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其五)1
唐诗三百首之《咏怀古迹·其五》赏析
唐诗之《咏怀古迹·其五》赏析
唐诗三百首之《咏怀古迹·其五》赏析
《咏怀古迹·诸葛大名垂宇宙》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在夔州写成的组诗《咏怀古迹五首》的'第五首。
此诗吟咏诸葛亮,并对诸葛亮凄凉的身世、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抒发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
在写作手法上,语言凝练,气势浑厚,意境深远。
咏怀古迹·其五
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遣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原文译文赏析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原文|译文|赏析《咏怀古迹五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组诗,第五首《咏怀古迹五首·其五》由于诗人以自身肝胆情志吊古,所以能涤肠荡心,浩气炽情动人肺腑,成为咏古名篇。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唐诗吧。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原文唐代: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译文及注释译文诸葛亮的大名永远留在天地间,他的遗像清高让人肃然起敬。
为了三分天下周密地筹划策略,万代好像鸾凤高翔,独步青云。
伊尹、吕尚难分伯仲,不相上下,指挥军队作战镇定从容,让萧何曹参都为之失色。
汉朝帝位转移是因为运气,诸葛亮也难以复兴,但他意志坚决,因军务繁忙而鞠躬尽瘁。
注释⑴宗臣:后人崇拜的大臣。
⑵羽毛:指鸾凤。
⑶身歼:身灭。
赏析“诸葛大名垂宇宙”,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为宙,“垂于宙”,将时间空间共说,给读者以“名满寰宇,万世不朽”的具体形象之感。
首句如异峰突起,笔力雄放。
次句“宗臣遗像肃清高”,进入祠堂,诗人瞻望诸葛遗像,不由肃然起敬,遥想一代宗臣,高风亮节,更添敬慕之情。
“宗臣”二字,总领全诗。
接下去进一步具体写诸葛亮的才能、功绩。
从艺术构思讲,它紧承首联的进庙、瞻像,诗人看了各种文物后,自然地对其丰功伟绩作出高度的评价:“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纡,屈的意思。
纡策而成三国鼎立之势,好比鸾凤高翔,独步青云,奇功伟业,历代敬仰。
然而诗人用词精微,一个“纡”字,突出诸葛亮委屈地处在偏僻的地方,经世怀抱只能算“百施其一”而已,三分功业,也只不过是“雄凤一羽”罢了。
“万古云霄”句形象有力,议论达情,情托于形,是议论中高于其他诗人之处。
诗人联想起诸葛亮超人的才智和胆略,如同见到了他那羽扇纶巾、一扫千军万马的潇洒风度。
感情所至,诗人不由呼出“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的赞语。
伊尹是商代开国君主汤的大臣,吕尚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有功,萧何和曹参,都是汉高祖刘邦的谋臣,汉初的名相,诗人盛赞诸葛亮的人品与伊尹、吕尚不相上下,而胸有成竹,从容镇定的指挥才能却使萧何、曹参为之黯然失色。
古诗咏怀古迹·其五翻译赏析
古诗咏怀古迹·其五翻译赏析《咏怀古迹·其五》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
古诗全文如下: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遣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前言】《咏怀古迹五首·其五》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在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写成的组诗。
这五首诗分别吟咏了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在三峡一带留下的古迹,赞颂了五位历史人物的文章学问、心性品德、伟绩功勋,并对这些历史人物凄凉的身世、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抒发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
组诗语言凝练,气势浑厚,意境深远。
【注释】⑴垂:流传。
⑵宗臣:为后世所敬仰的大臣。
肃清高:为诸葛亮的清风亮节而肃然起敬。
⑶三分割据:指魏、蜀、吴三国鼎足而立。
纡:屈,指不得施展。
筹策:谋略。
⑷云霄一羽毛:凌霄的飞鸟,比喻诸葛亮绝世独立的智慧和品德。
⑸伊吕:指伊尹、吕尚。
⑹萧曹:指萧何、曹参。
【翻译】诸葛亮大名永远流传天地间,他的清高品德令人肃然起敬。
三分天下建立蜀国尽心运筹,千秋万代他像大鹏翱翔云空。
与伊尹吕尚相比分不出上下,指挥若定萧何曹参也显失色。
可惜汉室国运不济终难复兴,但他依然坚决献身竭尽忠心。
【赏析】这是《咏怀古迹五首》中的最末一篇。
当时诗人瞻仰了武侯祠,衷心敬慕,发而为诗。
