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几点思考 - 苏州市第一中学

合集下载

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69

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69

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等。

在这一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就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如下几点思考:一、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教学目标的构建教学目标也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在制定目标的时候首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其次,目标的制定要有梯度,由易到难。

最后,还要体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重、难点的突破是本节课的灵魂与核心,解决重难点的办法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思考、合作、交流、充分理解和信任学生,在学生无法解决难点时,教师实时的点拨,让学生有一种醍醐灌顶、豁然开朗、恍然大悟之感。

二、教师就有高超的教学艺术教学艺术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尊重主体认知规律,其发生、发展的过程的形成过程。

老师要适当的创设问题情景,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可以用分组讨论,结果展示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扮演一个导演的角色,充分放手,充分相信学生,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要谨言慎行,准备好问题让学生思考,教师的发言要发人深省,能引起学生的深层次的思考,学生只有经过思考,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否则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

高中数学课堂还应倡导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

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高中数学课堂应力求通过各种“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是新课标的基本目标之一。

如何做才能更有效,才能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形成与提高?一般来说,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具体问题时,不断的经历感知、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象、演绎推理、探究建模等思维过程。

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教学的思考

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教学的思考

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教学的摘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实施是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启动的标志,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数学教师是实施数学课程改革方案的核心力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交流、探索、创新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标准教学促进研究思考《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课程简称《课程标准》)的实施是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启动的标志。

新《课程标准》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与过去的数学教育偏重于发展学生数学逻辑思维智能,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能力的教学理念有较大的不同。

经过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别是对《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与思考,数学教师是实施数学课程改革方案的核心力量,应在保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交流、探索、创新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尤其是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担当起促进学生学习的角色责任,建立在教学中互动、互惠的师生平等地位关系,清除旧观念,大胆进行改革,以研究者的精神,不断地发现,解决问题。

对此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做到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一)创设情境,营造探究氛围,鼓励学生参与。

面对新课程,首先需要教师及时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体现,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教师满堂灌,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的过份依赖,进而抑制了学生创造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形成。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在教学中要积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而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就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

另外,教师还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新课标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新课程标准的正式启动,为新一轮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教师的发展指明了道路,时代在呼唤的是研究型、学者型的教师,因此作为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和现在教学教育理论,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

那么数学教学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要有与时俱进的教学理论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从片面地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亲历、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做到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

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思考、自己表达、自己动手、得出结论。

课堂教学应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由接受——记忆——模仿——练习转化为探索——研究——创新,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同时,还要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

这样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要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在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帮助学生认识到:因此,教师要多创设学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知识,使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习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给学生找到生活的原型。

三、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是主导课堂上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

学习高中数学新课标的几点体会

学习高中数学新课标的几点体会

学习高中数学新课标的几点体会安徽宿州《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自2004年4月颁布以来,特别是我省自2006年实施新教材(高中),广大教师积极学习新课标,实施新课改。

本人在实际教学中,一边学习“课程标准”,一边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也有一些认识和体会,下面略作总结。

一、要彻底改变教学观念“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教学课程还应提倡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讲授仍然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但要注意的是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在实际教学中,只有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改变,才能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根据这一理念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是“主持人的角色”,起的作用是引导提示、启发点拨、营造气氛、创设情境、穿针引线、承上启下、衔接过渡、调节控制、画龙点睛、张弛有致。

根据这一理念,教学流程的主要环节应是:情境设置导入课题——有关概念,法则,性质等的生成——概念,法则、性质等的应用——反馈,释疑,提高——归纳,抽象,概括,小结。

以上各环节,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情境,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引导学生归纳、提炼,通过各种变化,使学生领悟和掌握,再加以应用,解决和引伸实际问题,达到提高和拓展。

这个过程教师既引导,又不牵强,而是要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且不可代替、直述。

二、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素养“课程标准”说:“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高中数学课程对于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面进一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这就要求我们的高中生具有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的敏锐性,进而用科学、严谨的逻辑思维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个要求很高,特别是对我们高中教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去实施这一理念和达到这一理念呢,我个人感觉是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使学生感到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我们要下决心、下力气把实际问题引入课堂,通过实验的手段,通过各种演示,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会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读后感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读后感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读书笔记————新课标的基本理念1.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高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

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基础性,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后,为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数学基础,使他们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第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

高中数学课程由必修系列课程和选修系列课程组成,必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所有学生的共同数学需求;选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数学需求,它仍然是学生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性数学课程。

