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达观及其柬埔寨之行_读_真腊风土记_段立生

合集下载

7 真腊风土记校注_之补注

7 真腊风土记校注_之补注

真腊风土记校注 之补注段立生元人周达观的 真腊风土记 是世界上仅存的最早全面记载柬埔寨吴哥时期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社会、风俗等各方面情况的专著。

据作者亲身经历而录,以其记载的翔实可信而成为不朽的传世之作。

全文仅8,500字,真可谓字字珠玑。

历代中外学者为 真腊风土记 作校注者不乏其人,其中以夏鼐先生的 真腊风土记校注 最受世人称道。

中华书局于1981年出版了单行本,2000年又收入中外交通史籍丛刊再版。

真腊风土记校注 倾注了夏鼐先生毕生研究的心血,应该说是一部高质量的学术著作。

但是,由于当时的条件限制,夏鼐先生没能亲赴吴哥作实地考察,缺乏直观感受,有的地方难免有纸上谈兵之嫌。

加之,近20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吴哥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因而使笔者萌生了为夏鼐先生 真腊风土记校注 再作补注的念头。

笔者在泰国生活了6年,有机会多次赴吴哥实地考察,并与泰国、柬埔寨的学者交换看法。

虽不敢以一孔之见掩盖前辈学者之大德,但念及有的见解或许能加深读者对 真腊风土记 原著的理解,遂撰此文。

为节省篇幅,夏鼐先生原著不录,只引原文和增加补注,读者须对照 真腊风土记校注 中华书局1981年版阅读。

一、 真腊风土记 的作者周达观夏鼐先生没有为周达观作注,只是在序言里介绍说,作者周达观,自号草庭逸民,浙江温州路永嘉县人。

元朝成宗元贞年(公元1295年)奉命随使赴真腊;次年(即公元1296年)至该国,居住一年许始返。

这次随使为各书所未载,仅赖这书得知始末。

他返国后,根据亲身见闻,写成此书。

补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在介绍 真腊风土记 的作者时只有一句话: 达观,温州人。

清人吴翌凤手写本 真腊风土记 跋 说: 达观,一作建观,元人,自号草庭逸民。

其表字、官爵,不可得而详也。

关于周达观的身世,所知仅仅如此而已。

显然,我们决不能满足对周达观这样肤浅的了解,这跟他的卓越贡献是极不相称的。

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挖掘史料,以便对周达观的情况进行探索和加深了解。

一个儒士眼中的南国风情_试论_真腊风土记_的文化误读与作者心态_李宁宁

一个儒士眼中的南国风情_试论_真腊风土记_的文化误读与作者心态_李宁宁

一个儒士眼中的南国风情———试论《真腊风土记》的文化误读与作者心态李宁宁收稿日期:2013-04-18作者简介:李宁宁(1960-),男,九江学院庐山文化研究中心教授,研究方向为文艺美学。

(九江学院庐山文化研究中心江西九江332005)摘要:《真腊风土记》是元代周达观于1295赴真腊(今柬埔寨)实地考察和游历后,以风物志的体例写下的真腊见闻,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本文不从历史地理、气候物产、民俗民风等研究视角去辨析史实,而是从文化差异和文本分析的出发,讨论《真腊风土记》的叙述视角和态度评价所表达出的文化误读的意味与作者的心态,力求从那些看似客观纪实的文字背后,发现和了解作者的价值取向和心路历程。

关键词:风物与见闻猜想与误读好奇与向往中图分类号:I 20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4580(2013)02-0048-(06)一、风物与见闻:《真腊风土记》的叙述视角与风格《真腊风土记》是元代儒士周达观,除“总叙”一节记载他随同出使的经过外,分别记述了“城郭”、“宫室”、“服饰”、“官属”、“三教”、“人物”等反映柬地风物民情的客观实录共计四十条。

是现存的同时代人所写真腊历史的唯一记载。

《四库全书总目》称其书“文义颇为赅瞻,本末详具,可补元史佚阙”。

《真腊风土记》自刊行以来,受到文史界的广泛关注,被元末《說郛》,明代《古今說海》《历代小史》《古今逸史》以及清代《古今图书集成》等书刊收录,是研究柬埔寨的历史民俗乃至东南亚文化交流史的重要史料。

特别是古代的高棉民族,由于缺乏详尽的文字记载,以反映自身历史文化的演变,《真腊风土记》几乎可以作为13世纪前后,柬埔寨的历史民俗的实录,其价值显得尤为珍贵。

先后有法文、日文、英文、柬埔寨文和德文翻译本,而夏鼐先生的《真腊风土记校注》(中华书局1981年版)是目前最好的校注本。

当然《真腊风土记》所以引起东西方人们的共同关视,恐怕与作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吴哥窟与“吴哥文明”重新发现,有着更为直接的关联。

