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我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第6课《我看》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6课《我看》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我看》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本课《我看》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的诗歌,作者通过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和珍视,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理解。

通过本课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写作技巧,加深对生命、人生的理解。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诗歌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是,他们的生活经历有限,对于诗歌中所表达的生命哲理可能难以完全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核心素养】1.语言的建构和运用:通过学习本诗歌,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写作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思维的发展和提升: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讨论本诗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表达能力。

3.审美的鉴赏和创造:通过欣赏本诗歌的美学价值,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4.文化的理解和传承:通过学习本诗歌,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感悟人生”这一文化元素,增强文化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深入理解本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掌握诗歌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本诗歌中的生命哲理,以及诗歌中所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和理解。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本诗歌的背景、作者、主题等,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问答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理解诗歌内容。

3.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4.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5.案例法:通过分析一些具体的人生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所传达的主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上课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这个世界充满了美好和神奇,让我们一起通过穆旦的《我看》来探索他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穆旦,原名穆治隆,字旦,是一位著名的现代诗人、翻译家。

他生于天津,成长于抗日战争时期,青年时期在西南联大学习,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熏陶。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我看》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我看》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我看》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我看》的主旨,掌握文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学习现代诗歌的阅读和分析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诗歌朗诵、情感体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情感共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兴趣,培养他们对个体视角和多元价值的认识。

教学重点:诗歌中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描写及其所蕴含的情感和思考。

学生对观察者视角下的情感体验和思考的理解和体验。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引导学生将观察与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相结合,进行深入思考。

作者简介:穆旦: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

教学准备:《我看》课文PPT课件,包含穆旦的生平简介、《我看》的文学特点和相关文学背景。

与观察主题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图片、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形象理解诗歌内容。

学生作业本、笔、诗歌朗诵卡片、小组讨论记录表、“我的观察视角”写作卡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展示自然和社会的图片或视频,简要介绍观察在认识世界中的重要性。

2. 通过视觉资料,激发学生对《我看》的兴趣和好奇心。

课文学习(20分钟)1. 作者介绍:详细介绍穆旦的生平和《我看》的创作背景,为理解诗歌内容提供背景。

2. 朗读诗歌:请几名学生分段朗读诗歌,注意语调和情感表达。

3. 生字新词:解释文中的重要词汇,确保学生理解并能正确使用。

4. 内容理解:引导学生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讨论穆旦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描写。

深入探讨(15分钟)1. 诗歌手法:分析诗歌中的文学手法,如使用比喻、象征等,举例说明如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2. 观察与思考:讨论观察在个人情感体验和社会认识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互动活动(20分钟)1. 诗歌朗诵:学生分组,每组选择诗歌中的一个部分进行朗诵,体验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初中部编版九年级初三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我看》公开课教案(公开课)

初中部编版九年级初三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我看》公开课教案(公开课)

《我看》教案〖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2.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品味陌生化语言的表达效果。

3.分析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情。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2.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品味陌生化语言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春天来临,阳光明媚,虫鸟唧啾,树木抽芽,百花绽放……一切令人赏心悦目,是文人墨客不吝笔墨的季节,请你说说说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穆旦的诗歌《我看》,一起去领会他笔下春天的美好。

二、有关资料1.作者介绍穆旦(1918—1977),原名查(zhā)良铮,祖籍浙江海宁,出生于天津。

现代主义诗人、翻译家,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

主要作品有《赞美》《诗八首》。

2.写作背景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已全面侵华,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

当时的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迁至昆明,联合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诗人穆旦也随迁至此,当时作者年仅20岁,正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读书,是西南联大“南湖诗社”社员,正值人生的春天。

此时诗人心中充满着对祖国未来的忧虑,但诗人却以满腔爱国热血和最深的情感,描写了眼中的大自然和万物,在深情的吟唱中,蕴蓄着希望与新生。

3.知识链接“九叶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活跃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国民党统治区的诗坛。

1981年9位诗人结集出版诗集《九叶集》,"九叶诗派"由此得名。

九叶诗派强调“忠实于时代的观察和感受,也忠实于各自心中的诗艺”。

穆旦是其中的主要成员之一。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部编版)第5课《我看》教案 (1)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部编版)第5课《我看》教案 (1)

第5课我看【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把握诗歌内容。

2.学习诗歌整齐的段落句式、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体会作者对春天美景的赞美之情,以及对时政的思索而引起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诗歌整齐的段落句式、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春天美景的赞美之情,以及对时政的思索而引起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情境导入】同学们,穆旦于40年代出版了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

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穆旦的著名诗篇《我看》。

【新课解读】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朗读提示及要求:1.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掌握重点词语。

