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五册第六单元基础知识归纳及练习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第五六单元知识梳理

人教版语文第五六单元知识梳理

第五六单元单元分析:本组教材是让学生初识我国一位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共安排了四篇课文,既展示了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又通过回忆录及诗歌的形式向大家介绍了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和他伟大的人格魅力。

《少年闰土》是鲁迅笔下少年时期的玩伴,本文通过四件事介绍了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闰土。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一面》一文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一面"写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文章通过记叙作者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同鲁迅见过一面的事情,热情赞颂了鲁迅先生热爱劳苦大众和对进步青年的关怀,以及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决心踏着先生足迹前进的真挚感情。

《有的人》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写的一首诗,通过诗文表达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爱戴之情。

目标:1.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2.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3.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4.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5.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和对比写法。

6.领会作者对鲁迅先生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重难点:1.抓住对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2.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3.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4.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策略:1.在读中学习外貌描写的方法,表现人物性格品质2.联系背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3.在回顾拓展中,提升鲁迅形象4. 依托文本感悟,亲近鲁迅小练笔:仿照本文的写法,为本班同学或老师写一写。

第六单元: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目标:1.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

高一语文六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语文六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语文六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一语文六单元包括《散文》、《辩论文与议论文》、《新闻》、《报告文学》、《传记》、《科普类阅读》等内容。

在这些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文体和阅读材料,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语文知识。

下面是对这些六单元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一、《散文》散文是以平实自然的语言来抒发作者情感和表达观点的一种文体形式。

在学习散文的过程中,我们了解了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包括:1. 散文的特点:以平实自然的语言表达情感,真实生动地描绘事物,注重情感表达和审美效果。

2. 散文的分类:记叙散文、描写散文、议论散文、抒情散文等。

3. 散文的写作技巧:运用比喻、描写、对比等修辞手法塑造形象,使用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表现力。

二、《辩论文与议论文》辩论文和议论文是两种常见的论说文体,通过辩论与辩证的方式探讨问题并表达观点。

学习辩论文与议论文时,我们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1. 辩论文的基本结构:引言、论点、论证、反驳、结论。

2. 议论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立论明确、观点清晰、逻辑性强,使用事例、数据、引用名言等进行论证,通过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三、《新闻》新闻是传递时事信息的一种文体形式,具有客观、及时、简洁等特点。

在学习新闻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新闻的要素:新闻标题、新闻导语、新闻正文、图片、说明、署名等。

2. 新闻的分类:时事新闻、社会新闻、体育新闻、财经新闻等。

3. 新闻报道的结构:倒金字塔结构,即先重要内容后细节,使读者能迅速获取重要信息。

四、《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以记叙手法表达真实事实和观点的一种文学形式。

学习报告文学时,我们应该了解以下内容:1. 报告文学的特点:真实性、客观性、记叙性强,注重事实的真实再现和社会问题的反映。

2. 报告文学的写作技巧:精确而生动的描写,生动的人物形象,合理的结构安排,恰当的语言运用等。

五、《传记》传记是对人物生平和事迹进行叙述和评价的一种文体。

语文必修5第六单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

语文必修5第六单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

新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单元能力检测:第六单元●知识网络一、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与“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考查同时进行。

其基本含义是:在读懂全文的基础上,能对文中所涉及的人、事、情、理等相关内容的主要点作出概括,同时对于作者写作的目的以及所持的基本观点、态度,能作出准确的回答。

由于本考点一般采取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因此,考查本考点时,实际上并非真的要求考生自己动手去“归纳”“概括”,而只是分析判断由命题者设计的有关这方面的题目的答案正确与否。

当然,要能正确回答题目,得有归纳、概括文章的能力才行。

本考点采取客观选择题的形式。

为了考查考生归纳、概括文章要点和中心的能力,设置者常常借助以下方法来命制干扰项:或张冠李戴,曲解原意;或随意引申,任意拔高、贬损;或真真假假,正误参半;或以偏概全,妄加推断;或无中生有,夸大事实……总之,是多方设卡,来综合考查考生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的能力。

解题时,要在通读全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留心作者所写的人和事,情与理;对作者选取的材料、记叙的角度、叙述的语气、相关的议论抒情等等,要做到心中有数,因为这是答好这类题目的前提。

其次,是题文对照,逐项检查。

将备选答案中的相关内容,逐条与原文相关部分比较,看备选项的表述是否与原文一致。

应该尊重原文,不能随意拔高或贬低,注意不要遗漏重要内容。

凡是对原文有故意夸大、缩小、曲解、混淆等内容的选项,都是命题者设置的陷阱,应该特别小心。

再次,要充分利用选项,排除干扰。

在一般情况下,试题设置常常是从四个选项中设置一个错误的选项,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正确的三项,运用比较法、排除法,选出错误的一项应该是有把握的。

另外,如果试题提供了文段的题目、出处、尾注、作者的有关情况以及背景知识等,我们就应该充分加以利用。

最后,认真检查,全面验证。

常用的方法有:代入法——将所选答案放回原文中,看看是否合理;析错法——即能说出自认为错误的一项的原因;否定法——即先假设自选的答案不对,予以否定,但却又否定不了,表明答案准确无疑。

