。

生:火车走了4小时,那么2个小时应该在火车的那一段。

师:图上火车的轨迹不是直线的怎么办?怎么找出2小时后火车行驶到什么位置呢?生1:用尺子量一量,不是直线的地方,用估计值。

生2:因为火车轨迹不是直线的,可以用绳子测量出火车轨迹的长度,火车一共走了4个小时,那么2个小时,应该在绳子的中间处,再用绳子测量找出火车轨迹中间处。

生3:因为图上火车轨道是均匀的黑白相间的线段,我们可以数一数图上火车轨道的节数,然后取中间节数,就是2小时后火车行驶的位置。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去奶奶家》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去奶奶家》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掌握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运用乘法解决路程问题。
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准确计算。
(二)教学难点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路程、速度和时间的概念以及如何解决路程问题。
让学生说一说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体会。
设计意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助学生梳理知识,加深记忆,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第59页“练一练”第4、5题。
寻找生活中一个与路程、速度和时间有关的问题,记录下来并解答。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和展示情境图,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二)探究新知
认识路程、速度和时间
(1)引导学生看情境图,提问:淘气坐火车行驶了多远?坐汽车行驶了多远?
(2)学生根据图中信息回答,教师板书:火车行驶的路程:115×3 = 345(千米);汽车行驶的路程:45×1 = 45(千米)。
(2)小明步行的速度是每分钟80米,他走了15分钟,走了多少米?
提高练习
(1)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速度是120千米/时,行驶了5小时后,离乙地还有300千米。甲地到乙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2)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相距48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驶8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
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加深对路程、速度和时间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去奶奶家》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去奶奶家》教案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100以内整数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掌握去奶奶家情景中的数学问题,如路程计算、时间计算等。
举例解释:
-在讲解100以内整数加减法时,重点强调加法的“合并”和减法的“分离”概念,确保学生理解运算的本质。
-通过具体的图示和数线,让学生直观感受加减法运算过程中数的变化,强化对运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则的理解。
-以去奶奶家的情景为例,重点讲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并求解。
-在实际情境中,学生可能难以从复杂的情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筛选信息,抓住关键数学元素。
-进位和退位的概念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较为困难,教学中应利用具体的教具或动画演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进位和退位的过程。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去奶奶家》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计算时间或距离的情况?”比如,计算从家里到学校需要多长时间。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100以内整数加减法的奥秘。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让学生在学习100以内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全面提升数学学科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4去奶奶家-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4去奶奶家-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4 去奶奶家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4 去奶奶家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第64页的内容。

这部分主要讲述了在去奶奶家的路上,主人公小明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计算时间、路程和速度等。

通过这些问题,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时间和路程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时间和路程的计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和路程的计算方法,难点是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实际的例子,以及学生们需要用到的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内容是小明去奶奶家的路上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计算时间、路程和速度等。

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对这部分内容产生兴趣。

2. 讲解:然后我会通过PPT展示一些问题和例子,讲解时间和路程的计算方法。

我会让学生们一起回答问题,共同探讨答案。

3. 练习:在讲解完理论知识后,我会给学生一些随堂练习的机会,让他们亲自动手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我会给学生一个小任务,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速度× 时间 = 路程速度÷ 时间 = 路程路程÷ 时间 = 速度路程÷ 速度 = 时间七、作业设计1. 请计算小明去奶奶家的路程,已知他的速度是4千米/小时,路上用了2小时。

答案:8千米2. 请计算小明去奶奶家的时间,已知他的速度是4千米/小时,路程是8千米。

答案:2小时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时间和路程的计算方法,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但在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去奶奶家》(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去奶奶家》(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去奶奶家》(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去奶奶家》是一节三年级上册的数学课,主要内容是直线、线段和角的概念。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直线、线段和角的基本概念,能够正确识别和比较直线、线段和角。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直线、线段和角的特点,能够正确判断直线、线段和角的大小。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直线、线段和角的理解。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直线、线段和角的模型,以及一些实际的例子,如尺子、铅笔等。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在黑板上画出一些直线、线段和角的示意图,并标注出它们的特征。

对于作业设计,我布置了一道题目:用直线、线段和角的知识,画出你去奶奶家的路线图,并标注出直线、线段和角的位置。

答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评分。

在课后反思中,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

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直线、线段和角的概念,并能够正确识别和比较直线、线段和角。

