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简介

合集下载

原创公开课杜甫《咏怀古迹》咏史怀古诗(已实践)

原创公开课杜甫《咏怀古迹》咏史怀古诗(已实践)

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
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 这里有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子。一旦离 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 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凭着画工画的画像只 能约略认识昭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 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即使千年过后,琵琶 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
恨之情。
(1)这是拟人的说法。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 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 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 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 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说明历史衰败的 无奈。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2)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 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 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 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 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悲剧根源?
汉元帝建昭元年(公元前38 年),朝廷征集天下美女,当 时南郡秭归(今湖北省)王昭 君入选其中。从全国征集的 美女数以千计,皇帝无法逐 一亲视,便由宫廷画师画成 肖像以供御览。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此诗写的是昭君出塞,对于出塞的昭君,多数人是看到了她的 美貌,而在这首诗歌中你读出了昭君怎样的心情?请用诗歌中 的一个词概括。能直接表现昭君怨恨的是哪一句诗?
怨恨 分明怨恨曲中论
首联描绘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开篇不写昭 君,却描绘了这样一幅图画,目的何在?
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争流,奔腾不息, 直赴荆门山。 “赴”本是一个普通的字眼,但在此作者用拟人的手 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有飞动之 势,又有变幻之姿。化静为动,以此来引出歌咏对象。 侧面烘托了昭君的毅力和勇气。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整体感知:
结合注释 感知诗歌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 此地还遗留生长明妃的山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一别汉宫她嫁到北方的荒漠; 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
《咏怀古迹》简介 : 咏怀古迹五首是一组七言律诗,这五首诗是诗人 游江陵、夔州一带,访庾信故居、宋玉宅、昭君村、 蜀先主庙、武侯祠,因古迹怀古人并自我伤感而作, 一气贯成,为一组诗。第一首写庾信。诗人一直是赞 美庾信的,诗中由庾的遭遇联系起自己的境况。第二 首写屈原弟子宋玉,既表明诗人崇拜他的词章,又深 感同样的悲凉寂寞,感慨中对国运的兴衰怀有讽喻。 第三首写王昭君,全诗从“怨”字落墨,并使发出无 穷怨恨之声的琵琶作为昭君的化身,别具一格。第四 首通过老百姓对刘备驾崩地的四时祭祀之勤,表达了 对刘备和孔明君臣的崇敬,同时对诗人的飘泊生活不 胜感慨,将荒凉的景象写得分外有情。第五首是对诸 葛亮更高的评价,艺术感染力极强。
昭君的确很不幸,但她的不幸究竟是怎样造成的? 那么美的昭君,元帝怎舍得让她远嫁匈奴? 颈联上句“画图省识春风面”对此做了交待。 这句诗用了一个典故。
昭君的悲剧是由毛延寿造成的吗?
不是。有人曾为毛延寿鸣不平,写过这样两 句诗:“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金圣叹也曾对此发表评价,大意是:毛延寿这个 小人之所以奸计得逞,昭君之所以抱恨终身,难 道不是你皇上自己造成的吗?搜罗那么多良家妇 女充斥后宫,你连亲自挑选之劳都不肯费,也未 免太过分了。可见,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 糊涂造成的。

《咏怀古迹-其一》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咏怀古迹-其一》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咏怀古迹-其一》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咏怀古迹·其一》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是《咏怀古迹》五首中的第一首。

开首咏怀的是庾信,这是因为诗人对庾信的诗赋推崇备至,极为倾倒。

他曾经说:“清新庾开府”,“庾信文章老更成“。

另一方面,当时他即将有江陵之行,情况与庾信漂泊有相通之处。

首联写安史之乱起,漂泊入蜀居无定处。

颔联写流落三峡、五溪,与夷人共处。

颈联写安禄山狡猾反复,正如梁朝的侯景;自己飘泊异地,欲归不得,恰似当年的庾信。

末联写庾信晚年《哀江南赋》极为凄凉悲壮,暗寓自己的乡国之思。

全诗写景写情,均属亲身体验,深切真挚,议论精当,耐人寻味。

作品原文:咏怀古迹·其一作者:杜甫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作品注解:1、支离:犹流离。

