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国防工业全要素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及其实现机制
国防工业全要素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及其实现机制
2 0 1 5 年第 4 期
第3 I 卷( 总第 1 8 2 期)
国防工业全要素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及其实现机制
杜 人 淮
( 南京政治 学院 马克 思主义 学院, 江苏南京2 1 0 0 0 3 ) 摘要: 促进 国防工业军民融合 深入发展 是全面 实施军民融合发展 国家战略题 中之意 , 推动 国防工业全要素 军民融合发 展 则是 实现 国防工业 军民融合 深度发展 的关键 。国防工业的发展 离不开 资源、 产品 、 组织、 制度 和市场等要素 的支撑 , 加快
作者简介 : 杜人 淮 , 南京政治 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 博 士生导师, 法学博士。
一
57 —
杜人 淮 国防工业全要 素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及其 实现机制
资源 的军 民融合 , 就是 打破 军用 资 源和 民用 资 源界 限 和相 互 分 割 的 局 面 , 通 过 资 源 的军 民共 建 、 共 享 和 共用 , 不 断 提 高 资 源配 置 效 率 , 从 而 不 断 提 升 国
资源 是 国防工 业运 行 和发展 的基 本 要素 , 一 定
意义 上讲 , 资 源 即潜 在 生产 力 服 务 的集合 体 1 ”,
通 常可 从 广 义 和狭 义 角 度 来 理解 和 把 握 。广 义 上
资源 是 指 人 类 赖 以生 存 和 发展 的一 切 有 价值 的客 观存 在 形 态 , 包 括 自然 资源 、 社会资源 、 行政资源 、
把 国 防工 业 的发展 有 机 融 人 国家 经 济 社会 建 设 系
统, 形成 全要 素 、 多 领域 、 高 效益 军 民融合 发展 格局 的动 态过 程 】 。因 而 , 国防 工业 的全 要素 军 民融合 不 仅 是推 动 国 防工业 军 民融 合深 度 发 展 的 内在要 求, 而 且是 实现 国防工业 军 民融 合深 度发 展 的关键 所在 。由于 国 防工业 军 民融合 状 态多 变 , 加上 影 响
深入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努力探索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的“江西模式”
深入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努力探索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的“江西模式”作者:杨贵平来源:《中国军转民》 2016年第8期江西是人民军工的摇篮,也是军工大省,既具有军民融合的产业基础,又具有率先实现军民融合破题的现实条件。
我们要把握好中央加快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重大机遇,扎实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努力走出一条军民融合发展的“江西路径”、创造军民融合发展的“江西模式”。
杨贵平今年7 月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 周年大会上讲话时强调,“要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深入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江西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引起强烈反响。
大家一致认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将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我们党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着眼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主动适应世界新科技革命和军事革命的重大举措。
江西是人民军工的摇篮,也是军工大省,既具有军民融合的产业基础,又具有率先实现军民融合破题的现实条件。
我们要把握好中央加快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重大机遇,扎实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努力走出一条军民融合发展的“江西路径”、创造军民融合发展的“江西模式”。
一、深刻认识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的重大意义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核心要义是打破军民二元分离结构,统筹布局、整体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达到经济建设国防效益最大化和国防建设经济效益最大化,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国防科技工业一头连着经济建设,一头连着国防建设,是军民融合发展的天然载体和核心领域。
扎实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带动作用十分明显,现实意义十分重大。
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是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路径。
江西经济经过10 多年持续的高速增长后,2015 年全省GDP 增长9.1%,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而“十二五”时期年均增长达10.5%。
深入学习贯彻强化改革创新加快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格局
高新形势下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为指导,把握核心要义,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工作落实,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深入学习贯彻 强化改革创新加快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格局■ 张高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军民融合发展,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我们党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应对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重大举措。
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加强对军民融合发展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国防体制机制的重大改革创新,具有极为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新形势下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为指导,把握核心要义,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工作落实,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一、准确把握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的科学内涵习近平总书记从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把军民融合发展纳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统筹设计和强力推进,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决策,形成了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是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了科学指南。
在战略定位上,强调军民融合发展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是实现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的必由之路。
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军民融合,有利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增强国家竞争力和国防实力。
在奋斗目标上,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军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过渡、进而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期。