作品以激情昂扬的笔触,对其雄才大略进行了热烈的颂扬,对其壮志未遂叹惋不已!“诸葛大名垂宇宙”,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曰宙,“垂于宙”,将时间空间共说,给人以“名满寰宇,万世不朽”的具体形象之感。
首句如异峰突起,笔力雄放。
次句“宗臣遗像肃清高”,进入祠堂,瞻望诸葛遗像,不由肃然起敬,遥想一代宗臣,高风亮节,更添敬慕之情。
“宗臣”二字,总领全诗。
接下去进一步具体写诸葛亮的才能、功绩。
从艺术构思讲,它紧承首联的进庙、瞻像,到看了各种文物后,自然地对其丰功伟绩作出高度的评价:“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咏怀古迹其五杜甫翻译
咏怀古迹其五杜甫翻译咏怀古迹·其五唐·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字词解释:垂:流传。
宇宙:兼指天下古今。
宗臣:为后世所敬仰的大臣。
肃清高:为诸葛亮的清风亮节而肃然起敬。
三分割据:指魏、蜀、吴三国鼎足而立。
纡(yū):屈,指不得施展。
筹策:谋略。
云霄一羽毛:凌霄的飞鸟,比喻诸葛亮绝世独立的智慧和品德。
伊吕:指伊尹、吕尚。
萧曹:指萧何、曹参。
运:运数。
祚(zuò):帝位。
复:恢复,挽回。
运移汉祚终难复:一作“福移汉祚难恢复”。
志决:志向坚定,指诸葛亮《出师表》所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身歼:身死。
参考翻译:诸葛亮大名垂宇宙且万古流芳,他清高的品性真令人无比敬仰。
三分天下是他苦心筹划的结果,他犹如展翅高翔在云霄的鸾凤。
才华超绝与伊尹吕尚难分高下,指挥千军万马非曹参萧何能比。
汉朝的气运已经衰落难以恢复,他意志坚决终因军务繁忙殉职。
背景:《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咏古迹怀古人进而感怀自己的作品。
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从夔州出三峡,到江陵,先后游历了庾信故居、宋玉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
这五首诗分别吟咏了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在长江三峡一带留下的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赞颂了五位历史人物的文章学问、心性品德、伟绩功勋,并对这些历史人物凄凉的身世、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抒发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
全诗语言凝练,气势浑厚,意境深远。
这首是第五首。
作者简介: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 其五》全诗翻译赏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全诗翻译赏咏怀古迹五首其五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诗文解释:诸葛亮的大名永远留在天地间,他的遗像清高让人肃然起敬。
为了三分天下周密地筹划策略,万代好像鸾凤高翔,独步青云。
伊尹、吕尚难分伯仲,不相上下,指挥军队作战镇定从容,让萧何曹参都为之失色。
汉朝帝位转移是因为运气,诸葛亮也难以复兴,但他意志坚决,因军务繁忙而鞠躬尽瘁。
其五:诸葛亮大名永远流传天地间,他的清高品德令人肃然起敬。
三分天下建立蜀国尽心运筹,千秋万代他像大鹏翱翔云空。
与伊尹吕尚相比分不出上下,指挥若定萧何曹参也显失色。
可惜汉室国运不济终难复兴,但他依然坚决献身竭尽忠心。
词语解释:宗臣:后人崇拜的大臣。
羽毛:指鸾凤。
身歼:身灭。
⒂垂:流传。
⒃宗臣:为后世所敬仰的大臣。
肃清高:为诸葛亮的清风亮节而肃然起敬。
⒄三分割据:指魏、蜀、吴三国鼎足而立。
纡:屈,指不得施展。
筹策:谋略。
⒅云霄一羽毛:凌霄的飞鸟,比喻诸葛亮绝世独立的智慧和品德。
⒆伊吕:指伊尹、吕尚。
⒇萧曹:指萧何、曹参。
赏析:《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大历元年(七六六年)在夔州写成的一组诗。
夔州和三峡一带本来就有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留下的古迹,杜甫正是借这些古迹,怀念古人,同时抒写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感。
诗人赞颂了诸葛亮一生的功业和他崇高的人品及他鞠躬尽瘁的精神。
全诗议论高妙,颇有情韵。
层次分明,动人肺腑。
这是《咏怀古迹》中的最末一篇。
当时诗人瞻仰了武侯祠,衷心敬慕,发而为诗。
作品以激情昂扬的笔触,对其雄才大略进行了热烈的颂扬,对其壮志未遂叹惋不已!“诸葛大名垂宇宙”,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曰宙,“垂于宙”,将时间空间共说,给人以“名满寰宇,万世不朽”的具体形象之感。
首句如异峰突起,笔力雄放。
次句“宗臣遗像肃清高”,进入祠堂,瞻望诸葛遗像,不由肃然起敬,遥想一代宗臣,高风亮节,更添敬慕之情。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原文译文鉴赏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原文|译文|鉴赏《咏怀古迹五首·其五》是《咏怀古迹五首》中的最末一篇。
当时诗人瞻仰了武侯祠,衷心敬慕,发而为诗。
