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笔法和皴法研究

合集下载

中国水墨山水画

中国水墨山水画

中国水墨山水画中国水墨山水画的皴法中国水墨山水画的皴法,在绘画上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我国土地广大,地质也因地域而不同。

以描线为基本来表现山岳的明暗(凹凸)的方法比较多。

不过,主要的方法可分为下面六种,其概要说明如下:斧劈皴——表现火成岩山岩崩溃的部分与突出的部分的主要方法,往往和披麻皴一起使用。

披麻皴——表现土山外观的主要方法,多用来画我国南方的山水。

卷云皴——表现古老山脉的圆形山顶的主要方法,能表现出苍劲的感觉。

雨点皴——表现被烟雾所笼罩的山岳的主要方法。

荷叶皴——表现水成岩所形成的山和岩的主要方法。

折带皴——表现水成岩所形的山岳,特别是崩塌的斜面和堤防的主要方法。

以上各种皴法的应用,须视地质构成的关系而定,必要时可将两种方法混合或折衷使用。

皴法中国画表现技法之一。

古代画家在艺术实践中,根据各种山石的不同地质结构和树木表皮状态,加以概括而创造出来的表现程式。

其皴法种类都是以各自的形状而命名的。

早期山水画的主要表现手法为以线条勾勒轮廓,之后敷色。

随着绘画的发展,为表现山水中山石树木的脉络、纹路、质地、阴阳、凹凸、向背,逐渐形成了皴擦的笔法,形成中国画独特的专用名词“皴法”。

其基本方法是以点线为基础来表现山岳的明暗(凸凹),因地质构造的不同,表现在山石的形貌亦各不相同,因而形成了各类型的皴擦方法与名称,一般称为披麻皴、乱麻皴、芝麻皴、大斧劈皴、小斧劈皴、卷云皴(云头皴)、雨点皴(雨雪皴)、弹涡皴、荷叶皴、矾头皴、骷髅皴、鬼皮皴、解索皴、乱柴皴、牛毛皴、马牙皴、斫皴、点错皴、豆瓣皴、刺梨皴(豆瓣皴之变)、破网皴、折带皴、泥里拔钉皴、拖泥带水皴、金碧皴、没骨皴、直擦皴、横擦皴等。

清?郑绩将它列为十六家皴法。

《梦幻居画学简明?论皴》:“古人写山水皴分十六家。

曰披麻,曰云头,曰芝麻,曰乱麻,曰折带,曰马牙,曰斧劈,曰雨点,曰弹涡,曰骷髅,曰矾头,曰荷叶,曰牛毛,曰解素,曰鬼皮,曰乱柴,此十六家皴法,即十六家山石名目,并非杜撰。

国画山水皴法技法详解

国画山水皴法技法详解

国画山水皴法技法详解
国画山水皴法是中国国画中常见的一种技法,主要用于描绘山
水的纹理和质感。

皴法是一种用毛笔在纸上或绢上以快速、连续的
笔触表现出山石、树木、水面等自然景物纹理和形态的技法。

下面
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解释国画山水皴法的技法。

首先,皴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毛笔的笔尖或笔锋,以不同的力
度和角度在画面上反复涂抹,使墨色呈现出不同的浓淡、粗细和质感。

这种手法要求画家对笔墨的运用非常熟练,需要灵活掌握笔尖
的变化和墨色的深浅,以表现出山石的轮廓和纹理。

其次,国画山水皴法的笔墨运用非常讲究,主要包括点、勾、提、按等技法。

点法是用笔尖轻轻点画,表示远山的模糊轮廓或树
木的细枝;勾法是用笔锋或笔尖勾勒出山石的轮廓和树木的枝干;
提法是用笔尖提起墨色,表现出山石的质感和光影效果;按法是用
笔尖或笔锋轻轻按压,使墨色在画面上渐变出深浅不一的效果。

另外,国画山水皴法还注重对比的运用。

画家在运用皴法时,
要注重对比的处理,通过墨色的浓淡、线条的粗细、形体的大小等
方面的对比,使山石、树木、水面等景物在画面上产生明暗、虚实、
远近的对比效果,从而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最后,国画山水皴法的技法还需要画家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理解。

画家需要通过对山水的观察,理解山石的形态特点、树木的生长习性、水面的波澜纹理等,从而在运用皴法时能够准确地表现出自然景物的特征和气质。

总的来说,国画山水皴法是一种需要丰富的笔墨运用和对自然景物的深刻理解的技法,通过对墨色、线条和形体的处理,使山水画作呈现出丰富的质感和立体感。

希望以上解释能够帮助你更全面地理解国画山水皴法的技法。

浅谈中国山水画皴法的发展

浅谈中国山水画皴法的发展

浅谈中国山水画皴法的发展作者:袁培玉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年第01期摘要:山水画皴法是中国山水画重要的语言之一,经过一代又一代画家的继承和发展,山水画的皴法不断的成熟和完善,成为山水画一个完备的绘画语言体系。

为更好的继承和发展山水画艺术,系统掌握山水画语言,通过对山水画皴法的产生和发展进行调理归纳,以达到“引而仲之,触类而长之”的目的。

使我们在皴法中能入能出,能承能变,不断发展和丰富中国山水画的传统艺术形式,创造出具有当代艺术精神的中国山水画作品。

关键词:山水画;皴法;继承;创新一、皴法的定义1.皴法的概括。

我们要想研究中国山水画皴法,那就要先了解一下中国山水画皴法的起源。

皴法是历代山水画家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艺术语言形式,并在不断发展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从而具有了独特的价值地位。

所谓中国山水画的皴法:就是中国古代画家将对山石纹理的观察剖析研究和综合整理后,用笔墨把感受的意象巧妙的表达出来的一种技法。

画家把山石的纹理感受,经由毛笔巧妙的传达出来,使观者亦起共鸣的艺术过程,是山石纹理与笔墨的一种结合。

2.皴法形成的历史背。

魏晋之际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文化的多样性发展都奠定了中国山水画的诞生,当然,提到中国的山水画肯定要跟中国独有的玄学扯上关系,玄学所推崇的思想精神使画家崇尚个性自由和向往大自然,为以后中国山水画科目的独立提供了条件。

