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同步练习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同步练习

三年级第三单元知识点+同步练习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进率是10: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1000千克= 1吨 1000克=1千克第三单元同步练习一.填空。

(每空1分,共10分)1.分米是比()大比()小的长度单位。

2.小明家到超市的距离大约3()。

3. 1枚硬币大约厚2()。

4.走一步的长度大约是50()。

5.鲸鱼的体重大约是35()。

6.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是()。

7.一盒饼干重200克,()盒这样的饼干重1千克。

8.小红的身高140厘米,妈妈比小红身高高2分米,妈妈的身高是()厘米。

二.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每空3分,共18分)20毫米=( )厘米4米=()分米1千米=()米3分米=()厘米1千克=()克6吨=()千克四.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每空3分,共12分)1. 一盒速溶咖啡约重36()。

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一节:基本的加减法运算1.1. 加法运算1.1.1. 加法原理在加法运算中,两个或多个数相加,结果为总和。

1.1.2. 加法公式a +b = c1.1.3. 加法的交换律加法的交换律指的是,数字a与数字b相加的结果等于数字b与数字a相加的结果。

1.1.4. 加法的结合律加法的结合律指的是,对于三个数a、b、c,无论先加a与b还是先加b与c,结果都是一样的。

1.2. 减法运算1.2.1. 减法原理在减法运算中,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结果为差。

1.2.2. 减法公式a -b = c1.2.3. 减法与加法的关系减法运算可以看作是加法的逆运算。

1.2.4. 减法的借位与不借位在减法运算中,需要根据情况选择借位或不借位的方式。

第二节:数字的比较与排序2.1. 比较运算2.1.1. 大于(>)与小于(<)的概念大于和小于是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的运算符。

2.1.2. 大于等于(≥)与小于等于(≤)的概念大于等于和小于等于是表示两个数之间包含相等情况的大小关系的运算符。

2.2. 数字的排序2.2.1. 升序与降序的概念升序是指从小到大排列,降序是指从大到小排列。

2.2.2. 数字的比较比较数字大小并进行排序时,需要根据比较运算符的规则进行。

第三节:数字的分解与组合3.1. 数字的分解3.1.1. 十位与个位的概念在一个两位数中,十位数指的是该数字的十位部分,个位数指的是该数字的个位部分。

3.1.2. 数字的分解方法将一个多位数按照各位数字的大小进行分解,有助于进行加减法运算。

3.2. 数字的组合3.2.1. 十位与个位的组合在进行数字组合时,需要根据各位数字的大小进行合并。

3.2.2. 数字的组合方法将各位数字按照位置进行合并,可以得到一个多位数。

第四节:数学游戏与趣味练习4.1. 数学游戏4.1.1. 游戏规则设计数学游戏,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灵活运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

4.1.2. 游戏目的通过数学游戏,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教案及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教案及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教案及练习题【篇一】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学问点四边形: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别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简单变形。

(三角形不简单变形)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篇二】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教学内容】义务训练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四边形p34——-p48【教材分析】1、本单元教材包括五局部内容: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周长、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估量。

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空间与图形,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已经有了初步的熟悉。

它为后面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打下根底。

2、本单元内容编写编写特点之一是加强了图形的特征、周长的概念等几何初步的教学。

特点之二是既留意挖掘几何学问之间的内在联系,有供应了大量与空间观念亲密相关的素材,从儿童学习数学的客观规律动身,选择了活动化的呈现方式,使学生在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开心的学习。

特点之三是充分运用了直观手段来教学,特备注中学生的动手力量的培育,让学生的手、脑、眼等多种感官协调参加活动,积存感性熟悉,进展看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一、根底性目标:1、进一步把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熟悉平行四边形,能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通过学生实际动手摸一摸、量一量理解周长的含义,把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通过这些公式进展正方形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必背知识点一、长度单位1. 长度单位的认识:长度单位包括毫米 (mm)、厘米 (cm)、分米 (dm)、米(m)和千米(km,也叫公里)。

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通常是10(除千米和米之间是1000外),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特别地,1千米=1000米。

