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试题

合集下载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第一次学分认定考试语文试卷一.课内基础知识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A. 摈弃(bìng)遒劲(jìng) 蜡炬(jù) 百舸(gě)争流B. 忸怩(niǔniē)铆钉(mǎo)慰藉(jiè) 面目可憎(zèng)C. 寥廓(liáo) 脊髓(jǐsuǐ)包扎(zhā)虫咬鼠啮(niè)D. 掂量(liang) 间歇(jiàn) 筵席(yán) 窸窸窣窣(sū)【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识能力。

此类题对常用字的易错音考查得比较多。

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对一些常用字的不常见读音的识记。

答题时可以根据词义来辨别,也可以根据词性来辨别。

A项,“摈弃”的“摈”读bìn。

B项,“忸怩”的“怩”读ní;“面目可憎“的“憎”读zēng。

C项,“包扎”的“扎”读zā;D项,注音全都正确。

故选B。

2.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有人觉得阅读那种细致考查我们心灵感受并给与高度理解性解释的作品,更加富有魅力和令人欣喜。

B.乱用外来语所造成的支离破碎的语境,既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的严谨与合谐,影响了汉语表意功能的发挥,也消解了中国文化精深而丰富的内涵。

C.在数以千计的卷帙里面,我终于发掘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从此便孜孜不倦,在阅读上渐臻佳境。

D.虽然因囊中羞涩而食不裹腹的小吴正痛心疾首地盘桓在湘江边,但狡黠的贾交警依然固我,坚持要给险些肇事的他以处罚,说这样做可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形识记能力。

做题时注意结合具体语境辨析字形。

积累记忆是解决字形题根本办法。

字形记忆一定要结合字义记忆。

A 项,“考查”的“查”错误,应为“考察”。

B 项,“乱用”的“乱”错误,应为滥用;“合谐”的“合”错误,应为“和谐”。

D 项,“食不裹腹”的“裹”错误,应为“食不果腹”;“依然固我”的“固”错误,应为“依然故我”。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现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以先寻找意象,体味意境;再分析写作手法,体味表达技巧。如本诗中诗人提到中秋之月、西瓜、苹果等意象,思念本是无形的,诗人将无形的感情寄托在有形的意象上,化抽象为具体,化虚为实,融情于景;从写作手法上,在诗中反复出现,前后呼应,增强了音韵美,也强化了诗人的思念之情。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A. 思念是无形的,诗人却说它是圆的,这样写既形象又意蕴丰厚,容易让人联想到中秋的月亮。
B. 诗人说中秋的月亮是“最亮最圆的”,两个“最”字隐含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之意。
C. 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与本诗表达的情感有一定的共同之处。
D. 诗文的最后“谁念以及内心的酸楚。
故选A。
【点睛】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检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检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检测试题及答案在期中考试前做一份检测试卷可以让你在考试中不手忙脚乱。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检测试题及答案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检测试题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袅娜(nuó) 供给(jǐ) 模样(mó) 皓首穷年(hào)B.旌旗(jīn) 债券(quàn) 着陆(zhuó) 横行霸道(héng)C.椽子(chuán) 劲敌(jìng) 木讷(nè) 蓊蓊郁郁(wěng)D.累及(lěi) 逮捕(dài) 按捺(nài) 踽踽独行(jǔ)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涅槃国粹寻物启事针贬时弊B.渲泄脉搏坐收渔利浅尝辄止C.暴躁诀别粗制烂造急于事功D.弥望荣膺铤而走险藕断丝连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晚上,公司在大酒店搞联欢,他身体不适,没有参加。

②睡前适量的运动可以分散注意力,使紧张的精神下来,有利于睡眠。

③欧盟在接纳10个新成员后成为拥有25个成员国的国际组织,而《欧盟宪法草案》危机使欧盟进一步扩大的承诺遭到。

A.推脱松懈置疑B.推托松弛质疑C.推托松懈质疑D.推脱松弛置疑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广交会为企业提供了内外贸易对接的契机,但这种对接不可能一挥而就,绝大多数出口企业由于不熟悉国内市场,即使有意内销也无从着手。

B.我们公司的灯光设计师,在室内灯光设计大赛中拿过一等奖,他的设计一定会让您的新居蓬筚生辉。

C.这部影片的背景音乐流于一般,难令观众喜爱,但瑕不掩瑜,影片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演员的表演炉火纯青,不失为一部好电影。

D.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至第三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回顾经典,总有一种力量让人热血沸腾,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经典文艺形象跨越时空传递着精神力量。

何为经典文艺形象?经典文艺形象指的是,文学艺术创作深为受众喜爱、经过一定时间检验、具有经典意义的艺术形象。

经典文艺形象不局限于某一艺术门类,以不同的审美知觉形式使人们获得不断强化的美好审美经验。

一个人物形象能够成为经典,必须具备传世性和普适性,也就是说,既经得起时间考验,又能得到多数人的认可和喜欢。

经典文艺形象何以具有如此魅力?一方面,作品立得住,故事足够精彩,经得起反复品味和时间考验,其中的文艺形象往往也会深入人心,流传久远。

古往今来,那些被广泛接受和传诵的文艺作品,从《红楼梦》《水浒传》等四大名著到《茶馆》《骆驼祥子》等舞台经典,无不因为其反映生活本质,使人们为之动容、动情、动心。

这样的文艺作品温润心灵、陶冶人生,其中的文艺形象也会启迪人们发现生活之美、自然之美、心灵之美,进而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

