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讲座作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作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作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感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
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更加深刻的理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一个中华儿女的意义,也认识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如何影响我们的。
其中,家国情怀、价值观、传统哲学思想这三个方面是我比较感兴趣的,以下我也将从这三个方面分享一下我的认识和理解。
一、家国情怀成龙有一首歌《国家》很好的阐述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在世界的国,在天地的家。
”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是一种对国家的强烈认同感。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大学》为“四书”之一。
这句话论述了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古时想要彰显美德于天下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大学》中的“八目”,也是其核心思想。
在儒家所倡导的人格阶梯中,进退有序、长幼有序的“齐家”是一个人成年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为基础,以治国平天下为旨归,把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是古代志士仁人的宏愿。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为孟子及其弟子所作,在这里,孟子解释了天下、国、家、人的关系:天下的基础是国,国的基础是家,家的基础是个人。
国与家相辅相成,国家的仁德政治,家庭的仁德风气,个人的仁德修养,都关系着社会的繁荣和稳定。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讲座(精品)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讲座(精品)一、引言:探寻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承载着千年的智慧与精神。
本次讲座,我们将带领大家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讲座内容概览1.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2. 儒、道、佛三家的智慧碰撞3.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瑰宝4. 传统节日与民俗的魅力5. 中医养生与道家修炼6. 中国茶文化与酒文化三、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1. 仁爱:儒家提倡的“仁者爱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互助。
2. 中庸:追求和谐、平衡,不偏不倚,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3. 忠孝:忠诚于国家,孝顺于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4. 诚信:诚实守信,为人之本,是中华民族的道德基石。
5. 礼仪:礼节、仪式,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尊重与谦逊。
四、儒家、道家、佛家的智慧交融1. 儒家思想: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强调人伦道德,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性善论”,倡导仁政与民本。
2. 道家智慧:老子的《道德经》揭示了宇宙万物生长变化的规律,主张“无为而治”,强调顺应自然。
庄子则进一步阐述了自由逍遥的人生境界。
3. 佛教文化:自汉代传入我国,佛教逐渐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汉传佛教。
佛教提倡因果报应、轮回转世,引导人们向善、修心。
五、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瑰宝1. 诗歌:从《诗经》到唐诗、宋词,中国诗歌历史悠久,流派众多,展现了中华民族丰富的情感与审美。
2. 小说:明清时期的小说创作达到了高峰,如《红楼梦》、《西游记》等,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3. 书法与绘画:书法艺术讲究气韵生动,绘画则追求意境深远,两者共同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艺术审美。
六、传统节日与民俗的魅力1. 春节: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寓意着团圆、喜庆、祈福。
2. 中秋节:赏月、吃月饼,象征着家人团圆、幸福美满。
我的文化讲座
我的文化讲座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是流传下来的一种精神、思想和艺术的表现形式。
为了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我在这里举办了一个文化讲座,旨在向大家介绍和解读我国的传统文化。
一、中国传统文化概述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留下的文化遗产,包括思想、道德、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科技、哲学等各个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导,儒家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二、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人伦道德、孝顺和社会和谐。
在讲座中,我向大家介绍了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1. 仁爱:儒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提倡善良、宽容和互助精神。
2. 孝道:孝道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和照顾,讲究家庭和谐。
3. 礼教:礼教是儒家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社会秩序、礼仪规范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除了思想和道德观念外,中国传统文化还在艺术领域有着非常丰富的表现形式。
我在讲座中简要介绍了以下几个方面:1. 传统绘画:中国传统绘画强调笔墨技法、意象和情感表达,主要包括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等。
2. 传统音乐:中国传统音乐以古琴、古筝、二胡等乐器演奏为主要形式,注重表达情感和展现美感。
3. 传统戏曲:中国传统戏曲包括京剧、豫剧、评剧等,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戏剧艺术魅力而闻名。
四、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讲座中还涉及了中国传统节日和习俗,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
我向大家介绍了以下几个传统节日和习俗: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代表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家人团聚、吃年夜饭、放鞭炮等都是春节的传统习俗。
2. 中秋节:中秋节是一个庆祝丰收和团圆的节日,人们会赏月、吃月饼并与家人、亲友相聚。
3. 龙舟节:龙舟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举办的传统节日,人们会划龙舟、赛龙舟、吃粽子等。
五、文化传承与现代生活在讲座的最后,我强调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并与现代生活做了一些联系。
传统文化讲座
传统文化讲座传统文化讲座(一)大家好,欢迎来到传统文化讲座。
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的瑰宝,它代表了我们的历史、价值观和智慧。
在这个快节奏、现代化的社会里,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让我们的后代也能够了解和感受到它的美妙之处。
首先,我们来谈谈中国的传统音乐。
中国古代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比如,京剧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之一,它结合了声乐、演唱、舞蹈和表演艺术等元素。
它以高亢激烈的唱腔和精妙的表演技巧而闻名于世。
除了京剧音乐,中国还有古筝、二胡等传统乐器,它们的音色独特而美妙,能够给人们带来宁静与舒适。
其次,我们来谈谈中国的传统绘画。
中国绘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被广泛地运用于书法、山水画、花鸟画等领域。
中国绘画强调意境和笔墨的运用,追求一种抽象、含蓄而富有内涵的美。
