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雕产业基地发展状况浅析苏州篇
我国玉雕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我国玉雕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一直以来考古界认为,公元前五千年的河姆渡文化时期,我国就已出现了玉璜、玉珠等玉器,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玉文化。
今天店铺就来给大家讲讲我国玉雕的发展历史。
我国玉雕的发展历史:新石器时代简单玉雕时期郑州大河村仰韶文化距今5000年,出土文物有两枚绿松石鱼形饰物;新沂市出土有绿松坠、绿松石蝉与蛙等工艺品;河南安阳殷墟出土有硝玉、绿松石、玛瑙等饰品,在郑州有一枚阴雕弦纹骨质指环是最古老、最完美的戒指。
较多的玉雕有玉斧、玉铲、玉刀,以生产工具为主;形态简单的玉壁、玉璜、玉珏、玉珠,以岫玉为主。
我国玉雕的发展历史:商、周、春秋、战国出现了祭天玉壁、祭地玉琮、传今玉圭、封官爵玉佩等,以玉佩出上较多,它属随身佩戴装饰玉品,亦属礼品。
从新石器晚期的良诸文化河姆渡遗址中出土的种类较多。
商代出现了玉鸟佩、人首佩、人洛佩等。
玉璜是一种弓形弧状玉器,春秋战国时期,琐的造型优美,如春秋白玉龙纹璜、战国黄玉龙首璜。
我国玉雕的发展历史:汉、唐时代河南南阳独山玉始采于西汉,土地文物证实辽宁峭岩玉属于装饰品的主要玉料。
西汉的金缕玉衣是2 000片岫岩玉联缀而成,汉代咸阳出土的"汉玉马"也是一件珍品。
今安徽无长市出土的汉代环状玉龙首尾相连卷曲如环,径×厚=5×0.5cm,还有大小各异的玉壁,其中较大者有青玉壁。
唐代佛教盛行,玉石多用于装饰佛像,唐代"幼学琼林"中有玛瑙盘较有名。
1970年,陕西何家村出土了唐代一千多种珍贵文物,其中兽场瑙杯就是一件贵重之宝(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酱红色,高6.5cm,长15.6 cm,造型独特,令中外人士心驰神往。
我国玉雕的发展历史:宋、元时代玉雕工艺已达到质的飞跃,宫廷中设有"玉院",已有浅磨深琢,浮雕圆刻。
元朝开国元勋忽必烈在开国大典宴请群臣盛酒用的"渎山大玉海",就是一件巨型玉雕品。
浅谈苏州玉器
浅谈苏州玉器明代嘉靖、万历间琢玉的传奇人物陆子冈就是苏州人。
他擅长玉雕,曾经雕过玉水仙簪,玲珑奇巧,花托下基枝,细如发丝而不断。
而他传下的子冈牌更是千金难求。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是当年唯一一个敢在玉器上落款的匠人。
而到了清朝乾隆年间,苏州的玉器工艺达到了颠峰。
这个时期,苏州人才荟萃,技术全面。
苏州阊门、皋桥、黄鹂坊桥、吴趋坊、金门这一范围里,在这个时期基本上全是玉作坊。
当时的中国玉器可以说是唯苏帮玉,苏州的玉器雕琢代表了中国玉的最高水平。
苏州玉雕也是在这个时候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空灵、飘逸、精致。
苏州雕琢的玉器以玉牌、炉瓶、人物、动物件等为特色,与扬州等地的工艺截然不同。
苏州工做的东西细腻,追求工整完美,当时宫廷的器皿、首饰大多出自苏州玉匠之手。
说起来,苏帮玉雕的兴衰起落一直受着时代牵引。
在皇家御用时代发展到顶峰的苏州工,民国时期逐渐衰退。
印证了那句“盛世藏玉,乱世藏金”,在风雨飘摇的年代,精美而脆弱的玉器不是最合时宜的收藏品。
解放后一直到改革开放前,玉器只有两个身份:一个是“四旧”,一个是对外贸易中的工艺品。
专诸巷玉器特色清代苏州的琢玉业,已形成独立的手工业,集中在城西阊门里专诸巷及天库前吊桥一带,与著名的桃花坞毗邻。
那里作坊林立,高手云集,琢玉的水沙声昼夜不停。
在同行业间,实行专业化分工,有开料行、打眼行、光玉行等,形成规模生产。
专诸巷玉行,人才辈出,曾向清朝廷输送了不少琢玉高手,赫赫有名的陆子刚、姚宗仁、郭志通均出身于苏州专诸巷玉工世家。
专诸巷玉雕,技艺精湛,清高宗乾隆皇帝赞不绝口:“专诸巷里工匠纷,争出新样无穷尽”;“专诸巷中多妙手,琢磨无事太璞剖。
”乾隆皇帝还把画好样的玉料嘱托苏州织造官,令其在专诸巷精心雕琢。
清代玉器许多传世佳作,出自苏州专诸巷玉工高手。
从这些精美玉作中,我们能观察专诸巷玉器特色的梗概。
专诸巷玉匠多选用上等和阗佳材,清中叶后,翡翠制品亦大量生产。
良玉是玉雕艺术的物质基础。
行业分析调研报告
行业分析调研报告行业调研报告篇一我市玉雕行业起步于八十年代初,历经二十余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以为龙头的玉雕加工销售基地,市场遍布全国各地,玉雕市场、工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为对我市玉雕行业发展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充分发挥好我市玉雕业的既有资源与优势,规划发展好玉雕产业,以达到产业招商、产业富民、产业兴市的目的,为我市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日前,开发区招商局、市玉雕行业协会组织人员对我市玉雕行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形成报告如下:一、我市玉雕业发展的历程1、起步期。
80年代初,当时生产队*8,就开始了走村串户收集古玩玉器,收起来的玉器,完好的就直接销售出去,还有部分具有收藏价值的卖到了市博物馆,对少数有缺陷的玉器就通过修补打磨再销售。
修补打磨缺陷古玩玉器,可以说是我市玉雕业发展的雏形。
在带领之下,从事古玩玉器收集的人员越来越多,主要有等,收集范围也延伸到了周边的江苏、浙江、湖北等各省,85年左右,从我省蚌埠运回了第一台玉器加工机械,在修补打磨收来缺省古玩玉器之余,开始买进原材料自行加工。
2、发展期。
88年左右,等一班人开始从玉雕业发展迅速的扬州引进雕刻师傅,从苏州引进雕刻机械,从新疆乌鲁木齐买进真宗和田玉石,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玉雕经营。
由于当时的和田玉石价格便宜,再加上之前跑古玩跑出来的市场和经验,玉雕生意越做越火,队十几户效仿等做起了玉雕生意。
九十年代以后,在队的辐射影响下,周边的等乡镇的十几个村都开始做玉雕生意。
我市玉雕业由此步入了一个上升发展期,从事玉雕业人员数不断增加,玉雕市场也越跑越广,逐渐成为致富一方,带动一片的富民产业。
3、低迷期。
96年左右,由于玉石原材料开采量有所减少,导致价格普遍上涨,市场逐渐疲软。
玉雕行业一度进入了低迷期,但是以为代表一班玉雕人没有因此而放弃,反而是在艰难中不断开发新产品,不断开拓市场,一方面是开拓更广阔的外地销售市场,主要是上海、广州、扬州、苏州、北京等地,另一方面是不断开拓玉石原材料购进市场,主要是从南阳、沈阳、满州里、新疆等地区购进,同时从俄罗斯等国进口玉石材料。
玉雕
城元渎 北山 京大 市玉 团海
青玉人物山子 宋
一、我国玉雕艺术的发展历程
(五)明、清时代——玉雕鼎盛期
• 明清两代,继承元代的做法,宫廷设有玉器造办处,同时民间 玉器制作也颇为盛行,北京、苏州、扬州成为三大玉雕中心, 因而玉雕艺术达到鼎盛。大型山子层出不穷,小型玉件更是不 胜枚举。 • 明清时代,玉雕艺术达到鼎盛时期,并形成南北不同的风格流 派。明末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记载“良玉虽集京城,工巧 则推苏州”。北方以京城为代表,玉雕作品气势恢弘,黄钟大 吕;南方以苏州为代表,作品精雕细琢、玲珑剔透。 • 1.雕刻技法: 明代苏州著名艺人陆子冈有重要贡献,发展了“刀刻
玉 兽 形 玦 红 山 文 化
