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常考十大简答题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证教育类10道常考简答题整理1.24

教师资格证教育类10道常考简答题整理1.24

教师资格证教育类10道常考简答题整理一、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 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4.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结构5.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二、简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和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 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三、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两再一新”)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四、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五、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1.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2.阶段性,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3.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以及不同方面发展速度不同。

4.互补性,机体在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它方面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5.个别差异性,每个人由于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不同,其身心发展的实际面貌总会表现出一定的个别差异。

六、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3.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七、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八、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学常考十大简答题

教育学常考十大简答题

教育学常考十大简答题一.简述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与教育的关系个体的身心发展遵循着某些共同的规律,这些规律制约着我们的教育工作。

遵循这些规律,利用这些规律,可以使教育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反之,则可能事倍功半,甚至挫伤学生。

(一)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性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二)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三)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规律(四)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五)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总之,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但并不等于迁就学生身心发展的现有水平而是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实际出发,善于向他们提出经过他们努力能够达到的要求,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不断提高他们身心发展的水平。

二.教师职业素养有哪些?1、道德素养(1)思想素养包括:①科学的世界;②积极的人生观;③崇高的职业理想(2)政治素养包括:①教师应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作的理论基础;②教师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③教师应自觉地树立共产主义的奋斗方向(3)职业道德素养: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中国当代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共同发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规定,教师职业道德包括: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2、知识素养(1)教师需具有学科专业素养:①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②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③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④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法和方法论。

(2)教师需具有教育专业素养:①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②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③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3、能力素养(1)基础能力素养:智能素养(观察、思维、想象、记忆能力素养);言语能力素养(口语、体语能力素养)(2)职业能力素养:教学能力素养(教学设计能力、课堂管理能力、课堂施教能力)、育人能力素养(心理沟通能力、行为辅导能力、班级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素养4心理素养:认知素养、情感素养、意志素养5身体素养:教师要有健康的身体三.德育原则有哪些?德育原则有:(一)导向性原则(二)疏导原则(三)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四)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五)因材施教原则(六)课堂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七)长善救失原则(八)灵活施教原则(九)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四.教学原则有哪些?教学原则有: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量力性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

教育学简答题汇总1

教育学简答题汇总1

教育学简答、论述汇总1、简述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

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1)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

(2)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普及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平等性)和无阶级性,是原始状态下的教育机会均等,只因年龄、性别和劳动分工不同而有差别。

(3)教育具有原始性。

教育内容简单,主要是传递生产经验,包括制造生产工具的经验、公共生活的规范、艺术和宗教教育;教育方法单一,由于没有文字和书籍,教育方法只限于动作示范与观察模仿、口耳相传与耳濡目染。

2、近代社会教育的特征有哪些?(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教育的法制化。

3、简述陈鹤琴提出的“活教育”的方法。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重视室外活动,着重于生活的体验,以实物为研究对象,以书籍为辅佐的参考。

4、简述《学记》中包含的教学原则。

(1)教学相长;(2)尊师重道;(3)藏息相辅;(4)豫时孙摩;(5)启发诱导;(6)长善救失。

此外,《学记》还主张“学不躐等”,即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同时,重视学生的学习,指出“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

5、简述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

实用主义教育学是在批判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基本主张有:(1)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2)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持续不断的增长;(3)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4)课程组织应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5)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6)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

6、简述古代东西方教育的共同特征。

(1)阶级性;(2)道统性;(3)等级性;(4)专制性;(5)刻板性;(6)象征性。

7、简述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1)劳动起源说由苏联的教育学家提出,也被称为教育的社会起源说,它是在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的。

教育学简答题(全)

教育学简答题(全)

一、填空〔10×1’〕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即研究如何培养人的科学。

2、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理论根底是〔马克思主义〕。

3、教学是以〔教材〕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交往活动。

4、教育部【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5、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采用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共同〔活动方式〕的总称。

6、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个体〔社会化〕和社会标准〔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7、广义的教育指的是一切〔有意识地〕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和意识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