中国画的特点是一笔一划都蕴含了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它常常给人以想象空间和思考的启示。
另外,中国的传统文化还包括传统节日和节气。
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国人最重要的文化盛事之一。
比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一天,家人们聚在一起,亲朋好友们互相拜年、祝福,共度一个愉快的时刻。
此外,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也有各自的特点和习俗,这些活动都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让我们来谈谈中国的传统美食。
中华美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风味。
比如,北京烤鸭、四川火锅、广东点心等都是中国餐饮文化的代表。
这些美食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制作过程严谨,有着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文化背景。
通过传统文化的讲座,我们希望能够向大家传达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珍贵性。
通过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中来,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光芒永远熠熠生辉!传统文化讲座(二)大家好,欢迎继续参加传统文化讲座。
在上一篇中,我们谈到了传统音乐、绘画、节日和美食等方面的传统文化。
[VIP专享]中国文化讲座作业
浅谈中国书法艺术文化之文字字体变迁浅谈中国书法艺术文化之汉字字体变迁【摘要】汉字作为汉文化载体,它的产生宣告了中华文明的开端。
由于汉字始于象形,使用毛笔书写,迄今为止,世界上只有汉字书写形成了一种独具价值的艺术,即中国书法艺术。
它以中华汉字为表现主题,融合了大自然的万千形态和个性化创作的线条造型,是中国特有的又一种传统文化艺术。
发展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领风骚的书法名家,创造了鲜有的书法奇作,沉淀了几大书法名体,流传了珍贵的书法名帖,展示了别具一格的艺术形式,还多多少少发生了不少书法故事,留下了宝贵的书法典故,更见证了书法字体变迁。
本文就从书法字体变迁着手,小窥中国书法艺术文化之冰山一角。
【关键字】书法字体书法艺术中国文化书法文化中国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无与伦比的丰富文字记载都已为世人所认可,中国书法艺术作为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一种典型的表现形式,也驰名中外,源远流长。
古人通过象形法、会意法、形声法等汉字构字法,从大自然中汲取精华,创造出汉字。
而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源于写字练习,又高于一般实用性的写字,不仅是记事的工具,而且其中的讲究和文化内涵十分丰富。
书法家充分发挥毛笔等书写工具的性能和书写技巧,将汉字与大自然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各种风格的艺术作品来。
1 文字的起源书法艺术的独具匠心与汉字的艺术特质是分不开的,首先,汉字是迄今唯一尚存的表意文字。
其次汉字是一种充满神秘性的符码,千姿百态,变化多端。
再次,汉字是一种展开与空间的静态形体,和绘画一样,用线条来表现,具有丰富的形象特征。
几千年过去了,具体是谁或哪个机构创造了出了如此美妙多姿的文字,我们已经无从考证。
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汉字的的发明将中华文明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文明时代,标志着中国历史走进了由文字记载的时代,展现了华夏民族又一创造性智慧活动的成果,告别了“有言无文”的时代。
在“有言无文”时期,语言虽然能够很方便地传达信息,语言对话,交流经验,沟通思想,大大增强了人类的学习能力,但受限于时间和地点,口口相传的方式还会造成信息的损失和错误。
传统文化第二次作业
传统文化第二次作业摘要:一、传统文化概述1.传统文化的定义2.传统文化的特点二、传统文化的内容及表现形式1.传统节日2.民间艺术3.思想观念与价值观三、传统文化的重要性1.社会作用2.教育作用3.文化传承作用四、当前传统文化面临的问题1.传统文化传承的困境2.外来文化的冲击3.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冲突五、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1.政策支持2.教育普及3.创新与发展的途径正文:传统文化第二次作业一、传统文化概述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性、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文化。
它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生活智慧和价值观。
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等特点。
二、传统文化的内容及表现形式1.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这些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民间传说、习俗和风情,是民族情感的载体。
2.民间艺术:戏曲、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等,它们反映了民族的生活状态、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3.思想观念与价值观: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哲学观念,以及仁爱、忠诚、孝顺等传统美德,构成了民族的精神家园。
三、传统文化的重要性1.社会作用:传统文化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自信心具有重要作用。
2.教育作用: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3.文化传承作用: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脉,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是每个民族成员的责任和使命。
四、当前传统文化面临的问题1.传统文化传承的困境: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逐渐被边缘化,传承面临着困难。
2.外来文化的冲击:全球化进程中,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冲击。
3.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冲突:在现代社会,一些传统文化观念和价值观与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产生冲突,影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五、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1.政策支持: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支持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讲座(精品)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讲座(精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历经五千年沧桑,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传统文化不断演变、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哲学、文学、建筑、民俗等文化形态,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文化根基。
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1. 尊老爱幼: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
在家庭中,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关爱子女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2. 礼仪之道:礼仪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关爱。
在日常生活中,遵循礼仪之道,可以增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3. 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主张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寻求平衡和稳定。
在处理人际关系、国家政治等方面,中庸之道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4. 忠诚守信:忠诚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了人们对国家、家庭、朋友、事业的高度负责和承诺。
在现实生活中,忠诚守信是每个人应具备的品质。
二、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1. 书法艺术: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国粹”。
