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开发法制准备利益导向

合集下载

我国西部我国西部开发的法治对策(下)的应用

我国西部我国西部开发的法治对策(下)的应用

A thesis submitted toXXX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for the degree ofMaster of Engineering我国西部开发的法治对策(下)周珂陈特上传时间:2001-10-9浏览次数:5890字体大小:大中小三、西部开发加强法治建设的构想西部开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同时,它也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如何加强西部开发的法治建设,我国理论界见仁见智。

笔者认为,加强西部开发的法治建设,必须作超前设计,不能探索性地走一步看一步,要抓住重点,合理规划,当前应抓好以下工作:(一)抓紧制定西部开发综合促进法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既关系广阔国土的开发,又涉及多民族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既要推进经济建设,又要实现经济、资源、人口、文化、环境的协调发展,工作千头万绪,很复杂也很艰巨。

因此,必须十分重视立法工作的综合性,具体来说,首先应抓紧制定西部开发的综合性立法,以此为统领,制定西部开发的专项立法,重点对基础设施建设、财政税收、金融投资、能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等做出专门规定。

笔者认为,我国西部开发立法工作的当务之急是尽快制定一部综合性法律,作为我国西部开发的基本法,这部法律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西部开发综合促进法》(简称促进法),以体现该法强调的综合规划、指导协调、推动发展的功能。

1,制定西部开发综合促进法的必要性第一,从西部开发的性质来看,它是国家的一项经济和政治战略,而不是一般的市场行为,因此不能指望简单地通过现有的调整市场行为的一般法律予以规范;它不是一般的经济管理行为,因此也不能完全依靠现有的一般性的行政法规予以规范。

作为国家战略,它必须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和实施方案,并将其上升为一体遵行的法律规范。

这种立法必须符合战略性经济活动的要求,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体现全局观和发展观,这是制定促进法的直接要求。

第二,从西部开发的任务来看,国家确定的西部开发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首要任务是“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见2000年《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这与以沿海地区为代表的东部地区经济发展任务有明显的区别。

我国西部民族区域法治现状

我国西部民族区域法治现状

我国西部民族区域法治现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成就。

然而,在这一进程中,西部民族区域的法治建设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难题。

本文将探讨我国西部民族区域法治现状,并分析其中的问题和原因,同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一、西部民族区域法治的进展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推动和加强西部地区的法治建设,西部民族区域的法治程度逐渐提高。

一方面,政府加大了法治宣传力度,提高了民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另一方面,各级政府积极推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不断加强对法律的执行力度。

西部地区也积极参与全国的法治体系建设,加强与中央政府间的合作与沟通。

二、西部民族区域法治存在的问题尽管西部地区的法治建设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首先,西部民族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法治程度也存在差异。

一些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薄弱,法治观念淡薄,法律法规的执行也相对滞后。

其次,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法治意识和素质相对较低,法律法规的普及和执行存在困难。

此外,由于西部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民族多样性,法律法规的适用和实施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西部民族区域法治存在问题的原因西部民族区域法治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法治水平的差异,一些经济相对薄弱的地区难以为高水平的法治建设提供充足的资源和支持。

其次,文化差异和传统观念也是影响法治建设的重要因素。

一些地区的传统习惯和文化观念可能与现代法治理念相矛盾,造成法律法规的普及和执行困难。

此外,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和基础设施的不完善,西部地区的人员流动性较大,这也给法治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四、提升西部民族区域法治的建议和措施为了提升西部民族区域的法治水平,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举措。

首先,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法治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民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其次,政府要进一步加强法治队伍建设,提高执行力度和效率。

要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法治意识和素质,加强对民众的法律教育和培训。

浅谈西部大开发中要注意的问题

浅谈西部大开发中要注意的问题

利益值是确定的,那么大量投资将涌向非安全系数小的
大量引进国外国内的投资, 就必须作好法制准备 , 提供一 投资环境。投资者的预期利益值的确定主要是依赖于真 个让 外来投 资能安全 “ 图利” 的环境 。 实 可靠 的利益导 向 , 小非安 全 系数则 主要 是依靠 法 制 。 缩 三、 做好利益导 向 因此 , 根据这 个投 资定 律 , 部 大开 发地 区要 做的根 本性 西 利益 导 向的含义 是 : 按照 市 场经济 原则 , 分挖掘 西 充 工作 是 “ 利益导 向” “ 和 法制 准备 ” 。
发 中不 可忽视这 一投资来 源 。 ( ) 准备 的前提 : - 法制 投资 安全需求论 投资 不仅需 要 利润 ,而且 需要 安 全 。任何 一个 投资 者 , 有利 可 图的情况 下 , 在 都希 望把 钱投 到一个 安全 的地 方 , 而平稳 地 实现其 利润 。在 现代法 治社 会 中 , 个健 从 一 康 的投 资人对 法治 安全 的需求 超过 其 对财富 冒险增 长 的 需 求 。现 在 的发 达 国家 已经是成 熟 的市场 经济 和法治 社 会 ,投资 利润不 是通 过原 始积 累时 期那 种无法 无天 的 冒 险来获取 , 而是要 在有利 于投 资 的立法 保障 下 , 良好 安 在 全 的法治 环境 中来合 法地 获取 。因此 , 部大开发地 区要 西
二、 在西部大开发 中进行利益导 向和法制准备的
必 要 性 (- -) -吸引投资 是西部 大开 发实现 的关键 西 部大 开发 最缺少 的是 投 资 。在 已经过 去 的改 革 开 放3 O年 问 , 西部 地 区没 能 很好 的吸 引外 来 投 资 , 本地 而 资金在 往外流 , 建设 资金 紧缺 。 基本 西部 地区要 在这次大 开发 的机遇 中成长 为经济 巨人 . 必须从外 部 引来 投资 。 人 类社 会 经济进 步的 机制 历 来是 先进 “ ”进 , 吸引外 来投 资 就是要 在一 个开 放环

西部大开发战略研究

西部大开发战略研究

西部大开发战略研究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不断壮大,西部大开发战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西部地区作为中国的“腹地”,其经济发展潜力越来越被人们所看好。

在这个背景下,西部大开发战略被提出,帮助西部地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本文将会从多个方面解读西部大开发战略,并探讨其实施方案和可能面临的挑战。

一、西部大开发战略纲要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国政府制定的一项宏大战略,旨在通过建设基础设施、促进产业升级、扩大开放等一系列举措,推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该战略涵盖了西部五省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和重庆市,覆盖面积广,人口众多,资源丰富。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核心是发展经济和促进社会进步。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加大资金投入、扶持引导、优化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资源合理利用等。

同时,政府还在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加以支持,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制度保证。

二、实施方案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需要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

在实施方案的制定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经济发展的潜力、区域的特点、资源的分配等多个方面。

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实施方案:1、资金投入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时,政府需要大力扶持,为其提供更加优惠的贷款政策。

同时,西部地区本身也需要加强自身的资金积累,以挖掘出更多的经济潜力。

2、基础设施建设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时,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

