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油气田采收率的主要因素
油气田地质因素对油气田开发的影响
![油气田地质因素对油气田开发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e25452a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f4.png)
油气田地质因素对油气田开发的影响摘要:油气田地质因素对油气田开发的影响,是指在油气田地质条件下,油气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规律。
石油地质学是研究和认识油气资源的科学。
油气是在地壳中由有机质演化而成,油气藏内天然能量充足、易于形成油气,是形成油气藏的前提条件,这一条件主要来自于地质因素。
地质因素对油气藏有很大影响,同时,地质因素在不同条件下对油气藏的影响程度不同。
因此,充分了解油气田地质因素对油气田开发影响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行油气田开发。
关键词:油气田;地质因素;油气田开发;影响引言油气资源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能源资源。
中国的油气资源分布比较广泛,油气田正在开发中在发展初期,为了满足社会对能源的需要,进行了开采以粗放式和掠夺式的发展模式,使我国石油工业日趋发达天然气资源部门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同时,中国部分油气田已进入开发中后期段落。
1油气田地质特征对开发的影响1.1油藏地质条件对驱油效果的影响在油气田开发的过程中,油藏的地质特征是影响油气田开发效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由于地质特征主要是由油藏中所含有的岩石性质以及流体性质等因素所决定,所以在油气田开发的过程中,油藏的地质特征会对驱油效果产生一定影响。
比如在油田开发时,如果油藏属于裂缝性岩性油藏,那么驱油效果会受到储层非均质性和裂缝性及孔喉通道等因素的影响,最终影响到驱油效率;如果油藏属于构造-岩性型岩性油藏,那么驱油效果会受到构造和岩性以及裂缝等因素的影响。
另外,在油气田开发的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具有多样性,所以其具体特征也会存在一定差异。
1.2油田的地质特征对后期开采过程中的影响(1)断层在油气田开发中的主要作用是沟通油气藏和油藏之间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油气田的开发,同时也能够对油气田的开采技术和方式进行有效的调控。
在对油田进行开采时,如果断层的发育较好,则会使得油气井的油水能够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而在断层发育不太好时,油气井所产出的油气量会大大减少,同时还会出现油水不能融合在一起的现象。
润湿性对提高石油采收率的影响
![润湿性对提高石油采收率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307f6c5233687e21af45a943.png)
润湿性对提高石油采收率的影响【摘要】:结合大量文献调研,综述润湿反转性的概念、类型、影响因素、形成机理及与驱油效率间的关系。
润湿反转是将岩石表面由亲油转变为亲水性,使油滴更易于脱离岩石而流动,提高原油采收率。
【关键词】:润湿反转; 驱油效率; 机理在提高石油采收率的研究中发现,润湿性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且润湿反转性与驱油效率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1]。
油层中的砂岩(主要是硅酸盐),按它的性质是亲水性固体。
因此,在砂岩表面上的油较容易被洗下来,但砂岩表面常常由于表面活性物质的吸附而改变性质,即发生了润湿反转。
现在储油层中相当一部分的砂岩表面是亲油表面,油在这样的砂岩表面上是不易被水洗下来的,这是原油采收率不高的一个原因。
目前有些提高采收率的方法是根据润湿反转的原理提出来的。
例如,向油层注入活性水,使注入水中的表面活性剂按极性相近规则吸附第二层,抵消了原来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从而使砂岩表面由亲油表面再次反转为亲水表面。
这样,油就容易为水洗下,使采收率得以提高[2]。
一、润湿反转性的概念固体表面的亲水性和亲油性都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相互转化。
把固体表面的亲水性和亲油性的相互转化叫做润湿反转。
二、润湿反转性的类型岩石的润湿性支配着油气水在储层孔隙中微观分布,决定着孔隙吼道中毛管力的大小和方向从而影响着水驱油效率和剩余油分布[3-4]。
一般可以将岩石润湿反转分为:水湿转变为油湿、油湿转变为水湿、混合润湿转变为油湿或水湿。
三、润湿反转性的影响因素由于岩石润湿反转性与驱油效率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分析岩石润湿反转的影响因素至关重要。
通过大量文献调研,目前比较一致的认为影响岩石润湿反转性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一)岩石的矿物组成的影响不同的矿物成分具有不同的润湿性,而储油岩石沉积来源广,矿物本身又十分复杂,因而在宏观和微观上都会导致岩石之间润湿性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如粘土矿物对岩石的润湿性有较大影响。
有些粘土矿物含有铁,铁具有从原油中吸附表面活性物质的能力,当其覆盖在岩石颗粒表面时,可以局部改变岩石表面为亲油的[2]。
提高采收率 遇到的问题
![提高采收率 遇到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f258155cad02de80d4d8401a.png)
提高采收率专业油气田开发工程年级硕士2013级3班姓名史智慧学号201320772 完成时间2014 年05月09 日思考题1、取一块干燥的岩心,饱和了100ml原油,却不能将其中100ml 原油完全驱替出来,为什么?由于油层纵向或平面上的非均质性,水驱过程中容易出现注入水的突进和指进现象,造成注入井周围不同方向的生产井受效不均匀,以及油层内部主流线和非主流线上对原油驱替的不均匀。
当原油粘度较高,由于流动阻力大,流动极其缓慢,水驱前缘首先沿渗流阻力较小的大孔道向前流动,由于油水流度比大,所以水驱前缘迅速向前突进,突进严重时,就会产生水淹,最终导致驱替效率下降。
驱替速度、油水界面张力、油藏润湿性、驱油能量等是影响驱替效率的主要内因;人为的工作状况如井网的合理布置、注水方式、油井的工作制度、采油工艺技术水平以及经济管理水平等是影响驱替效率高低的外界因素。
若上述内因和外因不合理都会影响最终的驱替效果。
