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田提高采收率理论研究
提高低渗透油田采收率分析
就我国低渗透油田来看,其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所以在油田实际开发过程中,相关技术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
在对油田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则很有可能致使低渗透油层受到破坏。
另外,如果在开发过程中,其开发时间太长的话,则又会出现降低产油量、提高含水量的现象。
为此,要有效地提高低渗透油田的采收率,就一定要采取适当的手段来解决上述问题,针对这一点,笔者也进行了以下的分析。
1 提高低渗透油田采收率的途径1.1 对井网进行完善在对低渗透油田进行开发的过程中一旦油层开发程度不断的加深,井况也就会随之发生变化,并且还会越发的恶劣,最终致使注采井网受到破坏,从而就会出现油井受能量不足,很难继续进行生产的情况。
因此,要提高低渗透油田的采收率,可以利用剩余油饱和度测井、精细油藏描述等手段对地质构造以及剩余油分布情况进行较为具体的认识,以此来实现对井网的完善,促进低渗透油田采收率的提升。
1.2 对注水进行强化对低渗透油田采收率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就是欠注层多、欠注井多,而欠注的原因则是因为回注污水致使地层出现了堵塞情况,最终降低了低渗透油田的开采率。
因此,要提高低渗透油田的采收率,就需要对注水水质以及其堵塞机理进行适当的研究,以此确保酸前储层评估、敏感性评价的准确性,最后,就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水井深部进行解堵、压裂、酸化等处理,通过这一措施对注水进行强化,这样就能实现增注的效果,最终促进低渗透油田采收率的提升。
1.3 做好注采调配工作在提高低渗透油田采收率的过程中,还需要做好注采调配工作,在确保注采井网较为合理之后,需要对水淹程度进行适当的控制,以此实现控水稳油。
针对这一点,其首先需要及时掌握油水井生产动态情况,然后及时对水井进行侧调,确保小层吸水情况的合理性,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控水稳油这一目的。
2 提高低渗透油田采收率的建议2.1 确保井网密度的合理性在对低渗透油田进行开发采收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其井网密度进行适当的布置,确保其合理性,这样才能保证低渗透油田开发的合理性。
低渗透油藏水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低渗透油藏水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水驱开发是低渗透油藏开发的主体技术。
但随着低渗透油藏开发程度不断加深,开发矛盾日益突出,如何不断改善开发效果、进一步提高水驱采收率将成为低渗透油藏产量稳定的关键。
本文针对低渗透油藏采用注水开采技术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总结归纳了一系列低渗透油藏水驱提高采收率的相关技术,对提高低渗油藏开发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标签:低渗油藏;水驱开发;采收率中国低渗透油藏经过长期的不懈探索和实践,在开发理论和开发技术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随着低渗透油藏开发阶段的不断深入、开发对象和储层改造的日益复杂,将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
水驱开发是低渗透油藏开发的主体技术,提高水驱采收率是改善低渗油田开发效果,有效动用低渗储量,对油田持续稳产、效益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井网优化及加密调整技术2000年以后投入开发的特低渗透油藏,结合整体开发压裂,优化并采用了非常规的菱形和矩形井网。
这种井网的优点是井排距灵活可变,适应不同开发物性、不同裂缝发育程度的低渗透油藏。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方向性水淹速度,提高侧向井见效程度及平均水驱均匀化程度。
缺点便是与基质物性匹配难度大,调整余地小,对于天然裂缝多向发育的油藏风险较大。
动态缝的延伸、沟通是低渗透油藏方向性见效、水窜的主要原因,天然裂缝方向和人工裂缝方向及相互影响决定了水窜、水淹方向。
裂缝侧向基质的有效驱替范围,主要取决于基质物性,是确定合理排距或注采井距的主要依据。
类块状油藏井网对河道砂体的控制和多层油藏井网对非主力层的控制是提高水驱动用的关键。
单砂体注采井网的合理性和完善程度是提高水驱波及的主要因素。
注采井网与砂体分布形态的合理配置,尽量避免沿河道方向注采,造成基质水驱沿主河道高渗条带突破。
井网与缝网的合理匹配是改善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关键,针对不同类型油藏、不同井型、不同改造方式,优化并确定合理注采井网系统。
2 层系优化重组技术层间及层内非均质造成动用程度、水驱状况差异较大,层系优化重组技术,可以提高采油速度、水驱波及体积和采收率。
低渗透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论文]
低渗透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摘要】石油开采时石油行业的一个重要环节。
面临石油能源需求日益增加的现状,有效开发低渗透油藏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在我国,低渗透油藏地质情况复杂,其开采技术也相差甚大。
本文通过分析低渗透油藏的地质特征,论述了有效开发低渗透油田的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和分析了井网优化对油田开发效果的影响。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周期注水井网调整1 低渗透油田地质特征及开采规律低渗透油田地质特征如下:(1)油藏类型较单一。
我国低渗透油田主要是岩性油藏和构造岩性油藏,一般为弹性驱动油藏,弹性能量的大小依各油藏的地质特征和饱和程度的高低有所不同。
(2)储层物性差。
低渗透油田储层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根据低渗透油田的实际,形成低渗透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即储层的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一般说来,储层渗透率低,其孔隙度也低,所以这类油田也叫低孔低渗油田。
(3)孔喉细小、溶蚀孔发育。
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孔隙以粒间孔为主,原生粒间孔(<25%)和次生粒间溶蚀孔(40%~70%)都有发育,但溶蚀孔要较发育,另外还有微孔隙(<35%)、晶间孔和裂隙孔。
由于低渗透储层一般孔喉半径很小,在一定驱动力作用下,相对大的孔道进油了,而毛管压力阻力大的小孔道,油进不去,所以造成了低渗透储层含油饱和度比较低。
