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章 光现象教学设计3(3)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现象》复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现象》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光现象》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和现象。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光的传播规律,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原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光的传播知识,但对于光的反射和折射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加深对光现象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传播规律,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原理。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
3.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光的传播规律的理解。
2.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观察、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光现象的奥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如平面镜、凸透镜、光屏等。
2.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光现象,如影子的形成,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规律。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和实验,呈现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的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对光现象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光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的原理、光纤通信等。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反射、折射原理。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回家后进行复习和巩固。
8.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以上是针对《光现象》这一章的复习教案,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 教材分析《光现象》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和现象。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光的传播规律,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原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现象 教案 人教版
4.1 光的直线传播【知识与技能】1.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 m/s。
【过程与方法】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继学习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情景导入】(影子谜语)你们知道影子形成的原理吗?学习内容:光的直线传播阅读课本P69至P71的内容,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记住光源定义和真空中的光速。
【自学检测】1.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下列物体:①星星、②月亮、③太阳、④钻石、⑤电灯、⑥电视屏幕、⑦无影灯、⑧萤火虫、⑨灯笼鱼、⑩交通路牌。
上述物体中一定是光源的是③⑤⑥⑦⑧⑨,一定不是光源的是②④⑩,可能是光源的是①,属于人造光源的是⑤⑥⑦,属于天然光源的是③⑧⑨。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光在水中的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2/3。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一、光的直线传播由图4.1-1可知: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演示实验图4.1-2得出: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实验要在水中滴几滴牛奶的目的是靠悬浮在水中的牛奶颗粒反射光呈现出光路。
问题: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1.实验探究: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1)教师演示实验,然后小组间交流实验方法和结果。
方法:将激光沿白屏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可以看到光在空气和水中的路径都是直线,在空气和水的界面上发生了偏折。
归纳得出: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但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偏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4节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2.教学方法:总结归纳法、反思法。
3.教学步骤:
a.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光的折射规律。
b.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经验与收获。
c.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d.强调光的折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2.掌握光从空气进入水、玻璃等介质时的折射规律,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能够运用实验方法验证光的折射现象,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导入法,以生活中的折射现象为例,激发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兴趣。
-设计案例:展示水中的鱼、放大镜等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光的折射定律,解释以下现象:
a.水中的铅笔看起来为什么会弯曲?
b.为什么通过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体会变大?
c.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光线路径是如何变化的?
2.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光从空气进入水、玻璃等介质时的折射规律。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器材、步骤、结果及结论。
c.引导学生思考折射现象背后的原因,提出问题:“光在介质之间传播时为什么会发生折射?”
d.邀请学生分享对折射现象的看法,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配套K1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 光现象(全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全章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章教案第四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的分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光在空气、水和玻璃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以及小孔成像实验,理解实验是研究物问题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实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养成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其应用。
难点: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凿壁偷光的故事【提出问题】你知道故事的主人公匡衡是哪里人吗?他为什么要偷光?这个故事,对你有哪些启发?【导入语】有了光,我们才可以看到一个清晰明亮的世界,光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所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
那么,光是从哪里来的?它是如何传播的?它有哪些性质呢?从今天开始,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光现象,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四章第一节。
二、新课讲授光源【设问】光是从哪里发出来的?你能说出哪些物体可以发光?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图片】【总结语】我们把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板书: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设问】以上这些光源可以分为几类?光的直线传播 1、光沿直线传播【过渡语】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光,使我们的世界变得五彩缤纷,那么,光是如何传播的?请大家先回忆声音是如何传播的?【设问】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吗?【指令语】光在其他介质中是如何传播的?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并结合课件图片说出你的看法。
【出示图片】生活中一些有关光传播的现象【过渡语】我们的经验真的可靠吗?请同学们利用桌面上的器材分组实验,探究光在空气、水和玻璃中的传播方式,比较一下,是否和你刚才的想法一致。
【课件展示实验提示】1、让激光笔发出激光在空气中传播,观察其传播路径。
2、让激光笔发出激光射向水中,观察其传播路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的教学设计
"请大家观察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例如:镜子、商店橱窗等,并撰写一篇观察报告。报告中要详细描述观察到的现象,以及运用我们学到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3.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简单的平面镜成像实验,并撰写实验方案。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器材等。
2.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发现和创造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4.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他们在进行实验时注意安全,遵守实验规程。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平面镜成像现象,如化妆镜、穿衣镜等,引发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兴趣。
1.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解程度,帮助他们建立清晰的概念体系。
2.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安全意识和规范操作能力,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3.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提高团队协作效果。
4.学生对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的认知,激发他们学以致用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应用。
4.小组讨论: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学生分组讨论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尝试用光线的反射解释成像现象。
-教师点评各小组的讨论结果,总结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5.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和应用。
6.作业布置:设计一道与平面镜成像相关的实验题目,要求学生课后完成,并撰写实验报告。
7.扩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平面镜成像相关的科普文章,提高学生对光现象的认识。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光现象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二、教学设计
教
学 流 程
图
光的反射作图练习
1、在图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AO 画出反射光线OB ,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
观看视频
回顾旧知
引入课题
新课教学
概念掌握
探究显示激光路径的方法
光的反射规律
归纳总结
光路是可逆的 教师讲解
光路图作法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限时比
本节小结
课堂总结
作业布置
通过社会热点引出课题
回顾光源的概念
结合多媒体讲解光反射定律的基本概念
学生猜想 自主探究 学生交流谈论并实验
教师讲评
两种反射通过作图呈现
3、如图所示,OB是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一条光线,请你画出它的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
角的大小。
4、已知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为120°,请作出平面镜的位置.
