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颜李学派体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论颜元思想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影响
论颜元”习行”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启示摘要颜元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实学教育家,他在极力反对与批判传统教育,特别是程朱理学教学思想的基础上, 积淀出了以“实学”为核心, 以“习行”为根本方法的教学论思想。
他所说的”习行”教育思想,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实际,坚持练习与躬行实践。
但是,他并不排斥通过读和讲学习书本知识。
本文从颜元”习行”教育思想的产生背景、基本内涵、现实意义展开阐述,通过对颜元”习行”教育思想与今天应试教育的比较,分析了应试教育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总结了颜元”习行”教育思想对当今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基础教育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颜元; “习行”教育思想; 应试教育Yan Yuan"Practice" education thought and the enlightenment toChina's basic educationAbstractYan Yuan is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y famous pragmatic educator,he fought against and criticism of traditional education, especially the Neo-Confucianism teaching idea, accumulated to "real learning" as the core idea, basic method to"practi- ce" to the teaching theory. He said the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 emphasizing to practice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o practise and practise personally what one praec- hes. However, he does not exclude by reading and studying the book knowledge.Yan Yuan's proposition, reflects the strong sense of the times and innovation spirit, explo- re the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 not only contribute to the overall understanding ofthe teaching method system, and to basic education should set up correct talent view, teaching practice from the society to we should combine theory with practice on the exam-oriented education system,,also has certain reference function.Key WordsYan Yuan; "Practice" education thought; exam-oriented education;一、前言(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王昆绳在《居业堂》中的一段话评价颜元:“以言夫近三百年学术思想之大师,习斋要为巨擘矣。
中华文化笔记42,气学的思想脉络之末:颜李学派
中华文化笔记42,气学的思想脉络之末:颜李学派2020-04-13 21:09·随口一说五、气学尾声:颜李学派王夫之之后,清初出现了颜李学派,以颜元、李塨、王源为代表。
颜李学派强调“以用为体,以用为学”的实践精神,和泰州学派发扬了王阳明的心学一样,颜李学派发挥了气学讲究实用的精神,为气学之脊梁。
颜元计划中的漳南书院文理兼备,文武兼修,颇有新式大学的意味颜元之学以“实文、实行、实体、实用”为特点,他曾对书院教育进行大胆改革,设立教授礼乐书数、天文地理的“文事”科,教授水陆兵法、射御技击的“武备”科,教授十三经、历史诗文的“经史”科,教授水火工程数学等的“艺能”科,强调学习的实用实效以及人的全面发展。
他说“凡为吾徒者,当先学礼乐射御书数及兵农钱谷水火工虞,予虽未能,愿共学焉”,颇有新式学校的味道,为五千年之第一次。
颜元认为,圣人之道要在实践中“贯通”颜元认为,真正的圣人绝不可能像宋儒一般,只是书生,而是礼乐兵民但凡有利于苍生必有所知。
为此他提出要向尧舜周孔学真道统,不能静坐读书,而是要学圣人们掌握的六府三事,三物四教。
六府是指“水火金木土谷也,六者乃财用之所自出,故曰府”;三事是指“正德(道德)、利用(经济)、厚生(民生)也,三者乃人事之所当为,故曰事”;总之,“六府三事,所以养民之政也”。
三物是周公提出的,指六德(智仁圣义忠和)、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四教是孔子提出的,指文、行、忠、信。
他认为只有实用之学才是圣学,只有实践之人才是圣人,历史发展到两千年后,终于回到了教育的本质了。
对于治国方面,颜元曾称:“如天不废予,将以七字富天下:垦荒、均田、兴水利;以六字强天下:人皆兵、官皆将;以九字安天下:举人才、正大经、兴礼乐。
”其施政纲领涉及军事政治经济教育,可谓全面而系统,可见其讲究实用之学问。
李塨继续发扬颜元的复古精神,其学问之广博远远超出传统儒家涉猎,颇有文艺复兴的精神颜元生前交游不广,其学主要由其门人李塨发扬光大。
