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县名的由来

合集下载

陕西地名

陕西地名

那么,三秦是什么意思?这要从“陕西”说起,“陕西”二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要从历史说起,下面,咱们就谝一谝陕西各地地名的来历——陕西:起于西周。

西周成王时,周公与召公分陕而治。

陕,指古之陕塬,今河南陕县。

当时规定,周公治陕之东,召公治陕之西。

陕西始见于史。

陕西的简称是“秦”,最早指今甘肃天水一带。

西周时,秦人先祖非子因养马有功,受封于“秦地”,公元前770年,秦襄公因护驾周平王东渡有功,受封“岐山以西之地”,建秦国。

从此,陕西始有“秦”的概念。

陕西在口语中还被称为“三秦”:最早为楚汉战争之际项羽在关中设置的三秦王。

楚汉战争初期,项羽封刘邦为汉中正王,为防止他北上,将三员秦国降将分封在以咸阳为中心的关中地区。

他们分别是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

这就是最早的“三秦”概念。

现在的“三秦”,是指陕北黄土高原、关中平原和陕南秦巴山区。

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

“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

西汉初年,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

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

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

隋时,隋文帝杨坚曾被周明帝封为“大兴都公”,因而将新都命名为“大兴城”,长安作隋时也被称为“大兴城”。

唐朝时,又恢复长安之名。

元代,易名为“奉元城”。

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政府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取义“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来。

延安:商以前延安属鬼方。

公元前13世纪时,武丁伐鬼方,延安成为商王朝的势力范围。

西周时期,此处为大戎等民族控制。

春秋时、晋人大败那里的白狄,将这里纳入晋国版图。

战国时,秦人置上郡管辖该地。

汉时设高奴县于此地。

隋开皇三年(583年),设延安州,延安之名始见于史。

延安地控1个区和12个县。

其中,区为宝塔区。

县有延长、延川、子长、安塞、志丹、吴旗、甘泉、富县、洛川、宜川、黄龙、黄陵。

榆林:明永乐六年(1408年),在今红山(雄石峡)建榆林寨、榆林之名始见于史。

陕西各地地名

陕西各地地名

陕西省名、九个市名、八十六个县名的来历那么,三秦是什么意思?这要从“陕西”说起,“陕西”二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要从历史说起,下面,咱们就谝一谝陕西各地地名的来历——陕西:起于西周。

西周成王时,周公与召公分陕而治。

陕,指古之陕塬,今河南陕县。

当时规定,周公治陕之东,召公治陕之西。

陕西始见于史。

陕西的简称是“秦”,最早指今甘肃天水一带。

西周时,秦人先祖非子因养马有功,受封于“秦地”,公元前770年,秦襄公因护驾周平王东渡有功,受封“岐山以西之地”,建秦国。

从此,陕西始有“秦”的概念。

陕西在口语中还被称为“三秦”:最早为楚汉战争之际项羽在关中设置的三秦王。

楚汉战争初期,项羽封刘邦为汉中正王,为防止他北上,将三员秦国降将分封在以咸阳为中心的关中地区。

他们分别是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

这就是最早的“三秦”概念。

现在的“三秦”,是指陕北黄土高原、关中平原和陕南秦巴山区。

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

“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

西汉初年,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

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

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

隋时,隋文帝杨坚曾被周明帝封为“大兴都公”,因而将新都命名为“大兴城”,长安作隋时也被称为“大兴城”。

唐朝时,又恢复长安之名。

元代,易名为“奉元城”。

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政府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取义“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来。

延安:商以前延安属鬼方。

公元前13世纪时,武丁伐鬼方,延安成为商王朝的势力范围。

西周时期,此处为大戎等民族控制。

春秋时、晋人大败那里的白狄,将这里纳入晋国版图。

战国时,秦人置上郡管辖该地。

汉时设高奴县于此地。

隋开皇三年(583年),设延安州,延安之名始见于史。

延安地控1个区和12个县。

其中,区为宝塔区。

县有延长、延川、子长、安塞、志丹、吴旗、甘泉、富县、洛川、宜川、黄龙、黄陵。

榆林:明永乐六年(1408年),在今红山(雄石峡)建榆林寨、榆林之名始见于史。

陕西省各县名称由来

陕西省各县名称由来

陕西:起于西周。

西周成王时,周公与召公分陕而治。

陕,指古之陕塬,今河南陕县。

当时规定,周公治陕之东,召公治陕之西。

陕西始见于史。

陕西的简称是“秦”,最早指今甘肃天水一带。

西周时,秦人先祖非子因养马有功,受封于“秦地”,公元前770年,秦襄公因护驾周平王东渡有功,受封“岐山以西之地”,建秦国。

从此,陕西始有“秦”的概念。

陕西在口语中还被称为“三秦”:最早为楚汉战争之际项羽在关中设置的三秦王。

楚汉战争初期,项羽封刘邦为汉中正王,为防止他北上,将三员秦国降将分封在以咸阳为中心的关中地区。

他们分别是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

这就是最早的“三秦”概念。

现在的“三秦”,是指陕北黄土高原、关中平原和陕南秦巴山区。

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

“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

西汉初年,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

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

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

隋时,隋文帝杨坚曾被周明帝封为“大兴都公”,因而将新都命名为“大兴城”,长安作隋时也被称为“大兴城”。

唐朝时,又恢复长安之名。

元代,易名为“奉元城”。

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政府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取义“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来。

