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专题训练一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专题训练

2019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专题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专题训练

专题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高考命题规律命题角度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2014全国Ⅱ·8~9)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

读图,完成第1~2题。

1.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 A.地处赤道附近 B.远离大陆 C.构造运动强烈 D.地形复杂2.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 A.气温日较差大 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 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 D.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2.C1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特有动物种属的形成主要与该岛远离大陆,地理环境相对孤立有关,故B 项正确。

第2题,主要考查洋流的分布。

耐寒的企鹅是南极洲的特有动物,赤道地区本应分布喜暖的动物,企鹅在此处生存主要与该岛能受到秘鲁寒流的影响有关,故C 项正确。

新题演练提能·刷高分(2018福建莆田3月质检)新疆罗布泊地区分布成群红柳沙包。

红柳每年4月中旬发芽生长,11月落叶。

风沙流受红柳的阻挡堆积,形成沙堆,随着红柳的不断生长,一层枯枝落叶层、一层沙层交替出现,这样年复一年两层交替堆积,逐渐形成高大的红柳沙包(下图)。

据此完成第1~3题。

典型红柳沙包层状沉积结构1.当地红柳沙包的枯枝落叶层沉积的主要季节是( )A.春季、夏季B.夏季、秋季C.秋季、冬季D.冬季、春季2.属于红柳沙包形成的必备条件是( )A.沙源丰富红柳的特性B.沙源丰富地形阻挡C.土层深厚红柳的特性D.土层深厚地形阻挡3.沙包中的沙层厚度、沙粒粒径与形成时的风速、空气湿度有明显对应关系的是( )A.风力强,空气湿度较小,沙粒粒径小,沙层厚B.风力弱,空气湿度较小,沙粒粒径大,沙层薄C.风力强,空气湿度较大,沙粒粒径大,沙层厚D.风力弱,空气湿度较大,沙粒粒径小,沙层薄2.A3.D1题,根据题目,11月落叶,北半球是秋冬季节。

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专项检测专题考点篇模块一自然地理系统专题五整体性差异性规律

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专项检测专题考点篇模块一自然地理系统专题五整体性差异性规律

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专项检测专题考点篇模块一自然地理系统专题五整体性差异性规律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专题专项检测(五) 整体性、差异性规律一、选择题(2015·渭南质检)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要素。

读下图,完成1~2题。

1.方框中Ⅰ、Ⅱ、Ⅲ、Ⅳ相应内容排序正确的是( )①土壤水增多②库区蒸发量增大③蒸腾加强④植被覆盖率增大A.①③②④B.②④①③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2.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 B.区域性C.差异性 D.不稳定性(2015·衡阳联考)中国高铁走向世界。

下图为中国研究建设跨境高铁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与其他两条线路相比,欧亚线建设的最大障碍是( )A.地表崎岖、崇山峻岭 B.高寒缺氧、空气稀薄C.气候干旱、风沙漫天 D.纬度较高、冻土连片4.关于欧亚线沿线的自然带类型,正确的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亚寒带针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草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D.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温带草原带、苔原带(2015·福州质检)下面的图1是非洲某区域示意图,图2是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5~7题。

5.当野生动物大规模迁徙到甲地时,当地受( )A.西风带控制 B.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C.信风带控制 D.赤道低气压带控制6.图2中序号①②对应的自然带分别是( )A.热带草原带、积雪冰川带B.热带荒漠带、高寒灌木林带C.热带雨林带、高寒荒漠带D.热带季雨林带、苔原带7.形成图2中同一自然带上限南北两坡高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C.光照 D.地形(2015·潍坊统考)河谷地带按说是最不缺水的地方,可在西藏昌都,金沙江、澜沧江与怒江流过的峡谷,却大多干旱少雨,甚至一派亚热带荒漠景象,它们被称为“干热河谷”。

2019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试题:专题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19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试题:专题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19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试题:专题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专题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强化练时间:45分钟分数:90分一、选择题(共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2019·湖南衡阳八中一模]驼梁位于冀晋两省交界处,主峰海拔2 281米,系河北省五大高峰之一。