3.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明确:1.字音字形丰润.(rùn)沉醉.(zuì)凝.望(nínɡ)忧戚.(qī)枉.然(wǎnɡ) 勃.发(bó)摇曳.(yè)飘逸.(yì)漫.游(màn)2.掌握词语沉醉: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

忧戚:忧伤烦恼。

戚,悲伤。

枉然:白白地。

凝望:注目远望。

流盼:转动目光观看。

摇曳:摇荡,晃动。

飘逸:漂浮,飘散。

3.这首诗写的是云南蒙自的春天留给诗人的印象和体验,诗中既有对春天美景的赞美:“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等给作者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又有对当时时政的思索,从而引起的不安情绪,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二、朗读诗歌——探究内容精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然后小组合作探究。

1.诗歌中哪些诗句描写了蒙自春天的美丽?2.诗歌描写春天的美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这首诗的一、二节是平行的结构,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4.这首诗多次使用了“哦”一词,你了解其作用吗?学生读课文,思考,小组合作探究,明确答案。

1.诗歌的前两节的诗句描写了蒙自春天的美丽。

人教版语文九上(2018部编版)《我看》教案

人教版语文九上(2018部编版)《我看》教案
5.教学难点:
a.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及其运用。
b.学生对文章观点的理解和把握。
本教案以《我看》一文为载体,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阅读与鉴赏:通过分析《我看》一文,培养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提升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学生能够理解并评价课文的语言特色、艺术手法和结构布局。
-学生能够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体会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思维发展: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锻炼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能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论据和论证方法,进行合理的推理和论证。
b.学生通过朗读、复述、讨论等方式,提高口语表达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学生能从课文中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独特见解,激发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b.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教学重点:
a.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式。
b.文章的主旨大意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结构、观点表达和写作方法这三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观察和思考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观察和思考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3.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课文学习,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认识,促进文化传承和理解。
-学生能够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传统文化元素,并认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6课《我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6课《我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6课《我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我看》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情感2.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美3.品味诗歌陌生化语言的表达效果,尝试仿写诗歌。

教学重难点:找准意象,分析意象特点,感受意境画面,进而把握诗歌的主题,理解诗人情感。

教学安排及学法指导:课前准备:采用任务驱动法,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本第19页“技巧指导"“怎样写诗”完成单元任务群任务三尝试诗歌创作。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识诗人叹成就古往今来,春天在诗人的笔下是千般妩媚万种风情的。

孟浩然会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何等悠闲自得;白居易会讲“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一派明媚灿烂;那么有这样一位杰出诗人,他兼有李白的浪漫和杜甫的沉厚,甚至被推崇为“中国现代诗第一人"。

获得如此高度评价的他会写出怎样的春天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穆旦和他的诗歌《我看》(屏显春日流水动态图出示课题,同时教师书课题)二、感知内容、初读诗歌探诗意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停顿、缓急适当、语气语调并思考这首诗歌写了几个部分的内容。

(屏显)预设1:写了我看的春天景象已经由此产生的感悟。

教师评价概括为两个词语:我看、我思(板书)2.视频配乐、请两位同学按照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读分别两部分内容。

其他同学请看大屏幕静静聆听。

教师评价朗读,预设评价:两位同学按自己的理解读出看春日之景的欢快,思考感悟时的激昂3. 师生合作诵读。

预设评价:听我们同学朗读是一种享受,听女生的朗读仿佛听到流水潺潺,男生的朗读好似松涛阵阵,全班的朗读又让我听到了是青春路上的欢歌和奋斗。

三、研读诗歌、再读诗歌品语言1.题目为“我看”,速读一二节,说说诗人看到了哪些景物?明确:春风、青草、飞鸟、晴空、流云2.这些生活中常见的景物,就是诗歌的意象,但在穆旦的笔下却带给我们不一样的美感,诗人是怎么做到的呢?预设1.诗人不说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吹过丰润的/青草,而说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2018年秋九年级语文部编教案:5 我看

2018年秋九年级语文部编教案:5 我看

第一单元1沁园春·雪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词,以其博大恢弘、奇恣纵肆的激情,成为当代诗坛一曲个性强烈,色彩斑斓的绝唱。

吟诵豪放之作,令人热血沸腾、精神昂扬。

《沁园春·雪》便是他文情并茂、最有气魄之作。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词作,去感受毛泽东的豪放之风。