化绿 松 石 饰 龙 山 文
玉 璜 良 渚 文 化
一、我国玉雕艺术的发展历程
(二)商、周、春秋、战国——玉石工艺时期
• 从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是历史上的青铜器到铁器发展时期,青铜器 和铁器的出现,带来碾玉工艺和磨玉工具的改进。这些为玉雕的繁荣 创造了良好的客观条件。 • 1.造型上,虽仍以中小型玉器为主,但已从简单的几何造型发展到 复杂的象形轮廓,摆脱了以前的图案化倾向。象形玉器,风格更趋写 实。玉马、玉人、玉鸟、玉兽等各部位都刻划得十分逼真。构图从静 态化向动态变化,写实作品极富动感。如翩翩起舞的玉人、弯曲身体 作游动或挣扎状的玉龙等都体现了这种强烈的动感。
中国玉雕发展简介
一、我国玉雕艺术的发展历程
二、我国玉雕的雕刻技法
三、我国玉雕的艺术特色
四、我国玉雕的图案、题材 五、与玉雕相关的中国建筑—马步芳公馆
一、我国玉雕艺术的发展历程
• 玉雕作为中国独有的技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鲜 明的时代特征,不同的朝代,玉雕有着不同的造型与特色.
玉雕加工未来职业规划
玉雕加工未来职业规划引言玉雕作为一项古老而精美的艺术形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美的追求,玉雕加工行业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玉雕加工的未来职业规划,包括行业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对从业者的要求,希望对有意从事玉雕加工的人士有所启发。
行业现状玉雕加工行业在中国有着较大的市场需求和产业基础。
中国玉雕作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同时,随着国内外游客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增加以及人们审美标准的提高,玉雕作品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然而,当前行业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传统工艺的传承不足、创新能力的不足以及市场竞争的激烈等。
发展趋势技术升级与创新玉雕加工行业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是如何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升级和创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玉雕加工也可以借助电脑辅助设计、数控雕刻等现代技术手段来提高效率和精度。
同时,结合现代艺术和设计理念,进一步创新玉雕作品的表现形式和风格,满足不同人群的审美需求。
文化传承与创新玉雕加工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其价值不仅在于工艺本身的精湛,更在于作品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的玉雕文化,应该继续加强相关的教育培训,注重学习和研究传统技艺,并将其与现代艺术和设计相结合,创造出更具有时代特色的玉雕作品。
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玉雕加工企业需要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
通过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和商业模式,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同时,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力量,积极开展线上线下的宣传和推广活动,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从业者的要求扎实的基本功玉雕加工是一门需要经验和技巧的工艺,对从业者的基本功要求较高。
从业者需要熟练掌握玉石的性质和材质特点,具备精湛的刻雕技巧和细腻的手工处理能力。
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磨炼,才能在这个领域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学习与创新的意识玉雕加工行业需要有学习和创新的意识,面对技术和市场的变化能够及时更新知识和适应需求。
我国著名玉雕大师介绍并展望现今玉雕艺术的发展
我国著名玉雕大师介绍并展望现今玉雕艺术的发展赋予玉雕人物新生命的第一人源远流长的中国玉文化在今天表现为民间无处不在的“玉石情结”——材质、题材各异的玉雕工艺品均为普罗大众喜闻乐见。
然而,玉雕行业繁华背后却渐露疲态——商业化、规模化在带来文化影响力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得作品的题材、构图、风格等方面存在“千人一面”的雷同现象。
行家认为,一旦玉雕艺术无法为材料带来附加值,反倒损坏原材料的价值,收藏者可能转向收藏原石而放弃雕工。
溯源:良渚文化玉器高峰难企广义的“玉”,泛指为各种各样的玉种,包括传统的白玉、翡翠,和随后兴起的玛瑙、岫玉、黄玉、碧玉等。
与此同时,其他备受追捧的石种如黄蜡石、寿山石、鸡血石、田黄等的精品市场价值和影响力几近比肩玉种。
距今5000年~4000年的良渚文化与东北红山文化并驾齐驱,使中国新石器时代玉器发展到最高峰。
不仅如此,中国玉雕大师马进贵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感慨说,良渚的玉工至今难以超越。
良渚玉器气势雄伟,讲究对称均衡,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虽然玉石雕刻工艺可追溯到兴隆洼文化时期,但市场中流通的多为清代民国玉雕工艺品。
玉雕工艺在清代时集历史文化之大成,宫廷内甚至设有玉器造办处督办玉料,宫廷中御用玉器极多。
其时,中国南北形成了多种玉雕工艺流派,主要包括以北京为代表并涵盖辽宁、天津、河北、河南、____等地的“北派”(也称“京津工”),其风格庄重大气、古朴典雅。
其次是以扬州为代表的“扬派”(也称“扬州工”),其特点是讲究章法、古雅秀丽。
“扬派”在清末民初影响力辐射至上海,与当地的文化氛围形成了新生的“海派”(也称“上海工”),其特点是细腻严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以广东为代表、包括福建一带在内的“南派”(也有一说将其分为“广东工”、“福建工”)。
广东玉雕长期受广东牙雕和潮绣的影响,在镂空雕上独具特色,造型丰满传神。
除了历史的影响力外,广东目前拥有全国主要的四大翡翠玉石生产基地和集散地,更令其在玉雕行业中有重要的地位。
玉器玉雕论文[最新]
玉器玉雕论文[最新]考察论文姓名:侯爽学号:120602005班级:12级文化遗产玉器雕刻历史发展:玉器雕刻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技艺品种之一。
中国的原始玉器最早发源于约8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时候,中华民族就有了玉制工具的使用。
在原始社会的末期,玉制工艺水平已经达到相当高的层次。