综上所述,不能将岩心中的原油100%驱替出来。
2、通过文献调研,论述聚合物驱为何能够提高微观驱油效率(注意:不是波及效率)?水驱后残余油主要分布形式有以下几类:(1)流动通道盲端中的残余油;(2)吸附在岩石壁面上的油膜;(3)滞留在孔吼处的油珠(滴);(4)水驱后圈闭在微观孔隙中的油珠或油簇。
实验室研究表明,聚合物溶液提高岩心微观驱油效率的主要因素即为流体的弹性,粘弹性是指物质对施加外力的响应表现为粘性和弹性双重特性。
根据流变性实验,无论是稳态剪切实验、还是动态流变实验均证明驱油用的聚合物溶液具有粘弹流体的特性。
聚合物溶液提高微观驱油效率的机理是由于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效应。
粘弹性聚合物溶液均会降低各类水驱残余油量,残余油是被聚合物溶液携带出来的,而不是推出来的;粘弹性越大,携带出的残余油量越多,驱替效率越高;聚合物溶液可将部分残余油拉成“油丝”,形成新的油流通道,聚合物溶液的法向力使该“油丝”通道稳定;还使各种不连续的残余油珠(膜)聚并而形成可流动的油流,最终提高微观驱油效率。
影响油气田采收率的主要因素
![影响油气田采收率的主要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2779958d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0b.png)
影响油气田采收率的主要因素1.油气田的地质条件:包括油气层的岩石类型、厚度、孔隙度、渗透率等地质参数,这些参数决定了油气在储层中的储集程度和运移能力,直接影响到采收率的大小。
2.油气田的原始含油饱和度:原始含油饱和度是指油气层中的有效储油空间中填充的油气的体积占总体积的比例,原始含油饱和度越高,意味着油气田储量越大,采收率也越高。
3.采油工艺的选择:采油工艺是指在油气田开发中采取的具体工艺措施,包括常规采油、提高采收率技术(EOR)等。
合理选择采油工艺可以提高采收率。
4.采收率的经济因素:包括油气价格、开采成本等。
油气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油气田的开采动力和采收率,高油气价意味着更多油气会被开采出来。
同时,开采成本的控制也是重要的经济因素,合理降低开采成本可以提高采收率。
5.采油技术的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采油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发展。
比如水平井、压裂技术、水驱、聚合物驱等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采收率。
6.系统储油体系:在一些油气田中,油气并非由单一储集层构成,而是由多个储集层组成的复杂体系。
对于这种复杂的储油体系,合理地评估和开发储油层、利用复杂体系的有效储集空间,对于提高采收率至关重要。
7.管理和操作人员的素质:油气田的管理和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经验水平直接关系到采收率的高低。
管理和操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油田管理经验、技术能力和判断能力,才能够保证油气田的高效开采。
总之,影响油气田采收率的因素很多,包括油气储层的地质条件和原始含油饱和度、采油工艺选择、经济因素、采油技术创新、管理和操作人员素质等。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够制定出合理的开采方案,提高油气田的采收率。
石油工程概论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石油工程概论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https://img.taocdn.com/s3/m/175461d5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ae.png)
绪论单元测试1.关于石油工程的理解,说法正确的是()。
A:开展石油工程研究与工作和油气生成、油气藏类型及其特征等无关B: 石油工程包括油气藏工程、钻井工程、油气开采工程、地面工程等多方面内容C:石油工程是石油天然气工业体系中的重要一环D:石油工程是经济有效地将深埋于地下的油气从油气藏中开采到地面所实施的一系列工程和工艺技术的总称答案:BCD第一章测试1.油藏流体是指存在于地下油藏岩石中的石油、石油伴生气(天然气)和地层水;随温度、压力的变化,油藏流体的物理性质也会发生变化。
()A:错B:对答案:B2.多组分烃类系统相图中的三线包括()。
A:露点线B:等压线C:等液量线D:等温线E:泡点线答案:ACE3.地层油的粘度随着温度增加而降低,随着压力增加而增加。
()A:对B:错答案:B4.表征天然气与理想气体差异的主要参数是()。
A:天然气的体积系数B:通用气体常数C:天然气的压缩系数D:天然气的压缩因子答案:D5.关于地层水的高压物性说法正确的是()。
A:同样温度压力条件下,溶有天然气的地层水较不含气的地层水的压缩性大B:地层水的体积系数可近似视为1C:地层水的压缩系数与地层油的压缩系数定义形式相似D:地层水中溶解的天然气量一般比较少答案:ABCD第二章测试1.岩石的孔隙度是指岩石孔隙体积与岩石外表体积之比,可分为绝对孔隙度、有效孔隙度、流动孔隙度等。
()A:错B:对答案:B2.关于流体饱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油气藏中,含油、含气、含水饱和度之和小于1B:剩余油饱和度不随时间变化C:残余油饱和度是指被工作剂驱洗过的地层中被滞留或闭锁在岩石孔隙中的油的体积占孔隙体积的比例D:油藏中若已知束缚水饱和度就可以求出原始含油饱和度答案:CD3.岩石的压缩系数是指单位体积岩石中孔隙体积随有效压力的变化值;该值很小,油田开发过程中常被忽略()。
A:错B:对答案:A4.关于油藏岩石渗透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影响油气田采收率的主要因素及如何提高油气田采收率
![影响油气田采收率的主要因素及如何提高油气田采收率](https://img.taocdn.com/s3/m/63fff994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11.png)
影响油气田采收率的主要因素及如何提高油气田采收率1.油气田地质条件:包括油气田的储量、油气的赋存状态、地层流体的渗透性、孔隙度等因素。
地质条件越好,储层的渗透性越高,采收率越高。
2.油气开发技术:包括钻井技术、完井技术、压裂技术等。
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提高油气田的开发效率和采收率。
3.开发方式:包括开采方式和开采规模。
不同的开采方式对采收率有不同的影响。
例如,常规开采方式、水驱开采方式和压裂开采方式等。
4.开采压力:通过调整开采压力,可以改变油气田地层的流体运移规律,提高采收率。