体育的伦理价值论
体育的伦理价值论体育是人类社会的普遍活动,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和重要的社会功能。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体育运动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体育已经不仅仅是一项娱乐活动,还具有了重要的教育、促进健康、培养人格等伦理价值。
体育的伦理价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健康体魄体育能够帮助人们保持健康的体魄,提高身体素质,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减少患病率。
通过体育锻炼,人们可以将大量的负能量释放出来,缓解压力和紧张感,增强心里素质,使人们更加乐观自信。
2.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体育项目要求个体和集体的协作与合作,培养了运动员们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人际关系,增强了他们的社交技巧和领导能力。
参与体育活动的人们可以在竞技中懂得彼此照顾,互相协作,相互鼓励,提高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
3. 增强自我意识和自我认同体育运动有一定的规则和纪律,运动员需要在规则下循序渐进地发挥自己的实力,沉着应对竞争压力和挫折。
这样的体验将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潜能和能力,同时增强自我意识和自我认同。
4. 提高道德品质和修养体育道德是伦理学研究中的一个有趣领域。
在体育运动中,道德规范和真诚的体育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如团队合作、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公正竞争等等。
通过循规蹈矩,遵守规则,以及在竞技中的良好行为举止,人们可以不断提高道德品质和修养。
5. 培养人格和精神体育运动具有鼓励创新和创造力的特点,可以激发人们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对未来的积极追求。
同时,从竞技中学会勇气和毅力,从胜负中获得成长,从感受风土人情中受到启示,从伙伴间相互鼓励中得到温暖,这些都帮助人们获得更加全面的人格和精神。
综上所述,体育的伦理价值在于其可以帮助人们从身体、心理、社会、道德等多个层面全面发展,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明清实学——颜元的实学教育思想
实学教育途径
实学教育内容
实学教育方法
(1)实学教育目的——实才实德之士
“如天不废予,将以七字富天下:垦荒,均田, 兴水利;以六字强天下:人皆兵,官皆将;以 九字安天下:举人才,正大经,兴礼乐。
培养人才安天下,使民众安居乐业,使天下富强
人才的类型
通儒
“全体之圣贤” “上下精粗皆尽力求全”
专才
“偏胜之圣贤” “终身精一艺”
实用技术教育
★ “今世之儒,非兼农圃,则必风鉴、医卜,
否则无以为生。盖由汉、宋儒误人于章句,复苦于 帖括取士,而吾儒之道、之业、之术尽亡矣
艺能斋、钱谷与水学
(3)实学教育方法
★ 习行教学法 ★ 因材施教 ★ 兼顾全面又注重专长的教育方法
习行教学法 ——亲自去接触事物,亲自做事
★“见理于事,因行得知”的朴素唯物主义认识论 ★“觉思不如学,而学必以习” ★ 学生旺盛的、主动的实践精神
近代功利主义倾向
(2)实学教育途径 ——兴学校
缘由 八股和理学对于人们的摧残
培养 目标
“经济之臣”与“庸碌之臣”
(3)实学教育内容——三事、六府、三物
三事: 正德、利用、厚生 六府: 水、火、金、木、土、谷 三物: 六德、六行、六艺
(3)实学教育内容——三事、六府、三物
六艺
体育教育
劳动教育
实用技术教育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 进可以获禄,退还可以食力 ★ 习六艺与行六艺 ★ 小学要学六艺,大学更要学六艺 ★ 托古改制,以复古求解放
体育教育
★ 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强
一国动则一国强,天下动则天下强
★ 军事体育——人皆兵,官皆将 ★ 休闲运动体育,取法古代
本真致美地做教育——北京八中“本真致美”教育的根脉传承
本真致美地做教育——北京八中“本真致美”教育的根脉传承作者:王俊成张春林张晓梅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年第01期治平之基之根北京八中由建于1921年的四存中学和建于1947年的北平八中发展而来。
四存中学的创办者是时任民国总统的徐世昌,他以明末清初“颜李学派”创始人颜元所著的《四存编》(存性、存学、存人、存治)命名学校并为学校题词“治平之基”,意为教育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基础。
四存中学以“道尚丘轲,学致颜李”为办学思想,以“尚实学、尚实习、尚实行”为校训,致力于培养兴国利民的一代新人。
颜李学派的创始人是颜元(号习斋)和他的弟子李塨(字刚主,号恕谷)。
颜元是中国17世纪的哲学家、进步的平民教育家和启蒙思想家,其“实文、实行、实体、实用”的经世致用教育观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颜李学派提倡“文武兼修”的“实学”思想。
1932年,梁启超写道:“自杜威到中国讲演后,唯用主义或实验主义在我们教育界成为一种时髦学说,不能不说是很好的现象,但我们国里头三百年前有位颜习斋先生和他的门生李恕谷先生曾创一个学派——我们通称为‘颜李学派’者,和杜威们所提倡的有许多相同之点,而且有些地方像是比杜威们更加彻底。
”颜李学派重视体育,对青年毛泽东的体育思想有重要影响。
毛泽东在1917年撰写的《体育之研究》中评述:“清之初世,颜习斋、李刚主文而兼武。
习斋远跋千里之外,学击剑之术于塞北,与勇士角而胜焉。
