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应注意的几个小问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在学校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存在理解及操作误区。
这些误区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度,易使新课程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偏离正确的方向。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整合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越来越具有现实意义,成为教育教学必不可少的手段。
然而由于各地区的条件和教师个体的发展不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理解不到位的问题“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理解,一个是“课程设置”的问题,一个是“教学活动”的问题。
“课程设置”是指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目的、任务与学科课程教学的目的、任务整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是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即课程的综合化。
要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信息技术不再是独立的学科而是整合到学科中。
信息技术有机地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学科课程的组成部分。
“教学活动”是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各科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
信息技术要作为一种工具,辅助各学科的教学。
这样理解的话,大多数教师还停留在“教学活动”当中,并且在整合过程中有很多老师只是简单地进行相加,使二者机械地混合在一起,失去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意义。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手段,既要为教师的“教”提供辅助,也要为学生的“学”提供支持。
所以,应该把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和日常的教育教学结合起来,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上,这样才能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科学习方面的优势。
所以,我们必须正确地认识和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是课程与教学中的一个因素,成为教师教的工具、学生学的工具以及环境构建的工具。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目的与目标”问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发展,帮助学习者完成课程任务,充分发挥课程的社会功能,改善学习者的学习。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作者:刘裕霞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5年第12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信息技术越来越被许多教师引入学科的课堂教学,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传统的教学方式。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带动传统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对整合学科教学是非常有意义的。
可是在这个过程中仍然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认识和研究。
如在日常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通常会出现一种患“多媒体教学”病的现象。
教师不根据教学内容,过多地依赖多媒体进行教学,盲目地加以采用,认为是先进的就要处处效仿,以致出现每有教学展示活动,教师就会想方设法使用多媒体参与教学,似乎这样才能显现出自己的教学水平。
甚至有的教师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就忽略了教材。
这种现象在多媒体教学冲击传统教学的今天是不容忽视的。
在使用信息技术整合学科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注意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多媒体课件是辅助教学的一部分,它的作用跟其他的电化教学手段一样,无论它如何先进,它也只是教育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完全替代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作用。
因此,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决定是否使用多媒体,在什么地方使用,怎样设计制作出适合教学内容的多媒体课件等。
多媒体教学难以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
如果将学生自行探究、动手和动脑活动转换成课件展示出来,用画面或音像代替学生的活动,显然是不合适的。
因此,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筛选和比较,以决定是否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对不必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完成的教学环节,以及已有的挂图、录像资料等,就完全没有必要耗费人力和财力制作多媒体课件。
对于教学内容中那些不可见的事物变化规律,仅凭几张图片无法化解学生的疑惑,应用多媒体课件则可以通过多角度、多维度的动画形式展现出事物的变化规律,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生动化。
同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还可以使微观事物得到放大,变得明晰、清楚,使宏观事物缩小,更加具体。
这种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获得动态、形象的信息,在感性认识更加具体。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作者:赵义明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46期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给传统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教学课堂上不仅有声音、文字、图像、还有视频。
尽可能的调动学生所有的器官,实现教学目标,学生也可以通过一些网络,课件等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在整合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我们需要明确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过程中应该以课本为本坚持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方式互相促進。
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要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最大限度地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课件展示教学内容。
要加强老师与学生的沟通包括课上课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及主体地位,有效地设计出课件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效果,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老师引导来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要知道老师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会学习,老师在课堂上应该真正做到以人文本,让学生感到师生平等,和谐。