这段时间玉器中雕刻图案中的动物多以鸟、鱼、龟、猪、蝉等为主,多采用圆雕技艺、浮雕技艺来进行表达,这时期玉器雕琢手法异常简单,线条简练但非常传神,非常具有神秘感。
中国的商周时期,制造玉器成为一种专业,玉器成了礼仪用具和装饰的佩件。
这个时期非常流行动物图案,在青铜器纹饰中就经常被采用。
主要以虎、兔、鹿、鸟为主,并且这时期的玉器多为玉佩,中间有小孔,以便于人的佩戴,动物纹饰精美简洁。
中国的清代是我国玉器雕刻发展的繁荣之时,规模、品种及产量都超越了前代,主要生产产地是北京、苏州、扬州。
中国清代,扬州的玉器制作已经发展达到鼎盛时期。
而且,乾隆年间,更是扬州的玉器雕刻史上发展繁荣的巅峰时期。
此时,动物类玉器达到顶峰,题材造型包括有生肖、家禽、神兽等,并且雕琢手法讲究细腻,线条繁密,既写实又传神,中国的玉器雕刻作品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制作工艺:古代制玉技法:切:即解料,解玉要用无齿的锯加解玉砂。
磋:用圆锯蘸砂浆修治。
琢:用钻、锥等工具雕琢花纹、钻孔。
磨:最后一道工序,用精细的木片葫芦皮、牛皮蘸珍珠砂浆,加以抛光,玉器便发出凝脂状的光泽。
琢玉工艺:相玉:从一块璞玉,到做成一件玉器,最先就是进行"相玉"的设计。
"相"软玉就是"看",而看后仔细的琢磨思考,好判断玉石的内在的质量,和外形的优劣,然后立意确定要做什么题材的作品。
划活:就是根据所想象构思的图案形象,在玉璞料上用笔墨线条,把它很形象地勾勒出来。
"划活",在琢玉工艺中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烟雨三月下苏州——我眼中的玉器市场
【交流】Exchange“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古人给了苏州极高的评价,苏杭二州在古人眼中可谓是人间天堂。
常去苏州的我亦有这种感觉。
在我眼中,苏州之美是一种南方的美,一种小家碧玉的美,一种有别于北派风格的美,这种美就像苏州的园林、美人以及那软糯的“吴侬软语”一般,透着水乡特有的滋润。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苏州城内河道交错、水系众多,给人一种“城在水中,水在城旁”的感觉。
13世纪的《马可·波罗游记》就将苏州赞誉为东方威尼斯。
苏州古城亦被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称赞为“鬼斧神工”。
常见这样的街景,老城区一片古旧的房子依偎在迂回曲折的小河旁,年代久远,墙体已斑驳,仍有闲情逸致的人从自家窗中伸出钓竿河中垂钓,怡然自得,全然不顾收获如何。
再配以微微细雨、河边垂柳、小桥流水,在画家的眼中俨然是一幅极好的画卷题材了。
园林已然是苏州的标志,而我的兴趣更在于这座城市的玉雕。
苏州的玉雕工艺水平在全国可谓是翘楚,其历史则可追溯到明代中期。
那时苏州富人云集,生活奢华,富足的经济促使了苏州琢玉的飞速发展。
苏州成为玉雕匠人眼中的“圣地”,各地的玉雕大师齐聚这里。
明代人宋应星在其著《天工开物》一书中就有“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之说,一句话点明了苏州雕玉的工艺在当时的顶尖地位。
清乾隆年间,苏州琢玉作坊更达到了八百三十多户,到处可闻一片“沙沙”的琢玉声。
怀着对苏州玉雕艺术的爱慕之心,在烟雨蒙蒙的三月,我再次来到了这座城市,这个如诗如画、能让人如痴如醉的城市,来领略玉雕之美、城市之秀。
雨一直下,犹如牛毛,又似松针,连绵不断。
顶着这毛毛细雨我来到相王弄——苏州玉雕从业者聚集的地方,同样也是全国的玉雕从业者的聚集地。
我曾开玩笑地对朋友说:“苏州全是弄,遍地是胡同。
”苏州有相王弄、南石皮弄、太监弄等等。
“弄”就是小巷的意思,和北方所说的胡同大抵相同。
苏州的弄可谓是纵徐海涛-文烟雨三月下苏州—我眼中的玉器市场1172017.04【理·论】118Vol.106【交流】Exchange横交错,宛如迷宫,有些能相通,有些却是不相通。
南阳玉雕产业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南阳玉雕产业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引言南阳玉雕产业作为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产业,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南阳玉雕产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为了促进南阳玉雕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分析1. 市场竞争压力大南阳玉雕市场竞争激烈,面临来自国内外各种玉雕产品的竞争。
一方面,有些国内外企业采用大规模生产方式,以低廉的价格占领市场,对南阳玉雕产业形成了较大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性玉雕产品展销会和电商平台上销售的玉雕作品也对南阳玉雕产业形成了竞争,导致南阳玉雕产品的市场份额逐渐被侵蚀。
2. 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南阳玉雕产业中存在着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一些小作坊或个体工艺师制作的玉雕产品,由于缺乏统一的制作标准和严格的质量控制,导致产品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这种不稳定的产品质量会降低南阳玉雕产品的竞争力,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3. 传统技艺传承不易南阳玉雕是一门古老而复杂的手工艺,传承面临较大的困难。
一方面,现代社会的变迁,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选择从事传统手工艺,导致传统技艺的传承面临威胁;另一方面,玉雕技艺的学习需要较长时间的专业培训和对材料的深入了解,这对学习者提出了高要求,使得传统技艺的传承难度增大。
4. 宣传和推广力度不够南阳玉雕产业缺乏有效的宣传和推广,导致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受限。
大众对南阳玉雕的认知度不高,无法充分了解南阳玉雕的独特之处和艺术价值,从而影响其市场竞争力。
加强宣传和推广力度对于提升南阳玉雕产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至关重要。
解决对策1. 提高产品竞争力为应对市场竞争压力,南阳玉雕产业需要加强产品研发和设计能力,提高产品的独特性和艺术品位。
通过与设计师、艺术家的合作,创作出更具时代感和审美价值的玉雕作品,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2. 加强质量控制南阳玉雕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统一的制作标准和质量检测方法,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可靠性。
玉雕艺术传承及发展探讨
玉雕艺术传承及发展探讨玉雕艺术是中国传统工艺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自古以来,玉雕艺术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一种工艺技术,更是中国文化的载体和象征。
