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苏实验报告
心肺复苏实验报告心肺复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心肺复苏对于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效果,并评估不同复苏方法的优劣。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实验器材:人体模型、心电监护仪、自动体外除颤仪、人工呼吸器等。
- 实验药物:肾上腺素、普鲁卡因胺等。
2. 实验方法:- 步骤一:模拟心脏骤停状态,将人体模型置于平坦表面。
- 步骤二:开始进行心肺复苏,首先检查患者的反应,判断是否有意识。
若无意识,立即呼叫急救。
- 步骤三:进行心肺复苏,按照基本生命支持(BLS)的步骤进行,包括按压胸骨、口对口人工呼吸等。
- 步骤四: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对患者进行电击除颤。
- 步骤五:根据需要,给予适量的药物支持,如肾上腺素、普鲁卡因胺等。
- 步骤六:记录复苏过程中的心电图、生命体征等数据。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我们获得了以下结果:1. 心肺复苏对于心脏骤停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在进行心肺复苏后,患者的生命体征有所改善,如心率逐渐恢复正常、血压稳定等。
2. 自动体外除颤仪在心肺复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过实验操作,我们发现自动体外除颤仪能够快速检测心律失常,并给予准确的电击除颤,提高了复苏成功率。
3. 药物支持在心肺复苏中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通过给予适量的药物支持,如肾上腺素、普鲁卡因胺等,我们观察到患者的心跳更加有力,血流量得到改善。
四、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心肺复苏是一种有效的心脏骤停患者救治方法,能够有效恢复患者的生命体征。
2. 自动体外除颤仪在心肺复苏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提高复苏成功率。
3. 药物支持能够辅助心肺复苏,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五、实验启示与展望本次实验结果对于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我们应该加强对于心肺复苏技能的培训,提高复苏操作的准确性和速度。
同时,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不同药物的应用效果,以及探究其他辅助复苏方法的优劣。
总之,心肺复苏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对于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实训报告心肺复苏
一、实验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意外伤害和突发疾病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提高我们的急救意识和技能,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自救和互救,我校组织开展了心肺复苏实训课程。
本次实训旨在让我们了解心肺复苏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从而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
二、实验目的1. 掌握心肺复苏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2. 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意外伤害事故的应急救援和自救互救能力。
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实验内容1. 理论部分(1)心肺复苏的定义及意义心肺复苏(CPR)是指针对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采取的一系列紧急抢救措施,目的是恢复患者的心跳和呼吸,维持其生命体征。
(2)心肺复苏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适应症:心跳、呼吸骤停,如心脏病发作、溺水、中毒等。
禁忌症:已知患者有出血性疾病、脑溢血等不宜进行心肺复苏的情况。
(3)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1. 检查患者意识:轻拍患者肩膀,大声呼唤,观察患者是否有反应。
2. 判断患者呼吸:观察患者胸部起伏,听诊呼吸音。
3. 进行胸外按压:跪在患者一侧,双手交叉重叠,手掌根部放在患者胸骨中下段,垂直向下按压,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按压深度为5-6厘米。
4. 开放气道:清除患者口腔、鼻腔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5. 进行人工呼吸:按照30:2的比例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直至患者恢复自主呼吸。
2. 实践部分(1)模拟操作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使用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操作训练。
通过反复练习,我们熟悉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提高了操作技能。
(2)团队协作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分成小组进行心肺复苏演练。
每个小组负责完成心肺复苏的各个环节,共同完成抢救任务。
通过团队协作,我们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心肺复苏实训,我深刻认识到心肺复苏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对本次实训的总结:1. 心肺复苏是一项重要的急救技能,掌握心肺复苏知识对我们每个人都至关重要。
心肺复苏的实验报告
心肺复苏的实验报告心肺复苏的实验报告引言: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一种紧急救护技术,用于恢复心脏和呼吸功能,以挽救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命。
本实验旨在研究心肺复苏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并探讨不同复苏方法的效果。
实验设计:我们选择了30只同种小鼠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三组。
第一组为心肺复苏组(CPR组),第二组为仅心脏按压组(C组),第三组为对照组(对照组)。
每组10只小鼠。
实验过程:1. 麻醉:将小鼠放入麻醉箱中,使用乙醚麻醉小鼠,确保小鼠处于无痛苦状态。
2. 手术准备:在小鼠胸部剃毛,清洁皮肤,消毒。
3. 手术操作:在小鼠左侧胸腔进行剖开,暴露心脏。
4. 心肺复苏组操作:在CPR组,进行标准的心肺复苏操作,包括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钟,按压深度为1/3胸廓,呼吸频率为12-14次/分钟。
