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 第7单元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1)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用白色瓷片接近酒精灯外焰时,瓷片没有明显变化;接近焰心时,在瓷片上出现黑色粉末状固体,这是酒精没有完全燃烧时生成的炭黑.用水壶烧开水,开始时会发现:与火焰接触的壶底出现水珠和黑色的炭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燃料本身也可能含有水分子B.加热时应把物体放在内焰上加热C.加大空气的流量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D.适当提高水壶的高度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B解析:BA.燃料本身也可能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而含有水分子,正确;B.酒精灯外焰与氧气接触充分,燃烧充分温度高,加热时应把物体放在外焰上加热,选项错误;C.氧气浓度越大,燃料燃烧越充分,故加大空气的流量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正确;D.提高水壶的高度可以使燃烧更充分,所以减少炭黑的生成,正确。

故选:B。

2.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都能燃烧B.向水中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C.热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D.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B解析:BA、铜片上的红磷因未达到着火点,开始不燃烧。

错误。

B、向水中白磷通氧气,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会燃烧。

正确。

C、热水的作用有提供热量和隔绝空气。

错误。

D、可燃物温度到着火点且与空气接触才可燃烧。

错误。

故选B。

3.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B.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所以燃烧不一定都需要氧气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所有的微粒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D.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B解析:BA、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但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可能是混合物,如过氧化氢与水的混合物,故选项推理错误。

B、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所以燃烧不一定都需要氧气正确;故选项正确;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所有的微粒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错误,离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不相等,故选项错误;D、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错误,电灯发光、发热,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重难点归纳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重难点归纳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重难点归纳单选题1、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B.通电的电热毯着火时,用水浇灭C.篝火晚会时,把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充分燃烧D.只要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答案:CA、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应用灯帽盖灭,错误,不符合题意。

B、通电的电热毯着火时,不能用水浇灭,用水浇灭,会有触电的危险,错误,不符合题意。

C、篝火晚会时,把木柴架空,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有利于木柴充分燃烧,正确,符合题意。

D、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不一定能燃烧,因为可燃物燃烧还需要有氧气参加,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成都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引领城市绿色低碳发展。

下列做法利于实现此目标的是A.石油炼制B.太阳能发电C.燃煤脱硫D.酒精作燃料答案:B分析:低碳是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A、石油炼制,石油是含碳的有机物,石油产品应用会产生二氧化碳,A不符合题意;B、太阳能发电,不会产生二氧化碳,B符合题意;C、燃煤脱硫,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C不符合题意;D、酒精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燃烧是一种缓慢的氧化反应B.“釜底抽薪”蕴含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C.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不一定燃烧D.篝火晚会时架空火柴,有利于木材充分燃烧答案:AA、燃烧是一种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说法错误;B、“釜底抽薪”蕴含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说法正确;C、物质燃烧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达到物质燃烧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不一定燃烧,说法正确;D、篝火晚会时架空火柴,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有利于木材充分燃烧,说法正确;A。

4、如下图所示,水中的白磷能否燃烧与鼓入的气体和水温有关,表中能使白磷燃烧的选项是A.AB.BC.CD.D答案:D燃烧的三要素是可燃物、氧气、温度到达着火点A、水温5℃,未达到白磷40℃的着火点,故不能燃烧,A选项错误;B、水温到达了着火点,但氮气不支持燃烧,故B选项错误;C、水温到达了着火点,但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故C选项错误;D、水温到达了着火点,且空气中含有21%的氧气,因此白磷会燃烧,D选项正确;故选D。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全一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1.(2021湖南株洲中考)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变化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越高,爆炸的可能性就越大B.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浮尘C.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呈现出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应减小灶具的进风口D.甲烷与乙醇的燃烧产物均为水和二氧化碳,说明两者均为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答案:B2.(2021江苏盐城中考改编)我国建成了全球首套千吨级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装置,其原理是:①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②电解水获得H2,③H2与CO2反应合成绿色液态燃料CH3OH。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B.H2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C.电解水反应属于分解反应D.该装置能捕获并资源化利用CO2答案:A3.(2020海南中考)将棉手帕放入60%左右的酒精中浸湿,用坩埚钳夹住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

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棉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棉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能燃烧C.被酒精浸湿后,棉手帕的着火点升高了D.酒精中的水蒸发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答案:D4.(2019成都中考)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其对应原理错误的是()A.扇灭隔绝氧气B.剪掉烛芯隔离可燃物C.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D.水浇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答案:A5.(2019北京中考)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升温至60 ℃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 ℃的过程中,仅③燃烧。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答案:D6.(2020四川攀枝花中考)“化学链燃烧”是燃料不直接与空气接触的燃烧,是以载氧体在两个反应器之间的循环来实现燃料在较低温度下燃烧的过程。

该过程具有无火焰、低污染、高效率等特点。

2021年初中化学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课时1) 教案

2021年初中化学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课时1) 教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初步学习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探究实验,并对获得的实验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对照实验,进行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

新课引入[提问]同学们,说到燃烧你会想到什么?[回答]火。

[设问]根据大家的生活经验,我们在哪些方面用到了火?火为人类作出了哪些贡献呢?[学生回答,交流][讲解]介绍火与人类的发展。

[展示]课本图7-1~7-4[教师]同学们,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想?请发表你的看法。