以山脊线为界,北坡森林郁郁葱葱,南坡草地幽幽如茵(如图所示)。

据此回答1~2题。

1.北坡植被明显好于南坡,其优势条件是()A.气温较高B.水分条件好C.坡度和缓D.土壤肥沃2.南坡M地为带状分布的森林,该地最有可能是()A.山脊B.山谷C.鞍部D.台地[2019·北京海淀区一模]下表为我国甲、乙两山基带气象要素及雪线高度资料。

读表回答3~4题。

3.据表中资料推断()A.甲山北坡相对高度大于南坡B.甲山南坡的垂直带谱最丰富C.乙山南坡的河流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D.乙山的森林蓄积量大于甲山4.与乙山相比,甲山雪线分布特点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①B.②C.③D.④9.关于该山地“冷湖”和“暖带”叙述正确的是()A.该山地西北坡近地面附近地区全年会出现“冷湖”现象B.该山地在“冷湖”现象出现地区向上气温是递增的C.该山地“暖带”中农作物生长周期变长,霜害较轻D.该山地西北坡,1月在300 m附近高度出现“暖带”[2019·天津卷]结合图1和图2中的信息,回答10~11题。

10.最有可能观察到图1中景观的地点,是图2中的()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11.在图1所示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带应位于()A.终年积雪区B.高山草甸带C.云杉林带D.山麓草原二、综合题(共两道大题,共46分)12.(22分)[2019·福建南平信息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万里茶路”起点为福建武夷山,是继“丝绸之路”之后又一条国际商路。

下图示意“万里茶路”上某国自然带分布状况。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五大规律 正确把握练习 专题检测(五) 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含解析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五大规律 正确把握练习 专题检测(五) 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含解析

专题检测(五)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一、选择题(2016·青岛二模)读小尺度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景观示意图(图甲)和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关系图(图乙),回答1~2题。

1.为保护图甲中斜坡①处的土壤不被水冲走,合理的措施不包括()A.植树种草,恢复植被B.修建水平梯田,打坝淤地C.强化全民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D.采取措施大幅度改变③自然地理要素,使其变得稳定2.关于图乙中E环节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A.夏季降水集中,冬季温和湿润B.植被破坏严重,容易形成红色荒漠C.夏季高温多雨,淋溶作用强D.河网稠密,径流量大,水能丰富解析:1.D 2.C第1题,保持水土可从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及民众意识等方面考虑。

③自然地理要素是大气,不可能被人类大幅度改变。

第2题,图乙中E环节为气候对土壤的影响。

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降水集中,淋溶作用强,易使红壤变得更贫瘠。

(2016·全国甲卷)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

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

据此完成3~5题。

3.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A.大气温度B.降水量C.积雪厚度D.植被覆盖度4.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A.年降水最少B.冬季气温最低C.年日照最少D.冬季风力最大5.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A.蒸腾加剧B.低温更低C.降雪期推后D.太阳辐射减弱解析:3.C 4.D 5.C第3题,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积雪厚度。

一般来说,坡度越大,积雪厚度越小,故选项C正确。

第4题,冻害是由气温过低造成的。

长白山西北坡是冬季风的迎风坡,与其他坡向相比,西北坡冬季风力最大,冻害多发,故选项D正确。

第5题,积雪对地表植被具有保温作用,全球气候变暖,降雪期推后,导致积雪对植被的保护作用下降,冻害加剧,故选项C正确。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 专题练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 专题练

专题练(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9·江西吉安一模)某干旱地区通过引水灌溉扩大耕地面积,下图示意农田灌溉初期该地区环境要素的关联。

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甲乙丙丁,表示蒸发增大和云量增多的依次为()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2.长期来看,图示地区空气湿度变化表现为()A.一直减小B.一直增大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3.下列举措,有利于促进退耕还草的是()A.实现河流梯级开发B.实现土地生态恢复C.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D.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率(2019·广东惠州二调)热带云雾林一般分布在热带山地的山顶或山脊,有持续性或季节性云雾覆盖,植株矮小、树干弯曲。

