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五检测综合 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必修五人教版单元综合测试3 Word版含解析
单元综合测试三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其中第Ⅰ卷第三、四大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典诗歌的“情理交通”这里所说的“情”,既包括情感,也包括诗歌的美感;“理”则不只是一般的“理趣”,更侧重指一种人生体悟。
诗歌是抒情的艺术,但我以为没有纯粹的“情”或纯粹的“理”。
在优秀的诗歌作品中,“情”和“理”总是共生交织的,也就是说,情感和体悟总是同时出现的。
凡体悟都带有一定的情感,而从情感中也总能得到一些体悟。
这些情感和体悟是超越了技术层面的东西,只有投入一己的人生体验,拿它去和古人碰撞,你才能读懂古人,和他们息息相通,深入到他们的心灵中去,真正地理解他们的人生,进而思索探求自己的人生。
这样,读诗就不再是文学鉴赏或研究层面的一种行为,而是上升为一种生命方式,一种活法。
这才是高境界,也是常人难以企及的境界。
读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那么豪隽,那么豁达,那么纯净,那么不经意,他把自己的人生浓缩在一场雨中,我们的人生也随之绽出洗礼过的清新和芬芳。
再读黄仲则的《癸巳除夕偶成》:“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那种孤寂,那种落寞,那种忧患,那种清醒,我们在人生低谷当中不都曾有过这样的情形吗?可谁能像黄仲则说得这样透彻?名篇之所以为名篇,名句之所以为名句,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可以挑动别人的生命之弦,形成长时间的共振和回响。
我在读古诗词时经常有一些篇句萦回脑际。
仅以近古的创作而言,比如黄庭坚的“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比如吴文英的“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比如袁凯的“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2019秋语文高中人教版必修5检测:模块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模块综合检测(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文学中的那座祠堂吕若涵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第一课,多是从陈独秀的《敬告青年》开始.陈氏文章有股演说气,句式铿锵,探及进步与保守时认定“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诚不知为何项制度文物,可以适用生存于今世”-—这是新文化运动的宣言。
之后,几乎整个20世纪,与宗族相关的祠堂、村庙等,都成了落后消极封建保守的东西。
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相关场景着实不少,稍加检点,或能借此一窥祠堂文化的命运及其当下困境.鲁迅笔下的吕纬甫年轻时思想激进到去“城隍”庙拔圣像的胡子;吉光屯里有个狂热的“疯子”,一心要灭了“社庙”里那盏守护全村百姓的“长明灯",全忘了他的祖先还捐过钱,这个被村人骂作数典忘祖的“不肖子孙”,终于引起公愤,连“四爷”大人都“严肃悲悯”起来,整个村庄笼罩着一片紧张气氛;上无片瓦寄居于土谷祠的阿Q突然想要“姓赵"了,似乎有那么点认祖归宗的小意思,更有可能是因为赵氏宗族在村里地位最显赫。
“五四”小说中的祠堂社庙村规家谱,好比一个个祖先崇拜、尊尊亲亲的家族伦理的文化隐喻,祠堂隐喻新文学作家眼中的“乡土中国”,昏暗阴森,却如铁罩一般冷酷强大地屹立着;代表现代文明的“疯子”则势单力薄,难以撼动,最终还要成为它的祭品。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小说中的大家族纷纷走向衰败。
写实的作家不再停留于封建宗法社会的文学象征,他们发现在社会经济大变局中传统的乡村组织结构已经摇摇欲坠。
文学家偏好一双社会学家的眼睛,祠堂开始上演种种现实人生可悲可怖可笑的剧目。
最有代表性的当数吴组缃的《一千八百担》,副标题赫然是“七月十五日宋氏大宗祠速写”,这一天,荒年里的农民暴动摧枯拉朽,宋氏祠堂一千八百担粮食遭抢,宗族各支各室表面和气,但在利益面前是各怀心事,暗中斗法,地方望族至此气数已尽.吴组缃这位“客观主义”者眼光犀利,非要揭开给人看,由社学、义仓、乡约、防御等构成的宗族组织,如何在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国内的高赋税和农民暴动中毫无招架之力.这是宣告“封建宗法社会"的末路吧,字里行间藏了作者多少奚落与嘲讽!后半个世纪不用说了,白毛仙姑由鬼变人,小二黑的婚事由区长做主,装神弄鬼都得“改造”,文化变革与社会变革双管齐下,连最小单位的家庭秩序都要改变,何况这“封建制度之遗"。
人教版语文必修五单元综合测评1Word版含答案
单元综合测评 (第一单元 )(: 120 分,分: 120 分)一、基稳固 (12 分,每小 3 分 )1.挨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的,最适合的一是()(1)但是个老衣着雨鞋、拿着雨的小人物,却把整其中学________了足足十五年!(2)我相信他宁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肯意成人________的象。
(3)他凭他那种唉声气,他那种垂气,和他那白小上的眼,________了我,我只能步⋯⋯A .制嘲讽制服B.管制嘲讽投诚C.制讥笑投诚D.管制讥笑制服【分析】制:管制,控制。
管制:制性的管理,犯法分子实行制管制。
嘲讽:用言辞笑方,含嘲之。
讥笑:开玩笑,笑,比“嘲讽”程度。
制服:用力使之服。
投诚:使⋯⋯ 折服。