[学生回答][教师]既然燃烧对我们的生活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就来好好探究一下有关燃烧与灭火的问题,以便好好地利用燃烧产生的火为我们人类服务。

教学过程Ⅰ.燃烧的定义[教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很多燃烧的场面,你发现通常的燃烧一般有什么特点?[学生]发光、放热等。

[教师]燃烧一般是可燃物跟什么物质的反应?[学生]氧气。

[教师]对,燃烧就像你们所说,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Ⅱ.燃烧的条件[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实验7-1,同学们注意观察现象。

[设问]你观察到什么现象?[回答]Ⅰ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Ⅱ中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思考]①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②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③向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居然在水中燃烧起来,这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交流总结,得出结论](1)结论:可燃物的燃烧必须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2)结论:可燃物的燃烧需要氧气。

[介绍]着火点: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这个温度是可燃物的着火点。

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同。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B.验证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C.探究分子不断运动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A解析:AA、对比试验必须控制变量,变量唯一性,该实验中,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不能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符合题意;B、该实验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能验证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两只烧杯中的试剂没有接触,但烧杯b中的酚酞试液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能探究分子不断运动,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所选物质必须只消耗氧气,不生成气体,用红磷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都是催化剂B.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则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D.碱溶液成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C解析:C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是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不一定是催化剂,还有可能是杂质,A错误。

B、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但是人类利用的能量不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如风能、潮汐能,B错误。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C正确。

D、碱溶液成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可能使盐溶液,如碳酸钠溶液,D错误。

故选:C。

3.“天鹊”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大推力火箭发动机,它以甲烷(CH4)和液氧为推进剂。

下列有关甲烷的说法错误的是A.它具有可燃性B.它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C.它的一个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分子D.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C解析:CA、甲烷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说法正确;B、根据甲烷的化学式可知,甲烷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说法正确;C、根据甲烷的化学式可知,一个甲烷分子含有4个氢原子,不含氢分子,说法错误;D、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4=16,说法正确;故选C。

初中-化学-人教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卷1

初中-化学-人教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卷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卷1一、选择题1、下列燃料中属于“零污染燃料”的是()A. 天然气B. 酒精C. 氢气D. 一氧化碳2、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通风不畅,易产生使人中毒的气体是()A. 二氧化碳B. 氮气C. 甲烷D. 一氧化碳3、森林失火时,灭火队员通常要砍伐一些树木,开辟“防火隔离带”,其主要目的是()A. 隔离空气B. 隔离可燃物C. 降低可燃物温度D. 开辟运输水的道路4、下列标志表示“严禁烟火”的是()A. B.C. D.5、近期,我国多处地方的煤矿发生爆炸,造成多人死伤。

引起爆炸的主要气体是()A. 氢气B. 甲烷C. 一氧化碳D. 氧气6、打开装有液态空气的容器盖,将一条燃着的木条置于容器口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A. 熄灭B. 先燃烧更旺后熄灭C. 燃烧更旺D. 无明显变化7、酸雨对下列设施和建筑物损害最少的是()A. 大理石塑像B. 铝合金制品C. 钢梁大桥孔D. 柏油道路8、宣传科学知识,介绍高新科技,揭露伪科学是科学工作者的义务。

下列各项中属于伪科学的是()A. 高温高压下将石墨制成金刚石B. 用催化剂将水变成燃料油C. 用煤可制成汽油D. 将空气中单质氮变为化合物的氮9、交通部门规定,旅客乘飞机、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时,严禁随身携带易燃易爆品。

因为这些物品一旦发生爆炸,极易造成严重的危害。

以下物品:①蔗糖;②酒精;③烟花、爆竹;④汽油、炼油。

乘坐交通工具时不准随身携带的是()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10、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 加油站、面粉厂贴有“禁止烟火”的标志B. 电线短路着火,立即用水浇灭C. 焊割金属时,用稀有气体作保护气D. 做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11、自2003年6月1日起,三峡蓄水工程正式启动。

三峡工程的发电量,相当于每年燃烧3000万吨原煤产生的电能。

三峡工程的全面启动将有助于控制()①温室效应;②白色污染;③二氧化硫的排放;④烟尘的排放。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学情评估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学情评估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学情评估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1.树立环保意识,践行环境友好生活方式。

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A.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B.减少自驾燃油汽车出行C.开发利用氢能等新能源D.进一步扩大燃煤发电2.“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增强自救互助能力。

”下列场所挂的图标与“消防安全”不相符的是()3.从安全的角度考虑,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夜晚家中燃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B.逃离火场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C.楼房着火时乘电梯迅速逃生D.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尽量向顺风方向奔跑4.下列灭火的方法,不恰当的是()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B.电器自燃用水泼灭C.酒精洒出失火用湿抹布盖灭D.汽车自燃用干粉灭火器灭火5.下列关于酒精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是使温度达到酒精着火点B.可以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C.酒精灯外焰燃烧最充分,温度最高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是隔绝空气6.科学合理地使用燃料,可有效防止环境污染。