通常,较高的开采压力会使采收率增加,但也会增加开采成本。
5.注水和提高含水层工艺:通过注入水,可以提高含水层的压力,增加油气的驱动力,提高采收率。
6.油藏管理:包括油藏注采配水、工艺优化、智能供水等。
通过合理的油藏管理措施,可以提高油气田的采收率。
为了提高油气田的采收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勘探开发工作,提高油气田的储量和质量,找到更多的可开采资源。
2.采用先进的油气开采技术,包括水平井、多级压裂、增强油气驱动等,提高开采效率和采收率。
3.优化油气田的开采压力,通过合理调整开采压力,增加油气的排采效率。
4.实施注水开采,通过注入水来提高含水层的压力,增加油气的驱动力,从而提高采收率。
5.加强油气田的管理,包括科学注采配水、工艺优化、智能供水等,提高油气田的采收率。
6.运用先进的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油气田进行优化设计和调整,提高采收率。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并根据具体油气田的地质条件和开发要求,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和管理措施,以提高油气田的采收率。
《油藏工程》课后知识题目解析
![《油藏工程》课后知识题目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dff3ea90b4c2e3f5627637a.png)
油藏工程(教材习题)第一章1.一个油田的正规开发一般要经历那几个阶段?答:一个油田的正规开发一般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1)开发前的准备阶段:包括详探、开发试验等。
(2)开发设计和投产:包括油层研究和评价,全面部署开发井、制定射孔方案、注采方案和实施。
(3)开发方案的调整和完善。
2.合理的油田开发步骤通常包括那几个方面?答:合理的油田开发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井网的布署。
2.确定生产井网和射孔方案。
3.编制注采方案。
3.油田开发方案的编制一般可分为那几个大的步骤?答:油田开发方案的编制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大的步骤:1、油气藏描述2、油气藏工程研究3、采油工程研究4、油田地面工程研究5、油田开发方案的经济评价6、油田开发方案的综合评价与优选。
4.论述油气田开发设计的特殊性。
答:一切工程实施之前,都有前期工程,要求有周密的设计。
有些工程在正式设计前还应有可行性研究。
对于油气田开发来说,也不例外,但又有其不同的特点。
(1)油藏的认识不是短时间一次完成的,需经历长期的由粗到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
(2)油气田是流体的矿藏,凡是有联系的油藏矿体,必须视作统一的整体来开发,不能像固体矿藏那样,可以简单地分隔,独立地开发,而不影响相邻固体矿藏的蕴藏条件及邻近地段的含矿比。
(3)必须充分重视和发挥每口井的双重作用——生产与信息的效能,这是开发工作者时刻应该研究及考虑的着眼点。
(4)油田开发工程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工业。
油气田地域辽阔,地面地下条件复杂、多样;各种井网、管网、集输系统星罗棋布;加之存在着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使得油田开发工程必然是个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工业,是个综合运用多学科的巨大系统工程。
5.简述油藏开发设计的原则。
答:油藏开发设计的原则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规定采油速度和稳产期限(二)规定开采方式和注水方式(三)确定开发层系(四)确定开发步骤6.油田开发设计的主要步骤。
§3—5 油气采收率的测算
![§3—5 油气采收率的测算](https://img.taocdn.com/s3/m/c6bac640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b1.png)
注水开发油田高者在35%---45%上下;中 等者25%—35%左右;差的15%—25%或 更低。
概述
• 不适宜注水的稀油油藏,除有较强的 气顶驱者采收率较高,可达30%上下 以外,其采收率一般较低,多数在10 %—20%左右。一些非均质性特别严 重的油藏,如火山岩油藏、变质岩油 藏、泥质岩油藏等,其采收率一般都 低,多数在8%—15%左右,即使注水 也难以有效提高其采收率。
原油采收率的测算方法
• ⑤水驱采收率:水驱油实验计算出的水驱 油效率,一般高达60%—80%左右,实际 油藏的水驱采收率远低于这一数值。原因 主要有两点:一是该实验是在室内对岩心 进行充分水洗后得出的数据,实验水洗的 用水量数十倍于该岩样的孔隙体积,而实 际油藏注水远低于这一注水量倍数。二是 由于实际油藏的井距远大于实验岩心尺寸, 岩心室内水洗的波及体积可达100%,而实 际油藏注水波及体积不可能达到100%。
• ④水驱效率计算:应用上述实验取得 的数据,可以计算出该岩心样品的水 驱油效率。计算方法如下:
原油采收率的测算方法
• 在水驱油结束以后,该岩心样品中的残余
•
油饱和度 Sor为:
Sor
QO1 QO2 QO1
该岩心样品的水驱油效率(ED )为:ED
QO 2 QO1
• 公式中:ED -------水驱油效率,小数; • QO2 -------驱出的油量, • QO1 -------岩样中的总油量,
一、概述
• 1.油气采收率概念 • 采收率的中文含义是明确的,它是指“采获的比
率”、“采收到的百分比”。许多行业都使用采 收率这一概念。石油行业中所指的采收率当然是
油气田开发生产数据分析与应用考核试卷
![油气田开发生产数据分析与应用考核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4368df53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4c.png)
四、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请在答题括号中画√,错误的画×)
1.油气田开发生产数据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2.在油气田生产数据分析中,静态数据比动态数据更重要。()
3.提高油气田采收率只能通过增加井数来实现。()
A.指数递减法
B.对数递减法
C.双曲递减法
D. A、B和C
11.在油气田开发生产数据分析中,下列哪项指标可以反映油气藏的储量动用程度?()
A.采出程度
B.控制程度
C.油气藏压力
D.油气藏温度
12.下列哪种方法可以用于油气田开发生产数据的可视化展示?()
A.散点图
B.饼图
C.柱状图
D. A、B和C