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老师在学科整合的过程中应该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情况,因材施教,要及时解决教学中产生的问题和困惑。
一定要找准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最佳融合点,才能实现高效学习,是能载舟,亦能覆舟。
只有对教学精心设计,信息技术才能与教学和谐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对改变教育教学形式,培养社会创新人才有着深远的实践意义,在学科整合的过程中,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多摸索、多学习、多思考。
在实践中找到适合自己和学校学生整合方法,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实现更高的意义和价值。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常见误区及应对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无法使课堂教学气氛、师生情感交流、教学效率等方面达到理想的程度。教师普遍感觉到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不活跃,大多数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从而制约了思维的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资源的完美整合、合理运用,能使抽象、枯燥的学科教学充满无限生机,优化学生思维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常见误区及应对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被广泛使用,信息技术已经步入课堂,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使得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成为必然趋势。但是由于各方面条件所限,农村中小学学科资源整合方面还存在着以下误区:
误区一:彻底取缔传统的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并不意味着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手段,虽然信息技术对当前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使用计算机并不意味着可以不用黑板和粉笔,可以取消语文课上的朗读、英语课上只利用录音机计算机跟读、数学课上只用计算器计算,要发挥各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各种技术手段的协同互补,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误区三:滥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课型都适合使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教学中有的教师过多依赖信息技术,不管教学内容是否有必要使用信息技术,更不顾信息技术的出现时机是否恰当,学生用于观看屏幕的时间过长,用于独立探究、阅读、实践的时间太短。
四、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要回归到本学科的基础上,要突出学科特点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科教学服务,所有的信息技术手段都是围绕学科教学展开的,切不可让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游离于学科知识以外,不是信息技术为学科教学服务,而是学科为信息技术应用提供舞台。
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的问题与应对措施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小学课程也需要与信息技术整合,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本文将就这些问题以及应对措施进行探讨。
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师素质不足。
部分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不高,不了解最新的信息技术发展动态,无法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导致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的效果不佳。
二、教学资源不足。
一些小学缺乏信息技术设备和教学资源,无法支持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的整合。
这也是制约信息技术在小学课程中应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课程整合不足。
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的整合需要跨学科的协同合作,然而现实中却存在着学科间界限不清晰、课程整合难度大的问题,导致信息技术无法充分融入到小学课程中去。
四、安全隐患问题。
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也带来了安全隐患问题,小学生使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时容易受到网络安全和信息泄露等问题的困扰。
那么,面对以上问题,应该如何应对呢?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应对措施:一、加强教师培训。
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其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为其提供更多的信息技术资源和支持,促进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的紧密结合。
二、建设信息技术设备和资源。
学校应该重视信息技术设备和资源的建设,提供充足的信息技术设备和资源,为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和教学提供更好的条件。
三、推动跨学科协同合作。
教育部门和学校应推动跨学科合作,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打破学科间的界限,使得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融入各个学科的教学中。
四、加强网络安全教育。
学校应该加强对小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教育他们正确使用网络和移动设备,提高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范和减少网络安全问题的发生。
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的整合是当前小学教育领域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需要学校、教育部门、教师和家长等各方共同努力,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促进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更好地整合,为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更好的条件和保障。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作者:赵明星来源:《职业·中旬》2010年第10期自国家教育部在《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信息技术与课程要整合以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正是在这个社会大背景下开始的,经过几年的实践,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已取得了许多成绩,但在职业学校中,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还存在以下几个需注意的问题。
一、“整合”不是“学科教学”加“信息技术”有人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就是在学科教学中增加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
其实“整合”正是针对人们单一运用计算机而提出来的,最初人们培养学生计算机素养、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只是把计算机等作为“术”看待,教学中仅用此“术”来帮助实现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没有触动教学理念和模式的变革。
