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酶PPT

合集下载

抗体酶

抗体酶

抗体酶的研究,为人们提供了一条合理途径去 设计适合于市场需要的蛋白质,即人为地设计 制作酶。它是酶工程的一个全新领域。利用动 物免疫系统产生抗体的高度专一性,可以得到 一系列高度专一性的抗体酶,使抗体酶不断丰 富。随之出现大量针对性强、药效高的药物。 立体专一性抗体酶的研究,使生产高纯度立体 专一性的药物成为现实。以某个生化反应的过 渡态类似物来诱导免疫反应,产生特定抗体酶, 以治疗某种酶先天性缺陷的遗传病。抗体酶可 有选择地使病毒外壳蛋白的肽键裂解,从而防 止病毒与靶细胞结合。抗体酶的固定化已获得 成功,将大大地推进工业化进程。
其它名称 反应可逆 二烯合成 [4+2]环加成 二烯 dienes 亲二烯体 dienophiles
环己烯衍生物
R
O C R(H) W CO2R(H) CN NO2
(吸电子基)
有利因素:
G
OR NHR
(给电子基)
Diels-Alder反应机理
G W + G G
六员环过渡态 协同机理
G
G W


W
2、抗体结合位点化学修饰法: 抗体酶和酶一样也可以用化学修 饰法加以改造。对抗体酶进行结 构修饰的关键是找到一种温和的 方法在抗体结合位置或附近引入 具有催化功能的基团。游离巯基 就是适合的基团之一,它具有高 亲核性,易于氧化,及能通过二 硫化物进行交换反应或亲电反应 而选择性修饰的特点
3 . 引入辅助因子法
结果按这种设想所得到的抗体不仅使酯 的水解速度增加了103~104倍,而且还具 备专一性、 pH依赖性及被抑制剂抑制等 酶的基本特性。抗体酶的催化活性虽然 仍比天然酶小,但这意味着可按人的意 愿来设计和生产具有已知结合专一性的 蛋白质,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均有重要意 义。美国已将抗体酶技术商品化,在第 一批具有应用价值的抗体酶中有与蛋白 酶相似的抗体,可在特定的氨基酸序列 上切割蛋白质,从而建立具有各种专一 性的切割蛋白质抗体酶库,就像限制性 核酸内切酶库一样供研究者选用。

抗体酶

抗体酶

制备方法
• 1、杂交瘤技术 • 经体内免疫后再进行细胞融合是制备抗体酶的一种传统方法。 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用不能在培养液中生长的但能产生抗 体的脾脏细胞,与能在培养液中生长的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 融合得到的杂交细胞既能产生抗体又能在体外培养,通过选择 培养,以获取能产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再把这些细胞 单克隆化,即繁殖成母体的同一细胞或形成菌落。这些菌落能 够产生单一均匀的抗体,可用于进行单克隆抗体的扩大生产。 对这些菌落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等方法加以筛选。该制备方法的 关键是要有合适而稳定的过渡态模拟物作半抗原,以产生与过 渡态高度亲和的抗体酶。由于大多数反应过渡态类似物的分子 量较低,即所谓的半抗原,他们本身免疫原性很弱,必须与某 种载体偶联才能表现免疫原性。本方法所得到的抗体酶的催化 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化学模型物的设计,现在应 用的设计策略包括:诱导和转化设计,反应免疫,“潜过渡态” 半抗原设计等等。
• 2、抗体结合部位修饰法 • 将催化基团或辅助因子引入到抗体的抗原结合部位,一 般可采用两种方法:即选择性化学修饰法和基因工程定 点突变法。抗体酶和酶一样也可以用化学修饰的方法加 以改造。对抗体酶进行结构修饰的关键,是找到一种吻 合的方法在抗体结合位置或附近引入酶的催化基 空间排布恰到好处,就能产生高活力的抗体酶。为提高 抗体酶的催化能力,可采用邻近效应,静电催化,应变, 功能团催化等方法,在抗体结合位点引入催化基团。基 因工程定点突变法是利用位点专一性突变引起抗体结合 部位氨基酸的改变,能在抗体结合部位换上有催化作用 的氨基酸,进而改变抗体酶的催化效率。目前,定点突 变的方法己成为提高抗体酶活性的一种常规方法。
• 3、克隆免疫反应因子的基因 • 通过PCR技术克隆出全套免疫球蛋白的可变位点 使它们随机地将基因的轻重链结合,这些含上利用了免疫因子的多样性,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从上百万种可能性中选择 抗体酶。[1]

抗体酶

抗体酶

1986年Schultz以对硝基苯酚磷酸胆碱酯(PNPPC) 作为相应的羧酸二酯的过渡态类似物。 诱导产生的抗体酶使水解反应速度加快12000倍。
抗体酶
抗体酶(Abzyme)或催化抗体(Catalytic antibody)是抗体的高度选择性和酶的高效 催化能力巧妙结合的产物。
本质上是一类具有催化活力的免疫球蛋
过渡态理论

