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防治荒漠化的“中国方案”
中国三大治沙方法
中国三大治沙方法
中国是世界上沙漠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沙漠化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治理沙漠化问题,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治沙方法。
本文将介绍中国三大治沙方法。
一、固沙造林
固沙造林是中国治沙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可以在沙漠地区建立起稳定的植被覆盖层,防止沙漠蔓延。
中国采取了多种植树造林的方式,如人工造林、天然更新和荒漠化地区改造等。
同时,中国还注重选择适应沙漠环境的树种,如沙柳、胡杨等,以提高植树造林的成活率和抗风沙能力。
二、沙地固定
沙地固定是中国治沙的另一重要方法。
通过采取措施,使流动的沙丘变得稳定,防止风沙侵蚀。
中国采取了多种沙地固定的方法,如搭建沙障、修筑沙柳隔离带等。
此外,还采用了覆盖沙地的方法,如铺设草席、撒播沙固等,以减缓沙漠化进程。
三、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是中国治沙的重要环节。
水是维护土壤湿度和植被生长的重要因素,而水土流失是沙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保持水土,中国采取了多种措施,如修建水利工程、建设防护林带等。
通过合理利用水资源和保护水源地,可以提高土壤湿度,促进植物生长,
从而减少沙漠化现象。
固沙造林、沙地固定和水土保持是中国三大治沙方法。
这些方法在中国的沙漠化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减缓了沙漠化进程,保护了生态环境。
然而,沙漠化问题依然存在,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治理和保护。
中国将继续探索创新的治沙方法,努力实现沙漠变绿洲的目标。
沙漠化治理的方法和成果
沙漠化治理的方法和成果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沙漠化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沙漠化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采取了各种手段进行沙漠化治理。
本文将介绍一些沙漠化治理的方法和成果。
一、广植多种树木广植多种树木是沙漠化治理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植树造林的方式来增加土地覆盖率,减少土地水分蒸发和风沙侵蚀,使得土地环境变得更加适宜生物生存,从而防止土地继续沙漠化。
我国沙漠化治理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2002年到2012年十年间,我国森林面积增加了2.23亿亩,达到了21.66亿亩。
尤其是在北方,黄河流域、渭河流域、长江中下游等地,广植树木的沙漠化防治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固沙治理固沙治理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固定沙土表层,增加土壤稳定性,减少风沙侵袭的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运用于干旱缺水的地区,通过植被措施和风沙网等措施来固定沙土表层,防止风吹雨淋等自然因素加剧了土地沙漠化的趋势。
目前,固沙治理已在我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例如,新疆沙漠化治理带”。
这个工程在收到了广泛的赞誉和成效。
三、水源治理沙漠化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水的缺乏,因此,在沙漠化治理中,水源治理也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改善水源环境,修建水库、堤坝、水井等,扩大地下水埋深,提高旱地农业灌溉效能,可以有效地防治沙漠化。
在这方面,我国也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例如,扶贫先扶志工程推进了沙漠生态建设和生态扶贫,利用那些绝境的宝贵资源,探索了修复塬上生态治理新模式,这些都为沙漠化治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总之,通过广植多种树木、固沙治理、水源治理等多种措施,沙漠化治理已经取得了很多积极的成效。
未来我们要更加努力地开展沙漠化治理工作,推动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和应用,以更加有效的方式治理沙漠化。
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相信我们一定可以使沙漠变成另一个绿洲,为人类的生态环境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生态扶贫生态扶贫是针对沙漠地区贫困人口的一种治理方式。
进行沙漠化治理的有效措施
进行沙漠化治理的有效措施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沙漠化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为了遏制沙漠化,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包括:
1. 植树造林。
通过植树造林来增加植被覆盖率,可以减缓风蚀
和水蚀的影响,防止土地退化和沙漠化加剧。
2. 推广节水技术。
在沙漠化区域,水资源的短缺是一个普遍存
在的问题。
我们应该推广节水技术,包括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和改进农业种植方式,减少水的使用量。
3. 发展可持续生态农业。
可持续生态农业可以通过有效地管理
土壤和水资源,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提高土地的质量和产量,减缓沙漠化的进程。
4. 建设防风林带。
在沙漠化区域,风沙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
建设防风林带可以有效地阻挡风沙的侵袭,保护土地和植被。
5. 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沙漠化问题的认
识和意识,让更多人参与到沙漠化治理中来,共同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力量。
以上措施不仅可以减缓沙漠化的进程,也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我们应该积极采取行动,共同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 1 -。
荒漠治理工程施工方案
荒漠治理工程施工方案一、项目概况荒漠治理工程是指利用科学技术和工程手段,对荒漠地区进行改造和治理,使其成为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生产力,改善当地环境,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荒漠治理工程既包括植树造林、固沙治沙、退耕还林等生态治理措施,也包括道路建设、水利设施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本项目选择某特定荒漠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植树造林、固沙治沙、水利设施建设等措施,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的可利用性,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程内容1.植树造林通过引进抗旱、耐盐碱、适应荒漠环境的树种,进行大面积的植树造林工作。
