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春》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春》教案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春》教案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春》教案
教材: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材
单元:第一单元《春》
教学目标:
1. 了解《春》的内容和主题
2. 学习韵文的朗读和背诵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联想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工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及过程:
1. 教师引导学生激发对春天的向往之情,通过观察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特点和美好。

2. 学生学习《春》这首韵文的朗读,教师给学生讲解诗歌的基本知识和朗读技巧,并
进行示范和引导。

3. 学生分组进行诗歌背诵,每组选出一位代表进行朗读,其他组员跟读。

4.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春》这首诗的意境和感受,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形象描写和
修辞手法来理解诗的意义。

5. 学生根据对《春》的理解,展开想象,写下自己心目中的春天,可以用诗歌、句子、短文等形式表达。

6. 学生交流自己的作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和点评,让他们相互学习和借鉴。

7. 小组合作,学生分工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可以通过朗诵、集体表演等形
式展示自己的作品。

8.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鼓励学生对春天进行更多的观察和感受,培养学生对诗歌
的喜爱和鉴赏能力。

教学手段及评价方法:
1. 教学手段:讲授、示范、引导、讨论、交流、小组合作
2.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听课笔记和复习巩固情况,评价学生对《春》理解的深度和自己作品的创意程度。

《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春》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所学习的课文都是一些写景诗文。

这些诗文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抒发了亲近自然、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怀。

品读优美诗文是一种令人愉悦的精神享受,既能提高我们的阅读鉴赏能力,收获知识,又可以熏陶我们的情感。

而《春》是一篇描绘春天的精美散文,它表达的一种对大自然的亲近与爱慕,对生活夸姣的赞叹之情。

作者笔下的春,波动了无数人的心弦!春的美景、春的气息、春的声响,都通过作者的生花妙笔表现出来了。

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通过比喻、拟人等艺术手法,使景物变得鲜活生动,形象逼真。

学习本篇课文,我们可以学习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陶冶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操。

七年级的学生,对自然界的认知正处于形成之中,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系统掌握还需进一步完善,因此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如文中重点字词的把握,朗读技能的训练等等。

此外,本文的语言生动有趣,富有生机,所以通过朗读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读悟情。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读出并书写出文中的重点字词,积累精彩语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指导,细细品味赏析课文中的精美而富有特色的语句,了解相关的写作和修辞手法,揣摩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深入体味文中传达的微妙感情,联系生活实际,书写自己对春的感受。

重点:通过朗读指导,赏析文中所运用的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品味文中的精美语言,并积累精彩语句。

难点:通过赏析文中的精美语言,揣摩作者蕴含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教法:赏析法朗读法学法:自主合作学习法圈点勾画法2 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3 分钟)教师:同学们,在课堂开始之前,老师请大家认真地听一首歌。

过后,请你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或者是想到了什么?音乐播放教师:同学们,音乐播放完了,哪位同学先来说说?学生 A:学生 B:学生 C:教师最后就学生的回答做简单的总结,并将主题引入《春》这篇课文的学习中。

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一课元《春》语文教案【三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一课元《春》语文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

下⾯是⽆忧考为您整理的⼈教版七年级上第⼀课元《春》语⽂教案【三篇】,希望对⼤家有帮助。

1、春 课标及学习⽬标 【课标要求】 在通读课⽂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环境中的意义和作⽤;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中的感⼈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的语⾔。

【学习⽬标】 1.了解作者朱⾃清的相关内容,学习⽐喻、拟⼈的修辞⼿法及表达作⽤。

2.学习通过充分调动感觉器官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进⾏描写的⽅法。

3.赏析精美语⾔,体味蕴含的情感。

4.朗读并背诵课⽂,把握⽂章所表达的感情,感受春天景⾊的美丽。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1、诵读,把握好重⾳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

2、理清作者思路,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地写景的⽅法。

3、研读五幅图画,赏析精美语⾔,感悟作者⽤诗情画意和⾳乐之美的艺术语⾔,表达出对春天的热爱,歌颂与赞美之情。

4、掌握“⽐喻”的修辞⼿法。

【学习难点】 1、领会状物抓住特征,写景注意层次 2、引导学⽣领悟,写好景物必须进⾏细致的观察,还要逐步学会各种写景⽅法(如修辞⼿法、表达⽅式的运⽤)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多⾓度、按顺序、绘声绘⾊地描绘春天的写法。