绘画技法的诞生和发展给画种的演进和创新带来了巨大的动力。

“强调一些说,皴法可以当作山水画艺术中的一种生命看。

”由于敦煌的发现和考古的发掘,唐代可以说是人物画的天下,山水画一点也没成熟,只能给人物画装点些背景用之,在这种情况下谈不上什么皴法,据推测大概是在五代北宋之际,纪元后第十世纪这短时间内,北宋时代的两幅山水巨作: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和燕文贵的《溪山楼观图》,这两幅画上的雨点皴发十分成熟,已为山水画的皴法发生指定了最晚的时代下限。

中国画鉴定之山水画皴法

中国画鉴定之山水画皴法

• 折带皴 : • 表现水成岩所形 的山岳,特别是 崩塌的斜面和堤 防的主要方法。 用侧锋卧笔向右 行,再转折横刮, 向左行可逆锋向 前,再转折向下。 画出的墨线如 “折带”故以名 之。这种皴法用 以表现方解石和 水层岩的结构。
范例欣赏Βιβλιοθήκη 元 倪瓒 枫落吴江图(局部)
四、点
点的方法很多,有圆 笔点,尖笔点,横点, 竖点,破笔点,秃笔 点等等。用浓墨点在 山脊背上、也可在山 石的中部。其次,点 又是“醒”的意思, 故称“醒点”。如果 画面画灰了就用浓墨 点“醒”,即“提 神”。点苔用笔要有 力,如“高山坠 石”“鸡啄米”。
三、擦
“擦”是“皴”的辅助手段。多以较干的卧笔侧锋刷 山石。它可以表现比皴更为细腻的纹理或结构层次,以 显石质的融浑、苍莽。“擦的作用是补勾皴之不足。” 擦“的方法一般分为湿擦和干擦两种:湿擦即在湿润的 纸上或有一边墨色半干时用干笔擦拭,干笔墨痕留在湿 处能隐现出一遍淡墨或清水所画的痕迹,能融浑活化 (即浓破淡)的笔墨意趣和效果;干擦即在干纸上面施 擦,可得苍莽松厚的味道。总之,“擦”的一般原则以 干笔少水且不见笔痕为妙。因为“擦”弱用水多则近乎 渲染;擦弱见笔,则近乎“皴”.但“擦”不能破坏前面 勾皴笔迹应有的作用,只能是皴的补充
五、染
勾皴完毕,随之勾、皴浓淡形象的变化 染墨或染色, “依着山石的纹理、形状染出 阴阳向背。染墨是为了加强厚度感,染墨不 够、显得单薄;染墨过厚、皴被盖掉。要恰 倒好处。 一般皴擦不足施以重染,皴擦足时可以轻 染,明快处不要染或少染,重皴处要重染, 染色要一遍一遍染上去,笔要大、水要足。 作为整幅山水作品而言,染还能调节石与石 之间的空间感。
范例欣赏
马远踏歌图(局部)
二、皴法
点皴法——钉头皴 此法也称作泥里拔钉皴, 其形如铁钉之状,或先泼湿 后勾挑,起右应左,起左应 右,或上下之间的挑出,片 片点点,据《芥子园画传》 介绍,是江贯道从巨然山水 中变化出来的。此法多被用 在为山水画远景的点苔上, 根据画面布局的需要又通过 浓淡干湿、近大远小等不同 的方式来表现远山树木丛荣 的感觉。

“皴法”在山水画中作用[论文]

“皴法”在山水画中作用[论文]

浅析“皴法”在山水画中的作用【摘要】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中,皴法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使山水画打破了平面化的困惑,使山水画的发展更接近于成熟;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技法。

皴法在国画的另几种绘画类型中也得到充分的应用。

就皴法这一技法展开论述,并论述了他在山水画中的作用。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皴法特殊表现形式“皴”是中国山水画中表现力最丰富的一种特有绘画语言。

作为特殊的表现形式,它是以干、湿、浓、淡的水墨,粗细、方圆、转折、长短的线条,表现不同山水的质地、纹理和空间感。

随着艺术历史的发展和山水画家在艺术实践中的不断创造,皴法也在不断地发展和趋于完善。

皴法打破了山水画的平面化,使山水画发展趋于成熟。

所以,皴法的应用在山水画中有着重要意义。

一、皴法的出现及其意义“中国山水画源远流长,风格繁多,从文献记载和现存实物看,山水形象出现于战国之前,滋育于东晋,初创于南北朝,独立发展于隋唐,兴盛于五代、北宋。

宋、元、明、清各有变异,产生多种技法,(包括皴法),适应着不同审美要求。

”荆浩《匡庐图》,是现存最早以皴法来表现山石形象的完整的山水作品。

它的出现,标志着山水画经唐前期和中期的发展,至唐后期,进入到了新的历史进程,即皴笔山水新纪元的到来。

我们所见《匡庐图》的皴法,全然有一套规范了的皴法,它表明它由初创而传到荆浩手里,已完成了稚拙生硬的发展过程,得到了形式的完善和笔墨的成熟。

五代及北宋,董源、李成、范宽都师从荆浩,于是,皴法便由荆浩而传到北宋。

山水画发展到五代、北宋,画家辈出,风格多样,皴法繁茂,进入了一个兴盛的时期他们摆脱了隋唐以来勾勒填色及渲染无皴的简单画法,在技法上增加了皴、擦、点、染的方法,水墨山水讲究笔墨层次效果,技法日趋成熟完备。

由于“皴”的表现,使山峰、山体、山石有了明暗层次,表现出了山石的体面质感和体积感。

各种“皴”的技法被人们称之为“皴法”。

不同的皴法能够表现出各种不一样的脉纹、纹理、质地、山貌。

国画山石的皴法及详解

国画山石的皴法及详解

国画山石的皴法及详解信!自古以来,岩石的画法不外乎绞、搓、打、染。

卞法是表现各种石纹的主要手段;它是中国画特有的绘画技巧和象征性的形式语言;它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它可以表现山水的具象景观,画家也可以通过它表现自己独特的审美取向和精神气质;表现自然景观也是中国画区别于其他绘画的主要特征之一。

五代以前就已经有了画岩石的方法,到了宋代发展成各种画法,到了元明清时期又不断完善。

皴法大体可分为:披麻皴、斧劈皴、云头皴、雨点皴、米点皴、解锁皴、牛毛皴、折带皴、鬼脸皴、乱柴皴、梯田皴、石卵皴、骷髅皴、荷叶皴、磐头皴等~~不同时期、不同画派、不同画家在运用以上绘画技法时也各有特点,各有变化。