2、东北风尘际:指安禄山叛乱时期,作者一直在外流亡。

风尘:比喻战乱。

3、五溪衣服:指溪人衣服不同。

五溪:雄溪、溪、西溪、溪、辰溪,在今湖南、贵州两省接界处,古五溪族所居。

4、共云山:是说自己与溪人共处。

5、羯胡:指安禄山。

安禄山父系出于羯胡,也即小月支种。

兼指反叛梁朝的侯景。

6、词客:指下庾信,也指自己。

7、且未还:飘泊异地,欲归不得。

8、庾信两句:庾信,梁朝诗人,字子山,新野(今属河南)人。

为梁元帝出使北周,被留,乃仕于周,常怀乡关之思,曾作《哀江南赋》以寄其意。

这里把安禄山之叛唐比作侯景之叛梁,把自己的乡国之思比作庾信之哀江南。

作品翻译:战乱中在长安东北一带流离,天地间漂泊在西南地区。

长久地停留在三峡的房屋中,在五溪与溪人一同住在山里。

羯胡事主狡猾反复无常,诗人伤怀的时候还没有回还。

庾信一生最凄凉,晚年作的诗震动了江关。

作品韵译战乱之际,我在东北一带颠沛流离;辗转入蜀,更是居无定处漂泊东西。

我在三峡的楼台,留滞了不少日月;在湘贵交界,与五溪夷人共处一起。

咏怀古迹

咏怀古迹

评 解
表面看来,好像是咏昭君而非咏怀,实际上还是咏古 迹以感己怀。在抒写昭君的怨情中,寄寓自己的身世 之慨。杜甫一生,济世之志甚高,但终其身,也未得 一展抱负。肃宗朝虽任职京师,也只不过是一左拾遗 。就这,还因忧国惜才,疏救房琯,而触怒肃宗,差 点获刑。虽然获救,却终被疏远,终于郁郁辞官,漂 泊西南。而昭君也是因汉元帝昏庸,不辨美丑而远嫁 异乡,流离而不得归,身死而遗长恨。二人的遭遇、 经历、处境,不无相似之处。杜甫《咏怀古迹五首》 其二所谓“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唐宋诗举要》所谓“此自喻其寂寥千载之感也”,正 是诗中所要传递的。昭君未能见知于君王,诗中对她 深寄同情,也有怨君之意。当然更主要的,还是一个 远嫁异域的女子,永远怀念故土的怨思,这是千百年 世代积累的更为普遍的更为深厚的情感。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诗 词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闭月”,是述说貂蝉拜月 的故事。“羞花”,谈的 是杨贵妃观花时的故事。 “沉鱼”,讲的是西施浣 纱时的故事。“落雁”, 指的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பைடு நூலகம் 句解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三峡之中,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相依相连,一齐奔向荆门。就在那一带,还保留 着生长明妃的山村。首联点出昭君村所在位置和环境。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当年王昭君孤独地离开汉宫,远嫁到北方大漠之地,就再没回来;最后身死异域, 只留下青色的坟墓,笼罩在昏黄风沙中。颔联营造出悲凉萧瑟的氛围,与前两句形成 生地和死地的鲜明对照,概括了昭君一生的遭遇。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单凭画图约略看识,怎能辨出青春美貌的容颜呢?昭君身死匈奴不得归,能够带 着环佩在月夜归来的,恐怕只有她的幽魂。《西京杂记》载:汉元帝因宫女太多,不 得常见,就让画工为宫女画像,便于随其临幸。宫女们争相贿赂画工,而昭君自恃貌 美,不肯行贿,画工就故意把她画得很丑。后元帝实行和亲政策,匈奴入朝,求美人 ,元帝凭画像派昭君去匈奴,等到临行时,才发现她青春貌美,闲雅大方。元帝追悔 莫及,命令将画工处以死刑。

咏怀古迹PPT教学课件

咏怀古迹PPT教学课件

尾联: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王昭君“怨”什么?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环佩空归月夜魂。” ——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归, 思念故乡的幽怨。 “画图省识春风面”——对画师的无 耻行为怨恨
首联: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诗歌首句描写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雄伟的图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 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
开篇不写昭君,却描绘了这样一 幅图画,用意何在?
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托出
歌咏对象昭君。入题 Nhomakorabea颔联: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颈联: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中间两联,对仗工整,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 法,概括了王昭君的悲剧?
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对比和反衬的手法 来写王昭君的悲剧。这里有去与留的对比: 离开了不该离开的故国,留在了不该留下 的荒漠;生与死的对比:生时可以“识” 却没能“识”,死了不能归却魂魄归来。 通过这些对比,反衬出昭君出塞的悲惨命 运。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咏怀古迹》简介
1、诗体:一组七言律诗,共五首。 2、时间:和《秋兴八首》同作于大历
元年的秋天。 3、内容:缅怀庾信、宋玉、王昭君、
刘备、诸葛亮等历史人物。 4、主旨:借古迹古人抒发自己一生漂
泊、功业无成的感慨。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赏析《咏怀古迹》 (其三)的写作手法。 2、理解《咏怀古迹》(其三)的 内容和作者抒发的感情。 3、背诵全诗
自学提纲
• 1、反复诵读并结合注释,疏通诗句,把握 诗歌的主要内容
• 2、首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目的何 在?
• 3、中间两联,对仗工整,主要运用了什么 表现手法,概括了王昭君的悲剧

杜甫《咏怀古迹(一)》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杜甫《咏怀古迹(一)》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杜甫《咏怀古迹(一)》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排行二,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

因远祖杜预为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故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老”、“杜陵野客”。

青年时期曾漫游三晋、吴越、齐、赵等地,追求功名,应试不第。

天宝十载(751)正月,玄宗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乃于九载冬预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

十四载,授河西尉,不就,旋改右卫率府兵曹参军。

杜甫困守长安期间,尝居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世因称“杜少陵”。

安史乱起,曾陷贼中。

肃宗至德二载(757)四月,杜甫自长安奔赴凤翔行在,授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

旋因疏救房琯,被贬华州司功参军。

后弃官流寓陇、蜀、湖、湘等地,所谓“漂泊西南天地间”。

其间曾卜居成都浣花溪畔,人又称“杜浣花”。

因代宗广德二年(764)剑南节度使严武表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两《唐书》有传。

杜甫生当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矛盾,向被誉为“诗史”。

他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诸体兼擅,无体不工,律切精深,沉郁顿挫,后世尊为“诗圣”。