作品以激情昂扬的笔触,对其雄才大略进行了热烈的颂扬,对其壮志未遂叹惋不已!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咏怀古迹五首·其五》原文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译文及注释译文诸葛亮的大名永远留在天地间,他的遗像清高让人肃然起敬。
为了三分天下周密地筹划策略,万代好像鸾凤高翔,独步青云。
伊尹、吕尚难分伯仲,不相上下,指挥军队作战镇定从容,让萧何曹参都为之失色。
汉朝帝位转移是因为运气,诸葛亮也难以复兴,但他意志坚决,因军务繁忙而鞠躬尽瘁。
注释⑴宗臣:后人崇拜的大臣。
⑵羽毛:指鸾凤。
⑶身歼:身灭。
鉴赏“诸葛大名垂宇宙”,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为宙,“垂于宙”,将时间空间共说,给读者以“名满寰宇,万世不朽”的具体形象之感。
首句如异峰突起,笔力雄放。
次句“宗臣遗像肃清高”,进入祠堂,诗人瞻望诸葛遗像,不由肃然起敬,遥想一代宗臣,高风亮节,更添敬慕之情。
“宗臣”二字,总领全诗。
接下去进一步具体写诸葛亮的才能、功绩。
从艺术构思讲,它紧承首联的进庙、瞻像,诗人看了各种文物后,自然地对其丰功伟绩作出高度的评价:“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纡,屈的意思。
纡策而成三国鼎立之势,好比鸾凤高翔,独步青云,奇功伟业,历代敬仰。
然而诗人用词精微,一个“纡”字,突出诸葛亮委屈地处在偏僻的地方,经世怀抱只能算“百施其一”而已,三分功业,也只不过是“雄凤一羽”罢了。
“万古云霄”句形象有力,议论达情,情托于形,是议论中高于其他诗人之处。
诗人联想起诸葛亮超人的才智和胆略,如同见到了他那羽扇纶巾、一扫千军万马的潇洒风度。
感情所至,诗人不由呼出“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的赞语。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 其五》“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诗文解释赏析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诗文解释赏析咏怀古迹五首其五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诗文解释】诸葛亮的大名永远留在天地间,他的遗像清高让人肃然起敬。
为了三分天下周密地筹划策略,万代好像鸾凤高翔,独步青云。
伊尹、吕尚难分伯仲,不相上下,指挥军队作战镇定从容,让萧何曹参都为之失色。
汉朝帝位转移是因为运气,诸葛亮也难以复兴,但他意志坚决,因军务繁忙而鞠躬尽瘁。
【其五】诸葛亮大名永远流传天地间,他的清高品德令人肃然起敬。
三分天下建立蜀国尽心运筹,千秋万代他像大鹏翱翔云空。
与伊尹吕尚相比分不出上下,指挥若定萧何曹参也显失色。
可惜汉室国运不济终难复兴,但他依然坚决献身竭尽忠心。
【词语解释】宗臣:后人崇拜的大臣。
羽毛:指鸾凤。
身歼:身灭。
⒂垂:流传。
⒃宗臣:为后世所敬仰的大臣。
肃清高:为诸葛亮的清风亮节而肃然起敬。
⒄三分割据:指魏、蜀、吴三国鼎足而立。
纡:屈,指不得施展。
筹策:谋略。
⒅云霄一羽毛:凌霄的飞鸟,比喻诸葛亮绝世独立的智慧和品德。
⒆伊吕:指伊尹、吕尚。
⒇萧曹:指萧何、曹参。
【赏析】《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大历元年(七六六年)在夔州写成的一组诗。
夔州和三峡一带本来就有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留下的古迹,杜甫正是借这些古迹,怀念古人,同时抒写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感。
诗人赞颂了诸葛亮一生的功业和他崇高的人品及他鞠躬尽瘁的精神。
全诗议论高妙,颇有情韵。
层次分明,动人肺腑。
这是《咏怀古迹》中的最末一篇。
当时诗人瞻仰了武侯祠,衷心敬慕,发而为诗。
作品以激情昂扬的笔触,对其雄才大略进行了热烈的颂扬,对其壮志未遂叹惋不已!“诸葛大名垂宇宙”,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曰宙,“垂于宙”,将时间空间共说,给人以“名满寰宇,万世不朽”的具体形象之感。
首句如异峰突起,笔力雄放。
次句“宗臣遗像肃清高”,进入祠堂,瞻望诸葛遗像,不由肃然起敬,遥想一代宗臣,高风亮节,更添敬慕之情。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题材:咏史怀古
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题材:咏史怀古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怀古迹(其五)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①,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②,指挥若定失萧曹③。
运移汉祚④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注】①纡筹策:曲折周密地展运策略。
①伊吕:伊尹、吕尚。
伊尹是商代开国君主汤的大臣,吕尚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有功。
①萧曹:萧何和曹参,汉初名相,刘邦的谋臣。
①祚:帝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议论、描写入题,用“垂宇宙”“肃清高”赞美诸葛亮名垂天地、千古流芳的功绩,令人肃然起敬。