(4)构造运动拉张、挤压形成油田的裂缝。
我国西部沉积盆地多为挤压型盆地,裂缝多伴随逆冲断层发育,裂缝发育很明显,发育规模大,延伸长度和密度大。
裂缝的空隙度很低,但渗透率比基质岩高得多,对流体流动影响很大,对石油储量影响较小。
2 低渗透油田开采特征低渗透油田储层物性差、岩性变化大、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严重、天然能量弱.在开采过程中表现出与一般中高渗透油田不同的开采特征。
(1)自然产能低,只有通过优化压裂改造以后,才能做出正确的技术经济评价。
(2)天然能量不足,地层压力和油井产量下降快,一次采收率低;(3)低含水期含水上升慢。
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研究
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研究低渗透油田是指孔隙度较低、渗透率较小的岩石层,其开发难度较大。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开发低渗透油田需要采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
一、水平井钻井技术低渗透油田的油层孔隙度小、渗透性差,导致采收率低。
为了提高采收率,采用水平井钻井技术,通过水平井的水平段在油层中穿行,增加油水接触面积,提高采收率。
二、人工改造技术在低渗透油田中,通常采用人工改造技术,通过开采取方式改造油层来提高采收率。
人工改造技术包括水逼技术、深部压裂技术、人工采油技术等。
水逼技术主要是将大量的注水注入油层,推动储层的油向井口移动。
深部压裂技术则是在油层中注入高压水泥石油吉沙公司等物质,将孔隙度小的岩石层破裂,增加渗透率,提高采收率。
人工采油技术则是通过钻井、热采、化学溶解等方式提高采收率。
三、增强驱移技术增强驱移技术是提高低渗透油田采收率的重要技术手段。
该技术的主要原理是在注水方案中添加适当的助驱剂,以改善原有的驱油机理,从而增加油藏产能和采收率。
常用的增强驱移技术包括热水驱、稠油驱和聚合物驱。
四、提高采收率技术提高采收率技术包括常规测量技术和先进采油技术。
常规测量技术包括地震勘探技术、测井技术以及井下注水及采油监测技术。
先进采油技术包括热采、化学驱以及聚合物驱。
总之,低渗透油田开发需要很多技术手段的支持。
水平井钻井技术、人工改造技术、增强驱移技术和提高采收率技术都是提高低渗透油田采收率的重要技术手段。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低渗透油田开发的效果将会被进一步提升。
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研究
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研究低渗透油田是指储层渗透率较低(通常小于0.1 mD)的油田,储量大,但开发难度较大,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石油勘探开发的难题之一。
传统的油田开发技术在低渗透油田中往往效果不佳,研究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对于提高油田开发水平、丰富石油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一、低渗透油田的特点1.储层渗透率低,水驱能力差2.成本高,投资回收周期长3.目前技术手段难以实现有效开发二、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研究现状1.常规采油技术:包括常规油井开发、水驱开采、压裂等2.非常规采油技术:CO2驱替、聚合物驱替等3.先进采油技术:水平井、多级压裂、水力压裂等三、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研究方向1. 储层改造技术研究储层改造技术是指通过采用化学驱油、物理方法改造储层,提高储层的渗透率和油水驱能力。
目前,聚合物驱替技术、CO2驱替技术等储层改造技术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例如聚合物驱替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成本高、渗透率难以提高等问题,储层改造技术的研究方向主要在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2. 井网优化配置技术研究井网优化配置技术是指通过对油田井网结构进行优化调整,提高采收率的技术手段。
针对低渗透油田的特点,井网优化配置技术研究主要集中于井网布置密度、井网结构等方面的优化调整,以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3. 先进开采技术研究先进开采技术主要包括水平井开采技术、多级压裂技术、水力压裂技术等。
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低渗透油田的采收率,但需要占用较多的资金和人力,如何降低开采成本、提高技术效率也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
四、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研究面临的挑战1. 技术难题: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研究面临着一系列的技术挑战,例如储层改造技术的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井网优化配置技术的井网结构优化方面的难题等。
2. 资金投入:开发低渗透油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目前市场上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投资回报机制,这也是制约低渗透油田开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低渗油田提高采收率机理技术发展论文
探讨低渗油田提高采收率的机理与技术发展摘要:低渗透油田开发过去一直以注水为主,目前注水开发技术投资较大且与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而提高采收率是油田开发工作者的最终目的,因此,研究更经济有效的开采方式是进一步提高低渗透油田开发水平的新课题,针对低渗透油田的特点,介绍了有发展潜力的注气法、微生物采油、化学驱、电动力学法、震动波法等提高低渗透油田采收率方法的原理、适用性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机理;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中图分类号】te357.46低渗透油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世界各国的划分标准和界限因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资源状况和技术经济条件不同而各异。
目前通常把低渗透油田的上限定为50×10-3μm2。