下列关于燃料与燃烧的说法错误的是()A.石油分解后可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一系列产品B.把煤块加工成蜂窝煤可使之燃烧更加充分C.天然气是比煤、石油更加清洁的燃料D.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可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7.在“烹饪与营养”实践活动中(如图),灶内的木材燃烧一段时间后火焰变小,某同学用长木棒挑开木材堆后,火焰重新变旺,这是因为()(第7题)A.灶内的木材变更多B.木材的着火点降低C.木材接触更多空气D.木材的导热性变强8.“清洁能之火,让奥运之光飞扬”,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传递火炬首次用氢气作燃料。

为确保火炬在极寒和大风等恶劣条件下持续燃烧,设计火炬需重点考虑的因素是()A.持续不断地释放氢气B.温度不低于氢气的着火点C.火炬外壳隔热性能好D.氢气与空气保持充分接触9.化学变化总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人教版九上化学第七单元课题二笔记小红书

人教版九上化学第七单元课题二笔记小红书

人教版九上化学第七单元课题二笔记一、课题引入本课课题为《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属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七单元的部分二。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将了解燃料的种类、性质以及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同时探讨燃料使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合理利用和开发燃料资源。

二、燃料种类与性质1.燃料种类:常见的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以及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

2.燃料性质:不同燃料具有不同的性质,如煤具有高热值、耐烧等特点;石油则具有易燃、热值高等特点。

了解燃料的性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它们。

三、燃料的应用1.生活应用:燃料在生活中广泛应用于取暖、烹饪、照明等方面。

例如,煤炭在北方地区常用于冬季取暖,石油则用于烹饪和照明等。

2.生产应用:在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等领域,燃料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石油可用于生产汽油、柴油等燃料,为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提供动力。

四、燃料使用对环境的影响1.大气污染:燃料燃烧产生的废气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 1 —2.温室效应: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对全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3.资源枯竭:化石燃料属于不能再生资源,过度开采和使用会导致资源枯竭。

五、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1.提高燃烧效率:通过改进燃烧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开发新能源:积极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3.环保政策:政府应制定相关环保政策,限制高污染燃料的使用,鼓励清洁能源的发展。

六、课堂讨论与思考1.讨论主题:如何合理利用和开发燃料资源?2.讨论内容:同学们可以围绕提高燃烧效率、开发新能源以及制定环保政策等方面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3.思考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做到节约使用燃料和保护环境?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燃料的种类、性质以及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同时探讨了燃料使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合理利用和开发燃料资源。

九年级化学第7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7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7单元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在九年级化学课程的第7单元中,我们将学习有关化学反应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下面将对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详细探讨。

1. 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是指在化学过程中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方程式表示这种变化的方法。

2.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要素化学方程式包含反应物、生成物和化学反应条件。

反应物是参与反应的物质,生成物是反应后形成的物质,化学反应条件包括温度、压力等物理条件以及催化剂等。

3. 反应物的摩尔数与化学计量关系反应物的摩尔数是指在反应中参与的物质的摩尔数,摩尔是化学中表示物质量的单位。

化学计量关系指的是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例关系。

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化学计量关系。

4. 质量守恒定律与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性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量保持不变。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性要求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数在方程式中保持平衡。

5. 反应速率与影响因素反应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量的变化。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表面积和催化剂。

温度升高会加速反应速率,浓度增加、表面积增大和催化剂的添加也会增加反应速率。

6.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在适当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酸碱指的是溶液中具有酸性或碱性特征的物质,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完全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7.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类型,涉及物质的电荷转移。

氧化指的是电子的丢失,还原指的是电子的获得。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接受电子,同时还原剂失去电子。

8. 电解与化学电池电解是通过外加电流使化学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一种方法。

化学电池则是利用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

在电解和化学电池中,重要的是了解电子的流动方向和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的动态。

这些是九年级化学第7单元的核心知识点。

【精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化学第七单元课标、教材变化分析(46张幻灯片)-提升自我-课件

【精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化学第七单元课标、教材变化分析(46张幻灯片)-提升自我-课件
化学科学的发展增进了人类对自然 的认识,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有 的物质或某些化学变化对人类的生 活和社会的发展可能会产生一些不 利影响,因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化 学与社会发展原的为关:系但是某十些分化重学要现的象。可
能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
(一)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标准
1.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 气)、石油液化气、煤气 、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 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2.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原灭为火认、识防) 范爆炸的措施。 4.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 资源,了解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5.知道石油是由多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了解石油通过炼制 可以得到石油液化气、汽油、煤油等产品。(原为知道石油是 由沸点不同的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了解石油液化气、汽油、 煤油等都是石油加工的产物。) 6.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 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一)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活动与探究建议
①观察某些燃料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现象。 ②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③实验:氢气的燃烧。(新增) ④讨论:在氢气、甲烷(天然气、沼气)、煤气、酒精、 汽油和柴油中,你认为哪一种燃料最理想? ⑤交流并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等 现象的认识。 ⑥观察少量汽油、柴油、润滑油样品的燃烧情况,调查其 用途。(原为比较原油常见馏分的某些物理性质及其燃烧 的情况) ⑦调查当地燃料的来源和使用的情况,提出合理使用燃料 的建议。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旧 136页
新 136页
由实验可以知道,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热量。这种化学反应过程中的放热现象 在许多化学反应中都会发生,事实和研究证明,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 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化学不仅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还研究 物质变化过程中伴随的能量变化。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有些反 应是放出热量的,如氧化钙与水反应、镁与盐酸反应等;有些反应则是吸收热 量的,如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易错题集锦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易错题集锦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易错题集锦单选题1、燃料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能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煤的燃烧可能造成酸雨的原因是排放大量CO2B.石油炼制可得到石油气、汽油、煤油等产品C.汽车燃料改用压缩天然气可减少对空气的污染D.乙醇(C2H5OH)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答案:AA、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会造成酸雨,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导致的是温室效应,故错误;B、石油分馏能得到石油气、汽油、煤油和柴油等产品,故正确C、天然气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都不是空气污染物,汽车改用压缩天然气作燃料能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故正确;D、乙醇(C2H5OH)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正确。