有的先勾后皴;有的皴、擦、点、染一气呵成。

因此在学习各种技法时不能照本宣科一成不变,否则就会缺乏变化,呆板不生动。

国画山石画法(披麻皴)披麻皴——是中国山水画皴法的主要方法之一,王维、董巨是其画法的鼻祖,也是历代文人画所常用的画法。

此法在表现江南丘陵山峦有其独到之处,元代黄公望,清代四王多用此法。

其画法要领:多用“中”“偏”锋(笔含水份要少),行笔时用笔肚走出飞白来,尽量做到空灵透气,笔笔清晰,切忌粘黏。

也有高手用中峰画出“毛”而空灵之感,如元四家的黄公望,他的披麻皴多用中锋画成,难度甚大。

国画山石画法(斧劈皴)斧劈皴——是中国山水画皴法的主要方法之一,五代卫贤已初见苗端,成熟盛行于宋代。

李成、李唐是其画法的大师,南宋时期的马远、夏硅也是其画法的杰出代表,明代的唐寅又有所变化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此画法又有所兴盛。

此法之所以在北宋时期大为兴盛,主要是因为, 统治者要求画家着力表现国家的兴盛山川的秀丽。

斧劈皴法有利于表现北方大山大水的大国气度,比较应和北宋国情的需要,这一时期是我国绘画史上最辉煌的篇章,国立画院的设立,院体画风的兴盛,画家可以登堂入室,声名显赫,受朝廷俸禄,诸多力作多出于这一时期。

此画法的要领:中锋勾勒外轮廓线,侧峰皴擦渲染,也有高手在勾勒轮廓线时,与皴法巧妙结合,虚实相兼,变化多端。

中国画技法中皴法的运用形式研究

中国画技法中皴法的运用形式研究

中国画技法中皴法的运用形式研究作者:赵田田来源:《大东方》2017年第02期皴法是一种艺术语言形式,是历代山水画家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实践中创造而来的,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一套趋于完整的中国画技法体系。

在一幅山水画的创作过程中,其中山石的画法是最重要的,是山水画技法中最值得学习的、也是最能表现画家思想情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隋唐以前,画家在山水画的创作过程中,仅仅用画笔勾出物体的轮廓,到五代时期,山水画的创作在勾出物体外轮廓的基础上,再用淡干墨用侧笔皴染。

本文主要通过不同的山水绘画作品,进一步分析研究皴法的运用形式。

一、皴法的含义皴法,中国画技法名。

它是表现山石﹑峰峦和树身表皮的脉络纹理的画法,在一幅山水画的创作过程中,画家先勾出物体的基本轮廓﹐然后再用淡干墨侧笔画出。

皴法是表现山石﹑树木的一种特殊技法,这种画家用来表现山石纹理质感的技法,赋予了山水画独特的皴法美。

由于山石、峰峦的形状千变万化,为了表现不同山峰的特征,画家们也产生了风格各异的表现方法。

郑绩说:“天生如是之山石,然后古人创造出如是皴法”。

皴法,它既不是画家们主观凭空杜撰出来的,也不是完全对大自然的摹写,而是山水画家在对客观自然的了解基础之上,通过自己的感同身受,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总结表达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

皴法的流派与风格是千变万化的,不同形状的山体结构可以通过墨的干湿浓淡变化和线条的粗细长短来表现。

不同的皴法有不同的用笔规则和结合原则,皴法的主要特点是运用点、线、面不同的组合方式,表现各种山石的体面转换、结构质感及明暗变化、形体起伏等,来表现形态各异的山石、峰峦、树木等。

二、皴法的运用形式1.点皴点皴的突出特点是将平点、竖点、大混点、侧笔点、胡椒点等各种点状皴笔聚集在一起表现山水,主要表现山石树木,包括雨点皴、米点皴、马牙皴等。

其中米点皴是北宋画家米芾、米友仁父子所创作的绘画技法,它是用饱含水墨的横点,密集点山,泼墨、破墨、积墨并用,这种技法适合用来表现江南一带烟雨朦胧的地域特征。

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步骤

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步骤

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步骤山水画的基本技法(一)、笔法:中国画在用笔方面的要求是很高很严格的,这些严格的要求就是所谓“笔法”。

唐代张颜远在《历代名画记》里提到“夫物象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式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

”1、笔法的原理自古用笔讲“笔意”、“笔理”、“笔法”、“笔趣”,“意”即主观感情、认识,“理”即客观规律,“意”与“理”结合即产生“法”和“趣”,“法”是主客观辩证统一的产物。

李苦禅说:“画至书为高度,书至画为极则。

”好的中国画,合起来看,笔笔都是形象。

折开来看笔笔都是书法。

这也就是“见笔而又无笔痕”的原理所在,实际上是用笔合于自然规律,使人看了之后,感受到的是形象而忘记了是用笔的笔痕。

2、用笔的几点要求:平、留、圆、重、变(1)平,如“锥划沙”(力量匀实,不结不滞)(2)圆,如“折钗股”(丰腴、圆润、富有弹性)(3)留,如“屋漏痕”(高度控制,积点成线)(4)重,如“高山坠石”(力透纸背,入木三分)(5)变,如“百川归海”(极尽变化,复归统一)用笔和用墨是分不开的,所以称为“笔墨”。

明代莫是龙在《画说》中提出:“古人云:有笔有墨,笔墨二字,人多不晓,画岂无笔墨哉?但有轮廓而无皴法,即谓之无笔;有皴法而无轻重、向背、明晦即谓之无墨。

”墨法很多,下面作重介绍“积墨”和“破墨”两种。

1、积墨法:简单说即是层层递加。

要点有三:①第一遍干后再加第二遍②第二遍是第一遍的补充、交错,不是第一遍的重复与描绘复线,加之结果是多种笔法的交汇统一。

③每加一次都要保持极强的整体观念,当疏则疏,当密则密。

2、破墨法:是在前一笔不太干时,趋势再补充上去另一笔使其融和渗化,合二而一浑然一体,产生鲜活生动,和谐滋润的效果。

只有积墨,易厚而不润活,只有破墨,易活而不厚实。

(三)、色法:①色墨重叠法②色墨对比法③色墨混合法④用水、黄宾虹说“水是用的,不是洗的”。

水在作画时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材料。

山水画的学习步骤树在山水画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构成因素,古人云:“画树之功居诸事之半。

