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导学】2018新课标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1.18_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_有解析
最新高中历史-2018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知识归纳复习2 精品
单元知识归纳与教材扩展拾遗一、近代列强侵华阶段特征与影响(1)从发动者看: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再从多国到一国;地域上由以欧洲列强为主到以日美为主,反映近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到向两侧转移的变化。
(2)从列强侵华目的上看: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不平等条约规定的开埠通商、协定关税、资本输出等,都是这一根本目的的具体体现。
(3)从结果看:除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外,其他均以中国失败告终,说明了只有全民族抗击外来侵略,才能取得反击外来侵略的胜利。
(4)从列强侵华的影响看:对中国产生了双重影响。
一方面,造成了中国的贫穷落后,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冲击了中国旧的经济和政治秩序,扩大了中外交流的范畴和规模,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三、近代三大革命运动的对比四、国共关系发展演变的阶段特征、原因及影响1.演变态势(1)合作→对抗→再合作(2)再合作→再对抗2.演变的阶段特征、原因及影响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政策的调整(1)国民大革命时期,进行第一次国共合作,共同进行了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
(2)大革命失败后,针对国民党疯狂屠杀,中国共产党进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寻找新的革命道路。
(3)随着日本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中国共产党倡导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积极为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努力。
(4)日本全面侵华,中华民族危机严重,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全民族抗战。
(5)抗战结束后中国共产党进行反国民党独裁、反内战的人民民主斗争,进行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民族独立。
近代中国的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编写缘由]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中国百年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它警示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闭关必然落后。
一个民族只有强大起来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国家只有对外开放、积极进取,才能不断进步。
中国百年近代史同时也是一部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屈不挠、不畏强暴的民族,御侮自强、救亡图存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前进动力。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资料知识点-范文word版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资料知识点高考历史总共有三轮,其中第一轮复习是打好基础的阶段,如果第一轮复习不能好好完成的话后面的复习阶段也会受到影响。
下面的这些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希望可以助您一臂之力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考点一古希腊的民主政治1、产生的条件:①地理因素:山多、岛多——形成众多小国寡民的城邦;地少,三面环海——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达。
②政治因素:众多小国寡民的城邦——有利于实行直接民主③经济因素: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达——有利于形成自由、平等、民主的观念2、形成和发展:梭伦改革(奠基)→ 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 伯利克里改革(顶峰)3、基本特点: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4、影响:①进步性:促进了古希腊科学文化的发展;成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摇篮。
②局限性:是少数人的民主,奴隶、妇女、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利考点二古代罗马法1、起源:习惯法——保护贵族利益,损害了平民利益《十二铜表法》标志罗马成文法诞生,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利益2、发展:公民法:适用于罗马公民万民法: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影响最深远的古代法律3、核心内容: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4、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5、影响: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成为近代欧美国家立法和司法的源头。
高考历史复习的方法6、“高考从根本上说是对一个人的实力和心理素质的综合考察”。
实力是基础,是本钱,心理素质是发挥我们的实力和本钱的条件。
有“本钱”还得会用“本钱”。
无本钱生意无法做,有本钱生意做赔了的事也是有的。
7、复习是积蓄实力积蓄本钱,考试则要求发挥得淋漓尽至,赚得最大的效益。
一位考生说“我平时考试总是稀里糊涂,但大考从来都是名列前茅,大概是心理调节得好吧?”诚如是,最可怕的是大考大糊涂,小考小糊涂,不考不糊涂。
【名师导学】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选1_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_有解析
考点集训【P300】1.(2016雅礼)【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宋中期,王安石及其追随者编撰刊发一系列论著,阐发了其在哲学思想、政治思想、经济思想和教育思想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观点,被称为“新学”。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之不见全经(指儒家经典)久矣,读经而已,则不足以知经。
故某自百家诸子之书,至于《难经》《素问》《本草》(均为古代中医著作)、诸小说无所不读,农夫、女工无所不问,然后于经为能知其大体而无疑。
盖后世学者与先王之时异矣,不如是不足以尽圣人故也。
——王安石《王临川集》材料二己酉,王安石进所撰《诗、书、周礼义》。
帝谓安石曰:“今谈经者言人人殊,何以一道德?卿所撰经义,其以颁行,使学者归一。
”遂颁于学官(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号曰《三经新义》。
辛亥……安石《新义》行,士子以经试于有司,必宗其说,少异,辄不中程。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一(1)据材料一,概括王安石“新学”的治学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新学”出现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学”在变法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1)特点:立足儒学,汲取百家之长。
