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形成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合集下载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导语】调研报告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观事实。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欢迎阅读!【篇一】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在老有所养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探索破解人口老龄化的新途径,加快我市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最近,我们对集安市养老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结合各地的做法和经验,就进一步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几点对策和建议。

一、集安市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一)人口老龄化趋势凸显。

截止目前,集安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已达25877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1.8%;80周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达到3829人,占全市老年人口总数的14.8%;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4425人,占老年人口的17.1%。

集安市人口老龄化程度,已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且老年人口数量正以每年3%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

预计到XX年,集安市老年人口将达到36000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16%。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青壮年人口流动性增强,老年人口呈现出基数大、发展速度快,老龄化伴随空巢化的特征,因丧偶等原因独居的高龄老人比重也相当高。

据统计,集安市现有空巢老人2460人,城区三无老人109人。

人口老龄化势必引起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使传统的家庭养老和照料功能不断弱化,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激增。

据调查,集安市城区约85%的老人有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意愿,约15%的老人想入住老年公寓,所有老年人都希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

在养老观念上,正在由养儿防老向国家养老转变;在养老形式上,正在由家庭化向社会化、普惠化、均等化转变。

(二)养老服务机构得到改善和发展。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发展养老服务业,制定出台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使集安市养老服务机构管理体制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了较大改善和提高。

国家关于养老院的最新政策

国家关于养老院的最新政策

近年来,我国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老年消费市场初步形成,老龄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但总体上看,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不足、市场发育不健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十分突出。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2012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有利于保障老年人权益,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有利于拉动消费、扩大就业,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为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国情出发,把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政府作用,通过简政放权,创新体制机制,激发社会活力,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满足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努力使养老服务业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成为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促进服务业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二)基本原则。

深化体制改革。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干预,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激发各类服务主体活力,创新服务供给方式,加强监督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坚持保障基本。

以政府为主导,发挥社会力量作用,着力保障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加大对基层和农村养老服务的投入,充分发挥社区基层组织和服务机构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支持家庭、个人承担应尽责任。

注重统筹发展。

统筹发展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和其他多种形式的养老,实行普遍性服务和个性化服务相结合。

统筹城市和农村养老资源,促进基本养老服务均衡发展。

统筹利用各种资源,促进养老服务与医疗、家政、保险、教育、健身、旅游等相关领域的互动发展。

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思考与建议

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思考与建议

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思考与建议来源:综合管理部作者:杨国峰时间:2014-09-29 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提出要大力促进服务消费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办医办学办养老等,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

本文希望通过分析和介绍我国的养老服务产业,提出一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思考,为我国目前“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的经济改革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重要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人口平均寿命不断延长,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国家面临的迫切问题。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60岁以上的人口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总数的10%或以上,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占该地人口总数的7%或以上,这个国家或地区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有关资料显示,早在1999年我国就步入老龄化社会。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

截至2012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4.3%,预计到201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6%,2020年将占总人口的18%。

这说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是非常惊人的。

截止2012年我国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且正在以每年3%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是同期人口增速的五倍多。

我国老龄化还呈现失能老人、高龄老人、空巢老人、贫困老人比例高等特点。

据预测,我国老龄人口2034年突破4.72亿。

数量巨大的老龄人口,不仅对我国的人口组成带来重大影响,也对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重大挑战。

我国社会的老龄化与发达国家还有所不同,发达国家是社会逐步走入富裕阶段后,才出来了人口的老龄化。

而我国是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处于较低水平时,人口已经步入老龄化的行列。

正是认识到我国面临老龄化社会的严峻挑战,我国政府近年来两次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并于去年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提升养老医养结合服务质量实施方案

提升养老医养结合服务质量实施方案

提升养老医养结合服务质量实施方案“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老龄事业和产业有效协同、高质量发展,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加快健全,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格局初步形成,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一、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质量健全医养结合标准规范体系。

推动医疗卫生、养老服务数据共享,完善医养结合信息管理系统。

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护理服务”、“互联网+康复服务”,发展面向居家、社区和机构的智慧医养结合服务。

二、织牢社会保障和兜底性养老服务网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体系。

不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

尽快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落实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适时适度调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

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提高企业年金覆盖率,促进和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

完善基本医保政策,逐步实现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扩大老年人慢性病用药报销范围,将更多慢性病用药纳入集中带量采购,降低老年人用药负担。

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老龄化发展趋势,构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政策框架,协同促进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建设。

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群起步,重点解决重度失能人员基本护理保障需求。

探索建立互助共济、责任共担的多渠道筹资机制,参加长期护理保险的职工筹资以单位和个人缴费为主,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水平相适应的筹资动态调整机制。

建立公平适度的待遇保障机制,合理确定待遇保障范围和基金支付水平。

制定全国统一的长期护理保险失能等级评估标准,建立并完善长期护理保险需求认定、等级评定等标准体系和管理办法,明确长期护理保险基本保障项目。

做好与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以及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等政策的衔接。

健全长期护理保险经办服务体系。

针对不同老年人群体分类提供服务。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01.11•【字号】赣府厅发〔2022〕2号•【施行日期】2022.01.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老年人保障正文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一老一小”关系全省千万家庭,服务保障好“一老一小”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要基础,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发展对于改善民生福祉、释放新兴消费、培育经济动能、扩大就业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深入贯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0〕52号)精神,不断扩大我省“一老一小”领域有效供给,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结合我省实际,经省政府同意,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到2025年,我省养老托育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服务和产品供给更加优质,要素支撑更加完善,具有江西特色的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养老服务形成覆盖城乡、惠及全民、均衡合理、优质高效的新格局,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5%,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60%,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政策法规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基本健全,各设区市建设1所综合性托育服务指导中心,所有县(市、区)均建成不少于1个公办或规范化普惠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多元化、多样化、覆盖城乡的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江西省“一老一小”人口服务体系建设主要指标注:带*的指标具体数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下达任务执行。