2.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多样性与选择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高中数学课程应为学生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未来人生规划的思考。

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选择,必要时还可以进行适当地转换、调整。

同时,高中数学课程也应给学校和教师留有一定的选择空间,他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基本需求和自身的条件,制定课程发展计划,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3.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

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同时,高中数学课程设立“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创造有利的条件,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

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4.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高中数学课程应注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

人们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像、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

新课标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的亲和力感受体会

新课标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的亲和力感受体会

系列 的问题 : 数 学是怎样 产生的?怎样学 习和研究 数学 ? 数学有
参考文献 :
什么作用? 等等 , 在高 中必修二教材 中 , 学习立体几何一章 , 以简单
[ 1 ] 王志军 , 魏俊 良, 王金娇 . 感受新课标 苏教版 高 中数 学教 材
的几何 图形展开 , 在三维空间几何体 中, 通过 对空间几何体 逐步深 的亲和 力[ J ] . 教 学与管理 , 2 0 1 4 ( 1 2 ) . 入, 体现 了数 学学 习的理论性过程 , 在自 然界 的几何体 中不 断提 出
图形 引 荐 。
调节学习氛围。 通过 自然界的论述 , 为创造者提供 了更科学的研 究
苏教版 高中数学 必修 三第 一章内容中 , 算法初步 的引言 : 你会 意义 。 引导人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重新认识 世界 , 总结更科学的规
发 电子邮件吗? 假如你的朋友不会发电子邮件 , 你能教会他吗? …… 律 , 提 高认识层 面。 这些亲 和力 的语 言 , 足 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数学学 习中, 将 数学学 习内容 与生 活联 系起来 , 理论联 系实际 , 提高学习效率。
平得到 了一定 的积 累,教材 内容 随着知识 的更新 其灵 活性 越来 越 进入数学研 究 , 增强数学学 习的积极性 。
大。 通过 研究 高中数学教材 , 在理论 化知 识中, 亲和力融人知识 中, 增强 了学生学 习数学 的积极性 , 将死板的理论简易化 , 改善 了学 生 对苏教版高 中数学教 材的整体认识 。
教学思想。“ 歌一样的语言 , 诗 一样 的意境 , 把人带入美丽 、 和谐 、 自由舒心 的场景 , 在 学习中唤起 人们对生活 的热爱 , 对未来的憧憬 、 乍

浅谈新课标下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浅谈新课标下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三、 注 重 知 识 形成 过 程 , 培 养思 维 能 力


新课程标 准下的数学教学将 由“ 关 注学生学 习 结果 ” 转 向“ 关注学生活 动” , 重视知识 的形 成过程 , 课程设计将 由“ 给出知识” 转 向“ 引导活动 ” 。新课程 倡导 学生主动探索 , 自主学 习 , 合作讨论 , 体现 数学 再发现 的过程 ,数学教学不再是 向学生传授知识的 过程 , 而是鼓 励学生“ 观察 、 操作 、 发现” , 并通过合作 交流 , 让学生发展 自主学习 的能力 , 发展学生 的个性 品质 , 提高学生学 习数学的能力。 在 教学 中我们应将 数学 知识形成 的基本过程 和基本方法贯穿 始终 , 从 学生 的实际 出发 , 结合教学 内容 , 设计有利于学生参 与的教学环节 ,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概念的建立过程 , 定理、 公理、 公式 的发现与证 明过程 , 让学生感 受到 知识 的来龙去脉 , 拓展 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 培养 了思 维能 力 。
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速 ,为信息技术在数 学教学 中的运用创造了条件。但 当前许多教师 尚未 掌握信息技术 , 许 多学生没有条件使 用技 术。 建议教 育部门与学校要努力创造条件 , 争取早 日普及 。 有条 件的学校在利用信息技术与课 程整合时 ,首先要确 定高中数学哪些 内容适宜与信息技术整合 ,即要选 好整合 点。例如 , 为了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 有时 需要借助直观感知 , 立体几何 图形的观察 、 复杂计算 过程的展 现 、 函数图像 的动态变化 、 几何证 明的解 释 等, 都需要直观性 , 因此 , 有关 函数性质的研究 、 空 间 图形 的研 究 , 都可 以考 虑与信息技术整合 。 需 要指 出 的是 , 我们在进行整合 时应 注意实效性 。 在运用信 息 技术进行 教学 的过程 中, 要 留有足够 的时间 , 引导 学 生观察与思考 。如果不管内容 , 求多求全 , 只顾展示 课件 , 重华美 , 轻分析启发 , 表面上是每堂都用 , 实质 上就等于“ 黑板搬家 , 满堂 电灌” , 这必将 无助于数学 教学质量的提 高。 以上仅是笔者 的一 些肤浅认 识 , 高 中数学教 学 究竟如何实施 才能 达到最佳 ,还需要我们不断潜心 研究 , 去探索 、 去创新 ……