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对直线、线段和角的判断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

对于拓展延伸,我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看看有哪些物品可以用直线、线段和角的知识进行解释。

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让学生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去奶奶家》这节三年级上册的数学课上,我发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和解析的细节。

学生对直线、线段和角的概念的理解和区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对于直线、线段和角的判断还有一定的困难,他们在理解和运用这些概念时存在混淆。

因此,我需要对这个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我向学生解释直线、线段和角的概念。

我告诉他们,直线是无限延伸的,没有起点和终点;线段有两个端点,有固定的长度;而角是由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和这两条射线的部分组成的图形。

我通过实际的例子,如尺子和铅笔,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直线、线段和角的特点。

接着,我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直线、线段和角的概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4去奶奶家∣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4去奶奶家∣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4去奶奶家∣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能够将小学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去;2.能够通过游戏形式感受数学的趣味性;3.能够通过亲身经历,理解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和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实际生活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中的整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涉及到一些实际生活问题,需要学生综合运用一些小学数学知识。

教学准备1.白板、黑板;2.课件或者电子稿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引入话题:小明今天去了奶奶家,他家住在距离小明家12公里的地方,小明中午又去了一个朋友家一起吃饭,那么他一共走了多少公里呢?步骤:教师可以先出示一张地图,让学生查找小明家和奶奶家的距离,再问学生,小明去朋友家的距离是多少,最后问学生小明一共走了多少公里。

二、新授(10分钟)1.教师让学生回忆如何用整数表示加法;2.教师出示如下两个加法式子,并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12) + (+5)–(-12) + (+5)3.让学生明确一个规律:前面加号表示正数,后面的数字为该正数的绝对值,前面减号表示负数,后面的数字为该负数的绝对值;4.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解决小明今天走了多少公里的问题,让学生做一些实际计算。

三、实践(10分钟)1.以班级为单位,让学生做一个小游戏:学生们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一个学生做“小明”,其他小组成员为“路标”,小明要按照路标所示的正负数进行移动,最后到达指定目的地,看哪个小组的“小明”先到达终点,可以加入一些小奖励,增加游戏的趣味性;2.教师在游戏中观察学生的动作和表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供一些帮助。

四、巩固(15分钟)1.让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一个学生做“小明”,其他小组成员为“路标”,小组分别设计两个不同的路线,小明要按照路标所示的正负数进行移动;2.让学生在小组内,认真讨论和合作,共同设计符合题目要求的路线和计算方法;3.让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路线和计算方法,让其他小组的“小明”进行实际操作;4.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提供一些反馈和指导。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6.4 去奶奶家教案含反思(表格式)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6.4 去奶奶家教案含反思(表格式)

第4课时去奶奶家教学内容:教材第58~5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掌握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够尝试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尝试用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

3在解决问题和探索算法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画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画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练习本。

三、探索新知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乘法。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我们多观察,多留心,就能发现许多的数学知识。

1初读信息。

(1)出示淘气去奶奶家的情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学生读出图中的文字和图片信息。

预设:淘气去奶奶家,需要先乘4时的火车,在新站换车,再乘2时的汽车。

火车每时行115千米,汽车每时行45千米。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①淘气坐火车,要行多少千米?②从新站到奶奶家还有多少千米?③淘气家离奶奶家有多少千米?同学们可真会思考,提的问题都很好!2再次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1)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淘气是怎样去奶奶家的。

路程还挺复杂的,你能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出淘气的路线吗?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来。

展示学生作品,比较不同的画图方法。

学生解释自己的想法。

我们来比较这些不同的画法,你觉得哪种方法能最直观、简洁地表示出信息的意思?小结:题目信息多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把题意表示出来。

画图时,可以简单地用线段表示,再把文字信息标在对应的线段上。

这样就能帮大家更好地理解题目的意思了。

方案。

学生说出图中信息,提出问题。

学生尝试画图表示信息。

学生再次说信息。

学生说说。

(2)看着线段图,谁能再把淘气去奶奶家的路线说一说?3尝试解决问题。

(1)看着线段图,淘气9:00乘火车出发,2时后火车行驶到什么位置?你能在图中标出来吗?学生思考,在主题图和线段图上标一标、指一指,说说自己的想法。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去奶奶家》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去奶奶家》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去奶奶家》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乘法的第4节《去奶奶家》,主要内容是运用乘法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一个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去奶奶家的里程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掌握乘法口诀表。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乘法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勇于实践的数学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运用乘法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会用示意图表示里程图中的信息。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对于数学的实际应用问题还不太熟悉,需要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过奶奶的家?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玩一个有趣的游戏,假设你们要去奶奶家,我们来解决一下这个问题。