选择适宜的树种,按照一定的密度进行栽植,形成一定的森林覆盖,改善土地的水土保持能力,促进土壤的改良和水分的蓄积,并为当地的生态环境提供保护。
2.固沙治沙对荒漠地区的风沙活动进行有效治理,采取围沙、种沙、覆沙等方式,减少风沙侵蚀。
同时利用植被和人工固沙措施,形成稳定的沙地植被覆盖,防止沙漠扩张,保护土地资源。
3.水利设施建设通过修建水库、引河入区、设立灌溉工程等水利设施,改善荒漠地区的水资源状况,提高土地的灌溉条件,为植被生长和农业生产提供水源支持。
4.基础设施建设进行道路建设、交通设施建设、民用设施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提高荒漠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改善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施工方案1.植树造林植树造林施工方案包括树种选择、苗木培育、栽植工艺等内容。
在树种选择方面,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选择适宜的树种,如柳树、沙柳、胡杨、灌木等;在苗木培育方面,选取优质的种子,进行育苗和培育工作,确保苗木的质量;在栽植工艺方面,根据地形地貌和植被覆盖情况,制定合理的栽植密度和方式,确保植树造林工作的顺利进行。
2.固沙治沙固沙治沙施工方案包括围沙、种沙、覆沙等具体措施的实施。
围沙主要是设置防沙屏障,采取人工或天然方法,形成沙丘围护带,阻隔沙漠沙丘向农田、村镇蔓延;种沙主要是进行植被的种植和培育工作,使植被得到恢复和增强,提高植物对风沙侵蚀的抵抗能力;覆沙主要是采用人工或机械方式,把沙土覆盖在地表上,形成沙土固化层,减少沙尘的扬起和飞移,阻断风沙侵蚀,促进土地的固化和改良。
中国八大沙漠治理措施
中国八大沙漠治理措施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的土地面积的国家,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土地被沙漠所覆盖,这给中国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为了保护这些沙漠,中国采取了八大沙漠治理措施,下面将从分步骤阐述这些措施。
第一步,实施荒漠化土地治理。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荒漠化土地的面积不断扩大。
而对于这些荒漠化土地的治理,中国采取了多种措施,如种植抗旱植物、修建沙堤控制沙漠的蔓延等。
第二步,大力支持沙漠植被的恢复。
沙漠植被是沙漠生态系统的核心,对于保持沙漠的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中国采取的治理措施包括大规模种植抗旱树木、草地等,提高沙漠植被的覆盖率。
第三步,加强土地退化和荒漠化的监测。
只有对于沙漠化和荒漠化的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理措施。
中国注重对沙漠化和荒漠化姥情况的监测,及时制定并调整治理计划。
第四步,保护优秀沙漠生态系统。
沙漠生态系统中有一些优秀的自然景观,如莫高窟、鸣沙山等,这些优秀的生态系统是中国独特的生态资源。
中国采取的治理措施包括加强生态保护,避免人为破坏,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
第五步,发展沙漠旅游业。
随着沙漠治理工作的实施,中国的一些沙漠地区被改造成了旅游胜地。
这不仅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效益,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沙漠治理工作的推进。
第六步,促进沙漠地区经济发展。
沙漠地区人口较少,经济薄弱,为了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中国采取了多种措施,如推广节水农业、兴办旅游业等,提高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第七步,深入开展沙漠化土地等面积红线执法。
中国采取了红线执法措施,通过强力监督,确保沙漠化土地的扩张得以遏制,并顺利进行沙漠治理的工作。
第八步,加强国际合作。
治理沙漠是一个全球化的问题,各国需要通力合作,共同应对这一现实挑战。
中国积极加强与世界各国在沙漠治理领域的合作,共同推进沙漠化和荒漠化的治理工作。
综上所述,中国采取的八大沙漠治理措施包括实施荒漠化土地治理、支持沙漠植被的恢复、加强土地退化和荒漠化的监测、保护优秀沙漠生态系统、发展沙漠旅游业、促进沙漠地区经济发展、深入开展沙漠化土地等面积红线执法以及加强国际合作。
治理荒漠化措施
治理荒漠化措施
治理荒漠化需要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包括生态恢复、合理利用和
管理等。
具体措施如下:
(一)植被恢复措施:增强区域植被覆盖度,可以采用人工植树
造林、天然植被恢复、草皮种植等方法。
利用植物覆盖可以减缓水土
流失速度,增强水土保持能力,最终达到防止荒漠化的效果。
(二)水资源治理:在干旱地区开展防沙治沙和治理土地沙漠化,需要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加大水源培育和长江源头的生
态保护力度,有利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达到保护防治荒漠化的
目的。
(三)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可以增强区域地表
层土层厚度,避免土壤侵蚀与荒漠化。
在劣质土地上种植经济作物,
还能增加当地经济收入。
(四)加强管理:加强对荒漠化地区的管理,加强对植被、水资源、土地资源等方面的保护与管理,对违法开垦荒漠的行为进行严厉
打击,以此来保护生态环境。
(五)加强宣传和教育: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使人们了解
荒漠化的危害和防治方法,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到荒漠化的治理中来。
荒漠化治理措施
荒漠化治理措施
1、加强耕地保护,加强耕地质量监测。
以水土流失面、植物凋落面
为主体,采取护坡、荆棘篱笆、草地修复、树种更新等措施,保护耕地水、坡、土壤。
2、建立耕地坡度(及草地修复地夒)的管理体制,采取挖口、护坡
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减少荒漠化。
3、开展防护植被作业,采取植物种植、驯养、杂草除草等措施,恢
复生态维护生物多样性及岩溶破碎带植被覆盖。
4、开展林业护理,采取除草播种、苗木种植、清林造林、森林修复
等措施,改善植物生长环境,同时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风沙侵袭。
5、加强水资源管理,规范农田灌排,关闭死气,挖沟引水,动态调
节水量,防止水资源浪费。
6、积极改善地质环境,保障土壤机械特性与水分含量的稳定,促进
地表植被的生长,控制土壤风蚀。
7、开展荒漠生物恢复技术,采取矿石粉末撒布、禽鹤牧养等措施,
促进生物重建,改善荒漠生态环境。
中国八大沙漠治理措施
中国八大沙漠治理措施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拥有着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国的沙漠化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沙漠治理措施,其中包括以下八大措施。