对数学教学中反思的几点思考-苏州高新区第一中学

对数学教学中反思的几点思考-苏州高新区第一中学

数学教学中反思的几点思考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第一中学 张勤奋 215011【关键词】 深刻性 灵活性 广阔性 变通性所谓反思,是指主动地对已完成的思维过程进行周密但有批判性的在思考,是对已形成的数学思想,方法和知识从另一角度,以另一方式进行再认识,以求得新的深入认识,或提出疑问作为新的思考起点。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从不同方向,多角度观察事物,并寻求不同思路,并逐渐使这种反思成为自觉的学习习惯,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和敢于创新的目的。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解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核心。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中给出解答数学问题的四个阶段:弄清问题------拟订计划-------实现计划--------回顾。

其中“回顾”就是解题后的反思,它是解题思维过程的深化和提高,有助于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建立更高层次的认知结构。

因此,在解题教学中不能满足于获得正确答案,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反思解题的思维过程,总结解题经验教训,提高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

一.反思解题思路,训练思维的深刻性。

一道数学问题,往往由于审题角度的不同得出多种解题方法,但解完一题后,不能停留在所得结论上,应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怎么想?为什么这么想?什么条件使你这么想?通过反思,学生对解题过程再认识,再理解,再提高。

既加深了学生对题中数量关系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例1. 已知双曲线 的一支C :y=222+-x x 和直线L :y=kx(k 0≠),若C与L 有两个交点A 和B ,求线段AB 中点的轨迹方程.解:由题意⎩⎨⎧=+-=kxy x x y 2222 所以022)1(22=-+-x x k 设AB 的中点为P(x,y),则 ⎪⎪⎩⎪⎪⎨⎧-=-=22111k k y k x 消去k 得022=--x y x又由隐含条件⎪⎪⎪⎩⎪⎪⎪⎨⎧>-=>-=+>-=∆≠-01201204801222122122k k y y k k y y k k 解得122<<k 所以x>2, y>2,即所求的轨迹方程是022=--x y x ,(x>2,y>2)通过反思,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隐含条件对所求轨迹方程的制约作用,数学思维严谨而深刻。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高中数学新课程学习心得体会精选三篇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高中数学新课程学习心得体会精选三篇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高中数学新课程学习心得体会精选三篇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高中数学新课程学习心得体会篇1 通过学习对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下的教学,如何转变教学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这里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

数学学科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二、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

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

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为学而教,以学定教,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过程。

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改变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信息传递方式,促成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互动和教学关系的形成。

教师不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而是知识的促进者、引导者;学生不是知识的接受者、复制者,而是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

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导”,就是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点燃其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体会科学家走的路,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读后感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读后感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读后感在阅读《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后,我深感这部标准对于高中数学教育的重要性。

它不仅为教师提供了明确的教学目标,也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

以下是我对这部标准的读后感。

首先,这部标准强调了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等方面。

这些核心素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

其次,这部标准注重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更新。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需求,高中数学课程在内容和结构上做出了一些调整。

这些调整使得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生活,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这部标准也注重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最后,这部标准强调了评价的重要性。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够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也能够为教师提供反馈,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评价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评价的多样性和科学性,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总之,《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标准,它为高中数学教育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这部标准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我相信,只要我们认真贯彻这部标准的精神,就一定能够提高高中数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新课程下关于高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下关于高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下关于高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应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获取知识,并对所学知识进行解释和应用,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要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真切体验到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充分培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教师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探索着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我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和进步,现就把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1.注重能力培养,而忽视知识积累新课程改革目标之一就是改变以往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近年来,高考、中考题逐步由过去的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考查知识面加宽,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加强。

传统的教学以学生的接受学习为主,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智力拓展和能力的培养。

因而,部分教师从过去教学中的重知识轻能力,转变为强调能力轻知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我们在教学中要能力培养和知识积累二者兼顾,不能只顾一端。