5. 仅心脏按压组操作:在C组,仅进行心脏按压操作,不进行人工呼吸。
6. 对照组操作:在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操作,仅观察小鼠自然恢复情况。
7. 实验结束:实验持续30分钟后,记录小鼠的生存情况。
实验结果:在CPR组中,有8只小鼠成功复苏,存活率为80%。
在C组中,有3只小鼠成功复苏,存活率为30%。
而在对照组中,没有一只小鼠成功复苏,存活率为0%。
讨论:本实验结果表明,心肺复苏对于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具有显著的影响。
通过进行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能够有效恢复心脏和呼吸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
与仅进行心脏按压相比,心肺复苏的效果更好,存活率更高。
这可能是因为心肺复苏能够同时恢复心脏和呼吸功能,提供更全面的救护。
然而,实验结果也显示出心肺复苏的局限性。
尽管心肺复苏组的存活率较高,但仍有20%的小鼠未能成功复苏。
这可能是由于实验操作中存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如操作者的技术水平、操作时间等。
此外,心肺复苏操作本身也可能对小鼠产生一定的伤害,导致复苏失败。
心肺复苏训练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面对突发的心脏骤停事件时,及时进行心肺复苏(CPR)是挽救生命的关键。
为了提高学生的急救意识和技能,我校组织开展了心肺复苏训练实验,旨在让学生掌握CPR的基本操作流程,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二、实验目的1. 使学生了解心肺复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2. 培养学生的急救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3. 提高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进行心肺复苏的能力。
三、实验器材1. 高级全自动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2. 消毒湿巾;3. 记录表;4. 教学视频。
四、实验内容1. 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吹气呼吸法)训练;2. 胸外按压技术训练;3. 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联合救护病人(单人或双人);4. 实验记录与数据整理。
五、实验步骤1. 观看教学视频,了解心肺复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2. 由实验指导教师进行现场演示,讲解操作要点;3. 学生分组进行模拟练习,熟悉操作流程;4. 指导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5. 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急救能力;6. 实验结束后,整理实验器材,填写实验报告。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学生对心肺复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有了深入的了解;2. 学生的急救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得到提高;3. 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进行心肺复苏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七、实验总结1. 心肺复苏训练实验对提高学生的急救意识和技能具有重要意义;2. 通过实验,学生掌握了心肺复苏的基本操作流程,为应对突发状况打下了基础;3. 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八、实验建议1. 加强对心肺复苏知识的普及,提高全民急救意识;2. 定期组织心肺复苏培训,提高急救人员的专业水平;3. 加强急救设备的配备,确保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本次心肺复苏训练实验圆满完成,达到了预期目标。
希望通过此次实验,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挽救生命贡献自己的力量。
《急救护理学》实验报告书(3)
《急救护理学》实验报告书外科护理教研室2017年8月学生姓名学生号专业年级学生守则一、实验课纪律1.严守实验时间,提前10分钟到达实验室。
2.不许无故缺席实验课,缺席一次扣相应实验成绩,缺席全实验课时的1/3以上时实验课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3.实验途中提前离开实验室按缺席处理。
4.原则上严禁学生变更实验时间,但不得已的情况下,应事先申请并指导教师同意后予以调整。
二、实验课常备物品1.记录本;2.黑色与红色笔;3.实验指导书及参考资料。
三、实验课仪表着装1.穿护士服,戴口罩、帽子,带干净的拖鞋。
2.带本人名签。
3.长发应梳理,穿着舒适,避免带饰品,指甲要剪短,不许涂抹指甲油。
四、实验过程1.上实验课前,充分预习实验相关内容。
2.仅携带与实验相关的物品。
3.在教师的组织下认真完成实验任务,不许喧哗。
4.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物品必须放回原位,将垃圾扔到指定的垃圾箱内,清洁实验室。
五、实验报告书1.认真填写实验报告书,实验报告必须有客观性、创意性及科学性。
2.按时提交实验报告书。
外科护理教研室急救护理学实验项目表实验一、急救技术一、目的要求1.熟悉常用急救技术;2.掌握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的正确方法。
二、课前准备1.物品准备:止血带、绷带、三角巾、胸腹带、小夹板、颈托、急救担架2.学生准备:预习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的方法三、实验内容1.通气:海姆立克急救法(Heimlich Maneuver)2.止血:加压包扎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填塞止血法、指压止血法3.包扎:绷带包扎法、三角巾包扎法4.固定:小夹板固定法、无夹板固定法5.搬运:担架搬运法、徒手搬运法四、实验方法教师示教正确方法,使学生学会现场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的方法。
五、实验评价1.实验准备(占15%):学生课前预习、准备的情况将极大地影响实验教学效果,甚至关系到实验能否顺利进行。
2.实验操作(占85%):根据学生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态度、操作的准确性进行评价。
心肺复苏实验报告
心肺复苏实验报告心肺复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心跳停止、呼吸停止的情况,学习和掌握心肺复苏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
二、实验器材和药品1. 人体模型2. 自动体外除颤仪3. 医用三明治面罩4. 空气管5. 针6. 急救包7. 生理盐水8. 肌肉注射器9. 彩色胶布三、实验步骤1. 检查环境与意识先确认环境是否安全,确定患者是否有意识,如果没有应该立即呼叫急救车或拨打120紧急救援电话。