你们在去奶奶家的路上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呢?- 学生:可能会迷路、可能要经过几个地方、可能要走多远的路程等。

- 教师:很好!就是这些问题。

那我们今天就来解决一个问题,小明要去奶奶家,我们用乘法来计算他要走多远的路程。

2. 学习新知- 教师:现在我给大家展示一张里程图,这是小明去奶奶家的旅行里程图。

你们看,这是他要经过的几个地方,每个地方上都标有数字。

我们要用乘法来计算小明要走多远的路程。

- 学生:老师,我看到第一个地方上标着数字5,第二个地方上标着数字3,还有一个地方标着数字2。

这些数字是什么意思呢?- 教师:很好!这些数字表示小明在每个地方上要走的路程。

我们可以用乘法来计算他要走的总路程。

请你们思考一下,5乘以3等于多少?- 学生:等于15。

- 教师:对!所以小明要走的总路程就是15。

你们也可以用乘法口诀表来计算,很方便哦!3. 练习与巩固- 教师:现在请你们拿出练习册,我们一起来做一些练习题,巩固一下乘法的运用。

去奶奶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去奶奶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2. 当堂检测: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们进行了当堂检测。检测题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判断题:判断直线距离的定义是否正确。
(2)选择题:从给出的几条路线中,选择一条最短的路线。
(3)应用题: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一条从家到学校的最佳路线,并计算出总路程。
①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忆起去奶奶家的经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关键句:“同学们,你们去过奶奶家吗?有没有遇到过不知道怎么走的情况?”
② 新课讲授:介绍直线距离的概念,并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理解直线距离的原理和方法。
关键知识点:直线距离、路径选择、直线距离的原理。
③ 课堂练习: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一份去奶奶家的路线图,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去奶奶家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去奶奶家》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三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4年10月10日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对数据分析、逻辑推理和模型构建这些较为抽象的概念感到困难,特别是对于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方法。此外,学生在解决路径选择问题时,可能会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和方法,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也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面对的挑战。
学具准备
关键句:“现在,请你们分组合作,尝试绘制出从家到奶奶家的路线图。”
④ 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路线图和计算结果,其他同学可以提问或提出不同的看法。
关键知识点:路线图的绘制方法、计算结果的展示。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六单元 第4课时 去奶奶家∣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六单元 第4课时 去奶奶家∣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六单元第4课时去奶奶家∣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能听懂并说出描述奶奶家位置的句子。

2.能运用已学的方位词、行走的方法等知识,并通过游戏了解方位关系。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激发探索未知的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1.积极向周围的小朋友寻求帮助。

2.运用方位词和简单的地图,描述奶奶家的位置关系。

3.团结协作,完成任务。

三、教学方法以情境教学为主、游戏与比赛为辅,综合应用问答式、演示法等活动形式,实现形式多样、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准备1.打印地图。

2.搭建项目道具。

五、教学过程1.导入a.通过卡片图片让学生猜测奶奶家的位置并介绍当天的教学内容。

b.根据学生的回答和猜测分析,让学生自发提出关于方向、距离的概念。

2.讲解a.通过故事片、教学音像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如何用地图和方位词描述奶奶家的位置关系。

b.演示横竖走路、捉迷藏等小游戏,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了解方位关系。

3.操练a.学生分为A组、B组,通过游戏方式(如:摆脱小偷、迷途的郁金香)、比赛方式等,让学生在进行游戏的同时运用已学的知识,描述奶奶家的位置关系。

b.在游戏中老师依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点拨、纠正。

4.总结回收学生学习情况,让学生总结自己今天学到的知识,了解自己的不足并反思。

六、课后作业1.让学生设计拼图游戏,互相交流。

2.跟家长讲述今天的物理课内容,再次温习。

七、教学反思通过补充生动活泼的情景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对于新知识的接受。

游戏过程中学生通过互动沟通,相互补充与协作,从而学到知识,并探索新世界。

通过游戏与比赛的形式,能加强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同时老师也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成长阶段和知识水平,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讲解,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去奶奶家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去奶奶家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去奶奶家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去奶奶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五单元《去奶奶家》。