高中语文必修五基础知识复习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五基础知识复习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五根基知识复习题及答案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1、以下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蓬蒿(gāo)迤逦(yǐ)簪笏(zān)玷污(diàn)B.犯难(gān)洗刷(shù)毡笠(zhān)讥诮(xiào)C.包庇(bì)央浼(miǎn)投降(xiáng)鼓动(sǒng)D.凫水(fú)酒馔(zhuàn)斜睨(nì)笑靥(yè)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老当益壮一愁莫展斐然成章沧海一粟黯然失色洗浴清化携幼入室意气用事李科长在办公室里往返踱着,前怕狼后怕虎,再也想不出一点能够向上司报告的“成就〞。

有时书中的人物命运,惹起我的深思和联想,凝望着窗外神奇的夜空,难免炉火纯青。

D.一个远涉重洋、寄身美国、茕茕孑立的中国弱女子,要指控有钱有势的美国地头蛇是何等困难! 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最后一位火炬手到达位于伊斯坦布尔市中心的塔克希姆广场,并点燃圣火盆,这标记着伊斯坦布尔的火炬传达圆满结束。

C.几组蝴蝶展框吸引了观光者,大家都认为这是标本,看到殿框上方“仿真蝴蝶微型风筝〞的标记,使大家茅塞顿开。

二、本大题22题,每题2分,共66分A.小知不及大知B.臣以险衅,夙遭闵凶C.云销雨霁,彩彻区明D.携幼入室,有酒盈樽以下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辩乎荣辱之境B、适百里者,宿舂粮;指出各句加点词解说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复驾言兮焉求言:助词B、悟过去之不谏谏:进谏C、既自以心为形役役:奴役D、三径就荒就:靠近选出“故〞与“豫章故郡,洪都新府〞的“故〞意思同样的一项()A.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以下加点的实词,解说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聊乘化以归尽死B.披绣闼,俯雕甍打开C.而控于地而已矣控制D.臣侍汤药,何尝废离撤消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的解说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适莽苍者,三餐而反适:适应。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六单元短文两篇之齐人有一妻一妾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六单元短文两篇之齐人有一妻一妾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六单元短文两篇之齐人有一妻一妾知识点文章通过一个生动的寓言故事,辛辣地讽刺了那种不顾礼义廉耻,以卑鄙的手段追求富贵利达的人。

以下是语文网整理的第六单元短文两篇之齐人有一妻一妾知识点,请大家认真学习。

作品原文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1,其良人出2,则必餍酒肉而后反3。

其妻问所与饮食者4,则尽富贵也5。

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6,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7,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8。

”蚤起9,施从良人之所之10,遍国中无与立谈者11。

卒之东郭墦间12,之祭者乞其余13;不足,又顾而之他14。

此其为餍足之道也15。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16,今若此。

”与其妾讪其良人17,而相泣于中庭18,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19,骄其妻妾20。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21。

注释译文词句注释1.处室:居家过日子,共同生活。

2.良人:古时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3.餍:满足、饱食。

反:通“返”。

4.所与饮食者:与他在一起吃喝的人。

5.富贵:指富贵的人。

6.其:指良人。

7.未尝:不曾。

显者:有地位有声望的人。

8.瞷(jiàn)良人之所之:暗中看他所去的地方。

瞷,窥视,暗中看。

前一个“之”是助词,后一个“之”是动词。

所之,所去的地方。

9.蚤:通“早”。

10.施(yí):通“迤”,逶迤斜行。

这里指暗中跟踪。

11.国中:都城内。

国,国都、京城。

12.卒之东郭墦(fán)间:最后到了东门外的墓地。

卒,最后。

之,去、往。

东郭,城之东门外。

墦间,坟墓间。

13.之祭者乞其余:向祭墓的人乞讨剩下来的食物。

14.顾而之他:掉头到另一个墓地去。

15.道:方法。

16.终身:终身依靠17.讪(shàn):讥讽。

18.中庭:庭院中。

19.施施(yíyí):喜悦自得的样子。

20.骄:骄傲。

高中语文第五册基础知识复习 PPT课件 人教版

高中语文第五册基础知识复习 PPT课件 人教版
阳货说:“把自己的本领藏起来而听任国家迷乱,这 可以叫做仁吗?”(孔子回答)说:“不可以。” (阳货)说:“喜欢参与政事而又屡次错过机会,这 可以说是智吗?”(孔子回答)说:“不可以。” (阳货)说:“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年岁是不等人 的。”孔子说:“好吧,我将要去做官了。
1这.词首的词上江抒片城情记子有实如,下写几自个己特虽点受:生活所迫,不能时常悬 念①亡巧妻设,反可差是,苏又直轼不抒能胸忘臆怀。,上何片况记多实少说凄“凉无的处苦话水凄需凉要” 向十极爱年写妻生了倾死欲诉两吐。茫块下茫垒片。的记迫梦切,,既而写下了片梦记中梦夫,妻又相“见相无顾言无有言, 不泪只思的有量动泪, 人千自 情行难 境”忘 ,;。 又强写烈了的明反月差当中空,的词夜人晚心,中长的满对松亡树妻的思 千小念里山之孤冈情坟 上,, 亡对无 妻现处 柔实话 肠的凄寸不凉断满。的之思意念被。表通达过得以淋上漓描尽写致,了抒。发 纵了②使生描相离写见 死细应 别节不 的,识 伉间, 俪接尘之抒满情情面,。,也上鬓表片如达写霜了自。词己人“在尘现满实面生,活鬓中
第五册基础知识复习
郑州市四十七中 郭巧云
D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相同一组是 A.觉解 境界 慰藉 嗟来之食 蹉 跎岁月 B.伉俪 高亢 粗犷 引吭高歌 沆 瀣一气 C.安谧 分泌 秘密 刚愎自用 筚 路蓝缕 D.劳碌 俸禄 陆续 绿林好汉 饥 肠辘辘
下面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改线 改弦易辙 直言 仗义执言 B.纠正 矫枉过正 卓见 真知灼见 C.菁华 取其精华 广大 发扬光大 D.委屈 委屈求全 历行 例行公事
还是愿意拖着尾巴在泥水里自由自在地 活着呢?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
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 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 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 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 仕矣。译”文:阳货想见孔子,孔子不见,他便赠送给孔子 一只熟小猪,想要孔子去拜见他。孔子打听到阳货不 在家时,往阳货家拜谢,却在半路上遇见了。阳货对 孔子说 :“来,我有话要跟你说。”(孔子走过去。)