故其言曰:‘文武缺一岂道乎?’”四存中学德育、智育、体育并重,重视劳动教育,倡导“习行”教学法,因材施教,兼顾全面又注重专长,在当时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是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二是非常重视道德教育,首要课程是修身科;三是强调学以致用,注重实践,开设农学,学习农事。
素质教育之源1949年,四存中学与北平八中合并为北京八中,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的发展,北京八中在传承四存中学良好传统的基础上又焕发出新的生机,并始终与时代的脉搏同频共振。
《体育之研究》中学校体育观的当代价值
《体育之研究》一文,对于体育思想的阐述,体现出一种超越时代的眼光和情怀。
在当时以军国民体育为思想基础的德日体育体制向以自然主义为思想基础的英美体育体制转换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文化启蒙作用,在当代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1.对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影响毛泽东早期提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
无体是无德智也。
”可见体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他认为学生参与体育运动要讲求科学性,不宜复杂,教师宜多引导学生学习锻炼,而不是机械式的灌输,要结合学生情趣选择体育运动项目,培养学生的自觉性。
毛泽东的这些体育思想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基础上的,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的组成部分。
时至今日,他的体育思想对当今学校体育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学校要树立正确的体育目标,以增强学生体质、意志品质、道德情操等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切不可“不知道何为体育之真义”导致“率多有形式而无实质的体育”。
学校要坚持实施推进素质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坚持按“体育之真义”进行改革,不仅要改革学校体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更要从学校体育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评价方式、管理体制、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等多方面进行改革,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对提倡全民运动的影响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国力恭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
此甚可忧之现象也。
”他意识到了大众体质好坏对国家强盛的影响,因此他主张重视体育,主张借发展体育,提高国民体质来改造中国社会,强国济世,表现了毛泽东将发展人民体质摆放到国家建设高度的战略眼光。
伴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娱乐方式多样化,公民健身意识缺乏,表现出对体育运动的随意性和不自觉性。
这些问题验证了毛泽东早期提出的如运动不自觉、运动不用心等体育观点,因此,要积极运用毛泽东体育运动思想,大力开展全民体育教育,重视大众体育环境改善,服务全民体育运动。
论颜李学派体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动 则一 国强 , 下 动则 天 下 强. 具 体到人 的养 生 天 ”
皆不 动也 , 而人 才尽 矣 . 同时指 出静 与敬 均 是 隐 ”
效 于神学 , 不仅 “ 内无 益 于 身 心 ” 且 “ 无益 于 家 , 外
国” 于是 颜元批 判宋 代儒 学 “ , 千余 年来 , 率天下 人 故 纸堆 中 , 尽 身 心 气 力 , 弱人 、 人 、 用 人 耗 作 病 无
习御 挽强 把髻 、 活血 脉 , 筋骨 ” “ 壮 , 礼乐射御 之学 , 健人 筋 骨 和人 血 气 , 调人 性 情 , 人信 义 . 时学 长 一 行受 一 时之 福 , 日习行 受 一 日福 ; 人 体之 , 一 一 赐
去实 行 , 己打 靶 , 己赶 车 ” 因其 室 名 为 “ 自 自 , 习
斋” 人 称“ , 习斋先 生 ” 颜元 热心 于 教育活 动 , 教 . 执
4 O多年 , 逐渐形 成 了“ 武兼 修 ” 实 学 ” 育 思 文 的“ 教
想 , 经其高 足李 垮 ( 6 9 1 3 ) “ 二 大弟子 ” 后 1 5 - 7 3 、第 王 源 ( 6 8 1 1 ) 的 努 力 , 于形 成轰 动一 时 14— 7O 等 终 的“ 颜李 学派 ” 颜 李学 派 积极 主张 “ 武 兼 修” . 文 且 躬身 实行 , 把体 育纳 入 自己的学 习体系[ . 1 笔者 通 ] 过论 析颜李 学 派之“ 文武兼 修 ” “ 的 实学 ” 教育思 想
颜李学派“文武兼修”的实学教育思想形成的原因探析
的一支异军 ”“ 中国 1 世纪思想界 中的一股强劲的思潮”尽 管该学派 以恢复孔孟“ , 是 7 . 圣道 ” 的面 目 出现 , 但就其批判 的内容 而 言, 已具备早期思想启蒙 的特征 , 以梁启超 先生评价该 学派日 :有清一代学术 ……其 间有人焉举 朱陆 汉宋 诸派 所凭 藉者一 所 “ 切摧掐廓清之 , 对于两 千年来思想界 , 为极猛 烈极 诚挚的大革命 运动 . 其所树 的旗号 日‘ 复古 ’而其 精神 纯为 ‘ , 现代 的’” .颜李
形成 了“ 文武兼修” 实学 ” 的“ 思想 , 后经其高足李垛 (69 73 、 第二大弟 子” 源(68~11) 15 ~13 ) “ 王 14 70 等的 努力 , 终于成 为轰 动一 时的“ 颜李 学派”该学派勇敢 的非义 当时被清政府奉为儒学正统 的程朱理 学而被侯 外庐先生 认为是 “ . 中国十七世 纪思想 界中