时代背景:儒学没落;北宋统治危机加深;王安石倡导变法革新。
(任答其中两点即可)(2)作用:“新学”一度成为北宋官方统治思想;有利于统一思想;有利于培养变法人才;为变法提供理论依据。
2.(2016三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唐朝时,进士科每榜录取人数很少,自唐高宗武德五年后近300年间,平均每榜不到26人。
唐代科举考试规则尚不严密,考试前,士子往往向达官贵人或者文士名流投呈作品,称为“投卷”或“行卷”,希望得到赏识,以先声夺人。
同时,也允许官员向选举机关推荐,称为“公荐”。
唐代科举录取名额没有地区分配。
殿试开始于唐朝武则天,但没有成为制度。
到宋代,宋太祖亲自主持考试,“殿试遂为常制”。
另外,地方主持的选拔初试称之为“乡试”,全国性的选拔考试,称之为“省试”,从此形成了三级考试制度。
【名师导学】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教案:必修1_第11讲_太平天国运动
第11讲太平天国运动夯实基础【P21】太平天国运动【基础梳理】1.原因(1)根本原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2)直接原因:连年的自然灾害。
(3)主观原因: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的推动。
2.经过(1)开始标志:1851年金田起义。
(2)前期(1851—1856年):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
(3)后期(1856—1864年):天京变乱、重建领导核心、后期防御战(攻破江北江南大营、三河镇大捷、上海近郊战、安庆保卫战)、天京陷落。
3.治国方案(1)前期:《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内容:①土地分配: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
方法: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②产品分配:原则:人人不受私。
方法:物物归上主。
(2)后期:《资政新篇》(洪仁玕)(1859年)。
内容:①政治:以法治国。
②经济:发展工商业。
③文教:设立新式学堂。
4.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5.作用(1)是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颁布了自己的革命纲领)。
(2)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3)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
(4)对后来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响。
【重难突破】1.【真题演练】【例1】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
在这种思想的“组合”过程中,没有..对其产生影响的是(D) A.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思想B.基督教平等思想C.《礼记·礼运》中“大同”思想D.“中体西用”思想【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天朝田亩制度》的思想来源。
《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平均分配土地和实行圣库制度,这些内容受到了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思想、儒家的“大同”思想和基督教平等思想的影响,排除A、B、C三项。
“中体西用”思想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时期,而《天朝田亩制度》是1853年颁布的,故D项符合题意。
【名师导学】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2.19_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_有解析
考点集训【P248】一、选择题1.(2017雅礼)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1944年出版)中指出:“由于生产资料掌握在独立行动的人的手里,所以没有人有控制我们的全权。
如果生产资料都落到一个人手里,不管它是属于整个‘社会’的,还是属于独裁者的,谁行使这个管理权,谁就有全权控制我们。
”对于哈耶克的主张,下列分析合理的是(B) A.与凯恩斯主义理念相一致B.在20世纪70年代后受到重视C.反对私有制,推崇公有制D.提倡民主政治,反对极权政治【解析】材料意思其实就是谁行使对生产资料的管理权,谁就有控制权。
其实也就是反对国家对经济过分干预或者管理。
因为20世纪70年代西方经济“滞胀”,所以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失灵了。
2.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一种可怕的通胀形式——滞胀,成为人们经济生活中新的噩梦:物价上涨,失业率升高,经济陷入长期衰退,原有的经济调控手段似乎失灵,人民的财富按照不可阻挡、不可预知的方式缩水。
为应对这一危机,西方国家普遍的做法是(C)A.采取自由放任政策B.加强对经济的干预C.放松对经济的干预D.加强福利国家制度【解析】结合所学,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资本主义经济面临“滞胀”,它宣告凯恩斯主义失灵了,所以必须改变政策,减少国家干预,实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故选C;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只会使“滞胀”问题更严重,排除B;加强福利国家制度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排除D。
3.(2016一中)“根据美国最近几年的经验——成长缓慢、生产力降低——使人怀疑如果我们继续授予政府前所未有的权力……迟早一个更大的政府会毁灭我们因市场自由而取得的繁荣,以及《独立宣言》中信誓旦旦的人类自由。
”下列说法,与材料看法一致的是(C)A.计划经济是对付经济危机的灵丹妙药B.政府自由放任是经济繁荣的可靠保证C.过度的政府干预并不利于经济的发展D.绝对的经济自由会危及到政治的自由【解析】据材料可知其观点是反对政府有过大的权力。
【名师导学】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3.7_启蒙运动_有解析
考点集训【P272】一、选择题1.(2016三湘)学者杨晓东认为:“启蒙并不是告诉你如何思考,而是启发你说,你原本就已经有充分的理智,只是精神上被管制的习惯使你既懒惰又没有勇气使用你的理智。
”基于这种分析,他认为“启蒙”主要是(C)A.引导独立思考的途径B.彰显人性的尊贵价值C.自主开拓精神的家园D.追求自由平等的理想【解析】此学者认为,启蒙是要激发人们敢于运用自己理智的勇气、精神。
2.启蒙思想家认为“人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自由、安全、反抗压迫是天赋的不可剥夺的人权”。
这本质上反映了A.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A)B.西欧封建制度的腐朽和没落C.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D.反对宗教压迫,实现信仰自由的要求【解析】17、18世纪,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则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最主要障碍。
启蒙思想家提倡的民权是针对神权,天赋人权是针对君权神授,自由是针对专制,所以材料体现的本质就是资产阶级需要打破传统桎梏的需求,故选A项。
题目问的是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的认识和解读,启蒙思想的本质是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所以启蒙思想本质上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排除B项。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是在14世纪前后,排除C项。
材料没有涉及宗教,也不是启蒙思想的本质,排除D项。