语文必修5第六单元试题及答案解析

语文必修5第六单元试题及答案解析

新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单元能力检测:第六单元●知识网络一、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与“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考查同时进行。

其基本含义是:在读懂全文的基础上:能对文中所涉及的人、事、情、理等相关内容的主要点作出概括:同时对于作者写作的目的以及所持的基本观点、态度:能作出准确的回答。

由于本考点一般采取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因此:考查本考点时:实际上并非真的要求考生自己动手去“归纳”“概括”:而只是分析判断由命题者设计的有关这方面的题目的答案正确与否。

当然:要能正确回答题目:得有归纳、概括文章的能力才行。

本考点采取客观选择题的形式。

为了考查考生归纳、概括文章要点和中心的能力:设置者常常借助以下方法来命制干扰项:或张冠李戴:曲解原意:或随意引申:任意拔高、贬损:或真真假假:正误参半:或以偏概全:妄加推断:或无中生有:夸大事实……总之:是多方设卡:来综合考查考生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的能力。

解题时:要在通读全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留心作者所写的人和事:情与理:对作者选取的材料、记叙的角度、叙述的语气、相关的议论抒情等等:要做到心中有数:因为这是答好这类题目的前提。

其次:是题文对照:逐项检查。

将备选答案中的相关内容:逐条与原文相关部分比较:看备选项的表述是否与原文一致。

应该尊重原文:不能随意拔高或贬低:注意不要遗漏重要内容。

凡是对原文有故意夸大、缩小、曲解、混淆等内容的选项:都是命题者设置的陷阱:应该特别小心。

再次:要充分利用选项:排除干扰。

在一般情况下:试题设置常常是从四个选项中设置一个错误的选项: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正确的三项:运用比较法、排除法:选出错误的一项应该是有把握的。

另外:如果试题提供了文段的题目、出处、尾注、作者的有关情况以及背景知识等:我们就应该充分加以利用。

最后:认真检查:全面验证。

常用的方法有:代入法——将所选答案放回原文中:看看是否合理:析错法——即能说出自认为错误的一项的原因:否定法——即先假设自选的答案不对:予以否定:但却又否定不了:表明答案准确无疑。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六单元齐桓晋文之事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六单元齐桓晋文之事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六单元齐桓晋文之事知识点整理第1篇: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六单元齐桓晋文之事知识点整理本文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第六单元齐桓晋文之事知识点,请大家认真学习。

原文齐桓晋文之事(1)齐宣王问曰(2):“齐桓、晋文之事(3),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4),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5)?”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6)。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7):‘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8)?”对曰:“将以衅钟(9)。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10),若无罪而就死地(11)。

”对曰:“然则废衅钟与(12)?”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13)。

”’不识有诸(14)?”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15)。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16),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17)。

齐国虽褊小(18),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19)。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20)?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21),则牛羊何择焉(22)?”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23)。

”曰:“无伤也(24),是乃仁术也(25)!见牛未见羊也。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26)也。

”王说曰(27):“《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28)。

’夫子之谓也(29)。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30)。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于王者曰(31):‘吾力足以举百钧(32),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33),而不见舆薪(34)。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六单元带答案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六单元带答案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六单元带答案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选择题1、下列句中的“将”与“只见林冲走将入店来”的“将”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宫使驱将.惜不得。

(《卖炭翁》)B.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

C.林冲钻将.出来。

D.果品酒馍只顾将.来。

2、选择读音正确的一组()A.赍(jī)发不省(shěng)得搠(shuò)倒B.彤(tóng)云玷(zhān)辱仓廒(áo)C.央浼(miǎn)馔(zhuàn)恶(wù)了高太尉D.剜(wān)出迤逦(yǐlǐ)髭(zī)须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操童子业,久不售.售:买B.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爽:差错C.成益愕,急逐趁.之趁:追逐D.抚军亦厚赉.成赉:赏赐4、对以下三句景物描写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场大雪来。

②那雪正下得紧。

③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A.①句渲染了气氛,推动情节的发展。

②③句都写出了雪势。

B.①句用恶劣的天气烘托林冲这一落难英雄的心境,同时也预示着一场更大的灾难的来临。

②句中“紧”突出雪势,也暗示了形势发展十分严峻。

③句渲染悲壮的气氛。

C.①句以景衬人,预示人物将面临更大的灾难。

②句渲染悲壮的气氛。

③句“紧”暗示阴谋越来越近,林冲处境越来越危险。

D.①句渲染了悲壮的气氛。

②③句中“紧”的作用一样,都暗示了人物的命运。

5、“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这句景色描写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交待了天气情况,从一个侧面说明林冲的处境困难。