中国画中的皴法

中国画中的皴法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解读中国画笔墨语言中的皴法学院: 美术学院专业:中国画姓名:李超鹏指导教师:季颁周松霖牛尽赵雨灏张大庆姜东昭2008年6月5日摘要皴法是中国画表现技法之一,同时是笔墨语言的重要表现形式。

所谓的“皴法”指的是:中国古代画家在艺术实践中根据各种山石的不同地质结构和树木表皮状态,将对山石纹理的观察剖析研究和综合整理后,用笔墨把感受的意象,巧妙的表达出來的一种技法。

画家把山石的纹理感受,经由毛笔巧妙的传达出來,使观者亦起共鸣的艺术过程,就是山石纹理与笔墨的一种组合。

关键词:中国画笔墨皴法AbstractCunfa performance techniques of Chinese painting is one of ink at the same time language is an important form of expression. The so-called "Cunfa" refers to: Ancient Chinese artists in art practice based on a variety of different geological structure of rocks and trees in epidermal state, will rocks texture of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f research consolidate, with pen and ink to the feelings of the imagery, clever The expression of a technique. Artists feel the texture of the rocks through the brush to convey the ingeniously out so that the response from the guests also the artistic process, that is, rocks texture and a combination of pen and ink.Keywords:Chinese Painting Pen and ink Cunfa目录引言 (3)正文 (4)1.皴法的定义 (4)2.皴法的起源 (4)3.皴法的发展 (4)4.研究皴法的必要性 (5)5.皴法的种类 (5)6.结束语 (7)谢辞 (9)参考文献 (10)附图 (11)引言中国画是东方绘画的精粹。

山水名画的各种皴法

山水名画的各种皴法

山水名画的各种皴法如果说中国画的线法(十八描)是人物画的核心要素,墨(色)法是花鸟画的核心要素的话,那么,山水画的皴法可谓山水画的核心要素,所以历代山水画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山水画的皴擦法是山水画独有的用笔技法和绘画语言,可以说,不懂皴法就不懂山水画。

皴法是指用不同的运笔方法或点或染、或勾或刷、或皱或擦皱擦出山石、树木的纹理皱折。

古今皴法有几十种之多,现在还在创造发展不同的皴法,大体可分为四大类,点皴、线皴、面皴和染皴。

一.长短披麻皴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局部照片比对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局部照片比对巨然《万壑松风图》局部照片比对明沈周《京江送别图卷》局部照片比对二、大斧劈皴马远《踏歌图》局部照片比对三、小斧劈皴宋松峰《楼观》局部照片比对宋松峰《楼观》局部照片比对明倪端《聘庞图》照片对比四、雨点皴范宽《溪山行旅图》局部照片对比《溪山行旅图》图局二照片对比照片对比六、钉头皴照片对比七、豆瓣皴范宽《雪景寒林图》局部照片对比《雪景寒林图》局部照片对比照片对比八、折带皴元倪瓒《枫落吴江图》局部照片对比倪瓒《幽河寒松图》照片对比九、卷云皴北宋郭熙《早春图》局部照片对比《早春图》局部二照片对比北宋王诜《渔村小雪图》局部照片对比十、解索皴元王蒙《青卞隐居图》局部照片对比元王蒙《青卞隐居图》局部照片对比明沈周《庐山高图》局部照片对比\十一、米点皴宋米友仁《潇湘奇观图》局部照片对比吴湖帆先生米点照片对比清兰孟《仿松雪山水图》局部照片对比清石涛游华阳山图照片对比十三、乱柴皴近代贺天健《兰江山水》局部照片对比古代山水画家在长期创作和自然观察中,在儒道潜意识的影响下,创造了有别西方纯客观的(人体感官感受到的光影)。

但有人文理念和自然交融的几种经典画法,下面以图分别说明。

但先强调一点,绘画是对自然景色的升华艺术,高于生活,美化自然,大家看时应从整体感觉,色彩的调子和冷暖去感受。

1.拖泥带水法.任何皴法画到洒脱时,往往会大块落墨,纵笔横扫,墨韵生动,浑厚华滋,所渭皴法似有非有者,当为此法.宋箫照《秋山红树图》局部照片对比近代写意山水较多此法.明李在《阔渚睛峰图》局部照片对比2.没骨法.此法花鸟中多用,山水较少见.宋人佚名《雪景山水图》照片对比吴湖帆山水扇面局部照片对比3.浅绛法典型中国意识画法王时敏仿古山水图册。

中国山水画笔墨形式研究

中国山水画笔墨形式研究

I Shu Hua Shi Jie-书画视界中国山水画笔墨形式研究席威洛阳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摘要:笔墨形式能够使画面具有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表达出别出心裁的美感意境,体现出画家不同的审美情趣。

其随着画家的审美内涵而转变,同时也随着山水气象的变化而变化,是画面传达审美情趣与呈现画面结构的形式语言。

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山水画笔墨形式的具体内涵,随后总结了中国山水画的主要笔墨形式,最后提出了传承与发展中国山水画笔墨形式的部分策略。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笔墨形式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9-0029-02无论是多变的山水丘壑,还是盘曲的山石轮廓线,笔墨都是中国山水画中具体物象的最本质体现。

随着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水墨形式成为了独立的语言形式,其除了具有状物塑形功能之外,同时还能够体现画家的艺术造诣与审美内涵,映照出其内心深处的山与水。

它代表着画家的艺术修养与情感世界,体现出山水画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对于中国山水画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因此,在当下文化无界域的背景下,应当拓展与创新中国山水画笔墨形式,将中国山水画推向新的艺术高度。

—、中国山水画笔墨形式的具体内涵在中国山水画中,笔墨形式主要包括色彩、图式及笔墨。

其中色彩就是辅助色,用于增加整个画面的协调性与感染力,图式就是整个画面的构造关系,用于体现整个画面的完整性,而笔墨就是笔与墨的相互结合,墨随笔出,通过点、线、色、形与面融合表达意境与描绘物象,用于强化画面的视觉特征。

笔墨形式能够使得画面具有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也能表达出别出心裁的美感意境,更能体现出画家不同的审美情趣。

