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第一节物体的内能教案

合集下载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第一节《物体的内能》教学设计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第一节《物体的内能》教学设计
-布置分层作业,使学生在巩固基础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6.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引导学生关注能源、环保等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7.教学评价,促进发展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实验操作、作业完成情况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2.举例: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热传递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意义。
3.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热传递规律的理解。
(四)情感态度与价传递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物理知识的重要性。
2.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学习物理的心得,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评价: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积极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通过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内能和热传递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探究,突破难点
-设计系列实验,如观察不同温度的水混合后的温度变化,让学生亲身体验内能的变化。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内能与物体温度、质量、物质种类的关系,突破理解难点。
3.多元教学,强化理解
-结合多媒体教学,如动画、视频等,生动展示热传递过程,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等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物体的内能和热传递的学习表现出浓厚兴趣。然而,由于内能和热传递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方面:
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感受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物体内能和热传递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3.1《物体的内能》说课稿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3.1《物体的内能》说课稿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创设情境:通过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内能的存在,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内能的改变现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3.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4.激励评价: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积极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动力。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3.1《物体的内能》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第一节《物体的内能》。这一节内容是初中物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让学生了解内能的概念及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本节课位于热学模块,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温度、热量等基本概念,为本节课内能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内能的定义、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状态有关、内能的改变等。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热运动及其与宏观热现象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与物体的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
(2)掌握内能的改变方式,了解热传递和做功对内能的影响。
(三)互动方式
为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师生互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评价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
2.生生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验探究,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课堂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和思考过程,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2.学生讨论: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对问题进行猜想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第一节物体的内能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第一节物体的内能

总结: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是运动,还是静止,都具有内能。

强调并板书: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3.启发与思考:影响物体内能的因素有哪些?实验探究:1.内能大小与温度的关系。

分别在盛有冷水和热水的两只玻璃杯中同时各滴入一滴墨水看一看________水中的墨水扩散得快。

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________,→分子运动得_______ →分子动能______ →物体的内能_________实验结论: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物体的内能将会_____________。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1.质量不同的两个铁球,温度相同时,大铁球的分子个数多,总的能量就多。

可见,物体的内能与质量有关。

2.质量相同的铁球和铜球,温度、状态相同时,内能也不同,可见,物体的内能与材料有关。

3.一块冰全部熔化成同温度的水,质量和温度相同,但分子间的距离和分子间的作用力都改变了,所以分子间的势能也改变了,内能也发生改变了。

可见,物体的内能与状态有关。

同种物质,质量、温度相同,状态不同,则固液气的内能依次增大。

活动二: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

也就是当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它的内能就发生了变化。

如:入冬了,天气开始变冷了,经常会感到手冷,你通常是怎么让你的手变暖的?学生回答,并让学生再从生活实际中举出一些如何改变物体温度的事例。

分类总结学生的举例: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是做功和热传递。

(一)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实验1:视频演示压缩气体做功实验(硝化棉燃烧),学生归纳原因。

总结:对气体做功,使硝化棉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着火点,因此燃烧。

实验2:播放内能做功的视频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水蒸气对塞子做功,塞子飞出。

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动能,水蒸气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发生液化形成白雾。

板书: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归纳总结出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教师:授课班级:课节1课时课题13.1分子热运动课型新课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教学方法实验、讲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彩缤纷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3、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分子的热运动.教学难点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教学器材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空瓶、铅圆柱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我们的周围充满着物质:水、空气、石头、金属、动物、植物等都是物质。

而对于物质是怎样构成的,这一古老课题,很早就有过种种猜测,有的主张万物之源是“气”,有的主张万物之源是“火”。

公元前5世纪墨子提出的物质的最小单位是“端”,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德漠克利特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大小和质量不同的,不可入的,运动不息的原子组成。

此后经过近2000年的探索,直到17世纪末,才科学地认识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二、进行新课(1)分子和分子运动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极小的微粒。

如果把分子看做球形,它的直径约10-10米,这是一个极小的长度,不仅肉眼看不到,即使用现代的显微镜也看不清分子。

由于分子极小,所以物体含分子数目大得惊人。

通常情况下,1厘米3空气里大约有2.7×1019个分子,如果人数的速度能达到每秒数100亿个,要数完这个数,也得用80多年。

②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

由于分子太小,目前尚无法直接观察分子的行为,但我们可以从宏观的实验现象,来判断分子的行为。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教案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教案

第十三章第一节课题:分子热运动 1课时总序第1个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特点;2.能解释某些热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

课程内容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重点——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难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教具——玻板、水、水槽、弹簧测力计等过程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1、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 m 。

2、物质是由很多分子组成的。

二、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1.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见书P124图)a.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小结得出——扩散速度:V气﹥V液﹥V固演示: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扩散情况b.物体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分子热运动,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

三、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演示:观察弹簧测力计上示数变化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2.分子间的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3.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大小关系。

①引力=斥力d=r②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减小,则引力减慢,显示引力)d﹥r③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增大,则引力增大慢,显示斥力)d﹤r小结: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小结,培养总结概括能力。

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反思:第十三章第二节课题:内能 2课时总序第2个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内能的两个作用.二、过程与方法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到内能的利用和科技发展的联系.课程内容内能的定义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重点——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难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过程一、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 13.1 物体的内能 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 13.1 物体的内能 教案