今天我们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绝不能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简单相加的老路,而要以学科课程为出发点,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科各级各类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让信息技术服务于学科教学,以便更好地完成学科教学目标。
二、信息技术在“整合”过程中是学习对象、学习工具、教学工具曾经一段时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成了现代化教学和教学现代化的代名词,并被人们赋予了无所不能的教育价值。
在实践中,信息技术更多地被凌驾于教育者和学习者之上,人的因素被技术的因素所掩盖甚至被替代,“不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教师就不是现代教师,没有媒体技术的课就不是好课”成了评价教学的约定俗成的准则。
今天,我们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不仅要从手段和形式上改变学科教学,更要从观念、过程、方法以及师生角色诸多层面赋予学科教学以新的含义。
简单地说,信息技术在与学科教学整合过程中的功能主要是:学习对象、学习工具和教学工具。
作为学习对象,包括信息技术的科学知识、基本技能、良好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等;作为学习工具,可以被用来获取、存储、处理信息,表达思想和交流信息,部分代替或促进思维,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等;作为教学工具可以促进教师的教学、管理及科研。
简析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误区和对策
简析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误区和对策通过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广大教师多年的努力,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发展有了不菲的进步。
目前的现状是在现代中小学中,大部分教师已经能够独自将自己所教的课程与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结合在一起,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
但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我们在兴高采烈的庆祝所收到的成效的时候,还是应该冷静的看到这个过程里面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棘手问题。
1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误区1.1 教学观念的束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出发点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整合的过程是以建构主义为主要学习理论基础,强调利用信息技术, 把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但我们发现在我国中小学课堂中,不少年轻老师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简单的认为是在现代化网络教室中采用信息技术实施学科教学的全部内容,渴望将教育技术培训课上所学到的知识全部运用到一个简单的教学内容中去,而对学科教学是否适合,是否有必要却不加考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用而用”的现象非常普遍。
更有一些资历较高的老师甚至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保持抵触的态度,因为他们坚信在他们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虽然没有采用我们提出的整合,也取得了很多不菲的成绩,他们根本没有必要采取这种在他们开来是更为复杂,甚至认定为“高投入,低产出”的教学方法。
1.2 技术能力的不足对于教师来说,笔者所提到的技术能力指的不仅有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能力,还有教学设计的能力。
我们发现,教师在运用计算机来辅助教学的时候,大多会存在手段单一,技术不娴熟的现象。
例如,PPT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比较普遍,基本普及到了大部分教学课堂中。
所以,在很大一部分老师的心理,PPT就是万能的,普适的,而对其他教学媒体或者教学软件完全不了解。
并且,通常那些能够简单使用PPT的教师,也不能做到对软件的完全使用,所以更谈不上充分发挥出软件本身的功能。
除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外,教师在进行技术改进的时候,应该还有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的问题与应对措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小学教育者开始尝试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以提高课程的实效性和趣味性。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也会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会就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措施。
问题一:信息技术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普及化,孩子们在享受信息科技带来的便捷时,也伴随着一些不利的影响,如依赖性、沉迷等。
因此,在整合信息技术和小学课程时,我们需要平衡好控制孩子们接触信息技术和保证孩子们学会合理使用信息技术。
应对措施:1.引导孩子们正确使用信息技术:作为教育者可以通过教学、课堂管理以及家庭教育等多方面来引导孩子们正确使用信息技术。
例如可以通过举办专门的讲座或者主题教育活动等方式让孩子们了解信息技术的优缺点,理智地使用信息技术,并通过亲身体验来了解信息技术的使用标准;2.加强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培养孩子们的信息技术素养:教育者可以与家长开展协作,制定关于孩子使用信息技术的标准,进行有效的监管。
问题二: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学生往往对传统的课堂内容感到枯燥乏味,在整合信息技术较为单一的情况下,无法满足学生需求,造成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下降。
应对措施:1.细化学习目标,制定有趣的课程设计方案:教育者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对象的兴趣,进行针对性的设计,突出有意义的学习目标和操作性,以使孩子们在学习中体验到乐趣和成就感;2.应用多媒体技术和互动式教学:教育者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如幻灯片、视频、教学游戏等,以及交互式音、视频软件等,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三:教育者的能力不足这是整合信息技术和小学课程面临的一大挑战。
许多小学教育者缺乏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难以将其与小学课程整合。
1.提高教育者信息技术相关的训练: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培训课程,为教育者提供相关的信息技术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2.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激发学校的创新活力:学校可以设立优秀教育者评选,鼓励教育者使用信息技术创新和重视教育的科研。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问题和解决策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问题和解决策略麻栗坡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闻再洪“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构建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下面笔者就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问题之一:技术喧宾夺主技术喧宾夺主是指在整合过程中,教学目标出现偏移,课程成了技术和资源的展示,没有突出学科能力的培养。