延安:商以前延安属鬼方。

公元前13世纪时,武丁伐鬼方,延安成为商王朝的势力范围。

西周时期,此处为大戎等民族控制。

春秋时、晋人大败那里的白狄,将这里纳入晋国版图。

战国时,秦人置上郡管辖该地。

汉时设高奴县于此地。

隋开皇三年(583年),设延安州,延安之名始见于史。

延安地控1个区和12个县。

其中,区为宝塔区。

县有延长、延川、子长、安塞、志丹、吴旗、甘泉、富县、洛川、宜川、黄龙、黄陵。

榆林:明永乐六年(1408年),在今红山(雄石峡)建榆林寨、榆林之名始见于史。

因当地的土壤特别适合种榆树和柳树,故名。

榆林地处沙漠地带,城置其中,又似一匹行进中的骆驼,故又名“骆城”。

陕西各地地名的来历

陕西各地地名的来历
黄陵县,秦汉设中部县,隋朝改为内部县,唐朝又恢复为中部县。民国33年(1944年)因境内有桥山上有轩辕黄帝陵,改为黄陵县。
甘泉县,唐初设伏陆县,因县南有阿伏斤谷河而得名,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将阿伏斤谷改为甘泉谷,伏陆县也随之改为甘泉县,城南有美泉沟,泉水味美甘甜,称甘泉县。
宜川县,秦为定阳县,西魏大统三年(公元537年)设义川县,因县境内有义川河而得名。宋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为避太宗赵光义的讳,遂改名宜川县。
吴起县,因战国时期魏国大将吴起曾在此驻兵得名,隋朝时,因该地是洛河源头设洛源县,1942年陕甘宁边区政府改吴起镇为吴旗县。2006年,由本县申请,改为吴起县。(注:感谢完美夏天的补充)
子长县,宋代设安定堡,元代为安定县,1935年解放后分为赤源、秀延两县,次年又恢复为安定县,为了纪念谢子长,1939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更名为子长县。将县城由安定迁到瓦窑堡。
汉中:
位于陕西省的西南部,地赴秦岭巴山之间。西接甘肃,南邻四川,整个地区兼跨汉江、嘉陵江两大流域·并形成冲积形谷地平原,即汉中盆地。汉中之名始于公元312年秦惠文王“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因地处汉江中游,故名汉中。元代蒙古军占汉中,为了切断汉中地区与成都地区的联系,让四川“无险可守”,将汉中并入关中,至此汉中开始隶属于陕西省。汉中是一个典型的行政区划(西北地区)与自然区划(西南地区)不一致的城市:无论是地理气候、方言习俗还是饮食习惯,汉中与陕西的关中、陕北地区都有很大的差异,而与川北极为相似。
咸阳:
古代将水之北和山之南均称为“阳”,而“咸”字意为“皆”、“都是”等。咸阳地址九嵕山之南、渭河之北、山水俱阳,故名咸阳。也有人根据《史记》和秦都咸阳出上的陶文,以为商秧在此置“咸亨”、“阳里”,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将两名合一,即为咸阳。

陕西各地地名的来历

陕西各地地名的来历
旬阳县,原名洵阳县,晋朝设置洵阳县,因县城在洵水之阳而得名。洵字生辟,1964年改为旬阳县。
洛南县,原名雒南县,隋朝设雒南县,因在雒河之南而得名。雒字生辟,1964年改为洛南县。
佳县,原名葭县,县境内有芦川,芦丛生。古人把苇牙叫葭,出穗前叫芦,出穗后叫苇。宋朝筑城叫葭州。葭字生辟,1964年改为佳县。
西安:
在西周时称为“丰镐”。“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西汉初年,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隋时,隋文帝杨坚曾被周明帝封为“大兴都公”,因而将新都命名为“大兴城”,长安作隋时也被称为“大兴城”。唐朝时,又恢复长安之名。元代,易名为“奉元城”。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政府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取义“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来。
汉中:
位于陕西省的西南部,地赴秦岭巴山之间。西接甘肃,南邻四川,整个地区兼跨汉江、嘉陵江两大流域·并形成冲积形谷地平原,即汉中盆地。汉中之名始于公元312年秦惠文王“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因地处汉江中游,故名汉中。元代蒙古军占汉中,为了切断汉中地区与成都地区的联系,让四川“无险可守”,将汉中并入关中,至此汉中开始隶属于陕西省。汉中是一个典型的行政区划(西北地区)与自然区划(西南地区)不一致的城市:无
咸阳:
古代将水之北和山之南均称为“阳”,而“咸”字意为“皆”、“都是”等。咸阳地址九嵕山之南、渭河之北、山水俱阳,故名咸阳。也有人根据《史记》和秦都咸阳出上的陶文,以为商秧在此置“咸亨”、“阳里”,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将两名合一,即为咸阳。
渭南:
渭城之名,始于前秦苻坚甘露二年(公元360年),以县城在渭河南岸得名。唐时仍沿用此名。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中,即写道“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渭河在咸阳穿城而过,不但留下了“渭城”之名。而且还留下了古渡美景。当年作渭河之滨,有高楼叫清渭楼,唐人许浑登此楼,感慨大自然的美丽及人生的跌宕,他写道:“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清代河东盐运使朱集义亦写诗赞道:“长天一色渡中流,如雪芦花载满舟。江上丈人何处去,烟波依旧汉时秋。”