【答案】C2.挨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的成,最适合的一是( )①本届巴西世界杯,道主“五星”巴西 ________,以 1∶7 惨于德国,遭到史上最辱没的重。
②天灾人未然人痛心,而随后一些不良媒体或有专心之人制造出________的言,更是人怒。
③陶潜提出要“囫囵吞枣”,能否意味着就不需要________呢?我想二者其实不立,都是之法。
A .不众望人听咬文嚼字B.不孚众望人听咬文嚼字C.不众望人听咬文嚼字D.不孚众望人听咬文嚼字【分析】“不众望”指没有辜大家的希望。
“不孚众望”指不可以使大家服气。
依据“惨”“最辱没的重”可知,①句填“不孚众望”。
“ 人听”指派人听到特别震撼。
“ 人听”形容令人听了特别惊讶,多指社会上生的坏事。
依据“ 言”可知,②句应填“骇人听闻”。
“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商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侧重本质内容,多含有贬义。
“咬文嚼字”指对每一字、每一句话都认真斟酌,形容说话或写作的态度谨慎。
依据语句的感情色彩,③句应填“咬文嚼字”。
【答案】D3.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导学号: 39370042】A.对于高考改革,有议论者以为,教育最大的价值在于公正与否,改革最应保卫的目标也是公正。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 Word版含解析 (1)
2016年9月16日文言实词(一)【2015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与王昆绳书①方苞苞顿首:自斋中交手,未得再见。
接手书,义笃.而辞质。
虽古之为交者岂有过哉。
苞从事朋游间近十年,心事臭味相同,知其深处,有如吾兄者乎!出都门,运舟南浮,去离风沙尘埃之苦,耳目开涤;又违膝下色养②久,得归省视,颇忘其身之贱贫。
独念二三友朋,乖隔异地,会合不可以期.,梦中时时见兄与褐甫③辈抵掌今故,酣嬉笑呼,觉而怛然增离索之恨。
苞以十月下旬至家,留八日,便饥驱宣、歙,间入泾河。
路见左右高峰刺天,水清泠见底,崖岩参差万叠,风云往还,古木、奇藤、修篁郁盘有生气。
聚落居人,貌甚闲暇。
团念古者庄周、陶潜之徒,逍遥纵脱,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
天地日月山川之精,浸灌胸臆,以郁其奇,故其父亲皆肖以出。
使苞于此间得一亩之宫、数顷之田,耕且养,穷经而著书,胸中豁然,不为外物侵乱,其所成就,未必遂后于古人。
乃终岁仆仆,向人索.衣食,或山行水宿,颠顿怵迫,或胥易技系④,束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
君子固穷,不畏其身辛苦憔悴,诚恐神智滑昏,学殖荒落,抱无穷之志而卒事不成也。
苞之生二十六年矣,使蹉跎昏忽,常如既往,则由此而四十、五十,岂有难哉!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是将与众人同其蔑蔑⑤也。
每念兹事,如沉疴之附其身,中夜起立,绕屋徬徨。
仆夫童奴怪诧不知所谓,苞之心事谁可告语就?吾兄其安以为苞策哉!吾兄得举。
士友间鲜.不相庆,而苞窃有惧焉。
退之⑥云:“众人之进,未始不为退。
”愿时自觉也。
苞迩者欲穷治诸经,破旧说之藩篱,而求其所以云之意。
虽冒风雪,入逆旅,不敢一刻自废。
日月迅迈,惟各勖励,以慰索居。
苞顿首。
(选自《四部丛刊》本《方望溪先生全集集外文》)①本文是方苞在科举受挫后写给中举的学友王昆绳的回信。
②色养:指孝养侍奉父母。
③褐甫:方苞的另一位朋友。
④胥易技系:形体劳累,心怀忧惧。
⑤蔑蔑:藐小,不足称道。
⑥退之:唐代文学家韩愈,字退之。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模块综合测评(教参独具))+Word版含答案.doc
模块综合测评(教参独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赵法生“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出自《周易·文言传》,大意是经常行善的人家会有许多可以庆贺的事,经常做恶事的人家会有许多灾祸在等着它。
初看起来,这句话是在讲报应,其中也的确含有报应的含义,但是作为儒家文献的《易传》,这话与佛道两家的报应观念又有所不同。
儒家的主流观点不太强调报应,因为儒家道德修养的目标是成为君子,而成为君子的首要条件,就是明白义利之辨。
孔子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孟甚至要求他们的弟子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他们认为,仁义既是天道,也是人道,为仁义而牺牲,死得其所,会使生命获得永恒意义。
钱穆先生曾经将儒家人生观与其他文明宗教相比较,说儒家的君子,他们居仁由义不是为了获得好处,不管它是来自今生还是来世。
而且君子人格恰恰是要超越这种功利主义的考虑,他不把道义当作手段,而是当作目的本身。
儒家要求君子超脱私利的羁绊,并不是不考虑个人利益,而是对此有独特的理解。
杀身成仁是君子的担当和境界,实践仁义礼智信也经常意味着要放弃一些个人利益。
但总的来看,长远来看,道德对于人生和社会都是有益的。
讲仁爱奉献的儒家道德何以有利于人生?说到底,违反道德的行为可以得利于一时,却难以长久持续。
比如一个“信”字,欺诈或许能够短期获利,但是长此以往必然臭名远扬。
那些讲诚信的人虽然有时也吃亏,但能获得广泛的信誉和信任,事业便越做越大。
道德与利益的问题,又被称为德福关系问题,也是西方道德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看到,有德者未必有福,享福者未必有德,这一矛盾如何解决?哲学家康德认为,经由上帝审判之后,德与福最终能够实现一致,作恶者将会下到地狱,而行善者将会升入天堂,于是公平正义最终得以实现。
可是,儒家没有上帝观,有人经常行善却穷困潦倒,有人作恶多端却福寿俱全,如何解释这种情况呢?儒家对此的回答是:家庭。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5单元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上册