政府需要重新布局,加快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为西部地区提供更加完备的路网、电网、通信网络、水利等基础设施。

3、促进产业升级为了促进西部地区的产业升级,政府需要加强对相关产业的扶持。

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方式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4、加强合作交流西部地区与发达经济体建立紧密的经济合作关系,可以提供更多的技术、资金和市场。

同时,西部地区也需要加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协同发展。

西部大开发课件ppt下载

西部大开发课件ppt下载

01
02
03
生态保护
加强西部地区生态保护和 修复,提高环境质量,维 护生态安全。
林业发展
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 发展,提高森林覆盖率和 森林质量。
草原保护
加强草原生态建设和保护 ,促进草原资源的可持续 利用。
科技教育发展
科技创新
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
教育发展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
西部大开发政策
详细介绍了国家对西部地区发展的政策支持, 包括税收优惠、投资倾斜等方面。
西部地区土地政策
针对西部地区土地利用和保护的法规和政策进 行说明。
西部地区环境保护政策
强调了西部地区在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包括生态补偿、污染防治等 方面的政策。
西部地区各省份发展规划和数据统计
四川省发展规划
03
农业科技
西部地区正在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农业科技,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
农产品质量。农业科技的发展将有助于推动当地农业现代化进程。
西部地区的工业发展
能源工业
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水利资源,适合发展能源工业,如煤炭、石油、电力等。 能源工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也为全国能源供应提供了保障。
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加大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 交通、通讯、水利等方面,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提供了基础保障。
人才引进
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各类人 才到西部地区创业发展,提高西部地区的人才聚 集效应。
投资环境建设
法律法规建设
01
加强西部地区法律法规建设,优化投资环境,保护投资者合法
人才培养

关于西部大开发中法治建设路向的思考

关于西部大开发中法治建设路向的思考

建 立完善的法律 机制, 西部 走开发 纳入 法治的轨道 。本 文就 击活在西部走开发 中的重要地位 , 把 西部 太开发法制建 设必须维护法制统一的原则 , 西部 走开发立 法的主要 渊源 、 次厦领域( 层 内容 ) 等法治建设路向 问题进行 了思考。 关键词 : 西部 走开发 ; 法治保障 ; 法治建设路 向 中周分类号 :9 74 1 2 0 )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3 2 3 (0 2 一04 0 10 - 14 2 0 ) 0 6— 4 法冶在西部大开发 中的保障作 用。事实上 , 从实施西部太 开
建 设 为 中, ,但 西 部 开 发 不仅 仅 是经 济 增 长 问题 ,还 必 颁考 4 2
走 出单 纯经济增长 和资源导向型发展战 略的误 区.必顽加强 领导 , 统筹规划 要有长远眼光 . 避免 盲目性。为此 , 实施西部 大开发 战略 ,在 加强利学决策的 同时 ,法治的保障作用必须

哄而起 , 西部 大开发能够沿着既定 的轨道有计划 有步骤 使
2 从 西部 走开 发 的战 略 目标 来 看 , 、 西部 走开 发 是 经济
地 有 序 实施
推进 经济建设 , 卫要 实现经济 、 贤婚 、 人口 、 文化和环 境协调
发 展 的一 项 宏 大 的综 台 系 统工 程 。这 就 决定 了 西 部 大 开发 要
身 , 包 含 着 法 治 的要 求 。 鉴 于西 部 日盏变 化 的 自然 地 理 环 就

法 浩是 实现 西部 太 开 发 战 略 目标 的根本 保 障
19 9 9年 ¨ 月中央经济 工作会 故在部 署 2 0 o o年全国经 济 工作 时提 出,为调整地区经济结构 ,促进区域经济协 同发

浅议西部开发中的法制准备

浅议西部开发中的法制准备

浅议西部开发中的法制准备在西部开发的种种讨论中,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政策配置等作为投资环境以及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已经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和研讨,然而,法律作为一种资源在区域性社会发展中尤其在西部开发中的意义和价值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本文对西部开发中的法律准备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标签:西部开发;法律准备投资不仅需要利润,而且需要安全。

任何一个投资者,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都希望把钱投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从而平稳地实现其利润。

如果一个地方虽然看起来有利可图,但没有安全保障,那么投资者就会裹足不前甚而断然回首。

投资的安全环境靠什么来提供,只能靠法制。

在现代法治社会中,一个健康的投资人对法治安全的需求超过其对财富冒险增长的需求。

现在的发达国家已经是成熟的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投资利润不是通过原始积累时期那种无法无天的冒险来获取,而是要在有利于投资的立法保障下,在良好安全的法治环境中来合法地获取。

因此西部大开发地区要大量引进国外国内的投资,就必须作好法制准备,提供一个让外来投资能安全“图利”的环境。

法制准备的含义是:要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良好的法治环境并提供完善的法律服务。

法制准备是为利益导向服务的。

对西部大开发来说,法制准备工作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建立能促进西部大开发的法律体系对西部大开发,全国人大应至少制定两部法律。

一部是基本法,可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西部开发法》,重点是把西部开发作为基本国策之一加以界定,不能因任何领导人的变更而变化,把国家对西部大开发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通过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另一部是投资法,以法律保障吸引国际和国内民间投资并给予政策上的优惠。

西部地区应依据全国性的法律法规和国家开发西部的战略部署,结合本地方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有利于吸引外部投资的政策法规。

特别是要把已经发掘出来的利益通过法制“包装”起来,使投资者能看到并坚信,只要拿出钱来投资西部,投资的利益收获是有法制保障的。

西部地区有全国最多的民族自治地方政权,可在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的原则框架内,充分利用《民族区域自治法》所提供的有利因素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所颁布的有关政策,最大限度地行使自治权限,制定出有利于吸引外資和非国有经济发展的法规条例、行政规章和政策措施,对到西部开发的国内外投资者,给予最大限度的优惠待遇。

我国西部资源开发中地方群众利益保护的法律思考——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

我国西部资源开发中地方群众利益保护的法律思考——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


我 国 西部 资 源 开 发 中地 方 群 众 利 益 受 到严 重 损

由于当前 的资源市 场看 好 , 企业 为追求 最 大利润 不惜牺牲 环境 和资源 , 超设 计能力 开采 已成为西 部资 源开发 中存在 的普 遍现象 , 的甚 至 到了疯狂 性掠夺 有 的程度 。据笔 者调查 , 于陕西省 榆林市 神木 县境 内 位
些 塌 陷区 已丧 失 了基本 的人类 生存 条件 。 林全 市湖 榆 泊 由开发 前 的89 减少 为7 个 ,仅神 木县境 内就有 6个 9 1 条河断 流 ,0 0 2 多眼泉井干枯 ,位于神木县境 内的黄河
主要 支 流 窟 野河 一 年 三 分之 二 以上 时 间断 流 , 成 季 节 变
护, 加之相关 的法律 法规不 完善 , 治理补偿机 制不健全 等诸 多因素的影响 , 使得 西部地 区因资源开发所 导致 的矛 盾 日 益突 出, 给开发地人 民群众 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 巨大损 失。因此, 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 重新确定利 益均衡机 制 , 于西部地 区和谐社会 的构建和 当地群众利 益的保 护都具 有重要的意义 。 对 关键 词 : 西部 ; 资源开发 ; 生态环境 ; 群众利益 ; 配机 制; 分 法律 中 图 分 类 号 : 1 74 F .1 2 文献 标 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0 2 7 0 (0 )6 0 8 — 3 1 0— 4 82 1 0— 0 6 0 1
民间对边角煤的偷挖滥采也是随处可见 。 资源的狂挖滥 采直接导致许 多社会问题 。
1 . 地质 灾害频发 , 态环境破 坏严重 。由于超强 度 生 开采 , 区形成 集 中连 片的采 空 区 、 陷 区 。山体 崩 矿 塌
塌 、 表 塌 陷 、 裂 缝 等 灾 害 日渐 增 多 , 当 地 群 众 地 地 给

