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_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合作,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一)复习表内除法20÷4 10÷2 10÷5 18÷218÷6 12÷3 15÷3 12÷4(二)自主探究1.教师:教师在黑板上出示草莓图: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教师:请同学们上台演示摆法。
学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
教师:教师在黑板上记下摆3盘,正好摆完。
教师:你能根据摆的过程列式计算吗?教师板书:6÷2=3(盘)教师:6÷2=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学生:这个算式表示“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教师:6叫做什么、2叫做什么、3叫做什么。
2.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教师出示草莓图;把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摆一摆。
教师:同桌讨论或利用小棒摆一摆。
教师:教师让学生上台演示摆法教师:问摆完了吗。
学生:盘子里没有摆完,剩下一个。
教师:摆了3盘,剩下一个。
教师:教师和学生交流后揭示课题:这就是今天要研究的课题:有余数的除法教师:让学生试着列式计算一下。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列出算式7÷2=3(盘)……1(个)教师:教师读算式,7除以2等于3盘余1个,然后让学生读算式。
教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
学生:表示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3盘,还剩余1个。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通用5篇)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通用5篇)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1《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教学中我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平台,把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作为教学的主线,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认识余数。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展示、学具操作、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
恰如其分地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同时课堂中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整节课多数是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余数,得出结论。
创设小精灵聪聪获奖分10支铅笔为契机,既让学生懂得了成功应与伙伴同享又通过具体操作如何分10支铅笔(小棒),在学生动手操作感知:每人分3根,可以分3人,还多1根。
突出了“剩余”的概念,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和比较能力。
为下面进一步学习余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认识余数后引出除数比余数大时,作为拓展题引导学生去发散思维,在掌握口算有余数的除法后,通过让学生计算,逐步发现不断的改变被除数,这里数字取了比较小的数,如10÷3、11÷3、12÷3等,被除数变大,余数也跟着变大,不过不管被除数怎么变,余数始终比除数小。
整节课学生动手、动嘴、动脑,真正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借助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
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学生自己去交流、去沟通、去互动、去思考,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为抽象出“余数”概念打下了基础。
对教材作了一些的处理。
教学时联系前后的知识,如从复习旧知引入,而最后的拓展就是为后节课的教学铺垫,从动手操作再到口算,让学生不仅存知道余款数必须比除数小,也明白余数为什么不能大于或等于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4篇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4篇第一篇:《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4篇篇一: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两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
这部分内容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经历了这一次活动,我认为我们的对象是除法的本身在平均分正好分完时可以用没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而在平均分后有剩余就要运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这只是除法计算中的另一种情况。
因为学生在学习有余数除法以前,已经认识了除法,知道要把一个数等分,可以用除法计算。
至于这个数能不能正好分完,对每一个人来说,在没有计算或进行分的实践之前,是不会知道能分完或不能分完的。
只是在建构了除法后,在进行计算时,需要我们研究会出现的两种情况。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6个草莓每两个一盘,7个草莓每两个一盘,能分几盘?理解什么是余数和有余数的的除法,再体会什么情况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知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通过实际操作感悟有余数的除法, 通过合作交流探究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
通过直观形象的学具操作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活动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整节课多数是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余数,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把草莓平均分后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剩余,一种是有剩余。
学生从“草莓”开始初步感知了“剩余”,到形成结论得出概念,突出了“剩余”的概念。
在认识余数后引出除数比余数大时,让学生动手用小棒摆正方形,在猜一猜的过程中学生总结出了除数比余数大的规律。
整节课学生动手、动嘴、动脑,真正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学生自己去交流、去沟通、去互动、去思考,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为抽象出“余数”概念打下了基础。
但是这节课在实际教学的过程时,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范文(精选10篇)
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范文(精选10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范文(精选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1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是教学中的难点。