13.在油气田开发生产数据分析中,哪种方法可以评估井间干扰程度?()
A.时间序列分析
B.人工神经网络
C.回归分析
D. A、B和C
17.下列哪种指标通常用于评价油气田开发经济效益?()
A.投资回报率
B.净现值
C.内部收益率
D. A、B和C
18.在油气田开发生产数据分析中,下列哪种方法可以用于处理异常值?()
A.箱线图法
B. Z-score法
C.艾布拉姆森法
D. A、B和C
油气田开发生产数据分析与应用考核试卷
考生姓名:__________答题日期: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判卷人: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油气田开发生产数据主要包括哪两大类?()
水驱油田采油速度影响因素及原因分析
![水驱油田采油速度影响因素及原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c5a9cec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98.png)
水驱油田采油速度影响因素及原因分析摘要:采油速度是决定油田开发效果好坏的重要开发指标之一,采油速度太高或者太低都将影响油田的最终开发效果,因此研究理论采油速度及影响因素对于油田生产决策至关重要。
按照原油黏度和储集层渗透率将油田分为低黏高渗、低黏中渗、中黏中渗、中黏中高渗、中黏特高渗、中高黏特高渗油田。
针对不同类型的油田,开展了不同开发阶段在不同原油黏度、储集层渗透率、油藏储量丰度、井网密度、注采井数比下的采油速度影响因素的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原油黏度、油藏储量丰度、储集层渗透率主要影响开发初期的采油速度,对开发后期影响较小;井网密度和注采井数比主要影响开发中后期的采油速度,对开发初期影响不大。
关键词:含水率;采油速度;采收率;影响因素影响采油速度的因素主要为油藏的地质因素、开发技术因素和经济因素、开发年限等。
构造的复杂性、储集层非均质性、渗透率差异、原油黏度、井网密度、国家政策调控、油价等都会影响采油速度[1-2]。
关于影响采油速度的因素,学者们从不同方面开展过研究:文献[3]研究了底水、裂缝、地层压力对油藏采油速度的影响;文献研究了在不同稳产期不同采出程度下采油速度与储集层渗透率、原油黏度的关系;文献研究了流度、井网密度与采油速度的关系。
本文选择储集层渗透率、原油黏度、油藏储量丰度、井网密度、注采井数比等5个油田开发常规因素来研究它们对不同类型油藏在不同开发阶段对采油速度的影响。
通常,油田开发根据含水率划分为4个阶段:含水率小于20%为低含水采油初期;含水率20%~60%为中含水采油中期;含水率60%~90%及含水率大于90%为高含水及特高含水阶段的采油后期。
本文选取含水率为 20%,60%和90%时的采油速度,分别代表开发初期、中期和后期的采油速度并研究其主要的影响因素。
1、采油速度影响因素分析1.1 采油速度峰值与采收率关系通过与国内外油田预测采收率和采油速度资料显示,预测采收率与采油速度并未出现很好的相关关系,中高渗油田高速开采不一定影响采收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https://img.taocdn.com/s3/m/c1fbcb94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11.png)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摘要:在凝析气井近井地带,由于凝析气的高速流动,产生诸多高速效应,除了非达西效应外,高速流动导致压降速度的急剧增加,从而引起凝析气液相变的非平衡特征。
大量实验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在反凝析阶段,在放气速度破坏平衡的情况下,凝析液来不及从气相里析出,气相中所含的凝析液比在相应的平衡条件下所含的凝析液更多,当它从实验筒中放出来时,就会带出更多数量的凝析液,从而对凝析气井相态特征及凝析气井产液特征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研究不同采气速度对凝析气井相态特征及凝析气井产液特征具有对气田生产实际指导意义。
关键词:油气;地质;采收率引言我国2000m以浅煤系气资源量约82万亿m3。
这一可观资源潜力早已引起我国油气产业界关注,近10年来成为非常规天然气研究与勘探开发的重点探索方向之一,并认识到合采是实现煤系气经济高效开采的客观途径。
然而,煤系多相态天然气共生,多类型储层共存,多含气系统相互叠置,不同岩性储层的产气原理存在本质差别,不同属性储层在采气过程中的敏感性有所差异。
面向这些复杂开发地质条件,我国近年来开展科技攻关和现场试验,取得大量经验和教训,提出了多种煤系气开采模式和具体方式,工程示范取得显著进展。
本文力图总结这些探索和进展,提炼煤系气开采工艺模式和方式,并结合自己的研究实践展示关于煤系气同井自然接续合采的生产效果,为进一步发展经济可行的煤系气高效开采技术提供借鉴。
1海上油气开采行业碳排放强度特点分析对于海上油气开采行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与油气田的性质、开采方式、处理工艺和开发阶段均密切相关。
总的来说,是由于海上油气田油气藏特点及产品性质的不同,使其开采方式和处理工艺存在差异,随着开发阶段的变化,碳排放强度也随之变化。
1.1开采方式①海上气田一般采用自喷衰竭式和循环注气式两种形式进行开采。
自喷衰竭式在开发过程中能耗强度最低,因此碳排放强度也较低;循环注气式能耗强度较高,碳排放强度也偏高。
提高油气田开发采收率的有效措施分析
![提高油气田开发采收率的有效措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480e1e5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cd.png)
提高油气田开发采收率的有效措施分析摘要:随着时代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经营和生产需要更多的油气资源。
为了使油气田开发充分满足社会生产的需要,节约油气田资源的开发成本,为采油企业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从油气田的技术方法和设备来看,加强科学研究刻不容缓。
关键词:油气田;发展复苏;有效措施导言:在了解了油气田资源开发过程中如何提高采收率的基本原理后,技术操作人员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配合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油气田开发中的采收率。
如合理布置井网密度,调整井网,或采用更先进的化学置换法或微生物采矿法等。
最后,从气驱的角度出发,保证油气田生产技术的实施质量,保持最终的资源生产效果。