13.1 物体的内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升高(或降低),内能改变.3.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内能的概念.难点:热量的含义.【新课导入】导入1:问题导入“神舟十号”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它是中国第五艘载人飞船.“神舟十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921工位”,于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由长征二号F改进型运载火箭(遥十)“神箭”成功发射.为防止飞船从太空返回地面的过程中因高温而损坏,飞船的表面层用耐高温材料制成,你知道飞船的表面层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吗?导入2:复习导入复习机械能的知识.通过事例说明物体怎样才能具有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要特别强调由于地球和地面上的物体相互吸引,才使地面上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那么分子也同一切运动物体具有动能一样,也具有动能.分子动理论还告诉我们: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这又使分子具有势能.【课堂探究】1.物体的内能实验演示:取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然后分别向三只烧杯内缓慢地滴入几滴墨汁,观察比较三只烧杯内墨汁扩散的快慢.(1)实验结果表明: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快.扩散得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大,即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因此,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时,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时,物体的内能减小.正是由于内能跟温度有关,人们常常把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2)一切物体都有内能.这是因为物体内的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炽热的铁水,温度很高,分子运动激烈,它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温度虽低,其内部分子仍在做无规则运动,它也具有内能.(3)内能和机械能区别通过机械能和内能的对比,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内能概念.分析在水平光滑桌上滑动的木块具有什么能.木块有势能,也有动能,两者统称为机械能.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木块内部的分子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间有作用力,木块有内能.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1)双手用力相互搓一搓,双手有什么感觉?(双手用力相互搓一搓,感觉到手发热.)(2)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中放一团棉花,用力把活塞迅速压下去.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向下压活塞时,活塞压缩玻璃筒内的空气,对筒内的空气做功.棉花燃烧起来表明筒内的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着火点.(3)将一根铁丝快速反复弯折多次,铁丝弯折处就会发热,铁丝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这些实验都表明对物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大.(4)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食品放入电冰箱后温度降低,是用热传递的方式减少了食品的内能;电冰箱里的压缩机,在压缩蒸汽时,蒸汽的温度升高,是利用做功的方式增加了蒸汽的内能.1.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一个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内能B.一个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内能C.在0 ℃时,物体的内能也为0D.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内能2.如图所示,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D )3.下列事例中,通过做功的途径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D )A.把饮料放入冰箱,饮料温度会降低B.把酒精涂在手上,手会感觉到冰凉C.在太阳光的照射下,路面温度升高D.给自行车打气,打气筒壁会发热4.两个物体接触并发生热传递,实质上是内能从( B )A.能量多的物体传给能量少的物体B.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C.质量大的物体传给质量小的物体D.热量大的物体传给热量小的物体5.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温度低的物体内能一定小B.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C.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D.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6.如图所示,“钻木”能“取火”,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烤火”能“取暖”,说明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这两种方式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温度、内能、热量的区别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它是一个状态量,所以只能说“物体的温度是多少”.两个不同状态间可以比较温度的高低.温度是不能“传递”和“转移”的,其单位是“摄氏度”.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来看,它跟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情况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平均速度就越大,分子运动就越剧烈.可以说,温度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它是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集中体现,对于个别分子毫无意义.内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与势能的总和.内能和温度一样,也是一个状态量,通常用“具有”等词来修饰.内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温度及构成物体的物质种类都有关系.现阶段主要掌握与温度的关系.一个物体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增大,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小.切记“温度不变时,它的内能一定不变”是错误的.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它反映了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数量,是内能转移多少的量度,是一个过程量,要用“吸收”或“放出”来表述,而不能用“具有”或“含有”.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3章教案:第1节物体的内能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3章教案:第1节物体的内能

教案: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3章第1节——物体的内能一、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

2. 内能的单位:焦耳(J)。

3. 内能的计算: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4. 影响内能的因素:温度、质量、状态等。

5.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而机械能是物体由于机械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内能的概念、单位和计算方法,掌握影响内能的因素。

2. 理解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能运用内能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内能的概念、单位和计算方法,影响内能的因素。

2. 教学重点:内能的概念、单位和计算方法,影响内能的因素,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讨论冬天搓手取暖的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内能的概念。

2. 讲解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之间势能的总和。

3. 讲解内能的单位:焦耳(J)。

4. 讲解内能的计算方法: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5. 讲解影响内能的因素:温度、质量、状态等。

6. 讲解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而机械能是物体由于机械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7.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有关内能的问题,如烧水、做饭等。

8. 随堂练习:课本练习题,巩固内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9.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进一步巩固内能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内能的概念2. 内能的单位3. 内能的计算方法4. 影响内能的因素5.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讨论下列现象中内能的变化情况,并解释原因。

(1)烧水时,水温升高。

(2)冬天搓手取暖。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 内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 内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三、教学目标
(结合课标)
知识技能
1、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2、能识别扩散现象,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认识内能的概念,知道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4、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5、会用比热容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方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5、1、演示实验
2、类比法、归纳法、白板演示
3、视频资源、举例
五、课时排
第1节分子热运动1课时
第2节内能2课时
第3节比热容2课时
六、知识结构
扩散→分子热运动→分子动理论→内能的概念→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热传递、热量)→比热容→解释、计算
七、其它补充
(由于每节课后有反思,本处不设反思,只针对目标的遗漏和目标教学深浅的把握进行补充说明,没有可以不写)
内能
一、教材分析
本章在八年级对运动研究的基础上,开始热学相关知识的学习,从宏观的物体运动进入微观的分子热运动,从宏观的机械能拓展到内能,在八年级上册宏观热现象的基础上介绍其深层次的微观机制。
本章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也是物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从可以直接感知的宏观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微观机理,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本章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以前学过的一些热现象的本质,为下一章内能的利用打下基础,同事也学习了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了一些如物态变化等宏观热现象。本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分析这些宏观热现象内部深层次的微观机制,这就涉及一些热学特有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如何从复杂的宏观热现象里面分析出其微观机制,微观模型又怎样解释更多的宏观现象,这些问题的学习过程是对学生物理能力的一种提高。

13.1物体的内能教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13.1物体的内能教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教案:13.1 物体的内能一、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介绍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内能的单位:焦耳(J)。

3. 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温度越高,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内能越大。

4. 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5.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的运动能量,而机械能是物体整体运动的能量。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内能的概念、单位以及与温度的关系。

2. 掌握内能的改变方式,并能运用内能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区分内能与机械能的概念,并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内能的概念以及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2. 教学重点:内能的改变方式以及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讨论冬天感觉冷、夏天感觉热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温度与物体内部能量的关系。

2. 知识讲解:(1) 介绍内能的概念,解释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讲解内能的单位,指出在国际单位制中,内能的单位是焦耳(J)。

(3) 阐述内能与温度的关系,说明温度越高,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内能越大。

(4) 介绍内能的改变方式,包括做功和热传递。

(5) 讲解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强调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的运动能量,而机械能是物体整体运动的能量。