在人们对玉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中,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一、玉雕艺术的传承玉雕艺术的传承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距今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早在那个时期,玉已成为人们的首饰和礼品,而玉雕技艺也随之产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玉雕技艺逐渐完善和发展,成为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历史上,玉雕艺术的传承始终得到了重视。
从宫廷到民间,从北方到南方,玉雕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青铜时代的玉玺,汉代的玉雕器,还是明清时期的玉雕文物,都展现了中国古代玉雕艺术的独特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古代的玉雕艺术既有精美细腻的技艺,又有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
无论是以龙凤、花鸟、人物等为题材的玉雕作品,都展现了古代艺术家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展现了他们对世界的独特理解。
这些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创作,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诠释和传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和文化的不断交融,玉雕艺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在当代社会,玉雕艺术正以崭新的面貌和更加丰富的内涵走进人们的生活。
在这个过程中,玉雕艺术的发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在当代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文化的多元化,玉雕艺术正面临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与创新。
传统的玉雕工艺在与现代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结合之后,呈现出了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风貌。
不仅有传统题材的玉雕作品,还有以当代生活和时尚为题材的玉雕作品,使玉雕艺术更加贴近当代人的生活和审美需求。
2. 艺术与产业的结合在当代社会,玉雕艺术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工艺领域,而是逐渐向产业化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玉雕艺术与制作工艺相结合,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不仅有手工制作的玉雕作品,还有通过机械加工和3D打印等高科技手段制作的玉雕作品,使玉雕艺术在产业发展中找到了新的出路和机遇。
浅谈古今的玉雕行业与技艺
浅谈古今的玉雕行业与技艺摘要:早在距今约一万两千年前的小孤山仙人洞古人类遗址中我们就已经发现了迄今最早的玉器,岫岩玉砍斫器。
这证明了玉雕这一技术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早期。
随着时代的发展,玉雕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作为新时代的玉雕人我相信通过对古代玉雕技艺中材料、行业、设计与加工等方面的研究与总结,结合当下,我们能用更加科学,辩证的角度审视当下的玉雕并对未来做出合理的预期与展望。
关键词:玉雕古代概况现代发展玉雕艺术作为我国传统工艺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跟随历史的长河一起发展,,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变革,在勤劳智慧的玉雕匠人双手创造下,玉雕艺术以其玉料品质精良、玉雕技法纯熟、文化底蕴丰厚、造型典雅精美,塑造了无可比拟的艺术魅力。
时至今日,伴随着文明、科技、社会的不断进步,玉器雕刻也发展出了自己独有的设备与工具,形成了一门独具民族特色的传统手工业。
一、古代玉石的材料、产地与采集(1)古代玉石的材料古代对于玉的定义与今天并不完全相同。
汉代郑玄注对《周礼》的注释中如此定义玉:“玉多则重,石多则轻。
”唐代贾公彦进一步解释为:“玉方寸重七两,石方寸重六两。
”虽然他们并未明确的界定玉与石,但也算从密度方面浅显的区分了二者。
最为详细的还是东汉时期许慎在《说文解字》一书中对“玉”之一字作出的解释:“玉,石之美,有五德者。
润泽以温,仁之方也;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桡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絜之方也。
”如此,不仅宽泛的定义了玉是“美石”赋予了其珠宝的属性,也赋予了玉石“五德”这一道德方面的厚重文化属性。
如今,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则定义玉为:“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狭义的玉仅指硬王和软玉两类。
平常说的玉多指软玉,硬玉则指翡翠。
广义的玉,则包括蛇纹石族(岫玉之部分,即硬绿蛇纹石)、次生石英岩类(东陵石、密玉)、某些硅酸变胶体(玛瑙、碧石)以及水晶(美蓉石)凿薇挥石(粉萃)等矿物和岩石,凡是能符合玉雕要木者,都可以包括在"玉”的范畴内。
玉雕艺术传承及发展探讨
玉雕艺术传承及发展探讨玉雕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之一,它源远流长,历经千年的沉淀与发展,并在文化传承中卓然显现,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之一。
玉雕艺术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内涵,是中华文明中的瑰宝,历代玉器艺术创作神韵独具,艺术价值高,是文化遗产中的精华。
玉雕工艺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玉制品,经过历代的厚积薄发,形成了玉器制作中的传统工艺和技法。
从古至今,玉雕艺术一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承载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感,在民间被广泛传承和发展。
在传统的玉雕艺术中,大量的传统工艺和技法被运用,如穿孔、鎏金、龙凤雕刻等,这些工艺不仅仅代表了传统文化,同时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为当今的玉雕艺术带来了更多的创新思路和灵感。