另一方面,经典文艺形象身上浓缩着家国历史、时代印记和人性光辉,即便经历时代变迁,艺术魅力也不会因此削减。

“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其中必然含有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

经典具有思想的穿透力、审美的洞察力、形式的创造力,因此才能成为不会过时的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对经典作品的这一评价,同样适用于经典人物形象,尤其是“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三大要素。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六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试题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六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试题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度秋学期期中联考试卷高一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共23小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所有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其它区域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1分)(一)根据提示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两句使用叠字,增添了乡村远景的平静安详之感。

(2)“,使我不得开心颜。

”出自诗人李白《》中的诗句,体现了他蔑视权贵、傲岸不羁的个性。

(3)韩愈在《师说》中,用“,”揭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

(二)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伸缩能力。

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

中国人也特别对世态炎凉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

在孩子成年了住在家里都得给父母膳宿费的西洋社会里,大家承认团体的界限。

在团体里的有一定的资格。

资格取消了就得走出这个团体。

在他们不是人情冷热的问题,而是权利问题。

在西洋社会里争的是权利,而在我们却是攀关系、讲交情。

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

我们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人伦是什么呢?我的解释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

(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2.下面语句中,不能体现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差序格局”特点的一项是( 3分)A.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B.事在是非,公无远近。

C.苏秦潦倒,“妻不以为夫,嫂不以为叔”。

D.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请简要概括乡土社会中“差序格局”的特点。

第六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第六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第六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广州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后人对‘差序格局’的解读,既忽略了涉及的等级制,也忽略了差序人格"说法错误。

材料二第4段原文为“后人在解读和运用费孝通的差序格局概念时,不仅忽略了他所涉及的等级制方面;更重要的是,多数人还忽略了差序格局对于人格的影响”,从中可知,“忽略"的主体是“多数人”,“忽略"的对象是“差序格局对于人格的影响”,而不是“差序人格"。

2.【答案】C【解析】“儒家思想在维持差序格局关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无中生有。

引用“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一名言是为了论述“公”“私"关系的二重性。

3.【答案】A【解析】关于“差序格局”呈现出的动态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社会关系的伸缩性;二是“公"私”关系的二重性;三是价值标准的相对性。

A项只谈对父母孝,不能体现动态性特征。

B 项体现了社会关系的伸缩性。

C项体现了价值标准的相对性。

D项体现了“公"私”关系的二重性。

4.①比喻论证,用“石子"比喻“己”,用“水波纹"比喻差序格局。

②引用论证,引用费孝通的观点反驳有些学者的观点。

③举例论证,举血缘和地缘的例子论述社会架格的不变。

举《中庸》为例,论述“伦”的不变。

(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5.①体现了传统社会的社会关系是以自我为中心层层推出去的“差"。

刘姥姥与贾府沾亲带故,在贾府辉煌时也可以上门“攀亲”求助。

②体现了差序格局纵向的刚性的等级化的“序"。

刘姥姥身份地位远低于贾府的管理者凤姐,上下尊卑等级分明,于是行礼问安。

③体现了富有弹性的“差序人格”。

刘姥姥对女婿教训开导,对凤姐却毕恭毕敬。

(每点2分)【答案】B【解析】“对老街吃客挑剔与蛮横的讽刺"错误。

作者讲述吃客的故事意在说明吃客对吃的挑剔和讲究。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上册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上册

一、基础知识(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恍若隔世惊涛骇浪毫厘不爽B. 落井下石面面俱到谦逊有礼C. 妙手偶得震耳欲聋声东击西D. 沧海一粟惊弓之鸟一毛不拔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在新时代,我们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在一代代青年人的奋斗中变为现实。

B. 为了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我们特制定以下措施:一、加强安全教育;二、定期检查设备;三、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C. 经过几天的努力,我们的志愿者队伍已经壮大到了100人,他们分布在各个社区,为居民提供各种帮助。

D. 他的演讲生动形象,引经据典,赢得了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使我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他怀着满腔热血,投身到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中去。

B. 在这次比赛中,我们班以微弱优势战胜了对手。

C. 他总是默默无闻地为大家服务,从不张扬自己。

D. 她的绘画作品色彩斑斓,充满生机。

二、现代文阅读(4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10分)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境,而面对困境,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

有的人选择勇敢地面对,有的人选择逃避,还有的人选择放弃。

那么,面对困境,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呢?首先,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

信念是人生的指南针,它能够指引我们走出困境。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

正如古人所说:“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

”只有坚定信念,我们才能在困境中找到出路。

其次,我们要学会调整心态。

困境是暂时的,而心态却是长久的。

在面对困境时,我们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度过难关。

同时,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将困境转化为动力,从而更好地应对挑战。

最后,我们要善于寻找方法。

困境并非无解,只要我们善于寻找方法,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广东省广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