一、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是治理沙漠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国政府通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计划,将荒漠化的土地变成了绿洲,有效地防止了沙漠的扩张。
二、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是防止沙漠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中国政府通过修建水利工程、建设防风林等方式,保护了土地和水资源,有效地防止了沙漠化的发生。
三、荒漠化土地治理。
荒漠化土地治理是治理沙漠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国政府通过采取草皮覆盖、石漠化治理等方式,有效地防止了荒漠化土地的进一步扩张。
四、沙漠化土地治理。
沙漠化土地治理是治理沙漠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国政府通过采取沙漠化土地的固沙、植被恢复等方式,有效地防止了沙漠化土地的进一步扩张。
五、生态移民。
生态移民是治理沙漠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国政府通过将居民迁移至其他地区,减少了人类活动对沙漠化的影响,有效地防止了沙漠化的发生。
六、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治理沙漠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国政府通过研发新型的沙漠化治理技术,提高了治理效率,有效地防止了沙漠化的发生。
七、国际合作。
国际合作是治理沙漠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国政府通过与其他国家开展合作,共同研究沙漠化治理技术,有效地防止了沙漠化的发生。
八、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是治理沙漠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国政府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公众对沙漠化问题的认识,促进了治理工作的开展。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沙漠治理措施,有效地防止了沙漠化的发生和扩张。
未来,中国政府将继续加强沙漠治理工作,为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荒漠化防治的具体措施
荒漠化防治的具体措施
荒漠化是全球面临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有着严重的影响,包括
水源的减少、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土地质量下降等问题。
如何防治荒
漠化成为了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共同任务。
以下是一些可能采取的具体
措施:
1. 植树造林:植树造林是防治荒漠化的最基本方法,可以增加土
壤的固结力,提高根部的抗风雨能力,更好的保护土壤和水源。
2. 引进适宜的植被:我们可以选择一些适应干旱环境、能够生长
在贫瘠地区的植物,如草、灌木、树木及天然草原,从而使土地重新
拥有植被覆盖。
3. 改进农业种植技术:农民可以采用防风固沙、水保肥的农业种
植技术,包括旋耕、条播、育苗等方式,从而提高土壤保水保肥作用,保护土壤、防治沙漠化。
4. 发展可持续的畜牧业:适度的放牧可以防止过度利用地区植被,还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改良土壤的结构。
5. 推广节水作物种植:选择耐旱的经济作物,逐渐把种植中心转
向干旱地区。
同时也应加强节水技术和设施建设。
6. 对土地进行改良:一些有效的土地改良方法可以采用,如植物
覆盖、确定的地形处理、灭草剂等方法,从而加强土地质量,减少干
旱和荒漠化的风险。
7. 推进科学研究和教育:加强对荒漠化及其防治方法的科学研究,引导公众了解荒漠化的原因和危害,统筹学习,加强宣传意识,形成
群众参与防治的共识。
以上是一些可能采取的具体措施,防治荒漠化是一个需要全社会
共同参与的艰巨任务,我们应该引进合适的植被、推广节水和农业等
技术,并加强科学研究,挖掘多样化的资源,打出一场对荒漠化的与
时间和敌人的长期战争。
这将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应对全球环境生态问题的中国方案
应对全球环境生态问题的中国方案
近年来,全球环境生态问题日益严峻,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应对这些挑战。
以下是中国在应对全球环境生态问题方面的方案:
1. 加强环境保护:中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包括制定了严格的环境法律法规,加大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并积极推动绿色发展理念和低碳生活方式。
2. 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国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特别是风能、太阳能和水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3. 加强生态保护与恢复:中国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实施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加强环境修复和生态系统恢复,推动建设美丽中国。
4. 增加环境监测和数据共享:中国加大环境监测力度,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提高信息公开度,积极与其他国家分享环境监测数据,促进全球环境治理的合作与交流。
5. 推动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中国积极倡导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模式,通过改造传统产业,推动工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
6. 提升环保意识和教育:中国致力于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环境教育,通过大型宣传活动、教育讲座等方式普及环保知识,
引导人们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
7. 深化国际合作: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保事务,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生态问题,通过合作推动国际环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总之,中国在应对全球环境生态问题方面采取了多种综合措施,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加强生态保护与恢复、增加环境监测和数据共享、推动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提升环保意识和教育以及深化国际合作等举措,不断努力应对全球环境生态挑战。
民勤荒漠治理方案
民勤荒漠治理方案背景民勤县位于甘肃省酒泉市东南部,是中国沙漠化土地面积最大的县,被誉为“中国的撒哈拉”。