8、关于教育的起源问题有一些不同的观点,我们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

9、美育又称〔审美教育〕,它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开展它们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10、教学过程是学生的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促进学生〔开展〕的过程,这就是教学过程的本质。

11、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12、品德心理学的研究说明,〔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开展的根底和源泉。

13、人的开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人的开展中起〔动力〕作用。

14、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它的根本职能是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和传递〔生产劳动经验〕。

15、人的开展是指人的〔身体〕和〔心理〕的开展,二者紧密相连。

16、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

它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和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方案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使他们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17、教学原那么是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根本要求〕和〔指导原理〕,是广阔教师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反映了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

18、构成教学过程的根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19、思想品德形成和开展的动力是〔道德情感)二、选择题〔10×1’〕1.【大教学论】作者是〔夸美纽斯〕。

教育学简答题

教育学简答题

教育学简答题1、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和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学校教育的三个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3、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有三种类型,双轨制学制、单轨制学制和分支制学制。

4、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答:(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5、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

答:(1)教育终身化(2)教育全民化(3)教育民主化(4)教育多元化(5)教育技术现代化。

6、当代著名的教育理论主要有:布鲁纳的结构课程理论、赞可夫的实验教学论体系、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教育理论。

美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提出了早期学习和发现学习的理论,苏联赞在《教学与发展》中,提出了高难度教学、高速度教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和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五大教学原则,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

7、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变化过程。

这个变化既有连续的、渐进的量的变化,又有质的飞跃;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增长和单纯的量变,而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量变到质变、从旧的质到新的质的为断变化的过程。

包括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两个方面。

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承的,身体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教育学必背简答题

教育学必背简答题

教育学必背简答题
以下是几个教育学必背的简答题:
1. 什么是教育?
答:教育是指通过有组织、系统和计划性的方式,对人进行引导、培养和发展,以实现其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2. 什么是教学?
答:教学是指将教育目标转化为具体的教育行动,包括选定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培养的过程。

3. 什么是教育评价?
答:教育评价是指对教育活动进行监测、评估和反馈的过程,旨在帮助教师和学校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并依据评估结果调整和改进教学活动。

4. 什么是课程?
答:课程是指教育机构为达成特定教育目的而规划、安排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和教学资源等方面的设计。

5. 什么是教育心理学?
答: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涉及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包括学习、记忆、情感、动机、发展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特点,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学简答题

教育学简答题

教育学简答题
1. 请简要说明教育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科学,它主要关注教育的目的、过程和方法。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学生的个性及其发
展规律、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环境等。

2. 请简述教育学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教育学的主要流派包括实证主义、理论主义、实践主义和现代主义。

其中,实证主义主张以科学实验和实证研究为基础,代表人物有杜威;理论主义主张重视理论研究和哲学思考,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实践主
义主张教育要贴近实际生活,代表人物有弗洛姆;现代主义主张个性
化教育和终身学习,代表人物有格尔德。

3. 请解释教育的基本功能及其意义。

教育的基本功能包括社会化、传承文化、培养人才和促进个人发展。

教育的意义在于促进社会进步,实现个人自我实现,提高国家综合素质。

4. 请说明学习理论中的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区别。

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外部刺激与反应的过程,重视环境对学习的影响;认知主义认为学习是个体建构知识和理解的过程,重视学习者的
思维活动。

行为主义强调外部奖励和惩罚的作用,认知主义强调对学
习者的认知过程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5. 请谈谈您对教育的未来发展的看法。

教育的未来发展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教育和终身学习,强调学生的自
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同时,教育将更加多元化,包括在线教育、跨学科学习和实践教育等,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和发展需求。

教育学简答题 大全

教育学简答题 大全

1.简述小学班主任的作用。

(1)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2)班主任是校长、教导主任的有力助手。

(3)班主任是各任课教师的协调者。

(4)班主任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沟通者。

2.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是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因此,我们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我们要培养的人是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全面发展的个体,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

3.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表现在:(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4.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普及性。

(2)基础性。

(3)强制性。

5.小学阶段课程的性质是什么?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和可接受性。

6.试述现代教师的基本素质。

现代教师的基本素质是由教师的任务、角色和劳动特点所决定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思想政治素质。