3.(2016长郡)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说:“像牛顿先生这样一个10个世纪以来的杰出的人,才真正是伟大的人物。
……我们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
”基于这一认识,伏尔泰(C)A.提倡个性自由阐释人性之美B.提出三权分立学说防止暴政C.否定外在权威推崇理性思考D.倡导人民主权反对君主制度【解析】伏尔泰肯定真理,反对暴力奴役,肯定“认识宇宙的人”,否定“歪曲宇宙的人”,可见C项符合题意。
A项材料没有涉及,B、D非伏尔泰思想。
【名师导学】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2.5_开辟新航路_有解析
考点集训【P219】一、选择题1.恩格斯说:“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新航路开辟时期,欧洲人迫切地寻找黄金从根本上反映了(C)A.黄金是欧洲人解决商业危机的主要途径B.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唯一动力C.商品经济对掠夺财富加速积累的需求D.《马可·波罗行纪》对欧洲人的强大影响【解析】A项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有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和宗教因素等,排除B项;D 项不是实质。
新航路开辟是在欧洲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发展基础上的必然结果,故选C。
2.(2016雅礼)“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
”这段话表明新航路开辟中(B)A.教皇发挥了组织作用B.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C.传播基督教是探险家的主要目的D.教会蜕变成殖民机构【解析】材料中“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说明传播基督教的理想和热情是探险家的精神动力,故选B。
A、D两项材料未体现;基督教只是“神圣的光圈”,探险家的主要目标是“各种各样的世俗要求”,C项错误。
3.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A)A.王室大力支持B.地理位置优越C.商业资本发达D.金银需求量大【解析】谈地理位置优越的话,法国和英国也处于大西洋沿岸,在这点上西、葡两国并不占绝对优势,排除B。
C项叙述的情况并不符合当时西、葡两国的实际。
D项金银需求量大的并不只是局限于西、葡两国,当时西欧国家普遍都面临这种情况。
当时西、葡两国刚刚成为中央集权的国家,并且对探险活动大力支持,这是造就新航路探险由西、葡两国领导完成的主要原因,故选A。
4.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为庆祝某一事件,给自己加封了一个新头衔“几内亚之主,及对埃塞俄比亚、阿拉伯半岛、波斯和印度的征服、航海与贸易之主宰”。
【名师导学】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教案:必修1_第13讲_辛亥革命
第13讲辛亥革命夯实基础【P24】辛亥革命【基础梳理】1.背景(1)必要性:①《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更加严重。
②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的统治工具,新政和预备立宪无力挽救危机。
(2)可能性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两中心、三代表)。
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①兴中会:1894年成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
②中国同盟会:1905年成立。
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
2.过程(1)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湖北军政府成立、各省宣布独立。
(2)高潮:1912年1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1912年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3)结果: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3.评价(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意义:①推翻清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②推翻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3)失败原因①根本原因: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性质造成了民族资本主义发育严重不良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②内因:民族资产阶级软弱妥协,不明确反帝,不发动群众,不铲除封建土地制度。
③外因:立宪派与旧官僚从内部破坏,袁世凯勾结帝国主义威逼利诱。
(4)结论:辛亥革命的失败之处在于没有完成反帝反封任务。
名师导学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教案必修1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正式版
第9讲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夯实基础【P15】一、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基础梳理】1.背景:艰难的共和之路(1)1789年,法国革命爆发后,废除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
(2)1870—1871年,普法战争后,法国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3)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宪法,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2.宪法内容产生方式权力职责议会众议院议员由成年男子直接选出;参议院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掌握立法权,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七年①掌握行政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有权任命高级官员②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3.影响(1)资产阶级共和派经过艰苦斗争,掌握了众议院、参议院、内阁、总统等关键职位。
(2)共和政体的确立和巩固,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重难突破】法国最终确立共和制的原因(1)反对共和派的力量比较分散。
(2)人民群众坚决拥护共和制。
(3)19世纪中期第二次工业革命迅速发展,法国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增强,这是法国共和制得以确立的根本原因。
【真题演练】【例1】(2016全国Ⅲ)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
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
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A)A.有利于政局稳定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解析】1875年以后,法国的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内阁更迭频繁。
戴高乐时期,宪法赋予总统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权力中心从议会转至总统,使政府有相对独立性,增强了政府的稳定性,故选A项。
法国1875年宪法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排除B项;该规定只是强化了总统权力而没有剥夺议会的主要权力,排除C项;法国是典型的多党制国家,排除D项。