B.颈联赞美诸葛亮的才能堪比伊吕,但在辅佐刘备的功绩上却比不上萧曹,体现了诗人对诸葛亮评价的客观公正。
C.《咏怀古迹》(其三)对王昭君凄凉身世的描述和本诗对孔明壮志未酬的慨叹,都深切地寄予了诗人自己的情怀。
D.全诗赞颂诸葛亮的雄才伟略,惋惜其理想难成。
作者认为最终导致诸葛亮功业难成的根本原因是蜀汉国运衰微。
2.尾联的“志决身歼军务劳”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金陵怀古(其四)王安石忆昨天兵下蜀江,将军谈笑士争降。
黄旗已尽年三百,紫气空收剑一双。
破堞自生新草木,废宫谁识旧轩窗!不须搔首寻遗事,且倒花前白玉缸!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兴亡的感慨。
既有丰富情感,也有独到见解。
B.首联回顾往事,写赵宋的王者之师在挥戈南下、进军金陵的时候,没有经过什么艰苦战斗就降服了敌国,好似摧枯拉朽。
C.颔联写作为帝王仪仗的军旗不再飘扬,同时用了龙泉宝剑的典故表明敌国君主“紫气”不在,大势已去。
D.颈联与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都是从今昔对比角度发出的无限感慨。
4.本诗尾联与《桂枝香·金陵怀古》最后一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表达有何不同?阅读下面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原文及赏析(最新)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原文及赏析咏怀古迹五首·其五朝代:唐代作者: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赏析这是《咏怀古迹五首》中的最末一篇。
当时诗人瞻仰了武侯祠,衷心敬慕,发而为诗。
作品以激情昂扬的笔触,对其雄才大略进行了热烈的颂扬,对其壮志未遂叹惋不已!“诸葛大名垂宇宙”,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曰宙,“垂于宙”,将时间空间共说,给人以“名满寰宇,万世不朽”的具体形象之感。
首句如异峰突起,笔力雄放。
次句“宗臣遗像肃清高”,进入祠堂,瞻望诸葛遗像,不由肃然起敬,遥想一代宗臣,高风亮节,更添敬慕之情。
“宗臣”二字,总领全诗。
接下去进一步具体写诸葛亮的才能、功绩。
从艺术构思讲,它紧承首联的进庙、瞻像,到看了各种文物后,自然地对其丰功伟绩作出高度的评价:“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纡,屈也。
纡策而成三国鼎立之势,此好比鸾凤高翔,独步青云,奇功伟业,历代敬仰。
然而诗人用词精微,一“纡”字,突出诸葛亮屈处偏隅,经世怀抱百施其一而已,三分功业,亦只雄凤一羽罢了。
“万古云霄”句形象有力,议论达情,情托于形,自是议论中高于人之处。
想及武侯超人的才智和胆略,使人如见其羽扇纶巾,一扫千军万马的潇洒风度。
感情所至,诗人不由呼出“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的`赞语。
伊尹是商代开国君主汤的大臣,吕尚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有功,萧何和曹参,都是汉高祖刘邦的谋臣,汉初的名相,诗人盛赞诸葛亮的人品与伊尹、吕尚不相上下,而胸有成竹,从容镇定的指挥才能却使萧何、曹参为之黯然失色。
这,一则表现了对武侯的极度崇尚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不以事业成败持评的高人之见。
刘克庄曰:“卧龙没已千载,而有志世道者,皆以三代之佐许之。
此诗侪之伊吕伯仲间,而以萧曹为不足道,此论皆自子美发之。
”黄生曰:此论出,“区区以成败持评者,皆可废矣。
杜甫的诗咏怀古迹其五
杜甫的诗咏怀古迹其五
哎呀呀,你知道杜甫的不?那可真是一首超级厉害的诗啊!
想当年,杜甫站在那片古老的土地上,望着那诸葛武侯祠,心里头那感慨哟,就跟潮水似的涌上来。
他看着那祠堂,就好像看到了诸葛亮当年羽扇纶巾、雄姿英发的模样。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这话说得多带劲啊!就好比说一个超级英雄的大名,那是响彻整个宇宙呀!你说牛不牛?
杜甫在诗里还说“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这就像是在说诸葛亮那智慧的脑袋瓜呀,在三分天下的局势里,那就是最闪亮的星星,像那高空中独自翱翔的羽毛,独一无二,无人能及!你能想象到那画面不?
再看看“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这简直就是把诸葛亮和那些历史上的大牛们放在一起比较啊,还说他比那些人都厉害呢!这就好像在说,嘿,你们都很棒,但诸葛亮那可是超级厉害的存在!你难道不觉得杜甫这形容绝了吗?
还有最后那“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杜甫多无奈啊,他知道汉朝的命运难以挽回,但诸葛亮还是那么执着地去努力,最后把自己都给累垮了。
这就像我们有时候明知道有些事情很难,但还是忍不住要去拼一把,是不是很有感触?
我觉得啊,杜甫这首诗真的是把诸葛亮给写活了,让我们这些后人能真切地感受到诸葛亮的伟大和无奈。
这诗就像是一扇时光的大门,打开它,我们就能看到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看到诸葛亮的身影。
真的,你要是还没好好读过这首诗,那可真是一大损失啊!赶紧去读一读,感受一下杜甫笔下的诸葛亮,感受一下那浓厚的历史氛围和深深的情感吧!