体会本⽂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教学⽅法】 1、情境教学法。

利⽤多媒体营造出⾃然、美丽、温馨的春天,给学⽣创设⼀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2、朗读教学法。

每⼀个步骤都注意突出朗读训练,让学⽣在读中学、在学中悟,学会朗读抒情散⽂,体会春的优美意境。

3、⾃主探究教学法。

采取⾃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式,充分发挥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在合作探究中会的研读、精读、品读的学习⽅法,品味⽂中传神的语句。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课时:主要引导学⽣朗读,感受散⽂的意境美;整体把握课⽂感情学⽣⾃主掌握课⽂构架。

第⼆、三课时:深⼊学习课⽂的表现⼿法(情与景关系)、修辞⼿法(⽐喻、拟⼈);重点语句解析(结合课后练习题);课⽂结构。

人教版初中初一上册语文《春》教案三篇

人教版初中初一上册语文《春》教案三篇

人教版初中初一上册语文《春》教案三篇篇一教材剖析本课是语文出版社出版的重点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初一(上)第三单元第9课。

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写景的方法,学会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而《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朱自清以清新柔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观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

《春》不但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因此,《春》作为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出现是有其道理的。

由《春》这一课开始,继而学习后几篇课文来加深理解人们热爱自然的感情,并在诵读中领会、学习观察自然的方法,学会用形象的语言描写景物。

学习者剖析月朔学生年龄小,浏览能力不是很强,特别是对写景抒情的散文,往往缺乏深刻的领会,理解不到作者的情感。

我打算从朗诵入手,利用老师范读、学生自读、朗诵竞赛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不断的“读”中逐渐加深对“美”的体验,逐渐感受春天带给人们的发奋向上的情感。

教学教案《春》一直是重点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重点篇目之一,本文不论在选材、布局谋篇还是语言上都堪称典范。

依照编者的思路,通常我们都是采用盼春-绘春-赞春这一顺序来教,重点率领学生剖析作者描画的五幅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而这次教学教案,我尝试打破这一常规,整篇课文的教学以朗诵为主线贯通始终,让学生在朗诵中重点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理论依据朗诵教学既是传统的,又是新兴的;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

朗诵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朗诵中,能够领会到文章的内容、韵味、格调。

朗诵是培养学生精读能力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含义较深的语句段落,可以在重复地朗诵中,让学生领会品味。

学习目的:知识与能力:A.用普通话有感情重复地朗诵课文,理解并品味文中美的情景,美的构造,美的语言。

B.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品读精彩句、段。

C.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理解领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融合的写作特点。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第课《春》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第课《春》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第一课《春》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春》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创作自己的春天故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感悟生活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情感;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如何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春天的印象。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导入新课。

2.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情感。

3.课文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清课文脉络。

(2)学生分享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和词语,并解释原因。

(3)教师解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4.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5.创作练习(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我的春天故事”。

(2)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写作练习。

(3)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

6.课堂小结(2)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7.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熟读课文,背诵重点句子。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

四、教学反思1.在课堂讨论环节,教师应更加关注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在写作练习环节,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在课后作业环节,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监督,确保学生按时完成作业。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3年《春》教学设计15篇_2

2023年《春》教学设计15篇_2

2023年《春》教学设计15篇《春》教学设计1一、教材简析《春的消息》(人教版第四册),是一篇形象生动、内容新颖,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散文诗。

课文运用了拟人化写法,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赋予春色的大自然以生命和灵性。

二、学情分析这是一篇意境优美的__,对于文本所描绘的意境,二年级学生不能深刻地体会。

在教学中,我们要借助于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把观察、想象、诵读结合起来,充分地感悟、欣赏春天的意境美和文本的语言美。

三、教学目标1.认读“怜”、“雏”、“禁”、“苞”、“耀”、“搔”、“痒”、“颊”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色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