注重能力培养,忽视知识积累的误区应引起高度重视。

21.认为课堂上运用学生分组讨论学习模式,就能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来安排教学模式,不能只片面地追求形式,否则表面上看来课堂上很热闹,学生很活跃,但是教学效果会比较差。

如果确实需要讨论,就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广泛的讨论范围。

有的数学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结果导致学生不能充分讨论,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对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

对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

对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是指导高中数学教学的基本参照,它明确了高中数学教学的目标、内容、要求和方法。

遵循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教师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师应该根据标准的要求,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对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建立数学学习兴趣和信心高中数学的学习内容相对较为抽象和深入,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信心往往会有所下降。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教师应该注重数学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趣味性,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案例,举一反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进行数学实践和数学应用,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信心和自信心。

老师可以设计各种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亲自动手去解决,不断充实数学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从而增进学生对数学的信心。

教师还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及时表扬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和进步,使学生形成“我能学好数学”的信念,推动学生自觉学好数学的积极性。

二、培养数学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高中数学的学习内容相对难度较大,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如合理地对数学知识进行记忆、归纳、概括、联想等,拓宽数学学习的渠道和范围,使学生形成懂得利用数学方法和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老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示范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使用适当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同时指导学生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培养灵活多变的数学思维能力,包括联想能力、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如老师可以通过展示数学应用的奇妙之处,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探索和实践能力。

对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

对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

对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是一种学科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是教学工作的指导和依据,它对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要求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规定。

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数学课程标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下面就对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进行详细讨论。

一、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教师要达成的教育任务。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形成正确的数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数学创新能力等。

在教学中,要根据这些目标,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够全面发展,做到知识面广、能力强、品质高。

二、调整教学内容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是至关重要的。

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使之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要根据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引入一些新的知识点和概念,让学生能够了解数学学科的最新进展。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的手段和方式,它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教学方法也有详细的要求,包括要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

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之符合教学要求,提高教学效果。

四、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一个教师的形象和实力的集中体现。

要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探索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受益匪浅。

五、注重素质教育数学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和素质的培养。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

在教学中,要把素质教育融入到数学教育中,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思考-精选学习文档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思考-精选学习文档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思考在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数学的功能有这样几点阐述,数学不仅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模型、进而解决,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数学是人们在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应用的过程,这一过程充满着探索与创造,观察、实验、模拟、猜测、矫正和调控等等,如今成为人们发展数学,应用数学的重要策略。

数学文化素养越来越成为每个公民,以至于整个民族文化素养的重要内容和标准。

下面就个人的学习体会做个小结:一、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新1、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为了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和多样性的基本理念,使不同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在数学上获得不同发展,高中数学课程设置了必修系列和四个选修系列的课程。

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根据国家规定的课程方案和要求,以及各自的潜能和兴趣爱好,制定数学学习计划,自主选择数学课程,在学生选择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不同的水平,不同的志趣和发展方向给予具体的指导。

2、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用的,我要用数学。

3、强调打基础,发展能力。

(1)强调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中应强调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对一些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如函数、空间观念、运算、数形结合、向量、导数、统计、随机观念、算法等)要贯穿高中数学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逐步加深理解。

由于数学高度抽象的特点,注重体现基本概念的来龙去脉,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在初步应用中逐步理解概念的本质。

对《江苏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对《江苏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对《江苏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的认识与思考从2005年秋学期起,江苏省普通高中全面进入了新课程,启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简称新教材)。

2006年,江苏省教育厅根据全省高中新课程的教学实际,组织制定了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简称教学要求),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实施。

对此,很多老师不免提出疑问:国家已经出台了《课程标准》,省里为什么还要制定《教学要求》?省《教学要求》与国家《课程标准》以及新教材之间是什么关系?省《教学要求》是不是就是新高考的考试大纲?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如何贯彻实施《教学要求》?等等。

针对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在工作中也作了反复思考与实践尝试,现拟从两个方面谈谈个人的见解,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一、省制定《教学要求》的背景和意义。

1、制定《教学要求》有利于全面、科学地实施国家《课程标准》。

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而课程教学是改革的核心,需要广大一线教师的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检验是否严格遵循《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实现课程标准总目标的重要标准。

如果教师的教学观念、角色意识没有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教学的方法、模式没有从传统的以讲授、机械训练为主的单一教学变为探究性、开放性、民主性、启发性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没有发生改变,没有从题海中“游”出来,主动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等。

