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中准绳问题测试的测谎准确率
论测谎技术在我国刑事侦查中的运用现状及前景
论测谎技术在我国刑事侦查中的运用现状及前景论测谎技术在我国刑事侦查中的运用现状及前景最近一部香港刑侦大片《法证先锋》在内地热播,我也非常喜欢,特别是对里面的高科技刑侦手段印象尤其深刻。
同时,本学期我们的刑事侦查学课程也是我对刑事侦查有了更深的了解。
而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发现我国的刑事侦查与发达国家还有一些差距,有待进一步提高。
下面就谈谈测谎技术在我国刑事侦查中的运用现状及前景问题。
现代各国都很重视科学技术手段在犯罪侦查中的运用,测谎检查就是一项颇为有效的技术侦查措施。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把测谎技术运用到刑事侦查实践中的国家,并取得了较好的运用效果。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对于测谎在刑侦的作用基本上是持一种完全否定的态度,在80年代之后我国开始引进了测谎技术,经过30余年的发展测谎技术在我国的犯罪侦查实践中得到越来越广泛地运用。
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测谎技术在我国侦查实践中的应用并不科学、规范、成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能使测谎技术更好地为犯罪侦查服务,顺应侦查科学化和侦查法治化的要求,必须转变侦查人员的观念,使之对测谎技术和测谎结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须就测谎技术在犯罪侦查中的运用进行规制与完善。
在我国,在刑事侦查中能否使用测谎技术并无明文规定。
只是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10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16条规定“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因侦查犯罪的需要,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
”此处的技术侦查措施是否理解为包括测谎技术,存在很大争议。
而从当今世界刑侦实践发展的大趋势来看,把测谎技术运用到刑侦实践中解决一些重大复杂疑难案件是一种不可抗拒的潮流。
但就目前我国在刑侦中运用测谎技术的现状而言,很多人,包括一些专家学者和为数不少的侦查人员,对测谎技术并不了解,甚至产生了一些误解。
要么对它敬若神明,疑案必用;要么根本就不相信它的结论,对它持彻底批判的态度。
同时,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在测谎技术的实际使用中,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一些问题,或者技术不成熟,或者方法不科学,或者认识不正确,以至于造成了一些冤假错案。
国安局测谎仪心理测试
此外,被测试者的体能也很重要,进行测试前,一定要吃饱饭,如果没吃饱饭,四肢的供血不很充足,对测试很不利
警方经过调查,圈定了10余辆有嫌疑的出租车,并要求男乘客对肇事司机进行指认。随后,该乘客两次指认了同一出租 车司机。同时警方调查还发现,这名司机曾从事发地经过,遂确定他有重大嫌疑,但该司机和其爱人不承认撞人。由于没有其 他证据支持,警方被迫使用测谎仪。
此后,专业测试人员设计了“出租车行驶方向”、“被害人是否落在出租车上”、“出租车前保险杠或玻璃受损”等一系列涉及案 件情节的问题。经过对嫌疑司机夫妇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却显示,两人不是肇事者,这令警方非常费解。
国安局测谎仪心理测试
提到测谎仪,人们不禁会想到各种大片里的镜头,一台电脑接出若干根线连接在被测试者的身上,只要被测试者一说假 话,电脑屏幕上就会显示出不同的峰值图形,这在常人眼里显得尤为神秘。前天,记者来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心理测试中心, 采访了被称为“中国测谎第一人”的张祖丰,目睹了测谎仪的神奇。短短8分钟,张祖丰就准确地认定了记者从54张扑克牌中选 的一张牌。
去年,河北省沧州市区内,两名女中学生在回家途中被一辆出租车撞倒,事发后出租车逃逸,两名女学生因抢救无效身 亡。案发后,为尽快找到逃逸的出租车,警方在全市范围内发出通告,并对知情目击者进行悬赏。
几天后,一名男乘客向警方报案称,他搭乘过肇事出租车,并目睹事发过程。事发当天,男乘客搭乘出租车回家,上车后 坐在前排位置玩游戏。当出租车行至交通局门口时,听到“咚”的一声,后发现出租车撞倒两人,但司机只是犹豫了一下,就继 续行驶将他送至目的地。乘客还向警方称,出租车司机将其送至目的地后,主动拒绝收车费,下车时也未向他提供发票。
P300用于31例刑事在押人员的检测准确性研究
P300用于31例刑事在押人员的检测准确性研究付翠【摘要】目的验证事件相关电位测谎方法对刑事在押人员进行检测时的准确性,从而推动该项测谎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实践.方法以31例涉案的犯罪嫌疑人为研究对象,以P300为评价指标进行事件相关电位测谎.结果事件相关电位测谎方法的准确判别率为96.8%,而测谎结论的准确率为80.6%.结论事件相关电位测谎结果没有假阳性,有利于认定犯罪事实,可以用于刑事案件测谎当中.【期刊名称】《刑事技术》【年(卷),期】2011(000)004【总页数】6页(P3-8)【关键词】P300;事件相关电位测谎;准确性【作者】付翠【作者单位】广东警官学院侦查系,广州 5104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F7931 前言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简称ERP)注重检测人的认知功能和大脑间的关系问题,或者说是从电生理的角度探讨大脑思维的轨迹,目前已经发展到分析人脑完成作业过程中与信息加工事件有关的脑电位变化与行为数据,是在无创条件下检测大脑的认知功能。