3.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欣赏体悟春天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珍爱万物的生命。

四、教学历程:(一)课前交流:同学们见过我吗?在哪儿见到我的身影呢?(若有,评价:真是个善于留心身边事物的小朋友)请允许我介绍一下自己行吗?我姓陈,耳东陈。

小朋友可以怎么称呼我呢?谁来介绍介绍自己呢?(第一个小朋友介绍后)边给红花边说:真能干,初次见面多多关照,没带什么见面礼物就让这多小红花见证我们的友谊吧,谁还愿意和我成为朋友呢?(6.7)学生!既然我们是朋友,就应该以诚相待,有困难共同面对,有快乐一起分享。

我最近学会了一首歌曲,想和我的新朋友一起分享,愿意吗?(二)歌曲入境1.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学生边拍手边唱歌。

2.引语:小朋友,春姑娘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她给大地万物带来了生机,你们找到春天了吗?3.指名说。

4.小结。

是呀,刚才我们在柔柔的春风中,在柳树的枝条里,在小燕子的叫声中,在花儿灿烂的笑脸上找到了春天。

躲在大地妈妈怀抱沉睡了一个冬天的孩子们慢慢地苏醒了。

这是多么快乐的事呀,让我们快去分享这份喜悦吧!打开课文,你们愿意美美地读一读吗?(三)初读课文。

1.自由试读课文2.认读花朵词语。

(课件出示)引语:小朋友的琅琅读书声迎来了桃花姐姐,你能甜甜地喊她们的名字吗?词语见课件内容3.再读课文引语:这些词语宝宝可害羞了,这不她们又躲起来了,大家快回到课文中找找她们,看看还能不能认出来。

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教案「篇一」思考的问题:1、引导学生怎样欣赏文学作品?2、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案例描述备课前的思考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学习与交流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新课程的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的学习过程,它是有着生命意义的师生的共融共进的历程,是生机勃勃和五彩缤纷的。

新课程标准给了学生海一般阔,天一样高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内外能够充分施展自我个性,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但这样自然给教师的备课也带来很大难度,备课空间宽了许多,知识储备与容量也丰富了起来。

就像本课《春》,在几次教材改革过程中,都坚如磐石,足见其长久的文学魅力。

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好这一课,自然是摆在每位教者面前的一大难题。

一方面要打破以往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另一方面要时刻想到赋予《春》一课新的教学面貌。

因此在备课中我想到既要向学生讲清知识点,又要使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下,发挥“个性”。

因此本篇的讲解,着重从“美读”与“欣赏”两个角度进行,在过程中领略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前交流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石,老师希望你们用课上的精彩表现来证明你们的自信,相信自己是最完美的!课堂实录片段一、研讨课文第三段1、指名读文章第三段2、交流师:你喜欢这段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喜欢,它们好在哪里?甲生:“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因为这个句子很美。

乙生(补充甲生的遗漏):他还采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

师:他把什么比作了什么?乙生:把桃树红的花比作火丙生:“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因为他用了比喻的修辞,散落的状态好。

师:别的句子有同学喜欢么?丁生:我喜欢“赶趟似的”因为他描写出了春天百花竞相开放,神态很像春。

师:能否读一下这个句子?读出他的竞相开放。

(丁生读)师评:并没有读好,没有读出感觉。

(师范读)师:大家齐读这一句。

(生齐读)师:大家还喜欢哪些句子?戊生:“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因为有生机勃勃的活力,里面的一个“闹”字很精彩,把这样的情景表现的很形象。

人教版初中初一上册语文《春》教案三篇

人教版初中初一上册语文《春》教案三篇

人教版初中初一上册语文《春》教案三篇本课是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9课。

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写景的方法,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而《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朱自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

《春》不但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个点。

所以,《春》作为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出现是有其道理的。

由《春》这个课开始,继而学习后几篇课文来加深理解人们热爱自然的感情,并在诵读中体会、学习观察自然的方法,学会用形象的语言描写景物。

学习者分析初一学生年龄小,阅读水平不是很强,特别是对写景抒情的散文,往往缺乏深刻的体会,理解不到作者的情感。

我打算从朗读入手,利用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朗读竞赛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持续的“读”中逐步加深对“美”的体验,逐步感受春天带给人们的奋发向上的情感。