书法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才华。
2. 绘画艺术:中国画以山水、花鸟、人物为主要题材,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画强调意境、韵味和表现力,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
3. 建筑艺术:中国传统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如四合院、园林、宫殿等。
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实用性,还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
4. 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剪纸、刺绣、泥塑等。
这些艺术形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1. 传承: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中华民族的责任和使命。
通过教育、研究、宣传等途径,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2. 创新:在传承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和发展,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中国传统文化作业
中国传统文化作业第一篇:中国传统文化作业中国传统文化作业1.简述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兼论其当代价值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在不同的时期有新的内容融入,但总体的文化是不断传承下来的。
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和财富。
对一个民族来说,历史发展的精神动力首推民族精神。
它可以激发民族成员的归属意识、进取意识和奋斗意识,凝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从而形成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
对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要正确认识它的当代价值,必须从它的作用方面有所区别地具体分析。
对西方发达国家,它具有文化交流的作用;对儒家文化圈的国家和地区,它起着道德教化的作用;对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而言,它发挥着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
其内容具有强烈的历史性、民族性和继承性,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生活、制约着我们当今的教育。
然而,在对待我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其传承上,当今人们却有着基本的文化判断力和理性的缺失。
有不少人误认为道德是限制人们行为的条条框框。
其实,有道德的生活才是真正正常、幸福的生活。
我们需要从古人那里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谐社会的建立还是需要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基础的。
2.儒家鼓吹道德教化,法家强调刑杀镇压,二者王道与霸道区分明显,分别扮演了“牧师”与“刽子手”的角色。
以此为基点,试对二者作出评价。
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道德教化的力量,收潜移默化之功,这种以教化变化人心的方式,是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耻而无奸邪之心,自是最彻底、最根本、最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判裁所能办到。
所以,儒家宣扬以德治天下,以德教化人。
法家则完全与儒家立于相反的立场,否认社会可以藉德化的力量来维持,主张用重刑镇压人民反抗,实行重刑就是要营造一种畏慑气氛,使人们不因一时的冲动、欲望而犯罪,用理智的力量控制自己的行为。
中国传统文化大作业-儒道中华
中国传统⽂化⼤作业-儒道中华本科⽣课程·⼤作业课程名称:中国传统⽂化(学部)院、系:⼈⽂与社会科学学部评阅教师:易耕学⽣姓名:赵凯成绩:摘要: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之中脱颖⽽出,在华夏历史的长河中经过锤炼、敲打⽽逐渐形成体系的儒家、道家是中国⼈的思想基础,奠定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础,是中国传统⽂化之精髓。
儒家重仁爱,重⼈⽂,重礼制,是⼊世之显学;道家尚⽆为,尚⾃然,尚清净,是出世之哲学。
中国⼈在精神上⽆疑是幸福的,在得意之时,有儒家作为指导思想,就像是⿊暗中指路的明灯,不会迷路;在失意之时,⼜有道家思想抚慰内⼼,就像是冬⽇⾥温暖的被窝,不会失落。
引⾔林语堂先⽣说过:所有的中国⼈在成功时都是儒家,失败时则是道家。
儒家就像是粮⾷店,是天天要吃,道家则像是药店,不⽣病可以不去,⽣了病则⾮去不可。
在现实⽣活中,不管是粮⾷店还是药店,都是不可或缺,这就是儒道两家哲学思想的魅⼒,已经融⼊⽣活的哲学,是建成中华民族灵魂⼤殿的基⽯。
之于中华者,左⼿孔⼦,右⼿⽼⼦。
这也是林语堂先⽣对于儒道两家地位的最形象的⽐喻。
遥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岁⽉,儒家之“仁”,道家之“⽆为”,墨家之“兼爱⾮攻”,法家之严谨,兵家之战略战术……⼀个思想⼤爆发的时期,引发了⼗余种学说;⼀场学术流派的碰撞影响了⼈的思想和⾏为,奠定了⼏千年⽂化的基础……“⽂以载道”,“道”传于四野,渗透到⼈们⽣活的⽅⽅⾯⾯,传承⾄今,谓之⽂化。
中国⽂⼈,将思想述诸笔端之时,觥筹交错、唇枪⾆战之际;以⽂字承载的思想,以思想传承的精神,可谓之——儒道中华?1.何为⽂化?在中国,“⽂化”⼀词最早出现在《易传》中,“观乎⼈⽂,以化成天下”,简⾔之,即是以⼈教化,以伦理教化。
在两汉时,“⽂化”成为⼀正式概念。
“⽂化不改,然⽽加诸”“⽂化内辑,武功外忧”。
在西⽅,“⽂化”引申出对⼈的性情品德进⾏陶冶、教养之意。
如此种种,不⼀⽽⾜。
通常我们提到中国传统⽂化,固然包括⽂学、艺术、宗教、民族等⽅⾯。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讲座(精品)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讲座(精品)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历经数千年的沉淀与传承,至今仍焕发着勃勃生机。
本次讲座,我们将深入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一、儒家文化——道德的灯塔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核心思想是“仁、义、礼、智、信”。
儒家认为,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孔子、孟子等儒家代表人物,他们的智慧与思想,至今仍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着深远影响。
二、道家文化——自然的哲学道家文化,强调“道法自然”,主张顺应自然规律,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老子的《道德经》是道家文化的代表作,其“无为而治”的理念,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佛教文化——心灵的净化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汉传佛教文化。
佛教强调因果报应、轮回转世,提倡慈悲为怀,引导人们修行向善,以达到心灵的净化和解脱。
四、书法艺术——纸上的舞蹈中国书法,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以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被誉为“纸上的舞蹈”。
从甲骨文、金文到楷书、行书、草书,中国书法艺术历经演变,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五、绘画艺术——丹青的魅力中国绘画,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了东方艺术的魅力。
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各有千秋,形成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六、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和文化记忆,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通过本次讲座,我们希望您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其独特的魅力,进一步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七、民间艺术——生活的诗篇中国民间艺术,如剪纸、泥塑、皮影戏等,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它们以朴实的形象和生动的表现力,描绘着生活的诗篇。
这些艺术形式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也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以传统文化的讲座主题为题的作文
以传统文化的讲座主题为题的作文作文一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讲讲特别有趣的传统文化!