二、重点任务(一)推动兜底线、促普惠、市场化协同发展。

1.提升公办机构服务水平。

民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民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民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民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5.24•【文号】民发〔2021〕51号•【施行日期】2021.05.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民政综合规定正文民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民发〔2021〕5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发展改革委,各计划单列市民政局、发展改革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发展改革委: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积极推动民政事业更好发挥在社会建设中的兜底性、基础性作用,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特制定《“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民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1年5月24日“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目录第一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启民政事业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第一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第二节肩负新的时代使命第三节总体思路第四节发展目标第二章全力提升基本民生保障水平,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中作出新贡献第一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第二节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第三节提升儿童福利保障水平第四节完善残疾人福利制度第五节发挥福利彩票支持保障作用第六节推动西藏新疆民政事业发展第三章全面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助力国家治理效能实现新提升第一节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第二节深化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第三节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第四节完善现代社会工作制度第五节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第六节健全志愿服务体系第七节加强行政区划和行政区域界线管理第四章全方位强化基本社会服务,推动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第一节提升婚姻收养管理服务水平第二节健全未成年人保护体系第三节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和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关爱第四节推进地名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第五节提高康复辅助器具助老助残能力第六节完善殡葬公共服务体系第五章全要素构建养老服务体系,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中彰显新作为第一节加强养老服务保障第二节优化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网络第三节壮大养老服务产业第四节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第五节提升综合监管水平第六章强化实施保障,推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第一节全面推进民政系统党的建设第二节加强民政法治化标准化建设第三节提升民政信息化水平第四节优化民政资源配置第五节统筹民政领域发展和安全第六节完善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为明确“十四五”时期民政事业发展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积极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

积极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

积极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目录一、概述 (2)二、加强政策支持与法规建设 (3)三、促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 (4)1. 规划布局优化养老服务设施 (5)2. 推动养老服务质量提升行动 (7)3. 培育养老服务人才队伍 (8)四、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与完善 (8)1. 完善养老保险制度 (9)2. 加强医疗保障服务 (10)3. 提升社会福利水平 (11)五、推动健康老龄化与积极老龄化战略实施 (12)1.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14)2. 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活动 (15)3. 促进老年人参与社会及文化活动 (16)六、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与拓展智慧养老技术应用 (17)1. 推广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18)2. 智慧养老技术应用与创新 (18)3. 加强社区养老服务功能建设 (20)七、完善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强化老年人力资源开发 (21)一、概述随着全球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前社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积极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对于维护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以及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将概述积极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系列重要举措,包括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动健康老龄化、加强老年服务体系建设、促进老年人参与社会等方面。

这些举措旨在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可持续的应对人口老龄化体系,为应对老龄化挑战提供有力支撑。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基础,通过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确保老年人在生活、医疗等方面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

还应加大财政投入,提高老年福利水平,为老年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推动健康老龄化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加强老年健康管理,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预防和治疗老年疾病,是延缓老龄化对社会和经济产生负面影响的重要途径。

还需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

加强老年服务体系建设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措施,包括加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社区养老服务等,提供全方位的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

中长期养老服务和康养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5)

中长期养老服务和康养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5)

中长期养老服务和康养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5)为深入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快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可持续发展,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打造产业链长、覆盖领域广、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养老产业,依据《〃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和康养产业发展规划》和《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规划期为2023-2025年。

一、规划背景(-)〃十三五〃时期的主要成就〃十三五〃以来,着力健全政策制度体系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深化改革创新,优化养老方式和服务模式,构建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融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营造孝亲敬老社会环境,推动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持续形成了多样化、多元化、多业态的养老服务业发展格局,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长足进步,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1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依托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和医养结合等试点,加快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和网络建设,持续提升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初步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养老服务机构上,贯彻落实养老服务放管服改革精神,全面落实养老机构备案制,机构养老服务快速发展。

家庭养老床位建设、老年幸福食堂运营、家庭适老化改造等工作稳步推进。

2、服务供给能力显著增强。

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市级50%以上的福利彩票公益金用于支持发展养老服务。

截至2023年底,建成医养结合机构100个,医养结合床位3万张(医疗床位1.5万张,养老床位1.5万张),从业人员1.2万余名。

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达到90个,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机制增加至200个。

探索了〃四个一点〃农村居家养老助餐模式,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强化,农村养老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3、为老服务环境更加优化。

连续3年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年度惠民实事全力推进,建立养老服务联席会议制度。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4.04•【字号】沪府发[2014]28号•【施行日期】2014.04.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服务贸易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沪府发〔2014〕28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多年来,本市围绕构建“9073”养老服务格局,积极推动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随着本市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养老服务总体供给不足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积极应对本市深度老龄化挑战,现就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上海深度老龄化的实际出发,坚持积极应对老龄化的理念,充分发挥市场在养老服务资源配置方面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政府在保障基本养老服务需求方面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的基础性作用,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政策创新,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社会力量提供养老服务的积极性,加快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不断完善本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

(二)基本原则1.完善市场机制,激发社会活力。

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各类主体的活力,逐步使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体。

拓展养老服务市场,鼓励和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方便可及、价格合理的各类养老服务和产品,支持家庭、个人承担应尽责任,营造政府、社会、家庭共同参与、各尽其能的养老服务业发展氛围。