千年通好和谐柬华——《真腊风土记》所载华人状况及其思考

千年通好和谐柬华——《真腊风土记》所载华人状况及其思考
2 0 1 3年第 2期 N o , 2 , 2 0 1 3
九江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 o u r n M o f J i  ̄ i a n g U mv e  ̄ i t y( S o e i M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 总第 1 6 9期 ) ( S p r N O 1 6 9 )
千 年 通 好 和 谐 束 华
— —
《 真腊风 土记》 所载华人状 况及其 思考
王 贤淼
( 九江 学院国际合作 交流处
江西九 江 3 3 2 0 0 5 )
摘要 : 《 真腊风土记》 是1 3 世纪末叶元人周达观所撰 写的关于时为柬埔寨地 区的古国真 腊历 史 文化 的 一部 古籍 。这是现 存 的 同时人所 写 的吴哥 文化 极 盛 时代 的唯 一记 载 。它较 为 详细地记载了当时居住在真腊的海外华人的状况。它真切地反映 当时流寓柬埔寨的华人的 婚姻、 贸易、 宗教信仰 以及对当地的贡献等, 因而成为 了中柬两国人 民友好的历 史见证。 关键词 : 《 真腊风土记》 柬埔寨 华人 中图分类 号 : I 2 0 7 . 6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3— 4 5 8 0 ( 2 0 1 3 ) 0 2— 0 0 5 8一( 0 2 ) 《 真腊风土记》 由元人周达观所著 ,是一部 介绍时为柬埔寨地区的古国真腊历史文化 的中国 古 籍 ,内容 丰 富 。难 能 可 贵 的 是其 中 就 记 载 了 当 时居住在真腊 的海外华人的状况 ( 其时他们被称 作 “ 唐人” ) 。文 中虽着墨不多 ,但对 我们 了解 当 时 在柬 的华 人 状 况并 进 一步 了解 现 今 的居 柬 华 人 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 土肥 水美—— 唐 人乐居 留 众 所周 知 ,中华 民族 是 个 最 具 乡 土 意 识 的 民 族 ,所谓 “ 父母在,不远游 ” ¨ J ,“ 月是故乡明” 之类都是这类情感的真实体现 。然 而,当华人到 了柬埔寨 ,这里肥沃 的土地 ,优美的 山水就深深 的吸引了他们。《 真腊风土记》记载 :“ 自入真蒲 以来 ,率多平林 丛木 ,长江 巨港,绵 亘数 百里。 古树 修藤 ,森 阴蒙翳 ,禽兽之 声,杂 巡于 其 间。 至半港 而始 见 有 旷 田 ,绝 无 寸 木 ,弥 望 芄 艽 ,禾 黍 而 已 。野 牛 以千百 成群 ,聚 于 其地 ,又 有竹 坡 , 亦绵亘数百 里”_ 2 J ,“ 大抵一 岁中 ,可三 四番 收 种 ,盖 四时常 如五六 月 天 ,且 不 识 霜雪 故 也 ” - 3 J 。 良好的气候条件 ,丰富 的物产资源 ,漂 流此 地的 华人纷纷选择此地作为他们的居住地。《 真腊风土 记》就有如是记载:“ 唐人之为水手者 ,利其 国中 不著 衣裳 ,且 米粮 易求 ,妇女 易得 ,屋室 易办 , 器用易足 ,买卖易为,往往皆逃逸于彼” J 。 在 这块 肥 沃 而 美 丽 的 土 地 上 ,华 人 也 就 开 始 了 自己艰难 而伟大的创业 历程 。据台版 《 柬埔寨 华侨志》记载 ,较突出的业绩有 :

7 真腊风土记校注_之补注

7 真腊风土记校注_之补注

真腊风土记校注 之补注段立生元人周达观的 真腊风土记 是世界上仅存的最早全面记载柬埔寨吴哥时期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社会、风俗等各方面情况的专著。

据作者亲身经历而录,以其记载的翔实可信而成为不朽的传世之作。

全文仅8,500字,真可谓字字珠玑。

历代中外学者为 真腊风土记 作校注者不乏其人,其中以夏鼐先生的 真腊风土记校注 最受世人称道。

中华书局于1981年出版了单行本,2000年又收入中外交通史籍丛刊再版。

真腊风土记校注 倾注了夏鼐先生毕生研究的心血,应该说是一部高质量的学术著作。

但是,由于当时的条件限制,夏鼐先生没能亲赴吴哥作实地考察,缺乏直观感受,有的地方难免有纸上谈兵之嫌。

加之,近20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吴哥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因而使笔者萌生了为夏鼐先生 真腊风土记校注 再作补注的念头。

笔者在泰国生活了6年,有机会多次赴吴哥实地考察,并与泰国、柬埔寨的学者交换看法。

虽不敢以一孔之见掩盖前辈学者之大德,但念及有的见解或许能加深读者对 真腊风土记 原著的理解,遂撰此文。

为节省篇幅,夏鼐先生原著不录,只引原文和增加补注,读者须对照 真腊风土记校注 中华书局1981年版阅读。

一、 真腊风土记 的作者周达观夏鼐先生没有为周达观作注,只是在序言里介绍说,作者周达观,自号草庭逸民,浙江温州路永嘉县人。

元朝成宗元贞年(公元1295年)奉命随使赴真腊;次年(即公元1296年)至该国,居住一年许始返。

这次随使为各书所未载,仅赖这书得知始末。

他返国后,根据亲身见闻,写成此书。

补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在介绍 真腊风土记 的作者时只有一句话: 达观,温州人。