陕西各县名称的由来,原来眉县是这样来的……

陕西各县名称的由来,原来眉县是这样来的……

陕西各县名称的由来,原来眉县是这样来的……陕西各县的来历户县:原名鄠县为夏代有扈氏居地,秦朝置县。

“鄠”字生辟,而且专用,1964年改“鄠”为户,称户县。

周至县:原名盩厔县,峰廻为盩,水曲为厔,根据其地貌、地形特点命名为盩厔,汉武帝设盩厔县,盩厔生辟字,并切专用,1964年改为周至县。

千阳县:原名汧阳县,因汧水得名。

北周设汧阳县,汧字生辟,且专用,1964年改为千阳县。

眉县:原名郿县,秦朝设县,郿字生辟且专用,1964年改为眉县。

礼泉县:原名醴泉县,县北有泉水甘美如醴,北周置醴泉宫,隋朝设县,醴字生辟且专用,1964年改为礼泉县。

彬县:原名邠县。

古豳地是周人祖先公刘的居地。

西魏置豳州,唐开元十三年改为邠州,1913年改为邠县。

邠字生辟且专用,1964年改为彬县。

旬邑县:原名三水县,1914年因和广东三水县重名,改为栒邑县,因县北有栒邑塬,盛产栒木而定为栒邑县。

栒字生辟,1964年改为旬邑县合阳县:原名郃阳县,战国时魏文侯筑合阳城,秦朝设合阳县,汉朝因县在郃水边改郃阳县,郃字生辟,1964年改为合阳县。

勉县:原名沔县。

汉朝设置沔阳县,后为沔县,因境内有沔水而得名。

沔字生辟,1964年改为勉县。

旬阳县:原名洵阳县,晋朝设置洵阳县,因县城在洵水之阳而得名。

洵字生辟,1964年改为旬阳县。

洛南县:原名雒南县,隋朝设雒南县,因在雒河之南而得名。

雒字生辟,1964年改为洛南县。

佳县:原名葭县,县境内有芦川,芦丛生。

古人把苇牙叫葭,出穗前叫芦,出穗后叫苇。

宋朝筑城叫葭州。

葭字生辟,1964年改为佳县。

富县:原名鄜峙县是黄帝祭天的地方,县境内有鄜水而得名鄜县。

鄜字生辟,1964年改为富县。

澄城县:春秋时期晋国设置徵邑,西汉设徵县,徵、澄二字音近,后来讹徵为澄,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设为澄城县。

宁强县:原为宁羌县,该地区古代为氐、羌人居住区,宋代设三泉县,元代设大安县,明代设宁羌卫后改宁羌县,1913年,民国政府取“羌地永宁”之意,改为宁羌县,1942年元旦改为宁强县。

武功---我可爱的家乡

武功---我可爱的家乡

武功--- 我可爱的家乡
我的家乡—武功,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山川秀美。

这里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苏武墓;这里有风光秀丽的康定山;这里有川流不息的黄河第一大支流渭河;这里有享誉国内的武功八景;这里还是古代及近代许多名人的故乡。

武功位于渭河之滨,处于黄土高原,位于关中腹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这里土地肥沃,物产富饶,素有“关中米粮仓“的美誉,堪称关中平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我的家乡也是我国古代及近代许多名人的故乡。

比如:民族英雄苏武、旷古才女苏惠、盛世明君李世民、文学大家富家谟、明代状元康海、秦中杰士焦易堂、中共革命烈士高子时? 我为家乡的辉煌历史感到无比自豪。

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家乡最有名的美食—旗花面。

旗花面盛名远扬,因它将鸡蛋饼切成菱形小旗子状,并伴有葱花、海带丝等“挑起如旗,放下似花”,故而得名“旗花面”。

旗花面历史悠久,别具风味。

旗花面的每一道工序都十分考究,可以用七个字概括:汪煎、清、稀、细、软、长及做出的面油而不腻,热不烫口,面多汤少、面细而长,入口含香,余味悠长。

我的家乡武功县,食物是多么的可口,气候是多么的宜人,
历史是多么的悠久,我爱我的家乡,我为我的家乡感到无比的骄傲!。

咸阳市武功县详细资料

咸阳市武功县详细资料

咸阳市武功县详细资料咸阳有秦都区、渭城区、武功县、三原县、泾阳县、乾县、礼泉县、永寿县、彬县、长武县、旬邑县、淳化县等3个区10个县,兴平市1个县级市武功县辖8个镇、4个乡:普集镇、苏坊镇、武功镇、游风镇、贞元镇、长宁镇、小村镇、大庄镇、代家乡、河道乡、南仁乡、普集街乡。

武功地处关中平原西部,东迄兴平,西邻杨凌、扶风,北接乾县,南隔渭河与周至相望。

全县总面积397.8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2.5 万亩,人均 1.1 亩,是陕西省人均土地面积较少、人口密度较高的县区之一。

境内以汉族为主,还有回、满、白、壮、蒙古、侗、傣、朝鲜、土家、锡伯、土族等11个少数民族。

陇海铁路、西宝高速公路、西宝公路中线、北线和107 省道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城区东距古城西安70 公里,咸阳国际机场50 公里,西距工业重镇宝鸡80 公里,地势平坦开阔,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是关中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

武功地处关中平原西部,东迄兴平,西邻杨凌、扶风,北接乾县,南隔渭河与周至相望。

全县共有8镇4 乡,262 个自治村,6 个社区居委会,43.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35.3 万人。