B.也是写雪下得大,越能显示出林冲的硬汉形象。

C.朔风卷着鹅毛似的大雪,低垂的浓云压在头顶上,天地茫茫。

这有力地烘托出了林冲当时那种惶惑不安,感觉前途未卜的心情。

D.写雪大,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显示出后面的故事人物所做所为合情合理。

高中语文第五册第六单元基础知识归纳及练习

高中语文第五册第六单元基础知识归纳及练习

高中语文第五册第六单元基础知识归纳及练习高中语文第五册第六单元基础知识归纳及练习一、知识归纳18.齐桓晋文之事(一)生字词:1、龁2、衅3、觳觫4、褊5、庖6、忖度7、挟8、莅9、便嬖10、愬11、惛 12、放辟 13、罔14、庠序 15、孝悌(二)通假字:1、无以,则王乎:同“已”,止2、王说:同“悦”,高兴3、刑于寡妻:通“型”,作榜样4、为长者折枝:通“肢”,肢体5、盖亦反其本矣:通“盍”,何不6、可得闻与:通“欤”,语气词7、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通“途” 8、皆欲赴愬于王:通“诉”,跑来申诉9、无不为已:通“矣”,表示确定语气10、是罔民也:通“网”,这里作动词,张开罗网捕捉,这里是陷害的意思(三)词类活用:1、无以,则王乎:动词,行王道以统一天下2、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对……感到奇怪3、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远离4、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视力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敬爱;老人6、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护;幼儿7、权,然后知轻重:用秤称8、度,然后知长短:用尺量9、危士臣:使动用法 10、朝秦楚:使动用法11、小固不可以敌大:小的势力;大的势力12、寡固不可以敌众:少的一方;多的一方13、弱固不可以敌强:弱小的力量;强大的力量14、从而刑之:动词,加以刑罚 15、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16、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谈论,述说17、不识有诸:之乎,合音词 18、不忍其觳觫:恐惧发抖的样子19、彼恶知之:代词,表疑问,怎么 20、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伤痛,哀怜(四)古今异义:1、吾何爱一牛:吝啬2、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的原因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用来推及到4、至于兄弟:到了……5、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妻子儿女6、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原地区7、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可以凭借 8、然后从而刑之:跟随着(五)特殊句式:A.判断句:1、是乃仁术也2、夫子之谓也3、是诚不能也4、是折枝之类也是罔民也B.被动句:百姓之不见保C.省略句:1、有牵牛而过堂下者2、将以衅钟3、将以求吾所大欲也D.宾语前置句:1、臣未之闻也2、莫之能御也3、何由知吾可也4、牛何之5、然则一羽之不举6、舆薪之不见7、何以异8、未之有也E.状语后置句:1、王坐于堂上2、构怨于诸侯3、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19.庄暴见孟子(一)字音王语暴以好乐庶几有诸独乐乐孰乐臣请为王言乐管籥之音疾首蹙頞羽旄则王矣(二)通假字①可得闻与:通“欤”②今王田猎于此:通“畋”,打猎(三)词类活用①王语暴以好乐:名词作动词,告诉②独乐乐,与人乐乐:名词作动词,欣赏音乐③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形容词作名词,少数人,多数人④则王矣:名词作动词,成就王业,取得天下(四)特殊句式A.被动句①暴见于王②他日,见于王B.省略句①不若与人②不若与众C.宾语前置句①好乐何如? ②何以能鼓乐也? ③何以能田猎也?D.状语后置句①王语暴以好乐②今王鼓乐于此③今王田猎于此20.孟子见梁襄王(一)生字出,语人曰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孰能与之沛然下雨(二)通假字①卒然问曰:即“猝然”,突然②浡然兴之:同“勃”,奋发、振兴③民归之,由水之就下:通“犹”,像……一样(三)重点句翻译⑴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⑵熟能一之⑶天油然作云⑷则苗浡然兴之矣⑸今夫天下之人牧⑹引领而望之矣21.《孟子》短文两篇(一)字词1、良人:古时妻子对丈夫的称呼2、则必餍酒肉而后反:满足,饱食2、则尽富贵也:指富贵的人3、瞷良人之所之:窥视,暗中看4、国中:都城内5、此其为餍足之道也:方法6、与其妾讪其良人:“shàn”讥讽7、施施从外来:喜悦自得的样子8、弈秋:弈,下围棋;秋,人名;因善于下围棋,故叫“弈秋”9、通国之善弈者也:全国 10、使弈秋诲二人弈:教导,指导11、惟弈秋之为听:完全按照老师说的去做 12、鸿鹄:天鹅13、思援弓缴而射之:“zhu?”,系在箭上的生丝线14、为是其智弗若与:“是”指这个人 15、非然也:不是这样;“然”,这样(二)通假字1.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通“返” 2、蚤起:通“早”3、施从良人之所之:通“迤”,逶迤,斜行,这里指暗中跟踪4、为是其智弗若与:因为(四)宾语前置句:良人未知之也。

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文无定格 贵在鲜活 课后练习、课时练习

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文无定格 贵在鲜活 课后练习、课时练习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避讳的对象一是帝王,对当代在位的帝王及本朝历代皇帝之名要避讳,称之为“国讳”或“公讳”。

如在刘秀时期,秀才被改成茂才;乾隆曾下诏门联中不许有五福临门四字,为的是避讳顺治帝福临之名。

有时甚至还要避讳皇后之名,如吕后名雉,臣子们遇到雉要改称野鸡。

二是长官,即下属要讳长官本人及其父祖的名讳,甚至一些骄横的官员严令手下及百姓要避其名讳,称“官讳”,亦称“宪讳”。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俗语所反映的,就是避官讳。