5、如图所示,两面平面镜互相垂直,一束光线斜射到平面镜上,请在下图中完成2个镜面上的反射光路图。
6、小宇的妈妈喜欢在家中养花,为了使客厅里花盆中的花能茁壮成长,小宇想让室外太阳光照射到盆中花上的B处,如图。
请你在图中把光路补充完整并过A点画出放置的平面镜。
7、用一平面镜将与水平面成30°角的阳光竖直照射到深井内,请你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明反射角的度数。
8、如图是潜望镜的结构图,如果一束光水平射入潜望镜镜口,画出它经过镜口射出的路径光路图。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光现象 第3节 平面镜成像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
第3节平面镜成像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某某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3.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及虚像概念。
黑白各半的16开的纸,薄玻璃片,跳棋棋子,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J2501型光具盘,手电筒。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视线与讲台齐平,你能看到讲台下放的什么东西吗?如下图所示,提供一面镜子,能帮这位同学看到吗?四、“科学世界”凸面镜和凹面镜1.凸面镜的作用:发散光线。
演示实验:用J2501型光具盘演示。
2.凹面镜的作用:会聚光线。
演示实验:将手电筒里的凹面镜取下,让学生观察小灯泡发光的特点,然后将凹面镜装上,调节使光会聚成平行光。
思维发散,学以致用。
检测学习效果,反馈、矫正。
在“科学世界”部分,主要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凸、凹面镜的作用。
其成像特点和各类用途主要通过课后的探究和资料搜集去了解。
测评与小结1.课堂5 min测评。
2.测评反馈,师生共同评讲矫正。
3.请学生小结。
a.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b.虚像是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形成的。
c.利用平面镜既可以改变光线传播方向,也可以成像。
讨论归纳出本节的知识结构图。
d.凸面镜、凹面镜的作用。
布置作业第3节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⑴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⑵像与物体大小相同。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3.平面镜的应用⑴成像。
⑵改变光路。
4.“科学世界”凸面镜和凹面镜⑴凸面镜使平行光发散。
⑵凹面镜使平行光会聚。
八年级物理上第四章光现象第3节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2)提交作业时,要求字迹清晰、表述准确、逻辑严密。
(3)创新作业可以邀请家长或同学参与,共同完成。
5.作业评价:
(1)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2)针对学生的作业,教师将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鼓励学生持续进步。
(3)优秀作业将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分享给其他同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2)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知识点。
(3)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和练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观察、实验、讨论等,评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光的传播、反射等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平面镜成像这一节内容充满好奇心,但可能对成像原理和计算方法感到困惑。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观察实验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针对这些情况,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原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推导平面镜成像公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举例说明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意识。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4章《光现象》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章光现象教案
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能识别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什么
谁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帮
路灯时,灯光照射人所形成的影子的长度变化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教案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平面镜成像教案
教师预设的问题:
教师给予及时的补充
证(一)根据本节课
、平面镜能用来做什么;检查牙齿小镜、塔式太阳能电站、什么样的镜子是凸面镜和凹面镜;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的折射》
砖观察后面的手指。
四、拓展(中考链接)
2009、下列关于“影”的形成与对应的光学知识连线正确的是()
A.摄影——光的反射 B
2013、如图5所示,不透明的容器中有一只铁质玩具青蛙,人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五节光的色散教案
1.