第五单元测评(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出的“差序格局”,被认为是中国社会学的一个基本理论概念,它有多个思想或学术来源。
“差序格局”受到多种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其中受美国社会人类学家雷德菲尔德和人类学奠基人摩尔根的学说影响最为显著。
费氏在1948年9月1日写给雷氏的信中曾表示:“我读了你的《乡土社会》一文,而且事实上,在我的中文新书《乡土中国》中采纳并发挥了你的思想。
”费氏与雷氏都认为乡土社会基本上由亲属关系构成,亲属关系可向外扩展至全部的社会关系。
但费氏的“差序格局”与雷氏的“向外扩展”又有所分别,雷氏论及的是“个人处于多重家族关系聚结中的某一特定位置”,而费氏认为亲属关系“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
事实上,费氏提到的以自己为中心的亲属记认体系,同摩尔根的亲属制度探讨有关。
在摩尔根看来,每个人即自我,以自我为中心点,四周形成一个亲属圈亦即亲属群体。
摩尔根的亲属制度理论用于人类学实地调查,其基本途径是亲属称谓体系探讨。
费氏受过人类学训练,在“江村”调查中,运用这种探讨法绘制了当地的亲属称谓体系图表。
该图表所呈现出的“蜘蛛的网”,就是“差序格局”的形象化体现。
“差序格局”的形成与当时中国学术界的探讨也有确定的关系。
费氏的“差序格局”有多个内容,既有李树青的三个“主义”,尤其是其中的“自我主义”,也有潘光旦的“伦”“格局”“推或扩充”论。
李树青和费氏都对“自我主义”有所论述,主要是针对当时中国人“贫病愚私”中“私”的问题作出的回应。
潘氏深化探讨儒家社会思想,他对“伦”的分析和考据则成为费氏“同心圆水纹”的来源。
他还对“人伦差等”进行辨析,并提出人作为有自我意识的主体,各自有其“格局”。
有学者指出,费氏依据潘氏的探讨提出“差序格局”几乎是水到渠成的。
其实,“差序格局”概念形成的背后存在着一个学术圈。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5作业与测评:综合测评(二) Word版含解析
综合测评(二)对应学生用书P87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诗书礼乐到钟鼎彝器,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素来为国人所津津乐道。
然而一到谈及传统建筑,多数人不是一脸茫然,便是心怀遗憾。
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本就不多,往往还被岁月剥去了光彩,有几分“土里土气”,相形之下,欧洲古建筑遍地开花,如风光片里古堡的坚固伟岸、教堂的华丽炫酷,让人如何与之一较高下?此言差矣。
以中西古建筑最显著的对比,即材料上的土木和砖石为例。
乍看之下,木质建筑简朴,易朽,扁平,似乎很难与巍峨高耸的石头教堂一争高下。
有人把这归咎于古人的技术不行,或材料短缺。
但事实上,中华大地并不缺石材,古代冶金技术的世界领先,石料开采加工的器具也更先进。
同时,老祖宗们并非完全不用石料修筑,譬如陵墓,在他们看来,才是该用石头堆砌的。
而从秦汉陵墓的空间布局、工程结构之精妙来看,早在那个时代,我们的砖石建筑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因此,对于砖石建筑,古人“非不能也,乃不为也”。
就像中国传统绘画对散点透视的情有独钟一个样,形式和质料上的偏好,其实是一种文化选择。
追根溯源,审美偏好的出发点,还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
欧洲建筑多以石砌,呈竖向耸立之势,以求“飞升天国”的不朽。
而中国建筑的外部形态,基本是横平舒展,寄寓着华夏先民对土地的依恋。
在中国古人心中,石头冰冷坚硬,缺乏生气,太过疏离自然,至于寻常起居,则一定要置身于“生生之气”的土木之中,以求“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
中西建筑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
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法国作家雨果就曾说过,“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一切艺术门类都须为建筑服务,绘画之,雕刻之,咏叹之,摹写之,以图将其打造为“高大上”的永恒纪念碑。
而古老的东方中国就不这么看了:文字才是千古之承载,不朽之盛事。
高二语文语文版必修5 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
综合检测(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社会转型时期,旧的道德规范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新的道德规范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就难免存在道德紊乱的现象。
这种议论似乎是在说,今天一些不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的出现是因为道德标准过时了。
这其实是站不住脚的。
因为自古及今,道德的一些基本原则并没有发生变化,在社会实际中客观存在着一条“道德黄金律”。
“黄金”是指普遍适应性,即它是基本标准;而“律”就是“戒律”,是人人都应当遵守的普遍准则。
谈到做人的道德,涉及一个人的修养和待人的态度和方式,在这一点上,世界各个民族都有一个大致相近的基本标准,就是要求人们“待人如己”。
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这样的基本标准,它的意思与“待人如己”是一样的,说它是“道德黄金律”最早的充满伦理智慧的体现,也并不过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意思是不要对别人施与你不喜欢的别人以此待你的行为。