清人吴翌凤手写本 真腊风土记 跋 说: 达观,一作建观,元人,自号草庭逸民。

其表字、官爵,不可得而详也。

关于周达观的身世,所知仅仅如此而已。

显然,我们决不能满足对周达观这样肤浅的了解,这跟他的卓越贡献是极不相称的。

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挖掘史料,以便对周达观的情况进行探索和加深了解。

周达观真腊风土记pdf

周达观真腊风土记pdf

周达观真腊风土记pdf《真腊风土记》作者是谁《真腊风土记》元朝有关柬埔寨情况的著作。

一卷。

撰者周达观,自号草庭逸民,温州永嘉人。

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奉命随使赴真腊,次年至该国,居住一年许,至大德元年(1297)六月始返。

该书即其返国后根据亲身见闻写成的。

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在10至13世纪之真腊,正值文明最灿烂的时代,称为“安哥时代”。

但及后沦为暹罗国土,真腊似乎在此时并不存在,故《元史‧外国传》中没有此地之记载。

因此,《真腊风土记》可补《元史》的阙佚,也是13世纪元对其交通贸易之重要史料。

柬埔寨之上古史只限于传说,这也是依赖中国史书的记载而流传。

自东汉以来,中国国势渐向南伸展,对中南半岛渐有认识。

如三国吴时朱应、康泰往扶南、林邑宣国威,及后著《扶南异物志》、《扶南记》等,是有关真腊之最早记载,但早已散失。

但此书详细记录当地风俗、山川形势、人民生活。

因此,这对认识其古代历史颇具参考价值。

此外,由于当地气候湿暖,文物易于腐朽,加上战乱频仍,国土变迁不定。

除出土碑文外,文字记录甚少,文物亦易于散失。

因此,此书提供了其古地理数据,还补正史之不足,也作为其与中国交往的历史见证。

他曾访问真腊国都安哥,后其被暹罗侵扰,终沦为废墟,无人知其存在。

19世纪初,此书被欧人莱慕莎译成法文后,使人兴起寻找废墟之念,从而影响不少欧人东来,加速东西文化交流。

再者,他对其地地理有颇详尽的观察。

如《总序》记从宁波至占城的路线,对所经港口、水路、城市、里程均详尽记载。

这加强了中外交通往来联系,并且扩大国人的地理知识。

历代更替,国人多流寓外地。

他的出使,为元代移居真腊华侨之情况提供详实的数据。

而且此书对当地的语言、风俗及贸易记载甚详,这对两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实有相当的影响及参考价值。

昔日欧人所写之书籍中,有误谓浮稻乃19世纪时传入东南亚,或说洋人为当地贫民培植的。

但根据此书所载,浮稻早于他诏喻真腊时已遍布当地。

因此,此书纠正不少历史上的错误记载,可见影响之深远。

周达观

周达观

周达观《真腊风土记》元朝有关柬埔寨情况的著作。

一卷。

撰者周达观,自号草庭逸民,温州永嘉人。

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奉命随使赴真腊,次年至该国,居住一年许,至大德元年(1297)六月始返。

该书即其返国后根据亲身见闻写成的。

真腊即今柬埔寨,中国史籍中此名初见于《隋书》,唐宋时仍称真腊,元代又称为甘孛智、干不昔、甘不察,明万历后始译为柬埔寨。

该书所记凡城郭、宫室、服饰、官属、三教、人物、产妇、室女、奴婢、语言、野人、文字、正朔时序、争讼、病癞、死亡、耕种、山川、出产、贸易、欲得唐货、草木、飞鸟、走兽、蔬菜、鱼龙、酝酿、盐醋酱面、蚕桑、器用、车轿、舟楫、属郡、村落、取胆、异事、澡浴、流寓、军马、国主出入共四十条。

前有总叙。

书中城郭条之州城,即柬埔寨的古都吴哥城(angkorthom,亦称大吴哥),《诸蕃志》作禄兀城,禄兀为吴哥之音译,意即“城”。

城中有许多建筑和雕刻,为东南亚最著名的古迹之一。

书中所记与今之遗址情况皆相合,足证撰者本人曾亲临其地,故确实可信。

《元史·外国传》未列真腊,该书可补其缺。

该书是反映柬埔寨历史上文明极盛之吴哥时代(10~13世纪)最重要的文献,其所记吴哥城及当时柬埔寨人民的经济活动、日常生活各方面情况,是现存的同时人所写的唯一记载,故为研究柬埔寨历史的学者所重视。

书中贸易、欲得唐货、器用诸条,皆记有真腊人与唐人通商往来情况,是研究中国与柬埔寨关系史的重要资料。

由于时代的局限,撰者对于所谓“奇风异俗”的记述,有些地方夸大了落后的一面,并掺杂一些荒诞无稽的传闻。

元末刻的陶宗仪《说郛》,收有该书,为其最早之刻本。

后有明嘉靖刊《古今说海》本、隆庆万历间刊《历代小史》本、万历刊《古今逸史》本、明重辑《百川学海》本、清初重定陶氏重辑《说郛》本、《古今图书集成》本、《四库全书》本、清瑞安许氏刊巾箱本等。

1981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夏鼐《真腊风土记校注》,以明刊本《古今逸史》为底本,对勘各本,并加注释,是目前最好的本子。