一、关于油气田开采油气田采收率一般是指油田资源开发过程中油气产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
油气田的采收率主要取决于油气藏的地质条件。
同时,技术操作人员将在此环节科学划分可采储量的开采程度。
油气田开发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次开发、二次开发和三次开发。
初级生产是指依靠油气储存本身的能量实施生产技术;二次开采需配合注水或建立辅助措施,以保证开采效率;三次开采需要聚合物或其他辅助措施,因为三次开采的技术操作难度大,科学适当的辅助措施可以保证开采的实施效率和资源开采水平。
同时,为了保证更好的开采效果,采矿技术操作人员还必须积极采用新工艺、新设备。
二、提高油气田开发采收率的有效措施1. 合理布置井网密度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对井网密度进行布置,能够让油气田开采工作落实效率更高,过程更加顺利。
在此过程中,技术操作人员必须秉承增强油层连通性、提高采收率、确保经济效益等原则,让井网密度布置过程中所操作应用的设备与材料得到更加科学的组织协调。
与此同时,技术操作人员还必须对渗透率和其他条件进行综合考量,保证井网密度得到更加科学的设置,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如果注采井较小,那么油气田的渗流阻力和渗流时长就需要缩短。
为了能够保证油气田开发采收率,渗流阻力和顺流时长必须得到科学设置。
提高石油采收率的分析探讨
![提高石油采收率的分析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f6341efa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57.png)
提高石油采收率的分析探讨摘要: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石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对石油的需求,我们应该做好油田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为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持续的石油支持。
但是,针对目前油田开发中存在的开发技术落后、采收率低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石油资源的浪费,也给石油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有关部门要做好油田开采工作,确保油田采收率的提高,实现油田资源的充分利用。
【关键词】油田;采收率;技术措施1我国目前油田开发概况我国陆相油藏盐度低,注水开发初期采用的是低盐度地表淡水,这与国外海上油田注海水和采出水回注的开发背景完全不同。
中国的油气资源总量不足。
随着国内供需缺口的不断扩大,油气资源形势日趋严峻。
根据2014 bp 世界能源统计年鉴,到2013年底,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分别占世界已探明储量的1.1% 和1.8% 。
同时,由于原油资源结构不良,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加深,原油总体质量越来越差,原油生产的重点逐年转向老油田低效储量和新油田低品位储量。
截至2011年底,中国石油正处于高含水、高采收率阶段。
老油田年产油量占年产总量的58% 。
在“双高”阶段,剩余可采储量占剩余可采储量的44% ,难采储量达42亿吨,其中开发18亿吨,未开发24亿吨。
非常规油田开发时代的挑战主要是开发对象的变化。
首先,对于中、高渗透油藏,低含水期逐渐转变为高含水期和特高含水期;。
在注入水长期冲刷作用下,物理、化学和生物的综合作用使地下油水流动特征发生显著变化,油水赋存极为复杂,有效驱油难度增大。
二是从中、高渗透油藏向低、特低渗透油藏转变。
随着孔隙尺寸的减小,岩石与流体之间的微观作用力呈指数增加,传统的渗流规律已不适用。
渗透率的降低和储层比表面积的增加不仅限制了油水两相流的流动,而且增加了原油启动的难度。
第三个变化是高稠油油藏比重的增加。
随着胶质和沥青质含量的增加,稠油油藏的原油流动能力变得极差,其多相流动特征和采收率机理发生了很大变化。
影响凝析油气藏采收率的主要因素
![影响凝析油气藏采收率的主要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08b308b2c77da26925c5b087.png)
影影响响凝凝析析油油气气藏藏采采收收率率的的主主要要因因素素高长虹(中国石化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采油厂,山东 东营 257051)摘 要凝析油气藏有其独特的特点,如开发方式选择不当,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采收率。
通过室由实验和实例调研发现,压力保持水平对采收率有决定性的影响,即要想使凝析油气藏获得较高采收率,就必须在开采过程中使油藏压力始终保持在饱和压力以上。
此外,地层伤害、井筒积液和水合物堵塞对凝析油气藏的采收率也有较大的影响,应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克服。
主题词凝析油气田 开发 采收率 影响 油层压力凝析油气藏介于油藏和气藏之问,它既产天然气,又产凝析油,流体相态复杂多变,其地层流体组成随地层压力的变化而变化。
当凝析油气藏地层压力高于饱和压力时,地层流体为气态;当地层压力降低至低于饱和压力时,反而会从气相中凝析出凝析油,即产生层内反凝析(反转现象)。
这种现象严重影响着此类油气藏的采收率。
l 影响凝析油气藏采收率的室内实验实验中所用油为中原油田文72断块的凝析油,所用驱油用水为文72断块油藏的模拟水,所用岩心直径3.8cm.长50cm。
实验主要进行保持不同压力条件下的水驱油采收率研究。
其实验参数和结果见表1。
裹l凝析油藏在保持不同压力条件下的采收率对比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压力对凝析油采收率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即在实验压力高于饱和压力时,可得到较高采收率。
2 凝析油气藏现场开发实例凝析油气藏的开采方式有两种,即衰竭式开采和保持压力式开采。
衰竭式开采也叫降压开采,即依靠地层的天然能量将地层内流体驱出。
这种方法会使地层压力在短期内降至饱和压力以下,产生反凝析现象。
只能获得较低的采收率,因此对于凝析油气藏是否选择衰竭式开采要特别慎重。
当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仍不得不采取此种方法进行开采:① 油藏的凝析气饱和压力很低;② 在保持压力开发下不经济时,只能采用衰竭式开采。
后者又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储量较小的油藏。
