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发射接收电路
(整理)红外发射和接收器件示例
图2-2 红外发射和接收器件示例红外一体化接收头内部电路包括红外监测二极管,放大器,限副器,带通滤波器,积分电路,比较器等。
红外监测二极管监测到红外信号,然后把信号送到放大器和限幅器,限幅器把脉冲幅度控制在一定的水平,而不论红外发射器和接收器的距离远近。
交流信号进入带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可以通过30khz到60khz的负载波,通过解调电路和积分电路进入比较器,比较器输出高低电平,还原出发射端的信号波形。
注意输出的高低电平和发射端是反相的。
图2-3为红外发射和接收解码的示意图。
在发射部分设计一个38kHz的载波,在发射数据(全码)为高电平时输出载波,发射数据(全码)为低电平时输出低电平,二者实现了逻辑与的关系,得到的信号(红外发射)驱动红外发射二极管向空间发射红外线。
红外一体化接收头接收到红外信号后,解码出与发射数据(全码)逻辑相反的数据。
图2-3 红外发射和接收解码的示意图3系统硬件设计3.2红外遥控单元本设计中作为发射部分使用的遥控器为M5046AP机芯的电视机遥控器。
电视机遥控器应用的是红外收发原理,即遥控器前端侧面的红外发射管发射出红外信号,电路板上红外接收管接收到信号后送到单片机内部,经译码后变成相应的操作指令,以实现定时、遥控风扇的功能。
红外遥控器的内部关键电路和接收管电路如图3-1所示。
图3-13.3单片机控制单元本设计以AT89S51单片机为主控器,单片机控制电路设计如图3-2所示。
单片机的P1.2-P1.4口用于控制风扇的3个档次,设计中用继电器来模拟风扇换挡开关;P1.6和P1.7引脚控制时钟电路;P2口作为液晶显示的8位数据线;P3.0和P3.1口控制风扇工作状态指示灯,分为手动和自动2个状态;P3.2中断0用于接收红外遥控编码信号;P3.4接收温度数据;P3.5-P3.7三个引脚分别控制液晶显示器的控制端。
图3-2为单片机控制电路。
图3-23.4时钟单元3.4.1DS1307简介种低功耗、BCD码的8引脚实时时钟芯片。
红外接收发射(电路图和PCB)
学年论文(课程论文、课程设计)题目:红外发射接受作者:所在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年级:电子信息工程08-1班指导教师:王建英职称:讲师2009年1月7日实验目的:1. 学会熟练操作Altium Designer 6软件。
2. 学会用Altium Designer 6软件进行电子线路设计并运用软件分析各种参数。
3.熟练掌握基本红外发射接收的设计、分析及运。
4. 学会红外发射接收电路基础的电路设计并进行研究分析。
实验要求:1.了解红外发射接收的基本电路结构。
2.概述音频放大器的构造及功能。
3.用Multisim完成对电压和功率放大器的电路设计。
4.对电路的各部分功能作简要解释。
5.要求所设计的电路实现对电压和功率的放大功能。
6.对电路进行调与仿真,得到重要性能参数且要求要有电路的输入与输出波形。
7.对放大器的一些性能指标进行研究分析。
(对输入输出波形研究以及对频率效应的研究等等)。
8.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内容:一、实验原理图红外线遥控器在家用电器和工业控制系统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了解他们的工作原理和性能、进一步自制红外遥控系统,也并非难事。
1.红外线的特点人的眼睛能看到的可见光,若按波长排列,依次(从长到短)为红、橙、黄、绿、青、蓝、紫,如图1所示。
由图可见,红光的波长范围为0.62μm~0.76μm,比红光波长还长的光叫红外线。
红外线遥控器就是利用波长0.76μm~1.5μm之间的近红外线来传送控制信号的。
红外线的特点是不干扰其他电器设备工作,也不会影响周边环境。
电路调试简单,若对发射信号进行编码,可实现多路红外遥控功能。
2.红外线发射和接收人们见到的红外遥控系统分为发射和接收两部分。
发射部分的发射元件为红外发光二极管,它发出的是红外线而不是可见光,如图2所示。
常用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出的红外线波长为940nm左右,外形与普通φ5mm发光二极管相同,只是颜色不同。
一般有透明、黑色和深蓝色等三种。
