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高一语文第一单元
部编版高一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范文
部编版高一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范文部编版高一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范文(通用2篇)部编版高一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范文篇1教学目标:1、了解及其主要作品。
2、理解文章的内容,熟悉文章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把握深刻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1、理解深刻的意图。
2、体会讽刺的手法。
3、确定正确的财宝观。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在思想者的眼睛里,这生命的世界无疑是一个漂亮的大花园,处处都是寓言盛开着的意味深长的微笑。
蚂蚁辛勤的脚步里有勤奋与幸福的静静话,小狗生气的咆哮里有勇敢与忠诚的精神;那看似丑陋的乌鸦叨起石头往瓶子里填出水来的时候,那石子分明是才智在闪闪发光;而聪慧的狐狸用哄骗的手段猎取了属于老虎的光荣与威势,那份得意的背后却又烛显出属于生命世界的残忍与狡黠……我们生命的成长需要这样一双才智的眼睛,关心我们采撷欢快与才智的花朵;我们生命远行的脚步需要这样一双才智的眼睛,装饰我们生命的漂亮与芳香。
今日,就让我们从一则寓言中扬帆远行,到辽远的世界里去采撷才智的花朵。
二、作家介绍。
卡尔维诺,意大利当代最具世界影响的作家之一。
出版小说《蛛巢小径》,重要作品有《阿根廷蚂蚁》、《我们的祖先》三部曲和《意大利民间故事》、《宇宙奇趣》、《看不见的城市》、《假如一个冬夜,一个旅人》等。
三、文本分析故事背景:从前有一个国家,人人都是小偷。
我们大家一起来推断,这个国家的人们过着没有贫富差距的生活。
故事进展:有一天,来了一个不偷东西的诚恳人,生活在这个小偷王国,“正常”的生活秩序被打乱,平衡被破坏了,贫富差距消失了!高潮与结局:贫富两极开头分化,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穷人开头偷窃富人的财宝。
思索:默读课文,找出故事的结局,争论贫富差距产生的缘由。
富人开头雇用穷人掠夺他人财宝,雇请穷人爱护自己掠夺来的财宝,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富人剥削穷人的事实,讽刺了不择手段猎取财宝的“富人们”。
四、相关背景关于“黑羊”:在英语里,有“The black sheep of the family”的说法,是“家族里的黑羊”意指“有辱门楣的人”。
高中文学必修一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文学必修一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本单元旨在通过对古诗文的研究,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特点及其历史背景,提高学生对诗歌文学的欣赏能力,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和批判意识,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
教学内容1. 《诗经》选读,从齐民、无衣、关雎、楚辞、乐府等内容中挑选出代表性的篇目,让学生了解各种古代文学形式和传承。
2. 研究《诗经》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这些手法。
3. 通过对不同时期的诗歌对比研究,让学生感知古代文学史的发展,并发现现代文学中的古风韵味。
4. 通过韵律演唱、诗歌朗诵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准确地掌握每首诗歌的情感和意义。
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图片、音频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诗经》中的诗歌世界,让学生对古代文学的魅力产生好奇心。
2. 研究环节:先选取一篇简短的诗歌进行翻译、加注,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句子结构及修辞手法;接着,让学生自主选取一篇古代诗文进行阅读,并注意诗歌的韵律和情感表现。
3. 对比分析环节:将两篇不同时期的诗歌进行对比,让学生感知古代文学史的发展,并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4. 综合训练环节:通过韵律演唱、诗歌朗诵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美感,并提高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
5. 总结反思环节:让学生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思考,从而引导学生学会用鉴赏的眼光看待文学作品,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
教学评价1. 考察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基本认识和理解,如对诗歌韵律、情感表现的掌握情况。
2. 评估学生对修辞技巧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通过韵律演唱、诗歌朗诵等表现形式的评估,考察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
教学资源1. 《诗经》及注释资料。
2. 图片、音频及视频等教学资源。
3. 语文教学辅助工具,如unicode编码表、汉字输入习惯等。
高一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单元的教学任务是高一语文第一单元,围绕“古典文学赏鉴”主题展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古典文学的魅力,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包括古诗、古文、古诗词鉴赏以及相关的文学文化知识。
此外,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尊重,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一定数量的古典文学作品,具备一定的文学基础。
但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仍有待提高。
此外,高中一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关注和引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文学观念和审美观念。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第一单元中所学的古诗、古文、古诗词的基本内容、艺术特色及文学价值。
(2)学会运用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如品味、分析、比较、评价等,对古典文学作品进行深入解读。
(3)掌握文学创作背景、作者生平、作品主题等文学文化知识,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分析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为后续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过程与方法(1)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课堂讨论、小组互动、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借助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