当前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化学法化学法是应用于水驱油田最早的方法,各种化学驱的应用在国外有大大下降的趋势,但化学法中的聚合物驱或聚合物+碱+表面活性剂的复合驱却有扩大应用的趋势。
化学驱可分为表面活性剂驱、聚合物驱和碱水驱。
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是二次采油向三次采油的过渡技术,是单纯调剖后的接替技术,是既有提高波及系数也有提高洗油效率的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因此是在相当长时间内起作用的技术。
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只有在充分调剖的基础上进行。
充分调剖的结果可使少量高效的驱油剂进入含油饱和度高的中、低渗透层,将油洗下来,随后聚并为油带。
油带在向前移动中继续聚并它所遇到的分散的油,使油带不断扩大,最后从油井采出,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聚合物驱中最重要的一种聚合物是聚丙烯酰胺(pam),常用于流度控制和渗透率调整。
低渗透油藏一般不适合聚合物驱,因聚合物粘度高,低渗透油层很难注进,但表面活性剂驱和复合驱在低渗透油藏中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可以考虑选定一些区块,先作室内试验和可行性研究,如果技术和经济上都可行,可进行先导性试验,成功后推广。
2 注气法现在国外对注气法改善水驱油田开发效果给予了高度重视,称之为现代气法。
关于低渗透油田提高采收率的技术研究及应用
关于低渗透油田提高采收率的技术研究及应用【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我国油田领域发展也得到了推动。
在低渗透油田开采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技术难点及其他问题,本文主要结合了我国近年来低渗透油田开采情况来探讨如何帮助提高油田采收率问题。
文中介绍了在低渗透油田开采已有经验的前提下,指出了可操作性、用于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新型技术措施。
【关键词】采收率低渗透油田技术研究国内低渗透油田石油储量相关比较大,而以中渗透层和高渗透层油田开采不断转变为中高含水期开采作业,因此更加凸显出了低渗透油藏具有的重要性[1]。
因此,提高对低渗透油田开采的认识及了解,对于国内石油工业的不但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开采低渗透油田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点及其主要矛盾在开采低渗透油田中,裂缝问题是一个技术难点,体现在裂缝处出现严重水淹以及水窜情况,并且离裂缝位置较远的生产井,其实际注水作业较差。
其中问题较突出的是采油工艺很难与实际情况相互对应。
当前,我国大部分油田还是使用杆式抽油泵,这种工艺比较落后,因此容易出现抽油效率低,泵效差、地层供液不佳等问题。
因此,开采低渗透油田时容易发生低产油井现象。
开采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体现在平面与层内以及层与层间等方面,如果是考虑开采技术放慢,矛盾表现为吸水能力降低、产油量及采收率比较低下,并且生产能力较低等。
2 探究低渗透油田开采相关技术及其现状分析2.1 开发油田之前进行技术评价分析开始开采低渗透油田之前都需要实行油藏评价,通俗来讲就是在油田预探环节帮助计算油田储量,采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及工艺将其化成能有效开发并使用这些储量的一个工作过程。
我国对于低渗透油田进行油藏评价方式有区域储层以及单井、开发等方式,选择对应的评价方法及标准来开展评价工作。
区域储层评价:帮助探寻储油多的区域,从而实现探井少但是储量高、效益高的石油开采目标,帮助提高石油企业经济效益。
单井评价方式:这种方式是从沉积相分析、含油性评价、成岩作用以及储集空间评价等来开展研究工作。
提高低渗油田采收率基本技术
历史 。 早在 1 8 9 5 年, M i y o s h i 就首先记载了微生物作用烃类 的现象 , 但 是近年来才迅速发展应用 . 这得益 于菌种 的技术进步对环境 的适应性 提高 . 特别 是该技术在低渗 透油藏提高采收率 方面见到 了很好 的效 果。 上世纪 9 O 年代微生物采油技术在美 国及前 苏联 的矿场应 用标 志 着工业化应用 阶段的到来。近十几 年来 . 随着 生物工程 技术 和信息技 术等 高科技 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发展 .加上人们 对 M E O R技 术认 识 的不断深化 , 美、 英、 俄、 德、 奥 等国在 M E O R室 内研究 及矿场试 验方 1 早期超前注水和周期不稳定注水等提 高整体采收率技术 面取得了令人瞩 目的成果 现在 ME O R技术 已经在更多 的国家的石 取得 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 同时许多大学 和石油公 对油藏补充能量 的主要方式是注水 . 注水也是特低渗透油 藏最 经 油开采中得到应用 . 取得了许多 济实用的提高采收率技术手段 . 包括周期注水 、 超前注水 , 高压 注水 和 司的实验室也加大 了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研究 和开发力度 . 渗析交替注水 等等 多种方式 。2 0 世纪 5 0 年代末 . 前苏联第一次提 出 可喜的研究成果 我国对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较晚 . 1 9 6 6 年. 新疆石油管 理局开始 对油藏进行周期注水是有效 的看法 . 由于这种方法能够 在一定 程度上 被认为是微生物技术研究的开 改善地渗透油 田水驱油效果 . 因而在一些油 田中得 到了应用 。前苏联 利用微生物进行原油脱蜡技术的研究 . 0 世纪 8 O 年代 . 大庆油 田率先进行 了两 口单井微 生物吞吐矿场 的多林 纳油 田( 渗 透率 0 . 1 - 0 . 5 x l O - 3 1 a , m 采用周期 注水开发 。 周期 注水 端 2 实验 . 结果 含水量下降 . 原油产量增加。“ 九五 ” 期 间, 国内油 田 M E O R 后对应油井含水和产 量得 到了很大 改善 . 该技术经验在 前苏联 多个低 大庆、 胜利 、 大港 、 河南等油 田, 大 渗透油 田应用 我国渤南油 田三区于 1 9 9 4 年3 月全 面停止 注水 实施 应用 技术也 已进入工业性应用阶段。 采油厂都 已制定 了攻关 项 目. 并且 正在密切 周期注水 . 1 9 9 5 年3 月恢复注水 在停止 注水期 间牢油量上升 . 综 合 庆石油学院等科研机构 、 合作 付诸实施 。现在微生物调剖技术也得 到了应用 , 该技术是把能够 含水率下降 .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实施周期注水后 , 日 产量 由停注前 使其在高 渗透层 内大量繁殖 , 从而可 3 6 吨上升到停注 8 个月后 的 6 1 吨. 综合 含水 下降 , 实施周期注水 后 , 生产聚合物的微生物 注入 地层 . 并 综合 含水 由停注前 的 8 5 . 9 %下 降到停注 后的 7 9 %.水 驱储量 增加 。 以起到封堵 高渗透带 的作用 大港油 田建立了微生物菌液加工厂 , 该种方法 比注入人工合成 2 0 0 4 年 中原油 田对卫 9 5 块5 个注水井井组 . 