海南岛热带云雾林分布在海拔1 200米以上。

下图为海南岛云雾林主要分布区示意图。

据此完成4~5题。

4.海南岛的热带云雾林植被类型最可能是()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针叶林D.苔原5.热带云雾林植株矮小、树干弯曲的原因是()A.热量不足B.土壤贫瘠C.地质灾害多D.风力强劲(2019·广东佛山质检二)林窗是指森林中因各种因素导致树木死亡,形成林中空地的现象。

下图为我国某林地12月晴天平均最高气温(日最高气温总和/天数)和平均最低气温分布图。

据此回答6~8题。

6.该地森林类型主要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热带雨林、季雨林C.亚寒带针叶林D.温带落叶阔叶林7.林窗的形成促进了林窗区内草本和灌木类植物的生长,直接原因是()A.光照增加B.降水增多C.气温升高D.温差加大8.与林窗西侧相比,12月林窗东侧的晴天平均最高气温较高,最合理的解释是() A.太阳从东南升,林窗东侧比西侧的日照时间长B.上午多雾,日照多在下午,林窗东侧日照较多C.林窗东侧的林木比西侧高大,导致东侧通风性好D.林窗东侧的林木比西侧茂密,导致东侧湿度较大(2019·安徽皖南八校三模)下图为我国某山地不同海拔动物构成种类比重变化统计图。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复习练案(new)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复习练案(new)

第一部分专题五一、单项选择题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A、D、E三个地点的植被类型分别对应图片( B )A.甲、乙、丙B.乙、丙、甲C.丙、乙、甲D.乙、甲、丙2.下列关于自然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A地自然带的形成属于非地带性B.C、D两地的自然带是一样的C.E地的自然带是其所在国家面积最广的D.A—B-C三地自然带变化主要是因为水分条件变化3.库克峰是新西兰最高的山峰,位于南岛中西部的南阿尔卑斯山脉中,海拔3764米。

关于库克峰的说法可信的是( B )A.山顶没有积雪冰川带B.西坡的雪线比东坡低C.西侧森林覆盖率低D.位于板块生长边界【解析】第1题,A地是热带雨林气候,自然带是热带雨林带;D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E地是热带沙漠气候,自然带是热带荒漠带;对照图片所提供的信息即可得出结论.选B项.第2题,A地热带雨林带的形成是因为地处信风的迎风坡,并且受沿岸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作用的影响,属于非地带性。

C、D两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E地所在国家是澳大利亚,E地为荒漠带,是澳大利亚分布最广的自然带。

A—B—C自然带从热带到亚热带到温带的变化是因为热量条件的变化.选D项.第3题,根据山峰的海拔和所处地区的气候类型进行估算,得出山顶有积雪冰川带,A项错。

新西兰南岛山脉大致为东北-西南走向,库克峰西侧位于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所以西侧雪线比东侧低,B项对。

南岛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西侧位于西风的迎风坡,水热条件好于东侧,森林覆盖率较高,C 项错.库克峰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D项错。

选B项。

(2017·河南天一大联考五)图1为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图2示意图1中①、②两点之间的地形变化过程(阶段一→阶段三为由早到晚)。

据此完成4~5题。

4.下列地形区的形成原因与图中①、②之间地形变化原因相似的是( B )A.富士山区B.落基山脉C.东非大裂谷D.墨累—达令盆地5.与图中③处地势高低变化呈正相关的地理要素是( D )A.动物复杂程度B.植被产草量C.流水侵蚀力度D.岩石风化程度【解析】第4题,根据图文材料可知,西部地形隆起地区,是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的安第斯山。

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练习: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含解析

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练习: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含解析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测控导航考点题号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2、3、4、1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5、6、7、8、9、10、11、12、14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7·河北保定模拟)2015年我国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地区的冰川发生移动,侵蚀了当地1.5万亩草场,近70户牧民房屋受到不同程度地损伤。

