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慢性病越来越多

合集下载

慢病疾病的发生机制与治疗研究

慢病疾病的发生机制与治疗研究

慢病疾病的发生机制与治疗研究慢性病是指需要长期治疗、难以根治的疾病,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这些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到了2030年,慢性病将成为全球死亡原因的主要因素。

慢病的发生机制是多方面的,例如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生活方式等。

环境因素是导致慢病发生的一大原因。

现代社会发展带来的化学物质、气体、噪声、光污染等都对人体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危害。

空气污染、饮食污染等都是导致慢性病发生的重要环境因素。

除了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也是慢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现代医学提出了基因检测技术,能够帮助人们了解自己患病的风险。

例如,BRCA1、BRCA2等基因突变是导致女性乳腺和卵巢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些基因在遗传学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外,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是导致慢性病的重要原因。

饮食、运动、睡眠等生活习惯都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高盐饮食可以导致高血压;过度摄入热量和过量饮酒会导致肥胖和脂肪肝;不规律的生活作息可能导致失眠和情绪低落等。

基于对慢病发生机制的研究,人们开始研究慢病的治疗方法。

慢病治疗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中医治疗等等。

现代医学发展带来了各种高效的药物,能够帮助患者控制慢性病的症状。

对于像糖尿病、癌症等需要手术治疗的疾病,现代手术技术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便利和高效的治疗方式。

康复治疗和中医治疗也逐渐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除了传统的治疗方式,现代医学还在研究各种新型治疗方法。

例如,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免疫治疗等等,都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型治疗方法。

这些治疗方法利用现代医学技术,帮助患者修复和恢复受损的组织和器官,从而达到治疗慢性病的目的。

总之,慢病的发生机制是综合性的,涉及到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生活习惯等等。

慢病的治疗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目前现代医学已经提供了各种高效的治疗方式。

然而,还需要持续投入更多的研究,在各个方面探索治疗慢性病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现状及控制管理对策分析

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现状及控制管理对策分析

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现状及控制管理对策分析慢性病是指发病缓慢,病程较长,常常难以痊愈或不易治愈,容易反复发作的疾病。

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恶性肿瘤等。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医疗资源匮乏,加上农民的生活、饮食和工作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使得慢性病在农村地区呈现出一定的流行趋势。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地区慢性病的流行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控制管理对策,本文将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来看农村地区慢性病的流行现状。

农村地区人口密集,生活和环境条件相对较差,农民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生活压力大,饮食结构单一,膳食热量过剩,营养不良,劳动密集型的农作业环境往往也会给农民带来一定的职业健康风险。

农村地区慢性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统计数据显示,农村地区慢性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发病率更是居高不下。

由于医疗资源的相对匮乏,农村地区慢性病常常被忽视或得不到及时的诊治,导致病情加重,对农民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针对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现状,我们有必要提出相应的控制管理对策。

加强农村地区慢性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开展相关健康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农民对慢性病的认识和自我防护意识,引导农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从源头上控制慢性病的发生。

完善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的慢性病防治机制。

加大对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的投入力度,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和能力,确保农民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保障,及时发现和治疗慢性病。

推行健康扶贫政策,帮助贫困农民解决治病就医难的问题。

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等措施,对患有慢性病的农民给予免费治疗或补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农村地区慢性病的流行现状相对较为严峻,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只有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实施健康扶贫政策等综合手段,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农村地区慢性病的流行,为农民健康和农村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慢性病的流行状况PPT课件

慢性病的流行状况PPT课件

职业暴露
长期接触有害物质或极端工作条 件可能增加某些慢性病的风险。
生活习惯因素
不良饮食习惯
高盐、高脂肪、低膳食纤维的饮食习惯与高血压 、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风险相关。
缺乏运动
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会增加肥胖、糖 尿病等慢性病的风险。
吸烟与饮酒
吸烟和过度饮酒是多种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医疗条件因素
良生活习惯有关。
中国慢性病死亡原因排名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是中国居民的 首要死亡原因,主要包括 冠心病、心肌梗死和中风 等。
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是中国居民第二 大死亡原因,肺癌、肝癌 、胃癌等是常见的恶性肿 瘤。
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是中国居民第 三大死亡原因,主要包括 脑梗塞和脑出血等。
中国慢性病防治现状
04 慢性病流行的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
遗传易感性
某些慢性病在家族中呈现聚集现 象,表明遗传因素在慢性病发病 中起重要作用。
基因变异
研究发现,基因变异与慢性病风 险存在关联,如高血压、糖尿病 等。
环境因素
空气污染
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物中会增加 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风险。
水质污染
饮用水中含有有害物质可能引发 多种慢性疾病。
政策应包括慢性病防治的各个方面,如预防、治疗、康复和健康教育等,同时要 注重政策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慢性病防治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加强合作与交流 ,共同应对挑战。
国际合作与交流有助于分享防治经验和技术成果,推动慢性 病防治工作的进步和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慢性病防治意识逐步提高
随着健康教育的普及,公众对慢性病防治的认识不断提高,自我 保健意识逐渐增强。

为什么慢性病越来越多

为什么慢性病越来越多

为什么慢性病越来越多“一个人的安全是脆弱的,共同的防御才是坚固的,健康是每一个人的基本权益,当公共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面对无知酿成的伤痛,失职导致的混乱,利益带来的冲突,我们怎样才能避免今天的担忧成为明天的事实,这是一个健康的课题,更是一个关爱生命的课题,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做出自己的回答”。