广东省广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

广州市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高一语文说明:本试卷共15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规定位置涂黑自己的试卷类型、考试证号和考试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涂黑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于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 )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若我们分析一个农村社会组织,在一般人民,文字的用处是很有限的。

在天天见面的团体中,知识的传递,言语自然比文字为简便而切实。

人口流动率低,因地域上的隔膜而利用文字来传递消息的需要当然亦少,所以信札在农村是不常见的。

社会不在激变之中,在时间上所发生需要记忆的事非但少而且需要记着的时间亦短,需借文字帮忙之处因之不多。

若是“文盲”比“不文盲”的人在生活上并不吃亏时,当然不愿费本钱来“治盲”了。

我并不是说在乡村中文字没有用处,只是普通人民用着文字的地方很少。

一乡的领袖则需要较深的文字知识,因为他是一乡的顾问,有重要的信札须由他代笔。

以前的私塾制度是在这种社会需要之下发生的。

那些贵族性质的“西席”式私塾是专门造就成一乡的领袖。

所以在学的时期较长,那平民性质的“开门聚徒”式私塾,年限随学生自己决定,平时若工作忙碌尽可随意不去上学,识几个字就算了。

到民国二年私塾被学校代替了,在这个时期,教育制度并没有标准化,小学教员可以独出心裁来决定教材。

江村的小学就由一位做过“西席”又受过“师范”训练的乡绅主持。

他和我追述他当时的教材说:“我觉得一个小学毕业生一定得会应付社会上普通文字的需要,至少要会打算盘,会写红白份子,会记账,会写条子。

所以我到小学三四年级就专门教他们这些实用的事。

”到民国十七年,江村的小学教员换了位新式师范的毕业生。

一个在新式师范毕业的人,连自己都不会算账,不会写份子,这是无可讳饰的,因为这些东西是“本地”社会组织中的东西。

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测试题(有答案)

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测试题(有答案)

高一语文上册期中测试题(有答案)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本卷共6页)一、语言基础积累(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选项字音、字形全正确的一项是()A.寥阔风华正茂青荇(xìng)忸怩(niǔ)B.斑斓义气风发瓦菲(fēi)颓圮(pǐ)C.惆怅峥嵘岁月冰屑(xiāo)叱骂(chì)D.松弛图穷匕见箕踞(jù)骨髓(suǐ)2、下列选项对句子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比喻)B.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对偶)C.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设问)D.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顶真)3、下列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A.他因为盗窃坐了三年牢,回想起这三年的峥嵘岁月,他泪流满面。

B.菲律宾想把南海问题复杂化,我们识破了菲律宾的神机妙算,从容以对。

C.在文学创造上,含蓄比一览无余更好,诗歌更讲究含蓄。

D.这种“摇头丸”毒性大,人吃后,会情不自禁地摇头。

4、选出与上句衔接恰当的一项()她,已经年过50,对于演员,年龄是大了些,可是__________。

A.只要听她唱,就会觉得她还很年轻B.只要听她唱,就会发现她还很年轻C.只要看她外貌,就会觉得她还很年轻D.只要看她外貌,就会发现她还很年轻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教师素质的高低和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B.读毛泽东的诗词,诗人的豪情和政治家的浪漫,无时无刻显现在我们头脑里。

C.他取得成绩的关键在于他善于动员和启发同学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D.《沁园春.长沙》一开篇,作者便把自己置身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中,把读者带进一个高原的深秋境界中去。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以气势磅礴的笔调,写出了他对革命事业的坚强信心。

秋,在伟人的笔下,褪去萧瑟,铺上生机。

B.《再别康桥》中,诗人说“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诗人不能放歌的原因是他太悲伤了,满心都是别离的痛楚。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含答案)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一、基础(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间.或(jiān)遁.隐(dùn) 赭.色(zhě)矫.揉造作(jiǎo)B. 按捺.(nà)游弋.(yè)绿林(lù) 恣.意妄为(zī)C. 劲.敌(jìng)晕.船(yùn)圈.养(juàn)山石迸.裂(bèng)D. 追溯.(shuò)饿殍.(piǎo)诡.谲(guǐ)酾.酒临江(shī)2。

下列各句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A。

然而,任何阻拦与坚险,也不能阻挡这声势浩大、憾动人心的迁徙.前方在招唤着它们,它们只有奋蹄挺进。

B. 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躲在屋里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蜇居异境。

C。

人们感怀并摹写大自然亘古如斯的美丽,将身心沉浸其中,在聆听万籁的时候体味人世的纷烦,感慨历史的苍桑.D. 它使那些在夜里听到狼叫,白天去查看狼的足迹的人毛骨耸然.即使看不到狼的踪迹,也听不到狼的声音,它也暗含在许多小小的事件中。

3.下列各句中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它不仅仅成了波兰人朝拜的 ,举行精神宴会的殿堂,参观游览的古迹,而且为数众多的外国音乐家、钢琴家、作曲家都把造访这个伟大艺术家的摇篮看成自己一生的夙愿.②还有,在它们中间悄无声息童年、少年、青年时光的我,他的快乐、孤独、无人感知的惊恐与激动……对于今天的生活,它们是否变得毫无意义。