3.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烧水时水温升高、摩擦生热等,运用内能的概念解释这些现象。

4. 随堂练习:(1) 判断题: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内能越大。

()(2) 选择题:下列现象中,属于内能改变的是()A. 抛物线运动B. 冰融化成水C. 划火柴D. 风吹树叶5. 课堂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内能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3.1 物体的内能1.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初中物体的内能教案

初中物体的内能教案

初中物体的内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掌握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3. 理解温度与内能的关系,知道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内能的概念及分子动能、分子势能的理解。

2.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及其实质。

3. 温度与内能关系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蒸汽机车工作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蒸汽机的工作原理。

让学生思考水蒸气为什么可以带动火车前进,其能量来源在哪里。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物体的内能》。

2. 新课讲授(1) 内能的概念教师提问:什么是动能?什么是势能?学生通过回顾之前的学习,可以快速回答出动能和势能的定义。

教师继续提问: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也具有动能和势能?学生根据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知识,可以得出分子具有动能,分子之间具有势能。

教师总结: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内能。

(2) 改变内能的方法教师提问:你们认为有哪些方法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学生通过思考和生活实例,可以得出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法。

教师演示实验:烧水时,水温升高,内能增大。

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 温度与内能的关系教师提问:温度升高,内能会怎样变化?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可以得出温度升高,内能增大的结论。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深对内能、改变内能方法以及温度与内能关系的理解。

5.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如:为什么冬天要穿厚衣服?为什么物体碰撞时会发热?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讲授、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等环节,引导学生掌握了内能的概念、改变内能的方法以及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案

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难点:指导学生从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

【课前准备】教师:两个规格相同的广口瓶、玻璃板一块、二氧化氮气体、铁架台、试管、滴管、蓝墨水、香水。

学生:相同烧杯两只、冷水、热水、木块、香皂一块、无针头注射器。

【教学过程】【情境引入】上课前老师在教室前面打开一瓶香水,整个教室的同学都很快能闻到香味,提出问题:我们为什么能够闻到香味?【互动新授】(一)物质的构成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课件出示自学指导题目:1.常见的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2.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是多少?3.人们通常用来量度分子的单位是什么?学生根据自学指导题目,自主学习,回答出物质的组成,分子的大小数量级: 10-10 m。

教师进而提出问题:构成物质的分子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分子之间有没有作用力?(二)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学生小组实验: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能闻到香味。

然后教师演示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的扩散实验,先让学生观察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的颜色,并告诉学生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

在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中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

然后抽掉玻璃板,让学生认真观察两瓶的气体颜色有什么变化?小组间讨论思考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得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并得出扩散的定义: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上述现象属于气体的扩散现象。

课件演示液体发生扩散的实验:在量筒中装一半清水,用细管在水的下面注入硫酸铜的水溶液。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 内能》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 内能》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内能知识目标知道内能的两个作用.能力目标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情感目标感受到内能的利用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提出问题入手,引入了内能是怎样使用的,并指出了利用内能来加热,列举实例说明了很多利用内能的例子,又重点分析了利用内能取暖的发展过程,并联系环境保护等分析了这个发展过程.教材直接谈到利用内能还可以做功,用实验证明了内能能够做功,并分析了这个实验,能表现出热机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过程,又阐明了利用这个实验的原理可以制造出热机,并说明了热机的发明及其改进对现代工业的影响.教法建议本节教学要联系大量的科技资料,“利用内能来加热”比较直观,可以让学生从提供的资料中分析,并从某个方面上叙述内能利用的发展情况,例如分析课本上提到的“用内能来取暖”的发展情况.本内容的教学要注意紧密结合实际情况,学习生产生活中有益的利用内能的方法,对于不合理的利用要能提出建议.“利用内能来做功”要注意实验教学,从实验中观察现象,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并联系实际思考实验的作用和意义,教师可以提供大量的资料,学生从中分析和学习如何利用内能做功的,并从材料中体验到科技的发展.--方案【课题】内能的利用【重难点】内能的两个应用:利用内能来加热和利用内能来做功.从实验中分析能量的转化和联系实际的应用.【教学过程设计】一.课程引入方法1、联系上一节的内容,知道了人类利用燃料燃烧获得大量的内能,那么人们是如何利用这些内能的呢?可以提供资料,学生阅读,知道内能的一个重要的应用是用来加热.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让学生分析社区生活中哪些方面利用了内能,这说明内能的一个重要应用是用来加热.二.利用内能来加热方法1、教师提供关于取暖的资料,学生分析取暖的发展过程,说明从火炉取暖到锅炉集体供暖再到热电站供暖的优点: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和改善了环境卫生.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让学生做调查和利用信息学习,教师提出课题,学生自行设计方案,并再此基础上设计实施方案,做评估和实验,得出一些结论.教师可提供的方案可以是:调查社区供暖;查阅世界上先进的供暖方法.三.利用内能来做功方法1、实验教学,做好水蒸气推开活塞的实验,学生从实验中学习如下问题:观察实验的现象;分析活塞退出的原因;思考实验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实验说明了什么;从实验中能受到什么启示.在此基础上介绍利用内能做功制造了热机,说明工业化社会的出现有赖于热机的发明和改进.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用上面的方法1进行实验,然后可以提供资料或学生查找资料,从利用内能来做功开始,到应用,到科技的发展,使学生体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板书设计】第二节内能的利用一.利用内能来加热本质:能量(内能)的转移.二.利用内能来做功1.实验:水蒸气推开活塞.2.热机:利用内能做功的机器.3.能量转化:内能转化为机械能.4.热机的应用.。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优秀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优秀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优秀教案(新人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3).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及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认识到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实验验证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利用弹簧的弹力类比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学生了解分子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

使学生了解,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教学难点】).从宏观出发,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出无法感知的事实。

2).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准备】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空广口瓶、玻璃板、烧杯、红墨水、水、胶头滴管、两个铅柱和钩码、弹簧和橡胶球、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趣味引入[故事导入]:怒掷酒瓶振国威香惊四座夺金奖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中国馆正式开幕后,贫弱的中国政府送出的包装简陋茅台酒未能引起评委重视。