故选A。

2、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B.燃烧属于化学反应,爆炸也一定属于化学反应C.化学反应常伴随能量变化,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D.在氧气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答案:CA.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还需要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选项说法错误。

B.燃烧属于化学反应,爆炸不一定属于化学反应,比如轮胎爆炸是物理变化,选项说法错误。

C.化学反应常伴随能量变化,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选项说法正确。

D.在氧气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不一定能燃烧,比如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而在空气中只能烧至红热,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3、如下图所示,水中的白磷能否燃烧与鼓入的气体和水温有关,表中能使白磷燃烧的选项是D 空气80A.AB.BC.CD.D答案:D燃烧的三要素是可燃物、氧气、温度到达着火点A、水温5℃,未达到白磷40℃的着火点,故不能燃烧,A选项错误;B、水温到达了着火点,但氮气不支持燃烧,故B选项错误;C、水温到达了着火点,但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故C选项错误;D、水温到达了着火点,且空气中含有21%的氧气,因此白磷会燃烧,D选项正确;故选D。

初中化学7单元教案

初中化学7单元教案

初中化学7单元教案1. 了解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及相关原理;2. 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表达方式;3.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方法;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化学反应的本质和特点;2.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方法。

【教学难点】1.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方法;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教学准备】1. 教材:《化学7》;2. 教学媒体:投影仪、电脑;3.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架、试管夹、试剂等。

【教学方法】1. 探究法:通过实验观察、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化学反应的特点和规律;2. 讲授法:讲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方法;3. 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直观展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介绍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反应现象,激发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学习(30分钟)1. 讲解化学反应的概念及特点;2. 探讨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方法;3.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

三、练习(15分钟)1. 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

四、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平衡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化学反应的本质和特点展开,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激发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

人教版初中化学优质课件1——初中化学九年级上第七单元第1课燃烧和灭火2

人教版初中化学优质课件1——初中化学九年级上第七单元第1课燃烧和灭火2
19. 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 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 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2. 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 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4. 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5. 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26. 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原理:NaHCO3===NaCl+H2O+CO2
2、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原理
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 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
3、水基型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原理
吸滤瓶
可用来扑灭一般火灾、
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
火.
浓盐酸
碳酸钠 浓溶液
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注意: 切勿让侧管对着别人或自己!
应如何灭火?
用湿抹布扑盖,这样既可以让可燃物隔绝 空气,又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
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你知道原因吗?
清除可燃物。
1、为什么煤炉火用扇子越扇越旺,而烛火用 扇子一扇就灭?
由于煤炉的着火面积大,用扇子扇,空气流动带 走热量但温度没有降到着火点以下,相反却提供了 氧气,所以煤炉火用扇子越扇越旺。
蜡烛熄灭
二氧化碳,使蜡烛熄灭。
Na2CO3+2HCl===2NaCl+H2O+CO2↑
三、灭火原理与防火
(一)、灭火原理: 破坏燃烧条件其中之一
(二)、灭火方法:
1、控制或移开可燃物; 2、使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隔绝; 3、将可燃物温度降到它的着火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经典大题例题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经典大题例题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经典大题例题单选题1、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正确的是A.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B.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是力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C.高层建筑物起火立即乘电梯撤离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答案:BA、物质的着火点是可燃物本身的属性,故加入菜叶是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A选项错误;B、蜂窝煤的多孔可以增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得煤燃烧的更充分,减少资源的浪费及环境的污染,B选项正确;C、高层建筑起火,千万不能乘电梯,因为建筑起火很可能造成断电,而且电梯间的通道往往是浓烟和火焰的集中的地方,C选项错误;D、酒精能和水任意比例混合,用水只会增大火的燃烧面积,反而更危险,正确做法是用湿抹布或者细沙盖灭,D选项错误。

选B。

2、下图为我国不同年份的能源结构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我国能源结构中清洁能源占比呈增加趋势B.加大水电、风电的开发利用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C.天然气是比煤炭和石油更清洁的燃料D.液氢用作火箭燃料是因为氢气易于贮存和加注答案:DA、由图可知,我国能源结构中清洁能源占比呈增加趋势,不符合题意;B、加大水电、风电的开发利用,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C、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石油燃烧会产生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故天然气是比煤炭和石油更清洁的燃料,不符合题意;D、液氢用作火箭燃料是因为氢气燃烧值大,氢气不易贮存和加注,符合题意。

故选D。

3、为减少“白色污染”,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焚烧废弃塑料B.重复使用塑料袋C.用布袋代替塑料袋D.使用微生物降解塑料答案:AA、焚烧废弃塑料,产生一些有毒有害气体,会污染环境,做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B、重复使用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减少了塑料袋的使用,可以减少白色污染,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使用微生物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做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归纳