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熟悉的去奶奶家的情景,让学生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周长和面积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周长和面积的概念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图形卡片。

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去奶奶家的路线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路线图中的各种图形。

2. 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1)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并体会周长的概念。

引导学生发现,周长就是围成平面图形的边的总长度。

(2)面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利用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并体会面积的概念。

引导学生发现,面积就是平面图形所围成的平面的大小。

3. 实践应用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计算去奶奶家路线图中的各种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周长和面积的概念解决。

4.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周长和面积的概念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去奶奶家周长:围成图形的边的总长度面积:图形所围成的平面的大小七、作业设计1. 计算去奶奶家路线图中各种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4 去奶奶家-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4 去奶奶家-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4 去奶奶家-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认识千分之一,完成与千分之一相关的数学运算;2.熟练掌握面积单位平方厘米的概念;3.学习利用已知信息计算未知数的方法;4.能够使用已知数据计算未知数据;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知识点•认识千分之一;•熟练掌握平方厘米单位;•计算未知数的方法。

2. 能力培养•能够完成与千分之一相关的数学运算;•能够使用已知数据计算未知数据。

3. 情感态度•积极思考问题解决方法;•热衷于学习新知识;•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千分之一的运算方法;•熟练掌握面积单位平方厘米的概念。

2. 教学难点•计算未知数的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教案、黑板、书写笔;•学生教材、练习册。

2. 材料准备•平板计算器、直尺。

3. 教学环境•教室内应清净整洁,具备教学所需的各种设备和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和理解已学知识点,让学生能够呈现出一定的参与性,积极思考问题。

2. 新知讲解•给学生举例,让学生理解千分之一是把一千份中的一份,可以表示为1/1000。

•提醒学生注意平方厘米单位的使用,让学生掌握相关概念。

•通过计算机模拟、练习册、黑板演示等多种方式,教授计算未知数的方法让学生理解。

3. 训练与巩固对所学内容进行多次复习和训练,贯穿于全课程中,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4. 归纳总结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点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并且能够总结归纳所学知识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5. 作业布置为了检验学生掌握程度,老师要布置相应的作业,以便学生回家后能够进行巩固和练习。

六、课后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很高,积极性也比较强,课堂反响比较好。

但是,在授课过程中,我对一些知识点进行了简单的讲解,对重点部分的讲解不够深入,导致一些学生对于难点理解不够彻底。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6.4去奶奶家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6.4去奶奶家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6.4 去奶奶家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数学导学案,第6.4节的内容,去奶奶家。

这一节主要让我们通过实际情境,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计算法则,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2. 能够正确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3. 能够将小数乘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在于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以及如何在实际情境中应用小数乘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小数乘法,我准备了一些图片,比如去奶奶家的路线图,还有一些练习题的纸张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先给学生们展示一张去奶奶家的路线图,路线图上有标注路程,比如5.2公里,然后我会问学生们,如果我们要计算从家到奶奶家的总路程,我们应该怎么做?2. 例题讲解:我会给学生出一道例题,比如2.5乘以3等于多少?然后我会带领学生们一起分析,2.5乘以3表示3个2.5是多少,让学生们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学生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在课堂上完成,比如0.8乘以4等于多少,让学生们通过练习加深对小数乘法的理解。

4.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们分成小组,讨论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如商店购物时,如何计算总价。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小数乘法意义: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计算法则:先忽略小数点,按照整数乘法计算,根据因数中小数位数,确定结果中小数点位置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0.5乘以6等于多少?2. 根据实际情况,计算总价。

比如:购买2个3.5元的玩具,总价是多少?答案:1. 0.5乘以6等于3。

2. 购买2个3.5元的玩具,总价是7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学生们对小数乘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如果发现有学生还没有完全理解,我会个别辅导他们。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6.4 去奶奶家(2)-》-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6.4 去奶奶家(2)-》-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6.4 去奶奶家(2)-》-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6.4 去奶奶家(2)》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应用,以及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分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以去奶奶家为背景,引入分数的应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简单的计算方法,对分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可能还有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分数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够运用分数解决简单的问题。