国防科技工业深化军民融合发展的行动指南
06
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保 障措施与政策建议
保障措施体系构建与完善
建立组织领导机制
成立专门的军民融合发展委员 会,负责统筹协调各部门工作 ,确保政策措施的有效实施。
加强法规制度建设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军民 融合发展的地位、目标和任务 ,为军民融合发展提供法制保 障。
强化资金投入保障
构建技术创新体系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 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军 民融合技术创新。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加大对国防科 技工业军民融合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05
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人才培 养与队伍建设
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军民融合发展理念、掌握军 民融合技术、具备跨领域协作能力的 复合型人才。
人才引进、培养与使用机制创新
人才引进
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拓宽 引进渠道,提高引进效率和质量
。
人才培养
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 专业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人才
培养质量和效益。
人才使用
建立灵活的人才使用机制,鼓励 跨领域协作和交流,发挥人才在 军民融合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 时,完善激励机制,激发人才的
政策目标
通过深化军民融合,促进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军 民良性互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主要政策内容及解读
鼓励军民技术双向转移转 化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军民 技术相互转化,推动军用技术 向民用领域拓展,同时将民用 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提高军 事装备的技术水平。
加强军民协同创新
国防科技工业深化军民融合 发展的行动指南
为什么新时代要“更加注重军民融合”
中国军转民24近年来,有关军民融合发展的制度政策接连出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军民融合发展呈现整体推进、加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要“更加注重军民融合”“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一、为什么新时代要“更加注重军民融合”?国防科工局总工程师龙红山分析说,军民融合发展,就是国家按照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紧密相关性,统一富国和强军两大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统合经济和国防两种实力,将有限的社会资源转化为双向互动的生产力和战斗力,做到一份投入、两份收益。
核心要义:是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有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使二者相互促进、互通共融、相互支撑;根本目的是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现阶段提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既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也是谋求国家安全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龙红山表示,当前我国军民融合还面临思想认识跟不上、运行机制亟待完善、资源统筹共享不够、政策制度相对滞后等突出矛盾和问题。
他认为,惟有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才能更好地凝聚国家整体力量,形成中央、地方、军队、企业、社会各方协同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良性发展格局。
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很多民营企业迅速崛起,掌握了一大批先进技术、人才和成果,其中许多都是国防科技工业迫切需要的。
而国防科技工业多年积累的先进技术与成果,也已经应用于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
‘深度’意味着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国防和军队建设可以从经济社会发展中获得更加深厚的物质支撑和发展后劲,经济建设也能从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获得更加有力的安全保障和科技支持。
“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还是引领国家由大到强的长远谋划。
”龙红山表示,从国际上的先进经验来看,军民融合、军民通用技术已成大势所趋,我们要缩短与世界军工强国的代差,并跑甚至领跑,必须学习先进模式,统筹配置军民两大体系资源,使经济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实现效益最大化。
军民融合内容
军民融合内容军民融合是指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在军民融合发展中,可以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国防科技工业与民用科技工业的融合:通过加强双方之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促进军工技术和民用技术的相互转化和应用,提高整个国家的科技创新水平。
2.军品市场与民品市场的融合:将军用产品和民用产品结合起来,共同开拓市场,实现互利共赢。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也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3.军队保障与地方保障的融合:加强军队和地方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协作,共同推动国家保障事业的发展。
这样可以提高国家整体保障水平和效率,同时也能够减轻军队负担。
4.国防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融合:将军事教育和普通教育结合起来,共同推动全民国防教育的发展。
这样可以增强国民的国防意识和责任感,同时也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5.军队人才与地方人才的融合:加强军队和地方之间的人才交流和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这样可以提高国家整体人才素质,同时也能够促进人才流动和优化配置。
6.军队医疗与地方医疗的融合:将军队医疗机构和地方医疗机构结合起来,共同为人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
这样可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质量,同时也能够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7.军队住房与地方住房的融合:加强军队和地方之间的住房保障合作,共同解决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的住房问题。
这样可以改善军人生活条件,同时也能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8.军事文化与地方文化的融合:将军事文化和地方文化结合起来,共同推动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
这样可以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也能够促进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理解。
总之,军民融合是一种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战略大举措,需要从各个方面入手,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和实践探索,以实现国家安全和发展双赢的目标。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在国家层面建立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机制”。