(2)职业道德素质。

(3)科学文化素质。

(4)教育理论素质。

(5)教育能力素养。

(6)身体心理素质。

总之,教师的各项基本素质彼此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在一名合格教师身上构成统一的整体,现代教师素质的提高也应是整体性的。

7.试述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特点与教育。

小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儿童入学标志着由游戏为主转为以学习活动为主,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是教育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

(1)感知能力的发展与教育:儿童入小学时感知能力达到了一定水平,可以在教师组织下进行简单的观察。

(2)注意力的发展与教育:小学生的注意力正在发展。

一般已能按教师的要求进行听讲、读写、计算等学习活动。

教育学简答题

教育学简答题

教育学简答题一、简答题:1.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答:①教育通过培养政治领导人才服务于政治;②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政治意识形态服务于政治;③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服务于政治;④教育可以推进社会的民主进程。

2.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答:①教育通过再生产劳动力和提高劳动力的素质促进经济的发展;②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③教育服务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产业。

3. 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答:①激活和传承文化的功能;②交流与融合文化的功能;③更新与创造文化的功能;④选择和整理文化的功能。

4.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答:①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②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③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④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⑤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举例说明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例如,人的身高和体重有两个增长的高峰,第一高峰出现在出生后第一年,第二高峰出现在青春发育期。

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

例如,现代女性的性成熟一般自12、13岁开始,至17、18岁止,男性一般比女性成熟的起始年龄推迟2-3年。

6.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答:①学校教育对个体的身心发展方向作出了社会性规范;②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③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7.简述学校教育主导作用有效发挥的条件?答:①不断完善和提高学校教育的办学条件;②了解、研究和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③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④积极协调其他教育力量,形成教育合力。

8.简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答:①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教育学》简答题及答案

《教育学》简答题及答案

《教育学》简答题及答案1、古代教育的特点:专制性,道统性,阶级性,刻板性,象征性。

2、近代教育的特点:公⽴教育的崛起;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加强教育⽴法,重视依法治教;教育世俗化。

3、现代教育的特点:教育的民主化;全民化;多元化;终⾝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4、教育学是研究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揭⽰教育规律的科学。

5、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和教育为谁服务的问题。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决定受教育的权利;3、决定教育⽬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4、教育相对独⽴于政治经济制度。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才;2、教育可以促进政治经济制度的民主;3、教育可以形成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量。

6、教育与社会⽣产⼒的关系:1、社会⽣产⼒制约着教育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2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段;4社会⽣产⼒为教育提供物质基础,但它不能单独地决定教育的发展,⽣产⼒和⽣产关系同时作⽤于教育。

1、教育是劳动⼒再⽣产的重要⼿段;2教育是科学技术再⽣产的重要⼿段;3教育是发展科学的重要⼿段。

7、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1、科学技术能影响受教育的观念;2改变教育质量和受教育者的数量;3改变教育的内容、⽅法和⼿段。

1、教育是科学技术再⽣产的重要⼿段;2教育能促进科学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研究的功能。

8、教育的相对独⽴性:1.教育与⽣产⼒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2.教育的相对独⽴性表现在教育本⾝所具有的继承性上:教育内容的继承,教育⽅式的继承,教育理论和经验的继承;3不能把教育的相对独⽴性理解为绝对独⽴性。

9、学校教育在⼈的发展中起主导作⽤:1.学校教育是有⽬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培养⼈的社会活动;2.学校教育是通过培训专门的教师来进⾏的,效果较好;3.学校能有效的控制影响学⽣发展的各种因素。

10、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功能:1.学校教育对个体做出社会规范性;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的发展具有即时和延时作⽤;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才能和个性发展的功能。

教育学必背简答题

教育学必背简答题

教育学必背简答题
1. 什么是教育学?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一门学科,旨在研究教育的本质、原则、目标、方法和效果等问题,以及教育与社会、文化和个体发展的关系。

2. 什么是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是促使个体全面发展的有意识的活动,通过教育,个体能够获得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进而实现个体的自我完善和社会适应。