法的效率与西部大开发

法的效率与西部大开发

法的效率与西部大开发【摘要】西部大开发是我国重要的战略部署,法的效率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政府法规的制定、法律制度的影响、法治环境与效率的关系、法律执行效率的推动以及法治建设的启示等方面展开研究。

通过分析法律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探讨了法的效率对于推动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性。

加强法治建设有助于提高西部大开发的效率,完善的法律制度更是实现西部大开发长远发展的保障。

本文的研究旨在强调法的效率对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性,并呼吁进一步加强法治建设,以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与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法的效率、西部大开发、政府法规、法律制度、法治环境、法律执行效率、法治建设、推动、效率、加强、提高、完善、保障、重要因素、长远发展。

1. 引言1.1 西部大开发的背景西部大开发作为国家重要战略,旨在加快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缩小东西发展差距,实现全国经济全面均衡发展。

西部大开发区域包括西南、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这些地区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经过多年的努力,西部大开发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效果尚不明显,仍需进一步加大力度和改革创新。

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主要表现为资源丰富、区域发展不平衡、贫困问题突出等特点。

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资源和农产品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经济增长极。

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西部地区在经济、教育、医疗等方面与东部地区存在较大差距,贫困问题尤为突出。

推动西部大开发成为迫切需要,也是国家长期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实现西部大开发的目标,需要加强政府领导、创新发展模式、引入优质资源等措施,同时也需要依法依规推进。

法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法律的健全和效率与西部大开发密切相关。

本文将就法律的效率与西部大开发的关系展开研究,探讨法治建设对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

1.2 法的效率与西部大开发的关系法的效率是推动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因素。

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法律制度的完善和执行效率直接影响着项目的进展和效果。

西部开发的经济法

西部开发的经济法

汇报人:日期:西部开发的经济法地理位置历史发展国家战略030201区域协调发展资源利用生态保护西部开发的现状与问题西部地区经济近年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总体上仍然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以传统农业为主,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西部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西部地区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

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交通基础设施人才流失税收优惠政府债券信贷政策金融监管资本市场支持外汇管理鼓励西部地区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如能源、农业、旅游业等,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

产业结构优化企业扶持产业园区建设技术创新加大对西部地区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创新和发展。

在西部地区建设各类产业园区,吸引优质企业和相关产业链聚集,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鼓励西部地区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培育自主品牌和核心竞争力。

产业政策土地政策01020304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流转政策土地保护土地税收政策矿产资源法水资源法森林资源法土地管理法自然资源法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在进行建设项目或规划时,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规范。

污染防治法规范环境污染的防治、监督和管理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自然保护区法规范自然保护区的设立、管理和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清洁生产法鼓励企业采取清洁生产方式,减少环境污染的法律规范。

环境保护法知识产权法专利法规范专利的申请、审查和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商标法规定商标的注册、使用、转让和保护的法律规范。

著作权法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版权,规范版权的使用和转让的法律规范。

知识产权转化法鼓励知识产权的转化和应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规范。

鼓励投资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国内外投资者到西部地区投资,以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投资优惠投资者在西部地区投资可以享受一定的税收和土地使用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投资保障政府加强了对投资者权益的保护,规定了投资者应当享有的各项合法权益。

西部大开发,利益导向和法制准备是根本

西部大开发,利益导向和法制准备是根本

西部大开发,利益导向和法制准备是根本论文报告:西部大开发下的利益导向与法制准备一、概述西部大开发是中国政府实施的重点发展战略之一,旨在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并在国家整体发展中发挥更大的贡献。

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些利益导向和法制准备不足的问题逐渐浮现,严重影响了西部大开发的效果和发展,因此,建立健全的利益导向和法制准备机制是必不可少的。

二、利益导向1. 利益导向背景西部大开发是一项极具利益导向性的工程,其中,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利益诉求。

政府希望通过西部大开发改善西部地区的发展状况,并提升其在国家整体发展中的贡献度;企业希望通过参与西部大开发获得更多的利润和市场份额;个人则希望通过西部大开发获得更好的生活品质和发展机会。

然而,利益之间的冲突和利益的不均衡分配是导致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的主要原因。

2. 利益导向问题在西部大开发实施过程中,政府的职责是引导和调控发展,但有时会过于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社会稳定。

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时,也会忽视生态环境和社会责任,甚至破坏生态系统和贫困地区的文化遗产。

个人则可能面临就业机会不稳定、收入低、社会保障不到位等问题。

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各方利益的平衡和社会和谐的达成。

3. 利益导向的解决要解决利益导向问题,需要建立完善的政策法规和监管机制,加强民众参与和反馈机制,以及推动全社会的法制化进程。

例如,制定透明的政策,强化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责任意识,加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提升大众的生活质量,切实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三、法制准备1. 法制准备的必要性西部大开发需要充分的法制准备,以保障政策的实施效果和民众权益的维护。

在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过程中,涉及到土地征收、生态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等问题,需要充分的法律和政策保障,避免产生各种纠纷和争议。

2. 法制准备问题在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法制准备不足的问题。

其中,主要表现在:与现实情况不符的制度设计;实施不力的法律和政策;监管体制不完善;司法保障制度不健全。

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推进西部大开发

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推进西部大开发

作者: 陈平健
作者机构: 北京大学法学院
出版物刊名: 探求
摘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其中,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是极为重要的“核心工程”。

一、推进西部开发,必须加强法制建设 首先,从法理上说,法律作为由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具有指引、预测、教育、强制作用,是社会必不可少的组成要素。

通过法律,人们可以知道国家的发展目标、价值取向和政策导向,可以知道国家赞成什么和反对什么,什么可以做,什么必须做或不该做;依据法律,人们可以估计相互间如何行为,从而作出合理的安排;随着法律在生活中的反复运用,人们被法律同化,从而自觉遵守法律;法律还通过制裁违法行为保护公民的正当权益。

其次,依法治国已被写入宪法,成为我国的立国原则。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法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依法治国已成全国共识。

继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的口号后,1999年3月15日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效力,因此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活动都要遵循依法治国的原则,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也是如此。