判断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好坏与判断普通二极管一样的方法。
红外通讯(发送与接收)课件
根据调制方式选择相应的解码方 式,如脉冲编码调制(PCM)解 码等。
抗干扰技术
频域抗干扰
通过在频域上对信号进行处理,如滤 波或频谱搬移,来抑制干扰信号。
时域抗干扰
通过在时域上对信号进行处理,如信 号同步或时间滤波,来减小干扰的影 响。
灵敏度与动态范围
灵敏度
红外接收模块能够检测到的最小信号强度。
红外通讯(发送与接收)课件
目录
• 红外通讯概述 • 红外发送模块 • 红外接收模块 • 红外通讯协议 • 红外通讯实例 • 红外通讯发展趋势与挑战
01
红外通讯概述
红外通讯定义
红外通讯是一种利用 红外线传输数据的通 信方式。
红外通讯具有无需可 见光、安全性高、抗 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它通过发送和接收红 外信号来实现数据的 传输。
发射功率控制
控制方式
手动控制、自动控制。
作用
根据通信距离和环境噪声情况调整发射功率,以 保证通信质量和降低功耗。
注意事项
避免发射功率过大对其他设备造成干扰。
红外发送距离与角度
发送距离
受发射功率、接收器灵敏 度、环境噪声等因素影响 。
角度范围
通常为30°-60°,视具体应 用而定。
注意事项
在实际应用中,应综合考 虑发送距离和角度范围, 以确保通信效果。
利用光学天线或反射镜实现更远距离和更高 速度的红外信号传输。
降低功耗与成本
低功耗设计
优化红外硬件电路和驱动程序, 降低系统功耗。
成本效益
研究低成本材料和制造工艺,降 低生产成本。
标准化和模块化
推动红外通讯模块的标准化和模 块化,降低使用成本。
增强抗干扰能力
电视机红外遥控和接收的制作(完整的电路、程序、照片)
程序:
#include<reg52.h> #include<intrins.h> #include<stdio.h>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sbit ir=P3^2 ; //红外端口 sbit P2_0=P2^0 ; //LED1 端口
} }
红外发射原理图:
晶振用的是 22.1184M
三级管驱动红外发射电路: 红外发射程序如下:(参考网上程序)
R16 另一边接 P1.0
#include <reg52.h>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bit irout;//红外管状态 sbit ir=P1^7;//红外发射管控制脚 uint count, set_count;//中断计数,设定中断次数 bit flag,keyflag;//红外发送标志,按键标志位 uchar irsys[4]={0x1a,0xa1,0xdc,0x03};//26 位系统码,最后一个字节只用 2 位 uchar ircode,irdata; /********************************************** 延时 1ms ***********************************************/
} } } }
/************************************* 主程序
*************************************/ void main() {
「红外发送接收电路原理」
「红外发送接收电路原理」红外发送接收电路是一种用于红外线通信的电路,它通过发送和接收红外信号来实现信息的传输。
本文将介绍红外发送接收电路的原理,并详细解释其工作过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红外线的基本原理。
红外线是指波长范围在760纳米到1毫米之间的电磁辐射,其波长较长,人眼不可见。
在通信中,红外线被用作传输介质,可以实现近距离的无线通信。
红外线通信常用于遥控器、无线电视等设备。
红外发送接收电路主要包括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两个部分。
红外发射器用于发送红外信号,而红外接收器用于接收并解码红外信号。
红外发射器的主要元件是红外发光二极管。
这是一种特殊的发光二极管,其内部有一个发射二极管(Emitter)和一个热发射晶体(Emitter Crystal)。
当发射二极管加上电压时,它会产生红外光线,并通过热发射晶体放大和过滤。
红外发射二极管的工作电流一般为30mA,工作电压为1.2V。
红外接收器的主要元件是红外接收二极管。
