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同课异构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1.4地形图的判读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doc
地形图的判读课题第4节地形图的判读课型主导型新授课课时第2课时导学目标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认识五种地形的特征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判断地形重点学会利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判断地形难点利用分层设色地形图解决地理问题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任务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见性问题及解决策略复习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山体部位的判读什么是海拔,相对高度?山体部位的判读给学生3分钟左右时间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复习,然后对各小组同学进行抽查按照教师的要求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复习,并结对互考,等待老师提问部分同学在复习中可能开小差,教师要注意观察,并及时纠正开小差的同学,务必使这些同学养成良好的习惯研习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五种地形:五种地形的判读五种地形特征:阅读教材p27,说出五种地形分别是什么?阅读教材p28,依据分层设色地形图描述五种地形的特征。
播放课件,解读学习目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27,并按照教师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做好记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28,并按照教师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做好记录按教师的要求认真阅读教材,并做好记录,小组同学进行交流,思考,也可要求教师进行指导注重对概念的讲述,并加强习题练习,有助于学生的理解精习知识梳理:知识运用:知识应用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结构,落实知识,总结提升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结构。
结对互考,进一步落实知识。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的绘制山体部位的判读。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4.等高线地形图的识别
-等高线:连接等高点的线,表示相同高度的点。
-等高线的特征:闭合、间隔、交叉等。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通过等高线判断地形起伏、坡度、山峰、山谷等。
5.地形图的实践应用
-地形图在户外活动中的应用:徒步、登山、探险等。
-地形图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土地利用、道路设计、基础设施建设等。
-利用虚拟现实(VR)设备,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体验地形图判读,增强学习的沉浸感。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地形图的判读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如“地形图上的比例尺有什么作用?”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地形图判读内容做好准备。
2.丰富实践环节,增加学生对地形图的绘制和判读的练习,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优化课堂管理,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小组讨论,提高课堂效率。
4.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地理学习,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板书设计
1.重点知识点:
-地形图的基本概念
-比例尺的意义与应用
-方向的辨别
-等高线地形图的识别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如地形图样本、比例尺模型等,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等,提高学生学习地形图判读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如“如何从地形图上找到我们学校的位置?”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地形图判读的学习状态。
互动探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形图的判读》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地形图的基本特点和判读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地形图的构成要素,如等高线、等深线、地形符号等,并能运用这些要素判断地形特征。
本节课的内容为后续学习地理知识和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地形图的判读方法还不够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途径,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技巧。
此外,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从地形图中推断出地形的实际情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地形图的基本特点和判读方法,能够独立判读地形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地形图判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形图的基本特点和判读方法。
2.难点:如何运用地形图判读地形的实际情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地形图进行地理信息的判读。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地形图,让学生从中总结判读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共同提高地形图判读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地形图判读方法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形图样品:包括等高线地形图、等深线地形图、地形符号图等。
2.准备教学PPT:包含地形图判读的要点、案例分析等内容。
3.准备小组讨论材料:划分学习小组,分配地形图样品,以便学生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理现象或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是否见过地形图?请举例说明。
”2.呈现(10分钟)展示地形图样品,让学生初步了解地形图的构成要素。
教师讲解等高线、等深线、地形符号等基本概念,并指出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目标】1.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山体部位:山峰、山脊、山谷、陡崖;判读山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等。
2.会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重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不平的,而地图是平面的。
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自学互研生成能力学习活动一认识等高线地形图【自主探究】1.学生观察书本P25页图1.36,思考图上有什么?①方向标②闭合的曲线③线上标有数值等2.课件展示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学生注意观察并读课本P24页内容及图1.34,图1.35,完成以下任务:(1)说一说:①什么是海拔?②什么是相对高度?③什么是等高线?等高线上的数值表示什么意思?(2)想一想:①相对高度是如何计算出来的?②什么是等深线?③等深线上的数值有什么特征?表示什么意思?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1)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