据此回答1~2题:1.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地壳活动活跃B.风力作用加剧C.全球气候变暖D.流水侵蚀加剧2.下列现象与该问题有关的是( )A.中纬度海域台风活动减少B.欧洲西北部夏季温度偏低C.环太平洋地区火山地震频繁D.雅鲁藏布江含沙量不断增大解析:1.C 2.B 第1题,我国新疆地区的冰川移动是因为近年来全球气温变暖,冰川消融,形成了冰裂缝和冰川移动面,在外力作用下,这个区域的冰川发生大规模移动,故选C项。

第2题,全球气候变暖使北极冰川融化,大量向南流的冷水削弱了北大西洋暖流的势力,导致暖流增温作用减弱,所以欧洲西北部夏季气温偏低。

(2017·安徽安庆模拟)下图示意中国大陆海岸线纵深度变化,正值表示向海推进,负值表示向陆后退。

读图,回答3~4题:3.1990~2012年,中国海岸线空间位置总体变化趋势是( )A.向海推进B.向陆后退C.保持不变D.进退各半4.导致中国海岸线空间位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泥沙淤积B.海平面上升C.海洋资源开发D.风暴潮频繁解析:3.A 4.C 第3题,中国大陆海岸线空间位置变化经历了岸进与岸退基本平衡阶段、岸进明显阶段和岸进速度强烈增加3个阶段,变化以向海推进为主,向陆后退较小。

第4题,海岸线位置变化是各种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自然因素是影响海岸线向陆后退的主导因素,如海水侵蚀、海平面上升和地面沉降均是使海岸线向陆后退,风暴潮等海洋灾害也会导致海岸线向陆后退;人为因素是海岸线向海推进的主导因素,人类围海养殖、港口码头修建、围海造地等用海项目的使用,加速海岸线向海推进。

2019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含解析)

2019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含解析)

2019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一、选择题秦岭东段支脉伏牛山系北麓重渡沟,植被覆盖在98%以上,且区内有大约53公顷竹林密密层层,可与蜀南竹海相媲美。

2017年暑假洛阳市某中学地理夏令营考察了重渡沟,体验了沟内海翠河和金鸡河沿岸“高峡飞瀑藏幽径,绿水秀竹怀古情”的独特环境。

据此完成第1~2题。

1、夏令营登顶依剑峰途中穿过的自然带依次是( )A.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冰川带B.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林带C.常绿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D.草原带—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甸带2、海翠河沿岸的竹林,其主要自然形成因素是( )A.地形和水源B.纬度和土壤C.水源和技术D.土壤和植被覆盖率答案:1、B 2.A解析:第1题,重渡沟地处秦岭北麓温带季风气候区,山地基带应是落叶阔叶林带,随海拔升高更替为针阔叶混交林带—针叶林带;最高海拔1 668米,没有冰川带。

故选B项。

第2题,我国竹林适宜生存在水热丰富的南方地区。

海翠河沿岸位于阳坡、冬季风背风坡山谷,水热条件较好,能够满足竹子生长要求。

故选A项。

下图是陆地自然植被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图。

读图,完成第3~4题。

3.对图示自然植被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X方向热量增加B.沿X方向降水增加C.沿Y方向热量增加D.沿Y方向降水增加4.甲、乙所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分别是( )A.热带草原、温带落叶林B.热带草原、亚热带硬叶林C.热带雨林、温带落叶林D.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林答案:3.D 4.A解析:第3题,依据图示自然植被的分布状况可以判断,沿X方向热量减少,沿Y方向降水增加。

第4题,结合图示已知的自然植被分布状况可推断出,甲为热带草原,乙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土壤中氮元素含量与当地气候、植被、地形、农耕等因素有关。