当红外光线射到红外接收二极管上时,它会产生一个微弱的电流。
这个电流随着所接收到的红外光线的强度而变化。
红外接收二极管的工作电流一般为5mA,工作电压为1.5V。
红外发送接收电路的工作过程如下:1.发送信号:当红外线遥控器的按键被按下时,控制信号被传送到电路中的红外发射二极管。
红外发射二极管接收到控制电流后,会产生红外光线,并将其发射出去。
2.接收信号:红外接收二极管接收到红外光线后,会产生微弱的电流信号。
这个电流信号被放大并转化为数字信号,并通过红外接收电路传送到电子设备的处理器。
3.信号解码:处理器会根据接收到的红外信号进行解码,将其转换为相应的控制信号。
这个控制信号可以用来控制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如调节音量、更换频道等。
红外发送接收电路的原理是通过红外发射二极管发送红外信号,再由红外接收二极管接收并解码红外信号。
这样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无线通信。
红外发送接收电路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消费电子产品、自动化控制系统等。
红外发射与接收(附电路图)
红外发射与接收资料注意:TI公司给2012年电子设计大赛提供的部分元件如下:1波长600-1000nm的LED及相应光电接收元件2光敏元件3高亮度LED元件4无线通信模块(如CC11xx,CC24xx,CC25xx系列)请大家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编码解码芯片PT2262/PT2272芯片原理简介PT2262/2272是台湾普城公司生产的一种CMOS工艺制造的低功耗低价位通用编解码电路,PT2262/2272最多可有12位(A0-A11)三态地址端管脚(悬空,接高电平,接低电平),任意组合可提供531441地址码,PT2262最多可有6位(D0-D5)数据端管脚,设定的地址码和数据码从17脚串行输出,可用于无线遥控发射电路。
编码芯片PT2262发出的编码信号由:地址码、数据码、同步码组成一个完整的码字,解码芯片PT2272接收到信号后,其地址码经过两次比较核对后,VT脚才输出高电平,与此同时相应的数据脚也输出高电平,如果发送端一直按住按键,编码芯片也会连续发射。
当发射机没有按键按下时,PT2262不接通电源,其17脚为低电平,所以315MHz的高频发射电路不工作,当有按键按下时,PT2262得电工作,其第17脚输出经调制的串行数据信号,当17脚为高电平期间315MHz的高频发射电路起振并发射等幅高频信号,当17脚为低平期间315MHz的高频发射电路停止振荡,所以高频发射电路完全收控于PT2262的17脚输出的数字信号,从而对高频电路完成幅度键控(ASK调制)相当于调制度为100%的调幅。
[1]PT2262特点1、CMOS工艺制造,低功耗2、外部元器件少3、RC振荡电阻4、工作电压范围宽:2.6-15v5、数据最多可达6位6、地址码最多可达531441种[2]应用范围1、车辆防盗系统2、家庭防盗系统3、遥控玩具4、其他电器遥控名称管脚说明A0-A11 1-8、10-13地址管脚,用于进行地址编码,可置为“0”,“1”,“f”(悬空),D0-D5 7-8、10-13数据输入端,有一个为“1”即有编码发出,内部下拉Vcc 18 电源正端(+)Vss 9 电源负端(-)TE 14 编码启动端,用于多数据的编码发射,低电平有效;OSC1 16 振荡电阻输入端,与OSC2所接电阻决定振荡频率;OSC2 15 振荡电阻振荡器输出端;Dout 17 编码输出端(正常时为低电平)在具体的应用中,外接振荡电阻可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调节,阻值越大振荡频率越慢,编码的宽度越大,发码一帧的时间越长。
红外对管的典型应用电路
红外对管的典型应用电路红外对管是一种常见的红外接收器件,广泛应用于红外遥控、红外测距、红外反射传感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红外对管的典型应用电路。
一、红外对管的基本原理红外对管是一种具有红外敏感元件的光电转换器件。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红外光的吸收和转换。
当红外光照射到红外对管上时,红外光被红外敏感元件吸收,并产生电流信号。
通过对这个电流信号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实现对红外光的检测和测量。