我国代表急中生智,拿起一瓶茅台酒佯装失手,酒瓶嘭的破在地上,陶罐一破,顿时浓郁的酒香征服了评委,茅台酒获得金奖,从此享誉全球。

这酒香是如何进入宾客鼻子里的呢?【板书课题】§13-1分子热运动(设计意图:以故事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学生听故事二、探究新知:、物质的构成[建立情境]:原来这与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关,现代研究发现: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请看图片。

(教师出示图片)【板书】: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第一节内能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第一节内能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内能》教学设计【背景和教学任务】本节教材是人教版九年级的第十六章第二节,教学内容包括内能的概念,影响内能的大小的因素,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作为学习主体的九年级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处于由感性向理性发展阶段,感性认识仍占主要地位,在理性认识中还存在一定困难。

为此,本课应注意适应学生好奇心、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以感性知识为依托,通过理性分析和判断,获取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教学设计理念】以我国在航空、航天、航海领域取得的瞩目成就为感性认识基础,利用类比、分析、总结的方法知道什么是内能,能简单的描述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知道用做功和热传递的方法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既完成了本节重难点教学,又锻炼和培养了科学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从实验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建构完整的知识系统,以便日后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体现新的教学理念。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属于物理基本概念及通过探究实验和小组讨论得出基本规律和方法的教学。

本节先通过“想想议议”引导学生思考推动瓶盖的能量是什么,引出内能、在通过对课本图16.2-1、16.2-2的分析,让学生联想分子具有动能,也具有势能,在初步建立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基础上,再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叫做物体内能,在这里注意提醒学生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部的运动,跟物体是否运动无关,而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有关。

然后,通过“想想议议”和“探究”活动,了解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热传递;二是做功。

13.1物体的内能全章教案 新课标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优质课

13.1物体的内能全章教案 新课标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优质课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13.1 物体的内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内能的概念单位。

2、改变内能的途径。

过程与方法:了解热传递的种类发表自己的见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的意识。

【教学过程】目标导入: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什么?2、物体怎样才具有动能和重力热能。

分子动理论告诉我们,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所以每个分子都有动能。

物体的分子之间有引力和斥力。

且分子间有间隙,因此,物体的分子之间还具有势能,引入新课学习。

自主学习,讨论互动,展示交流一、内能1、①什么是物体的内能?②内能的单位是什么?符号是什么?③内能和机械能一样吗?④物体内能的大小跟什么有关?⑤物体的内能会为零吗?演示: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热水,缓慢地滴入几滴墨汁。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1、通过什么途径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组织同学讨论“怎样探究物体内能的改变”。

2、实验探究探究1P24如图12—9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中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向下压活塞,棉花燃烧起来了。

向下压活塞,压缩玻璃筒内空气,对筒内空气做了功。

棉花燃烧是因为筒内的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了。

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可以改变物体内能。

将一根铁丝反复弯折数十次,铁丝被弯折处发热。

铁丝内能的改变是由于人对铁丝做了功。

实验再次说明_____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探究2观察分析图063和图064中的现象,思考使图中物体温度升高的原因。

生活事例说明______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提出问题:铁锅热得烫手,棉被晒得暖乎乎,它们是靠什么途径改变物的内能的?4、热传递有哪几种形式?热传递的条件是什么?三、热量:1、概念①什么是热量?用什么符号表示?②热量的单位是什么?用什么符号来表示?2、1kg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要吸收(或放了)热量是多少?引导拓展1、坐滑滑梯臀部会有灼热的感觉。

2、冬天手冷时,你会怎样做?(双手搓搓,或烤火)检测巩固1、摩擦生热的实质是利用______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第一节物体的内能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第一节物体的内能教案

第一节物体的内能【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分子的动能,分子的平均动能,知道物体的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

知道分子的势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知道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变化而变化的定性规律。

知道什么是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与哪个宏观量有关,能区别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

2、过程与方法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这节课中要让学生建立:分子动能、分子平均动能、分子势能、物体内能、热量等五个以上物理概念,又要让学生初步知道三个物理规律:温度与分子平均动能关系,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关系,做功与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的关系。

因此,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与交流,使学生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讨论的愿望,认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三个概念(分子平均动能、分子势能、物体内能),掌握三个物理规律(温度与分子平均动能关系、分子势能与分子之间距离关系、热传递与功的关系)。

【教学难点】区分温度、内能、热量三个物理量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势能曲线是教学上的另一难点。

【教学方法】演示法探究交流【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复习巩固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

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2、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

以此引入新课二、探究新知(一)物体的内能我们能闻到沁人心脾的花香、香喷喷的饭菜,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所以存在分子动能。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以存在分子势能。

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以及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的单位是焦耳,符号为“J”炽热的铁水有内能冰山有内能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即: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讨论:一杯水的温度升高了,内能有没有变化?内能变大了内能跟温度的关系等质量热水的内能比冷水的内能大炽热灯丝内能比未通电时的内能大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就越剧烈,分子动能就越大,物体的内能就越大。

2019九年级物理全册 13 内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19九年级物理全册 13 内能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内能

本章作为本书的第一章,在八年级对运动研究的基
从宏观的物体运动进入微观的分子热运动,从宏观的机械能热量的变化,得倒比热容的概念,并通过
各个学生的基础不同,因此要顾及所有,但要突出层次。

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通过自然现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
通过实验,了解比热熔,尝试用比热熔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