----2008年3.15晚会慢性病的不断增加,是当前不发达地区近三十年出现的流行性问题。

在发达地区慢性病的发展是缓慢的,而有些慢性病的比例在逐年降低。

而不发达地区的慢性病人数却是快速增加,中国地区的慢性病发展每年以3%-5%的速度在增加。

医学上常见的慢性病有:1、呼吸系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哮喘、慢性肺心病、慢性呼吸衰竭,矽肺,肺纤维化;2、循环系统:慢性心力衰竭、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病、慢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慢性心包炎;3、消化系统: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肠结核、慢性肠炎、慢性腹泻、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胰腺炎、慢性胆囊炎;4、泌尿系统:慢性肾炎、慢性肾衰、泌尿系慢性炎症;5、血液系统:慢性贫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瘤;6、内分泌系统: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甲亢、甲减;7、代谢和营养:糖尿病、营养缺乏病、痛风、骨质疏松;8、结缔组织和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血管炎、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系统性硬化病、骨性关节炎。

自上世纪70年代,化工制品大量进入居民生活,到改革开放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四十年间,中国人慢性病的比例在逐年增加,中国慢性病人口的比例已经超过了35%,亚疾病状态的人有9.5亿人以上, 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3.8亿,超过95%的老年人有慢性疾病。

70年代出生的人口远比7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口身体素质要差很多,他们当中有10%的人不能生育,有8%的人有心脑血管疾病,有40%以上的男性性生活不和谐,45%以上的女性有体毒、来例假有腹痛、面无血色。

农村居民慢性疾病的成因及干预措施

农村居民慢性疾病的成因及干预措施

农村居民慢性疾病的成因及干预措施慢性疾病是指发病缓慢、迁延时间长、病程持续较久、严重者可导致功能障碍和器官损害的一类疾病。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我国农村地区的慢性疾病发病率逐渐增加,给居民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本文将分析农村居民慢性疾病的成因及相应的干预措施。

一、成因分析1. 生活方式因素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相对单一,长期从事农田劳作,缺乏运动锻炼,饮食结构不合理,经常食用油炸食品和高糖高脂肪食品,导致肥胖、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发生。

2. 心理因素农村居民长期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心理压力较大。

生活单调、收入不高、社交圈子狭窄等因素容易导致情绪不稳定,长期处于紧张和焦虑状态,从而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和慢性疾病的发生。

3. 饮食因素农村地区饮食结构相对单一,缺乏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加工食品和饮料的市场化程度较高,添加剂和催化剂的使用过多,对人体健康造成了威胁。

4. 环境因素农村地区的环境卫生条件相对较差,存在着水质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二、干预措施1. 健康教育加强农村居民的健康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居民对慢性疾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鼓励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 进行定期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对农村居民进行身体检查,对已患有慢性疾病的居民进行定期随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发展健康产业引导农村居民积极参与健康产业,推广健康食品、保健品等,提高居民的身体素质和免疫力。

加大对农村地区环境卫生的改善力度,建设更加清洁、舒适的生活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影响。

5. 加强心理干预组织心理专家定期开展心理疏导服务,帮助农村居民排解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减少慢性疾病的发生。

6. 加大医疗投入增加对农村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提高医疗水平,建设更加完善的医疗保健服务网点,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

我国慢性病管理现状、问题及发展建议

我国慢性病管理现状、问题及发展建议

我国慢性病管理现状、问题及发展建议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主要疾病。

慢性病管理作为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我国慢性病管理的现状,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建议,以期为我国慢性病管理工作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参考。

文章将围绕慢性病管理的政策环境、服务体系、技术手段、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论述,力求展现我国慢性病管理的全景图,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发展路径。

二、我国慢性病管理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以及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慢性病发病率和患病人数持续上升,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负担。

当前,我国慢性病管理面临诸多挑战,同时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政策支持方面,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慢性病管理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如《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等,为慢性病防治工作提供了指导和支持。

我国还加大了对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投入,提高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慢性病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在服务体系方面,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覆盖城乡的慢性病防治服务网络。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慢性病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慢性病筛查、患者随访等工作,为慢性病患者提供了全程、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

同时,我国还加强了对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推广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模式,提高了患者对慢性病管理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在技术应用方面,我国积极推动慢性病管理信息化建设,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了慢性病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通过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等方式,为慢性病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尽管我国慢性病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仍有待提高,慢性病防治知识普及率不够高,患者对慢性病管理的认知度和参与度有待提升等。

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现状及控制管理对策分析

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现状及控制管理对策分析

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现状及控制管理对策分析随着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国农村地区慢性病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慢性病不仅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而且对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

本文将就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现状及其控制管理对策进行分析。

1.慢性病高发: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病成为农村地区最为严重的社会卫生问题,其中高发的为冠心病、糖尿病和高血压。

2.疫情蔓延:农村地区慢性病的流行呈现蔓延趋势,患病率呈增长态势。

而农民由于缺少健康知识,饮食和生活习惯等方面更容易患上慢性病。

3.就医程度低:农村地区慢性病患者的治疗就医程度低,其中很大一部分农民选择自我调理或采取传统偏方治疗,导致症状加重。

二、对慢性病的控制管理对策1.加大健康宣传:农村地区应加大对慢性病预防的宣传,进行常识普及和健康教育,提高农民健康意识和培养健康生活习惯,引导农民正确饮食、定期体检等。

2.推广普及保健知识:为农村居民普遍提供基本的保健知识和服务,如开展健康体检、健康讲座、为贫困农村居民提供抗病毒药物、绿色通道等。

3.建立家庭医生制度:通过建立家庭医生制度,督促农民定期体检、线上咨询等,及时发现和引导农民进行早期治疗。

4.加强卫生治理:加强环境卫生治理,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较大程度上防止疾病的产生和传播。