要用法律支持和引导西部开发,确保西部开发政策的规范性、连续性、稳定性;监督开发资金的使用情况,保证国家投入西部的巨额资金用在刀刃...。

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法律思考

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法律思考

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法律思考:法治的“护航员”,发展的“指南针”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西部大开发犹如一场发展的马拉松,而法律则是这场马拉松的“护航员”,为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然而,如何让这护航员更加坚定和可靠,如何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有效的法律支持,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深入探讨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法律思考,并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首先,让我们将法律比作法治的“护航员”,它为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这护航员,由法律法规、法治环境和社会治理三部分组成,它们相互融合,共同推动西部大开发的发展。

然而,这护航员是否足够坚定和可靠,是否能够满足西部大开发的需求,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方面,法律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西部大开发的前行道路。

通过法律法规的完善,我们能够为西部大开发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通过法治环境的优化,我们能够激发市场活力,促进企业的创新和发展;通过社会治理的加强,我们能够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的权益。

这颗星辰,就像是一股力量,激发了西部大开发的发展动力。

另一方面,法律有时也像是一道复杂的谜题,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思考和努力。

在实施过程中,如何平衡法律法规、法治环境和社会治理之间的关系,如何确保它们能够相互促进,共同推动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成为了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

这道谜题,如果不加以解决,可能会阻碍西部大开发的发展。

那么,如何确保法律能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呢?首先,我们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完善,这就像是为法治的“护航员”提供坚实的盾牌。

我们要根据西部大开发的需求,完善法律法规,为法治保障提供坚实的盾牌。

其次,我们需要优化法治环境,这就像是为法治的“护航员”提供高效的动力。

我们要关注法治环境的优化,激发市场活力,促进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再次,我们需要加强社会治理,这就像是为法治的“护航员”提供稳定的支撑。

我们要关注社会治理的加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的权益。

最后,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这就像是为法治的“护航员”提供公正的评价。

“西部大开发”解读及其法律环境之重

“西部大开发”解读及其法律环境之重

“西部大开发”解读及其法律环境之重“西部大开发”解读及其法律环境之重「摘要」:21世纪伊始,西部大开发被作为一个跨世纪的战略摆上我国经济发展的案头,作为主要角色的西部人该如何去面对?我们在付诸行动前似乎应更多些理性的思考。

本文对西部大开发的有关背景作了必要的阐释,并对开发什么及其实施中有关政府法制化的问题发表了作者的看法。

「关键词」:西进运动西部开发法律环境政府法制“西部大开发”这个概念就其表述形式而言已算不上个新概念了。

早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利益和“理想”的双重驱动下,美国曾在北美大陆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张运动,又称西进运动,也就是人们常提起的美国的“西部开发”。

理论源于理性,信仰来自于上帝。

在美国人看来,最崇高的事业莫过于上帝给美国人的使命-将完美无缺的“美国模式”推广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去。

以“天定之命运”为理论注解,在美国历史上堪称发展神话的西进运动,现实中却是一部印第安人倍受欺凌的血泪史。

在新的世纪之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高瞻远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作为“十五”期间需要着重研究和解决的重大战略性,宏观性和政策性问题提了出来,但就其性质和内涵而言已与历史上美国的所谓“西部开发”大相径庭。

这是一个关系中华民族全面振兴和共同繁荣的战略部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解读“西部大开发”早在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在其著名的《论十大关系》中就指出,要处理好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到了80年代,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沿海开发”、“长江开发”和“中西部开发”三个战略构想,90年代初,又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思想:一个大局是沿海加快对外开放,较快地先发展起来,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

另一个大局是沿海地区发展到一定时期,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内地发展,沿海地区也要顾全这个大局。