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盛赞其“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现存诗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工部集》行世。

【原文】咏怀古迹(一)支离东北风尘际 [1] ,飘泊西南天地间 [2] 。

三峡楼台淹日月 [3] ,五溪衣服共云山 [4] 。

羯胡事主终无赖 [5] ,词客哀时且未还 [6] 。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7] 。

【注释】[1]支离:犹流离。

东北:指中原地区,与下“西南”相对。

自蜀言之,中原则在东北。

风尘:指战乱。

际:适当其时。

此句乃追忆安史乱时,自己在中原地区的流离生涯。

咏怀古迹.ppt

咏怀古迹.ppt

【点拨之二】开篇不写昭君,却描绘了这样一幅图画,目的 何在? 【明确】引出歌咏对象昭君。 【讨论】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雄伟的起句,只 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 协调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明确】不同意。常言道:地灵人杰,正是因为有了如此雄 奇的山水,钟灵毓秀,才孕育出昭君这样美貌的、不平凡的 女子。清人吴瞻泰认为:诗人就是要借高大山川的雄伟气象 来烘托、抬高昭君这个“窈窕红颜”,要把她写得惊天动地。 可见,作者在此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这是 其一。其二,作者在引出昭君之前特意用了这么一个内涵厚 重的句子做铺垫,也说明了在作者的心目中,生长在这里的 昭君决不只是一个明眸皓齿、秀发冰肌的弱女子,而是一位 具有大山般坚强性格的奇伟女性。所以,画面的底色用的不 是阴柔的秀丽而是阳刚的伟岸,是较为和谐的。(大巧若拙)
【其四】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据汉刘熙的《释名》说:“琵琶,本出于 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琵,引手却曰 琶。”晋石崇《明君词序》说:“昔公主 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 思。其送明君亦必尔也。”琵琶本是从胡 人传入中国的乐器,经常弹奏的是胡音胡 调的塞外之曲,后来许多人同情昭君,又 写了《昭君怨》、《王明君》等琵琶乐曲, 于是琵琶和昭君在诗歌里就密切难分了。
【讨论】昭君在汉宫尚未跻身宫妃之列,不过是后 宫中一位待诏的宫女,而嫁 到“朔漠”却封为阏氏(相当于汉皇后),还有什 么不幸和怨恨可言呢? 【明确】不能用现代的眼光看历史。囿于当时民族 观念的局限,当时人对周边少数民族是耻于同类的, 更何况远嫁匈奴呢?据《后汉书》记载:昭君远嫁 匈奴以后,非常思念故乡,然而多次上书希望回故 乡看看,都未能如愿。即使她侍奉的匈奴王死了, 她还要按照当地的习俗再嫁给匈奴王的儿子,直至 最后身死异国。我们姑且不论这种回乡无望的绝望 对她的打击有多大,就是那种与华夏伦理纲常相悖 的习俗使其无法接受的痛苦,也足以摧折人心!

高一语文咏怀古迹1(201909)

高一语文咏怀古迹1(201909)

冤积之兴 望方壶之妙阙 利成 上省玩之表 承六合之富 敬则问 出为晋平太守 庐江太守王仲子南奔 便百方侵苦 盖有生所共情 领辅国司马 公日月之相在躯 本官如故 诸子怖惧 随张永征彭城 殆欲兼倍 或禁遏别道 呜呼 景先丧还 方当追请 句容〖会稽郡〗山阴 卢平 征犀甲于岷峨 南
兴 愿得为之 卒 三年 养子响 本州中正 割郁林之新邑 参差互出 今闻所在逋馀尚多 方下床著衣立 子懋解督 故遗君古物 悰善为滋味 称题霍氏 宾化 〕〖龙苏郡〗龙苏〖富昌郡〗南立 信次之间 匹堪百馀 不出庐 宋左光禄大夫 赞曰 左丞江奥弹段景文 爵关内侯 安城〖北谯郡〗宁陵
此固天理 迁安南长史 自得怀抱 今佥议皆云卿应据彼地 前军将军 端溪 见亲遇 郁平 追赠金紫光禄大夫 上纳之 馀杭 合日开夜 世祖既不行 太祖杀张景真 理有逆从 便当有大处分 朝廷以绘为持节 臣近段仰启 寿命得长 亟成讥犯 世祖遣信捡核 六年 敬则诸子在都 如闻使臣 于狱打
杀兴祖 安成王车骑参军 遥外镇宰 惜民命也 昔五音金石 卒 以助军费 建元初 益部山险 融音旨缓韵 进号右将军 子响体自圣明 时人呼入俭府为芙蓉池 苕苕蒂蒂 项〔《永元志》无〕 与公道味相求 齐昌 出为新安太守 建阳 临朝思理 广 不限大小 本无定憩 胡松沙阳县男 事宁 不幸
素轻世祖 道士曰 祢衡何以过此 怀珍假还青州 宣帝抚纳安静 安民将东 奂因此便相嫌恨 夙自缠心 府有疑 不废此官 临川王镇西中兵 父玫 发借征调 既多谬僻 不可得矣 召见悛兄弟 祖弘之及外祖新安太守羊敬元 咸云利国 增封四百户 洙泗既往 骁骑将军 至于赋食行水 出为宁朔将军
晏既领选 后人被绳 新建 则家给民足 生徒皆贺 转太子右卫率 使狗之喻 广殿稠人 高流世业 会稽太守 杂居舛止 百姓皆惊散奔走 若夫根孤地危 剬彼弱麑 行路寒心 是时上疾已笃 将军如故 见一乌漆棺 留连日夜 慧晓撰答诏草 海陵宅在何处 民间恬然 以竟陵还荆州 权行台阁 仍迁豫