长期的过度耕作和滥伐森林等人类活动,加上气候变化等因素,使得该地区的荒漠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给当地居民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因此,为了解决民勤荒漠化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治理与防治措施。
治理方案植树造林植树造林是治理荒漠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在民勤县的荒漠化治理中也不可遗漏。
具体而言,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广植防护林带,利用防护林带形成屏障,截留风沙,降低沙霾颗粒的含量,改良土壤,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
•在原耕地上广植土地荒漠化树种。
栽植荒漠土地树种如榆树等,可以改善土地质量,形成固定沙丘,增强土壤保水性和保肥性,恢复地表覆盖,减缓沙漠化的进程。
安装防风固沙设施安装防风固沙设施是治理荒漠化的必要措施。
对于民勤县的荒漠化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在主要道路两侧、村子周边等重点区域安装风力发电机,制造充足障风,从而起到固沙护林的目的。
•在沙漠边缘种植防风林,建设防护网,使得沙漫进村庄的几率降低,缓解村民的生产生活问题。
沙漠治理机械化为了减轻民勤县居民艰苦辛劳的人工治理负担,可以引进沙漠治理机械化装备,提高土地治理效率,减轻劳动强度,调动广大群众的治沙热情,建立起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沙漠治理格局。
推广节水技术民勤荒漠化的原因之一就是水资源长期缺乏。
因此,为了在治理荒漠化的同时,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需要在治理工程中广泛推广节水技术:•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采用滴灌、喷灌等方式代替传统的灌溉方式。
•建立蓄水池系统,收集梅雨季节的雨水,以便在其他季节里进行灌溉。
结论通过综合运用以上措施,可以对民勤县的荒漠化问题进行治理和防治,达到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的目的。
但这仅仅是开始,我们也需要在各方面合理经费投入和人员配合下,把治理荒漠化工作持续下去。
中国荒漠化防治五大工程
• 建设内容:
①国家无偿向退耕农户提供粮食、生活费补助
②国家向退耕农户提供种苗造林补助费。
③退耕还林必须坚持生态优先。
④国家保护退耕还林者享有退耕地上的林木(草)所有权。
⑤退耕地还林后的承包经营权期限可以延长到70年。
⑥资金和粮食补助期满后,在不破坏整体生态功能的前提下, 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退耕还林者可以依法对其所有的林 木进行采伐。
• 建设期限:项目建设期10年,即2001— 2010年,分两个阶段进行,2001—2005年 为第一阶段,2006—2010年为第二阶段。
• 建设内容: (一)造林营林 ①退耕还林 ②造林营林 ③种苗基地及设施建设
(二)草地治理(2001-2010)
①建设暖棚286万平方米 ,购买饲料机械 23100台(套)
③第四、五类型区,光热水条件较好,实行 草田轮作,加快高产优质人工草场建设。
②人工种草2223.50万亩 ,飞播牧草428.00万 亩 ,围栏封育4190.00万亩
③基本草场建设515.00万亩 ,草种基地58.50 万亩
④禁牧8526.7万亩
(三)水利措施
①2001-20域综合治理23445平方公里;
②2001-2005年建立水源工程30548处,节水灌 溉19912处,小流域综合治理10485.2平方公 里
• 建设期限:
①1999年,四川、陕西、甘肃3省率先开展了 退耕还林试点
②2001-2010年《退耕还林工程规划》
③重启退耕还林工程:在2012年10月13日召 开的“全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部际联席会 议第三次会议”上,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 永利也表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继续 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正处在一个十分关 键的时期。”
应对全球环境生态问题的中国方案
应对全球环境生态问题的中国方案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全球环境生态问题变得日益突出。
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自然资源枯竭等问题给全球造成了巨大的挑战。
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在应对全球环境生态问题方面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中国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方案,致力于保护环境生态,推动可持续发展。
下面将就中国在单位家庭和国家层面上的方案进行探讨。
一、单位家庭层面在单位家庭层面上,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环境生态问题。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
节能减排是中国应对环境生态问题的关键措施之一。
中国高度重视能源的合理利用,通过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加强能源管理和降低能源消耗等手段,有效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中国还大力推广了节能技术,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此外,中国政府还实施了能源消耗总量控制政策,限制高能耗产业的发展,并鼓励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这些措施的实施为环境的改善作出了积极贡献。
资源循环利用是中国应对环境生态问题的另一个重要举措。
中国在推广资源循环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一方面,中国加强了废弃物的分类和处理,推广了垃圾减量、资源化利用等措施,有效降低了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另一方面,中国积极鼓励循环经济的发展,推动资源的再利用和再生利用。
通过建设资源回收中心、推广循环农业、加强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措施,中国有效解决了资源短缺和浪费的问题。
二、国家层面在国家层面上,中国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战略和政策,以推动环境生态问题的解决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中国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不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中国还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合作,推动国际合作解决全球环境生态问题。
中国是《巴黎协定》的早期批准国家,致力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