教学设计《春》一直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重点篇目之一,本文不管在选材、布局谋篇还是语言上都堪称典范。

按照编者的思路,通常我们都是采用盼春-绘春-赞春这个顺序来教,重点带领学生分析作者描绘的五幅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而这次教学设计,我尝试打破这个常规,整篇课文的教学以朗读为主线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朗读中重点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理论依据朗读教学既是传统的,又是新兴的;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

朗读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朗读中,能够体会到文章的内容、神韵、风格。

朗读是培养学生精读水平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含义较深的语句段落,能够在反复地朗读中,让学生体会品味。

学习目标:知识与水平:A.用普通话有感情反复地朗读课文,理解并品味文中美的情景,美的结构,美的语言。

B.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品读精彩句、段。

C.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实行生动描写的方法,理解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语文七年级上册《春》教案一等奖设计

语文七年级上册《春》教案一等奖设计

语文七年级上册《春》教案一等奖设计1、语文七年级上册《春》教案一等奖设计教学目标1. 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词语。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3.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1) 重点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2) 难点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导入语:同学们,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

(播放歌曲)好了,同学们在欣赏完这首旋律轻快的歌曲后,老师考考你们了:这首歌歌唱了哪个季节?这个季节有怎样的特点?如果让你用文章来描写这个季节,你会怎样写?(学生各抒己见)好,同学们那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现代著名朱自清先生所写的《春》,看看他又是怎样描写春天的。

2.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

作品有: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

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3.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Yùn niàng liáo chēng suō lì xī shū dǒu sǒu cháo酝酿嘹亮撑伞蓑笠稀疏抖擞安巢二、整体把握文章:1.朗读课文注音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春》课堂实录(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春》课堂实录(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春》课堂实录(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春》课堂实录(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春》课堂实录(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春》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春》的基本词汇和句式。

2.学会欣赏《春》这首诗。

3.了解杜甫的生平及诗歌创作。

教学重点:1.对《春》这首诗进行读、背、诵等。

2.欣赏诗歌,理解内涵,领会思想,感受情感。

3.学习文化知识,了解杜甫的生平及诗歌创作。

教学难点:1.理解《春》这首诗歌的含义和情感。

2.了解和认识杜甫的生平及诗歌创作。

教学准备:1.课本《春》2.多媒体教学设备3.活动材料:书法用纸、毛笔教学过程:一、导入1.创设“重温童年”情境,让学生回忆童年时关于春天的记忆,例如:春天草长莺飞,天气渐暖,到处可见小动物们忙碌的身影等。

2. 播放杜甫《春》的视频,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并领会情感、韵律。

二、展开教学1.针对《春》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进行讲解和学习:如“草木知春不久归”、“渭城朝雨”、“红旗不倒,军魂永在”,并让学生背诵。

2.欣赏杜甫的诗歌,让学生享受诗歌的韵律和表现力,鼓励他们用诗意的眼光欣赏这首诗。

3.教师向学生展示杜甫书法作品《春》原稿,并让学生用毛笔书写《春》中的一句话。

4.介绍杜甫的生平和诗歌创作,了解西安事变的影响,让学生感受到杜甫巨大的精神力量和文学价值。

三、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难点。

2.检查学生诵读和书写的效果和成果。

教学反思:笔者认为,《春》这首诗是杜甫生前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不仅有着悲壮的语言,更有着模糊的抒情,弥漫在黑暗中的光明精神让人感受到它的巨大传奇价值。

于此相互作用之下,可以将这首诗带给学生深深的震撼和启迪,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杜甫的仁爱之道和追求真理之旅通过对杜甫《春》的深入研读和学习,学生们不仅能够领略到杜甫深邃的文化底蕴和感人的情感表达方式,更可以增强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2024年部编人教版《春》教学设计(通用5篇)

2024年部编人教版《春》教学设计(通用5篇)

2024年部编人教版《春》教学设计(通用5篇)《春》教学设计篇1教学设想《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在总目标中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而在“附录”中又提出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其中提出现当代和外国诗文由教材编者和任课教师补充。