2.深化体制改革,加强实践创新。

突破体制机制瓶颈,推动养老服务政策创新、服务供给模式创新、养老保障制度创新、监管方式创新。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老龄事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中发〔2000〕13号,制定本规划;一、背景一“十一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就;“十一五”时期是老龄事业快速发展的五年;养老保障体系逐步完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连续五年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了省级统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开始试点并逐步扩大范围;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步提高;老年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制度逐步建立,城乡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支持政策逐步形成;老龄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在城市深入开展并逐步向农村延伸,养老服务机构和老年活动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步;老年教育、文化、体育事业较快发展,老年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全社会老龄意识明显增强,敬老爱老助老社会氛围日益浓厚,老年人权益得到较好保障;老龄领域的科学研究、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广大老年群众坚持老有所为,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建设和公益活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十二五”时期老龄事业面临的形势;“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十分关心老年群众,不断采取积极措施,推动老龄事业发展进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老龄事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老龄化进程中,老龄事业和老龄工作相对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公益性老龄服务设施、服务网络建设滞后,老龄服务市场发育不全、供给不足,老年社会管理工作相对薄弱,侵犯老年人权益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解决;“十二五”时期,随着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到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亿增加到亿,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60万;老年人口比重将由%增加到16%,平均每年递增个百分点;老龄化进程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随,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矛盾相交织,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的需求将急剧增加;未来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到2030年全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会翻一番,老龄事业发展任重道远;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发展老龄事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利用当前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抚养比较低的有利时机,着力解决老龄工作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从物质、精神、服务、政策、制度和体制机制等方面打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基础;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人口老龄化新形势,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建立健全老龄战略规划体系、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老年健康支持体系、老龄服务体系、老年宜居环境体系和老年群众工作体系,服务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大局,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让广大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二主要发展目标;——建立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体系基本框架,制定实施老龄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初步实现全国老年人人人享有基本养老保障;——健全老年人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辖区内65岁及以上老年人开展健康管理服务,普遍建立健康档案;——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健全,全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全面推行城乡建设涉老工程技术标准规范、无障碍设施改造和新建小区老龄设施配套建设规划标准;——增加老年文化、教育和体育健身活动设施,进一步扩大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学校办学规模;——加强老年社会管理工作;各地成立老龄工作委员会,80%以上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管理服务对象,基层老龄协会覆盖面达到80%以上,老年志愿者数量达到老年人口的10%以上;三基本原则;1.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确立老龄事业在改革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促进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把着力解决当前的突出矛盾和应对人口老龄化长期挑战紧密联系,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和法规制度建设,统筹兼顾,综合施策,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积极发展老龄服务业;加强政策指导、资金支持、市场培育和监督管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老龄事业发展;4.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充分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着力巩固家庭养老地位,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创建中国特色的新型养老模式;5.统筹协调与分类指导相结合;注重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资源配置向基层、特别是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倾斜;充分发挥各地优势和群众的创造性,因地制宜地开展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6.道德规范与法律约束相结合;广泛开展孝亲敬老道德教育,加强老龄法制工作,为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动力和保证;三、主要任务一老年社会保障;1.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完善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落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逐步推进城乡养老保障制度有效衔接,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随工资增长、物价上涨等因素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的正常机制;发展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发挥商业保险补充性作用;2.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及保障水平,减轻老年人等参保人员的医疗费用负担;提高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和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全面推进门诊统筹;做好各项制度间的衔接,逐步提高统筹层次,加快实现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和医疗费用异地就医结算;全面推进基本医疗费用即时结算,改革付费方式;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完善补充医疗保险制度;3.加大老年社会救助力度;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适时调整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着力解决贫困老年人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完善临时救助制度,保障因灾因病等支出性生活困难老年人的基本生活;4.完善老年社会福利制度;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福利的发展模式,发展适度普惠型的老年社会福利事业,研究制定政府为特殊困难老年人群购买服务的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老年人优待办法,积极为老年人提供各种形式的照顾和优先、优待服务,逐步提高老年人的社会福利水平;有条件的地方可发放高龄老年人生活补贴和家庭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二老年医疗卫生保健;1.推进老年医疗卫生服务网点和队伍建设;将老年医疗卫生服务纳入各地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加强老年病医院、护理院、老年康复医院和综合医院老年病科建设,有条件的三级综合医院应当设立老年病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开展老年人医疗、护理、卫生保健、健康监测等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康复护理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加强人员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开展老年人卫生服务的能力;2.开展老年疾病预防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为辖区内65岁及以上老年人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建立健康档案;组织老年人定期进行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开展体格检查,及时发现健康风险因素,促进老年疾病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开展老年疾病防控知识的宣传,做好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的健康指导和综合干预;3.发展老年保健事业;广泛开展老年健康教育,普及保健知识,增强老年人运动健身和心理健康意识;注重老年精神关怀和心理慰藉,提供疾病预防、心理健康、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和心理健康指导服务,重点关注高龄、空巢、患病等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鼓励为老年人家庭成员提供专项培训和支持,充分发挥家庭成员的精神关爱和心理支持作用;老年性痴呆、抑郁等精神疾病的早期识别率达到40%;三老年家庭建设;1.改善老年人居住条件;引导开发老年宜居住宅和代际亲情住宅,鼓励家庭成员与老年人共同生活或就近居住;推动和扶持老年人家庭无障碍改造;2.完善家庭养老支持政策;完善老年人口户籍迁移管理政策,为老年人随赡养人迁徙提供条件;健全家庭养老保障和照料服务扶持政策,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落实城镇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奖励政策,建立奖励扶助金动态调整机制;3.弘扬孝亲敬老传统美德;强化尊老敬老道德建设,提倡亲情互助,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发挥家庭养老的基础作用;努力建设老年温馨家庭,提高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幸福指数;四老龄服务;1.重点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建立健全县市、区、乡镇街道和社区村三级服务网络,城市街道和社区基本实现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全覆盖;80%以上的乡镇和5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包括老龄服务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站点;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做好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试点工作,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培育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中介组织,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展居家养老服务;鼓励社会服务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开发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创新服务模式;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并将养老服务特别是居家老年护理服务作为重点发展任务;积极拓展居家养老服务领域,实现从基本生活照料向医疗健康、辅具配置、精神慰藉、法律服务、紧急救援等方面延伸;2.