由于在现代社会中,科技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等问题,精湛的传统工艺和技法渐渐失落。
为此,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保护和传承,让玉雕艺术在当今社会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要想实现玉雕艺术的传承,首先要注重教育和人才培养。
须着重加强对年轻一代的培训和教育,让他们对玉雕文化的价值和意义有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应该推动专业性的玉雕大师班,提高造型能力和创新创作能力,在新时期中承接发扬玉雕艺术的精华。
通过将玉雕艺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能够打破传统的制作限制,大幅提高作品的质量和数量,拓展了玉雕市场的发展潜力。
同时将玉雕文化与现代社会发展相结合,将玉雕作品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文化衍生出新的生命力和生发性。
总的来说,玉雕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之一,玉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传承与发展的路上,我们需要注重传统工艺和文化价值的弘扬,同时也需要关注现代社会的发展,创新发展思路,让玉雕艺术在现代社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玉雕市场调研报告总结
玉雕市场调研报告总结玉雕市场调研报告总结根据对玉雕市场的调查和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市场概况玉雕市场是一个庞大而多样的市场,涵盖了各种类型的玉石制品,如手镯、项链、佛像等。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玉石消费市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加工中心。
玉雕制品在国内市场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消费群体,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越来越受欢迎。
二、市场规模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玉雕市场的规模在近几年一直保持稳定增长。
2019年,中国玉石消费市场总规模超过800亿元人民币。
考虑到中国玉雕市场只占全球市场的一部分,因此可以预测全球玉雕市场的规模更为庞大。
随着人们对玉雕制品的认可度提高和中产阶级的扩大,市场规模有望继续增长。
三、需求趋势玉雕市场的需求趋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消费升级,消费者对于玉雕制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对外观有要求,还要关注其质量和文化内涵;二是个性化需求,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独特的、具有个性的玉雕制品,以满足自身的个性化需求。
四、市场竞争玉雕市场竞争激烈,主要体现在产品质量、价格和品牌形象上。
一方面,产品质量是消费者购买玉雕制品时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优质的玉石材料和精湛的雕刻工艺能够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价格也是消费者选择的关键因素,价格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产品的销售。
品牌形象是市场竞争的关键,知名品牌往往能够吸引更多消费者和形成品牌忠诚度。
五、发展机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为玉雕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通过线上销售平台,玉雕制品可以更广泛地推广和销售。
此外,对玉雕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是一个发展机遇,将玉雕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关注和赞赏。
六、发展趋势未来玉雕市场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创新设计,通过创新的设计理念和工艺,打造独特的玉雕制品,提升市场竞争力;二是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品牌形象和知名度,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同时,结合社交媒体和线上营销,可以更好地推动玉雕市场的发展。
苏州灯彩调研及引发的思考
苏州灯彩调研及引发的思考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不断发展,苏州玉雕、刺绣等传统工艺美术发展迅速的形势下,苏州灯彩发展前景却不容乐观。
本文以推动传统工艺美术为目的,以调研获得的资料为依据,分析苏州灯彩发展困境的原因,思考促进苏州灯彩传承、拓展的一些途径。
灯彩,又叫“彩灯”、“花灯”,俗称“灯笼”。
悠悠数千年来一直活跃于我国民俗生活之中。
一般认为,中国灯彩依托元宵节,起源于西汉,兴于隋唐,在南宋更为发达,明清尤为风行。
因而,元宵节也被称为“灯节”。
即使在现代,全国各地仍保存着元宵观灯的习俗。
苏州灯彩可追溯至南北朝,在宋朝时堪称江南之冠,明清两代,苏州灯节更盛。
吴趋坊、西中市、阊门、吊桥、南濠一带灯市兴旺,蜿蜒十数里,悬挂各种灯彩,供人观赏,同时出售,悬挂千家万户。
由于制灯工艺精湛细腻、形制丰富多彩,独树一帜,有“苏灯”之誉。
二十世纪初苏州灯彩仍较为兴盛。
据1925年成立“灯业公所”时的记录,全市大小灯铺117家,至40年代则剩30多家。
衰落原因是社会生活动荡所致。
新中国成立后苏州灯彩有所复苏。
在1959年的全国灯彩比赛中,苏州民间工艺厂制作的《亭台楼阁灯》,被专家们誉为“造型优美、技艺精湛、特色鲜明”,获第一名。
2006年苏州灯彩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前,由于现代社会审美兴趣的转换等诸多原因,“苏灯”面临经营、传承、发展的困境。
首先,企业经营困难。
在走访的几家单位中,灯彩制作的年产值从二、三十万到一百万人民币不等,平均在三、四十万左右,且市场竞争激烈。
由于灯彩的使用主要集中在春节、元宵、端午三大节日,需要灯彩的某些单位经常简单地将灯彩业务承包给广告公司。
而广告公司为求利润最大化,又将灯彩业务转包给外地单位。
而订单者也只要求产品能烘托节日气氛就行,导致简陋粗制的灯彩产品泛滥市场。
在这种情况下,本地单位业务量不足,举步维艰。
其次,“苏灯”行业后继无人、技艺失传。
由于“苏灯”手艺复杂和精细,传统传承并不简单。
苏州款彩雕刻商品的产业发展及工艺保护
苏州款彩雕刻商品的产业发展及工艺保护春秋战国时期,冶铁技术和铁质工具的使用,使得手工艺人在漆器的制作工艺上有了新发展,即由最初的平涂装饰向刻画方面发展,刻填工艺就是从这时开始。
