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30年代诗歌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一、茅盾的代表作:1927~1928(《蚀》的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1929《虹》—时代女性成长的曲折1933《子夜》—标志着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长篇艺术所达到的高峰1942《霜叶红于二月花》(《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具鲜明三十年代时代特征抗战时期的散文名篇:《白杨礼赞》、《风景谈》—歌颂延安精神矛盾的小说成就:1、题材与主题的开掘:注重题材和主题的时代性和重大性A、1929《虹》—时代女性成长的曲折B、《蚀》以广阔的场面,宏大的气势,迅速真实地反映了刚刚过去的大革命的历史和正在发生着的大革命失败的社会心理《幻灭》:描述了一个抱着美好幻想的参加小资产阶级女性的悲剧。
主人公静女士怀着小资产阶级的天真幻想投入革命,革命动荡中幻想破灭回到个人恋爱的小天地《动摇》:知识分子方罗兰身处革命与反革命的严重冲突中,既不敢打击敌人,又不敢依靠工农,在动摇中葬送了革命和自己《追求》:小资产阶级在大革命失败后既看不到光明和希望,又不愿苟活沉沦,只能盲目的挣扎而终不免失败C、《子夜》:a、对中国资产阶级悲剧命运的描写。
吴荪甫的失败结局,说明实业救国道路是行不通的,表现了中国民族工业资本家的悲剧命运b、表现了三十年代的时代特征。
民族资本主义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之下为求出路,而加剧对工人的剥削和工人起而反抗的时代特征。
以吴荪甫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本家利用各种手段压迫工人,使得无法生活,只得被迫停工,最终导致破产D、《霜叶红于二月花》揭开了本世纪初五四运动前夕中国社会的一角。
描写了婉卿对待性无能丈夫的那些场面,流露母性的温柔胸怀,揭示了人性的美丽(《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深刻的反映了中国农村阶级矛盾的日益深化,农民迅速破产的悲剧命运以及他们定会走向反抗道路的必然2、适应以长篇小说为主的小说艺术发展的需要,注重人物的多面性与复杂性。
《子夜》吴荪甫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个失败了的英雄形象:一、吴荪甫具有两方面的性格a、果断、自信。
30年代诗歌
(二)现代派发展和消亡的简史
▪ 1.诞生
▪ “现代派”的诞生以1932年5月《现代》创刊为标志,—— 一年之后便因其风格相近,被时人称为“现代派”。《现代》 主编施蛰存函致戴望舒曰:“有一个南京的刊物说你以《现 代》为大本营,提倡象征诗,现在所有大杂志,其中的诗大 都是你的徒党”。“徐志摩而后,你是有希望成为中国大诗 人的。”据此,可以说从1932年5月至1933年初是现代派的 诞生期。
《老马》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的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1932.4
▪ 第一节写老马不胜重轭;第二节写精神上 的重荷。
▪ 是诗人自我人格的象征,诗人心境的自况。
▪ 是中国农民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
《新月诗选》序中宣称:“主张本质的醇正,技巧的 周密和格律的谨严”“我们也始终忠实于自己,诚实表现 自己渺小的一掬情感,不做夸大的梦”“我们写诗,只为 我们喜爱写”,只“因为有着不可忍受的激动,灵感的跳 跃挑拨我们的心,原不计较紧要的原素”要 求“准确适当”地表达感情,做到“忠实于自 己”。
2.发展
▪ 1933年至1935年为现代派的发展期。其标志有二,一是形 成了一支蔚为壮观的创作队伍,二是有了自己突出而醒目的 风格特征。除了《现代》杂志,当时在全国较有影响的刊物 还有:北平的《水星》月刊,上海脉望出版社的《现代诗风》 双月刊,上海文艺社的《星火》月刊等,以这些刊物为基地, 团结了一大批诗人。
时代,反映现实,在鼓舞人民起来投入反帝反封建 的斗争中,发挥了积极的战斗作用。
▪ 蒲风大力提倡现实主义和诗歌大众化,丰富 了中国新诗理论宝库;他创作的一大批反映 现实生活、 充满时代精神、富有民族风格的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框架整理)
研究架构图第一编第一个十年(一九一七~一九二七年)文学思潮与运动(一)表1:文学革命进程表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表2:文学革命的成果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表3:第一个十年的文学创作潮流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表4:第一个十年的文学创作趋向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各类文学创作(一)表5:第一个十年各类文学创作发展及其代表作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名家及其作品和影响(一)表6:第一个十年文学名家及其影响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第二编第二个十年(一九二八~一九三七年六月) 