下表为某流域不同深度、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情况下土壤中氮元素的含量。

据此完成第5~6题。

土层深度(厘米) 平均值(克/千克)林地(克/千克)草地(克/千克)农地(克/千克)G层0~10 0.85 1.11 0.89 0.60H层10~20 0.47 0.55 0.38 0.40K层20~30 0.30 0.33 0.22 0.295.与H、K层相比,G层土壤中氮元素含量最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水分含量最多B.土壤温度最高C.生物总量最多D.空气含量最高6.据表可知( )A.林地各土层氮元素含量都最高是受地形影响B.草地各土层氮元素含量变化与深度呈负相关C.农地各土层氮元素含量都最低是受农耕影响D.平均值随深度增加而减小是内力作用的结果答案:5.C 6.B解析:第5题,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G层深度最小,位于土壤表层,生物总量最多,所以氮元素含量最高。

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专题提升训练

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专题提升训练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专题提升训练一、选择题龙首渠修建于汉武帝时期,该工程从洛水上游开渠引水,灌溉临晋(今陕西大荔县)以东的4万多公顷盐碱地。

读图,回答1~2题。

1.两千年前的先民们发明了井渠施工法,在商颜山(今称铁镰山)西段开凿了中国最古老的引水隧洞,主要目的是( )①减少水分蒸发②获得更多的雨水补给③实现自流引水④分段施工,降低工程难度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2.如今由于人类活动造成植被破坏,商颜山塬崖壁立、沟壑纵横,关于此地理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形成这种地貌景观的外力作用主要是风力侵蚀B.形成这种地貌景观的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堆积C.这一变化过程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D.这一变化过程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答案 1.D 2.C解析第1题,由题意和图示可知,龙首渠从洛水上游开渠引水,是利用地势实现自流,采用井渠施工法便于分段施工,从而降低工程难度。

第2题,人类活动使植被减少,从而导致气候异常、流水侵蚀加强,使商颜山塬崖壁立、沟壑纵横,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2017·湖南岳阳模拟)读“新疆某山地沿经线的地形剖面图及对应的年均降水量资料”,回答3~5题。

3.若此山地有森林带分布,最可能分布在( )A.a B.b C.c D.d4.此处有森林带分布的原因主要是( )A.蒸发量小,湿度大B.光照条件好,热量丰富C.降水量多,湿度大D.海拔高,人类活动影响小5.关于图示山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南坡雪线高于北坡B.基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南坡自然带较北坡复杂D.没有发源于该山的河流答案 3.B 4.C 5.A解析第3题,结合图示信息知,该山地北坡降水多于南坡,北坡水分条件好,利于森林的发育。

第4题,b处森林带发育主要因为该处降水多,水分条件好,湿度大,利于山地针叶林生长。

第5题,北坡降水多,是迎风坡,雪线低于南坡。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篇 高效演练 专题一 1.1.6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突破篇 高效演练 专题一 1.1.6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

高效演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图中序号代表碳循环的过程。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 )A.①开采矿产来自岩石圈,对水圈无影响B.②排放的气体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C.③可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弱温室效应D.④需要在变质或者重熔再生作用下进行2.若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则( )A.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减弱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C.石灰岩地貌的侵蚀作用变缓D.亚寒带针叶林向较低纬扩展(解析)1选C,2选B。

第1题,开采地壳内部的矿产资源这种生产活动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因此①活动会影响水圈;②排放的主要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而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是氟利昂;③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可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弱温室效应;④是指动植物遗体在地壳中沉积、固结成岩,形成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

第2题,因CO2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故大气中CO2浓度增加,会使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

年平均气温0℃以下地区有常年积雪分布,常年积雪下限称为雪线,雪线高度与气温和降水相关。

下图是北半球某山地南坡和北坡年平均气温随海拔变化情况。

读图,完成3、4题。

3.甲坡的雪线高度约为( )A.3 100 mB.3 300 mC.3 700 mD.3 900 m4.关于同一山地自然带在甲坡和乙坡的分布,正确的是( )A.同一自然带在甲坡分布的海拔上限高于乙坡,雪线高于乙坡B.同一自然带在甲坡分布的海拔上限低于乙坡,雪线高于乙坡C.同一自然带在甲坡分布的海拔上限低于乙坡,雪线低于乙坡D.同一自然带在甲坡分布的海拔上限高于乙坡,雪线低于乙坡(解析)3选C,4选D。