过渡态理论认为,酶与底物的结合经历了一个 易于形成产物的过渡态,实际上是降低了反应 所需的活化能。
与反应过渡状态结合作用
在酶催化的反应中,与酶的活性中心形 成复合物的实际上是底物形成的过渡状 态, 酶与过渡状态的亲和力要大于酶与底物 或产物的亲和力。
抗体酶设想
1969年Jencks根据抗体结合抗原的高度 特异性,与天然酶结合底物的高度专一 性相类似的特性,在过渡态理论的基础 上首先提出设想:
10.1 模拟酶
11.1.1 模拟酶的概念
模拟酶又称人工酶或酶模型,是在分子 水平上模拟酶活性部位的形状、大小及其微 环境等结构特征,以及酶的作用机制和立体 化学的一门学科,是从分子水平上模拟生物 功能的一门边缘学科。
模拟酶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研 究领域,是仿生高分子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酶的作用机制:过渡态理论
–对简化的人工体系中识别、结合和催化的研究
• 超分子化学
– 主-客体化学:主体和客体在结合部位的空间及 电子排列的互补
– 超分子:该分子形成源于底物和受体的结合, 这种结合基于非共价键相互作用,当接受体与 络合离子或分子结合形成稳定的,具有稳定结 构和性质的实体,形成超分子 – 功能:分子识别、催化、选择性输出
白,在
其可变区赋予了酶的属性。 它是利用现代生物学与化学的理论与技术交叉研 究的成果,是抗体的高度选择性和酶的高效催化 能力巧妙结合的产物。

抗体酶

抗体酶

抗体酶的研究,为人们提供了一条合理途径去设 计适合于市场需要的蛋白质,即人为地设计制作 酶。它是酶工程的一个全新领域。 构建有别于天然功能酶的新酶类,是酶工程研究 的又一前沿领地。
2013-11-13
拷贝法
用已知酶作为抗原免疫动物,通过单克 隆技术,制得抗该种酶的抗体。再以此种抗 体免疫动物,再次采用单克隆技术,经筛选 与纯化,就可获得具有原来酶活性的抗体酶 (因为抗原与该抗产生的抗体具有互补性, 经过上述两次拷贝,就把酶的活性部位的信 息翻录到抗体酶上,使该抗体酶能高选择性 地催化原酶所催化的反应)。 这种方法对自然界来源稀少的紧缺酶, 不失为一种有价值的有潜力的方法。
2013-11-13

既然过渡态分子难以捕获,而过渡态类似物 是能够模拟一个酶催化反应过渡态的结构的 稳定物质,于是人们就设想,只要寻找到与 反应中决定性步骤的相应酶紧密结合的酶竞 争性抑制剂,就等于发现了过渡态类似物; 还有一种思路,就是这种类似物也能根据化 学反应机制推测设计出来。然后,以过渡态 类似物为半抗原,利用哺乳动物的免疫系统, 诱导与其互补构象的抗体产生,这种抗体即 具有催化活性——这就是 1969 年Jencks 提出的,他发展了 Pauling 的理论;接着, Kohler 和Milstein 于 1975 年发明了具有 历史意义的单克隆技术,使抗体酶的生产成 为可能。
2013-11-13
诱导法
诱导法是选择适当的化学模型物与载 体蛋白连接后给动物免疫,通过杂交瘤技术 筛选和分离单克隆抗体(所得抗体催化效果 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化学模型物的设 计)。
2013-11-13
基因工程法
对于已经获得的单抗,分析其氨基酸 序列和相应基因的碱基序列,将抗原结合部 位的基因换上编码有催化作用的氨基酸的基 因,这就是基因工程法制备抗体酶的主要内 容。为可能。利用抗体库技术,在将来也 许有可能绕开免疫,产生完全由基因工程构 建的全新抗体酶。

核酶和抗体酶

核酶和抗体酶
ination library)
将不同的重链和轻链基因随机组合,克隆 到合适的表达载体中,在原核细胞表达不 同的抗体,形成一个抗体库,从这个抗体 库中,用抗原可以筛选到相应的抗体基因。
引入法
随着噬菌体抗体库技术的完善,可根据需 要构建适当序列的基因片断,绕过免疫学 方法,构建全新的抗体酶。 噬菌体展示技术将组建亿万种不同特异性 抗体可变区基因库和抗体在大肠杆菌中功 能性表达,与高效快速的筛选手段结合起 来,彻底改变了抗体酶生产的传统途径。
A. 酯酶的底 物–酯
B.酯的羧基碳原子 受到亲核攻击形成 四面体过渡态
C.设计的磷酸酯 类似物,作为抗原 去免疫实验动物
O –C –
磷酸酯类似物 免
(半抗原)