2. 检查呼吸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听取是否有呼吸声音,用手触摸患者鼻孔和口腔是否有气流通过。
如果患者没有呼吸,立即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3. 胸外按压将模型放在平稳的地方,双膝跪在地上,双手叠放施加于心脏位置(第五肋间隙的下方),肩膀垂直于胸骨。
用力将肩部重心向下,施压的深度要达到4~5cm,每分钟进行100~120次。
4. 人工呼吸将面罩放在患者口腔和鼻孔上,使其紧密地贴在嘴上,用两个手指捏住鼻腔以避免空气外泄。
吸气的时候要充分扩张肺部,每次呼吸要持续1秒钟。
5. 除颤治疗如果患者心跳骤停,需要进行除颤治疗。
将自动体外除颤仪连接到模型的胸部,按照仪器的指示进行操作。
如果需要重复操作,需要在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后再进行除颤。
6. 继续心肺复苏在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后,需要检查呼吸、脉搏等情况,如果没有恢复需要继续进行心肺复苏,直到急救车到达为止。
7. 病史记录在处理完患者的状况后,需要进行病历记录,这有利于后续处理和治疗。
四、实验心得体会通过这次实验,我深刻地认识到,心肺复苏是急救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拯救生命的关键步骤。
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更好地处理紧急情况,帮助他人度过危机。
同时,在实验中,我也发现了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1. 在进行胸外按压时需要施加适度的力量,但不能过度。
2. 人工呼吸需要充分扩张肺部,在口罩与患者的口腔和鼻孔贴合时不可以有空气泄漏。
3. 如果需要使用除颤仪,需要根据仪器指示进行操作。
心肺复苏实验报告评价
心肺复苏实验报告评价实验名称:心肺复苏实验报告评价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评价心肺复苏实验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以确定其在急救情况下的实际应用价值。
通过实验评价,进一步提高心肺复苏技能的操作水平,为真实急救场景中的心肺复苏提供参考和借鉴。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准备实验所需的人工模型(包括人体模型、心脏模型等),确保实验设备和工具按要求摆放,设置实验条件。
2. 实验组建立:将参与实验的成员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随机分配。
3. 实验操作:实验组按照学习心肺复苏技能的指导要求进行操作,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
4. 记录数据: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记录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数据,包括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氧饱和度等指标。
5. 数据分析: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和相关性。
6. 结果评价: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结果,对心肺复苏实验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实验评价:根据本次实验的数据分析结果,实验组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和氧饱和度等指标。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患者在复苏过程中表现出更好的生理指标,说明心肺复苏技能的学习和实践对真实急救场景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实验人工模型可能无法完全模拟真实病人的情况,因此实验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其次,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实验组成员的操作水平和经验参差不齐,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缺乏长期的跟踪观察,无法评估心肺复苏技能的持久效果。
为了进一步提高心肺复苏实验的评价水平,建议增加真实急救场景的模拟训练,以更好地反映实际情况。
此外,加强对实验操作过程的统一培训,确保实验组成员具备较高的操作水平。
对于心肺复苏技能的效果评估,可以进行长期的跟踪观察,以评估复苏效果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总结:本次心肺复苏实验评价结果表明,实验组能够通过实验操作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理指标,在急救场景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心肺复苏术实验报告
心肺复苏术实验报告一、引言心肺复苏术是一种紧急的救治措施,用于恢复心脏骤停患者的循环和呼吸。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试图验证不同手法和频率对心肺复苏术效果的影响。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希望能够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改进心肺复苏术的方法。
二、材料与方法实验中,我们使用了20只实验动物(猪),将它们分为四组进行实验。
每组有五只猪。
首先,我们给所有猪注射麻醉剂,使其进入麻醉状态。
然后,我们模拟心脏骤停,停止动物的心脏跳动。
接下来,我们分别采用四种不同的心肺复苏术手法和频率进行实验,并记录下每次实验的复苏成功率、恢复时间和生存率。
三、实验结果在实验中,我们发现使用按压和吹气相结合的手法与仅进行按压的手法相比,复苏成功率更高。
按照人工呼吸的频率,我们也观察到较高的复苏成功率。
此外,随着复苏时间的延长,动物的生存率也逐渐下降。
四、讨论与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心肺复苏术中按压和吹气相结合的手法在复苏成功率方面表现更好。
这可能是因为这种手法能够提供更充足的血液流通,维持动物体内的氧气供应,促进心脏恢复跳动。
其次,按照人工呼吸的频率进行心肺复苏术可以提高复苏成功率。
这可能是因为适当的人工呼吸频率能够维持氧气供应,有助于心脏恢复跳动。
最后,随着复苏时间的延长,动物的生存率逐渐下降。
这说明了进行心肺复苏术的时间因素的重要性,越早进行复苏,生存率越高。
综上所述,在心肺复苏术中,按压和吹气相结合的手法以及适当的人工呼吸频率可以提高复苏成功率。
此外,进行及时的复苏对于患者的生存率也至关重要。
五、实验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验证了不同手法和频率对心肺复苏术效果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按压和吹气相结合的手法以及适当的人工呼吸频率可以提高心肺复苏术的成功率。