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一、燃烧1、概念: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燃烧)如右图所示:A、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B、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氧气白磷的着火点低,应贮存在装有水的试剂瓶中3、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2、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4、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利用碳酸钠与浓盐酸迅速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来灭火化学反应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①爆炸可能是化学变化(如:火药爆炸)也可能是物理变化(如:车胎爆炸)②化学变化的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放出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③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验纯,以防止发生爆炸。

④油库、面粉加工厂门口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⑤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常见灭火的方法①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②电器着火,先应切断电源③煤气泄漏,先应关闭阀门,再轻轻打开门窗,切忌产生火花④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扑盖⑤扑灭森林火灾,将大火蔓延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它:A、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材,因为纸和木材的着火点比煤低,容易点燃B、室内起火,如果打开门窗,会增加空气的流通,增加氧气的浓度,反应剧烈,燃烧更旺C、用扇子扇煤炉火,虽然降低了温度,但没有降至着火点以下,反而增加了空气的流通,所以越扇越旺。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课件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课件

酒精燃完 酒精烧完 酒精烧完 不燃烧 实验现象 棉布破损 棉布无损 棉布无损
(1)你推测 ⑤的实验现象是__不__燃_烧________
(2)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验②、③中“酒精烧完,棉布无损”的原因: 实验②③中,酒精的含水量较多,酒精燃烧引起水分蒸发,温度降低,达不到 着火点,故棉布无损。
(3)实验室里的酒精灯常出现灯内有酒精却点不燃的现象,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酒精灯使用后可能未盖灯帽,使灯芯上吸附水分过多点不燃酒精灯。
甲烷是一种无色密度比 空气小的气体。
极难溶于水。
实验验证
设计实验:验证甲烷燃烧的 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 实验现象: • ①明亮的蓝色火焰; • ②烧杯内壁有水雾(干冷的烧杯);
• ③杯壁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内壁涂有澄 清石灰水的烧杯);
• ④放出热量。
CH4 + 2O2==点燃=CO2 + 2H2O
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思考1:煤中主要含哪 种元素,可能还含哪 些元素?
碳元素
CO 有毒气体
煤 的
硫元素
CO2 温室效应

SO2

酸雨
氮元素
NO2
桥梁
人体健康
腐蚀
建筑
建筑
农业
文物
酸雨的防治
1.使用脱硫煤 2.使用新能源 3.减少使用人为排放物
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
一氧化碳、末燃烧的碳氢化合物、 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
• (3)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排放。 • (4)使用压缩天然气[CNG]或液化石油气
[LPG]作燃料。
归纳总结:煤和石油等燃料燃烧造成对空 气的污染,主要有哪些方面?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基础知识题库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基础知识题库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基础知识题库单选题1、下列灭火方法不正确的是A.森林起火一一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B.油锅起火一一用锅盖盖灭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一一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D.汽油着火一一用水浇灭答案:DA、森林起火时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能够防止火势的蔓延,最终实现灭火,选项正确;B、油锅起火时,利用隔绝氧气的原理,用锅盖盖灭,选项正确;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后二氧化碳挥发,不会污毁图书等,选项正确;D、汽油的密度比水小,且不溶于水,汽油着火用水浇,会导致汽油浮在水的上面继续燃烧,造成火势蔓延,选项错误,故选D。

2、下列做法中,不符合“尊重自然、自觉践行绿色生活”倡议的是A.人走关灯、少开空调B.使用一次性餐具C.自带水杯出行D.对垃圾进行分类答案:B此题考查绿色化学概念,绿色化学指的是低碳环保,B使用一次性餐具不利于环保,易造成环境污染,不符合答案,其它都符合绿色生活理念;故选B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C.燃料充分燃烧,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D.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的利用,可以缓解面临的化石能源危机答案:BA、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说法正确;B、在化学反应中不是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缓慢氧化、酸碱中和反应等也会放出热量,说法不正确;C、燃料充分燃烧,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说法正确;D、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的利用,可以缓解面临的化石能源危机,说法正确。

故选B。

4、中国政府向世界宣布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是A.绿色出行B.火力发电C.植树造林D.节约用电答案:BA、绿色出行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B、火力发电需要用到化石燃料,会排放很多污染性气体,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符合题意;C、植树造林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D、节约用电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重点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重点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重点知识点大全单选题1、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B.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C.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D.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如果楼内有电梯,则迅速使用电梯逃生答案:DA、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这是正确的做法,故A正确;B、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并采用适当措施,故B正确;C、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这是逃生的正确做法;D、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不应使用电梯逃生,这样做非常危险,故D错误。

点睛∶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

遇到火灾,应采取正确措施保护自己,并预防意外事故发生。

2、在使用酒精灯的过程中,对下列做法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用酒精灯外焰给物品加热,原因是酒精与空气充分接触B.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原因是火柴提高了酒精的着火点C.用湿抹布盖灭失火的酒精灯,原因是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D.将灯芯拨得松散使酒精灯燃烧更旺,原因是增大了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答案:BA、用酒精灯外焰给物品加热,原因是酒精与空气充分接触,使得酒精灯外焰温度高,不符合题意。

B、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是因为火柴的温度达到酒精的着火点,而不是提高了酒精的着火点,错误,符合题意。