这也就是邓小平关于经济发展的“台阶理论”。

西部开发发展战略

西部开发发展战略

西部开发发展战略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这是西部最大的比较优势,因此西部地区选择了资源导向型发展的道路.这本身是一条符合西部地区实际情况的发展道路,但从资源地区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资源开发并没有给资源地区带来繁荣.相反,许多地区随着资源的开采,不是越来越富,而是越来越穷,形成了资源富有与经济落后的强烈反差,出现了“富饶的贫困”现象.因此,不仅西部地区对资源导向发展道路的选择产生了迷茫,而且一些学者也认为“西部开发应放弃资源导向型战略”.1.西部开发应当放弃资源导向型战略1.1资源导向型发展道路是西部地区的必然选择国家内部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有如不同国家的经济关系,应根据不同的资源禀赋发展自己具有绝对优势或相对优势的产业和商品,形成合理的分工,这样一来,每个地区都能得到更多的经济利益和更好的经济增长.我国地域辽阔,由于地理位置、资源分布、发展阶段等诸多因素的原因,东西部经济具有很大的互补性,“西电东送”、“西气东输”、“西煤东运”和“西棉东调”,为东部地区的快速发展已经提供并将继续提供重要的资源保障.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充分利用当地资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充分体现了地区比较利益原则,发挥了地区比较优势的积极作用.西部地区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经济体制计划体制的重灾区等方面在国内都处于绝对的劣势,唯有在自然资源方面,具有相对于国内其他地区的相对优势.西部只有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才能找到正确的发展之路.如果西部地区硬要照搬东部模式,既不是从实际情况出发,也是弃长用短的做法.西部的资源很丰富,这是开发西部地区的最大优势,资源导向型发展道路是西部地区的必然选择.1.2资源开发没能改变资源地区的落后面貌资源导向型发展道路本身是一条因地制宜的、实事求是的、符合西部实际情况的发展道路.多少年来,西部地区的人民也都把摆脱贫困落后、实现富裕繁荣的希望寄托在丰富的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上.但是,从过去几十年来资源开发的实践中,人们普遍看到的却是这样一种强烈的经济反差现象:一方面是西部地区的资源得到了源源不断的开发,并取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是资源地区的经济依然很落后,人民生活依然很贫穷,甚至还有不少人的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资源地区并没有伴随着资源的开发而发展起来,资源优势不仅没有转化成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甚至成了经济落后的代名词.比如,陕西榆林地区是晋陕蒙接壤地区举世闻名的矿产资源富集区,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已经发现的矿产资源多达8大类48个品种,境内不仅有世界八大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而且还有全国陆上最大的整装天然气气田和陕西省储量之最的石油以及丰富的岩盐、湖盐、高岭土、铝土矿等矿产资源.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榆林地区的煤炭和石油资源得到了大规模的开发,天然气也快进京了,但现在全区12个市县还都是国家级贫困县,在万总人口中, 尚有22万人口没有越过温饱线.曾经为中国革命作出过巨大贡献和牺牲的革命老区延安,虽然土地干旱贫瘠,地下却发现了丰富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已经探明的石油储量达亿吨,煤炭储量为71亿吨,天然气储量33亿立方米.延安不仅是中国革命的摇篮,而且也是我国石油工业的发祥地,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第一个炼油厂都诞生在延安.经过30多年的发展,延安石油年产量由当初的万吨增至2001年的314万吨,原油加工量达到376万吨.但迄今为止,在延安13个区县中还有8个国家级贫困县,190多万农业人口中,处于国家核定标准年人均收入625元以下未解决温饱的有万人,625元至865元之间低收入的有万人1.又比如,号称煤城的陕西省铜川市,以煤炭开采为其主导产业,在它繁荣的几十年里,几十万采煤大军浩浩荡荡地涌进了山里,原煤以极低的价格源源不断地运出,为全国各地的经济建设提供了低成本的能源.如今,铜川的优质煤开采殆尽,各个采煤的企业纷纷陷入困境,由于当地采煤业并未给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积累,其他的产业也没有相应地发展起来,所以,当采煤业日趋衰落时,当地的经济也日趋凋敝,工人纷纷下岗,而又没有别的工作可做,他们成了当地政府的沉重负担,对当地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形成了阻碍.还比如,作为我国最大的石油基地,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大庆给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石油,为共和国经济的发展和东部的腾飞提供了“血液”和“力量”,油田本身也为国家创造了极大的财富.据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的网站报道,到2000年底,大庆油田已累计生产原油亿吨,占全国同期总产量的40%以上;出口原油亿吨,创汇亿美元,上缴各种资金亿元,承担原油价差4190亿元.2000年一年就生产原油万吨,天然气亿立方米,总收入亿元,利税总额亿元,上缴税费亿元.尽管如此,但大庆和黑龙江省却并不富裕,就连划归“东部”的资本都没有.而且直到今天,大庆还有两个国家级贫困县和1个省级贫困县,尚有万人口没有脱贫2.还有东川、阜新、克拉玛依、玉门、金昌、白银、六盘水……1.3西部地区应该放弃资源导向型发展道路面对资源地区发展中遇到的“富饶的贫困”问题,不仅仅是西部人看不到资源开发这条道路的希望与前途,就连专家学者也对这条道路的选择产生了怀疑和动摇.比如,胡鞍钢教授在地区与发展——西部开发新战略一书中对我国的地区差距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后指出:“目前除了少数地区之外,丰富的自然资源并没有给西部地区带来经济繁荣.相反,许多地区随着资源的开采,不是越来越富,而是越来越穷,出现‘富饶的贫困’.西部地区的许多采掘业和原材料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甚至关闭的状态,大型水电站和火力发电也面临生产能力过剩的困境.如果"十五"计划仍然以开发资源为主导的发展战略,不仅不能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反还会成为西部发展的沉重包袱,即债务包袱、亏损包袱、下岗失业包袱”.因此,“从根本上调整发展思路,是西部地区应对这种挑战的最好办法”.“西部开发应放弃资源开发导向型战略”.2.解读“富饶的贫困”的原因东西部差距扩大的原因很多,如思想不解放、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方便、教育落后和人才匮乏、资金短缺等等都是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但是,单就自然资源而言,这恰恰是西部的优势所在.西部地区的矿产资源及产品在全国占有绝对优势的地位,不少稀缺或特殊资源产品在世界市场上也占有重要地位.之所以资源开发对西部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没有起到明显作用,许多地区随着资源的开发,不是越来越富而是越来越穷,出现了资源富有与经济落后的强烈反差即“富饶的贫困”,其根源不在于资源导向型发展战略本身,而在于资源开发没有承担起发展当地经济的责任,在于资源所有权制度和资源管理体制方面的不合理.资源所在地对资源的所有权和收益权被排除,参与资源开发的领域和规模也受到严格限制,使西部地区的资源导向型发展道路失去了路径依赖,当地的经济发展失去了资源的依托2.1资源开发企业没有肩负起发展地方经济的责任多年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国家所属的中央企业代行所有权并直接管理、垄断开发和经营的体制.西部地区的大型资源开采及原材料生产主要由中央大型企业进行,市场化改革以来,西部地区的地方探矿采矿经营权略有扩大,但一般都限于小、贫、散矿,大矿富矿开采经营权都由国家集中控制,不向地方下放,或不准地方参与,由地方发现的大矿富矿开采经营权被上收,地方缺乏探矿采矿经营权.从资源开发中获取的利益非常有限.比如,国家大型企业在陕蒙宁交界地区的油气煤炭资源开发投资进展很快,优质天然气及煤炭源源东输,但当地经济参与投资分享收益的程度很低,随着资源开发集中度的进一步加强,前些年下放给地方的部分开采经营权也被上收,地方拟议投资的资源后续开发利用项目被封停.不可否认,中央大型企业所进行的投资经营,对提高西部资源开发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当地经济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中央企业与地方经济的关联作用很弱,仍然普遍地存在着中央企业与地方经济“两张皮”的现象.很多中央大企业的生产经营仍然强烈地保留着计划经济时期那种与地方经济隔离的方式,对地方经济的关联效应只限于生活服务业.当地很难利用或依靠中央大型原材料企业发展出可使地方经济获益的后续延伸产业,相反,很多地方有可能自主发展起来的原材料相关产业被挤压得发展不起来.中央资源开采企业的任务,就是开采当地的自然资源,然后把这些初级产品运走,并将巨额利润和税收上缴中央财政,至于这些大型资源开采企业能否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这不属于这些企业的责任.这类似于西方的跨国公司在亚非拉落后地区的资源开采,资源枯竭之后,当地并未发展起来,跨国公司就一走了之.中央企业对自然资源的垄断经营,不仅使资源地区的经济发展失去了资源的依托,而且在不可再生的资源枯竭后,还给资源产地留下了一大堆问题,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职工失业、财政收入锐减、城市衰败等等.