对酯水解反应有 催化作用的单克
隆抗体
抗体酶用于有机酯的水解,过渡态类似 物磷酸盐和磷酸酯作为免疫原诱导产生 的单克隆抗体催化水解反应比未催化反 应快104倍。
L-19IVS
G- P
- OH +
15nt
P399nt
图 13- 四膜虫 35S RNA 内含子剪接 的转酯反应模型
L-19具有酶的主要特 征:专一性强,加快 反应速度,反应前后 酶分子保持不变
L-19 IVS所催化的水解反应和连接反应
异议
引入法
用基因工程方法改造和制备全新的抗体酶 是一种很有前途和发展潜力的抗体酶制备 方法。
将催化基因引入到特异抗体的抗原结合 位点上,使其获得催化功能。 也可以针对性地改变抗体结合区的某些 氨基酸序列,以获得高效的抗体酶。
引入法
对于已产生的单抗,分析抗体结合部位 的氨基酸顺序或对应的碱基顺序。 通过对抗体酶结合部位氨基酸对应的基 因序列进行定点突变,希望能在抗体结 合部位换上有催化作用的氨基酸。 改变抗体酶的催化效率。

第七章 抗体酶

第七章 抗体酶
抗体酶:其本质上是免疫球 蛋白,只是在其可变区被赋予了 酶的属性,因此抗体酶又称为催 化抗体(Catalytic Antibody)。
通过一系列化学与生物技术方法 制备出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抗体
催化抗体与酶化抗体 与 酶的共同点
能高选择性地与 靶分子结合
酶与底物的结合及抗体 与抗原的结合都是高度 专一性
抗体
结 合 区: 抗体分 子上有两个抗原结 合区 可变区(V区) 稳定区(C区)
抗体是由B细胞受抗原刺 激后所分泌的蛋白质
抗体分子:由四 条肽链所组成, 两条重链(H链) 两条轻链(L链)
抗体与半抗原的识别包括了 疏水、静电和氢键等的相互作用。 半抗原在抗体结合部位中的取向 是由它的2个羧基的特异相互作用 决定的。
四、抗体酶的应用
1、抗体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应用: —抗体酶能催化立体专一性的反应; —能区分动力学上的外消旋混合物; —能催化内消旋底物合成相同手性(homochiral)的产 物。 2. 用于阐明化学反应机制 3. 抗体酶在医疗上的应用
例如,可以设计抗体酶杀死特殊的病原体,也可用抗体酶活化处于靶部位的 药物前体,以降低药物毒性,增加其在体内的稳定性。
稳定半抗原是通过下列因素实现 的:带正电的Arg-L96与带负电的磷 氧基靠近,形成静电吸引;由HisH35,Tyr-H33和Tyr-L94与磷氧基的 氧形成的氢键。
催化抗体制备方法
1 稳定过渡态法 2、抗体与半抗原互补法 4 诱导法 3 拷贝法 5 引入法 6 催化抗体的化学修 饰制备法
随着抗体酶研究的深入,人们利 用了酶催化业已确立的催化机理: ——① 稳定过渡态; ——② 酸碱催化; ——③ 亲电和亲核催化; ——④ 邻近效应 使抗体酶的制备方法不断扩展, 目前已开发出数种产生抗体酶的方法。

第八章 核酶和抗体酶

第八章 核酶和抗体酶

四膜虫前体rRNA的自我剪接功能
Active Site in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Tetrahymena Ribozyme (四膜虫核酸酶)
1、酶催化反应类型:
剪切酶 剪接酶 多功能酶
2、酶的结构特点
锤头型R酶 发夹型R酶 含Ⅰ型IVS R酶
几种能进行自我剪切的RNA结构
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PcAb): 存在于体液中的各种抗体的总和可称为多 种B 细胞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Monoclonal antibody,McAb) 如果把能分泌某种特异抗体的一个B型淋巴 细胞分离出来,通过纯种培养,所产生的抗体 则只有一种,可以特异地和体内一种抗原结合, 这种单一的特异性抗体即为单一B细胞克隆抗体, 即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
核酶的的医药意义
随着对核酶的深入研究,已经认识到核酶在 遗传病,肿瘤和病毒性疾病上的潜力。
比如,对于艾滋病毒HIV的转录信息来源于RNA而非DNA,核 酶能够在特定位点切断RNA,使得它失去活性。如果一个 能专一识别HIV的RNA的核酶存在于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内, 那么它就能建立抵抗入侵的第一防线。甚至,HIV确实进 入到了细胞并进行了复制,RNA也可以在病毒生活史的不 同阶段切断HIV的RNA而不影响自身的RNA。 又如,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目前尚缺少有效的治 疗方法。核酶的发现,尤其是锤头状核酶,为白血病的基 因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近些年,在国外的一些国家已经 在小白鼠体内得到较好的效果。
DNA聚合酶
逆转录酶 碱性磷酸酶 T4多聚核苷酸激酶
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
例题:
1. 20世纪80年代初,Cech 和Altman分别发现了具有催化功能的核酶, 打破了酶只是蛋白质的传统观念,为此双双获得了1989年的诺贝尔 化学奖。“核酶”是指某些( )。 A.DNA B.RNA C.染色体 D.ATP 2. 人体内的酶都是蛋白质吗?下列关于人体内蛋白质的叙述中,正确的 是 A.蛋白质具有多样性,是由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空 间结构不同 B.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基因中的碱基有C、G、A、T、U C.人体内的酶都是蛋白质,激素不一定是蛋白质 D.蛋白酶也是蛋白质,能够把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 答案是C。