三、慢性病防控方案改进策略1.制定专门的防控策略:建立完善、立体化的城乡一体化卫生体系,重点突出针对慢性病的预防、治疗和管理工作。

强化对农民的健康教育和普及保健知识,以便及时发现和防控疫情的扩散及零星病例的治疗。

2.加强监控和应急预案:加强对农村地区慢性病的实时监控,建立应急预案。

在出现疾病疫情或有感情病人的情况下,及时采取有效的保护和治疗措施。

四、结论农村地区慢性病是影响老百姓健康的因素之一。

在预防和控制农村地区慢性病的过程中,培训健康教育知识和制定规范合理的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都非常重要。

农村地区慢性病的管理和控制需要多方面的参与,政府、医疗应急机构、社区卫生中心、医生和病人都必须共同努力,落实控制方案保障老百姓健康。

慢性疾病管理的现状及优化措施研究

慢性疾病管理的现状及优化措施研究

慢性疾病管理的现状及优化措施研究慢性疾病是指病程较长,发展缓慢的疾病,例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肺疾病等。

这些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主要的健康挑战之一。

据统计,全球现有慢性病患者达4.3亿,这个数量在未来还会不断增长。

慢性病的管理和预防对于人类健康和医疗系统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慢性疾病管理的现状、优化措施、技术创新和政府角色等四个方面探讨慢性疾病管理的现状及优化措施研究。

一、慢性疾病管理的现状1. 慢性疾病的高发性和低优先级慢性病的高发性和长期管理给医保系统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有超过2亿人患有慢性病,这个数字将会不断增长。

另外,慢性病管理的优先级相对较低,人们常常只关注急性突发疾病的治疗和控制,而忽略了长期慢性病的管理。

2. 长期管理和医疗资源的不足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管理和治疗,而医疗资源有限,导致医疗资源的竞争加剧。

另外,医生的经验不足和慢性病患者的医疗知识水平不高也是慢性病管理中的困难。

3. 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较低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的自我管理和治疗,但是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普遍较低,缺乏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意识。

二、慢性疾病管理的优化措施为了优化慢性疾病管理,政府和医疗机构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患者教育、多学科协作、家庭病床医疗、信息化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以及预防和控制等措施。

1. 患者教育患者教育是慢性病管理的关键。

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有效减轻医疗卫生资源的压力。

通过防控知识的普及,让患者充分了解慢性病的防控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地控制病情的进展。

2. 多学科协作在慢性病的治疗和管理过程中,需要不同学科的医生共同参与,并协调医疗资源,因此建立多学科医疗专家团队,进行全面、系统、协同的治疗和管理非常重要。

3. 家庭病床医疗将医疗服务下沉到家庭,实现家庭医师的健康管理,增强了服务的接近性和可及性。

家庭病床医疗利用信息技术为慢性病患者提供远程监测、诊断和治疗等服务,降低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

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状况及防控策略

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状况及防控策略

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状况及防控策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医疗以及居住环境都在发生着巨大的转变,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不断的发展也转变为了慢性非传染疾病。

常见的慢性非传染疾病有慢阻肺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

以慢性非传染为主的疾病死亡率近几年来不断上升,已经达到总死亡率的大部分。

在我国相关的临床数据显示,慢性非传染疾病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地升高,影响慢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也在不断的增多。

我国心血管疾病和缺血性心脏病的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而在慢阻肺患病率上男性高于女性,脑卒中男女患病率的趋势在同一水平,糖尿病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因此女性应该更加重视心脑血管健康,而男性应该更加重视糖尿病等代谢类的疾病。

1.我国慢性疾病的现状1.1慢性非传染疾病的的患病率不断地上升近几年来,慢性非传染疾病的发生率在快速的上升。

患有高血压疾病的患者人群在不断的扩大,患病概率也在迅速上升,由大约5%增加到了目前的25%,糖尿病的患病率由之前的1%上升到了目前的10%左右。

根据国家卫生服务的数据显示,我国患脑血病的患者从之前的4‰上升到目前的10‰,而冠心病的发病率由之前的4‰上升到目前的7‰。

短短的几年时间,每种慢性非传染疾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的上升。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显示,目前估计新发的恶性肿瘤病例超过了500多万,男性的恶性肿瘤发病率趋于一个稳定的状态,而女性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明显的在不断上升,每年的增长率在2%左右。

我国目前的超重率和肥胖率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比之前的超重率和肥胖率高出了很多,而超重率和肥胖率也是诱发高胆固醇、高血压等慢性非传染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高胆固醇血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也在不断的增加。

1.2成为患者死亡因素的比例增加,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在我国居民慢性病的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患者最终死亡大部分是由慢性非传染所导致的,例如患者有恶性肿瘤、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情况都会成为导致患者出现死亡的因素。

慢性病的发病趋势

慢性病的发病趋势

慢性病的发病趋势
慢性病的发病趋势一直在增加,这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人口老龄化:随着人口老龄化,慢性病的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

2.生活习惯不良:现代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很多人缺乏运动、吃不健康的食物等习惯,导致慢性病的风险增加。

3.环境污染:环境污染也是慢性病的一大诱因,如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壤污染等。

4.遗传因素:某些慢性疾病可能与家族遗传有关,例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慢性病的发病趋势可能会继续增加,因此应加强健康教育和预防措施,积极改善生活习惯和环境,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

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现状及控制管理对策分析

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现状及控制管理对策分析

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现状及控制管理对策分析慢性病是当前全球范围内的一大健康挑战,其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而在我国的农村地区,慢性病的流行情况尤为突出。

根据卫生部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地区慢性病患者数量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达到了40%以上,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

慢性病是一类在长时间内发展成病、病情进展缓慢的疾病,常见的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癌症等。

这些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农村地区的居民生活习惯不规律,饮食单一、缺乏运动,饮食结构不合理,都是导致慢性病高发的主要原因。

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卫生知识普及率低,导致很多疾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和管理。

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很多居民缺乏基本的医疗保障和健康管理,导致慢性病的防控工作难以落实。

针对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的现状,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制定科学有效的控制管理对策。