用功能主义理论简要阐释体育的当代价值
用功能主义理论简要阐释体育的当代价值作者:姜敏来源:《大东方》2017年第07期摘要:结构功能主义是社会学以及人类学最经典的理论派别之一,对当代体育价值研究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简要从功能主义的视角对体育的当代价值进行宏观分析,认为各种体育价值及其要素共同构成的体育价值体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
我国体育的当代价值主要呈现出两个显著特征:一是价值主体的取向由单一性向双重性嬗变;二是价值追求的取向由片面性向多元性嬗变。
功能主义理论强调体育的积极功能有助于保持社会的稳定,本文将从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结构功能主义学家的主要思想去宏观探讨体育的当代价值,从而促进我国社会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功能主义;体育;当代价值;启示一、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功能主义理论学家的重要思想及启示(一)孔德:功能主义理论的创立。
孔德被公认为是社会学的创始人。
通过比较社会和生物有机体,他创立了功能主义。
孔德将社会学分成了“静力学”(即形态学)和“动态学”(即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并主张使用生物学中的观点(要素、组织、器官),将社会有机体,分解为家庭(社会中真正的要素或细胞)、阶级或种族(社会真正的组织)、城市和社区(社会的器官)[1]。
若用功能主义理论来思考体育的当代价值,孔德可以给我们的启示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体育在当代社会发展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体育的当代价值也为我们每一个家庭,每一个民族甚至每一个种族和阶级,以及每一个城市和社区都带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也就是说,从此层面分析,体育的当代价值符合国情、家情,符合时代,它是社会的缓冲剂,强国民之体魄,兴国家之昌盛。
(二)斯宾塞:有机体的类比。
斯宾塞倡导精力过剩论,他发展了有机体的类比。
通过类比有机体和社会之间相似点分析的深入,他发展了称之为必要条件功能主义的思想[2]。
他认为:当社会变得高度复杂时,结构也会变得更加专门化,这些需要就必须由专门履行某类功能的结构加以满足。
《体育之研究》中的体育观对当今学校体育的启示
育与德 育智育的相 关思想 , 体育促进人 的全 面发展 以及树 立终身体 育观念 , 对 当今 学校 体 育发展有 着重要 的启 示
意义。 ’
关键 词 : 体 育 之 研 究 体 育 观 学校 体 育 中 图分 类 号 : G8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 8 9 0 2 - ( 2 0 1 7 ) 一 0 8 一 L xY
文体用品与科技 2 O 1 7 年 O 8月上
PHYSI CAL OBSERVATl ON
《 体育之研究》 中的体育观对当今学校体育 的启示
口 李小溪 纪瑶( 河 北 师 范 大 学 河北 石 家 庄 0 5 0 0 0 0)
摘要 : 《 体 育 之研 究》 是 我 国近 代 体 育 史 上 一 部 珍 贵 的 文 献 , 它运 用 了近 代 科 学 与 教 育 学 的 观 点 , 对 体 育 进 行 了全 面 系 统的论述 , 从 体育的涵 义、 体 育 于吾 人 之 位 置 、 体 育之功效 、 体 育 之 方 法 等 多方 面 详 细 的 阐述 了毛 泽 东 的体 育 观 , 其体
《 体育之 研究 》 一文 的出版至今 已有一百 年的历史 , 它对体 育 命令 ,所 以体育必须从 自己的 内心运动 开始 。而对体育功 效的 阐 的涵义与地位 、体 育的功效与方法 以及体育运 动的注意事项做 出 释 , 不仅是强身健体 , 更有快 乐心灵 的作用 , 可用来 调节感情 , 增强 了详 细的论述 , 在学校体 育方 面, 指 出了体育对 于人 的重要性 、 体 意志 。 由此可见 , 体育 于人与德 、 智, 皆为重 。 而 承载体 育教育 的场 育与德育智育 的关系 , 并对学校体育存 在的问题进行 了批判 , 其鲜 所 就 是 学校 了 , 现 今 儿 童 大 多 自六 岁 起 便 进 入 了学 校 , 学 习生 涯 至 明的体育观对 当今学校体育的发展有着重要 的借鉴意义 。 大学将有 十六 载 , 其 在学校 中接受 的体 育教育将会伴 随终生 , 良好 1 、 《 体育之研究》 中的体 育观 的体育 观将益 于今后 的生活与工作 1 9 1 7年 4月 , 在 陈独秀创办 的《 新青年》 杂志 的第 三卷二号 上 , 2 、 学 校体 育 发 展 的 现 实 定 位 笔名为 “ 二十八画生” 的作者发 表了一篇著名 的文章 《 体育之研 1 9 2 9 年教育部正式颁 布 3 个 体 育 课 程 标 准 ,第一 次 将 “ 体操 究》 , 其详 细 阐释 了体育之涵 义 、 体育 于吾人之位 置 、 体育 之功效 、 课” 改为“ 体育课 ” , 一直延续至今 。 从 当时课 程 目标来看 , 基本包括 体育发展之现状、 运 动 之方 法 与 注 意 事 项 , 在 历 史 上 写 下 了 浓 重 一 身体 、 运 动能力 、 品德三个方面 的教育 目标 。 1 9 5 2 年, 毛泽东 同志为 笔。 这部著作体现 了作 者鲜明的体育观 , 他认为体育在 心中应排在 新 中国体育工作写下 “ 发展体育运 动 , 增强 人 民体质 ” 十二个 大字 , 第一位 , 与德育智 育并重 , 人们应 自觉坚定 内心 , 形成终 身体 育的 为 新 中 国 体 育 事 业 的 发 展 指 明 了 方 向 。 1 9 5 6年 新 中 国颁 布 了 第 一 思想 。 学校应将教育与环境搭建 合理 , 使学 生得 到有利于体育 学习 部体 育教 学大纲 , 体育教 学思想从 “ 为体 育 而体育 ” 、 “ 单 纯技 术观 的 外部 条 件 , 从 而 兼 备 了 内外 部 因 素 , 达 到“ 文 明其 精 神 、 野 蛮 其 体 点” 的观 念 , 转变为增进学 生健康 、 全面发展学生 身体 , 其教 学 内容 魄” 的全面发展 。 