进行 了周期注水 实验 , 率先进行了区块 的微生物驱矿场先导试验 特 实施后卫 9 5块 4个井组 均见 到了明显的增油效果 . 年见效增 油 1 4 3 8 的有机聚合 物或凝胶更为有效 .而且不会 造成地层的永久性破坏 , 微生物采油技术应 用较 多也 比较成 吨。此外像大庆的头 台油 田、 朝阳构、 葡萄花 油田、 吉林 扶余 油 田和江 别适合于非均质低渗 透油藏驱油 主要应用在外 围中低渗透油藏 . 并些 取得 了很好 的 苏油 田等都采用过周期注水的方式 开发低渗透油 田 大部分试验区块 功 的是大庆油 田 . 取得 了一定 的开发效果 国 内外矿场实践表 明 . 周期 注水是高含水期 单井吞吐和区块驱油效果 改善油 田开发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 , 具有投 资小 , 见效快 , 简单易行 的 4 注气提高原 油采收率技术 优点 。 可 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含水上升速度 . 提高最终水驱采收率 。 我 国对部分低渗透油 田开展 了注气现场实验 . 如我 国长庆靖安油 2 化 学驱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 田注天然气 已获成功 . 并取得 了一 定的经验 : 富民油 田已成功开展 了 0 : 吞 吐试验 , 取得 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 川 I 中大安寨低渗透 裂缝灰 岩 化学驱是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技术范畴 , 主要以聚合物 、 碱、 表面 c 活性 剂 . 在 中高渗透油 藏取得 了巨大成 功 . 如大庆萨南 油 田经三次采 油藏注气进行室内评价论证认为有经济效益 . 中原油 田低渗透油藏 己 并取得 了明显 的经 济 油后采收率达到了 6 3 %以上 但是 由于特低渗透油藏储层 物性 的限 开展注氮气和烃类气的有关研究和 和现场实验 . 制. 靠 改变流度 比的聚合物驱油技术在低渗透油藏应用受到限制 . 而 效益 , 大庆油 田外围特低渗透层 正在探索注气可行 性 , 青海南翼 山带 碱由于对低渗透油藏存在 伤害 . 应用也受 到限制 . 主要 应用广泛 的是 裂缝油藏注天然气也在论证 之中。低渗透油藏注气在 国外较多 , 尤其 在国外进行 的注气 的大部分油藏均为 中低 渗透油藏 , 如俄 罗 单纯表 面活性剂 降压洗油和纳米膜剂驱油 . 以及活性剂和气体复合驱 在美 国 . 斯皮特可夫曼尼得特油 田注天然气 . 美国 E k o f i s k 油 田注烃类气 , 沃森 提高 采收率 。 目前低 渗透特低渗透油藏分子沉积膜 驱油开始应用 . 并取得一定 油田的威拉 得开发 单元 注 c 0 2 . A n t e l o P e 油藏和切 s t H i l l s 油 田注 C 。 效果 . 它是一种季胺盐 阳离子小分子 . 在辽河油 田兴隆 台 5 3 井组进行 美 国油气杂志 以“ 改善 经济状况的新工艺增 强 E O R的希望 ” 为题 . 于 9 9 8 年4 月2 0日 发表 了世界提高原 油采 收率技术 发展调查 . 其调查 分子沉积膜驱油先导试验井组 9 8年 5月实施 了分子 沉积膜驱油现 1 场试 验 . 分子沉积膜驱油剂 4 0 吨 。兴 5 3 井组增产原油 7 0 9 2吨。 采 收 中美 国现行 的混相驱 中多数为低渗透油 田. 说 明低渗透油藏 注气不 仅 率提高相 当于每注人 1 吨工业驱 油剂增产原油 1 7 2吨.经济效益可 可能 . 而且是现实 的开采方式 观。 在中原油 田单井吞 吐上应用 . 取得 了非常好的效果 . 平均 单井增油 5 物理法强化开采提高采收率技术 2 0 0 吨 以上 。该技术 已经在我集 团的定边采 油厂初 步实施 . 但还没有 进行效果评价 . 只是使 用的分子膜性 能有很大 的差别 . 但相信该技术 物理强化法提高采 收率技 术非常适合 于低 渗透特低渗透岩性 致 是一种很有 发展前途 的提高采收率技术 密油气藏提高采收率 , 具有 成本低使用方便 的优 势 , 与其他提高 采收
浅析低渗透油藏注气开发提高采收率
吐 后 可提高 水驱 残余 油采 收率 1 %以上 ,注入 量越 高 ,采 收率 增加 幅度 越 0 大 。投 入 产 出 比为 l:5 8 . 内部 收益 率 为 8 2, 9%。 安塞 油 田是典 型 特低 渗 透 油 田 ,其储 油 层 为三 迭 系延 安 组 致密 砂 岩 , 地质 储 量 5 0 0 0× 1 ,该区 渗透 率较 低 ,平 均孔 隙度 1 . %,平 均渗透 0t 4 17 率 09 . 7× 1 。 i ,原 油密度 为 ( . 4 . 5 g c 0 l l 0 8 ~0 8 ) / m ,地下粘 度 ( ~3 m a・ 2 )P S ,油 层压 力为 8 3 M a . 1 P ,饱 和压力 为 ( . 5 . 9 M a 4 6 ~6 7 ) P ,油层温 度 4 ℃ , 5 原始 含 水饱 和度 为 0 4 . 6,原 始含 油饱 和度 为 0 5 . 4,油藏 无气 顶 。注入天 然气 , 当注 入 8 CH 时,可 实现混 相 驱替 。计算 水驱 采收 率是 2 . % , 0 2 06 而天 然气 驱 采收 率 是 2 . 6 3%,采收 率增 长 大于 5 。 %
近 年 我 国发 现 的 油藏 中 ,多 数 属 于低 渗 透 油 藏 ,特 点是 储 层 渗 透 率 低 , 自然 能 量不 充 足 , 靠 自然 能 量 开 采 , 弹性 能 量 衰 竭 快 ,很 快 转 变 为 效益 低 、 周 期长 的溶 解 气驱 开 发 阶 段 , 油井 产 量 递 减 快 ,水 平 低 。 注 气 法作 为提 高采 收率 的常 用方 法 ,不 受矿 化度 的 影 响,解 决注 水 困难 或水 敏 性油藏 的很 多 问题 ,尤其 是 在低 渗透 油 田开 发 方面优 势 明显 。注 气 的最 有 利 的因 素 是 :气 容 易渗 流 ,合 理 的 注入 量 ,加 上 注气 过 程 中油 的 粘度 降 低 、体积 膨胀 和低 渗 油藏 不 易早 期气 窜 的特 点 ,在适 合 的油藏 条 件 下给 人 们 展现 出 了低 渗油 藏注 气开 采 未来 开 发 的前景 。
低渗透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重点 开展 了精 细油 藏描 述工 作 , 在此 基础 上 , 种技 各
术综合 配 套应 用 , 田开发 形势 明显 改善 。 油
2 1 低渗 透油 藏精 细描 述技 术 .
周期 注 水 的机理 是 : 注水 阶段 , 入水 大部 分进 注 入 高渗部 分 , 形成 高 压 , 渗部 分 的水 会进 入低 渗部 高 分 驱油 ; 注 阶段 , 停 高渗部 分 压力 下降 快 , 形成低 压 , 低 渗部 分 的油 和水排 入 高渗 部分 而被 采 出 。木 头 油 田从2 0 年 开 始实 施周 期 注水 , 01 总体 上 可 以划 分 为
收 稿 日期 :0 1 0 — 9 2 1- 5 每 年 实 0 12 0 从
施 的井 组数 据 可 明显看 出 ,这个 阶段 经 历 了初期 试 验. 规模 实 施 , 果 逐年 变差 这 三个过 程 。第 二个 阶 效
作 者 简 介 : 明义 (9 1 )男 , 级 工 程 师 , 国石 油 大 学 ( 京 ) 油 天 然 气 工 程 学 院 在读 博 士研 究 生 , 究 方 向为 油 田开 发 。 李 17 一 , 高 中 北 石 研
达 到 42。 .t 22 井 网 调 整 技 术 .