当前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围绕“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军目标,认真研究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在规律,推动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在更广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实现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强军梦,提供强大支撑和重要基础。
一、军民深度融合以高新武器装备保障为重点,推动形成新质战斗力以信息化、智能化、一体化为主要特征的高新技术装备,深刻改变着战斗力生成要素的涵,并已成为现代作战的重要手段。
世界主要国家都加紧推进军事转型,加强高新武器装备研发,竭力抢占军事竞争的制高点。
2012年1月5日美国出台了《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优先任务》防务战略指针。
该文件强调:“美军将选择利用高技术而不是军队规模来维持其优势”。
未来美国将加强对高技术、高性能武器装备的研发投入,主要包括无人机、隐形轰炸机、隐形远程巡航导弹及侦察、通信、指挥、监控系统和网络战武器等领域。
但是,信息化局部战争所要达成的高新武器装备优势,单纯依靠军队系统是难以持久的,而必须以军民两用技术为载体,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为依托,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为潜力,才能推动形成新质战斗力,谋求武器装备的发展优势。
为此,世界主要军事大国不断改进军用和民用两种工业基础间的融合度,加强高新武器装备建设能力,努力占据军事装备发展的制高点。
因此,美国在发展高新武器装备的同时,明确提出“只有通过加强民用技术基础,才能解决国家安全和经济竞争力的两个孪生问题”。
初步估计,美国大约80%的航空航天企业、70%的原子能企业、60%的船舶企业、40%的电子企业、34%的机电设备企业、30%的机械制造企业和10%的钢铁与石油企业从事军品研发和生产。
新中国国防工业走向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编者按:杜人淮教授是我国系统研究军民融合发展理论,系统总结研究我国人民军工的创建发展历史的资深专家,作为权威学者他为上述领域的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
据考证,我国军民融合理论和人民军工创建发展历史的许多重要研究成果都出自他之手。
在纪念人民军工创建85周年,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周年之际,本刊隆重推出杜教授专门为本专栏撰写的首篇专题文章——《新中国国防工业走向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以飨读者。
自1931年10月我党创办第一家兵工厂——官田兵工厂开始,我国国防工业(人民军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军民分离到军民深度融合走过了85年的艰难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防工业既要为军队建设提供武器装备等物质保障,又要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物质技术支撑。
为了更好地处理国防工业建设发展中的“军”与“民”关系,我党经过了长期艰难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并针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安全形势和建设任务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发展方针,最后确立了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国家战略和全面推进国防工业军民深度融合的发展方针。
中国国防工业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时期建造的近代军事工业,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防工业则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的人民军工。
自1931年10月我党创办官田兵工厂开始,我国国防工业(人民军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军民分离到军民深度融合走过了85年的艰难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和政府对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规律进行了长期艰难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并最终确立了深入实施军民融新中国国防工业走向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杜人淮 曹 超合发展国家战略和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大战略方针。
国防工业是军民融合发展的最直接和最重要领域,同我们党探索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道路历程相一致,我国国防工业最终走向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也经历了一个长期艰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过程。
一、社会主义改造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曲折探索1.“两手抓”、军民兼顾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完成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过渡,我们党对国民经济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军工企业深度军民融合发展策略探究
军工企业深度军民融合发展策略探究军工企业是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防实力。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开放政策的实施,军工企业也需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加强与民用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军民融合,促进军工企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就军工企业深度军民融合发展策略进行探讨。
一、军工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军工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军工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都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支持,同时市场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军备竞争也进入了新的阶段,不再仅仅停留在传统军备的制造与研发,而是融入了现代科技、信息化、智能化等方面。
军工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需要更好地服从民用需求,实现产品的双向应用。
军工企业的深度军民融合发展,既有利于满足国防需求,又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经济效益,扩大市场空间,提升国际竞争力。
但是军工企业深度融合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技术壁垒、市场适应、风险控制等方面的问题。
二、军工企业深度融合的意义军工企业实现深度融合,不仅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产业水平,而且有助于改善国防质量和效益。
军工企业的深度融合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的战略资源供给能力。
深度融合也有利于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速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促进国家科技实力的提升。
1. 政策支持政府在推动军工企业深度融合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扶持军工企业加强与民用产业的合作,促进融合发展。
政府还可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军工企业参与军民融合的政策和要求,推动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