这 一体 育 观 不 仅 在 当 时 产 生 了 重 大 反 响 , 时 至 今 也做 出了相应 的调 整。 改 革开放 以后 , 我 国颁 布 了《 学 校体育工 作 日, 其精华仍可供后世学 习与借 鉴。 这位作 者便是 我 国伟大 的思 想 条例》 , 形 成 了多元 化的学校体育思想 , 1 9 9 5 年《 体育法》 规定 : 各个 家、 政 治家 、 无 产阶级革命 家毛泽东 , 其深 厚 的文 化底蕴 在其学 生 学校 必 须 开设 体 育 课 程 , 并且实施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 真 正 对 学 生 时 代就 已 经非 常 突 出 。 1 9 1 4 — 1 9 1 8年 ,他 就 读 于 前 身 为城 南 书 院 的 在校 期 间 的 用 于 体 育 活 动 的 时 间 给 予 保 证 。 2 0 0 1 年, 我 国 改革 推 出 湖 南第 一师范学校 , 在 当时西方 思想 不断涌人 中国的情 况下 , 这里 了《 体育 与健 康课 程标准》 至2 0 1 1年已经进行过 多次 修订 , 作 为增 又 成为了新文化 的交汇地 , 青年学 子毛泽东 以“ 二 十八 画生 ” 为 笔 进学 生健康 的重要途径 ,学校体 育经历 了改革 创新 与发展变 化 。 名. 书写了其独特的体 育观 , 其“ 不惜 己身而为 国家 ” 的精神 品质与 2 0 1 5年 , 华 东师范大学季浏 教授 , 发表 了《 中国健康体 育课程模 式 的思考与建构 》 , 阐述 了 这 一 模 式 的 目的 与 理 念 , 强 调 运 用 教 学 中 前进方 向 , 在军阀混战 、 国家动荡 的时代 , 成为革命 的鲜活动力。
浅析体育的美学价值论文
浅析体育的美学价值论文浅析体育的美学价值论文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对于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和身体形态的培养往往是主要的目的,然而单一的关注学生的生理发展,对学生审美观的培育却日显不足。
体育美育还停留在体育教学中简单的外形表现,这一问题造成的结果往往是学生喜欢体育运动,却不喜欢上体育课,那么如何使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与审美能力协调发展,从而使学校体育工作达到“身心合一”目的是当前体育美学研究的价值所在。
体育运动的目的,除强身健体外,更以运动美的形式给人们展示绚丽多姿的艺术世界,给予人美的陶醉,美的享受[1]。
体育美学的构建和发展是通过社会实践的发展需要来完成的。
随着21世纪社会变迁所带来的审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体育美学作为美学的一个分支将愈来愈显示出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在响应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21世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号召下,学校体育工作要注重学生“身心合一”的教学,培养学生用寻找美、发现美的眼光进行体育活动,让学生不仅喜欢体育运动更明白为什么喜欢体育运动。
所以,体育的审美功能在以后的体育教学中将会更加受到重视,体育美学也将以指导人们体育运动的方式为更多的人所理解和接受,成为人们完善自身、陶冶心灵、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1体育美的起源与发展体育和美自古以来就是紧密相连的。
体育美伴随着最原始社会实践的产生,人类正是通过走、跑、跳、投、攀登等身体活动完善了智力和体能,而这些最原始的动作中就蕴含着体育美。
随着体育活动内容的不断丰富,人类认识事物也不断地深化,于是对体育活动的动作、神态、技术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人的美感不仅仅是外界环境所决定的,而是与人的能动机制有关,于是关于体育美的鉴赏与评价就产生了。
西方文明是从古希腊开始,体育美育思想也在这时候开始形成。
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阐述了他关于青少年身心和谐发展和理性教育的思想,他认为体育锻炼可以使身体健康、体型完美、体力充沛,并且培养人勇敢顽强的意志。
颜李学派的实学精神
颜李学派的实学精神作者:张海晏《光明日报》(2015年12月26日11版)在明末清初的早期启蒙思潮中,颜元、李塨开创的实学学派可谓独树一帜、别具一格。
颜李学派反对“心口悬空之道,纸墨虚华之学”(《习斋记余》卷三),注重“实用”“实事”“实政”“实征”“实功”“实得”“实践”和“实学”,是其一以贯之的思想风貌和思想特质。
在这一长串冠以“实”字的流行语汇中,“实学”一词最具概括力,在他们的著述中屡有所见,如“空言相结之不固,不如实学之相交者深乎”(《存学编》卷二),“只因实学既失,二千年来,只在口头取胜,纸上争长”(《存学编》卷三),“实学不明,言虽精,书虽备,于世何功,于道何补”(《存学编》卷三)。
在颜、李那里,“实学”又谓“真学”“正学”“圣学”,与之相对立的是“虚学”,亦被称作“伪学”“异端”“泡影学问”和“纸上学问”。
颜元38岁时在写给江南经世大儒陆世仪的信中,讲明自己的学说宗旨,言及“实文”“实行”“实体”“实用”“实绩”诸概念,提倡“率皆实文、实行、实体、实用,卒为天地造实绩,而民以安,物以阜”(《上太仓陆桴亭先生书》,《存学编》卷一)。
学界讨论颜元思想时多言及于此,但少有详析其意者。
其实,这组概念正是“实学”理念在不同理论维度和意义层面的展开,对于把握颜李学派的实学意涵,殊为重要。
一颜元、李塨倡导的“实文”,即指古之所谓礼、乐、兵、农等对国计民生、社会发展有实际用处的知识技能。
颜元说:“盖《诗》《书》六艺以及兵农、水火在天地间燦著者,皆文也,皆所当学之也。
”(《存学编》卷二)李塨说:“古人之学,礼、乐、兵、农,可以修身,可以致用,经世济民,皆在于斯,是所谓学也。
”(《存学篇序》)在他们看来,《六经》文本乃是古之先贤用来记载六德、六行、六艺及三事、六府之道的。