大力发展社区照料服务;把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星光老年之家、互助式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社区养老设施,纳入小区配套建设规划;本着就近、就便和实用的原则,开展全托、日托、临托等多种形式的老年社区照料服务;3.统筹发展机构养老服务;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加大财政投入和社会筹资力度,推进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机构建设;积极推进养老机构运营机制改革与完善,探索多元化、社会化的投资建设和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行管理;“十二五”期间,新增各类养老床位342万张;4.优先发展护理康复服务;在规划、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加强老年护理院和康复医疗机构建设;政府重点投资兴建和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具有长期医疗护理、康复促进、临终关怀等功能的养老机构;根据护理院基本标准加强规范管理;地市级以上城市至少要有一所专业性养老护理机构;研究探索老年人长期护理制度,鼓励、引导商业保险公司开展长期护理保险业务;5.切实加强养老服务行业监管;进一步完善养老机构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建立养老机构准入、退出与监管制度,做好养老机构登记注册和日常检查、监督管理工作;寄宿制养老机构等关系老年人安全和健康的重要场所,要列入消防安全和卫生许可制度重点管理范围;五老年人生活环境;1.加快老年活动场所和便利化设施建设;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充分考虑老年人需求,加强街道、社区“老年人生活圈”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环境;通过新建和资源整合,缓解老年生活基础设施不足的矛盾;利用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开辟老年人运动健身场所;2.完善涉老工程建设技术标准体系和实施监督制度;按照适应老龄化的要求,对现行老龄设施工程建设技术标准规范进行全面梳理、审定、修订和完善,在规划、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各个环节加强技术标准的实施与监督,形成有效规范的约束机制;3.加快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突出高龄和失能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环境的无障碍改造,推行无障碍进社区、进家庭;加快对居住小区、园林绿地、道路、建筑物等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设施无障碍改造步伐,方便老年人出行和参与社会生活;研究制定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继续开展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创建工作;4.推动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和老年宜居社区;创新老年型社会新思维,树立老年友好环境建设和家庭发展的新理念;研究编制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老年宜居社区指南,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六老龄产业;1.完善老龄产业政策;把老龄产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国家扶持行业目录;研究制定、落实引导和扶持老龄产业发展的信贷、投资等支持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入老龄产业;引导老年人合理消费,培育壮大老年用品消费市场;2.促进老年用品、用具和服务产品开发;重视康复辅具、电子呼救等老年特需产品的研究开发;拓展适合老年人多样化需求的特色护理、家庭服务、健身休养、文化娱乐、金融理财等服务项目;培育一批生产老年用品、用具和提供老年服务的龙头企业,打造一批老龄产业知名品牌;3.加强老年旅游服务工作;积极开发符合老年需求、适合老年人年龄特点的旅游产品;完善旅游景区、宾馆饭店、旅游道路的老年服务设施建设;完善针对老年人旅游的导游讲解、线路安排等特色服务;规范老年人旅游服务市场秩序;4.引导老龄产业健康发展;研究制定老年产品用品质量标准,加强老龄产业市场监督管理;发挥老龄产业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积极作用,加强信息服务和行业自律;疏通老龄产业发展融资渠道;七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1.加强老年教育工作;创新老年教育体制机制,探索老年教育新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加大对老年大学学校建设的财政投入,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发展老年教育,扩大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办学规模;充分发挥党支部、基层自治组织和老年群众组织的作用,做好新形势下老年思想教育工作;2.加强老年文化工作;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社区文化设施;鼓励创作老年题材的文艺作品,增加老年公共文化产品供给;鼓励和支持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积极开设专栏,加大老年文化传播和老龄工作宣传力度;支持老年群众组织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3.加强老年体育健身工作;在城乡建设、旧城改造和社区建设中,要安排老年体育健身活动场所;加强老年体育组织建设,积极组织老年人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经常参加体育健身的老年人达到50%以上;举办第二届全国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4.扩大老年人社会参与;注重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支持老年人以适当方式参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公益活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人事部、科技部、劳动保障部、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科协关于进一步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作用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5〕9号,健全政策措施,搭建服务平台,支持广大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更好地发挥作用;重视发挥老年人在社区服务、关心教育下一代、调解邻里纠纷和家庭矛盾、维护社会治安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不断探索“老有所为”的新形式,积极做好“银龄行动”组织工作,广泛开展老年志愿服务活动,老年志愿者数量达到老年人口的10%以上;八老年社会管理;1.加强基层老龄工作机构和老年群众组织建设;各地要建立老龄工作委员会,城乡社区村、居要健全老龄工作机制;加强基层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老年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积极作用;“十二五”期间,成立老年协会的城镇社区达到95%以上,农村社区行政村达到80%以上;2.做好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充分利用社区资源面向全体老年人开展服务,切实把为离退休老年人服务工作纳入社区服务范围;推进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为退休人员提供方便、快捷、高效、优质的服务;“十二五”期末,纳入社区管理服务的企业退休人员比例达到80%以上;九老年人权益保障;1.加强老龄法制建设;推进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制化进程,做好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相关工作,开展执法检查和普法教育,提高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制化水平;2.健全老年维权机制;弘扬孝亲敬老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代际和顺;加强弱势老年人社会保护工作,把高龄、孤独、空巢、失能和行为能力不健全的老年人列为社会维权服务重点对象;加强对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的检查、监督,维护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尊严,杜绝歧视、虐待老年人现象;3.做好老年人法律服务工作;拓展老年人维权法律援助渠道,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重点在涉及老年人医疗、保险、救助、赡养、住房、婚姻等方面,为老年人提供及时、便利、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加大对侵害老年人权益案件的处理力度,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4.加强青少年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教育;在义务教育中,增加孝亲敬老教育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尊老敬老社会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十老龄科研;1.抓好重点科研项目;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制定国家老龄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做好老年人生活状况追踪调查,开展区域性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工作,为制定老龄政策提供决策依据;2.加强老龄学科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按照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和重点发展领域,统筹部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做好人力资源支撑,服务老龄事业发展;3.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老龄事业信息化协同推进机制,建立老龄信息采集、分析数据平台,健全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跟踪监测系统;十一老龄国际交流与合作;广泛开展双边、多边国际交流,增进相互了解;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老龄领域的重要影响,深化国际合作;密切跟踪联合国大会老龄问题工作组对建构老年人权利国际保护机制的动向,积极发挥作用,引导相关进程朝有利方向发展;积极研究借鉴国外应对人口老龄化理念和经验,做好联合国人口基金第七周期老龄项目;完成国际老龄行动计划在中国执行情况的检查评估;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老龄问题,加强老龄工作;把发展老龄事业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时解决老龄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健全党政主导、老龄委协调、部门尽责、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大老龄工作格局;二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在体制机制、政策制度、工作思路和发展模式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围绕涉老社会保障制度的配套衔接、老龄事业投入机制、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老龄服务市场准入与日常监管、民办养老机构扶持政策、社区养老服务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老龄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等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逐步完善政策法规制度,创新体制机制;三建立多元长效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和老龄工作实际,多渠道筹资,不断加大老龄事业投入;进一步完善实施促进老龄事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政策引导与体制创新并重,调动社会资本投入老龄事业的积极性;大力发展老龄慈善事业;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老龄工作队伍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业务能力建设;加快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特别是养老护理员、老龄产业管理人员的培养;根据国家职业标准,组织开展养老护理人员职业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工作;有条件的普通高校和职业学校,在相关专业开设老年学、老年护理学、老年心理学等课程;大力发展为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和社会工作者队伍;五建立监督检查评估机制;本规划由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负责协调、督促、检查有关部门执行,2015年对规划的执行情况进。