(板书)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2)背景链接本词写于1936年抗战前夜。

当时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到达陕北,日本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侵略,而国民党反动派奉行不抵抗主义,中国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抗日先锋队准备东渡黄河,开赴抗日战争最前线,渡河前,适逢大雪,毛泽东曾于雪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观察地形,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诗人满怀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豪情激荡地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2.生难字词(1)字音分.外(fèn)稍逊.(xùn)折.腰(zhé)数.风流人物(shǔ)妖娆.(ráo) 竞.折腰(jìng) 成吉思汗.(hán) 原驰.蜡象(chí)一代天骄.(jiāo) 略输.文采(shū)(2)词义【折腰】弯腰行礼,文中是倾倒的意思。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惟余,只剩。

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顿失滔滔】指黄河因结冰而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照耀大地。

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白雪覆盖大地。

【风流人物】文中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我看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我看教学设计

集体备课教案纸美读品语言(1)欢乐和忧伤都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欣然地接受生命所赋予的一切。

(2)远古哲人的咏赞叹息,感叹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3)飞奔的生命,激发出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的愿望。

师小结,明确文章的主旨本文主旨:诗人描写大自然中春风春草、飞鸟流云等意象,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敬畏,要与大自然融合一体的情感。

本诗在写实中语言也有许多新意,你发现了吗?------陌生化的语言表达效果(学生选择其中的一句写出自己的赏析)1、如写春风“揉过”“丰润的青草”,好像人的轻轻揉动而使青草“丰润”起来,“揉”字造成了一种陌生化的效果。

2、“我看流云慢慢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大跨度的隐喻似乎缺乏必要的情感逻辑,殊不知,这几乎就是对云南红土高原春之风景的真实写照----天边的夕阳、地上的红土,好像让流云染上了像小姑娘害羞一般的“红晕”;“凝望”着的大地,又好像是为夕阳与流云的美所“沉醉”,静静地依偎在天空的怀抱中。

在诗人笔下,流云与大地好像一对痴情的恋人,互相应和又深情款款。

丰润的的生命,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敬畏自然、生命品读最后一节---生命的常态,才是生命的真正意义,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自由自在、愉快地生活。

3、又如“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说季节把花朵“燃起”又“吹熄”,虽然看似不合事理,但却让读者形象地感受到花朵的自然荣枯,感受到生命的不断变化,语言的陌生化增强了表意的丰富性,增加了诗意。

布置作业背诵诗歌,仿写诗歌。

板书设计:。

人教版(2018部编版)九上第5课《我看》教案

人教版(2018部编版)九上第5课《我看》教案
3.培养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发现并感悟诗歌中的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4.增强思维品质:通过诗歌解析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思维品质。
5.塑造良好价值观: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我看》这首诗歌的基本概念。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热爱和赞美之情的现代诗。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传递出生命的活力和美好。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诗中的一个具体案例。“我看那云,那自由的云”这句话展示了诗人如何通过观察云彩,感受到自由的美好。
人教版(2018部编版)九上第5课《我看》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2018部编版)九上第5课《我看》教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章节:
1.诗歌欣赏:通过阅读和解析艾青的诗歌《我看》,让学生理解并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活力。
2.词语解析:学习本课生词、短语,如“苍翠”、“翱翔”等,并了解其用法和拓展词汇。
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提升文学素养:通过分析《我看》这首诗歌,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感受诗人的情感,培养对现代诗歌的欣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2.增强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词语解析、修辞手法学习,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和修辞技巧,增强学生的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歌意境的体会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我看》教案(1)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我看》教案(1)

风对青草的爱护之情。

这一切,给读者带来春天般的温暖。

(2)最后一句中“也许”二字,表明后面是联想之景。

诗人由眼前的青草,联想到远水,由风起草低,联想到风吹湖水的景象。

让我们在朗读诗歌时就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和生命的涌动。

(3)诗歌第二节中诗人的视线由大地转向高空。

“吸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鸟”静静地滑翔在晴空中的情状由主动变成了被动,从侧面突出了晴空的深邃高远。

(4)后面这两句是神来之笔,更是云南红土高原春天风景的真实写照。

“流云”染上“红晕”,“大地”仿佛“沉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流云”“大地”以人的情感,将流云与大地交相辉映的景象描写得美丽动人,令人沉醉。

自然的美好都在这里了。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2.我思(品析3、4节内容)面对春天的夕阳美景,诗人开始抒情,回首往事,怀古抒今,引发了对时间和生命的思考,思考人生的意义。

(1)第三节中“你”指谁?“你”指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

来看这两句诗,“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逝去的欢乐和忧戚为什么在大自然面前时“枉然”的?“枉然”意思是白白地,春花秋月,草长莺飞,四时序列,万物枯荣,并没有因为我们的欢乐和忧戚改变,对比突出出了大自然的广阔和“我”的渺小。

(2)后两句中,“寂静”一词,突出了“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特点,而“勃发”更是我思的意义,欢笑和哀愁都是生命的一部分,尽管我们渺小,但我们还是活的精彩。