大学公共课《中国文化概论》:第十七章 中外文化交流

大学公共课《中国文化概论》:第十七章 中外文化交流


据史料记载和学者们研究,郑和七次航海所率领 的船队到达五十余国,如印度支那半岛诸国、马 来半岛诸国、南洋群岛诸国、阿拉伯半岛诸国和 非洲东海岸诸国。郑和船队的远航,大大提高了 明朝的国际地位,与各国建立了政治联系和贸易 联系。中国的锦绮、纱罗、绫绢以及各种瓷器、 铜器、麝香、金银等通过郑和船队输到海外;而 外国的各种珍宝、药品、颜料、棉布以及香料、 珊瑚、象牙、宝石、珍珠等也从印度洋输入中国。 郑和的创世壮举,大大促进了中国与南洋诸国的 文化交流,奠定了他作为伟大航海家的历史地位。 至今,南洋各地仍保留着许多有关郑和的遗迹, 如马六甲附近有三保山、三保庙、三保井等,印 度尼西亚爪哇岛有一座城市叫三保垅。
一、海上仙山和徐福东渡

传说海上有蓬莱、瀛洲、方丈三座神山,山形如壶,又称“三 壶山”,为仙人所居之地,有长生不老之药,以黄金白银为宫阙。 据说齐人徐福在秦始皇时期,曾帅童男童女千人,东渡求药。
二、海陆“丝绸之路” (一)陆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东起长安,向西经河西走廊至敦煌后, 分为南北二线。北线经吐鲁番、库车、喀什,南线经若羌、 和田、莎车,在马里汇合,经里海南沿、巴格达,抵达地 中海东岸,转至罗马各地,全长七千余公里。 公元前138 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中西 交通的“丝绸之路”,使汉人与西域各国都互相了解到对 方的存在和文化。公元前 119 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带着大批丝绸和其他物品,出玉门关,抵达乌孙国(在今 伊犁河和伊塞克湖一带),此后,汉使来往不断。到东汉 永平十六年,即公元73年,班超再度出使西域,其副使甘 英还远至波斯湾。与此同时,西域的使臣与商人,也远来 中土,带来了他们的物产,换回了中国的丝绸及其他货物, “丝绸之路”就这样开通了。及至唐代,它仍然是沟通中 留学的日本人,其中有许多成就卓著,对 日本的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如南渊清安、高向 玄理等都是仿照中国井田制度实行班田制、促成 “大化革新”的关键人物;吉备真备、空海等则 是借助汉子,创造日本假名字母的直接贡献者。 中国的围棋也由吉备真备带往日本。膳犬丘则将 尊孔仪式带回日本。有些留学生则长期留在中国, 如阿倍仲麻吕(晁衡),随第八次遣唐使入唐, 在长安完成了学业,参加了科举考试并考中进士, 官至秘书监(国家图书馆馆长),与李白、王维 等大诗人交厚,中间曾渡海回国,临行前唐玄宗、 王维赋诗送行,不幸遇险而还,李白以为他遇难, 曾作《哭晁衡》一首: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 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成为中日友好的千古绝唱。