怎样突破这一难点呢?教材是这样编排的:首先创设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情境,并结合分桃的直观图,引导学生探索7÷3的求商方法并计算出结果,随后的“试一试”仍然创设分气球的情境,引导学生列式计算,然后要求学生比较例题与“试一试”算式中余数与除数的大小,启发学生在比较中发现“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要比除数小”。
这样的编排,虽然可以结合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的合理性,但这是建立在直观比较的基础上的,学生的认识不够深刻。
我觉得可以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求商方法后,可以创设一个辩论的情境,通过争辩,明白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因为“平均分”是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直观支撑,所以可以从“平均分”引入学生辩论的。
如情境一:把18只桃子,平均分成3份。
大猴子分的结果是每份5只,还剩3只,算式是18÷3=5(只)……3(只);老猴子分的结果是每份4只,还剩6只,算式是18÷3=4(只)……6(只);小猴子分的结果是每份6只,算式是18÷3=6(只)。
三只猴都说自己分得对,你认为谁分得对呢?接着教师组织各小组讨论交流,并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去分一分,发现当余数是3或者是6的时候,还可以继续分。
所以余数不可能等于或者大于除数,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通过辩论、动手分一分,再发现“余数比除数小”的教学效果一定会比仅仅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要好,因为这更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
《有余数的除法》数学教学反思(精选5篇)
《有余数的除法》数学教学反思《有余数的除法》数学教学反思(精选5篇)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余数的除法》数学教学反思(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余数的除法》数学教学反思1《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平均分和表内除法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圈一圈,算一算,拼一拼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意义。
然后尝试摆一摆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通过观察大量算式归纳发现“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知道余数比除数小,要求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知,同时感受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课通过用“8根小棒,每4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能摆几个?”引入。
然后再加1根小棒,变成9根能摆几个了,引出有多余的1根小棒,以此类推,让学生更加深刻感知余数的意义。
一节课上下来从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能基本掌握,当然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1.最后的练习安排妥当,最后的判断题的错误有可能不是余数的错误,而是计算的错误,改成以下形式实现,☆÷5=6……△,△可能是几?2.摆小棒的操作方法单一,层次可再加强。
3.在整个课堂活动中,让学生说的机会太少,而是我一直在灌输,以后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多说多做,自己多引导。
4.余数和除数的结论得出的太快,节奏可放慢一点,让学生慢慢发现余数和除数有关系,从而引出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
5.缺少鼓励性的评价语言。
6.对于用4根小棒摆正方形的问题上,对于余数为什么不是4可以适当扩展,为什么5不行,那6呢?7呢?在今后的教学中,希望能进一步改正这些不足,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有余数的除法》数学教学反思2这一周是开学第一周,我们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这个单元。
这单元内容其实并不难,但是可能是开学初,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不稳定,有部分学生还沉溺在假期的放松中,所以听课效率不高,原定于一课时结束的新课,我又多加了一节课去巩固练习,例题1还好,学习到例题2时,部分学生开始时云里雾里的,更别提弄清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7篇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读后感、观后感、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xperience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7篇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7篇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及存在不足改进措施,以供借鉴。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优秀4篇)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优秀4篇)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篇一在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
以往计算教学往往只重视计算技能的训练,强调速度,使计算教学变得枯燥无味,这是与新课标理念相违背的,作为教师要努力改变这一状况。
在教学复习有余数的除法时,要重视学生的记忆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重视计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从低年级儿童的身心特点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知余数的意义,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自主沟通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和表内除法竖式的联系,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有余数的除法意义是指导计算的基础知识,为了突出意义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从直观、形象、具体的材料入手,让学生经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在观察、猜测、操作和归纳等活动中,不断强化学生的表象,不断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相互交流、比较、吸引的基础上逐步抽象出数学知识,形成学生的认知。
在观察、操作活动中,要注意训练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和操作规则,做到活泼、有序和高效。
充分利用教学中生成的这些资源,让学生在不同意见的交流、辩论和分析中认识到错误,自觉地订正错误。
在数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策略和方式进行探索和解答,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体验到解决问题的乐趣,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愉悦情感。
在教学中还要注意运用好教学评价这一手段,让学生在互动中进一步辨清概念、理清思路、优化算法、把握实质,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好所学知识。