解决策略:教师应提高认识,明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是促进教学的最优化,教学是主要的,信息技术是教学手段不是教学目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改变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不是用技术来取代学科教学,而是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该用时则用,不该用时则不用。
问题之二:整合未能深入在国家大力倡导和推动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条件已基本具备,教师的整合意识已基本形成,然而许多教师只是在公开课时采用信息技术,在实际学科教学中应用得很少。
许多整合行为或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或是为了得到领导好评,没有深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
解决策略: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是政府应加大投入,实现随时随地都能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二是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减少教师的工作量,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关注、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三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为每所学校、每位教师的自觉行动和习惯。
问题之三:技术含量越高越好有的教师认为,技术含量越高越能体现教学的先进性;教学课件越是新颖,所用图片、动画和音响越多,越能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教学效果就越好。
在这种误解下,各种五花八门的课件令学生目不暇接,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没法完成学习任务。
解决策略:持这种观点的教师应认识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效果的关键,最终还是要看技术能否用得恰到好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有机结合,用与不用,用什么技术,应由教学的目标、内容,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决定,而不是技术含量越高越好。
高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问题及对策
高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和发展,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也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不仅可以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也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实际教学中,高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仍面临诸多难点和挑战,需要深入探讨和解决。
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方式单一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信息技术教育的质量,也阻碍了学科整合的深入推进。
有必要采取有效对策,推动高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取得更好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高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难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建立跨学科教学模式、加强师资培训、优化课程设置等对策。
通过对现有对策的总结和展望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高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推进提供参考和支持。
1.2 问题提出高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问题在当前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高中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议题,涉及到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多个方面。
在实际教学中,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并不容易,存在诸多难点和问题需解决。
高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问题的存在,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未来就业发展。
如何有效地整合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探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其难点所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案,以期能够有效解决高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问题,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和创新。
1.3 研究意义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问题的研究意义在于探讨如何更好地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它已经深入到各个行业和领域中,对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而高中阶段是学生接触信息技术的重要时期,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应注意的几个小问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应注意的几个小问题第一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应注意的几个小问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应注意的几个小问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一个崭新而永不褪色的话题。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给课堂教学效果带来了实质性的变化。
可以说学科教学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了,另外信息技术课程本身也越来越趋向于整合其他学科的内容。
结合我身边整合的现象谈一谈我个人对整合的简单理解。
1、不能绝对取代传统的教学工具以多媒体课件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有力的学习工具,在教学过程中能起很好的辅助作用,但也只是辅助作用而已,万万不能将手段作为目的。
即运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并不意味着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虽然信息技术对当前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使用计算机不意味着可以不用黑板和粉笔,可以取消语文课上的朗读、英语课上只利用录音机、计算机跟读、数学课上只用计算器计算,发挥各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各种技术手段的协同互补,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2、不能过分追求信息技术含量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重在“实用价值”,并非技术含量越高越好。
比如:在制作课件时,用一般的PowerPoint等简单的软件就可以完成,就没有必要用其他高级的软件。
因为PowerPoint操作简单,易学易用、效率很高,兼容性最强的课件集成工具,是我们制作课件的首选。
还有的教师制作课件时一味追求“高科技”,如本来做实验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但是非要用电脑制成动画,认为技术越高级、会的人越少越好,代表自己的水平越高,这样使教学课件成为信息技术成果展览,其实这偏离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初衷。