2. 技术创新军工企业在加强深度融合发展方面需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企业可以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加强科研合作、加大技术投入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同时也带动民用产业的技术升级。
3. 产业结构调整军工企业在深度融合发展中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增加民品产业的比重,在原有军品产业的基础上拓展民品产业。
论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In-Depth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of Science,Technology andIndustry for National Defense论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闻晓歌摘要:国防科技工业是军民融合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
本文回顾了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的基本脉络,分析了制约国防科技工业军民深度融合的各种因素,提出了实现国防科技工业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途径中图分类号:E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492(2016)01-0045-08国防科技工业是军民融合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探索国防科技工业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对于实现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和资源合理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的脉络(一)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思想的提出及其发展在国内,最早提出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思想的是毛泽东同志。
1952年,毛泽东同志在听取二机部汇报时,首先提出了“军民两用”的思想,其思想精髓与以后的“军民结合”相一致。
改革开放后,面对国防工业效益不高、产品单一和依赖国家财政过多等弊端,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十六字方针,这是对毛泽东“军民两用”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江泽民同志继续推进国防科技工业走军民结合的路子,强调指出:“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坚持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建立和完善国防工业运行机制,提高军民兼容程度,增强平战转换能力,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并反映时代特征的国防现代化道路。
”①2000年7月,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寓军于民”:“坚持寓军于民,是一个关系国民经济和国防科技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
”②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深化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坚持寓军于民,建立健全竞争、评价、监督和激励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的指导方针。
此后,胡锦涛同志更是高度关注军民结合问题。
推进新时代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推进新时代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作者:龙红山来源:《中国军转民》 2018年第7期各位领导、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参加这次军民两用新材料大会。
大家都知道,“一代材料,一代装备”,先进材料对武器装备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近些年中国在材料领域取得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新材料研发运用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但是与军队武器装备发展的需要、与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需要相比,差距还非常大。
所以今天的大会意义重大,我代表国防科工局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希望通过这次大会,促进我国材料领域科技进步和发展,也欢迎更多企业特别是民口、民营企业参与武器装备建设,为实现强国梦、强军梦做出更大贡献。
2017年,对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国防科工局牵头编制了《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经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由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公布实施。
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顶层设计和行动纲领。
按照本次大会安排,下面我讲三方面内容:一是为什么要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也就是《意见》出台的背景;二是重点介绍一下主要的政策措施;三是如何贯彻落实好《意见》。
一、《意见》出台背景我想从四个方面介绍一下情况:(一)国防科技工业落实军民融合国家战略,需要有总体安排。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军民融合发展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将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立了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总书记亲自担任主任;把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纳入新时代强国强军战略体系并写入党章,转化为全党共同意志和共同遵循。
总书记要求,要把军民融合发展理念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全领域全过程。
国防科技工业承担着支撑国防军队建设、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光荣职责,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国防科技工业的重要使命,必须作出总体安排,统一思想认识,明确方向目标。
军工企业深度军民融合发展策略探究
军工企业深度军民融合发展策略探究军工企业的深度军民融合发展是指军工企业通过技术、人才和资金等方面的全面合作,实现军民资源的共享,推动军工领域与民用领域的深度融合发展。
这种发展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军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拓宽市场空间,还能够有效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从政策支持、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对军工企业深度军民融合发展策略进行探究。
政策支持是军工企业深度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当制定相关政策,为军工企业的深度军民融合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给予税收优惠、提供资金支持等方式鼓励军工企业与民用企业开展合作。
政府可以建立军民融合的研究机构,通过政策研究、信息共享等方式为军民融合提供指导和支持。
科技创新是军工企业深度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军工企业应当加强与民用领域的科技创新合作,共同攻克前沿技术难题,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军工企业还应当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等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基础研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军工企业还应当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建立自己的知识产权监管机制,保护自己的科技创新成果。