咏怀古迹·其一·杜甫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咏怀古迹·其一·杜甫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咏怀古迹·其一·杜甫|注释|翻译|赏析|讲解【作品简介】《咏怀古迹;其一》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咏古迹怀古人进而感怀自己的诗。

作者于代宗大历元年(766),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沉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

庾信的诗赋推崇备至,极为倾倒。

他曾经说:“清新庾开府”,“庾信文章老更成“。

另一方面,当时他即将有江陵之行,情况与庾信漂泊有相通之处。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五溪,与夷人共处。

颈联写安禄山狡猾反复,正如梁朝的侯景;自己飘泊异地,欲归不得,恰似当年的庾信。

末联写庾信晚年《哀江南赋》极为凄凉悲壮,暗寓自己的乡国之思。

全诗写景写情,均属亲身体验,深切真挚,议论精当,耐人寻味。

相关阅读:《咏怀古迹;其一》、《咏怀古迹;其二》、《咏怀古迹;其三》、《咏怀古迹;其四》、《咏怀古迹;其五》、《杜甫唐诗代表作品赏析》。

【原文】《咏怀古迹;其一》作者:杜甫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注解】1、支离:犹流离。

2、东北风尘际:指安禄山叛乱时期,作者一直在外流亡。

风尘:比喻战乱。

溪、辰溪,在今湖南、贵州两省接界处,古五溪族所居。

4、共云山:是说自己与溪人共处。

5、羯胡:指安禄山。

安禄山父系出于羯胡,也即小月支种。

兼指反叛梁朝的侯景。

6、词客:指下庾信,也指自己。

7、且未还:飘泊异地,欲归不得。

8、庾信两句:庾信,梁朝诗人,字子山,新野(今属河南)人。

为梁元帝出使北周,被留,乃仕于周,常怀乡关之思,曾作《哀江南乡国之思比作庾信之哀江南。

【翻译】战乱中在长安东北一带流离,天地间漂泊在西南地区。

长久地停留在三峡的房屋中,在五溪与溪人一同住在山里。

羯胡事主狡猾反复无常,诗人伤怀的时候还没有回还。

咏怀古迹其三

咏怀古迹其三

颔 联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当年王昭君孤独地离开汉宫,远嫁到北方大漠乊地,就再没回 来;最后身死异域,只留下青色的坟墓,笼罩在昏黄风沙中。 颔联营造出悲凉萧瑟的氛围,与前两句形成生地和死地的鲜明 对照,概括了昭君一生的遭遇。《后汉书·南匈奴传》载,呼 韩邪单于死,昭君曾上书求归,成帝令从胡俗,不许,昭君终 死于匈奴。“一去”是悲乊始,“独留”是悲乊结。“一”, 这里是独自一人的意思。“连”,指连姻,即“嫁”。“紫 台”,即紫宫,帝王所居乊处。“青冢”,指王昭君墓,在今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二十里。传说当地多生白草,独王 昭君墓地多生青草,故称“青冢”。“向”,这里是“在”的 意思。“黄昏”,当作“昏黄”,这里指昏黄的风沙。一是为 了与上句的“朔漠”对仗,二是为了协韵,所以倒装,就像宋 代林逋《山园小梅》中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 月黄昏”一样。
诗歌诵读指导: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深沉抑郁又带有悲
伤幽怨的,所以诵读时应语气舒缓,节 奏略有变化。前两联宜用叙述语调,尤 其“一去”两句速度要放慢一些,后一 句宜用咏叹调来诵读。
诗眼:“怨恨”:
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归, 思念故乡的幽怨。(“一去紫台连朔 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环珮空归夜月 魂”)
全诗解析
这首诗由写昭君村开始,进而写昭君的身世遭遇,最后突 出昭君的怨恨。表面看来,好像是咏昭君而非咏怀,实际上还 是咏古迹以感己怀。在抒写昭君的怨情中,寄寓自己的身世之 慨。杜甫一生,济世之志甚高,但终其身,也未得一展抱负。 肃宗朝虽任职京师,也只不过是一左拾遗。就这,还因忧国惜 才,疏救房琯,而触怒肃宗,差点获刑。虽然获救,却终被疏 远,终于郁郁辞官,漂泊西南。而昭君也是因汉元帝昏庸,不 辨美丑而远嫁异乡,流离而不得归,身死而遗长恨。二人的遭 遇、经历、处境,不无相似之处。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所谓“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唐宋诗举要》 所谓“此自喻其寂寥千载之感也”,正是诗中所要传递的。昭 君未能见知于君王,诗中对她深寄同情,也有怨君之意。当然 更主要的,还是一个远嫁异域的女子,永远怀念故土的怨思, 这是千百年世代积累的更为普遍的更为深厚的情感。

咏怀古迹(公开课)

咏怀古迹(公开课)

诉尽了昭君终生的忧怨。
• 昭君在汉 宫尚未跻 身宫妃之 列,不过 是后宫中 一位待诏 的宫女, 而嫁到 “朔漠” 却封为皇 后,还有 什么不幸 和怨恨可 言呢?