3、不能滥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课型都适合使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
教学中有的教师过多依赖信息技术,不管教学内容是否有必要使用信息技术,更不顾信息技术的出现时机是否恰当,学生用于观看屏幕的时间过长,用于独立探究、阅读、实践的时间太短。
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几点思考
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几点思考
1、识别教学的不同需求:应高度重视识别教学中不同固有需求,如知识梳理、思维培养以及相关技能和工具的熟悉。
2、信息技术工具的设计:使用信息技术实现学科教学目标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合理设计工具以支持学习者获得新知识、提升能力和扩展对新知识的深入理解。
3、完善考核体系:使用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结合,应该考虑信息技术下考核系统的构建,实现按需定制、有效反馈、多维度评估、客观支持等多元化要求,从而完成更为有效的学习和考核。
4、创新方式实施教学活动:利用信息技术,能提供创新的方式来实施教学活动,实现的学习模式的多样化,如基于模型的学习、多媒体教学以及多平台交互式学习等.。
探讨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探讨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的融合可以使得科学教学更加生动、具体和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能力。
但是,在融合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 教师教学质量不高: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融合需要教师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但是一些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不够熟练,无法很好地将其应用于科学教学中,从而影响融合教学效果。
2. 学校设施不完备: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融合需要宽带网络、电子白板、智能终端等学校硬件设施的支持。
但是,一些学校设施不完备,无法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
3. 缺乏规范化实施: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融合需要有相应的操作规范和教学计划,但是一些学校和教师缺乏规范化的实施,容易导致不同教师和学校教学质量存在差异。
4. 教育资源不公平: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需要相关软件和内容资源的支持,但是一些学校和教师拥有的教育资源存在差异,容易导致学生接受到的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的融合效果不一样。
为了促进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的融合,需要在教师培训、硬件设施投入、规范化实施和教育资源公平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规划。
困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几个问题
困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几个问题困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几个问题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引起了课堂教学的深刻革命,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引起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评价手段的深刻变革。
专业人士分析,传统的CAI(计算机辅助教学)观念必须突破,基础教育实现“跨越式”的均衡发展,需要把多媒体教学由辅助地位“扶正”到课堂教学的主流应用中。
笔者听过、看过有关专业人士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报告,也参观过一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做得比较好的学校,也经常和同行们在一起探讨、实践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从中我发现以下几个问题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其一,学生与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有限。
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
然而,由于教学软件研制开发僵化、单一,大多是传统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电子化、声像化翻版。
尽管教学内容的呈现图文并茂、生动活泼,而在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创新方面存有明显的不足,人机交互的过程与作用极为有限。
长此以往,必然造成计算机教学的新专制化,如同传统的教师专制化一样,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不仅仅在于教学内容呈现的图文并茂、生动多彩,更重要的是靠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科学性、创新性来激发。
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才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智慧源泉。
其二,计算机网络与课程资源结合的不足。
计算机网络与优质教育资源的结合能使学生突破时空的限制,实现个性化的优质学习。
当然这需要不断更新、丰富校园网信息资源,需要优质的期刊、报纸、图书馆等教育信息,需要通过互联网与各学校资源的'共享。
至于本地、本校课程资源的开发,由于缺乏资金、技术、时间等支持,也很难以数字化的形式开发出来供师生共享,即使开发出来也仅仅是网络与课程资源的低级组合,而非整合。
其三,多媒体系统的超文本特性的技术开发及其与网络特性的结合存有明显不足。
超文本(hypertext)是按照人脑的思维方式,用网状结构非线性地组织管理信息的一种先进技术。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技术手段【中图分类号】G6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0)23—0060—02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已成为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显著的变化。
如今的课堂教学已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而信息技术课程本身也趋向于与其他学科内容的融合。
在新课程改革实践大背景下,信息技术如何更好地与学科融合已成为课堂教学实践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尽管信息技术优化了教育教学方式,为未来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会自然而然地创造出教育奇迹。
它可能会促进教育革新,也可能会强化传统教育,因为任何技术的社会作用都取决于它的使用者。
因此,对于广大教师来说,面对已经到来的教育信息化浪潮,一定要把握好教育改革的大方向,及时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改进教育教学信息化手段,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来有效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
结合日常的教学实践和学科融合的现实,本文谈一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运用信息技术,不能摒弃传统教学工具信息技术是一种有力有效的教学工具或学习工具,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能够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但是在现实教学工作中,有的教师过分依赖技术手段,每节课都离不开,教学过程一定要依靠课件来支撑,课堂教学受到了明显的束缚。
实际上,信息技术只能视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是目的,它与传统的教学技术手段并不冲突,也不对立,融合好了,能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融合不好,便相互分离,适得其反。