,天空出现一道彩虹,这种现象叫(。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 光现象(全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全章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章教案第四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的分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光在空气、水和玻璃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以及小孔成像实验,理解实验是研究物问题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实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养成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其应用。
难点: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凿壁偷光的故事【提出问题】你知道故事的主人公匡衡是哪里人吗?他为什么要偷光?这个故事,对你有哪些启发?【导入语】有了光,我们才可以看到一个清晰明亮的世界,光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所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光。
那么,光是从哪里来的?它是如何传播的?它有哪些性质呢?从今天开始,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光现象,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四章第一节。
二、新课讲授光源【设问】光是从哪里发出来的?你能说出哪些物体可以发光?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图片】【总结语】我们把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板书: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设问】以上这些光源可以分为几类?光的直线传播 1、光沿直线传播【过渡语】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光,使我们的世界变得五彩缤纷,那么,光是如何传播的?请大家先回忆声音是如何传播的?【设问】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吗?【指令语】光在其他介质中是如何传播的?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并结合课件图片说出你的看法。
【出示图片】生活中一些有关光传播的现象【过渡语】我们的经验真的可靠吗?请同学们利用桌面上的器材分组实验,探究光在空气、水和玻璃中的传播方式,比较一下,是否和你刚才的想法一致。
【课件展示实验提示】1、让激光笔发出激光在空气中传播,观察其传播路径。
2、让激光笔发出激光射向水中,观察其传播路径。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光现象 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第四章光现象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 (1)第2节光的反射 (5)第3节平面镜成像 (8)第4节光的折射 (12)第5节光的色散 (16)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过程与方法1.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2.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重点光源、光的直线传播、光速。
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现象。
多媒体资料1.美丽的城市夜景光碟。
2.八年级物理配套光碟(上)。
实验器材大烧杯、蚊香、火柴、玻璃水槽(装水)、玻璃砖、激光小电筒若干套、三棱镜、小平面镜。
学习资料测光速的方法的资料文章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活动放一段美丽的城市夜景画图。
感受美丽的光,陶冶情操。
创设情境。
新课导入列举光在生产生活中的意义或应用,由此导入新课。
展示自我对光的了解,加深对光的感性认识,提高兴趣。
通过感知光的美丽和巨大的应用价值而产生学习的兴趣。
新课教学一、光源指导学生阅读69页第一二三自然段,让学生归纳出光的共同点。
问:还有没有能够发光的物体呢?板书在黑板上,引出“光源”并进行分类。
二、光是如何传播的?与声的传播比较,引出“光的传播特点”的探究课题:1.光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2.光是怎样传播的?指导学生探究。
光的直线传播在我们的生播可以不需要介质②光沿直线传播③光速很大且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真空中最快为c=3.0×108m/s).培养归纳能力,拓展视野,培养思维能力。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教课方案第4节光的折射知识与技术1.认识光的折射现象,知道光的折射规律。
2.知道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3.学会画折射光路图,学会用光的折射规律解说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过程与方法1.经过察看,认识折射现象。
2.体验由折射惹起的错觉。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领会折射现象的美好,激发学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2.培育学生在学习中的沟通、团结和协作精神。
要点研究并认识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余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难点利用光的折射定律解说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激光笔、玻璃砖、水槽、水、玻璃杯、碗、硬币、筷子、多媒体课件。
一、创建情境,导入新知让学生做两个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实验 1:在玻璃杯中盛满水,把筷子斜插到玻璃杯的底部,从侧面斜视水面,会发现水中的筷子看上去仿佛向上弯折了。
实验 2:在空的碗里放一枚硬币,挪动碗,使眼睛刚才看不到硬币,保持眼睛和碗的地点不变,慢慢地向碗里倒水,跟着水面的高升,察看者看到了硬币,还会发现硬币高升了。
上述实验中,学生能看见水中“弯折”的筷子和“高升”的硬币,是因为光在水和空气的界面上发生了一种光现象,这就是本节要学习的光的折射,由此引入新课。
二、自主合作,感觉新知回首从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联合生活实质,达成《研究在线 ? 高效讲堂》有关作业部分。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一) 光的折射出现上述不行思议的现象,是因为光在水和空气中流传时发生了一种光现象。
假如能察看到光的流传路径就好了,为此需要光源——激光笔。
如何把光在空气和水中的路径显示出来,你有什么方法?学生沟通并回答:在水中加些牛奶或肥皂水,能够显示光在水中的路径。
在水面上方喷烟雾,或许利用热开水上边的“白气”,能够显示光在空气中的路径。
演示实验:(1) 将激光笔固定在铁架台上,往水槽内加必定量的开水,把激光笔发出的光射向热开水上边的“白气”中,能察看到什么现象?请同学们猜猜,假如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光能否还沿直线流传?( 光沿直线流传。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光现象教案
第四章光现象1.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2.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3.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4.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本章主要学习光现象及其规律。
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速度,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规律,光的色散等。
其中核心知识点是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成像特点,光的折射规律。
在中考考查中,主要是: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简单的现象,以光的反射规律为核心的三线两角关系,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对光的控制作用,光的折射现象、规律。