因此,除了少数地区之外,丰富的自然资源并没有给当地带来经济上繁荣,相反,许多地区随着资源的开采,不是越来越富,而是越来越穷,出现了“富饶的贫困”现象.2.2 自然资源所有权制度的安排,使地方难以通过合法的途径从资源开发中取得合理的收益我国自然资源的国有产权制度的安排从一开始就具有无限排他的地位.现行法律规定:土地、矿藏、水流、森林、矿井、矿山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资源所有权的主体是国家,资源所有者的代表是国务院,即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这种单一的所有权结构虽然对我国自然资源的集中管理和保护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否认了其他利益主体对自然资源的合法占有权和收益权,由此也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就如国土资源部政策法规司司长甘藏春在总结我国资源立法情况和分析现行资源法律存在的缺陷时指出那样:“在我国法律中片面强调国家利益,忽视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财产权的保护.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人们的观念是国家本位,人是从属于‘单位’的.在这一背景下,资源立法强调国家利益,对公民、个人或者其他组织财产权的保护方面考虑的不够”.由于在法律和制度上排除了其他利益主体对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地位,当然也就排斥了他们参与资源利益分配的权利,使当地经济的发展与丰富的资源失去了关联性,资源地区不能够依靠和发挥资源优势得到经济上的发展.这种单一的所有权制度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的安排,不仅严重地束缚了地方经济的发展,造成了西部地区资源富有与经济落后的强烈反差即“富饶的贫困”,而且还导致了我国自然资源利益分配中各利益主体之间不可忽视的矛盾和资源开发利用中严重的短期行为.曾经引起新闻媒体和中央政府高度关注的陕西乱开乱采石油问题和2001年11月发生的长庆油田暴力事件,揭露的是当地政府和老百姓对国家法律的践踏和对国家资源的侵占,却也暴露了在资源利益分配方面中央利益与地方利益之间不可忽视的矛盾.长庆油田公司是主要负责开发陕甘宁油气田的国家企业,是“陕气进京”和“西气东输”的重要实施者,地方企业和老百姓为什么和作为中央企业的长庆油田公司会发生如此激烈的冲突我们除了指责当地老百姓的愚昧、当地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的之外,能否反思一下我们的资源所有权制度本身是不是合理当陕北的煤、石油、天然气源源不断地运往上海、北京等地,上海的工业发展了,北京的环境改善了,而当地干部的工资依然没有着落,当地百姓依然连温饱都没有解决的时候,即使是最遵纪守法的当地政府官员也会采取对上级政府乃至中央政府阳奉阴违的规避办法,成为乱开乱采的审批者、纵容者甚至保护者,即使是最文明的老百姓也会对这些资源产生觊觎,也有可能成为侵占国家资源的不法之徒.尽管中央三番五次发文件、三令五申禁止地方乱开采,严厉批评地方政府越权审批,地方“违法”的局部性开采并不能从根本上禁止;尽管法律严格规定国家的自然资源神圣不可侵犯,但侵占国家自然资源的各种违法行为却频繁发生.现在统计数字都很好,关闭了多少个小矿,但往往是上级检查组来了就关走了又开,这里关了那里又开,始终关闭不了.针对资源开发中出现的上述问题,一些学者提出了不少富有创新意义的观点,比如资源资本化、资源市场化、资源所有权与开发权分离、资源开发权的交易等等,这些观点对于解决过去资源开发中由于资源无偿授予和无偿占有而导致的资源乱开采、资源开发中的短期行为和资源浪费等种种弊端,促进资源交易市场的形成无疑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江西上饶应家磁钨金矿采矿权拍卖为开端,在全国各地陆续兴起的资源开发权拍卖,对资源管理体制的改革也进行了成功的探索.但是,这些突破仍然是局限在资源所有权实现方式的改革与创新方面,并未直接地涉及资源所有权的改革问题,并没有解决资源收益的分配问题.本人认为,任何改革归根结底都是各利益主体之间利益分配的重新调整.要解决资源地区“富饶的贫困”问题,就必须要解决资源开发与当地经济的关联性问题;要解决资源开发与当地经济的关联性问题,就必然要涉及资源利益分配、资源所有权制度和管理体制的问题.确立资源地区对于属地资源的收益权,建立资源属地收益和异地有偿使用的利益协调机制,加大对资源地的补偿,增强资源地自我约束、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根据自然资源的地理分布规律,资源分布的区域性是自然资源的一个突出特点,这也就自然产生了多方的利益关系问题,如中央与地方、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个人、企业与国家等多种利益的协调问题.由于我国的疆域辽阔、人口和民族众多,这种利益关系问题就显得更为严重与突出.因此,我们必须慎重和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非常有必要在理论上对“资源属于国家所有”进行新的诠释,在实践上对资源所有权制度和管理体制进行必要的、重大的调整.3.对资源所有权制度改革的建议——所有权结构的多元化资源是国家的这句话没有错,但不能就此认为国家所有就等于中央所有,或者说只有归中央所有才是国家所有.资源是国家的这句话没有错,但资源开发首先应该使当地的人们看到未来发展的希望,因为资源地和资源地的人民作为国家的一部分,他们也应当有权分享资源开发的部分利益.国家对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应当表现为一种终极意义上的所有权,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国家资源的所有权可以是也应该是分层次和多主体的.因此,在资源利益分配制度中应充分考虑资源利益的多主体性,要确立各利益主体应有的地位,理顺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利益主体、不同地区、不同产业部门间利益综合平衡,尤其需要考虑到资源所在地的利益问题,才能保证西部资源的开发能有效地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的人民企盼通过开发丰富资源实现脱贫致富、兴旺发达的美好愿望才可能实现.本人认为,新的资源所有权模式中必须体现资源的产地归属性,必须要充分考虑到资源所在地对当地资源的所有权和受益权.应该把资源所有权划分成中央所有权、地方所有权、集体所有权,在对资源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将国家对资源的垄断所有权改革为分级所有权或多主体的混合所有权,赋予地方对当地资源的全部或部分所有权,使地方能够从资源的开发中获得一定比例的收益,使资源优势能够转化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优势 .这不仅有利于促进资源地区经济的发展,改变西部地区“富饶的贫困”问题,也有利于加强中央利益与地方利益的融合,缓解和克服中央利益与地方利益之间的矛盾,避免其他“长庆油田事件”的发生,而且有利于调动地方维护资源开发秩序,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积极性,克服地方在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短期行为和资源浪费现象.比如,按资源重要性程度划分为战略资源如能源矿产中的石油、天然气、铀、钍和金属矿产等、重要资源如土地、能源矿产中的煤、天然沥青、地热、大部分非金属矿产和水气矿产等、一般资源如非金属矿产中的岩土类等,根据资源分类分别设计不同形式的所有制构成模式.战略资源的大部分所有权归中央,一部分所有权归地方政府、小部分所有权归集体;重要资源的大部分所有权归地方政府、一部分所有权归中央,一部分所有权归集体;一般资源的大部分所有权归集体,一部分所有权归当地政府,中央则放弃对这类资源的所有权.战略资源不仅与国计民生的关系重大,而且开发技术要求高、投资规模巨大,因此,必须由中央直接控制所有权,并主要由国家大型企业开发.但也应考虑到当地合理的利益要求,考虑到当地经济发展,可以给予地方一定比例的干股权,以确保地方的利益.重要资源主要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密切,且开发技术要求不是太高,开发投资也是地方能够承担的,可以考虑将这类资源的大部分所有权赋予地方政府,并主要由地方进行开发.但也应考虑到国家的利益需要,也可以采取中央保留一定比例的干股权,以确保中央的利益.一般资源分布太广太普遍,且资源产品流通和使用的地域有限,对国民经济没有全局性的影响作用.对于中国这样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的国家来说,中央政府本无能力管理全部资源,仅凭单纯的行政命令并不能带来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即使在法律上将这类资源的所有权归属于中央,但由于中央没有足够的人力和精力对这类资源进行有效的监管,这种所有权也仅仅是名义上的所有权,事实上则形成了这类资源没有所有者、没有监护人,被地方政府所有、社团所有和个人所有这样一种非正规的资源所有权体系所取代,结果造成了事实上的上述非正式的占有现象,形成众多资源利用利益分配上的矛盾,从而导致各种开发者,包括部门、地方和个人,都争夺资源开发权益而不顾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严峻局面.因此,中央政府应该从中退出,将这类资源的所有权完全让渡给地方所有.当然,这里只是一个粗略的划分,具体的资源分类办法和所有权划分比例则不是本文能涉及的内容.资源地区的脱贫致富和经济发展与维护“自然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的法律规定站在了同一天平上,如何取舍成为了很难面对的考验,二者难以达到的平衡注定会成为缠绕西部资源开发的长久问题,这个问题并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全国大局稳定的政治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其后果将是严重和危险的.要改变西部地区资源开发中出现的“富饶的贫困”状况,并且规范资源开发秩序和提高资源利用率,避免类似长庆油田事件的再次发生,就必需高度重视中央与地方在资源利益分配方面的调整,必须考虑由单纯向西部地区提供财政转移支付,转为通过资源所有权和开发权的下放,使西部地区可以通过合法的渠道获得合理的资源收益,提高西部地区经济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西部经济发展.。