二是储集层条件差的油藏。
油气储量计算
![油气储量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4652d9ee80eb6294dd886c78.png)
1.油气储量计算1)储量计算的目的和意义:石油勘探与开发,其最终目的是储量,油气储量是油田详探和开发的基本依据,也是油气勘探和开发工作的总成果。
因此储量的计算和评估在油田勘探开发不同阶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储量规范的发展和储量分类:储量的分类是储量计算的基础,根据油田勘探的不同阶段或认识程度,把油气储量分为探明储量、控制储量、预测储量三级;探明储量是经过评价钻探阶段而计算出来的可靠的工业储量,精度最高。
控制储量是经过地震详查,并在1口或几口探井获得工业油气流后,在了解基本地质情况的基础上,计算出来的储量。
预测储量是经过预探井获得工业油流或油气显示后,估算出来的储量。
3)储量计算的重点是储量计算方法和储量参数:通常归结为两大类:静态法和动态法;静态法是依据油藏自身的静态地质参数计算其处理的方法,包括广泛应用的容积法、统计模拟法和类比法;动态法依据油藏在开发过程中的动态资料计算其储量的方法,主要有物质平衡法、压降法、水驱特征曲线法、产量递减法、矿场不稳定试井法。
4)容积法介绍:下面对广泛应用的容积法做一个详细介绍:容积法是计算油田地质储量的主要方法,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勘探开发阶段,不同圈闭类型、储集类型和驱动方式的油藏。
容积法就是将油藏的有效储油空间当成储油的容器,利用油气田的静态参数来计算其储集油气的容积,其实质就是确定石油在油层中所占据的那部分体积。
只要获得油层的几何体积、有效孔隙度、含油饱和度等地质参数,就可以计算出地下石油的地质储量。
其最后的公式为:石油地质储量(体积量)=含油面积×油层平均有效厚度×平均有效孔隙度×原始含油饱和度/原油原始体积系数石油地质储量(质量)=含油面积×油层平均有效厚度×平均有效孔隙度×原始含油饱和度×地面原油密度/原油原始体积系数容积法中各个参数的确定:1、含油面积:指具有工业油流地区的面积,含油面积通常有多种边界构成,如油水边界、油气边界、岩性边界和断层边界等。
石油天然气行业提高油气采收率方案
![石油天然气行业提高油气采收率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ed654a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64.png)
石油天然气行业提高油气采收率方案第一章提高油气采收率概述 (2)1.1 提高采收率的意义 (2)1.2 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分类 (3)第二章储层特性分析与评价 (3)2.1 储层物理特性分析 (3)2.2 储层流体特性分析 (4)2.3 储层敏感性评价 (4)第三章油气藏开发技术策略 (4)3.1 油气藏开发模式选择 (4)3.2 开发阶段划分与调整 (5)3.3 开发方案设计 (5)第四章水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6)4.1 水驱机理研究 (6)4.2 水驱方案设计 (6)4.3 水驱效果评价 (6)第五章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7)5.1 化学驱机理研究 (7)5.2 化学驱剂筛选 (7)5.3 化学驱方案设计 (7)5.4 化学驱效果评价 (8)第六章微生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8)6.1 微生物驱机理研究 (8)6.1.1 微生物生长与繁殖 (8)6.1.2 微生物代谢产物的作用 (8)6.2 微生物筛选与培养 (9)6.2.1 微生物筛选 (9)6.2.2 微生物培养 (9)6.3 微生物驱方案设计 (9)6.3.1 微生物注入时机 (9)6.3.2 微生物注入量 (9)6.3.3 微生物注入方式 (9)6.4 微生物驱效果评价 (9)6.4.1 采收率提高幅度 (9)6.4.2 油藏流体性质变化 (9)6.4.3 微生物活性监测 (9)6.4.4 经济效益分析 (10)第七章气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10)7.1 气驱机理研究 (10)7.1.1 气驱基本原理 (10)7.1.2 气驱过程分析 (10)7.1.3 气驱影响因素 (10)7.2 气驱方案设计 (10)7.2.1 气驱方案设计原则 (10)7.2.2 气驱方案设计内容 (11)7.3 气驱效果评价 (11)7.3.1 气驱效果评价指标 (11)7.3.2 气驱效果评价方法 (11)第八章热力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11)8.1 热力驱机理研究 (11)8.2 热力驱方案设计 (12)8.3 热力驱效果评价 (12)第九章非常规提高采收率技术 (12)9.1 非常规提高采收率技术概述 (13)9.2 非常规提高采收率技术应用 (13)9.2.1 地质工程技术 (13)9.2.2 钻井工程技术 (13)9.2.3 压裂工程技术 (13)9.2.4 流体工程技术 (14)9.3 非常规提高采收率效果评价 (14)第十章提高油气采收率项目管理与评价 (14)10.1 项目管理流程 (14)10.1.1 项目立项 (14)10.1.2 项目设计 (14)10.1.3 项目实施 (14)10.1.4 项目验收 (15)10.2 项目风险分析 (15)10.2.1 技术风险 (15)10.2.2 经济风险 (15)10.2.3 环境风险 (15)10.3 项目效果评价与调整 (15)10.3.1 技术效果评价 (15)10.3.2 经济效果评价 (15)10.3.3 环境效果评价 (15)10.3.4 技术调整 (16)10.3.5 经济调整 (16)10.3.6 环境调整 (16)第一章提高油气采收率概述1.1 提高采收率的意义提高油气采收率是石油天然气行业一项的任务,它关乎国家能源安全、企业经济效益以及环境保护。
采收率计算
![采收率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f15aaf0316fc700abb68fc67.png)
(
)
C值可由下式求得:
1− vk C= M
2
0
swc
sw
1
sw
其中:
根据含水率曲线求平 均含水饱和度示意图
M=
μ o K rw μ w K ro
7
2-4 油藏采收率测算方法
二、采收率(或可采储量)的测算方法
ER = 1 −
S or S oi
5
2-4 油藏采收率测算方法 二、采收率(或可采储量)的测算方法
∗岩芯分析法和室内水驱油实验法求出的实际上只是洗 油效率,并未考虑实际油层的非均质性。 最终采收率是注入剂的宏观波及系数与微观驱油效率的 乘积。
ER = ED ⋅ EV
分流量曲线法 根据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可用下式计算采收率 :