在这两句中,充分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

(3)第四节,诗人的思绪又飞扬到“远古的哲人”。

“热望”“咏赞”表现了哲人对自然爱得真挚、热烈。

他们的生命虽然早已逝去,但他们留下的对大自然的吟咏赞美一直在时间的长河里飘逸。

(4)诗人说“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生命的静流”真的是“静”吗?显然不是,这生命看似“静”,年年如此,周而复始,实际上是“飘逸”的,伴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不断丰盈、繁衍,这才有了诗人笔下“丰润的生命”。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6课《我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6课《我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6课《我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6 我看一、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所描绘的物象,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学习重难点:重点:整体感知诗歌所描绘的物象。

难点: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三、课前导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同学们应该都喜欢春天吧,只要在春天走进大自然,我们就会看到一个朝气蓬勃、万象更新的世界。

面对不同的景物,在不同的心情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

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穆旦的《我看》,思考面对春景,诗人的所看所想所感是什么?让我们一起进入诗歌去领略诗的魅力吧!1.作者。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

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

曾用笔名梁真,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1940年在西南联大毕业后留校任教。

1949年赴美国留学,入芝加哥大学英国文学系学习。

195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

1953年回国后,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

1958年受到政治迫害,调图书馆工作。

1977年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2.九叶诗派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

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

九位诗人分别为曹辛之(杭约赫)、辛笛(王馨迪)、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和袁可嘉。

他们于1981年出版了《九叶集》,因此被称为九叶诗人。

五、积累词语1.重点字揉过(róu) 翅翼(yì) 红晕(yùn) 凝望(níng) 忧戚(qī)枉然(wǎng) 飘逸(yì) 摇曳(yè) 沉醉(zuì) 勃发(b ó)丰润(rùn)2.重点词丰润:(肌肤等)丰满滋润。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我看》教案及知识点(精选)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我看》教案及知识点(精选)

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我看》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语言凝练、准确的特点。

2、学习诗人通过描绘景物表情达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诗歌的诵读和赏析,品味其语言与写作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大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感受生命的真谛。

学习重点1、体会诗歌语言凝练、准确的特点。

2、学习诗人通过描绘景物表情达意的方法。

学习难点体会诗人对大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感受生命的真谛。

学法指导朗读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爱,是大自然的赐予;最终,爱又将回归于大自然之中。

这就是人类爱情的价值实现,这就是真正获得了生命“巨树永青”的人生之爱的归宿。

诗人穆旦在《我看》一诗中写到:“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将人的喜怒哀乐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这是对生命的一种怎样的认识?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诗人穆旦,去读一读这首诗吧!二、助学资讯作者简介: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诗人和翻译家。

中学时即开始写诗著文。

1949年赴美国在芝加哥大学攻读文学,回国后在南开大学任教。

主要译著有《普希金抒情诗集》《欧根奥涅金》《雪莱抒情诗选》《拜伦诗选》等。

他的译诗韵律和谐,忠实传达了原著风格。

主要著作有:诗集《探险队》《穆旦诗集》《旗》等。

三、字词积累1.读准字音。

红晕(yùn)凝望(níng)忧戚(qī)枉然(wǎng)飘逸(yì)摇曳(yè)2.理解词语。

忧戚:忧伤烦恼。

戚,悲伤。

丰润:指丰茂滋润。

枉然:白白地。

飘逸:漂浮,飘散。

流盼:转动目光观看。

盼,看视。

摇曳:摇荡,晃动。

四、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把握节奏、重音、情感。

2.自由朗读诗歌,感知诗歌的主要内容。

(一)朗读诗歌,感悟诗境。

1.诗歌的内容分为两部分,请概括这两部分的内容。

我所看:大自然的美我所思:人生的意义2.前两节诗以“我看”领起,运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大自然的怎样的图景?意象:春风、青草、水、绿潮,飞鸟、晴空、流云、大地作者写风,写鸟,写云,写大地,富有诗情画意,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勃勃生机。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课《我看》教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课《我看》教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课《我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看》的文学背景和情感内涵。

2.按照文学鉴赏的方法,全面分析《我看》中的语言、情节、人物、主旨等要素,掌握文章的结构和作用。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注重综合阅读、欣赏和批评。

4.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2.分析《我看》中的语言、情节、人物、主旨等要素,把握文学作品的内在结构和作用。

三、教学内容1.导入:根据学生的实际经验,开放性地引导学生了解暑假的收获和感受,尝试用诗歌、故事、图片等形式,激发学生阅读《我看》的积极性和兴趣。

2.讲授:简要介绍《我看》的作者钱钟书和他的创作背景,主要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重点突出其文学性和人文性的特点。