我的观点就是,绝对是经典中的经典,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和欣赏。
咏怀古迹五首之五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唐·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古诗译文:诸葛亮的大名永远留在天地间他的遗像清高让人肃然起敬。
为了三分天下周密地筹划策略,万代好像鸾凤高翔,独步青云。
他与伊尹、吕尚难分伯仲,不相上下,指挥军队作战镇定从容,让萧何曹参都为之失色。
汉朝帝位转移是因为运气,诸葛亮也难以复兴,但他意志坚决,因军务繁忙而鞠躬尽瘁。
作者介绍: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朝河南府巩县(河南郑州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集为《杜工部集》,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全文赏析:诗的前四句称颂诸葛大名永垂不朽。
起句有雷霆万钧之力,吐尽胸中仰慕之情。
大名鼎鼎,万世流传,宇宙无穷,名亦不朽。
第二句写瞻仰孔明的遗像,令人肃然起敬。
一代重臣,万世宗师的诸葛武侯,其清正廉明,高风亮节,将永存天地之间。
“肃清高”描绘了诸葛亮的格调丰神,栩栩如生,乃诗中之画。
“三分”句盛赞诸葛亮的政见和政绩。
未出茅庐,已定三分天下;及事刘备,运筹帷幄之中。
象诸葛亮这样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亘古未有,恰如鸾凤高翔,独步云霄,无与为匹。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羽扇纶巾的潇洒风度,简直超然物外,飘飘欲仙,令人高山仰止。
“一羽毛”正和“肃清高”相承,比喻含蓄。
后四句痛惜诸葛亮大功未成。
“伯仲”一联紧接上联,以烘云托月之法,突出诸葛亮的大智奇才。
诸葛亮可跟辅佐商汤的伊尹和辅佐周文王、周武王建立开国大业的吕尚媲美,所谓“伯仲之间”;至于汉高祖的谋臣萧何、曹参,在胸有成竹、从容指挥上都逊孔明一筹。
两句对仗,一扬一抑,诸葛亮的形象更加高大。
然而汉朝的气数已尽,再也不能恢复。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咏怀古迹五首其五》.doc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咏怀古迹五首其五》《咏怀古迹五首·其五》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赏析】“诸葛大名垂宇宙”,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为宙,“垂于宙”,将时间空间共说,给读者以“名满寰宇,万世不朽”的具体形象之感。
首句如异峰突起,笔力雄放。
次句“宗臣遗像肃清高”,进入祠堂,诗人瞻望诸葛遗像,不由肃然起敬,遥想一代宗臣,高风亮节,更添敬慕之情。
“宗臣”二字,总领全诗。
接下去进一步具体写诸葛亮的才能、功绩。
从艺术构思讲,它紧承首联的进庙、瞻像,诗人看了各种文物后,自然地对其丰功伟绩作出高度的评价:“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纡,屈的意思。
纡策而成三国鼎立之势,好比鸾凤高翔,独步青云,奇功伟业,历代敬仰。
然而诗人用词精微,一个“纡”字,突出诸葛亮委屈地处在偏僻的地方,经世怀抱只能算“百施其一”而已,三分功业,也只不过是“雄凤一羽”罢了。
“万古云霄”句形象有力,议论达情,情托于形,是议论中高于其他诗人之处。
最后,“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诗人抱恨汉朝“气数”已终,长叹尽管有武侯这样稀世杰出的人物,下决心恢复汉朝大业,但竟未成功,反而因军务繁忙,积劳成疾而死于征途。
这既是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高尚品节的赞歌,也是对英雄未遂平生志的深切叹惋。
难得的是诗人不以成败论英雄,人品堪比伊尹、吕尚,气度远超萧何、曹参,后人看来赫赫功绩的三分霸业,对诸葛亮来说不过轻如鸿毛,只因汉室气数已尽,令这稀世英雄未遂平生功业。
诗人与武侯相差千年,却能肝胆相照,浩气炽情动人心肠。
《咏怀古迹》(其五)1
拓展延伸 学会迁移 古今多少事——怀古咏史诗
• • • • • • ②怀人伤己(着眼点在“己”) 仰慕先贤之敬意 壮志未酬之怅惘 怀才不遇之感伤 建功立业之渴望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拓展延伸 学会迁移 古今多少事——怀古咏史诗
• • • • • • • • • • ③借古伤今、吊古讽今(着眼点在“今”) 昔盛今衰之感慨 物是人非之惆怅 沧海桑田之慨叹 人民疾苦之同情 国运衰微之担忧 骄奢淫逸之抨击 李白《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咏怀古迹(其五)
杜甫
知人论世
解读标题
• 创作背景 作者于公元766年(唐代宗大历元年)
从夔州出三峡,到江陵,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 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 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深表 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 • 解读标题 《咏怀古迹》五首是一组怀古咏史诗, 每首各咏一人(一古迹),都是借古迹抒发诗人 的身世之感、家国之愁。 • 后人评价 明人王嗣奭【shì 】《杜臆》:“怀 庾信、宋玉,以斯文为己任也;怀先主、武侯, 叹君臣际会之难逢也;中间昭君一章,盖入宫见 妒,与入朝见妒者,千古有同感焉。”
归结全诗
• • • • •
知人论世
探究主题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结合全诗塑造的人物形象,回顾诗人的人生经历和 个性特征,思考:诗人在赞赏、叹惋诸葛亮之余, 有没有一些个人的情怀? • 诗人瞻仰武侯祠,衷心敬慕,以激情昂扬的笔触, 对其雄才大略进行了热烈的颂扬,对其壮志未遂又 叹惋不已!而此时的诗人恰有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 身世之感,因而此诗便以诸葛亮自比,借他人之酒 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抒发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却又壮志难酬的忧愤之情。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诗歌鉴赏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诗歌鉴赏咏怀古迹五首〔其五〕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假设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这是?咏怀古迹五首?中的最末一篇。