文学思潮与运动(二)表7:三零年代文艺发展的基本线索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表8:自由主义对左翼文学的批评声浪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各类文学创作(二)表9:第二个十年各类文学创作发展及其代表作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名家及其作品和影响(二)表10:第二个十年文学名家及其影响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第三编第三个十年(一九三七年七月~一九四九年九月)文学思潮与运动(三)表11:战争下的文学发展概况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表11:四零年代几次重要的文学论争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各类文学创作(三)表12:第三个十年各类文学创作发展及其代表作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名家及其作品和影响(三)表13:第三个十年文学名家及其影响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台湾文学表14:台湾文学概况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表15:台湾现代文学的代表性作家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表16:台湾文学和香港文学比较来源:笔者整理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伍、书评所谓「现代文学」,即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心理的文学.这样的「文学现代化」,是与本世纪中国所发生的「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教育、思想、文化的全面现代化」历史进程相适应,并且是其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国现当代文学三十年
戏剧
一广场戏剧 1 国统区的无产阶级戏 剧 2解放区的红色戏剧 3九一八后的国防戏剧 4田汉洪深的戏剧创作 5熊佛西的农民戏剧实 验二剧场戏剧曹禺夏衍 李健吾袁牧之宋之的陈 白尘
第三编 第三个十年
一.论争 1 关于“民族形式”问题的论争 2 关于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关系问题的论争 3 关于现实主义和“主观”问题的论争 二.文艺理论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三.文学创作(一) 小说、诗歌、散文、戏剧。 三.文学创作(二) 国统区文学、解放区文学、孤岛文学、沦陷区文 学。
巴金
巴金的中、长篇小说带有强烈的主观性、抒情性, 与茅盾、老舍的客观性、写实性的中、长篇一起, 构成了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中、长篇小说的艺术高 峰。 第二个十年: 小说:内容:“青年世界” 艺术:主观性、抒情性,情感汪洋恣肆,语 言行云流水。 第三个十年: 小说:内容:1旧家庭的没落 2抗战时期现实生活 艺术:单纯、朴素、流畅中表现鲜明的感情,以 情动人是其一贯的风格。
老舍
小说:内容:市民世界 艺术:“京味”与幽默是其独 特的风格
曹禺
戏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家》五部经典 内容:追索现实背后深处的人生、人性、 人的生命存在的奥秘。 艺术:“大融合”的戏剧境界。
沈从文
小说:内容:湘西世界 艺术:发展了一种特殊的小说 体式:文化小说、诗小说或抒情小 说,被称为“文体作家”。 2追求纯、真的美文效果。
中国现当代文学三十年
第一编 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
第二编 第二个十年(1928-1937年6月) 第三编 第三个十年(1937年7月-1949年9月)
现当代文学重要作家
第一编 第一个十年 (1917年——1927年)
现代文学三十年鲁迅文学作品赏析
一、《狂人日记》:⑴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
(关注自然是回归自我的体现,人被异化后的精神回归)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
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
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与环境文化的分离)我怕得有理。
⑵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
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暂时做稳了奴隶的人,为奴隶而不得的人。
”!(对历史的形象化总结)⑶(忏悔)不能想了。
四千年来时时吃人的地方,今天才明白,我也在其中混了多年;大哥正管着家务,妹子恰恰死了,他未必不和在饭菜里,暗暗给我们吃。
我未必无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几片肉,现在也轮到我自己,……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我,当初虽然不知道,现在明白,难见真的人!(原罪意识)《孤独者》立刻又变成长嚎,像一匹受伤的狼,当深夜在旷野中嗥叫,惨伤里夹杂着愤怒和悲哀。
内容:“表现的深切”对封建礼教和制度的彻底揭露和批判:“吃人”《狂人日记》《祝福》《长明灯》对辛亥革命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对于国民性的思考。
《药》《风波》《阿Q正传》社会变动,文化转型时期人的精神困境和出路问题。
形象系列:农民形象《阿Q正传》《风波》《故乡》阿Q形象(生计、恋爱、革命、死亡):鲁迅自己说,他之所以要写《阿 Q 正传》,是因为要“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阿 Q成为“反省国民性弱点”的一面镜子。
精神胜利法:尽管阿 Q 处于未庄社会的最底层,在与赵太爷、假洋鬼子,以至王胡、小 D 的冲突中,他都是永远的失败者,但他却对自己的失败命运与奴隶地位采取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辩护与粉饰态度。
或者“闭眼睛”,根本不承认自己落后与被奴役,沉醉于没有根据的自尊之中:“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你算什么东西!”或者“忘却”:刚刚挨了假洋鬼子的哭丧棒,啪啪响了之后,就忘记一切而且“有些高兴了”。
中国现代文学第三个十年