试述周达观之生平及其贡献

试述周达观之生平及其贡献

試述周達觀之生平及其貢獻元朝重視海外交往與聯絡,其中南海諸國的地位尤為顯要、而周達觀正是此時湧現的一位傑出人物。

周達觀,元代溫州人,元史無傳,生卒年月不詳;約生於宋元之際,卒於元末。

元自入主中原,吞滅南宋後,曾征伐占城和安南,且有一小隊從占城侵入真臘。

但因受氣候和地形的阻礙,沒有完全達到目的。

於是改用威脅外交的方式,派遣使節團說服鄰近小國自動進貢內附。

元時溫州為當時主要的對外貿易港口之一,周達觀或是曾到過南洋的商人,或是溫州市舶官員,熟悉異域風土人情,擅長海上航行,故成為前往真臘的使節團成員之一。

真臘即今柬埔寨及越南南部之地,原為扶南屬國,隋代始真臘,並取代了扶南。

其地氣候溫濕,物阜民富,故享有「富貴真臘」之美稱。

公元十三世紀,正值柬埔寨文明最為燦爛的吳哥時代晚期,元代商舶常往貿易,以金銀、龍緞、絲布等,換取其地之土產。

故元廷之遣使真臘,不僅有政治意義,亦具有深刻的經濟原因。

周達觀於元成宗元貞元年(公元1295年),奉命隨使節團前往真臘。

使團自溫州出發,上岸後陸行五十里,即到達真臘王城(吳哥)。

因受氣候和水文對於交通的限制,需等候海上有西南風才能回航,故使節團在吳哥停留約一年,在大德元年返國。

返國後,周達觀根據親身經歷和實地考察所掌握的材料,用遊記形式寫成《真臘風土記》。

公元十至十三世紀為真臘文明最燦爛的時代,亦稱為「吳哥時代」,而《真臘風土記》便是一本反映吳哥時代情形的著作。

《真臘風土記》全書約8,500字,分為41節,所涉及的內容廣泛,文字簡練。

陳正祥教授曾就此書的記載,在柬埔寨作實地的考察,發覺文字記載與實際情況完全符合,故認為「在現存的風土記中,就歷史地理和文化地理的價值說,真臘風土記是最好者之一。

」﹝真臘風土記研究﹞。

此書的貢獻有多方面:首先,能補元史的不足。

元成宗這次遣使,元史未有詳載,又沒真臘傳,僅賴這書才出得知出使的始末,所以它於保存元代中國與真臘的外交史料方面,貢獻十分鉅大。

故《四庫全書提要》稱:「然元史不立真臘傳,得此而本末詳具,猶可以補其佚闕,是故宜存備參訂作職方之外紀者矣。

《真腊风土记》的文化解读及其历史价值

《真腊风土记》的文化解读及其历史价值

《真腊风土记》的文化解读及其历史价值作者:马思源来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年第21期[摘要]《真腊风土记》是元代周达观在真腊实地考察和游历之后,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采用风物志的体例写下的一部著作。

虽然该著作只有8500字,但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和关注。

本文介绍了《真腊风土记》的叙事视角及作品风格,从文化角度对作品内容进行了解读,并分析了它的历史价值。

[关键词]《真腊风土记》;文化解读;历史价值引言中、柬两国不仅是邻国,而且两国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同时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交流活动和传统友谊。

关于这方面研究的文献资料也比较多,可以为我们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提供丰富的资料,《真腊风土记》是其中重要的文献资料之一。

早在元代1295年,周达观就开始游历柬埔寨,并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真腊风土记》。

该作品虽然只有短短的8500字,但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能为我们研究中、柬两国的文化交流活动和经济往来等内容提供参考。

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对《真腊风土记》进行解读,并分析其历史价值。

一、《真腊风土记》的叙事视角及风格周达观先生根据亲身经历,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完成《真腊风土记》的写作任务。

即使在现代社会,对我们研究中柬两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此外,该作品还具有独特的叙事视角和风格,这也是作品的魅力和价值所在。

(一)叙事视角在《真腊风土记》这部作品中,作者采用了独特的叙事视角。

一方面,对不同的内容进行分章节记录。

除了“总叙”这一节记录他随同出使的经历外,在作品的其他部分,分别记录了“城郭、宫室、服饰、官属、三教、人物”等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叙述,真实客观反映柬埔寨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该著作自问世以来,受到文学界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工作也在不断进行,并涌现出许多的研究成果。

该作品也被《历代小说》、《古今图书集成》等著作所收录,是研究柬埔寨乃至东南亚文化交流的重要史学资料。

棕糖树,柬埔寨最甜的国宝

棕糖树,柬埔寨最甜的国宝

棕糖树,柬埔寨最甜的国宝作者:颜侨宏来源:《中国-东盟博览(旅游版)》2020年第08期“画黄乃一等树间之脂,番人预先一年以刀斫树,滴沥其脂,至次年而始收。

”——《真腊风土记》。

1295年,周达观从温州始航,经七洲洋,抵达如今的柬埔寨,三年异乡,写下《真腊风土记》。

书中提到的画黄,叫棕糖树,是柬埔寨的国树。

五月,适逢旱季,烈日炎炎。

当地人挂三五竹筒,踩着竹架爬上六七米高的棕糖树,将竹筒置于割开的花序下,等待一昼夜,再返回树上取下,日复一日,只为采糖。

这种俗称“猴见愁”的高空作业方式,从一千多年前的吴哥王朝起,就已经是柬埔寨人的家常便饭。

在那时,骁勇善战的高棉人曾说,王朝打到哪里,棕糖树就种到哪里。

吴哥寺下棕糖树的前世今生丛丛簇簇的棕糖树,如烟花般开在古城中。

城墙睥睨,横柯障蔽。

高大的棕糖树下,有着最虔诚的信徒才能攀上的陡梯。

乐此不疲的游人流连于古迹,而出售糖汁饮料的当地人,则坐在棕糖树下休息。

曾有记者到访吴哥窟,见当地百姓在自家外面摆出一个大锅子煮糖,经过时,闻到浓浓的棕榈糖香,而久久不愿离开。

在柬埔寨人的心里,长在地上的棕糖树,和印在国旗上的吴哥寺一样,生生不息。

棕糖树是棕榈科常绿热带植物,最高可达到28 米,有两人合抱之粗。

其叶如掌状,坚硬且多刺,花序粗而长,雌雄异株。

雌株开花后可结果,果实如椰子般可口,同时雄株也会开花,养育着一代又一代柬埔寨人的琼汁甘露,就藏在其碗口粗的黑色花序中。

在旱季游览吴哥,不免舌干口燥。

有时当地的农民会在较矮的棕糖树下搭一小摊,将竹筒悬于摊前,筒内采集的新鲜糖水略浑浊,但香气袭人,口味介于椰子与荔枝之间,还有一股淡淡的焦糖味,即使不作招呼,也会引得游人驻足。