加大对农村地区慢性病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居民对慢性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鼓励居民定期进行体检,加强慢性病的筛查和早期诊断,及时进行健康干预和管理。

加强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增加基层医疗卫生资源投入,推动健康扶贫工作,让更多贫困患者得到及时的诊疗服务。

开展慢性病管理机制的创新,建立健康档案、健康管理、信息追踪等制度,实行全程健康管理,打通医疗卫生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提高慢性病的管理和治疗水平。

加大对农村地区居民的健康知识普及力度,倡导健康饮食、规律运动、适度休息等健康生活方式,培养居民的健康生活习惯,减少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

加强对慢性病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加大对慢性病防控的投入,提高慢性病的防治水平,促进农村地区慢性病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的现状尤为严峻,需要我们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有效的防控。

慢性病将使中国人沦为“东亚病夫”

慢性病将使中国人沦为“东亚病夫”

慢性病将使中国人沦为“东亚病夫”文柯勇在当今中国,每5个人里就有一个患有治不好的慢性病,而且还在以每年一千万的势头增加;每5个成人中就有一个患有心血管病,每10秒钟就有一个人死于心血管病;北京应征的适龄青年,男的只有50%合格,女的只有40%合格;全国现在已经有2.6亿的慢性病病人,也就意味着每6个人里已经有一个人是“病夫”了。

卫生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卫生管理干部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和公共卫生专业委员会牵头人黄建始警告:慢性病将使中国人沦为“东亚病夫”。

“看病贵”是一个伪概念“病夫”就是病人。

原来讲“东亚病夫”就是说中国人看起来病怏怏的,而现在,我们确实是病了。

这个“病”指的是慢性病。

中国的糖尿病人数世界排名第二,我们的精神心理疾病患者人数是世界第一,现在约有两亿多,这些数字是很惊人的。

现在整个社会关于中国医疗改革呼声最大的还是“看病难、看病贵”。

所谓“看病难、看病贵”是针对那些得了病治不好的。

黄建始认为,应该改变方向,挡住那些可能得病的高危人群,这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关注“病”是错的,21世纪应该关注健康,从关注疾病到关注健康。

要实行模式的转变,从生物学模式到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大健康模式,因为今天一个人的健康,不是通过到医院吃药打针能达到的。

你一方面去吃药打针,一方面还在抽烟喝酒大鱼大肉,这是不可能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只会使“病”越来越多。

现在相当一部分人方向是错的。

打个比方,从中南海到天安门,我们现在关心的是走路快,还是爬行快,还是坐飞机快,这是错的。

这个问题问的不对,应该问从中南海到天安门往东走快,还是往西走快。

如果往东走,因为中南海是天安门的西侧,爬也比往西走快,往西坐飞机要绕地球一圈。

所以现在仅关注疾病是错的,而应该关注整个大的环境和个人的行为。

你一天到晚吞云吐雾,这里说要治肺癌,那边又在制造大量的肺癌出来,所以建再多的医院也不能解决问题。

原来慢性病都被认为是富人的病,错了。

我国慢性病的流行现状及其防治对策

我国慢性病的流行现状及其防治对策

1996年流行病学调查,我省2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的标化患病率为4.63%(全国3.21%),IGT的标化患病率为5.07%,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约有糖尿病病例200万人(50%以上为隐性病例)。

1998年的全省慢性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35岁以上居民已知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及肿瘤的患病率分别为8.94%、2.87%、00.93%、1.01%和0.94%。

国内比较处于较高水平。

经体检35岁以上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达31.12%(1/3),有71%的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

趋势预测:随着我国人群平均期望寿命的延长,老龄人口的增加,以及城市化、工业化等导致慢性病危险因素的增加和生活行为方式的变化预示着我国人群中慢性病患病率和死亡率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还将继续呈上升趋势。

2 慢性病所致的危害严重慢性病的预后差,致残率高:慢性病通常病程长,预后差,并伴有严重并发症甚至残疾的发生。

如糖尿病患者肾功能衰竭发生率比非糖尿病者高17倍,致盲率高25倍。

我国现存的600万脑卒中患者中75%不同程度的丧失劳动能力,40%重度致残,而且不可逆转,由此造成了人们生命余年的痛苦,加重了疾病的负担。

疾病负担是近几年提出的一个新的指标,是指疾病所造成的健康期望寿命的损失情况。

健康期望寿命可以定义为在健康条件下的期望寿命,即个人在良好的状态下的平均生存年数,它把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信息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

在当前众多的反映健康状况的指标中,残疾调整生命年(DALY)可以作为一个反映疾病负担的新指标。

它由早逝造成的损失(寿命损失年YLL)以及残疾造成的损失(残疾生存人年YLD)两部分组成。

慢性病防治的根本任务就是降低死亡率、致残率和提高生命质量,进而预防和控制其发生。

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带来沉重的社会负担:慢性病的患病率上升导致了城乡居民对卫生服务的利用增加。

我国城市及县级医院中慢性病住院病人占全部住院病人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老人慢病现状分析报告

老人慢病现状分析报告

老人慢病现状分析报告背景介绍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备受关注。

老人慢病作为一种常见的老年人疾病,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医疗资源的压力带来了巨大挑战。

因此,本报告分析了老人慢病的现状,旨在加强对老年人健康的管理和疾病防控的意识。

老人慢病的定义及常见病种老人慢病,也称为老年慢性病,是指老年人患有的长期、进行性、不易痊愈的疾病。

常见的老人慢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骨质疏松症等。

老人慢病的现状1. 高发率老年人因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减弱等原因,容易患上慢性疾病。

据统计,全球60岁及以上人口中,70%以上的人患有至少一种慢性疾病。

2. 生活质量下降老人慢病不仅对老年人身体造成损害,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患有慢性疾病的老人由于病痛困扰,常常无法参与社交活动、缺乏精力、易产生情绪问题,甚至需要长期接受药物治疗,给其生活带来巨大压力。