西部大开发 法制须先行

西部大开发  法制须先行

西部大开发法制须先行
田平安
【期刊名称】《重庆行政》
【年(卷),期】2000(000)004
【摘要】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时代背景使其必然依赖法治,并以法治作为其重要保障和基本内容,西部大开发必然包含法治的大发展。

西部大开发必须先制定好“游戏规则”,建立良好的法制环境,不能像当年东部开发那样“摸着石头过河”。

因为市场经济的河流淌到今天,河水的深浅已大体知悉。

因此,西部开发,法制必须先行。

首先,从立法方面审视,笔者认为应当先立法后开发。

全国人大应当制定《西部开发法》。

在法律中应当明确开发的主体思路;开发者的权利义务,规范开发行为;为了强化西部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建设,避免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和对生态环境的恣意破坏,推进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建议制定《西部开发生态环境保障法》;制定《东西部关系法》,以正确处理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东西部的关系。

【总页数】1页(P35-35)
【作者】田平安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校长、教授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0.0
【相关文献】
1.西部大开发法制要先行——谈为西部大开发营造法治环境 [J], 王保民
2.西部大开发观念须先行 [J], 王国敏;黄金辉
3.西部大开发:现代物流技术须先行 [J], 郑勤朴
4.实施西部大开发,理论创新须先行对《西部大开发--可持续发展之路》一书的综合评价 [J], 刘路;杜汝霖
5.西部大开发法治须先行 [J], 马永才;李世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部大开发要具体分析形势、定位发展思路

西部大开发要具体分析形势、定位发展思路

西部大开发要具体分析形势、定位发展思路
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会议召开后,中央部委和西部省区相呼应“春风要度玉门关”,西部大开发的序幕拉开。

推进西部大开发是一个系统、浩大的工程,需要广泛的动员,需要各方面的热情支持,但更需要有科学的态度。

唯物辩证法认为,不同事物的矛盾都有各自的特殊性,解决矛盾的方法也不能千篇一律。

只有对矛盾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西部大开发面临的实际情况是:国内商品市场已是买方市场;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由高增长过渡到平稳增长的时期;另外,在市场、资金、人才等方面没有东部沿海地区的地理优势。

因此,西部大开发只能借鉴东部经验,绝不能死搬硬套。

西部大开发应分析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寻求合适的发展方向。

西部地区有丰富的电力、水力、矿产资源,西部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引进技术,开发新产业,形成产业优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西部开发法制准备利益导向(一)西部大开发最急迫的需求是投资西部大开发最缺少的是投资。

在已经过去的改革开放二十年间,西部地区不但没有能很好的吸引外来投资,而且在伴随着人才“孔雀东南飞”的同时,本地资金也往外流。

现在西部地区不要说搞大开发,连基本建设资金也十分紧缺。

西部地区要在这次大开发的机遇中成长为经济巨人,它没有办法在短期内自我供血,而必须从外部引来投资。

人类社会经济进步的机制历来是先进“帮”后进、先进“带”后进、先进“促”后进;没有一种经济是在完全封闭的环境中能够全面快速发展的。

吸引外来投资就是要在一个开放环境中寻求外来的协助。

在西部大开发的讨论中,很多人都说现在国家经济实力已大大增强,东部沿海地区也奠定了比较坚实的经济基础,国家有水平将重点转向西部地区的开发,所以要积极争取国家的投入。

这个思路不甚妥当,有背于市场原则,是一个计划经济的思路。

西部大开发应该是一种市场行为,其市场主体应该是企业而不是政府。

更重要的是国家财力十分有限,面对广大西部这条巨龙的“血盆大口”,国家投资能够说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法解决“大”开发的投资需求问题。

现在中央财政一年的收入有6000亿元,而2000年还本付息的债务已高达4000亿元,1999年,中央财政赤字为1797亿元,债务和赤字都达到了历史最高点2。

所以2000年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了警惕和防范财政风险的概念。

若过量增加建设投入,赤字势必继续增大,将容易导致国家的信用危机和还债困难,从而影响国家管理职能的正常发挥,这不但不能促动经济的发展,相反会给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阻力。

有人对财政转移支付抱有相当希望,其实这个转移支付也是十分有限的。

因为在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不但西部要开发,东部沿海地区本身也是处在发展之中,不可能有大量的财政转移。

西部大开发作为一个国家大战略,国家肯定会有持续增加的投入,但国家有限的投入只能对广大西部的基本建设投资起一个引导和推动的作用,不可能解决大开发的巨额资金需求问题。

所以西部大开发的主要投资来源只能是国外国内的非官方资本。

当前国外的非官方资本是非常巨大的,国际市场上的游资每年有几万亿美元。

国际上的非官方资本主要来自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

现在世界的跨国公司已有4万家,国外分支机构有27万家,他们控制了国际直接投资的80%。

跨国公司的跨国经营和投资行为为发展中国家引进资金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我国西部大开发要做的关键工作是如何把国外的非官方资本大量吸引进来。

吸引外资是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首要内容,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一。

西部大开发的另一个投资来源应是国内东部沿海地区的民间资本。

国内东西部地区差别很大,而且这种差别直到1999年都还在扩大。

如1999年贵州的人均gdp仅相当于全国的36.3%,1990年与上海的比是7.3倍,1999年扩大到了12倍3。

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差别说明东部沿海地区具有比西部地区大得多的民间资本,西部地区在大开发中不可忽视这个投资来源。

(三)利益导向的理论前提:非官方投资趋利论西部大开发的主要投资来源是国外国内的非官方资本,但这些非官方资本的本性是趋利的,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只有一种生活本能,这就是增殖自身,获取剩余价值”4。

非官方投资是以利益为本,所以只有利益才能把非官方投资吸引过来。

在西部大开发讨论中,人们常说“人才是根本”、“教育是根本”。

其实在大开发的启动过程中,人才和教育都不是根本。

比如深圳从前有什么人才呢,不过后来人才都往那里跑;深圳直到现在都没有一所名牌大学,不过名牌大学生占人口的比例在全国最高。

最根本的是什么?最根本的是它那里有“利益”和能够顺利获取利益的“市场机制”。

我们有很多落后地区,它们并非不重视人才,遗憾的是它那里没有“金矿”,所以“淘金者”不会到它那里去。

如果一个地方找遍每个角落都让投资者看不到一点利益,那么它就不要凑西部大开发的热闹,存留任何一丝吸引投资和人才的幻想;即使你怀着多么美好的愿望,市场机制也会无情地粉碎你的梦想。