【导与练】2018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试题: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Word版含解析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1.(2017·浙江杭州期末)历史竞赛中,主持人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根源是什么?”如果你是选手,你的回答是( )A.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B.欧洲无产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C.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D.马克思、恩格斯的研究和实践活动解析:A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根源是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日益暴露,故A项正确。
2.(2017·河北张家口期末)在1836年的时候,这场运动就开始打响了,12年之后,这场英国的工人运动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工人阶层还是没有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
虽然失败了,但是对英国整个政治带来非常大的震撼。
这场运动( )A.反映了英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完善B.推动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C.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奠定理论基础D.体现了无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觉醒解析:D 根据材料信息“1836年”“英国”“虽然失败了,但是对英国整个政治带来非常大的震撼”,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之一的英国宪章运动。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虽然都失败了,但表明广大工人已经觉醒,D项正确。
A、B、C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3.《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本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体系,如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是在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尚未发展的最初阶段出现的……这些体系的发明家们虽然曾经看出阶级的对立……但是他们没有看出无产阶级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
”这说明科学社会主义( )A.深刻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B.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各种设想C.用统一的社会生产代替私人生产D.认识到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解析:D 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空想社会主义者虽然“看出阶级的对立……但是他们没有看出无产阶级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说明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的力量强大,而科学社会主义者看到了。
4.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诞生了一个伟大的真理——马克思主义。
【名师导学】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教案:必修1_第12讲_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第12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夯实基础【P22】一、甲午中日战争【基础梳理】1.背景:(1)世界:资本主义世界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2)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市场狭小,资源有限;具有浓厚的封建残余。
(3)清政府:腐败落后。
2.经过:(1)爆发:1894年7月,丰岛海战标志着战争爆发。
(2)第一阶段:由朝鲜境内转到中国境内,主要战役:平壤战役、黄海战役。
(3)第二阶段:由陆战为主转为海战为主,主要战役: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
3.结果:中国战败,1895年4月,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1)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4)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4.影响:(1)对中国:《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2)对国际:改变了远东局势,日本成为东方帝国主义强国。
【重难突破】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分水岭从列强侵华来看:(1)侵华方式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2)列强在中国的力量对比和格局发生变化。
战前主要为英法对中国的侵略,战后日本加入争夺行列,19世纪末形成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瓜分中国的局面。
(3)列强关系发生变化。
战前勾结多于争夺,战后争夺加剧。
从中华民族危机的程度来看:战前列强侵夺中国邻国和边疆,战后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来看:战前产生了民族资本主义;战后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
从民主革命的进程来看:(1)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转变为民族资产阶级。
(2)探索的内容发生了变化。
由“器物”变革发展为“制度”变革,维新与革命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
(3)开始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更多的阶级、阶层投身于爱国救亡的行列。
【真题演练】【例1】(2016全国Ⅰ)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
【名师导学】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教案:选考二_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选考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单元复习指南【P157】课时高考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凡尔赛体系的构建;华盛顿体系的构建;《非战公约》,国际联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中东战争;两伊战争;海湾战争;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1.命题特点全国卷《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模块的命题规律是以考纲为切入点,通过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解决新问题,综合运用必修和选修的知识,侧重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不拘泥于考纲考点和教材知识。