你只要不把你所厌恶的东西让别人来承受,就达到了道德的基本要求。
但是,许多人并没有达到,因为这些人心中没有“他人”的位置,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自私自利。
“自利”一词在单独使用时并不是贬义,它只是表示一种行为特点。
人人都具有自利的倾向,而且要有自利的能力,才可以生活。
但“自私自利”表示的是“自私”,而“自私”则是品德上的缺陷。
自私自利就是在任何情况下仅仅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忽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感受、要求和愿望,要求一切都以自己的意愿来体现。
自私自利的人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设定对自己有利的标准。
所以,有时候有人虽知道不能以己所不欲待人,但还是做了对别人不好的事。
反之,一个能够经常站在别人的立场和角度来思考问题、善于体谅他人的人,他的行为常常会符合“道德黄金律”的基本要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是告诉我们不能做什么,还没有提出能做什么和鼓励做什么。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练习:综合检测_word版含解析
综合检测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我们所说的姓氏,包含了“姓”和“氏”两个概念。
姓,代表了氏族血统,最早来源于氏族的图腾。
氏族在交往中通过展示氏族图腾的徽记来表明其身份,区别不同的氏族和方位,氏族徽记就是姓的最早雏形。
氏,是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
从夏朝中期开始,氏成为姓的支系,是私有制社会的特种产物,表示功勋和地位。
一般认为中国人是先有姓,后有氏。
事实上,姓和氏一直混合使用,其关系也在互相转变。
在夏朝之前,氏为大氏族、部落、国家、氏族联盟的称呼,这时姓是氏的分支。
比如:中国最早的姓就产生在伏羲氏时期,伏羲氏的后代姓风,是中国第一个姓。
夏朝时,氏的本意发生了变化,氏可以代表姓族中重要的分支。
周武王灭商后,重新确立了姓、氏的关系:姓明婚姻,世代不变;氏辨贵贱,随时更移。
由于分封制分出的诸侯都有自己的氏,而姓不变,导致先秦时保留下来的姓仅仅在三十个左右,而保留下来的氏却有近千个。
到秦并六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政权,姓、氏也混而为一,汉朝以后姓和氏也就不再进行严格区分了。
考察一个地区姓氏数量的多少以及分布的集中程度如何,可以用同姓率这个量来表示。
一个地区的同姓率就是在这个地区随机抽取两个人,他们具有相同姓氏的概率,这个值的大小能大致反映一个地区姓氏多样性的状况。
如果一个地区姓氏数量多,且分布不集中,则同姓率低,说明姓氏的多样性好。
分析结果显示,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同姓率最低的地区。
这是因为在南北宋时期,特别是在南宋,由于蒙古人入侵,人们向南迁移,以躲避战争,逃至长江受到阻隔,而长江流域又很适合人类生活,便定居下来,与原有的居民混居在一起;同时,长江以南的人也经常会往北方迁移,最终导致这些地区的人口比较混杂,姓氏的多样性比较好。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5高中语文检测综合及答案
综合检测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陶瓷艺术与文学艺术从艺术种类来说,陶瓷艺术与文学分属不同的艺术种类,前者为空间艺术,后者为时间艺术;前者为造型艺术,后者为语言艺术。
陶瓷艺术与文学艺术的结缘,源于何时,已无从考证。
但有一点非常相似:文学起源于劳动,起源于不自觉的口头文学,具有相当浓厚的再现风格,文学的内容与劳动的内容密切相关。
陶瓷雕塑经历了写实这样一个阶段。
那些陶塑动物的造型,与活生生的动物逼真无二,是纯写实的,是先民实际生活的再现。
正如人们不能否认原始文学的审美一样,同样不能否认这些写实性的陶塑作品的审美意义和审美价值。
我想,它们不仅是先民生活的一种反映,也是先民审美意识的一种形象见证,是文明发展轨迹中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
陶瓷雕塑艺术和文学艺术,尽管分属不同的艺术种类,但在其审美本质上是共同的:通过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
景德镇称不上文学之城,但却是无可争辩的陶瓷之城,是名副其实的千年瓷都。
尽管这样,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家们,包括陶瓷雕塑艺术家,用智慧灵巧的双手,用泥土和火,把瓷都景德镇营造成为一个中国文学之城。
在这里《三国演义》的烽火连天,《水浒传》的义旗招展,《西游记》的漫漫征途,《红楼梦》的悲欢离合,都在陶瓷艺术家们的手中得到了形象生动的再现。
文学艺术,不仅为陶瓷艺术提供了素材,而且在艺术形象的塑造上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陶瓷艺术形象的塑造,不是如实地复制文学艺术形象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创造出一个高度集中、高度凝练的艺术形象,使观赏者感觉到既像是自己感觉中的文学形象,同时又感觉到这是一个新的艺术创造。