3. 医疗资源压力增大老年人慢病是对医疗资源的重大考验。

慢性疾病往往需要长期治疗和护理,导致医疗资源集中在少数病患身上。

这加大了医疗机构的负担,导致医疗服务不足、等候时间长甚至造成医疗资源浪费的问题。

处理老人慢病的挑战1. 多因素干预策略老人慢病的治疗需要综合干预,包括药物治疗、营养调理、生活方式管理等。

但老年人身体状况复杂,对药物和治疗方案的耐受性不同,需要医生进行个体化管理。

2. 健康教育与宣传加强老年人慢病的健康教育和宣传,提高老年人对慢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康复训练、疾病管理,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发展。

3. 发展远程医疗利用现代技术,发展远程医疗,为老年人提供线上医疗服务,减轻其看病难的问题,降低对医疗资源的需求压力。

4. 社会支持和关怀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和关怀,建立老年人的健康网络,包括志愿者服务、社区扶持、定期体检等,增加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感和社会参与度。

结语老人慢病是老年人健康管理的重要课题,在目前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下尤为重要。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引言:营养与健康是人类社会始终关注的重要议题。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居民的营养状况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经济进步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已成为中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挑战之一。

本文旨在分析中国居民的营养状况以及慢性病的发病状况,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改善建议。

一、中国居民的营养现状:1. 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的饮食结构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行,中国居民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传统的中国饮食特点逐渐被西式快餐和高糖高脂食品所取代,蔬菜、谷物摄入不足成为普遍问题。

2. 营养失衡:近年来,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由传统的低脂低糖饮食向高脂高糖食品倾斜,导致营养失衡问题突出。

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足,蛋白质和脂肪摄入过多,使得浩繁人面临超重和肥胖的健康风险。

3. 膳食结构差异:不同地区和人群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膳食结构差异。

城市居民更倾向于高能量、高脂肪和高蛋白的饮食,而农村居民则更加倚重传统的谷物和蔬菜饮食。

二、慢性病的发病状况:1. 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是中国居民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增加。

高盐饮食、高脂饮食和缺乏运动是高血压日益普遍的原因。

2. 糖尿病:糖尿病在中国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

经济快速进步导致生活方式改变以及不健康膳食结构,过度摄入高糖和高脂食物成为糖尿病患病的风险因素。

3. 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由于高能量的饮食和缺乏运动,中国居民的肥胖问题日益严峻。

肥胖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重要诱因。

4. 肝脏疾病:中国居民的肝脏疾病也逐渐增多,其中包括脂肪肝、肝炎和肝癌等。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过度饮酒和烟草,以及乙肝病毒感染是肝脏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三、预防与改善建议:1. 教育与宣扬:通过提供营养教育和相关宣扬,增加居民对于健康膳食的熟识,增强对于慢性病危害的熟识。

2. 改进饮食结构:鼓舞人们多摄入蔬菜、水果、全谷物和膳食纤维,缩减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量。

造成慢性疾病的八大根源

造成慢性疾病的八大根源

造成慢性疾病的八大根源“早睡、喝水、吃蔬菜、多运动...”这些强体防病建议都正确,功能医学总结出亚健康体质存在的八大高危因素是容易生病和提前衰老的重要根源,抽空看看你占了几个,及时发现和干预都不晚!TOP8:慢性炎症慢性炎症在每个成年人身上都会发生,它是亚健康、慢性代谢疾病、癌症与衰老的根源。

炎症是我们对抗外界环境侵害的一种强有力武器,多数人很熟悉严重炎症反应,如类风湿关节炎、哮踹或免疫疾病。

但极少数人知道机体内的隐匿性炎症是所有慢病的根源所在,包括心脏方面疾病、肥胖病、糖尿病、抑郁症、老年痴呆甚至癌症。

我们真正要关心的是这个慢慢在损害我们器官,削弱机体发挥最佳功能能力,并导致老化的慢性隐匿性炎症,它最为可怕的是,我们没有感觉到它们的存在,经过一段时间损害后我们可能会出现--精力下降、性欲降低、疲劳、失眠、困乏、皮肤变粗糙、机体开始变衰老等不太明显的症状,后来就开始肥胖、三高、肝肾功能不全等。

因此,充分理解炎症系统将对我们健康非常有帮助,因为它是人体最重要的系统之一。

TOP7:胃肠道失衡在我们身体健康和疾病问题上,胃肠道经常是起源,大部分疾病都可以见到胃肠道的影子,虽然有时体现在皮肤问题。

中国有数亿人,美国超1亿人存在胃肠道问题,多数人没意识到,消化系统问题会摧毁我们整个机体,导致过敏、关节炎、自身免疫性疾病、荨麻疹、痤疮、慢性疲劳综合征、情绪障碍、癌症等更多疾病。

胃肠道健康决定了身体对营养成分的吸收以及毒素、过敏原和微生物的排泄,肠道内存在约500多种、重达2.3千克的细菌,肠道就是个大型生化工厂,有太多像寄生虫和酵母菌之类的有害微生物。

并且,肠道比大脑拥有更多的神经递质,应避免肠道接触所有毒素和体内代谢物,如肝脏代谢物通过胆汁排入胃肠道,如再被吸收,那你有可能就会慢性中毒,出现痤疮或皮肤钙化等。

TOP6:肾上腺疲劳随着中青年猝死事件增多,更多人想知道年轻人为什么会猝死?原因何在?猝死不会突然发生,都是有前兆的,这里我们不谈严重心肌炎导致的猝死,而是谈现在社会最常见的慢性压力疲劳透支造成的猝死。