人口老龄化的中国应对之策

人口老龄化的中国应对之策

人口老龄化的中国应对之策【摘要】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中国政府需要及时制定应对之策。

本文从加强养老制度建设、推进健康老龄化、促进人口结构优化、发展智慧养老和提升社会参与度等角度出发,提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策略。

加强养老制度建设是保障老年人基本权益的重要举措,推进健康老龄化有利于延长人口寿命,促进人口结构优化可以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发展智慧养老和提升社会参与度可以增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结论指出,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和综合施策,只有如此,才能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实现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人口老龄化、中国、养老制度、健康老龄化、人口结构优化、智慧养老、社会参与度、综合施策、共同努力。

1. 引言1.1 人口老龄化的中国应对之策的重要性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庞大人口数量的国家,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挑战和压力更加突出。

制定有效的应对之策显得尤为重要。

人口老龄化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社会养老、医疗服务等成本也将不断增加,给国家财政带来沉重负担。

加强人口老龄化的应对之策,可以有效化解这些财政压力,保障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

人口老龄化也将带来社会结构的变化,影响人口结构的平衡。

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劳动力人口比例减少,可能导致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影响经济发展。

应对人口老龄化至关重要,可以促进人口结构的优化,保持人口结构的平衡。

人口老龄化的中国应对之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通过制定综合的政策和措施,才能有效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挑战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2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面临的挑战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面临着诸多挑战。

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劳动力稀缺,影响经济增长。

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改变,劳动力数量减少,劳动力生产率下降,会给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老龄化社会下养老问题凸显。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2013)(35号文)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2013)(35号文)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近年来,我国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老年消费市场初步形成,老龄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但总体上看,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不足、市场发育不健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十分突出。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2012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有利于保障老年人权益,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有利于拉动消费、扩大就业,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为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国情出发,把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政府作用,通过简政放权,创新体制机制,激发社会活力,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满足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努力使养老服务业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成为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促进服务业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二)基本原则。

深化体制改革。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干预,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激发各类服务主体活力,创新服务供给方式,加强监督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坚持保障基本。

以政府为主导,发挥社会力量作用,着力保障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加大对基层和农村养老服务的投入,充分发挥社区基层组织和服务机构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支持家庭、个人承担应尽责任。

注重统筹发展。

统筹发展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和其他多种形式的养老,实行普遍性服务和个性化服务相结合。

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指导意见_意见_

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指导意见_意见_

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指导意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指导意见,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指导意见为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党的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xx〕35号)、《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xx〕84号文转发)等有关要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推动金融组织、产品和服务创新,改进完善养老领域金融服务,加大对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促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做好养老领域金融服务的重要意义(一)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需要创新金融服务。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发展养老服务业,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适应传统养老模式转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的必由之路,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紧迫任务。

立足国情,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迫切要求改进和创新金融服务,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广泛动员社会资本参与,增加社会养老财富储备,提升养老服务支付能力,保障“老有所养”战略目标顺利实现。