所谓“六德”即智、仁、圣、义、忠、和,“六行”即孝、友、睦、渊、任、卹,“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而“三事”即正德、利用、厚生,颜元将其与六德、六行、六艺相对应,说:“六德即尧、舜所为正德也,六行即尧、舜所为厚生也,六艺即尧、舜所为利用也。
颜元的体育教育思想
颜元的体育教育思想颜元是我国十七世纪伟大的思想家和爱国教育家。
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特别是他的体育思想和实践,在我国教育史上,开创了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发展的光辉先例,对我国近代乃至于现代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颜元体育思想的形成,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其自身对生活经历的体验;另一方面,也是主要的方面,是他对宋、明理学的研究与批判后的感悟。
颜元自8岁起就学于吴洞云先生,吴先生多才多艺,除对传统的经、史、子、集有较深的研究外,还擅长骑射、技击,通晓医术、术数,对神机兵法等亦有独到研究。
在吴先生门下近3年的时间里,颜元受到了比较全面的教育和锻炼。
虽然颜元没有沿着启蒙先生所引导的路数笔直地发展下去,但这段求学经历对他后来教育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极大影响。
艰苦的生活实践,虽然使颜元意识到了读书静坐的危害性,但他却未从此而远离宋明理学。
颜元的体育思想,也正是在他的切身经历和感悟中,在他对宋、明理学进行研究、批判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完善的。
概括起来,颜元体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为“文武相济”,全面发展;“习行”、“习动”,强国强身。
颜元从他“目击身尝”中深刻体会到宋、明理学是一种“害心”、“害身”、“害国”之学。
理学家们喋喋不休地告诫人们要“知学”,要“关了门,闭了户,把断了四路头”,钻进故纸堆里“穷理”。
而为了“穷理”,则又告诫人们必须“主敬倡静”。
“静者,谓心不妄动”,“敬,……内无妄思,外无妄动”,一言以蔽之,就是“非动”。
理学家们把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打球、踢球、放风筝等体育活动与恶棍赌博、纨绔笼养等相提并论,认为这些都是“不可为”的“无益之事”,并在学规中明确规定,绝对不允许打球、踢球、放风筝等体育活动跨入校门,也就是不要运动,要“静坐”;不要体育,要“读书”。
其结果,严重损害了人体健康,使一个个活泼可爱的红面少年,都变成了弱不禁风的白面书生,好端端的身体被理学折磨得筋弱骨脆。
颜元对此曾气愤地指出:“朱子教人半日静坐,半日读书,无异于半日当和尚,半日当汉儒”,并严正指出:“终日兀坐书房中,萎惰人精神,使筋骨疲软,以至天下无不弱之书生,无不病之书生”;“千余年来,率天下入故纸堆中,耗尽身心气力,作弱人病人无用人者,皆晦庵为之也”。
体育的伦理价值论
体育的伦理价值论体育的伦理价值论认为,体育不仅仅是传授技能的教育,而且是一种培养道德素质的教育。
伦理价值论的核心理论是强调重点是从培养和塑造人的道德责任和社会责任的角度,强调通过体育开展的各种育人活动,以良好的友谊、尊重、平等、尊严等为基本原则,对基本道德价值观进行教育。
伦理价值论认为体育不仅仅是体育锻炼与技能培养,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人的道德素质。
总的来说,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以更好地影响社会的发展。
体育作为一种基础教育有助于培养并塑造学生的道德责任和社会责任。
首先,体育教育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友谊和相互理解,使他们能够充分理解自己的特殊优势,了解他人的机会和能力,以及遵守规则、体现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
比如,体育运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感情,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进而发展出正确的价值观和对他人的尊重。
其次,体育教育可以让学生们知道自己的责任,特别是社会责任。
在社会上,人们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而体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的价值观以及如何正确地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
比如,帮助家庭成员、参加志愿活动、参加社会实践等,都可以强化学生对社会义务和责任的认知,进而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最后,体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律意识。
它通过体现尊重、平等、平等、法律、秩序、礼貌等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让他们能够自律地完成任务,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调节心理状态,保持正确的思想。
总之,体育的伦理价值论强调,体育不仅仅是传授技能的教育,而且是一种培养道德素质的教育。
它让学生发展和提升自身,提高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让学生对自己身上的伦理品质有肯定感,发展和提升自我的道德素质。
孔子的体育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孔子的体育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体育思想与言论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贯穿在其生活的许多方面。