我国与美国的学者都发现,刺激物与被试者的利害关系以及被试者的情绪都在P300上有所反映,而且P300的变化是被试者无法通过主观意识加以控制的。
而事件相关电位测谎的基本原理就在于凡是犯罪嫌疑人经历过的犯罪行为,其中的细节必定会在其大脑中留下痕迹,这是无法通过主观意识抹杀掉的。
所以在进行事件相关电位检测时,将犯罪嫌疑人可能留下深刻印记的犯罪情节设定为靶刺激,其他无关情节设定为非靶刺激,当被测人看到熟悉的案件情节内容时,必然会激活大脑中已有的图式并表现出异常的脑电波反应,而这个反应在刚一出现的时候就由事件相关电位测谎仪扫描并记录下来,而被测人试图进行主观干预的时候,已经是三秒之后的事情,所以说事件相关电位测谎仪所记录的被测人在刚刚接触刺激时的反应是最真实的反应,从而保证测谎的准确性。
因此,从理论上分析,事件相关电位测谎应该具有很高的准确性,而且国内实验室研究也证明了事件相关电位测谎的高准确性[1],那么在实践应用中,事件相关电位测谎的准确性又是怎样呢?因为作为一项刑事科学技术不能仅停留在实验室阶段,而应该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并最终服务于实践。
刑事案件中准绳问题测试的测谎准确率
刑事案件中准绳问题测试的测谎准确率孙振玉;张帆;张飞霞;罗蓉;毛远毅;胡泽卿;顾艳【摘要】目的探究准绳问题测试(Control Question Test,CQT)在刑事案件中的测谎准确率及其是否会受到受试者受教育程度及其违法类型的影响.方法搜集CQT 测谎的真实案例(n=104)及MAO等的研究数据(n=296),计算测谎准确率.对不同受教育程度的3个组间受试者年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测谎准确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对不同违法类型的2个组间受试者年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测谎准确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对整合后的测谎真阳性率和真阴性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在刑事案件中,CQT测谎的真阳性率为87.00%,假阴性率为13.00%,真阴性率为82.20%,假阳性率为17.80%,真阳性率与真阴性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受试组中,CQT测谎真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真阴性率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暴力违法组与非暴力违法组在真阳性率、真阴性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QT测谎在刑事案件中识别违法和排除无辜的效能可能不存在明显差异,但仍然存在较高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CQT测谎识别违法的效能可能不受受试者受教育程度及违法类型的影响,但其排除无辜的效能却可能受到受试者受教育程度的影响.【期刊名称】《法医学杂志》【年(卷),期】2019(035)003【总页数】5页(P295-299)【关键词】司法精神病学;测谎;准绳问题测试;刑事案件【作者】孙振玉;张帆;张飞霞;罗蓉;毛远毅;胡泽卿;顾艳【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四川成都 610041;成都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四川成都 610000;成都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四川成都 610000;成都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四川成都 610000;成都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四川成都 610000;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四川成都 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四川成都 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F795.1自1980年测谎技术引入我国以来,已经在案件侦查、反腐、保密筛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浅谈测谎技术在刑事侦查中的运用
浅谈测谎技术在刑事侦查中的运用测谎技术运用于刑事侦查领域,是为了筛选犯罪嫌疑人,起到排除无辜的作用;对于审理疑难案件往往有關键性的作用;它甚至可以打破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线从而达到关于解决口供矛盾的目的。
但测谎是把双刃剑,虽然测谎技术技术含量较高,但其测试可信度和实际效果往往会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以及实际操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更理性的看待测谎技术,不能把它作为决定案件性质的关键证据,不抱有不合理的期待。