文学是时间艺术,雕塑是一种造型艺术,具有可触、可摸、可视的特性;文学长于叙事,长于展示文学形象的产生、变化和发展过程,而陶瓷表现的只是一个瞬间性的艺术形象,它不能告诉人们为什么是这样,它只能告诉人们只能是这样。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 Word版含解析.doc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赍.发(jī) 迤.逦(yǐ) 玷.辱(zhān) 肐.察(gē)B. 恁.地(nèn) 酒馔.(zhuàn) 尴.尬(gān) 昭.然(zhāo)C. 提.防(tí) 仓廒.(áo) 差.拨(chāi) 省.亲(xǐng)D. 搠.倒(shuò) 剜.肉(wān) 庇.祐(pì) 掇.开(duō)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喝彩佑护生事馅害前街后巷B.调和冤仇素不相识天理招然C.妨碍搭膊浆洗缝补话不絮烦D.救济勤谨伏侍不瑕交头接耳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水浒传》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美轮美奂....,流传极广。
B.人们常说双鱼座的人是善良的,好欺负,总是一副逆来顺受....、可怜兮兮的模样,其实在十二星座中恰是这个最柔弱的星座,也是耐力超强的星座。
C.美国高级官员表示,美国政府要借有关导弹的问题来敲打伊朗,作为中东国家的以色列正倚马可待....。
D.明明高太尉一步一步地陷害林冲,可林冲总觉得如果自己能够感恩戴德地对待别人,别人就不会再加害自己了,所以,关键时刻往往引而不发....。
4.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动词,准确恰当的一项是( )(1)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______得一条絮被。
(2)(林冲)把被卷了,花枪______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
(3)(林冲)把被______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4)(林冲)劈胸只一______,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
A.拽挑扯提B.摸担拽拉C.扯戳拉拽D.拽挑抓扔5.下列对加横线的词的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后来不合偷了店主人家钱财(不该)②又亏林冲赍发他盘缠,于路投奔人(沿路)B.①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从来)②小二换了汤,添些下饭(把饭吃下)C.①那个官人和管营、差拨两人讲了礼(见面)②却才有个东京来的尴尬人(刚才)D.①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消散损耗)②多得林冲看顾(多亏)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认将.进来“将”:助词,无义我自有伴当..烫酒“伴当”:仆役B.但有..衣服“但有”:只要有将.出一两银子“将”:拿出C.团团..寻了一日“团团”:到处彤云..密布“彤云”:浓云D.神明庇祐..差拨“搠倒”:推倒..“庇祐”:保佑搠倒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头:宋朝教授武艺的人用的称呼,类似于现在的教练,并非官职。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单元质量检测(一)(A卷)Word版含解析.doc
单元质量检测(一) (A 卷学业水平达标)(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知识(15 分,每小题3 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A.玷辱(di cn)庇佑(b i)彤云(t cn c)怏怏不乐(y c n c)B.憎恶(z enc)讥诮(qi co)隽永(ju cn)饮鸩.止渴(zh e n)C.胆怯(qi e)怂恿(c dn g)央浼(m d)吹毛求疵.(c 1)D.泅水(qi u)悖时(b e)仓廒(do)未雨绸缪(mdu)解析:选C怂,应读s cn g o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酒馔服侍喝采交头接耳B.糍粑撮合噩梦哀声叹气C.严峻虔诚委屈成帮搭伙D.绊倒分辩报歉不假思索解析:选C A项,采一彩;B项,哀一唉;D项,报一抱。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酸雨、温室效应、物种灭绝、生态破坏、资源短缺……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不知不觉、无孔不入地___________ 着我们的生活。
②你不能延长你人生的长度,但你可以加宽你人生的宽度。
只要心灵宽了,在博大的胸怀里,你就可以给生活一份____________ ,一片自然和一份健康。
③费迪南德在德比大战中被曼城球迷用硬币袭击_______________ 眼角出血,英国职业球员工会主席戈登泰勒建议在球场内加设铁网保护球员。
A .充斥简便导致B.充斥简洁以致C.充沛简洁导致D.充沛简便以致解析:选A ①充斥:多得到处都是,含贬义。
充沛:精力饱满;旺盛。
根据“负面影响”等内容,第一空应填“充斥”。
②简便:简单方便。
简洁:指(说话、行文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
第二空应填“简便”。
③以致: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导致:引起;造成,常用于不好的结果。
第三空应填“导致” 。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田蒙为《倔强的萝卜》的上演做了大量宣传,他携主演黄渤、黄奕、黄小蕾等在首映式上坐.而.论.道.,引起各大传媒的关注。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训练:单元综合测评(第四单元) Word版含解析