其随着画家的审美内涵而转变,同时也随着山水气象的变化而变化,是画面传达审美情趣与呈现画面结构的形式语言,有助于推动中国山水画创新发展。

二、中国山水画的主要笔墨形式笔墨是中国山水画落实于纸张的载体与工具,笔墨形式是中国山水画中最具表象性的形式语言,根据时代发展的不同,中国山水画笔墨形式可以分为:传统中国山水画笔墨形式与近现代中国山水画笔墨形式。

浅析中国写意画中的皴法

浅析中国写意画中的皴法

浅析中国写意画中的皴法皴法在中国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对历史上主要的皴法进行大概归类分析,对不同历史时期皴法的发展进行纵向性研究,以及对同一时代不同画家的表现手法的不同的横向性研究。

了解对皴法发展形成主要影响的因素,发现不同皴法所存在的特征,梳理皴法所固有的、潜在的共性,阐述皴法不同的创作方法及其在写意画中的地位和影响,以便与对中国写意画皴法的学习与研究。

标签:皴法;对比;特性在中国源远流长的艺术长河中,中国画直观地反映现实生活,它通过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技巧,塑造可视的艺术形象,以此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反映社会生活或表达艺术家思想情感的一类艺术形式。

写意山水正是中国古代先人们以画面来表达对大自然美的一种意象表达,而皴法又是画家们将意象付诸于画面的一种艺术手法。

一、皴法(一)何为皴法在历史上“皴”字首次被提出是与“擦”字共同使用来表示绘画上的新技法。

随着绘画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皴擦的笔法,形成了成熟的写意山水画的主要表现技法之一“皴法”。

(二)皴法的种类皴法的主要类别包括斧劈皴(大斧劈皴、小斧劈皴)、拖泥带水皴、披麻皴、解锁皴、米点皴、荷叶皴、折带皴等。

(三)皴法的产生山水画最早是作为人物背景的山石树木,这段时期属于山水画的萌芽时期。

山水画从隋代开始发展,到唐代受到普遍重视和喜爱。

五代、两宋时期是山水画发展的高峰时期,也是皴法定型和发展的顶峰时期。

二、不同历史时期的山水画派中皴法的对比(一)五代时期的皴法五代时期,荆浩首次在山水画创作中创造使用皴法。

南北方的山水画派都具备各自的特点。

北方画派亦作大气磅礴的画,山石勾、皴、擦、染、点等技法都在画面中得到体现。

南方山水画派更易作苍茫古朴、怪石林立,或是烟雨江南、山水淡墨的浑朴自然的画。

(二)宋代时期的皴法北宋前期,山水画尤其繁荣。

南宋时期,较以前更为具体和分化,布局则更为奇巧,独具匠心,有意趣有意韵,用笔大胆随意。

(三)元、明、清时期的皴法元代时期的绘画是以山水画最为繁荣,创作性的思维,艺术风格上的追求,风格面貌上的创新,均反映了当时画坛的主要趋势。

中国画的五种基本笔法

中国画的五种基本笔法

中国画的五种基本笔法中国画的五种基本笔法山水画是中国画的主要画种,俗称国画山水。

在世界美术领域内自成独特体系,它用毛笔、墨和国画颜料等,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以山为主,附之以水,图画山川大地、自然壮美、优美等等。

要如何画好国画山水呢?今天店铺就给大家分享一下国画山水的五大技法吧!一、创作前的准备(1)山水画写生技法——局部模写法:适合初学者,临摹未到熟练程度,真山水写生又未多接触,须要两相对照,揣摹模写,此时切忌贪大求全。

(2)山水画写生技法——详记法:较完整"真实"地记录画面,适合初步熟练的学者,此时即当强调感受之真实,而非物象表面之"真实"。

(3)山水画写生技法——记异法:只对特别的事物加以记写,适合时间较少或有特别感受时用。

(4)记意法(简记法)只简单记录一个印象,不作详细刻画。

(5)山水画写生技法——放大法:选取一有感受的局部,放大并作较详尽表现,常可有意外收获。

(6)山水画写生技法——映象法:针对整体景物的感受,较简洁的画出大体印象,不求形似,但求达"意"。

(7)山水画写生技法映——象重叠法:不多作一山一水的速记,而注重整山整水甚至千山万水的叠加印象,此即所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丘壑在胸,妙造自然。

(8)山水画写生技法——重复体味法:此法即留恋于此山此水间,留连忘返,反复观照体味,使山水形象完全烂熟于胸,以致行坐眠食,时刻不忘。

石涛之钟情黄山,潘天寿先生之画雁荡,黄宾虹先生之爱观夜山,即得此法三昧。

二、山水画写生技法1、创作法以上讲了笔墨、章法、写生等问题,这些都是为创作作准备的、创作是一切技法的综合运用。

既然是“创”,就没有固定的方法、程式,画家由于各自的`修养、禀赋、爱好不同,创作时采用的方式方法也会有差异,这就不必强求一律。

但要搞好创作必须注意些什么问题呢?这方面前人提供了不少宝贵经验,值得我们继承和借鉴。

中国传统山水画技法05

中国传统山水画技法05

五、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章法要求传统书画的章法不能仅仅理解为构图模式,程序规则,而是基本规制、理念、法则的总称。

1、基本法则神法,古画讲究传神,山水画传神之根本是气势和韵味,即谢赫所说的气韵生动,古画传承并非完全去摹仿古人具体画法,而是宋画的气势和元画的韵味。

纸法,凡有大面积渲染的画最好用熟宣,用半生半熟紙最好。

生宣宜素画,一般不染,画好即成,且画面构图宜简。

生宣如确需渲染以湿染为佳。

笔法,笔法因人而异没有固定模式,讲究骨法用笔,骨法用笔的关键是运笔有轻重缓急, 抑扬顿锉的变化。

许多人主张书法用笔,这种画似棍棒搭建并不自然。

线法,线法是衡量功夫深浅的尺度,国画线条有十八描之多,北派山水画石山石头古树宜用有楞角的线条,南派山水画土山丘陵则用较平缓的线条。

皴法,皴法是山水画特有不可或缺的技法,有点皴、线皴、面皴、染皴四类,北派山水多用点皴、面皴、染皴,南派多用线皴、点皴、染皴,施皴宜简洁,山石全面施皴的作法并不理想。