标签:测谎技术刑事侦查作用从古至今,科技的进步往往会带来社会各个领域的变革,而在刑事侦查方面,测谎技术的出现则极大地提高了刑事侦查的效率。
纵观现代世界各国,都十分看重将科学技术应用到刑事侦查中。
测谎技术的运用在西方已有将近百年的历史,而我国真正将这门新生技术重视起来并应用在侦查领域确是在近十几年的事情。
在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测谎技术作为刑事侦查的一种辅助手段显得至关重要。
接下来我们将着重介绍在刑事侦查中测谎技术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一、用于侦查排查,筛选犯罪嫌疑,确定侦查的范围,从而找到可疑对象案件发生后,侦查人员一般会根据从现场得到的信息反馈,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
然而在这个范围内的对象多且毫无头绪,我们使用测谎技术进行排查,既能起到节省人力物力的作用,又可以高效地准确地找出犯罪嫌疑人,这无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侦查措施。
二、用于在犯罪嫌疑人中查找出真正参与案件并知情的人测谎技术之所以受到侦查人员的青睐往往是因为其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鉴别真伪。
在实际办案过程中,经过侦查人员的努力确定了大致的范围和重点的目标对象。
迅速准确地对犯罪嫌疑人使用测谎技术,在这种情况下显得尤为必要。
如果经过测试得出可靠的认定结论,将会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极大地节省了人力物力,对社会治安的稳定也有着良好的作用。
如果测试得出否定结论,也会起到排除嫌疑对象的作用,及时调整方向继续缩小范围。
而我们也常在实际办案中采用俩种办法,一个是准绳问题测试法(CQT)另一个是犯罪情节测试法(GKT),用它们对涉案人员进行测试。
测谎结论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据价值
作者: 孙敬
作者机构: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100038
出版物刊名: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页码: 14-16页
主题词: 测谎结论;测谎技术;证据价值;刑事诉讼;司法领域;刑事证据;犯罪心理痕迹;应该;应当;中国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测谎技术出现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应用于司法领域。
目前,测谎技术在刑事侦查中有助于捕捉犯罪心理痕迹,及时准确地排除无辜,缩小摸排的范围,提高办案效率。
但是测谎结论是否应该作为刑事证据被法庭采用,在目前的中国,应当慎重。
谈我国刑事诉讼中测谎的应用
讯逼供 的产生有其复杂的历史原因和社会背景 , 需要依靠健全的法律
制度来消除, 而不会 因为一项鉴定技术的使用而增加或减少, 以此来
否 定测 谎 技 术 有 失 客 观 公 正 。
、
测谎在刑事诉讼 中的应用现状
由于 意 识 形 态 以及 观念 上 的 原 因 , 长期 以来 , 们 对 测 谎 制 度 ~ 我
测谎人员是实施测谎的主体之一 , 谎是典型的“ 测 人一机系统” , 测谎技术是建立在 心理学 、 生理学 、 犯罪 学等 多种学科知识基础之上 的, 测谎过程是测试仪器、 测试方法和对话技巧的有机结合, 测谎结论
依据 的不 仅 仅 是被 测 对 象 测 试过 程 中记 录 的 生理 图谱 , 有 测 试人 员 还 测 前 谈 话 和 测试 过 程 中 的观 察 , 在 此 基 础 上 得 出综 合 结 论 。 并 因此 测 谎 员 所 具 有 的知 识 技 能 水 平 是 决 定 测 谎 成 败 的 关 键 。
部门和诉讼理论界也没有明确测谎结论的性质 , 存在着大量亟需解 决
的 问题 。 ’
我 国的刑事诉讼法及其相关 司法解释并没有对 测谎 结论是否可
采 为证 据 等 问题 做 出 明确 的规 定 。但 测 谎 仪 不但 被 公安 机 关 大 量 地
运用到侦查程序 中,一些法 院已经开始将测谎结论采信 为证据 。同 时, 从测谎 结论在审判实践中运用的情况来看 , 该说是效果 良好 。 应 近年来 , 中国学者也对测谎技术的使用情况进行过一些调查 , 其结果 也表明测谎结论的准确率在 9 %以上,有些 统计结论甚至表明在办 0 结论可否采信的问题上 , 立法上的规定与司法实践 中的做法 出现了脱 节, 审判实践中测谎结论己经被 大量地采信为证据, 而立法中却没有 明确规 定测谎结论是否可 以作为证据使用, 这就导致了审判实践中测 谎结论被 置于无法可依 的境地 。
测谎结论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
测谎结论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沈德咏何艳芳中国政法大学【摘要】测谎技术在刑事侦查中的作用往往受到普遍重视,但测谎结论能否作为诉讼证据,反对和支持的态度并存。
在我国目前立法框架下,测谎结论不可作为证据,只能用来审查判断证据,而且应该严格测谎鉴定的相关程序。
在将来立法修改中,可以将测谎结论作为证据,同时完善相关配套制度,规范测谎结论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
【关键词】测谎结论;证据;证据能力;争议On the Utilization of Polygraph Conclusion in Criminal Proceedings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诉讼活动中事实认定的各种技术化手段对事实调查的传统模式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挑战。