(4)组织课外阅读、文学社团等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他们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尊重,激发他们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和追求。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
高一语文教案(15篇)
高一语文教案(15篇)学校高一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学习辛弃疾精选典故使语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运用技巧;品析语言,把握《声声慢》的意象及愁情;感受豪放派和婉约派的词风。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理清词的脉胳结构,揣摩辛弃疾借古讽今的写法;学会想象和联想。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会鉴赏诗词的方法,提升审美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苏轼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领悟辛弃疾的抗敌救国的雄心壮志和报国无门的忧愤;在学习优秀诗词中体悟、浸染,提升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理解词作的内容,体会苏轼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品味词中典故,通过典故的赏析深入了解辛弃疾的内心所思;把握意象,体会李清照的愁情。
教学难点掌握借古咏怀诗、借古讽今诗的鉴赏方法;领悟辛弃疾的雄心壮志和报国无门的忧愤;深入探析李清照表现“愁”的艺术手法,并能迁移运用。
教学方法诵读品悟法、合作探究法、情感体验法、对比阅读法。
教学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宋词鉴赏概述。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
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
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对剧小说输送了有机成分。
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我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二、开展研习学习活动一:了解宋词及流派活动引领:宋代是词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耸立着争雄对峙、相映生辉的两座奇峰:这就是以柳永、李清照为旗帜的婉约派和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
请大家说说这两个派别的区别。
题材的广阔和狭窄是豪放派与婉约派最显著的区别。
纵观婉约派“以婉约清丽为宗”的词人作品,数量浩繁而题材狭窄,绝大部分是写伤离送别、男女恋情、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
高一语文必修上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高一语文必修上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案设计针对的是高一语文必修上第一单元的大单元教学。
该单元涉及了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旨在通过诗歌、散文、小说等多样化的文本,使学生深入理解文学的魅力,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语文素养。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文学常识的掌握、写作技巧的分析以及文化背景的了解。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熟练地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情感、修辞手法,并能够独立创作简单的文学评论。
2、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能力,但在深入分析文学作品、准确把握作者情感、自主进行文学创作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此外,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分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本教案还将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第一单元中不同体裁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如诗歌的韵律、散文的意境、小说的情节构造等。
(2)学会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情感态度、修辞手法等,并能结合文化背景进行深入解读。
(3)掌握文学评论的基本写作技巧,能够独立完成对给定文学作品的评论写作。
(4)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5)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2、过程与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文学作品的内涵和美感。
(2)运用任务驱动法,设置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运用比较法,通过对不同体裁、不同作家作品的对比分析,帮助学生把握文学作品的共性与个性。
(4)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
(5)通过课堂讲授、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文学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案(优秀9篇)
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案(优秀9篇)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案篇一一、导入多媒体课件播放一段荷塘月色图,提问:请两位学生谈他们印象中的荷塘景色。
教师引入:我们学习散文重在鉴赏品味语言,理解散文的意境。
有人把朱自清先生的写景文称为“白话美术文”,这体现了他散文的什么特点?点拨:绘画美。
第4、5、6节体现了这个特点。
现在我们不妨把作者手中的笔看作是摄影机的镜头,看看他是从哪些角度来给荷塘拍照的?二、自主合作探究1.语言鉴赏:(1)朗读第4、5、6节,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安排镜头的?第4节:远→近,上→下,静→动;第5节:上→下,正面→侧面;第6节:外→内,远→近→远。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引导学生细心品味这三段文字,发挥想象力,把“文字看出一幅画来”(叶圣陶语),让学生说出感受最深的语句并作欣赏分析。