一个地方有利可图,投资者来了,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企业自己会决定,企业自己会根据科研、生产和市场的需要又用利益去吸引人才,不用政府去操心。

可见吸引人才、发展科技和教育,归根到底还是一个利益的问题。

做好利益导向,投资就来了;投资来了,人才就来了。

能够说这是一个“利益——投资——人才”的良性循环机制。

大开发没有人才不行,但如果没有利益,没有投资,就永远不会有人才。

东部沿海地区纷纷表示要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但这些地区的决策者都强调: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只能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参与大开发。

很多东部企业界的人士也认为,开发西部说白了是个经济进程,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西部大开发中承担着重要角色,但企业必须利字当头,如果无利可图,是不会去投资的。

当前浙江商人在新疆从事经营的有8万人,在陕西有12万人,在西南各省有20万人,在西藏地区也有数千人5。

他们不是政府安排去的,而是自发去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那里“有利可图”。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正在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所以西部大开发不能重复过去计划经济时期西部“三线建设”那种以政府行为为主导的开发模式,而应根据投资的趋利本性,利用市场化手段来吸引国外国内广大的民间投资。

西部开发急需投资,而投资主要来自非官方资本,非官方资本的本性是趋利的,所以要吸引它必须靠利益作导向。

(四)法制准备的理论前提:投资安全需求论投资不但需要利润,而且需要安全。

任何一个投资者,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都希望把钱投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从而平稳地实现其利润。

如果一个地方虽然看起来有利可图,但没有安全保障,那么投资者就会裹足不前甚而断然回首。

投资的安全环境靠什么来提供,只能靠法制。

在现代法治社会中,一个健康的投资人对法治安全的需求超过其对财富冒险增长的需求。

现在的发达国家已经是成熟的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投资利润不是通过原始积累时期那种无法无天的冒险来获取,而是要在有利于投资的立法保障下,在良好安全的法治环境中来合法地获取。

所以西部大开发地区要大量引进国外国内的投资,就必须作好法制准备,提供一个让外来投资能安全“图利”的环境。

(五)投资定律根据以上论述,能够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不同的投资环境,利益和安全都是一个变量,投资也是一个变量;但投资变量是由利益变量和安全变量决定的。

根据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能够确立这样一个并不表示确切量变但反映量变方向的投资定律——投资量=预期利益值/非安全系数这个定律的含义是:如果非安全系数为确定值,则大量投资将涌向预期利益值大的投资环境(即投资量与预期利益值成正比,预期利益值越大,投资量就越大);如果预期利益值是确定的,那么大量投资将涌向非安全系数小的投资环境(即投资量与非安全系数成反比,非安全系数越小,投资量就越大)。

如果一个投资环境相比别的投资环境预期利益值要大、且非安全系数又小,那么它需要多少投资就将会有多少投资涌进来。

一个最佳的投资环境是一个预期利益值最大且非安全系数最小的投资环境。

投资者的预期利益值的确定主要是依赖于真实可靠的利益导向,缩小非安全系数则主要是依靠法制。

所以这个投资定律提醒西部大开发地区:如果你的开发主要是需要投资的话,那么你要做的根本性工作就只有两项——“利益导向”和“法制准备”。

就当前来讲,国外国内投资者投资东部沿海地区的利益值和安全系数仍要比西部地区大得多。

但随着大开发的推动,西部资源优势的逐渐显露以及法治环境的持续改善,这个差别一定会持续缩小;如果这个差别不会缩小的话,那么西部就永远不会有希望。

但这个差别的缩小、甚至消除、甚至反过来西部投资利益和安全系数都超过东部沿海的前提是——要让投资者明白获取较大预期利益及其实现投资安全的极大可能性。

要做到这个点,归根到底要十分努力地做好利益导向和法制准备。

二、如何做好利益导向和法制准备(一)如何做好利益导向利益导向的含义是: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充分挖掘西部的投资利益,以西部特有的投资利益去吸引国外国内的民间投资。

用利益来吸引投资,其实质就是用利益来换取投资。

利益越多,换取的投资就越多,所以要善于发掘出利益来。

不过利益本身不会说话,不会主动向投资者招手,但利益又必须让投资者了解和相信,这就要善于“包装”和“推销”利益。

第一,利益发掘西部地区的利益发掘在于西部人要十分重视、持续发现并深化理解其资源优势、发展机会及创业者的事业成就感等。

西部地区多具有丰富的矿产、水能、生物等资源优势。

如投资西部办厂,在生产要素的配置过程中能够大量节约资源的获取成本。

政府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做好这些资源的勘察工作,将利用这些资源投资办企业与发达地区相比可节约的成本和获取的利润实行尽可能详细的可行性研究,然后使用适当的信息载体包装起来,广泛地推销出去。

西部地区具有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可节约大量成本。

这对投资者来说是个很大的利益,因为“发工资”始终是办企业的一件大事。

西部地区富有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旅游业是西部的朝阳产业,是西部经济的一大特色,完全能够发展成为一个拳头产品。

政府要把这种利益发掘出来推销出去,以此吸引民间投资来从事旅游资源的开发。

西部地区具有广大的市场。

朱镕基总理在1998年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也讲到“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潜在市场”。

能够说现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至少有三分之一(按人口比例)是在西部。

这对投资者来说也是个很大的“利”。

中国的西部大开发将会更加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经济活力,在未来的二十年、三十年之后,必将使整个国家的生产力和经济布局发生彻底改观,中国将会以一个无比强盛的国家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献身西部大开发无疑是一种空前的壮举,愿意到西部开创一番事业的各地有识之士必定会有一种强烈而特别的成就感。

这种成就感也是一种利益。

如国家可考虑设立一个“西部开拓者成就奖”,这个奖的意义不在于钱,而是一个崇高的荣誉。

利益并不完全都是金钱,要用这种“成就感利益”去吸引那些富有报国热情、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的热血投资者。

第二,利益包装和利益推销在某种意义上能够说,投资的利益是一种客观存有。

但并不是所有客观存有的利益都会被外界的投资者所了解和相信。

这就需要对真实的客观利益实行加工和包装,然后通过有效的方式推销出去,才能换回投资。

利益包装就是要给原始的利益穿上华丽的外衣,对其形象实行细致的设计和艺术加工。

利益包装以利益的状态、渊源、构成、形象为要素,以悦目和动心为核心。

利益包装以对利益的全面、深刻发掘和充分理解为前提。

在深刻发掘和理解利益的基础上,能够通过各种体裁的文字、图形、图片、动画、摄影、录像甚至于演说等各种形式穷尽地包装自己所独有的优势资源、旅游景观、商业机遇、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等各种利益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