• 数值模拟方法计算衰竭式采收率
清西油田数值模拟方法计算的衰竭式采收率
断块 弹性驱 压力 (MPa) 25.0 采收率 (%) 10.8 溶解气驱 压力 采收率 (MPa) (%) 6.3 20.0
12
窿5块
2-4 油藏采收率测算方法
三、青西油田采收率计算(衰竭式开采)
70 60 平均地层压力(MPa) 50 40 30 20 5 10 0 0 2 4 6 8 时间(年) 10 12 14 0
ER = 1 − Boi 1 − S w Bo (1 − S wc )
(
)
6
2-4 油藏采收率测算方法
分流量曲线法
f w ( sw ) 1 0.98
ER = 1 −
Boi 1 − S w Bo (1 − S wc )
不同地质条件下提高油田采收率的策略
![不同地质条件下提高油田采收率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e6ad699983d049649b6658dd.png)
236CPCI 中国石油和化工石油工程技术不同地质条件下提高油田采收率的策略石海东(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三采油厂 黑龙江大庆 163000)摘 要:油田采收率是为量化石油资源供应的指标,即采收率越高,反映了油田的生产效率越高,则石油充分供应。
在不同地质条件下,油田采收率会呈现不同的变化,技术人员通过科学手段收集、探究地质因素对油田采收率的影响,进一步研究针对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提高油田采收率策略。
本文介绍了油田采收率与地质条件的联系,并分析不同地质条件下所采取的采收率提升策略,为有关部分从事油田开采提供有价值参考。
关键词:地质条件 油田 采收率 方法油田所处地质条件不同,受到影响的状况不同,所以在探求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方法时,需对不同地址条件下的油井工作进行细致考察。
另外,油田被多次开采,井下储油量会骤减,残余油气会附着于油田内壁,一旦接触空气,油料与岩壁上的部分微生物可能发生化学反应,造成岩体侵蚀,所以在利用科学技术提升采收率的同时,需进一步做好油田开采维护工作,以保证安全生产。
1 油田采收率与地质条件的联系油田采收率是指不同地质下的油田在各时期的采油量占总储量的比值。
油田所处地质条件是不断变化的,所以任何时期的变化均会对油田采收作业造成影响。
笔者认为,岩体结构、渗透率、油液饱和度和井内连通性等是引起地质不断变化的因素,科研人员需测量不同地质环境内化学物质含量,确定汽油比、油密度和油粘合度等各项指标,以此测算油田作业最佳位置,并根据该地质条件制定提升采收率策略。
2 不同地质条件的油田采收率提升策略2.1 油藏地质的热力工艺采收策略热力工艺采油法是通过提高油井内温度,使油料黏度降低,进而提升油井采油效率并促进石油生产。
一般来讲,技术人员将该方法用于地质结构疏松且油料粘度较大的油藏地质中,用石油溶剂器对油料杂质抽提,同时打开油田内排驱动装置,配合油井蒸馏、蒸汽作业,推动油田内杂质清洁工作。
利用热力工艺方法时,需加强注蒸汽技术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油气田采收率的主要因素---- 自动化网时间:2009-06-12 来源:网络油气田最终的可采储量与原始地质储量的比值称为采收率。
影响采收率的因素很多,总体是内因,凡属于受油气藏固有的地质特性所影响的因素都是内因;二是外因,凡属于受人对油取的开发策略和工艺措施所影响的因素都是外因。
内因起主导作用,好油藏总比差油藏采收率发过程中人对油气藏采用的合适的部署和有效的工艺措施也会使油气藏固有的地质特性得到改使油气藏的采收率得到提高。
(1)油气藏的内在因素:油气藏的类型,如构造、断块、岩性和裂缝性油气藏;储层的孔隙结构,如润湿性、连通性、孔隙度、渗透率及饱和度大小等;油藏天然能力,如油藏压力水平,有无气顶,边、底水天然能量的活跃程度;油气性质,如油、气的密度、原油的粘度、气油比、气田的天然气组分和凝析油含量。
(2)油气藏的外在因素开发方式的选择,如油田选择消耗方式还是注水或注气方式开采,凝析气藏选择消耗方式还是方式开采;井网合理密度及层系合理划分;钻采工艺技术水平和合适而有效的增产措施,如钻水平井、复杂结构井、酸化、压裂等;为提高油田采收率所进行的三次采油技术,如注聚合物驱、化学驱、热驱等;经济合理性,涉及到经济模式、油价、投资成本、操作成本、开采期限、产量经济极限等。
油气田开发通过地质勘探,发现有工业价值的油田以后,就可以着手准备开发油田的工作了。
任何一个矿藏的开发,都要讲究其经济有效性。
即要能够实现投入少(即少花钱),产出多(即多采矿),最终采收率高。
作为对一个油田的开发来说,讲究其有效性的目标,就是尽可能地延长油田高产稳产期,使得油田最终能采出最多的原油,有一个高的最终采收率及好的经济效果,但是实现这个目标很不容易。
由于各个油田的地质情况不同,天然能量的大小不同,以及原油的性质不同,因而对不同油田应采取什么样的开发方式?又怎样合理布置生产井的位置?油田的年产量多少为好?这些都是油田投入开发之前必须认真研究和确定的原则性问题。
又由于油田埋藏地下,是个隐藏的实体,在开采过程中,其内部油、气、水是不断流动着、变化着的,这种流变性是其他固体矿藏所不具有的特点。
因此,要有效地开发油田,就得在开发过程中,不断调整各项措施,以适应变化的情况;同时,还要不断地改造油层,使它能朝着人们预定的、有利于开发的方向变化和发展。
这是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需要不断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还由于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始终需要有能适应地下情况变化的工程技术来实现有效的开发目标。
即需要有先进的采油工艺技术;先进的监测与观察技术;先进的油层改造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式来保证开发工程的实施。
总的来说,油田开发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认识、不断调整的过程,需要人们具有先进的认识方法和改造技术,才能实现对它有效开发。
下面对油田开发的基本工作内容作一介绍。
(具体的油田开采工艺方法后面有专题论述)(一)搞清油藏类型、选择开发方式,是有效开发油田的前提条件油藏类型是决定油田开发方式的基础和依据,而开发方式不仅要适应油藏的不同特点,而且要随着开发进程的变化而变化的。
因此,一个油田投入开发之前,必须认真对待这两个问题。
这里需要简单交待一下,所谓油藏就是指可以值得作为单元开发对象的含油体,可以是一个油层,也可以是一组性质近似的几个油层。
一个油藏可以是一个油田,而一个油田也可以包几个油藏。
例如我国的任丘油田,其下面是碳酸盐岩油藏,上还有砂岩油藏,是一个多油藏的油田。
油田开发工程,一般是以油藏为单元来考虑的。
因为有时同一个油田内的若干个油藏的地质条件、原油性质相差悬殊,既然是不同类型的油藏,就应该区别对待,对不同油藏应有不同的开采方式和开发井网。