第四节 核酶、抗体酶、同功酶、酶工程

第四节 核酶、抗体酶、同功酶、酶工程
固定化酶具有可反复使用,酶性能稳定,产物易分离等优点。 例:酶电极
2. 生物酶工程
酶学和DNA重组技术相结合。
基因工程技术大量生产克隆酶 基因定点突变,获得遗传修饰酶
设计新酶基因,合成优质酶
Fig.2-42 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DNA cloning.
天然存在的酶。
指当细胞加入特定诱导物后诱导产生 的酶。诱导物一般是底物或其类似物。
例:大肠杆菌-半乳糖苷酶的诱导生成
去掉
-半乳糖苷酶 ( g )
诱导物
加入
诱导物
细菌蛋白总量(g)
Fig.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8 -半乳糖苷酶的诱导生成
五、 酶工程
(一)酶在工业、农业、医药及科学研究中的巨大作用
工业: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凝乳酶等。 农业:淀粉酶、纤维素酶、果胶酶等 医药:血清GPT、GOT; 乳酸脱氢酶H4、 M4
抗原结合部位 重链(H) 轻链(L) 铰链区 V:可变区 C:恒定区 Fc:基部片断 Fab: 臂片断(抗原结合片断)
免疫球蛋白(抗体)的结构
抗体酶本质上是抗体,但在可变区具有酶活性,所以称为 抗体酶。
磷酸吡哆醛
(a)半抗原-载体蛋白 (b)抗体酶催化的氨基转移反应
羟酯
环状过渡态
内酯
环状磷酸酯
第四节
核酶、抗体酶、 同工酶、酶工程
一、核酶( ribozyme)
• 定义: 化学本质为RNA的酶。它具有识别和转化单链
RNA的能力。
例:L19RNA 1982, Cech 等,研究四膜虫rRNA 前体的成熟。 L19RNA —395个核苷酸构成的线状 RNA分子
外显子 鸟苷
内含子

抗体酶

抗体酶

相似分子诱导法Leabharlann 在反应过渡态类似物难以合成的条件下, 采用化学结构相似的分子如酶的抑制剂分 子做半抗原,也可筛选到抗体酶。因为免 疫系统对一个半抗原可以产生一些结构大 致相同,但却存在细微差别的抗体,因此 用含有与半抗原类似结构的化合物筛选单 克隆抗体,也会找到所需要的有特殊识别 功能及催化作用的抗体酶。
抗体酶的筛选
1.酶学活性检查法:直接用反应底物检 测细胞培养液中抗体的酶活性。此法比 上述方法更简单,但需要抗体具有可观测 的酶活力。 2.基因筛选法:应用基因探针,对基因抗体 库进行分析和筛选。 等
抗体酶研究方向
1 .通过建立催化活性和那些天然酶无法 催化的反应来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2 .抗体酶在体内治疗效果的扩大: 3 .抗体酶生产库和生产技术的研究可以 降低抗体酶的成本,实现商业化应用。 随着蛋白质工程、基因工程、免疫学等 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抗体酶的研究将 有更大的突破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抗体酶的优点
• 对于天然酶来说,在研究催化机制时,需要分析 蛋白的晶体结构,探索其空间、电荷分布的情况。 如果只用化学修饰、蛋白质工程技术很难确切知 道活性部位的空间结构;而对抗体酶来说,采用 事先设计的化合物做为半抗原,根据抗体和抗原 间的互补关系,直接推测抗体酶活性部位的结构, 对其催化机制进行研究。
抗体酶的产生途径和方法
直接引入天然或合成的催化基团
化学诱变-通过化学修饰将合成或天 然催化活性基团引入抗体分子中;蛋 白质工程技术—通过蛋白质工程技术 使抗体结合位点的氨基酸残基定向改 变,这不仅可以直接产生酶活性,还 可以进一步转化具有初始酶活性的抗 体,构建高活性抗体。
基因工程技术
根据免疫学,动物可以有5到10000种 不同的B细胞产生针对独特分子抗原的 抗体,而只有几百种单克隆抗体是通 过细胞融合产生的。因此,重组抗体 分子在细菌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可以提 供抗体库。从基因工程抗体库中获得 的抗体数量比从免疫技术中获得的多 几个数量级。然而,在这种方法中筛 选抗体的技术需要进一步改进。