2. 长度单位的换算:换算原则:大单位化小单位乘进率,小单位化大单位除以进率。

例如:将3千米换算成米,即3 ×1000 = 3000米;将4000米换算成千米,即4000 ÷1000 = 4千米。

3. 长度单位的实际应用:在生活中,根据物体的实际长度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表示。

二、质量单位1. 质量单位的认识:质量单位包括克 (g)、千克 (Kg,也叫公斤)和吨 (t)。

相邻两个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即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

2. 质量单位的换算:换算原则与大单位小单位的换算相同,即大单位化小单位乘进率,小单位化大单位除以进率。

例如:将5千克换算成克,即5 ×1000 = 5000克;将6000克换算成千克,即6000 ÷1000 = 6千克。

3. 质量单位的实际应用:在生活中,根据物体的重量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示和计算。

三、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1. 四边形的认识:有四条直的边和四个角的封闭图形叫做四边形。

能在点子图或方格纸中画出四边形,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四边形。

2.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能辨别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能在点子图或方格纸中画出平行四边形,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平行四边形。

了解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联系与区别。

3. 周长的认识:周长是指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能用不同的方法测量或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并比较两个图形周长的大小。

4.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即长方形周长= (长+ 宽) ×2,正方形周长= 边长×4。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一、乘法的认识1.乘法的意义乘法是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3 + 3 + 3 + 3 = 3×4,这里3 是相同的加数,4 表示有4 个这样的加数,3×4 表示4 个3 相加。

2.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在乘法算式中,相乘的两个数都叫做因数,它的得数叫作积。

例如在5×6 = 30 中,5 和6 是因数,30 是积。

二、口算乘法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把整十、整百数0 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计算出积后,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例如:20×3,先算2×3 = 6,然后因为20 末尾有1 个0,所以在 6 后面添 1 个0,结果是60;300×4,先算3×4 = 12,300 末尾有2 个0,就在12 后面添2 个0,结果是1200。

2.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与一位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例如:23×2,把23 分成20 和3,先算20×2 = 40,再算3×2 = 6,最后把40 和6 相加,40+6 = 46。

三、笔算乘法1.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个位、十位上的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就对着那一位写积。

例如:计算32×3,先算3×2 = 6,写在个位上,再算3×3 = 9,写在十位上,结果是96。

2.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位数每一位上的数。

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例如:计算27×3,先算3×7 = 21,个位满二十向十位进2,在个位写1;再算3×2 = 6,加上进位的 2 得8,写在十位上,结果是81。

四、解决问题1.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根据乘法的意义,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确定用乘法计算。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梳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梳理

1吨=1000千克。
数的末尾添上3个0

千克
数的末尾去掉3个0
例题演练
例4:8吨=(8000)千克
3500千克-500千克=(3)吨
例1:
例题演练
9
3
8
2. 千米的认识
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长得多的长度单位。
1千米 =1000 米。
数的末尾添上3个0
千米

数的末尾去掉3个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例题演练
例2:公路的里程数、汽车的时速等常用千米作 单位。
例3: 9千米 =(9000)米 5000米 =(5)千米
2. 吨的认识
吨一般用来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
单元梳理课件
人教版 数学 三年级 上册
第三单元知识梳理
必考知识点
1. 毫米、分米的认识 (1)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可以用毫米 来表示。 1厘米 =10毫米。 (2)分米可以用来表示比厘米长,比米短的长 度。1分米=10厘米。
(3)生活中的1毫米、1分米。 1分硬币、银行卡、会员卡、电话卡的厚度约 为1毫米;玻璃杯的高度,粉笔盒的高度约为 1分米。