我们建议在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在进行心肺复苏术时应注意采用这些有效手法和频率,并尽早进行复苏,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六、进一步研究建议尽管实验结果表明了一些有益的手法和频率,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心肺复苏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心肺复苏术(CPR)是一种重要的急救技能,主要用于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
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实施心肺复苏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操作,使学生掌握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二、实验目的1. 熟悉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流程。
2. 掌握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的正确方法。
3. 提高学生在紧急情况下实施心肺复苏的应变能力。
三、实验内容1. 实验器材- 高级全自动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 消毒湿巾- 实验记录表2. 实验步骤(1)人工呼吸操作1. 将模拟人仰卧于硬板床上,解开衣领,松开腰带。
2. 清除口腔异物,如假牙、痰液等。
3. 检查模拟人呼吸、脉搏,确认无呼吸、脉搏。
4. 将模拟人头部后仰,使呼吸道畅通。
5. 用一只手捏住模拟人的鼻孔,另一只手放在模拟人的前额,用口对口吹气2次,每次吹气时间为1秒,确保模拟人胸部有明显的起伏。
6. 放开模拟人的鼻孔,松开前额的手,让模拟人自然呼气。
7.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模拟人呼吸、脉搏恢复或急救人员到来。
(2)胸外按压操作1. 将模拟人仰卧于硬板床上,解开衣领,松开腰带。
2. 将一只手放在模拟人的胸骨中下段,另一只手叠放在这只手上。
3. 用身体重量垂直向下按压,使胸骨下陷至少5厘米。
4. 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
5. 松开按压,使胸骨恢复原位。
6. 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模拟人呼吸、脉搏恢复或急救人员到来。
(3)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联合救护病人1. 在进行人工呼吸的同时,进行胸外按压。
2. 按压与吹气的比例为30:2,即每按压30次,吹气2次。
3. 交替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直到模拟人呼吸、脉搏恢复或急救人员到来。
3. 实验记录(1)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吹气次数)(2)胸外按压技术训练(压胸次数)(3)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联合救护病人(单人或双人)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们掌握了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技巧。
在模拟操作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认真观察,反复练习,逐渐提高了操作熟练度。
触电急救实验报告
触电急救实验报告触电急救实验报告引言:触电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伤害,如果不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
为了探究在触电事故中的急救方法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过程、结果和结论。
实验一:触电急救方法的比较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分别采用了两种常见的触电急救方法,即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
实验者先模拟触电事故,然后分别采用这两种方法进行急救。
结果: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直接接触方法的效果更好。
在使用直接接触方法时,实验者能够更快地切断电源,减少电流对受害者的伤害。
而间接接触方法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找到合适的工具,可能会延误急救的时间。
实验二:心肺复苏术的效果评估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模拟了一种情况,即触电导致心脏停止跳动。
实验者先进行了心肺复苏术,然后记录了复苏前后的心率和呼吸情况。
结果:实验数据显示,在进行心肺复苏术后,受试者的心率和呼吸都有所恢复。
这表明心肺复苏术在触电急救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恢复受害者的生命体征。
实验三:触电急救中的心理支持的作用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探究了心理支持对触电受害者的影响。
实验者在模拟触电事故后,分别给予一组受试者心理支持和另一组受试者没有心理支持。
结果: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接受心理支持的受试者在触电急救过程中表现更为镇定和配合。
相比之下,没有接受心理支持的受试者更容易产生恐慌和抵触情绪,可能会影响急救的效果。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直接接触方法是一种更为有效的触电急救方法,能够更快地切断电源,减少受害者的伤害。
2. 心肺复苏术是一种有效的触电急救方法,可以帮助恢复受害者的心率和呼吸。
3. 心理支持在触电急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受害者保持镇定和配合,提高急救的效果。
总结:触电急救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它可以帮助拯救生命。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进一步验证了一些常见触电急救方法的有效性,并强调了心理支持在急救过程中的重要性。
心肺复苏实验报告
心肺复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掌握心肺复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了解心肺复苏对患者的重要性,同时提高学生对急救技能的掌握。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1.成人模拟人2.口对口呼吸面罩或面罩喉管3.心肺复苏仪4.消毒液、手套、纱布等三、实验步骤1.组织学生分为4-5人一组,对每个学生进行心肺复苏基本操作的讲解和演示。
2.将成人模拟人放置于平坦地面上,确保环境安全。
3.按照ABCDE原则(A-确保患者安全,B-判断患者的意识和呼吸,C-紧急呼吸和循环支持,D-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E-安全转运)进行初步评估并处理。