(二)做好养老领域金融服务是金融业自身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

在金融市场化、国际化和多元化趋势下,金融机构传统业务和发展模式面临挑战,金融业进入转型升级的重要发展阶段。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有效满足迅速增长的养老服务业发展和居民养老领域金融服务需求,是增加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供给,促进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结构优化的重要手段,是金融机构拓展新业务的重要机遇,是金融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各金融机构要增强战略意识,加快养老领域业务发展规划和市场布局,努力改善和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实现支持养老服务业和自身转型发展的良性互动。

二、总体要求(三)指导思想。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决策部署,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养老领域金融服务需求为出发点,以提高金融对养老服务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为方向,统筹各类金融资源,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金融组织、产品、服务和政策体系,切实改善和提升养老领域金融服务水平。

中国特色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优势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优势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优势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保障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中国特色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在我国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形成和发展的,它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适应了我国国情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优势,分析其在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期为完善我国养老保障制度、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对中国特色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内涵进行界定,明确其基本概念和主要特点。

接着,从多个维度出发,系统阐述该制度在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优势。

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养老保障制度,进一步凸显中国特色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独特性和优越性。

结合我国养老保障制度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议,以期为我国养老保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本文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力求做到客观、全面、深入地分析中国特色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优势。

本文也注重吸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以丰富研究内容和提升研究水平。

二、中国特色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养老观念。

这些理论为构建和完善我国养老保障制度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强调社会保障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基本权利的体现,它认为社会保障具有调节社会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作用。

这一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指导我们在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的同时,注重社会公平和公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行动指南,它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保障需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根据民政部数据显示,我国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在2020 年预计将达到2.43 亿,2025 年将超过3 亿。

每年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口进入到老龄化的行列,到2050 年每 4 位中国人约有 1 位是65 岁以上的老年人,与此同时,老年人余寿带病的年限也将随着老龄化趋势不断延长。

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深,养老服务成为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严峻问题,而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中普遍存在重养轻医的现象。

相关文件指出要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

“医养结合”是将医疗与养老相融合的新型护理模式。

医养结合机构则是尽可能使老年人可以在同一机构中同时得到良好的生活照顾、健康监护、疾病治疗以及临终关怀。

有研究显示,实施医养结合可以提高老年慢性病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再住院率,节省医疗资源,减轻家属负担,增强老年病人的安全感。

在我国,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

通过对大量文献数据的分析与整理,本文将分析我国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的发展现状和不足,并提出构建和完善该种模式的意见建议。

一、我国医养结合发展现状1.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相关政策为推进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不断发展,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

2013 年“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到要探索医疗与养老行业合作的新模式,促进医疗养老服务资源相融合。

2015 年“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到养老行业,民营养老机构建立与医疗机构同等要求的行业准则规。

2015 年“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指导意见”到2020 年基本建立起符合国情的医养结合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实现医疗与养老服务资源融合共享。

2016年“关于确定第一批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的通知”确定了50 个市(区)作为第一批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

2016年6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建立发展长期护理服务体系。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15.12.22•【分类】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报告正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施情况的报告--2015年12月22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胜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2015年监督工作计划,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

我代表检查组报告检查情况,请审议。

自1999年我国进入人口老龄社会后,人口老龄化呈现出规模大、来势猛、占比高和“未富先老”等特点。

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有2.12亿,占人口总数15. 5%,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1.37亿。

预计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3亿。

在我国老龄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少子无子家庭剧增,空巢、失能、高龄、贫困等多种现象叠加,各种老龄问题短期内同步呈现,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挑战。

本次执法检查是在我国实施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和制定“十三五”规划背景下进行的。

围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几个关键环节,立足运用法治手段推动老龄事业发展,重点检查了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实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完善老年人合法权益保护机制的基本情况;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老年人社会救助情况和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情况。

张德江委员长十分重视这次执法检查,专门作出批示,要求通过执法检查,进一步推动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营造全社会依法维护老年人权益的良好氛围,促进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把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落到实处。

我和沈跃跃、张宝文、陈竺等同志分别带队,赴山东、贵州、北京、湖南、广东、山西进行检查,并委托其他25个省(区、市)人大常委会进行自查。

抓住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下的关键窗口期

抓住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下的关键窗口期

焦点透视>抓住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下的关键窗口期于涛I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助理研究员“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完成从老龄化社会到中度老龄化社会的转变。

较高的经济增速能保障我 们有充足的财力、物力去改善养老服务、增大养老产业投资、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更充分的补足养老领域的各种短板。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指出,我国要“实施积极应对人 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党中央首 次将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为国家战略,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内在要求,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保障,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

我国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出生率降低、人口预期寿命延长,我国老龄化社会的程度不断加深、速度不断加快、特点愈发鲜明。

一是我国即将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2019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规模为2.54亿人,占总人口的18.1°/。

;65岁 以上老年人口规模为1.76亿人,占比为12.6%,这相当于经济合 作组织(O ECD)国家1999年 的水平。

据《中国发展报告2020》预测,到2022年左右,我国65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 口的14%,实现向中度老龄化社 会的转变;2050年我国老龄化 将达到峰值,65岁以上人口占 比将达27.9%。

与此同时,劳 动力整体年龄在增大。

1985年一2018年间,我国劳动力人 口的平均年龄从32.2岁上升到 38.4岁。

二是我国人口老龄化 速度不断加快。

我国人口老龄化率增速从2009年的1.4%提高 到2019年的5.0%,65岁以上老年人口年增量则从351万增加到 945万人。

三是我国在进入老龄 社会的同时,还经历着城乡倒置、少子化、独居化等新社会现象。

2019年我国城镇人口老 龄化率为10.5%,农村人口老龄 化水平则较之高出5.3个百分点。

2016年,我国60岁以上人 口规模首次超过0-14岁人口规 模,2018年更是较之高出1896 万人,已经进入“老龄少子化”时代。

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

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

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省老龄委省发展改革委省人口计生委省民政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劳动保障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建设厅省卫生厅省环保局省国税局省地税局(二○○六年十一月三十日)人口老龄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面临的重要国情之一。