抗体酶

抗体酶

酯酶催化反应的过渡态类似物设计(方框内为半抗原)
a
24
用一个带有电荷的半抗原作为免疫原,在免疫进化过程中 诱异抗体结合部位的一个氨基酸残基带有互补的电荷,使 其具有酸、碱或亲核催化的能力。
Janda等根据此原理,以带电 的半抗原1为诱导,得到7个 能催化和半抗原1结构类似的 底物3水解的单克隆,而结构 相同但不带电的半抗原2(作 为比较)却未得到有催化活性 的单克隆。
化学修饰法对抗体进行化学修饰,使抗体与催化基团
相连。
a
20
诱导法
设计半抗原
选择合适的反应过渡态类似物作为化学模型物
用设计好的半抗原,与载体蛋白(如牛血清白蛋白) 偶联制成抗原;将此抗原进行免疫,使宿主针对抗原 产生抗体。
产生抗体的脾脏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相融合,得到的杂 交瘤细胞既能产生抗体又能在体外培养;
a
25
拷贝法
用酶作为抗原免疫动物得到抗酶的抗体,再将此抗体免疫 动物并进行单克隆化,获得单克隆的抗抗体。
对抗抗体进行筛选,获得具有原来酶活性的抗体酶。
a
26
酶反应有两个主要的特征:
高催化效率、高选择性
1946年,Pauling用过渡态理论阐明酶催化的实 质
酶之所以具有催化活力是因为它能特异性结合 并稳定化学反应的过渡态(底物激态),从而降 低反应能级。
a
7
过渡态理论
过渡态理论是解释酶催化原理的经典理论。
对任何化学反应,反应物在 变为产物之前,必须获得一 定的能量,成为活化态或称 过渡态。过渡态处于最高能 阶上。
7、光诱导反应
8、氧化还原反应
9、脱羧反应
10、顺反异构化反应
a
18
抗体酶的特性

Chapter9核酶和抗体酶解析

Chapter9核酶和抗体酶解析
Ⅰ型IVS:均与四膜虫大核rRNA前体的IVS结构相似、催化自我剪接

需鸟苷(或5′鸟苷酸)和Mg2+参与。

Ⅱ型IVS :结构与四膜虫的不同,而与细胞核mRNA前体中的IVS相 似。它催化自我剪接反应不需要鸟苷或鸟苷酸参与,但仍需Mg2+
2.自我剪切ribozyme的分类

自我剪切ribozyme, 自我剪切的RNA结构有锤头结构和发 夹结构,其中尖头指出自我剪切的部位。

1.酰基转移反应
2.重排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
4.金属螯和合反应
5.磷酸酯水解反应
6.磷酸酯闭环反应
7. 光诱导反应

a.光聚合反应(二聚作用)
b.光裂解反应
四. 制备方法

i. 诱导法:即用设计好的半抗原,通过间隔链与载体蛋白 (例如牛血清白蛋白等)偶联制成抗原,然后采用标准 的单克隆抗体来制备、分离、筛选抗体酶。

自我剪接ribozyme:包含剪切与连接两个步骤。
几种能进行自我剪切的RNA结构
3.催化分子间反应的ribozyme的分类

如:L-19IVS具有5种酶活性,可催化多种分 子间反应。
三.Ribozyme研究进展与展望

对各种已知ribozyme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研究。可找出其 结构功能域和必需基团,据此可进行分子改造,以获得 分子更小的、高效的ribozyme
连接酶活性 金属螯合酶活性 磷酸酯酶活性
生物学意义
第二节结束

点击返回
第三节 抗体酶

一. 概念 是一种具有催化功能的抗体分子,在其可变 区赋予了酶的属性。
二. 抗体酶概述

酶与抗体的差别:酶是能与反应过渡态选择结合

抗体酶

抗体酶

抗体的精细识别使其能结合几乎任何天然的或合 成的分子 抗体酶催化反应的介质效应


酯解反应中介质效应 : 抗体酶在有机溶剂中具稳定性。 脱羧反应中介质效应:有机溶剂引起脱羧反应速率增 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酰基转移反应中介质效应 :在疏水溶剂中,活性较高。
抗体酶的制备

将抗体转变为酶可通过诱导法、拷贝法、引入法、化学修饰法等 途径。
1999年,Okamoto报道多克隆 的抗体酶41s-2-L能够特异识别艾 滋病病毒gp41的一段十分保守的 氨基酸序列并将其降解。 2010年,Haggag阐明了DNA酶 的抗体酶中分子模型中结构和功能 之间的关系。 如今,抗体酶已经在新肿瘤药物的 开发,手性药物的拆分,毒品的戒 除,复杂天然产物的合成方面显示 出巨大的潜在价值
Thank you!

用酶作为抗原免疫动物得到抗 酶的抗体,再将此抗体免疫动 物并进行单克隆化,获得单克 隆的抗抗体。 对抗抗体进行筛选,获得具有 原来酶活性的抗体酶。

引入法

用基因工程方法改造和制备全新的抗体酶是一种很 有前途和发展潜力的抗体酶制备方法。 将催化基因引入到特异抗体的抗原结合位点上,也 可以针对性地改变抗体结合区的某些氨基酸序列, 以获得高效的抗体酶。
—— 洪维剑, 蔡发国, 朱丽如. 抗体酶研究的新进展[J]. 饲料研究, 2009,(10)
1)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问题1:目前, 抗体酶技术工业化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生产 出的一些抗体酶的底物专一性、反应选择性和催化效率不 如天然酶。 抗体酶催化活性较低的可能原因是:
1.设计出的半抗原与真实过渡态之间总会存在细微的差别; 2.抗体酶的结合位点易受底物抑制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3.同一种类的不同细胞产生的抗体酶的活性有差异,多数特异性的 抗体酶并不是单一的分子种类,这使得抗体酶的分离纯化较为困难。 4.抗体酶多为鼠源性的单克隆抗体, 在诱导中机体内可能会产生抗 催化抗体的蛋白, 使抗体酶失活。