当然,如果几个埋藏深度相近地质条件相似的油藏,也可以采用相同的开采方式和井网一并进行,那自然是更好的,但事前必须按油藏为单元搞清地质情况。
以含油体形态为主划分油藏类型,分为层状油藏和块状油藏。
如以圈闭条件为基础划分,可分为构造油藏、地层油藏和岩性油藏。
构造油藏的基本特点在于聚集油气的圈闭是由于构造运动使岩层发生变形和移位而形成的。
它的类型也还可以细分,其中最主要的有背斜油藏和断层油藏。
地层油藏是指因为地层因素造成遮挡条件,在其中聚集油气而形成的油藏。
在地层油藏类型中又有地层超覆油藏和地层不整合油藏的区别。
岩性油藏主要是像由砂岩被泥岩所包围,而形成一个岩性尖灭圈闭和透镜体圈闭,在其中聚集油气而形成的油藏。
(二)各式各样的油田开发方式及方法由于油藏的多样性,决定了油田开发方式的多样性。
人们通过长期的实践和科学的探索,目前对油田实行有效开发的方式、方法是很多的。
归纳起来大体有下列四个方面的开发方式:一是保持和改善油层驱油条件的开发方式;二是优化井网有效应用采油技术的开发方式;三是特殊油藏的特殊开发方式;四是提高采收率的强化开发方式。
具体的又可分为:⑴利用天然油层能量的开发方式。
油气要有一定的能量,驱使它从油层流到井,并上升到地面。
这种能量在各个油藏中的存在条件是不一样的。
一般来说,一个油气藏中,由于地层压力的作用,油气和岩石都具有一定的弹性能量;油中含有较多的天然气,当压力下降到一定程度后,这些溶解在油中的天然气就会逸出,而产生气驱油的能量;还有油藏中的水(边水或底水)随着采油过程中会发生流动,产生水驱油的能量。
这些在油藏中自然具备的能量,在油藏开发初期,它们都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因此油田开发中都应该充分地加以利用。
但是实践又告诉人们,一个油藏中这种天然能量是有限的,它能发挥作用的时间是很短的,尤其是油中的溶解气,随油一起被采出以后,地下原油就会收缩,粘度增大,这样就会直接加大采油的难度,最终降低了原油的采收率。
因此,现在油田开发中,对天然能量只利用弹性驱油能量,对溶解气驱能量是不加利用的,并要给以保护,使得天然气在油层条件下,不从油中分离出来。
这样,就产生了保持或改善油层驱油条件的问题。
⑵保持和改善油层能量的开发方式。
从油藏中采出了油和气,这就会使得地下发生亏空,从而降低地下原有的能量。
为保持地下足够的驱油能量,势必就得向油藏中再注入相应体积的东西去弥补采出的亏空。
现代油田开发中,一般采用注水或注气的办法来保持油层能量。
因为水和气比较容易注入油层,来源又比较丰富,一般都可以就地取得,自然也就比较经济,以水换油或以气换油,是很值得的。
注气,一般就是用油藏中采出的天然气,通过专门的注气井再回注到油层的高部位中去。
往地下注水又可分为:边部注永、底部注水和内部注水三种。
边部注水和底部注水,即分别是从油藏的边水里和底水里注入,来弥补地下亏空,使注入水与原来的边水和底水一起来驱油到采油井里去;油田内部切割注水是因为边水(或底水)离采油井太远,在边部和底部里注入难以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则就采取在油层内部注水,以水挤油,驱油向采油井流动。
无论是注气或注水,都要根据不同油藏的具体地质条件,以及实际的需要和可能来进行的,而且在油藏的什么部位注入,注入的水或气的具体要求及处理,以及注入技术工艺、注入量多大为适宜等等,都需要经过专门的研究和设计,并通过现场试验后,逐步实施完成的。
⑶自喷井采油开发方式。
凡是油井能够自喷采油的油田(或油藏),其油层压力比较大,驱油能量比较足,油层的渗透率比较高。
这是油田开发中最为理想的一种开采方式。
因为自喷采油易于管理,采油成本比较低。
所以,这样的油田(或油藏),更应该及时地实行注水,以保持油层内的足够驱油能量,便油井能延长自喷期。
但是,一个油田的自喷期毕竟也是有限的。
之后总是要转到用机械采油的方式来继续开采。
⑷机械采油开发方式。
这有两种情况,有的油藏能量低,渗透性差,油井开始即不能自喷;还有是自喷开采的油藏,在油井含水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再自喷了。
在这两种情况下都只能用机械开采的方式来进行。
机械采油方式的油藏同样需要给以补充能量。
机械采油的方法和技术又有很多种,后面还要专门谈到。
⑸热力采油开发方式:这主要是针对稠油油藏(在油层温度条件下,地下原油粘度大于l00毫帕. 秒)的开发而采用的一种方式。
其基本原理主要是通过向油层注入热水或蒸汽提高油藏温度而降低原油的粘度,提高原油的流动度,然后把它开采出来。
热力采油又可分为:⒈蒸汽吞吐法。
先向生产井内注入蒸汽半个月左右(每天注150立方米左右的水烧成的蒸汽),然后关井几天,使注入的热量在井筒周围的油层中扩散,再开井生产。
此为一个蒸汽吞吐周期,以此循环往复进行,但随着周期次数的增加,注汽量也应逐渐增加,而产油量下降,且周期也越来越短。
⒉蒸汽驱油法(含热水驱)。
由注入井向油层内注入若干倍于油层孔隙体积的蒸汽(或热水),使它逐渐向外扩散,蒸气随着压力和温度在地层中不断下降,也就凝成为热水。
由蒸汽和热水驱动而达到顺利采油的目的。
⒊火烧油层。
从注入井向油层连续注入助燃剂(空气),同时用井下点火器将油层点燃(加热到原油能自燃的温度)而发生燃烧,使附近的原油蒸发和焦化。
轻质油蒸汽随燃烧前缘逐渐向外流动,直至生产井被采出。
焦化的重烃则可继续燃烧提供热量。
由于油层燃烧温度可达250~50O°C,使稠油、重质油可以降粘,且在油气热膨胀及轻油稀释汽的驱替作用下被开采出来。
使用此法可达最高的采收率50~80% 。
实施热采开发的油藏,除因其原油性质特殊所决定外,对其地质条件也有一定的要求,即油层厚度要大些,埋藏深度要浅些(<1500米),且孔隙度要大于25%,渗透率要达50x10E-3微米平方。
这样的油藏才能获得较好的热采效果和经济效益。
热采仅是开发稠油油藏的一种方式,除此之外,还有降粘开采法、稠化水开采法等等,另外,特殊油藏还有其他类型的,例如凝析油藏,又应该以不同的开发方式来开采,这里不再列举。
⑹强化开发方式。
这主要是当油田进入开发后期,为进一步提高油田采收率,针对不同情况所采取的各种开采方式。
现在一般把强化开发方式列作为三次采油的开采方法,后面还要专门谈到这个问题。
以上所述的开发方式种种,花样繁多,但是,一个油田的开发方式总是由具体的油藏条件决定的,并且是随着这个油藏的开发进程的需要而变化的,同时还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最后还要谈及的是天然气藏的地质类型,大体与油藏一样,同样需要补充能量来开发。
但气的组份再有变化,也不致于会影响开采,因此,对天然气藏开采,既没有机械采气之谈,也没有热力采气之说,其开发方式相比油田(或油藏)来说,要简单的多。
表面活性剂在石油开采中的主要作用是乳化降粘(加入采油井和驱替矿藏原油(加入注水井或注气井),它的主要作用就是作为降粘剂、驱油剂和泡沫剂,充分利用它的表面活性,浸润、渗透、剥离含油泥浆中的原油。
目前常规的方法之一就是用碳氢表面活性剂来配制灌注液,但由于碳氢表面活性剂的活性、耐热能力及耐环境能力的局限,使其采收率受到了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