国际合作是军工企业深度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军工企业应当主动融入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项目,拓宽军民融合的发展空间。
通过与国外军工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
国际合作还可以推动我国军工产品的国际化,提升我国军工企业的竞争力。
军工企业深度军民融合发展策略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的共同推动。
只有通过政策保障、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的有机结合,才能够实现军工企业的深度军民融合发展,推动我国军工产业的快速发展。
国防与军工行业年发展规划推进军民融合提升国防科技实力
国防与军工行业年发展规划推进军民融合提升国防科技实力国防与军工行业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军队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战略和技术实力,以确保国家的安全和发展。
在这个背景下,推进军民融合成为了提升国防科技实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国防与军工行业年发展规划中军民融合的推进以及对国防科技实力的提升。
一、军民融合在国防与军工行业年发展规划中的地位军民融合是指军队和国民经济的融合发展,旨在将军事科技与民用科技有机结合,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在国防与军工行业年发展规划中,军民融合被赋予了重要地位。
首先,军民融合能够有效提高军工科技的研发和应用水平,推动科技创新。
其次,通过军民融合,可以将军工行业与其他行业进行深度合作,促进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
因此,在国防与军工行业年发展规划中,军民融合被明确为推动国防科技实力提升的重要举措。
二、军民融合对国防科技实力的提升1. 促进科技创新军民融合将军事科技和民用科技进行有机结合,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通过合作研发、技术转移等方式,将民用领域的新技术应用于国防领域,可以加快军事科技的创新进程。
流行的移动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都可以在军事领域找到广泛的应用。
因此,军民融合能够激发科技创新的活力,提升国防科技实力。
2. 提高军事装备水平在军民融合中,民用技术可以为军事装备的研发和生产提供支持。
民用领域的先进技术,如材料科学、电子技术等,可以为军事装备的性能提升和功能扩展提供基础。
同时,军事装备在实际应用中的反馈和需求也能促进民用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和升级。
因此,通过军民融合,可以提高国防装备的水平,增强国家军事实力。
3. 优化资源配置军民融合能够促进资源的共享与优化配置。
通过合作共建研发中心、共用测试设施等方式,实现军工科研设施的共享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同时,通过与民企合作,将军工技术转化为产业链的先进制造技术,提高国防工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国防工业军民深度融合提升制造业整体水平:任务路径和举措(下)
国防工业军民深度融合提升制造业整体水平:任务路径和举措(下)【摘要】本文探讨了国防工业军民深度融合对制造业整体水平提升的重要意义和具体举措。
加强军民融合,促进军民资源共享,有利于提高整体制造业效率和技术水平。
推动制造业升级,提升国防科技水平,可有效促进国防技术向民用领域转化。
加大投入,培育新兴产业,能够促进国防工业结构优化,提升市场竞争力。
强化人才培养,推动科技创新,有助于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人才,推动技术创新进步。
加强国防工业企业改革,提高竞争力,可以提升企业整体综合实力。
国防工业军民深度融合是未来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共同努力,可实现国防工业与制造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共同推动军民融合进程。
【关键词】关键词:国防工业,军民融合,制造业,科技水平,投入,新兴产业,人才培养,竞争力,改革,发展趋势,任务路径,举措,政府,企业,社会合作。
1. 引言1.1 国防工业军民深度融合提升制造业整体水平:任务路径和举措(下)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大背景下,国防工业和制造业的融合已成为提升整体水平的必然选择。
军民融合不仅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技术创新,还可以推动产业升级和提高国防科技水平。
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加强军民融合,推动制造业升级,加大投入培育新兴产业,强化人才培养,推动科技创新,以及如何加强国防工业企业改革,提高竞争力。
军民融合是未来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任务路径和举措的实施,可以实现国防工业与制造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这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共同推动军民融合进程。
只有通过合作共赢的模式,才能实现国防工业和制造业的良性发展,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和国家安全水平的提升。
结束。
2. 正文2.1 加强军民融合,促进军民资源共享加强军民融合,促进军民资源共享,是国防工业军民深度融合提升制造业整体水平的重要举措之一。
军民资源共享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军工企业和民用制造业的优势,促进技术创新和成果共享。
关于在新时期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思考
关于在新时期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思考作者:王建卿,李斌来源:《中国军转民》 2018年第2期在新时期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应当紧紧抓住建设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这个总目标,深化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逐步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使国防科技工业切实履行好支撑国防军队建设、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三项职责,努力开创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
2017 年,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成立并召开了两次全体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对军民融合发展作出了系列重要指示,明确指出国防科技工业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必须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为引领,紧紧依靠国家科技和工业基础,深深融入国家社会经济体系,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强劲的发展新动能。
同时,《“十三五”国防科技工业发展规划》《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等顶层规划和政策颁布实施,为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
笔者认为,在新时期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应当紧紧抓住建设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这个总目标,深化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逐步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努力开创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
一、落实“统”“融”“新”“深”发展要求,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军民融合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努力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期。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各有关方面一定要抓住机遇,开拓思路,在‘统’字上下功夫,在‘融’字上做文章,在‘新’字上求突破,在‘深’字上见实效,把军民融合搞得更好一些、更快一些。