从命题分布来看,命题者更关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战争与和平问题,也就是关注与现实和平直接相关的问题,注重现实问题的历史渊源和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2.复习方法(1)注意将必修模块的相关内容作为背景,梳理20世纪战争与和平的线索。
(2)注意通过比较,深化对核心概念的理解,突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国际联盟与联合国、朝鲜战争与海湾战争等概念的理解。
(3)注意突出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联系,注意总结战争与和平的一般规律与条件。
【重难突破】对战争的分析认识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的经常现象,也是近现代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对战争现象的分析研究有助于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国际关系特点的认识。
1.战争的原因战争的原因主要在于战争发动者的一方,战争发动者的社会状况、国家实力、统治政策等都对战争的爆发产生影响。
2.战争的性质战争的性质是由战争发动者的目的决定的,而目的又受战争发动者所处的社会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利益等因素的制约,因而,对战争性质的认识涉及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方面。
同时,目的多样性又促使我们必须分清其优劣是非,凡是只为自己国家考虑、对他国构成伤害的目的都是需要谴责的,其战争性质必然是非正义的。
高一历史必修1学案:名师导航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名师导航知识梳理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历史条件(1)经济前提:________得到迅速发展;________以后,________迅速提高。
(2)社会条件:________的弊端日益暴露,________日趋激化。
(3)阶级基础:______、______和______表明广大工人已经觉醒。
(4)思想基础:广泛吸取优秀的思想成果,特别是批判继承了______、______和______。
(5)实践基础:________、________深入工人群众,总结________经验,对________进行了深刻揭露和分析。
2.主要标志:________年,《________》的发表。
3.主要内容: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______的基本原理,阐明了______的客观规律,进一步揭示了______的历史使命;号召________联合起来。
4.意义:标志着________的诞生;从此,________进行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________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二、巴黎公社1.历史背景(1)法国在________中战败,________入侵法国。
(2)________成立,资产阶级政府对外妥协投降,同________草签割地赔款的和约。
(3)________企图以武力解除________的武装。
2.宣告成立: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
3.主要革命措施(1)政治:废除资产阶级的__________等,建立________的治安、司法和立法机构;公职人员由________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
(2)经济:没收________的工厂,交给________管理;实行________。
4.历史意义(1)地位:________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作用: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学说。
疑难突破正确理解三大工人运动表明广大工人已经觉醒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已从经济斗争发展到独立的政治斗争。
【名师导学】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教案:必修3_第16讲_毛泽东思想
第16讲毛泽东思想夯实基础【P146】毛泽东思想【基础梳理】毛泽东思想(1)形成:阶段时间著作内容发端国民革命时期《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形成土地革命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成熟抗日战争时期《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发展解放战争时期《论人民民主专政》①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以及党的基本政策和总任务②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新中国成立后《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阐明了社会主义的社会矛盾问题(2)地位与影响①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②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
【重难突破】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点,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
群众路线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独立自主:从中国实际出发,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革命和建设事业,是我们立国、建国的一个根本方针。
【真题演练】【例】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前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了土地革命,加强了根据地建设,粉碎了国民党的四次“围剿”,中国革命取得了重大发展。
这些史实表明这一历史时期的思想灵魂是(D)A.星火燎原、均贫富、武装斗争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C.团结一切力量、坚持革命斗争D.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自力更生【解析】中国共产党在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思想灵魂都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材料“开展了土地革命,加强了根据地建设”更是突出了自力更生,其他几个选项均不属于党的思想路线、思想灵魂,故选D。
【名师导学】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教案:必修1_第18讲_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第四单元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制度的建立与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单元复习指南 【P 36】时空定位 【P 36】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扩展;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
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及资本主义的新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宁主义的诞生;十月革命及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1949—1956年:新中国的成立及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的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95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文化大革命”。