西医为何无法根治慢性疾病患者吃药越久病越多

西医为何无法根治慢性疾病患者吃药越久病越多

西医为何无法根治慢性疾病患者吃药越久病越多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发展,慢性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

慢性疾病的特点是病程长、进展缓慢,并且往往伴随着复发和反复的情况。

患者通常需要长期依赖药物进行治疗,然而,一些慢性疾病患者却存在着越吃药病情越严重的问题,这让人们不禁思考:西医为何无法根治慢性疾病,患者吃药越久病情反而越严重?首先,慢性疾病治疗的困难在于其病因复杂多样。

慢性疾病的发生往往是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因此,针对慢性疾病的治疗也需要有针对性的综合治疗。

然而,西医往往过于强调针对症状的药物治疗,而忽视了综合治疗的重要性。

例如,对于高血压患者,西医常常使用降压药物进行治疗,但并未对患者的生活习惯进行干预,如改善饮食、增加运动等。

这导致了患者依赖药物治疗的同时,病情并未得到根本的改善,甚至出现了药物耐受性增加、副作用增加等问题。

其次,西医在治疗慢性疾病中也存在着过度使用药物的问题。

现代医学的发展使得药物成为西医治疗慢性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过度依赖药物会导致一系列问题。

首先,长期用药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尤其是对于处于低收入群体的患者来说,药物费用可能成为他们负担不起的重要原因。

其次,药物治疗往往会带来一系列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而这些副作用在长期用药的情况下可能会越来越严重。

再次,长期用药也会导致患者对药物产生耐受性,使得原本有效的药物无法再起到效果。

这就像是上瘾一样,患者不得不不停地增加药物剂量,才能维持病情的稳定。

此外,慢性疾病的治疗也需要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法和技巧。

然而,由于医生时间有限以及患者对药物治疗的理解不足,导致了用药不规范的情况。

例如,很多患者往往只看重药物的抗病作用,却忽视了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些患者可能出现药物的漏服或者乱服现象,这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还可能导致药物剂量不足或过量,进而影响疗效。

中国慢病情况汇报

中国慢病情况汇报

中国慢病情况汇报中国是世界上慢性病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慢性病已成为我国人口健康面临的重要问题。

慢性病是指病程较长,进展缓慢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癌症等。

据统计,中国慢性病患者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给社会、经济和个人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因此,对中国慢病情况进行全面的汇报和分析,对于制定相关政策和采取有效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中国慢病患者数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根据卫生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慢性病患者数量已经超过3亿,其中以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为主要类型。

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慢性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

这一趋势给我国的医疗卫生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其次,慢性病对个人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慢性病的特点是病程长、进展缓慢,容易导致并发症,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

例如,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控制血压,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饮食和注射胰岛素,心脏病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心脏康复训练。

这些都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增加了医疗费用和家庭负担。

再次,慢性病防控工作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尽管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强了慢性病的防控工作,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能力不足,慢性病管理水平不高,患者自我管理意识不强,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慢性病防控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制定和实施,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强慢性病管理和健康教育。

综上所述,中国慢病情况严峻,慢性病已成为我国人口健康面临的重要问题。

要有效应对慢性病带来的挑战,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慢性病防控工作,提高患者的健康管理水平,促进全民健康。

希望通过本次汇报,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共同关注慢性病问题,共同为构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中国健康大数据、慢性病数据及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资料整理版

中国健康大数据、慢性病数据及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资料整理版

中国健康大数据、慢性病数据及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资料整理慢性病是指不构成传染、具有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疾病的总称。

一旦防治不及,会造成经济、生命等方面的危害。

慢性病的危害主要是造成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易造成伤残,影响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且医疗费用极其昂贵,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也给居民健康带来了很多问题,其中慢性病患病率及死亡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健康大数据不容乐观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居民生活方式、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状况等对健康的影响逐步显现,慢病发病、患病和死亡人数不断增多,群众疾病负担日益沉重。

慢病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据报道,国内慢病约占疾病死亡率的86%、占疾病负担的76%)。

中国巨大的慢病市场也引来药企巨头加速布局。

我国老年人口已达2.49亿人,随着老龄化的加剧,由慢性疾病所带来的经济负担将进一步加重。

数据显示,我国慢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总死亡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

全国约有2.4亿成人高血压患者,其中血压控制达标的仅有3740万人,占比约15.3%,而这一比例在美国为51.9%。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慢性病用药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显示:目前国内慢病人数达两三亿,仅高血压一项人数高达2.66亿,还有五六个亿的后备军。

《中国国民健康与营养大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70%国人有过劳死危险,76%的白领处于亚健康状态,20%国人患慢性病,慢性病死亡率占86%。

中国国民健康与营养大数据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据统计,我国国民患疾病呈现年轻化趋势。

22%中年人死于心脑血管病,七成人有过劳死危险。

中青年女性易得妇科疾病,中青年男性面临猝死,过劳等问题。

心脑血管病和肿瘤是影响中国人寿命的两大“杀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慢性病越来越多“一个人的安全是脆弱的,共同的防御才是坚固的,健康是每一个人的基本权益,当公共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面对无知酿成的伤痛,失职导致的混乱,利益带来的冲突,我们怎样才能避免今天的担忧成为明天的事实,这是一个健康的课题,更是一个关爱生命的课题,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做出自己的回答”。

----2008年3.15晚会慢性病的不断增加,是当前不发达地区近三十年出现的流行性问题。

在发达地区慢性病的发展是缓慢的,而有些慢性病的比例在逐年降低。

而不发达地区的慢性病人数却是快速增加,中国地区的慢性病发展每年以3%-5%的速度在增加。

医学上常见的慢性病有:1、呼吸系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哮喘、慢性肺心病、慢性呼吸衰竭,矽肺,肺纤维化;2、循环系统:慢性心力衰竭、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病、慢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慢性心包炎;3、消化系统: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肠结核、慢性肠炎、慢性腹泻、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胰腺炎、慢性胆囊炎;4、泌尿系统:慢性肾炎、慢性肾衰、泌尿系慢性炎症;5、血液系统:慢性贫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瘤;6、内分泌系统: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甲亢、甲减;7、代谢和营养:糖尿病、营养缺乏病、痛风、骨质疏松;8、结缔组织和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血管炎、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系统性硬化病、骨性关节炎。