第3题,甲坡的近地表温度约为17℃,约在3 700 m 处温度降至0℃。

第4题,从甲乙两坡的年平均气温随海拔变化情况看,甲坡低海拔处的温度降低比乙坡小,出现雪线的海拔较低,说明甲坡为向阳坡、迎风坡,因此同一自然带在甲坡分布的海拔上限高于乙坡,雪线低于乙坡。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专项训练(含答案)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专项训练(含答案)

专题5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一、单选题海螺沟冰川位于横断山区,是我国海拔最低的冰川。

近百年来,随着海螺沟冰川面积的变化,当地的有机碳储量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读海螺沟冰川退缩区生态系统各组分有机碳储量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1.海螺沟冰川成为我国海拔最低冰川的原因有( )①当地所处纬度高,气候寒冷②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显著③地处东南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④冰川储量大,坡度陡,易发育雪崩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2.关于海螺沟冰川退缩区生态系统各组分有机碳储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各组分间有机碳储量无关联性B.粗木质残体中的有机碳储量最少C.有机碳储量多少与植物光合作用呈负相关D.冰川消融时间越早,有机碳储量越少沿海滩涂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属于土地,又是海域的组成部分。

滩涂是中国最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具有面积大、分布集中、区位条件好、农牧渔业综合开发潜力大的特点。

如图示意江苏沿海局部由于海岸线向海洋推进而引起的滩涂面积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图示区域滩涂面积不断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A.气候变暖,地壳抬升 B.泥沙淤积,海水顶托C.河流改道,波浪侵蚀 D.围海垦殖,地壳下沉4.由滩涂改造成的耕地,土地质量一般不高,主要原因是( )A.使用频率较高 B.海水污染严重C.有机质含量少 D.盐碱化程度高5.盐城滨海原生湿地,从海边向陆地方向依次出现了光滩、米草滩、碱蓬滩、獐茅草滩和芦苇滩景观其呈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B.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C.地方性分异规律 D.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自然带与水热条件关系图,图中①~⑧分别表示不同的自然带,R为地面年辐射差额(地面热量年净收入),n/Lr为地面干燥指数(指数越大表示越干燥)。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6.与①所示的自然景观相一致的地区是( )A.亚马孙平原 B.东非高原C.江南丘陵 D.西西伯利亚平原7.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海拔从低向高的自然带分异规律B.①—②—③—④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C.③—⑥—⑦—⑧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热量条件的差异D.③—⑥—⑦—⑧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分异规律对流层中,温度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数值称为气温垂直递减率。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五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限时训练(含答案)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五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限时训练(含答案)

2019版⾼考地理⼆轮总复习专题五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限时训练(含答案)专题五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测控导航⼀、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每⼩题只有⼀项符合要求)(2018·四川泸州⼆模)下图是某科考队员在北冰洋拍到的⼀只北极熊⽣活照⽚。

科学家预计,到了2050年,北极熊的数量将减少30%。

据此回答1~2题:1.照⽚拍摄的最佳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北极熊数量将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海⾯上升,被淹死B.⽓温寒冷,被冻死C.⾷物缺乏,被饿死D.市场需求,被杀死解析:1.B 2.C 第1题,严冬季节,北极熊外出活动⼤⼤减少,进⼊冬眠状态。

读图可知,图中北冰洋有部分区域冰雪消融,北极熊站在浮冰上,应为北极地区的暖季,即北半球的夏季。

第2题,在全球⽓候变暖的⼤环境下,冰⼭会减少,北极熊赖以⽣存、捕⾷的海洋浮冰区逐渐消失,北极熊捕⾷困难,⾷物链中断,数量减少,濒临灭绝。

(2018·河北⽯家庄⼀模)极地或⾼⼭冰川退缩区形成的冰川裸地是研究植被原⽣演替的理想场所。

海螺沟冰川退缩区(29°34′N,102°59′E)位于贡嘎⼭东坡,青藏⾼原东南缘,在长达2km的范围内形成了⼀个完整的从裸地到先锋群落再到顶级群落的连续植被原⽣演替序列。