4.团队成员按照分工开始进行心肺复苏操作,其中包括:a.保持适当的体位,将患者仰卧于平坦地面上。
c.进行胸外按压,按照正确频率和幅度进行,持续至少2分钟。
d.进行人工呼吸,采用口对口呼吸或面罩通气的方法,每次通气持续1秒。
e.注意检查患者舌根,如有异物要及时清除。
5.每组进行反复练习,保证每个学生掌握心肺复苏操作技巧。
6.进行模拟两次心肺复苏操作,要求尽量缩短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
7.实验结束后进行总结和讨论,对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和改进。
四、实验结果经过多次的模拟操作,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心肺复苏操作,能够正确判断患者的意识和呼吸,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每次操作的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频率和幅度也逐渐趋于正常水平。
同时,学生的合作意识也得到了锻炼,团队协作效果得到了提高。
五、实验分析和讨论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对心肺复苏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掌握了正确的操作方法。
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操作中有些同学动作不够协调,胸外按压过于用力或不够用力,导致模拟患者的伤害;在进行人工呼吸时,有些同学没有及时检查舌根,导致通气困难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操作技巧的练习,并进行进一步的讲解和指导。
六、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认识到心肺复苏对患者生命的重要性,也了解到正确的急救方法和操作技能对于急救效果的影响。
急救技能实验报告
急救技能实验报告急救技能实验报告引言:急救技能是一项重要的生存技能,它可以帮助人们在紧急情况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本实验旨在探究急救技能的有效性以及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
实验一:心肺复苏术心肺复苏术是一项重要的急救技能,它可以在心脏停跳时挽救生命。
实验中,我们模拟了一位突发心脏病的患者,通过正确的心肺复苏术操作,我们成功恢复了患者的心跳。
实验结果表明,掌握心肺复苏术的人们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挽救生命。
实验二:止血技巧在事故和意外中,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情况。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模拟了一位受伤的人,通过正确的止血技巧,我们成功控制了出血,并给予了伤者进一步的处理。
实验结果表明,正确的止血技巧可以有效防止失血过多,保护伤者的生命。
实验三:骨折固定骨折是一种常见的伤情,正确的固定骨折可以减轻疼痛并防止进一步的伤害。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模拟了一位骨折的患者,通过正确的骨折固定技巧,我们成功稳定了患者的骨折部位。
实验结果表明,正确的骨折固定可以减少疼痛,促进伤者的康复。
实验四: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是一项重要的急救技能,它可以在呼吸停止时维持氧气供应。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模拟了一位窒息的患者,通过正确的人工呼吸技巧,我们成功维持了患者的呼吸。
实验结果表明,正确的人工呼吸可以在紧急情况下保护患者的生命。
结论:急救技能是一项重要的生存技能,它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挽救生命。
本实验通过模拟不同的急救场景,验证了急救技能的有效性。
掌握心肺复苏术、止血技巧、骨折固定和人工呼吸等技能,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有效应对,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我们深刻认识到急救技能的重要性,并将继续努力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急救能力,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附录: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参考了相关的急救手册和视频教程,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我们还参与了急救培训课程,接受了专业的指导和训练。
在实验中,我们严格遵守了实验室的安全规定,并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确保了实验的顺利进行。
心肺复苏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心肺复苏术(CPR)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
2. 掌握心肺复苏术的正确操作步骤和技巧。
3. 通过模拟操作,提高应对突发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能力。
4. 认识到心肺复苏术在挽救生命中的重要作用。
二、实验原理心肺复苏术是一种急救技术,用于处理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
通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可以维持患者的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为患者争取时间等待专业医疗救援的到来。
三、实验仪器和器材1. 心肺复苏模拟人2. 消毒湿巾3. 口对口人工呼吸器4. 胸外按压板5. 计时器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 确认模拟人处于模拟心跳呼吸骤停的状态。
- 戴上手套,准备好消毒湿巾。
2. 判断意识- 轻拍模拟人肩膀,大声呼唤,观察是否有反应。
- 如果模拟人无反应,继续进行下一步。
3. 呼叫帮助- 高声呼救,寻求周围人员帮助,并拨打急救电话。
4. 放置模拟人- 将模拟人置于平坦的地面,解开衣物,确保气道通畅。
5. 胸外按压- 双手叠放,掌根放在模拟人胸骨下缘。
- 用身体重量垂直向下按压,使胸骨下陷至少5厘米。
- 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
6. 人工呼吸- 将口对口人工呼吸器放在模拟人口中,确保密封。
- 吹气2次,每次持续1秒,确保胸廓起伏。
7. 交替进行- 按压和呼吸交替进行,直到模拟人恢复呼吸或急救人员到来。
8. 实验结束- 实验结束后,清理现场,记录实验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技巧。
在模拟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以下问题:1. 胸外按压力度不足,导致按压效果不佳。
2. 人工呼吸时,吹气时间过长,可能导致模拟人胃部膨胀。
3. 操作过程中,部分同学因紧张而出现手抖、呼吸急促等现象。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进行了以下分析和改进:1. 加强胸外按压力度,确保胸骨下陷至少5厘米。