红外对管的典型应用电路主要包括信号检测电路、放大电路、滤波电路以及输出电路等部分。
1. 信号检测电路红外对管的信号检测电路主要用于检测红外光的存在与否。
它通常由一个光敏二极管和一个电阻组成。
当红外光照射到光敏二极管上时,光敏二极管产生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电压信号可以检测到红外光的存在。
2. 放大电路红外对管输出的电流信号比较微弱,需要经过放大电路进行放大。
放大电路通常采用运放作为放大元件,通过调节运放的增益大小,可以实现对红外光信号的放大。
3. 滤波电路由于红外对管对其他频段的光也有一定的响应,为了减少干扰和提高检测精度,需要在电路中加入滤波电路。
滤波电路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滤波器件,如电容、电感等,来滤除非红外光信号。
4. 输出电路红外对管经过信号检测、放大和滤波等处理后,最终需要输出一个电压或电流信号。
输出电路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电路设计,如电压输出、电流输出或开关输出等。
三、红外对管的典型应用场景1. 红外遥控红外对管广泛应用于遥控器中,用于接收和解码遥控器发送的红外信号。
当用户按下遥控器上的按键时,遥控器会发送一个特定的红外信号,红外对管接收到这个红外信号后,将其转换为电信号,通过解码电路解码后,可实现对电视、空调、音响等家电的遥控操作。
2. 红外测距红外对管还可以用于测量物体的距离。
通过发射红外光,并接收反射回来的红外光,可以计算出物体与红外对管的距离。
这种红外测距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自动门、机器人导航、智能驾驶等领域,实现对物体距离的快速测量和定位。
红外收发对管电路
红外收发对管1、红外收发对管就是一种利用红外线的开关管,接受管在接受与不接受红外线时电阻发生明显的变化,利用外围电路可以时输出产生明显的高低电平的变化,高低电平的变化输入单片机就可使之识别,从而实现智能控制。
我们使用的单片机就是凌阳61板,经过我们试验,在输入电压小于1、5伏时单片机识别为低电平,在输入电压大于1、85伏时单片机识别为高电平。
2、用途:蔽障、计数(记液体点滴的个数、记玻璃小球的个数、记小车轮子的转数)、寻迹3、红外发射接收电路:3.1输入信号采用38KHz的调制波红外发射电路由电阻R2、三极管Q2、电阻R3与红外发射二极管D1构成,如图接收电路由红外接收管与放大电路组成,如图2、2。
Q4接收到红外信号后,经过三极管Q1进行第一级放大,放大后的信号送入三极管Q3进行第二级放大,通过Rx就可以得到放大后的红外接收信号。
为了降低干扰, Tx一般采用调制方式,这里,其波形如图2、3。
图2、3 38KHz调制波对应图2、3的调制波,如果VCC为5V,发射接收对管的有效距离(单片机可检测)大概为20cm;如果VCC为3V,发射接收对管的有效距离(单片机可检测)大概为10cm。
3.2直接采用直流电源本电路电路简单,性能稳定,安装方便,但距离比较近。
当阻挡了接收管接收红外线的强度时,产生一个低电平的脉冲信号,由于对管的发射口径较小,单光束发射,小球相对红外装置正交落下时,很容易检测处理。
使用此电路寻迹实现小车跟黑色轨道行驶,在行驶过程中不超出该线。
考虑到黑线与白纸组合,我们采用红外对管辨认路面的黑白两种不同状态。
由于红外对管对黑白色的感应比较明显,又不需要很高的精度,适用于简单的寻迹。
但外部影响比较大,所以须将接收头用黑皮套套上以提高信号的接受率。
该小车采用三对红外对管, 通过她们送入单片机信号的不同,将其逻辑组合后向小车的各个电机发送启动信号,从而,驱动小车实现寻迹功能。
红外发射与接收(附电路图)
红外发射与接收资料注意:TI公司给2012年电子设计大赛提供的部分元件如下:1波长600-1000nm的LED及相应光电接收元件2光敏元件3高亮度LED元件4无线通信模块(如CC11xx,CC24xx,CC25xx系列)请大家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编码解码芯片PT2262/PT2272芯片原理简介PT2262/2272是台湾普城公司生产的一种CMOS工艺制造的低功耗低价位通用编解码电路,PT2262/2272最多可有12位(A0-A11)三态地址端管脚(悬空,接高电平,接低电平),任意组合可提供地址码,PT2262最多可有6位(D0-D5)数据端管脚,设定的地址码和数据码从17脚串行输出,可用于无线遥控发射电路。