一、通过宏观现象推理微观机制,从而认
三、密切结合日常生活,让学生在实验中认识比热容
本章学习,大部分学生将基础知识基本都能掌握,但少数学生掌握的不太理想。

可能对学情分析不够,今后对学情分
教学中衔接过于生硬,学生度参与不太良好,今后要在这方面下功夫。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第一节物体的内能教案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第一节物体的内能教案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本章是在学习了机械能的基础上,把对能量的研究拓展到内能.从分子热运动理论出发,引出内能的概念;通过实验说明利用内能可以做功,以改变内能的两种不同方法,反映了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相互转化;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引出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基本属性,并进一步学习关于比热容的热量计算;通过内能与机械能的转化引出内燃机,介绍汽油机和柴油机,从燃料引出热值、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突出了化学能、内能和机械能的相互转化和应用.在本章的教学中始终贯穿着能量的转化与应用这一主线,通过逐步学习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可以使学生逐步认识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本章共分4节:1.第1节“物体的内能”,讲述了内能的概念,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热量以及热量、内能、温度的关系.2.第2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这节是从日常生活常识出发,讨论物体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及质量与升高温度的度数之间的关系.通过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的理解,并通过热量的计算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比热容.3.第3节“内燃机”,本节通过四冲程内燃机工作原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内燃机的主要结构;大致了解内燃机工作时,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情况,了解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区别;了解内燃机在现代生活,特别是交通方面的应用.4.第4节“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有三个,一是燃料的热值;二是热机效率;三是环境保护.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理解热值、热机效率,会用热值的计算公式Q放=mq进行计算,知道热值是燃料的一种性质,知道提高热机效率途径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教学目标】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①知道内能、热量的概念,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②了解比热容的概念,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③知道四冲程内燃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知道汽油机、柴油机的结构、工作过程及应用中的不同;④知道燃料燃烧过程中能的转化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知道燃料的热值及其单位,能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热机效率,能进行关于热值、热机效率的计算,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①通过实验探究找到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②通过探究,认识到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不同;③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内能来做功;利用挂图或模型讲解四冲程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④从生活中体会不同燃料燃烧释放热能的本领不同,建立燃料热值的概念,能根据燃料的热值计算一定质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所释放的热量;对热机效率有初步认识,能大致说出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①通过内能、热量,、热机、热值的学习,知道化学能、内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②通过对热机效率的学习,激发学生开发新技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意识.【教学重点】1.内能和热量的概念,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的有关计算.2.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及能量的转化过程,燃料的热值,汽油机与柴油机的区别.【教学难点】1.做功与热传递,利用比热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2.热机效率,热机中的能量转化及损失.【课时建议】本章共有4节,建议7课时.第一节物体的内能……………………………………………………2课时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2课时第1课时初步认识比热容第2课时热量的计算第三节内燃机…………………………………………………………1.5课时第四节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1.5课时第一节物体的内能【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并有间隔,知道分子热运动.2.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是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3.能正确理解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4.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知道热传递的三种方式.5.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6.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生活事例.7.知道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区别和联系.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温度和内能之间的关系.2.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研究问题.3.通过观察、实验、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4.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和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2.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3.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和内能变化的关系.4.通过分析、对比,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研究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勇攀科学高峰的理想和志向.【教学重点】1.内能概念的建立.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内能与温度的关系.2.热量的概念,做功和热传递的比较.【教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压缩空气引火仪、铁架台、酒精灯、带软木塞的试管、水、硝化棉等.学生:铁丝、铁锤、砂纸、火柴、保温水瓶(盛有热水)等.【教学课时】2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嫦娥二号奔月动画视频,让学生观察、思考与交流.利用学生的感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迅速进入课题思考,同时也让学生为祖国成就而自豪.待学生看完后,教师提问:嫦娥二号发射、进入月球轨道三次制动,依靠什么能量做动力呢?学生思考、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靠的是燃料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火箭做功,把卫星送上月球.燃气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能量呢?这种能量有什么特点?它与前面学习的电能、机械能有何不同呢?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后,你就会明白.好,下面我们开始探究学习.板书课题:物体的内能【预习指导】阅读课本P34-37文字内容和插图,把基本概念、规律、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以及做功、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用红色笔做上记号,并完成对应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然后,各小组内部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组长做好记录,准备展示.【交流展示】1.各小组代表举手发言,报告“课前预习”答案,教师评价订正.2.学生质疑,教师指导释疑.【拓展探究】内能的概念1.内能的概念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复习动能和势能的相关知识,指出运动的物体因运动而具有动能,高处的物体因被举高且受重力而具有重力势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因有弹力而具有弹性势能,然后,学生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回答下列问题.师我们知道宏观物体运动时具有动能,那么微观物体分子具有什么能呢?生: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那么分子也具有动能.师分子是否有分子势能?为什么?我们可以类比什么来理解?生:分子具有分子势能,是因为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并且有间隔.我们可以类比重力势能来理解(物体受重力作用,在重力方向上有被举的高度)【师生互动归纳总结】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以及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师内能的单位是什么?物体的内能能否为零?生:内能的单位是焦耳,符号为“J”.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物体的速度为零,相对高度为零,弹性形变为零时,机械能可能为零.但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速度不为零,所以,一切分子都有分子动能;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并且有间隔,故一切分子也有分子势能.【师生互动归纳总结】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但并不是所有物体都具有机械能,如在水平面上静止的石头便没有机械能.例题1(多媒体展示)下列有关物体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0℃的物体没有内能B.内能是物体内部一部分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能C.内能是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D.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解析: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分子运动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刻任何温度下都具有内能,故选D.