因此,教师在使用过程中不能走极端化道路,要么全盘接受,要么全盘否定。
在教学实践中,不能简单摈弃一切传统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技术,应将传统的教学工具及技术与现代信息教学手段有效结合,找到信息技术与传统技术的结合点,充分发挥好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工具的作用,充分利用好各种各样的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各类技术手段的协同互补,以求在教学中展现出最佳的效果。
高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问题及对策
高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概述高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问题及对策高中阶段是学生知识储备和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而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技能之一,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由于高中学科体系的单一性和信息技术学科的跨学科特性,高中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问题也愈发突显。
高中学科体系的分科细化也限制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传统的学科分科模式导致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知局限于技能培养,缺乏对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知识的交叉理解,影响了信息技术综合应用水平的提升。
针对以上问题,高中可以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加强教师培训,推行跨学科教学模式等措施,促进高中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能力,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
2. 正文2.1 高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问题分析在高中教育中,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是当今教育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促进跨学科教学和学习,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成为教育界和学者们亟需关注和解决的难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不协调。
很多教师缺乏对信息技术的正确理解和运用技能,导致在教学中无法很好地融入信息技术元素,使得学科整合效果不明显,教学效果有限。
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整合需要教师和学生具备跨学科、综合性思维能力,但目前学生普遍存在学科单一性强、跨学科学习能力差的情况。
这也给学科整合带来了困难和挑战。
教师缺乏相关的跨学科教学培训和支持也是制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跨学科教学技能,才能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机整合。
高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问题的存在,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包括政府、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取得更好的成效。
2.2 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信息技术可以为数学教学提供更直观、生动的表现形式。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问题及对策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问题及对策摘要: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由于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益,因而得到了广泛运用。
但整合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文章分析了整合过程中出现的目标定位不准、忽略学科特点、教学设计不当、课件制作粗糙、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不强等问题,并制定了解决诸多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相结合就是以学科知识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学科的教学中去。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能有效的互补优势,提高教学效益,因而得到迅速而广泛的运用。
但是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1、目标定位不准,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最终目的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为了突出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而不顾是否有利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将各类文字、图像、动画、声音、影片等一股脑地加进去,追求信息技术的高、精、尖和界面的精美,一节课下来似乎一直在展示信息技术的作用,结果导致教学内容主次不分,教学目标不明确。
如,有位教师为了上好“花的结构”一课,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的制作充分运用了上面所说的各种信息资源,又是动画、又是声音、又是图像,并用录像展示了大自然中许多美丽的花朵,介绍了各种花的特点,真可与赵忠祥翻译的动物世界媲美,同学们不停的感叹画面的优美,课堂气氛异常激烈,但一堂课下来,连听课教师都搞不清这节课主要讲了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
2、忽略学科特点,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学科教学,不能因为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了信息技术而抹杀了学科教学的特点。
但在实际教学中,有部分教师认为信息技术教学是推进教育现代化,促进教学技术改革的“全权代表”,似乎不用“信息技术”就不是好课,用了“信息技术”就是全优课,因而导致许多教师盲目地,不切实际地,花大力气把工作重点放在课件的制作上,而放弃了深入研究教材,忽略了学科特点。
高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问题及对策
高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问题及对策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已经渗透到了各个行业和领域。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和教学,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
高中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问题也随之而来。
本文将就高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一般分为基础课程和应用课程两部分。
基础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网络基础、多媒体技术、编程语言等内容;应用课程则涵盖了办公自动化、网络技术、数据库应用、网页设计等方面。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实用性强:信息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时,能够直接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办公自动化、网页设计等活动。
2. 更新快: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需要不断更新教材,跟进行业动态。
3. 融合性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有着较强的融合性,能够与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相互联系。