当时诗人瞻仰了武侯祠,衷心敬慕,发而为诗。
作品以激情昂扬的笔触,对其雄才大概进展了热烈的颂扬,对其壮志未遂叹惋不已!“诸葛大名垂宇宙〞,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曰宙,“垂于宙〞,将时间空间共说,给人以“名满寰宇,万世不朽〞的详细形象之感。
首句如异峰突起,笔力雄放。
次句“宗臣遗像肃清高〞,进入祠堂,瞻望诸葛遗像,不由肃然起敬,遥想一代宗臣,高风亮节,更添敬慕之情。
“宗臣〞二字,总领全诗。
接下去进一步详细写诸葛亮的才能、功绩。
从艺术构思讲,它紧承首联的进庙、瞻像,到看了各种文物后,自然地对其丰功伟绩作出高度的评价:“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纡,屈也。
纡策而成三国鼎立之势,此好比鸾凤高翔,独步青云,奇功伟业,历代敬仰。
然而诗人用词精微,一“纡〞字,突出诸葛亮屈处偏隅,经世怀抱百施其一而已,三分功业,亦只雄凤一羽罢了。
“万古云霄〞句形象有力,议论达情,情托于形,自是议论中高于人之处。
想及武侯超人的才智和胆略,使人如见其羽扇纶巾,一扫千军万马的潇洒风度。
感情所至,诗人不由呼出“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假设定失萧曹〞的赞语。
伊尹是商代开国君主汤的大臣,吕尚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有功,萧何和曹参,都是汉高祖刘邦的谋臣,汉初的名相,诗人盛赞诸葛亮的人品与伊尹、吕尚不相上下,而胸有成竹,沉着镇定的指挥才能却使萧何、曹参为之黯然失色。
这,一那么表现了对武侯的极度崇尚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不以事业成败持评的高人之见。
刘克庄曰:“卧龙没已千载,而有志世道者,皆以三代之佐许之。
此诗侪之伊吕伯仲间,而以萧曹为缺乏道,此论皆自子美发之。
〞黄生曰:此论出,“区区以成败持评者,皆可废矣。
〞可见诗人这一论断的深远影响。
咏怀古迹其五 杜甫 阅读理解
咏怀古迹其五杜甫阅读理解《咏怀古迹其五》是杜甫创作的一首诗,下面为你提供阅读理解。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其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而著称。
《咏怀古迹其五》是杜甫在游览古迹时所写的一首诗,通过描绘古迹的壮丽景象和对历史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之情。
下面是《咏怀古迹其五》的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中的第一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描绘大自然景色的壮丽,传达出宏伟壮丽的气势。
白日依山尽,意味着太阳落山,天色渐暗,给人一种无限广阔的感觉。
黄河入海流,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也象征着历史的长河。
这两句描绘出壮丽的自然景色,使人感叹自然之大、历史之长。
而诗中的第二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世事的思考。
诗人说,“欲穷千里目”,意思是想要看尽整个世界,了解万事万物。
这里的“千里目”可以理解为眼力的极限。
然而,诗人并不满足于此,他说“更上一层楼”,意味着要继续向前,不断追求更高更深的境界。
通过这句话,诗人表达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对历史的思考,展示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对人生的思索。
诗中的山、河、楼等形象不仅具有美感,也寓意着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
杜甫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将个人的感慨与时代的变迁相结合,使诗歌具有普遍的意义。
在阅读《咏怀古迹其五》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1.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中通过描绘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景象,展示了大自然的壮丽和广阔,给人以宏伟之感。
2.历史与时光的思考:诗人借助山、河、楼等形象,表达了对历史长河和时光流转的思考。
他希望能够了解更多的事物,追求更高的境界。
3.个人情感与社会关怀:虽然诗歌中没有直接表达对社会现状的批判,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对历史的思考,诗人所抒发的感慨与人生的苦乐以及社会变迁有着紧密的联系。
4.诗歌的意义与价值:杜甫通过深入思考和对自然、历史的观察,以及对人生的感慨,将个人的情感与普世的主题相结合,使诗歌具有普遍的意义和价值。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其五)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 2019.1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咏怀古迹①(其五)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③,指挥若定失萧曹④。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注)①《咏怀古迹》是杜甫大历元年(766年)在夔州写成的一组怀古诗。
②纡:屈,指不得施展。
③伊吕:指伊尹和吕尚。
伊尹辅佐商汤,吕尚辅佐周武王,皆有大功,后世并称伊吕,泛指辅弼重臣。
④萧曹:指萧何和曹参,都是汉初名相。
1.下列对这首诗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句时空共说,笔力雄放,凸显诸葛亮名满寰宇、万世不朽的形象。
B.全诗除“遗像”句是咏古迹外,余句皆以抒情为主,情感跌宕起伏。
C.颈联用典,通过与伊吕、萧曹等功臣的比较,来盛赞诸葛亮的才能。