C、用湿抹布盖灭失火的酒精灯,原因是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而物体的燃烧条件需要氧气的支持,隔绝空气可以使物体与氧气隔绝从而使可燃物灭火。

D、可燃物燃烧的现象取决于:1、氧气的浓度,浓度越大,燃烧现象越激烈,2、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接触面积越大,燃烧现象越激烈,将酒精灯灯芯拨得松散些,实际上就是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因此正确。

故选B。

3、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B.工厂锅炉用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C.室内起火,应该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答案:BA、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错误;B、将煤块粉碎后能够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够使其燃烧更充分,正确;C、室内起火时,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错误;D、用水灭火,利用了水能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其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1.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和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2.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知道石油是由沸点不同的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了解石油液化气、汽油、煤油等都是石油加工的产物.3.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伴随着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4.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2.通过活动与探究,逐步形成思考、阅读和讨论等良好的学习方法.3.能主动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和讨论,并能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对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的能力.1.保持和增强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会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2.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认识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3.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积极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本单元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社会、人类的关系和作用,是体现化学教育价值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本单元内容的教学,对于增强化学教育的实践性,体现STS的理念,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的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都是极其重要的.本单元学科性知识点不多,以联系生活、社会的实用知识、观念性问题为主.学习本单元内容,能帮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全面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既看到它们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也看到处理、使用不当时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一系列的危害,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科学,应用科学,为人类社会驱害谋利的意识.学习本单元内容,还能帮助学生了解化学科学的发展前景,认识化学在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问题上所能发挥的重大作用,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积极性.本单元从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识.利用燃烧反应的实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烧,所以在介绍了燃烧等知识之后,又介绍了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某些化学现象可以影响人类生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让学生知道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认识人类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像和绘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同时,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调查研究、讨论和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中还适当编入与社会发展、新科技等相关的资料,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在学习氧气性质时,学生对燃烧有了一定的认识;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时,学生又知道了一些灭火的方法.本单元从燃烧条件的实验和灭火原理的探究入手,使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再从生活中的一些灭火方法的分析和探究灭火的活动得出灭火的原理,然后介绍一些防火和防爆的安全知识.【重点】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2.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3.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4.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5.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6.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的重要性.【难点】1.指导学生调查火灾情况.2.常用灭火方法和使用范围.3.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和意义.4.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5.树立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意识.1.在情景设计和活动设计上下功夫由于本单元内容本身大多未涉及较深的学科知识,靠单纯的讲解和阅读使教学内容过于单薄,也难以实现教学目标,要重视学习情境设计和探究活动,使学生能利用简单的实验,通过参观、调查活动,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讨论和辩论,进行有效的学习.如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爆炸等的教学.2.注意发掘本单元内容中的化学学科知识要从化学视角研究能源、环境问题,不要脱离化学来讲述,避免和其他学科中讲解的内容雷同.例如,讲能源问题,一要让学生了解燃料燃烧反应释放能量,帮助学生研究怎样使燃料完全燃烧;二要让学生考虑燃烧的安全问题,学习怎样应用化学知识防火、灭火;三要讲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怎样减少燃料燃烧时有害气体和烟尘的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四要讲化学科学为开发洁净、高效的能源能做些什么.课题1燃烧和灭火2课时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2课时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1课时单元复习教案1课时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课时1.懂得什么是燃烧,认识燃烧的条件.2.知道什么是着火点,知道不同的可燃物着火点不同.1.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2.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用化学语言表述信息,用分析、比较、总结、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的能力.1.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通过燃烧条件的学习,使学生增强对“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重点】认识燃烧的条件.【难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准备】投影仪、500 mL烧杯、100 mL烧杯、薄铜片、硬纸片.热水、白磷、红磷、酒精(70%)、酒精灯、镊子、大烧杯、火柴、棉手帕、蜡烛、烧杯、导管.【学生准备】预习本节内容.