师陀的系列短篇小说集《果园城记》、萧红的《呼兰河传》, 都从多角度对国民生活方式、生活情调的表现中,流露出了对处于 文化过渡时代国人所共有的爱恨交织的文化情结。 (四)、侧重于人生探索的小说。 这一类小说主要表现知识者对人生和生存意义的求索追寻,比较有 代表性的有:钱钟书的《围城》;路翎的《财主的儿女们》;巴金 的《寒夜》;李广田的《引力》;严文井的《一个人的烦恼》;夏 衍的《春寒》等,通过描写知识分子和人民的关系、中下层知识分 子的悲惨命运、抗战现实下知识青年的弱点和苦闷、以及知识青年 如何摆脱对政府抗日的幻想奔向新天地的历程。此外,一批女作家, 如张爱玲、苏青、梅娘的小说都是从女性的视角来探视女性人生, 是继庐隐、冯沅君、丁玲之后的又一代女性作家。
第四节 上海孤岛及沦陷区文艺思潮
一、上海孤岛 “上海孤岛”定义:所谓“孤岛”,指的就是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之后处 于被包围之中的上海租界。因为当时日本并未向英、法、美宣战,所以这些 租界就成为了日军侵略洪水之中的孤岛,当时有一部分留在上海租界这一类 似“孤岛”的特殊环境中的作家仍然坚持创作,并利用各种艺术形式配合抗 日救亡活动,史称“孤岛文学”,直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发生,太平 洋战争爆发,日本进驻租界为止。 孤岛文学中戏剧运动最活跃,出现了一些比较优秀的剧作,如于伶的《夜 上海》、《长夜行》,阿英的《碧血花》,李健吾的《草莽》以及他改编的 一些外国剧作,都代表了孤岛文学时期戏剧创作艺术的水准。 二、 沦陷区 “沦陷区”定义: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结束了上海孤岛文学的时代, 纳入了沦陷区文学的轨道,在此之前,已经有了1931年“九一八”之后的东 北沦陷区文学、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的华北沦陷区文学,再加上台湾地 区文学、后来沦陷的南京、武汉、桂林、香港等地的文学,统称为“沦陷区 文学”。 沦陷区文学处于政治高压之下的"不自由"状态,所以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一)对乡土文学的倡导。 (二)对凡俗人生的发现和肯定。出现了“反英雄、反浪漫”的倾向。 (三)雅文学和俗文学两大文学潮流在对立中的接近趋向。 (四)由于一 些成名作家的流亡,新进作家得以出现。如华北沦陷区有梅娘、上海沦陷区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钱理群现当代文学文学考研笔记最全名词解释 作家、代表作品分析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第一个十年(1917——1927)文学革命——文学背景: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政治小说风潮,林译小说。
发生标志: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
提出八事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评价:1.是在对中西文学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的深入认识,对文学发展规律的总结,符合世界文学发展的趋势。
2.以形式为重点,强调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双重改革。
陈独秀发表措辞强烈的《文学革命论》,坚定文学革命的立场。
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曰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n“人的文学”: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
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
1922年与学衡派的论辩。
学衡派:1922年9月,南京创刊《学横》。
梅光迪,胡先骕,吴宓。
文化保守主义者,受保守和清教色彩的新人文主义影响。
相信靠伦理道德凝聚中国。
宗旨:“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鲁迅《估学横》,批驳。
n文学研究会:成立于1921年1月,北京。
周作人,郑振铎,(矛盾)沈雁冰,王统照,(叶圣陶叶绍钧等12人。
会刊:《小说月报》。
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被看做“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现实主义的一派。
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
n创造社:成立于1921年6月。
日本东京。
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田汉等。
30年代新诗 (1)
1909-1931
政治抒情诗: 热情饱满、富有鼓动力。 《血字》诗共七首,其 中《别了,哥哥》最著 名。
别了,哥哥
——算作是向一个‘阶级’的告别词吧 别了,我最亲爱的哥哥 二十年来手足的爱和怜,
你的来函促成了我的决心
恨的是不能握一握最后的手
二十年来的保护和抚养,
请在最后的一滴泪水里, 收回吧,作为恶梦一场。
蒲风 积极实践中国诗歌会的 创作主张。诗集《茫茫 夜》,长篇叙事诗《六 月流火》。作品思想健 康,诗风刚健朴实,语 言通俗,感情充沛。
蒲风和谢培珍伉俪
咆哮
旋风吹过高山,原野,沟壑, 潜进村落, 在平原,田野,森林上 疾驰,奔走。 稻草上显现出那急速的浪 波, 森林里独有那号号然的战 歌。 昔日是那卑贱的一群, 终日低头曲背为人作嫁衣 裳, 今天,他们都有新的觉醒: ——他们相信自己的伟大 力量! 他们的力量足把世界推翻, 只有他们才能创造自己的 幸福乡。 闪闪的刀,尖尖的戈, 各种耀目的利器, ×帜(注:日军太阳旗的 意思)浴在日光里
无数万的褴褛群在跃动。 一切都是蓬勃,蓬勃生气, 他们每一个 都像长城的任何一块砖, 他们一个一个的 就连成一座铁的长城, 他们要用自己的力量 来维护他们自己的土地。
敌人的飞机,炮弹在头上飞, 但敌人终究不能 占领他们的土地一分一厘 这里,每一亩土地都会咆 哮, 足使敌人丧胆; 这里,每一座森林都会唱 出战歌, 顿增他们杀敌的勇敢。
洋 车 夫
一片风啸湍激在林梢, 雨从他鼻尖上大起来了, 车上一盏可怜的小灯, 照不破四周的黑影。
他的心是个古怪的谜, 这样的风雨全不在意, 呆着像一只水淋鸡, 夜深了,还等什么呢?