”对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是中央提出的工作目标。
笔者理解,“统”“融”“新”“深”要求落实到体系建设上就是“顶层要统、要素要融、举措要新、落实要深”,这是我们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着力点。
一是聚焦军地统筹,在完善体系建设的体制机制上下足功夫。
开拓创新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开拓创新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作者:任宏军来源:《中国军转民》 2017年第9期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第三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装备成果展览暨论坛活动,在京丰宾馆成功举办。
本次活动总共设置了政策辅导、体制机制创新、信息技术三场专题论坛。
借此机会我向大家介绍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情况。
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第三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装备成果展览暨论坛活动,在京丰宾馆成功举办。
本次活动总共设置了政策辅导、体制机制创新、信息技术三场专题论坛。
借此机会我向大家介绍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情况。
一、国防科技工业肩负着军民融合发展的重任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党中央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
国防科技工业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是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军民融合的重要领域和天然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最早提军民结合,就是针对军工领域的”,并强调“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领域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也是衡量军民融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要求国防科技工业担负起“支撑国防军队建设、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三项光荣职责,“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大物质技术支撑”。
(一)国防科技工业是统筹优势资源打造国之重器的核心力量。
长期以来,国防科技工业为军队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和产品,为军队能打仗、打胜仗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新时期,武器装备技术复杂性和成本进一步提高,经济有效地开展武器装备建设的需求迫切;同时国家工业和科技整体实力大幅提升,支撑武器装备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进一步具备。
国防科技工业需要充分依托国家工业和科技的整体实力,积极鼓励和引导优势民口民营企业参与武器装备建设,保障经济有效的国防建设。
(二)国防科技工业是发挥高技术优势促进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力量。
国防科技工业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中坚,一直是国家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承担者。
近年来,国防科技工业建成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平台,形成较强的研发能力,是科技创新和人才聚集的高地,也是高技术设备设施最集中的领域。
当前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几项举措
当前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几项举措作者:龙红山来源:《中国军转民》 2016年第3期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们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
贯彻国策,举国掀起军民融合热潮。
去年末,国防大学和福建省龙岩市政府联合举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高端论坛,国防科工局总工程师兼发展计划司司长龙红山在会上接受媒体采访时,围绕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出了主要任务和举措。
现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龙红山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讲话,把军民融合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来谋划,充分说明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全国上下都在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战略部署,国防科工局正在抓紧编制“十三五”规划,其中,军民融合是一项重要工作,要着眼于国家安全和发展大局,面向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双重需求,统筹规划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批示,要建设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因此,新的历史时期,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就是要以建设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为总目标,坚持寓军于民的正确方向,将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根植于国家科技和工业基础之中。
融入国家“大安全、大防务”体系之中,融入国民经济体系之中。
要把握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两个需求,强化改革和创新两大动力,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作用,加强顶层设计与统筹,着力扩大军工开放,重点推动军转民、“民参军”和军民资源共享,推进技术、产品、能力和资本的军民深度融合,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格局。
当前和近期,主要任务和举措有四个方面:一、进一步扩大军工开放,拓展“民参军”第一项工作是重新规划布局军工科研生产能力,过去国防科技工业主要是将核心能力布局在十大军工集团,现在形势发展了,情况也变化了,国内民用企业有许多先进技术和产品,达到了与国外先进企业“同台竞技”的水平,特别是民营企业在部分技术领域已有明显优势,可以为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提供支撑。
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十大关系
加快实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国家战略,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大文章,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正确处理经济与社会、政府与市场、国企与民企、中央与地方、军力与民力、国际与国内、沿海与内地、工业与农业、物质与文化、借鉴与创新“十大关系”,以利于最广泛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合力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国梦强军梦而奋斗。
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十大关系■ 王楗夫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是“四个全面”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新常态下实现富国强军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图远略。