1978年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民主政治制度的重建和完善。
第18讲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夯 实 基 础 【P 36】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基础梳理】 1.诞生条件(1)经济前提: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暴露,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2)思想来源: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3)阶级基础:欧洲的工人运动表明工人已经觉醒。
(4)个人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
2.标志——《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1)时间:1848年。
(2)内容: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
(3)意义: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重难突破】科学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性质、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是人类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成果。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
马克思主义一般来说有三个组成部分: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第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三,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不是以某一个人、某一本书为依据形成的,而是综合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特别是社会发展理论与时俱进形成的理论体系,是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结晶。
【名师导学】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2.12_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_有解析
考点集训【P234】一、选择题1.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中再现了国务院副总理谷牧为团长的西欧五国考察团的情景,而据统计,从1978年1月到年底,中国政府共派出各种代表团529个,这些代表团大部分被派往西方国家。
中国政府的这种行为(D)A.突破了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孤立封锁B.改善与西方关系,推动中国与发达国家建交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外开放的决策D.认清了中国与发达国家差距,推动历史转折【解析】从材料“中国政府共派出各种代表团529个,这些代表团大部分被派往西方国家”的信息来看,这主要反映当时对中西差距认识的清晰,故D项正确;A项中“突破封锁”不符合当时情况;B项是1979年以后;C项是1978年12月以后。
2.1979年初,宣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标语是(B)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C.“政治挂帅,提高觉悟,争取更大的跃进”D.“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建国初期,党中央曾提出“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的口号,排除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12月13日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不久,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导思想,1979年初,宣传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恰当的标语,故选B。
“政治挂帅,提高觉悟,争取更大的跃进”是1958年“大跃进”期间的标语,排除C。
“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1992年十四大之后的标语,排除D。
3.(2017雅礼)我国户均土地规模从1986年9.2亩下降为1997年的7.65亩。
随着农村人口的日益增长,人均土地面积的减少和最初15年的承包权限使农民不可能把太大的经营成本投入到土地中,所以我国绝大多数农户生产力还是低级的人畜力水平。
这一现象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A.实际上是小农经济的回归B.已经不适应农村地多人少的现实C.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D.不利于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解析】小农经济的特征是精耕细作、自给自足,材料中未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所述现象表明人均土地面积减少,故B项错误;材料中所述现象无法说明农民生产积极性被激发,故C项错误;“农民不可能把太大的经营成本投入到土地中,我国绝大多数农户生产力还是低级的人畜力的水平”,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利于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故D项正确。
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1.18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考点集训 新人教版
(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1.18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考点集训新人教版一、选择题1.(2016长郡)恩格斯说:“当《宣言》出版的时候,我们不能把它叫做社会主义宣言。
在1847年,所谓社会主义者是指两种人。
……一方面是指各种空想主义体系的信徒……另一方面是指形形色色的社会庸医……在1847年,社会主义意味着资产阶级的运动,共产主义则意味着工人的运动。
”1847年的“社会主义”之所以“意味着资产阶级的运动”,主要是因为社会主义者(A)A.主张通过资产阶级改良实现理想社会B.主张通过暴力革命实现理想社会C.其理想社会在当时是根本无法实现的D.当时尚未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解析】1847年的“社会主义”还处在空想社会主义阶段。
社会主义者寄希望于资产阶级的良心发现,帮助他们改造社会,故A项正确;到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后,才主张通过暴力革命实现理想社会,故B项错误;其理想社会是可以实现的,只要选择正确方式,故C 项错误;他们已经认识到了自己改造旧社会、实现理想社会的历史使命,故D项错误。
2.(2016长郡)《世界史纲》指出:“犹太种族的商业精神使马克思洞悉财产和劳工的对立。
而且在德国的教养使他认识到,劳工目前正变得有了‘阶级觉悟’,并对集中财产的阶级进行集体的对抗。
”该论述(B)A.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B.分析了马克思阶级斗争学说的成因C.总结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D.肯定了马克思对工人运动的指导作用【解析】根据题意,马克思认识到“劳工目前正变得有了‘阶级觉悟’”,再结合选项,可知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阶级斗争学说的成因,故选B。