《老马》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中国现当代文学三十年
赵树理
小说:内容:农民形象的代表 艺术:评书体现代小说形式
艾青
诗歌:内容:1土地与太阳的意象 2忧郁的情感 艺术:1中西结合 2自由诗体
5现实与民间赵树理孙犁康 濯孔厥刘白羽丁玲周立波欧 阳山柳青
6讽刺诗臧克家、袁水 拍
7穆旦和中国新诗派
8新歌谣叙事诗:李季 阮章竟艾青抒情诗:何 其芳、陈辉
第三个十年的文学创作(二)
区域 国统 区
文学创作
初期昂扬激奋的基调、爱国主义的主题、民族战争中新人、新的民族性格。小说艾芜的《秋收》姚雪垠 的《差半车麦秸》,丘东平《一个连长的遭遇》等;诗歌有墙头诗、传单诗、枪杆诗等的创作;散文有 秋东平《第七连》,骆宾基《救护车里的血》等;戏剧出现了街头剧、广场剧、茶馆剧、游行剧等。相 持阶段沉郁苦闷的基调、面向现实重体验、转向历史重追忆、描写知识分子的苦难。小说路翎《财主的 儿女们》等;艾青长诗《火把》等;戏剧夏衍《法西斯细菌》等。后期到解放战争时期暴露讽喻的基调、 对黑暗的诅咒、对腐朽现实否定、知识分子的自我内省与总结。小说张天翼《华威先生》等;诗歌袁水 拍《马凡陀的山歌》等;散文有冯雪峰、聂绀弩的杂文;戏剧有丁西林《三块钱国币》、陈白尘《乱世 男女》《升官图》等。 明朗素朴的基调,歌颂新社会新制度,描写农民士兵干部,描写解放了的新人。小说有赵树理《小二黑 结婚》《李有才板话》孙犁《荷花淀》,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暴风骤雨》等;诗歌有 李季《王贵与李香香》,阮章竞《漳河水》等,戏剧出现了秧歌剧和新歌剧,新歌剧《白毛女》《赤叶 河》味”与幽默是其独 特的风格
曹禺
戏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家》五部经典 内容:追索现实背后深处的人生、人性、 人的生命存在的奥秘。 艺术:“大融合”的戏剧境界。
我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版)现当代文学文学考研笔记最全名词解释作家、代表作品分析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笔记第一个十年(1917——1927)文学革命——文学背景: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政治小说风潮,林译小说。
发生标志: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
提出八事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评价:1.是在对中西文学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的深入认识,对文学发展规律的总结,符合世界文学发展的趋势。
2.以形式为重点,强调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双重改革。
陈独秀发表措辞强烈的《文学革命论》,坚定文学革命的立场。
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曰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
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n“人的文学”: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
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
1922年与学衡派的论辩。
学衡派:1922年9月,南京创刊《学横》。
梅光迪,胡先骕,吴宓。
文化保守主义者,受保守和清教色彩的新人文主义影响。
相信靠伦理道德凝聚中国。
宗旨:“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鲁迅《估学横》,批驳。
n文学研究会:成立于1921年1月,北京。
周作人,郑振铎,(矛盾)沈雁冰,王统照,(叶圣陶叶绍钧等12人。
会刊:《小说月报》。
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被看做“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现实主义的一派。
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
n创造社:成立于1921年6月。
日本东京。
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田汉等。
中国现当代诗歌
第二、30年代诗歌(1928.1——1937.7)
中国现代新诗经历了第一个十年的理论探讨
与艺术实践,逐渐形成了“大众化”与“纯 诗化’’两种不同的发展趋向。在30年代的 诗坛,有三个诗歌流派实践着这两种倾向, 即以殷夫为前驱、蒲风为代表的中国诗歌会 诗人群,以徐志摩、陈梦家为代表的后期新 月诗派及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派”诗人 群。
四、臧克家
抗战爆发后,国破家亡的社会现实对诗歌内