学生自由发言,畅谈自己的感受,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谈。
师生共同探讨:整个画面景色素淡静谧和谐,有一种朦胧之美,明确是借景抒情,“宁静”之外境,显“颇不宁静”之内心;受用“宁静”之喜悦,向往自由之人生。
教师明确: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带给人多重的审美感受。
一是“通感”,二是“比拟”,三是叠音词,并结合课文中的例子向学生说明。
(3)让学生反复朗读背诵,充分体会文辞的优美。
2.文学层面鉴赏让学生背诵自己知道的有关描写荷花的名句,联系古代文人如李白、周敦颐、杨万里等人的咏荷诗文,明确荷花在文人笔下一直是高洁人格的象征,体会作者笔下荷花寄寓之意,体会荷月之美景与作者之品格的相通处。
三、探究:1.交流活动:根据你的理解为荷塘月色的画面配上适合情境的乐曲,并且轮流上台配乐朗诵4、5、6节,表达作者所要表达语文高一必修一教案篇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辛弃疾其人及其词作风格。
2、以读代析,在朗读中体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感受词人爱国主义情怀和悲凉意境。
3、深刻体会《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用典的艺术特色。
2024年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
2024年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本册教材的基本知识点和阅读方法。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诗歌阅读与欣赏2.第二单元:散文阅读与欣赏3.第三单元:小说阅读与欣赏4.第四单元:戏剧阅读与欣赏5.第五单元:古诗文阅读与欣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和古诗文的基本知识,阅读方法,写作技巧。
2.教学难点:诗歌的意象分析,散文的行文结构,小说的人物塑造,戏剧的冲突设置,古诗文的理解与鉴赏。
四、教学过程第一单元:诗歌阅读与欣赏第1课《诗经·关雎》1.导入:介绍《诗经》的背景和地位,引导学生了解《关雎》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2.阅读课文:学生齐读《关雎》,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分析课文:讲解诗歌的意象、修辞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
4.课堂讨论:让学生谈谈对《关雎》的理解和感悟。
第2课《离骚》1.导入:介绍《离骚》的作者屈原,引导学生了解屈原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阅读课文:学生自读《离骚》,感受诗歌的豪放与悲壮。
3.分析课文:讲解《离骚》的意象、结构和主题,引导学生理解屈原的忧国忧民情怀。
4.课堂讨论:让学生谈谈对《离骚》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单元:散文阅读与欣赏第1课《庐山谣》1.导入:介绍《庐山谣》的作者陶渊明,引导学生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阅读课文:学生自读《庐山谣》,感受散文的清新与淡雅。
3.分析课文:讲解散文的结构、修辞和主题,引导学生理解陶渊明的山水情怀。
4.课堂讨论:让学生谈谈对《庐山谣》的理解和感悟。
第2课《岳阳楼记》1.导入:介绍《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引导学生了解范仲淹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阅读课文:学生自读《岳阳楼记》,感受散文的雄浑与激昂。
3.分析课文:讲解散文的结构、修辞和主题,引导学生理解范仲淹的忧国忧民情怀。
4.课堂讨论:让学生谈谈对《岳阳楼记》的理解和感悟。
高一语文新教材第一单元教案
高一语文新教材第一单元教案第一篇:高一语文新教材第一单元教案高一语文新教材第一单元教案作者:刘人云转贴自:自创新教材第一单元教案认识自我深圳市翠园中学刘人云本单元的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方法论。
2、结合各课特点,学习议论文、散文的一般写法。
3、学习语言。
4、教法上注意:① 整体感知,揣摩语言;② 把握文意,理清思路;③ 筛选信息,概括要点;④ 研究探讨,转化能力。
⑤ 适用 343教学法。
*单元导语讨论:1、为什么“认识自我”是世上最大的难题?用书上的话回答。
2、为什么说“高中时期是确立自我意识最为关键的阶段”?* 参考阅读第一课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朱光潜一、作者:朱光潜,现当代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
主要著作:《文艺心理学》、《谈美》、《西方美学史》、《悲剧心理学》等。
二、词语:洗练渣滓zhāzǐ 惰性叨tāo天之幸附丽琐屑xiè 席不暇暖奔波劳碌长沮jǜ 桀jié溺nì 退隐躬耕夤yín缘幸进因循苟且贪污淫佚yì 穷究随俗浮沉蹶jué倒补充词解:琐屑:琐碎细小。
席不暇暖:座位还没有坐热就走了。
形容忙得很。
退隐躬耕:辞官隐居,亲自耕田。
穷究:彻底追究。
随俗浮沉:随着世俗上升或下降。
蹶倒 :跌倒;受挫。
三、学习研讨:(一)自读课文一遍,划下生字词。
(二)思考·探究:1、作者从自己学作诗填词的失败中得到什么感悟?——第六页倒数第 7 行――第七页第五行(集体朗读)。
归纳成两点:①“我的毛病确是在没有下过力……只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
”②“在立身处世的任何方面,贪懒取巧都不会有大成就,要有大成就,必定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2、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在立身处世的任何方面,贪懒取巧都不会有大成就,要有大成就,必定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
”(集体朗读)3、“ 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在文中的寓意是什么?——人要敢于追求,敢于克服困难,艰苦奋斗,才能取得成功,才能体现生命的价值。
新教材高一语文教案 新课标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案(优秀五篇)
新教材高一语文教案新课标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案(优秀五篇)新教材高一语文教案新课标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案篇一1.带着感情朗读和背诵这两首诗。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能分辨出联想和想象。
学习过程:前置作业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缥缈( ) 笼罩( ) 鲛人( )疏星( )灯笼( )隔( )2.积累词语:缥缈:笼罩:疏星:鲛人:陈列:课堂探究1.诗人描写的牛郎织女的命运如何?它与传说的故事有何不同?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谈谈《静夜》中表现出的理想、愿望和情绪。
3.总结两首诗,看看写景和想象有什么样的联系?4.课内精读:《天上的街市》(1.第1节由街灯写到明星,这是运用的艺术手法,由明星想到“有美丽的街市”和“一些物品”,这又是运用的创作手法。