答案:D【课堂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内能的影响因素学生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回答下列问题:师什么是分子热运动?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怎样的关系?生:物理学中把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师课本图13-1、图13-2说明内能跟什么因素有关?生1:与温度有关,物质温度发生变化时,分子运动速度快慢也会有变化,所以物体内能也会发生变化.生2:与质量有关,对同一物质而言,质量越大,物体内部分子数目越多,所以分子动能和势能越大,内能越大.生3:与状态有关,当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分子间的距离也会发生变化,则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强弱也会发生变化,所以分子间的势能发生变化,内能也变化.【师生互动归纳总结】(1)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温度越低,内能越少.(2)内能还与物体的体积(或质量、状态)有关,同种物质,温度相同时,体积(质量)越大,内能越大.师请同学们思考内能与机械能有什么区别?生1:机械能是宏观物体具有的,看得见,能直观感受到.而内能是微观分子具有的,看不见,只能借助它表现出来的现象感知.生2:分子总是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因此,内能应该每时每刻,不论何种状态都具有;但物体的机械能不是每时每刻都有.【师生互动归纳总结】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内能是与分子运动相对应的能量,是物体内部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之和,是与物体内部分子数、温度、分子间距离有关的能量.机械能是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相对应的能量,是物体动能与势能之和,是由物质质量、整个运动状态和相对位置决定的能量.例题2(多媒体展示)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质量越大,内能越小B.物体举得越高,内能越大C.物体运动得越快,举得越高,内能越大D.对于同一种物体,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解析:在分析物体内能时,应注意物体的内能与三个因素有关,即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与物体的运动速度和举起的高度无关,物体的速度和举起的高度影响的是机械能,而机械能与内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对于同一种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同种物质,温度相同,状态不变时,质量越大,内能越大,故选D.答案:D【课堂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一、教师演示课本图13-3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归纳实验结论.生:现象:迅速压下活塞,硝化棉燃烧.结论: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二、学生分组实验:按课本图13-4实验,指出实验现象和结论.生:铁丝弯折处烫手,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三、教师按下列装置进行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归纳结论.生:现象:软木塞被冲出后,试管口出现白雾.结论:水蒸气膨胀时对软木塞做功,水蒸气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白气”(小水滴).【师生互动归纳总结】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少.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能的相互转化.例题3(多媒体展示)下列所描述的场景中,不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冬天人们搓手取暖B.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时臀部感受到热C.加剧的温室效应使得多年的积雪融化了D.古代的人钻木取火解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两种,即做功和热传递.加剧的温室效应是气候变暖,多年的积雪由于吸热而融化,这是热传递使雪内能增加的结果,而其他三项都是摩擦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故正确选项为C.答案:C【课堂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回答下列问题:师课本图13-5、13-6、13-7共同说明了什么?生: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图中铁锅、房间空气、棉被吸热,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师热传递有哪几种方式?图13-5、13-6、13-7各属于什么方式?生:热传递有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课本图13-5、图13-6、图13-7的热传递方式分别是传导、对流、辐射.师热传递的三种方式有什么区别?试举例说明.生:热传导时,物体内各部分的物质不发生移动,如夏天路边沙烫脚,沙子和脚发生热传导.但它们的物质没有发生移动;对流时,物体内各部分物质之间会流动,对流主要发生在气体或液体中,如烧开水,沸腾前,壶下部的水温度高,密度小,上升,周围密度大的冷水流过来填补,水这样循环流动,使整壶水变热,同样的道理,暖气装置一般安装在窗户下方,便于使整个房间的空气循环流动来传热;热辐射不需要介质,如晒太阳,烧火取暖都靠热辐射传热的.师发生热传递的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它们的内能和温度会有怎样的变化?生:高温物体(或高温部分),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低温物体(或低温部分)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师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什么?终止的条件是什么?生:发生的条件是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终止的条件是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温度相同.【师生互动归纳总结】1.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当两个物体温度相同时,热传递停止.2.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是做功和热传递,一个物体的内能改变了,可能是发生了热传递,也可能是做了功.例题4(多媒体展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冬天向手哈气取暖是做功改变物体内能B.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了,一定是发生了热传递C.热传递传递的是温度D.烈日下自行车爆胎是热辐射使车胎的内能增加了解析:冬天哈气取暖是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A错误;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了,可能是对它做了功,也可能是发生了热传递,B错误;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而不是温度,C错误;烈日下自行车与太阳之间是通过热传递方式中热辐射使车胎内能增加的,故D正确.答案:D【课堂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热量小组内部讨论交流,解答下列问题,教师点拨:师什么是热量?其物理量符号、单位及符号是什么?生: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间内能传递的多少称为热量,用字母“Q”表示,单位是焦耳,符号为“J”.师热传递的实质是什么?生: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的过程,高温物体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热量来解释开水温度降低,冷水、冰块温度升高过程中内能的变化.生:开水温度降低,放出热量,内能减少;而冷水、冰块周围的气体、冰箱中的气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师生互动归纳总结】热量、温度、内能的关系:(1)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状态量).(2)内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状态量),我们可以说某种物体具有多少焦耳内能.(3)热量是描述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多少的物理量(过程量),没有内能的转移就不能谈热量.我们不能说某个物体具有或含有多少热量,更不能比较两个物体热量的大小,只有发生了热传递时,有了内能的转移,才能讨论热量问题.(4)热量的多少与物体内能多少、物体温度的高低没有关系.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它的内能将发生改变,但它的温度不一定改变,如:晶体熔化、凝固.例题5(多媒体展示)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B.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一定降低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D.物体内能增加时,温度一定升高解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是做功和热传递,它们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对物体做了功,也可能是吸收了热量,所以A选项错误;当晶体在熔化和凝固时,分别吸收和放出热量,而温度保持不变,所以B、D选项错误;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的动能增加,所以内能一定增加,因此C选项正确.答案:C【课堂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38作业1234.2.请同学们完成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课后作业答案】1.同种物质,内能与质量、温度、状态有关,饮料放进冰箱一段时间后,质量不变,温度降低,内能减小.2.D3.B4.钻木取火和用火柴点都是克服摩擦对物体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物质燃点使物质燃烧而取火的.1.本节课教师首先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联想分子具有动能和势能,在初步给出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基础上,建立内能的概念,由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导出一切物体具有内能.2.教师在利用分析比较法讲述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时,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进行,首先说明内能与物体整体的运动无关,而机械能与物体整体的机械运动有关.例如,抛到空中的球,离开地面,具有重力势能,它在空中飞行,具有动能,球的重力势能和动能构成球的机械能.球内部的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而且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因此球在具有机械能的同时还具有内能.3.探究实验的设计及小组交流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造能力及合作精神,本节课力图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及小组讨论来完成本节重要教学内容,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加深他们对物理这门学科的感情,师生共同走进这一神奇的物理殿堂.4.构建宽容和谐的教学氛围.在理解改变内能的方法时,教师要求学生联系自己平时取暖的做法,体会改变内能的方法.这种事例贴近学生生活,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重要的是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师生互动参与教学.5.