技术化的事实认定手段在诉讼活动中能否运用以及如何规范运用,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DNA鉴定、指纹鉴定等科技手段已经为绝大多数人所接受,并在诉讼活动中用来认定案件事实。
但是人们仍对一些科技化的事实认定手段“抱以戒心”或“取舍两难”,其中较为典型的例子即为:测谎结论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问题。
我国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中都没有测谎的相关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测谎技术和测谎结论则正被广泛应用。
学界对测谎结论问题的研究从未停止,并且研究的成果正在推动、影响着立法。
2006年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有代表提交了将测谎结论作为证据纳入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议案,法制日报2007年11月18日以“测谎:技术革新能否促成修改立法”为题对测谎在中国的发展、刑事诉讼中的测谎、民事诉讼中的测谎、测谎结论如何定性以及是否修改立法等问题进行了专门报道{1}。
测谎结论是一个富有争议且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回避这个问题显然不可取,而一味的肯定或者否定更不是解决此问题的正确态度。
对于测谎结论,应该理性对待,并积极建构制度加以引导和规范。
一、测谎结论之内涵界定“测谎技术最早起源于美国。
1923年,美国的一些法律专家接受了19世纪末意大利人类学派的刑法理论,鼓吹使用‘科学器械’来取得和审查被告人口供。
浅谈刑事案件中心理测试(多导仪测试)技术的假阳性
浅谈刑事案件中心理测试(多导仪测试)技术的假阳性作者:张广涛王力来源:《法制与社会》2014年第28期摘要刑事案件中心理测试出现假阳性错误后果非常严重。
本文从被测人、测试人员、测试方法、系统误差等方面分析了假阳性出现的原因,认为进行充分的测前谈话、使用科学的测试方法、进行认真的逻辑分析等策略可以有效减少假阳性。
关键词心理测试假阳性对策作者简介:张广涛、王力,心理测试助理工程师,南京市公安局刑侦局。
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10-129-02一、假阳性的概述假阳性即在心理测试中无辜被测人不能通过测试,结论为“不通过”或“生理反应特异”的情形。
无辜被测人在刑事案件中被卷入侦查,往往由于其与案件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或者是被害人的重要关系人,或者是重要知情人,或者是有犯罪前科且本案中形迹可疑,或者仅仅是案件在大范围排查中的被调查人。
这类人员最终有证据证明并非作案人,但在测试中往往会出现,图谱上一个或几个相关问题(或关键问题)产生阳性反应,使测试人员难以给出“通过”结论的情形。
(一)CQT和CIT的假阳性表现一般来说,准绳测试(CQT)更易出现假阳性现象,准绳问题测试法是通过对被测人在相关问题和准绳问题回答的反应强度进行比较,来判定被测人是否在相关问题上说谎。
在CQT 中,假阳性被测人在案件相关问题上反应较大,且显著高于准绳问题,皮电反应尤为突出,而且在几次测试中均有表现,尽管表现形式有所变化。
隐蔽信息测试(CIT)同样存在假阳性现象,按原理来说,无辜被测人在CIT中对关键问题的反应应该是随机的,但实践中的确存在被测人猜中关键问题或故意隐瞒所了解到的案件真实情况,而对关键问题做出稳定而显著反应的情形。
(二)假阳性的危害在刑事案件调查中,基于假阳性产生错案,会使无辜者莫名卷入案件,可能使其人身权及财产权遭受重大损失,这种错误是心理测试事业的巨大灾难,也是对心理测试结论合理信赖的巨大打击。
测谎技术在司法审判中的应用研究
测谎技术在司法审判中的应用研究司法审判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社会活动,其目的是保护社会公正和人民权利,维护法治秩序。
在司法审判过程中,往往需要用到各种手段和技术来证明一个案件,其中,测谎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
测谎技术是指通过对人体生理特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的检测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在撒谎。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现在的测谎技术已经趋于成熟,且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司法审判中,测谎技术主要用于证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等涉及证言的人员。
在测谎技术的应用中,最常见的一种是使用多项选择题型问卷。
该问卷主要包含了一些涉及到案件核心问题的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
通过测谎仪器来对被测试者的生理数据进行检测,如果在回答问题时生理数据出现了变化,即被测对象在回答问题时可能存在虚假的情况。
根据不同的问题,仪器会得出一定的测谎指数,通过对结果进行分析,来判断被测对象是否存在虚假的情况。
但是,测谎技术并不是一种完美的技术。
其存在一定的误差率和局限性。
一方面,相同问题可能会导致不同人不同的心理和生理反应,造成误判。