3.分析:按照文学鉴赏的方法,分析《我看》中的语言、情节、人物、主旨等要素,重在揭示作品的价值和意义,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点拨,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4.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文中的问题和现象,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出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全面思考和深度交流的目的。

5.评价:以写作为主要手段,让学生对《我看》进行评价和批判,相互交流意见和感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实现学生批判眼光和文化素质的提升。

四、教学方法1.导入——情景教学、情感教育2.讲授——教师讲授、讲解互动、多媒体展示3.分析——阅读交流、图像解读、思维导图4.讨论——小组讨论、情景表演、辩论演练5.评价——自我评价、名师点评、网上评议五、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

2.课后练习、作业布置等补充教材及教学辅助材料。

六、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导入(15分钟)1.用图片或诗歌等形式激发学生阅读《我看》的兴趣。

2.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暑假收获和感受,建立情感共鸣。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我看》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我看》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我看》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注:选入课本时,原诗中的O改成了“哦”。

)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丰润、红晕、翅翼”等词语。

2.感知诗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诗的主旨。

3.赏读诗歌,理解诗歌意境,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结合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难点:理解诗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浪漫主义色彩。

【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家知道穆旦这位诗人吗?他是的现代主义诗人,写过很多优秀的诗歌。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他的《我看》。

二、预习查评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课文诵读和字词掌握情况。

(1)字音丰润(rùn)红晕(yùn)揉过(róu)翅翼(yì)忧戚(qì)枉然(wng)勃发(bó)谐奏(xié)飘逸(yì)挽(wn)摇曳(yè)(2)词语释义丰润:本文指指丰茂滋润。

忧戚:忧伤烦恼。

戚,悲伤。

枉然:白白地。

飘逸:漂浮、飘散。

流盼:转动目光观看。

盼,看视。

摇曳:摇荡,晃动。

3.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等情况。

(1)作者简介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出生于天津。

现代主义诗人、翻译《穆旦诗集(1939~1945)》家。

2018~2019学年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我看》名师教案及同步练习

2018~2019学年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我看》名师教案及同步练习

5 我看人的爱,是大自然的赐予;最终,人的爱又将回归于大自然之中去。

这就是真正获得了生命的人生之爱的归宿。

这是穆旦对自然、爱的赞美。

穆旦的诗歌以浓烈的抒情性,意义的密度,语言的陌生化和内心开拓的深度见长,但他的传统的抒情的功力也非常深厚,有点像田径场上的十项全能运动员,在诗歌这个领域简直无所不能。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结合具体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

一、新课导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古人的写景。

作为“九叶诗派”的代表人物穆旦又是怎样写景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穆旦的一首诗歌。

(板书课题、作者)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积累生字词(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丰润.(rùn) 红晕.(yùn) 忧戚.(qī) 枉.然(wǎnɡ)谐奏.(zòu) 飘逸.(yì) 坦.荡(tǎn) 摇曳.(yè)(2)解释下面的词语。

忧戚:忧伤烦恼。

戚,悲伤。

枉然:白白地。

飘逸:漂浮,飘散。

流盼:转动目光观看。

盼,看视。

摇曳:摇荡,晃动。

2.作者链接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与金庸(原名查良镛)同一家族。

中国著名诗人、翻译家,“九叶诗派”成员之一。

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代表作有《探险队》《穆旦诗集(1939-1945)》《旗》《冬》等。

翻译代表作有:《普希金抒情诗集》《欧根·奥涅金》《唐璜》《英国现代诗选》等。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

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2.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应该用怎样的语调诵读诗歌?【交流点拨】用明快、轻松、酣畅的语调诵读。

(二)深层探究1.“我看”领起的四句,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图画?【交流点拨】描绘了一幅春天的北方原野的美丽图画,如波浪一般起伏的青草,在天空滑翔至远空深处,逐渐消失不见的飞鸟,夕阳染红的流云,组成一幅美丽的夕阳落照图。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部编版)5《我看》教案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部编版)5《我看》教案

5 我看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领略诗歌节奏美、意境美。

2.独立阅读品味诗歌,体会诗作的艺术魅力。

3.捕捉诗歌的意象,把握诗歌意蕴。

教学重点:捕捉诗歌的意象,把握诗歌意蕴。

教学难点:独立阅读品味诗歌,体会诗作的艺术魅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一年四季,最美的要数春天。

林徽因笔下的四月天让我们沉醉。

阳光明媚,万紫千红,生机盎然,给人以无限希望。

古往今来,多少诗人曾经描写过春天醉人的景色。

杜甫笔下的春雨善解人意“润物细无声”,王安石笔下的春风,浩荡千里“又绿江南岸”,那么在诗人穆旦的笔下,春又是怎样的呢?(一)了解作者。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