导入一:【介绍】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航行,它的船舱里结结实实地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两个多月后,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片刻之间战舰便葬身海底,全舰官兵、战马无一生还……【学生提出问题】战舰上为什么失火了呢?【提问】事后化学家们根据英国军事保安部门提供的材料,准确地找到了“纵火犯”——草料.通过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呢?导入二:【设问】当你听到“火”这个字眼时,你会想到什么呢?是在寒冷的黑夜燃起的温暖的篝火,还是使房屋变成一堆废墟的大火呢?【展示】有关燃烧的图片或录像.【引课】通过观察这些图片,你产生了哪些疑问?导入三:【设问】我们学习过的燃烧的实例有哪些?【展示】碳、硫、铁三种物质燃烧的图片.【交流与讨论】说出或写出三种物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现象.C+O2CO2S+O2SO23Fe+2O2Fe3O4[过渡语]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物质的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一、燃烧的条件思路一【设问】为什么“欧罗巴”号战舰中草料成了“纵火犯”?【学生猜想】(1)有人故意把草料点着了.(2)有人不小心将烟头扔进草料里了.【教师】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草料燃烧,但草料的燃烧导致了一艘战舰的毁灭却是事实.草料具备了哪些条件就可以燃烧呢?下面,我们就来对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实验【器材】500 mL烧杯一个、100 mL烧杯一个、一片薄铜片、硬纸圈、热水、白磷、红磷.【方案】在500 mL烧杯中注入300 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如教材129页图7 - 5Ⅰ.【设问】在实验过程中,大家观察到了哪些现象呢?【结论】实验进行不久,铜片上的白磷就产生白烟开始燃烧,而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并没有燃烧.【思考】(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回答】(1)白磷的着火点很低,只有40 ℃,因此,铜片上的白磷能被烧杯中的热水加热到着火点;而红磷的着火点在200 ℃以上,仅靠热水加热是很难达到其着火点的.这二者的对比,说明燃烧的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2)热水可以使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水中的白磷并不燃烧,这是因为水隔绝了空气,说明燃烧还需要有氧气的存在.【引导】想一想,怎样能使烧杯底部的白磷也燃烧呢?【学生讨论】用导管对准热水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演示实验】教师按照得出的方案进行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实验现象】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教师追问】热水中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和不通入氧气的条件下,现象是不同的,这样的事实再次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回答】说明燃烧确实需要氧气.【板书】(1)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2)条件【教师补充】可燃物燃烧时,都需要一个最低温度,也就是着火点.不同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同的,大家看一下投影.【展示】在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物质着火点/℃白磷40红磷240木材250~330木炭320~370乙醇(酒精)558无烟煤700~750【小结】只有在同时具备了氧气、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时,才可能有燃烧发生,这三者缺一不可.【设问】通过对燃烧条件的学习,哪位同学给大家解释一下,在“欧罗巴”号上,草料为什么成了“纵火犯”呢?【回答】由于“欧罗巴”号船舱里堆放的是草料,第一个条件就具备了.草料太多、太实,空气不能流通,使得温度逐渐升高,达到了草料的着火点,所以草料不经点燃,便自行燃烧起来.【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化学家是如何解释这件事的.【讲解】草料会和空气中的氧发生氧化反应,这种氧化反应进行得很缓慢,不像燃烧那样剧烈地发光发热,叫缓慢氧化.例如铁生锈也是一种缓慢氧化.物质在缓慢氧化的过程里也产生热,不过放热速度很慢,平时觉察不出来.由于“欧罗巴”号船舱里堆放的草料太多、太实,空气不流通,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发,越积越多,温度逐渐升高,达到了草料的着火点(着火点是指物质着火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而可燃物燃烧,只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跟氧气接触,二是温度达到着火点,因为这两个条件都具备,所以草料不经点燃,便自行燃烧起来(这种由于缓慢氧化而引起的燃烧,叫自燃),成了“欧罗巴”号的“纵火犯”.【学生质疑】白磷的着火点很低,只有40 ℃.到了夏天,天气非常热,白磷如果保存不好,就极易燃烧,那么,白磷如何来保存呢?【回答】由于白磷的着火点很低,只有40 ℃,所以一般保存白磷时,为了将白磷与空气隔绝开,就把白磷置于水下.【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物质燃烧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有可燃物,二是有氧气,三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展示】燃烧条件示意图:【小结】通过这个三角形可以看出,物质燃烧的发生是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的.思路二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讲述】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那么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条件吗?【指出】氧气确实是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但是只有氧气,燃烧能发生吗?大气中也含有氧气,可不见得到处在燃烧,可见氧气并不是燃烧的唯一条件,那么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呢?【交流】根据已有的知识,想到燃烧需要氧气.由实际到理论,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讨论】根据你的经验和想法谈一谈燃烧除了需要氧气外还需要什么条件?是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燃烧?【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判断哪些能燃烧,哪些不能. 【思考、回答】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设问】有了可燃物和氧气,燃烧是不是就能发生呢?例如空气中有氧气,放在空气中的火柴能燃烧吗?怎样才能使火柴点燃?摩擦起什么作用?以上事实说明了什么?【讲解】可燃物开始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着火点. 【思考、讨论】说明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根据探究实验,推导出燃烧的另外两个条件,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教师演示实验】(1)在500 mL的烧杯中注入300 mL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个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的水的白磷,观察现象.(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空气,观察现象.【活动】引导并组织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得出什么是燃烧,进一步得出燃烧的条件.【小结及板书】(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2)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3)物质燃烧的发生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讨论与交流】观察实验现象和燃烧条件示意图,讨论与交流下列问题:(1)上述实验中,为什么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2)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为什么在通入空气后却燃烧了?(4)综上所述,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分析】燃烧条件此实验对空气的污染较严重,所以老师演示给学生观察,目的在于进一步根据实验现象并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由不同的实验事实再次得出燃烧所需要的条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严谨的思维方式,了解对比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示意图:思路三1.燃烧条件之一——有可燃物【思考】怎么样才能让燃烧顺利地进行?燃烧究竟需要哪些条件呢?【提问】所有的物质都能燃烧吗?下列哪些物质可以燃烧?(多媒体展示以下物品图片)纸张木条泥土红磷酒精小煤块小石头玻璃蜡烛【小结】不是所有物质都能燃烧,只有可燃物才能燃烧.