(2)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
(3)海拔相同的点连成线就是等高线。
(4)等高线上的数值是海拔高度数值。
(5)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成线叫等深线。
等深线上的数值一般是负数,表示在平面以下深多少米。
1.同桌合作,利用书桌上的书本叠起来,模拟山体的不同部位及等高线的制作原理。
2.观察书本P25页地形实体图与等高线图,讨论等高线的疏密与地形坡度的关系。
坡陡,等高线密集;坡缓,等高线稀疏。
3.观察等高线图中,任意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数值差,思考:它们有什么规律?任意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数值差都是相等的(该数值叫等高距)。
【拓展探究】教师展示不同的等高线地形图,激发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判断山脊、山谷还有哪些技巧?作山脊线或山谷线的垂线,交点的海拔数值比两侧高的是山脊,反之是山谷。
2.如何估算山峰的高度?通常山峰与紧邻的等高线之间的相对高度小于等高距。
3.如何计算陡崖的相对高度?重叠在一起的等高线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值就是陡崖的相对高度。
七年级地理上册 1.4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新人教版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目标】1.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山体部位:山峰、山脊、山谷、陡崖;判读山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等。
2.会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重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不平的,而地图是平面的。
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自学互研生成能力学习活动一认识等高线地形图【自主探究】1.学生观察书本P25页图1.36,思考图上有什么?①方向标②闭合的曲线③线上标有数值等2.课件展示等高线的绘制原理,学生注意观察并读课本P24页内容及图1.34,图1.35,完成以下任务:(1)说一说:①什么是海拔?②什么是相对高度?③什么是等高线?等高线上的数值表示什么意思?(2)想一想:①相对高度是如何计算出来的?②什么是等深线?③等深线上的数值有什么特征?表示什么意思?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1)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
(2)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
(3)海拔相同的点连成线就是等高线。
(4)等高线上的数值是海拔高度数值。
(5)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成线叫等深线。
等深线上的数值一般是负数,表示在平面以下深多少米。
4.学生仔细读课本P25页图1.36,归纳山体不同部位等高线的特征,填入下面表格中。
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示意图等高线图表示方法闭合曲线外低内高等高线弯曲部分凸向低处等高线弯曲凸向多条等高线汇【合作探究】1.同桌合作,利用书桌上的书本叠起来,模拟山体的不同部位及等高线的制作原理。
2.观察书本P25页地形实体图与等高线图,讨论等高线的疏密与地形坡度的关系。
坡陡,等高线密集;坡缓,等高线稀疏。
3.观察等高线图中,任意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数值差,思考:它们有什么规律?任意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数值差都是相等的(该数值叫等高距)。
【拓展探究】教师展示不同的等高线地形图,激发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地形图的判读知识点和技能。
d.城市
4.地形图的阅读方法:请简述如何判断地形的坡度和如何确定地形的方向和距离。
重点题型整理
本节课的重点题型主要围绕地形图的判读展开,包括地形图符号的识别、地形的高低起伏判断、地形图的阅读方法等方面。以下是五个具体的题型及答案:
1.地形图符号识别题
-题型:请从以下地形图中识别出山脉、河流、湖泊和城市的符号,并说明它们所表示的地形特征。
-答案:
-坡度判断:通过观察等高线的倾斜角度和密集程度,坡度越大,等高线越密集,倾斜角度越陡峭。
-方向和距离判断:通过观察等高线的方向和间隔,可以判断地形的方向和距离。等高线的方向通常与地形的高低起伏一致,间隔越小,表示距离越近。
4.地形图应用题
-题型:请简述地形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说明如何运用地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地形图的判读,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地形图的判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地形图的判读方法,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首先,地形图是地图的一种,它通过符号和线条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地形图上的比例关系是指地形图上的距离与实际地形的比例关系,它帮助我们了解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地形图的分类包括自然地形图和社会经济地形图等,它们分别展示了不同的地形特征和地理信息。
七年级地理上册 1.4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地理上册1.4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地理上册1.4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地理上册1.4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利用等高线地形图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判断坡度陡缓。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地形部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培养学生判读地形图的技能,使学生能在等高线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在活动中欣赏他人,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并逐步养成求真务实、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①等高线的绘制原理;②在等高线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复习提问]1。
地图的基本要素?2。
比例尺的三种形式?3.地图上判断方向的三种方法?4.一些常见的图例[转承]同学们已经对地图的基本要素有了了解,实际上地球表面不是平的,而是高低起伏的。
例如有高山、平原、海洋等等,这些地形是如何在地图上表示一目了然的呢?这就需要我们今天来学习《地形图的判读》。
二、自学指导:请大家认真自读课本,思考下列问题,在课文中或图中找到相关的答案并圈点勾画,约6分钟后同桌或前后桌同学围绕疑难问题讨论交流,比谁自学能力强,自学效率高。
1、海拔是从什么水平面算起的,相对高度是怎么量算的?2、等高线是如何形成的?不同的等高线能相交吗?3、回忆生活中对山体的认识,地形不同部位的名称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差别在哪里?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察四、同桌或前后桌学生围绕疑难问题讨论交流五、授新:师:投影(图1。
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 地形图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地形图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判读原理。
过程:
讲解地形图的定义,包括等高线、比例尺、方向标等主要组成元素。
使用PPT上的图表或示意图,详细介绍地形图的组成部分和功能。