全县总面积397.8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2.5 万亩,人均 1.1 亩,是陕西省人均土地面积较少、人口密度较高的县区之一。

武功建县始于秦孝公十二年(前350),王莽新朝天凤二年(15),改为新光县。

东汉初,废入眉县。

永平八年(65),复置武功县。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置武功郡。

建德三年(574),废郡设县。

五代后晋时,置武功郡,后周改郡为县。

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改县名为武亭。

元代复名武功县。

1958年12月,武功县并入兴平县。

1961年9月武功县制恢复。

1983年10月,本县由宝鸡市改属咸阳市。

武功县武功县属大陆性季风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均气温12.9℃度,极端最高温度42℃,最低温度-9.4℃。

全年无霜期221天,年均降水量552.6—663.9毫米。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武功镇地处武功县西北部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武功镇地处武功县西北部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武功镇地处武功县西北部,南隔湋河与杨凌示范区相望,西临宝鸡市扶风县,古丝绸之路穿镇而过.面积46.7km2,人口45921人,境内有回、满、白、壮、蒙、侗、傣、土等11个少数民族,辖2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8所中小学,34个驻镇单位。

主城区面积3.6km2人口15698人,农业人口11643人。

武功镇作为武功县治从南北朝武帝建德三年(公元621年),“宇文造周,易治中亭”以来,已有近一千四百年历史。

武功原为古有邰国,位于八百里秦川腹地,关中平原西部,早在四千多年前中国农业祖师弃在这块热土上教民稼穑,树艺五谷成功推动了我国原始农业向传统农业的过渡,创造了先古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和杨凌农业的辉煌。

自古以来,“武功八景“名满三秦大地,是许多武功人引以为耀的。

其实,通过调查发现,武功有十二景:宝意烟霞、凤岗积雪、姜嫄古墓、后稷教稼、苏武节碑、上阁钟声、东桥花柳、万笏来朝、二水投峡、喀山晚照、状元浒灯、胡燕朝塔。

这十二景仅位于武功旧城(即今武功镇)周围远不过五里范围内,仿佛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古城周围,成为历代文人骚客吟诵的对象。

然而今天我们所探寻的对象不在这八景或者十二景上,我要探讨的是武功镇“金龟戏水”九街十八巷逸闻轶事。

尽管许多人都知道有九街十八巷一说,但是存在着很大的误区,认为只有九街双什八巷。

其实,真的有十八巷,我走访了整个老城区的大街小巷,关于这九街十八巷的记忆似乎仅存在于八十岁以上老人的脑海里,而且是残缺不全的,始终未能凑齐。

九街已有共识,西街宣化街(粮食街)大北街学前街上南街下南街(三槐街)小北街东街(碾盘街)后街。

经老人建议,我去了“天下城隍戴相帽,武功城隍佩皇冠”的武功城隍庙里,才翻开了那一段尘封的往事。

它们分别是东顺城巷(庙东巷)、南顺城巷、北顺城巷、当铺巷、三鉴巷、蒋家巷、月菊巷(乐伎巷)、西寺巷、马道巷、韩家巷、草场巷、铁楼巷、仁义巷、北仓巷、东厅巷(孙家巷)、文昌巷、分水巷、道宗巷(迎宾巷上阁巷宝意巷)。

陕西省名的历史由来

陕西省名的历史由来

陕西省名、九个市名、八十六个县名的来历。

三秦是什么意思?这要从“陕西”说起,“陕西”二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要从历史说起,下面,咱们就谝一谝陕西各地地名的来历——陕西:起于西周。

西周成王时,周公与召公分陕而治。

陕,指古之陕塬,今河南陕县。

当时规定,周公治陕之东,召公治陕之西。

陕西始见于史。

陕西的简称是“秦”,最早指今甘肃天水一带。

西周时,秦人先祖非子因养马有功,受封于“秦地”,公元前770年,秦襄公因护驾周平王东渡有功,受封“岐山以西之地”,建秦国。

从此,陕西始有“秦”的概念。

陕西在口语中还被称为“三秦”:最早为楚汉战争之际项羽在关中设置的三秦王。

楚汉战争初期,项羽封刘邦为汉中正王,为防止他北上,将三员秦国降将分封在以咸阳为中心的关中地区。

他们分别是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

这就是最早的“三秦”概念。

现在的“三秦”,是指陕北黄土高原、关中平原和陕南秦巴山区。

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

“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

西汉初年,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

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

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

隋时,隋文帝杨坚曾被周明帝封为“大兴都公”,因而将新都命名为“大兴城”,长安作隋时也被称为“大兴城”。

唐朝时,又恢复长安之名。

元代,易名为“奉元城”。

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政府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取义“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来。

延安:商以前延安属鬼方。

公元前13世纪时,武丁伐鬼方,延安成为商王朝的势力范围。

西周时期,此处为大戎等民族控制。

春秋时、晋人大败那里的白狄,将这里纳入晋国版图。

战国时,秦人置上郡管辖该地。

汉时设高奴县于此地。

隋开皇三年(583年),设延安州,延安之名始见于史。

延安地控1个区和12个县。

其中,区为宝塔区。

县有延长、延川、子长、安塞、志丹、吴旗、甘泉、富县、洛川、宜川、黄龙、黄陵。

榆林:明永乐六年(1408年),在今红山(雄石峡)建榆林寨、榆林之名始见于史。

陕西县名的变迁和来历

陕西县名的变迁和来历

陕西县名的变迁和来历【西安老城墙照片】陕西县名的变化1、1956年1月28日国务院第23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人民日报》1月31日公布。