容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诗人臧克家也把目光 转向现实,关注底层百姓的挣扎和死亡,透 出坚忍的气质。
第三、40年代诗歌(1937.7——1949.7) 在20世纪40年代因为中日战争的关系,所有的文 学创作都打上了战时的时代烙印,表达时代的情绪 和心声。在各类形式的文学创作中,诗歌的反应最 为迅捷。 抗战爆发初期,几乎所有的诗人都一同唱起了民族 解放的战歌,诗歌领域呈现出的面貌是:同声歌唱。 30年代形成的各种诗歌流派的对峙仿佛一下子就消 失了,几乎所有的诗人都抱着一种为抗战尽一份力 的目的。产生了“墙头诗”、“枪杆诗”、“传单 诗”等新形式,推动了1938年前后在武汉、重庆等 地兴起的“诗朗诵”运动和“街头诗”运动的高潮。
(五)早期象征派诗歌 早期象征诗派是指以1925年李金发的诗集《微雨》 为起点的,活跃在20年代中后期的诗派,它的代表 人物是李金发,后期创造社三诗人穆木天、冯乃超、 王独清以及姚蓬子、胡也频等,其诗歌观念多受法 国象征派诗人瓦雷里、魏尔伦等人的影响。 除了内容、句式的拓展,新诗受西方现代主义诗歌 的影啊,对诗歌的抒情方式和意境创造都有积极的 探索,李金发的诗歌大量采用暗示、想象等手法, 扑朔晦涩,开辟了中国象征主义诗歌的门径。而穆 木天强调诗的暗示和朦胧,在新诗语言上的实验也 具有开拓性。
现代派诗歌
卞之琳
主智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
家驮在身上象一只蜗牛, 弓了背,弓了手杖,弓例如腰, 倦行人挨近来问树下人 (闲看流水里流云的): “请教北安村打拿走?” 骄傲于问路于自己, 异乡人懂得水里的微笑; 又后悔不曾开行人的话匣 象家里的小弟弟检查 远方回来的哥哥的行箧。
现代派诗歌
一、现代派诗概述
时间:三十年代初期形成,30年 代中期臻于鼎盛。 主要代表诗人:戴望舒,卞之琳, 何其芳 主要刊物:《现代》《水星》 《现代诗风》《新诗》
主要作品:戴望舒诗集 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合
著《汉园集》; “汉园三诗人”
“《现代》中的诗是诗,而且是
纯然的现代诗。它们是现代人 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的 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成的 现代的诗形”
现代人:受西方思潮影响和象征主
义文学熏陶的青年知识分子。在大 学读书,不问政治。 现代生活:现代都市风景线。港湾, 工厂,矿坑,舞场,百货店等。 “在夕暮的残照里,从烟囱林中升 上来的大朵的桃色的云”
现代情绪:都市怀乡病。感伤,迷
乱,幻灭感。 现代词汇:文言语词。表达一个意 义,一种情绪,甚至完成一个音节。 “乃自慰于一壁灯光之温柔” 现代诗形:诗歌的散文化。自由体 诗不能借重音乐,它应该去了音乐的 成分。诗的韵律不在字的抑扬顿挫 上,而在诗的情绪的抑扬顿挫上。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 那里,永恒的中国!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30年代诗歌1
1、卞之琳 1910年生,江苏海门人。
前期诗作,内容多写下层社会生活,如《酸梅汤》、《叫卖》、《几个人》,并探索宇宙与人生哲理如《断章》、《鱼化石》,也写过爱情如《无题》。
卞曾用“小处敏感,大处茫然”来概括当时的自己,意即:“茫然”于时代风云,“敏感”于诗歌艺术。
卞曾被人们称为“最醉心于新诗技巧与形式底试验”的艺术家。
2、何其芳(1912-1977),四川万县人,1929年开始发表作品。
《汉园集》、《燕泥集》诗中冷艳的色彩、感伤的情调和精致的艺术,同时交汇着东、西方诗歌的影响。
前期抒情诗的特点是:以象征手法和华美多姿的文字,融化晚唐五代诗词的意境,唱着忧郁缠绵的爱情、梦和对美的追求,如《预言》、《爱情》、《慨叹》、《花环》抗战前,何已开始转变美学追求,到了40年代,其诗作则以歌唱群众、青春、自我的变化为特色。
其中,《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生活是多么广阔》等代表作品,显示出热情明朗、乐观向上的昂扬基调。
3、李广田 1906――1968,山东邹平人。
诗集主要有《地之子》、《窗》等,其诗风是浑厚朴实。
? 【参考书目】 1、陆耀东,《二十年代中国各流派诗人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
2、孙玉石,《中国现代诗歌艺术》,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
【思考题】 1、名词解释:中国诗歌会现代诗派 2、简评30年代两大派别的诗歌竞存局面。
3、结合具体的诗歌评析,论述戴望舒二三十年代诗歌观念与诗艺诗风的衍变。
《白蝴蝶》给什么智慧给我,小小的白蝴蝶,翻开了空白之页,合上了空白之页? ? 翻开的书页:寂寞;合上的书页:寂寞。
中国文学欣赏戴望舒作为诗人,并不博大,却非常真诚。
他一直是忠实于自己的内心,执著地表现自己的息怒哀乐,他对民族苦难和命运的关注,也是来自于内心的。
他不会迎合外部现实,只有那些真正能够融入他内心生活的事物,才能够进入他的诗歌王国。