在帮助学生理解热量的概念时,可以把热量、温度、内能作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样使学生达到较深入的理解热量概念的目的.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本章是在学习了机械能的基础上,把对能量的研究拓展到内能.从分子热运动理论出发,引出内能的概念;通过实验说明利用内能可以做功,以改变内能的两种不同方法,反映了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的相互转化;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引出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基本属性,并进一步学习关于比热容的热量计算;通过内能与机械能的转化引出内燃机,介绍汽油机和柴油机,从燃料引出热值、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突出了化学能、内能和机械能的相互转化和应用.在本章的教学中始终贯穿着能量的转化与应用这一主线,通过逐步学习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可以使学生逐步认识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本章共分4节:1.第1节“物体的内能”,讲述了内能的概念,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热量以及热量、内能、温度的关系.2.第2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这节是从日常生活常识出发,讨论物体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及质量与升高温度的度数之间的关系.通过探究活动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的理解,并通过热量的计算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比热容.3.第3节“内燃机”,本节通过四冲程内燃机工作原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内燃机的主要结构;大致了解内燃机工作时,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情况,了解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区别;了解内燃机在现代生活,特别是交通方面的应用.4.第4节“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有三个,一是燃料的热值;二是热机效率;三是环境保护.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理解热值、热机效率,会用热值的计算公式Q放=mq进行计算,知道热值是燃料的一种性质,知道提高热机效率途径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教学目标】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①知道内能、热量的概念,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②了解比热容的概念,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③知道四冲程内燃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知道汽油机、柴油机的结构、工作过程及应用中的不同;④知道燃料燃烧过程中能的转化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知道燃料的热值及其单位,能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热机效率,能进行关于热值、热机效率的计算,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①通过实验探究找到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②通过探究,认识到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不同;③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内能来做功;利用挂图或模型讲解四冲程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④从生活中体会不同燃料燃烧释放热能的本领不同,建立燃料热值的概念,能根据燃料的热值计算一定质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所释放的热量;对热机效率有初步认识,能大致说出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①通过内能、热量,、热机、热值的学习,知道化学能、内能、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②通过对热机效率的学习,激发学生开发新技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意识.【教学重点】1.内能和热量的概念,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的有关计算.2.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及能量的转化过程,燃料的热值,汽油机与柴油机的区别.【教学难点】1.做功与热传递,利用比热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2.热机效率,热机中的能量转化及损失.【课时建议】本章共有4节,建议7课时.第一节物体的内能……………………………………………………2课时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2课时第1课时初步认识比热容第2课时热量的计算第三节内燃机…………………………………………………………1.5课时第四节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1.5课时第一节物体的内能【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并有间隔,知道分子热运动.2.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是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3.能正确理解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4.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知道热传递的三种方式.5.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6.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生活事例.7.知道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区别和联系.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温度和内能之间的关系.2.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研究问题.3.通过观察、实验、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4.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和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2.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3.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和内能变化的关系.4.通过分析、对比,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研究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勇攀科学高峰的理想和志向.【教学重点】1.内能概念的建立.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内能与温度的关系.2.热量的概念,做功和热传递的比较.【教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压缩空气引火仪、铁架台、酒精灯、带软木塞的试管、水、硝化棉等.学生:铁丝、铁锤、砂纸、火柴、保温水瓶(盛有热水)等.【教学课时】2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嫦娥二号奔月动画视频,让学生观察、思考与交流.利用学生的感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迅速进入课题思考,同时也让学生为祖国成就而自豪.待学生看完后,教师提问:嫦娥二号发射、进入月球轨道三次制动,依靠什么能量做动力呢?学生思考、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靠的是燃料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火箭做功,把卫星送上月球.燃气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能量呢?这种能量有什么特点?它与前面学习的电能、机械能有何不同呢?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后,你就会明白.好,下面我们开始探究学习.板书课题:物体的内能【预习指导】阅读课本P34-37文字内容和插图,把基本概念、规律、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以及做功、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用红色笔做上记号,并完成对应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然后,各小组内部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组长做好记录,准备展示.【交流展示】1.各小组代表举手发言,报告“课前预习”答案,教师评价订正.2.学生质疑,教师指导释疑.【拓展探究】内能的概念1.内能的概念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复习动能和势能的相关知识,指出运动的物体因运动而具有动能,高处的物体因被举高且受重力而具有重力势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因有弹力而具有弹性势能,然后,学生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回答下列问题.师我们知道宏观物体运动时具有动能,那么微观物体分子具有什么能呢?生: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那么分子也具有动能.师分子是否有分子势能?为什么?我们可以类比什么来理解?生:分子具有分子势能,是因为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并且有间隔.我们可以类比重力势能来理解(物体受重力作用,在重力方向上有被举的高度)【师生互动归纳总结】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以及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师内能的单位是什么?物体的内能能否为零?生:内能的单位是焦耳,符号为“J”.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物体的速度为零,相对高度为零,弹性形变为零时,机械能可能为零.但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速度不为零,所以,一切分子都有分子动能;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并且有间隔,故一切分子也有分子势能.【师生互动归纳总结】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但并不是所有物体都具有机械能,如在水平面上静止的石头便没有机械能.例题1(多媒体展示)下列有关物体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0℃的物体没有内能B.内能是物体内部一部分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能C.内能是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D.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解析: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分子运动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刻任何温度下都具有内能,故选D.答案:D【课堂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内能的影响因素学生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回答下列问题:师什么是分子热运动?