师生的教、学行为没有发生变化,或者只是形式上变变,做做表面文章,穿新鞋走老路,用旧瓶注新酒,其结果只能是架空新课程,这样的改革注定是要失败的。

《教学要求》正是以帮助广大一线教师全面、科学地实施《课程标准》为出发点,结合我省教学实际,解决新课程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对新课标的实施予以具体的指导。

《教学要求》对每个模块(或专题)都有“课程目标”、“学习要求”、“教学建议”,而且非常具体。

对新课程教学不但从教学思想上、教学策略上予以指导,还具体地对如何处理、如何操作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遵章据本,有理有据,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框架设想》的思考衢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李世杰324002延安大学数学系候万胜716000上海崇明民本中学吴卫国202157摘要:本文主要对制订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十条基本理念对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的启示、课程标准应充分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及高中新“微积分”课程设置等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想法、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课程标准;思考;创新;思维联结;结构模块;微分学。

引言最近,《“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框架设想》一文(下面简称为《设想》)在许多数学刊物中陆续刊出,我们反复拜读,大开眼界,收益匪浅。

《设想》遵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精神,根据我国长期来数学教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以及新世纪我国高中数学教育所面临的任务与挑战,对我国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提出了深入、细致、全面、切实的框架设想,令人振奋。

我们相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中数学课程,必将会顺利诞生。

本文下面对《设想》提出几点思考意见,并着重对高中新“微积分”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想法、意见与建议,以抛砖引玉,请广大读者、专家指正!一、制订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十条基本理念对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的启示教育的根本理念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人格,以创造为本位。

《设想》根据国际比较,剖析我国数学教育的历史和现状,从国际意识、时代需求、国民素质、个性发展等各个方面综合思考,提出了制订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下面简称《标准》)的十条基本理念,这对当前高中数学教师更新数学教育观念,以适应21世纪对数学教学的要求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1.新的数学观基本理念第8条中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要求“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这有助于改变多年来我们对数学的认识长期陷于的两个片面性:(1)数学的作用仅限于工具性,而忽视了其文化性和训练价值。

现在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广泛渗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定的数学素养是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即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基础。

因此,数学已不仅仅是一种有用的工具,而且是一种文化。

正如美国《学校数学原则和标准》(2000年)中指出的:“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是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每一个公民应有欣赏和理解这一文明成果的能力”。

数学文化的提法,将有助于打破把数学视为纯“理念”的思维训练,走出“象牙塔”,走向大众,使数学能为提高学生的素养,改善他们未来的生活质量服务。

(2)认为数学的作用仅仅限于“训练人们的思维”。

文[2]第一章第1节“数学的特点”中明确指出:“数学的特征:第一是它的抽象性,第二是精确性,……,最后是它的应用的的极端广泛性”。

由数学学科的抽象、精确的特点,确定数学(特别是其中的几何)在训练人们的逻辑思维等方面具有其独特作用,但仅限于此认识是片面的,甚至是有害的。

数学不仅在科技、生产、生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方面有广泛应用,而且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并有着巨大的文化作用。

因此,要改变枯燥乏味的数学概念教学,教师必须进行观念更新,即:承认数学的两重性,承认演绎推理和观察、归纳、类比是数学固有的,承认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是学生应具有的逻辑思维能力;淡化概念,加强训练,把解题方法和技巧放在应有的位置。

特别要把教科书中数学的“学术形态”还原为生动活泼的“教育形态”,还数学知识以发现时的本来面目。

“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选择,为学生提供选择的内容和发展的空间”。

2.新的教师观基本理念第2条中指出: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多种角色,从多方面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教师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递者,他还是学生的榜样,集体的领导者,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心理治疗工作者,学者和学习者,以及学生的朋友和知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学活动是在师生双方的相互作用下共同完成的。

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在教师主导作用之下才能得以发挥,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是建立在学生的主体作用之上的。

只有当师生之间互相作用,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才能得以激发和培养,学生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合作伙伴的关系,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解惑者,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因此,数学教学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打好学生的数学基础,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观念;还应该提倡以下关于教师作用的观念:(1)教师是数学课程实施中的决策者;(2)教师是数学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和评价者;(3)倡导教学民主,师生是平等关系,教师是学生学习中的朋友,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3.新的学生观学生的创造力不是靠“教”出来的,而是靠环境的熏陶,唤起学生内在的自觉。

基本理念第3条中提到,《标准》将设立“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阅读”、“数学活动”等专题课程,这为营造宽松的、交流讨论式的、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创造了条件。

要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人格。

中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型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都会通过教师的角色表现折射出来,并通过他“映照”在学生的人格世界中。