你们知道吗?春节就是咱们传统文化里超级重要的一个节日。
每到春节,一家人都会聚在一起,贴红红的春联,挂漂亮的灯笼。
大人们忙着准备年夜饭,有香喷喷的饺子、甜甜的年糕。
小朋友们能穿上新衣服,还能收到长辈给的红包,心里可美啦!
还有端午节,那可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
到了这一天,大家会包粽子,各种各样的粽子可好吃啦,有红枣粽、肉粽。
而且还会举行赛龙舟比赛,一条条龙舟在水面上飞快地前进,鼓手们使劲地敲鼓,划船的叔叔们喊着整齐的口号,那场面可热闹啦!
传统文化就像一个装满宝贝的大箱子,里面有好多好多有趣的东西等着我们去发现呢!
作文二
小朋友们,咱们一起来聊聊传统文化吧!
你们看过京剧吗?那些演员们穿着漂亮的戏服,脸上画着五颜六色的脸谱,唱着好听的戏。
比如红脸的关公,代表着忠诚勇敢。
还有孙悟空,他的动作可灵活啦,一蹦一跳的,特别有趣。
再说说剪纸吧!一张普普通通的纸,在奶奶们的手里,一会儿就变成了一只可爱的小兔子,或者是一朵漂亮的小花。
是不是很神奇呀?
传统文化是咱们的宝贝,咱们可一定要好好了解它,喜欢它哟!。
《第七课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作业设计方案-高中政治统编版19必修4哲学与文化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通过课堂学习与课后作业相结合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渊源、基本特征和时代价值的理解,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作业内容1. 阅读材料:学生需阅读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文章或书籍,并从中选取感兴趣的话题,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诗词文化等。
2. 撰写分析报告:学生需就所选择话题进行深入分析,包括该话题的历史渊源、主要思想内容、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与意义等。
分析报告应逻辑清晰,观点明确。
3. 制作文化小报:学生需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制作一份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主题小报。
小报应包含相关图片、文字说明等元素,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4. 小组讨论:学生需分组进行讨论,就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进行探讨,并形成小组意见。
三、作业要求1. 撰写分析报告时,学生应注重对历史渊源的梳理和思想内容的提炼,确保报告内容准确、完整。
同时,要结合实际生活,分析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与意义。
2. 制作文化小报时,学生应注重版面设计、图片选择和文字说明的搭配,使小报既美观又具有教育意义。
小报内容应准确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
3. 小组讨论时,学生应积极参与讨论,尊重他人观点,共同形成小组意见。
小组意见应简洁明了地阐述对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看法。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作业评价将依据学生作业内容的完整性、准确性、深度和创新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同时,也将考虑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小组讨论的参与程度。
2. 评分标准:本作业满分100分,其中分析报告占40分,文化小报占30分,小组讨论占20分,课堂表现占10分。
具体评分标准将根据教师对学生作业的细致评估而定。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批改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供改进建议。
2. 学生需根据教师的反馈进行反思和总结,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思路,提高学习效果。
《第七课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作业设计方案-高中政治统编版19必修4哲学与文化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掌握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其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作业围绕《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课程的第一课时,要求学生完成以下内容:1. 课堂笔记整理:学生对课堂上讲解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特点、价值等知识点进行整理,形成系统化的笔记。
2. 传统文化知识问答:学生需针对所学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几个问题,如传统文化的代表作品、思想内涵等。
3. 传统文化案例分析:学生需选择一个典型的中华传统文化案例(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分析其历史背景、思想内容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4. 传统文化故事创作:学生根据所学的传统文化知识,创作一个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故事,要求故事情节完整、内容积极向上。
三、作业要求针对上述作业内容,提出以下要求:1. 课堂笔记整理要求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能准确反映课堂讲解内容。
2. 传统文化知识问答要求回答准确、完整,能体现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传统文化案例分析要求分析深入、全面,能准确把握案例的历史背景和思想内涵。
4. 传统文化故事创作要求内容积极向上,情节完整,能体现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5. 所有作业内容均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按时提交。
四、作业评价本作业的评价将根据以下标准进行:1. 准确性: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程度,以及笔记整理的准确性。
2. 完整性:学生回答问题的完整性,以及案例分析和故事创作的全面性。
3. 深度与广度: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理解的程度以及运用的深度和广度。