三是圣贤,称“圣讳”,主要指避至圣先师孔子和亚圣孟子的,名讳,有的朝代也避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之名,有的还避周公之名,甚至有避老子之名的。

比如孔夫子,名“孔丘”,北宋朝廷下命令,凡是读书读到“丘”字的时候,都应读成“某”字,同时还得用红笔在“丘”字上圈一个圈。

清朝尤甚:凡是天下姓“丘”的,从此以后,都要加个耳字旁,改姓“邱”字,并且不许发音为“qiū”,要读成“区”字等。

于是,天下姓“丘”的,从此改姓“邱”了。

到了今天,有姓“丘”的,又有姓“邱”的,原因就是有的改了,有的又改回原来的“丘”字了。

四是长辈,即避父母和祖父母之名,称“家讳”或“私讳”。

与别人交往时应避对方的长辈之讳,否则极为失礼。

唐代诗人李贺之父名晋肃,“晋”与“进”同音,故李贺一生不能举进士。

司马迁的父亲叫司马谈,所以《史记》里,把跟他父亲名字相同的人,一律改了名。

例如“张孟谈”,改为“张孟同”;“赵谈”,改为“赵同”。

后来《后汉书》的作者范晔也是如此,因为范晔的父亲叫范泰,所以在《后汉书》里,叫“郭泰”的,竟人不知鬼不觉地变为“郭太”了;叫“郑泰”的,也变为“郑太”了。

又如唐朝的诗人杜甫,父亲的名字叫杜闲,为了避“闲”字的讳,杜甫写了一辈子的诗,却没在诗中用过“闲”字。

杜甫母名海棠,《杜集》中无海棠诗,避母名也。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涣初人仕途,才干受到赏识。

高中语文第五册基础知识整理

高中语文第五册基础知识整理

高中语文第五册基础知识整理第一单元1.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朝暾()濮水()槁项黄馘()逾矩()谲诈()2.词语解释。

①入世:②出世:③聚讼:④福祉:⑤谬悠:⑥经筵:⑦乌托邦:⑧浩然之气:⑨不为已甚:《人生的境界》作者------------,中国现代哲学家,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著作。

庄子,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曾任漆国吏。

楚威王闻其贤,聘以为相,不就,穷困终生。

著作《庄子》今存33篇,分为内7篇,外15篇,杂11篇,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自著。

庄子主张实行玄虚的大道,主张无为,是战国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憎恨社会丑恶、不公平现象。

庄子散文大量运用寓言说理,生动形象;想象奇异,大量虚构、夸张和比喻,把人们带入梦幻一般的神奇境界;富有浓郁的抒情意味。

代表篇目有《逍遥游》、《秋水》、《齐物论》等。

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名轲,邹(今山东邹城市)人。

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教于子思的学生。

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

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

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

第二单元课文:《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谈中国诗》《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稗官野史()妍媸毕露()姜夔()朱耷()2.文学常识填空。

①,即《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其编选者为南朝梁。

②唐代史学家所著是我国第一部史学评论的专书,对历代史书及其体例的评论尤详。

③戏剧《长生殿》的作者是清初戏曲作家。

全国通用2023高中语文必修上第六单元基础知识手册

全国通用2023高中语文必修上第六单元基础知识手册

全国通用2023高中语文必修上第六单元基础知识手册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木直中.(zhòng)绳虽有槁.(gǎo)暴.(pù)B.假舟楫.(jí)者不积跬.(kuǐ)步C.驽.(nú)马十驾锲.(qì)而不舍D.金石可镂.(lòu)蛇鳝之穴.(xué)答案:C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C.“锲而不舍”的“锲”应读“qiè”。

故选C。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之学者..必有师求学的人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D.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众多的人答案: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意思是“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

“众人”,古今异义,古义是一般人,普通人。

故选D。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都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组是()①古之学者..,..师之④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⑤今之众人..必有师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③吾从而其下圣人也亦远矣⑥闻道有先后..贤于弟子..,术业有专攻⑦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⑧师不必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①②⑤⑥D.③④⑦⑧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应明确要求,如本题针对古今异义设题,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①“学者”,今义为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古义为求学的人。

②“所以”,今义是一个表结果的连词,古义在这里为“用来……的”。

③“从而”,今义用作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表结果、目的的连词;古义“从而”是两个词,“从”是动词,跟从,“而”是连词,并且。

④“所谓”,意为“所说的”,古今义相同。

⑤“众人”,今义指很多的人,古义指一般的人。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六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③今之众人..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其下圣人也亦远矣④小学⑤弟子不必..贤于弟子⑥蚓无爪牙..之利..不如师,师不必A.全不相同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C.全都相同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答案:A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古今异义的能力。

①中,“学者”,古义:做学问的人,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

古今义不同。

②中,“传道”,古义:传授古代圣贤的学说;今义:宗教家宣传教旨,布道。

古今义不同。

③中,“众人”,古义:一般人,普通人;今义:很多人。

古今义不同。

④中,“小学”,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古今义不同。

⑤中,“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不需要。

古今义不同。

⑥中,“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

今义:恶势力的帮凶。

古今义不同。

故选A。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之学者..必有师求学的人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D.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众多的人答案: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意思是“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