4. 技术核心:信息技术是一门技术类学科,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操作和编程能力。
以上特点决定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其与其他学科进行合理整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学科边界模糊:由于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融合性,其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边界模糊。
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与其他学科内容重复或重合的情况。
2. 教学资源浪费:在一些学校,由于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没有有效整合,导致了教学资源的浪费。
学校可能会购置重复的教学设备、教材等。
3. 学科知识孤立:信息技术课程往往被独立设置,使学生容易产生学科知识孤立的情况。
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很难将所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有效串联。
4. 教师教学矛盾:由于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重合,导致了教师的教学矛盾。
信息技术教师往往需要了解其他学科教学内容,以便于与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常见问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常见问题案例编号问题/误区无效原因/改进方法1、误解了“学生是主体”,教师作用完全被替代。
整堂课大部分时间学生在搜索资源、制作作品,只是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等于教师不发挥任何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处理解决疑难之外还要调控学生活动的进度。
2、教学进度延迟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说明学生感性参与过多。
感性参与多有利于创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
学生在此环节可能停留的时间就会比较长,影响了教学的进度。
3、时间分配不合理对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把握要很准确;精心设计教案,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提前判断好,对教学中用到的各种资源、信息及网络工具要提前准备好,确定非用不可;2-44、无需每个环节都采用信息技术对于那些用传统方法表现的内容,就没有必要追求使用“信息技术”去表达,以节省学生活动的时间。
老师也可以准备一些资料,及时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重点内容上,以期突破这节课的重点及难点。
5、网络探究和拓展学习不易放在课堂进行由于课程时间上的安排及课堂授课时间的限制,这种开放性的问题往往占据大量时间。
最好应该作为学生的课后作业。
6、课前准备不充分对精选的网络资源、学生可能查找到的资源量的控制不够精确;学生用到的提前准备好的网络资源要精心选择,不仅注意到容量,更要注意到教学的必须性,学生要查找的资源也要提前有所准备,不能大海捞针。
1、教师课前准备不足,只进行了简单调查,对效果的预测不够充分,让学生放任自流。
信息搜索没有针对性,搜索范围太大。
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个“海洋”之浩瀚,没有航向就会迷失其中。
教师事先应该经过精心筛选为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网站,不能让学生泛泛而搜,防止学生迷航。
2、搜索关键词外延过大大,目标、要求和方法不够明确,没能考虑到学生的信息能力和知识水平由于受学生信息能力、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限制,面对如此丰富的资源就难以取舍,更难以综合处理、加工和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应注意的几个小问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一个崭新而永不褪色的话题。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给课堂教学效果带来了实质性的变化。
可以说学科教学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了,另外信息技术课程本身也越来越趋向于整合其他学科的内容。
结合我身边整合的现象谈一谈我个人对整合的简单理解。
一、不能绝对取代传统的教学工具
以多媒体课件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有力的学习工具,在教学过程中能起很好的辅助作用,但也只是辅助作用而已,万万不能将手段作为目的。
即运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并不意味着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虽然信息技术对当前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使用计算机不意味着可以不用黑板和粉笔,可以取消语文课上的朗读、英语课上只利用录音机、计算机跟读、数学课上只用计算器计算,发挥各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各种技术手段的协同互补,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不能过分追求信息技术含量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重在“实用价值”,并非技术含量越高越好。
比如:在制作课件时,用一般的PowerPoint等简单的软件就可以完成,就没有必要用其他高级的软件。
因为PowerPoint操作简单,易学易用、效率很高,兼容性最强的课件集成工具,是我们制作课件的首选。
还有的教师制作课件时一味追求“高科技”,如本来做实验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但是非要用电脑制成动画,认为技术越高级、会的人越少越好,代表自己的水平越高,这样使教学课件成为信息技术成果展览,其实这偏离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初衷。
三、不能滥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课型都适合使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
教学中有的教师过多依赖信息技术,不管教学内容是否有必要使用信息技术,更不顾信息技术的出现时机是否恰当,学生用于观看屏幕的时间过长,用于独立探究、阅读、实践的时间太短。
四、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科整合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些教师理解太绝对,太片面,总认为课堂气氛越活跃越好,往往当制作的课件较为新颖时,看似丰富多彩,学生反而会杂乱无序,不去思考,只看热闹。
也许不用课件的课堂还会紧张有序,但用了实质没有起到真正的效果,一节课下来很热闹,但老师和学生的收获并不多,学生是占了主体地位,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一点没体现出来,这正是课堂教学的大忌。
五、不能只有公开课、评优课才注重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要达到真正的效果,不是短时间之内可以实现的,有的老师只在要求上整合课、公开课时才想到整合,放着信息技术的优越条件不利用,仍旧“穿新鞋,走老路”,尤其是老教师,认为自己在从教的多年没有整合,效果也不错,殊不知现在提倡的是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使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可以为教学注入活力,使长期困扰教师的某些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在教学中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学效果。
六、不能不总结,不反思
作为一个老师要注重总结,善于反思,才会不断进步。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结束后,根据具体教学实践情景来进行反思,以后再结合具体的任务和情境来设计整合的教与学,从而提高整合的层次。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我们只有适时、适度地把握好应用时的各个小问题,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果,使教学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