[设计意图]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和已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获取知识的兴趣.2.燃烧条件之一——需要氧气【提问】可燃物在什么条件下才能燃烧?【探究实验】在500 mL的烧杯中注入300 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小片薄铜片,铜片上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见教材129页图7 - 5Ⅰ.【学生】观察现象.【教师】水中的白磷为什么不燃烧?【学生】讨论、交流、回答.(没有氧气)【教师】如何使水中的白磷与氧气(或空气)接触?【学生】用导气管通入氧气,如图所示.【教师】讲解通入氧气或空气的不足之处,并引导学生设计其他方案.【学生】交流、合作、讨论并得出合理方案.(如图操作)【学生】四人一小组根据刚才的设计合作完成实验并写出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如何避免白磷燃烧造成空气污染.【教师】积极参与到同学们的实验探究中,指导学生安全、正确地完成实验,并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师】实验回放(注意让学生再一次观察所发生的现象).【教师】通过控制变量探究实验法得出结论.【小结】物质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3.燃烧条件之一——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教师】如图所示,冷水中的白磷为什么没有燃烧?【学生】反思、讨论、回答.【教师】着火点的概念: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教师】通过控制变量法得出结论.【实例】分析2013年南京亚运会圣火采集过程一共持续3分钟的原因.【小结】可燃物要燃烧,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设计意图](1)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在活动中体验,从而激发探究的热情.(2)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交流使学生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创新,感受合作带来的成功与喜悦.(3)引导学生进行环保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4)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严谨的思维方式,了解对比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教师】演示实验.如图所示.【学生】根据教师实验说出实验现象并得出实验结论.【学生】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一样.【学生】着火点越低,越容易燃烧.【教师】出示常见物质的着火点.【教师】要求学生设计实验证明纸张和煤炭的着火点不一样.关键让学生学会比较两种物质的着火点时,如何选择温度范围.【学生】交流、讨论、回答.[设计意图](1)学以致用,增强学习兴趣.(2)在新知识的运用中形成发展的知识结构,培养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3)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加深对燃烧条件的理解.【展示】燃烧条件的总结:[设计意图](1)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零散知识形象化总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2)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知识拓展] 1.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1)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着火点越低越易被点燃燃烧,如白磷比红磷更易燃烧.(2)氧气浓度大时氧分子与可燃物接触的面积较大,物质会燃烧得更剧烈,如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则剧烈燃烧,火星四射.(3)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与氧气结合得越充分,燃烧就越容易发生,如将木柴劈开架空后易燃烧.2.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1.物质燃烧的条件:同时具备,缺一不可.2.认识燃烧1.(2014·南宁中考)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B.只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C.把木柴架空,可使木柴更充分地接触空气而燃烧得更旺D.用嘴吹蜡烛,蜡烛熄灭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解析:A.物质与氧气反应不一定燃烧,像物质的缓慢氧化、食物腐烂、铁生锈等就没发生燃烧;B.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C.氧气支持燃烧,所以把木柴架空,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可使木柴更充分地接触氧气而燃烧得更旺;D.物质的着火点一般是不会发生改变的,用嘴吹蜡烛,蜡烛熄灭是因为降低了周围的温度.故选C.2.(2014·郴州中考)燃着的酒精灯,盖上灯帽后熄灭,这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A.氧气B.可燃物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D.可燃物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解析:破坏物质燃烧的条件,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常用的灭火方法有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熄灭酒精灯时,盖上灯帽能使酒精和氧气隔绝,从而使酒精熄灭.故选A.3.(2014·江西中考)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结论的是()解析:A.甲中燃烧的蜡烛罩上烧杯后,与氧气隔绝,一会儿后熄灭了,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加;B.滤纸片和乒乓球片都与氧气接触,乒乓球片燃烧起来,滤纸片没有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不仅需要与氧气接触,同时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C.小石头不能燃烧,小木块能够燃烧,说明小石头不是可燃物,小木块是可燃物;D.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同时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由以上分析可知,A选项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故选A.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一、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2.条件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135页练习与应用的3题.【选做题】教材第135页练习与应用的2题.二、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纸比煤易点燃的原因是()A.纸比煤跟空气接触的面积大B.纸比煤着火点高C.纸比煤着火点低D.纸比煤密度小2.木柴燃烧时,常把木柴架空一些,目的是()A.使热量易散失B.使木柴着火点降低C.使木柴变成易燃物D.使木柴与氧气充分接触3.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能火焰会更旺,其原理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4.某同学将燃着的红磷放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一段时间后,红磷熄灭,他立刻将燃烧匙取出,但此时红磷又开始燃烧.解释这种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A.红磷又接触到氧气B.红磷的温度还高于它的着火点C.瓶内的氧气不能耗尽红磷D.燃烧时红磷转变成白磷,降低了着火点5.如图所示,在500 mL的烧杯中注入300 mL热水,并投入一小块白磷(甲),在烧杯上盖一薄铜片,铜片的一端放一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白磷(乙),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白磷(甲),白磷(乙),红磷.(2)用导气管将氧气通入烧杯与白磷(甲)接触,观察到.(3)由此实验得出燃烧的条件是.(4)白磷与红磷相比,更容易着火燃烧的是,它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能力提升】6.伦敦奥运会采集圣火的唯一方式是在奥林匹克的赫拉神庙前利用凹面镜集中阳光来引燃火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阳光为火种的燃烧提供了热量,使其温度达到着火点B.火炬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C.强风和大雨下火炬仍能保持燃烧,是因为火炬燃料的燃烧不受燃烧条件的影响D.火炬内装的燃料丙烷(C3H8)属于化合物7.(2014·牡丹江二模)火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使用不当时可能成为吞噬生命的恶魔.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釜底抽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