2.掌握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学案例和相关的图片、道具等教学资源。

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准备课堂练习题和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故事引入课题,让学生想象自己去奶奶家的过程,引出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学案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案例中的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分数解决这些问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案例,尝试用分数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反馈。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结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6.4 去奶奶家(3)-》-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6.4 去奶奶家(3)-》-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6.4 去奶奶家(3)-》-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6.4 去奶奶家(3)》这一节内容主要讲述了三年级学生应该掌握的平面图形的知识。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能够识别和描述不同种类的平面图形,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平面图形的变换。

该节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基础,他们能够识别和描述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平面图形的识别和描述,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不同种类的平面图形,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平面图形的变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不同种类的平面图形,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平面图形的变换。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进行复杂的平面图形的识别和描述,以及变换。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平面图形的知识。

2.操作教学法: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平面图形卡片、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故事,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故事中,主人公去奶奶家,沿途遇到了各种平面图形,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和认识平面图形。

2.呈现(10分钟)呈现不同种类的平面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图形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练,每组选出一个平面图形,进行观察和描述。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4去奶奶家6.4去奶奶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4去奶奶家6.4去奶奶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4去奶奶家6.4去奶奶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听懂并表达自己去奶奶家的经历和感受。

2.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去、到、从”等描述时间和地点的词语。

3.学生能够通过绘画和语言交流表达自己的家庭情况。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描述时间和地点的词语,表达个人经历和感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准确使用描述时间和地点的词语,绘画和语言交流表达家庭情况。

教学准备1.PPT课件《去奶奶家》,包括图片和简短文字介绍。

2.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

3.绘画纸和彩色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导入活动(10分钟)1.教师播放PPT课件《去奶奶家》,介绍PPT中的图片和文字,引出今天的主题:“去奶奶家”。

2.引导学生们回忆和小伙伴们分享自己曾经去过的地方,并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描述时间和地点的词语”。

学习活动一(20分钟)1.教师出示《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教材第四单元内容,介绍学习目标和重点。

2.通过图片和小故事,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去、到、从”等描述时间和地点的词语,并规范使用。

3.教师和学生一起编排对话,模拟去奶奶家的情境,促进学生语言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学习活动二(2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教材中的图片,了解奶奶家的环境和特点。

2.学生在绘画纸上绘制自己家和奶奶家的简笔画,并用彩笔标注家庭成员和关系,促进学生情感和认知的发展。

3.学生按照提示,向同桌介绍自己所绘制的图画,并分享家庭情况和亲情体验。

巩固活动(5分钟)1.教师随机点名,让学生依次介绍一下自己的图画,以及去奶奶家的感受。

2.教师提问,回顾今天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3.教师评价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教学评价1.学生积极参与了教学活动,课堂氛围活跃。

2.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描述时间和地点的词语,符合学习目标和重点。

3.学生能够通过绘画和语言交流表达自己的家庭情况,表现出对家庭和亲情的关注和理解。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4去奶奶家-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4去奶奶家-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4去奶奶家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

在本次教学中,我将以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来描述教学过程。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去奶奶家》中的相关知识。

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观察路线图,找到从家到奶奶家的最短路径,以及如何利用地图上的标记和方向来判断路线的合理性。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观察路线图的方法,理解地图上的方向和标记,并能够利用这些知识找到从一点到另一点的合理路径。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为引导学生观察路线图,理解地图上的方向和标记。

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找到最合理的路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以便展示路线图和地图。

同时,我还准备了若干张实际的路线图和地图,以及一些标记工具,以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将会通过展示一张实际的路线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从起点到终点的路径。

2. 讲解知识点:接着,我会向学生们介绍地图上的方向和标记,解释如何利用这些知识找到最合理的路径。

3. 例题讲解:我会出一道例题,让学生们通过观察路线图,找到从家到学校最短的路径。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让学生们自己尝试解决一些类似的实际问题,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5.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们分成小组,讨论并分享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地图的标记和方向,以及找到最短路径的方法。

我会用清晰的文字和图示,将知识点展示在黑板上,以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根据给定的路线图,找到从起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径。