中国文学欣赏 3、民族化的象征主义(1)古典韵味与现代情绪戴望舒作为现代派诗人,一个最突出特色和意义就是把古典诗歌和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融为一体,创作出一种具有浓郁民族审美意味的象征主义风格。
12三十年代新诗
• 《老马》写于1932年,是臧克家诗集 《烙印》中流传广泛、脍炙人口的名 篇之一。作者曾说:“1927年大革命 失败后,我对蒋介石政权全盘否定, 而对于革命的前途,觉得十分渺茫。 生活是苦痛的,心情是沉郁而悲愤的 。”作者亲眼看到了一匹命运悲惨令 人同情的老马,不写出来,心里就有 一种压力。
• 臧克家曾说过:从表面上看,写的 是一匹负重受压、苦痛无比、在鞭 子的抽打之下,不得不向前挣扎的 老马。但几乎所有的读者和选本的 注释家,都说写的是受苦受难的旧 社会的农民。原因是老马的形象塑 造,舍其形而传其神。
•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约作于政治 风云激荡的1927年夏天。《雨巷》中狭窄 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 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 象征性的意象。分别比喻了当时黑暗的社 会,在革命中失败的人和朦胧的,时有时 无的希望。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 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 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 幽深的美感。
• 抗战至解放战争时期,诗作内容和 艺术风格有较大的变化。但40年代 初抒情诗集《泥土的歌》仍承续前 期诗风。
• 《泥土的歌》这本唱了多半个世纪的 歌,可谓是中国农村一幅真实、纯朴 素描的画卷。诗人生前谈到这本诗的 时候,依然激情满怀。他说:“这是 一本关于我心爱的乡村的歌,一本关 于我亲爱的农民兄弟的歌,一本从我 心底流出的真诚的、热情的、纯朴的 歌。”
诗集《我底记忆》包括三辑:“旧 锦囊”12首。(创作初期作品)“雨 巷”6首(向现代派诗的过渡)。“我 底记忆”8首(创作进入成熟期)。诗 集《灾难的岁月》(诗风发生变化, 进入新的转折点)。
• 他的诗歌创作以抗战为界分为两个时 期:前期大多以现代派诗的艺术形式 ,抒发浓郁幽深的感伤迷惘的情绪。 (爱情苦闷和个人忧郁)如《雨巷》 《我底记忆》等。抗战爆发后,诗人 的思想转向积极,诗风发生变化,由 阴暗朦胧转向明朗乐观,由个人的低 吟哀愁终于发出战斗的呼号。关注国 家的命运,在民族苦难中审视个人的 不幸,回荡爱国主义激情。如《我用 残损的手掌》《狱中题壁》《元日祝 福》等。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30年代诗歌
的写照》、《运河》。
特点:
①讲究诗的形式的凝炼、 整齐,讲究诗的节奏、韵 律,以格律诗的形式反映 社会现实。
②擅长比喻,把感情和倾 向性凝聚、隐蔽在诗的形 象里,化思想、概念为具 体形象。
③重视炼字炼句, 尤重动词。
第十六章 30年代的诗歌
一、现实主义派诗歌(无产阶级诗歌) 二、后期新月派诗歌 三、现代派诗歌
一、现实主义派诗歌(无产阶级诗歌)
1、中国诗歌会诗人群
1932年9月,在“左联”的领导下,“中国 诗歌会”在上海成立,它是一个群众性的诗 歌团体。
发起人有穆木天、杨骚、任钧、蒲风等。
1931年9月陈梦家编选《新月诗选》时在新月 派的理论上做出了调整:“在宣称‘主张本质 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的同时, 又‘不坚持非格律不可的论调,因为情绪的空 气不允许格律来应用时,还是得听诗的意义不 受拘束的自由发展’。”
后期新月派的诗体追求理论与实践
在回到内心原则下,后期新月诗派特别强调抒 情诗的创造。徐志摩在后期的创作中,注重的 是自由的格式及体式和内在灵魂的书写,要求 的是新诗的诗体建设不能阻碍所要表达的内容 ,在实践中,徐志摩以独特的作品验证着自己 的后期理论。
(2)遇师闻一多、徐志摩,后期新 月派诗歌代表作家
1927年夏,陈梦家高中尚未毕业,就考 入南京“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后改名“中央 大学”)法律系。这时他正做着一个十六岁少 年的天真的梦。他是这样描绘他当时的生活的 ,作为这些梦之花的结果的,则是一些自由体 的小诗。就在这时,他遇到了在中央大学任教 的闻一多与徐志摩。陈梦家的才华得到徐志摩 的赏识,诗作《那一晚》由徐志摩推荐,以“ 陈漫哉”的笔名揭载于《新月》月刊2卷8号 上,这是他首次公开发表作品。
第十六章 30年代诗歌
(2)艺术特点:
①古典的余韵:虽受生活重创打击,但不 失古典的对人间的肯定,凄凉、哀婉、温润。 ②现代派诗的初步。一方面,诗情内化, 找诗的“质”,而不过于在乎诗的“形”。 《论诗零札》:“诗应去掉音乐的成分。诗的 魅力不在外在的抑扬顿挫上,而在诗的情绪的 内在的节奏和旋律上。”诗体再次解放,开始 背叛新月诗传统。另一方面,诗情间接表现: 形象暗示、象征,与胡适、郭沫若自由诗又有 别。
第二,《我的记忆》、《寻梦者》期。
1929—1937。新月诗风淡化,现代诗风 加强时期。 《我的记忆》,1929年,第一本新诗集, 扉页上写明“献给绛年”。但她并未给以相 应 回报。诗人是痛苦的,孤独、寂寞的。这世 界,还有什么是可把握、忠实可靠的?