另一方面,作为一种科学检测技术,其也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进行操作,否则可能会产生误判或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测谎技术仅仅只是司法审判过程的一种辅助工具,不能取代审判人员自身的能力。
在应用过程中,司法人员需要综合使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包括对证人的回答进行反复追问、分析证人的言语和表情变化等,来判断证言的真实性。
总体来讲,测谎技术是司法审判过程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
通过使用测谎技术,可以更好地了解案件的真相,进一步保证司法审判的公正和客观性。
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遵守各种正当程序和法律规则,同时也需要更加注重技术的完善和人员的专业素养。
只有这样,测谎技术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为司法审判做出更为积极的贡献。
测谎技术在刑事司法中的应用
笔者认为,沉默权作为一种权利,权利本身是可以放弃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出于某种考虑可能放弃沉默权,而测谎技术尽管有识别谎言本身的功能,但是它的实现需要以被测试者的配合为前提,被测试者能否配合,取决于被测试者个人的意愿,否则得出的结论不太可能正确,而这是有关测谎的实施程序问题,遵循以被测试者自愿为前提的测谎是不会侵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的,相反,通过正当程序得出的测谎结论对排除无辜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确保有罪的被告人得到公正的惩罚,从而保障他们人权的实现有重要作用。
在刑事诉讼的人权保障中,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障程度则基本代表了一国刑事诉讼法的人权保障水准,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人权保障价值的实现水平。而测谎作为通过对被测试人回答有关问题时产生的生理参量的变化来分析被测人回答问题时是否说谎的活动,它在刑事诉讼中的应用会不会与沉默权相冲突,进而违反无罪推定原则,从而侵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呢?
2、自愿原则。指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应用测谎技术必须以被测试主体自愿为前提。这是确保测谎结论正确率的前提,也是保障人权的需要。它的基本内容是:被测试人有权自主决定是否接受测谎及在测谎过程中被测试人有权要求随时终止测谎。这就要求实施测谎应当以有被测试人同意并签字的书面协议为条件,并且在被测试人拒绝或终止接受测谎时不得因此作出对其不利推断。
测谎技术的编题方法及其应用
2020年11月第 6 期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the College of Northwest Adult EducationNovember.2020No.6测谎技术的编题方法及其应用张效真(兰州市城关区渭源路街道办,甘肃兰州730000)[摘要]测谎技术又称心理测试技术。
自古以来,人们对谎言的甄别从未停止过,直到近百年科技的发展,研究者不断地探索说谎背后的心理机制,才开发研究出检测谎言的科学方法。
因此,主要介绍测谎技术不同的编题方法以及科学的将测谎技术应用在刑事司法、安全审查、人力资源等领域中,有效发挥其甄别谎言的重要作用,对这门技术存在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予以建议和展望。
[关键词]测谎技术;编题方法;领域;应用[中图分类号]D91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539-(2020)06-0079-04一、弓I言近百年来,研究者不断地探索说谎背后的心理 机制。
马西雅•詹森(M.K .Johnson)和卡罗尔•瑞(C . L.Raye)认为,当一个人在说谎时,不仅会提取真实 记忆,还会虚构出有利于自己的虚假记忆。
谎言正 是说谎者利用了真实记忆,创造出有利于自己的虚 假记忆。
然而真实记忆与虚假记忆在还原事件的细 节上存在差异,同时虚假记忆会让说谎者产生负面 情绪,如负罪感和紧张感等。
研究者发现真实记忆 和虚假记忆的冲突会导致生理指标发生变化=测谎 仪正是根据这一现象被发明出来。
但是,在使用过 程中发现,仅依靠测谎仪识别谎言准确率不高。
因此,为了提高识别谎言的准确率研究者利用测谎仪 开发出多种不同的测谎编题方法。
通过采集、记录 被测者在说谎时皮肤电、呼吸、脉压生理指标的变 化,从而分析和判断被测者是否说谎。
目前,测谎技 术已广泛应用在刑事侦查、安全审查、人员筛查等 领域。
(一湘关/不相关问题测试法(M R)相关不相关测试法于1921年由美国伯克利警 察局工程师拉森(Larson)和基勒(Keeler)提出并应 用,是最早的一种心理测试方法。
如何评估刑事案件的证据可信度
如何评估刑事案件的证据可信度在刑事案件中,评估证据的可信度是非常重要的。
它直接关系到案件的审理结果及被告的正当权益。
本文将就如何评估刑事案件的证据可信度进行探讨,并提供一些评估方法供参考。
一、证人证言1. 证人的真实性评估证人是刑事案件中常见的证据来源。
评估证人的真实性至关重要。
以下几个方面可以考虑:(1) 证人的身份和背景调查:了解证人的个人信息、职业背景和社会关系等,可以帮助评估证人的可靠性。
(2) 证人的口供一致性:比对证人之前的口供记录、笔录等,是否存在矛盾或变化,可以判断证人是否真实可信。
(3) 证人的行为表现:观察证人在庭审中的言行举止和情绪变化,有助于评估其真实性。