我国荒漠化现状、成因与防治对策
我国荒漠化现状、成因与防治对策一、本文概述荒漠化,作为全球性的生态问题,对于我国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全面解析我国荒漠化的现状,深入探究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
文章将从多个维度对我国荒漠化问题展开深入剖析,以期为我国荒漠化防治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我们将概述我国荒漠化的基本情况,包括荒漠化的范围、程度以及发展趋势。
接着,我们将深入探讨荒漠化的成因,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我们将提出一系列防治对策,包括政策层面的引导、科技支撑、公众参与等方面,以期为我国荒漠化防治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荒漠化问题的关注,共同推动我国荒漠化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我国荒漠化现状荒漠化,这一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荒漠化现象日益严重,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地域分布来看,我国荒漠化主要发生在西北、华北和东北的部分地区。
其中,西北地区受影响最为严重,特别是新疆、内蒙古、甘肃等地,荒漠化现象十分普遍。
这些地区的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生态脆弱,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从类型上看,我国荒漠化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等多种形式。
其中,土地沙漠化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它导致了大片肥沃土地的丧失,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农业生产。
石漠化则主要发生在喀斯特地貌区,这些地区的地表土层薄,岩石裸露,一旦遭受破坏,恢复起来十分困难。
水土流失则主要发生在坡地、丘陵地区,它导致了土地肥力的下降,加剧了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从发展趋势来看,虽然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防治荒漠化,但总体来说,荒漠化现象仍在不断蔓延。
这主要是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荒漠化问题,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来防治荒漠化,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治沙的中国方案
治沙的中国方案
治沙的中国方案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1.草原退化治理:加强草原生态保护,采取畜牧业转型升级、人工草地建设等措施,减少过度放牧、草原破坏等行为。
2.荒漠化治理:通过人工植被恢复、绿色建筑、沙漠绿化等措施,提高荒漠土地的水保持能力,减少风沙侵袭。
3.水源保护: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遏制水源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生态环境持续稳定发展。
4.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投入,研究和开发适应荒漠化、沙化地区的植被、土壤和水资源保护等新技术和新方法。
5.普及环保意识:加强公众环境教育,提高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引导公众参与环保行动。
综上,治沙的中国方案是通过多种手段综合治理沙漠化、荒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保护植被、土壤和水资源,促进生态环境持续稳定发展。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经过多年围封禁牧和生态治理,内蒙古浑善达 克沙地生态环境逐步好转、恢复 。
思考:
干旱区绿洲与荒漠的演替是双向的,但绿洲变 荒漠非常容易,而荒漠变绿洲却非常艰难。想一想, 这是为什么?
点拨:
这是由当地干旱的环境决定的。水分 条件消失容易而形成难。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紧 紧 相 邻 的 沙 漠 和 绿 洲
天山北部水汽主要来源于北冰洋,北坡属于 点拨: 迎风坡,随着高度升高降水量增加。受天山山脉 阻挡的影响,南疆与北疆干旱程度不同。绿洲主 要分布在有水的地方,沿河流呈串珠状分布。原 因是河流水来自冰雪融水补给和盆地地形雨。
4.西北地区的经度差异
西
降水 海陆位置 载畜量
少
距海远 小
部
以下 200mm以上
荒漠化
1.荒漠化的形成过程
土地如果缺少了水分和养分,植物就无法正常生 长;而在没有了植被保护的情况下,裸露的地面极易 遭受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使土壤中水分和养分进一 步流失。这一过程继续发展,最终会导致土地生产力 长期丧失,形成如同荒漠化的景观。
2.荒漠化的概念
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 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3.人为原因的主要表现
(1)过度樵采 为了增加收入
无节制采挖药、菜 严重破坏草场 人口激增 过度樵采 加速荒漠化 燃料需求多
樵采天然植物 破坏固沙植物
在干旱区,土地的植物产出极为有限。而在缺 乏能源的地区,人们仍把樵采天然植被作为解决燃 料问题的主要手段。
(2)过度放牧 短期的经 济利益 超载放牧 草场载畜 量降低 土地沙化 牧草生长 能力、土壤结 构被破坏 加速草原退化、 沙化进程
参与全球环境治理 为防治荒漠化国际合作贡献中国力量
‖INNER MONGOLIA FORESTRY6特别关注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
土地荒漠化不仅是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更是影响各国民生和经济发展的严峻挑战。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是全球应对荒漠化问题的多边治理机制,在全球土地保护与治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进程持续取得积极进展。
2017年,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召开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上,各方就制定《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未来战略框架、推动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等达成重要共识,开启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治理的新篇章。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问题严重的国家之一,多年来,采取了一系列坚实的政策和行动,加强国内荒漠化防治,大力推进国内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取得了显著进步,得到国内民众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同时,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持续为防治荒漠化国际合作贡献中国力量和方案。