抗原抗体及抗体酶

抗原抗体及抗体酶

酶标免疫分析示意图

二,抗体酶的催化作用机理
1,过渡态理论与抗体酶 2,抗体酶催化的三种重要反应机制 水解作用机制 基团转移 连续反应机制 3,抗体酶催化反应的介质效应 酯解反应中介质效应 : 抗体酶在有机溶 剂中具稳定性. 脱羧反应中介质效应 ;有机溶剂引起脱 羧反应速率增加. 酰基转移反应中介质效应 :在疏水溶剂 中,活性较高.
4
用生物工程的方法产生抗体 Fab片断由轻链和重链的 及CH1部分组成, 片断由轻链和重链的VH及 部分组成, 片断由轻链和重链的 部分组成 作为一种催化剂,抗体酶有这样的片断就行, 作为一种催化剂,抗体酶有这样的片断就行, 无须完整的抗体分子. 无须完整的抗体分子.从人或动物的抗原中 抽取基因, 抽取基因,然后用酶反应复制基因的聚合酶 链反应( 链反应(PCR)技术重新铸造轻链和重链, )技术重新铸造轻链和重链, 这样就可以把这些基因组合成100万个含有 万个含有 这样就可以把这些基因组合成 成对轻链和重链的基因库. 成对轻链和重链的基因库.这些基因库是存 储在细菌病毒里, 储在细菌病毒里,通过随机地将基因和轻重 链结合的方法,就可大量制造 片断了. 链结合的方法,就可大量制造Fab片断了. 片断了 片断里的基因是通过细菌的形式表达出来的. 片断里的基因是通过细菌的形式表达出来的. 这就可在细菌培养中繁殖数百万计不同抗体. 这就可在细菌培养中繁殖数百万计不同抗体.
很多天然酶活性中心都含有金属离子. 很多天然酶活性中心都含有金属离子. Lerner等将金属离子引入抗体酶,成功地催化 等将金属离子引入抗体酶, 等将金属离子引入抗体酶 了肽键的选择性水解.他们用三乙撑胺 了肽键的选择性水解.他们用三乙撑胺Co3+盐 作为金属离子辅因子,所用半抗原分子带有一 作为金属离子辅因子, 肽键.且通过羧根及仲胺基与金属离子相连. 肽键.且通过羧根及仲胺基与金属离子相连. 将此半抗原通过共价键连接在载体蛋白免疫动 物产生的抗体, 物产生的抗体,在金属离子复合物作为辅因子 的参与下, 的参与下,这些抗体酶能选择性水解甘氨酸和 丙氨酸之间的肽键 .