基于此认识,本课时笔者用平时收集的反映“春”这一主题的四首现代儿童诗(《春天来了》、《春雨》、《春风》、《春天在哪儿呀》),引导小学高年级学生融阅读赏析与诗歌创作于一体,开展个性化的阅读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实现对“春”的“厚积薄发”。

教学目标1.学习关于“春”的儿童诗四首,认识春天永远充满活力,春天是无处不在的。

2.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并在反复诵读、感悟、记忆及尝试创作等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初步领悟学习儿童诗的一般方法。

3.培养学生学习儿童诗的兴趣,初步感受儿童诗的艺术美。

教学过程:一、识春1.谈话激趣:师:春天是个花红柳绿的季节。

曾记得王安石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闻名大江南北,而朱熹又以“万紫千红总是春”一语道出春的真谛。

而朱自清更以其艺术家特有的气息感受到“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2.读议《春天到了》(1)范读:《春天到了》小弟弟的门牙掉了/最近才长出来/他很高兴地说/妈!春天到了/花呀,虫呀/小草们都长出来了/连我的牙齿也长出来了!(2)自由说说读读:你最爱读哪一句或哪几句?(3)全班重点赏读:连我的牙齿也长出来了!二、赏春师: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看,春雨来了,水花、伞花、心花都开了;春风来了,蝴蝶、蜜蜂、人们都在忙碌着。

1.出示:《春雨》谁来了?/使湖上的水花/一朵朵开得响亮亮的。

谁来了?/使路上的伞花/一朵朵开得哈哈笑的。

谁来了?/使老农夫们的心花/一朵朵开得甜蜜蜜的。

出示:《春风》悄悄地流过来/柔柔地流过去/是一条蜜也似的河/小草真贪嘴/远远的就伸手要/扶桑花更馋嘴/把舌头舔得长又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教案一、教材分析1.1 教材内容《春》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春天的自然景象以及人们对春天的感受和表达。

文章通过诗歌的形式描述了春天的美丽,描绘了万物从冬眠中苏醒的生命力和活力,也揭示了春天给人们带来的美好心情和希望。

1.2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文,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以下知识点:•了解春天的自然景象和气候变化,掌握相关的词汇和用法;•学会欣赏诗歌,了解诗歌的特点和结构;•掌握表达情感的方式和方法,增强自己对生活的感知和体验。

二、教学设计2.1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的主旨和诗歌的特点;•理解课文中的主要词语和句子;•学会感性地理解和欣赏诗歌,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情感。

2.2 教学难点•掌握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用法;•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感知和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春天的感受和情感。

2.3 教学方法•讲解法:通过讲解课文、解析词语和句子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阅读理解和分析法: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课文、诗歌,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和演讲法:通过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情感,培养学生自信和独立思考能力。

2.4 教学流程•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和基本句意;•词语解析:教师讲解文章中的难点词语和用法,让学生理解词义;•诗歌欣赏:教师让学生欣赏课文中的诗歌,并借此讲解诗歌的特点和结构;•诗歌分析: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课文中的诗歌表达方式和意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情感表达:教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情感,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情感。

三、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讲解法、阅读理解和分析法、语言表达和演讲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我认为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课文的知识点,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说我对于部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并没有充分考虑,没有尽可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

2024年《春》教案

2024年《春》教案

2024年《春》教案《春》教案1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词五首》中的第四篇。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寓居金华时所著,借暮春之景道出了女词人内心无比的愁苦,用语新奇含蓄,感情细腻深邃,意境也非一般闺阁怨词所比,堪称绝妙好词。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学习、积累了不少古诗词,对古典诗词具备一定的欣赏和感悟能力,对诗词中关键词句、使用意象、修辞运用也有一定的解读能力,加上前面刚学习过《望江南》,这首闺怨词中表现思妇望夫不至的绝望情绪,也为学习《武陵春》这首词奠定了情感基础。

三、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诵读、涵泳诗词,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鉴赏作品的美点和意境。