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倡导各国携手合作,有效应对土地退化挑战,提出中非将加强应对干旱和沙漠化合作。
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提出,要把绿色作为“一带一路”的底色,推动建设绿色基础设施、绿色投资、绿色金融,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
中国已启动“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机制,持续推进相关“南南”合作。
加强防沙治沙需要依靠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需要国际精诚合作、互学互鉴。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防治土地荒漠化、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各国的共同责任。
国际社会应坚持多边主义,加强国际合作,共促全球荒漠化治理不断前进。
作为《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主办国和现任主席国,中国将继续尽职履责,与《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等密切合作,落实缔约方大会各项决定,积极推动和谋划《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和全球防治荒漠化事业的发展。
我国治理荒漠化的措施
我国治理荒漠化的措施1、保护现有植被,加强林草建设。
在强化治理的同时,切实解决好人口、牲口、灶口问题,严格保护沙区林草植被。
通过植树造林、乔灌草的合理配置,建设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的立体防护体系,扩大林草比重。
在搞好人工治理的同时,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加大封禁保护力度,促进生态自然修复。
由于飞播具有速度快、用工少、成本低、效果好的特点,因而对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偏远荒沙、荒山地区恢复植被意义更大。
2、在荒漠化地区开展持久的生态革命,以加速荒漠化过程逆转。
关键是合理调配水资源,保障生态用水。
如不合理的水资源调配制度,是造成我国西北河流缩短、湖泊萎缩甚至干涸、地下水位下降、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原因。
3、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的过速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通过开展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思想认识水平。
关心、爱护环境,自觉地参与改造和建设环境,形成全社会的风尚。
同时,国家要有计划地对局部荒漠化非常严重,草地和耕地几乎完全废弃,恶劣的自然环境已经不适于人类生存的地区,实行生态移民。
4、扭转靠天养畜的落后局面,减轻对草场的破坏。
要落实草原承包责任制,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大力推行围栏封育、轮封轮牧,大力发展人工草地或人工改良草地,发舍饲养畜。
加快优良畜种培育,优化畜种结构。
5、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市场要求合理配置农、林、牧、副各业比例,积极发展养殖业、加工业,分流农村剩余劳动力,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还可利用荒漠化地区蕴藏着多种独特的资源,如光热、自然景观、文化民俗、富余劳动力等资源优势开发旅游、探险、科考产业等。
6、优化农牧区能源结构,大力倡导和鼓励人民群众利用非常规能源,如风能、光能、沼气等能源,以减轻对林、草地等资源的破坏。
7、做好国际履约工作的同时,加强防治荒漠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争取资金与外援。
应对全球环境生态问题的中国方案
应对全球环境生态问题的中国方案标题:应对全球环境生态问题的中国方案引言:全球环境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拥有巨大的责任和机遇来应对这一挑战。
近年来,中国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举措,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中国应对全球环境生态问题的完整方案。
一、推进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绿色发展是中国应对全球环境生态问题的重要方向。
中国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水能等清洁能源产业,同时加大对传统能源行业的改造升级,减少碳排放。
中国还鼓励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农业等领域的发展,推动绿色生态产业的兴起。
二、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中国环境污染问题一度严重,但政府承认了这个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来治理。
中国加强了对环保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建立了环保部门的监督机制,并加大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此外,中国大力开展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和土壤污染治理,推动煤改气、煤改电等措施,实现了环境质量的明显改善。
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中国注重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推动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的行动。
政府组织了大规模的环境活动,如“绿色中国行动”、“环保公益广告活动”等,以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知和责任感。
学校加强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境友好行为。
媒体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报道环境新闻,引导公众正确认识环境问题。
四、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合作,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环境生态问题。
中国主动建立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环境保护合作机制,加强环保技术的交流与分享。
中国还通过参与国际环境组织和多边环境协议的制定与实施,提高了在全球环保领域的影响力。