墨法,有人喜用浓墨,有人钟情淡墨,无论何种画法,用墨一定要体现浓淡干湿的层次和墨韵,尤以深入浅出,过渡自然的墨色渲染韵味为佳。

色法,传统山水画虽有金碧、大青绿、小青绿、浅绎、水墨之分,但主体仍以水墨为主,以浓淡干湿的层次变化展现国画特有的墨韵。

染法,渲染是最能体现韵味的技巧,有干染湿染之分,有点染、平染、分染、刷染、混染、烘染、罩染、积墨染诸法,应根据用纸和画法选择使用。

水法,山水画用水很重要,纸中水、笔中水、墨中水掌握适度是最深厚也最难的功夫。

山水画渲染之用水更彰显水墨神韵,不可不深究。

章法,山水画章法要求很多,不能认为章法是一种束缚,那种不顾章法随意乱画的作品很难出精品。

史上曾迷恋过自由派画法,但那也是特殊的历史现象,不可盲目追随。

2、重要理念气韵生动,是南朝评论家谢赫提出的六法精要,曰气韵生动(品相),骨法用笔(笔法),应物写形(写生),随类傅彩(着色),经营位置(构图),传模移写(临摹)。

传统山水画的技法

传统山水画的技法
山水画的笔墨技巧 笔墨为中国画主要表现手段,古云“无笔无墨不成画”。只有墨而无笔立不起来,宜软、平、灰、肉。反之,有笔而无墨也缺乏表现力。
在运笔的同时也就在运墨了。墨的效果是靠笔运出来的,笔之轻重也是靠墨来呈现的,因此笔墨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宋韩拙曰“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山水纯全集》)。运笔一要勾出造型,二是表达质感。线描是中国画的主要特点和主要表现手段,中国画之“线”。是具有生生活力的有生命的线,运动的线,是寄寓作者的人格与性灵的线。下面谈谈中国画笔墨技法中的有关问题。
传统山水画的技法
传统山水画的技法比较集中的体现在山石的皴法上,有荷叶皴,披麻皴,解索皴,乱柴皴,牛毛皴,大、小斧劈皴,折带皴,卷云皴,雨点皴,豆瓣皴等等,我们将其概括为三大类:
1、线皴(以披麻为主),面皴(以斧劈为主),点皴(以豆瓣、雨点为主)。
树法介绍: 古语云“树分四枝”意在立体,自然界树木的形态千变万化,不同种类的树木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姿态,树分干(大干、小干)枝、叶、根,枝干的穿插变化形成树的形式美。一棵树的美抓什么简言之即取其美而舍其丑。
1、抓势: 我们将其概括为三大类。 立势、平势、园势。 立势:树干挺立,树枝向上,直中用不直求变化,不直中见直。 平势:抓其平而舍其不平,如松树的变化要平中求园直来变化。 园势:园中求不园,要园中见直求变化。
2.笔锋的运用: 快慢:指行笔过程中左右前进的力量的急迟。也即前后的力量的快慢,快则流,慢则留。快则光,慢则涩。快易飘逸,慢易拙涩。快慢不同而形成滑涩不同的两种线条美。 提按:指入笔、行笔、收笔中的起伏、轻重的力量。提为起,按为伏。是运笔的上下之轻重的力量。提则轻,按则重,提则虚,按则实,如入笔回锋处为提,再走下去即为按。 转折: 指笔锋转换方向时(即一条线拐弯处)运笔的上下力量的不同。也就是在笔锋转换时向上提笔或向下按笔的力量的不同,线条呈现出来的不同效果。在笔锋转换时提笔转过去为“园转”,反之按笔转过去为“方折”。(折时按笔停一下就折过来了)。需要说明的是在笔锋转换方向时应仍保持中锋,时有偏锋(如隶书之燕尾收笔处),但不能有扁意,要鼓,要有立体感。 拖笔:拖笔多画滑线,是一种灵活运笔的方法,拖笔握笔要高,锋一着纸即行,不能停留,流畅而生涩。

山水画之生命脉络——浅析中国山水画皴法研究

山水画之生命脉络——浅析中国山水画皴法研究
1 皴 法 的 源流 与 意 义 皴法 的原意指的是人 的皮肤受到寒冬气候的影 响所 引起 的 皲裂 。而在辞源 中的解 释则是 , 皴法是 中国画绘 画的画法 。所 以说皴法最早并不是 使用在对 自然界景物 山石形态 的描 绘上 。 中国山水画的皴 法来 源于 自然界 中客观存在 的山石结构 , 地质
皴” , 这种皴法的线是整齐 的, 排列起来虽然繁多但却不杂乱 , 整 体 给人们展现 出来 的空 间是轻松 舒适 的, 画面也 是清 秀雅致 , “ 披麻皴 ” 的线条似 疏而实 , 似松而 紧, 简率 秀雅 中蕴含 着浑厚 韵致 , 透露 出秀丽大方 的美感 , 而这正是抒情 写意 的审美意趣 。 山水画通过皴法表现其力量美感。中国山水画来 自于对大 自然 真实 山川美景的描绘 , 当我们在欣赏真实的山川风光 , 我们会惊 叹于它 的壮阔与伟大 , 自然中的风光是充满着生机 与动感活力 的。艺术家在表达这种感情画 面的时候 , 除 了通过 自身对笔 墨 熟练地运用 , 更重要 的是利用将 山石 的构造凝 缩出 的精华—— 皴法进行塑造 , 这种皴法 往往用于描绘北方巍 峨的高 山。例如 马远的斧披皴 , 下笔肯定 , 笔法道劲有力 , 笔墨淋漓 , 犹如刀割 山 崖, 山川强壮坚硬的力量美被淋漓尽致的展现 出来 。
3 皴 法 的意 象
地貌等 , 艺术家们经过提炼加工加 以 自身 的创 造力通过画面表
现 出来 。当 皴 与 “ 法” 联系在了一起 , 它也就在一定层 面上被赋
予 了某种规律性 , 这就是 画家 用笔的规则 。这些 规则虽 然相互 联系 , 但是 当它们幻化成无数不 同的用笔形 态 , 不同的山体构造 与轮廓也就随之体现 。中国山水画皴法 的发展是经历了不 同朝 代不 同画家的在长期 “ 师造化 ” 的经验 的积累起来 的, 皴 法使我 们欣赏 山水画的方法 有 了准则 与手段。翻阅 中国山水 画画史 , 有关于皴法的记 载最早 的应该是出 自于五代时期 山水画家荆浩 的文章《 山水节要》 中。荆 浩最著名 的代表作 品《 匡庐 图》, 现在 被认为是中国山水界现存最早 以皴法来表现山水 画山石结构最 为完整的作 品。这幅 图也标志着中国山水 画进入 了新的发展历 程 。在这幅作品中 , 我们 可以清晰地看 出山石被 勾勒出的轮廓 , 这就是典型的先勾后皴 的绘画方式 , 用一些并不 乏复杂的线条 , 勾绘出 山体的外部结构后 , 在 内部 通过线 的疏 密大小等来 表现 山体的不同性格 。后期皴法在此基础 上通过艺术家的摸索不 断 进行着进步 , 披麻皴就是其 中最具代表性 的皴法 。中国山水 画