③若再要点些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A。

胜地度过景象 B. 胜地渡过景致C. 圣地渡过景象 D。

圣地度过景致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有几家院墙上爬着些藤蔓植物,这时抽出点芽,看上去就茸茸的,还伴着些枝枝节节....。

回民区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回民区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回民区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呼和浩特市回民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苏东坡十一岁时,进入中等学校,认真准备科举考试。

为应付考试,当时的学生必须读经史诗文,经典古籍必须熟读至能背诵。

最努力苦读的学生会将经书和正史抄写一遍。

苏东坡读书时也就是用这种方法。

若对中国诗文朴质的经典,以及正史中常见的名称世故暗喻等典故稍加思索,这种读书方法,自有其优点。

因为将一本书逐字抄写之后,对那本书所知的深刻,决非仅仅阅读多次所能比。

这种用功方法,对苏东坡的将来大有好处。

苏东坡与弟弟苏辙正在这样熟读大量的文学经典之时,他父亲赶考铩羽而归。

苏洵对功名并未完全死心,自己虽未能考中,但他以纯粹而雅正的文体教儿子,教儿子深研史书为政之法。

这样的家庭气氛,正适于富有文学天才的青年的发育。

(摘编自林语堂《苏东坡传》)材料二苏轼生活在佛教传播相当发达的四川,处在峨眉佛教文化圈之中,苏轼家庭的宗教气氛也十分浓厚,其父苏洵是云门宗四世圆通居讷皈依弟子,其母程夫人是优婆夷,其弟和其继妻都信佛,这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苏轼的经历看,他刚开始虽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对佛教抱有好感,然而并没有真正信奉佛教,元丰三年乌台诗案后,四十一岁的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政治上的挫败使他开始反省,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意义,并借佛老的方法来净化自心。

这一时期,他审视自己的经历以及处世态度,重新寻找心灵的支撑点,开始思考人生的真谛,开始接受佛教思想。

谪居黄州以来,苏轼躬耕东坡,作诗赋词,向世人展现了一个极富魅力的“东坡居士"形象。

黄州词如此丰产的数量也预示着它内容的丰富性,其中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有在被贬后旷达心情的抒发,有登高临水、吊古伤今,有对亲戚朋友的思念,也有对世间丑恶的讥讽;既有火树银花的都市,也有静谧祥和的乡村……题材之广泛已然突破了前人。

高一语文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1.下列关于鲁迅及其作品说法正确的是()A.鲁迅是著名的电影表演家,有些小说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经典篇目。

B.鲁迅先生是当代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奠基人。

C.鲁迅的小说作品以嫁接西方文学风格而脱胎换骨而出,是我们的文学宝库中无法替代的经典之作。

D.鲁迅先生的《呐喊》是中国新文学的开山之作,可以说是中国文学的奠基之作。

答案: B2.只有飞翔的鸟儿懂得_____(“懂得”和“飞翔”成对)A.风中的流浪B.自由的意义C.天上的云朵D.飞翔的高度答案: B3.下列属于叙事文的文体特点是()A.有写实的成分,叙述人物的性格、行为和环境的变化。

B.写作者的个人感受或思想感情,重点是抒发感情,表达思想。

C.以谈话的形式记录下来,如日记、便笺等。

D.试图通过比喻、夸张、畸变等手法表现某种精神内涵,并发挥文学与人生的高远意义。

答案: A4.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__。

A. 司机大哥开车较慢,我便跟前打盹。

B. 听了王小浪的讲话,学生们纷纷涌上前去与他合了影。

C. 许多人认为学英语是难事,但小李每天坚持背100个单词。

D. 所遇到的问题,如果不明白,就请问教师。

答案: C5.以下区别加粗部分读音的一组是()A. 桥/qia/ 庆/ qing/B. 处/chu/ 竹/zhuzhu/C. 树/shu/ 数/ shu/D. 收/shou/ 受/shou/答案: C第二部分:填空题1.笑容满面,他迎上前来,对我亲切____________ 。

(填词,两字)答案:招呼2.浙江的经济发展迅速,一大原因是____________发达。

(一个名词)答案:交通3.看起来站直了,其实是在假装____________。

(三个字)答案:神气4.我们已经确定好了路线,就是____________,你也可以在网络上查找一下资料。

(一个国名)答案:巴西5.美食以____________见长,各种海鲜、特色小吃,应有尽有。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的隐士文化由来已久,隐士可以分为政治性隐士、宗教性隐士和生活性隐士。

西方也有隐居这种生活方式,虽然隐居者不能算是典型的隐士。

自然文学的作者们有的是隐士或当过隐士,比如梭罗、惠特曼谷、巴勒斯、缪尔等。

东西方隐士们并不是目不识丁或能力欠缺的凡人,他们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超常的文化修养和人生智慧。