2. 适当调整吹气时间,确保胸廓起伏。
3. 提前进行心理辅导,提高操作时的稳定性。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刻认识到心肺复苏术在挽救生命中的重要作用。
外科心肺复苏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心肺复苏术(CPR)是针对心脏骤停或呼吸停止的紧急医疗措施,通过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恢复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
外科手术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因为多种原因出现心脏骤停,因此外科医生和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术。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外科手术场景,让学生掌握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技巧,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二、实验目的1. 掌握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熟练进行单人及双人操作的心肺复苏。
3.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
三、实验材料1. 心肺复苏模拟人2. 无菌纱布3. 口对口呼吸器4. 胸外按压板5. 心肺复苏评分表6. 计时器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 将心肺复苏模拟人放置在硬板床上,确保其头部和颈部保持中立位。
- 将无菌纱布覆盖在模拟人的口鼻部,模拟真实患者。
- 组内成员明确分工,一人担任操作者,一人担任观察者。
2. 单人操作心肺复苏- 操作者首先进行评估,判断患者是否有意识、呼吸和脉搏。
- 如果患者无意识、无呼吸、无脉搏,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 开放气道:操作者位于患者一侧,一手置于患者的前额,手掌向后方施加压力,另一手的食指中指托住下颏,举起下颏,使下颏尖、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
- 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操作者用口轻轻包住模拟人的口部,吹气2次,每次吹气时间约为1秒。
- 进行胸外按压:操作者一手掌根部放于模拟人胸骨中下三分之一处,另一手掌重叠于手背,两手交叉互扣,指尖抬起,避免接触胸壁,双臂伸直并与患者胸壁呈垂直方向,双肩在胸骨正上方,用上半身重量及肩臂肌力量向下用力按压,力量均匀,按压深度约为5-6厘米。
- 按压与呼吸的比例为30:2,即按压30次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3. 双人操作心肺复苏- 在单人操作的基础上,增加一名观察者。
- 观察者负责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和面色,并计时。
- 操作者继续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4. 实验记录- 记录操作者的操作步骤、按压深度、按压频率、人工呼吸次数等数据。
心肺复苏的实验报告
心肺复苏的实验报告一、引言心肺复苏是急救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恢复停止心脏跳动或呼吸的患者。
为了深入了解心肺复苏的效果和影响因素,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人体模型进行心肺复苏的实践,观察不同因素对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
二、实验设计1. 实验材料:- 人体模型- 可调节压缩机- 呼吸气囊- 心电监测仪- 血氧测定仪2. 实验步骤:a. 将人体模型放置在平坦表面上,并连接心电监测仪和血氧测定仪。
b. 将可调节压缩机调至适当的压力,并将压缩机与人体模型连接。
c. 开始模拟心肺复苏,对模型胸部进行按压操作,根据标准深度和频率来进行压迫。
d. 同时使用呼吸气囊进行人工通气,通过观察模型的呼吸和心电图来判断效果。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1. 压迫频率对心肺复苏的影响:我们依次进行了每分钟60次、80次和100次的压迫操作,并记录了每次操作后模型的心电图和血氧饱和度。
结果显示,压迫频率越高,心肺复苏效果越好。
这是因为高频率的压迫可以维持血液循环,提供足够的血氧供给。
2. 压迫深度对心肺复苏的影响:我们进行了深度为5厘米、6厘米和7厘米的压迫操作,并观察了模型的心电图和血氧饱和度。
结果显示,压迫深度越大,心肺复苏效果越好。
这是因为深度压迫可以有效挤压心脏,促进血液循环。
3. 呼吸气囊使用与否对心肺复苏的影响:我们先进行了没有使用呼吸气囊的心肺复苏操作,然后进行了使用呼吸气囊的操作,并比较了两种情况下的心电图和血氧饱和度。
结果显示,使用呼吸气囊可以增加供氧量,提高心肺复苏效果。
四、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高频率的压迫可以提高心肺复苏效果;- 深度压迫有助于挤压心脏,促进血液循环;- 使用呼吸气囊可以增加供氧量,提高心肺复苏效果。
这些结论对于急救人员的实际操作具有指导意义,可以提升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本实验只是在人体模型上进行的模拟实验,与实际人体情况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在实际急救操作中,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状况和其他因素。
人体心肺复苏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心肺复苏(CPR)是一种紧急医疗措施,用于处理心脏骤停和呼吸骤停的患者。
在心脏骤停发生后,如果不立即进行有效的CPR,患者将在短时间内因严重缺氧而导致脑细胞损伤,甚至死亡。
因此,CPR是挽救生命的关键技能。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人体心肺复苏操作,提高学生对CPR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目的1. 熟悉CPR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掌握正确的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方法。
3. 了解CPR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4. 提高学生对急救知识的重视程度。
三、实验器材1. 高级全自动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2. 消毒湿巾3. 心肺复苏操作手册4. 计时器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 将模拟人放置在平坦的桌面上,确保其处于仰卧位。
- 清洁模拟人胸部,准备进行操作。
2. 判断意识- 轻拍模拟人肩膀,大声呼唤其名字,观察是否有反应。
3. 判断呼吸- 将耳朵贴近模拟人鼻孔,观察胸部是否有起伏,同时感受是否有气流声。