1964年2月4日国务院发出同意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简化字问题请示的通知。

国家文字改革委先后四批共推行517个简化字。

简化字的实行引起了陕西13个县名字的改变。

(1)户县。

原名鄠县为夏代有扈氏居地,秦朝置县。

“鄠”字生辟,而且专用,1964年改“鄠”为户,称户县。

【民国…鄠‟户县】(2)周至县,原名盩厔县,峰廻为盩,水曲为厔,根据其地貌、地形特点命名为盩厔,汉武帝设盩厔县,盩厔生辟字,并切专用,1964年改为周至县。

【1898年周至县】(4)眉县,原名郿县,秦朝设县,郿字生辟且专用,1964年改为眉县。

【如有本县老照片,请关注后发给小编,谢谢!确认后有稿费!】(5)礼泉县,原名醴泉县,县北有泉水甘美如醴,北周置醴泉宫,隋朝设县,醴字生辟且专用,1964年改为礼泉县。

【1907年9月10日礼泉照片】(6)彬县,原名邠县.古豳地是周人祖先公刘的居地.西魏置豳州,唐开元十三年改为邠州,1913年改为邠县.邠字生辟且专用,1964年改为彬县.【彬县大佛寺】(7)旬邑县,原名三水县,1914年因和广东三水县重名,改为栒邑县,因县北有栒邑塬,盛产栒木而定为栒邑县.栒字生辟,1964年改为旬邑县.【西北野战军进入旬邑县】(8)合阳县,原名郃阳县,战国时魏文侯筑合阳城,秦朝设合阳县,汉朝因县在郃水边改郃阳县,郃字生辟,1964年改为合阳县.【合阳县老照片】(9)勉县,原名沔县.汉朝设置沔阳县,后为沔县,因境内有沔水而得名.沔字生辟,1964年改为勉县.【古战场阳平关,今勉县】(10)旬阳县,原名洵阳县,晋朝设置洵阳县,因县城在洵水之阳而得名.洵字生辟,1964年改为旬阳县.【旬阳县老照片】县.【洛南县城的变迁】(16)汉阴县,唐至德三年(公元757年)设立汉阴县,因县城在汉江南岸,故叫汉阴。

武功

武功

水文
武功县的地表水主要指引渭工程和过境河流引渭工 程干渠3条。总干渠位于头道原,境内渠长18.7公里,流 量40立方米/秒,灌溉面积19万亩。渭高干位于武功县中 部二道原地区,境内渠长21公里,流量23立方米/秒,灌 溉面积12.3万亩。渭惠渠位于武功县中部二道原南部的 二级阶地上,境内渠长20公里,流量27立方米/秒,灌溉 面积10.8万亩。 过境河流主要有渭河、漆水河、漠浴河、湋河。渭 河从武功县南部横穿而过,为武功县最大河流。境内流 长20.7公里,年平均流量300立方米/秒,水量季节性变 化较大,6、7、8月为洪水期,最大流量达1100立方米/ 秒,10月至翌年4月为枯水期,最小流量65.5立方米/秒。 其次是漆水河,流经武功县西部,由北向南,流长24公 里,从游风乡正北入境,经武功镇由大庄乡注入渭河。 再次是漠浴河和湋河,流程短,水量小,干旱季节常出 现干谷。
制作人:张东东 班 级:老服 3131 学 号:
目录
01
简 介
02
历 史 沿 革
03
地 理 环 境04Βιβλιοθήκη 050607
资 源
行 政 区 划
风 景 名 胜
特 色


武功地处关中平原西部,东迄兴平市,西邻 杨陵区、扶风,北接乾县,南隔渭河与周至相望。 辖8镇4个三农服务中心,212个村,6个社区居委 会。常住人口41.13万人(2011年),境内以汉 族为主,另有11个少数民族。面积 397.8 平方 公里,耕地面积 42.5 万亩,是陕西人均土地面 积较少、人口密度较高的县区之一。西宝高速公 路、陇海铁路、 西宝中线、西宝北线和省道107 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城区东距省会西安70 公里,咸阳国际机场 50公里,西距工业重镇宝 鸡80公里,地势平坦开阔,地理位置优越,是关 中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

武功古镇游记散文

武功古镇游记散文

武功古镇游记散文数日来连续紧张的加班,让我一度头晕脑胀,情绪低落。

又是周末,恰逢文友相邀,说是武功古镇正在搞旅游项目开发,想去看看,或可排遣心中的烦闷,遂欣然前往。

武功古镇又叫有邰古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文献记载:“新石器时期,炎帝姜姓沿沮水而住,黄帝姬姓以漆水而居,二水汇于有邰”。

公元574年,也就是北周武帝建德三年,武功镇作为武功县(郡)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正式被载入史册,距今已经有1400多年了。

武功古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上古时期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炎黄二帝、圣母姜塬和农业始祖后稷,汉有高风亮节的苏武,唐有旷世明君李世民,宋有龙图阁大学士游师雄,明有钦点状元康海,清有帝师孙景烈等等。