D.尾联抱恨汉朝终因气数已尽而灭亡,长叹武侯军务繁忙,壮志未酬。
E. 诗人盛赞诸葛亮的高风亮节,但“以成败论英雄”,叹其无历史功绩。
2.请简要赏析颔联“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1,【答案】1.BE2.要点:①颔联运用比喻的手法,②以“羽毛”比喻诸葛亮三分天下的功业。
③尽管诸葛亮成就了三分天下的霸业,但对他来说,不过如羽毛一般轻巧,仍委屈了他的经世之才,没能更好地施展。
④由此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无限敬仰之情,⑤以及对他不能充分施展才能和抱负的惋惜之情。
(意思对即可。
有其他答法,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B项,“余句皆以抒情为主,情感跌宕起伏”不正确,余句以议论为主,而非以抒情为主;情感也没有跌宕起伏。
E项,“但‘以成败论英雄’,叹其无历史功绩”不正确。
全诗表现了对武侯的极度崇尚之情,对其丰功伟绩作出高度的评价。
虽也有对英雄未遂平生志的叹惋,但作者并不以事业成败持评。
故选BE。
2.试题分析:“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进一步具体写诸葛亮的才能、功绩。
高中语文练习咏怀古迹其五高三14刘英杰
咏怀古迹其五①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骄横。
三分盘据纡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③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①《咏怀古迹五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 年)在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写成的组诗。
本诗选的是第五首,吟咏了诸葛亮在长江三峡一带留下的古迹。
②纡( yū):屈,指不得发挥。
③运:运数。
祚(zu ò):帝位。
1.以下有关本诗内容的剖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首联斩钉截铁,借名垂宇宙写出杜甫名气之大,也表达出作者对其骄横的品性的特别仰募。
B.颔联写三分天下是他苦心筹办的结果,他忧如展翅高翔在云霄的鸾凤,足以见作者对诸葛亮伟绩的必定。
C.颈联写诸葛亮才华超绝,与伊尹吕尚这样的名士都难分高低,指挥千军万马非曹参萧何能比,表达作者对其才华的赏识。
D.尾联写出汉室诚然难以光复,但诸葛亮还是依赖着坚定的信心,为将士们出谋划策,并亲自指挥队伍,围歼了很多仇家。
2.诗中“万古云霄”句形象有力,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诸葛亮的伟绩,以下诗句中,没有运用这一修辞手法的是()A.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唐·李白《北流行》B.欲为圣贤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C.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
——唐·杜甫《醉歌行》D.高谈则龙腾豹变,下笔则烟飞雾凝。
——唐·卢照邻《悲才难》3.本诗中,诗人以自己肝胆情志吊古,故能涤肠荡心,浩气炽感情人肺腑,成为咏古名篇,结合尾联内容,谈谈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 6 分)参照答案:1. D2. B3. 诗人抱恨汉朝“气数” 已终,长叹尽管有武侯这样稀世优异的人物,下信心恢复汉朝大业,( 2 );但竟“终难复”,反而因军务繁忙,积劳成疾而死于征途。
(这既是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此后已”崇敬品节的赞歌,(的深切叹惋。
( 1 )1 )2 );也是对英雄未遂一世志参照译文诸葛亮大名垂宇宙且名看重史,他骄横的品性真令人特别仰募。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欣赏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诗文解释】诸葛亮的大名永远留在天地间,他的遗像清高让人肃然起敬。
为了三分天下周密地筹划策略,万代好像鸾凤高翔,独步青云。
伊尹、吕尚难分伯仲,不相上下,指挥部队作战镇定从容,让萧何曹参都为之失色。
汉朝帝位转移是因为运气,诸葛亮也难以复兴,但他意志坚决,因军务繁忙而鞠躬尽瘁。
【其五】诸葛亮大名永远流传天地间,他的清高品德令人肃然起敬。
三分天下建立蜀国尽心运筹,千秋万代他像大鹏翱翔云空。
与伊尹吕尚相比分不出上下,指挥若定萧何曹参也显失色。
可惜汉室国运不济终难复兴,但他依然坚决献身竭尽忠心。
【词语解释】宗臣:后人崇拜的大臣。
羽毛:指鸾凤。
身歼:身灭。
⒂垂:流传。
⒃宗臣:为后世所敬仰的大臣。
肃清高:为诸葛亮的清风亮节而肃然起敬。
⒄三分割据:指魏、蜀、吴三国鼎足而立。
纡:屈,指不得施展。
筹策:谋略。
⒅云霄一羽毛:凌霄的飞鸟,比喻诸葛亮绝世独立的智慧和品德。
⒆伊吕:指伊尹、吕尚。
⒇萧曹:指萧何、曹参。
【赏析】《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大历元年(七六六年)在夔州写成的一组诗。
夔州和三峡一带本来就有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留下的古迹,杜甫正是借这些古迹,怀念古人,同时抒写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感。
诗人赞颂了诸葛亮一生的功业和他崇高的人品及他鞠躬尽瘁的精神。
全诗议论高妙,颇有情韵。
层次分明,动人肺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拓展延伸 学会迁移 古今多少事——怀古咏史诗
4、怀古咏史诗常用哪些手法? 借古讽今 古今对比 运用典故(用典) 以景衬情 直抒胸臆„„ 5、怀古咏史诗的鉴赏方法? ①弄清史实,体会意图 ②分析写法,领悟感情
课堂练习1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咏怀古迹(其五)
杜甫
知人论世
解读标题
• 创作背景 作者于公元766年(唐代宗大历元年)