刻填艺术的涵盖范围很广,其中包括在漆面上刻花纹,或者在刻花纹之后用彩漆填嵌,或用稠漆在漆面做出高低不平的地子,或刻、或磨、或雕、或填平。
而款彩工艺就是源起于这时的填漆工艺,也叫“大雕填”。
款彩的工艺制作精巧精湛,综合运用了填漆,彩绘,戗金等髹漆技法,是清时期流行的髹漆工艺及法之一,工艺水准极高。
关于苏州款彩技艺的精湛与当时的知名程度,都可从史料上查到。
据史料记载,乾隆曾多次下旨另苏州织造仿制、制造、修复雕填漆作品,如“于乾隆三年四月传旨,命令苏州织造海保将红雕漆盘三件,黑雕漆盘七件,红雕漆兽面花瓶一件,黑雕漆方盒一件,红雕漆圆盒一件,收拾见新,次年二月部发分盘盒做得送京。
”而且雕漆作品是乾隆时期苏州制造制作数量最多的漆器工艺品种,填漆次之。
可见当时的苏州款彩雕刻工艺的精巧与细致,并且这一工艺还深受乾隆的喜爱。
因此直至今天苏作仍以精细巧妙、注重意境的表达、善于依型借势的独特工艺著称中国工艺界。
但是科技化的现代社会中,快节奏的生活步调已经悄然改变了人们以往的生活方式,如生活中的使用品更多的采用现代科技的衍生品,以往的传统手工艺作品受到了强烈冲击,因此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和未来也遭遇到了新的问题。
一、款彩雕刻工艺发展面临的问题1.从艺人员的减少影响从艺人员减少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以下两点:第一,款彩雕刻工艺复杂繁多,学艺时间长,制作成本高,与经商办实体企业相比,经济效益明显偏低;第二,经济的欠缺。
由于苏州款彩雕刻工艺未被收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里,因此政府在学徒学艺方面没有相关经济帮助,即使工艺师傅不收学费,学徒若想专心学艺,也是没有维持生活的经济来源。
因此从事款彩雕刻工艺的人数就相对较少,而且还不时有从行业中退出的。
这就出现了断层现象,即老的手工艺人还在,却缺少接力人员,这种中坚力量人才断档的现象已露端倪,而且在已有的款彩雕刻行业里,青年人因缺少展示的机会和平台而又难以脱颖而出,这就使得学习这一技艺的人少之又少。
玉雕非遗申报调查报告
玉雕非遗申报调查报告
中国的玉文化历史悠久且绵延不断,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像中国这样广泛的使用玉,并将其上升到一种文化的高度,玉文化渗透到中国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对国人的思想意识、文化素养以及生活习惯均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苏州玉雕"在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苏州玉雕极具地域特色和历史影响力,开始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但对苏州玉雕的研究与保护及其开发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如:研究不够系统、市场竞争存在盲目性、模仿抄袭严重、过于追究经济利益等。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达到各方利益的均衡是当前苏州玉雕传承、发展及非遗保护中最为紧迫的课题,也是本文所要讨论和解决的核心问题。
本文选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玉雕"作为研究对象,苏州玉雕传承久远、地域特色鲜明,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典型代表,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本文以苏州玉雕的发展现状与非遗传承为研究对象,对苏州玉雕历史传承和苏州玉雕行业的形成原因进行探讨;然后实地调研考察听取玉雕从业人员、传承人与专家学者的真实声音,对制作工艺和传承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整理并通过实地考察、走访收集第一手的资料,提出苏州玉雕传承与保护的新思路。
在为传承与保护苏州玉雕制作技艺提出对策的同时也为其它地区类似手工技艺的保护与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切实可行的参考案例。
镇平玉雕产业发现状浅析
镇平玉雕产业发现状浅析————————————————————————————————作者:————————————————————————————————日期:镇平玉雕产业发展现状浅析-企业管理论文镇平玉雕产业发展现状浅析陈居婷一、玉雕产业的现状镇平县位于河南省的西南部,由于当地玉雕产业发达,并且人员以及技术相对成熟,被国家誉为“中国玉雕之乡”。
目前,镇平县在实际发展中,全县85%产业都为玉雕产业,可见对玉雕的重视程度。
同时该产业加工从业人员多达12 万人,年产值13 亿元,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使得镇平县的实际发展得到推动。
全球现有的所有玉器种类,在镇平县都有所加工和销售,成为玉器集群区域。
镇平县在发展中,形成了玉器产业群体,发展程度相对成熟。
玉器产品最主要的是营销环节,镇平县同样具备产业基础,在县内成了玉雕公司,形成了众多的子公司以及分公司。
使得玉雕产业规模逐渐的壮大,并通过自身优势,实现营销链条的拓展,实现自身产业链条的不断发展,推动县乡经济可持续发展。
成为最大的新型文化增长点,推动玉雕产业发展。
二、玉雕产业的优势(一)玉文化沉淀丰厚河南镇平县有着传统的玉文化底蕴,在传统玉文化发展中,重视教育是推动玉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民国时期,就存在众多高校迁至镇平县,使得镇平县整体文化程度得到提升,为玉雕产业的发展奠定一定基础。
玉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才使得镇平县玉雕产业的发展得到相应推动,成为我国重要的玉雕产业基地。
每年镇平县都会举行玉雕节,实现玉文化的交流,使得玉雕产业专业以及学者进行玉文化研究,促进玉文化交流形式多样化。
玉文化沉淀丰厚,使得当地人才掌握文化优势,对玉文化人才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因此,由于受到当地玉文化影响,使得当地具有重要的玉文化气息,优秀玉雕人才层出不穷,保证镇平县玉雕产业发展得到推动,促进玉雕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独特的集散地优势在镇平地区发展中,由于多年的市场发展的积淀,不仅镇平地区玉器资源丰富,其他相应资源也相对丰厚,原材料采集十分便利,使得镇平地区玉器发展呈现多样化特点。
玉雕展览调研报告
玉雕展览调研报告玉雕展览调研报告一、引言玉雕作为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之一,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研究玉雕艺术,笔者参观了近期在本市举办的玉雕展览,并针对展览的内容、陈列方式、观众反馈等进行了调研分析。
以下是本次调研报告。
二、展览内容本次玉雕展览共展出了近百件玉雕作品,涵盖了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作品,有玉石山水图、动物雕塑、佛像、器皿等多种形式,展现了中国玉雕艺术的丰富内涵和博大精深。