(1)在教学上,孔子不是以“六艺”为主,而是以“六经”为主,但不能就此认为孔子没有体育思想。
因为《礼》中的“仪礼”教育、《乐》中的“文舞”和“武舞”教育,都含有浓厚的体育因素。
(2)孔子实行体育教育的直接目的,并不是像现代体育教育所追求的促进身心健康,其目的是为“仁”“礼”服务的。
(3)在对待“文”“武”的态度上,孔子主张文武兼重,他并没有轻视“武”的倾向。
(4)“君子无所争”命题强调的是一种以“仁”和“礼”为前提进行的君子竞争,而不要野蛮竞争。
其中并没有否定竞争或者竞技的意思。
(5)孔子主张动静皆宜的养生思想。
“仁者静”中的“静”,并非指静以养生,或者主“静”,而是仁者内心世界的反映。
“仁者寿”,不是静以养生的结果,而是仁者在行为规范及道德修养中遵守“礼”的结果。
(6)“游于艺”中的“艺”,是指“六经”,而不是指“六艺”。
“游”不是游戏,或者娱乐之意,而是一种依托在“仁”、“礼”框架下,对技艺和经典著作充分掌握而达到的一种精神自由。
(7)《论语》中提到的“勇”,不能全归为体育的范畴。
孔子更强调的是一种“义理”之勇,它属于道德范畴。
孔子体育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子作为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位提倡体育的教育家,他建立了完整的体育思想体系和养生观,其提倡的勇武观和德、智、勇力的教育内容,礼乐观和射御的教学实践,寿夭观及其动静结合的中庸之道,对古代和近代体育的发展有着很深远的影响。
当研读孔子的体育思想的经典著作,科学剖析、提炼贯穿其中的"礼""义""仁""中庸"的思想精髓,结合现代学校体育教学中德育工作的实践需要,优化融合,进而实践运用,以达丰富内涵之目的。
孔子体育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孔子的体育思想其主旨并非探索体育之真谛,而是把体育作为一种实用性的工具,为实现其仁和的政治理想服务。
颜李学派伦理思想的学术生命力:清初、民初及现代
作者: 吴雅思
作者机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430073
出版物刊名: 学术交流
页码: 30-34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0期
主题词: 颜李学派;道统;人性一元论;正谊谋利明道计功;习行
摘要:明末清初的颜李学派,以承接孔孟道统自居,批判程朱理学,是清初实学思潮的先锋。
代表人物为颜元、李臻、王源及程廷祚等人,主张人性一元论、“正谊谋利明道计功”的义利观和“习行”的修养论,其理论在清初、民初及现代几经沉浮,反映了政统与道统的角力与联盟。
展现这一学派的学术生命力,反思其学术命运历程,梳理其学术观.最,对现代中国颇具参考价值。
论孔子体育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论孔子体育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摘要】孔子以“仁”为核心的体育教育思想对现代体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突出表现为:一是提出了体育教育是“君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二是提出了体育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因材施教”和“快乐教育”;三是认为体育教育的目的是达到外“礼”内“仁”的修养境界。
本文对孔子的体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作了阐述,以期为更好地汲取我国传统体育思想精华,促进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精神食粮。
【关键词】孔子;体育思想;价值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
孔子博学多才、通达智慧,并终其一生进行教育实践,其浩瀚学说中对体育教育有很多精辟的论述和独到的见解,以至于我国当代体育教育思想的变迁和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无不受孔子思想的深远影响。
一、体育教育是“君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孔子在其传世著作《论语》中围绕着培养“君子”的教育目标,对全面教育有着深刻的见地,如子曰:“君子不器”,意思是要想成为真正的君子,就不能像器物一样只具有一种功能,而应该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全面发展。
为此,必须通过全面的教育来培养全面发展的君子。
孔子在《宪问》一章中对全面教育给予了精辟的概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由此可见,孔子心中的全面教育包括了不可或缺的三大方面:“仁”代表着道德高尚,是德育;“知”代表着知识文化,是智育;“勇”代表着健壮勇敢,是体育。
孔子认为德智体兼备是君子成人必备的素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则是孔子落实其全面教育思想的生动实践。
值得一提的是,孔子认为“勇”是成就君子的基础,孟子在《孟子·公孙篇》中对孔子“勇”的思想有着这样的论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可见,孔子把体育放在人格培养的突出位置。
难能可贵的是,孔子不但从思想上肯定体育的重要性,更是身体力行践行身体教育。
经世致用:历史变革中的颜李学派伦理思想
作者: 吴雅思
作者机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出版物刊名: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104-107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9期