4. 创新性:学生在传统文化故事创作中表现出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
五、作业反馈作业完成后,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并给出详细的评价和建议。
同时,教师还将组织学生进行作业展示和交流,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启发。
《第七课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作业设计方案-高中政治统编版19必修4哲学与文化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能够:1. 掌握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及其历史渊源;3. 学会从文化自信的角度评价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地位和作用。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围绕《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这一主题展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理论知识学习: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教材,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及其组成要素,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
2. 文献阅读与理解:学生需阅读一篇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或书籍节选,并总结其主要内容和观点。
3. 小组讨论与交流:学生分组讨论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价值和意义,并分享个人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和感受。
4. 实践操作与创作: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创作一件体现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作品。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认真完成各项作业内容,并按时提交。
2. 文献阅读与理解部分,学生需注明文献来源,并确保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 小组讨论与交流时,学生需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他人意见。
4. 实践操作与创作部分,学生需确保作品体现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具有创意性和艺术性。
5. 作业形式可以是个人或小组形式完成,鼓励创新和合作。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认真程度、内容的准确性和深度进行评价。
2. 对于文献阅读与理解部分,教师将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文献的准确性和来源的可靠性。
3. 对于小组讨论与交流部分,教师将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以及观点的独到性和合理性。
4. 对于实践操作与创作部分,教师将评价学生的创意性、艺术性和作品是否体现中华传统文化元素。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批改,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2. 对于优秀作业,教师将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表扬,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第七课 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作业设计方案-高中政治统编版19必修4 哲学与文化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概念有清晰的理解;2. 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及其在历史中的作用;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并提高对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应用的理解。
二、作业内容:1. 阅读理解:学生需阅读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文献资料,如历史书籍、文化研究文章等,并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字数不少于100字。
2. 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并制作一份小组讨论报告,内容包括讨论结果、个人观点等。
报告字数不少于300字。
3. 实践调查:学生需进行一次关于本地传统文化的生活实践调查,如了解当地传统节日、民俗习惯等,并写下自己的调查报告。
报告内容应包括调查过程、传统文化特点、个人感受等。
报告字数不少于500字。
4. 思考题:请学生思考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字数不少于200字。
三、作业要求:1. 作业需独立完成,不得抄袭;2. 提交作业时需附上自己的姓名和班级;3. 提交的作业需符合格式要求,阅读感受、小组讨论报告和实践调查报告需按照规定的格式排版;4. 思考题需结合自身实际,提出具有建设性的看法和建议。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包括作业完成质量、态度以及提交时间;2. 老师将对所有提交的作业进行批改,并给出相应的成绩;3. 对于优秀作业,将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表扬,鼓励其他学生学习和借鉴。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可针对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向老师提问,老师将给予解答;2. 学生可对作业设计方案提出建议和意见,以便不断改进和完善。
通过这次作业,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并对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有更深入的理解。