随着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深入贯彻落实,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已深入人心、形成共识、进入工作、推动实践,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初见成效。
但也存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推进不够深入等问题。
加快实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国家战略,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大文章,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正确处理经济与社会、政府与市场、国企与民企、中央与地方、军力与民力、国际与国内、沿海与内地、工业与农业、物质与文化、借鉴与创新“十大关系”,以利于最广泛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合力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国梦强军梦而奋斗。
一、正确处理经济与社会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从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宏观层面必须把握的一个问题。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涉及的领域很多,但归结起来不外乎经济与社会两大领域。
实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国家战略,既需要在经济领域展开,又需要在社会领域推进。
经济发展的实质是为社会进步创造基础条件,社会发展的实质是实现人的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经济发展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发展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动力、环境条件的重要保障。
实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国家战略,既需要在经济领域展开,又需要在社会领域推进,以使经济社会各领域共同追求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价值目标,使经济与社会要素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体制机制下全面进行优化配置。
军民融合发展三题
全面理解军民融合式发展的丰富内涵从语义上说,融合既是过程,也指状态。
前者主要表现为两种以上的不同事物开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相互渗透、交融过程;后者则主要表现为经过两种不同事物的相互渗透、交融最终形成一体化新质事物的状态。
军民融合也是过程与状态的统一。
其直接含义是:通过建立一个开放对流系统,促进“军”与“民”之间的人才、资金、物资、信息、管理等全要素的交流和渗透,最终实现用一个军民兼容性的经济技术平台进行国防和经济两大建设,进而将传统的军民分割状态下的社会总资源转换成为军民双向交流互动的高效优质资源。
当然,对融合过程最终形成的军民一体化状态不能简单理解。
事实上,只要人类存在军事活动,军事技术专用性就会始终存在,即便是军民两用技术再发达,所占比例再高,也总会存在一定比例的军事专用技术,比如,毁伤性武器、特殊隐性技术等。
这种军事专用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军事活动的特殊本质。
从这个意义上说,严格意义上的军民一体化是不存在的。
所谓军民共用一个经济技术基础,只能理解为军民共用一个兼容性的经济技术平台,更准确地说,是军民共用一个相互兼容的经济技术平台。
如果哪一天,军事专用技术真的不存在了,也就无所谓“军”和“民”了,军事活动也就退出历史舞台了。
在中国,军民融合富有十分深刻的历史内涵,它凝结了我们党60多年的艰辛探索。
在中国这样一个国情复杂的东方大国,如何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实现富国强军,是60多年来我们党一直在探索的重大历史课题。
毛泽东、邓小平提出军民结合,江泽民提出寓军于民,胡锦涛提出军民融合,事实上反映了我们党在不同时期用一个经济技术系统解决两大建设矛盾的不懈探索,是既一脉相承又各有侧重的三个重大战略思想。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军民结合的主要含义是工业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也主要是国防科技工业依托于国民经济大体系发展,今天,这两个概念已经被拓展到各个领域,已经用来涵盖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军事人才培养、军队保障社会化等体系建设,说明军民融合式发展包含着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是国家实现富国强军统一、提高综合国力的一个总体战略。
刍议国防工业国防科技军民融合创新的实现形式
研国防工业是保障国家安全与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国防科技创新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是增强国防关键核心技术自给自足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抢占国防科技发展制高点和取得军事优势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提升国家科技发展整体水平和竞争力的必要途径。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要求我们要把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为了加快推动国防工业国防科技军民融合创新,从而增强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助力军民融合发展和创新驱动等国家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深入研究探讨国防工业国防科技军民融合创新的实现形式问题。
一、军民科技要素兼容共享推动科技创新离不开一定的科技创新要素,特别是科研人员、管理人员、生产工具、机器设备、基础设施、厂房及附属物和科研经费等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要素。
因而,推动国防工业国防科技军民融合创新,可通过破除科技要素军民分离格局,通过军民要素兼容共享方式来实现。
所谓军民科技资源兼容共享,就是除国防保密技术和军事专用技术领域以外,所有军民科技要素相互开放和共同利用,确保军民科技资源要素得到完全、高效的使用和管理,促进军民科技资源要素作用得到最充分发挥,从而最大程度地推动科技创新。
因而,实现军民科技要素兼容共享,不仅可推动国防科技创新军民融合发展,还有助于减少重复投资、闲置浪费现象,提高资源要素利用和国防科技创新效率效益。
实现形式:(1)建立军民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平台。
即通过整合和构建跨越不同地区、行业、部门的军民科技资源信息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和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建立军民科技资源信息动态数据库,并提供相应的信息和对接等服务,使国防工业国防科技创新充分合理分享共用各类军民科技资源。
(2)建立军民科研人才双向流动机制。
即通过推动军工与军队和军工与民用领域科研人员之间的交流合作,培养胜任国防科技创新与民用科技创新两用人才,推动民用领域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国防工业国防科技创新,使军民科技领域科研人员为国防工业国防科技创新充分共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9 -
互补型产品军民融合是在共同的标准束或集 合 下 ,通 过 对 互 补 性 军 用 和 民 用 产 品 的 兼 容 性 整 合,把原先独立军品和民品集合到一个共同的标准 束内,实现有机的联合使用。互补型军民融合的充 分条件是军品和民品在功能上具有互补性,必要条 件是军品和民品在共同的标准束或集合下的高度 兼 容 。 如 机 场 、塔 台 、导 航 等 是 飞 机 完 成 飞 行 任 务 的互为性产品,通过整合军用和民用机场、塔台、导 航等标准和功能,使不同的机场、塔台、导航等同军 用飞机和民用飞机完成飞行任务相互兼容,可推动 军 用 飞 机 或 民 用 飞 机 共 享 共 用 机 场 、塔 台 、导 航 等 互补性产品,从而实现互补性产品军民融合。互补 型军民融合一般存在于原先具有互补关系的独立 军品和民品之间,但也可以通过引入共同的标准束 或集合使某些原先没有互补关系的独立军品和民 品出现互补性,由此产生互补型融合。
军民专用资源互转型军民融合,就是把军事专 用资源直接转为民用,或通过对军事专用资源的二 次开发或改造再转为民用,以及把民用资源直接转 为军用,或通过对民用资源的二次开发或改造再转 为军用,使军事和民用的专用资源变为军民通用资 源的动态过程。由于军品和民品对各自的使用价 值 、质 量 性 能 和 技 术 标 准 等 具 有 不 同 要 求 ,因 而 用 于研制生产军品和民品的资源也有一定的特殊要 求,从而形成了军事专用和民用专用的资源。这样 就必然导致资源重复配置和闲置浪费等问题,为了 有效解决资源的闲置浪费等问题,就需要通过军用 和民用专用资源的相互转化,推动军民资源的相互 融合。对于因特殊技术要求而产生的资源专用问 题,可主要通过技术改造等方式实现军用和民用专 用资源的相互转化,对于因制度壁垒而非技术壁垒 所产生的资源专用问题,则可通过标准体系和安全 保密等制度改革来推动军用和民用专用资源的相 互转化。