他们并不是不能做官发财,而是不愿过那样追求名利的人生。

出世与入世只在自己的内心选择,且有选择的权利和余地。

他们都对繁华尘世感到深深厌倦,不喜欢社交过于频繁、被俗事缠身的生活,想要寻找世外桃源避世隐居,同时在精神上步入从容闲适、与世无争的隐逸净土。

他们都热爱山水、热爱自然,以自然为生活与修身之道,这个自然不仅是作为对象的大自然,也是“自己本来这样”的自然,自然运行之道。

所以这些隐士们安静恬淡,舍弃了对物质享受的追逐。

西方的隐士们重视生命对于个人的价值,具有很强的个体本位意识,无法完全摆脱现实的牵绊。

所以他们不拒绝名声,往往有很高的社会声誉,并利用这些声誉去做影响社会的事业,比如爱默生、巴勒斯、利奥波德等。

这些隐士们会把自己的隐居生活写成书籍,这就是“自然文学”。

在美国,“自然文学”是最悠久的文化传统,完全可以与中国传统的山水文学相媲美。

美国人踏上北美大陆时就开始了创作。

与之相比,中国的隐士们主张“天人合一”,在“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自然率真环境中解读人生的“真意”。

上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评估高一语文(答案在最后)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积累与应用(16分)1.按要求填空。

(10分)(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

(《__________·长沙》)(2)___________,丘峦崩摧。

(李白《__________》)(3)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__。

(杜甫《登高》)(4)曹操的《短歌行》引用了《诗经》中“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将女子的深情相思变成了诗人对贤才的思慕。

(5)《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句从视觉、听觉的角度具体描绘了“江山如画”的景象。

2.按要求选择。

(6分)(1)下列选项中,名句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学习古代诗文,当然有很多方法,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B.“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人的一生总要有点追求,为社会、国家留下点什么。

C.生活在大都市的我们很难想象西部山区里还有“称薪而爨,数粒乃炊”的孩子。

D.常言说得好,“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如果不重视眼前的事,将来必然受影响。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科幻作品的贡献是独特的,是其它各种作品通常无法提供的。

__________。

__________。

从这个意义上说,__________。

而且,现在看来似乎也只有科幻在着力承担着这方面的社会责任。

__________。

①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非常发人深省的现象。

②这就是对技术滥用的深切担忧,对未来世界的悲观猜测。

③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至少可以理解为对科学技术的一种人文关怀。

④这些幻想作品,无疑是当代科学文化传播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A.②③④①B.③②④①C.②①③④D.②④③①二、阅读(65分)(一)阅读下文,完成3-6题。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致说来,古代城市排水系统,一是依赖城内排水沟渠,二是依靠城中河道,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我国历朝都很重视排水沟渠的疏浚和整修。

例如,唐玄宗曾下诏修理两都街市、沟渠、道桥,而其旧沟渠,令当界乘闲整顿疏决。

德宗时修石炭、贺兰两堰,并造土堰,开淘渠。

民间也非常重视城中河道的日常疏通和维护。

如唐懿宗咸通年间,“金陵秦淮河中,有小民棹扁舟业以淘河者”。

可见,当时已经出现专门以养护河道为业的人,他们负责在河道上挖掘污泥、清除残秽,向管理部门领取报酬。

相对而言,宋代在城市排洪防灾方面所做的工作更多一些,当时人们对于城市水系的排洪防灾作用已有深刻认识。

成书于北宋元丰七年的《吴郡图经续记》就已明确指出,苏州城发达的河渠水系具有重要的排洪作用,能够“泄积潦,安居民”,“故虽名泽国,而城中未尝有垫溺荡析之患”。

宋朝对河渠的管理有一套严格而科学的制度,每年定期疏浚河渠,颇见成效。

有些制度则以皇帝诏书的形式加以确定。

如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六月诏:自令后汴水添涨及七尺五寸,即遣禁兵三千,沿河防护。

哲宗元祐四年十二月诏:京城内汴河两岸,各留堤面丈有五尺,禁公私侵牟。

北宋都城汴京, 在城市排水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

汴京城水系十分发达。

英国加迪夫大学建筑系访问学者刘橄介绍说,当时的北宋汴京城包括3重城壕、4 条穿城河道、各街巷的沟渠以及城内外湖池。

3重城壕总蓄水容量达1765.6万立方米。

4 条穿城河道为汴、蔡、五丈和金水4 河。

根据文献记载估算, 4条河道蓄水总容量约为86.63 万立方米。

此外,城市大街小巷有明渠暗沟等排水设施, 还有凝祥、金明、琼林、玉津4 个池沼。

城市河道密度大、调蓄容量大是宋东京的特点, 整个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建造体现了很高的科技水平, 城市排水设施的管理措施也很完备, 是古代城市排水的典范。

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1

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1

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郑州一中2021—2022学年上期中考24届高一语文试题说明: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案统一填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疫"这个字人人敬而远之,但就它的字形结构看,除了避之不及的“疒”,它里面的部分其实是“役"的省略,表示“疫”的意思同“役使"有关,因为古人认为,瘟疫大都是恶鬼驱役坏东西兴风作浪。