作业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通过阅读理解、小组讨论、实践调查和思考题的完成,学生将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并在实践中增强自己的综合素质。
《第七课 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作业设计方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 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2. 掌握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方法;3. 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4. 提高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作业内容1. 阅读相关材料:学生需要阅读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资料,包括历史、文化、哲学等方面的书籍、文章,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
2. 完成课堂笔记:学生需要整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包括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作用等,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思考与讨论:学生需要思考并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中华传统文化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2)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华传统文化?(3)在当今社会,如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4. 完成小论文:学生需要撰写一篇关于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论文,包括自己的思考、看法和观点,字数不少于XX字。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内容应真实、客观,不得抄袭或使用其他方式代替;2. 作业应按时提交,如遇问题可向老师咨询;3. 提交作业时应注明作业编号和姓名,以便于作业评价和反馈。
四、作业评价本次作业的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是否按照要求完成了作业,包括阅读材料、完成课堂笔记、思考与讨论、撰写小论文等;2. 内容质量:评价学生提交的作业内容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具有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是否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3.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是否积极参与讨论、是否认真听讲等。
根据以上几个方面,给出学生的作业评价,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华传统文化。
五、作业反馈老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评价结果,及时向学生反馈作业完成情况,包括优点和不足之处。
同时,老师也会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应根据老师的反馈,认真反思自己的作业完成情况,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同时,学生也应该积极与老师交流,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文化讲座答案
中国古代文化讲座答案中国古代文化专题作业一一、用所学的天文学知识为加点的字作注。
(每题4分,共20分)1、汉元年十月,五星聚于东井。
以历推之,从岁星也。
P7五星聚,也叫五星联珠,指金、木、水、火、土五行星同时并见于一方。
东井,即井宿。
岁星,即木星。
2、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
P6分,指春分、秋分;至,指夏至、冬至;启,指立春、立夏;闭,指立秋、立冬。
3、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P11翼轸指翼宿和轸宿。
据《越绝书》,翼轸是南郡、南阳、汝南、淮阳、六安、九汇、庐江、豫章、长沙的分野。
4、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
P12东壁,即壁宿。
《晋书·天文志》:“东壁二宿,主文章,天下图书之秘府也。
”5、今宵南极外,甘做老人星。
P13南极,泛指南天,也专指老人星;老人,星名,即龙骨座,在弧矢南。
古人以为是寿星,指寿。
二、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果错误,请说明理由并加以改正。
每题4分,共20分)1、古人为了说明日月五星的运行和节气的变换,把黄道附近一周天按从东到西的方向分为星纪、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
十二辰的方向顺序与十二次相反,由西向东排列。
P19错误。
十二次的排列方向为由西向东,十二辰的方向顺序与十二次相反,应该由东向西排列。
2、“六十甲子”的组合由天干的单数、双数与地支的双数、单数相组合。
P27错误。
“六十甲子”的组合由天干的单数、双数与地支的单数、双数相结合,不能用天干的单数、双数与地支的双数、单数相组合。
3、唐诗云:“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这里的扬州就是今天的扬州。
P59对。
六朝的扬州治所就是今天的南京市,隋以后就移到今天的扬州。
4、南宋授予岳飞“清远军节度使”头衔。
清远军是广西苗区融州的军额。
这说明岳飞曾在苗区做过地方官。
P59 错误。
宋朝的节度使是武官的虚衔、荣誉职称,与当地不发生任何关系。
5、《水浒传》中讲梁中书当北京留守,《说岳全传》中讲赵构南京登位。
2019年传统文化讲座范文.doc
2019年传统文化讲座范文篇一: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讲座教案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讲座第一讲传统文化概述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典籍丰富,流派繁多,蔚为壮观。
其历史之悠久,底蕴之深厚,内容之丰厚,影响之深远,是世界上其他国家任何一种文化所不及的,且长期居于世界文化之先头。