lO 0 m 0 k 。该 区 构造 轴 部 为 东 高 西 低 的 鼻 状 构造 。 其 北 翼 陡 , 翼 缓 , 部 为 一 向西 南倾 的 构 造 斜 坡 南 南
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潜力及方向
一、低渗透油田基本特征
2、流体性质
长庆低渗透油田由于储层的特殊性,一般原油性质较好。具有低比重、 低粘度、低含硫、较高含蜡和较高凝固点的特点
• 地面原油相对密度: 0.8364~0.8949
• 原油地下粘度: 2.2~69.0mPa.s,原油地面粘度: 4.3~82.7mPa.s
• 含蜡: 6.6~20.5%,含硫: 0.03~0.23% • 凝固点: -6.3~23℃,初馏点40~68℃
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 潜力及方向
汇 报 提 纲
一、低渗透油田基本特征 二、低渗透油田提高采收率的途径 三、提高低渗透油田采收率的方向
前
言
长庆油田是陆上典型的低渗透油藏,目前低渗透储量已 占80%以上,绝大多数是渗透率在1.0×10-3μm2左右的 特低渗储层,常规开发难度大、效益差、采收率低。近年
• 饱和压力0.77~7.22MPa,气油比为12.0~107m3/t
油田地层水水型多样,以CaCl2为主,其次为Na2SO4和 NaHCO3型, 总矿化度为9621~108000mg/L,对套管腐蚀、结垢较严重。
一、低渗透油田基本特征
3、开发特点
① 油井普遍产能较低; ② 大多数油藏自然能量微弱,需要注水补充能量开发; ③ 由于油藏低渗低产,大部分可采储量在中高含水期采出; ④ 边底水油藏开采多年,继续保持高效开发; ⑤ 三迭系油藏天然微裂缝发育,增加了注水开发的难度; ⑥ 油藏注水后见效见水差异大。
汇 报 提 纲
一、低渗透油田基本特征 二、低渗透油田提高采收率的途径 三、提高低渗透油田采收率的方向
二、低渗透油田提高采收率的途径
1、提高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的技术途径
(1)井网优化
针对长庆特低渗透油藏物性差、产能低、储层具有裂缝等地质特征,充 分利用微裂缝增加储层渗流通道的特点,抑制裂缝水窜,提高最终采收率开 展了一系列井网优化试验。 通过采用古地磁、地层倾角测试、微地震声发射测试、野外露头观察等 方法,确定了三迭系主力油层天然微裂缝的主方位、人工缝方位,一般在北 东70°左右。
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适应性评价
() 1 注水驱 油。注水驱 油是 目前最经济 、最适 用的补充能量 采 油技 术。室内模拟了特低渗透油藏水驱过程 ,实验结果表 明 , 特低 渗 油藏 模拟岩 心的驱 油效率呈 明显的两段 。第一段 具有随注 水P 数增 V 加 ,采收率增加幅度较大的特征 ;第二段为高含水期 ,注水 采收率随 注 水P 数变 大的增 加 幅度 很有 限 ,几乎 成一 条平 行于 P 数轴 的直 V V 线 。在 注水的早期 内,采出端的含水率低 ,注 入水还没有 完全将大孔
隙 中的原油驱 出来 ,水流通道还 未形成 ,注入水仍在继续驱替孔隙 中
线性段 两部分 ,渗流特征与l 有关 ,k 潮 越小 , 越 大 ,下凹非线性 段延 伸越长 ,启动压力梯度越 大 。由图l 可以看 出,当驱替压力梯 度 达到 临界启动压力梯 度时 ,渗流并未进入拟达 西流 , 时的渗流状态 此 还是处在—个 低速高阻 的非达 西流状态 。 当原油在孔道半径很小的低渗透油层 中流动时 , 出现 启动压 力 将 梯度 。实验结 果表明 ,低渗油层中液体开始产生流动 的临界 启动压 力 梯度是随渗透 率、流 体性 质而变化的 。渗透率越低 , 界启动 压力梯 临 度越 大 ,液体粘度越 高 ,临界 启动压力梯 度也越大 。从 图2 中启动 压 力梯度与渗透率的关 系曲线 可以看出 ,原油在低渗透岩心 中具有基本 相 同的渗流特 征 ,随着渗 透率 的减少 ,原油 渗流时 启动压 力梯度增
加 ,具有幂函数的变化规律 。
鼍
的 原油。在 注水后期 ,采出端含水率高 ,水流在孔隙介质 中的流动通 道 已经 形成 。这时水驱替孔隙中的原油量已经很少 ,主要依靠强注水 冲刷 粘附在 孔隙 壁面上 的油膜 为主 ,注 入水主要 在沿 一些大孔 隙流 动 ,利 用率很低。所以在注水的后期尽管注入量很大 。但是残余油饱 和度降低程度很有 限。 ( ) O驱油。注C , 2 c2 O气体提高原油采收率以成本低廉,成效显 著 ,可 回收 重复利用 。无毒环保 ,与原油有较 好的混溶性而成为具有 良好发展前景 的提高 原油采收率技术 。 在 c 挪 过程 中 ,随着 C r . 的增加 ,原油性质 得到 改善 , 0 Ot 量 eX 原油密度 、粘 度降 低;而 且二氧 化碳 溶于水后 ,使水的粘度增加 ,同 时 由于原油粘度 的降低 ,油水流度 比和 油水界面张力将减小 .会减小 毛管 阻 力 ;当 压 力降 低时 ,c : 饱和 c 的原 油 中溢 出并驱 动 原 O从 油 ,形成溶解气驱 。
低渗透油藏注CO2提高采收率技术调研
采收率
生产时间( 生产时间(年)
2、国内CO2驱研究及应用概况 、国内
由于我国天然的CO2资源比较缺乏, 由于我国天然的CO2资源比较缺乏,所以我国的二 CO 氧化碳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氧化碳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1.60年代中期,大庆油田开始了CO2驱的室内实验和小 60年代中期,大庆油田开始了CO 年代中期 规模的矿场试验,后来胜利油田也进行了CO 规模的矿场试验,后来胜利油田也进行了CO2驱的室内 研究。 研究。 随着小型CO 气藏的发现, 2. 随着小型CO2气藏的发现,CO2驱的单井吞吐措施作 业项目越来越多, 业项目越来越多,对于二氧化碳驱替机理的认识也逐 步提高。 步提高。
2、国内CO2驱研究及应用概况 、国内
国内(大庆、胜利等油田) 70年代末就对CO 国内(大庆、胜利等油田)在70年代末就对CO2驱技 年代末就对 术进行过室内研究。 术进行过室内研究。 混相驱研究与先导试验: 混相驱研究与先导试验: 1.1990-1995年大庆油田率先进行了CO 混相驱先导性试验, 1.1990-1995年大庆油田率先进行了CO2混相驱先导性试验, 1990 年大庆油田率先进行了 1998年江苏油田进行了 混相驱先导性试验, 年江苏油田进行了CO 1998年江苏油田进行了CO2混相驱先导性试验, 2.1999年中原油田进行了CO 混相驱的可行性研究, 2.1999年中原油田进行了CO2混相驱的可行性研究,胜利 年中原油田进行了 油田也进行了樊124 124块 混相驱先导试验的研究。 油田也进行了樊124块CO2混相驱先导试验的研究。 尽管已进行的先导试验还存在一些工艺问题, 尽管已进行的先导试验还存在一些工艺问题,但研究 及试验结果均表明, 驱能较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 及试验结果均表明,CO2驱能较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
改变低渗透油藏润湿性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进展
在 低 温下 .注 入水 中 的 C 2 以使 吸附 在灰 岩表 a可 + 面的极 性物 质与 岩石分 离 : 随温 度 的升高 ,O - 灰 岩 S ?在
12 振 动 波 法 .