3. 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力、社会适应能力和人格素质,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成为有价值观、有道德修养、有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公民。

4. 教育的方法有哪些?
教育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体验法、研究法等多种方法,根据不同的学科内容和学生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

5. 教育的效果如何评价?
教育的效果可以通过学生的知识水平、技能掌握、思维能力、创造力、自我调节能力等多个方面来评价,同时还可以考察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适应能力和人格发展等。

评价方法包括考试、作业、综合评价等。

这些是教育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问题,请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掌握更多相关知识。

教育学60道简答题和答案

教育学60道简答题和答案

教育学60道简答题和答案1.简述古代教育的特点。

答:1.学校教育于生产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

2.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森严的等级性。

3.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学之术,有鲜明的保守性。

4.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的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意在实践中学。

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6.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

2.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

答:1.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2.现代教育逐步走上大众化道路3.现代教育内容日趋科学化4.班级授课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5.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3.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答: (1)有组织机构和章程;(2)有合格的教师;(3)有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教育场所,教育设施、设备;(4)有足够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4.简述现代教育发展的一般趋势。

答:1.教育终身化2.教育社会化3.教育生产化4.教育名主化5.教育国际化6.教育现代化7 教育多元化5.简述经济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答:(1)国家经济发达程度决定国民受教育程度:(2)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3)经济结构变化引发教育结构发生变化。

(4)知识经济时代的出现引发教育形式的变化。

(5)经济的发展要求教育向着信息化方向发展。

6.简述教育对经济的影响。

答:1.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2.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3.教育是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手段4.教育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基础。

7.简述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答:1.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享受权2.政治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3.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制度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8.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答 1.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2.宣传思想,形成舆论3.促进社会政治化民主8.1 教育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联系:1.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3.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规模和教育结构有制约作用4,.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8.2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3.人力资本理论8.3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科学技术对教育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 方法和手段3.教育发展将促进学校教育专业与结构的调整与更新8.4 信息技术与教育: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教育内容2.信息技术改变着教学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高了平台9.教育的文化功能有哪些?答:1.教育是社会文化得以保全和传递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促进社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手段3 教育是社会文化创造和更新的重要手段10.学校文化的特征: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11.学生文化的成因: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2.同伴群体的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的经济地位5.社区的影响12.教育在哪些方面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答.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 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 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13.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几种动因理论。

教育学简答题

教育学简答题

教育学简答题教育学简答题一.简述教育本质的含义教育的本质是指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之间的本质的根本的区别。

作为一个教育工,对教育工,对教育本质有一个清醒地认识,有助于形成科学的教育观。

二.简述教育本质的特性1.教育史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2.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

3.教育史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三.简述历史上关于教育起源问题主要观点1.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2.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3.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4.教育的家庭起源说。

5.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4.古代社会教育主要特点1.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人员。

2.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

3.教育与生产劳动分离。

4.教育内容的日渐丰富,提高了教育职能。

5.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棍棒纪律。

6.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施教。

5.学习教育学的价值1.超越日常教育经验。

2.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6.学习教育学教育工的作用1.启发教育实践工的教育自觉,是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的理论视野。

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鉴定的教育信念。

4.提高教育实践工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发展能力。

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7.“学记”中概括总结的教学原则“学记”中指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即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藏息相辅。

“学记”还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

在教学方法方面,“学记”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抑,开而弗达”。

8.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念1.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的。

2.教育即生长,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持续不断的增长,除此之外教育不应该有其他的目的。

3.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主张课程组织应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