三年级上第三单元《里程表二》

三年级上第三单元《里程表二》

三年级上第三单元《里程表二》在三年级上册的数学学习中,第三单元的《里程表二》可是一个有趣又有点挑战性的内容。

这部分知识对于小朋友们来说,就像是一场小小的数学冒险。

让我们先来搞清楚什么是里程表。

简单来说,里程表就像是汽车或者其他交通工具的“小账本”,它记录着车辆行驶的路程。

而在《里程表二》里,我们要学会通过里程表给出的数据,去解决一些实际的数学问题。

比如说,我们会看到这样的例子:一辆车第一天行驶了 200 千米,第二天行驶了 150 千米,第三天行驶了 180 千米。

然后里程表上显示总里程是 600 千米,那这辆车在出发前里程表的读数是多少呢?这时候,小朋友们就得动动脑筋啦。

我们要知道,总里程就是这几天行驶路程的总和再加上出发前的读数。

所以,我们可以先把这三天行驶的路程加起来:200 + 150 + 180 = 530(千米),然后用总里程 600 千米减去这三天行驶的 530 千米,就能算出出发前的读数是 70 千米。

那怎么才能保证我们算得对不对呢?这就需要我们仔细检查计算过程,看看有没有加错或者减错数。

而且,还可以换一种思路再算一遍,比如从出发前的读数开始,依次加上这三天行驶的路程,看看最后得到的总里程是不是和题目中给的一样。

学会了计算出发前的读数,我们再来看更复杂一点的情况。

比如说,里程表上星期一显示是 300 千米,星期二显示是 550 千米,那星期二这一天行驶了多少千米呢?这就很简单啦,用星期二的读数减去星期一的读数:550 300 = 250(千米)。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小朋友们可不能粗心大意哦。

要认真看清题目中的数字,理解每个数字代表的意思,还要注意单位是不是一样的。

有时候,题目里的数字可能会比较大,计算起来会有点麻烦,但只要我们一步一步来,耐心地算,就一定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为了更好地掌握《里程表二》的知识,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比如和爸爸妈妈开车出去玩的时候,看看车上的里程表,问问爸爸妈妈关于里程的问题。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三年级学习数学,第三单元开始便是最重要的技能,下面就来介绍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内容和相关知识点,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节:算术运算在第三单元中,学生们将学习一些基本的算术运算,如加减乘除。

这些技能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们可以在学习更复杂的数学知识之前建立自己的算术能力。

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学生们可以先从小数相加开始,在逐步深入学习各种不同的算术运算,如小数相减、百分比、乘方和根号等,学习其中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第二节:几何在第三单元中,学习几何也是一项重要知识点。

学生们将学习几何基本概念,如判断点在平面中的位置、线段的垂直和平行、圆心角和弧长等,然后学习计算几何元素的大小,如矩形的面积、圆的周长、三角形的面积及角度大小等,还可以学习许多有关几何的规律,如三角形的垂直互余定理、三角形的外角和等及其它的三角形定理。

第三节:数轴及其应用学习数轴也是第三单元中的重要知识点,学生们将学习如何在数轴上标注数字以及数轴上物体到底在什么位置。

还将学习一些关于数轴的计算方法,如计算数量级、判断大于、小于、等于关系以及在数轴上比较数值的大小等。

此外,学生们还可以学习如何利用数轴进行图形的绘制,以及如何从图形中解决实际问题等。

第四节:概率最后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是概率,学习概率也是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重点内容。

概率是通过分析实际问题,针对不确定事件和特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来定量描述的数学概念。

学生们在学习概率时,可以学习相关概念,如事件可能性范围、事件的独立性、随机试验法则及简单的概率计算等。

以上就是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知识点,它们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技能,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学生们才能够进入更有深度的数学学习,进而了解数学的实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能力,为高中的数学学习和更高水平的数学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年级上数学第三单元测量知识点

三年级上数学第三单元测量知识点

第三单元测量知识点
一、长度测量
1、计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2、1厘米中间的每1个小格长度是1毫米。

1分硬币的厚度约为1毫米;身份证的厚度约1毫米;1张银行卡的厚度约1毫米;
3、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4、标准操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步行1千米需15分钟(约需)
骑行1千米需4分钟(约需)
开车行1千米需1分钟(约需)
5、常用长度单位及符号
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千米(km)
6、进率
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0毫米1米=100厘米1千米=1000米
7、。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附练习)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附练习)