另外正确画出光路图,应用光路图去解决问题也是应掌握的。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常以填空、选择、作图等题型出现,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也经常设计为实验探究题。
由于环境污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光污染的有关问题将成为中考的一个新的热点。
1.在前三章学习物理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学生基本知道探究物理问题的基本实施程序: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施检验—得出结论。
此程序在今后的学习中会经常用到。
在本章学习中主要让学生认真体会此探究过程的重要性。
2.学生刚学习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还分不清入(或反或折)射角,入(或反或折)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
在画光路图时会出现一些小错误,如光线忘记画箭头,法线用实线画等。
做光学探究题时,不是利用光的反射或折射规律分析问题,而是凭自己的主观想象来下结论。
为此,应让学生明确概念和规律,多加练习。
3.光的折射一节是光学学习中难度较大的一节,学生理解起来有点困难,教师可分步设计几个探究小问题,以分解难度。
此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可让学生课前自己观察一些生活中的光现象并做点简单的教具,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教学过程中对课本安排的实验探究活动,如“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成像特点,光的折射规律”等,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细心观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实验中提高观察和动手的能力,逐渐建立学好物理的信心。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教案】
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光源;(2)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3)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2)经历“光是怎样传播的”探究过程,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领略色彩斑斓的光之美,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2)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二、学生实验器材激光手电、蚊香、玻璃砖、火柴、蜡烛、光屏、中间有孔的不透明硬纸板、盛水的小烧坏(水中放适量粉笔末)、果冻。
三、教学过程1、设置情景课前启动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伴随着舒缓的音乐,播放一幅幅美丽的城市夜景。
2、导入新课师: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同学们欣赏到了美丽的城市夜景,此情此景,同学们想对老师说点什么呢?(学生谈感受)是的,正是有了这色彩斑斓的光,城市才被打扮的如此美丽,如此迷人。
对于光,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光的传播》。
3、新授(一)光源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了美丽的城市夜景,那么,这些把城市点缀的如此美丽的光是哪儿来的呢?[生]结合上图天然光源和上图常见的人造光源,阅读课本。
然后讨论交流。
[师]是的,是从光源发出来的。
除了课本上举的例子,你还知道哪些物体能够发光吗?[生]讨论交流。
[师]很好,刚才同学们说出了好多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我们就把这些物体能够发光的物体,称之为光源。
像太阳、萤火虫、水母这类能够自然发光的物体,叫“天然光源”;像点燃的蜡烛、霓虹灯、白炽灯这类由人类制造的发光物体,叫“人造光源”。
(二)光的传播1.提出问题师:(手拿着一个激光手电射向天花板。
)老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从激光手电发出的光是沿着怎样的路径传播到天花板上去的?请同学们根据你的经验或感性认识提出自己的猜想。
2.猜想生: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师:同学们都猜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可科学是严谨的,仅仅靠猜想是不够的,怎样检验我们的猜想的正确性呢?生:需要用实验的方法去检验。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光现象 教学教案
第四章光现象1.探究并了解光的直线传播;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2.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3.了解白光的组成.4.认识红外线、紫外线及其作用.1.经历观察与实验的过程,能在观察和实验中发现问题,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2.经历从信息中分析、归纳规律的过程,提高分析概括能力.3.小组实验,学会合作.1.激发求知欲,提高探索物理现象或规律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2.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本章对光的规律性知识,尽量安排为探究性的.这些探究活动是根据实验、演示实验或者小实验演化而来的.探究实验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过程,先不给出实验结论,要求学生自己通过活动获得结论.由于探究具有悬念,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处理好实验的关键问题,自主地得出主要结论.探究性学习跟知识性学习一样,也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本章安排的探究活动,具有知识浅、操作方便、规律性强的特点,结论容易获得,适宜初中生.探究能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受到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从收集的证据中,总结和归纳出规律性的知识;从获得成功的愉悦中,提高学习自信心.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反射定律降低到反射规律水平,主动与学生的认识水平吻合,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为学会学习打基础.学生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时,获得的事实是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的关系.至于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以及它们与法线在同一平面上的说法,教材中不强调.这样虽不很严密,但不会在学生认识实际问题时产生障碍.折射规律是本章学习的难点.本章对光的折射知识定位较低,重点研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玻璃中光线偏折的方向,只提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的结论.至于对实际问题的研究,对学生要求不高,能听懂即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初中物理的基本研究方法是实验.一如既往,本章仍然突出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让学生在观察和实验中,直接获得生动的实验事实,体会、感悟实验方法对物理学习以及学会学习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光学知识渗透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与技术相结合,用于引导掘进的方向;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来剖析神话故事;光传递的信息,可以发现宇宙之大;平面镜成像在视力检查上的应用,光在能量方面的应用——太阳灶,以及海市蜃楼、热谱图、验钞机等等,都充满了魅力和活力.教师应该根据需要和可能,提供身边具有活力的新鲜事例于教学之中.物理学习是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科学技术的兴趣的重要途径.学生要适应现代化的生活,需要理解社会生活中的科学技术,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希望学生在多种学习活动中成长.【重点】1.光的直线传播;用探究法研究光的反射定律.2.平面镜成像特点;光的折射现象;红外线、紫外线的作用.【难点】1.