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省海宁市。

曾用笔名梁真,与著名作家金庸(查良镛)为同族的叔伯兄弟,皆属“良”字辈。

1934年查良铮将“查”姓上下拆分,“木”与“穆”谐音,得“穆旦”(最初写作“慕旦”)之名。

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穆旦于20世纪40年代出版了《探险者》、《穆旦诗集》(1939~1945)、《旗》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传统诗歌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诗人。

穆旦是一位思想艺术都达到相当高度的中国现代诗人。

他一生坎坷,但是诗是他人生的火炬。

《我看》这首诗是穆旦在昆明西南联大的大学时代所写。

其中充沛的激情、博大的胸怀,是他青春时代的色彩。

20岁,是人生的春天。

(二)检查预习丰润.(rùn) 沉醉..(chén zuì) 凝.望(nínɡ) 忧戚.(qī)枉.然(wǎnɡ) 飘逸..(piāo yì) 勃.发(bó) 摇曳.(yè)二、诵读感知1.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

2.指名学生朗读,教师点评。

3.反复朗读诗歌,在朗读的过程中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尝试划分诗的节奏。

初中上册九年级语文《我看》教案

初中上册九年级语文《我看》教案

初中上册九年级语文《我看》教案本节课主要介绍《我看》一篇文章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学习如何阅读和理解文章中的重点信息;•学习如何使用生动的描写和丰富的语言来写作;•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课堂讲授•阅读《我看》一文,理解文章主旨和重点信息;•学习如何使用生动的描写和丰富的语言来写作。

课堂练习•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我看》一文的主旨和思想,或自己的真实经历结合文章内容撰写类似文章。

教学步骤预习提前阅读《我看》一文,了解文章大意和中心思想。

引入教师简要介绍本课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核心信息和写作技巧,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阅读课文让学生朗读《我看》一篇文章,同时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重点信息。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深化学生对文章的思考和理解。

教学重点•告诉学生如何使用生动的描写和丰富的语言来写作;•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写作技巧和思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展开创意写作。

提高训练进行写作练习,使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将自己的思想和经历写成自己的《我看》文章。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讲授和练习,学生应该对如何阅读、理解和写作《我看》一文的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写作能力,增强了语文学习的兴趣。

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基于自身经历和《我看》一文的主题撰写一篇自己的语文作文。

教学反思本课通过《我看》一文的阅读和写作实践,加深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应用。

教师需要发挥更多的创意,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发挥想象力,快速提高语文水平。

在语文学习中,老师还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眼界开阔,创意无限。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5《我看》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5《我看》教学设计

5《我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准确流畅地诵读诗歌,把握节奏和停顿,注意重音,理解诗歌的内容。

2、理解诗歌的意象,品味诗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把握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美。

3、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善于发现自然之美,培养热爱自然与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1、准确流畅地诵读诗歌,把握节奏和停顿,注意重音,理解诗歌的内容。

2、理解诗歌的意象,品味诗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把握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美。

【教学难点】1.把握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美。

2.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古人的写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中描写景物都是为了渲染某种气氛,表达某种情感。

一年四季,最美的要数春天。

古往今来,多少诗人曾经描写过春天醉人的景色。

杜甫笔下的春雨善解人意,“润物细无声”;王安石笔下的春风,浩荡千里“又绿江南岸”。

那么在“九叶诗派”的代表诗人穆旦的笔下,春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近穆旦,走进他的诗歌《我看》,思考面对春景,诗人的所看所想所感的是什么?从中领略诗的魅力!二、预习检查1、作者简介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著名诗人和翻译家。

主要著作有:《探险队》《穆旦诗集》《旗》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

主要译著有《普希金抒情诗集》《欧根奥涅金》《雪莱抒情诗选》《拜伦诗选》等。

他的译诗韵律和谐,忠实传达了原著风格。

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2、背景资料《我看》这首诗歌选自《穆旦诗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第2版)。

本诗写于1938年,由于战事危急,20岁的穆旦与几百位师友不远千里,奔赴西南联大。

这首诗是穆旦在昆明西南联大的大学时代所写,当时诗人是西南联大“南湖诗社”社员,正值人生的春天。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我看》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我看》教学设计

5 我看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穆旦的相关知识,积累“忧戚、飘逸、摇曳”等重点词语。

2.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重点)3.分析诗歌的意象,感受诗歌的图画美、情感美。

(难点)4.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品味陌生化语言的表达效果。

(重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春风[唐]白居易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这是一首赞颂春风的绝句。