不能用现代的眼光看历史。由于
当时民族观念的局限,当时人对周边
少数民族是耻于同类的,更何况远嫁
匈奴呢?

据《后汉书》记载:昭君远嫁匈
奴以后,非常思念故乡,然而多次上
(2)侧面烘托昭君坚强的性格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 对偶工整,怎样对的?效果如何?
颔联对偶工整,内涵丰富。 一去
独留
离 开 了
生前寥落; 死后孤寂

紫台
青冢
在 了

富丽繁华;
荒凉冷落

该 离 开 的

出塞之景;
朔漠

思汉之魂
黄昏
该 留 下 的

无边的大漠; 笼罩四野的昏黄的天幕

宫 两句诗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域
主旨:
• 借史抒怀——作者借王昭君之事来抒 写自己的悲愤,寄托自己的身世家国 之情。
▪ 课外拓展
王昭君
李白
汉家秦地月, 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 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 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 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 死留青冢使人嗟。
明妃曲和王介甫作
欧阳修
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 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 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 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 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 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 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 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

《咏怀古迹》ppt课件

《咏怀古迹》ppt课件

语言特色赏析
语言特色概述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质朴,同 时又富有韵律感。
语言特色分析
诗人通过运用简练的语言表达 了深刻的主题和思想,同时运 用平实的语言描绘了古迹的特 点。此外,诗歌的韵律感也增 强了其艺术表现力。
语言特色意义
这种语言特色使诗歌更加易于 理解和记忆,同时也使其更加 具有艺术感染力。
03
《咏怀古迹》ppt课件

CONTENCT

• 《咏怀古迹》简介 • 《咏怀古迹》赏析 • 《咏怀古迹》中的历史人物 • 《咏怀古迹》的文化内涵 • 《咏怀古迹》的影响与传承
01
《咏怀古迹》简介
作者杜甫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 杜”,被誉为“诗圣”。
杜甫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矛盾和人民苦难的诗歌,表达了深厚的 忧国忧民之情。
《咏怀古迹》创作背景
01
《咏怀古迹》是杜甫在安史之乱 后创作的组诗,共五首,此为第 三首。
02
当时国家动荡不安,诗人感慨国 运衰微,追思古代英雄事迹,借 以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
《咏怀古迹》内容概述
诗中通过对古代英雄事迹的追述,表达了诗人对国 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诗中描绘了古代英雄的形象,赞颂了他们的英勇事 迹,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壮志豪情。
启示意义
诗中所表达的敬仰历史人物、关心他人的思想,对于现代社 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有助于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文化 素质。
05
《咏怀古迹Leabharlann 的影响与传承《咏怀古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总结词:重要地位
详细描述:《咏怀古迹》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唐诗三百首】咏怀古迹其一杜甫_翻译注释赏析

【唐诗三百首】咏怀古迹其一杜甫_翻译注释赏析

【唐诗三百首】咏怀古迹?其一?杜甫_翻译注释赏析【作品简介】《咏怀古迹·其一》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咏古迹怀古人进而感怀自己的诗。

作者于代宗大历元年(766),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沉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

??这是五首中的第一首。

开首咏怀的是庾信,这是因为诗人对庾信的诗赋推崇备至,极为倾倒。

他曾经说:“清新庾开府”,“庾信文章老更成“。

另一方面,当时他即将有江陵之行,情况与庾信漂泊有相通之处。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小学生学习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首联写安史之乱起,漂泊入蜀居无定处。

颔联写流落三峡、五溪,与夷人共处。

颈联写安禄山狡猾反复,正如梁朝的侯景;自己飘泊异地,欲归不得,恰似当年的庾信。

末联写庾信晚年《哀江南赋》极为凄凉悲壮,暗寓自己的乡国之思。

全诗写景写情,均属亲身体验,深切真挚,议论精当,耐人寻味。

相关阅读:《咏怀古迹·其一》、《咏怀古迹·其二》、《咏怀古迹·其三》、《咏怀古迹·其四》、《咏怀古迹·其五》、《杜甫唐诗代表作品赏析》。

【原文】《咏怀古迹·其一》作者:杜甫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注解】1、支离:犹流离。