2. 利用地图上的方向和标记,判断给定的路径是否合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看看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解决问题时的表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6.4去奶奶家(3)-》-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6.4去奶奶家(3)-》-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6.4 去奶奶家(3)-》-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6.4 去奶奶家(3)-》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一部分。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运用方向和距离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简单的数学计算能力。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方向和距离的概念,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灵活运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方向和距离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从而达到理解并掌握知识点的目标。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PPT、教学课件、实物模型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尺子、圆规等学习用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去奶奶家的路线图,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方向和距离的知识。

提问:我们是如何确定奶奶家的位置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通过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2.呈现(10分钟)展示去奶奶家的路线图,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1)从家出发,向哪个方向走?距离是多少?2)经过哪个村庄,方向和距离如何变化?3)到达奶奶家,如何描述奶奶家的位置?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个物体(如树木、邮筒等),并描述该物体的位置。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6.4 去奶奶家word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6.4 去奶奶家word教案

去奶奶家刘娜教学内容:综合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课本第58页59页内容)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2.能根据题意画简单的草图,逐步掌握画图分析题意的技能。

3.结合现实生活情境,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法、学法:讨论法、发现法、讲授法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总体设计—、课前巩固(竖式计算)4 8× 3 32 ×5 256 × 3 243 × 4二、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忠孝礼仪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常回家看看”是我们身为子孙应该做的。

今天这节课就是淘气跟父母一起回家看奶奶。

展示情境图。

三、探究体验,经历过程1. 请学生认真读题、看图,明题意。

同桌讨论数学信息是否找完整。

2. 提出数学问题(抽答),全班(抽答)解决这些同学提出的问题。

3. 淘气9:00乘火车出发,2小时候火车约行驶到什么位置?在图中标出来。

同桌之间评一评。

4. 小组讨论有没有其他的解决方法?有几种?你喜欢那种方法?并通过展台展示各小组的方法。

(抽取不同方法进行展示)方法一:115 × 4 = 460 45× 2= 90 460 + 90 = 550 方法二:115 × 4 + 45× 2= 460 + 90= 550四、习题巩固小明放寒假时去姥姥家。

先乘5小时的火车(时速98千米),又乘3小时的汽车(时速55千米)。

(1)画出线段图,并在图中标出,出发后3时火车的大概位置。

(2)从小明家到姥姥家一共有多少千米?五、总结: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六、练习。

完成练一练第3、4题。

【板书设计】去奶奶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综合应用)方法一:(分步计算)方法二:(综合计算)115 × 4 = 460 (千米) 115 × 4 + 45× 2 45× 2= 90 (千米) = 460 + 9060 + 90 = 550(千米) = 550 (千米)答:淘气家到奶奶家一共有550千米。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6.4去奶奶家 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6.4去奶奶家  教案

第4课时去奶奶家课时目标导航一、教学内容解决问题。

(教材第58页)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2.能根据题意画简单的草图,逐步掌握画图分析题意的技能。

3.结合现实生活情境,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观察里程图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能根据题意画简单的草图,逐步掌握画图分析题意的技能。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师:同学们,你们听过《常回家看看》这首歌吗?会不会唱?其实,作为晚辈要“常回家看看”,即使做一点儿小事也是对父母、对老人最大的孝顺。

孝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这不,淘气就要回家看奶奶了。

二、学习新课1.教学路线图的画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58页情境图)组织学生观图,理解题意,然后在纸上画出淘气去奶奶家的示意图,并在示意图上把已知条件标上去。

(学生相互展示自己的示意图)师:老师这里也有三幅图,同学们能看明白三幅图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吗?(课件这出示教材第58页三幅示意图,点名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明确:从第一幅图到第三幅图,虽然图形形状由直观变得抽象,但提供的信息却由简单变得丰富。

从第三幅图中,我们不仅可以知道淘气的出行路线,还可以知道每段选择的交通工具、速度和用时。

师:通过对比上面三幅示意图,相信同学们都能看出第三幅图更简洁明了,所以大家在画图时,可以参考第三幅图的画法来画。

2.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58页第2问)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第三幅图思考一下,淘气9:00乘火车出发,2时后火车约行驶到什么位置?在图上标出来。