如表⽰意海螺沟冰川退缩区不同演替阶段样地植被特征。

据此回答3~5题:3.海螺沟冰川退缩区,种间竞争⼒最强的树种是( )A.川滇柳、冬⽠杨B.云冷杉、沙棘C.冬⽠杨、云冷杉D.沙棘、川滇柳4.在植被原⽣演替过程中( )A.植被郁闭度升⾼B.地表径流流速加快C.⽓温⽇较差增⼤D.⼟壤发育趋于成熟5.与同⼀演替阶段北美冰川退缩区相⽐,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单位⾯积植被⽣物量⼤,是由于海螺沟( )A.⽣物群落结构较稳定B.⽔分和热量条件较好C.植物的种类复杂多样D.⼈类活动⼲扰程度⼩解析:3.C 4.D 5.B 第3题,从表中可以看出,冰川退缩的时间越早,植物越成熟,越接近顶级群落。

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五 陆地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能力卷

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五 陆地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能力卷

专题五陆地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能力卷时间:50分钟满分:9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4分,共44分)(2017·黄山二模)也门索科特拉岛拥有世界上最神奇的动植物物种。

在该岛800多种植物物种中,有超过1/3的物种是其所特有的。

岛上的龙血树是地球上最具生命力的树种之一。

龙血树形态奇特,好像向四周撑开了一把伞。

读图,完成1~2题。

1.索科特拉岛物种具有独特性的最主要因素是( )A.岛上平原面积广大 B.岛屿和大陆长期隔绝C.岛上火山活动频繁 D.岛上居民的长期培育2.龙血树的奇特形态有利于( )A.抵御低温冻害 B.抗击台风的侵袭C.进行光合作用 D.收集水分并使其汇集到根部(2017·朝阳联考)猴面包树又叫波巴布树、猢狲木或酸瓠树,原产非洲热带,当旱季来临,它会迅速脱光身上所有的叶子,雨季时它吸饱了水分,便会长出叶子。

读图,完成3~4题。

中Ⅰ、Ⅱ两种土壤分别取自图a中的( ).乙地、丙地 C.丙地、丁地 D.乙地、甲地.形成Ⅰ、Ⅱ两种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材料一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该地年降水量不足3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000毫米以上。

湖面万千飞鸟,湖中鱼群游弋,其西北面是面积广阔的芦苇地。

出售芦苇成为当地百姓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但总收入并不高。

材料二博斯腾湖是淡水湖,但是南侧不远处有一个槽状盐沼池,池壁和底部均分布有厚厚的盐层。

下图为盐池附近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1)推断博斯腾湖的主要补给水源,并说明理由。

(6分)(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简述湖泊、飞鸟、鱼群、芦苇之间的关系。

(8分)(3)结合水循环过程简述盐沼池盐层的形成过程。

(8分)13.(2017·九江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4分)(1)据图说出澳大利亚南回归线北侧附近东、西两岸气候的类型,并分析其特点的差异专题五陆地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能力卷1.B 索科特拉岛由于长期和大陆分离,岛上生物进化具有独特性。

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五陆地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提升卷

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五陆地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提升卷

专题五陆地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提升卷时间:50分钟满分:90分第I卷(选择题共44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4分,共44分)(2016 •江苏卷)某教授参加了新疆阿尔泰山科学考察,他在日记中写道:“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眼前簇簇花草相映,再往上看,花开始变得星星点点,路旁出现了积雪,远处已经能够看到冰川的边缘,此时飘起了大雪……”据此完成1〜2题。