(2)这首诗既有现实主义,又有想象,其中第一节是现实主义,第二节是想象。
(3.诗中的牛郎织女与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命运有着明显的不同,为什么这样写?(4.诗的后3节连用四个“定然”和一个“定”字,有什么表达作用?(5.有的同学认为“不信,请看那朵流星”一句中的“朵”字使用不当,应改成“颗”字才准确,你认为呢?为什么?(6)从下列词组中选一组,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编一个合理生动的故事。
(1)汉堡小蚂蚁红背包(2)月亮古树蜻蜓当堂检测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教你唱咯咯咯①今天这课上的,俩字儿:郁闷!②三分钟!就剩最后的三分钟!按照安全好的,由姜雨涵作小结,谈收获,这课就结束了,天衣无缝,完美无缺呀!偏偏这个时候,这个李冒儿,今天又举了手,我就知道他要坏事,可当着那么多听课老师的面,我又不能不点他。
果然,他大咧咧地站起来,说什么黄鼠狼是有害动物。
书上写的明明白白,黄鼠狼吃田鼠和玉米虫,是有益动物,我要他再读读课文,他直着脖子说:“黄鼠狼偷人类的鸡吃,是有名的‘偷鸡婆’,它就是有害动物!”我真恨不得扒了他的皮,当然,有那么多老师看着,我是不能扒他的皮的。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教案 第一单元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教案第一单元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教案
1 *沁园春长沙教案
2 诗两首教案
雨巷教案
再别康桥教案
3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一、沁园春
毛泽东
教学目标:1、学习革命先辈青年时代树立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2、初步了解词的一些体裁知识.
3、培养学生读诗词、品赏诗词的能力,进而能对诗词作出正确的评价.
4、有感情的朗读诗词,了解情景交融的特点,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悟作者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1、通过品味臆象,进一步感悟诗词中阔大的意境.
2、领会作者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无畏的革命乐观精神.
教学难点:1、从意象的角度了解诗词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把握词作的形象性和抒情性,深刻领会“浪遏飞舟”的含义.
2、准确把握这首词的情感基调。
高一语文 上册教案
高一语文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高一语文上册的内容和学习重点;2.掌握高一语文上册各单元的知识点和考点;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古代文化与文学2.第二单元:现代文化与文学3.第三单元:古诗文赏析4.第四单元:现代诗歌鉴赏5.第五单元:古代小说阅读6.第六单元:现代小说阅读7.第七单元:文言文阅读与鉴赏8.第八单元:写作指导与实践教学步骤第一单元:古代文化与文学1.导入古代文化与文学的背景知识;2.学习古代文化和文学的基本概念;3.分析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主题和艺术特色;4.进行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和讨论。
第二单元:现代文化与文学1.引导学生了解现代文化与文学的发展背景;2.分析现代文学作品的主题和风格特点;3.阅读现代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和讨论。
第三单元:古诗文赏析1.学习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和鉴赏方法;2.阅读古代诗词作品,理解其中的意境和艺术表达;3.分析古代诗词作品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第四单元:现代诗歌鉴赏1.了解现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2.阅读现代诗歌作品,分析其中的意象和语言表达;3.探讨现代诗歌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第五单元:古代小说阅读1.学习古代小说的起源和发展;2.阅读古代小说作品,理解其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3.分析古代小说作品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
第六单元:现代小说阅读1.了解现代小说的发展和流派;2.阅读现代小说作品,分析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3.探讨现代小说作品中的社会问题和人性思考。
第七单元:文言文阅读与鉴赏1.学习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技巧;2.阅读文言文作品,理解其中的意义和修辞手法;3.分析文言文作品的历史背景和价值观。
第八单元:写作指导与实践1.学习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2.进行写作训练,包括议论文、说明文、散文等形式;3.互相批评和改进作文,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评估1.定期进行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2.布置作业,包括阅读理解、写作和鉴赏题目;3.组织讨论和展示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4.定期进行学业水平测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次教学任务是基于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进行设计。
本单元主题为“青春”,选文包括《沁园春·长沙》、《荆轲刺秦王》、《梦游天姥吟留别》等经典诗篇。
教学任务旨在通过学习这些文学作品,使学生感受青春的热情与理想,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
2、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
他们经过初中的语文学习,具备一定的文学基础和阅读理解能力。
但在高中阶段,需要进一步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此外,针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还需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本单元所选文学作品的基本内容、艺术特色和创作背景,如《沁园春·长沙》中的豪放派风格,《荆轲刺秦王》的爱国主义精神,《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浪漫主义情怀等。
(2)学会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分析作品中的形象、情感、意境等,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掌握诗歌朗读的技巧,能够声情并茂地朗读作品,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能够独立撰写文学评论和感悟。