“众人”,古今异义,古义是一般人,普通人。

故选D。

3、下列对各句加点词的活用现象进行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②履.至尊而制六合③五十者可以衣.帛食肉④小.学而大遗⑤朝.避猛虎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⑦吞二周而亡.诸侯⑧囊.括四海之意A.①④/②③⑦/⑤⑧/⑥B.①②④/③⑦/⑤⑥⑧C.①④/②③⑥/⑤⑧/⑦D.①④⑥/②③/⑤⑧/⑦答案:C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辨别词语的词性,然后再看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语的词性,最后辨别该位置需要一个什么词性的词语,由此确定其活用类型。

新教材适用高中语文第六单元13读书:目的和前提__上图书馆课后习题部编版必修上册

新教材适用高中语文第六单元13读书:目的和前提__上图书馆课后习题部编版必修上册

13 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一、基础知识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狭隘(ài)跋涉(shè)停歇(xiē)稀罕(hàn)B.慰藉(jí) 赤裸(luǒ)魅力(mèi) 敞开(chǎng)C.发掘(jué) 纠葛(gé)陌生(mò) 僵死(jiāng)D.逊色(xùn) 摊开(tān)音讯(xìn) 吟啸(xiào)答案:C解析:A项,“罕”应读“han”;B项,“藉”应读“jiè”;D项,“讯”应读“xùn”。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同时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又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与宇宙,于永恒中生存。

(2)获得真正的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逐渐地掌握各国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

(3)有的人不会在别人需要安静时旁若无人地喧哗。

A.共鸣熟悉修养B.共振熟习教养C.共鸣熟习修养D.共振熟悉教养答案:D解析:“共鸣”,指物体因共振而发声或由别人的某种情绪引起相同的情绪;“共振”,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一个发生振动时,引起另一个物体振动。

“熟悉”,知道得清楚;“熟习”,(对某种技术或学问)学习得很熟练或了解得很深2刻。

“修养”,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教养”,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没有强大的创新设计、生产制造能力,国家实力的提升就无从谈起,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②此等轻松风趣的好书,每天只读上几页,竟然不忍卒读,希望与此书的缘分尽量延续得久些才好。

③演播大厅里,王老师讲起诗词故事,侃侃而谈,坐而论道,台下观众听得如痴如醉,响起阵阵热烈的掌声。

④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生态文化的熏陶,中国大自然文学热方兴未艾,必将迎来属于它的文艺复兴。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六单元基础知识手册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六单元基础知识手册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六单元基础知识手册选择题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祝福》中的“我”是具有启蒙思想的知识分子,与封闭保守的鲁镇格格不入,“我”同情祥林嫂的遭遇,耐心为她解答灵魂有无的问题。

B.《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本安于服刑,表现出性格中“忍”的一面;当他山神庙得知高俅等人的阴谋时,忍无可忍,最终走上了反抗道路。

C.《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科瓦连科和华连卡对生活充满热情,敢于追求新生事物,不惧闲言碎语,与“套中人”别里科夫形成鲜明对比。

D.《促织》语言简洁传神,如“蟹白栗黄,备极护爱”写成名对促织的珍惜,“夫妻向隅,茅舍无烟”表现成名夫妻面对虫毙儿死的悲哀。

答案: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A.“耐心为她解答灵魂有无的问题”错误,由原文“‘也许有吧,——我想。

’我于是吞吞吐吐地说”“我很吃惊,只得支吾者”等句可知,我没有耐心为她解答。

故选A。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

“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的说。

②但随后也就自笑,觉得的事,本没有什么深意义,而我偏要细细推敲。

③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A.简捷偶尔坦然B.简洁偶尔坦然C.简洁偶然淡然D.简捷偶然淡然答案:A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运用近义词的能力。

第一空:“简洁”,(说话、行为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

“简捷”,直截了当,简便快捷。

第一句中是形容短工话语的简便直接,应使用“简捷”。

第二空:“偶尔”,有时候,属性词,偶然发生。

“偶然”,不经常,不是必然的。

前者是一般过去时,即形容过去某一时刻不经意的突然发生的一件事。

偶尔是一般现在时,即在最近一段时间内同一件事经常会发生。

前者强调频率,后者强调发生。

前者着眼于数量,次数少。

有时跟“经常”相对。

后者着眼于意外,从一般事理或一般规律上看,事情的发生是意外的,是在规律之外,跟“必然”相对。

第五第六单元的语文知识集萃

第五第六单元的语文知识集萃

第五第六单元的语文知识集萃第五第六单元的语文知识集萃一、归类识记生字1、zh:竹、重、柱、战、止、助、祝、找、照、这2、ch:尝、纯、称、秤、沉、丑、吹、冲3、sh:师、沙、谁、石、熟、使、瘦、顺、杀、市、哨、士、申4、z:再、最、砸、尊、祖、做5、s:司、艘6、n:男、念、那7、l:凉、令、量、理、领、楼、乐、老8、ɑn:杆、暗、滩、帆、竿、战、敢9、iɑn:边、闲、渐、甜、脸、舰、念、捡10、ɑnɡ:乡、想、王、秧、塘、忘、王、荡、像、象11、inɡ:瓶、令、领、井、命、英、敬12、in:劲13、en:跟、温、奔、沉、申14、eng:丰、称、秤、15、整体认读:师、止、议、司、石、乌、因、遇、士、原、市、英、羽、园二、形近字跟—很量—童园—远因—回为—办阳—时可—河找—我许—午石—右都—阳象—家做—故点—站沙-炒海-梅军-车井-升面-西从-众贝-见王-玉地-他男-另跑-抱进-讲这-文边-力忘-忙虾-吓广-厂鸟-乌令-仅甲-由三、多音字假山、放假走着、着凉快乐音乐挑水挑战上当当家捉迷藏宝藏四、优美的语言1、量词的使用一只乌鸦一只海鸥一个瓶子一口水缸一块石头一艘大船一头大象一片沙滩一艘军舰一条帆船一畦秧苗一块稻田一方鱼塘一座果园一道小溪一孔石桥一竿翠竹一群飞鸟一面队旗一把铜号一片欢笑一口井一块石碑一座公园一匹骏马2、词语的搭配又高又大的树碧绿的菜地金黄的稻子金黄的落叶香甜的水果多彩的季节雪白的棉花宽宽的街道高高的楼房鲜艳的红领巾美丽的衣裳亲爱的伙伴快乐的时光自由地成长欢快地流淌勇敢地飞翔3、仿句说话1)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