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2.用光的反射解释一些简单现象;虚像的概念.3.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作用及应用;做好探究实验及分析.一、光源生活、生产中有各种各样的光源.可以让学生们收集相关的资料,无论图片、文字、实物都可以.由于学生参与实际活动,学习兴趣会很高.通过对资料和实物的分析,得到光源的共同特征——能自行发光.二、光是如何传播的学生已经知道一些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教学仍应重视实验,使学生的感性认识更丰富一些.教材中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的图,示意性地展示了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在这里未涉及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因为学生对介质的均匀与否缺乏思考的基础.在后续教学中,研究折射规律时再涉及介质的均匀性.教学时对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还可补充一些实例.建议让学生做个“小孔照相机”,在简单的科学制作中可以学习科学知识和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也为第五章的内容——照相机的学习做一些铺垫.三、光的传播速度教材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的大小为基础,从“光的传播比声音快”的感悟中,学习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速度.为了使学生理解光速有多快,教材中用一幅图加以注解,形象生动地说明光速非常快.教学时应使学生了解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并记住c=3×108 m/s这个重要物理常数.“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作为“科学世界”内容给出,以弘扬科学教育中的人文精神.用光速的知识理解自然世界,拓展性地了解一些天文知识,了解最大的长度单位——光年.本文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四、光的反射光的反射的引入可通过人们为什么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来进行,并可以利用阳光或手电筒及小镜子等进行演示说明光的反射现象,让学生理解光的反射的概念.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实验器材可以自己制作,以便于实验的简洁易行,选择纸板时在选材上应注意用比较粗糙的硬纸板且应该提前进行纸板颜色的对比,确定对于所选光源比较明显的颜色,这样效果会更好些,在硬纸板上可以事先标上一些角度的刻线,操作过程中注意遮光,因为如果教室中太亮的话,纸板上的光线会比较模糊,不便于进行观察,关于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应进行强调,让学生分清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对于光的反射定律的叙述要提醒学生注意顺序,可以让学生课下进行讨论原因.光路的可逆性并不只是反射时才具有,直线传播及折射都具有可逆性,在此应进行说明,防止学生认为只有在反射时光路才是可逆的错误认识.另外对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可进行适当地分析.五、平面镜成像平面镜的引入可以通过学生每天照镜子的感受开始,可事先提出几个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回答问题,这样对一些简单的特点的实验探究可以尽量节省时间,从教材的研究指导来看,第一个步骤的问题显得太繁,教师可以在启发学生的前提下概括出实验的步骤及所需的器材,具有指导性地进行实验探究,实验过后可以提出几个相应的问题,例如:实验中用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是为了研究什么关系?实验中的刻度尺的作用是什么?以加深学生对实验过程的认识.实验结论中像与物的上下关系,只限于平面镜竖放时的情况,实际上水中倒影成像形式与平面镜是相同的,关于像的虚实可以用是否是由光线实际会聚形成或是否能在光屏上承接来解释.六、光的折射本节引入可由教师进行演示光的折射的实验来进行,注意在反射的同时发生了折射现象,而对于光的折射不可片面地认为只有方向发生改变时才是折射现象,实际是光只要是从一种介质进入到另一种介质时就发生了折射.有一些教师经常用筷子放入杯子中来介绍光的折射,但是学生从侧面来看筷子在水中像的位置往往低于实际的位置,而一些练习中所说的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折是从水面上方来看的,虽都是光的折射现象但要注意区分.七、色散应尽量给学生足够的感性认识,要做好演示实验和进行“分解太阳光”的活动.要让学生了解光的合成,用放大镜看彩色电视画面,在现象感知的基础上,再介绍色光的三原色.在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教学提供较多的背景材料.探究活动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量让学生自主地制订探究计划和设计实验.教师应帮助学生完善探究计划,做好实验现象的记录,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环节.探究中,应至少各做两组以上色光混合,以便达到客观对比的效果,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教学中要使各组学生交流实验结果,来丰富实验事实.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1课时第2节光的反射1课时第3节平面镜成像1课时第4节光的折射1课时第5节光的色散1课时本章复习教案2课时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1.识别光源,知道大致分类.2.知道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3.记住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 m/s.1.通过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提高观察实验能力.2.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1.通过观察、实验等学习活动,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重点】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的了解和应用.【难点】能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生活和自然中的一些简单现象.【教师准备】教师演示实验的器材和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激光笔、蚊香、火柴、果冻(半透明)、白纸板、一次性塑料水杯、牛奶、空玻璃容器、小平面镜、蜡烛、小孔成像仪等.导入一:同学们,假设这个世界没有光,我们看什么东西都是黑色的,或者说我们什么都看不见.由此说明光对人来说是很重要的,没有光,这个世界就不会如此五彩斑斓,如此美丽,甚至我们根本不能生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光学世界.导入二:多媒体播放“祖国大好河山的风景”视频资料,老师自己配音:“金色的朝霞,蔚蓝的天空,郁郁葱葱的青山,姹紫嫣红的花朵——是谁把大自然点缀得如此美丽多彩?它的化妆师就是光.”据统计,人类由感觉器官接收到的信息中,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是通过眼睛得来的.著名的诗人顾城有句名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同学们,就让我们睁大眼睛,探寻光之秘密吧![设计意图]注重知识联系,做好知识准备.导入三:问1:同学们在小时候做过手影游戏吗?今天让大家回到童年,重温儿时的欢乐,谁先来试一试?引导学生做手影游戏并在学生兴致高时突然断电;问2:我们欣赏了这几位同学精彩的表演,你能提出与这一现象有关的问题吗?引导学生提出要研究的问题:如:为什么关了灯会没有手影?手影是怎样形成的?手影为什么会随手形的变化而变化?所有物体都有影吗?……一、探究光的来源问:刚才大家看到了,要形成影必须有光,那么光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1.多媒体播放生活中常见的发光体并引导学生概括光源的特点.学生观察、讨论并归纳出光源的特点——能自行发光.2.通过多媒体给出一些生活中的物体让学生辨认是否是光源;简述自然光源与人造光源.(如太阳、萤火虫、放电影的银幕、月亮、云层间的闪电、点燃的蜡烛等)二、探究光的传播思路一问:形成影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猜想(可类比提示:如果在流动的水中插一木杆,水能绕过插在水中的木杆向前流动,光能否像水那样绕行呢?)[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猜想的能力,初步认识猜想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学生思考并猜想——光沿直线传播.