2、过程与方法(1)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2)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想,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运用比较阅读法,将不同作品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发现作品之间的异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结合课后实践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文学评论写作等,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2)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关注社会、关爱他人。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使他们具备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气和信心。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红楼梦》的作者、创作背景及艺术特点;
2. 理解《红楼梦》的基本故事情节;
3. 学会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4.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批判能力。
教学重点:
1. 理解《红楼梦》的基本故事情节;
2. 学会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教学难点:
1. 理解《红楼梦》的文学艺术特点;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的含义。
教学过程:
【导入】
1. 通过展示《红楼梦》的封面和作者的照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了解《红楼梦》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2. 谈论学生对《红楼梦》的印象,引导学生思考关于这本小说的问题。
【讲解】
1. 介绍《红楼梦》的基本故事情节,并给出主要人物的简介。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发展的含义。
3. 分析小说中的典型情节,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社会道德和人生哲理。
【讨论】
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自己对《红楼梦》的观点和理解,进行深入的讨论。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性的思考和总结,帮助学生深化对《红楼梦》的理解。
【拓展】
1. 阅读《红楼梦》的精彩片段,进行朗读和分析,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批判能力。
2. 鼓励学生写下自己对《红楼梦》的观点和感想,进行个人创作。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红楼梦》的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得到了提高,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认识也得到了加深。
同时,学生也能够运用所学的分析方法,理解其他文学作品。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月亮和六便士》的背景知识及作者毛姆的生平;2.理解课文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题的表达;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课文原文、相关背景知识资料、黑板、粉笔等;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带着问题和思考。
教学过程引入1.创设情境:通过展示几幅画作和音乐,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美好。
2.引发思考:提问学生对于艺术的理解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与人文关系。
导入1.了解作者:简要介绍作者毛姆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背景知识讲解:讲解课文《月亮和六便士》的背景,如画家高更的艺术风格、文化环境等。
阅读与分析1.分段阅读:将课文分段,在每个段落后停下来,让学生理解段落的内容和意义。
2.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每个段落的主题和人物形象,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记录下来。
3.学生展示与讨论:安排学生代表发表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整体讨论,互相补充和交流观点。
理解和探究1.教师讲解:将课文的主题和人物形象进行解读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2.学生思考问题: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作者表达的思想和人物塑造的意图。
3.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并进行思考和解答。
文学鉴赏1.学生交流:学生就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进行交流,分享彼此的观点和感受。
2.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观点和理解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
作文训练1.案例分析:选取一些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并写作。
2.作文指导: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元素和技巧进行写作。
3.作文展示:学生交流和展示自己的作文,进行互相评价和改进。
总结与延伸1.总结回顾:教师对整节课进行总结回顾,强化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掌握。
2.延伸拓展:推荐相关的文学作品或艺术资源,让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探究。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一单元2雨巷(4)
第2课《雨巷》【学习目标】1.在对比原版与改写版基础上,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音乐性、韵律感。
2. 着重分析本诗的意象及象征意味。
3. 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
4. 通过诵读、分析和欣赏,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分析诗歌意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使用方法与学法指导】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对比朗读。