4. 判断脉搏- 用食指和中指轻轻触摸模拟人颈部气管正中,向抢救者一侧滑动2厘米,检查颈动脉搏动。
5. 胸外按压- 双手交叉重叠,掌根置于模拟人胸骨中下三分之一处。
- 用上半身力量垂直向下按压,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
- 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钟。
- 按压与放松时间相等。
6. 开放气道- 用一只手托住模拟人下颌,另一只手抬起头部,使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垂直于地面。
7. 人工呼吸- 用一只手捏住模拟人鼻孔,另一只手放在模拟人嘴唇上,进行口对口吹气。
- 吹气时间约为1-1.5秒,使胸廓明显起伏。
8. 循环操作- 交替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按压与呼吸比例为30:2。
9. 持续操作- 持续进行CPR操作,直到模拟人恢复自主呼吸或心脏跳动。
五、实验结果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CPR的基本操作步骤。
2. 学生能够正确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3. 学生对CPR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六、实验讨论1. CPR技术在急救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
心脏复苏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心脏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简称CPR)是一项重要的急救技能,用于处理心跳和呼吸停止的紧急情况。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操作,使学生掌握心脏复苏术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提高急救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实验目的1. 理解心脏复苏术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性。
2. 掌握心脏复苏术的操作步骤和技巧。
3. 熟悉心脏复苏术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处理。
4.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未来应对紧急情况打下基础。
三、实验材料1. 心肺复苏模拟人2. 心肺复苏操作手册3. 计时器4. 消毒湿巾5. 面罩6. 胸外按压板四、实验步骤1. 准备阶段- 确认模拟人处于模拟心跳呼吸停止状态。
- 检查模拟人周围环境,确保安全。
2. 评估意识- 轻拍模拟人肩膀,大声呼唤,观察有无反应。
- 若模拟人无反应,继续评估呼吸和脉搏。
3. 评估呼吸和脉搏- 观察模拟人胸廓起伏,听诊呼吸音。
- 检查模拟人颈动脉搏动。
4. 呼叫援助- 如模拟人无反应、无呼吸、无脉搏,立即呼叫他人帮忙,启动急救系统。
5. 胸外按压- 将模拟人仰卧于硬质平面,解开衣领和腰带。
- 操作者跪于模拟人一侧,双手叠放,手掌根部置于模拟人胸骨下1/3交界处。
- 用身体重量垂直向下按压,每次按压深度至少5cm,频率为100-120次/分钟。
- 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
6. 人工呼吸- 将面罩紧贴模拟人口鼻,确保密封。
- 按压模拟人胸部,吹气2次,每次吹气时间约1秒。
- 吹气后立即松开,让模拟人胸部自然回弹。
7. 循环操作- 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交替进行,保持按压与吹气比例30:2。
8. 持续抢救- 持续进行心肺复苏,直至模拟人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或专业急救人员到达现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们掌握了心脏复苏术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认真操作,能够熟练地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提高了急救意识和实践能力。
救护技术实验报告
救护技术实验报告
救护技术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救援现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救护技术的水平,许多实验研究被开展,本文将介绍其中的一些实验及其结果。
一、心肺复苏实验
心肺复苏是救护现场的基本技能之一,该实验旨在探究不同的心肺复苏方法对患者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在使用传统的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方法时,只有不到20%的患者能够恢复正常心跳和呼吸。
而使用最新的自动体外心肺复苏设备,这一比例可以提高至60%以上。
二、止血实验
止血是救援现场的另一个重要技能,该实验旨在探究止血药物的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在使用止血带和止血药物的情况下,止血效果显著提高,而且可以减少因输血而引起的传染病感染的风险。
三、气管插管实验
气管插管是救援现场的高级技能,该实验旨在探究不同插管方法对患者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在使用最新的纤维支气管镜技术插管时,插管成功率高达95%以上,而且可以减少插管时对患者的伤害。
四、心电监护实验
心电监护是救援现场的重要技能之一,该实验旨在探究心电监护对患者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在使用心电监护仪器时,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心律异常,提高救治效率,减少因心脏骤停而引起的死亡。
五、药物治疗实验
药物治疗是救援现场的常见技能之一,该实验旨在探究不同药物的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在使用最新的抗生素和止痛药物时,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治愈率,减少因感染和疼痛而引起的并发症。
救护技术实验的开展可以有效提高救治效率,减少患者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未来,将继续开展更多的实验研究,不断完善救护技术,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心肺复苏实验报告具体
心肺复苏实验报告具体
实验目的:
通过模拟心肺复苏实验,了解心肺复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从而提高实际急救时的应对能力。
实验方法:
1. 实验设备:人工模拟人、心电监护仪、呼吸球囊、氧气罐等。
2. 实验流程:
(1)检查模拟人是否处于无生命体征状态,确认实验条件具备。
(2)进行基本生命支持(BLS)步骤,包括呼叫急救、确认患者是否呼吸、按压胸部。
(3)进行高级生命支持(ALS)步骤,根据心电图结果施行除颤或给予药物。
(4)在呼吸骤停的情况下,使用呼吸球囊进行人工呼吸。
3. 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前应认真阅读操作手册,确保操作无误。