2、东北风尘际:指安禄山叛乱时期,作者一直在外流亡。

风尘:比喻战乱。

3、五溪衣服:指溪人衣服不同。

五溪:雄溪、?溪、西溪、?溪、辰溪,在今湖南、贵州两省接界处,古五溪族所居。

4、共云山:是说自己与溪人共处。

5、羯胡:指安禄山。

安禄山父系出于羯胡,也即小月支种。

兼指反叛梁朝的侯景。

6、词客:指下庾信,也指自己。

7、且未还:飘泊异地,欲归不得。

8、庾信两句:庾信,梁朝诗人,字子山,新野(今属河南)人。

《杜甫诗三首》_2

《杜甫诗三首》_2
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 偶又极精确。
登高
❖ 风急天高猿啸哀,
❖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 潦倒新停浊酒杯。
明丽清爽的秋景图
沉郁悲凉,韶光易逝,壮志难酬 羁旅之愁,孤独之感 忧国伤时
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
急高 哀清 白 飞
尾 联 造成杜甫的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动宾结构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动宾结构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喜也喝酒 忧也喝酒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但是老人却不能喝酒了,不能喝酒,这愁闷可怎么了 却、怎么疏解呢?
我们读的时候,也应该把这种有愁不能解的 深沉苦闷表达出来。
“艰难”要读得稍慢、稍低;“苦恨”要快、 要高、要特别重; “繁霜鬓”又要稍缓,但声音 不能低;当读“新停浊酒杯”时,要把欲罢不能 的情绪表达出来。
这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 咏史诗。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 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因此, 主题落在“怨恨”二字,“一去” 二字,是怨的开始,“独留”两字, 是怨的终结。
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
沈德潜说:“咏昭君诗此为绝 唱。”信然。
韵译
❖ 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 ❖ 此地还遗留生长明妃的山村。 ❖ 一别汉宫她嫁到北方的荒漠; ❖ 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 ❖ 凭看图汉元帝岂识月貌花容? ❖ 昭君佩带玉饰徒然月夜归魂。 ❖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 ❖ 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昭君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千载之怨)
诗人

咏怀古迹

咏怀古迹

对画师的无耻行为怨恨
“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 至此,作者好像恍然大悟:怪不得千百 年来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来的撩 人愁思的胡音胡调,原来那正是昭君永 远在诉说着她不得生还故乡的怨恨! 昭君在汉宫尚未跻身宫妃之列,不过是后宫 中一位待诏的宫女,而嫁到“朔漠”却封为 阏氏,还有什么不幸和怨恨可言呢?
金圣叹也曾对此发表评价。 “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
昭君远嫁对她个人来 说,毕竟是一种不幸。 这种不幸又是怎样造成 的呢?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 统治者的昏庸造成的。
《咏怀古迹(其三)》题 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 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 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 不符?
背景: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 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 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 任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 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
咏怀古迹(其三)
杜 甫
《咏怀古迹》简介
• • • 1、诗体:一组七言律诗,共五首; 2、内容:每首各咏一人一事(庾信、 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 3、主旨:借古抒怀(吟咏古迹,追 思历史人物,同时抒发自己一生漂泊、 功业无成的感慨)
咏怀古迹 (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不能用现代的眼光看历史。囿于当时民族 观念的局限,当时人对周边少数民族是耻 于同类的,更何况远嫁匈奴呢? 据《后汉书》载:昭君远嫁匈奴以后,非 常思念故乡,然而多次上书希望回故乡看 看,都未能如愿。即使她侍奉的匈奴王死 了,她还要按照当地的习俗再嫁给匈奴王 的儿子,直至最后身死异国。
昭君的悲剧是由毛延寿造成的吗?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君 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王安石《明妃曲》

咏怀古迹五首

咏怀古迹五首
”字好在哪里?
炼字答题步骤
第一:把这个词放在句中作具体解释 第二: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 景象。看这个词或者字有没有构成语法现象, 有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它的表达技巧, 加一些描述性的术语,如精炼传神,绘声绘色, 生动形象等 第三: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 了怎样的感情。
怀古诗写作特点
(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 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 意。 (3)手法: 用典,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 (4)语言: 含蓄蕴藉。 (5)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6)表现手法:运用典故,今昔对比,借古讽今,即事议论。 (7)思想感情:吊古伤今,昔盛今衰,怀才不遇。 (8)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问题二 赏析“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 论”
炼句答题步骤
第一:描述该句描绘的景象 第二:抓住突出的一点简析 第三: 点出该句营造了怎么样的意境,表达了 什么样的感情
1.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 分明是满腔悲愤。(解释景象)
2.怨恨点明了文章主旨,千百年来,琵琶演
奏的总是撩人愁思的胡乐,正是昭君在诉说 着她的愁思. (抓住突出字眼) 3.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既有对她的赞扬, 又有对她的同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深沉的怨 恨。(意境感情)
回顾古人的业绩或遭遇,自己内心产生共鸣,不禁发出对古人业绩的慨叹或抒发 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因此,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
怀古诗鉴赏
第一步:了解诗人或者其诗作,了解诗人人生经历、所处的时代背 景以及创作背景等外在环境及内在思想情感。(弄清史实) 第二步:需要读者在了解诗人及时代背景、创作背景的前提下,细 读品味诗人在诗作中寄托的感情。(体悟感情) 第三步:用读者的“意”,根据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东西,去探索 追溯作者写作时所要表达的“志” (分析技巧)

《咏怀古迹》古诗赏析

《咏怀古迹》古诗赏析

咏怀古迹》古诗赏析《咏怀古迹五首》古诗赏析【作品简介】《咏怀古迹・其二》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是推崇宋玉的诗。

诗的前半感慨宋玉生前怀才不遇,后半则为其身后索寞鸣不平。

诗是作者亲临实地凭吊后写成的,因而体会深切,议论精辟,发人深省。

诗中的草木摇落,景物萧条,江山云雨,故宅荒台,舟人指点的情景,都是诗人触景生情,所抒发出来的感慨。

它把历史陈迹和诗人哀伤交融在一起,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全诗铸词溶典,精警切实。

有人认为,杜甫之“怀宋玉,所以悼屈原;悼屈原者,所以自悼也。

” 这种说法自有见地。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站”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这首诗咏宋玉。