“役使”这种行为是人类为了改善生活条件所付出的努力,是人类智慧与社会进步的体现。

在我国古代,牛早已成为可供人们役使的一种富力。

比如在“犁"字中,“牛”表示犁这种农具以及用农具耕田都与役使牛有关。

《诗经》有一句:“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其中“睆”的意思是明亮。

“服箱"是驾车、拉车,因为“箱”最初指古代的大车,这两句诗说的是天空中闪闪发光的牵牛星它虽然名叫“牵牛”,却并不是被用来驾车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推断,当时牛已经成为人们在生活中用于负重、运输的一种重要工具了。

大文豪苏东坡在一首题为《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的词中写道:“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

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这首词既写了春天的景色,同时也是一幅立春时节的民俗风情画卷,其中的“春牛”,是传统民俗中人们用泥土、芦苇或纸于立春前一日做成的“牛”,在立春那天用“春杖"鞭打“春牛”,以示迎春、劝农和催耕,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比较有趣的是“耕牛"从古至今指的都是耕田的牛;可是与之相对的“犁牛”,在许多古代的工具书中却被解释为“杂色牛"。

因为《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犁牛之子骍且角。

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句中“骍"原本指赤色马,随之也指赤色牛等,后来还表示赤红色。

统编版语文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

统编版语文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

统编版语文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秋日里的温暖秋天,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

它不仅带来了丰收的喜悦,也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

在这个季节里,人们总喜欢寻找一些温暖的故事来慰藉心灵。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一个发生在深秋的小故事。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小镇上的居民们都沉浸在了秋日的宁静之中。

在一条小巷深处,有一家小小的书店,店主是一位年逾六旬的老奶奶。

她的书店虽然不大,但却藏书丰富,从古典文学到现代小说,从科普知识到儿童绘本,一应俱全。

老奶奶对书籍有着近乎痴迷的热爱,她总是耐心地向每一位顾客推荐好书。

这天,一位名叫小明的年轻人走进了书店。

他看起来有些疲惫,眼神中透露着迷茫。

小明正在准备一场重要的考试,压力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无意间路过这家书店,他被橱窗里的一本诗集吸引了目光,于是推门而入。

老奶奶见状,微笑着迎了上来:“小伙子,选书可是一件乐事,慢慢挑,别急。

”小明点点头,开始翻阅起书架上的书来。

不一会儿,他被一本关于自然哲学的书深深吸引,书中的话语仿佛能够穿透心灵,给予他力量和希望。

就在小明沉浸于书中的世界时,窗外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老奶奶走过来,轻声说道:“外面下雨了,不妨在这里多留一会儿,喝杯热茶怎么样?”小明感激地点点头。

于是,在这个温馨的小店里,他们聊起了各自的故事,分享了生活的点点滴滴。

小明的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慰藉,也找到了继续前行的动力。

问题1.文章描述了一个什么样的季节背景?这个背景对于故事的情感氛围有何影响?2.小明进入书店前后的心理变化是什么样的?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3.老奶奶对待顾客的态度如何?这反映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4.文章中提到的“心灵的港湾”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何如此形容?5.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生活中处处有温暖”这句话的理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历史长河波澜壮阔,无数英雄豪杰以其卓越的才智和勇敢的担当,书写了一幕幕壮丽的历史画卷。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上册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上册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惊涛骇浪(hài)B. 情深意重(zhòng)C. 赏心悦目(yù)D. 满载而归(zài)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B. 为了使我国的文化走向世界,我们必须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

C. 这篇文章虽然观点鲜明,但论证不够充分。

D. 在这次比赛中,他的表现得到了观众和教练的一致好评。

3.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举世闻名B. 妙手回春C. 精卫填海D. 喜出望外4.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像一匹黑马,在考试中脱颖而出。

B. 那个孩子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C. 月亮像一个大玉盘,高高地挂在天空中。

D. 那条小河像一条绿色的丝带,蜿蜒在田野间。

5.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正确的一项是:A. 原句: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改句:珍惜时间,努力学习,这是我们的责任。

B. 原句:他的脸色变得苍白。

改句:脸色变得苍白的是他。

C. 原句:我们要关心集体,爱护公物。

改句:关心集体,爱护公物,这是我们的义务。

D. 原句:这个问题很难解决。

改句: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很难找到。

6.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走进教室,看见老师正在讲台上讲着课。

B. 他问我:“你叫什么名字?”C. 我喜欢音乐,喜欢阅读,喜欢旅行。

D.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战胜困难。

7. 下列各句中,下列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刻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B. 这个产品已经上市,但销售情况并不理想。

C. 他身体不好,需要好好休息。

D. 那个画家画了一幅很美的画。

8. 下列各句中,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勇敢无畏,面对困难从不退缩。

B. 那个班级的纪律很好,同学们都很有礼貌。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眼下中国诗歌所遭遇的最为严重的生存困境,无疑是社会大众整体上对新诗所持的淡漠乃至排斥的态度。

但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地以为这是社会大环境变化导致的必然结果。

社会大环境的变化是一个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创作主体的变化。

诗歌要有发自内心的真实声音,才能打动人,引起人们的共鸣。

面对中国当代诗歌不景气的现实,诗歌的创作不能孤芳自赏、闭门造车。

诗歌创作需要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读者。

长期以来,诗歌与现实的关联越来越弱化,很多诗人的创作与社会变化、现实生活渐行渐远。

重提和倡导诗歌回归现实,并不是要给诗歌设定规矩和限制。

任何诗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而一个真正优秀的诗人应该担起责任和道义,他的写作应该与这个时代紧密相连。