单元综合测评(第四单元)(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巩固(12分,每小题3分)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有的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报热门专业,理由是能学以致用,__①__是一种误会。
学以致用的真正含义是将学到的学问用于实践,__②__不是看什么东西有用才打算去学。
屏弃功利性__③__使人抱着乐观的态度去学习;__④__有用才去学习会使人产生心理负担,__⑤__总要担忧以后会不会真的有用。
抱着功利之心去选择专业,往往会牺牲自己真正的爱好,__⑥__毕业后谋到了不错的职位,也不肯定就工作得很快活。
【解析】本题从选用词语的角度考查语言的连贯。
解答本题要抓住主要信息“高考志愿、热门专业、学以致用”,再考虑句与句之间的规律关系。
①处用“这”来指代上一句话,用“其实”进行引转。
此处用“这其实”“其实这”“实际上”都是可以的。
“是将学到的学问用于实践,不是看什么东西有用才打算去学”“是……不是……”为并列关系,②处不需填内容,当然填“而”也不影响这种关系。
③处需要一个客观表达“屏弃功利性”作用的词“能”或“会”。
至此答案已确定为B项,后面可以来验证:④处照旧承接③句客观表达的语气,选“认为”,⑤处解释缘由,⑥处和后文的“也”照应。
【答案】 B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骆驼是沙漠与热带的象征,它表示大明疆域宽广,皇帝威震四方;大象是兽中巨物,它四腿粗大有力,________,表示国家江山的稳固。
②总统座驾的油箱经过深度装甲强化,由一层特殊的泡沫材料包裹,防止燃料在紧急状况下燃烧。
这台________的座驾还能够抵挡化学武器的攻击,并配有自动供氧设备。
③强大的道德基础会在精神上约束民众的行为,并积蓄起复兴的力气,从这个意义上说,道德力气才是国家最________的战略力气。
A.固若金汤坚如磐石坚不行摧B.坚如磐石固若金汤坚不行摧C.坚如磐石坚不行摧固若金汤D.固若金汤坚不行摧坚如磐石【解析】“坚如磐石”指像巨大的石头那样牢固。
(精编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综合质量检测含解析
综合质量检测(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万物一齐”与“物之不齐”李智福①庄子与孟子同是战国中期人,同为思想巨擘,他们对“物之齐否”持两种完全相反的态度。
庄子提出“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万物一齐,孰短孰长”的观点,孟子则针锋相对地提出“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命题。
形式上,“万物一齐”与“物之不齐”是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二者歧见之大,归本于哲人对世道人生不同的关怀方式和迥异的观照态度。
②庄子不是将万物强定为一尊,而是以承认“万物之不齐”为前提的,这种“齐”意味着承认一切存在皆有合法性、合理性。
章太炎说:“齐其不齐,下士之鄙执;不齐而齐,上哲之玄谈。
”正是此意。
庄子因“不齐”而走向的“齐”,是一种平等的眼光和宽容的胸怀,对差异的包容,对弱势群体、少数群体、独异个体的尊重,这与《中庸》所说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近似。
同时,当他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天地万物时,齐万物,一生死,生命也从高下区分的利益焦灼中悬解了出来。
另外,庄子认为“齐物”的初始图景是人类未开化时的“至德之世”,那个时候,“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庄子对“至德之世”的呼唤渗透着浓浓的诗人之乡愁意识和哲人之批判精神,警醒着人类不可妄自尊大,时时需要反省。
③孟子没有像庄子那样悉心去论证“物之齐否”,而是用一句常识之语“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对提倡“君臣并耕”的农家学派展开批评。
当时,农家学派之许行从楚国到滕国传道,宋国的陈相、陈辛兄弟闻风而来,尽弃前学,从师许行。
陈相将许行之学转告孟子,孟子深不以为然,乃从社会分化、商品交换、劳心与劳力分工等角度论证了这种“君民同耕”是不合时宜的,不现实的,甚至是荒唐的。
孟子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
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④孟子强调“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恰恰是反对对天下万物整齐划一,比而同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检测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陶瓷艺术与文学艺术从艺术种类来说,陶瓷艺术与文学分属不同的艺术种类,前者为空间艺术,后者为时间艺术;前者为造型艺术,后者为语言艺术。
陶瓷艺术与文学艺术的结缘,源于何时,已无从考证。
但有一点非常相似:文学起源于劳动,起源于不自觉的口头文学,具有相当浓厚的再现风格,文学的内容与劳动的内容密切相关。
陶瓷雕塑经历了写实这样一个阶段。
那些陶塑动物的造型,与活生生的动物逼真无二,是纯写实的,是先民实际生活的再现。
正如人们不能否认原始文学的审美一样,同样不能否认这些写实性的陶塑作品的审美意义和审美价值。
我想,它们不仅是先民生活的一种反映,也是先民审美意识的一种形象见证,是文明发展轨迹中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
陶瓷雕塑艺术和文学艺术,尽管分属不同的艺术种类,但在其审美本质上是共同的:通过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
景德镇称不上文学之城,但却是无可争辩的陶瓷之城,是名副其实的千年瓷都。
尽管这样,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家们,包括陶瓷雕塑艺术家,用智慧灵巧的双手,用泥土和火,把瓷都景德镇营造成为一个中国文学之城。