这些杰出人物不但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不朽的丰功伟业,也给家乡遗留了如郑尚坡遗址、后稷教稼台、姜嫄古墓、小华山、后稷祠、苏武纪念馆、城隍庙、报本寺(塔)、绿野亭遗址、康海墓、唐太宗晒书处、杨虎城守城处等诸多名胜古迹。

全镇的古建、文物、墓葬、碑石等遗迹星罗棋布,长久以来,素有“中华农都、千年古镇”之称。

2021年8月,武功古镇被设为国家级重点镇,2021年入选国家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是人们闲暇时前往休闲、游玩的最佳目的地。

一番商议,大家决定首先前往正在加紧施工的姜嫄水乡旅游项目开发地。

项目负责人闻讯赶来,热情的招呼着大家,激情洋溢地向大家介绍着项目的基本情况和施工最新进展。

姜嫄水乡项目依漆水河而建,规划总用地570亩,总投资为2亿元。

将分三期实施开发,其中一期计划于今年7月底盛大开园,占地约96亩,主要建设民俗文化饮食、购物、水上集市等体验型商业街。

旨在将江南风情与关中文化完美融合,打造成反地域特色旅游目的地——“关中第一江南”,建成后会成为陕西一流的集休闲、观光、体验、旅游、养老、养生、博览等于一体的城镇化代表作和城市文化新名片。

目前,有邰嘉苑小区主体和中心广场已初具雏形,正在加紧后期内部装修和广场硬化。

寻觅武功古城

寻觅武功古城

寻觅武功古城作者:杜晓辉来源:《延安文学》 2018年第6期武功是公元前350年的秦孝公设的县,至今已有2366年的历史,而《武功县志》只记载了“公元566年北周武帝天和元年七月又在中亭川筑武功城(即武功镇)”的史实。

那么,北周之前的九百多年里武功县城又在哪里?经历了怎样的变迁?历史上的武功县是一个复杂的地理概念。

据《史记·秦本纪》载,秦孝公采先祖武公设县之本,于十二年,围咸阳,筑冀阙,徙秦都,聚小乡,集大县,第一次在全国设四十一县。

武功县即为其中之一。

这或许是秦孝公感恩武公大德、大行、大功、大举而用先祖之名设县、命山、改河,旨在加以弘扬祖辈功德的缘故吧!长期以来,有关“武功山”和“武功县”的来由说法很多,一说“武功”一名由周武王伐纣有功而来,一说因“武功山”而得名,还有说是苏武持节十九载有功而来,等等。

但,要知从时间叠进上,周武王伐纣时代“县”级政权还没有诞生,也没有产生“武功”这一地理名词。

至于“苏武持节有功于匈奴十九载”那是汉代公元前81年的事情,其时,武功置县已经269年了。

关于武功山,《水经注》里写道:“太白山南连武功山。

”关于武功水,《石头河水库碑志》则云:“石头河,古称武功水,发源于太白县鳌山、太白山北。

”这些史料的列举,说明秦置武功县当时有很大的管辖区域,包括今天的眉县全境、太白县北部、陈仓区的东南部、岐山县的渭河以北大部和南部、扶风县南半部、周至县青化以西的广大地区,今天的杨陵区和武功县的武功镇全都是当时武功县的范围。

这么一个大县,其治所必在县域中心。

《太平寰宇》云:“武功古城,在眉县东四十里,渭水之南。

”虽从史料中弄清了武功当时管辖范围,但对其在哪里设县却没有一个准确的记载,我只有从《武功县志·续志》里看到“武功城在周至和眉县之间”,和《宝鸡县志》记载的“武功城在眉县横渠和齐镇间”以及《武功县乡土志》里提到的“武功故城在眉县槐芽镇”等的记述。

这些文字激发了我探究、寻找的兴趣与激情。

咸阳市武功县名胜古迹

咸阳市武功县名胜古迹

武功姜嫄墓
《武功县志》载:“姜嫄墓在南门外,南 去360步,又西40步,墓在坎上,与东原梅 庄通。”
姜嫄为有邰氏之女,考古者认为有邰氏为 炎帝姜姓部族的一个支派。
姜嫄与儿子后稷,不只是母子关系,在农 业发展上还属一种继承关系。姜嫄将姜姓部族 的农业经验教。教给后稷,对他的成长起 了很大的作用。后稷在农业上的伟大建树,是 与姜嫄分不开的,因此,周人对姜嫄的崇敬也 是至尊至圣的,如《诗经.闷宫》中就称: “赫赫姜螈,其德不回。”一姜嫄伟大又光 明,她的品德最纯正。
每层上檐呈叠梁式,柱额上置砖 雕转角,衬间排列斗拱。每层设
三门,圆形券式洞门,真假相间,
变化有序,塔身中空,施旋木梯
可登临远眺。塔势雄伟,高耸云
空。每逢春季,总会飞来一群胡
燕嬉戏于塔顶0日(1556年1月23日), 华县发生大地震波及本县,报本
武功教稼台