追求与诗人的心灵对话。
2、展开联想和想象,力求化虚为实,领略诗歌意境。
导入:细雨如丝的江南,悠长寂寥的小巷,一把孤寂的油纸伞撑出了一位年轻诗人的哀婉心曲,今天就让我们共撑一把油纸伞走进诗人戴望舒,与诗人一同去欣赏江南的风景,追寻丁香一样芬芳的姑娘!(下面来欣赏同学带来的音乐陪文朗诵《雨巷》)这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的诗歌出自于戴望舒。
在90年前1927年写下这首让他一举成名的诗——《雨巷》。
音乐绘画和舞蹈可以从视觉听觉上直接冲击着我们,而文字可以给我们更多的想象的空间。
能让我感受到从心灵深处所蕴含的美。
今天我们就从文字中体验雨巷的美。
现在大家自由朗读,并为我们分享你所喜欢几个章节。
一,朗读者。
在对比朗读中,比较改写与原版,分析诗歌音律美。
(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的章节,点同桌朗读相应改写版章节,找出改写的地方并讨论。
)师总结:1,改写意象,油纸伞,太阳伞。
姑娘,女孩。
(板书)意象改了行不行?不行,因为油纸伞最有江南的味道,符合迷蒙,凄清,潮湿的江南,更有神秘的感觉,而太阳伞更加现代摩登不符合雨巷的环境。
姑娘青春靓丽,唤起爱情的联想,女孩天真烂漫不谙世事,多了一份纯真少了一份联想。
总而言之,这些意象最能表达作者情感,最能表现哀怨凄清的氛围,给予了当时的某种情感。
所以不能删。
2(1)化繁为简、删掉重叠悠长悠长,走近走近,远了远了。
两个“悠长”叠音连绵,语速舒缓,语调低沉,声情幽怨;去掉之后加快了语速,冲淡了感情,极不妥当。
表现诗人的急切、兴奋、渴盼、欣喜,少一个“走近”就少了一份期待,少了一份惊喜。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教案1、荷塘月色知识与能力目标: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揣摩语言,体会语言的抒情性,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同时,学习本文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恰当的提升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掌握一定的赏析散文的方法。
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情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设想:1、教学重点放在文章的结构安排、写景层次、语言特色上。
2、安排三课时第一教时一、导语设计:同学们,我们曾经品读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父亲那臃肿而蹒跚的背影所承载的悲凉、惆怅与沉重似乎还沉积在我们心头。
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进朱自清先生心灵的河塘,叩响心扉,解读那淡雅朦胧的心月、心荷。
(板书文题)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文学研究会早期成员。
江苏东海人,因祖父、父亲都定居扬州,又自称扬州人。
原名自华,号秋实。
生活经历:幼年受士大夫家庭的传统教育,1916年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
1920年毕业后在江、浙的中学任教,极受欢迎。
1925年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1931-1932年在英国伦敦学语言学及英国文学,回国后仍在清华大学任教授并兼中文系主任。
早年从事新诗创作,内容多写小资产阶级的失意,也有觉悟青年对光明的呼唤。
在清华任教后,创作转向散文,同时研究古典文学。
朱自清正直爱国,参加过“五•四”和“一二•九”运动,但阶级的局限使他长期脱离现实。
抗战任西南联大教援期间,思想有较大转变。
1948.8.12病逝前,谆谆嘱告家人,说已签名拒绝美援,不要买政府配售的面粉,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
评价影响:《别了,司徒雷登》(毛泽东)赞扬他有骨气,“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2.代表作品:著有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著作,大都收入四卷本《朱自清文集》(1953开明书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春》《绿》《荷塘月色》《灯影桨声里的秦淮河》《威尼斯》。
高一语文上册教案5篇
高一语文上册教案5篇1.高一语文上册教案篇一【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2、认识山市的形成及山市的“变”“奇”“美”.3、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过程与方法】1、顺畅诵读,培养文言语感。
2、熟悉文中的描写用语,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能力。
3、反复诵读,用简练的语句概括写景的内容和层次。
4、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写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并培养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发挥想象,体会山市这一自然现象的神奇并再现山市.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及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学方法诵读法(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讨论法情境设置法(充分利用课件创设情境.播放海市蜃楼的图片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行字﹑词﹑句解释大比赛;以采访的形式体味山市之奇.)2.高一语文上册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
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
3.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能力目标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2.初步鉴赏古代文言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德育目标1.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
2.摈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
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的内容。
2.鉴赏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3.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对庄子的“逍遥之游”主旨的理解。
教学方法1.诵读法。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对古代文言散文的感悟和理解。
2.问答法。
对文中较容易的问题,采用问答法,简捷明快。
3.讨论法。
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对“逍遥游”的理解),必须广泛地谈论。