每件作品都经过精心选择和设计,不仅在造型上富有创意和独特性,而且在雕琢工艺上也体现了高水平的技术。
三、展览陈列本次展览的陈列方式简洁、明晰,充分展示了每件作品的艺术特点和价值。
整个展览空间布局合理,作品之间的距离适中,给予观众足够的空间和视野。
每件作品都配有详细的标签,介绍了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所用材料等信息,方便观众了解和欣赏。
四、观众反馈观众对本次玉雕展览的反馈普遍积极。
他们对展览的丰富内容和精湛雕工表示赞赏,认为展览让他们更加深入了解了玉雕艺术的历史和发展。
观众还对展览的组织和安排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展览设计得很有条理,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每件作品的艺术价值。
然而,也有观众对展览提出了一些建议。
其中一些观众认为展览的解说较少,希望能够有专业导览员进行解说,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背后的文化意义。
此外,一些观众还提出,展览的展览时间较短,希望能够延长展览的时间,以便更多人能够参观和体验。
五、总结通过对近期的玉雕展览进行调研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本次展览内容丰富、陈列方式合理,展示了中国玉雕艺术的独特魅力;观众对展览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但也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在今后的展览策划和组织中,可以考虑增加解说服务,同时延长展览时间,以便满足更多观众的需求。
六、参考文献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若干年的唐朝,诗人刘禹锡无不感慨地写下了“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宓皇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东墙来”这首脍炙人口的诗,言辞中充满了对往古锦绣金陵的缅怀之情。
历史最是波云诡谲,谁也不敢保证物事始终辉煌不落,对于一个行业尤其如此。
但苏州,这个在明清时期曾一度达到鼎盛的玉雕产业重镇,经历过百年的时岁辗转之后,依然风华不改,承继厚重历史和辉煌传统,不负众望地再一次站在了中国玉雕版图的核心位置,以不争的事实引领着当下几乎“万马齐喑”的玉雕产业发展格局,着实引人深思。
这一地位和其地区博大的包容性和不断接受新事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玛雅宓皇这批黑马在奔腾的时候苏州玩家界最先接受宓皇玉!黄龙玉问世的时候苏州玩家界也能客观的引入!苏州站在中国玉雕版图的核心位置是因为其注重文化像玛雅宓皇玉的文化能和中国和田玉比肩,是苏州玉石雕刻师接受宓皇玉的重要原因。
一、苏州是长三角现今最活跃的市场(一)产业集聚近年来,苏州玉雕行业发展迅猛,已经一举成为了国内为数不多的玉雕设计、制作、批发、销售中心之一,全面覆盖整个玉石产业包括原料采购、生产加工、销售经营、运营传播、学术研究等各环节,形成了极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因为苏州玉雕繁盛的发展态势,它所产生的产业集聚效应也非常明显。
来自河南、浙江、安徽、新疆、上海各地的玉雕师齐赴苏州,融入苏州,使苏州基本融合了全国大部分的玉石产地与玉雕加工地的品类和特色,并不断在全国各专业展览评比中获得众多奖项,技艺水平和产业影响力正日益提升,充实着苏州玉雕向新的格局不断迈进。
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苏州玉雕的从业人员已达到约数十万人,玉器商铺、作坊工作室三千余家,玉石玉器销售约近百亿元,而这些数据,只会以不断增长的态势持续更新。
(二)原料集聚原料是产业发展的基础,苏州的相王弄和白玉楼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主要的大规模市场,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新疆维吾尔族的玉贩将第一站选在苏州,以至于苏州在原料获取上也存在得天独厚的优势。
事实上,玉雕产业繁荣局面所带来的结果是,非但和田玉,在南红玛瑙等其他玉料的供给方面,苏州同样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交易量一直居高不下,成为业界的市场风向标。
(三)商户集聚具有集聚效应的商户群也是一个行业是否兴盛的直观指标。
就目前苏州玉雕商户的分布情况来看,基本上已经辐射到了从市中心到乡镇的各区域,古城区的相王弄及周边街巷、园林路、齐门路及光福、东渚等处都是苏州玉雕的集聚地,最具有鲜明特色的是:姑苏区园林路、相王弄玉石雕刻街、光福玉器一条街等。
(四)市场交易活跃苏州玉雕市场较为集中的交易主要活跃在园林路、相王弄和观前街为代表的三个成品集聚市场。
这三个市场既相互关联,又具有明显的差异化分类:园林路以大师工作室为主,已汇集七十多家知名大师工作室、商家。
园林路玉器一条街在全国的玉器收藏家、玉器爱好者、业界同仁心目中就是高端和品质的保证,爱玉的人们已把园林路一条街当做购买高档玉器的首选之地;相王弄以具有成长性的工作室人员为主,数量众多,就现在的态势来看,在相王路及其周边分布着至少不下一两千家玉器作坊,中低端玉器的批发或者零售是其主流;观前街则形成了以商品流通为主要特点的市场,主要针对日常大众消费和旅游观光消费。
三个市场相辅相成,交相辉映,共通促进整个苏州玉雕市场的发展。
二、苏州是从业人员齐备的地域苏州人才聚集,其间成名的大师自古以来就是传统手工艺的典范和榜样。
古代的宫廷玉匠也大都从苏州等地精挑细选而来。
时至今日,苏州的玉雕人才依旧保持着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
一大批人才脱颖而出,造就了苏州玉雕工艺的空前繁荣,并且苏州玉雕行业在人才的队伍上非常齐备,各个层级的人员都在这里共同生息,共同学习、进步和成长,这是其他很多地方无可比拟的优势。
(一)领军级、创业级从业人员兼具随着第五届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名单的新鲜出炉,苏州玉雕具有“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头衔的从业人员(含外地入驻苏州)已经跃升至15人之多,他们创作的作品或古典,或创新,风格类型众多,工艺精湛,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代表了苏州玉雕的高水准。
除此之外,创业级的玉雕从业人员在苏州也为数不少,或者甚至可以说,他们才是目前苏州玉雕产业蓬勃发展的保证,假以时日,他们也必定会成长为新一代的名家,接力苏州玉雕的辉煌。
(二)群体众多,发展空间广阔不管能力高低,苏州玉雕从业人员人数众多、群体庞大已然是不争的事实,更为重要的是,苏州玉雕的人才梯队是成熟的。
除此之外,苏州玉雕从业人员的团结、相互交流、共同进步,也使得苏州玉雕的发展空间变得极为广阔。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从普通从业人员到名扬四海的大师大都能以学习的心态进行创作交流,取众家所长,修一己之短,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苏州对玉雕人员的包容环境也让苏州迅速集聚了来自全国各省的玉雕从业人员,他们在此学习、工作,开放的空间和文化氛围,造就了苏州百花齐放、文化大融合的趋势。