积极扶持和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是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需要的基本保障措施,是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工作目标的重要保证。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6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快发展全省养老服务业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重要意义老年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他们曾经为国家、社会和家庭做出过贡献,其晚年生活应当得到切实保障。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建立完善老年保障事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广大老年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需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对促进家庭和睦、人际关系融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同时,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能够有效提高包括广大老年人在内的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相关行业发展,推动经济增长,符合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

河南是全国人口第一大省,也是老年人口大省,自1998年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全省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122万,占总人口的11.96%,并将以每年3%的速度继续增长,人口老龄化形势非常严峻。

但目前全省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整体不高,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专业化、规范化管理等都不能适应老年人养老保障的实际需求,亟待完善提高。

全省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重要性、必要性与紧迫性,采取扎实有效措施,积极推动养老服务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明确目标,进一步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养老服务业,要按照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

老龄化背景下我国互助养老的发展趋势

老龄化背景下我国互助养老的发展趋势

老龄化背景下我国互助养老的发展趋势作者:程序来源:《商业文化》2021年第28期本文聚焦互助养老这一养老模式,分析在积极老龄化背景下互助养老发展的优劣势。

文中首先对积极老龄化的三大核心理念做出解读,其次就我国当前三种互助养老形式,即据点活动式互助养老模式、结对组圈式互助养老模式以及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进行简要介绍和特点分析,最后基于积极老龄化的背景和理念,笔者分别从优势、劣势两个角度分析互助养老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日益加重的老龄化状况尽一份绵薄之力。

人口老龄化是当前世界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其主要表现在儿童人口比例下降,老年人口比例上升。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老龄人口具有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未富先老等特征,应对养老形势刻不容缓。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从2010年至2019年,65岁及以上的人口数量由11894万人增长到17603万人,占总人口数的比重由8.9%增长到12.6%。

可见,我国的老年人口比重不断扩大,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现实挑战。

如何看待我国日益加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如何做到有效应对是我们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积极老龄化这一概念包含三大核心理念:第一,转变在传统思维中对老龄化的认知,打破老年人是社会的负担与包袱这一固守屏障,对老龄化持积极乐观态度,它是人类历史进程中必然出现的状态。

第二,从积极老龄化三大核心内涵,即“健康”“参与”“保障机会”来看,老年人是中国人口大军中不可小觑的一部分,积极老龄化的提出与倡导要充分开发老年人的价值,挖掘老年人的优势资源,包括资金、权利、经验智慧等,促进老年人重新融入社会,将老年人的社会地位从“被动”“消极”“弱势群体”转变为“积极”“主动“、有社会价值的群体,引导老年人参与到社会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有益服务中来,年老及退休并非意味着退出社会,而是以一种新的态度开始新的生活。

第三,促进积极老龄化的落地实践,不止需要老年人自身的积极投入,社会各界也应该积极行动,共同承担责任,促进新型老龄产品的研发与应用,开发一系列适老助老的老龄产业,总结和借鉴各地发展养老模式的有益经验等。

增加养老医养结合服务供给工作方案

增加养老医养结合服务供给工作方案

增加养老医养结合服务供给工作方案“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老龄事业和产业有效协同、高质量发展,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加快健全,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格局初步形成,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一、增加医养结合服务供给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

积极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项目。

支持优抚医院、光荣院转型,开展医养结合服务。

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与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村卫生室与农村幸福院毗邻建设,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实现资源整合、服务衔接。

二、扩大普惠型养老服务覆盖面展社区养老服务机构。

深化“十三五”时期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改革成果,培育一批以照护为主业、辐射社区周边、兼顾上门服务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推动集中管理运营和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支持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和运营家庭养老床位,将服务延伸至家庭。

支持物业企业发挥贴近住户的优势,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合作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在乡镇(街道)层面,建设具备全日托养、日间照料、上门服务、供需对接、资源统筹等功能的区域养老服务中心。

到2025年,乡镇(街道)层面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有率达到60%,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功能互补,共同构建“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

支持建设专业化养老机构。

支持社会力量建设专业化、规模化、医养结合能力突出的养老机构,推动其在长期照护服务标准规范完善、专业人才培养储备、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服务、康复辅助器具推广应用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支持养老机构针对失智老年人的特殊需求,提供专业照护服务。

引导养老机构立足自身定位,合理延伸服务范围,依法依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一体化的健康和养老服务。

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支持新建护理型养老服务设施和照护服务能力改造提升项目。

引导地方对普通型床位和护理型床位实行差异化补助,到2025年,全国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提高到5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O
田国民敬 I 2 0 1 51 0
活力还有 待进 一步释放 , 养老需求多 实 并重 ,抓好 国务 院关于 加 快 发 同功 能 主体 作 用 。认 真履 行 好政 府 元与供 给方式简单的矛盾依然存在 ; 展 养 老 服务 业 的若干 意 见 的贯彻 保 基 本 、兜 底 线 的职 责 ,推 进 公办
乡 日间照 料服 务 设施 覆 盖率 分 别达
到7 0 %和3 7 %。
老 人群 体 比例高 等 特点 。随着 工 业 养老 健 康 工程 、养 老 服务 业 统 计 、
化 、城镇 化 、市 场 化进 程 的加 快 , 税 收优 惠 、 收费 减免 、鼓励 民间 资
四 是加 强 基础 能 力建 设 ,促 进
老 龄化 程 度 还在 不 断加 深 。人 口老 本参 与 等 多个 方 面 ,为社 会 力量 参 行业 规 范 有序 发 展 。不 断加 强 以养
龄 化 的 发展 ,给 中国 的经 济社 会 带 与 养老 服 务业 发展 营 造 了 良好 政策 老 护理 员 为 重点 的养 老 服务 专 业 人 来 一 系列 深 刻 的影 响 ,特 别是 反 映 环 境 。 在 社 会生 活领 域 ,老年 人 的养 老 服 才 培训 。积极 研 究制 定 养 老 机 构 养老 机 构
二 是创 新体 制 机 制 ,激 发各 类 纠 纷预 防 与 处理 办法
务 需 求 日益 增 长 ,成 为 当前和 今 后 服 务主 体 活 力 。主要 开 展 了五 个方 等 级划 分 与评 定