自上世纪70年代,化工制品大量进入居民生活,到改革开放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四十年间,中国人慢性病的比例在逐年增加,中国慢性病人口的比例已经超过了35%,亚疾病状态的人有9.5亿人以上,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3.8亿,超过95%的老年人有慢性疾病。

70年代出生的人口远比7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口身体素质要差很多,他们当中有10%的人不能生育,有8%的人有心脑血管疾病,有40%以上的男性性生活不和谐,45%以上的女性有体毒、来例假有腹痛、面无血色。

这就意味着她们到60岁后的身体将疾病缠身。

无论有多高的学历、多少资产,7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到60岁后将长期生活在慢性疾病中。

据卫生部门在2008年的统计:中国成人高血压患者有9000万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占总人口11%,约1.5亿,每年新发脑卒中150多万人;因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而引起的药源性胃、脾、肝、肾功能丧失而死亡的已经超过了1200万人。

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已成为中国第一大杀手,占农村死亡人口的30%、城市死亡人口的40%,而且有逐年增加的不良趋势。

中国恶性肿瘤每年夺去约600万人的生命,并把1000万人置于死亡的边缘。

每年癌症患者发病例超过160万人,平均每死亡5个人就有一个死于癌症,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癌症大国。

中国约有一亿人血糖不正常。

其中糖尿病前期(糖耐量受损)人群约六千万左右,当中每年有10%(六百万人)转换为糖尿病。

因此,中国每天新增糖尿病人超过1.6万人,而且越来越年轻化。

中国有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有2亿以上,占人口总数的18%,其中有8000万重病患者。

中国有500万老年痴呆病人,每年至少有30万老年人加入痴呆行列,75岁以上老人有20%死于痴呆病。

我国的六成司机患呼吸道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在中国4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8.2%,约有4300万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

其它肺病患者不少于2000万!中国有1.3亿乙肝病毒携带者,加上其他的肝炎患者就更多了!……为什么中国有这么多的慢性病患者呢?一、化学物质对大地、空气、水质、农作物的污染是造成慢性病的原因之;食物中除了多种加工工艺残留的酒精等污染外,在食品加工中还要添加化学性质的香精、色素、增稠剂、调味剂、稳定剂、防腐剂、膨胀剂、悬浮剂等23大类近2000种添加剂,其中22类对身体无益。

如:1、酸度调节剂:乙酸、乳酸、柠檬酸、盐酸、磷酸、酒石酸、苹果酸等十八种食用酸。

2、抗结剂:二氧化硅、磷酸三钙、硅铝酸钙、微晶纤维素、亚铁氰化钾等五种食用抗结剂。

3、抗氧化剂:抗坏血酸(vc)、丁基羟基茴香醚(BHA)、异抗坏血酸钠、二丁基羟基甲苯(BHT)、植酸、磷脂、迷迭香、没食子酸丙酯、TBHQ等十五种食用抗氧化剂。