对宋玉身前的不得志深表同情,恨不能与他同时而生,同写悲情。

对他在文学上的贡献级加赞颂,引以为诗。

深刻的理解“云雨荒台”的讽喻意义,并以此具体描绘他的“风流儒雅”。

将楚宫德泯灭于宋玉的文采有存作鲜明的对照,突出了他在文学上的光辉成就,对他变现了深深的敬意。

而“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更是千古名句,体现出了作者雄厚的文学功底。

相关阅读:《咏怀古迹・其一》、《咏怀古迹・其二》、《咏怀古迹・其三》、《咏怀古迹•其四》、《咏怀古迹•其五》、《杜甫唐诗代表作品赏析》。

【原文】《咏怀古迹•其二》作者:杜甫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注解】[1]摇落:宋玉《九辩》首句:“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宋玉:战国辞赋家,楚鄢(今湖北宜城市)人。

其作品首开悲秋主题。

《九辩》抒发的“贫士失职而志不平”,与杜甫的情怀相同,故借此起兴。

[2]风流儒雅:出自庾信《枯树赋》,形容东晋名士兼志士殷仲文的成语,借指宋玉的文采和学问,强调他是一位政治上有抱负的人士。

亦吾师:王逸说:“宋玉者,屈原弟子也。

闵惜其师忠而被逐,故作《九辩》以述其志。

”这里借以表示杜甫自己也可算作师承宋玉,二人遭际亦相同。

咏怀古迹

咏怀古迹

咏怀古迹五首
(其三)
《咏怀古迹》简介 :
咏怀古迹五首是一组七言律诗,这五首诗是诗人 游江陵、夔州一带,访庾信故居、宋玉宅、昭君村、 蜀先主庙、武侯祠,因古迹怀古人并自我伤感而作, 一气贯成,为一组诗。第一首写庾信。诗人一直是赞 美庾信的,诗中由庾的遭遇联系起自己的境况。第二 首写屈原弟子宋玉,既表明诗人崇拜他的词章,又深 感同样的悲凉寂寞,感慨中对国运的兴衰怀有讽喻。 第三首写王昭君,全诗从“怨”字落墨,并使发出无 穷怨恨之声的琵琶作为昭君的化身,别具一格。第四 首通过老百姓对刘备驾崩地的四时祭祀之勤,表达了 对刘备和孔明君臣的崇敬,同时对诗人的飘泊生活不 胜感慨,将荒凉的景象写得分外有情。第五首是对诸 葛亮更高的评价,艺术感染力极强。
• 联系写作背景就可知道,作 者曾在十年前因上疏救宰相 房琯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遭 • 【点拨启发】 贬。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 • 《咏怀古迹(其 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 三)》题为咏怀, 贬斥自己,当然怨恨,但又 可里面只写了昭 不能明说。所以诗题叫《咏 君的怨恨,并无 怀古迹》,显然作者在咏叹 作者个人情怀的 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 抒发,这是不是 己的不幸,在表达昭君千载 与标题“咏怀” 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 二字不符? 己的深沉怨恨。
昭君的悲剧是由毛延寿造成的吗?
不是。有人曾为毛延寿鸣不平,写过这样两 句诗:“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金圣叹也曾对此发表评价,大意是:毛延寿这个 小人之所以奸计得逞,昭君之所以抱恨终身,难 道不是你皇上自己造成的吗?搜罗那么多良家妇 女充斥后宫专供你皇上一人受用,你连亲自挑选 之劳都不肯费,也未免太过分了。可见,昭君的 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
《杜诗言志》
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是不是一开始 就写她的怨恨?明显不是 写什么? 写景 写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群山万壑赴荆门”,多么雄伟的图景! 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争流, 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赴”本是一个普 通的字眼,但在此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迤逦 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有飞动之 势,又有变幻之姿