3.(2017雅礼)“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
”《共产党宣言》的这一论述主要表明(A) A.社会进化论B.阶级斗争理论C.资产阶级革命论D.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解析】材料肯定了资产阶级创造的巨大生产力(魔鬼),但同时指出了资本主义统治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马克思从生产力发展角度论证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A项正确。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8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8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1、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发作了三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即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这三次工人运动的影响不包括〔〕A. 繁重打击了欧洲资产阶级B.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降生C. 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鼎力气D. 证明了无产阶级运动需求迷信实际的指点2、德国史学家曼沸德罗·马伊在«一口吻读完世界历史»中写道:〝1848年«共产党宣言»对某些人来说是救世福音,对另一些人那么是魔鬼学说。
它的作者被当成救世主加以喝彩,或许被当成人类益虫加以咒骂。
〞出现这两种一模一样看法的基本缘由是〔〕A. 评价角度不同B. 阶级立场不同C. 知识层次不同.D. 实际依据不同3、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宣布降生了一个伟大的真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较之梦想社会主义实际,被称为迷信社会主义,依据是〔〕A.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B.看法到资本主义制度是剥削制度C.提醒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D.说明了社会开展的客观规律,提醒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4、有学者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开展特点简明地归结为〝社会主义由梦想到迷信,由实际到实际,由理想到理想。
〞以下契合该时期〝由梦想到迷信〞特点的史实是〔〕A.中国共产党的降生 B.«共产党宣言»的宣布C.十月革命的成功 D.巴黎公社的树立5、〝依据它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只可以相当准确地判别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别该国大工业开展的水平。
〞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A.«四月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大抗议书» D.«人权宣言»6、列宁指出:〝马克思学说中的主要一点,就是说明了无产阶级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发明者的世界历史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集训【P196】一、选择题1.(2016长郡)恩格斯说:“当《宣言》出版的时候,我们不能把它叫做社会主义宣言。
在1847年,所谓社会主义者是指两种人。
……一方面是指各种空想主义体系的信徒……另一方面是指形形色色的社会庸医……在1847年,社会主义意味着资产阶级的运动,共产主义则意味着工人的运动。
”1847年的“社会主义”之所以“意味着资产阶级的运动”,主要是因为社会主义者(A)A.主张通过资产阶级改良实现理想社会B.主张通过暴力革命实现理想社会C.其理想社会在当时是根本无法实现的D.当时尚未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解析】1847年的“社会主义”还处在空想社会主义阶段。
社会主义者寄希望于资产阶级的良心发现,帮助他们改造社会,故A项正确;到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后,才主张通过暴力革命实现理想社会,故B项错误;其理想社会是可以实现的,只要选择正确方式,故C项错误;他们已经认识到了自己改造旧社会、实现理想社会的历史使命,故D项错误。
2.(2016长郡)《世界史纲》指出:“犹太种族的商业精神使马克思洞悉财产和劳工的对立。
而且在德国的教养使他认识到,劳工目前正变得有了‘阶级觉悟’,并对集中财产的阶级进行集体的对抗。
”该论述(B) A.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B.分析了马克思阶级斗争学说的成因C.总结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D.肯定了马克思对工人运动的指导作用【解析】根据题意,马克思认识到“劳工目前正变得有了‘阶级觉悟’”,再结合选项,可知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阶级斗争学说的成因,故选B。
3.(2017雅礼)“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
”《共产党宣言》的这一论述主要表明(A)A.社会进化论B.阶级斗争理论C.资产阶级革命论D.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解析】材料肯定了资产阶级创造的巨大生产力(魔鬼),但同时指出了资本主义统治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马克思从生产力发展角度论证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A项正确。
4.(2016一中)巴黎公社的机关报《公报》在1871年3月20日的社论中说:“巴黎无产者目睹统治阶级的失职和叛卖行动,已经了解到:由他们自己亲手掌握公共事务的领导权以挽救时局的时刻已经到来……他们已经了解到:夺取政府权力以掌握自己的命运,是他们必须立即履行的职责和绝对的权利。
”据此可知(A) A.巴黎公社的使命是挽救民族危亡B.巴黎公社的首要任务是建设政权C.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是历史的必然D.巴黎公社政权具有权力集中的特点【解析】从材料中“统治阶级的失职和叛卖行动”、巴黎的无产者要“夺取领导权以挽救时局”可判断A项正确;B、C、D三项表述均不完整。
5.(2016一中)恩格斯说:“公社委员分为多数和少数两派:多数派是布朗基派,他们在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里也占统治地位;少数派是国际工人协会会员,他们多半是蒲鲁东派社会主义的信徒。
”这表明巴黎公社(C) A.受到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B.内部严重分裂导致运动失败C.受马克思主义影响有限D.实质上不是无产阶级政权【解析】社会主义有多种流派,马克思主义只是其中之一,在巴黎公社不居主导地位,当时布朗基主义、蒲鲁东主义占据主流。
6.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
他论述的是(D)A.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进步意义B.社会主义已由理想变为现实C.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具有必然性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解析】从材料内容看,“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第一次成为共和国”是指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
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政权落到了临时政府的手中,“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明显具有进步性,因此A项错误,D项正确;B项是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C项是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两者均与题干不符。