4、增稠剂:植物胶、变性淀粉、黄原胶、明胶等三十二种增稠剂。

5、着色剂:22种合成色素44种天然色素。

6、膨松剂:硫酸铝铵、碳酸氢铵、磷酸氢钙、碳酸氢钠、碳酸氢钾、硫酸铝钾、碳酸钙等八种食用膨松剂。

7、乳化剂:单甘脂、大豆磷脂、酪蛋白酸钠、山梨醇酯、蔗糖酯、淀粉糖酯等二十九种食用乳化剂。

8、酶制剂:淀粉酶、糖化酶、蛋白酶等十一种食用酶制剂。

9、漂白剂:二氧化硫、焦亚硫酸钾、亚硫酸氢钠、硫磺等七种食用漂白剂。

10、胶姆糖基础剂:海藻酸铵、丁基橡胶、硬脂酸钙、聚乙烯、滑石粉等十六种胶姆糖基础剂。

11、增味剂:5′-鸟苷酸二钠、5′-肌苷酸二钠、味精、L—丙氨酸、琥珀酸二钠、5′—呈味核苷酸二钠等六种增味剂。

12、面粉处理剂:偶氮甲酰胺、过氧化苯钾酰、碳酸钙、过氧化钙、碳酸镁、溴酸钾等七种面粉处理剂。

13、被膜剂:石蜡、紫胶、硬脂酸、白油等八种食用被膜剂。

14、消泡剂:乳化硅油等六种食用消泡剂。

15、护色剂:硝酸钾、亚硝酸钾、硝酸钠、亚硝酸钠等四种护色剂。

16、防腐剂:苯甲酸及其盐类、三梨酸及其盐类、丙酸钙、二氧化碳、二氧化氯、脱氧乙酸、过氧化氢、脱氢醋酸钠、乳酸链球菌素、纳他霉素等二十六种防腐剂。

17、稳定和凝固剂:氯化钙、硫酸钙、葡萄糖-δ-内酯、氯化镁、丙二醇等八种稳定剂和凝固剂。

18、甜味剂:糖精、甜蜜素、A—K糖、阿斯巴甜、甘草甜、甜菊糖、山梨醇、木糖醇等十七种甜味剂。

19、食用香精和香料:天然香料、天然等同香料、人造香料、食用香精等共一千余种。

20、食品配料:淀粉和变性淀粉类、食用油脂类、低聚糖类、各种馅料类、各种奶油及冰淇淋稳定剂、各种功能性配料、各种调味料。

21、其它食品添加剂及复配添加剂:咖啡因、固化单宁、高锰酸钾、酪蛋磷酸肽、乙酸钠等十五种。

22、水份保持剂:磷酸盐类共十一种水份保持剂。

23、营养强化剂营养强化剂:氨基酸类、维生素类、无机盐类、脂肪酸类共八十三种营养强化剂。

长期服用以上22大类添加剂可以让我们的肝、肾、口舌味觉、骨骼、血液、胃肠系统、视觉等部位有潜在的伤害。

不到产龄的奶牛产出的原奶中含有大量的生长激素、孕激素、抗生素等。

导致中国孩子喝奶并没有结实,反而结石了、早熟了。

早熟的孩子心理方面大都不健康。

我国有75%的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余的25%的山区水目前尚未受到污染。

也就是说100%的平原地下水遭到污染。

使用一次含磷洗衣粉,就可以使衣物终身不长虱子,只要你长期使用,皮肤病与免疫性疾病就是你的“邻居”。

连续20年使用含苯洗洁精洗碗;喝假酒、勾兑酒等足有机会患肝脏疾病。

空气中的污染物:铅、汞、硫、酸、玻璃纤维、汽车尾气、工业废弃物与废气等是造成呼吸道、肝、肾、老年痴呆、智力下降、肠道疾病的主要原因。

100%的交警工作15年后都有慢性病。

二、植物中的营养成分大大下降导致人类营养失衡;在日本,1950年时,每100克菠菜中含有150毫克以上的维生素C,到1994年,每100克菠菜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不足13克。

在中国,农作物营养素含量比1950年下降了近20倍。

因人口问题使得土壤不能按照原野工艺来循环养护。

不间断的耕种,导致土壤中的养分极度贫瘠。

植物的生长是在不少于13种以上的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的基础上生长发育成熟的。

数十年的不间断耕种,土地中的营养成分在逐年降低。

新鲜植物中的有机营养成分(维生素、矿物质、植物蛋白)是保证身体需求的主要来源。

中国人身体差的主要原因就是从来不相信维生素、矿物质在体内的重要地位。

美国第74次国会咨询文:“微量元素”操控21世纪全人类的健康:“有关这次矿物质的咨询文非常的新颖和令人吃惊,因为,认知矿物质在食物中的重要性是新近的事,以至於“营养学”教科书中均缺乏资料,当我们探索越深,越让我们震惊。

大多数人因为食物中严重缺乏养分而受病痛之苦,除非食物来源的贫瘠土壤恢复适量而均衡的各种矿物质元素,否则无法治疗此疾病。

(除非补充微量元素來促进正常功能,否则医药皆成枉然。

)值得提出警惕的事实是,生长在好几百万英亩土地上的食物:包括水果,蔬菜与谷物,不再含有足够的矿物质。

无论我们吃多少食物,我们还是缺乏矿物质。

今天没有一个能够吃进大量足以提供足够矿物质的蔬菜进入体内以维持健康。

因为他的胃部就这么大,无法容纳超量的蔬菜与水果。

千真万确的是,我们所吃食物的价值今不如昔,有些根本已不值得作为食物。

因为我们身体的健康直接依赖矿物质的重要性,远比依赖热量,维生素,淀粉,蛋白质或糖类要来的深重。

实验室的检验结果告诉我们,今天我们所吃的水果,蔬菜,谷类,肉类以及肉,蛋,奶,均不如几世代前的同样食物。

为什么同样懂得选择与搭配,我们的祖先能吃出健康,而我们却营养不均?这个问题,终于得到合理的解释(因为珍贵的微量元素已被农药,酸雨…等各种化学污染破坏,而使动植物都失去原有的成与健康)。

从权威的研究中,我们得知一个很不好的消息。

那就是,99%的美国人缺乏上述矿物质元素,而只要严重缺乏这些重要矿物质元素之某一种,就会造成疾病。

当所需要之任何矿物质元素发生不平衡或显著缺乏时,将造成痛苦甚至缩短生命。

(连美国都如此,何况是其他国家。

)再度证实了健康就是平衡的真理。

我们都知道维生素是营养不可或缺的,是维持身体细胞正常功能所必需的。

任何维生素缺乏时会引起身体的异常及疾病。

然而,大家可能不太知道,缺少维生素,体内仍可利用矿物质元素;但是缺少矿物质元素,维生素则完全失去作用。

这个发现是科学界对人类健康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为了让农作物长的个头大、产量高,农民不得不按照农业“科学家”的要求:不断的向农作物施洒化学肥料;当农作物的自然抗病能力降低的时候,就大量的在田间施洒农药。

30年前施洒的农药,30年后检测的数值依然超过了安全标准。

今天我们食入都是植物的尸体,几乎没有什么营养可谈。

人类食入了植物的尸体,人类本身也如同空壳的行尸,行动无力,就连遇到一些简单的事物都不愿意深度思考,因为他们的体内没有足够的营养来转化成能量。

当体内的各个组织器官在长期营养不均的情况下,饥饿的细胞吞噬了大量的含有毒素的物质,又没有机体能量将毒素代谢出体外,长此下去慢性病就会随之而来。

三、药品的滥用导致药源性疾病;笔者5岁时患急性中耳炎,母亲是当年塘沽新村幼儿园的保健医生。

这位不服责任的母亲不知道为什么要用“鸡蛋黄炸油”来给自己的孩子治疗中耳炎?由于笔者父母的愚昧,导致笔者在未来的几十年中不断的滥用抗生素来治疗中耳炎,从7-8岁起,每年有不低于100天的感冒时间,每年不低于150天是头晕、精神不振,因长期滥用抗生素,形成人工霉素排异---药物性过敏,也就意味着笔者一旦有比较严重的细菌感染,就有生命危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