《我的记忆》:
我的记忆是忠实于我的,/忠实甚于我最好的友人。//它生存在燃 着的烟卷上,/它生存在绘着百合花的笔杆上, /它生存在破旧的 粉盒上, /它生存在颓垣的木莓上, /它生存在喝了一半的酒瓶上, /在撕碎的往日的诗稿上,在压干的花片上,/在凄暗的灯上, 在 平静的水上, /在一切有灵魂没有灵魂的东西上,/它在到处生存 着, 像我在这世界一样。 //它是胆小的, 它怕着人们的喧嚣,/ 但在寂廖时, 它便对我来作密切的拜访。/它的声音是低微的,/ 但它的话却很长,很长,/很长,很琐碎,而且永远不肯休:/它 的话是古旧的, 老讲着同样的故事,/它的音调是和谐的,老唱 着同样的曲子 /有时它还模仿着爱娇的少女的声音,/它的声音是 没有气力的,/而且还夹着眼泪,夹着太息。//它的拜访是没有一 定的, /在任何时间,在任何地点, /时常当我已上床,朦胧地想 睡了; /或是选一个大清早, /人们会说它没有礼貌, /但是我们 是老朋友。 //它是琐琐地永远不肯休止的, /除非我凄凄地哭 了, /或者沉沉地睡了, /但是我永远不讨厌它, 因为它是忠实于 我的。
现代文学(30年)
茅盾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出生于浙江桐乡一个古老的文化气息颇厚的 水乡乌镇。“茅盾”,是他1927年发表第一 篇小说《幻灭》时开始使用的,后来成为他 最主要的笔名。
开创新的文学范式
茅盾依靠理性分析来开拓形象思维的深广度的创作 方法,从典型环境来解释并塑造典型人物,在戏剧 性强的情节中突现人物性格极其成长史的写法,逐 渐使他成为“左翼”文学公认的主流,因而影响深 远,“社会剖析小说”便由此而来。 他的深厚的社会科学理论修养,开阔的思想,生活, 艺术,视野,对他开创“社会剖析小说”起了绝大 的作用。
茅盾的小说成就(一)
茅盾独特的小说艺术探索,首先表现在题材的选择 与主题的开掘上。他的小说注重题材与主题的时代 性与重大性,要求创作与历史事变尽量的同步,自 觉追求“巨大的思想深度”与“广阔的历史内容”, 能反映时代全貌极其发展的史诗性。 其次,时应以长篇小说为主的小说艺术发展的需要, 在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他更注重于表现人物性 格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将人物的行为,情感,心理, 个性诸点,加以展开,追求“立体化”的油画效果。
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探讨 然而如果我们更近一步探究,就会发现这部小说还 有更深入的意蕴,那就是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 的思考。 这部作品所写,即是一个来自农村 的纯朴的农民与 现代城市文明相对立所产生的道德堕落与心灵腐蚀 的故事。 《骆驼祥子》中对城市贫民性格弱点的批判,就不 自觉的纳入到了老舍小说“批判国民性弱点”这一 总主题中。
茅盾的小说成就(二)
以茅盾的文学观念来说,人物是小说的中心, 而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历史客观条 件,客观环境造就了人,所以他总是从多方 面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及其变化中来突出 人物性格极其发展。 茅盾人物刻画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他进行 了“人物形象系列”的自觉创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了,哥哥,别了,/此后各走前途,/再见的 机会是在,当我们和你隶属着的阶级交了战火。 当他和出身的阶级告别后,投身于革命洪流, 自己也成为大众的一个时,就感到了个人融合 在无产阶级集体中的喜悦和幸福。这在他的代 表作《一九二九年的五月一日》里有着十分真 切动人的描写。
艺术特点:
主要成就
(1)对现实题材的深入开掘(分前后两期)。 他们前期以表现工农群众的苦难生活为主,代 表作有蒲风的长篇叙事诗《六月流火》、杨骚的 《乡曲》,后期则大力倡导国防诗歌,宣传抗日 救亡,1935年冬,当国防诗歌被当作国防文学的 一部分提出来的时候,中国诗歌会的同仁们便热 心地投身到救亡运动中去,并在稍后出版了“国 防诗歌丛书”,代表作主要有柳倩的《震撼大地 的一月间》、穆木天的《守堤者》、《在喀拉巴 岭上》、任钧《战歌》、蒲风《我迎着狂风和暴 雨》、杨骚《福建三唱》等。
诗为“东方的微光”、“林中的响箭”、“冬
末的萌芽”,是“别一世界”(即无产阶级新
世界)的诗。
《血字 》
《别了,哥哥》
《别了,哥哥》是一首纪实诗作,写于1929年 “四· 一二”政变两周年之际,他哥哥徐培根是 国民党高级军官,长兄若父,对殷夫从小爱怜、 抚养、保护,“四一二”事变殷夫被捕,由他 保释出狱。殷夫如听从哥哥“教导”,就可以 “有的是,安逸、功业和名号。”但是殷夫 “只望向真理的王国进礼”,虽然明知这前途 “有的是黑的死,和白的骨” ,但殷夫“决心 要踏上前去”。这种革命献身精神感人至深。 他的诗篇抒发的不仅是个人的心声,也是革命 大众、觉醒的中华民族的战斗之音。