3.高一语文上册教案篇三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杜甫的文化常识;2、体悟诗歌的情怀,提高学生的品位;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的名句及内涵,准确把握诗中的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统编版高中语文上册1
统编版高中语文上册1
一、教学内容
本课是统编版高中语文上册的第一单元第一课,主要内容为研究并分析的《沁园春·北京》一诗。
二、教学目标
1. 知道作者及其创作背景,并理解《沁园春·北京》反映的时代背景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
2. 掌握诗歌的韵律、格律、节奏等诗学基本知识,能准确理解并朗读出诗歌的语言艺术表现;
3. 学会用批评的眼光审视文学作品,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心灵的感悟力。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诗歌的语言艺术表现以及诗歌背后所反映的社会背景。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
1. 朗读:教师朗读诗歌,让学生听到韵律、节奏等,进一步理解诗歌。
2.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词语、语言、形象等艺术特征,增强学生审美能力。
3. 对比分析:教师通过对比分析其他作者的诗歌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义。
4. 创作指导: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课前准备:学生预课文《沁园春·北京》。
2. 热身启动:口头测验,了解学生预成果。
3. 正文教学:朗读诗歌,分析诗歌特征和意义,并比较其他诗歌作品。
4. 拓展训练:根据诗歌内容进行文学创作。
5. 课堂总结: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六、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1. 教师应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难点。
2. 语言简洁,重点突出,行文通顺。
3.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教案【背景资料】一、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的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
据《湖南全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日刊》载:‚毛先生泽东……去岁回湘养疴,曾于湘潭衡山一带,从事农民运动……后为赵恒惕所知,谋置先生于死地。
先生闻讯,间道人粤。
‛二、补充注释《沁园春》:词牌名。
沁园:东汉明帝女沁水公主的园林,后为外戚窦宪所夺(见《后汉书》)。
《沁园春》词牌,相传由此得名。
据《词谱》载,《沁园春》双调,114字。
上片13句,四平韵;下片12句,五平韵。
【示范教案】沁园春·长沙毛泽东【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了解《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
2.了解词的发展简史。
3.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1.训练学生诵读能力。
2.着重训练学生抓准词中意象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1.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情的热爱。
2.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珍惜今天的一切,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以乐景写哀,景中寓情,情中显志。
从词中可以感受到词人的心情是惆怅的,写的又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词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好的。
原因在于越写山河的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
词人正是在这不一致中突出了强烈的革命精神。
当然,这里面也含有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2.对比手法的运用。
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
3.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字、‚争‛字、‚击‛字、‚翔‛字等都极为准确精当。
【解决办法】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
2.补充古诗文(小说、戏剧)中学生能懂的例子作佐证。
3.精讲必要的历史知识。
【学生活动设计】1.课外提前准备:注音,细读注解,反复读,完成预习作业。
2.课堂随教师诵读——美读——成诵。
3.观看多媒体。
4.自由讨论。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课内美读成诵。
2.通过抓住主要意象来把握内容大意。
二、诵读背诵1.抽查学生朗读,教师点评。
2.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3.全班诵读,背诵。
三、简要交代写作背景1.指导阅读词前说明文字。
2.对下阙有关内容的解说。
这首词写于1925年深秋,大约是毛泽东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时。
毛泽东同志从1911年至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
这期间,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都是影响世界形势的巨大变革。
这样的岁月,如历史群山中耸峙的一座又一座峥嵘高峰。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粪土当年万户侯‛。
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在长沙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和湖南自修大学,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等军阀的活动。
特别是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湖南地区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四、带着练习二,就‚意象‛问题作必要的点拨‚意象‛是意中之象,即融人了词人情思的形象。
本词的上片描写了一幅湘江秋景图,通过寒秋、霜天(气候)、万山(层林尽染)、湘江(碧透,百舸争流)、飞鹰,游鱼(万类竞自由)等意象,形象地表现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
词用最凝炼的语言塑造形象,表达感情和思想。
把握意象,可以从释句入手,释句则应从理解字面意思入手,抓住富有表现力、含有丰富意蕴的关键词、句来分析,尽量做到抽象的诗句、词句能够阐释,含蓄的句子能够解释。