- 58 -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15 年第 4 期
产品可进一步细分为金融、咨询、信息、认证等。 物质形态产品是国防工业的最主要产出,是以
人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生产的具有物理或化学 等属性的有形劳动产品。知识形态产品是知识的 载体,是人类依靠智力、经验等要素,通过创造性智 力劳动产生的具有客观性的劳动产品。服务形态 产 品 ,是 具 有 使 用 价 值 和 价 值 的 非 实 物 劳 动 成 果 , 它不仅能通过非物质形式来满足生产者或消费者 精神方面需要,而且能通过非物质形式来促进物质 产品生产和知识产品生产等方面发展。为了有效 解决产品军民分割所导致的产品使用价值难以得 到充分发挥问题,以及由于产品使用不充分或重复 购置所带来的闲置和严重浪费等问题,就需要最大 限度地破除产品军民分割的发展格局,推动产品的 军民融合发展。产品军民融合的重要标志,就是军 品的军民两用或通用,如表 2 所示。
二、产品的军民融合及其实现
国防工业研制生产的产品种类繁多,各自具有 不同的特性和要求。为更好地推动国防工业产品 的军民融合,有必要对国防工业提供的产品进行适 当分类。国防工业提供的产品通常可按不同的标 准和方法进行分类。按产品的存在方式不同,可把 国防工业提供的产品划分为物质产品、知识产品和 服务产品。其中物质产品又可进一步细分为简单 产品和复杂系统[3]6 及其分系统、零部件、元器件等, 知识产品可进一步细分为专利、商标、版权等,服务
表 1 资源的军民融合
人力资源
军用
民用
军民融合(通用)
加工资源
军用
民用
军民融深度发 展 的 最 基 本 内 容 ,从 一 定 意 义 上 讲 ,没 有 资 源 的 军 民融合就没有国防工业的军民融合。通过实现国 防工业资源的军民深度融合,可促进军民资源的充 分共享共用,使资源的一次性投入获得军民双重产 出或效应,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国防工业和整个社 会的资源配置效率。就国防工业而言,推动资源的 军民深度融合可有不同的实现形式,主要有军民优 势资源互补型军民融合、军民两用资源开发型军民 融合和军民专用资源互转型军民融合等。
替代型产品军民融合是在共同的标准束或集 合下,通过对具有相似特征军品和民品的替代性整 合,把原先独立的军品和民品融合为一种可军民相 互替代的产品。比如,按照军用标准或军事专用技 术 设 计 和 建 造 的 军 用 运 输 机 、军 用 运 输 船 等 ,以 及 按 照 民 用(商 用)标 准 或 民 用 技 术 设 计 和 建 造 的 民 用运输机和民用运输船等,若采用军民两用标准或 两用技术进行设计和建造,该运输机和运输船就可 以 实 现 军 民 相 互 替 代 ,既 可 以 用 于 商 用 目 的 运 输 , 又可以用于军事目的运输。替代型军民融合,不仅 体现在复杂产品总体上,而且体现在复杂产品的分 系 统 和 配 套 件 上 。 另 外 ,专 利 、版 权 等 知 识 产 品 和 咨 询 、认 证 等 服 务 产 品 ,也 可 以 通 过 标 准 技 术 或 政 策法规的融合来实现军民产品替代。
教育资源、人文资源、精神资源等等,其中既包括各 种物质形态资源(有形资源),又包括各种精神形态 资源(无形资源)。狭义资源则特指生产要素,即经 济主体活动赖以进行的一切有价值的物质要素,包 括 自 然 资 源 和 社 会 资 源 。 前 者 包 括 土 地 、矿 藏 、阳 光、空气、水、原始森林、野生动物等;后者包括人力 资 源 和 加 工 资 源 ,人 力 资 源 包 括 操 作 人 员 、科 技 人 员、管理人员和企业家等,加工资源包括建筑物、机 器 、生 产 工 具 、附 属 物 等 物 质 资 本 和 技 术 体 系 。 国 防工业发展所需资源特指狭义上资源。
收稿日期:2015-03-29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 2012 年度项目“国防工业发展的军民融合战略研究”(12BJY077) 作者简介:杜人淮,南京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
- 57 -
资源的军民融合,就是打破军用资源和民用资源界 限 和 相 互 分 割 的 局 面 ,通 过 资 源 的 军 民 共 建 、共 享 和 共 用 ,不 断 提 高 资 源 配 置 效 率 ,从 而 不 断 提 升 国 防工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的 制度安排及运行机制。国防工业发展所需的资源 中 ,自 然 资 源 通 常 不 具 有 军 用 和 民 用 的 特 性 ,国 防 工业资源的军民融合,主要是人力资源和加工资源 的军民融合,如表 1 所示。
关键词:国防工业;军民融合;资源;产品;组织;制度;市场 中图分类号:F1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774(2015)04-0057-07
军民融合发展是我们党和政府新形势下确立 的国家战略,促进国防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则是 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的首要领域。推动国防工业军 民融合深度发展,就是站在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全 局 的 高 度 ,按 照 国 家 安 全 与 发 展 利 益 相 协 调 要 求 , 把国防工业的发展有机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系 统,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军民融合发展格局 的 动 态 过 程 [1] 。 因 而 ,国 防 工 业 的 全 要 素 军 民 融 合 不仅是推动国防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内在要 求,而且是实现国防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关键 所在。由于国防工业军民融合状态多变,加上影响 和制约国防工业发展诸要素相互作用和不可分割, 有效推动国防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就需要系统 设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本文试就国防工业资 源、产品、组织、制度和市场等要素军民融合及实现 机制进行探讨。
严格意义上讲,资源都是稀缺的。对国防工业 的发展来讲,稀缺资源只能在军用物品生产和民用 物品之间做出最有效率的选择,以最大限度保障国 家安全与国家发展所需。这样,国防工业发展所需 的资源就必然包括军用资源和民用资源。通常情 况下,国防工业所支配的稀缺资源具有“排他性”和 “竞争性”特征。所谓“排他性”,是指国防工业对其 所 支 配 的 资 源 完 成 军 事(民 用)用 途 的 选 择 就 意 味 着放弃了民用(军事)用途的选择;所谓“竞争性”是 指选择增加某稀缺资源在军事(民用)领域的使用, 就 必 然 选 择 该 稀 缺 资 源 在 民 用(军 事)领 域 的 使 用。为了提高国防工业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有必 要推动国防工业资源的军民融合。所谓国防工业
表 2 产品的军民融合
物质产品
军用
民用
军民融合(两用)
知识产品 军用 民用 军民融合(两用)
服务产品
军用
民用
军民融合(两用)
国防工业产品融合是指通过对军用或民用产 品功能的整合,以同一产品形式来实现军品和民品 的功能。推动国防工业产品的军民深度融合,不仅 意味着改变或扭转国防工业单一军用产品的发展 格 局 ,既 要 从 事 军 品 科 研 生 产 ,又 要 大 力 开 展 民 品 科研生产,而且更意味着国防工业按照军民一体化 要 求 规 划 、设 计 、制 造 军 品 和 民 品 。 为 了 推 动 国 防 工业产品军民深度融合,需根据产品的特点和实际 需要探索灵活有效的实现模式,主要有军民产品替 代型、互补型、组合型和创新型军民融合形式。
军民两用资源开发型军民融合,就是通过国防 工业部门独立开发或国防工业部门与民用部门联 合开发军民两用资源,既以之满足和保障军品科研
杜人淮 国防工业全要素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及其实现机制
生产,同时又以之满足和保障民品科研生产的动态 过程。通过军民两用资源的开发,可以实现一次性 投入获得保障军民科研生产的双重效果,提高资源 的利用效率。例如,国防工业部门通过军民两用厂 房 、车 间 、生 产 线 、设 备 和 设 施 等 开 发 ,以 及 通 过 军 民两用人才的培养和训练等,推动军用民用资源一 体化,就可以使用同一工厂、同一车间、同一生产线 和 同 一 设 备 设 施 等 ,通 过 相 同 的 人 员 ,既 可 研 制 生 产 军 用 产 品 ,又 可 研 制 生 产 民 用 产 品 ,使 军 用 产 品 和民用产品能够共享共用同一资源。国防工业军 民 两 用 资 源 的 开 发 ,既 要 受 到 技 术 因 素 的 制 约 ,也 要受到制度因素的制约。但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 柔性设计和制造等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应用,技术的 障碍也越来越小,因而更多的还是来自安全保密和 军民分割的标准体系等制度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