此台代有修葺,清雍正元年
(1723)知县杭云龙、清道光五年
(1825)知县邓兆桐、民国25年
(1936)县长钱范宇曾三次重修。
1970年,由于“文化大革命”中破
坏,教稼台已荡然无存。1987年,
耆宿发起倡议,士、农、工、商,
尤其中央、省属杨陵农业科研单位
踊跃筹资4万余元,于1988年秋施工,
武功报本寺塔
地宫出土文物包括金、银、 玉、铜、石、丝绸六大类、 其中金棺、银椁、豹斑玉筒、 舍利子等,在国内出土文物 中比较罕见。地宫文物出土, 轰动国内外。原国家文物局 局长吕济民、文化部部长助 理高运甲、陕西省省长侯宗 宾、省委副书记牟玲生等, 专程来武功视察,并作指示, 国家和省、市拔专款依照原 样重修。
寺塔被震裂缝宽一尺有余、长数
尺,后复原如初,人皆愕然,不 知共由。1981年被列为省级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功县历史人文

武功县历史人文

武功县历史人文热烈祝贺武功建县2360周年周显王十九年(前350年),秦孝公在商鞅变法成功后,推行行政体制改革,实行郡县制,设立武功县。

武功县发展至今足有2360年。

一、武功历史沿革图强中国,商鞅变法。

历史上最早的县是邽县和冀县,据《史记秦本纪》载:“秦武公十年(前687年),伐上邽、冀戎,初县之。

”这是历史上关于县的最早记载。

县的本意就是垂悬,郡的字面也是君地。

诸侯国君直接管辖(采邑)的地域曰“县”或“郡”。

郡县制相对封建,更有利于政权集中,更有利于国家统一。

秦孝公就是抓住了历史机会,推行变法,实现县制,为国家统一奠定坚实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基础。

秦孝公深知欲图强中国,人才是关键,于是布施恩惠,招纳鲜食,张榜招贤,曰:“宾客髃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孝公求得卫鞅,推行“霸道”之术,采取“什伍连坐,男子分异,军功受爵,耕织复身,尊卑分级”等一系列新举措,很快使秦国军强民富。

孝公设县山水得名。

商鞅变法成功后,秦孝公大力推行郡县改革。

据《史记秦本纪》载:孝公十二年(前350年),作为咸阳,筑冀阙,秦徙都之。

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

其中有武功县、邰县、美阳县。

据《太平寰宇》云:武功古城,在今眉县东四十里,渭水之南。

结合考古发掘,秦武功治所位于今天的眉县芽槐镇。

《汉书地理志》载:武功有太壹山,古文以为终南。

有垂山,古文以为敦物。

皆在县东。

斜水出衙领山北,至眉入渭。

褒水亦出衙领,至南郑入沔。

秦汉武功辖境相当于今眉县、岐山、周至和太白北部。

邰县辖境相当于今天杨凌,武功和扶风南部。

美阳县辖境相当于今天乾县东部、扶风和武功北部等。

武功县因南有武功山(今太白山)、西有武功水(今石头河)而得名,是历史最悠久的古县之一。

郡县反复,历史辉煌。

汉元始五年十二月,武功县为安汉公王莽采邑,名曰汉光邑。

新天凤二年改为新光县。

汉永平八年(63年),复武功县,邰县并之,治所迁邰亭(今扶风县揉谷乡)。

武功镇

武功镇

关中历史文化村镇研究·武功镇陕西省武功县武功镇是武功县老县城,在1961年县城搬迁到普集后,形成现在的武功镇。

武功镇为关中名镇,历史悠久,文物荟萃,曾孕育了许多华夏民族的英模。

古代有炎黄子孙的圣母姜塬和农业始祖后稷;汉代有名垂青史的苏武;唐代有一代明君李世民;宋代有龙图阁大学士游师雄;明代有全国闻名的状元康海等。

在这古老而悠久的土地上,满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武功镇,为了我们不再为了无知而迷茫,这孕育了华夏民族灿烂文化和不朽文明的地方值得我们去研究开发一番。

一、行政区划沿革1.自然地理概况武功镇地处县境西北部,在渭水的支流漆水、湋水之间,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气候温和,交通便利,西宝公路贯穿东西,武杨—武临公路纵贯南北,东依戴家乡,南隔后河与杨凌区相望,西临宝鸡市扶风县,是咸阳市西大门,北临苏坊镇和游凤镇。

武功镇距县城16公里,总面积46.7平方公里,人口约46000人,辖28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城区面积3.6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学前街西端。

农业人口约35700人,该镇耕地面积约44000亩。

共有34个驻镇单位,28所中、小学,2所医院。

2.历史沿革武功镇有40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是一个历史文化名镇,早在先周时,农业始祖后稷——弃“教民稼穑,树艺五谷”,成功的推动了我国原始农业向传统农业的过度,创造了先古时期中国农耕文明的辉煌,可以说我国农业文明史由此发端。

北周建德三年(574),县治所由邰城迁至中亭川(今武功镇),并始以土筑城,西靠稷山,东临漆水。

随后各朝代不增修,重修县城,元末张良弼、李思齐增筑,又循原列十二城以守。

明洪武九年()都督耿忠奉诏屯戍增筑之,“周围三里二百二十步。

池深八尺,东一门,曰观澜;南二门,东曰集贤,西曰望月;北二门,东曰迎山,西曰来凤”①。

经过岁月的蚕食“岁久倾圮,楼堞不备”②,康熙二十五年(1686)徐奇桂修筑,并建各门砖楼。

嘉庆年间(1796—1820)知县张树勋在进行整修时,为缅怀先哲先贤的丰功伟绩和歌颂县城的胜迹美景,重修榜颜五门,专门为城门刻题门额:东门外额“思文古治”、内“麟阁勋名”;南集贤门外额“绿野春云”、内“龙图经济”;望月门外额“庸原秋室”、内“许国文章”;北来凤门外额“凤岗晚翠”、内额“虎观淹该”;迎仙门外额“二水朝霞”、内题“璇玑锦绣”。