2. 证人证言的独立性评估(1) 证人是否有利害关系:评估证人是否存在利害关系,比如与被告存在过节、与案件相关的利益冲突等,这些都可能影响证人证言的可信度。
(2) 证人的独立证言:多个证人之间的证词是否相互独立,还是有相似之处,需要仔细分析。
二、物证证据物证证据是刑事案件中另一种重要的证据来源。
评估物证证据的可信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物证的保存和鉴定(1) 物证的保存情况:评估物证的保存情况,比如是否经过专人封存、保管,并确保在庭审过程中不被篡改。
(2) 物证的鉴定结果:了解物证的鉴定过程、鉴定机构和专家的资质,评估鉴定结果的可信度。
2. 物证与案件的关联性(1) 物证与案件之间的关联:判断物证是否与案件发生有直接关联,比如是否与犯罪现场相符或与被告身上发现有关。
(2) 物证存在的可能性:评估物证存在的可能性,比如其来源、可能被篡改的可能性等。
三、视听资料和电子证据随着科技的发展,视听资料和电子证据在刑事案件中的使用越来越多。
评估这类证据的可信度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视听资料和电子证据的完整性(1) 视听资料的拍摄过程:评估视听资料的拍摄过程,包括是否有完整的时间、地点等信息,避免信息的遗漏或篡改。
(2) 电子证据的采集过程:评估电子证据的采集过程,包括数据的提取方式和可信度,避免因技术操作不当导致证据丧失可信度。
测谎仪测得到底准不准
你说过谎吗?你上次说谎是什么时候?据说每个人每天平均要撒谎6次,一生平均撒谎8.8万次。
说谎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而如何识别谎言也一直是人类社会的一大难题。
光靠感官判断,我们大概能发现54%左右的谎言,四舍五入,跟丢硬币的概率没差别。
有没有什么方法办法,可以让我们更准确地识别谎言呢?有,那就是测谎仪。
我们从小都听说过类似“摸钟辨盗”的断案故事:物品失窃抓不到小偷,就把嫌疑人轮流送进小黑屋,让他们触摸涂满了墨汁的钟。
因为有人心虚不敢摸,所以出来手上最干净的那个人就是小偷。
或者是让嫌疑人把稻米放嘴里嚼,真正的罪犯会因为紧张而减少唾液分泌,吐不出稻米的那个就是真凶。
这些现在看来不太严谨的断案手法,其实巧妙利用了犯罪心理学,掌握了测谎的最底层原理——人在撒谎时的情绪变化会引起行为和生理上的变化。
当然这种变化不会像匹诺曹鼻子变长这么明显,大部分情况下肉眼是看不太出来的,所以就要借助现代仪器的力量。
1917年,美国心理学博士威廉·马斯顿研制出一台脉搏压力计,他发现自己老婆生气或者情绪激动的时真正的测谎非常依赖专业的审讯能力,那如果嫌疑人知道测谎原理,他有没有可能骗过测谎仪呢?确实是有可能的。
测谎仪测得到底准不准探寻“真言套索”文|差评君 图|枫月候,血压也会往上升,所以他猜想心脏收缩压的改变可能和“有意的欺骗行为”有关,于是他发明出了这样一台功能简单的测谎仪。
但当时的法庭并不认可这台机器,甚至连他带着测谎仪进现场都不被允许。
马斯顿只好放弃了测谎仪的研究。
24年后,他以那个蹭蹭升血压的妻子为原型,创造出了DC漫画公司的经典角色——神奇女侠。
而神奇女侠的武器“真言套索”就是他梦寐以求的测谎仪。
测谎仪原理现代测谎仪当然不是测量血压这么简单,它的原名叫多道生理记录仪(polygraph)。
用来记录受试者被提问时的应激生理改变。
因为人说谎时伴随的生理变化包括血压、脉搏、排汗、呼吸、皮肤电、皮温、脑电、心电、瞳孔、语音微抖动、手指的刻意运动、肌电以及肾上腺素等等指标。
浅析测谎在刑事诉讼中的适用价值
浅析测谎在刑事诉讼中的适用价值浅析测谎在刑事诉讼中的适用价值祝利(陕西理工学院经法学院(系)法学1102班,陕西汉中723001)指导教师:翟新民【摘要】:测谎技术因为我国本身立法、司法实践运用的不纯熟和在生理以及心理上的研究缺乏而导致技术本身出现极大的问题,使得其很少甚至很难被法庭接受而给司法的进步造成阻碍,例如接下来要论证的一种科技手段——测谎技术。
但实际司法运用中因为本身立法的缺失而使得很多地方立法规定其暂定适用方法,因而个人从测谎技术的历史沿革,测谎结论在我国实际司法中的运用,以及外国的司法实践方式,我国测谎适用的发展方向来论述我国的测谎技术在实践中的实际运用价值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测谎技术刑事适用证据随着社会科技的日益进步,多元化的技术手段为犯罪调查与证据搜集提供了更多选择空间,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也节省了无数的人力和物力成本。
但是,我国在跟进立法与实践当中对这些手段的认定和确信并不一致,这也是导致部分可靠证据无法成为现实依据的一大障碍,为司法实践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在现实司法过程中,如DNA鉴定技术、指纹识别技术等因为其技术在我国的成熟性,对生理的鉴别度极高以及理论的发达而使得更多人了解并审查证据和证明案件事实。
作为《摩奴法典》的补充的《那罗陀法典》第102条规定了“神明裁判”的八种方法,包括火审法,水审法,秤审法,毒审法,圣水审,圣谷审,热油审和抽签审。
在有些国家和地区还流行把被告人扔进鳄鱼池等场所接受凶猛动物考验的方法和让被告人在一定时间内吃下定量的干奶酪和面包等食物的考验方法[2]。
毫无疑问,以上的方法都具有其明显的非科学性和司法的非正义公平性,其体现出来的是因古代社会环境和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而带来的局限性,原始性和主观臆测性。
当然其司法水平的局限造成的局面也使得司法权的掌控者不得不以神明裁判这种最佳模式来更好的维护所谓的司法公正。
其中不乏有一些神明裁判方法契合一定的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科学原理。
准绳问题测试中假阳性问题初探
准绳问题测试中假阳性问题初探
富海军;金玉敏
【期刊名称】《刑事技术》
【年(卷),期】2003(000)005