2)他画的山那么高,水那么清。

3)他画的平原那么平坦,那么宽广。

4)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

5)天气渐渐热起来了。

6)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7)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8)我们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4、优美句子1)高山、田野、街道、校园,到处一片清凉。

全国通用2023高中语文必修上第六单元知识总结例题

全国通用2023高中语文必修上第六单元知识总结例题

全国通用2023高中语文必修上第六单元知识总结例题选择题1、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君子:本是对古代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文中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B.金:特指金子。

“金就砺则利”中的“金”指古代的金银铜一类的钱。

C.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D.《荀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存32篇。

答案:B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

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

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

B项,“指古代的金银铜一类的钱”错误,应该是“金属制的刀剑等”。

故选B。

小提示: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

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荀子》为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

B.“骐骥”是千里马的别称,千里马的别称还有“赤兔”“的卢”。

C.“君子”一词,广见于先秦典籍,而后被赋予了道德的含义,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D.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答案:B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本题中,B项,“的卢”指的是额部有白色斑点的马。

并不是千里马的别称。

故选B。

3、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答案:B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第五册第六单元基础知识归纳及练习一、知识归纳18.齐桓晋文之事(一)生字词:1、龁2、衅3、觳觫4、褊5、庖6、忖度7、挟8、莅9、便嬖10、愬11、惛12、放辟13、罔14、庠序15、孝悌(二)通假字:1、无以.,则王乎:同“已”,止2、王说.:同“悦”,高兴3、刑.于寡妻:通“型”,作榜样4、为长者折枝.:通“肢”,肢体5、盖.亦反其本矣:通“盍”,何不6、可得闻与:通“欤”,语气词7、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通“途”8、皆欲赴愬.于王:通“诉”,跑来申诉9、无不为已.:通“矣”,表示确定语气10、是罔民也:通“网”,这里作动词,张开罗网捕捉,这里是陷害的意思(三)词类活用:1、无以,则王.乎:动词,行王道以统一天下2、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对……感到奇怪3、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远离4、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视力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敬爱;老人6、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护;幼儿7、权.,然后知轻重:用秤称8、度.,然后知长短:用尺量9、危.士臣:使动用法 10、朝.秦楚:使动用法11、小.固不可以敌大.:小的势力;大的势力12、寡.固不可以敌众.:少的一方;多的一方13、弱.固不可以敌强.:弱小的力量;强大的力量14、从而刑.之:动词,加以刑罚 15、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16、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谈论,述说17、不识有诸.:之乎,合音词 18、不忍其觳觫..:恐惧发抖的样子19、彼恶.知之:代词,表疑问,怎么 20、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伤痛,哀怜(四)古今异义:1、吾何爱一牛:吝啬2、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的原因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用来推及到4、至于兄弟:到了……5、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妻子儿女6、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原地区7、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可以凭借 8、然后从而刑之:跟随着(五)特殊句式:A.判断句:1、是乃仁术也2、夫子之谓也3、是诚不能也4、是折枝之类也是罔民也B.被动句:百姓之不见保C.省略句:1、有牵牛而过堂下者2、将以衅钟3、将以求吾所大欲也D.宾语前置句:1、臣未之闻也2、莫之能御也3、何由知吾可也4、牛何之5、然则一羽之不举6、舆薪之不见7、何以异8、未之有也E.状语后置句:1、王坐于堂上2、构怨于诸侯3、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19.庄暴见孟子(一)字音王语.暴以好乐庶几....有诸.独乐乐孰乐.臣请为.王言乐.管籥.之音疾首蹙頞..羽旄.则王.矣(二)通假字①可得闻与.:通“欤”②今王田.猎于此:通“畋”,打猎(三)词类活用①王语.暴以好乐:名词作动词,告诉②独乐.乐,与人乐.乐:名词作动词,欣赏音乐③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形容词作名词,少数人,多数人④则王.矣:名词作动词,成就王业,取得天下(四)特殊句式A.被动句①暴见于王②他日,见于王B.省略句①不若与人②不若与众C.宾语前置句①好乐何如? ②何以能鼓乐也? ③何以能田猎也?D.状语后置句①王语暴以好乐②今王鼓乐于此③今王田猎于此20.孟子见梁襄王(一)生字出,语.人曰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孰能与.之沛.然下雨(二)通假字①卒.然问曰:即“猝然”,突然②浡.然兴之:同“勃”,奋发、振兴③民归之,由.水之就下:通“犹”,像……一样(三)重点句翻译⑴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⑵熟能一之⑶天油然作云⑷则苗浡然兴之矣⑸今夫天下之人牧⑹引领而望之矣21.《孟子》短文两篇(一)字词1、良人..:古时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2、则必餍.酒肉而后反:满足,饱食2、则尽富贵..也:指富贵的人 3、瞷.良人之所之:窥视,暗中看4、国中..:都城内 5、此其为餍足之道.也:方法6、与其妾讪.其良人:“shàn”讥讽7、施施..从外来:喜悦自得的样子8、弈秋..:弈,下围棋;秋,人名;因善于下围棋,故叫“弈秋”9、通国..之善弈者也:全国 10、使弈秋诲.二人弈:教导,指导11、惟弈秋之为听..:天鹅......:完全按照老师说的去做 12、鸿鹄13、思援弓缴.而射之:“zhuï”,系在箭上的生丝线14、为是.其智弗若与:“是”指这个人 15、非然也...:不是这样;“然”,这样(二)通假字1.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通“返” 2、蚤.起:通“早”3、施.从良人之所之:通“迤”,逶迤,斜行,这里指暗中跟踪4、为.是其智弗若与:因为(四)宾语前置句:良人未知之也。