对花而言,不管是园中名卉还是村头野花,都不会错过春风带给自己的花信;而春风也从不厚此薄彼,使它们呈现一派欣然的景象。

诗中将农村百花火热的迎春之情,写得极其真切。

并通过将荠花、榆荚和梅花、桃花等相提并论,说明在春风的眼中,万物都是平等的。

一年四季,最美的要数春天。

阳光明媚,万紫千红,生机盎然,给人以无限希望。

古往今来,多少诗人曾经描写过春天醉人的景色。

杜甫笔下的春雨善解人意“润物细无声”,王安石笔下的春风,浩荡千里“又绿江南岸”,那么在诗人穆旦的笔下,春又是怎样的呢?二、知识储备1.作者简介穆旦(1918—1977),原名查zhā良铮,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诗人、翻译家。

“九叶诗派”的代表人物。

他的诗作具有深厚凝重的特点,大大拓展了新诗的表现范围,增强了新诗的表现力度,开创了中国现代诗歌的新局面。

代表诗作有《赞美》《诗八首》等。

2.写作背景选自《穆旦诗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

这首诗作于1938年,是诗人穆旦随学校(清华大学)一起来到云南之后创作的第一首诗。

写于西南联大文法学院所在地蒙自,诗歌写的是蒙自的春天留给诗人的印象以及诗人从中获得的生命感悟。

3.九叶诗派九叶诗派是抗日战争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形成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xiè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

当时并没有明确的流派名称,自1981年《九叶集》出版后,才开始被人称为“九叶诗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我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能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2.独立阅读诗歌,涵咏品味,把握诗歌意蕴,体会诗作的艺术魅力。

3.初步学习创作诗歌,表达自己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背诵和比较阅读,激发学生阅读新诗的兴趣。

2 .合作探究,自主阅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启发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节奏美、意境美、人情美。

2.引导学生体验新诗的思想内容,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在学生背诵的基础上加深对诗歌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的理解。

2.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本诗的思想内涵。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人的爱,是大自然的赐予;最终,人的爱又将回归于大自然之中去。

这就是人类的爱情的价值实现,这就是真正获得了生命“巨树永青”的人生之爱的归宿。

这是被推为现代诗歌第一人的“九叶诗派”的代表诗人穆旦的作品主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诗歌《我看》。

二、资料助读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出生于天津。

现代主义诗人、翻译家。

1940年在西南联大毕业后留校任教。

1949年赴美国留学,入芝加哥大学英国文学系学习。

195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

1953年回国后,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

1958年受到政治迫害,调图书馆工作。

1977年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穆旦于40年代出版了《探险者》《穆旦诗集( 1939~1 945)》《旗》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

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三、朗读课文,积累词语1.学生先读诗歌,然后点名朗读。

2.师生共同正音。

3.学生积累词语。

翅翼(yì) 红晕(yùn)凝望(níng)忧戚(qī)枉然(wǎng)飘逸(yì) 摇曳(yè)四、引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再读诗歌,围绕题目“我看”找出诗中的意象,分析所描绘的意境。

意象:春风、青草、绿潮、飞鸟、晴空、流云、大地明确:向晚的春风悄悄地吹过丰润的草地,荡起一片片绿潮,飞鸟在深远的晴空中静静的平展翅翼飞翔,天空中的白云在夕阳的映照下泛着红晕无意的流动。

2.诗歌中与“我”对应的“你”及“他”指代谁?明确:这里的“你”指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他”指远古的哲人。

3.分析诗人由“ 我看”之景转到对“你”的交流,交流了哪些内容?明确:你坦然接纳和对待逝去的欢乐、忧戚及远古哲人的热望,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五、合作探究4.三读诗歌,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诗人在最后一节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出怎样的愿望?明确:在作者看来,由“我”看自然之景,自然转入到与自然的交流,自然及万物的容纳之广,一切人类的喜怒哀乐均受之于自然的平静中,作者个人的非凡经历在自然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希望与自然融为一体,像自然接纳一切一样去平静的对待生活中的一切,以此来宽慰自己。

5.小组合作探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确:诗人看到美丽的自然之景,联想到自己及人类经历的欢乐和忧戚在自然面前显得如此的平静,希望自己能像自然一样平静的对待生活,表达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聊以自慰的心理。

六、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现在生活在新时代,在优越的条件下时常觉得生活枯燥,学习无味;对比我们的前辈,对比革命年代的生活,我们真是生活在蜜罐里呀!时代不同,苦乐的标准也有所不同,希望我们能从作者的思想情感中学到对待生活的方法。

七、板书设计[我看—春风春草绿潮飞鸟流云我想—逝去的欢乐、忧戚哲人的热望我愿—与自然合流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创造宣言》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1.了解演讲辞的文体特点。