棕糖树和采糖人每年的五六月份,是棕榈糖的花期,也是柬埔寨的采糖季。

当地人腰佩竹筒,沿着树干上绑好的竹梯,爬上树尖,把雄花割开,在下面挂上竹筒,糖水便滴滴流入。

在长达半年的开花期内,一棵棕糖树可以产糖约150公斤。

柬埔寨之行散文

柬埔寨之行散文

柬埔寨之行散文盼了好久,也谋划了好久,国庆节柬埔寨王国终于成行。

这是我第一次走出国门,以前也有过走出国门的机会,由于各种限制,未能从满洲里通过国门,走到俄罗斯的后贝加尔,只能远远地望着那巍峨庄严的国门,揣摩着国门外的世界。

这次成行,向着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国度,仿佛冥冥中有一股力量吸引着着。

在飞机上,透过机窗我见到了佛光,当我叫醒邻座的乘客,告诉她佛光时,她却说什么也见不着,我总觉得这是一种预示,等待着我去探究。

这趟旅程从金边开始,双脚一着地,感觉到脚下有些飘忽,像踏在云端,这是我到达柬埔寨的第一感觉。

这里一年只有两个季节,雨季和旱季,目前正值雨季,但天公作美,风清气朗。

我们的导游是一位华裔,第三代,自我介绍时说,和我们前总理差一个字,温家兴,三十来岁,皮肤黝黑,有点出老,我们都叫他兴哥,平常在家与家人交流,都是用高棉语,汉语基本已退化,为适应工作才学的汉语,我总觉得他的说话比唱歌好听。

兴哥头天领着我们,游览了由法国设计师设计建造的中央市场,该市场修建于法国殖民统治时期,据说,建筑外形俯看像一个巨型的电风扇,内部无梁无柱,四通八达,结构十分奇特、新颖。

时值柬埔寨亡人节,亡人节类似国内清明节,也是国家法定假日,街道上人车稀少,街市也几乎全面休市,往来匆匆的,几乎都是国内的游客,未能入内游览,也算是憾事一桩。

接着参观了金边市著名的城市标志,独立纪念碑和塔子山,塔子山又名钟形塔,为金边市之地橹,也是当地人祈求好运的地方,登上塔顶,金边市容尽收眼底。

傍晚时分,休完亡人假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入金边,车流延绵数公里,每台七座的面包车,几乎都塞满了二三十个人,双人摩托车搭乘两三人算是少的。

自以为躲开了国内高速公路的拥堵,却没想到在金边相遇了,好在我们往城郊住处走。

次日游览金碧辉煌的柬皇宫,午饭后,便向着见证奇迹之旅出发。

柬埔寨没有高速路,从金边到暹粒三百来公里,需要五个半小时,沿途都是广阔的平原,棕榈树错落间,是大片的农田,绿油油的禾苗,很自然会联想到鱼米之乡,但从兴哥的口中,知道当地的农民并不富裕,原因就是懒,他说从随处可见高脚屋下吊床上荡悠的人那里印证,我倒觉得是炎热的气候造成的,整个东南亚,包括我们的海南岛人,都是这种现象。

周大观的诗

周大观的诗

周大观的诗周达观的著作是《真腊风土记》。

这是他奉命出使真腊(今柬埔寨)时所写的见闻录。

1.原文(节选):1.“城郭” 篇:州城周围可二十里,有五门,门各两重。

惟东向开二门,馀向皆一门。

城之外巨濠,濠之外皆通衢大桥。

桥之两傍,共有石神五十四枚,如石将军之状,甚巨而狞。

五门皆相似。

桥之阑皆石为之,凿为蛇形,蛇皆九头,五十四神皆以手拔蛇,有不容其走逸之势。

城门之上有大石佛头五,面向西方。

中置其一,饰之以金。

门之两傍,凿石为象形。

2.“宫室” 篇:国宫及官舎府第皆面东。

国宫在金塔、金桥之北,近门,周围可五六里。

其正室之瓦以铅为之,馀皆土瓦。

黄色桥柱甚巨,皆雕画佛形。

屋头壮观,修廊复道,突兀参差,稍有规模。

其莅事处有金窗棂,左右方柱上有镜,约有四五十面,列放于窗之旁。

其下为象形。

闻内中多有奇处,防禁甚严,不可得而见也。

2.注释:1.真腊:当时位于中南半岛的古国,即现在的柬埔寨。

2.城郭:指城市的城墙和护城河等防御设施。

3.通衢:四通八达的道路。

4.石神:这里指的是石头雕刻的神像。

5.国宫:真腊国王的宫殿。

6.铅瓦:用铅制成的瓦片,在当时是较为珍贵的建筑材料。

7.金窗棂:用金属制作的窗户格子。

3.译文(节选):1.“城郭” 篇:州城的周长大约有二十里,设有五座城门,每个城门都有两重。

只有东向开了两座门,其他方向都是一座门。

城墙外有巨大的护城河,护城河外是四通八达的大桥。

桥的两旁,共有五十四座石头神像,如同石将军的样子,非常巨大且面貌狰狞。

五座城门都差不多。

桥的栏杆都是用石头做成的,雕刻成蛇的形状,蛇都有九个头,五十四座神像都用手抓着蛇,有不让蛇逃走的态势。

城门上有五个大石佛头,面向西方。

中间放置的一个,用金子装饰。

城门的两旁,凿刻石头做成大象的形状。

2.“宫室” 篇:国王的宫殿以及官员的住宅、官府等建筑都朝向东方。

国王宫殿在金塔、金桥的北面,靠近城门,周围大约有五六里。

宫殿的正屋瓦片是用铅做的,其余的都是土瓦。

也谈周达观的柬埔寨之行

也谈周达观的柬埔寨之行

作者: 赵和曼
作者机构: NULL
出版物刊名: 东南亚纵横
页码: 28-32页
主题词: 真腊风土记;真腊国;中柬关系;音声;吴哥;元世祖忽必烈;大乘佛教;《元史》;遣使;跋摩
摘要:元人周达观所写的《真腊风土记》,因为文献珍贵、价值连城,早已为中外学者所注重,有关译本、论著也较多。