数学教师的言传身教,决定了其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这就要求中学数学教师按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去塑造自我,实现“超越自我”。

提倡以下关于学生的观念:(1)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好数学;(2)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3)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学习数学;(4)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5) 学生是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应成为数学知识的探究者和知识建构的主体,是知识的主人。

4.新的教学观数学课堂教学重点要解决的是两个问题:(1)数学是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要使学生掌握社会生活所必须的数学知识和技能;(2)数学是人们交流信息的有用工具,要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素质. 《标准》将以模块化方式设计课程,让学生“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掌握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充分体现了“大众数学”的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思想,这为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相应的条件.课程的开放性设计,也为学生提供了“提出问题、探索思考和实践应用”的空间。

我们特别赞赏基本理念第4条中提出的“正确处理‘打好基础’与‘力求创新’的关系”,及“先打好基础再创新,会导致二者的割裂”的观点。

这就要求数学教学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要应用创新思维和策略,激发学生创新的动机,让学生尽情展现自我优势,培养学生强烈的自信心和成功的意识,并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以不断提高实践能力。

我们认为,作为《课程标准》,可更明确地提出:要把学生的思维视为亟待被点燃的“火把”,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要自始至终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及时总结学生的创新成果。

要放低创新起点,多做辅垫,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如平均值不等式的教学,采用结构模块的方法引导学生创新,从填数开始:由于(□)2≥0,只要在“□”中填入任意数或式子,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不论程度多差的学生,都能有所创造。

教师要避免“再把学生看作贮存知识的容器,让学生在自己设计的思维圈子里不停地转”的现象产生。

提倡以下关于教学的观念:(1)教学中要注意启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情景;(3)为学生留有探索和思考的余地;(4)提倡合作交流的课堂气氛。

(5)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体现问题解决的思想。

(6)体现创新教育的理念,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主体性、个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

5.新的知识观基本理念第1条中指出:数学课程设置和实施应以“与时俱进”的眼光重新审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内涵。

知识的发展,一方面表现为知识总量的急剧增加,更新速度的加快;另一方面从结构上又分化为可言传、可编码的显性知识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隐性知识。

哲人说过,“知识就是力量”。

但单纯的、堆砌的知识并不是力量,反而是包袱,应该是“知识的应用”才是力量,数学教学追求的应是让学生“创造性应用”与“知识创新”(对学生来说更多的是数学的“再发现”)。

基本理念第7条指出,《标准》将突出知识的来龙去脉,创设应用实践的空间,单独设立“数学建模”、“数学与社会”等专题课程,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达尔文有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在未来社会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获取信息的方法比获取信息本身更关键。

与此相应,数学教育的重点应该由传授现成知识转变为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吸收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创造力上。

因此, 学习旧有的数学知识不再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应把主要精力用来学习“学习的方法”,教师教给学生的应该是方法库,工具库。

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才有可能学会创新。

6.新的教学模式由于高中教育的普及,读高中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数学基础的差异也会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应是“教——学——创”三位一体的,由基础知识,数学素质,创新能力构成的三维立体模式。

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法,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学法。

从学生学习的建构主义理论的角度去分析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建构学习观,促进学生学法提高,使每个学生的学习都有所进步。

教育观念转变,归纳起来可以称之为“一个中心,两个方面,三个转变”:“一个中心”,即以学生为中心。

“两个方面”,即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学习不应只是“学答”,而应“学问”,要让学生不只是学会,而且要会学。

“三个转变”是指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研究教法为中心向以研究学生为中心转变;以学习知识为中心向以创造为中心转变,新的人材标准应该是“培养具有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

7.新的媒体观基本理念第9条中指出:我们不仅应重视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课程内容,更要作有机整合。

《标准》要求普遍使用科学型计算机。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观念转换:教学媒体要从原来的教学的辅助工具,变成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

8.新的能力观基本理念第5条中提出“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从信息论观点看数学教学过程,可发现其实质在于一次又一次的思维联结。

正如巴拿赫(Banach)所说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联结,对于数学的发展是最基本的”。

我们建议《标准》中“把数学思维联结作为数学的基本能力之一”,利用数学实验,改进数学思维联结的直观性,利用思维树图,改进数学思维联结的流畅性。

9.新的形态观基本理念第6条中指出:“应通过典型例子的分析,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结论、方法、思想,追寻数学发展的历史足迹,把形式化数学的学术形态适当地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