(小组交流讨论,点名小组代表回答)引导学生明确:淘气乘火车4时到达新站,2时是4时的一半,因此2时后火车也行驶到淘气家到新站一半的位置。

师:如何在图上确定火车的位置?(小组交流讨论,点名小组代表汇报)师:可以先估出淘气家到新站的路线长,再估出一半的位置,在图上标出来。

(课件标示2时后火车的位置)(课件出示教材第58页第3问)师:注意到图中铁路都用2段相等长度的黑白格表示,由此你还能想到其他方法吗?引导学生先数一数从淘气家到新站一共有多少个这样的黑白格,再数到一半数量的格子时就是2时后火车的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去奶奶家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去奶奶家”的具体情境,学习综合运用乘法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乘法的计算方法。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利用示意图化繁为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在信息丰富并且相对复杂的情境图中读懂图意,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利用示意图化繁为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师:你们知道这位老奶奶是谁吗?
生:不知道。

师:她是淘气的奶奶,一个人住在乡下。

而淘气的爸爸妈妈在城里打工挣钱,他和爸爸妈妈一起住在城里,一年就回去一次,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老奶奶是非常孤独的,我们需要常回家看看。

师:这一天奶奶接到淘气的电话说要回来,于是奶奶早早地出门去接淘气。

而淘气也很兴奋,早早的查好了地图,今天我们就一起跟随着淘气,去学习去奶奶家中的数学知识。

2、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情境地图)
师:这淘气从家里到奶奶家的路线图。

问题1:你能从图中看懂淘气去奶奶家是怎样乘车的吗?(到讲台上说)(1)淘气家在哪里?奶奶家在哪里?(请你在图上指一指)
(2)新站在哪里?它是用来干嘛的啊?
问题2:图中还有哪些数学信息?通过追问,让学生相互补充。

(1)不同颜色的路线分别代表什么?
(2)并在图上指一指乘火车的是哪一段,乘汽车的是哪一段。

问题3:谁能完整地说一说淘气是怎样乘车从家到奶奶家的?
(把每一条路线乘坐的哪种车、行驶速度、行驶时间都说清楚)
3、画一画
师:现在我们知道淘气是怎么乘车的了,但是这个路线图是在太复杂了,我们能不能试着自己画一画,让我们也能看懂淘气是怎么乘车的?
生:能。

(学生活动)
方法一:
师:它和原图有什么不同了?
生:没有山和湖了。

师:那你们能看懂吗?请你上来说一说。

(学生表达)
师:这副图虽然去掉了周围无关的信息,只呈现行车路线图,与原图非常相似,但比原图简洁,所以也是可以的。

方法二:
师:这副图你又能看懂吗?请你说一说。

(学生表达)
师:用一条折线表示各段行程,标出各段所需时间,比第一幅图更简洁地表明了淘气的乘车路线。

方法三:
师:这是谁的方法?你的方法真大胆!居然把原来弯弯曲曲的路线完全拉直了。

它能表示原图的路线吗?
生:能。

师:请你说一说这副图的意思。

(学生表达)
师:对比这三个孩子的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对比三幅图)
生:第3幅。

因为第3幅图更加简洁。

师:因为它能更清晰、简洁地表示出图中的数学信息,更容易看出其中的数量关系。

4、标一标
师:现在我们弄清路线了,淘气就开始出发了,淘气9点乘火车出发,那2小时后火车大约行驶到哪个位置了?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淘气需要乘4时火车,所以2时行驶的位置大约是淘气家到新站路程的一半。

师:请你在图中标出现在火车的位置,可以在原图中标,也可以在你画的图中标。

(学生活动)
师:你是怎么找到这“一半”的位置呢?
生1:大概估计。

生2:用数黑白格的方法。

师:还有没有更加准确的方法?其实我们之所以不好找这“一半”的位置,是因为这些路线是弯的,如果是直的了,是不是就好找了,看看刚才的图中谁是直的?
生:线段图。

师:所以在解决问题中,线段图是不是太方便了啊!
5、算一算
师:那你们看看这个问题现在你们能解决了吗?
生:能。

(学生列式)
师:这个算式在求什么?它求的是哪一段?你能来指一指吗?
6、练一练
师:乐乐现在要从光明镇到古城,你能在路线图上画一画,他们是怎么走的?(学生在图上画一画)
师:你能说一说乐乐是怎么乘车的吗?
师:你能画出路线图对应的简单的示意图吗?并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活动)
四、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