1 •此时教授正站在阿尔泰山的()A. 山地针叶林带B .高山草甸带C.高山苔原带D .冰川带2.阿尔泰山南坡()A.森林大多为落叶阔叶林 B .草场仅分布在山麓地带C.此时季节为冬季D .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2017 •九江一模)从2010年起,北京市专业气象台制作了红叶观赏指数(黄栌等植物叶片变红的比例越大,指数越高,它是确定最佳观赏区的依据),每天向社会公布。

读2016年依据红叶观赏指数预报的部分数据表,完成3〜4题。

3.影响红叶观赏指数的最主要因素是()A.降水B .地形C .风D .气温4.当北京红叶进入观赏尾声时,将出现“漫山红遍,层林尽染”景观的地区是()A.新疆喀纳斯B .吉林红叶谷C.南京栖霞山 D •广东石门谷(2017 •成都二诊)日照百分率是实际日照时间与可能日照时间的百分比。

下表示意亚欧大陆38° N 〜52° N 之间四地日照百分率(不考虑地形因素)的季节变化。

读表,完成 5〜6题。

5.图中四地的地带性植被是( )A.①地为温带草原 B .②地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③地为温带荒漠 D .④地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6•③地7月日照百分率全年最小的原因是( )A.受东南季风控制,降水多 B .受中纬度西风控制,降水多 C.受东北信风控制,降水少D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2017 •西安质检)山地最基本的特征是气候随海拔增高而变化, 导致植被、土壤等自然 地理要素的垂直分异。

2019高三地理名校试题汇编2-专项05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生版)

2019高三地理名校试题汇编2-专项05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生版)

2019高三地理名校试题汇编2-专项05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学生版)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江苏省扬州市2018届高三期中检测试题】图9中虚线表示某次汽车拉力赛线路,17、整个赛程中选手沿途看到的自然景观依次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荒漠、热带草原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草原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荒漠、热带雨林18、盖勒敏终年降水稀少,但常有大雾,其主要原因是A、大气中的水汽受到沿岸的寒流影响B、大气中的水汽受到沿岸的暖流影响C、终年盛行上升气流,将水汽带到空中冷凝D、终年盛行下沉气流,将水汽带到近地面冷凝【福建省福州2018届高三模拟试题】某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①→⑥共12个地区,分类绘成甲、乙两图。

读图完成9~10题。

甲乙9、甲、乙两图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分别为()①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②由内陆向沿海的地域分异③由山麓向山顶的地域分异④由平原向高原的地域分异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0、如果某地水热状况与D和④地区比较相似,那么对该地情况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自然带可能是热带草原带B、可能是温带季风气候C、水热资源丰富,盛产水稻D、可能是我国重要的甘蔗种植基地【浙江省台州2018届高三模拟试题】下图为“四地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甲地: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气候、水文、地形)(2)运用上述原理分析下图中等温线分布规律的成因以及其甲乙丙三地中甲和丙气温较低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9教育网
《专题5 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专题训练一
龙首渠修建于汉武帝时期,该工程从洛水上游开渠引水,灌溉临晋(今陕西大荔县)以东的4万多公顷盐碱地。

读图,回答1~2题。

1.两千年前的先民们发明了井渠施工法,在商颜山(今称铁镰山)西段开凿了中国最古老的引水隧洞,其主要目的是( )。

①减少水分蒸发②获得更多的雨水补给③实现自流引水④分段施工,降低工程难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如今人类活动造成植被破坏,商颜山塬崖壁立、沟壑纵横。

下列关于此地理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形成这种地貌景观的外力作用主要是风力侵蚀
B.形成这种地貌景观的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堆积
C.这一变化过程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D.这一变化过程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龙首渠从洛水上游开渠引水,利用地势实现自流,采用井渠施工法便于分段施工,从而降低工程难度。

第2题,人类活动使植被减少,从而导致气候异常、流水侵蚀加重,使商颜山塬崖壁立、沟壑纵横,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答案▶ 1.D 2.C
下图示意青藏高原主要湖泊水位变化与降水、气温的关系。

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青藏高原主要湖泊水位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309教育资源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