10抗体酶核酶极端-PPT资料75页

10抗体酶核酶极端-PPT资料75页

2.模拟酶的活性功能基 酶分子中直接与酶催化反应 有关的活性中心,通常是由几个活性功能基组成。
例如牛胰核糖核酸酶的催化中心是肽链序列中第12位 和第119位的两个组氨酸。
C.G.奥弗贝格等根据胰凝乳蛋白酶的催化中心与丝 氨酸的羟基、组氨酸的咪唑基和天冬氨酸的羧基有关 的事实,用乙烯基苯酚与乙烯基咪唑进行共聚合,制 得带有羟基和咪唑基的-胰凝乳蛋白酶模型,用这个模 型聚合物作为3-乙酰氧基-N-三甲基碘化苯胺,水解 的催化剂,当pH为9.1时,其活性比单一的乙烯基咪唑 高63倍。
抗体酶的特性
2、有更强的专一性和稳定性 抗体的精细识别使其能结合几乎任何天然的
或合成的分子 抗体酶催化反应的介质效应
酯解反应中介质效应 : 抗体酶在有机溶 剂中具稳定性。
脱羧反应中介质效应:有机溶剂引起脱羧 反应速率增加。
酰基转移反应中介质效应 :在疏水溶剂中, 活性较高。
抗体酶的制备
1986年Lerner和Schultz证实了这一设想。
抗体酶的发现
Lerner和Schultz分别领导各自的研究小组 首次观察到了抗体具有选择性的催化活性。 1986年美国Lerner和Schultz两个实验室同 时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报道他们成功地 得到了具有催化活性的抗体。 并将这类具催化能力的免疫球蛋白称为催化 抗体,即抗体酶。
–酶的作用机制:过渡态理论 –对简化的人工体系中识别、结合和催化的研究
• 超分子化学
– 主-客体化学:主体和客体在结合部位的空间及 电子排列的互补
– 超分子:该分子形成源于底物和受体的结合, 这种结合基于非共价键相互作用,当接受体与 络合离子或分子结合形成稳定的,具有稳定结 构和性质的实体,形成超分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gG 结构图
抗体与酶的异同
相同点:都是蛋白质,都有特异性。 相同点:都是蛋白质,都有特异性。 不同点: 不同点: 1)抗体无催化活力,酶有催化活力。 )抗体无催化活力,酶有催化活力。 2)本质差别:酶是能与反应过渡态选择结 )本质差别: 合的催化物质, 合的催化物质,抗体是和基态紧密结合的 物质。 物质。 • 3)酶的活性和合成受到代谢调节,种类有 )酶的活性和合成受到代谢调节, 限。 • 抗体只有在抗原存在时才产生,种类无限。 抗体只有在抗原存在时才产生,种类无限。 • • • •
利用疫动物得 到抗酶的抗体,再将此抗体免疫 到抗酶的抗体, 动物并进行单克隆化, 动物并进行单克隆化,获得单克 隆的抗抗体。对抗抗体进行筛选, 隆的抗抗体。对抗抗体进行筛选, 获得具有原来酶活性的抗体酶。 获得具有原来酶活性的抗体酶。
拷贝法制备抗体酶示意图
酶 联免疫分析
•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nzyme-linked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是将酶 ) 作为标记物质,使之和抗原(或抗体) 作为标记物质,使之和抗原(或抗体)结 合形成酶与抗原(或抗体)复合物, 合形成酶与抗原(或抗体)复合物,然后 再根据待测抗体(或抗原) 再根据待测抗体(或抗原)与复合物专一 且定量的结合关系, 且定量的结合关系,通过测定待测抗体 或抗原)结合的标记酶活力, (或抗原)结合的标记酶活力,从而计算 出抗原或抗体的量。 出抗原或抗体的量。
•静脉给药后,当药物扩散至肿瘤细胞 的表面或附近,抗体酶就会将前药迅速 水解释放出抗肿瘤药物,从而提高肿瘤 细胞局部药物浓度,增强对肿瘤的杀伤 力,达到提高肿瘤化疗效果的目的。 当然前药只能被抗体酶水解而不能被内 源性酶水解,抗原还要尽量减少免疫原 性
• 抗体酶的研究,为人们提供了一条合理 途径去设计适合于市场需要的蛋白质, 即人为地设计制作酶。它是酶工程的一 个全新领域。 • 构建有别于天然功能酶的新酶类,是酶 工程研究的又一前沿领地。
抗体酶的催化特征
• 1、与天然酶相比抗体酶的特点 • 能催化一些天然酶不能催化的反应 • 有更强的专一性和稳定性 • 催化作用机制不同 • 2、抗体酶和非催化性抗体作用的比较 • 更高的反应特异性 • 反应的可逆性 • 反应的量效性
三、抗体酶的制备
• 1. 诱导法 • 用设计好的半抗原, 用设计好的半抗原,通过与载体蛋白 如牛血清白蛋白)偶联制成抗原。 (如牛血清白蛋白)偶联制成抗原。然后 对动物进行免疫 免疫, 对动物进行免疫,取免疫动物的脾细胞与 骨髓瘤细胞杂交, 骨髓瘤细胞杂交,杂交细胞则分泌单克隆 抗体,经筛选和纯化,得抗体酶。 抗体,经筛选和纯化,得抗体酶。
催化布洛芬甲醋选择性水解的催化抗体设计 和制备
• 通过对布洛芬甲醋水解的机理分析,根据过渡态理论设计 和合成了四面体含磷和含硫半抗原作为半抗原,并与牛血 清蛋白 (BSA)偶联制备成免疫源,经免疫和克隆成功筛选 出具有催化加速选择性水解生成s一布洛芬的特异性催化 抗体,其 kcat/kuncat达到了1.6xl了。通过对所筛选的催 化抗体的酶学性质和反应性的考察,得到了催化抗体的最 适pH和温度范围,分别为7.0一8.0和30~40℃。在对其热 稳定性的考察中发现,催化抗体对热很敏感,超过55℃其 催化活性基本消失。通过对催化抗体催化布洛芬甲醋的选 择性反应动力学分析,建立了动力学方程。结果显示,尽 管催化抗体与酶在形成的中间态不一样,但催化反应同样 符合Michaelis一Menien的动力学规律,并拟合得到了动 力学参数Km为2831卿01.1一,,kcat为1.015一‘。
四、抗体酶的应用
• 1.抗体酶在帮助戒毒方面的应用 抗体酶在帮助戒毒方面的应用
Landry等用可卡因水解的过渡态类似物 磷酸单 等用可卡因水解的过渡态类似物-磷酸单 等用可卡因水解的过渡态类似物 酯为半抗原, 酯为半抗原,产生的单克隆抗体能催化可卡因 的分解, 的分解,其催化活性和血液中催化可卡因的丁 酰胆碱酯酶差不多,水解后的可卡因片断失去 酰胆碱酯酶差不多, 可卡因刺激功能。 可卡因刺激功能。 因此, 因此,用人工抗体酶的被动免疫也许能阻断可卡 因上瘾, 因上瘾,达到戒毒目的 。
二、抗体酶的定义
• 抗体酶又称催化抗体(catalytic 抗体酶又称催化抗体( antibody),是抗体的高度选择性和酶 ),是抗体的高度选择性和酶 ), 的高效催化能力巧妙结合的产物, 的高效催化能力巧妙结合的产物,本质 上是一类具有催化活力的免疫球蛋白, 上是一类具有催化活力的免疫球蛋白, 在其可变区赋予了酶的属性。 在其可变区赋予了酶的属性。
与反应过渡状态结合作用