编码芯片PT2262发出的编码信号由:地址码、数据码、同步码组成一个完整的码字,解码芯片PT2272接收到信号后,其地址码经过两次比较核对后,VT脚才输出高电平,与此同时相应的数据脚也输出高电平,如果发送端一直按住按键,编码芯片也会连续发射。
当发射机没有按键按下时,PT2262不接通电源,其17脚为低电平,所以315MHz的高频发射电路不工作,当有按键按下时,PT2262得电工作,其第17脚输出经调制的串行数据信号,当17脚为高电平期间315MHz的高频发射电路起振并发射等幅高频信号,当17脚为低平期间315MHz 的高频发射电路停止振荡,所以高频发射电路完全收控于PT2262的17脚输出的数字信号,从而对高频电路完成幅度键控(ASK调制)相当于调制度为100%的调幅。
[1]PT2262特点1、CMOS工艺制造,低功耗2、外部元器件少3、RC振荡电阻4、工作电压范围宽:2.6-15v5、数据最多可达6位6、地址码最多可达种[2]应用范围1、车辆防盗系统2、家庭防盗系统3、遥控玩具4、其他电器遥控名称管脚说明A0-A11 1-8、10-13地址管脚,用于进行地址编码,可置为“0”,“1”,“f”(悬空),D0-D5 7-8、10-13数据输入端,有一个为“1”即有编码发出,内部下拉Vcc 18 电源正端(+)Vss 9 电源负端(-)TE 14 编码启动端,用于多数据的编码发射,低电平有效;OSC1 16 振荡电阻输入端,与OSC2所接电阻决定振荡频率;OSC2 15 振荡电阻振荡器输出端;Dout 17 编码输出端(正常时为低电平)在具体的应用中,外接振荡电阻可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调节,阻值越大振荡频率越慢,编码的宽度越大,发码一帧的时间越长。
红外探测器原理及电路图
D1发射红外线,D2接收红外信号。
LM567第⑤、⑥脚为译码中心频率设定端,一般通过调整其外接可变电阻W改变捕捉的中心频率。
图中红外载波信号来自LM567的第5角,也即载波信号与捕捉中心频率一致,能够极大的提高抗干扰特性。
音频译码器LM567作用器要领1、LM567输出部分与普通数字IC等有所不同,其内部是一个集电极开路的NPN型三极管,使用时,⑧脚与正电源间必须接一电阻或者其它负载,才能保证IC译码后输出低电平。
2、实验表明:LM567接通电源瞬间,⑧脚会输出一低电平脉冲。
因此,用于作遥控器译码控制时,应在输出端后加装RC积分延时电路,以免每次断电后,重新复电时产生误动作。
3、LM567第⑤、⑥脚为译码中心频率设定端,一般通过调整其外接可变电阻W改变频率,经笔者实验发现,当W阻值变为0Ω或无限大时,⑧脚电平状态即使无信号输入时也会变为低电平,因此,在调整W时,不能使其短路或开路。
4、LM567的工作电压对译码器的中心频率有所影响,故最好采用稳压供电。
5、LM567②脚外接电容决定着锁相环捕捉带宽,容量越小,捕捉带宽越宽,但使用时,不可为增大捕捉带宽而一味减小电容容量,否则,不但会降低抗干扰能力,严重时还会出现误触发现象,降低整机的可靠性1. 概述集成锁相环路解码器LM567是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生产的56系列集成锁相环路中的一种,其同类产品还有美国Signetics公司的SE567/INE567等。
LM567是一个高稳定性的低频集成锁相环路解码器,由于其良好的噪声抑制能力和中心频率稳定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通讯设备中的解码以及AM、FM信号的解调电路中。
2. LM567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LM567为8脚直插式封装,其内部结构、引脚定义及外围元件连接方法如图1所示。
LM567内部包含了两个鉴相器PD1及PD2、放大器AMP、电压控制振荡器VCO等单元电路。
鉴相器PD1、PD2均采用双平衡模拟乘法器电路,在输入小信号情况下(约几十mV),其输出为正弦鉴相特性,而在输入大信号情况下(几百mV以上),其输出转变为线性(三角)鉴相特性。
红外发射和接收管使用指南
我想重点谈一下Βιβλιοθήκη 何测试出合适的阈值。大家可以利用串口监视器,将要看的2处的模拟值打印到串口监视器中。
Serial.println(IR_R_V);便是这个功能。要使用串口监视功能,记得进行配置:Serial.begin(9600);
9600是波特率可以理解成数据传输速率,和串口监视器右下角的波特率选项对应。一般默认9600.