问:科学仅仅靠猜想是不够的,如何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引导学生根据提供的器材或自备器材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探究,巡视、指导学生.(强调:激光束不能直射人眼!)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器材分组设计实验并进行尝试实验.问:哪些小组愿意上台跟大家一起交流?请把你们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告诉大家.引导学生上台演示并归纳结论.小组代表演示,其余学生观察思考并归纳.再问: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有没有条件限制呢?学生进一步思考并实验.教师根据学生实验情况补充演示光在不同物质及同种不均匀物质中传播的情况.学生观察思考、初步归纳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师生共同讨论得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思路二演示一: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演示二: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演示三:光在玻璃中沿直线传播.用激光演示器演示一、二、三.无激光演示器的可用幻灯机或长手电筒.观察:让学生分别观察光在空气中、水中、玻璃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引导学生分析:在同种、均匀、透明物质中,光沿直线传播.指导学生看教材图4.1 - 1,图4.1 - 2.三、光线师:光的传播是实际存在的,光线只是人们为了形象表示光的传播而画的带箭头的直线,它是表示光的一种模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1)学生思考并讨论;(2)了解光线的实际意义;(3)了解研究问题的方法——物理模型法.[知识拓展]光线是表示光的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光线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而四、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问1:通过刚才的研究,哪位同学来解释一下手影是怎样形成的?问2:生活中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有哪些?哪位同学给大家列举几个?[设计意图]学生思考讨论并列举光沿直线传播的其他例子.(如射击三点一线、激光准直等)引导学生说出自然界中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并演示日食、月食多媒体动画.学生观察、思考并讨论.也可以介绍或演示其他例子.述:我国古代对光沿直线传播早有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墨经》中记述了一种叫“小孔成像”的现象,下面我们重温一下古人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小孔成像实验)1.学生观察小孔成像实验,分析归纳出成像的特点.2.思考回答:小孔成像中,像和物体相比较,像是立的;若要使像大一些,则烛焰应离小孔些.(投影给出)例子不胜枚举,希望同学们平时多去观察和思考,做个生活的有心人.五、光传播的是什么我们已经探讨了光的传播,你知道光传播的是什么吗?六、光传播的速度问:打雷时,雷鸣和闪电在天空中同时发生,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请同学仔细阅读教材“光的传播速度”部分然后跟大家交流一下.巡视指导(教师指出:真空中的光速是物体运动的极限速度).1.学生分析思考、交流讨论问题;2.学生自学课本,了解光的传播速度情况;3.光的传播速度很大,测光的速度是极困难的.因为光通过不太长的距离需要的时间非常短,我们不容易察觉到,17世纪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都认为光速无限大.伽利略对此提出怀疑,但实验没有成功.1767年丹麦物理学家罗默首次测得光速.1849年法国物理学家裴索在地面实验室成功地进行了光速测量.1920年美国物理学家迈克耳孙改进了裴索的实验,更精确地测定了光的速度.现在公认的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105千米/秒.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5 km/s(或3×108 m/s),光在水中、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的小.{光的直线传播{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小孔成像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影子的形成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日食、月食的形成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的其他应用{ 激光准直射击瞄准排列纵队光速{c =3×108 m /s (真空中)宇宙中最快的速度——真空中的光速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等于c =3×108 m /s水中光速等于34c玻璃中光速等于23c1.请帮小明在下列物体中找出不是光源的是 ( )A.闪电B.太阳C.月亮D.亮着的电灯解析:光源为能自身发光的物体,闪电、太阳、亮着的电灯都可以自身发光,而月亮反射的是太阳光.故选C .2.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不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是( )解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树荫下形成圆形光斑、地上的“树影”、日食现象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沙漠蜃景是由于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光线发生偏折形成的.故选C .3.光线从空气进入某种液体,它的传播速度将 ( )A.增大B.减小C.保持不变 D .可能减小,也可能增大解析:因为光在其他透明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小于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所以光从空气进入某种液体,光的传播速度将减小.故选B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线: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3.光的直线传播应用影、激光准直、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小孔成像的成像特点:倒立的实像.二、光的传播速度真空中的光速为c=3×108 m/s.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72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1,2,4题.【选做题】教材第72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3题.二、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下列物体中都是光源的是()A.太阳、月亮B.烛焰、抛光金属板C.太阳、烛焰D.月亮、火把2.当观察站在远处敲锣打鼓的人时,我们总是先看到他的动作,后听到锣鼓的声音.这一现象说明()A.光的传播不需要时间,而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B.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得多C.用人眼看物体比用耳朵听声音反应更灵敏些D.总是先敲锣打鼓,后发出声音,动作先后不同3.如图甲所示,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则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光路图是图乙中的()【能力提升】4.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小孔成像的实验.他首先直接观察鸢(老鹰)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移动的方向与鸢飞行的方向一致.然后在纸窗上开一小孔,使窗外飞鸢的影子呈现在室内的纸屏上,结果观察到“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如图所示).阅读了上述材料后,你认为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所描述的现象是小孔成像B.沈括观察到“鸢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是小孔成像C.小孔成像可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D.小孔成像时像移动的方向与物移动的方向相反5.某人在夜晚路过某一有路灯的街道过程中,先向路灯走近后走远,此人影子的长短变化情况是.6.