教育学最全简答题

教育学最全简答题
三,学科基础的广泛性和跨学科性。
四,理论类型的多元性和学科路径的多样化。
五,学科属性的综合性和理论结构的层次性。
7.小学教育的启蒙作用
一,在身体素质方面的启蒙作用(良好的作息)
二,在学习知识方面的启蒙作用(好奇心,探索精神,儿童 潜能开发)
三,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启蒙作用(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三,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四,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
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
六,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10.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一,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四,构建适应全球化时代的新课程体系
五,建立开放型的现代教育体制
六,加强教育交流,促进教育文化发展。
22.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
一,知识经济以知识作为最直接的、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二,知识经济的劳动主体是与时代相适应的有知识的人
三,知识经济是以智力为支撑的经济
四,知识经济的内在动力是提升知识和技术领域的创造力
一,教育能够传承文化(教育可以传递和保存文化;教育可 以活化文化)
二,教育能够改造文化(选择和整理、提升文化)
三,教育能够传播交流和融合文化
18.教育的科技功能
一,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
二,教育能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三,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四,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
19.教育的人口功能
2,教育也担负着发展科学、再生产科学的任务,这在高校表 现得尤为明显。
16.教育的政治功能
教育最直接的功能

《教育学》考试简答题汇总.doc

《教育学》考试简答题汇总.doc

《教育学》考试简答题汇总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答:(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冇利于国际交流。

4、简述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特点。

答:(2)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7、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答:(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口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8、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答:(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9、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答:(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17>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答: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18、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答: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到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和个体实践活动的影响,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它对个体的发展冇着特殊的意义。

19、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答:(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夸大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特别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20、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答:(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岀社会规范。

(2)学校教育具冇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教育学简答题及参考答案(DOC)

教育学简答题及参考答案(DOC)

一、简答题1、怎样理解“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答:①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②道德是一种非权力规范;③道德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2、如何理解教育劳动方式的创造性?答:①教师的劳动是自觉地、有目的地培养新的一代,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

教育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须具有创造性。

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创造性人才;③教育内容具有创新性;④教育教学方法具有创新性。

3、简述大学精神的内涵。

答:大学精神是在大学发展过程中长期积淀、凝练而成的、为大学人所普遍认可并共同追求的、相对稳定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大学精神的内涵:①学术自由;②独立自治;③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④开拓创新;⑤理性批判。

4、教师科学研究中的道德要求。

答:①追求真理,勇于献身;②实事求是,治学严谨;③配合协作,优势互补;④学术民主,提携后辈。

5、师德修养的过程有哪些环节?答:①提高师德认识;②陶冶师德情感;③磨炼师德意志;④坚定师德信念;⑤培养师德行为和习惯。

二、论述题1、试用马克思“真实的集体”理论论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答:①“真实的集体”是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的,在真实的集体里,个人与集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价值本质、价值地位、价值意义上是统一的,不存在内在的分裂和价值序列上的优劣之分。

②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来看,两者总体上是一种相互统一、相互制约、相互补充、共生共长的关系:一方面,个人的价值创造、利益增长和需要的满足依赖于集体价值和利益的增长;另一方面,集体的总体价值和利益的增长又必须依赖于个人的价值创造和利益增长。

③真实的集体主义强调个人与集体之间在价值取向上的统一协调和生存发展上的共生共存,并把实现社会整体的共同进步与每个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真正统一作为它的最高目标和要求。

2、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道德要求。

答:教学工作的道德要求:①确立科学的教学理念;②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③提高教育专业能力;④注重全面教学改革;⑤进行合理的教学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常考十大简答题
一、简述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教育的关系
个体的身心发展遵循着某些共同的规律,这些规律制约着我们的教育工作。

遵循这些规律,利用这些规律,可以使教育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反之,则可能事倍功半,甚至挫伤学生。

(一)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二)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三)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四)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五)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总之,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但不等于迁就学生身心发展的现有水平而是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实际出发,善于向他们提出经过他们努力能够达到的要求,促进他们身心的发展,不断提高他们身心发展的水平。

二、教师职业素养有哪些?
1、道德素养
(1)思想素养包括:①科学的世界;②积极的人生观;③崇高的职业理想
(2)政治素养包括:①教师应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作的理论基础;②教师要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③教师应以自觉地树立共产主义的方向(3)职业道德素养: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中国当代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共同发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08年修订)中规定,教师职业道德包括: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2、知识素养
(1)教师需具有学科专业素养:①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②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③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④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法和方
法论。