2.过程和方法: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环节:首先,朗诵诗词,感受语言美。

其次,品析诗词,体味情感美。

再次,拓展延伸,理解意境美。

组织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围绕重难点开展合作探究,教师进行学法指导。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品读古诗词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培植学生热爱中国古典文学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强化朗读指导训练,引导学生品味词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难点:点拨学生掌握吟诵、品析诗词的技巧和方法。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准备:1.教学媒体资源选择:(1)硬件:计算机、无线网、电子白板、iPad(2)软件:SMART Notebook 10,iTools 42.制作微课《古诗词朗诵技巧指导》。

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歌曲导入播放《月满西楼》的歌曲,展示歌词,导入作者——李清照。

这样多愁善感、登峰造极的万古愁心,恐怕非“婉约词宗”李清照莫属。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旷世才女,拾起从她衣袖中飘落的这枚花瓣,咀嚼她千古流芳的英华雅句,聆听她跌宕坎坷的人生传奇。

播放音乐,营造氛围,导入新课。

(二)朗诵诗词,感受语言美1.听读录音,感受氛围。

2.男女生赛读,师生共评。

《春》教案

《春》教案

《春》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

2. 学习文中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3. 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学习文中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2. 难点: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并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从而引出课题《春》。

2. 作者简介
简要介绍朱自清的生平及其作品。

3. 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 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写了什么?
-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春天的?
4. 深入研读
- 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 理解“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义。

5. 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章的主旨和语言特色。

6. 布置作业
- 完成课后练习。

- 写一篇关于春天的短文,要求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春》的教学设计(通用12篇)

《春》的教学设计(通用12篇)

《春》的教学设计《春》的教学设计(通用12篇)《春》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

无论是准确生动的语言,还是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都值得教师仔细钻研,并在教学中加以落实。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春》的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春》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课文。

前两个单元分别是教会学生感悟人生、珍爱生命,而本单元则是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领略自然风光。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

作者朱自清先生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

抒写出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

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的赞歌。

学习这篇课文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又是一次美的巡礼;从中既可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受到美的熏陶。

二、学情分析春天是学生熟悉而喜爱的季节,他们都有切身的体验和感受。

这篇文章语言口语化,平易好懂,节奏明快,形象生动,极富表现力,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初一的学生,对于鉴赏理解美文的能力不是很强,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写景的方法技巧,使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

三、学习目标“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设计将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由粗到精、由整体到局部进行感知、感受、感悟。

结合本篇课文的特点及学情特点,我确立本课以下的三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感知文章内容,欣赏作品语言,体会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及本文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提高语言表达及散文写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的恰当引导下,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及学情特点我确立以下教学重难点:重点:领会作者细致生动的抒情方法。

人教版《春》教学设计范文

人教版《春》教学设计范文

人教版《春》教学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掌握描述春季的一些词汇和句子。

3.能够根据图片和文本来谈论春季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学习描述春季的一些词汇和句子。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春季的图片,引导学生们谈论春季的特点。

(2)教师介绍“春”这个季节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Step 2:学习词汇(1)教师向学生们介绍一些与春季有关的词汇,例如:bloom、bud、grass、green等。

(2)学生们跟读这些生词,并且边看边认。

(3)学生们配合图片,猜测这些词汇的意思。

Step 3:学习句子(1)教师展示一些描述季的句子,例如:“春天里树木上都长出了嫩嫩的嫩芽。

”(2)学生们跟读这些句子,体会句子的语言韵律和节奏。

(3)教师指导学生们理解句子的含义,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Step 4:讨论春的特点(1)教师展示一些春季的图片,例如:树枝上长出新芽,鲜花盛开等。

(2)学生们通过图片来谈论春季的一些特点,例如:温暖、新生、繁荣等。

(3)学生们可以用之前学习过的春季词汇和句子来描述春的特点。

Step 5: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

(2)教师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子,自己练习写一篇关于春季的短文。

四、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应该能够了解“春”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掌握描述春季的一些词汇和句子,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春的特点。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练习写一篇关于春季的短文,来评价学生们的学习成果。