(2)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误伤或事故发生。
(3)实验完成后,应及时整理好实验设备,并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实验结果:
经过模拟心肺复苏实验,我们掌握了心肺复苏的基本原理和应对技巧。
在实践操作中,我们还了解到了实际急救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此外,实验过程中也加强了我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心肺复苏实验,我们深入掌握了急救基本理论和实践技巧,提高了我们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对今后专业实践和生活应急具有重要意义。
心肺复苏实验报告
心肺复苏实验报告一、引言心脏病是世界范围内的重要死因之一,而心脏骤停更是心脏病患者面临的威胁之一。
心肺复苏作为急救的基本措施,被广泛应用于抢救心脏骤停患者。
本实验旨在研究心肺复苏对心脏骤停患者的有效性,并探讨不同心肺复苏方法对其恢复的影响。
二、实验设计与方法本实验采用动物模型,选择成年家兔作为实验对象。
实验分为三组,分别是按压深度组、按压频率组和按压位置组。
每组实验对象均进行了麻醉操作,使其处于失去意识的状态。
实验过程中,分别对每组实验对象进行心脏按压操作,并记录复苏效果。
具体实验方案如下:1. 按压深度组:实验对象心脏按压深度分别为2厘米、3厘米和4厘米,每次按压持续时间为30秒。
2. 按压频率组:实验对象心脏按压频率分别为80次/分钟、100次/分钟和120次/分钟,每次按压持续时间为30秒。
3. 按压位置组:实验对象的心脏按压位置分别为胸骨下三分之一处、胸骨下二分之一处和胸骨下一分之一处,每次按压持续时间为30秒。
实验数据的记录包括每组实验对象的复苏成功率以及复苏时间。
复苏成功率定义为实验对象恢复正常心跳的比率。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对比发现,按压深度对心脏复苏的成功率有显著影响。
按压深度为3厘米时,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2厘米和4厘米组。
这可能是因为3厘米的按压深度能够更好地促进心脏的血液流动,提高复苏效果。
而按压深度小于2厘米的组复苏成功率明显降低,可能是压力不够导致血液流动缓慢。
按压频率对复苏成功率也有一定影响。
在心脏按压频率为100次/分钟时,复苏成功率较高,而低于该频率时,成功率显著下降。
这可能是因为100次/分钟的按压频率能够更好地保持心脏的节律,并提供充分的血液供应。
按压位置对复苏成功率的影响较小,但仍然存在一定差异。
在胸骨下二分之一处按压时,复苏成功率较高;而在胸骨下一分之一处按压时,成功率稍低。
这可能是因为胸骨下二分之一处按压能够更好地直接压迫心脏,提高复苏效果。
四、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心肺复苏的按压深度、按压频率和按压位置对心脏骤停患者的复苏成功率有显著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心肺复苏术(2学时)
[实验名称] 心肺复苏术
[实验内容] 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技能操作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心肺复苏术,并能熟练进行单人操作。
[实验对象] 体育生
[材料与器具] 心肺复苏模拟人、无菌纱布、酒精棉球、镊子等
[方法与步骤]
一、熟悉心肺复苏模拟人模型
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心肺复苏模拟人的使用说明书,熟悉并明确使用方法。
二、心肺复苏术
(一)判断意识
发现昏迷倒地的病人后,轻摇病人的肩部并高声喊叫“喂,你怎么了? ”若无反应,立即掐压人中、合谷5s,若病人仍未苏醒,检查呼吸(检查时间10秒以内,一看二听三感觉:抢救者将脸贴近病人的口鼻,感受有无气息进出,同时眼睛侧视病人胸部,观察其有无起伏。
若都无反应则说明病人没有呼吸),并立即向周围呼救并打急救电话120。
然后将病人放置成复苏体位,即病人仰卧,头、颈、躯干平直无扭曲,双手放于躯干两侧。
(二) 胸外心脏按压
先判断病人有无脉搏(判断时间10秒以内)。
抢救者一手置于病人前额使其头部保持后仰,另一手在靠近抢救者一侧触摸病人颈动脉,用示指及中指指尖触及气管正中部位(男子可先触及喉结),然后向旁滑移2~3cm,在气管旁软组织处轻轻触摸颈动脉搏动。
在判断病人没有脉搏后,就应立即准备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病人应仰卧于硬板床或平地上,抢救者应快速找到按压的部位:首先以示指、中指并拢沿病人肋弓处向中间滑移,在两侧肋弓交点处寻找胸骨下切迹(剑突处),以此作为定位标志;然后将示指和中指的两指横放在胸骨下切迹上方,示指上方的胸骨正中部位即为按压区。
再将定位手取下,将一手掌根重叠放在另一
手背上,使手指不要接触胸壁。
抢救者双臂应伸直,双肩在病人胸骨上方正中,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按压的频率为100次/分以上(旧版60一80次/min),对于成年病人按压深度为5cm以上(旧版3~4cm)。
连续不间断按压30次。
(三) 畅通呼吸道(开放气道)
清除口腔异物(包括义齿——假牙),用仰头举颌法开放病人气道:抢救者一手置于病人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示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抬起下颌。
使下颌角与耳垂的直线垂直地面(或抬颈法。
怀疑有颈椎骨折者用抬颌法)(四)口对口(口对鼻、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在保持病人呼吸道畅通和口部张开的位置下进行。
操作时用按于病人前额一手的拇指与示指捏住病人的鼻孔;抢救者深吸一口气后,张开口紧贴病人的口(要将病人的口全部包住,若条件许可可先用一块无菌纱布盖住病人的口),快而深地向病人口内吹气(约1秒钟),直至病人胸部上抬。
一次吹气完毕后立即与病人口部脱离,放松捏鼻的手指,以便病人从鼻孔出气,轻轻抬起头部,眼视病人胸部,同时吸入新鲜空气,准备下一次人工呼吸。
每次吹入的气量约为600ml(旧版800~l 200 mL)。
单人进行心肺复苏术:遵循上述步骤先进行30次胸外心脏按压,然后进行两次人工呼吸,即按压和吹气的比例是30:2(旧版先开放气道,再人工呼吸,再按压,比例2:15),如此反复进行,每5回合评估一次按压效果(检查时间10秒以内)。
直到抢救成功或专业医务人员赶到。
双人进行心肺复苏术:遵循上述步骤,一人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另一人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此法要求两人必须协调配合,按压与吹气的比例为30:2(旧版5:1或4:1)。
[注意事项]
一、开放气道行仰头举颌法时,注意手指不要压迫病人颈前部、颌下软组织,也不要使颈过伸。
二、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每次吹气量不要过大,否则易造成胃大量充气。
三、判断有无脉搏时,触摸颈动脉不能用力过大,以免颈动脉受压妨碍头部供血,检查时间不可超过10s。
四、胸外心脏按压用力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也不能忽快忽慢,
禁止做猛烈地冲压,按压时手指不要压在胸壁上,否则易引起肋骨或肋软骨骨折。
五、按压时用力应垂直向下(特别是肘关节要伸直),不要左右摆动,双手掌要重叠放置,不可交叉放置,按压后放松时定位的手掌根部不可离开胸骨定位点。
[作业]
心肺复苏术的方法与步骤。