振 动波具 有传播 能 量 的物 理性 质 。振动 波 的机械 振 动作用 、 空化 作用 和热效 应 , 使油藏 中产 生诸 多 的物 理 一 学作 用 , 而 改变 油藏 岩石 表 面 的润湿 性 l] 化 从 1。顾 0 春 元 等 ] 光 伦 [] 玲 等 认 为 , 械振 动 通 过 多 “、 雷 、 杨 机 孔 或裂 缝性 介质 时可激 发产 生超声 波 ,在机 械振 动 和
发 渗吸进 入基 质岩石 中驱 替原 油 ,从而 提 高原 油采收
率 阿曼 G a a ot 田矿场试验 表明 。蒸汽驱 过程 hb r N h油
中 , 汽或热 水可 以改变 油藏 原始润 湿性 , 蒸 使水 可 自吸
进 入基 质岩石 中驱替 原 油 , 收率可 达 到 3 % 采 0 。
表 面 聚集 , 降低表 面 电负性 , 使得 M 更 容易 靠 近岩石
表面 , 并取 代 C 2 a 与极 性物 质结 合 , + 剥离 吸 附在 岩石 表
面 的极 性组 分 , 原岩 石表 i 还 面原始 的润 湿性 _ 。 】 其机 理 引
模 型如 图 1所示 。
面 相互作 用 , 导致岩 石表 面 的润湿性 反转 , 热水 可 以 自
超 声波共 同作 用下 , 降低流 体在岩 石表 面 的黏 附力 , 可 改 变岩 石 的润湿性 , 降低 驱替 过程 的毛 细管 阻力 . 破坏
低渗透油藏注采系统优化提高采收率研究
渗 透油 田中油藏 层的平 均渗透率 在 1 0 . 1 × 1 0 m2 g ] I 5 0 × 1 0 i n 0 范围 d , 油井的综合含 水量约为5 7 . 2 4 %, 油 田资源的采 出程 度为2 2 . 3 %; 而在 之 间, 其油藏 层的特征相对 比较接近 正常油藏层特 征, 但是油藏 层中的 该 油田的注水井开 采中, 单井 日 注水井 的采油能力为2 3 . 7 M / d , 累计 的 油 气资源产量较 低 , 而 特低渗 透油 田中油藏 层的平均渗透率 在 1 . 1 × 1 0 — 注 水效率为0 . 3 %, 油 井注 水量 的1 6 4 . 9 2 3 × 1 0 m , 单油井 井网密度值为 3 m2 到1 0 . 0 × 1 0 m2 范 围之 间, 油藏 层中油气资 源 的储存特征与正常油藏 层之间的特征 差别比较明显, 需 在相应 有效措 施的保 障下, 才能投 入开采生 产, 最 后, 超 低渗 透油 田中油藏 层的平均 渗透率 在0 . 1 × 1 0 一 m 到1 . 0 × 1 0 m 范 围之 间, 它 的油藏 层非 常致 密, 束缚水饱 和度比较 高, 基本上不能 进行油气资源 的开采 生产。 此 外, 在 进行低渗 透油 田油藏 层的开采 I
2 . 某油 田低 渗 透油 藏 概况 与特 征 简述 2 . 1 某油 田低渗透油藏 的基 本概况 某 油田的低渗透油藏位于该油 田南部位 置, 并且分布在该地 区的凹
陷中央 隆起带与断裂 带交汇处, 该油藏 油层主要有 沙三 上以及沙二 上 、
沙二— 沙 一段等不 同油层体系, 本 文主要以该低 渗透油藏 层的沙三 上 油层体系为重点, 结合该 油藏 层的资源储存 特征以 及注 采工艺 效果 , 对 于油藏 层采收率 的优化提高措施 进行分析。 该油 田油藏 层中的沙三 上油 层岩土 主要是 以砂泥岩互 层为主 , 地层厚度约 为2 0 0 米, 是一种 常规 的
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现状及分
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现状及分析摘要:随着油田勘探难度的加大和世界原油市场供需矛盾的加剧,发展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成为保证油田高产稳产和稳定原油市场价格的一项很重要的措施。
本文对低渗透油藏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主要方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为发展我国提高采收率技术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水驱;气驱;化学驱刘琳(大庆油田试油试采分公司)1引言如何提高油气田采收率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目前世界上已形成化学法、气驱、热力和微生物采油四大技术系列。
近年来,我国油气资源品位不断变差,难采储量占比逐年升高。
延缓老油田产量递减、加快非常规油气投入开发,都需要提高采收率技术有革命性的突破,如何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既是油田开发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2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现状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低渗透储层划分标准,美国把低于10mD 的储层算作中—差储层,在我国,一般将低渗透砂岩储层分为低渗透(渗透率10-50mD )、特低渗透(渗透率1-10mD )、超低渗透(渗透率0.1-1mD )储层。
低渗透储层具有沉积矿物成熟度低、黏土含量高、颗粒细、成岩压实作用强、孔隙度低、渗透率小、溶蚀孔和微裂缝发育、孔隙喉道细小(且小孔喉所占比例很大),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因此油水渗流机理不同于常规储层:基质中流体呈现出渗吸作用和低速非达西渗流的特征,微裂缝中流体以达西渗流主导,压敏效应严重。
随着新技术的出现,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范畴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采收率方法,涉及的学科已经扩展到工程、化学、热力、生物、物理等多方面,以基本方法为主,多种方法优化组合。
水驱和气驱技术在目前阶段仍是最基本的方法,其他方法是基于这两种方法的延伸或效果的促进,油藏的特征和不同时期的油价是决定采收率方法的主要因素。
2.1改善水驱技术改善水驱技术是针对相对富集的大尺度的未被驱替介质波及的剩余油,目的是为了改善流体渗流场,提高低渗透油藏的注水波及效率。
中低渗透油层层间非均质性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
之 间存在 如下 关 系 :
R2 3
g q;
R1 R3
q z q;
气 采 收牢 及 采 油 T 程 。
科
学
技
术
与
工
程
l O卷
】 2
/1 、
q 3
q
j
式 ( ) R :, , 分别为三支单管人造 岩一 t 3 中, 。, R一 tb  ̄ , 活塞式水 驱油时 的渗流 阻力 ; , , , 分别 为三 q q q一
及油 气采 收 率 的 主 要 原 因l , 均 质 性 主 要 可 分 1 非 J
微观 非均 质性 和宏 观 非 均质 性 两 类 , 观 非 均 质 性 宏 又分 为层 内非 均质 性 、 间 非 均 质 性 和 平 面 非 均 质 层 性 。本文 着 重 讨 论 层 间 非 均 质 性 对 水 驱 原 油 采 收