三、苏州是极具历史传承与文化积淀的区域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决计不是建立在“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基础上的,苏州玉雕当下良好现状的造就并非偶然,分析苏州的人文环境和历史底蕴,原因非常清晰明了。
(一)人文环境的独特从古自今,长江三角洲地区就是手工艺的聚集地。
各种传统文化相互影响,相得益彰,形成蓬勃发展的文化体系。
玉雕行业就在这样浓厚的传统文化的氛围中如沐春风,孕育无限生机。
(二)玉雕历史悠久苏州玉雕工艺有据可考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五代时期,彼时朝廷就开设了专门的作坊,培养能工巧匠;延续到明朝时期,苏州以精良的工艺举世闻名,玉雕大师陆子冈名留青史;及至清代,苏州城共有琢玉作坊两百多家,艺匠近千人;新中国成立以后,苏州玉雕整个行业发展虽然不复往日繁盛,但其工艺依然为国人所称道;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地域文化相互渗透,各家理念潜移默化,艺术流派难分轩轾,但苏作空、飘、细、巧的特点是其它派别无可替代的。
(三)产业政策扶持苏州玉雕产业的蓬勃跟国家的大环境也息息相关。
适逢国家大力提倡发展文化产业,苏州把握契机,与时俱进,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法令政策扶持玉雕行业;倾力筹备的“中国工艺文化城”项目中,玉雕工艺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四、行业协会积极推动行业协会正确的引领和组织,对苏州玉雕行业的发展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2005年,苏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的成立是苏州玉雕行业快速发展新的转机。
当年起,苏州市民间工艺美术家评选活动开展。
2008年,首届苏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评选活动举办,同年,苏州市玉雕专业委员会成立,举办了苏州市子冈杯玉雕精品展,借此推动人才队伍不断创新创优。
与此同时,另一家行业协会——苏州市玉石文化行业协会也齐头并进,落实了一系列举措,于2010年成功注册了“第40类”和“第41类”陆子冈商标,使得这一苏州本土知名品牌在苏落地生根,从而为弘扬“陆子冈”这一文化品牌,促进苏州玉石文化产业大繁荣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迄今为止成功举办了五届的“中国·苏州玉石文化节”和“第三届中国玉石雕刻…陆子冈‟杯”极大地提升了苏州玉石行业设计创新能力及国内市场销售份额的扩展,在玉雕行业内、在广大爱玉、藏玉者的心目中已有广泛的影响力,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
五、繁荣背后的隐忧(一)发展方向不明确,缺少行业发展规划。
苏州虽然是玉雕人才的聚集地,产业发展良好,但发展方向却并非明确,症结在于行业缺少发展规划。
体现最明显的莫过于人才资源持续发展的动力略显不足,这主要是由于竞争意识不强所造成。
虽然过分的竞争可能导致行业失序,乱象频生,但良性的竞争对于行业的发展会起到莫大的推动作用,而懒散的人员配置将会使原本蒸蒸日上的局面涣为一盘散沙。
如果把苏州玉雕人才的配置比喻为环法自行车赛,那么在整个队伍中应该有第一方阵,第二方阵和第三方阵。
第一方阵的主要作用是引领;第二方阵要有追赶的意识;第三方阵也要积极的跟进。
(二)创新力度不够,作品同质化严重。
长久以来,苏州玉雕以空、飘、细、巧的风格闻名业界,但细究下来,就会发现这几点太过于概括、笼统,并不能反映苏州玉雕的真正风格。
非但如此,苏州玉雕在小件创作上虽然精致度颇高,但是题材同质化现象非常突出,这点在仿古题材的盛行上可以管窥一二,远不及海派玉雕的探索性强、题材广泛,更遑论独特性风格的生成。
苏州玉雕要真正从壮大转为强大,成为整个当代玉雕创作的风向标,还有一段路要走。
(三)缺少更具影响力的领军人物。
回到第一点讲诉的人才方阵上,不难发现,尽管保有“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头衔的创作者数量之多已经证明了苏州玉雕创作的水准达到了一定高度,但和上海相比,苏州玉雕名家的影响力还不够,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的影响力尚未形成气候,并且就是这为数不多的具有潜力的名家引领意识也还不强。
如果第一方阵没有引领的意识,仅仅是靠着第二方阵的推赶,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队伍前进的速度大大降低,出现滞留的现象。
久而久之,会引发更大的问题。
再者,第二方阵的人员没有了榜样的力量,积极性大大降低,以此类推,整个队伍将溃不成军。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正其根,清其源。
第一方阵的压力不够,一方面来自第二方阵的追赶不紧迫,另一方面还在于内部没有竞争,安于现状,没有理好自身和环境的关系。
苏州玉雕要树立这样的意识:即使在第一方阵中还要存在名次的变化,具备一定的流动性,只有这样才能锻造出一支积极进取、蓬勃发展的队伍。
(四)市场规范程度欠佳。
苏州玉雕市场繁荣的背后,并不代表没有乱象的存在。
比如原料的真实性、伪款等,集中出现在中低端尤其是低端市场中,与其说需要借助于相关法律法规的治理,不如说更需要行业从业者自律。
从自身入手,才能从根源上解决这一问题。
另外,一部分产品技法工艺的粗糙、题材的跟风和雷同,这些也是不容忽视的,玉雕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培训工作、玉雕版权的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五)缺少区域风格有效的传承体系一方面,“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苏州玉雕特有风格的形成建立在区域水土养育的基础上。
现在的情势并不容乐观,外地玉雕从业者大量涌入,暂时丰富壮大了整个人才队伍的构成,但实质上他们缺少对苏州文化的体认,客观上也就造就了苏州玉雕风格的异化,长此以往,苏州玉雕风格的独特性也就无从谈起。
另一方面,及至现今,苏州玉雕的传承还依然以传统的师徒制传承为主,通过业内人士介绍学习,职业化教育的传承体系在苏州玉雕厂建立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兴起之后迅即消失断层,并没有很好地延续保存下来。
当时培养出来的一大批创作者现在已经成为了苏州玉雕创作的中流砥柱,可见这一体制的必要性和意义之所在。
而在当今行业急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依靠师徒制很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更无法将苏州玉雕的风格全面传播。
所以,职业教育的缺失势必会给玉雕区域风格的传承、将来的长久发展造成影响。
(六)行业繁荣是否是市场繁荣值得探究行业繁荣往往容易给人造成假象,诱使不明就里的人认为它等同于市场的繁荣,从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