主题词: 颜李学派;实学思潮;习行;经世致用
摘要:颜李学派的经世致用思想突出了"务实"的理念,其思想以政治目的为本位,注重学问的实践效用,具有强烈的社会参与性与实用性。
这一思想的形成深受历史变革背景的影响,是国家治理危机、资本主义经济萌芽以及实学思潮涌起的思想反映。
颜李学派思想中的反对土地兼并、主张发展商业、建立现代赋税制度、培养实干人才的具体政策与举措,超越了传统伦理学家的理论范围,在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旋跪 拜 , 乐 则文舞武舞 , 习 习御 则 挽 缅 把 髻 。 活血 脉 , 筋 利 用 也 , 壮 目, 正
、
颜李 学 派体 育 思 想 解 读
颜 元 深 知 理 学 之 害 , 讲 “ 尝 目 击 而 身 尝 之 . 其 害 巨 也 ” “ 坐 他 吾 知 ,静 书斋 , 无一不脆 弱 , 武 士农夫所弱 , 武 士农夫所 笑者 ”“ 人 为 为 : 主静 空 谈 之 学 久 , 必 主 厌 事 , 至 废 事 , 事 即茫 然 ” “ 之 皆 不 动 也 . 人 才 尽 则 必 遇 :总 而 矣” 。同 时指 出静 与敬 均 是 隐效 于 神 学 , 仅 “ 无 益 于 身 心 ”且 “ 无 益 不 内 . 外 于家 国 ” 于 是 颜 元 批 判 宋 代 儒 学 “ 余 年 来 , 天 下 人 故 纸 堆 中 . 尽 身 , 千 率 耗 心气 力 , 弱人 、 人 、 用 人者”致使 士无学 术 , 无 政事 . 无 风俗 , 作 病 无 , 朝 民 边 疆 无 吏 功 , 亡 可 立 而 待 也 。视 静 坐 读 书 为 “ 霜 ” 杀 人 之 学 ” 因此 , 其 砒 “ 。 颜 元 指 出 不 管 上 自天 子 钟 应 有 所 事 . 习 于 事 则 有 所 寄 而 只要 ” 身 心 一 “ “
符” “ 事 ” “ 德 、 用 、 生” “ ;三 即 正 利 厚 ; 三物 ” “ 德 ,知 、 、 、 、 、 即 六 f f 圣 义 中
和)“ 行 ” 、 、 、 、■、 ,六 艺 ”礼 、 、 、 、 、 。 们 认 为 ,六 ( 友 睦 娴 f 恤)“ 孝 ( 乐 射 御 书 数)他 六府 、 事 、 物 是否真正 “ 之古 源 . 无 妨碍 ”“ 过 习行经济 之谱 . j 学 并 .不 但 得 真 路 径 犷 真 伪 无 可 问 也 ” 颜 元 推 崇 孔 门 “ 人 以 礼 、 、 、 , 意 : 教 乐 兵 农 心 身 世 一 致 加 工 ” 教 育 主张 , 养 学 生 的德 、 、 全 面 发 展 。[ 李 学 派 的 培 智 体 4 1 颜 十分 强 调 在 学 校 实 施 体 育 , 进 学 生 全 面 发 展 。他 们 认 为 , 乐 射 御 对 于 促 礼 促进 学 生 体 质 强 健 、 炼 学 生 意 志 品 质 , 十 分 积 极 的 作 用 。“ 锻 有 习孔 则 周
颜 元 在 主持 樟 南 书 院 时 , 就 对 校 舍 进 行 规 划 . 没 “史事 斋 ” “ 备 、武 斋 ” “ 史斋 ” “ 能 斋 ” 。 武 备 斋 主 要 设 兵 法 、 法 、 、 、 击 等 科 、经 、艺 等 战 射 御 技 目 , 学 之 外 , 元 就 带 领 学 生 “ 礼 、 射 、 书 数 . 石 超 距 . 击 歌 讲 颜 习 习 习 举 技
I l1 tt分类 : 0 l G8 7
文献 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9 8 3 (0 0)4 0 7 — 2 1 0 — 6 12 1 0— 0 7 0
“ 、 日习 射 ” 五 十 。
颜 元 (6 5 1 0 ) 字 易 直 , 北 博 野 人 , 导 习 行 学 说 . 立 志 做 书 本 13 — 7 4 , 河 倡 “ 以 外 的学 问 ” “ 样 都 去 实 行 , 己 打 靶 , 己 赶 车 ” 因 其 室 名 为 “ 、样 自 自 . 习
摘
要 :通 丈就 颜 李 学派 “ 文武 兼修 ” “ 学 ” 育 思 想 和 “ 以 养 身 ” 体 育 思 想 , 合 当前 我 国全 面推 进 素 质 教 育 , 进 学生 全 面健 康 发展 , 的 实 教 动 的 结 促 弘
扬 传 统 文化 诸 方 面进 行 阐 述 , 承 和 弘 扬 传 统 体 育 文化 , 当前 体 育 思 想 的 实施 提 供 理 论 参考 依 据 。 继 为 关 键 词 :颜 李 学 派 :体 育 思 想 :当代 价 值
斋 ”人 称 “ 斋 先 生 ” 颜 元 热 心 于 教 育 活 动 , 教 4】 年 , 渐 形 成 了 , 习 。 执 【多 逐 “ 武 兼 修 ” “ 学 ” 育 思 想 , 经 其 高 足 李 堞 (6 9 13 ) “ 二 大 文 的 实 教 后 15 ~ 7 3 、第 弟 子 ” 源 (6 8 7 0 等 的努 力 , 于形 成 轰 动 一 时 的 “ 李 学 派 ” 颜 王 14 —1 1 ) 终 颜 。 李学 派积 极 主 张“ 文武 兼 修 ” 躬 身 实 行 , 体 育 纳 入 自 己 的学 习 体 系 。』 且 把 笔者通过论析颜 李学派之 “ 武兼修 ” “ 文 的 实学 ” 育 思 想 和 “ 以 养 身 ” 教 动 的体 育 思 想 , 合 当前 我 国 全 面 推 进 素 质 教 育 , 扬 传 统 文 化 . 进 学 生 结 弘 促 健康发展进行探讨 , 为更 好 的实 施 和 推 行 提 供 理 论 参 考 依 据
一
舞 ” 把 学 校 当 作 施 教 化 、 人 才 的 重 要 渠 道 , 时 也 把 A己 的 体 育 主 张 。 育 同
放 到 学 教 育 中 加 以实 施 。 颜 李 学 派 认 为 ,尧 舜 周 孔 时 代 的 “ 府 ” “ 六 、主 事 ” ‘ 物 ” 学 , 学 校 教 育 的 重 要 内容 , 六 府 ” “ 、 、 、 、 、 、 之 是 “ 即 金 l 水 火 土 木
21 00 4 0
西部 大开发 ・ 中旬
W EST cH I NA D EVE L PM EN T O
文 化 与 历 史
论颜 李学 派体育思 的 当代 价值 想
张
( .西 北 师 范 大 学 体 育 学 院 ,甘 肃 1 兰州
薇 ,
兰州 பைடு நூலகம்00 3 0 0】
700 3 0 0;2 兰 州 大 学 体 育 教 学 部 , 甘 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