周氏是1296年随元朝政府使团出访柬埔寨(时称真腊)的,同年3月从浙江温州乘船出发,4月抵占城,7月到达真腊首都吴哥,使团在真腊停留了将近一年,1297年6月乘船回国,8月底到达浙江宁波。

关于这次出访,除《真腊风土记》以外,其他史籍均没有记载;就是《真腊风土记》的记载,在“总叙”条也只有那么几句。

因。

做肝胆相照的好邻居、真朋友

做肝胆相照的好邻居、真朋友

做肝胆相照的好邻居、真朋友作者:来源:《一带一路报道》2016年第06期应柬埔寨王国国王西哈莫尼邀请,我将对柬埔寨王国进行国事访问。

这是我担任中国国家主席后首次访问柬埔寨,我对这次访问充满期待。

柬埔寨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一站,拥有悠久辉煌的历史文化和独具特色的高棉文化。

勤劳智慧的柬埔寨人民创造了璀璨夺目的吴哥古迹,其宏伟的建筑和精美的浮雕壁画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不朽篇章。

进入21世纪,柬埔寨国家建设事业蒸蒸日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未来值得期待。

中国同柬埔寨地理相近、文化相通,两国友好交往历史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的瓷器、漆器,柬埔寨的香料、黄蜡,源源不断送达对方民众手中。

巴戎寺的壁画上雕刻有古代中国商人同柬埔寨人民往来的生动情景。

5世纪至6世纪中国南北朝时期,僧伽婆罗、曼陀罗、须菩提3位高僧先后来中国传经弘法。

中国元代使节周达观到访柬埔寨后寫下《真腊风土记》一书,记载了吴哥的风土人情和中柬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

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远洋航海时多次在柬埔寨停留,称这里“气候常热,田禾丰足,煮海为盐,风俗富饶”。

坐落在磅湛市郊的三保公庙香火绵延,诉说着中柬两国人民的不解之缘。

柬埔寨谚语说“信任如树”,中柬传统友谊历经岁月洗礼和国际风云变幻考验,始终根深叶茂。

这得益于两国老一辈领导人的精心培育。

1958年,中国同柬埔寨正式建交,两国关系开启新篇章。

58年来,两国历代领导人密切交往,建立了深厚友谊。

西哈努克太皇动情地说:“柬中之间长期牢固的友谊,像一朵永不凋谢的鲜花,永远开放在晴朗的天空下。

”这是中柬友好的真实写照。

进入新时期,中柬友谊历久弥新、不断传承和发扬光大。

两国政治上高度互信,经济上互利双赢,各领域务实合作成果丰硕,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密切沟通和协调,堪称国与国平等相待、真诚合作的典范。

2010年,中柬两国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边关系进入新时期。

《真腊风土记》的文献价值

《真腊风土记》的文献价值

[8]
月回舟,八月十二日抵四明泊岸。” 元成宗元贞元
年中华书局出版《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七编》
年六月,即公元 1295 年周达观接到随使前往真腊
本,简称“冯本”。清《旧小说》本,清吴曾祺编,宣
公元 1296 年 3 月 24 日从温州港出发。公元 1296
清虫天子辑,
上海国学扶轮社排印本[11]。
的命令后,经过 8 个月的准备工作,在元贞二年,即
张宗祥辑佚,1927 年商务印书馆排印出版。明嘉
图、宗教信仰和政治统治、民俗风情,补充了真腊
靖年刊陆辑等辑的《古今说海》本。明刊李拭辑的
[9]
今图书集成》本译成法文。1902 年伯希和根据《古
2 《真腊风土记》的内容与版本
今说海》本译成新的法译本,并加注释。1936 年,
全书大约 8500 字左右,卷首是“总叙”,其他内
松枫居主人将其翻译成日文。1967 年该书英文本
住、行等)、经济活动(农业、工业、贸易)、建筑、雕
《真腊风土记》。很快引起中国学者兴趣,1975 年
料、
详细记录温州往返真腊的航海路线、
呈现元代温州知识分子对域外的观察视角及心态等角度
探讨该书的文献价值。
[关键词]《真腊风土记》 周达观 柬埔寨 文献价值
[分类号]G256
真腊曾是扶南古国北部属国,公元 7 世纪并扶
风俗因赠三首》[4],这里的“达可”应该是“达观”的
是反映 13
九渊心学鼎足而三的学术流派,该学派显著特点
人孙诒让《温州经籍志》记载为:
“ 周草庭《真腊风
就是强调功利。作为具备对外商业交通视野的温
土记》,元贞元年随使谕真腊时所作”[3]。此处的
州人,周达观在随团去真腊前,可能已经跟来往温