三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复习第三单元:测量基本概念:1、常用的长度单位,从小到大: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这些长度单位每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计量较长的长度时,用千米(km),(主要用于计量行程,比如车速,两地距离等)。

人步行1千米大约需要15分钟。

记忆方法:结合生活常识用手势比拟,1毫米:两指尖微微张开,即身份证、硬币的厚度;1厘米:指甲盖的长度,即直尺上相邻两个数据之间的距离;1分米:两手指张开的距离,直尺上从0-10之间就是1分米;1米:两手张开,两臂之间的长度,老师上课用的米尺就是1米长。

熟记进率: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分米=10厘米=100毫米1厘米=10毫米1千米=1000米2、常用的重量单位,从小到大:克(g)、千克(kg)、吨(t),每相邻的两个重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平常我们多用克与千克表示(如食物、人体重量等),计量较重的物体时,用吨做单位(比如大型货物、汽车、轮船、飞机等的载重量)。

记忆方法:结合生活经验,熟记进率,超市里购物,多观察包装袋上所标重量,多用克作单位;人的体重用千克作单位,三年级的学生一般体重在25千克左右,成人体重大约在50-80千克左右;大型货物与车船载重一定用吨作单位。

熟记进率: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3、单位换算方法:在熟记单位进率的基础上,小单位化大单位:小单位的数÷进率=大单位的数大单位化小单位:大单位的数×进率=小单位的数基本练习:一、想一想,填一填。

1、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可用实物结合生活经验来判断填写)一棵树高约100()马拉松长跑比赛全长约42()一块橡皮长约4()一桶花生油重5()一只曲别针重约2()一辆货车能载重约10 ()小明的身高约是138()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约468()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20()一头大象重4()一本数学书的厚约是7()一盏台灯的高约2()一只猫重2()一个同学的体重是25()2、在○里填上>、<或=。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2020年最新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1、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2、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通常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作长,短边的长叫作宽;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作边长。

4、正方形是邻边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

5、剪(折)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原来长方形的宽。

【典型题,可以剪纸给学生看】6、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只要是求长方形的周长,一定要找它的长和宽,然后用公式去算。

【要为了长远考虑,强化学生用第一种计算方法。

】8、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篱笆最长=长×2+宽篱笆最短=宽×2+长【靠墙围菜地】9、画图题:画一个周长是多少的长方形,先让周长÷2,得到长加宽的和,然后再将和分成,确定长和宽。

【图形可以画很多种,但是长加宽可以自己分配,但是和一定要是周长的一半。

不要画正方形】10、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说明它们长与宽的和相等,但长和宽不一定分别相等。

11、正方形的边长扩大几倍,周长也扩大几倍。

【联想到五年级的边长扩大基本面积扩大平方倍】12、把一个图形剪成两个图形之后,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之和肯定大于原来图形的周长。

【一个正方形剪成两个长方形,周长增加了8厘米,求原来正方形周长。

注意点在剪之后多了两条边】10、把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的图形,这个图形的周长小于原来两个长方形周长的和。

【同12题,少了两条边】11、一根铁丝围城一个长是6宽是2的长方形,现在将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求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典型题:周长不变是突破点】12、用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12个。

拼成大的长方形有几种拼法。

【画图解释,拼一行、两行、三行....来解释】13、给图计算周长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三单元:方向
1、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早晨面向太阳,后面是西,右面是南,左面是北;
傍晚面向太阳,后面是东,右面是北,左面是南。

3、东风吹,树叶向西边飘;树木枝叶繁茂的一面是南面。

4、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5、早晨起床,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6、东对(西),南对(北),东北对(西南),西北对(东南)。

7、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四大发明之一是(指南针)。

8、东和南的正中间是(东南),东和北的正中间是(东北),西和南的正中间是(西南),西和北的正中间是(西北)。

9、“四面八方”是个成语。

“四面”是(东)、(南)、(西)、(北)这四个面,“八方”是指(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八个方向。

10、教学楼在食堂的南面,食堂就在教学楼的(北)面。

11、小明在小林的东南面,小林就在小明的(西北)面。

1。

【部编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总结了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知识点。