提醒一点,由于发射管的特性,只有在发射管和接收管头对头时,信号比较强。
红外发射管:如左图,通电之后,管子就会一直向外发射红外线。值得注意的是,发射的红外线方向是近乎往前的,并不是向四周发散的。若想控制红外发射的时间(如想做到只有对接的时刻才发射红外线),那可以把电路的一端接开发的一个管脚(如图中的D11),控制管脚高低电平就可控制红外发射管是否工作。
红外接收管:相当于一个可调电阻,阻值随接收到的红外线的强弱而变化,如果我们按图连接电路(图中100k欧电阻改用10k欧也应该可以),那个2处的电压变化就间接反映了接收红外强弱的变化。所以,可以通过读取2处的模拟值,来判断红外的强弱,从而进行对接。
int IR_R_V;//存储模拟值
void setup()
{
其他配置。
Serial.begin(9600);//配置串口通信
}
void loop()
{
IR_R_V=analogRead(IR_R_PIN);//读取模拟值
Serial.println(IR_R_V);//将模拟值打印到串口监视器
delay(500);//延时以便看清打印的值
电路原理初探——红外线发射与接收教案
电路原理初探——红外线发射与接收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红外线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2.掌握红外线发射和接收电路的基本原理;3.实验设计和调试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红外线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合;2.掌握红外线发射和接收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对应的电子元器件的参数选择;3.实验设计和调试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红外线的基本原理、发射器和接收器的工作原理和电路设计要点等;2.实验操作法:通过制作一套红外线的发射和接收的电路并进行实验,掌握具体的电路设计和调试要点;3.示范法:对电路制作和实验调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要点进行示范;4.讨论法: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进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重难点。
四、教学步骤1.红外线的基本原理第一节课将首先讲解红外线的基本原理。
红外线通常是指波长在0.75-1000微米之间的电磁波,因此不能被肉眼直接看到。
它主要是由热源向外发射,人体的辐射能量大约有50%以上集中在8-15毫米的波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红外线区域。
红外线能够穿透一些透明物质,如水、玻璃、塑料等,但是它却被大多数不透明物质阻挡,所以在使用红外线技术时,需要考虑物体表面的透明度。
红外线广泛应用于遥控、空调、安防等方面。
2.红外线发射器的原理第二节课将讲解红外线发射器的原理。
红外线发射器是指通过电子元器件将电能转换为红外线辐射出去的器件。
常用的红外线发射器有两种:LED和半导体激光器。
在发射器中,LED是最为常见的发射器材料,这种器件具有结构 compact、广泛的功率输出范围、激发电压低和发射频率高等优点,其工作原理为:通过P型掺杂工艺形成p-n结,当加在p-n结上的电压将电子和空穴注入n型和p型半导体材料时,它们将交叉重组并释放出能量,从而产生电子激发态(excitation)或激子(exciton)。
当此时电子回到基态(ground state)时,所释放的能量以光的形式辐射出去,这样就形成了红外线。
红外发射与接收(附电路图)
红外发射与接收资料注意:TI公司给2012年电子设计大赛提供的部分元件如下:1波长600-1000nm的LED及相应光电接收元件2光敏元件3高亮度LED元件4无线通信模块(如CC11xx,CC24xx,CC25xx系列)请大家引起足够的重视。