通过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形图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5. 教学手段:PPT演示、分组合作、实地观察、模拟练习、互动问答。
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地形图判读的兴趣,激发其探索地理空间的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地形图是什么吗?它与我们探索自然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地形图的图片和实际应用的案例,让学生初步感受地形图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地形图相关的实际场景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场景中的地形图判读方法、可能遇到的挑战以及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地形图判读的认识和理解。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 硬件资源:地形图、地球仪、多媒体教学设备。
2. 软件资源: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教学课件、地形图判读教学视频。
3. 课程平台:校园网络教学平台,用于发布预习资料、课后作业等。
4. 信息化资源:电子版教材、在线地形图资源、虚拟现实(VR)地形体验。
(完整word版)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不同山体部位,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山坡的陡缓.3.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说明主要地形类型及特征。
4.利用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并判读剖面图。
过程与方法1.通过山体模型,分层转换为等高线地形图,学会阅读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
2.通过用彩笔涂色,认识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原理.3.通过绘制、分析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势高低起伏,学会读图和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小组合作,增强交流、合作意识和能力。
【重点与难点】1.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土地上,珍藏着无数美丽而神奇的天然艺术作品。
有广阔无垠的平原,有俊秀挺拔的高山,有高低起伏的丘陵,也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高原和物产丰富的盆地.(展示平原、山地、丘陵、高原和盆地的景观图片)但是能够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的地图却是平面的。
那么,如何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转化到平面图上?地形图又是怎样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的呢?这一节我们一起来学习“地形图的判读”。
二、新课讲解(一)等高线地形图1.读图1。
35 地面高度的计算(导学):知道地面高度的计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讲解):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读图1.36 等高线示意(导学):明确等高线定义、特征和等高距,了解等深线。
(讲解):等高线: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等高线特征:等高线都是闭合曲线,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
等高距:每两条相邻等高线的高差。
等深线: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动画页:播放视频《等高线地形图原理》3.判断坡度的陡缓(导学):根据山地实体图和等高线地形图来判断山体坡度的陡缓。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形图的判读》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的第一章第四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地形图的基本知识,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提高学生对地形图的运用能力。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地形图的构成、地形图的符号、地形图的判读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形图,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地形图的判读方面还比较薄弱,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提高运用地形图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地形图的基本构成和符号。
2.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3.提高学生对地形图的运用能力。
4.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形图的基本构成和符号。
2.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2.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加深对地形图的理解。
3.运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形图相关资料,如地形图、地形图符号说明等。
2.准备案例地图,用于分析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4.准备小组合作任务,如地形图判读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形图,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地图是什么地图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介绍地形图的基本构成和符号,如等高线、陡缓坡、山顶、山脊等。
通过PPT展示地形图符号的图例,让学生了解各种符号所代表的含义。
3.操练(10分钟)分发地形图和相关资料,让学生独立完成地形图的判读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小组内互相交换练习题,互相检查判读结果。
教师选取部分小组的答案,进行讲解和分析,巩固学生对地形图判读方法的掌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2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地形图的判读》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的第一章第四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学会利用地形图获取地形信息,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和地理观察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地图和插图,引导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符号、比例尺、图例等基本知识,进而掌握判断地形类型、地形变化、地形特征等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图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地形图的判读方面,可能还存在以下问题:1. 对地形图符号的理解和运用不够熟练;2. 对比例尺、图例的认识不足;3. 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尚未形成系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地形图的基本符号、比例尺、图例等知识;学会地形图的判读方法,能独立完成地形图的判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读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利用地形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形图的基本符号、比例尺、图例;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2.难点: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地形图的判读。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地形图,引导学生学会地形图的判读。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形图及相关地图资料。