对皴法的认识论述

对皴法的认识论述

对皴法的认识论述
对皴法是一种传统的绘画技法,主要用于山水画的描绘中。

它通过点、线、面的交织和变化,以及淡墨渐染的技巧,使画面呈现出自然、流畅的效果。

对皴法的基本原则是“以墨代色”。

画家使用墨汁来表达不同的色彩和层次感,在画面中运用不同厚度和浓淡的墨汁,来创造出山水的质感和氛围。

通过运用墨色的深浅变化,使画面的远近、虚实、明暗等因素得到充分的体现。

对皴法注重形式的处理。

画家通过点、线、面的运用,将山石、水流、树木等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画面。

通过点的运用,可以刻画出山石的纹理和细节;通过线的运用,可以勾勒出山水的轮廓和形状;通过面的运用,可以表现出山水的光影和层次感。

对皴法注重技巧的运用。

画家在运用对皴法时,需要掌握不同的技巧和方法。

例如,画家可以使用点状皴法来描绘山石的纹理;可以使用线状皴法来勾勒出山水的轮廓;可以使用横平竖直的皴法来表现出山水的光影效果。

通过灵活运用不同的技巧和方法,画家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山水画作品。

对皴法需要注重练习和研究。

要掌握对皴法,画家需要进行长期的练习和研究。

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才能逐渐掌握对皴法的精髓和技巧。

同时,画家还需要学习和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技巧,不
断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总的来说,对皴法是一种独特而古老的绘画技法,它通过点、线、面的交织和变化,以及墨色的深浅变化,创造出自然、流畅的山水画作品。

对皴法需要注重形式的处理、技巧的运用,以及练习和研究。

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才能掌握对皴法的精髓和技巧。

王蒙山水画皴法形态特征研究

王蒙山水画皴法形态特征研究

王蒙山水画皴法形态特征研究王蒙是一位著名的山水画家,其山水画在皴法方面有着独特的风格和技法,这些技法使王蒙的山水画在绘画中呈现出了独特的形态特征。

本文将从王蒙山水画的皴法角度出发,探究其形态特征。

一、王蒙山水画皴法的技法皴法是中国画中常用的一种技法,它是用毛笔在纸面上重复涂抹,使颜色渐变的手法。

王蒙在皴法上灵活运用,融入了水墨的意境,其皴法技法包括“断层皴法”、“摩皴法”、“倒画皴法”等多种形式,让他的山水画显得自然流畅、婉约中带有风韵。

王蒙的断层皴法是指在绘画中刻意为色块留下一定的空白,形成明显的“断层”,这种手法以枯石、孤树、疏林为主,表现出山水画中的“空灵”之美。

摩皴法是王蒙山水画中常用技法之一,通过多次反复摩擦,让山水画的色彩变化丰富,形成浓淡相宜、悠然自得的情趣,表现出山水画中的“舒适”之美。

倒画皴法是指用颜色最深的颜色作为底色,然后慢慢淡化附加上色,使得色块之间由深到浅,呈现出立体感和空间感。

王蒙山水画的皴法使画面产生了一种自然、流畅的美感,其中的形态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 独特的线条美王蒙山水画的皴法让线条十分流畅自然,线条起伏有致,墨色浓淡相宜,线条之间的过渡自然,表现出一种独特的线条美。

2. 色彩丰富王蒙山水画的皴法运用多种形式,它们的结合产生了非常丰富的颜色变化。

这些颜色深浅细粗,明暗相映,形成了王蒙独特的山水画中的色彩美。

3. 极具艺术感染力王蒙在山水画中运用了很多自己的审美观点,这些观点融于他的皴法技法之中,使得他的山水画具有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王蒙运用皴法的技巧,将写实和抽象融为一体,使画面中富有情感和思想的内涵,更具有人文关怀性质。

总之,王蒙山水画的皴法展现了其独有的风格和创新性,使得他的山水画呈现出了自然、流畅、优雅的形态特征。

这也是王蒙作品所吸引人们欣赏和研究的主要原因之一。

宋文治皴法研究

宋文治皴法研究

宋文治皴法研究宋文治是清代最著名的山水画家,后人称之为“四王”之首。

他出身于仕宦之家,其祖父和父亲都曾担任京官,幼年读书习字,很有才华。

少年时,宋文治的作品即已受到当时知名画家董其昌的赏识。

他一生经历过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个皇帝。

宋文治所处的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到最后阶段的时代,封建专制达到顶峰,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使他的思想更加保守和僵化。

宋文治的皴法特点是平淡天真、自然随意、看似无心却处处有心。

以干笔皴擦,湿笔皴染。

树叶、杂草往往兼用两种方法,树干则采用浓墨勾、淡墨皴或直接用湿笔渲染。

画面构图上,宋文治总是选择比较开阔的空间,采取高远或深远的构图方式,用大小参差、疏密有致的景物相互衬托,画中的树石草坡与云雾缭绕的山峰形成虚实对比,空间层次丰富,显得气势雄伟而又井然有序。