《春》教案教学设计

《春》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1. 教材版本:人教版2. 学科:语文3. 年级:四年级4. 课时:2课时5. 编写日期:2024年9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春》。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对春天的描绘和赞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课文结构,掌握描写春天的方法。

(2)学会欣赏自然美景,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春》。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春天的描绘和赞美。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学会欣赏自然美景,提高审美能力。

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春天的印象。

(2)学生齐读课文《春》的题目,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工具书查找生字词,巩固字词。

3. 合作探究(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掌握描写春天的方法。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品读赏析(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感受作者对春天的描绘和赞美。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点评并指导。

5. 应用拓展(1)学生模仿课文的描写方法,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季节。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指导。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春天的美好和热爱大自然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春》。

2. 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季节的短文。

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成功之处:1. 学生对课文的朗读和背诵表现出较高的兴趣,课堂氛围活跃。

2. 学生能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课文结构,掌握描写春天的方法。

不足之处:1. 部分学生在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时存在困难,需要加强指导。

朱自清《春》教案人教版《春》教案设计

朱自清《春》教案人教版《春》教案设计

朱自清《春》教案人教版《春》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春》;(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掌握作者朱自清的生平和文学地位;(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3)学会批判性思维,对课文进行分析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2)学会珍惜时光,努力追求美好生活;(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春》;(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作者的生平和文学地位;(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春天的音乐,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2)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美景,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让学生查找作者朱自清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互相解答疑惑;(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分享各自的见解。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难点;(2)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3)讲解作者朱自清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2)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分析课文内容。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3. 单元测试评价:通过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春》;2. 作者朱自清的生平介绍资料;3. 与课文相关的春天的图片或视频资料;4. 课文朗读和背诵的音频资料。

朱自清《春》教案人教版《春》教案设计

朱自清《春》教案人教版《春》教案设计

朱自清《春》教案人教版《春》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3)了解朱自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学会欣赏自然美,提高审美情趣。

(3)学会从文章中提取有用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春天的美好,热爱生活。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3)学会珍惜时光,努力成长。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提取有用信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朱自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春”,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向往。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说明原因。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难懂句子。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拟人、比喻等。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思想。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春天的美好和珍惜时光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

3.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朱自清的其他作品。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课文理解评估:通过提问或小测验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写作能力评估: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课文主题的把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春》教学设计
《春》是朱自清先生散文中的名篇。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该课文教学设计,一起看看吧!
教学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在总目标中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而在“附录”中又提出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其中提出现当代和外国诗文由教材编者和任课教师补充。

基于此认识,本课时笔者用平时收集的反映“春”这一主题的四首现代儿童诗(《春天来了》、《春雨》、《春风》、《春天在哪儿呀》),引导小学高年级学生融阅读赏析与诗歌创作于一体,开展个性化的阅读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实现对“春”的“厚积薄发”。

教学目标
1.学习关于“春”的儿童诗四首,认识春天永远充满活力,春天是无处不在的。

2.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并在反复诵读、感悟、记忆及尝试创作等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初步领悟学习儿童诗的一般方法。

3.培养学生学习儿童诗的兴趣,初步感受儿童诗的艺术美。

教学过程:
一、识春
1.谈话激趣:
师:春天是个花红柳绿的季节。

曾记得王安石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闻名大江南北,而朱熹又以“万紫千红总是春”一语道出春的真谛。

而朱自清更以其艺术家特有的气息感受到“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2.读议《春天到了》
(1)范读:
《春天到了》
小弟弟的门牙掉了/最近才长出来/他很高兴地说/妈!春天到了/花呀,虫呀/小草们都长出来了/连我的牙齿也长出来了!
(2)自由说说读读:你最爱读哪一句或哪几句?
(3)全班重点赏读:连我的牙齿也长出来了!
二、赏春
师: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看,春雨来了,水花、伞花、心花都开了;春风来了,蝴蝶、蜜蜂、人们都在忙碌着。