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篇二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值,能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截取商的近似值。
小学数学_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目标: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法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作业纸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含义1、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老师(出示下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学生: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
教师: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老师随学生汇报板书:6÷2=3老师:6÷2=3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学生:这个算式表示“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
”2、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教师(出示下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一盘,摆一摆。
教师:在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学生:剩下一个草莓没地方摆了。
教师:这一个草莓没地方摆了,也就是剩下了1个,多了1个。
(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教师:请你们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写算式,老师巡察,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基本方法,选取典型案例。
展示学生表示的方法。
教师:看来大家都认为需要把剩下的1个草莓表示出来,我们书上有了规定,规范的表示如下:7÷2=3(盘)……1(个)教师:这个算式表示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了3盘,还剩下1个草莓。
省略号表示剩余,1是剩下的草莓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
教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1表示什么?7、3、2表示什么,余数表示什么?(3)归纳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小学数学_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数学_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内容:⼈教版⼆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教材第60页例1教学⽬标知识与技能在平均分的基础上,初步体会有余数的除法,理解余数的含义。
过程与⽅法引导学⽣在观察、交流、操作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重点知道什么是余数。
难点理解“余数”的含义和实际意义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纸质草莓和果盘教学设计⼀、谈话导⼊⼩朋友,今天我们⼜要去数学王国认识⼀位新朋友,为了认识这位新朋友,我买了⼀些草莓,请同学们帮我把这些草莓摆放到果盘⾥。
⼆、动⼿操作,探究意义1、复习表内除法的意义(1)、课件呈现,6个草莓,每2个摆⼀盘,能摆⼏盘?师:知道了什么?(有个草6莓,每2个摆⼀盘。
)问题是什么?(能摆⼏盘?)(2)利⽤学具实际操作师:请你⽤学具摆⼀摆,看⼀看能摆⼏盘。
学⽣动⼿操作。
⽣:能摆3盘。
(3)⽤算式表⽰操作的过程。
师:怎么⽤算式表⽰呢?⽣:6÷2 =3(盘)。
师:谁来说⼀说这个算式表⽰的意思。
⽣:6表⽰有6个草莓,2表⽰每两个摆⼀盘,3表⽰摆了3盘。
2、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1)课件出⽰7个草莓图,把下⾯这些草莓每2个摆⼀盘,能摆⼏盘?师:看如果是7个草莓,每2个摆⼀盘,能摆⼏盘?请⼤家摆⼀摆学⽣⽤学具操作后汇报。
⽣:能摆3盘师:你发现了什么?⽣:这次剩下了1个(2)在交流中确定表⽰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法。
师:请⼤家⽤算式表⽰这次分的过程。
a、学⽣⽤算式表⽰刚才摆的过程,教师巡视,选取典型案例。
⽣1:7÷2=3⽣2:7÷2=3剩1个⽣3:7÷2=3多1师:⽣1剩下的1个草莓不表⽰出来⾏吗?(不⾏)⽣2和⽣3的两种表⽰⽅法能清楚地表⽰刚才分的过程,不过数学上不这样表⽰。
b、教师板书规范写法:7 ÷2=3(盘)······1(个)c、交流算式表⽰的意思师:谁来说⼀说7、3、2、1各表⽰什么?⽣:7表⽰有7个草莓,3表⽰摆了3盘,2表⽰每2个摆⼀盘,1表⽰还剩下1个草莓。
小学数学_《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材第60页例1、做一做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分铅笔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代替铅笔分一分,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教师用实物铅笔 3.学生每人10根小棒。
【教学过程】课前交流谈话:1.教师询问学生现在是什么季节?【设计意图:课前交流,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为了缓解学生紧张的气氛,先和学生聊聊天,在平复紧张心情的同时锻炼如何使用话筒,接着小青蛙来到了我们的课堂想和我们一起学习,调动学生积极性。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一)导入师:小青蛙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份礼物,请看大屏幕(10支铅笔)。
他想把这些铅笔让同学们分一分。
请开动你们的小脑筋想一想,分东西时怎样分才是最公平的?生:平均分。
师:什么是平均分?生:每人分得的一样多。
(同样多)师:那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小青蛙带来了几支铅笔?(演示一起数)10支。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复习表内除法的意义请同学们看黑板,如果把这10支铅笔,每人分2支,谁会分?谁来分一分?生:|| || || || ||师:赞同他的分法吗?掌声鼓励。
我们来看一看小青蛙是不是这样分的呢?和这位同学的一模一样。
同学们有没有注意,10支铅笔,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几个人?生:5人师:这时小青蛙手里还有没有剩余?生:没有了。
| 分完了。
师:是的,没有剩余,正好分完了。
10支铅笔,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几个人,该怎样列算式呢?谁来试试?生:10÷2=5(人)【设计意图:沟通操作过程,语言表达,算式之间的转换,使学生明白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表达形式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和动手操作活动,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况能力。
3.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算式正确表示有余数的除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小棒若干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阳光明媚的一天,学校组织同学们去郊外举行野营活动,大家在郊外尽情的玩耍,愉快地交流野营的感受,还有的好朋友坐在一起准备分享带来的食物,好快乐的野营活动啊!(课件播放郊游场景,出示情境图。
)
认真观察,从图中,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评价。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可能提出:
(1)10片饼干,每人分3片,能分给几人?