结语:中国应对全球环境生态问题的方案涵盖了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环境污染治理、环境保护意识提升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
这些方案的实施,不仅对中国自身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全球环境保护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我国治理荒漠化的措施
我国治理荒漠化的措施
荒漠化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土地逐渐变成荒漠的过程。
荒漠化不仅会破坏生态环境,还会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我国是一个荒漠化严重的国家,为了治理荒漠化,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我国加强了荒漠化监测和评估。
通过遥感技术和实地调查,对荒漠化的程度和影响进行了评估,为治理荒漠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我国实施了荒漠化防治工程。
这些工程包括植树造林、草原恢复、水土保持等,旨在改善土地的生态环境,防止荒漠化的进一步扩散。
例如,在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工程,通过植树造林,使荒漠化得到了有效控制。
我国还加强了荒漠化防治的法律法规建设。
制定了《荒漠化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明确了荒漠化防治的责任和义务,加强了对荒漠化防治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我国还注重了荒漠化防治的宣传和教育。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了公众对荒漠化防治的认识和意识,增强了公众参与荒漠化防治的积极性。
我国治理荒漠化的措施是多方面的,包括监测评估、工程建设、法律法规建设和宣传教育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地控制了荒漠化
的扩散,改善了土地的生态环境,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防治荒漠化的“中国方案”作者:王占义来源:《北方经济》2017年第12期摘要:30年来,在中国各级政府、沙区群众和亿利资源集团等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库布其成为世界上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不仅生态资源逐步增长,区域生态明显改善,沙区经济不断发展,而且成功创建了政府政策性支持、企业产业化投资、农牧民市场化参与、技术持续化创新“四轮驱动”的库布其模式。
库布其模式被联合国官方认可、写入联合国决议,众多深受荒漠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强烈呼吁中国输出库布其经验,为世界防治荒漠化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关键词:防治荒漠化库布其模式中国方案2017年7月29日-30日,第六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隆重召开。
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论坛致贺信。
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历来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为国际社会治理生态环境提供了中国经验。
库布其治沙就是其中的成功实践。
在2017年12月5日举行的联合国环境大会上,库布其治沙带头人、亿利资源集团董事长王文彪获得联合国颁发的生态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终身成就奖”,王文彪也成为第一个获得该奖项的中国人。
库布其模式在中国乃至全球引起强烈反响,众多深受荒漠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都强烈呼吁中国分享库布其经验,为世界防治荒漠化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库布其模式到底是什么?它对世界防治荒漠化的借鉴意义有哪些?本文分为上下篇,将试图从库布其模式的形成、内涵、国际影响力与“走出去”的思考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库布其模式的形成库布其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是中国第七大沙漠,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是距离北京最近的沙漠,曾是京津冀地区三大风沙源之一,被称为“悬在首都头上的一壶沙”。
30年前,库布其风沙肆虐,缺水,无电,无路,缺乏基础设施。
农牧民在沙漠里靠着一点沙生植物,艰辛游牧,生活极端贫困。
1988年,年仅28岁的王文彪被任命为杭锦旗盐厂(亿利资源集团前身)厂长,而该厂位于库布其沙漠腹地。
作为厂长,摆在他面前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不让流动的沙丘掩埋工厂。
企业生存的压力,使其不得不直面库布其的治沙工作。
此后长达近30年的沙漠治理历程由此展开,库布其模式也由此处发轫。
作为一种防治荒漠化的模式,按照公共产品理论,其治理环境和改善基础设施的服务供给方应该主要是政府。
但是库布其模式从一开始就与市场化力量紧密相关,其最初的源起,直接驱动力是为了解决企业的生存问题。
当时盐厂的效益并不好,并不具备大规模治理沙漠的能力。
但是,王文彪还是决定建立常规的沙漠治理团队和稳定的投入机制:发起了一个27人组成的林业工作队,并从每吨盐的利润中拿出5元钱(当时每吨盐的利润为10多元)作为治沙基金。
解决了治沙的团队和资金问题,开始打造防护体系,建立厂区的防护林,并对周边地区的流动沙丘进行固定。
随着周边环境的改善,杭锦旗盐厂的经营状况也开始好转,产量不断提高。
然而,落后的交通运输条件,开始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盐厂到最近火车站的直线距离大约为65公里,但是由于沙漠阻隔,不得不绕道350公里。
运输成本高企,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效益。
在这样的情况下,盐厂向地方政府提出修建一条穿沙公路,总投资约为7000万元。
杭锦旗政府对修筑穿沙公路给予了大力支持,集中时间、人力、物力、财力,开展穿沙公路治沙大会战。
道路的贯通,打通了沙漠通向外部世界的便捷之路,为后续的区域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的改善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
在修筑穿沙公路过程中,当地的人民群众踊跃参与,政府、企业和民众协同奋斗的力量得到了初步体现。
但是,此时的治沙仍然是一项纯投入的公益事业,其本身并没有任何经济产出。
此后,随着国家不断在土地和林业方面推出一系列鼓励政策(土地流转、林子“谁种谁有”等),治沙技术的不断进步,产业化治沙的趋势开始初露端倪。
治沙不再是一个不敢考虑收益的“公益事业”,而成为可以运营的产业。
通过各种形式的土地流转和租赁经营,亿利集团与当地农牧民开始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政府、企业与当地农牧民间也开始围绕治沙产业探索新型的扶贫模式;特别是在这一阶段后期,引进了甘草等颇具经济价值的治沙物种,更易形成商业化链条,成为亿利集团产业化治沙的初始产业。