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怎样的关系?生:物理学中把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师课本图13-1、图13-2说明内能跟什么因素有关?生1:与温度有关,物质温度发生变化时,分子运动速度快慢也会有变化,所以物体内能也会发生变化.生2:与质量有关,对同一物质而言,质量越大,物体内部分子数目越多,所以分子动能和势能越大,内能越大.生3:与状态有关,当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分子间的距离也会发生变化,则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强弱也会发生变化,所以分子间的势能发生变化,内能也变化.【师生互动归纳总结】(1)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温度越低,内能越少.(2)内能还与物体的体积(或质量、状态)有关,同种物质,温度相同时,体积(质量)越大,内能越大.师请同学们思考内能与机械能有什么区别?生1:机械能是宏观物体具有的,看得见,能直观感受到.而内能是微观分子具有的,看不见,只能借助它表现出来的现象感知.生2:分子总是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因此,内能应该每时每刻,不论何种状态都具有;但物体的机械能不是每时每刻都有.【师生互动归纳总结】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内能是与分子运动相对应的能量,是物体内部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之和,是与物体内部分子数、温度、分子间距离有关的能量.机械能是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相对应的能量,是物体动能与势能之和,是由物质质量、整个运动状态和相对位置决定的能量.例题2(多媒体展示)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质量越大,内能越小B.物体举得越高,内能越大C.物体运动得越快,举得越高,内能越大D.对于同一种物体,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解析:在分析物体内能时,应注意物体的内能与三个因素有关,即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与物体的运动速度和举起的高度无关,物体的速度和举起的高度影响的是机械能,而机械能与内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对于同一种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同种物质,温度相同,状态不变时,质量越大,内能越大,故选D.答案:D【课堂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一、教师演示课本图13-3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归纳实验结论.生:现象:迅速压下活塞,硝化棉燃烧.结论: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二、学生分组实验:按课本图13-4实验,指出实验现象和结论.生:铁丝弯折处烫手,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三、教师按下列装置进行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归纳结论.生:现象:软木塞被冲出后,试管口出现白雾.结论:水蒸气膨胀时对软木塞做功,水蒸气内能减小,温度降低,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白气”(小水滴).【师生互动归纳总结】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少.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能的相互转化.例题3(多媒体展示)下列所描述的场景中,不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冬天人们搓手取暖B.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时臀部感受到热C.加剧的温室效应使得多年的积雪融化了D.古代的人钻木取火解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两种,即做功和热传递.加剧的温室效应是气候变暖,多年的积雪由于吸热而融化,这是热传递使雪内能增加的结果,而其他三项都是摩擦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故正确选项为C.答案:C【课堂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回答下列问题:师课本图13-5、13-6、13-7共同说明了什么?生: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图中铁锅、房间空气、棉被吸热,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师热传递有哪几种方式?图13-5、13-6、13-7各属于什么方式?生:热传递有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课本图13-5、图13-6、图13-7的热传递方式分别是传导、对流、辐射.师热传递的三种方式有什么区别?试举例说明.生:热传导时,物体内各部分的物质不发生移动,如夏天路边沙烫脚,沙子和脚发生热传导.但它们的物质没有发生移动;对流时,物体内各部分物质之间会流动,对流主要发生在气体或液体中,如烧开水,沸腾前,壶下部的水温度高,密度小,上升,周围密度大的冷水流过来填补,水这样循环流动,使整壶水变热,同样的道理,暖气装置一般安装在窗户下方,便于使整个房间的空气循环流动来传热;热辐射不需要介质,如晒太阳,烧火取暖都靠热辐射传热的.师发生热传递的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它们的内能和温度会有怎样的变化?生:高温物体(或高温部分),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低温物体(或低温部分)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师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什么?终止的条件是什么?生:发生的条件是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终止的条件是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温度相同.【师生互动归纳总结】1.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当两个物体温度相同时,热传递停止.2.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是做功和热传递,一个物体的内能改变了,可能是发生了热传递,也可能是做了功.例题4(多媒体展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冬天向手哈气取暖是做功改变物体内能B.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了,一定是发生了热传递C.热传递传递的是温度D.烈日下自行车爆胎是热辐射使车胎的内能增加了解析:冬天哈气取暖是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A错误;一个物体的内能增加了,可能是对它做了功,也可能是发生了热传递,B错误;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而不是温度,C错误;烈日下自行车与太阳之间是通过热传递方式中热辐射使车胎内能增加的,故D正确.答案:D【课堂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热量小组内部讨论交流,解答下列问题,教师点拨:师什么是热量?其物理量符号、单位及符号是什么?生: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间内能传递的多少称为热量,用字母“Q”表示,单位是焦耳,符号为“J”.师热传递的实质是什么?生: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的过程,高温物体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热量来解释开水温度降低,冷水、冰块温度升高过程中内能的变化.生:开水温度降低,放出热量,内能减少;而冷水、冰块周围的气体、冰箱中的气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师生互动归纳总结】热量、温度、内能的关系:(1)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状态量).(2)内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状态量),我们可以说某种物体具有多少焦耳内能.(3)热量是描述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多少的物理量(过程量),没有内能的转移就不能谈热量.我们不能说某个物体具有或含有多少热量,更不能比较两个物体热量的大小,只有发生了热传递时,有了内能的转移,才能讨论热量问题.(4)热量的多少与物体内能多少、物体温度的高低没有关系.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它的内能将发生改变,但它的温度不一定改变,如:晶体熔化、凝固.例题5(多媒体展示)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B.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一定降低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D.物体内能增加时,温度一定升高解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是做功和热传递,它们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物体温度升高可能是对物体做了功,也可能是吸收了热量,所以A选项错误;当晶体在熔化和凝固时,分别吸收和放出热量,而温度保持不变,所以B、D选项错误;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的动能增加,所以内能一定增加,因此C选项正确.答案:C【课堂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38作业1234.2.请同学们完成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课后作业答案】1.同种物质,内能与质量、温度、状态有关,饮料放进冰箱一段时间后,质量不变,温度降低,内能减小.2.D3.B4.钻木取火和用火柴点都是克服摩擦对物体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物质燃点使物质燃烧而取火的.小中高学习资料推荐下载111.本节课教师首先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联想分子具有动能和势能,在初步给出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基础上,建立内能的概念,由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导出一切物体具有内能.2.教师在利用分析比较法讲述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时,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进行,首先说明内能与物体整体的运动无关,而机械能与物体整体的机械运动有关.例如,抛到空中的球,离开地面,具有重力势能,它在空中飞行,具有动能,球的重力势能和动能构成球的机械能.球内部的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而且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因此球在具有机械能的同时还具有内能.3.探究实验的设计及小组交流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造能力及合作精神,本节课力图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及小组讨论来完成本节重要教学内容,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加深他们对物理这门学科的感情,师生共同走进这一神奇的物理殿堂.4.构建宽容和谐的教学氛围.在理解改变内能的方法时,教师要求学生联系自己平时取暖的做法,体会改变内能的方法.这种事例贴近学生生活,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重要的是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师生互动参与教学.5.在帮助学生理解热量的概念时,可以把热量、温度、内能作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样使学生达到较深入的理解热量概念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