关于《真腊风土记》的作者周达观

关于《真腊风土记》的作者周达观

作者: 段立生
出版物刊名: 学术研究
页码: 113-114页
主题词: 周达;风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柬埔寨;生平事迹;作者;风俗;生卒年;国内外;宗教
摘要: <正> 元人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是世界上现存的一本最早全面介绍柬埔寨吴哥时期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社会、风俗等各方面情况的专著,据作者亲历其地的见闻而录,以其记载的翔实可信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成为不朽的传世之作。

遗憾的是关于周达观本人的情况,史籍阙如。

不仅《元史》无传,就是从他家乡的方志——《浙江通志》和《温州府志》中,也难寻觅到关于他的生平事迹的只言片语。

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介绍《真腊风土记》的作者时,只有简单的一句。

周达观关于吴哥的记载

周达观关于吴哥的记载

作者: 大卫·P·钱德勒;周中坚
作者机构: 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所 美
出版物刊名: 东南亚纵横
页码: 10-13页
主题词: 吴哥 周达 国王 柬埔寨人 因陀罗 周氏 奴隶 小乘佛教 访问记 宗教
摘要: 公元1296—1297年,中国使节周达观访问柬埔寨,他的访问记〔即《真腊风土记》——译者〕是我们所见到的关于吴哥面貌和日常生活的最详细的记载。

周达观对当时吴哥情况作了丰富而详细的实录。

他没有受印度文学不反映普通人生活的传统所束缚,记录了柬埔寨人民诸如沐浴、售物和列队行进的生活情景。

周氏的书篇幅不长,却记载了那么多关于异国“野蛮人”的生活风情,其中。

真腊风土记原文及翻译

真腊风土记原文及翻译

真腊风土记原文及翻译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真腊风土记总叙或称占腊,其国自称曰甘孛智。

今圣朝按名其国曰只,盖亦甘孛智之近音也。

自温州开洋,行丁未针,厯闽广海外诸州港口,过,经交趾洋,到。

又自占城顺风可半月到真蒲,乃其境也。

又自真蒲行坤申针,过昆仑洋入港,港凡数十,惟第四港可入,其馀悉以沙浅,故不通巨舟。

然而弥望皆修藤古木、黄沙白苇,仓卒未易辨认,故舟人以寻港为难事。

自港口北行,顺水可半月抵其地曰查南,乃其属郡也。

又自查南换小舟,顺水可十馀日,过、,渡,可抵其地曰干傍取,城五十里。

按诸番志称其地广七千里,其国北抵占城半月路,西南距半月程,南距番禺十日程,其东则大海也。

旧为通商来往之国。

圣朝诞膺天命,奄有四海,元帅之置省也,尝遣一虎符百戸、一金牌千戸同到本国,竟为拘执不返。

元贞之乙未六月,圣天子遣使招谕,俾余从行。

以次年丙申二月离明州,二十日自温州港口开洋,三月十五日抵占城,中途逆风不利,秋七月始至,遂得臣服。

至大徳丁酉六月回舟,八月十二日抵四明,其风土国事之详虽不能尽知,然其大畧亦可见矣。

总叙真腊国(柬埔寨)又叫占腊,他们叫甘孛智。

元朝按西方人的翻译,叫它澉浦只,也就是甘孛智的近音。

从温州出海,也不晓得多远,经历福建广东许多港口,又过了七个州洋,经过交趾海,到了占城。

到占城时,刮起顺风了,随风行了半月到了真浦,这才到了真腊的国境。

又从真浦行舟到坤申针,过了昆仑洋进入港口。

大概有几十个港口的样子。

只有第四个港口可以进入。

其余都是浅沙滩,不能过巨大的舟船。

但是巡视这些港口都是一样的老藤古树,白色的芦苇,黄色的沙滩,并不是很容易辩认的。

所以船员都把寻找港口当做最难的事。

从港口往北,顺着水流行半个月,就到一个叫查南的地方,是真腊的一个郡。

又从查南换了小船。

随着河流行了十几日,经过半路村、佛村、渡淡洋,就到了真腊的国都干傍取,都城有周长有五十里。

柬埔寨华侨华人史主要事件述略

柬埔寨华侨华人史主要事件述略

柬埔寨华侨华人史主要事件述略
周中坚
【期刊名称】《东南亚南亚研究》
【年(卷),期】2003(000)004
【摘要】13世纪末,周达观随元使访问真腊(今柬埔寨),回国后据亲身经历,写
成《真腊风土记》,在柬埔寨史、中柬关系史以及华侨华人史上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总页数】9页(P42-50)
【作者】周中坚
【作者单位】广西社会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5
【相关文献】
1.柬埔寨华人社会的变迁(1991—2017)
—兼论柬埔寨华侨华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 [J], 黄晓坚
2.解读美国华侨华人历史的新视角——读令狐萍教授的《美国华侨华人史》 [J],
廖小健
3.柬埔寨华侨华人香港联谊会一行热烈祝贺老挝华侨华人香港联谊会成立七周年[J], 世华
4.华侨华人史、中共党史研究领域的一部力作——《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改革开放》[J],
5.华侨华人史、中共党史研究领域的一部力作——《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改革开放》[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