1. 出示:《春雨》
谁来了?/使湖上的水花/一朵朵开得响亮亮的。

谁来了?/使路上的伞花/一朵朵开得哈哈笑的。

谁来了?/使老农夫们的心花/一朵朵开得甜蜜蜜的。

出示:《春风》
悄悄地流过来/柔柔地流过去/是一条蜜也似的河/
小草真贪嘴/远远的就伸手要/扶桑花更馋嘴/把舌头舔得长又长。

轻轻地流过来/甜甜地流过去/是一条酒也似的河/
蝴蝶尝一口/醉得整天翩翩起舞/蜜蜂喝一口/乐得终日不停地哼歌。

春风/是用明媚阳光酿成的蜜/是用花香鸟语酿成的酒,/来吧,大家快来饮一杯!
2.小组学习
(1)四人小组内合议选择一首诗歌学习。

(2)说说可以如何学懂诗歌?
讨论后归纳:读出特色、悟出真情、画出春色、比出春意。

3、全班读议
三、赞春
师:沐浴着和风细雨,可仍有几个小弟弟东奔西跑,忙忙碌碌地找春天。

你能告诉他们春天究竟在哪儿安家落户呀?
1.出示:《春天在哪儿呀?》
春天来了/春天在哪儿呀?
小弟弟想了半天也搞不清/顶着南风放长了线,/就请风筝去打听。

海鸥说:春天坐着船在海上旅行/难道你还没有听见水手们迎接春天的歌声?
燕子说:/
麻雀说:/
太阳说:/
2.续写:自由选择一个或几个角色续写(如麻雀、青蛙等),绘画的同学可给自己的画题上诗句。

3.学生创作,教师播放古曲《春江花月夜》。

4.成果展示。

结语: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腿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同学们,让我们闻着春天的气息,带着心中浓浓的春意,奏响人生的春之歌吧!
课后反思:
一、创设诗化情境,诱发“春之灵感”
本课的四首现代儿童诗,语言通俗易懂,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读来赏心悦目。

执教这一节课,锤炼自身的语言,创设一个如诗如画的学习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显得尤其重要。

在运用课件播放各种春光图的同时,笔者引用朱自清的散文《春》中结尾的三个比喻句为本课的导语,意在引导学生观其色,闻其声,进而能启其情,入其境,从而促使学生
在这一派春意中迸发春的灵感。

另外,笔者借助一些实质性的课堂评价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如:“二月春风,吹出了鲜花朵朵,引来了彩蝶翩翩,剪出了杨柳依依,又酿制了杯杯美酒。

让我们边读边品味,痛饮一杯春天的美酒。

”而在学生独立创作时,笔者又特意为学生播放名曲《春江花月夜》,乐声如行云流水,又如跳珠入盘,此情此景,学生文思泉涌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二、加强阅读实践,实现“厚积薄发”
语文积累是一种持续的学习行为。

这种持续的行为并不是简单的量的相加,而是通过阅读主体的大量反复地阅读实践,获得越来越多的知识和信息,从而达到新的认知结构的积极重建。

基于此认识,笔者想到现行的高年级教材中(春季)编入了大量的描写春光的诗文,而学生也已在平时背诵了大量的有关“春”这一主题的诗作。

很显然,学生对于“春”的阅读可以算是有一定的积累的。

但如何能做到有效积累,进而能“厚积薄发”呢?为实现这一质的飞跃,在执教这节课前,笔者先引导学生在阅读数量上作一定的充实与补充;而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把积累与各种个性化的阅读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通过诵、悟、画、比、写等多种形式,使记忆与理解、感悟、鉴赏、表达紧密结合起来。

课堂上,除保证必要的诵读和感悟外,又特意推荐给学生“比”的阅读方
式,即:读了眼前的诗句,让你联想到了哪些与之有关的诗文,把两者对比着读读背背,也许会有更深的体会。

这一阅读方式无疑架起了旧知与新知的桥梁,学生记忆与理解的反复实践过程,实现了真正的有效积累。

在此基础上,顺势引导学生自由创作,这一环节真正使“厚积”得以“薄发”。

看,有学生展示:“燕子说:春天正在与我叙旧,难道你还没听见我们清脆的话语吗?”听,有学生朗诵:“麻雀说:春天正在孵化小鸟,难道你还没看见一只只小鸟正迎着春风破壳而出吗?”……此情此景,每一句字符都含春,每一个音符都是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