在这里《三国演义》的烽火连天,《水浒传》的义旗招展,《西游记》的漫漫征途,《红楼梦》的悲欢离合,都在陶瓷艺术家们的手中得到了形象生动的再现。
文学艺术,不仅为陶瓷艺术提供了素材,而且在艺术形象的塑造上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陶瓷艺术形象的塑造,不是如实地复制文学艺术形象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创造出一个高度集中、高度凝练的艺术形象,使观赏者感觉到既像是自己感觉中的文学形象,同时又感觉到这是一个新的艺术创造。
文学是时间艺术,雕塑是一种造型艺术,具有可触、可摸、可视的特性;文学长于叙事,长于展示文学形象的产生、变化和发展过程,而陶瓷表现的只是一个瞬间性的艺术形象,它不能告诉人们为什么是这样,它只能告诉人们只能是这样。
要用陶瓷艺术手段,塑造一个文学题材的艺术形象,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是大型组雕、群雕,其难度之大,就可想而知。
但是,陶瓷艺术家们,不仅在塑造单个的形象上获得了成功,而且在组雕、群雕的塑造上同样取得了令世人注目的艺术成就。
曾山东的《孙悟空大战众天神》、李恭坤的《三国演义》等,都是有代表性的取材于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塑造。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水浒108将》大型人物群雕艺术形象的塑造所取得的高度艺术成就。
下列对陶瓷雕塑艺术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陶瓷雕塑是纯写实的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意义和审美价值。
B.陶瓷雕刻艺术和文学艺术分属不同的艺术种类,而在审美本质上却有许多相同之处。
C.陶瓷雕刻艺术是一种造型艺术,虽然表现的只是一个瞬间性的形象,却具有很强的直观性。
D.在陶瓷雕塑中,组雕、群雕的塑造上,取得了令世人注目的艺术成就,但与单个形象的塑造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解析:A项,“陶瓷雕塑是纯写实的艺术”表述有误,由原文第三段可知,写实仅仅是其经历的一个阶段,以偏概全,理解错误。
B项,由第四段可知,二者的审美本质是共同的,而不是“有许多相同之处”。
D项,“但与单个形象的塑造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原文未提及。
答案:C2.关于陶瓷艺术与文学二者的关系,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陶瓷艺术是空间和造型艺术,文学则是时间和语言艺术。
B.陶瓷艺术与文学的结缘起于何时虽无从考证,但它们均来源于民间,与先民的劳动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C.文学艺术为陶瓷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并为其艺术形象的塑造提供了许多启发。
D.文学长于叙事,其展示的是形象产生、变化和发展的过程,而陶瓷表现的只是一个固定的死板的艺术。
解析:D项,“固定的死板的艺术”有误,原文第六段只是说“瓷器表现的只是一个瞬间性的艺术形象”。
答案:D3.下列表达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景德镇是一个著名瓷都,更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文学之城。
B.文学名著中的所有艺术形象都能够在陶瓷雕塑艺术中得以完美再现。
C.陶瓷艺术形象的塑造,需要在如实复制文学艺术形象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提炼与完善。
D.《水浒108将》大型人物群雕艺术彰显了陶瓷艺术手段的无穷魅力。
解析:A项,由原文“景德镇称不上文学之城,但却是无可争辩的陶瓷之城”可知,“更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文学之城”表述有误。
B项,“所有”说法太绝对化。
C项,原文第六段表述为“不是如实地复制”,此选项中的表述恰恰相反。
答案:D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7题。
吴祐吴祐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
父恢,为南海太守。
祐年十二,随从到官。
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祐谏曰:“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
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①。
昔马援以薏苡②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
”恢乃止。
及年二十,丧父,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
常牧豕于长坦泽中,行吟经书。
遇父故人,谓曰:“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祐辞谢而已,守志如初。
后举孝廉,将行,郡中为祖道,祐共小吏雍丘黄真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
功曹以祐倨,请黜之。
太守曰:“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
”真后亦举孝廉,除新蔡长,世称其清节。
迁胶东侯相。
祐政唯仁简,以身率物。
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
或身到闾里,重相和解。