要了解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首先必须弄清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了解它的形成和发展背景、根本精神和基本特征,以及它的影响和意义;其次,要认识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研究中国文化就是要总结和继承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创造的这份宝贵的、灿烂辉煌的文化遗产,以振奋民族精神,弘扬爱国主义,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
一、文化与传统文化释义什么是文化?什么是传统文化?这是学习和研究传统文化首先要碰到而且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但这又是一个最常见最难以说清的问题。
因为对于文化一词,目前学术界众说纷纭,尚无统一的公认的定义。
据有关资料统计,文化的定义大约有200多种,而每一种观点都试图从不同的视角和层次来界说文化。
即使是同一概念,人们在使用时又常常蕴涵着不同的含义。
本文仅从文化的释义入手,对文化一词进行剖析。
(一)文化的界定“文化”,是中国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
“文化”在汉语中是由两个词素组成的,然而,最早“文”与“化”是不并用的。
“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
《易·系辞下》载:“物相杂,故日文。
”《礼记·乐记》称:“五色成文而不乱。
”《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文。
”均指此义。
在此基础上,“文”又有若干层引申义:其一,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进而具体化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
《尚书·序》所载“伏羲画八卦,造书契,由是文籍生焉”,《论语·子罕》所载孔子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是其实例;其二,由伦理之说导出彩画、装饰、人为修养之义,与“质”、“实”对称,《尚书·舜典》曰“经纬天地曰文”,《论语·雍也》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即为此义;其三,在前两层意义之上,更导出美、善、德行之义,这便是《礼记·乐记》所谓“礼减而进,以进为文”,郑玄注“文犹美也,善也”,《尚书·大禹漠》所谓“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书法艺术文化之文字字体变迁浅谈中国书法艺术文化之汉字字体变迁【摘要】汉字作为汉文化载体,它的产生宣告了中华文明的开端。
由于汉字始于象形,使用毛笔书写,迄今为止,世界上只有汉字书写形成了一种独具价值的艺术,即中国书法艺术。
它以中华汉字为表现主题,融合了大自然的万千形态和个性化创作的线条造型,是中国特有的又一种传统文化艺术。
发展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领风骚的书法名家,创造了鲜有的书法奇作,沉淀了几大书法名体,流传了珍贵的书法名帖,展示了别具一格的艺术形式,还多多少少发生了不少书法故事,留下了宝贵的书法典故,更见证了书法字体变迁。
本文就从书法字体变迁着手,小窥中国书法艺术文化之冰山一角。
【关键字】书法字体书法艺术中国文化书法文化中国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无与伦比的丰富文字记载都已为世人所认可,中国书法艺术作为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一种典型的表现形式,也驰名中外,源远流长。
古人通过象形法、会意法、形声法等汉字构字法,从大自然中汲取精华,创造出汉字。
而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源于写字练习,又高于一般实用性的写字,不仅是记事的工具,而且其中的讲究和文化内涵十分丰富。
书法家充分发挥毛笔等书写工具的性能和书写技巧,将汉字与大自然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各种风格的艺术作品来。
1 文字的起源书法艺术的独具匠心与汉字的艺术特质是分不开的,首先,汉字是迄今唯一尚存的表意文字。
其次汉字是一种充满神秘性的符码,千姿百态,变化多端。
再次,汉字是一种展开与空间的静态形体,和绘画一样,用线条来表现,具有丰富的形象特征。
几千年过去了,具体是谁或哪个机构创造了出了如此美妙多姿的文字,我们已经无从考证。
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汉字的的发明将中华文明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文明时代,标志着中国历史走进了由文字记载的时代,展现了华夏民族又一创造性智慧活动的成果,告别了“有言无文”的时代。
在“有言无文”时期,语言虽然能够很方便地传达信息,语言对话,交流经验,沟通思想,大大增强了人类的学习能力,但受限于时间和地点,口口相传的方式还会造成信息的损失和错误。
此外,就人而言,用声色拳脚,只能控制三五人;用语言,可以统治几十,几百人;而用汉字可以统治千,万,亿人。
汉字是语言在时空的延伸,更有超越方言的力量,有了它,语言可以传千里,传万世。
这更体现出古人造字这一壮举的前瞻性。
古人通过广泛搜集了已存的各种纹饰、刻画、符号、图案,到处观察,看尽了天上星宿的分布情况、地上山川脉络的样子、鸟兽虫鱼的痕迹、草木器具的形状,描摹绘写,又按照某种思维创造了许多新的符号和图案,并且定下了每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使其与语音一一对应,就制成了汉字。
换句话说,汉字在孕育之时,本身就是独树一帜的艺术。
2 文字的变迁概况汉字伴随中国历史的推进,也几经变迁。
从迄今考古文物发掘的情况判断为始于八千年前的中华黄河流域的古陶器文,再经由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
这些书写形式都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形成和发展的。
发展的过程中,又可以划分为萌发、完善、成熟三个阶段,盛唐达到了高峰。
之后的元、明、清三朝基本都处在体现自我的情趣表现方面,同时也进行了大胆的创造,形成了极富个性化的书体风格。
所以,一般把中国汉字的书写形式分为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七大类书体,每一大类中又可细分。
就像自然科学对动物、植物的分科,如猫、虎、豹等,都属猫科动物。
3甲骨文甲骨文是现存中国最古的文字。
殷代人用龟甲、兽骨占卜。
先把龟甲和牛肩胛骨锯削整齐,然后在甲骨的背面钻出圆形的深窝和浅槽,占卜时,先把要问的事情向鬼神祷告述说清楚,接着用燃烧着的木枝,对深窝或槽侧烧灼,烧灼到一定程度,在甲骨的相应部位便显示出裂纹来。
于是,占卜者根据裂纹的长短、粗细、曲直、隐显,来判断事情的吉凶、成败。
占卜后把占卜时期、占卜者的名字、所占卜的事情用刀刻在卜兆的旁边,有的还把过若干日后的吉凶应验也刻上去。
因此,也被称为卜辞。
最早是在北京清朝廷任国子监祭酒(相当于中央教育机构的最高长官)的王懿荣无意中在一种叫“龙骨”的药品上发现的。