从夔州出三峡,到江陵,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 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 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深表 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 • 解读标题 《咏怀古迹》五首是一组怀古咏史诗, 每首各咏一人(一古迹),都是借古迹抒发诗人 的身世之感、家国之愁。 • 后人评价 明人王嗣奭【shì 】《杜臆》:“怀 庾信、宋玉,以斯文为己任也;怀先主、武侯, 叹君臣际会之难逢也;中间昭君一章,盖入宫见 妒,与入朝见妒者,千古有同感焉。”
归结全诗
• • • • •
知人论世
探究主题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结合全诗塑造的人物形象,回顾诗人的人生经历和 个性特征,思考:诗人在赞赏、叹惋诸葛亮之余, 有没有一些个人的情怀? • 诗人瞻仰武侯祠,衷心敬慕,以激情昂扬的笔触, 对其雄才大略进行了热烈的颂扬,对其壮志未遂又 叹惋不已!而此时的诗人恰有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 身世之感,因而此诗便以诸葛亮自比,借他人之酒 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抒发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却又壮志难酬的忧愤之情。
诸葛大名垂①宇宙,宗臣②遗像肃清高③。
三分割据纡④筹策⑤,万古云霄一羽毛⑥。 伯仲之间见伊吕⑦,指挥若定失萧曹⑧。
• ①垂:流传。②宗臣:为后世所敬仰的大臣。③肃清 高:为诸葛亮的清风亮节而肃然起敬。 ④纡:屈,指 不得施展。⑤筹策:谋略。 ⑥云霄一羽毛:凌霄的飞 鸟,比喻诸葛亮绝世独立的智慧和品德。⑦伊吕:指 伊尹、吕尚。伊尹,商初大臣,有运筹策划之才,辅 佐商王灭夏。吕尚,即姜子牙,深明兵法战策,曾助 武王伐纣 。二人还善治国,德行高尚。⑧萧曹:指萧 何、曹参。二人曾随刘邦起兵反秦,身经百战,屡建 奇功,帮助刘邦称帝。⑨祚,福分。
古云霄一羽毛。 • 颈联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 中间两联塑造出怎样的“宗臣”形象?用了什么 比喻 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怎样的情感? • 三分割据 云霄一羽——足智多谋、建功立业 用典 衬托 • 伊吕 萧曹 ——指挥若定 对比
• 诸葛纡策而成三国之势,好比鸾凤高翔,独步青云,三分霸业,后人 视之,已是赫赫功绩,于诸葛而言,不过轻若一羽耳,其足智多谋, 让人赞赏;,一“纡”字,又显诸葛屈处偏隅,经世怀抱百施其一而 已,三分功业,亦只雄凤一羽罢了,一丝慨叹,由此而见。诸葛比之 伊吕,难分伯仲,较之萧曹,更胜一筹,赞赏之意,溢于言表。两联 如此曲折回宕,处处都是抬高了诸葛亮。
相关链接
• 怀庾信、宋玉,以斯文为己任也;怀先主、 武侯,叹君臣际会之难逢也;中间昭君一 章,盖入宫见妒,与入朝见妒者,千古有 同感焉。 (<明>王嗣奭【shì 】《杜臆》)
拓展延伸 学会迁移 古今多少事——怀古咏史诗
• • • • • • • • • • 1、怀古咏史诗在标题上可能有何特点? 以地名入题,或有“览古”“怀古”等字眼。 2、怀古咏史诗的写作思路通常是怎样的? 临古地——思古人——忆古事——抒情怀 3、怀古咏史诗一般抒发怎样的情怀? ①理性反思,点评历史(着眼点在“古”) 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 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 王安石《叠题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 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拓展延伸 学会迁移 古今多少事——怀古咏史诗
• • • • • • ②怀人伤己(着眼点在“己”) 仰慕先贤之敬意 壮志未酬之怅惘 怀才不遇之感伤 建功立业之渴望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拓展延伸 学会迁移 古今多少事——怀古咏史诗
• • • • • • • • • • ③借古伤今、吊古讽今(着眼点在“今”) 昔盛今衰之感慨 物是人非之惆怅 沧海桑田之慨叹 人民疾苦之同情 国运衰微之担忧 骄奢淫逸之抨击 李白《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课堂练习2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课堂练习3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樯:桅杆。 旅夜书怀 景:通“影”,日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光。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跃马:即公孙述, 西汉末,公孙述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跃马而称帝。”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杜甫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梳理内容
体悟情感
• 尾联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 足智多谋、屡建奇功伟业的诸葛亮最后的结局如 何?他的君主(国家)又怎么样呢?你能从中体 会到诗人对诸葛亮的情感吗? • 志决身歼(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赞赏 • 汉祚难复 ——叹惋 • 诗人抱恨汉朝“气数”已终,长叹尽管有武侯这 样稀世杰出的人物,下决心恢复汉朝大业,但竟 未成功,反而因军务繁忙,积劳成疾而死于征途。 这既是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高尚品 节的赞歌,也是对英雄未遂平生志的深切叹惋。
yū
运移汉祚⑨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zuò
梳理内容
体悟情感
• 首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 首联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 什么样的感情?此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 大名 宇宙 宗臣——诸葛亮的声名、功绩 • 清高 ——对诸葛亮的赞赏、敬仰 • 首联在内容上统领全诗,并奠定全诗赞赏、 敬仰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