其画风直接师承董源、巨然,但在笔法上又融入了黄公望、倪瓒等诸家之长,尤其注重表现幽深的意境和精细的结构。

有的树木枝干屈曲多变,线条富于弹性;有的树木苍劲浑厚,有折裂之状;有的写意与工细相结合;树石形态多姿,奇崛秀雅,有独特的格调。

善于变通是宋文治山水画的一大特色,他画树木、草木,常采用披麻皴和解索皴。

但并非每幅作品都用这两种方法,有些作品采用解索皴,有些用披麻皴。

还有些作品用两种或三种不同的皴法相结合,以表现不同的效果。

例如:画树木,他常先用干笔擦出树皮,再以湿笔点擦,有时还在树皮上略加积墨,待将干未干时,以淡墨稍加破之,这样可增强画面的质感和厚度。

有时也以淡赭石稍加皴染,然后敷以淡墨,以示秋意。

在点苔上,他也不拘一格,视觉效果非常强烈。

他创造性地把平远与深远两种构图相结合,不仅突破了古人前景远景的局限,也扩展了画面的视野,使画面产生深远的意境。

更难能可贵的是,宋文治除了用传统技法外,还从现实生活中获得了丰富的营养,创造出许多表现江南风光的画法,极富新意。

比如:以松针入画,山石用泥土和白粉,再以鲜亮的色彩渲染,以充分表现江南风物的润泽明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山水画笔法和皴法研究
作者:栾浩聪
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08期
摘要:中国画当中的皴法种类非常繁多,锤头皴、乱麻皴、卷云皴、弹涡皴、矾头皴、骷髅皴、鬼皮皴、牛毛皴、马牙皴、点错皴、刺梨皴……但不管是何种皴法都是充分利用毛笔的性能的结果,具体的外在表现就是笔法,任何皴法都离不开笔法,都是以笔法为基础的,经过艺术家手中的笔达到纸上,皴法的运用首先要遵循这一原则。

关键词:山水画;笔法;皴法
从客观的方面讲,我们在塑造画面当中的山石时要根据客观的对象来选用适合它的皴法,比如说,山石造型方硬同时表面纹理和质感比较粗糙,我们则可以考虑使用斧劈皴、钉头皴、刮铁皴这样的皴法,如果山体表面的岩石比较少而且多以泥土构成,看起来相对柔软光滑时,我们则可以考虑选用披麻皴、解索皴、米点皴、这样的皴法来表现。

从主观方面讲,首先我们对客观的对象要有较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意识,善于运用艺术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诉求。

做到“笔意”和“笔理”的统一。

笔法和皴法的关系
中国画的发展离不开长期的对外学习和吸收,那么在中国艺术形式当中后还有一种于中国画画关系密切的艺术形式——书法,虽然中国画的形成和确立要比书法早,但是他们都是同根同源、一母同胞的兄弟,受到优秀的中华文化背景下产生并且深深地扎根于这肥沃的土壤之中,说到书法和国画一般人都会用成语“书画同源”来对它们的关系进行概括,这也是现在中国社会的普遍认识,在漫长的艺术发展道路上它们曾经同为一体,后来又分道扬镳,各自走上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但是它们毕竟是在一个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在往后的岁月里它们又不停地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一起成长,一起进步。

“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一时竞相成为史家印证,做以“书画同源”的有力论据。

符号是山水画当中艺术表现手法,皴笔,苔点,色彩都是中国山水画的重要构成元素。

这是一种表现符号的一种形式,也是一种表现符号的指代形式,古代的山水画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当中总结除了一套系统的符号系统。

就好比《芥子园画谱》当中介绍的个字式、介字式等,皴法也是这符号系统当中的一员,披麻皴等一系列的皴法在画面中简单明了、突出地在画面当中表现世间的万事万物,同时又体现出画家的审美情趣,主观认识。

这些符号传承着我们山水画的技法,同时也在向我们流露出中国山水画的审美取向和文化内涵。

传统的山水画加当中的沈周符号的运用就非常出色,在他的《庐山高》当中大量使用披麻皴和解索皴,,他用轻松、灵动的线条来表现山石圆润厚重的质感,线条松紧结合,山石形态方圆并用,加以皴法当中的
墨色轻重表现出一定的体积感和空间感,总得说,沈周很好地表现了庐山的高大和雄伟的同时又是灵动和变化,很好地表现出画面的庄严肃穆之感。

与此同时笔法想要得以充分发挥,恨我们使用的毛笔、宣纸、墨这些工具有很大的关系,这为中国画的皴法和笔法提供了物质基础,莫得浓淡干湿等一系列外在表现笔触的层次提供了可能,还有中国画作画时所使用的毛笔,这种难以操作的书写工具在不经过学习和练习的情况下是很难操作的,毛笔的笔毛用动物的毛发制作而成,一般状态下呈现出圆锥形,在实际的操作中可圆可扁,还可以360°全方位用笔,毛笔的复杂便带来了用笔的多样性,操作的多样性也就造就笔法的多样性,所以我们能看到文章中介绍了那么多的皴法,笔法和皴法之所以能有那么多的样式,跟毛笔的复杂构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那就是毛笔为笔法的合理操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笔法的出现和合理的运用和开发是毛笔的外在表现。

审美观是审美观点、审美态度和审美方法的总和,是一个人审美意趣和审美取向的总的体现,在此我想从我们中国人的审美观来论证皴法对于中国画的合理性。

中国画当中的皴法在千百年来已经演化成极具生命意义和艺术精神的中国画的技法,它体现了在特定时期当中的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内心情感,随着时代的变化皴法也在不停的发生变化,他们变化代表着山水画人们精神内涵、世界观、审美观变化。

古人的努力和辛劳创造性地发明出了皴法,为我们研究中国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我们深入研究中国画提供了渠道,为我们深入研究中国画皴法的内在精神内涵提供了可能,为我们创新发展中国画提供克重要的依据和现实意义。

中国画和我们的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中我们们独特的审美观和传统的哲学观为我们从事绘画活动提供指导,向别的艺术形式取法丰富了国画艺术的内容和促进了国画艺术进步,同时对作画工具性能的充分了解和开发让我们对画作的表达能更加得心应手,在上述的条件之下,中国画作品当中有不断反过来体现我们这个民族的审美观和美妙的思想光芒,同时还体现出我们民族性中优秀的一面,而这一切能够得以实现笔法的作用变不容小视。

皴法的变化应该是笔法先发生变化,笔法的变化发展走到了今天原有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内容,比如说水化工具的变化,马鬃和鸡鬃作为原材料制作出來的毛笔用于中国画当中,新的笔法随之诞生,皴法的外在便也不讲不同,再者是优秀艺术家对西方艺术技法的借鉴,一些中国画家从西方绘画当中吸收了相应的技法来促使笔法变化发展,还有的就是一些艺术家对古人笔法理论进行重新理解和定义,近代的书法家沈伊默先生就曾对古人所说的“如锥画沙”进行了新的解读,从而树立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面貌。

作者简介
栾浩聪(1994.12—22),辽宁沈阳人,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18级研究生,美术专业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18级研究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