编码解码芯片PT2262/PT2272芯片原理简介PT2262/2272是台湾普城公司生产的一种CMOS工艺制造的低功耗低价位通用编解码电路,PT2262/2272最多可有12位(A0-A11)三态地址端管脚(悬空,接高电平,接低电平),任意组合可提供531441地址码,PT2262最多可有6位(D0-D5)数据端管脚,设定的地址码和数据码从17脚串行输出,可用于无线遥控发射电路。
编码芯片PT2262发出的编码信号由:地址码、数据码、同步码组成一个完整的码字,解码芯片PT2272接收到信号后,其地址码经过两次比较核对后,VT脚才输出高电平,与此同时相应的数据脚也输出高电平,如果发送端一直按住按键,编码芯片也会连续发射。
当发射机没有按键按下时,PT2262不接通电源,其17脚为低电平,所以315MHz的高频发射电路不工作,当有按键按下时,PT2262得电工作,其第17脚输出经调制的串行数据信号,当17脚为高电平期间315MHz的高频发射电路起振并发射等幅高频信号,当17脚为低平期间315MHz的高频发射电路停止振荡,所以高频发射电路完全收控于PT2262的17脚输出的数字信号,从而对高频电路完成幅度键控(ASK调制)相当于调制度为100%的调幅。
[1]PT2262特点1、CMOS工艺制造,低功耗2、外部元器件少3、RC振荡电阻4、工作电压范围宽:2.6-15v5、数据最多可达6位6、地址码最多可达531441种[2]应用范围1、车辆防盗系统2、家庭防盗系统3、遥控玩具4、其他电器遥控在具体的应用中,外接振荡电阻可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调节,阻值越大振荡频率越慢,编码的宽度越大,发码一帧的时间越长。
红外发射与接收电路
红外发射与接收电路
555红外遥控开关电路
如上图所示,遥控开关包括红外光发射器和红外接收译码器。
555和R1、RP、C1组成无稳态多谐振荡器,振荡频率f=1.44/(R+RP)C1,图示参数给出的频率范围为1KHz~20KHz,可通过调节RP来选定。
只要按下AN开关,则发出一串红外光脉冲波。
R2是保护红外发光管的限流电阻。
接收译码电路由红外接收放大器、音频译码电路和声控执行电路组成。
接收红外二极管应采用与红外发射管配对的管,在收到红外光脉冲后,接收管D1的两极间电阻作与频率相应的变化,由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经VT1和IC1放大。
音频译码器采用锁相环音频译码集成块LM567,他要求可靠解码时的输入信号不小于25mV,因为接收到的光电信号随距离的加大减弱,故中间加了一级高增益功效LM386。
LM567的中心频率由接在5、6脚的R5、C7决定,即f0=1/1.1R5C7。
调节发射器的RP,使收、发的中心频率一致时LM567的8脚的由高电平转呈低电平,经微分加至IC3。
IC3接成双稳态模式,受负脉冲触发,状态就翻转一次,输出呈高电平,VT2导通,LED发光。
实现红外遥控。
红外收发对管电路
红外收发对管1、红外收发对管是一种利用红外线的开关管,接受管在接受和不接受红外线时电阻发生明显的变化,利用外围电路可以时输出产生明显的高低电平的变化,高低电平的变化输入单片机就可使之识别,从而实现智能控制。
我们使用的单片机是凌阳61板,经过我们试验,在输入电压小于1.5伏时单片机识别为低电平,在输入电压大于1.85 伏时单片机识别为高电平。
2、用途:蔽障、计数(记液体点滴的个数、记玻璃小球的个数、记小车轮子的转数)、寻迹3、红外发射接收电路:3 . 1输入信号采用38KHZ的调制波红外发射电路由电阻R2三极管Q2电阻R3与红外发射二极管D1构成,如图vcc接收电路由红外接收管和放大电路组成,如图2.2。
Q4接收到红外信号后,经过三极管Q1进行第一级放大,放大后的信号送入三极管Q3进行第二级放大,通过Rx就可以得到放大后的红外接收信号。
为了降低干扰,Tx 一般采用调制方式,这里,其波形如图 2.3图2.3 38KHZ调制波对应图2.3的调制波,如果VCC为5V,发射接收对管的有效距离(单片机可检测)大概为20cm如果VCC为3V,发射接收对管的有效距离(单片机可检测)大概为10cm3. 2直接采用直流电源本电路电路简单,性能稳定,安装方便,但距离比较近。
当阻挡了接收管接收红外线的强度时,产生一个低电平的脉冲信号,由于对管的发射口径较小,单光束发射,小球相对红外装置正交落下时,很容易检测处理。
使用此电路寻迹实现小车跟黑色轨道行驶,在行驶过程中不超出该线。
考虑到黑线和白纸组合,我们采用红外对管辨认路面的黑白两种不同状态。
由于红外对管对黑白色的感应比较明显,又不需要很高的精度,适用于简单的寻迹。
但外部影响比较大,所以须将接收头用黑皮套套上以提高信号的接受率。