2. 殷夫的诗歌:
(1909——1931), 殷夫, 本名徐伯庭(一说徐祖华),笔 名殷夫、白莽、徐白等,浙江 象山人,诗人、革命家,在他 短暂的革命青春中曾经三次被 捕,是“左联”五烈士之一。 1931年2月7日,被国民党反 动派秘密杀害于上海龙华,牺 牲时年仅21岁。
鲁迅在为殷夫பைடு நூலகம்诗集《孩儿塔》作序时,称其
第十六章 30年代的诗歌
一、现实主义派诗歌(无产阶级诗歌) 二、后期新月派诗歌 三、现代派诗歌
一、现实主义派诗歌(无产阶级诗歌)
1、中国诗歌会诗人群
1932年 9月,在“左联”的领导下,“中国 诗歌会”在上海成立,它是一个群众性的诗 歌团体。 发起人有穆木天、杨骚、任钧、蒲风等。 在《缘起》和《发刊诗》中阐明了自己的创 作主张,并以《新诗歌》作为机关刊物,随 后广州、北京及日本的东京都成立了分会, 并先后出版诗刊,吸引了一批诗人 是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出现的第一个有组织、 有明确理论纲领的革命诗歌团体。
①从工人群众的劳动和斗争生活中提炼诗的语言 和形象,节奏明快有力,刚健之中透露出清新 之美。
②恢复了政治抒情诗中情抒情主人公的“自我”
形象,且这一“自我”在中国新诗“自我”抒
情形象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殷夫的诗,以壮为诗魂,多用浪漫主义直抒胸 臆的抒情方法,以英雄主义的调子,急骤的旋 律和钢铁般的语言,呈现出刚健雄浑的诗风。 左翼诗歌由于突出斗争意识,所以容易被先 入为主地想象为缺乏艺术性,殷夫的诗毫无疑 问具有粗豪的革命气质,但是同时也十分注意 剪裁意象、锤炼语言,兼有象征主义和未来主 义的艺术风格。
主要内容:
①写农民的苦难与反抗斗争。(蒲风:《茫茫
夜》、《六月流火》; 王亚平:《农村的夏 天》、《十二月的风》;杨骚的《乡曲》; ②写反帝抗日 。(穆木天:《守堤者》、《流 亡者之歌》等)
特点:
①描摹重大题材,揭示富有时代特色的政治或 社会主题。 ②直抒胸臆,直接描摹,不尚意象。 ③语言通俗,体式自由。
3、 蒲风(1911--1942)
现代诗人。原名黄日华,学名黄飘霞,笔名黄 风、蒲风等。广东梅县人。1911年9月9日 生。青年时期曾在上海中国公学学习。他自 幼酷爱新诗,1927年开始诗歌创作。1932 年,参与发起中国诗歌会;次年,参加会刊 《新诗歌》的编辑工作。1935年赴日本东京, 积极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东京分盟的活动。 1936年回国后,曾先后在福州、厦门、广州 等地从事诗歌活动。1940年到皖南参加新四 军,从事文化宣传工作。1942年8月,病逝于 安徽省天长县。
(2)形式上,提出全面推进于诗歌的大众化。 他们出版了“歌谣专号”“创作专号”进行 了广泛“大众合唱诗”、新诗朗诵运动等多方 面的尝试,在实践诗歌大众化方面取得了值得 称道的成绩,茅盾对此作出了充分的肯定。
(3)在理论上,捍卫了五四所开创的现实主义诗 歌传统,批判了“新月派”“现代派”等唯美主义 诗风。 本时期中国诗歌会的创作直接承续了上一时期蒋 光慈等早期无产阶级诗歌的传统,又是本时期所产 生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一部分。而中国诗歌会的 前驱诗人殷夫,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革命和诗歌, 并由此显示了中国诗歌会诗人创作的一个基本特点: 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有着直接的、自觉的 血肉联系。中国新诗尽管从早期白话诗开始,就有 强烈的时代性和现实性,但与革命政党、政治的这 种思想和组织领导上的密切联系,则是由此为开端 的,其影响十分深远。
代表作主要有诗集《茫茫夜》《钢铁的歌唱》 《抗战三部曲》以及优秀长篇叙事诗《六月 流火》。 蒲风诗歌的表现主题主要有两个: ① 面临崩溃的动乱的农村《茫茫夜》 ②中国人民反帝的激烈情绪。《我迎着狂 风和暴雨》
4、臧克家的前期诗作
(1905、10——2003、 12),山东诸城县臧家 庄人;
创作纲领
要求诗歌能够自觉地表现大时代的阶级斗争, 其创作纲领主要体现在穆木天执笔写的《新诗 歌发刊词》中:我们要捉住现实,/歌唱新 世纪的意识。/我们要使我们的诗歌成为大众 歌调,/我们自己也成为大众中的一个。
(1)“捉住现实”:即诗歌要适应时代的要求,
以现实主义的方法创作表达反帝反封建思想的 作品(诗的意识形态化); (2)“大众歌调”:即提倡诗歌大众化,要求 诗的表现形式应大众化、民族化,使诗普及到 群众中去(诗与诗人的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