现实生活为我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宝藏,认识现实就是认识自己。

不仅要在习以为常、司空见惯中洞悉它的变化,更需要用心去勘探社会形态、人们的观念与精神世界的演进。

现实不是空泛而虚假的概念,不是简单的油盐酱醋,而是我们生命与精神向外延展的重要基地。

诚然,从文学概念上讲,直接进入现实不太好把握,需要沉淀和发酵。

但就诗歌而言,需要及时敏感地介入现实。

诗人在承担个体精神的基础上,要研究怎样才能够与社会和时代进行沟通和融入,在现实中找到自己。

这种沟通和融入就是对现实的介入,只有真正的介入,才有真正的现实书写。

诗人不能在现实面前束手无策,丧失进入的能力。

(摘编自梁平《让诗歌回归现实》)材料二:新世纪诗歌为什么需要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首先,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是一个诗人的责任担当和历史使命,更是一个诗人的精神支柱和信仰之源。

语言作为一个具有民族特质的书写符号,本身就是记录时代、书写现实的重要载体,也是我们切近时代、观照自身的情感纽带,与民族的历史进程和时代特征密切相关,更因其澄澈优美之特性,承担着发现、记录和引领的使命。

2024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一年级调研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

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尤其是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走到尽头;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哪怕仅仅只是一个文化发达民族的全部文学通通读完,更别提整个人类的文学了。

然而,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浸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

这,归根到底是一切生活的意义,如果活着不仅仅是为着满足那些赤裸裸的需要的话。

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倒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要想建立与世界文学的生动联系,读者的第一要务乃是认识自己,进而认识那些特别能引起共鸣的作品,而不要遵循任何的模式或者教学大纲!他必须走一条爱之路,而非义务之路。

仅仅因为某部作品有名,因为羞于不了解它就强迫自己去阅读,实乃大错而特错。

恰恰相反,每个人都该在他感觉最自然的地方,开始对书籍的阅读、了解和喜爱。

有的人在学生时代已早早发现自己对优美诗歌的爱好,也有人更爱好历史和乡土传说;有的人也许喜欢民歌,还有人觉得阅读那种细致考察我们心灵的感受并给予高度理性解释的作品,更加富有魅力和令人欣喜。

阅读之路有千万条。

可以从小学课本和日历出发,而终结于莎士比亚、歌德或者但丁。

—本别人称赞而我们也试图阅读却引不起兴趣的作品,一本令我们反感、无法读进去的作品,千万别强迫自己耐着性子硬往下读,应该干脆放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百舸.(gě)媲.美(pì)载.体(zài)昙.花一现(tán)B.旋.涡(xuàn)烙.印(luò)庇.护(bì)玲珑剔.透(tī)C.炫.耀(xuàn)慰藉.(jiè)对峙.(shì)沁.人脾胃(qìn)D.笤.帚(tiáo)吮.吸(yǔn)褶.皱(zhé)残羹冷炙.(zhì)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匮乏惆怅礼上往来抱残守缺B.脉搏坐落漫不经心邯郸学步C.思辨威摄凋虫小技斑驳陆离D.淳朴寥廓消声匿迹为虎作伥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美国的伟人和精英都对扑克情有独钟,从政客到将军再到产业大亨,概莫能外....。

B.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既有财经名流的高谈阔论....,又有普通观众的对话交流。

C.济南市交通局强化管理和服务意识,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办事效率,各项工作开展的绘声绘色....,形象得到整体提升。

D.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喜人的变化,但同时一些不良现象也应运而生....,这是需要警惕的。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摆脱了功利之争,田园山水诗人便有了一种恬静的心境。

②由于公司上下精打细算,仅第一季度就经费近百万元。

③过去,凡是作弊的行为,都令人,可是今天,小到一般的考试作弊,大到学术科研的作弊,有的人竟然习见不惊。

A.淡薄节余不耻B.淡泊结余不耻C.淡薄结余不齿 D.淡泊节余不齿5、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正确的一组是:()一个人不懂得正确的意见只能是对于实际事物的客观的全面的反映,坚持要按自己的主观的片面的想法办事,那么,他有善良的动机,还是会犯或大或小的错误。

A、因为所以虽然但B、由于因此即使也C、如果而即使也D、不但而且虽然但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那种借口以反腐会阻碍经济发展,引发社会不稳定为名,主张反腐应适可而止的观点极其有害,因为反腐事关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

B.对于高考改革,有评论者认为,教育最大的价值在于公平与否,改革最应该捍卫的目标也是公平。

C.因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地区高。

D.干旱是最常见、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我国每年因干旱造成的粮食减产和其它经济损失占气候灾害损失的50%左右。

7.下面填空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正的。

历史无情,岁月不饶人。

老人是去日苦长,来日苦短,。

不过,正如老年是从青年过来的,,如果有足够年龄可称得上老年的话,这个道理很简单,或长或短,任何一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