(2)12个草莓,每分4个,能分给几人?
(3)7根火腿肠,每人分两根,能分给几人?
(4)17瓶酸奶,每人分5瓶,能分给几人?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你说我讲
1.解决“10片饼干,每人分3片,能分给几人?”这个问题。
(1)小棒代替面包,分一分。
师:大家用手中的小棒代替面包,想一想,怎样平均分?请你摆一摆、分一分。
(同学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交流:谁来说一说你的分法和分得的结果?
生汇报,课件演示。
小结:同学们的分法都对,不管怎样分,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能分给3人,还余下1个。
同学们想一想,余下的一个该怎么办呢?还能继续分吗?(课件演示:1个闪烁)
生:不能。
再分就不平均了。
(3)学生尝试列算式,认识余数。
师:你能把刚才我们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可以与同桌商量一下。
生尝试列算式,师巡视,并搜集展示学生的做法。
①10÷3=3余1
②10÷3=3 (1)
③10÷3=3(人)……1(片)
生汇报。
请其他学生比较、评价。
师:感觉如何?比较这三份作品,你更欣赏哪一份?为什么?
生:第③份,因为这样更简便。
(4)师生共同总结有余数除法算式的写法。
(课件演示算式的产生和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10片饼干,每人分3片,商就是3。
还剩余1个,为了表达的规范,余下来1个,数学上统一用“……”这个符号来表示剩余。
剩余1个,我们就在……后面写1。
剩下的1个就叫做“余数”。
(课件演示:余数)
除法家族里又多了一个新成员,它就是“余数”。
生读:余数。
(5)学习有余数除法表示的意义和读法。
师:这个算式读作:10除以3等于3余1。
(生尝试读,个别读)
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谁能说给大家听听?(请生回答)
1、分12个草莓。
师:10片饼干同学们分的可真好!12个草莓,每分4个,能分给几人?13个草莓呢?14个呢?15个呢?16个呢?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师:算式怎么列?生回答(课件呈现所有算式)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有的有剩余,有的没有剩余。
师小结:生活中,我们在平均分物品的时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好分完,一种是分完之后有剩余。
我们把这种有有剩余的情况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我们这节课研究的就是“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
2、活动:打开课本,找出你认为是重点的地方并标出来。
三、自主练习
师:生活中有余数的除法还有很多很多,你能不能用我们今天所学的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一些问题?
做练习题。
四、回顾反思
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
生:……
师:师:今天所学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同学们要善于用你的火眼金睛去发现问题,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你会获得更多的快乐!
学情分析:
本节课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经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包括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含义,知道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较好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受余数的产生及意义。
根据学生喜欢动手的特点,安排了动手摆小棒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体会有余数的除法,初步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利用学生练习做题的环节,深化理解余数小于除数,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有余数的除法》
效果分析:
本节课袁老师给予学生较大的自由空间,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10饼干,每人分3片,能分给几人?”,接着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最后全班交流:请学生分别说一说分的过程,明确余数的产生的意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接下来再通过让学生列式计算,大胆猜测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在本次操作中,学生有效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在经历、体验、获得的过程中,深刻体会了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从而验证了刚才的猜测,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这样的教学不仅满足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心里需求,而且更为直观的让学生熟悉到本节课要学的新知点之一——余数,也就是分不完的数,剩下的数,不够再分的数……
教材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是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有余数的除法”安排在学习完成“表内除法”之后不久进行教学,并且以表内除法为基础,通过对比加以编排。
例1通过平均分物过程的对比,教材通过“10片饼干,每人分3片,可以怎么分?”帮助学生感受平均分物的过程有两种情况。
在对比中拓展学生对除数的认识,并更好地理解余数的含义,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例2中对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横式的对比,通过结合操作过程,使学生在对比中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横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每个数的含义,教材专门编排一道例题,教学余数和除法之间的大小关系,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有余数的除法》
评测练习练习一:
练习二:
练习三:
练习四:
《有余数的除法》
教后反思:
本节课教学了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是表内除法的延伸,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通过学具操作、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
恰如其分的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课堂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整个课多数是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余数,得出结论。
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合作很好,到后边由于时间原因,导致自己手忙脚乱,有点慌,学生也有些急。
不过整体来看课堂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
学生也能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理解此类算式的含义,能认识余数,理解余数小于除数的道理。
有余数的除法
课标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内容包括体会余数的含义及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两大部分内容。
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数目小,学生熟悉的
事物作为例题,配以实物图,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
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