啬夫③孙性私赋民钱,市衣以进其父,父得而怒曰:“有君如是,何忍欺之!”促归伏罪。
性惭惧,诣阁持衣自首。
祐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
祐使归谢其父,还以衣遗之。
祐在胶东九年,迁齐相,大将军梁冀表为长史。
及冀诬奏太尉李固,祐闻而请见,与冀争之,不听.,冀怒而起入室,祐亦径去。
冀遂出祐为河间相,因自免归家,不复仕,躬灌园蔬,以经书教授。
年九十八卒。
(选自《后汉书·吴祐传》,有删节) 注:①兼两:同时使用两辆车。
②薏苡(yì yǐ):一种草本植物。
③啬夫:农夫。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下为权戚所望.望:希望,期望。
B.远在海滨,其俗诚陋.陋:粗劣,粗俗。
C.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业:从事,做。
D.与冀争之,不听.听:采纳,听从。
解析:A项,“望”,此处是“怨恨”“责怪”之意。
答案:A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吴祐品节的一组是()(3分)①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②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③除新蔡长,世称其清节④冀怒而起入室,祐亦径去⑤祐政唯仁简,以身率物⑥功曹以祐倨,请黜之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②④⑤解析:①表现其具有远见卓识,谋事沉稳;③则陈述黄真事迹,与吴祐无关;⑥则陈述功曹看法,与吴祐品节没有直接关联。
答案: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吴祐十二岁时就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在劝谏父亲停止烤简刻书这件事上,他表现出了成人一般的沉稳与远见。
B.吴祐父亲去世后,吴祐安于清贫自立自持,边放猪边吟诵经书,不为人言所动。
后与黄真一起被举荐为孝廉并被人称赞为清廉有节操。
C.吴祐后升迁为胶东侯相,他为政仁慈清简,率先垂范。
遇到打官司的百姓,他闭门自责,然后才审断诉讼,或亲自调解。
D.吴祐坚守志节,大将军梁冀曾上表推荐他任长史,但当梁冀诬奏太尉李固时,吴祐就前去与之争辩。
后被调出京城任河间相,辞官回乡耕读。
解析:黄真被举荐为孝廉是在吴祐之后的事情,而且,被人称赞为清廉有节操的是黄真。
答案:B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每小题5分)(1)昔马援以薏苡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
(2)祐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
祐使归谢其父,还以衣遗之。
答案:(1)从前马援因为运回薏苡招致毁谤,这是容易让人产生嫌疑的事情,确实是先贤十分慎重的举止。
(落实“兴”“诚”“所慎”等词的翻译且做到语句通畅即可)(2)吴祐屏退左右,询问缘由,孙性如实把父亲的话说了。
吴祐让他回去感谢父亲,并把自己的衣服送给他的父亲。
(落实“故”“具”“谢”“遗”等词的翻译且做到语句通畅即可)参考译文:吴祐字季英,是陈留长垣人。
父亲吴恢,任南海太守。
吴祐十二岁时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
父亲想烤竹简刻经书,吴祐劝道:“现在父亲越过五岭,远在海边,这里风俗确实粗俗,但旧时有许多珠宝珍奇,上被国家猜疑,下被诸侯怨恨。
如果把书写成,恐怕要用两辆车来载运。
从前马援因为运回薏苡招致毁谤,这是容易让人产生嫌疑的事情,确实是先贤十分慎重的举止。
”吴恢于是就停做了这件事。
吴祐二十岁时,父亲去世,生活十分贫困,却不接受别人的馈赠。
他常在家乡水边牧猪,同时漫步吟诵经书。
遇到父亲生前的老朋友,对他说:“你是两千石官员的儿子却从事这样下贱的事,就算你不觉得羞耻,又怎么对得起你去世的父亲呢?”吴祐只是表示谢意,坚守志节并不改变。
后来被举为孝廉,将要前去应召,郡里给他饯行,吴祐跟小吏雍丘人黄真畅谈多时,与他结友而别。
功曹认为吴祐太傲慢了,请求罢免他。
太守说:“吴季英有知人之明,你先不要多言。
”黄真后来也被举荐为孝廉,拜新蔡县令,世人称赞他清廉有节操。
吴祐后来升为胶东侯相。
他为政力求仁慈清简,以身作则。
(遇到)有到官府打官司的百姓,他总是先闭门自责,然后再审断诉讼,用道理开导他们。
或亲自到百姓居住的地方调解,使双方和解。
农夫孙性私下征收百姓的钱物,买了一件衣服送给父亲,父亲得到衣服,非常生气,说:“我们有这样的官员,你怎么忍心欺骗他!”逼着儿子回去认罪。
孙性又惭愧又害怕,拿着衣服到官衙自首。
吴祐屏退左右,询问缘由,孙性如实把父亲的话说了。
吴祐让他回去感谢父亲,并把自己的衣服送给他的父亲。
吴祐在胶东九年升为齐相,大将军梁冀上表推荐他任长史。
到了梁冀诬奏太尉李固时,吴祐听说后请见梁冀,与他争辩,梁冀没有采纳(吴祐的意见),(并)愤怒地起身入室,吴祐也径自离去。
梁冀于是把吴祐调出京城任河间相,吴祐于是就辞官回家,不再做官,亲自灌园种菜,讲授经书。
九十八岁去世。
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8~9题。
孤山寺端上人①房写望林逋底处凭阑思耳少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②。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注:①端上人:名端的和尚。
②葑上田:古代的一种水田,状如木格。
全诗围绕“望”字展开,诗人“望”到了怎样的画面?(5分)答案:密密的树丛中隐约露出古寺的影子,山下散落着宛如棋盘的水田,天空中偶尔掠过一只小鸟,夕阳西下,炊烟里也带着丝丝寒意。
9.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诗人流连忘返、依依不舍,决定等待冬日雪花漫天时,再来观赏这与其庐舍相近的佛门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