该小车采用三对红外对管,通过他们送入单片机信号的不同,将其逻辑组合后向小车的各个电机发送启动信号,从而,驱动小车实现寻迹功能。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BA51045204红外遥控发射、接收集成应用电路图
BA51045204红外遥控发射、接收集成应用电路图
BA5104/5204是一种新型8通道红外遥控发射/接收专用集成器件。
其特点是用它构成的遥控电路外转元件少,工作可靠通用性好,成本低,无须调试,最适合于专业厂家开发新产品和广大电子爱好者制作各种红外遥控电路。
由于它采用大规模CMOS工艺制成,因此器件本身耗低,电源电压范围宽(2.2V时仍能正常使用)适用范围广。
BA5204外形引脚图BA5104/5204红外发射/接收集成电路由于采用了大规模CMOS工艺制成,因此其工作电压范围宽,功耗小。
其极限工作条件为:电源电压:-0.3~6V;输入/输出电压:(Vcc-0.3V)~(VDD 0.3V);消耗功率:500mW;工作温度:-10~70℃;存储温度:-40~125℃。
发射芯片BA5104可以发射6个持续信号和2个单次信号,这样它就具有8个独立通道的遥控编码能力。
接收芯片BA5204可译出由
BA5104发射出的编码信号,并使相应的输出端按预定的程序工作。
下图为BA5104S构成的通用红外遥控发射电路。
下图是由BA5204构成的家用吊扇红外遥控接收应用电路:。
红外发射及接收二极管组成的收发电路原理
U1为比较器LM393 , R103为10K 可调电阻,用于改变比较器比较电压,
F2为红外发射管 (发射管缺口边为负),J3为红外接收管(接收管缺口边为正),R1为比较器输出上拉电阻 1K , R2为指示灯电阻6.8K , R3为红外发射串联电阻 120R ,R4为红外接收管下拉电阻 10K 。
红外接受管返回来的信号为模拟信号, 需用AD 口才能读取信号,但是经过比较器后可直接
输出数字信号,为I/O 所读取,输出为5V 或者0V ,灵敏度通过调节 R103可调电阻来改变 比较器比较电压。
Z1为排针接口,其中 VCC 为+5V ,GND 为负极,OUT 为信号输出,直接接单片机 I/O 口。
电路图如下所示:
R3 LI e R2 LH393 :r sochanqe
G tLGI R1 3K el a e hi zl -IH l.e le O N CD B XINt。
红外线发射与接收电路图
红外线发射与接收电路图由455KHZ的晶振CRY,反相器74HC04及电阻、电容构成的振荡器产生455KHZ的方波信号。
经脉冲分频器74LS92,六分频成为75.83KHZ的脉冲信号。
再经过D触发器构成的2分频/整形电路变成38KHZ的方波信号。
由单片机的异步串行口TX输出的串行数据信号,送到与非门74HC00的输入端。
与非门的另一输入端接38KHZ的载波信号。
与非门的输出信号用来控制三极管的开通或关断,从而控制红外发射管发送信息。
这样就达到了用串行口TX输出的串行数据信号直接调制载波,进行红外数据传输的目的。
发射电路的调制采用的是时分制幅度键控调制方式。
因单片机在复位后,TXD脚为高电平,为满足同步的要求,采用低电平同步脉冲,经与非门(U3)后变成高电平同步脉冲。
所以单片机TXD 发送的编码应是反码。
据说,发送数据"0"的载波脉冲个数不少于14个,这样发送速率不高于1200b设计中采用一种高效能的红外接收器——德律风根TFMS5380。
德律风根所开发的微型接收器TFMS5380是近期市场上最高效能的红外接收器。
同一组件内已装上了接收二级管和前置放大器。
TFMS5380特点:(1)单一的接收器和前置放大器的组合。
(2)超敏感度和传送距离。
(3)内置PCM频率过滤器。
(4)无外置组件需要。
(5)特强光及电场干扰屏蔽。
(6) TTL及CMOS兼容,适用于微处理器操作控制。
(7)可选频率由30KHZ至56KHZ。
(8)低功耗。
(9)ISO9000认可。
TFMS5380适用于数据传送、电视机、录像机、组合音响及卫星接收器等。
TFMS5380的内部框图及构成的接收电路。
如图3所示。
红外二极管就和普通的发光二极管原理一样,就是在半导体PN结区域电子和空穴复合发光。
发光的波长和半导体的禁带宽度有关。
光敏红外二极管和普通的光敏二极管也是一样的。
在PN结附近由于光照产生的激子被结电场拉开成为电子-空穴对,分别流向不同的电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