采 收 率进 行 了理 论 预 测 并 在 室 内进 行 了驱 油实 验 研 究 。 预 测 结果 表 明 : 水驱 采 收率 随层 间非 均 质 性 的增 强 , 总体 呈 下 降趋 势 , 其 但 在 不 同 的 非 均质 性 范 围 内水 驱 采 收 率 的 变化 规 律 不 同 , 独 用 渗 透 率 变 异 系 数或 级差 来 表 征 层 间 非均 质 性 对 水 驱 采 收 率 的 影 单 响 有 其 局 限性 。实 验 结 果表 明 : 驱 采 收 率 随 着层 间 非均 质 性 的增 强 而 不 断 降低 , 水 与理 论 预 测 结 果 一 致 ; 当二 元 复 合 驱 油体 系 对 非 均质 中低 渗透 油 层具 有 较好 的适 应 性 时 , 采 收率 可达 8 ~ 0 , 均质 性对 其 影响 不 大 ; 渗 透 率 层 二元 复 合驱 呆 收率 随层 间 其 % 1% 非 低
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分析
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分析随着油田开采程度的加深,油井产量逐渐减少,这种情况在低渗透油藏中尤其明显。
为了提高采油效率,注水采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中。
本文将对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进行分析。
一、注水采油原理注水采油的原理是通过注入水到油层中来维持油层压力,提高油层渗透性,使油流动性增强,从而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在注水采油过程中,注入的水会与原有油层水混合,增加油层水的压力和总体渗透性,促进油层中原油的采出。
1.提高采收率低渗透油藏的油层渗透性较差,油井开采难度大。
通过注水采油技术,可以提高油层渗透性,增加油井产量,从而提高采收率。
2.延长油井寿命注水采油可以维持油层的压力,减少油井压力下降速度,延长油井的寿命。
3.提高利润1.水源准备首先需要确定可靠的水源,根据水的质量和矿化程度,选择适合的注水液体。
通常建议采用淡水或含盐量较低的注水液。
2.注水井的选择和布置在进行注水采油前,需要选择合适的注水井,并按照布置方案将注水井配置于油藏的不同部位。
布置方案的设计应基于油藏的渗透性分布情况和水的注入量。
3.注水设备的准备根据注水井的位置和数量,需要安装相应的注水设备以保证注水液的供应。
一般采用输水管道、水泵、水箱等设备,将水源输送到注水井口。
4.注水安排在注水采油中,需要按照一定的周期和注入量进行操作。
周期一般根据油田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注入量应使油井压力保持平衡状态,避免造成过度压力。
5.监测和分析在注水采油过程中,需要不断监测油井的产量和压力变化,及时分析分析结果,调整注水方案,以提高注水采油的效率。
低渗透油藏注水采油技术已经在国内外多个油田被广泛应用。
该技术成功地应用于中国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塞浦路斯油田等。
在中国大庆油田中,利用注水采油技术,提高了重油、高粘度油和稠油的出油率。
该技术的应用使油田产量达到了峰值,还极大地延长了油田的寿命。
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50我国低渗透油藏的分布相对较广。
低渗透油藏主要指的是渗透性能相对较差的油藏,该种类型的油藏又被称为致密油藏,在对其进行开发作业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全面的压裂改造,此时油藏才能进行正常的开发作业,我国的低渗透油藏可以分为3种类型,渗透率处于50~10mD的油藏被称为低渗透油藏,渗透率处于10~1mD的油藏被称为特低渗透油藏,渗透率处于1~0.1mD的油藏被称为超低渗透油藏[1]。
通过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进行分析发现,尽管采取了压裂改造措施,但是其采收率仍然相对较低。
针对该问题,本次研究首先对该种油藏开发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对提高采收率的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以此推动我国低渗透油藏开发的进一步发展。
1 低渗透油藏开发作业面临的问题对于低渗透储层而言,由于其孔隙相对较小,喉道相对较细,孔隙之间的连通性相对较差,孔喉比也相对较大。
因此,孔喉的作用相对较强,比表面积相对较大,对于原油以及原油附近的岩石而言,边界层的厚度相对较大,受到贾敏效应以及表面分子作用的严重影响,使得低渗透储层中的流体表现出了非达西渗流规律特点,这不但会对原油的采收率产生严重影响,还会对低渗透储层渗流规律研究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进行原油开发的过程中,启动压力梯度相对较大,事实上,随着渗透率的逐渐降低,启动压力梯度将会逐渐提升[2]。
通过对低渗透储层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储层之间存在断层隔断,变异系数以及渗流阻力都相对较大,尽管存在一定量的边底水,但是边底水的活跃性相对较差,储层中的弹性能量相对较小,在进行能源开发作业的过程中,地层能量的衰减速度相对较快,在油井见水以后,其产液量以及产油指数都将会快速降低。
一般情况下,在含水率达到40%~50%之间时,油井的产油指数仅处于0.1~0.2之间。
另一方面,低渗透储层的应力敏感相对较为强烈,在储层的围限压力提升时,储层的渗透性将会变差,储层的渗透率可以降低10%~50%,低渗透储层具有低渗透率的基本特点,这使得储层中的毛细管力相对较大,且在孔隙中含有大量的黏土矿物以及杂质,对于黏土矿物而言,其水敏性相对较强,膨润度相对较大,如果注入地层中的流体与地层中的天然流体并不匹配,则容易在储层中产生沉淀,导致储层的渗透率进一步降低,为了提高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效率,一般会采用注水开发的方案,通过向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潘铎辽河油田辽兴油气开发公司 辽宁 盘锦 124010摘要:针对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技术问题,首先对低渗透油藏开发作业面临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技术进行研究,以此推动我国低渗透油藏开发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注水吞吐提高致密低渗透油藏采收率技术研究
注水吞吐提高致密低渗透油藏采收率技术研究摘要:针对红河油田致密低渗透这一类油藏存在的注水开发困难,注不进采不出,主要依靠天然能量开发,采油井产量递减快、采收率低问题,开展了注水吞吐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注水吞吐可以有效地保持地层能量,注入水优先充满高孔隙度、高渗透带、大孔喉或裂缝等有利部位,闷井期间,利用油层的渗吸驱油机理,在毛细管力的作用下,注入水可以将基质中的原油驱替出来,从而提高油藏采收率。