(2)教师需具有教育专业素养:①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②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③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3、能力素养
(1)基础能力素养:智能素养(观察、思维、想象、记忆能力素养);言语能力素养(口语、体语能力素养)
(2)职业能力素养:教学能力素养(教学设计能力、课堂管理能力、课堂施教能力)、育人能力素养(心理沟通能力、行为辅导能力、班级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素养
4、心理素养:认知素养、情感素养、意志素养
5、身体素养:教师要有健康的身体
三、德育原则有哪些?
德育原则有:
(一)导向性原则
(二)疏导原则
(三)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四)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五)因材施教原则
(六)课堂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
(七)长善救失原则
(八)灵活施教原则
(九)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原则
四、教学原则有哪些?
教学原则有: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量力性原则、思想和科学统一原则。

五、如何写好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的内容有哪些?
写好教学反思要做到:
1、应增强教师工作的责任感
2、应明确教育教学反思的方向
3、应提高教师的自我察觉水平
教学反思的内容有:
1、写成功之处
2、写不足之处
3、写学生创新
4、写教学机智
5、血“再教设计”
六、班主任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原则有哪些?
工作内容:
1.了解学生
2.组织和培养集体
3.班级日常管理
4.班级危机管理
工作原则:
1.学生主体原则
2.因材施教原则
3.集体教育原则
4.民主公正原则
5.严慈相济原则
6.以身作则原则
七、如何建立良好的生关系?
1.建立新型的师生观
2.树立教师威信
3.善于和学生交往
4.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的意见
八、上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目标明确。

2.重点突出。

3.内容正确。

4.方法得当。

5.表达清楚。

6.组织严密。

7气氛热烈。

九、教学评价的原则有哪些?
1.客观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指导性原则
4.科学性原则
十、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1.要培养的人事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育心理学常考7大简答题
一、专家教师与新教师的差异有哪些?
1.课前计划差异
专家型教师的课前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

新手型教师的课前计划:依赖课程目标,不会随课堂情景的变化而修改课前计划。

2.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差异
(1)教学过程中:专家型教师制定的课堂规则明确,执行力强,新手则较为模糊,难以执行。

(2)维护学生注意力方面:专家方法多样。

(3)教学内容的呈现上:专家:先回顾再讲授,而新手:从较难或使人迷惑的教学内容入手。

(4)提问与反馈:专家的提问多,反馈及时。

3、课堂练习与检查家庭作业的差异
专家型教师将练习看作检查学生学习进度的手段,而新教师认为练习是必经的步骤。

4、课后评价差异
新教师的课后评价比老教师更关注课堂发生的细节。

5、其他差异
专家型教师的师生关系融洽,人格魅力大,对职业情感投入程度高,职业业务感好和责任感强。

二、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什么?
是将符号所代表的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点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所谓实质性的联系,即非字面的联系,是指表达的语词虽然不同,但却是等值的。

一旦新旧知识建立这种实质性的联系,学习者就可以用不同形式表达相同的意思。

所谓非人为的联系,即有内在联系而非任意性的联想或联系,指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建立了某种合理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

三、什么是先行组织者技术?
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先行组织者”的目的在于,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也就是说,通过呈现“先行组织者”,在学习者已有知识与需要学习的内容之间架设一道桥梁,使学生能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

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1.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中各种信息的空间组合方式直接影响到问题解决的效率。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呈现问题情境非常重要。

2.动机状态
人们解决问题的动机直接影响到问题解决的效率。

动机强度不同,问题解决的效率也不同。

3.定势作用
定势(set)是先前的活动而形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它影响问题解决的倾向。

定势对于问题的解决有积极或消极的作用。

在情况不变时,有助于人们问题的解决;在情况发生时,则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关于思维定势,最为著名的研究是卢钦斯所做的取水试验。

他的实验最能说明思维定势对问题解决的限制。

如何克服思维定势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因为,思维定势的出现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片面强调求同思维所引起的。

4.情绪状态
5.个性特征
五、如何促进学习迁移?
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有赖于教学,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维持好奇心;
1、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七、简述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把儿童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2.前运算阶段(7—12岁):建立了守恒、
3.具体运算阶段(12—15岁):拜托了具体可感知事物对思维的束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