【摘要】@@ 目前,心理测试技术方法有多种,可以根据不同的测试需要,不同的案件条件,以及不同的被测试人,选用不同的技术方法,也可以综合运用.
【总页数】2页(P49-50)
【作者】富海军;金玉敏
【作者单位】辽宁省公安厅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沈阳,110032;辽宁省辽阳市公安局,11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F793
【相关文献】
1.论CQT测试中准绳问题的开发
2.CQT测试方法中准绳问题的编制研究
3.对引导性谎言准绳测试法应用中的问题研究
4.对CQT测试中准绳问题的构建研究
5.刑事案件中准绳问题测试的测谎准确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女警用心理测试侦破杀人案心理测试非简单测谎
女警用心理测试侦破杀人案心理测试非简单测谎2016-02-03 08:02:33 来源:荆楚网网络配图近日,一则女警用心理测试侦破17年前强奸杀人案的消息引起众多媒体关注,而事情的起因还要从2015年12月22日晚说起。
2015年12月22日晚,湖北省枣阳市一条村级道路上发生一起疑似命案:该市村民董某某(女,44岁)失踪,所骑的摩托车丢弃在惠岗村三组的村路边,附近发现血泊,疑似被侵害。
枣阳市警方通过技术手段确定同村村民刘某某(男,34岁)为嫌疑对象,但因案发现场没有发现直接证据,无法认定其作案,案侦工作一时无法突破。
2016年1月13日,枣阳市警方向应城市局发出破案协助,邀请应城市局刑侦大队民警樊艳芳上案进行心理测试破案工作。
樊艳芳运用心理测试技术,经过两昼夜,迫使嫌疑人刘某某心理防线崩溃,如实交待了1999年抢劫作案杀害被害人董某某的犯罪事实。
2月2日,湖北省应城市公安局收到了湖北省枣阳警方的破案感谢信,信中感谢应城市公安局刑事技术民警樊艳芳协助该局成功侦破一起抢劫杀人命案,并通过心理深挖破获一起17年前的强奸杀人命案。
心理测试绝非简单测谎“测试反应不完全是看紧不紧张,更多的是一种认知。
”在侦破过程中立下头功的心理测试技术,在民间往往被称作“测谎”。
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心理测试实验室的负责人唐帅警官向记者解释了“误传”的原因:“它最早是美国的商业公司发现的,当时也是为了抓住公众的眼球,所以特别突出了里面的测谎内容。
但是现在随着技术的不断深入,业内人普遍的观点是,心理测试其实远远超出了测谎的范畴。
”心理测试最早进入中国要追溯到1943年。
当时,在国民政府与美国联合设置的中美合作所里,曾将它用于抗击侵华日军的情报工作。
但也正是源于这个背景,1949年后,因意识形态问题,它被打入了冷宫。
直到1980年,时任公安部刑侦局局长的刘文在日本考察中接触到了心理测试,发现其中的科学依据很是坚实。
从此之后,这门技术逐步进入了中国。
刑事测谎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与目的随着犯罪侦查技术的不断发展,测谎技术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本实验旨在探讨测谎技术在刑事侦查中的应用效果,通过模拟犯罪场景,检验测谎技术对犯罪嫌疑人的识别能力,并分析测谎结果与真实情况的一致性。
二、实验设计1. 实验对象本实验共招募50名志愿者,其中20名作为实验组(模拟犯罪嫌疑人),30名作为对照组(模拟无关人员)。
2. 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包括:犯罪场景剧本、测谎仪、记录表等。
3. 实验步骤(1)实验前,对实验对象进行分组,实验组阅读犯罪场景剧本,了解犯罪细节;对照组则不阅读剧本,仅了解实验目的。
(2)实验过程中,主试向实验对象提问一系列与犯罪场景相关的问题,同时记录他们的生理数据,包括心率、呼吸、血压等。
(3)实验结束后,分析实验数据,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生理指标上的差异,并判断实验对象的真实身份。
三、实验结果1. 生理指标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在回答与犯罪场景相关的问题时,生理指标(心率、呼吸、血压)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
具体表现为:实验组心率升高、呼吸加快、血压升高,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
2. 实验结果与真实情况的对比通过对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实验组中有15名志愿者被正确识别为犯罪嫌疑人,5名志愿者被误判为无关人员;对照组中,所有志愿者均被正确识别为无关人员。
四、实验分析与讨论1. 测谎技术的有效性本实验结果表明,测谎技术在识别犯罪嫌疑人方面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通过对犯罪嫌疑人的生理指标进行监测,可以初步判断其是否说谎。
然而,测谎技术并非绝对可靠,仍存在一定的误判率。
2. 影响测谎结果的因素(1)心理因素:犯罪嫌疑人可能在心理压力下出现生理指标异常,导致误判。
(2)生理因素:个体差异、生理疾病等因素也可能影响测谎结果。
(3)实验设计:实验过程中,实验设计、实验环境等因素都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五、实验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测谎技术在刑事侦查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仍需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 医 学 杂 志 2019 年 6 月 第 35 卷 第 3 期