关键词:注水吞吐;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红河油田1注水吞吐采油背景及机理1.1注水吞吐采油背景(1)致密低渗透油藏衰竭式开采期极限泄油半径小,井间、缝间(天然缝及压力缝)剩余油富集。
通过水平井衰竭式开采理论模型图1分析可知,当储层有效渗透率K=0.4mD时,弹性开发的极限泄油半径为20m。
建立理论模型设定缝间距为100m,压裂半缝长90m;平均井距为479m,平均水平段长880m,折算单井弹性储量动用程度26.3%。
图1 水平井衰竭式开采理论模型(2)储层致密,喉道半径小,最小启动压力梯度高,同步强化注水难以建立有效驱替压差。
(3)天然裂缝发育,加上投产初期压裂改造,同步注水过程中水窜严重。
示踪剂显示水进速度7.8m/h-19.7m/h 。
(参考长庆安塞油田水窜速度0.43-4.35m/d),裂缝水淹特征明显。
为此必须进行注水开发思路转变:由注水建立孔隙驱替向缝网驱替转变,由连续的强化注水向异步注采、注水吞吐、油水井互换等灵活的渗吸采油方式转变。
并构建“压裂+缝网驱替+渗吸采油”开发方式模型。
1.2注水吞吐采油机理(1)三效合一:渗吸作用+补充能量+不稳定驱替作用压裂改造形成了复杂缝网,增加基质与裂缝之间的接触面积,两者之间的流体交换速度和数量发生了质变,渗吸作用急剧加强,注水吞吐同时还能起到有效补充地层能量及生产压差不断变化下的不稳定驱替作用。
(2)在1个周期内可分为注水期、闷井期和回抽期3个阶段。
其中注入阶段为压力恢复阶段;闷井阶段为压力扩散油水置换阶段,有包括能量扩散油水置换阶段、稳定阶段油水置换阶段;而回抽阶段为压力消耗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 非常 低 渗透 的油 田 , 油层 平 均肥 腻 渗透 率 为f 1 . 1 一 l 0 1 X 在 日常 的研究 中 , 提高石 油可 采肥腻储 量 的思路 有 以下 两 1 0 _ 。 m 。这 类储 层 自然产 能肥 腻一 般达 喀 不到 T业 性标 准 , 种: 第一 , 即使通 过新 区的勘 探获得 石油 的可采储 量 ; 二是 老油 需压裂 投产 。
低渗透油 田提 高采收率理论研 究
蒋新 兴 ( 中原 油 田采 油一厂 油 藏经 营管 理二 区 , 河南
摘要 : 近3 O年 中 国经 济持 续快肥 腻速 的发展 , 对 原 油的 需 求也持 续 增长 。低 渗透 油 气 田在我 喀 国油 气资 源 中 占有 十 分
重要 的地位 。这 时对低 渗透 油 肥腻 田 的合 理 高效开喀 发 显得
R e c o v e  ̄) , 即国际上 的E O R技术 。 , 其 中
主要 的方 法有 四种 : 热驱 、 气驱、 微生物 驱和化 学驱 。化学 驱主
明 的石 螯油 地质储 量 中 , 低 渗透油 层储 蝥量所 占的 比例达 到了
6 0 %一 7 0 %以上 。直 到 2 0 0 8 年底 , 我 国 已探 明肥 腻 的喀低 渗 透
达 喀到 螯蒯 劢工 肥腻 业油 流标 准 , 但 是产 量相 对 比较 低 , 采 取
压螫蒯 动裂 喀注水 技术 注水注水 技术可 以提 高生产 的能力 , 从 油 田地 质储 量 为 5 2 . 1 4  ̄1 0 t 。意味 着 , 在 将 有会 有更 多 的低 渗 工业 和 经济 的水 准上 可 以投入 开 发 。采用 与肥 腻 常规储 层 相 透油 田投入 开发 , 低 渗透油 田肥腻 可采储 量 的增 长将是 一个 长 似 的开 采方式 , 提高采 收率 的技术 可进一步 提高其产能 。
喀 压力方 法 , 比如 向油层 注气 、 注水 , 通 过补 充的能 量 , 将原 油
3低 渗 透 油 藏 的开 发 技 术
低 渗 噼吲 透油 嘴 唰层 喀 的孔 隙细小 、 结构 复 杂 、 流 体在 其
采 出喀 地 面的方 法 ; 在 二 次采油 之后 , 通过 向油层 注入 非常 肥
困难 。
根据 我 国的实 际生喀产 特征 , 按 照油层 平均肥 腻渗 螫蒯面 l 】 我 国低 渗壁透 油 田的肥 腻储 喀量增 长很 快 , 在总探 明储 螯 透 率 的大小 可 以把 油 田分为 三类 : 量 中所 肥腻 占的 比喀例愈来 愈大 。2 0 0 8 年, 中国探 明原油储 肥 ( 1 ) 一 般 低 渗 登蒯 劢 透油 田 , 平 喀 均渗 透 肥腻 率 为 ( 1 0 . 1 — 腻量 1 6 . 2 7  ̄ 1 0 吨, 占世界 的 1 . 2 %。进 人 2 0 1 0 年之 后 , 在 当年 探 5 O ) × 1 0 m 。这类 油层非 常接近 璧蒯 劢正 常 的油层 , 油井可 以
濮阳
4 5 7 0 0 1 )
2低渗透 油藏 的主 要特征和分类
我 国对 生产 实践理 论研究 的认识 , 总结 出低渗透 油藏具 有
以下 相关 特征 。低渗透 油藏气 流动孔 喉半 径小 , 渗透 螫流 螯蒯 异 常的 重要 。根 据 生产 实践 的 总结 , 低 渗透 油 田肥 腻有 着储层 劢 动的通 道很微 细 、 渗流 的阻力 很大 、 采 出速度很 小 , 稳产 状况 渗 透 率低 , 自然 能 量 不充 足 , 靠 自然 能量 开 采 , 弹性 能 量 衰竭 比较差 , 注水 井 吸水 能力 相对 较 困难 , 相 对其 他类 型 的油藏 递 快, 很 快 转 变为效益低 、 周期长 的溶解肥腻 气驱开发 阶段 , 油 井 产 比较 快 。油 田见 水之 后 , 随着含 水 上升 , 采 液 指数 和采 油 螫 产量 递减 快 , 开发水 平低 。提 高低 渗 透油 田 的开发 水 平 , 改善 蒯 劢喀指 数急剧 下 降 , 对油 田稳 产增产 鳖蒯 动肥腻 造成很 大 的 低 渗透 油田的开发 肥腻效喀 果是我们 亟待 解决 的问题 。 关键词 : 低渗 透 ; 采收率 ; 研 究
的重要 保证 。
渗透 率 非常 的低 , 毛管 压力 和束 缚水 饱肥 腻 螫蒯 动和 度高 , 几 在 油 田开盛采 的历史 中, 采 油过程 分为三 次开采 。一 次采 乎 没有 自然产 能 , 需进 行大 型压 螯蒯 动 裂改造 才 能投 产 , 必 须 油 是利 用油 层 自身 所具 喀有 的 天肥腻 然 能量将 原 油采 地 面 采用 螯蒯动高肥 腻新技术 , 才能 获得经济效 益 。 的 方法 ( 即能 量衰 竭法 ) 。二 次采 油 同时也 叫做 利 用维 持地 层
中渗 流 时 , 受 相界 面 的作用 强烈 , 致使 低渗 透肥 腻 嗨卿 油层 注 腻 规喀 物质 进行 开 采 的方 法 , 称 为 三次 采油 , 三次 采油 既是 我 水压 力 高 、 开 发效果 差 。 由于低 渗采 收 率低 透油层 的特殊 性 , 们 所 探讨 的提 高 采 收 率 喀 , 也 被 称 为强 化 采 油 ( E n h a n c e d O i l 常 规水 驱采 收率 低 喀采 收率很 低 。根 据 当前 的肥 腻研 究喀 和
田通 过提 高采收肥 腻率 技术增 加可采 储量 。为 了保证稳 产 , 进
一
( 3 ) 超低 渗透 油 田, 其平 均螯蒯 动渗肥腻 透率 为 f 0 . 1 — 1 . 0 ) × 1 0 m 。这 类油层 非 常 的致密 , 非均 质性 强 , 有 效孔 隙度 低 ,
步提 高低 渗 透油 田的采肥 腻 收率理 论技 术研 究 是保 持增 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