在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把握意象,还应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凭着联想和想象,补充字面所没有或作者有意省略的细节,揣摩语句的言外之意,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并感受之,领略之,品味之。
研究型拓展(多媒体字幕)1.把这首词和《舶沁园春雪》作比较,自选角度,写300至400字赏析短文。
2.把《沁园春长沙》和王安石的《桂枝香》作比较赏析。
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掉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豪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四。
2、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教案雨巷【教学目的】体会诗歌创造的朦胧迷离,低回动人的意境。
【教学设想】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步骤】一、导入:今年夏天有一个很明显的天气特征,是什么?生答:‚多雨!‛一到阴雨的天气,天是湿漉漉的,地是湿漉漉的,让我们的心情不由得也有几分湿漉漉的。
雨总是带给我们一些莫名的忧郁、无可名状的哀伤,但这种微妙的情绪又很难准确把握,用语言传神地表达,‚雨巷诗人‛戴望舒非常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雨巷>>。
二、作者简介‚雨巷诗人‛的大名我们早已听过,有谁知道作者的基本情况?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戴望舒生于杭州,望舒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又潇洒。
戴望舒出生于3月5日,照西方星象学的说法,属于双鱼座。
双鱼座的人浪漫柔情,以爱情为生命的养分,意志薄弱,喜好幻想,逃避现实,优柔寡断。
戴望舒就是典型的双鱼座性格。
三,诗歌赏析:1、有这样温柔多情的笔名,又有这样浪漫柔和的性情,戴望舒笔下流淌出来的诗句也必然是细腻多情的,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首《雨巷》。
师配乐朗诵。
2、欣赏完了这首诗,我们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了《雨巷》的魅力,那麽,你们觉得这首诗美在何处?有好几个男生脱口而出‛丁香一样的姑娘美!‛(生笑)这个姑娘美在何处?她长什麽模样,穿什麽衣服?(生安静)无从知道,那何以见得这姑娘的美?3、从文本中,我们只知道她是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板书:丁香)丁香是什麽样的呢,有同学见过吗(展示丁香图片)?丁香,又名紫丁香。
春季开花,花紫色,密集成圆锥花序。
有淡雅细沉的香气。
因为它的高洁与冷艳,文人墨客把它作为哀婉、愁怨、惆怅的象征反复吟咏,古来已久。
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曰:‚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唐中主李璟词曰:‚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可见,丁香在古典文学当中是个‚愁品‛,是柔弱和哀愁的象征物。
那麽,丁香一样的姑娘会是个什麽样子的姑娘呢?生1:应该是一个纤弱的、优雅的、楚楚动人的、惹人爱怜的小家碧玉。
生2:应该是忧郁的,你只要多看一眼就忍不住被吸引的姑娘。
同学的描述很形象生动,这样一个动人的姑娘,我们忍不住都想看一看她那俏丽的脸庞,看一看她到底长什麽模样呢?我们看不到,就连诗中的我也看不到。
因为,姑娘打着一把油纸伞。
我想请同学们注意这把油纸伞。
(板书:油纸伞)大家最早听说油纸伞是在哪个故事里?生齐答:《白蛇传》。
油纸伞出现在白娘子初遇许仙的旖旎传说里,出现在丹青绘就的江南烟雨中,出现在少女玲珑的舞蹈中,也出现在歌曲动听的旋律中,不知不觉当中,油纸伞已经定格为美的背景、美的点缀。
现在,这把油纸伞出现在丁香姑娘的肩头,我们单只看到伞,已经觉得它很美,那麽它点缀的姑娘呢?生:肯定更美!油纸伞的出现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雨——春雨。
大家熟悉的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是怎样描绘春雨的?生:象牛毛、象花针、象细丝,细细的、密密的。
宋人秦观又在词中这样描绘春雨:‚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春雨也是一个惹人闲愁几许的经典意象。
(板书:春雨)而《雨巷》则把文人对雨的喜爱推向了极至:象一幅微微泛黄的旧水墨画,自在飞花、无边丝雨之中,一个长发披肩的女子,从雨巷中袅袅走来,携着一缕丁香花的幽香,载着一怀嫣然极致的心事,有叹息,但不哀伤,有顾盼,但不凄然。
4、至此,丁香姑娘已经成为抒情主人公和我们读者共同的期盼和向往,那麽,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这个美好的令人向往的姑娘就是诗人爱情向往的象征?生回答,师归纳总结:既是又不是。
丁香姑娘可能是诗人渴望而终未能得的爱情,可能是青年时未酬的壮志,可能是年少时青涩的一个愿望,也可能只是对曾经偶遇的少女倩影的空自怀恋,所以,丁香姑娘是一切转瞬即逝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美好回忆的寄托。
诗人只是通过她来表达这种对于美好事物的飘忽短暂、转瞬即逝的痛惜和追忆,念念不忘却又无从把握,只剩下淅沥春雨中的深深追忆,只剩下物是人非之后的无可奈何。
尽管全诗没有一句直白的情语,但情语却已洇染在委婉的景语之中了。
同学们总结一下,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生回答,师归纳总结:对丁香姑娘的期盼,对眼前现状的迷茫和对往昔之美的深深追忆。
四、延伸拓展:其实,对美的追忆和留恋是人类共同的情结,古今中外,概莫如此。
同学们能否联系一下自己的阅读和欣赏的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学生踊跃发言:生1:李商隐的《锦瑟》中有‚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教师点拨)这段感情早已经逝去了,只剩下当事人面对着多少年后的物是人非来深深的怀恋,然而无论心里有多少痛惜,曾有的深情却也无可挽回了。
当初怎麽就不知道珍惜呢?生2:王菲的歌曲《沧海蝴蝶》中有一句歌词特别动人,‚给我一刹那,对你宠爱;给我一辈子,送你离开。
‛(教师点拨)两个人的交会只有一刹那,于是两个人的相互温暖也只在一刹那。
短暂的宠爱过后,用漫长漫长的一生来回味这一刹那,珍藏这一刹那,于是,刹那即永恒。
五、布置作业:1、熟读成诵,在反复诵读中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
2、联系自己的情感体验,写一篇随笔,写下自己对某件往事、某人某物的回忆。
再别康桥【教学目的】1。
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2。
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
A。
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B。
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教学重点】1。
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2。
《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欣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