|趣读|武功古镇游(二)

|趣读|武功古镇游(二)

|趣读|武功古镇游(二)老衙门武功县城最早为炎帝后裔姜姓封地,称有邰(tái)国,范围大致包括今武功全境、扶风中南部、眉县全境和岐山南部。

历史上,武功的地名及县治、治所、归属屡有变化。

元代恢复武功县名,至20世纪50年代初。

1958年12月,武功、扶风、兴平三县合并为兴平县,直属省辖。

至1961年,武功县建制恢复,治所由武功镇迁至普集镇,隶属宝鸡专区。

1983年,以杨陵公社和杨陵镇设为杨陵区,武功县改属咸阳市至今。

所以,武功镇史上曾是县治所在。

辛亥革命时期,武功哥老会首领马逵,清末曾任县衙三班总管,是衙门内颇有权势的人物,可见老衙门指的就是当时的武功县衙。

顺着古镇东街西行,经当地老者指点,先经过了曾经的县政府,再走过一个小巷,才到了老衙门所在地。

远远望去左右有两棵古槐,后面是一座简易的楼房。

走近看到两棵古槐上,各有一块省绿化委员会的标牌,一棵的红牌上标明树龄为1400年,另一棵的绿牌上标明树龄为800年,保护等级分为特级和一级。

由此可见老衙门所在地历史之久远,而古树后的简易楼房,可能是20世纪50年代初,在原老衙门位置所建的县政府。

围着古槐看了一阵儿,半天没见到一个人影,此处倒真是个适合抒发思古之幽情的地方。

古树树身粗壮,劲干虬枝,树冠硕大。

千百年来默默地坚守在这里,任风雨雪霜,世事变幻,不知送走了多少知县、贤达和官宦,见证了多少官场现形,人间悲欢。

据说当年李世民曾两次回武功,看望父老乡亲;唐朝诗人韦应物曾在武功为官;宋朝理学家张载曾在武功设帐教学;当年苏东坡曾路经武功歇息;民国时期于右任曾到过武功,杨虎城在这里守过城……。

现在老衙门没了踪影,后建的县府也被弃用,虽新建了县府,可不久县治又迁到了普集,连现今的镇政府也远他们而去建在了新区……。

但可喜的是因为有了护身符,他俩一定还会不离不弃地坚守下去,月月岁岁,继续彰显生命的活力。

折回走到巷口,遇见一位妇女,见我们到此盘桓,便热情地指着旁边一幢二层红砖小楼告诉我们,那个七孔窑是过去县里关押犯人的地方,她是把有拱形屋面的楼称作了窑。

武功地处关中平原西部

武功地处关中平原西部

武功地处关中平原西部(渭河平原中部),东迄兴平市,西邻杨陵区、扶风,北接乾县,南隔渭河与周至相望。

邰城、中国农耕文明发祥地。

武功县历史悠久,文物荟萃。

古为有邰国之地。

建县有2000多年的历史。

位于关中平原西部,东靠咸阳,西连宝鸡。

为唐太宗的出生地,苏武长眠之处。

历史悠久,物宝天华。

自古以来,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据《史记》载,周民族始祖后稷曾出生在这里,世称武功,是中国古农业的发祥地,炎黄子孙的摇篮。

西宝高速公路、陇海铁路、西宝中线、西宝北线和省道 107 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城区东距省会西安 70 公里,咸阳国际机场50 公里,西距工业重镇宝鸡 80 公里,地势平坦开阔,地理位置优越,是关中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

第一节白酒的发酵机理白酒酿造大多是固态发酵,其主要产物是乙醇。

分析检测,白酒中大部分是乙醇和水,还含有占总量2%左右的其他香味物质。

由于这些香味物质在酒中种类的多少和相互比例的不同才是酒有别于酒精,具有独特的风格。

白酒中的香味物质主要是醇类、酯类、醛类、酮类、芳香族化合物等物质。

白酒物质的产生过程:淀粉→糖→乙醇蛋白质→氨基酸→醇、醛、酮等物质第二节浓香型大曲酒的生产工艺1、浓香型大曲酒的生产工艺的特点我国白酒采用固态发酵和固态蒸馏的传统操作。

主要特点为:(1)双边发酵白酒发酵过程中糖化和发酵同时进行。

酿酒生产中采用“低温入窖、缓慢发酵”的操作工艺。

(2)续糟发酵采用续糟发酵的优点:第一、调整入窖淀粉和酸度,利于发酵;第二、酒糟经过长期反复发酵,积累了大量可供微生物营养和产生香味物质的前提物质,利于白酒品质的改善。

第三、反复发酵过程中淀粉被充分利用,有利于提高出酒率。

(3)甑桶蒸馏固态发酵的蒸馏是将发酵后的酒糟装入传统的甑桶中,蒸出的白酒品质较好,这种蒸馏方式,不仅是浓缩分离酒精的过程,而且是香味的提取和重新组合的过4)多菌种发酵固态发酵白酒的生产,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都是开放式操作,除原料蒸煮过程中起到灭菌作用外,空气、水、窖池和场地等各种渠道多能把大量的、多种多样的微生物带入到料醅中,与曲中的有益微生物协同作用,产生出丰富的香味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