2.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驳斥错误观点,从而得出正确观点的驳论方法。

3.理解并学会运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创造意识,培养敢于创造的精神。

2.领会自信心与创造力的因果关系及自信心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1.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批驳错误观点的方法。

2.了解自信心对个体发展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增强自信心。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请同学们说说“什么是创造”,再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或别人的经历具体说说你对“创造”的理解。

(旨在引发学生思考,激发他们“创造”的积极性) 那么生活在20世纪的我们的教育家,又是怎样理解“创造”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陶行知的《创造宣言》。

二、资料助读1.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是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

他早年留学美国,归国后,他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探索中国人民教育的新路,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都十分丰富。

他在实践中创立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为世界所知晓的中国教育家。

2.“宣言”是一种演讲辞,既是演讲,那它一定具备演讲稿的特点——文辞优美、感情充沛、说理生动、鼓动性强。

三、朗读课文,积累词语1.学生自读课文。

2.师生共同正音。

懒惰(lǎn duò) 遁词(dùn) 懦夫(nuò)豢养(huàn) 灌溉(guàn gài)3.学生积累词语。

画龙点睛: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

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自暴自弃:暴,糟蹋、损害;弃,鄙弃。

意为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

山穷水尽:意为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借以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走投无路:无路可走。

比喻陷入绝境,没有出路。

四、引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快速自读课文,把握关键信息,师生共同订正答案。

1.看完整篇文章后的感觉是什么?文章中的材料涉及哪些方面?明确:大量的人、事和很多经典的句子。

文中的材料取自古今中外,涉及图画、雕塑、文学、音乐、数学、物理、地理等领域。

2.作者的观点是怎样的?从文中找出能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并说明在文中什么位置。

明确:作者认为“创造是人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而且他认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即使我们走两步退一步,也应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

它在文章的中间部分。

3.本文属于驳论文,作者主要针对哪几种错误观点进行反驳?明确:在文章中,作者围绕五种“不能创造”的借口,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驳。

这五种错误观点是:①环境太平凡;②生活太单调;③年纪太小;④太无能;⑤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

4.作者是怎样对错误观点进行批驳的?明确:作者主要运用了典型事例与名言警句来进行反驳。

也就是说,此文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这两种论证方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具体事例)5.文章中有作者的正面观点吗?如果有,是什么?明确:作者在批驳了五种错误观点后,直接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鼓励人们进行创造。

(此题主要是为了让同学更好地明确,在驳论文中,除了对方的错误观点之外,必然有作者的正面主张)6.文章题为《创造宣言》,那么作者的宣言是什么?明确:作者在文章结尾,充满激情地道出:“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五、合作探究学生重点读相关段落,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回答。

7.“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

”这里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么?这句话怎么理解?明确:“刀法”比喻教育方法。

“万像”比喻众多教育对象。

“画龙点睛”比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

全句的意思是:教育方法不当,可能使众多受教育者被毁,教育方法得当,可以使众多受教育者成材。

8.第二部分涉及的人和事有哪些?文中批评了哪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明确:八大山人朱耷挥毫画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法国企业家雷塞布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彝士运河;不识字的慧能据说本是目不识丁的樵夫,偶听人讲经,顿悟佛理,后来成为禅宗的南宗开创者;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作者用这些例子来驳斥五个错误观点:①环境平凡;②生活单调;③年纪太小;④太无能了;⑤陷入绝境。

结论:说明处处都需要创造,天天都有创造的机会,人人都可以创造。

9 .东山樵夫的故事是怎样的?(快速看这个故事,然后让学生复述)你觉得东山樵夫可爱吗?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这个人物还让你想到谁?明确:东山樵夫将泰山的茅草连同树苗带回家里焚烧取火。

以东山樵夫的故事为喻,说明丧失创造力的可悲下场。

想起了相比之下富有创造精神的愚公。

(旨在提高学生协作交流的能力,并在交流讨论中激发他们的灵感和创造精神)10.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的?哪些句子明显表明了作者的感情?明确:作者渴望创造,热切呼唤:“创造之神!你回来呀!只要你肯回来,我们愿意把一切——我们的汗,我们的血,我们的心,我们的生命——都献给你。

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六、课堂小结陶行知用生动的事例证明了创造是人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懒惰者、平庸者却不屑于创造,还为自己找出种种借口。

先生用教育家的口吻告诫我们:“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

”七、板书设计创造宣言驳—举例立环境太平凡(石头——不朽的塑像) 时时生活太单调(监牢里——《正气歌》) 处处年纪太小(莫扎尔特——音乐家)人人太无能了(慧能——传黄梅教义)走投无路(玄奘——取得佛经)创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