2.准备比例尺、图例等教学道具。
3.准备相关地形图的判读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形图,引导学生关注地形图的符号、比例尺、图例等要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地形图的基本符号、比例尺、图例等知识,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提供一张地形图,要求学生根据地形图的符号、比例尺、图例等信息,判断地形类型、地形变化和地形特征。
七年级地理上册 1.4 地形图的判读同课异构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陕西省石泉县七年级地理上册1.4 地形图的判读同课异构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陕西省石泉县七年级地理上册1.4 地形图的判读同课异构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陕西省石泉县七年级地理上册1.4 地形图的判读同课异构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四节地图的判读年级七科目地理任课教师授课时间课题第四节地图的判读授课类型新课一、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图的阅读,本节课教会学生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二、学情分析本年级5个班,由小学升入中学,大多数学生有较强的进取心,且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地理知识有浓厚的兴趣,这是今后学习中的一大优势.同时,通过开学的学情摸底,了解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备,知识积累程度低,有些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可能导致班级纪律涣散,而影响整体学习成绩,这些都是应该考虑和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的。
三、教学目标1。
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3.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难点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五、教学过程设计导入: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
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我们要通过地形图来反映这些内容。
板书:地形图的判读过渡: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可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看它只不过4000多米高,这是为什么? (因为观测的基准面不同,测得的高度就不同)多媒体演示:课本P24图1.35“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导读:看图,以海平面为基准面,乙点的高度为500米,甲点的高度1500米,以乙点为基准面则甲点高度只有1000米,1500米为甲点的绝对高度,也叫海拔;1000米为甲点与乙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断教案新人教版.doc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过程复习复习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I口知1.比例尺:①会运用比例尺,通过测量图上距离,换算出实际距离;②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2.方向:(在地图上有三种表示方法)①指向标;②经纬网;③按惯例“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定方向。
3.图例我们看到的这些图片,都是绘制在平面上的。
大家都知道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是高低起伏不平的,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 ——这就是本节课要重点讨论的“地形图的判读”(板书) 一、自主学习: •等高线地形图: 1. 地表的高低起伏常用 來表示。
2. 地面高度的两种表示方法(1) --------------------------------------------------------------- 海拔:地而某个地点高 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 的垂直距离。
3. 等高线:把各个地点的标注在地图上,再把___________________ 相同的点连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1)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高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稀疏或密集),坡度缓, (易或难)攀登。
但距离远。
(2)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高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稀疏或密集),坡度陡,难攀登,但距离 __________ (远或近)。
二、合作探究::1、活动要求:让学生利用自己拳头,制作等高线模型和等高线地图。
观察自己拳头这座“五指山”并找出山顶、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等地形部位;在白己拳头 画出等高线,标注高度。
③ 张开拳头,总结山顶、陡坡、缓坡、山脊、山谷、陡崖、鞍部等地形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弯 曲规律。
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2.陆地表面主要有哪五种地形类型?答案: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
三、地形剖面图地形剖面图有什么作用?答案: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成的,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教学过程合作探究探究活动等高线地形图1。
写出下图中甲地的海拔和相对于乙地的高度是多少?答案:甲地海拔为1 000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500米。
2.等高线的绘制方法.(利用橡皮泥制作等高线模型,在上面绘制等高线)3。
不同地形部位的判读.活动设计:教师让每个学生带一块橡皮泥(核桃或鸡蛋大小的一块即可),制做成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形部位模型,在假设的各海拔上用小刀或细线将地形模型沿水平方向切断,然后将每一层的外轮廓线按其镶套关系描绘在一张白纸上。
制作过程最好由学生参考教材上的等高线绘制过程,独立完成,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可进行提示和指导。
教师可以出示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和地貌素描图,让学生对照观察.【精讲点拨】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特点:等高线凸向低处表示山脊,等高线凸向高处表示山谷;两个山顶之间是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陡崖。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一定要明白什么是海拔和相对高度,准确地认识到二者的区别。
学会如何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及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正确地识别山脊、山谷、山峰、陡崖等不同的地形部位。
1-4地形图的判读(教案)-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课堂(人教版)