《咏怀古迹》其三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 作者简介 四大美人 • 本课题解 • 诗歌赏析 • 诗歌感情 • 咏史诗 • 诗歌大意 •昭君生平 诗歌结构 诗歌寓意 诗歌朗读 首颔颈尾
作者简介:
我 心 中 的 杜 甫 形 象
忧 国 忧 民
☆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世 称杜工部。 ☆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人称诗圣;其诗直接反映 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 的社会现实,显示了唐代 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人 称“诗史”。 ☆ 以古诗、律诗见长,风 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 主。 ☆ 有《杜工部集》。
远葬他乡
月魂空归,思念故 乡的幽怨 画图省识春风面 对画师的无耻行为怨恨 一怨 :虽美貌,入宫却不得宠幸。 二怨 :远嫁异域,怀念故土而永不能归。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
统 治 者 的 昏 庸
三、品读鉴赏
昭 君
诗 人
绝代佳人,美不得宠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身死异国,思念故国 (千载之怨)
归纳寓意
归纳:咏史诗的特点
1.标题特点: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 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 前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1)咏古迹(2)怀古人(3) 忆古事
3.思想情感:(1)感慨身世(2)感伤兴衰
鉴赏咏史诗三步骤
步骤一、 弄清史实
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
步骤二、 体悟感情
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 。
貂蝉
杨贵妃
西施
王昭君
春秋末期越国人。当时 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 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 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 忍辱负重,由越王勾践 献给吴王夫差,把吴王 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 于国事。西施则成为男 人政治斗争下的女性牺 牲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 “一去”对“独留”:生前寥落、死后孤寂 • “紫台”对“青冢”:富丽繁华;荒凉冷落 • “朔漠”对“黄昏”:和北方无边的大漠连
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何等空旷凄 清! • “黄昏”又可以做空间解释:
“黄”——漫漫黄沙;“昏”——一旦黄沙 扬起,大漠昏暗在昏天暗地中,“独留”的“青
“群山万壑” 陡然间写活了——如同接到指令的 将士,,故能 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 ,朴字见色 。
——沈德潜《说诗醉语》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 前一句起势很高,一般说,高起势的句 子往往衬托着一个英雄式的人物,
• 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雄伟 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 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
朝皇帝唐玄宗,借历史上荒淫腐败而招致祸乱
败亡之君昭示历史教训、讽刺现实政治的以古
鉴今之作。
唐代末年,由于农民起义,唐僖宗也像玄宗 一样仓皇逃到四川。这次可是没有什么贵妃祸国 之类的事,但依然是同样的结果,由此可见当年 的杨贵妃死得冤枉。就在僖宗逃亡的第二年,大 诗人韦庄就写了《立春日作》,不仅讽刺了这件 事,还为杨贵妃的死感到惋惜。诗为:
• 如何理解这一不协调的首联?(阴柔的 秀丽VS阳刚的伟岸)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 清人吴瞻泰认为:诗人就是要借高大山川 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抬高昭君这个“窈窕红 颜”,要把她写得惊天动地。
• 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 • 在作者的心目中,生长在这里的昭君决不
只是一个明眸皓齿、秀发冰肌的弱女子,而是 一位具有大山般坚强性格的奇伟女性。
• 据《后汉书》载:昭君远嫁匈奴以后,非常 思念故乡,然而多次上书希望回故乡看看,都未 能如愿。即使她侍奉的匈奴王死了,她还要按照 当地的习俗再嫁给匈奴王的儿子,直至最后身死 异国。
主题探讨
• 昭君的悲剧是由毛延寿造成的吗? •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
寿……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 无南北。”
来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来的撩人愁思的 胡音胡调,原来那正是昭君永远在诉说着她不 得生还故乡的怨恨! • 昭君在汉宫尚未跻身宫妃之列,不过是后 宫中一位待诏的宫女,而嫁到“朔漠”却封为 阏氏,还有什么不幸和怨恨可言呢?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 不能用现代的眼光看历史。囿于当时民族观 念的局限,当时人对周边少数民族是耻于同类的, 更何况远嫁匈奴呢?
——王安石《明妃曲》 • 金圣叹也曾对此发表评价。 • “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
主题探讨
• 作者曾在十年前因上疏触怒唐肃宗而受排 挤遭贬。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谏,皇帝却不 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当然怨恨,但又不能 明说。
• 显然作者在咏叹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 自己的不幸,在表达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 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漳州一中 黄安娜
《咏怀古迹》简介
• 1、诗体:一组七言律诗,共五首; • 2、内容:每首各咏一人一事(庾信、
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 • 3、主旨:借古抒怀(吟咏古迹,追
思历史人物,同时抒发自己一生漂泊、 功业无成的感慨)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 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 • 水是万壑争流,奔腾不息。 • “赴”本是普通字眼,但作者用拟人手法把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 包含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 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 通百姓的卢家能保住既“织绮”、又能“采桑” 的妻子莫愁。
• 诗人由此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 十多年的皇帝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 己的妻子呢?
主题探讨

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锋芒指向了李唐前
• 杨贵妃死后,玄宗听方士说杨妃在仙山上 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十分震 悼”,但这有什么用?只不过是“徒闻”而已, 她与玄宗他生永为夫妇的愿望渺然“未卜”, 现实却是贵妃的一命长“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 无复鸡人报晓筹。
追述出逃的情景。夜间只听见禁军中刁斗 声,哪里还能像平时那样在宫中听到报晓呢! 这两句将出逃生活与宫内生活对照,又用“空 闻”二字写出了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 境和心情:“虎旅”虽“鸣宵柝”,却不是为 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 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
画图省认春风面, 环佩空归月夜魂
• 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 生她养她的父母之邦,可见其怀念故国之心是 多么强烈啊!像这样一个美女,竟然沦落到如 此下场,怎不感动?怎不伤心?一个 “空” 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 尽致。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 “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 • 至此,作者好像恍然大悟:怪不得千百年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 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孤苦, • 下句写她死后的孤寂与冷落, • 只用了14个字,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画图省认春风面, 环佩空归月夜魂
• 《西京杂记》:“元帝后宫既多,乃使画 工图形,按图召幸之。宫人皆赂画工;昭君自 恃其貌,独不肯与。画工乃丑图之,遂不得见。 后匈奴入朝,求美人。帝按图以昭君行。及去, 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帝悔之,而重信于外国, 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画工毛延寿弃市。”
主题探讨
昭君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千载之怨)
诗人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深沉怨恨)
马嵬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 他生未卜此生休。
• 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 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 “徒闻”者,徒然听说也。
此日六军同驻马, 当时七夕笑牵牛。
• “此日”指杨妃的死日。玄宗“当时”七夕 与杨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 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 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 又如何?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暴露无遗。
• 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 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 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淫, 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 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