养 老机 构 分 类
个 时期 中国政 府 必须 认 真面 对 并 面 试点 :一是 确 定上 海 市浦 东 新 区 与命 名 ) ) 养 老机 构 满 意度 测 评 等4 2 个 地 区 开展 全 国养 老服 务 业综 等 标准 。加快 国家和 地 方 各级 养 老
加 以解决 的战略课题 。 面 对 人 口老 龄 化 的严 峻 形 势 ,
合 改革 试 点 ;二 是确 定 北京 市 门 头 服务 信 息 系统 建设 和 养 老科 技 产 品
为 了应对 银 发 浪潮 的 冲击 ,满 足 社 沟 区社会福 利 中心 等 1 2 6 家单位开展 研 发使 用 。联 合 有 关 部 门专 项整 治
会 日益增 长 的养 老 服 务需 求 ,近 年 公 办养 老 机 构改 革试 点 ;三 是 会 同 养老 机 构火 灾 隐患 ,规范 养 老服 务 0 0 个养老 机 数据统计 。 来 ,特 别 是2 0 1 4 年 以来 ,民政 部 按 发展 改革 委等部 门选择2
照 党 中央 、 国务 院 的决 策部 署 ,以 构 、4 5 0 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区开展养 老信 息惠 民工 但 同 时 ,我 们 也 清 醒 地 认 识
特 稿
积极应对人 口老龄化 加快形成 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民政 部副 部长 邹 铭
积 极 应对 人 口老 龄化 、加 快 发 完 善服 务 体 系 、夯 实 发展 基 础 等 ,
医疗 机 构合 作 开展 远 程 医疗 服务 试
展 养老 服 务业 既是 国家 的 长期 战 略 加快 发 展养 老 服务 业 ,取 得 了明显 点 ;五 是 在 河 北 省 优 抚 医 院等 7 家养
亿 ,占3 5 %。同其 他 国家相 比 , 中 险 、养 老 服务 标 准化 、养 老 服 务人 底 ,全 国养老 床位达 N5 5 1 万张 ,每
国 的老龄 化 还呈 现 失 能老 人 、高 龄 才培 养 、老年 人 补贴 、政 府 购 买养 千名 老 年人 拥 有养 老 床位 2 6 张 ,城 老人 、空巢 老 人 、贫 困老 人等 特 殊 老 服务 、外 资在 华设 立 养老 机 构 、
任 务 ,也 是社 会各界 的广泛 共 识 。 中 国 是 人 口大 国 ,也 是 老 年 人 口
成效 。

老机 构 开展 国家智 能 养 老物 联 网应
是 加 强 政 策创 制 ,优 化 养老 用示范 工程 试点 。 三是 完 善 服务 体 系 ,增 加 养 老
大 国 。尽 管 中 国1 9 9 9 年 才步 人 人 口 服务 业 发 展环 境 。落 实 国务 院 关
底 , 中国6 0 岁 以上 的 老年 人 口已达 专 项 配 套 政 策 ,涵 盖 养 老 服 务 用 服务 体 系 建设 “ 十二 五 ”规 划 , 2 . 1 2 亿 , 占总 人 口的 1 5 . 5 % ,预计 地 、养 老设 施 规划 、城镇 养 老设 施 大力 推进 以居 家为 基 础 、社 区 为依 2 0 2 5 年将 突破 3 亿 ,占1 8 % ,2 0 3 4 年 建 设 、老 年 人 家 庭 及 居 住 区 公 共 托 、 机 构 为 支 撑 、 医 养 结 合 的 社 突 破4 亿 ,占2 8 %,2 0 5 4 年 突破4 . 7 2 设施 无 障碍 改 造 、养 老机 构 责 任保 会养 老服 务 体 系建 设 。截 至2 0 1 4 年
贯 彻 落实 国务 院 关于 加快 发展 养 程 试点 ;四 是联 合卫 生 计生 委 、 发 到 ,中 国养 老 服务 业 发 展仍 然 存在
老 服务 业 的若 干 意见 为 重点 ,通 展 改革 委 等部 门 ,选 取 北京 市 第一 着 一 些 突 出 的 困难 和 问题 。具体 表 过 加 强政 策创 制 、创 新 体 制机 制 、 社 会 福 利 院等 5 家 养 老 机 构 与 当地 现 在 : 政 府 主 导 作 用 仍 需 强化 , 市 场
老 龄 化 社 会 ,但 是 发 展 速 度 十 分 于 加 快 发 展 养 老 服 务 业 的 若 干 意 服务 供 给 。持 续 实施 老龄 事 业 发 迅 猛 ,形 势 十分 严峻 。截 至2 0 1 4 年 见 ,联 合 有 关部 门 出台 了2 0 多个 展 “ 十二 五” 规划 ) )和 社 会 养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