(五)本单元成语1. 比喻方向、方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

(缘木求鱼)2. 比喻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得很清楚。

(明察秋毫)3 .形容一家人被迫分离四散。

(妻离子散)4. 一心一意;集中精神。

(专心致志)二、练习(一)基础知识:1.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德何如,则可以王.矣?王:wàng B.语.人曰:我不能。

语:yǜC.王请度.之!度:dùD.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便:pián2.释词、译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御:抵御,——通过安抚百姓实行王道,没有谁能阻挡得了。

B.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易:换。

宜:应该。

——我并不是吝惜钱财才拿只羊去替换牛,难怪百姓要说我吝啬哩。

C.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乃:是。

——没有关系,这正是仁爱之道,(因为您只)见到牛没有见到羊。

D.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独:难道。

——现在大王您一片仁心施于禽兽,而百姓却一无所得,这是什么原因呢?3.释词、译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抑:难道。

——难道您要拿起武器,危害您的臣下和士兵,和诸侯强下深仇大恨,然后才快活吗?B.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见:看见。

见:被。

——车木柴看不见,是不愿用视力;百姓不被爱护,是您不愿广旋恩泽。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及:推及。

——尊奉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奉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人家的孩子,那么,治理天下便可以像把一件小东西放在手掌上转动那么容易了。

D.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缘:攀登。

——凭您现在的所作所为,去追求您所想得到的东西,简直像是爬到树上去抓鱼一样。

4.多义词辨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5.与“甚矣,汝之不惠”句式相同的两项是( )A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B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C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D .若是其甚与?6.指出通假字并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刑;通“型”,刑罚。

B .无以,则王乎?以:通“已”,止。

C .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涂:通“途“,路途。

D .盖亦反其本矣!盖:通“盍“,何不。

7.与例句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是以后世无传.焉 A .得璧,传.之美人 B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C .此世所以不传.也 D .不传于贤而传.于子 8.与例句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度.,然后知长短 A .内立法度.,务耕织 B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D .寸而度.之,至丈必差(《说苑》) 9.与例句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A .地形陷易.尽知之 B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 C .天下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 D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10.与例句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A .其若是,孰能御.之 B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C .振长策而御.宇内 D .桓公田于泽,管仲御.11.下列加点的词,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吝惜。

吴广素爱人 爱护。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喜欢、喜爱 A .爱 明足以察秋毫之未 视力。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清楚、明白。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 贤明的。

B .明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谈论。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道义、道理。

任重而道远 道路。

C .道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君主自称。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守寡。

寡固不可以敌众 少。

D.寡12.下列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13.按句中“疾”字含义将句子分类,选出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举疾首蹙 而相告曰 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③吾王庶几无疾病与 ④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⑤草枯鹰眼疾 ⑥时操军众已有疾疫 ⑦若皇上阅兵时疾驰入营 ⑧声非加疾也A 、③④⑥/①/②/⑤⑦⑧B 、②③④/①/⑥/⑤⑦⑧C 、③④⑥/①/②⑧/⑤⑦D 、②③④/①⑥/⑤/⑦⑧14.加点字不破读的一项是( )A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B 、与少乐.乐,与众乐乐 C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15.对加点虚词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若是,孰能御之? ②则齐国其.庶几乎 ③王语暴以.好乐 ④暴未有以.对也 A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C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16、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 B 、曰:“可得闻.与?” 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C 、王变乎.色曰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D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 17.译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大王把他嗜好音乐的事告诉了我,我却没有什么话回答他。

B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独自欣赏音乐是快乐的,跟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是快乐的,哪一种更快乐呢?C 、臣请为王言乐——请允许我给您讲讲真正的快乐吧!D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我们大王大概没有生病吧,不然,怎么能够击鼓奏乐呢?18.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两组是( )A .孟子见.梁襄王 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B .天下恶.乎定?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C .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六王毕,四海一.D .望.之不似人君 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①今王鼓.乐于此 ①可得闻与. ②百姓闻王钟鼓.之声 ②不与.民同乐也 ①臣请为.王言乐 ①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②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②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A B D C A 、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B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 C 、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 投诸.渤海之尾 D 、吾属今.为之虏矣 文王之囿,共七十里,有诸.(1) (2)19.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接近,走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