①人人不断拥有时间,人人又不断丧失时间②人人不断丧失时间,人人又不断拥有时间③年轻人的时间经得起透支和挥霍,当然比老年人富得多④年轻人的时间当然比老年人富得多,经得起透支和挥霍⑤青年的未来必然是老年⑥老年的过去必然是青年A.②③⑥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

8、与下面这段话衔接恰当的一句是:()“木桶理论,短板效应”的意思是一个由很多木板箍成的木桶,如果一块木板很长,并不能多盛水;而有一块木板很短的话,它的最大盛水量就只能达到最短木板的上沿。

著名教练陈运鹏把制约游泳成绩的八个因素比做木板,。

A、只有八个因素都突出,才能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整体成绩B、如果有一个因素欠缺,那将影响运动员的整体成绩C、只有一个因素很突出,并不能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整体成绩D、如果八个因素都欠缺,必将影响运动员的整体成绩9. 文学常识表述有错的一项是()A.赫尔曼·黑塞是瑞士籍德国人,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

B.郁达夫,原名郁文,中国现代作家。

作品《沉沦》、《屐痕处处》。

C.老舍是中国现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茶馆》《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

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浓郁的民族色彩。

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其词开豪放一派。

10.对课文的解读错误的一项()A.《江南的冬景》全文语调舒缓,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闲;语言清新、淳朴,和江南冬景的清朗相得益彰。

B.《前方》是一种新兴的文体,它是由摄影和文字构成。

这种新的文体兼具了两种表达手段的审美特点,即摄影的视觉性,对瞬间画面的逼真的再现能力和散文运用语言来表达对象时的自由。

C . 《始得西山宴游记》第一段写了西山以外的山水,是陪衬的写法,是为突出西山做铺垫。

D.《始得西山宴游记》从第一段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乐以忘忧,是摆脱“惴栗”的阴影的表现。

11.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比喻)B.在不开花的那段时间里,昙花不会总是想着开花的问题。

(拟人)C.那杯名叫岁月的苦茶,虽然不好喝,我却依然甘心吞下它。

(夸张)D.看着水面上赛龙舟的场景,谁能说它不是力与美的完美体现呢?(反问)12.下列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A.交通安全广告语:司机一杯酒,亲人两行泪。

B.图书馆标语:阅读启迪智慧,知识改变人生。

C.旅游景点:禁止乱写乱画,违者罚款。

D.环保宣传语: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13.“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中使用的纪年法是()A.干支纪年法B.年号纪年法C.生肖纪年法D.公元纪年法1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自余为僇人B.施施而行,漫漫而游C.或师焉,或不焉D.意有所极,梦亦同趣15、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广博地学习;日:名词作状语,“每日”)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学习)C.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D.余嘉.其能行古道(嘉,赞赏)16、下列句子中划线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然后知是山之特立B.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C.游于是乎始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二、文言文阅读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1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方.其破荆州(当)而吾与子之所共食.(享用)B.徘徊于斗牛..之间(星宿名,指斗宿、牛宿)举匏.尊以相属(葫芦)C.寄蜉蝣..于天地(一种小飞虫,古人说它朝生暮死,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知不可乎骤得..(轻易得到。

骤,突然)D.酾.酒临江(酿酒)固.一世之雄也(固然)18.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西.望夏口,东.望武昌A.舞.幽壑之潜蛟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侣.鱼虾而友麋鹿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19.下列句子与其他各句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而今安在哉B.何为其然也C.何陋之有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20.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此非曹孟德之诗乎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③固一世之雄也④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⑤句读之不知⑥渺沧海之一粟⑦哀吾生之须臾⑧羡长江之无穷A.①②⑦⑧/③④⑥/⑤B.②⑦⑧/①③⑤⑥/④C.①③④⑥/②⑦⑧/⑤D.②④⑥/①③⑦⑧/⑤三、主观题(30分)21.翻译句子。

(共9分,每句3分)(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2)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皆我有也。

22.默写。

(任选4题,共8分)(1)举酒属客,,。

(2)_ _ _ _ _ _ __,而不知其所止,__ _ _ __ _ _ ,羽化而登仙。

(3)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是故无贵无贱,道之所存,。

(5)恰同学少年,,书生意气,。

(6)句读之不知,,或师焉,。

2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共5分)山中①---王勃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注〕①原题《思归》。

是作者被废斥后客居巴蜀期间所写的。

(1)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季节的景色,主要可以从______、______这两个意象中读出来。

(3分)(2)综观全诗,寄予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24.现代文阅读(8分)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

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君士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

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虽然“近似”两字要拉扯得很远--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

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

自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象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象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

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1)、为什么作者说:“巴黎更近似北平”,但是“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4分)(2)、这一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北平怎样的特点?(4分)四、作文(30分)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只美丽的蝴蝶去找医生整容。

医生对她说:“你已经很美丽了,简直无可挑剔,用不着来做美容。

”蝴蝶说:“红颜易老,我想把自己整得再年轻一点。

”医生说:“其实,你现在的美才是最有魅力的。

”蝴蝶打断医生的话:“我说过了,我要再年轻一点。

” 医生只好同意为蝴蝶做了整容手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