甲骨文的象形意味比较浓重,很多字我们一眼就能猜到它的意义,但也不要因此而轻视了这种古老的文字:现在发现的甲骨文单字有3000多个,而能够辨识的只有1000个左右。
作为中国书法艺术的源头,这些文字,其笔法已有粗细、轻重、疾徐的变化,下笔轻而疾,行笔粗而重,收笔快而捷,具有一定的节奏感。
笔画转折处方圆皆有,方者动峭,圆者柔润。
其线条比陶文更为和谐流畅,为中国书法特有的线的艺术奠定了基调和韵律;其结体长方,随体异形,任其自然;其章法大小不一,方圆多异,长扁随形,错落多姿而又和谐统一。
后人所谓参差错落、穿插避让、朝揖呼应、天覆地载等汉字书写原则,在甲骨文上已经大体具备。
许多书法家都从这里寻找创作的灵感。
4 金文与甲骨文几乎同时兴起的书体是金文,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铜器上铭文字体的总称。
它因为铸刻在青铜器上而得名。
在商代和周代,一个人如果为王朝策立了功勋,君王就大量地予以赏赐。
立功的人常常要铸造青铜器,并铸刻上自己的功勋,以显耀于后世。
金文线条较之于甲骨文更为粗壮有力,文字的象形意味也更为浓重,书法渐趋整齐,风格圆转浑厚,字形变化丰富,参差不一,成为书法艺术的又一瑰宝。
最早的金文见于商代中期出土的青铜器上,而周代才是金文的黄金时代。
存世主要作品有:《利簋》《天亡簋》《大盂鼎》《墙盘》《散氏盘》《虢季子白盘》。
其中《司母戊鼎》《散氏盘》《毛公鼎》最为著名,艺术成就也最高。
5篆书战国时代,列国割据,各国文字没有统一,字体相当复杂。
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秦始皇便以秦国的文字篆体,施行“书同文”来统一天下的文字,废除六国文字中各种和秦国文字不同的形体,并将秦国固有的篆文形体进行省略删改,同时吸收民间文字中一些简体、俗字体,加以规范,就成一种新的字体——小篆,也被称为秦篆。
小篆结构对称,笔划首尾匀圆秀美,排列整齐,线条匀净而长,呈现出庄严美丽的风格,是一种高度美术化的书体。
与甲骨文、金文相比,字形修长,而且紧画向下引伸。
自上而下的章法布局构成上密下疏的视觉错感。
线条匀称无论点画长短,笔画均呈粗细划一的状态,这种在力度、速度都很匀平的运笔,给人以纯净简约的美感这两种特征。
加之字体结构的趋简约固定的倾向,小篆书体的章法布局更能形成纵横成行的序性。
因此,小篆的出现,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又一丰碑。
但是小篆书写起来比较费事,在军情紧急的时候,人们免不了潦草从事。
对小篆的潦草写法促成了一种新书体的产生——隶书。
“隶”是指处在社会底层的奴隶,顾名思义,隶书就是他们所使用的书体。
由于这种书体书写起来方便快捷,又容易辨认,所以它很快取代了小篆的地位,成为两汉时期最通行的书体。
早期隶书,字形构造保留篆书形迹较多,后来在使用中经过加工发展,成为与小篆完全不同的一种字体。
6隶书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统一下,是汉代隶书逐步发展定型,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书体,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到东汉时,撇、捺等笔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增强了书法造型艺术的美观,风格也趋多样化,艺术欣赏的价值大大提高。
汉隶在笔画上具有波、磔之美。
所谓"波",指笔画左行如曲波,后楷书中变为撇;所谓"磔"只右行笔画的笔锋开张,形如"燕尾"的捺笔。
写长横时,起笔逆锋切入如"蚕头",中间行笔有波势俯仰,收尾有磔尾。
这样,在用笔上,方、圆、藏、露诸法俱备,笔势飞动,姿态优美,具有雄阔严整而又舒展灵动的气度。
在结构上,有小篆的纵势长方,初变为正方,再变为横势扁方。
书中有云:“方劲古拙如龟如鳖,蚕头雁尾,笔必三折,雁不双飞,蚕无二色,点画俯仰,左挑右磔,重浊轻清,斩钉截铁”;汉字从小篆演变为隶书的过程是汉字发展史上重要的一环,是汉字演变进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文字学家称之为“隶变”。
经过隶变,小篆最后一点象形恒基都被泯灭了,把象形符号需要的曲弧线条统统变成规整的点划,演变为今文字体系,还派生出草书、楷书、行书各书体,为艺术奠定基础,给汉字的普及和书法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7 草书而草书,是一种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书体,但是其艺术欣赏价值大于实用价值。
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
始于汉初,历经魏、晋、南北朝和隋唐。
它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笔画连接,结构简省,偏旁假借,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乱写。
草书名目繁多,但归结起来,可分为章草、今草和狂草。
章草是初期的草书,由隶书演化而来,属于隶书简易快写的书体。
它打破隶书方整规矩严谨,改变了横平竖直,笔笔间断的隶书写法,成为圆转牵连,粗细交替,形态检束的字体,但字字独立不连写,仍保留着隶书笔画的形迹。
今草是在章草的基础上结合楷书的书写方法发展而来的,它脱去了章草中保留的隶书笔画形迹,笔画飞动,上下字之间的笔势往往牵连相通。
狂草,亦名大草。
源于今草,开创于唐朝张旭,是草书中最放纵的一种,其笔势连绵回绕,挥洒自如,上下字讲求贯串一气,字形奇变百出。
诗中有云:“草书行行如春蚓,字字造型似秋蛇,全章一起要贯通,有气有神是精品”8楷书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脱化于隶书和章草。
孕育于汉代,始于三国,成书于魏晋南北朝,唐代达到巅峰。
《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现代汉字手写体的参考标准,迄今通行全国,是初学书法的关键,还发展出另一种手写体——钢笔字。
楷书字美观大方,一点一滴,一撇一捺,从头至尾,有始有终,方方正正,有棱有角,工整舒展,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踏踏实实,从而也支撑的稳稳当当。
既赏心悦目,又优雅大方。
但是不同书法家创作的楷书又各有特点。
欧阳询的欧体,源出古隶,以二王体为基础,参以六朝北派书风,结体特异,独创一格,几为学书的标准本。
究其楷书特点,笔力刚劲峻拔,笔画清朗爽勤,结体遒密峻整。
颜真卿系颜体书法鼻祖,先学褚遂良书法,后摹仿六朝穆于容书法,从而改变成为笔画肥厚圆润,结构严整刚健的字体,端庄雄伟,独创一格,另成一家,开创我国书法新风。
柳公权,是中晚唐时期出色的大书法家,书法继承颜真卿而取各家之长,独辟蹊径,用笔方圆兼使,创立笔面清劲,结构疏朗的柳体,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赵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非常爱好王羲之书法,他反复临摹乐毅论,黄庭经,兰亭序等帖,收效很大,所写正书,笔画清秀,结构端正,却有锺,王笔意,集前代诸家之大成,以赵体闻名。
9 行书行书是在正规书法(如楷、隶、篆)基础上的快写或简化,是介于正规写法与草写之间的一种最通用的书体,由于没有一套规定的写法,比较自由,既不像草书那样潦草,又没有楷书那样端正,弥补了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