古代时,由于无法解释日食的形成原因,人们迷信地认为日食是一种凶兆.现在我们可以用光的来解释日食的原因.如图所示,有乒乓球、足球和瓦数较大的白炽灯.请你用这三种物品代表相应的星球,设计出观察日食成因的实验,并根据三个星球的排列位置,按示例,把答案填写在横线上.用白炽灯代表太阳,用代表,用代表.7.如图甲所示是一张日环食照片.请在图乙中画出,人在其中能观察到日环食的阴影区,并在该影区内写入字母“HS”.【拓展探究】8.学习了光学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小桐和小朵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现象.如图所示,她们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1)分析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2)分析比较甲、丙两图,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3)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在塑料膜上成的都是(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说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4)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所成的像.【答案与解析】1.C[解析:太阳本身能发光是光源.月亮是靠反射太阳的光,本身并不发光,所以不是光源.烛焰本身能发光是光源.镜子、抛光的金属板都不能发光,是靠反射别的光源的光.]2.B[解析:敲锣打鼓的人的敲击动作和锣鼓声在空气中同时传播,敲击动作以光速传播,锣鼓声以声速传播,因为光速远远大于声速,所以总是先看到他的动作,后听到锣鼓的声音.故选B.]3.A[解析: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C,D错误;青蛙通过井口观察是光射入青蛙眼中,A 正确,B错误.故选A.]4.B[解析:在纸窗上开一小孔,因为小孔成像是倒立的,故出现“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的现象.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小孔成像时像移动的方向与物移动的方向相反,综上分析,选项A,C,D正确;沈括观察到“鸢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是影子的成因,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因为光被挡住了,没有光的区域才变暗,所以选项B错误.]5.先变短后变长[解析: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当人在远处时,人与灯光的夹角小,形成的影子长;当人逐渐走近路灯时,人与灯光的夹角变大,此时形成的影子变短;当人经过路灯逐渐远离时,人与灯光的夹角又变小,形成的影子再次变长.因此,当人经过路灯时,影子先变短后变长.]6.直线传播乒乓球月球足球地球[解析:日食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当太阳、地球、月球三者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太阳到地球的光线便会部分或完全地被月球掩盖,产生日食;如果用白炽灯代表太阳,用乒乓球代表月球,用足球代表地球,就能演示日食的成因.]7.如图所示.[解析:当月球转到地球和太阳之间,且三者处于同一直线上时,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太阳光,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月球的阴影部分的地区就发生了日食;根据光的直线传播,画出光路;发生日环食时,月球遮住了太阳的中心部分,在地球上能看到太阳的边缘部分.]8.(1)小孔成像中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2)小孔成像中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3)倒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4)太阳[解析:(1)比较甲、乙两图可知,不同之处是甲中是圆孔,乙中是方孔,但是在半透明的塑料膜上成的都是蜡烛倒立的像,所以小孔成像中所成的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2)比较甲、丙两图可知,不同之处是甲用的光源是蜡烛,丙用的光源是灯泡,在半透明的塑料膜上成的一个是蜡烛倒立的像,一个是灯丝倒立的像,小孔成像中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3)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正因如此所以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4)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太阳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所成的像.]1.总体分析虽然光的传播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教学内容,但内容还是比较多,比较杂,这要求教师要能充分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能够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所以要上好这一节课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我改变了旧的教学方式,提供大量器材,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经历实验过程,并在其中去想,去说,去做,去表达,去感悟,去探索物理实验反映的物理本质.“发现”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通过探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学生初步体会到了“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解释现象(产生问题的现象)——应用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感觉效果很好.2.在教学中重难点的把握与突破(1)光路的呈现.通过多媒体展示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能呈现光路的现象,学生通过直观的现象很容易就想到介质中要有尘埃、水雾等微粒就能呈现光的传播路径,从而对后续的实验设计提供了条件.(2)不均匀的同种介质的选材问题:因为这是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一个重点,所以实验不能忽略,而这个实验中如何制造不均匀介质问题,在课前通过大量的实验,经对比发现在开水中加入蜂糖,与少许奶粉,效果比较明显.另外还通过媒体课件辅以教学(太阳光从真空射入大气层中的现象)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3.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整节课,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探究的状态之中,他们在思考之后,自己能去选取仪器,设计实验,想到了一些非常有创意的方法.说明学生能独立地去探索、去实践.只要给他们充分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就会激发起他们的创新潜能.4.存在的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光的反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反射现象,知道什么是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反射角。
2.了解光的反射定律,知道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以及它们的应用。
4.会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探究,养成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探究,用实验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的位置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过程中,养成学生热爱科学,积极向上的情感。
2.养成学生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光的反射定律和应用
难点:反射定律中的“三线共面”的理解和两种反射现象的应用。
【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
教师用:激光笔、一小块平面镜、一块可以对折的半圆形硬纸板
学生用:激光演示仪、平面镜、空气清新剂
【教学过程】
2、我们为什么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呢?