·论 著· 刑事案件中准绳问题测试的测谎准确率
· 295 ·
孙振玉 1,张帆 2,张飞霞 2,罗蓉 2,毛远毅 2,胡泽卿 1,顾艳 1 (1.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2. 成都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四cy of Control Question Test in Criminal Cases
SUN Zhen-yu1, ZHANG Fan2, ZHANG Fei-xia2, LUO Rong2, MAO Yuan-yi2, HU Ze-qing1, GU Yan1 (1. West China 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 and Forensic Medicine,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41, China; 2. Criminal Detachment of Chengdu Public Security Bureau, Chengdu 610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polygraph accuracy of Control Question Test (CQT)and whether it could be influenced by examinee’s education level and type of violation of law. Methods Real cases of CQT (n=104) and the data from MAO (n=296) were collected. The polygraph accuracy of CQT was calculated. Variance analysis on three groups of different education levels was used to compare their age, and then the chi-square test was employed to compare polygraph accuracy among the groups. Independent sample t test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age of subjects in the two groups of different types of violation of law, and then chi- square test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true positive rate and true negative rate of lie detection after integration. Results In CQT lie detection of criminal cases, the true positive rate was 87.00%, the false negative rate was 13.00%, the true negative rate was 82.20%, and the false positive rate was 17.80% .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rue positive rate and the true negative rate (P>0.05). In CQT lie detection of the groups of different education level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rue positive rates (P>0.05) whil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rue negative rat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differences of both the true positive rates and the true negative rates between the violent violation of law and non-violent violation of law (P> 0.05). Conclusion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fficiency of CQT lie detection of identifying criminals and excluding innocents. However, a comparatively high false positive rate and false negative rate still exist. The efficiency of CQT lie detection identifying criminals may not influenced by the examinee’s education level and type of violation of law, but its efficiency of excluding innocents may be influenced by the examinee’s education level. Keywords:forensic psychiatry; lie detection; Control Question Test (CQT); criminal investig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