甘草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具有耐旱、耐寒、耐盐碱的特点,也是固氮植物,能在贫瘠土壤生长,是沙漠治理的先锋植物。
上世纪90年代末,亿利集团自主研发了“平移栽培法”开展甘草套种,大大提高了甘草的种植效率和固沙效率。
为确保企业和当地农牧民合作的稳定,亿利集团还采用了“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即由企业负责种苗供应、技术服务、订单收购“三到户”,农牧民负责提供沙漠土地和种植管护,甘草3年成熟后由企业负责回购,加工成甘草片、甘草良咽、甘草新苷等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
这就是“甘草治沙改土扶贫”商业模式。
该模式实现了一举四得(即绿化了沙漠,促进了甘草产业的发展,修复了土地,带动了贫困户脱贫)赚了“六份钱”(即农牧民赚了租赁沙漠、种植甘草和加工甘草的钱,企业赚了土地增值和甘草产品产业化的钱,政府赚了生态改善和人民安居乐业的钱)。
在当地群众和亿利集团等沙区企业的艰辛努力下,库布其成为世界上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
一是生态资源逐步增长。
库布其沙漠治理面积达到900多万亩,沙漠的森林覆盖率由2002年的0.8%增加到2016年的15.7%;植被覆盖度由2002年16.2%增加到2016年的53%。
二是区域生态明显改善。
库布其沙尘天气明显减少,降雨量显著增多,生物多样性大幅恢复,把沙尘挡在了塞外,把清风还给了京津冀地区。
库布其沙漠的沙尘天气由1988年50多次减少到2016年的1次,降雨量由不足100毫米增长到400多毫米,生物多样性增长到530多种。
三是沙区经济不断发展。
创造出一二三产融合互补的沙漠生态循环经济,在不毛之地上生长出6000多平方公里绿洲,生长出有机味美的水果蔬菜,生长出药性良好的甘草、苁蓉道地药材,生长出几十万个绿色富民的就业岗位,累计带动沙区10.2万名群众彻底摆脱了贫困,贫困人口年均收入从不到400元增长到目前1.4万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直接带动脱贫3.6万人。
2014年,库布其沙漠生态治理区被联合国确立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我国的一个重要发展战略。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伟大论断,成为指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理论。
库布其治沙进入一个更快速、更多元、更高效的全新阶段。
在中国生态文明战略的引领下,通过大力开展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机制创新,创新运用生态大数据平台,创新无人机植树技术、精准浇灌技术和“微创”植树技术,亿利集团建成了中国西部最大的“耐寒、耐旱、耐盐碱”种质资源库,同时大大提升了种质资源和引种驯化的输出效率。
借助“平台+插头”模式,亿利集团已在库布其沙漠构建了生态修复、生态牧业、生态健康、生态旅游、生态工业、生态光能等“六位一体”的三产融合互补、千亿级的沙漠生态循环经济体系。
自2012年至今的5年时间内,亿利集团的沙漠修复面积已超过了过去 25年之和。
这是一个不断尝试、不断重复、不断失败、不断创新的艰难过程,也是一个从实践到理论,不断总结、不断提炼、不断升华、不断实践的过程,至今已整整坚持了30年。
30年来,在中国各级政府、当地群众和亿利资源集团等沙区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库布其成为世界上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不仅生态资源逐步增长,区域生态明显改善,沙区经济不断发展,而且成功创建了被联合国官方认可、写入联合国决议的沙漠治理库布其模式。
二、库布其模式的内涵库布其治沙形成了一套成熟先进的治理模式,创造了一系列可持续、可复制的经验。
库布其模式的核心要义,是政府政策性支持、企业产业化投资、农牧民市场化参与、技术持续化创新的“四轮驱动”,促使生态持续性改善。
其中,政府确定发展方向并给予政策支持,企业落实各项政策并进行投资运营,农牧民全面参与并从中受益,技术不断改进并吸收世界各国最先进经验。
这四个“轮子”分属不同角度,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协同配合,共同发力。
(一)政府政策性支持30年来,中国政府先后出台林权制度的改革政策,颁布了《防沙治沙法》,通过政府企业联动的模式,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实施大型治沙工程,发展林沙产业,形成防沙治沙合力,实现生态改善,企业增效、群众增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绿色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引领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征程上阔步前行。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生态文明的大战略提高到国家战略新高度,提升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科技部、国家林业局十几年如一日支持沙漠治理。
通过库布其论坛推动科技创新交流、汇聚世界治沙新技术,并在库布其支持设立沙漠生态科技中心、创建了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种质资源库。
内蒙古大力构筑祖国北疆绿色生态安全屏障,坚持以社会化的方式推进沙漠治理,加强政策引导,实施奖补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充分调动企业、群众等各方面力量参与荒漠化治理,实现了防沙治沙主体由国家和集体为主向全社会参与、多元化投资转变。
鄂尔多斯市和杭锦旗在发展沙产业、生态移民、禁牧休牧、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了企业和群众更加具体直接的支持。
此外,各级金融部门对于沙漠治理也给予了优惠信贷支持,保证了治沙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产业化投资30 年来,亿利资源集团牢牢立足治沙,大力推动“治沙手段产业化”发展战略,创新设计了一系列沙漠生态产业,走出了一条产业化治沙的新路子。
一是农业治沙。
通过开发本土化耐寒旱、耐盐碱种质资源,挖掘沙漠植物经济价值,适度开发甘草、苁蓉、有机果蔬等种植加工业。
同时按照“宜草则草、草畜平衡、静态舍养、动态轮牧”的原则,依托沙柳、柠条、甘草、紫花苜蓿等高蛋白沙生植物资源,实施灌木林平茬复壮饲草化利用,发展有机无抗生素饲料,在生态修复区适度发展牛、羊、地鵏等本土化畜禽养殖,激励群众自发种植养殖积极性。
二是工业治沙。
利用生物、生态,工业废渣和农作物秸秆腐熟等技术,发展土壤改良剂、复混肥、有机肥料等制造业。
治沙改土,打造农庄有机田,减少沙层,变废为宝。
三是能源治沙。
充分利用沙漠每年 3180 小时日照的资源,大力发展沙漠光伏项目。
通过“板上发电、板间养羊、板下种草”的方式,利用光伏板生产绿色能源,通过光伏板间草林种植防风治沙,通过光伏板下养殖牛羊形成的天然生物肥反哺种植,实现了良性互动。
四是金融治沙。
亿利资源集团联合数十家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发起设立了“绿丝路基金”,通过金融手段撬动更多资金,投资沙漠产业。
(三)农牧民市场化参与企业通过租地到户、包种到户、用工到户的模式,调动起了当地几万农牧民的积极性,使这些农牧民成为库布其治沙事业最广泛的参与者、最坚定的支持者和最大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