该单元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重点内容:
1. 数的认识与数的大小比较:
- 认识数字0-100,掌握数字的读法和写法;
- 通过数的比较,掌握数的大小关系,如大小于、小于等于等;
- 能够利用数的大小比较进行排序和排列。

2. 数的合成与分解:
- 掌握十位数和个位数的概念;
- 能够通过合成和分解十位数和个位数进行数的运算;
- 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数的合成和分解进行计算。

3. 朗读数与写出数:
- 能够准确朗读给定的数字;
- 能够根据听到的数写出相应的数字;
- 通过朗读和写出数的练,提高对数字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4. 数与值:
- 理解数与实际物体的数量或含义之间的对应关系;
- 能够通过具体的事物将数与值进行联系。

5. 数的加减法运算:
- 掌握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加减法运算的实践;
- 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档通过简明扼要地总结了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的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注意:本文档中所述内容仅适用于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课程)。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附练习)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附练习)

三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复习第三单元:测量基本概念:1、常用的长度单位,从小到大: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这些长度单位每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计量较长的长度时,用千米(km),(主要用于计量行程,比如车速,两地距离等)。

人步行1千米大约需要15分钟。

记忆方法:结合生活常识用手势比拟,1毫米:两指尖微微张开,即身份证、硬币的厚度;1厘米:指甲盖的长度,即直尺上相邻两个数据之间的距离;1分米:两手指张开的距离,直尺上从0-10之间就是1分米;1米:两手张开,两臂之间的长度,老师上课用的米尺就是1米长。

熟记进率: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分米=10厘米=100毫米1厘米=10毫米1千米=1000米2、常用的重量单位,从小到大:克(g)、千克(kg)、吨(t),每相邻的两个重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平常我们多用克与千克表示(如食物、人体重量等),计量较重的物体时,用吨做单位(比如大型货物、汽车、轮船、飞机等的载重量)。

记忆方法:结合生活经验,熟记进率,超市里购物,多观察包装袋上所标重量,多用克作单位;人的体重用千克作单位,三年级的学生一般体重在25千克左右,成人体重大约在50-80千克左右;大型货物与车船载重一定用吨作单位。

熟记进率: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3、单位换算方法:在熟记单位进率的基础上,小单位化大单位:小单位的数÷进率=大单位的数大单位化小单位:大单位的数×进率=小单位的数基本练习:一、想一想,填一填;;1、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可用实物结合生活经验来判断填写)一棵树高约100()马拉松长跑比赛全长约42()一块橡皮长约4()一桶花生油重5()一只曲别针重约2()一辆货车能载重约10 ()小明的身高约是138()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约468()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20()一头大象重4()一本数学书的厚约是7()一盏台灯的高约2()一只猫重2()一个同学的体重是25()2、在○里填上>、<或=。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附练习)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附练习)

三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复习基本概念:1、 常用的长度单位,从小到大:毫米(mm )、厘米(cm )、分米(dm )、米(m ), 这些长度单位每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计量较长的长度时,用 千米(km ),(主要用于计量行程,比如车速,两地距离等)。

人步行1千米大约需要 15分钟。

记忆方法:结合生活常识用手势比拟,1毫米:两指尖微微张开,即身份证、硬币的厚度;1厘米:指甲盖的长度,即直尺上相邻两个数据之间的距离; 1分米:两手指张开的距离,直尺上从 0-10之间就是1分米;1米:两手张开,两臂之间的长度,老师上课用的米尺就是 1米长。

熟记进率: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1厘米=10毫米 1千米=1000米2、 常用的重量单位,从小到大:克(g)、千克(kg )、吨(t ),每相邻的两个重 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平常我们多用克与千克表示(如食物、人体重量等), 计量较重的物体时,用吨做单位(比如大型货物、汽车、轮船、飞机等的载重量)。

记忆方法:结合生活经验,熟记进率,超市里购物,多观察包装袋上所标重量,多用克作单位;人的体重用千克作单位,三年级的学生一般体重在25千克左右, 成人体重大约在50-80千克左右;大型货物与车船载重一定用吨作单位。