7.(2017雅礼)1917年,俄国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加米涅夫曾这样说:“我认为列宁同志是不对的,他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
我认为它还没有结束……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还为时过早。
”他的这番言论主要针对列宁(C)A.要求推翻沙皇统治的主张B.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张C.提出转变革命任务的要求D.决定发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解析】加米涅夫的这番言论认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还没有结束,之所以他说列宁是错的,是因为列宁认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了,因为1917年二月革命之后,在“四月提纲”中列宁提出了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并提出“一切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所以C符合题意。
A是二月革命前的任务;B 是二月革命后的主张;D是七月流血事件之后的决定。
8.“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
”该材料反映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在于(C)A.是列宁主义的伟大胜利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C.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D.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运动【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故选C。
9.(2016一中)二月革命后,俄国政府继续进行战争,不能为俄国人提供足够食物,反对土地改革,俄国社会继续动荡。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迅速提出《和平法令》《土地法令》,赢得人民支持。
这反映出1917年的俄国人民最关心的是(C)A.沙皇政府的倒台B.社会主义革命C.摆脱战争和改善经济D.建立苏维埃政权【解析】审题,注意主语“人民”,可以看出材料中突出的是和平和土地问题,这涉及到普通大众的利益。
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要赢得人民支持,就得在这两个问题上有所作为。
10.(2017雅礼)英国政治学家海伍德认为:“‘革命’是一个破坏与取代旧秩序的戏剧性与深远性的变化过程”;政治革命是“包含超出法律范围的大众行为的群众起义,它们通常(并不必然地)带有暴力的色彩”;社会革命是“所有制和经济制度的变革”。
按照海伍德的观点准确描述20世纪上半期发生在苏俄的革命应该是(C) A.社会革命源于政治革命的完成B.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同时完成C.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并不同步D.十月革命比二月革命彻底【解析】海伍德认为,“政治革命”是“大众行为的群众起义”,它们通常“带有暴力的色彩”。
而“社会革命”是“所有制和经济制度的变革”。
因此,按照海伍德的观点,俄国的“二月革命”“十月革命”都属于政治革命,也不存在谁更“彻底”的问题。
而从十月革命没收资产阶级、地主财产归国家所有开始,经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到1936年苏联宪法宣布建成社会主义,这个过程属于社会革命。
因此,俄国的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并不同步,但社会革命也并非源于政治革命的完成,两者时间有交错,不是同时开始,也不是同时结束。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最后,备受饥饿折磨的巴黎在1871年1月28日投降了,但它是在战争史上空前光荣的条件下投降的。
炮台交出了,城墙上的大炮卸下了,基干团和流动自卫军交出了武器,被宣布为战俘。
但是,国民自卫军保存了自己的枪械和大炮,只是同胜利者订立了停战协定。
而胜利者不敢凯旋进入巴黎……巴黎的工人们竟使一支使帝国一切军团放下了武器的军队对他们表示这样的尊敬。
跑到这里来向革命策源地进行报复的普鲁士容克们,竟不得不正式在这个武器的革命面前恭恭敬敬地停下来,向它敬礼!——摘编自马克思《法兰西内战》材料二公社是现在唯一的政权,兹命令:第一条一切公务部门的职工今后必须确认凡尔赛政府或其拥护者所发出的命令或通知为无效,无法律效力。
第二条凡不服从本法令的任何官吏或职工,将被立即开除。
——摘编自1971年3月29日巴黎公社法令材料三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指出:早在1848年二月革命时,巴黎无产阶级就提出了“社会共和国”的口号,“即要求建立一个不但取代阶级统治的君主制形式、而且取代阶级统治本身的共和国。
公社正是这个共和国的毫不含糊的形式”。
又说:“公社给共和国奠定了真正民主制度的基础。
”“公社的真正秘密就在于:它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是生产者阶级同占有者阶级斗争的产物,是终于发现的可以使劳动在经济上获得解放的政治形式。
”这种政治形式就是巴黎公社原则的集中体现。
——韩云川《巴黎公社原则再认识》(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巴黎公社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巴黎公社命令的实质。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体现巴黎公社原则的具体措施。
【参考答案】(1)背景:普法战争法国失败,普鲁士军队兵临城下,法兰西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2)实质:巴黎公社坚决反对旧政府和旧法令,代表着工人阶级的利益。
(3)具体措施:在政权建设方面,废除旧军队、旧警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取消资产阶级的法庭,并建立工人阶级自己的司法机构,规定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在社会经济方面,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维护工人权利,实行八小时工作日等。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偶然性与必然性在自然界和社会历史领域发生作用的共同点在于它们存在并发挥作用的客观性。
恩格斯明确指出:一种社会活动,一系列社会过程,愈是越出人们的自觉的控制,愈是越出他们支配的范围,愈是显得受纯粹的偶然性的摆布,它所固有的内在规律就愈是以自然的必然性在这种偶然性中为自己开辟道路。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概括材料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参考答案】示例:偶然性事件的背后隐藏着客观必然性,历史必然性又通过复杂的偶然性现象表现出来,而且偶然性因素对历史的进程产生影响。
如十月革命的发生和胜利有其必然性。
它是俄国社会形势发展和阶级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必然结果。
至于何时夺取政权、怎样才能取得胜利则取决于在不同的发展条件下,敌我双方力量的不断分化与组合,国际条件的变化以及国内各种非主要矛盾等综合因素,从而使革命在胜利的进程、方式等方面带有一定的偶然性。
如革命的时机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革命的催化剂,并为革命的胜利创造了一定的有利条件;革命的方式方面,“七月流血事件”后,促使布尔什维克党决定由和平夺权转向武装起义;革命的领导者方面,列宁的领导对革命的胜利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等等。
这些偶然性因素为十月革命的发生和胜利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