课题:1.4地形图的判读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阅读和使用等高线地形图,学会计算海拔和相对高度,并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区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五种山体部位。
2.在分层设色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3.通过动手绘制地形剖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4.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了解山地不同部位对生产与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等高线地形图上山体部位的识别难点:山体部位的识别、五种地形类型的特点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地表的高低起伏要如何表现在平面上呢?二、新课讲授:(一)、等高线地形图1.什么是地形图?地形图是表示地面起伏和地理位置等事物的地图,是用测量仪器把实际高度测量出来,并用特定的方法按一定比例缩绘而成。
它是地面上地形和地物位置实际情况的反映。
平面地形图又分为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
过渡:在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山脚下,一位藏族老人对他的孙子说:“这是我见到的最高的山峰,它至少有4000米。
”“不对,爷爷说的不对,书上说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8.86米。
”2.中国高程的起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零点位于山东省青岛市东海中路银海大世界内,是中国唯一的水准零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零点作为中国唯一的海拔地理性标志正式写入全国中小学地理教科书。
3.海拔与相对高度海拔(即绝对高度):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甲的海拔:1500米,乙的海拔:500米,甲与乙相对高度:1000米。
视频:《珠峰测量》4.等高线定义: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将多条等高线按一定比例缩小后投影到平面上,就可以绘制出等高线地形图。
观看动画,观察等高线绘制过程等高线特点:①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同。
②等高距全图一致:在同一张等高线地形图中,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相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媒体演示绘制步奏,结合P28活动由学生完成剩下的部分。
六、练习及检测题
新学案P12课堂达标训练1——5小题单项选择
七、作业设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新学案P13能力提升练习
第 四节地图的判读
年级
七
科目
地理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题
第 四节地图的判读
授课类型
新课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图的阅读,本节课教会学生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二、学情分析
本年级5个班,由小学升入中学,大多数学生有较强的进取心,且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地理知识有浓厚的兴趣,这是今后学习中的一大优势。同时,通过开学的学情摸底,了解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备,知识积累程度低,有些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可能导致班级纪律涣散,而影响整体学习成绩,这些都是应该考虑和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的。
三、教学目标
1.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3.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 主要的地形类型。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
难点
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五、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 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
多媒体 演示:《不同的地形等高线表示图》借助课件,并做一定的讲解。
板书:不同地形的等高线表示: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凹入
山顶陡崖:几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读课本第25页“分层设色地形图”,提问:比较一下这幅地图与我们所讲的等高线地形图有什么不同?讲解:这幅地图有等高线,但没有海拔高度的注记,它是用不同颜 色来反映地势高低的,这种地图叫做分层设色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立体感强,可以一 目了然地看到地面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
看图:课本第27页“分层设色地形图”,讲解:陆地部分,海拔多少?用什么颜色?表示什么地形?200m以下用绿色,表示平原200~500用浅绿色,表示盆地500~1000用浅黄色,表示丘陵2000~3000用深黄色,表示高原 3000~5000用棕黄色,表示山地。
看图:地图册第11页“坡度陡缓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提问:坡度陡的地方与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的状况有什么不同?
板书:坡度陡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过渡:同理,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从等深线上所标注的深度上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浅。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等高线和等深线,那么由于地表的形态是各有不同,有山脊,山谷,鞍 部,陡崖等,不同的地形,等高线表现也不一样。
补充:我们如果用一个水平面去横截地形,这个水平面与地面的交线就是一条等高线。用不同的海拔的水平面去截地形,就得到不同 层次等高线,再将它们转绘到平面图上(实质是垂直投影到平面图上)。
补充:强调一下,必须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起来,最好用平滑的曲线来连接。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这样,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地面的高低情况。
板书: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讲解:在地图上,必须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用 米。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板书: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甲地海拔──乙地海拔
讲解:地面经过地形测量,测出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注在图上,然后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线,这就是等高线。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我们要通过地形图来反映这些内容。
板书:地形图的判读
过渡: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可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看它只不过4000多米高,这是为什么? (因为观测的基准面不同,测得的高度就不同)多媒体演示:课本P24图1.35“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
导读:看图,以海 平面为基准面,乙点的高度为500米,甲点的高度1500米,以乙点为基准面则甲点高度只有1000米,1500米为甲 点的绝对高度,也叫海拔;1000米为甲点与乙点之间的相对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