熟记进率: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3、 单位换算方法:在熟记单位进率的基础上,小单位化大单位:小单位的数包率=大单位的数 大单位化小单位:大单位的数泌率=小单位的数基本练习:一、想一想,填一填。

1、 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一棵树高约100 ( ) 一块橡皮长约4 ( )一只曲别针重约2 ( ) 小明的身高约是138 ( )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20 ( ) 一本数学书的厚约是7 ( )一只猫重2 () (可用实物结合生活经验来判断填写) 马拉松长跑比赛全长约42 ( )一桶花生油重5 ( )一辆货车能载重约10 ( )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约468 ( ) 一头大象重4 ( )一盏台灯的高约2 ( )一个同学的体重是25 ()=。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

量比较短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搞单位。

2、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米,2圈半是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大纽扣、钥匙、身份证的厚度大约就是1毫米。

4、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5、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6、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单位不同时,要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7、则表示物体存有多重时,通常必须使用质量单位。

表示比较重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作单位;表示通常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并作单位;则表示大型物体的质量或有载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

8、常用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

9、长度单位:米、分后米、厘米、毫米,每相连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就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厘米 1千米(公里)=米
10、质量单位: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1吨=千克 1千克=克。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附练习)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附练习)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附练习)第三单元:测量基本概念:1、常用的长度单位;从小到大: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这些长度单位每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计量较长的长度时;用千米(km);(主要用于计量行程;比如车速;两地距离等)。

人步行1千米大约需要15分钟。

记忆方法:结合生活常识用手势比拟;1毫米:两指尖微微张开;即身份证、硬币的厚度;1厘米:指甲盖的长度;即直尺上相邻两个数据之间的距离;1分米:两手指张开的距离;直尺上从0-10之间就是1分米;1米:两手张开;两臂之间的长度;老师上课用的米尺就是1米长。

熟记进率: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分米=10厘米=100毫米1厘米=10毫米1千米=1000米2、常用的重量单位;从小到大:克(g)、千克(kg)、吨(t);每相邻的两个重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平常我们多用克与千克表示(如食物、人体重量等);计量较重的物体时;用吨做单位(比如大型货物、汽车、轮船、飞机等的载重量)。

记忆方法:结合生活经验;熟记进率;超市里购物;多观察包装袋上所标重量;多用克作单位;人的体重用千克作单位;三年级的学生一般体重在25千克左右;成人体重大约在50-80千克左右;大型货物与车船载重一定用吨作单位。

熟记进率: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3、单位换算方法:在熟记单位进率的基础上;小单位化大单位:小单位的数÷进率=大单位的数大单位化小单位:大单位的数×进率=小单位的数基本练习:一、想一想;填一填。

1、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可用实物结合生活经验来判断填写)一棵树高约100()马拉松长跑比赛全长约42()一块橡皮长约4()一桶花生油重5()一只曲别针重约2()一辆货车能载重约10 ()小明的身高约是138()东方明珠电视塔高约468()到天津的铁路长120()一头大象重4()一本数学书的厚约是7()一盏台灯的高约2()一只猫重2()一个同学的体重是25()2、在○里填上>、<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苏教版)
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①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②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③通常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作长,短边的长叫作宽;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作边长。

④正方形是长宽相等的长方形;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

2.认识周长:
围成图形的每条边的总长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长+宽)×2 =长×2+宽×2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篱笆最长=长×2+宽;篱笆最短=宽×2+长
4.解决问题
①剪(折)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原来长方形的宽。

②画图题:画一个周长是多少的长方形,先让周长÷2,得到长加宽的和,然后再将和分成,确定长和宽。

③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说明它们长与宽的和相等,但长和宽不一定分别相等。

④正方形的边长扩大几倍,周长也扩大几倍。

⑤把一个图形剪成两个图形之后,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之和肯定大于原来图形的周长。

⑥把两个相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的图形,这个图形的周长小于原来两个长方形周长的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