• 在酶催化的反应中, 与酶的活性中心形成 复合物的实际上是底 物形成的过渡状态, • 酶与过渡状态的亲和 力要大于酶与底物或 产物的亲和力。
抗体酶设想
• 1969年Jencks根据抗体结合抗原的高度 特异性,与天然酶结合底物的高度专一 性相类似的特性,在过渡态理论的基础 上首先提出设想:
–能与化学反应中过渡态结合的抗体,可能 具有酶的活性,催化反应的进行。
• 1986年Lerner和Schultz证实了这一设 想。
抗体酶的发现
• Lerner和Schultz分别领导各自的研究小组 首次观察到了抗体具有选择性的催化活性。 • 1986年美国Lerner和Schultz两个实验室同 时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报道他们成功地 得到了具有催化活性的抗体。 • 并将这类具催化能力的免疫球蛋白称为催 化抗体,即抗体酶。
• 对任何化学反应,反应物在变为产物之前, 必须获得一定的能量,成为活化态或称过 渡态。过渡态处于最高能阶上。 • 过渡态与反应物的能阶之差称为活化能。 • 获得活化能的多少与反应的速度成正比。
过渡态理论
过渡态理论认为, 过渡态理论认为,酶与底物的结合经历了 一个易于形成产物的过渡态, 一个易于形成产物的过渡态,实际上是降 低了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低了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催化抗体制备及其用于选择性水解 和不对称还原反应的研究
• 催化抗体的研究和开发预示着生物催化剂可以通过人工设 计与制备,由此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模拟酶的研究方向,也 成为生物催化和生物催化剂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无论是 在理论探索还是实践应用方面都具有极其广阔的前景,尤 其在医学、生物学、制药学等学科中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催化抗体是多学科研究的交汇点,涉及了化学、生物学、 生物技术、有机生物和药物研究等领域。催化抗体的优化 设计和制备以及催化抗体的酶学性质和反应规律等是在发 展催化抗体技术中的几个关键问题,需要深入探究。本文 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运用分子设计和制备手段来制得特定的 催化抗体,为制备手性药物和手性药物中间体服务,重点 考虑在非水介质中的应用研究。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
酶是生物催化剂
• 酶是一类具有催化功能的生物分子 • 酶反应有两个主要的特征:
– 高催化效率、高选择性
• 1946年,Pauling用过渡态理论阐明酶催化 的实质
–酶之所以具有催化活力是因为它能特异性结合 并稳定化学反应的过渡态(底物激态),从而降 低反应能级。
过渡态理论
过渡态理论是解释酶催化原理的经典理论。 过渡态理论是解释酶催化原理的经典理论。
抗体酶(Abzyme)
姓名 张歌 学号 1004014
一、抗体酶的理论基础
• • • 抗体蛋白的特性: 抗体蛋白的特性: 抗体( ):能与相应抗原 表位)特异 抗体(antibody):能与相应抗原 表位 特异 ):能与相应抗原(表位 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抗原( ):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 抗原(antigen):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 ): 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 答产物(抗体或抗原受体 抗体或抗原受体)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 答产物 抗体或抗原受体 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 合的物质。 合的物质。 半抗原( ):只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 半抗原(hapten):只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 ): 性的物质。 性的物质。其可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 结合,但不能单独诱发免疫应答。 结合,但不能单独诱发免疫应答。
2. 肿瘤治疗
• 目前正在发展一种称为抗体介导前药治疗 (ADEPT)技术,即将能水解前药释放出 )技术, 肿瘤细胞毒剂的酶和肿瘤专一性抗体相偶 联,这样酶就会通过和肿瘤结合的抗体而 存在于细胞的表面。 存在于细胞的表面。
前药 ( prodrug)是指由具有生物活性的药物经化 是指由具有生物活性的药物经化 学修饰后转变为体外无活性的化合物。 学修饰后转变为体外无活性的化合物。这种化 合物在体内经酶或非酶作用,脱去保护基,释 合物在体内经酶或非酶作用,脱去保护基, 放出母体药物而发挥治疗作用。 放出母体药物而发挥治疗作用。
独特型
• 每个免疫球蛋白分子所特有的抗原特异性 标志 • 独特型是单克隆的,其抗原决定簇位于V区
–同一个体中不同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Ig可变区 所具有的抗原特异性标志,由Ig超变区特有的 氨基酸序列和构型所决定。
• 独特型可由多个抗原决定簇组成,这些决 定簇称为独特位。
抗体酶的筛选
• 1、ELISA法;用ELISA法筛选对半抗原有 、 法 法筛选对半抗原有 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 。 • 2、酶学活性检测法:直接用反应底物检测 、酶学活性检测法: 细胞培养液中抗体的酶活性。 细胞培养液中抗体的酶活性。 • 3、短过渡态类似物法:以过渡态类似物中 、短过渡态类似物法: 含有的必需基团的基本结构单元做为筛选 单克隆抗体的标准。 单克隆抗体的标准。 • 4、基因筛选法 :应用基因探针,对基因 应用基因探针, 、 抗体库进行分析和筛选。 抗体库进行分析和筛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