3、实验感知光的反射现象
实验:把激光器打开,让
验证猜想1和2
让入射光线沿着光屏入射,观察光屏上
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
A
别踩亮
小美?
的地方!小亮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生活中走进物理,索物理知识的奥秘,再从知识的殿堂中回归
有时,光的反射也给人们带来了危害光污染:阳光照射强烈时,城市里建筑物的
(设计意图:学生讨论、再一次发散学
生的思维,把学生的思维从课堂引向社会
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光反射的重要性,及光污
【板书设计】
第二节光的反射
一、光的反射现象
二、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三线共面)
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两线分居)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
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光滑镜面的反射叫镜面反射
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凹凸不平的平面上,反射光向着不同方向的反射叫漫反射。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教学反思】
一、教案的“亮点”
本节课将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动为主线”为整体教学思想,具体流程如下:
本节内容是基于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展开的。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基础,针对本节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我采用了三动教学模式,三动主要为:全动、互动和主动。
全动具体指:通过学生眼、耳、口、手等多种器官的参与,真正学会观察、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动手,使学生的思维在开放、发散中涨落,在求异探索中又趋于一致,进一步养成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创新和思维能力。
互动具体指:学生根据所观察的实验现象,进一步猜想、分析,提出自己独特的假设,进而进行验证。
在此过程中,学生应相互交流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快速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课堂有效性。
主动具体指:在整个实验探究中,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过程中,从而分享实验中的收获和感受。
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1、课堂容量大,学生探究不能深入展开,不利用养成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2、可见度低,实验现象不够明显。
3、探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可通过自制器材单个进行探究。
4、作光路图时,学生不用尺规作图,光线虚实不分,忘记或标错箭头的方向,入射角、反射角误认为是和镜面的夹角。
附件1
1. 教室内用来放映投影片的银幕,表面是白色且粗糙的,其目的是()
A.不反射光B.能折射光C.发生漫反射D.发生镜面反射
2. 一个雨后的晚上,天刚放晴,地面虽干,但仍留有不少水潭,为了不致踩在水潭里,下面四个判断方法正确的是()
(1)迎着月光走时,地面上发亮处是水潭
(2)迎着月光走时,地面上暗处是水潭
(3)背着月光走时,地面上发亮处是水潭
(4)背着月光走时,地面上暗处是水潭
A. (1)(3)
B. (1)(4)
C. (2)(3)
D. (2)(4)
3. 在暗室的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正
对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从侧面看去()
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4. 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40°时,反射角为________,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为60°时,入射角为________。
5. 如下左图所示,一束光沿AO方向斜射到平面镜上,画出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大小。
6. 太阳光线与水平面成30°角,若要用镜子将太阳光线反射到竖直的深井里,镜面应与水平成多大角度?请在上右图中画出其光路图。
附件2
以“假如光线不能被反射”为题,写一篇科幻小文章。
附件1:答案
1.C
2. B
3.B
4.50°30°
5.
6. 60°
附件2:
答案:当光线不会反射时所有通过反射的光都没有了于是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现象:
(1)我们可以看见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光源)像太阳灯丝火苗
(2)我们可以看到光折射后直接进入我们眼中的光如彩虹
(3)我们看不到房子车子月球花朵镜子中自己的像甚至镜子看不见自己别人包括你的家人总之看不见一切依靠反射光而使眼睛能看见的东西
(4)地球不会反射光那么会越来越热
(5)人在太阳下时间长了会被烤焦的光的能量全被吸收了身边的各个物体都在不停的吸收着光的能量而变得比现实中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